社交媒體的利與弊范文

時間:2023-07-12 17:41: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交媒體的利與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社交媒體的利與弊

篇1

關鍵詞:互聯網;多媒體;程序設計教學;促進作用;消極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2007)02-0066-03

1 引言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以多媒體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化教學工具和手段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現代科技成果在教育上的應用,是教育現代化的標志之一。它開辟了教學的新天地,主要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方式對學生的感官形成多種刺激,使教學內容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面對面的直接交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們的教學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有條件的地區,網絡在教學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網絡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它的資源共享性,利用網絡的這個特點可以拓展教師的教學空間,讓學生與教師在另一個空間又有了新的接觸。

將互聯網、多媒體與課堂教學同時相結合是一種最新型的教學模式,即信息化教學模式。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已感受到這種教學模式帶來的好處。當然我們也要正視互聯網與多媒體在教學中起的反面作用。

程序設計課程在普通高校非計算機專業中早已廣泛開設,筆者從事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多年,在教學中一直使用到多媒體與互聯網。在現在大多數高校都在縮減計算機課程課時的前提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的效率,但我們也要正視它帶來的負面影響。

2 互聯網與多媒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2.1 形象生動,直觀易懂,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現在的許多計算機課程都是使用的Windows平臺下的系統,界面非常豐富,可操作性很強,難以用三言兩表達出來。多媒體教學可以將過去在課堂上難于表達的圖形、圖像等內容快速地投影到屏幕上,生動、直觀,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上,教師在計算機上將要講授的內容先進行理論上的講解,再給予實際的操作。計算機顯示的同時投影到大屏幕上,學生一目了然,直觀性很強,容易接受。在教學中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進行實物投影和播放錄音及其他多媒體素材,使學生從視覺、聽覺多方面感受所學知識,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由于圖、文、聲、像并茂易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單純的視覺學習或聽力學習,三天后的遺忘率在70%左右,而如果同時刺激多種感官,使得這多個感官的興奮點都落在學習上,則相同時段內的遺忘率僅為 18%左右,可見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確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2.2 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改善教學效果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共享的特點,在正常的教學之余,與學生進行交流,主要的交流方式有使用實時聊天軟件在線交談、使用E-mail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換。

課余時間與學生聊一聊,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問題,能起到一個在線答疑的作用。學生們在課堂上沒聽明白的、在復習中遇到的問題等均可以通過QQ來詢問,有時有些問題無法用三言兩語說明白的,可以和學生約好時間地點,當面解答。通過QQ不僅在學習上幫助了學生,而且在思想上也和學生走得很近。把學生的學習心理了解得更多一點,這對老師的教學也會起到一定幫助。教育心理學中有個教師威信問題,如果受教育者對教育者有好感,他們會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觀點。

利用E-mail,教師可以為學生解答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均可以通過郵件提問,教師應一一回復,對于一些共性問題,就應該在課堂上講解,這樣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勞動。雖然QQ可以在線答疑,但E-mail可以做到圖、文、聲并茂,這是QQ無法比擬的。

2.3 拓展課堂教學空間,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網站是拓展課堂教學的一種主要方式。網站的主要內容可以有以下幾方面:平時上課用的教案、課程教學要求、課堂內容的補充材料、練習題、上機操作相關數據、在線考試系統等。將教案上網至少有兩個好處:第一,教師不必擔心因教案所存放的存儲工具出了問題而無法使用教案進而影響教學的事情發生;第二,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來不及為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做筆記,在課余時間可以上網去查看,完善課堂筆記,在一定程度上與多媒體教學互補。課堂內容的補充材料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教材上不可能將所有常用內容全部寫出來。由于計算機方面的圖書歷來借閱就比較困難,學生也沒有必要花錢去買(當然想更深入學習的學生例外),所以把一些相關的內容放在網上讓學生去瀏覽是必要的。放點練習題在網上,讓學生在學習之余多做練習,從而使自己的基本功更加扎實。利用在線考試系統,學生可以隨時了解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2.4 方便學生自學,有利于因材施教

課堂上所講授的知識,對于某些學習較突出、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可能信息量不夠。這些學生需要更多的知識或更快的進度。將相關教案及參考信息放在網上,便于這些學生先行學習后續知識。而對于那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課堂的全部內容可能足以讓他們好好消化一陣,這時他們可以通過網絡上的信息來復習所講內容。

2.5 技術革新,有利于教師不斷自我提高

如何應用多媒體教學,改革傳統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拓寬知識面,開展素質教育,是新時期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師要應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進行授課,就必須提高自身素質。教師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還應學習計算機信息技術、心理學等方面知識,才能適應21世紀教育現代化的新形勢。

3 互聯網與多媒體對教學的消極影響

3.1 浪費學生學習時間,影響課堂紀律

雖然通過互聯網搜索與學習相關的信息是每個學生的必備技能,但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瀏覽與學習無關的網站,用QQ與他人隨便閑聊,從而浪費了大量寶貴的上機時間,使正常的學習任務不能完成。而且有的學生在瀏覽到有趣新聞或其他信息時還叫其他學生一起欣賞,會引起上機時課堂紀律不正常。

3.2 給抄襲作業者有機可乘,不利于課程學習

程序設計課程的學習與數學的學習有點類似,都需要不斷的練習,然后才能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與技巧,因此除了課堂上機作業外,課后作業也必不可少。

現在許多同學都有QQ,他們一個班級還會建立一個QQ群,然后在上機實驗的過程中,只要有同學把題目解答出來后,便會放到QQ群里,這樣,所有在QQ群上的同學便很快就有了答案。

現在有很多的教師都讓學生通過E-mail遞交作業,一份電子作業復制起來連一分鐘都不要,有一部分學生在別人做好作業后只要復制一下,然后略加改動,甚至有的同學改都不改,而教師在遇到這種情況時也很難判斷哪一份是原始作業。

在給學生布置了課程設計的題目后,某些學生則通過網絡將課題發給網友或在論壇上發帖,這樣可以很容易就得到一份相對質量較高的設計內容。同樣,對教師來說很難判斷這些題目是不是學生自己完成的。

3.3 網絡的不安全、不穩定給教學帶來麻煩

作業都要算學生的平時成績的。有的學生作業在獨立完成后由于網絡問題E-mail發不出,或發送出去后教師卻收不到的情況屢有發生。有時學生的郵件中帶有病毒,有可能會造成教師計算機的癱瘓,從而影響接下來的上課。

3.4 浪費教師課余時間

許多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并不是很好,為了上好課,他們在備課時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其中的大部分時間并不是用在鉆研教材教法上,而是用來解決制作多媒體課件的一些技術上。另外,上相同課程的教師在備課時多數是各自為陣,相同教材的教案,版本卻有多個。

3.5 多媒體削減了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并且有可能成為干擾源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雙方配合,共同實現教學目的的過程,是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相結合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

在課堂上投影屏幕似乎更能吸引學生的目光,這給人造成一種喧賓奪主的感覺,教師的主導地位下降。而且教師在講課時將注意力集中在電腦上,忽視了學生的反應,師生之間失去了交流。

圖、文、聲、像并茂的多媒體課堂固然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也有可能成為教學的干擾源。一堂課結束后,一張圖片、一個動畫可能會比教師所講授的課堂內容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

3.6多媒體教室氣氛沉悶

為了讓學生能將投影屏幕看得更清楚,教師往往關上燈、拉上窗簾,將教室搞得像電影院。雖然有生動的圖片、動畫等,但整個課堂仍讓人覺得沉悶。夏天的多媒體教室情況更是糟糕,由于門窗緊閉,空氣不流通,教室里溫度高,學生、教師都是滿頭大汗(有空調的教室會稍好一些),既影響了教師的正常上課,又影響了學生的聽課。

3.7 設備問題影響教師上課情緒

某些多媒體教室的設備安排不合理,大屏幕遮住了黑板或白板,使教師無法使用,影響了教師在課堂上的即興發揮。多媒體設備的老化和損壞會使教師精心準備的一堂課無法正常進行。

4 結束語

每一種新生事物的出現總會帶來利與弊,有利的我們要繼續發揚,不利的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應盡可能去避免,而這些需要的是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

參考文獻:

[1] 徐進華.提高學生程序設計能力的幾個措施[J].計算機時代,2005,(11):51-53.

[2] 羅曉霞.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1,(3):67-68.

[3] 華國盛.關于多媒體教學應用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01,(11):55-57.

[4] 江蘇省電化教育館.現代教育技術[M].蘇州大學出版社,1998.

[5] 周川.簡明高等教育學[M].河海大學出版社,2002.

篇2

【關鍵詞】傳統媒體 新媒體 微博

一、微博的傳播特性

微博是一種新興互聯網社交服務。2006年出現Twitter,隨后2007年中國最早的一批微博獨立網站嘰歪、飯否問世。短短幾年間,微博迅速成長,到2010年覆蓋人數高達10307萬人。①2009年微博開始受到人們的熱擁,門戶網站新浪、搜狐紛紛開通微博平臺,日信息量接近一億條。微博獨具魅力,既能“飛入尋常百姓家”,也能“一曲聞名天下揚”。那么微博獨特的魅力有哪些呢?

1、內容精簡門檻低

微博140字的內容使得許多人都能說上幾句生活感言。新浪微博的一句“有什么新鮮事想告訴大家?”,一下釋放了被壓抑已久的表達欲,于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新近發生的信息被無差別的分享在了微博平臺上,通過評論與轉發影響著傳者與受眾。

2、傳者與受眾二位一體的“裂變式”傳播

微博對大眾的誘惑在于更直接的給予大眾話語權。微博把傳者與受眾合二為一,使得博主既是信息的發出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評論與轉發一邊在完成著信息的及時反饋,一邊在完成著信息的“裂變式”傳播。這樣高效的傳播方式符合當下人們要求快捷,及時的生活方式。

3、微博傳播的跨時空

微博作為超越時空的新媒體,使得傳播進入“秒時代”。24小時無間斷的實時更新使得信息的傳播更快;3G的全面覆蓋使得信息傳播的地域更加寬廣。而微博的內容以海量,快速,全方位為特點,滿足各類受眾的信息需求,無論是單純的文本信息還是動畫信息,音頻信息都可在線一網打盡。

二、傳統媒體與微博的合作

來勢洶洶的微博大軍,對于傳統媒體來講是把雙刃劍:既有可能重創傳統媒體,也能帶來生機,升華傳統媒體。網絡時代,傳統媒體像報紙雜志都在尋求數字化的突破,從先前的電子版報紙,網絡雜志到現在積極嘗試與互聯網、手機融合。

傳統媒體與微博的合作始于傳統媒體加入微博行列。以新浪微博為例,新浪名人堂的媒體會就有大批的傳統媒體,如《南方周末》、《新周刊》、《參考消息》等。依托微博傳播可以很大程度幫助傳統媒體做好品牌營銷,例如《新周刊》在開設微博后成為新浪微博里面最紅的雜志,有粉絲6232633名。大量粉絲群的裂變式傳播有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優勢。

傳統主流媒體開設微博,將新聞的傳播變得更有效。例如,在廣州亞運會期間,傳統媒體在微博上進行實時信息傳播,占據新浪微博話題的前五名。再如《鳳凰周刊》、《新世紀周刊》、《現代快報》等媒體對2010年“宜黃拆遷事件”當事人在機場遭圍堵的事在微博上的直播,并對網友的關注以及事件被微博直播后產生的影響進行了評論。這種報道方式不僅有力度,并且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縱觀該件整個傳播過程,首先是微博快速的傳播和互動讓機場圍堵事件呈現在網友面前,接著是微博上的實時報道,然后是傳統報紙的報道和評論再反饋到微博上引發網友的熱議,最終影響了事件進展。這樣新型傳播方式使傳統媒體的報道更加公開,全面和及時,也使群眾話語權增加,從而提升受眾關注度。所以傳統媒體駐扎微博已然成為媒體新的展現形式。

三、傳統媒體微博化的利與弊

傳統媒體進駐微博使得新聞傳播具有微博的3A特征:anywhere,anytime,anyway。但這種新的傳播方式使得傳統媒體微博傳播表現出利與弊的兩面。

1、傳統媒體微博的有利之處

(1)交互帶來的受眾歸屬感。互動是傳播中的重要一環,網絡傳播的互動是一種“多元動態”的互動。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交互式交流。是一種真正全面體現網絡特色的動態的交流系統。②

微博的出現是一種新交流方式,與電視等媒體“面對面”的交流不同,微博的交流是“背對臉”式的交流。這種交流方式使人感到心安,外加一種成就感。傳統的紙質媒體自上而下的傳播方式缺少這種吸引力。而傳統媒體加入微博大軍,漸漸地放下身段走上親民路線,不僅僅是把微博作為一個信息的平臺,更多的是一個與受眾交流的平臺,這里可以平等對話,傾聽受眾的聲音。通過微博更好的實現品牌推廣,相比起傳統的推廣模式,這種線上推廣更經濟,更快捷,更有效。

(2)“裂變式傳播”擴大受眾群。微博的評論與轉發的傳播方式能夠加快信息的流動,或者說增強了信息的共享度。很多時候一打開網頁,會有那么幾條微博被人反復轉發,分享給他們的跟隨者。這樣一條微博的信息價值就會隨之增倍。這種傳播方式既不是傳統的“one to one”,也不是網絡初期的“one to N”,而是裂變式傳播:“one to N to N”。

傳統媒體利用微博這一特性,可以積極的實現信息的廣泛快速傳播,不僅促進資源的共享,也增加傳統媒體的品牌價值。原本紙質媒體上的一對多傳播,固然擁有相對穩定的受眾群,但是擴大受眾群體是一個難題。而微博受眾只需要輕輕點擊鼠標就能實時關注傳統媒體的信息,無論對于傳統媒體而言還是受眾本身而言,都是很有益處的事。

(3)突發性事件的及時應對。微博與手機結合增加了實時性與動態性,受眾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即時通訊工具去瀏覽微博。在中科院出版的《社會藍皮書》中,微博被稱為“殺傷力最強的輿論載體”,其一大特點就是“強烈關注時事”。雖然傳統媒體可以對事件進行深度報道,但在突發性事件面前,微博傳播則更有力度。以青海玉樹地震為例,第一條相關信息產生于新浪微博,在各門戶網站的微博內輸入關鍵詞:地震、青海、玉樹,可以搜出近萬條相關微博。

微博可以出色完成媒介最基本的社會守望功能,準確反映著突發事件的真實情況并及時對大眾進行反饋。由于突發性事件的不可預測性,在突發性事件發生時,受眾往往最關心到底發生了什么和這件事與自身有什么關系,然后才會關注到事件的其他方面。微博可以最大程度的滿足受眾需求,讓受眾看到真實的情況。同時,微博還可以動員社會,完成“微力量”的凝聚。

2、傳統媒體微博的不足之處

(1)“把關人”缺失帶來的言論膨脹。由于開通微博的門檻低,無需身份驗證就能信息,這導致微博上的信息缺乏真實性,“把關人”的缺失是微博傳播存在的最大的硬傷。很多人在微博上發言的時候由于缺乏責任感,容易傳播一些危害社會安定的信息。而傳統媒體在微博上的信息相對于一般的普通用戶更加嚴謹,以減少不良信息對受眾的危害。微博要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信息量大且不確定信息的源頭。一方面編輯要保證信息的真實性,選擇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地作為者,實現創編一體化,保證信息的真實可靠。

(2)信息“碎片化”。由于微博140字的字數限制,導致信息零碎,傳播的內容大多停留在表面。編輯在這一點上要找到應對方式:對不同的信息進行“深加工”或“淺加工”③,即將深度報道做淺,分節敘述;或將一些微博上的信息挖深,做“深加工”。但值得注意的是,把某些內容做淺并不意味著內容的敷衍,而是更高要求的精煉與準確。編輯要將新聞努力做出趣味性,做出精煉性,要使微博新聞簡約而不簡單。這也是對網絡編輯的新的要求與挑戰。

(3)無序傳播帶來的負面情緒。微博是一個信息共享的平臺,這也就意味著無論好的壞的還是真的假的都容易被大眾迅速知曉,相對于預防的不容易,補救同樣也很困難。當前微博上存在著大量的無中生有、惡意曲解的信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微博傳播不實的信息,制造出大量的社會負面情緒和消極心態。從金庸的“被死亡”到孔慶東的“被下課”。這些虛假信息都考驗著微博作為“觀點自由市場”的誠信度。編輯作為為信息傳播的源頭之一,肩負著維持社會傳播秩序的責任,引導著受眾對新聞報道的深度解讀與價值認識。

參考文獻

①陳婷,《“大媒體”時代微博職業編輯能力的重構》,《中國編輯》,2011(2)

②杜俊飛:《網絡傳播概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③韓小芳,《微博時代,傳統媒體的生存之道》,《編輯之友》,2010(2)

篇3

關鍵詞:大學生;矛盾;矛盾分析法;對立統一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101(2016)01-0005-04

一、問題的提出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世界上的每個人在其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沖突、困惑,大學生也不例外。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正處于生理基本成熟、心理由不成熟趨于成熟時期,在這一人生的關鍵階段,由于他們剛剛開始走向獨立、涉世未深,面對種種矛盾和疑惑,有時并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處理不好不僅會影響到人際關系和實踐交往,甚者會導致心理障礙甚至更為嚴重的后果。基本原理概論課作為高校必修課程之一,其重要教學目標就是讓大學生熟練運用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去認識、分析、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各種矛盾與問題。矛盾分析法是理論體系中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善于發現大學生中存在的矛盾,而且要幫助大學生運用矛盾分析法正確認識并妥善解決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矛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大學生群體存在的矛盾及其解析

筆者近幾年在基本原理概論課的社會實踐環節中,以大學生群體的矛盾與困惑為主題,安排學生進行實踐調查并撰寫實踐報告,收到該主題的實踐報告一千多份。在對有效報告進行分類整理的過程中,發現當前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矛盾具有范圍廣、領域多、宏觀與微觀并存等特點,通過梳理發現以下矛盾在當前大學生群體中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一)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很多大學生都喜歡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落差。在這里探討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主要是指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對現在的學校極不滿意。每年高考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很多學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跟自己理想的大學擦肩而過,從而對現在的學校多有抱怨,甚至自暴自棄;二是理想中的大學生活與現實相差甚遠。這種情況又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很多大學生在高中時設想的大學生活是這樣的:大學校園綠樹成蔭、花團錦簇,大學教室窗明幾凈、古樸典雅,大學老師博學睿智、風趣幽默,大學男生慷慨激昂、指點江山,大學女生長發及腰、秀外慧中。而來到大學之后發現理想與現實大相徑庭,原來大學教學樓可以很破,大學老師可以不茍言笑,大學男生可以很小家子氣,大學女生可以是女漢子。真實的大學生活跟自己原來構想的完全不一樣,難免會有失落感和壓抑感。其二是大學之前的應試教育體制和填鴨式教學方式造成學生自主能力和自制能力差,大學適應期比較長。我國的高中基本都是封閉式教學,學生的課業壓力很大,高考成為學校教育和決定學生命運的指揮棒,大學在夢寐以求的情況下,往往成為高中生向往的“天堂”。可是到了大學之后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后很難適應大學的生活,對脫離了家長和老師管束的自由生活無所適從,心理充滿空虛和無助,進而懷念高中生活,認為高中比大學要充實得多。

矛盾解析:理想與現實是一對矛盾,既對立又統一。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向往和追求,現實是已經產生出來的有內在根據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一方面,理想與現實是密切聯系的。理想源于現實,以現實為基礎,是已經實現了的現實,離開了現實,理想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理想又高于現實,是現實的升華,為現實的努力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理想和現實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理想可以轉化為未來的現實。對大學生來講,因為各方面的原因沒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這并不能成為自己不思進取的理由,人生的路還很長,不能用現實否定理想,可以再次實現理想。只是理想的實現不會一帆風順,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要做好吃苦耐勞的準備,做好披荊斬棘的準備,做好忍受孤獨寂寞的準備,只有付出才有收獲。

(二)宿舍矛盾

宿舍是一個小集體,良好的宿舍氛圍可以使每個成員身心愉快地投入每天的學習和生活,但是宿舍也是一個比較容易引發矛盾的場所。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環境,不同生活習慣的年輕人共同生活在一處不大的空間中,難免會有矛盾和摩擦,如果處理不好,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后果,馬加爵宿舍殺人案、復旦宿舍投毒案等都是宿舍矛盾引發的極端案例。大學畢業時一句“感謝舍友不殺之恩”,不僅是大學生在社交媒體上對發生在大學宿舍內血腥事件的戲謔之言,更是對大學宿舍內存在的各種矛盾的一種變相發泄。當然,“感謝”并不是一種積極處理宿舍矛盾的態度,大學生應認識到宿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每個人都不應該回避矛盾,而是正視矛盾,主動解決矛盾。

大學生宿舍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日常瑣事引發的小摩擦。比如,有些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不注重個人衛生,而且會影響到宿舍的整體環境;有些同學比較懶惰,自己不去打水,經常使用其他同學的開水,還時常讓其他人幫其買飯、買菜等,時間一長,讓人心生厭煩;有些同學經常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長時間打電話或上網玩游戲、聊天、看電影,影響其他同學休息等;二是性格差異造成的不合。每個人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有人喜靜,有人喜動,有人大大咧咧,有人心思細膩,有人直言不諱,有人藏事于心。同宿舍不同性格的同學之間很容易在一些問題的看法上產生分歧,若不及時交流溝通,矛盾就會積累起來,那么一件小事就可能成為導火索,引發更大的沖突;三是對學習好或能力強同學的嫉妒。有些大學生的妒忌心比較強,看到別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優秀,不是想靠自己的努力爭取趕上,而是通過一些不恰當的手段對其進行打擊,或者拉幫結派,搞小團體主義進行分化、孤立;四是利益沖突。在涉及評優、評先、評選獎學金、入黨、保研等涉及個人利益時,同宿舍的同學之間可能心理失衡,暗暗較勁,激發矛盾。

矛盾解析:正確認識和妥善解決宿舍矛盾,首先應看到宿舍矛盾具有普遍性。遭遇宿舍矛盾不必苦惱,因為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問題不在于是否存在此類矛盾,而在于對待此矛盾的態度是否正確。其次,矛盾即對立統一,矛盾雙方既具有斗爭性又具有同一性,同一性使矛盾雙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發展。產生矛盾的各方不能只看到對方的缺點和不足,而是應該善于用欣賞的眼光捕捉對方的優點,學人所長補己所短。每個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應保持寬容之心,有容人雅量。同時,應摒棄自私自利的想法和做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他人的感受。再次,每個同學都應該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的衛生和作息習慣。加強與室友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如果都能夠做到真誠地對待彼此,一些摩擦和矛盾都可以及時化解。同時,在涉及大學生個人利益問題時,學校、院系和班級應確立競爭規則和評判原則,保障公開、公平、公正。最后,營造和諧的宿舍氛圍。和諧不是矛盾的對立統一,而是在矛盾雙方處于平衡、協調、合作的情況下,展現出來的一種狀態。家境貧寒的同學不必自卑,可以靠自己的奮斗展現自己出彩的一面,家境富裕的同學也不必有意無意顯示自己的優越性,在其他方面可能還欠缺很多;學習好的同學可以帶動舍友們一起努力,社交能力強的同學也可以為大家多創造一些增長見識的機會。另外,同宿舍同學可以經常在周末活動,開展宿舍文化創建活動,營造團結向上、和諧溫馨的宿舍環境和生活氛圍。

(三)學習與兼職和參加社團活動的矛盾

絕大多數的當代大學生都有過參加社團和兼職的經歷,其中的是非得失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深刻體會,共同點是很多學生糾結于這些活動與學習的沖突。

首先,有些大學生或出于興趣或出于自己某方面的特長或出于擴大人脈的原因加入一個甚至幾個社團,本身又想在社團中干出一番成績,結果頻繁的社團活動占據了大量的時間,甚至占用了正常的上課時間,以此導致很多課程學習起來倍感吃力,想要中途退出又覺得這樣半途而廢十分可惜,從而左右為難。

其次,很多大學生選擇兼職一方面是想靠自己掙點學費和生活費,另一方面是想早點踏入社會,積累實踐經驗為將來畢業打基礎。還有少部分大學生認為書本知識根本不重要,社會經驗才是第一位的,是自己將來在社會上的立身之本。兼職一般在晚上和周末進行,雖然較少占用上課時間,但很難抽出時間復習和做作業,有些大學生抄一下同學的作業草率了事。另外,兼職的勞累使一些大學生在上課時疲憊困頓、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甚至個別學生因忙于兼職,學期考試多門課程不及格,造成兼職嚴重影響學業的局面。

矛盾解析:任何一個矛盾統一體都有構成矛盾的雙方,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這兩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樣的。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要堅持兩點論,既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同時又要堅持重點論,即矛盾的兩面不能平衡用力,應突出重點,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學生不能每天只埋頭于書本知識中,確應參加一些實踐活動,不管是參加社團活動還是兼職,都有利有弊,要正確處理這些活動與學習的關系。首先,在社團的選擇上,應該做到少而精,選擇適合發展自己能力的,這樣既能增強自信心,又能增添一些生活的樂趣,豐富自己的校園生活。參加社團切勿貪多,避免精力分散。否則,不但耽誤了學習,也不會有多少收獲。其次,大學生在上學期間兼職確實可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積累工作經驗,鍛煉處事能力,但還是應以學習為重,不可棄本逐末。未來社會需要知識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知識是成才的基礎,社會上唯社會經驗論、貶低書本知識、輕視教育工作的思想是片面和錯誤的,一個荒廢學業,沒有任何專業知識的大學生不可能成為人才。在大學階段是否兼職問題上,個人應考慮利弊,分清主次,綜合權衡,量力而行。

(四)戀愛與否和戀愛中的矛盾

這一問題實際上是跟愛情有關的兩個方面的矛盾。一個是要不要戀愛的問題,一個是戀愛中的利與弊。每個大學生內心都渴望有一份美好的愛情,但在大學期間是否要開始一段戀情又心存猶豫。畢竟愛情要基于一定的客觀物質條件,愛是責任,是付出,很多大學生并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但看到別人成雙入對,自己形單影只又不免羨慕。另外,大學中戀愛的情侶也很多,他們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困惑,戀愛中的利與弊也各有體會。有些大學生注重戀愛過程,不注重結果,往往畢業季即分手季,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有些大學生會在戀愛支出問題上會產生分歧,畢竟經濟上還沒有自立;有些大學生因談戀愛而無暇顧及其他,導致成績下降;有些大學生因每天處于二人世界中忽視了與其他同學的交往;有些大學生因失戀而厭世從而走上不歸路等。

矛盾解析:戀愛并不是大學中的必修課,它因人而異,每個大學生都應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大學生談戀愛有利有弊,利與弊是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的方面,這兩個方面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大學生應在戀愛中學會愛人和自愛,化弊為利。 “任何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這一網絡流行語雖有失偏頗,但也道出了戀愛與婚姻之間的正相關關系。男女大學生確立了共同的目標和理想,就有了奮斗的動力,在學習生活中就會相互關心、相互鼓勵,克服種種困難,最終走向婚姻的殿堂。同時,戀愛中的情侶要有責任心。愛情是一種純潔的、持久的感情,雙方都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在相處中應相互體諒、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另外,應正確處理戀愛與學業的關系。戀愛與學習實際并不構成矛盾,只要把二者關系處理好,愛情可以是學習的催化劑,成為大學生學習的動力。大學期間是培養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時期,戀愛中的大學生不能天天局限于二人世界而忽視了與同學之間的友誼,處理得當,愛情與友情可以兼得。

三、大學生群體矛盾分析帶來的啟示

正確認識和客觀分析當前大學生群體存在的矛盾,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等能夠帶來很多有益的啟示。

1.在教育理念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將“傳道”與“解惑”相結合,提升大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韓愈在《師說》中將教師的職責歸納為“傳道”、“授業”和“解惑”。在大學教育階段,“授業”是基礎,但“傳道”、“解惑”比“授業”更能提高學生未來發展的創新力、凝聚力與競爭力。在一定意義上,大學教育“傳道”、“解惑”重于“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大學生道德修養、塑造健全人格、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也即“傳道”上肩負重要使命、具有獨特優勢。在教育理念上,教育者應將“教書”與“育人”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正確處理“傳道”與“解惑”的關系,將“傳道”與“解惑”結合起來,以“惑”引“道”,以“道”釋“惑”,以“解惑”促進“傳道”。理論中的基本原理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對客觀現實的抽象和凝結,反映實踐的同時也對實踐發展起指導和引領作用。在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學中,將理論與社會現實相結合,抓住大學生的“惑”,使教學貼近大學生實際情況和內心需求,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答疑解惑,不僅可以解決進大學生頭腦的問題,還可以提高大學生運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教育方向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與大學生思想實際相結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每一代都是一個時代”。時代在變,大學生作為時代的驕子,其思想也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之中。培養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這里的培養既包括用正確理論引導也包括對錯誤的認識的矯正。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學生干部等作用,健全學校――院系――班級三級工作網絡,廣泛調查、充分了解和全面把握大學生中存在的現實矛盾和心理困惑,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通過設立“校園調解中心”、建立健全“校園心理輔導站”等途徑,加強分類指導,妥善疏導和解決大學生在現實中遇到的矛盾、糾紛和問題,防患于未然。

3.在教學方法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應體現創新性和靈活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堅定大學生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方法上體現創新性和靈活性,不斷探索新的教學舉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思考性教學法,就是將現實性的問題引入到課堂中,引發學生思考。任課教師可以在前一次課中就社會熱點問題或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困惑提出思考的主題,大學生在課后準備并在下一次課中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二是互動討論法,就是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就難點、熱點問題展開討論。這一方法不僅能夠喚起大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習的自主能動性,而且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感情交流,形成一種彼此尊重、民主、教學相長的課堂氣氛。三是案例教學法,就是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結合起來,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案例既要源于理論又要貼近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一種深入淺出或淺入深出的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論“活”起來,加深大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把握。四是將現代的網絡技術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任課教師除了采用多媒體教學、建設課程網站和紅色網站外,還可以建立QQ群,加強與學生的聯系和溝通,及時發現和解答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梁金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熱點問題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5.

篇4

根據近日由中國廣告協會官方公布的《2011年中國廣告經營單位排序報告》正式出爐的報告數據顯示,非媒體服務類廣告企業營業額前10位總和在廣告公司經營額前100位中所占的比重從2010年的39%猛增到65%,經營額的高度集中化趨勢越發明顯。同時受政策面利好措施的激勵和影響,中國廣告宏觀經營數據出現了大幅攀升,廣告經營單位數量比2010年增長21.80%,達到296507戶。雖然總營業額為31255529萬元,比2010年增長33.54%,但廣告公司平均營業額增長卻不甚理想,僅為105萬元,相比2010年的96萬元僅增長了9.38%。

遙想從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里,中國國內的廣告營業額曾經有過年平均增長43%左右的時代。毋庸置疑,發展相對放緩的原因多種多樣,報告中指出的“優質資源內部的高度集中化與平均營業額和整體經營資源集約化”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伴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和IT技術的革新,從媒體環境到消費者,從經營理念到企業定位,廣告行業面臨的課題發生了史無前例的變化。

在創新媒體出現之后,靠廣告費用為生的傳統媒體受到了來自創新媒體的嚴峻沖擊,各大廣告商紛紛將自己的廣告費用轉移到創新媒體,從全球媒體產業最發達的美國市場看,網絡媒體正在蠶食傳統媒體的奶酪,繼GE等公司宣布增加網絡媒體廣告預算(同時減少傳統媒體預算)之后,全球快餐巨頭麥當勞公司也宣布,它將逐漸減少電視廣告預算,與此同時,大大增加對數字媒體的廣告投放額。麥當勞公司主管營銷的副總裁拉瑪先生稱:“麥當勞在電視上一擲千金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電視作為影響消費者的主導媒體地位正在發生動搖。”盡管如此,無疑新媒體的出現不會導致傳統媒體走向末路,新媒體廣告投放的精準與傳統媒體廣告投放的權威,各顯千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究竟是攜手合作還是對立競爭?中國廣告行業面臨著怎樣的困境以及如何開拓一條通天道路?

新媒體的利與弊

“新媒體”的網絡傳播有著其他傳媒不可取代的諸多優點,隨著新的傳播技術和媒介的涌現,新媒體吸引了大量的年輕受眾,目前,伴隨互聯網長大的新一代人數已經規模巨大,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數據,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5.38億人,而網民數量中,年輕群體無疑占大多數,年輕群體正是消費的主力群體,這必將是傳統媒體望塵莫及的。除此之外,它傳播信息的無限量遞增和信息接收方式的快捷簡便是傳統媒體所無法企及的,它不受地域、數量和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并且突破了空間的限制,尤其是網絡趨向的互動性,使傳者和受者完全處于平等的地位,這樣會讓受眾潛移默化地接受廣告信息,由于網絡媒體與受眾的互動性,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受眾的需求,精準的定位廣告投放。

網絡媒體采取的是“免費+收費”的商業模式,前期投入巨大,而后期成本投入較小的一類,這樣網絡媒體就可以在基礎業務平臺方面利用免費的優勢來盡可能地吸引用戶,并在此基礎上搭建巨型平臺。由于其平臺的空間是海量的甚至是無限量的,成本低廉,網絡媒體就有能力和意愿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戶,而且由于其存儲空間海量,它就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新媒體的廣告投入費用相對傳統媒體來講是非常占有優勢的。

以騰訊為例,普遍使用QQ的用戶免費,而購買昂貴的QQ道具的用戶則會補貼免費,而在大量用戶基礎上開展的網絡游戲等增值業務帶來的收入以及龐大用戶群體這個“大蛋糕”所帶來的廣告收入能很好地補貼免費。

由于對網絡的交流空間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為一些文化中不健康的因素以及低級趣味提供了滋生和繁衍的溫床,致使思想道德和文化品位出現滑坡現象。一個有品牌文化的企業,不會讓自己的品牌在這種信息中出現,這樣很容易毀掉自己的文化形象。

傳統媒體的利與弊

一直以來傳統媒體都是權威的代表。傳統媒體,尤其是我國人民大眾認知程度較高的傳統媒體,在信譽、品牌、權威性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未來的傳統媒體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戰略、結構、機制和人員的調整而不是被新媒體所取代。北京電通廣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西沙說:“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更應該明白并且發揮自己的優勢,讓新媒體成為傳統媒體的補充。在網絡上不需要做市場,受眾在網上就做市場了,而且通過口碑相傳。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不但有價值,而且更大。傳統媒體有兩個最核心的競爭力,第一,內容創造的競爭力。真正原創的內容,當然要大家都來創作,群眾運動是好事情,但是真正好的東西還是要專業人士來創作。第二,品牌。每個傳統媒體都有一個自己的平臺,有自己的品牌。而品牌在信息傳播里最重要的是它的權威性、專業性,這是我們傳統媒體真正的競爭力。因此我認為,新媒體很重要,但傳統媒體更為重要并要不斷思考,使新媒體成為我們傳統媒體的一個補充。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要找出有中國特色的經營模式,也同樣可以創造出更大的輝煌。”

由于先入為主的思想觀念,讓大家至今對傳統媒體的印象很好,傳統媒體的受眾數量多,傳統媒體廣告普及率、涵蓋率、到達率較高到達率會比較高,平面的傳統媒體廣告存活率由期刊的出版周期決定,有保存性,壽命較長。

由于傳統媒體版面和空間的限制,相對封閉,誰掌控了版面誰就掌控了話語權,因此,只有精英才能有話語權,由此導致的是,傳統媒體體現的是等級觀念,代表著精英文化和精英意識。在傳統媒體的商業模式下,媒體和讀者之間以及廣告主和讀者之間都是相對割裂的,媒體很難精確地掌握讀者的特征和偏好,廣告主就更不能清晰地了解媒體的讀者。

傳統媒體的商業模式可以歸結為“兩次售賣”模式,第一次售賣是通過完善的發行渠道,通過一定的傳播媒介把新聞產品傳遞給受眾,傳媒企業通過高質量的新聞信息和有效發行,能夠獲得高質量讀者的認可,并對其具有忠誠度,在此基礎上,傳媒企業就具有了自身獨特的影響力和公信力,也就相應具備了傳播功能。第二次售賣是把傳媒企業所具備的傳播功能售賣給廣告主,廣告主看重的是傳媒企業的高質量的受眾和傳媒企業所具備的公信力和影響力,也就是傳媒企業所具有的傳播功能的大小。正是這樣的商業模式使得傳統媒體由于印刷成本、落地費等成本巨大,不可能無限制地發展用戶,這也造成了傳統媒體廣告費用比創新媒體要高得多。

中視金橋國際傳媒集團首席運營官劉旭明強調:“電視媒體與網絡媒體應該相互借力、相互推動。在現在紛繁復雜、態勢多元的市場環境下,面面俱到的傳播媒體是不存在的。電視作為大眾媒體,其主要功能是進行單向傳播,以實現最大限度的受眾覆蓋,互動性本身并非電視媒體的特長。對電視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做好內容和覆蓋,滿足電視節目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同時,電視的互動功能需要其他媒體來進行補充。人們通常把電視和網絡媒體的結合稱為臺網互動。簡單的臺網互動停留于這樣一種做法:同一個節目內容既在網絡上播,也在電視臺播,網絡和電視臺互相推廣,這是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而我理解的臺網互動,是品牌能夠找到與臺、網結合的最佳點,利用這兩種傳播載體的特點,在創意上尋找能讓臺和網都發揮它們最極致的優勢的方式。目前很多公司的品牌傳播不十分重視品牌和消費者的互動,導致很多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認同感不強。如果掌握了有效的臺網互動的手段,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認同感會變得更強。消費者也更容易體會到品牌帶來的價值,也就能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在新媒體時代,利于電視媒體的傳播影響力將獨特的品牌主張以強勢的聲音喊出去,利用新媒體的互動增加消費者對于品牌主張的認同,將會使品牌傳播效果會更加顯著。”

其實,在這看似相互獨立競爭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傳統媒體其實已經紛紛開始改版自己的網站,現在主流報紙、主流電視臺每家都有自己的網站,但大多數網站是簡單地把自己電視或者是報紙上的內容搬到網站上,比如,鳳凰衛視剛剛對他們的新媒體進行了改版,從中我們看到很多核心思想是在發生變化的,新鳳凰網站跟原來鳳凰網站的經營思路有著本質的區別。

“傳統媒體應該吸取新媒體的經驗,雙方加強合作;在內容上傳統媒體一定要有新意,傳統媒體不能夠盲目地去照搬,也不能夠簡單地運用新媒體手段。而且通過簡單的媒體體制重組達不到最好的效果,而應該在最關鍵的媒體的具體傳播與宣傳上進行革新。在目前的環境下,新媒體對傳統媒體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即使是商業性的新媒體,它的新聞信息來源也擺脫不了對傳統媒體的依賴。傳統媒體長期形成的許多資源和優勢對新媒體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和傳統媒體結合,是新媒體的一條重要出路。盡管網上信息已到了多得讓人目不暇接的程度,但絕大多數信息的第一來源仍是傳統媒體,受眾經常看到的網絡新聞都是轉載于某某報紙或其他傳統媒體。通過新舊媒體的比較研究,毫無疑問可以看出傳媒業正處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此消彼長的快速轉變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傳統媒體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實現轉型呢?在我看來,轉型的關鍵在于觀念的轉變。傳統媒體一定不能有一種霸主心理,過于看重自己過去的江湖地位。在新媒體跟老媒體之間對于業務相互的滲透持一種不合作的、抵制的態度,這些都是不利于傳統媒體進步的,傳統媒體也是要發展的。同樣,新媒體也更不能靠移植傳統媒體的經營方式去發展。社會發展到今天,信息的傳播已經不是單單靠某一種媒體或某一種傳播方式來解決的,而是靠所有的媒體來解決。不同的媒體在傳播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沒有界限只有分工,至于影響力也越來越難分高下。其實無所謂新媒體、傳統媒體,電視發展之初期,對于報紙與廣播而言它是新媒體,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還會出現更多的與之前不同的各類媒體,新舊只是相對而言,不存在你死我活,反倒是為我們如何使用媒體資源上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最重要的是,當今社會已經進入到了社會化媒體時代,傳統意義上的所謂傳統媒體、新媒體全部遭遇挑戰,傳統的傳播模式和信息來源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沒有看到這個變化,那才是最可悲的” ,北京電通廣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西沙如是說。

篇5

辯論,是一種高水平、綜合性的口語交際活動,其廣泛地存在于人們的社交生活之中。它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語言藝術。對辯論雙方來說,它不僅是知識的較量,也是智慧的較量,更是語言藝術的較量。千百年來,辯論都以其嚴密精湛的邏輯思維和咄咄逼人的論辯氣勢,顯示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放射出璀璨奪目的光彩。由于辯論能夠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考查學生聽辯中捕捉信息及作出快速反應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所以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這種融知識性、趣味性和技巧性于一體的語言實踐活動題越來越受到許多考區的青睞,成為了一種熱門題型。

[經典考題]

例1.小文主持了一場“我看漢語魅力”辯論會,正方反方激烈交鋒。

正方:漢語魅力無窮。同樣一組詞語,按不同順序組合,就能表示多種多樣的意思。目前,在亞洲、歐美許多國家,一股漢語學習的熱潮正隨著中國對外影響的擴大而日益膨脹,漢語必將成為全球的強勢語言。

反方:漢語的魅力在消退。①漢語中有些同音詞、同義詞混淆難辨,造成聽讀障礙,影響我們的學習興趣。②目前,許多幼兒園開了識字課,增加了幼兒的學習負擔,不利于幼兒快樂成長。③現實生活中,由于種種原因,外語的強勢地位越來越突出。因此,漢語的魅力之光逐漸暗淡了。

(1)正方辯詞的畫線句中有一個詞語使用不當,應把“_____”改為“_____”。

(2)反方辯詞中的第_____句(只填句子序號)不能證明反方觀點。

(2007年南京市中考題)

解析:這是一場關于“漢語魅力”的辯論會,題干中不僅列出了正反雙方針鋒相對的觀點,同時也列出了各自的辯詞,從中可感受雙方交鋒的激烈。第(1)小題中用詞不當的是“膨脹”一詞,這個詞語常用來借指某些事物擴大或增長,用來形容“學習的熱潮”不妥,可改成“高漲”。辯論的終極目標,是否定彼方論點的成立、肯定己方論點的正確。所以辯詞應該要能有力論證自己的論點反駁對方的觀點,而反方中的第②句講的是幼兒的學習負擔,既不能證明反方觀點,也不能反駁對方的觀點。

例2.閱讀下面材料,寫出你的看法。

朱永新教授等認為當前部分國民心態浮躁與疏遠于閱讀、遠離經典、缺乏應有的文化底蘊有極大關聯。因此,提出建立“國家閱讀節”。

余秋雨則明確表示反對。其理由是:一、現在已有“國際閱讀日”,沒有必要增加類似節日;二、在網絡閱讀日趨流行的今天,閱讀不是欠缺,而是災難;三、在今天,閱讀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考察、游歷、體驗、創造。余秋雨說,閱讀能啟發生命,但更多的是浪費生命。

不久,朱永新又發文《余秋雨先生,請不要誤導中國人》。

兩種爭論十分激烈,也在各地引發是否設立閱讀日的討論。

作為中學生,你認為是否需要設立“嘉興青少年閱讀日”?請根據你的體會,簡要寫出理由。

(2007年嘉興市中考題)

解析:題中的材料只是為你觀點的提出設置背景,首先要認真研讀朱永新、余秋雨等人的觀點及理由,然后對是否需要設立“嘉興青少年閱讀日”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立場。立場明確了,就可以根據自己平時對“閱讀”的體會寫出理由了。答案示例:1:設不設節日不是很重要,關鍵是我們大家要認同“閱讀”,尤其是青少年要加強閱讀。如若不然,便是形式而已;如若認同了,一個國際讀書日就足夠了,何必再增設“嘉興青少年閱讀日”呢?2:其實設閱讀日不是目的,最根本的是要提高青少年的閱讀意識,呼吁大家真正地讀書,讀好書。贊成增設“嘉興少年閱讀日”。3:閱讀好的書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品位。沒有閱讀,那是我們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如何傳承?贊成設立“嘉興青少年閱讀日”。

例3.請結合鏈接資料的[相關言論],擬一道辯論題。

要求:辯論題的正、反觀點不能只來自[相關言論]的同一句話。每方觀點不超過15個字,字數大致相等。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鏈接資料:

[人物介紹]

于丹,北師大教授。從2006年開始,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連續推出她的《〈論語〉心得》講座。她的解讀換起了民族記憶,沖破了專家與群眾間的藩籬,讓高深文化走出象牙塔,來到群眾當中,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令人耳目一新的闡釋方式,讓她收獲了贊許,也面對著質疑。對此,她選擇了從容,用加倍的勤懇真誠回饋贊許的熱情,用坦蕩的“三鞠躬一握手”直面質疑著的詰問。

[相關言論]

① 大白話的解讀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與毀滅。

② 于丹是電視媒體強大的傳播所創造的神話。

③ 她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做的是文化普及工作。

④ 父親、師長的悉心培養,博學、深厚的文化積淀是她成功的強大力量。

(2007年陜西省中考題)

解析:要辯論首先得有辯題。辯論賽所設置的辯題,正反兩方面的判斷應當是具有對抗性矛盾的,或者至少是具有矛盾對立關系的。同時要使雙方都有話說,而不是明顯一邊倒,要使聽眾覺得雙方講的都似乎有理。解答這道題可以先選定“相關言論”中的一句,仔細推敲進而設置正反雙方針鋒相對的辯題。如選定第①句言論,就可以這樣設置辯題:正方:白話解讀是對傳統文化的普及。反方:白話解讀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

[實戰演練]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回答后面的問題。

你看過2006年世界杯嗎?在2006年世界杯上1/8決賽意大利對澳大利亞的比賽中,中央電視臺解說員黃健翔在解說到最后階段時出現了“瘋吼”現象。在比賽進行到傷停補時階段時,意大利隊獲得一個制勝點球而挺進八強。解說員黃健翔因多年解說意大利足球而對意大利足球有了很深厚的感情。由于興奮過度,黃健翔在解說時用嘶啞的喉嚨“瘋吼”著對意大利的贊揚的話而深刻地抨擊了澳大利亞足球。對于這一現象,各界人士看法不一。

下面是某校九年級(八)班同學展開的一場辯論賽的節選部分。假如你是反方成員,請寫出你的辯論詞。

正方:我方認為,黃健翔是一個優秀的解說員。解說員不是機器,難免傾注個人的情感,可以理解。在演說比賽的過程中有如此的激情,能夠帶動全場的氣氛,將比賽帶入。這正是對足球這一充滿激情的體育運動最好的詮釋。

反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息時代,網絡閱讀對青少年影響很大。網絡閱讀究竟是利大于弊(正方),還是弊大于利(反方)?學校準備搞一次辯論會。現在由你擔任辯手,請選擇其中一方陳述你的觀點和理由(字數50個左右)。

我的觀點是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

光明中學舉行辯論賽,正方的觀點是“養成良好風氣主要靠自律(自我約束)”;反方的觀點是“養成良好風氣主要靠他律(他人約束)”。辯論時,雙方唇槍舌劍,反方突然這樣發問:“孫悟空不就被套了個緊箍咒?可見養成良好風氣主要靠他律。”作為正方,你將怎樣得體有力地回擊反方?

4.某校初二(1)班同學閱讀了名著《西游記》后,對豬八戒這個形象有兩種不同看法,為此語文老師組織了一場辯論。假如你是正方,針對反方辯詞該怎么陳述?

反方:我方認為,豬八戒好吃懶做,見識短淺,在取經的路上,意志不堅定,遇到困難就嚷嚷著要散伙,還經常搬弄是非,耍小聰明,說謊,愛占小便宜,貪戀女色。所以他是一個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班舉行以“上網利與弊”為話題的辯論活動,甲方同學的一段辯詞是:“中學生上網利大于弊。一方面,網絡縮小了世界,遠在天涯海角的人也可以面對面地交流。另一方面,它還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足不出戶就能知天下事。”

如果你是乙方主辯,你將怎樣針對對方的論點和論據進行反駁,表達你方的觀點和理由?

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

反駁: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首先符合辯論格式,如有“我方認為”或其他表明觀點的語句,同時觀點要鮮明,理由闡述正確,符合語境。

2.示例:正方:利大于弊,網絡閱讀比傳統紙質閱讀方便快捷,可以迅速獲取大量信息,對于青少年增長學識,不無裨益。反方:弊大于利,網絡閱讀囫圇吞棗,不利于深層理解;且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對青少年心智發展有負面影響。

3.示例:(1)那么唐僧為什么不戴呢?(2)孫悟空是猴不是人,作為動物當然主要靠他律,這不是我們討論的話題。(3)我們強調主要靠自律,并沒有完全排除他律。

4.示例:正方:我方認為,豬八戒吃苦耐勞,對師父忠心耿耿。在與妖魔的斗爭中,他總是揮舞釘耙,勇猛戰斗,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錯能改,樂于助人,是一個忠勇善良、淳樸憨厚的人。

篇6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安全;解決措施

1大數據時代的網絡信息安全概述

(1)數據資源具有開放性:人人都可以從互聯網中信息,十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大的隱患。毋庸置疑互聯網技術近年得到了長足發展,內含的信息資源也呈現爆發式增長,問題就在于其相應的管理技術還未能跟上,機制不健全,也就不能很好地保護部分信息資源,造成用戶信息泄露事故的發生。對此必須采取措施有效地管理信息以確保用戶的信息安全。(2)大數據應用范圍廣泛:全球化進程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下不斷推進,其中一個具體表現為每個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快速查詢全國各地的各種信息。因此推動大數據時代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還有大數據在各行各業、世界各地的廣泛應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也提高了網絡信息的危險系數,若是儲存人們信息的數據庫遭到黑客入侵,用戶的個人信息遭到泄露,其導致的嚴重后果是不可想象的。(3)數據資源高度信息化:互聯網應用于生活帶來的便利越來越多,使得互聯網領域用戶越來越多,中國人口基數龐大,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都使用互聯網,且這一比例在逐年增加,也意味著互聯網用戶信息儲存量巨大,因此管理和保護眾多資源信息更顯得尤為重要。

2大數據時代的網絡信息安全所存在的問題

(1)計算機網絡管理不夠嚴格:當今時代是智能化的手機時代,這一時代的到來正得益于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手機端APP數量越來越多,其用戶量也不斷增加,為了更好地管理用戶,軟件開發者常采用實名認證法,收集有關客戶的各項個人信息如姓名、手機號、身份證件號碼等。但這一舉措在在方便管理的同時也容易造成紕漏,一旦軟件后臺出現漏洞,用戶的私密信息十分容易泄露,因此,海量的應用也就造成了較大的信息安全隱患。計算機網絡管理不夠嚴格,是我國互聯網用戶信息泄露的一個重要原因。(2)不法分子肆意入侵:黑客是廣泛存在于互聯網背后,受雇于不法分子,通過不合法的途徑攻擊他人計算機,盜取網絡信息以謀取自身利益的群體。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因此當自己的計算機遭到攻擊時束手無策。黑客往往擁有豐富的專業技能和知識,但如果不把這種專業技術用在正途上,就會給社會帶來潛在的風險。(3)個人網絡信息安全意識淡薄:人們往往只是熟練掌握互聯網運用,而不重視網絡信息安全,這歸因于個人對計算機網絡安全意識的缺乏,他們想象不到信息泄露對自身帶來的危害,也無法預想之后所能產生的后果。而且生活中大部分人都高估了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認識不到由于信息泄露所帶來的風險。例如信息網絡詐騙,作為社會生活中最常見的信息泄露現象,許多人都曾深受其害,損失金錢、名譽、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由此可見,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必須引起人們的重視。

3大數據時代保護網絡信息安全對策

(1)個人:增強網絡信息安全的第一個重點就是提高個體用戶的安全意識即自我防范意識。任何時候都不應在網絡上隨意填寫個人信息,應確保安全后再進行填寫。密碼的設置應該增強難度,且在不同APP或網頁中采用不同的密碼,提高個人信息的安全系數。瀏覽網頁時遇到跳出來的陌生網址或廣告,切忌隨意打開,其中非常有可能攜帶木馬或其他病毒,既容易使病毒入侵,從而造成個人信息的泄露。其次應在網絡上、學校中、社區里等不同場合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講授安全防范知識,宣傳網絡信息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學校是以未成年人為主體的群體,應以多種形式使學生的網絡信息安全意識提高,并由此影響整個家庭的安全防范意識的增強。(2)法律:黑客數量的不斷上升、信息泄露程度的加深,都與我國目前有關這一方面的法律法規還十分欠缺有關。面對黑客在互聯網上肆意妄為的依仗不合法的高超技術盜取用戶信息以賺取利益的行為,國家有關部門必須不斷緊跟時代制定更加詳細、周密、嚴格的法律法規,讓不法分子再沒有可乘之機,使用戶的信息安全得到法律的保護。(3)技術:除了個人安全意識以及相關法律出臺的保護,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也是至關重要的。應當必須培養專業的計算機網絡信息管理人員,定期接受培訓,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當信息安全泄露問題出現時,這一批具有專業素養的管理人員能夠從容應對,迅速找出問題并解決,將損失降到最小。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在數據的儲存與傳輸過程中,防火墻體系是最為重要的屏障,它能有效的保護數據,在源頭保證數據的安全性。最后,應當要在日常加強安全監測,做好日常維護。建立更健全的管理系統,完善網絡信息安全管理體制,減少系統漏洞的出現。在日常監測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不法分子的攻擊,可以及時進行阻止,更加周密地保護用戶信息的安全。

篇7

涂鴉神器 光繪達人的“金箍棒”

喜歡玩光繪,但是苦于畫不出自己想要的圖案?紐約的兩位達人Duncan Frazier和Steve McGuiqan在kickstarter網站上發起了Pixelstick光繪棒的資金招募,可以讓你智能化地畫出復雜的光繪圖案。從外型上看,它就是一根普通的鋁棒,內置有198個全色的LED燈,這就意味著你可以一次畫出198個像素點。只需提前在圖像處理軟件(比如Phnotoshop)里將圖片的高度設置為198個像素,存儲到光繪棒的SD卡中便能被讀取,操作的人需要拿著這根光繪棒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依次畫過空中,如此以正確的順序把存在卡中的圖片“畫”出來。聽起來還是有點麻煩?那就用它來試試畫抽象圖案,像猴哥耍金箍棒那樣舞上一番,效果看起來就像是體操運動員的彩帶一樣華麗。有了它,光繪創作的門檻大幅度降低,但也有人認為樂趣也許也會減少。預售價300美元,預計2014年1月可發貨量產。

改變傳統印象!非洲部落夜色人像

當提到非洲的時候,人們腦海中出現的畫面往往是烈日下的草原,人們總是睜不開眼睛的樣子。這就是圖片泛濫所造成的刻板印象,反復出現的圖片塑造了人們印象中的世界。為了抵制這種刻板印象的流傳,來自阿根廷的攝影師Aleiandro Chaskielberg拍攝了這一組夜色下非洲部落的人像。Chaskielberg拍攝的是肯尼亞Turkana地區的一個部落。他通常選擇在滿月的時候拍攝,配合上閃光燈和長時間曝光,展現出非洲部落生活鮮為人知的一面。Chaskielberg說:“我一直對夜晚很著迷,因為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事情總是在夜晚當中發生的。”

一支手電圓科幻夢想

來自美國的攝影師Dennis Calvert一直癡迷于拍攝各種光線效果,他在以前的光繪照片中經常模仿各種超能力,比如說身上是燃燒的火焰,或者散發出像是射線的能量,漫漫冬夜當中最簡單的夜晚拍攝,可以參考他的拍法。簡單利用一支手電筒,便能營造從胸前發出一道直射天空的亮光,既有點像鋼鐵俠又有點像X戰警的科幻效果。雖然現實中我們無法擁有超級英雄的能力,不過這不能阻止我們通過光繪為自己塑造一個超級英雄的形象。你還在等什么呢?

來些裝置點亮大地

來自韓國的藝術家LeeEunyeol說:“梵高的《星夜》描繪了一個在夜空下很私人的空間,充斥在畫面中的情緒是很難用言語形容的。”為了表達自己對夜晚環境的感受,他拍攝了一系列燈光裝置照片。Eunyeol將各種顏色的小燈泡布置在自然環境當中,有些在干裂的地縫中,似乎是有某個神秘的空間隱藏在地下;有些在蘆葦和草叢中,又像是將天空與大地倒置了過來,閃爍如點點的星光。當欣賞《星夜》時,我們感受到的是在每一個筆觸和每一次旋轉中飽含的情感,相比梵高而言,Eunyeol則較為含蓄,光亮都遮掩在自然當中,情感如細沙般從畫面中慢慢流出。

攝影師是否需要個人網站?

微博和社交圖片網站的興起讓專業和業余攝影師都獲得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而在此之前搭建個人網站展示作品的方式就被徹底遺忘了嗎?我們的網絡投票調查顯示,大多影友仍然看重并希望擁有自己的個人網站,我們本期“有種你來上雜志”欄目的攝影師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個人網站利與弊

利 個人網站是宣傳自己的一個工具,界面更為整潔,可以更好地自定義,表達自己的個性,還可直接銷售作品。如果是商業攝影師,一定需要一個網站來呈現自己的作品,展示給自己的客戶,帶來生意。

弊 個人網站過于獨立,沒有捆綁在微博這樣的平臺上,看的人會比較少,如果頁面FlaSh效果較多,還總是登錄的很慢。如果是攝影愛好者、發燒友,那么微博、博客、圖片社交網站等平臺已經足夠了。

建立個人網站的主要步驟

1 先想好自己打算注冊的域名,在萬網或者新網查看域名是否已被別人注冊,有.com和.net等選擇。

2 有了域名之后就是購買空間,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可以盡量大一些,我購買的是2G的。

3 然后就是個人網站的備案工作,這個時間自己無法把控,視情況一般2-3周左右。

4 找一個網站設計師和編程人員,告訴他你想要什么樣風格的網站,提供參考樣板節省費用。

5 我的網站是自己做成PSD分層文件,精確到字號、顏色的灰度,給到設計師的。

蠱師個人網站遇到的問題

每次我對界面有新的想法,都得麻煩我的編程兄弟,連哄帶忽悠不容易,博客的話就可以自己輕松搞定。

在后臺管理我的照片時也較麻煩,如果有幾張照片起的是同樣的文件名,在刪除某一張的時候,就不容易一下子識別出來。

經常有人說我的網站登錄速度太慢。

Beastgrip手柄讓你的手機開“外掛”

愛攝影的人都不肯放過手機啊!Beastgrip是在眾籌網站Kickstarter上發起的一個項目,由來自芝加哥的平面設計師VadymChalenko設計,這個可滑動框架的設計是針對所有智能手機的,除了手持的框架可以讓拍攝照片更穩定以外,它功能的強大更體現在視頻錄制上。攝影師們可以以這個框架為基礎為手機拍攝添加各種附件,比如話筒、外接光源等等,還可以將它放在小型滑軌上。有了它就可以在一些單反或者攝像機很難使用的地方進行拍攝,比如放在汽車的反光鏡上或者放在自行車的輪軸上。在手機逐漸成為人們拍攝照片和視頻的受青睞工具之后,一個如Beastgrip這樣體積小且可控程度高的手機配件似乎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攝影師365天用手機拍攝同一棵樹

生活在美國威斯康星州西南部的Mark Hirsch在20年里每天都會路過一棵大果櫟樹,不過他從沒想過為它拍照片。直到有一天他買了一臺iPhone,想用它拍一張照片試一試,他就拍了“那棵樹”,這便是他為期一年拍同一棵樹的起始。自此之后每一天,Hirsch路過果櫟樹的時候都會拍下一張照片,有時候是它的“證件照”,有時候他會拍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樹下嬉戲的場景,也有時候他會把自己那只名叫“瑪格南”的狗拍進去。隨著拍攝時間的增長,Hirsch越來越熟悉這棵孤獨的果櫟樹,他說:“這棵樹對它周圍的生態環境有著很大的影響,在這一小片區域里,它就像是一棵生命之樹。”

攝影師的“攝影石”

在英國Briqhton大學讀書的Madhava Bence Kalmar十分熱衷于人像攝影,同時他也一直在嘗試使用不同的材料來制作照片。Madhava將自己最近進行的這個項目命名為“石與銀”,在這個項目中,他把自己拍攝的人像照片通過復雜的過程印制到了一塊塊石頭上,看起來就像是來自遠古時代洞穴畫的遺跡。為什么要用石頭?Madhava認為,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總要面臨各種各樣的身份問題,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反映了一個人身份,所有的這些都來自于一個核心,而這個核心很難用言語解釋。

他用石頭來印制肖像,就像遠古時期的人們在巖壁上繪畫來表達一樣,每一塊石頭都是獨一無二的,它們經過自然的雕琢而成,每一塊石頭都有自己的故事。Madhava說,和石頭一樣,我們的身份就形成于這樣的過程當中,那個核心就隱藏其中。

窗簾戶外視野

現居紐約的英國藝術家Rebecca Reeve解釋說,這組關于窗簾的作品,靈感來自于一個傳統的悼念儀式。在上世紀末歐洲的一些地方,人們相信人死去之后靈魂不會馬上離去,為了讓死者的靈魂能夠順利離開,家人會用布把房間里的鏡子和窗戶都遮起來。當Reeve看到這樣的儀式時她覺得,遮住了窗外那些美好的風景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于是她前往佛羅里達州的濕地公園,用從當地買來的二手窗簾和支架作為道具,構建了一幅幅如窗外風景般的超現實畫面。當被問到為什么要用當地買的窗簾時她說,一方面這些窗簾承載了人們的記憶,本身就是社會風景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窗簾本身被用來遮擋光線和視野,她反其道而行,透過窗簾的觀察暗示著另一個美好世界的存在。

花藝打造 人體器官

在我們的印象中,人體器官總是和血淋淋的圖片以及精確的解剖圖聯系在一起,這樣的圖片如果不是必須很少會得到關注。正是為了喚起人們對于自己身體器官的正確認識,英國藝術家CamilaCarlow制作了這個名為“眼、心、脾”的系列作品。Carlow的原材料都來自她每天早晨在布里斯托爾采集的各種植物和花卉,她用它們制作成各種人體器官的形狀,放置在自然光線下進行拍攝。這些由綠色植物組成,充滿泥土氣息的“器官”一改傳統印象,讓人們能夠有興趣來仔細觀察它們。Carlow說:“我希望人們將這些身體中的器官看作是美麗的有機體,去思考它們對于我們的重要性。”

澡盆里的白日夢

浙江溫州的一位媽媽攝影師陳曉丹拍攝了這組讓人眼前一亮的寶寶創意照。她以前看過一個法國攝影師給自己小孩拍的職業扮演照片,當她的小女兒出生后,覺得自己模仿不來這種拍攝方式,一次偶然的機會把女兒放在澡盆里拍,覺得很有意思,而且小嬰兒很喜歡躺在澡盆里,一躺里面就非常高興,于是就誕生了這一拍攝項目。她從網上找到有趣的兒童裝,拍了3個多月,直到小寶寶已經大到澡盆快躺不下了,最后整理出了20張照片。她說:“其實這個澡盆里的白日夢是關于夢想的一組照片,小嬰兒的夢想應該是五花八門的。”

奇思妙想用小東西“畫”照片

生活太無聊沒有樂趣?其實樂趣多數時候都是自找的,來自厄瓜多爾的藝術家davier Perez就有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一小串葡萄可以變成小朋友手中的氣球,一把剪刀組成了芭蕾舞演員的雙腿,一根曲別針的形狀剛好是小號的管體,一個記事本的鐵環就像是鱷魚的牙齒……Perez所用的東西都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也最容易忽略的事物,他用這些小物件再加上簡單的幾筆勾畫,就形成了一個個充滿樂趣的畫面。Perez的照片都是用Instagram拍攝的,所以如果想看更多有趣照片的話就關注他的賬號吧@cintascotch。

30%

一份英國的調查顯示,18到24歲的英國年輕人拍攝的照片中,30%是自拍照。在英國,每月有19億張照片被拍攝,其中3.28億張會被發到網上,其中的10%是使用智能手機拍攝,在照片被拍下的60秒內被發到網上,而另外一方面,只有1/3的年輕人想過把照片印出來放到相冊中,還有13%的年輕人表示從來沒用過相冊。年輕人熱衷于自拍和網絡分享照片,真有一天相冊會完全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嗎?

2013.11.3.-2014.1.20

格式化一張博鈞攝影展

展覽在上海全攝影畫廊展出,藝術家在繁華都市過街天橋上俯瞰拍攝下數以百萬計的人海圖像,然后用Photoshop細心地把每個人從照片里“摳”下來,成為“元”素材,匯集成了億兆的浩瀚電子數據,按色相歸類存檔組合成最終作品。

2013.11.9-2014.1.12

又一季一張晉攝影展

展覽在北京三影堂+3畫廊展出,《又一季》完整系列共81件作品,是以西北絲綢之路為樣本,觀法于天地的影像,正方構圖和色調溫潤細膩證明了藝術家對銀鹽工藝的嫻熟掌控,本次展覽精選了其中40件最具代表性作品進行呈現。

在麗水攝影節上辦攝影書展

著名攝影和策展人任悅的OFPiX工作室在麗水國際攝影文化節上推出了兩個特別展覽“攝影與書”以及“有用的攝影”,本刊曾經介紹過的廣州攝影師江演媚和陳文俊創立的攝影工作坊Bighead Foto的兩本攝影書《恩寧》和《網》,參與了展覽“攝影與書”的其中一個單元“一面是墻,一面是書”,觀眾可以看到藝術家的作品在墻面和在紙面呈現時,相關而又相異的表達。

他們把反映廣州恩寧路老街區的環境肖像攝影書《恩寧》直接裝進框里,掛在墻上,有點將書作為藝術品嚴肅對待的感覺;《網》是陳文俊拍攝廣州亞運會的作品,以拼貼的方式完成。墻面的展示個每幅用于拼貼的圖像得以放大,并通過前后重疊的方式,獲得一種非常立體的效果。而攝影書則更像拼圖游戲,讀者甚至可以在書中取出其中某一張圖像。開展第一天就有人預定了這兩本書,《恩寧》其中一副作品也被收藏。

Bighead Foto工作坊的11位參與者的攝影書亦參與了另一個單元“第一本書”,展出的是中國年輕攝影師的第一本攝影書作品。趕在開幕之前把展覽布置好了,一頓午飯的時間,竟然丟了一本展覽的書,之后又丟了一本,看著有點惱,朋友說,這也可以算是作品的一部分,從構思傳達到最后觀者的通感,這才是真正的圓滿。

郎靜山沖洗原作在北京展出

由中國美術館、中國攝影家協會、亞洲影藝聯盟(臺灣)、郎靜山藝術文化發展學會(臺灣)共同主辦的“靜山遠韻——郎靜山攝影藝術特展”在中國美術館完成了展出。郎靜山之女郎毓文捐贈了郎靜山攝影作品134幅,為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其中34幅是由郎靜山當年親自沖洗的原作。早在20世紀20年代。郎靜山將西方舶來的攝影術與中國傳統的畫理相融合,運用繪畫技巧與攝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疊,創造性地開拓出“中國集錦攝影藝術”,并以集錦攝影獨步天下。展覽中既有被人們所熟識的集錦攝影作品。又有郎靜山鮮于面世的紀實攝影作品;既有集錦攝影作品的完美呈現,又有作品創意過程的細節縱覽;還包括通過新媒體的動態演示。此外,還有珍貴的文獻和實物資料,是對郎靜山攝影藝術的全方位展示。

自拍神器究竟值不值得買?

不管你接沒接觸過攝影,相信你都聽說過卡西歐的自拍神器。比較經典的型號當屬TR150。在傳統卡片機都在走大底高畫質或者是小底高便攜路線的時候,卡西歐另辟蹊徑,推出了一款造型時尚,內置美顏磨皮功能、微笑快門,可以實現360度無死角翻轉自拍的“自拍神器”。把用戶群定位在時尚女性群體,一經推出,立馬大賣,一度賣上6000元甚至還缺貨。在這個卡片機都走下坡的時代,這樣的成績實在是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多數影像器材評論人士認為這樣一款畫幅、鏡頭、對焦系統上毫無亮點的卡片機能賣上四五千完全是匪夷所思。對這款一度大賣的機器非常的不待見,覺得這是因為多數女性用戶的盲目跟風。

但是也有不少人覺得,TR150最先打出了自拍神器的口號,并且帶動了相機廠商翻轉屏的普及。內置磨皮算法、微笑快門的智能拍攝模式,雖然從攝影的角度來說并不專業,但確實迎合了一部分人群的需求。造型也足夠時尚,營銷思路與市場定位都非常精準,為什么不值四五千呢?

篇8

大學社團協會在光棍節可以舉辦這些活動

活動主題:光棍也陽光,學習也快樂!

活動背景:光棍節是近期迅速崛起的,大學生自創的節日,來源于11月11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大學是一個交友的地方,為了不再孤單的光棍節,xx尋找陽光的新朋友,xx特此舉辦這次活動。

活動目的:增進同學間的感情,進行學習交流,獲取好的友誼,以一種簡單而快樂的方式結交新的朋友,搭建人脈平臺。

活動口號:交友萬歲,單身無罪,相互學習最快樂!

活動時活動地點:11月11號晚上:公共教學樓

11月12號上午:學校風雨操場

活動時間:

20xx年11月11日晚上6:00——9:00

20xx年11月12日上午9:00——11:00

參加人員:協會工作人員及全體單身男女會員(要盡量限制人數為男女相等!)并與聯誼共同舉辦。

活動內容:

1、晚會全體工作人員開場秀

2、以抽簽的方式把全體男女隨機分配成對

3、晚會以男女同學之間的互動游戲為主要內容,其別要體現出“互動”的精神。

4、游戲失敗的組合接受懲罰

5、活動中要有為游戲贏家給予稱號的環節

6、室外活動以“健康運動”為主題,并男女合作共同完成活動項目

7、活動備用方案:觀看電影《xx》

活動流程:

(一)室內活動:

1、活動以全體工作人員合唱《單身情歌》開場---要“聲情并茂,催人淚下”,配有多媒體音樂、字幕輔助。

2、接下來是主持人開場白,介紹活動內容和流程,宣布活動開始。

3、然后便是抽簽配對

4、接下來便是游戲環節:

(注:每次活動之前由主持人講清活動規則!)

(1)《你們有默契嗎,我來比你來猜》

游戲內容是具有可表演性的成語或詞語(十類可供選擇的詞語)

參加人員:兩人一組

游戲規則:游戲開始表演的一組兩人先要面對面(一人為表演動策劃,一人為猜測者),然后由主持人負責打開之前準備好的要表演的成語或詞語,通過屏幕,讓表演動作者做給猜測者看,當表演者表演完,猜測者能猜出表演者所做動作的成語或詞語時,就算過關.(注意:動作者可以用語言來解釋,但不能說出動作中的字,1分鐘之內猜出最多者為“拍檔”組。

過渡:活動之前先讓大家欣賞幾組現在流行的對白,然后下個活動失敗的組合則需用家鄉話表演性地讀出來。

(2)《我愛你VS不要臉》樂趣非凡

聽上去有些“曖昧”,實際上是個練反應的好游戲。

規則:眾人圍坐成一圈,規定只能對自己左邊的人說“我愛你”,對右邊的人說“不要臉”。兩人之間只能連續對話3次。一旦有人說錯,即受罰。亮點:當游戲達到一定速度時,反應跟不上的人,往往會出現“我……不要臉”或“不……我愛你”之類的經典“自白”。說錯者則要隨意挑選一搭檔讀出剛才的對白(注:要男女搭檔,不能選自己以前的搭檔。)第四個錯誤者出現后結束活動。

(3)《愛情接接接》

規則:所有到場的人員分為五個大組,每一排為一組,其中小組數待定,共有10首歌曲,為公平,不透漏歌曲信息,特設每首歌曲序號1——10,每組隨意選擇,之后按順序比賽。每組有兩次機會,第一次從左側開始,直道唱錯為止,第二次從右側開始,直到唱錯停止。其中唱錯的小組要接受懲罰,即沒有接上的組,要向其上一小組所指定的帥哥或美女自我介紹并表白,這也是增大交際圈的方法,(一切由前一組決定),統計好唱對的人數。大組中唱歌正確的人數最多者為優勝者。

過渡:由優勝組共同合唱一首歌曲(十首歌之一,有字幕)

觀看交流短片

最終的學習交流: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大家聚在一起,一起討論一下大學生戀愛的利與弊,談戀愛在大學里究竟是必修還是選修,究竟該如何去修?又該如何處理好男女生之間的關系?在活動結束后,希望大家都能有一番收獲,對于交友問題也有個更深的認識,不再盲目也不錯過美麗的愛情。

5、接下來是互留個人信息環節,有興趣深入交往的同學可以記下來。互聊一下,大約5分鐘。

6、晚會閉幕,主持人致辭,拍照,留作紀念。

(二)室外活動

(1)雙龍戲珠

規則:兩人用后背夾住球,不能用手,否則記為違規,中間落球均需從頭開始。每小組后背夾一個球由起點到終點,用時最短者勝出,為“拍檔”組。

(2)合作頂球

規則:兩人用頭夾住球,不能用手,否則記為違規,中間落球均需從頭開始。每小組后背夾一個球由起點到終點,用時最短者勝出,為“拍檔”組。

(3)羽毛球派派對

規則:規定好十米距離,兩人各站一側,合作對打;共有三次機會,取三次之中的分數。配合數量最多者優勝,為“拍檔”組。

宣布兩天拍檔組結果,共四組。

活動分配:

辦公室:現場記錄及總結

宣傳部:出展牌、多媒體

俱樂部:維持活動秩序,布置場地

活動注意問題:

1、工作人員要盡力營造“積極主動”的氣氛。

2、協調好活動經費及設備問題以及場地

3、活動中禁止一切下流、低俗、暴力等問題,如有發生,立刻清出場地,決不留情

4、室外活動注意安全,不要做危險性動作,否則后果自負。

大學社團協會在光棍節可以舉辦這些活動二

一、活動背景

11月11日,是年輕一代中頗為流行的“光棍節”,被稱為單身年輕人的節日。如今“光棍節”不僅是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產品之一,更成為彌散于社會的一種文化形態。20xx級新生剛進校不久,新生與新生之間,新生與老生之間,學院與學院之間需要更多的交流與互動,這個特別的節日就可以為此創造契機,豐富校園文化,弘揚創新意識,增進友誼,讓同學更真誠的交友。

二、活動主題

單身不孤單,一起來狂歡

三、活動目的

1、希望通過此次活動,端正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擇友觀、愛情觀,使學生在校園中能夠更加積極向上地發展,做到自身學識和社會經驗雙向發展,從而提高學生自身修養,增加其自身附加值,為其日后發展提供良好支持。

2、大學校園內,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學生交流較少,此次活動有利于增加學生間的交流,從而達到擴大校園緊密型,有利于校內團結,亦有利于不同院系之間的交流發展。

3、通過此次交友活動,我們能夠達到擴大學生社交圈、交友面的目的,從而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為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提供娛樂機會,同時,這也有利于活躍校園氣氛,增加校園生氣,使我校校內學習生活氛圍更加活躍輕松。

四、主辦單位

xx社聯活動部

xx心理協會

五、活動時間

現場宣傳:20xx年11月4日~5日

男女嘉賓選拔:20xx年11月5日晚7點

晚會:20xx年11月10日晚7點

六、活動地點

現場宣傳:南廣場

男女嘉賓選拔:xx社聯辦公室

晚會:xx報告廳

七、活動對象

xx全體在校學生

八、活動要求

1、遵守活動紀律,做到準時參加,不遲到早退,

2、所有與活動有關的干事,必須在活動前到場;

3、場地的申請,桌子的搬運要及時;

4、要杜絕不禮貌、粗俗的語言;

5、要時刻注意安全.萬事以安全為重。

九、宣傳方式

1、張貼海報1張

張貼在宿舍樓下,主要宣傳活動主題,時間,地點,形式和內容。

2、跑班

①宣傳活動及現場宣傳的時間,地點和內容。

②宣傳男女嘉賓,有意參與此次活動的同學及每班一組“默契搭檔”的報名

3、報名方式

在班長處填寫報名表(各班班長或負責人于11月5日早上7:30前提醒同學把報名表準備好,屆時會有相關活動負責人去收)

十、活動前準備

1、活動舉辦申請及活動場地申請工作,于11月1日之前完成。

2、活動宣傳工作:由院活動部負責。

3、資金來源

尋找有意向的活動贊助商,盡可能為本次活動提供更大贊助并和贊助商達成完善的協議。

4、人員物資準備工作:

①男女嘉賓、表演嘉賓及主持人的確定;

②互動游戲的道具準備,VCR的錄制

③海報、宣傳資料的制作。

十一、活動流程

1、活動發起與報名:

發起動員本次活動,在宣傳欄內張貼海報,并由相關負責人通知宣傳到各院的同學本次活動情況,在11月3日至11月5日完成各班級的參與報名。

2、活動前期準備:

①完成男女嘉賓選拔工作

②錄制完成開場VCR,男嘉賓介紹VCR,每班“默契搭檔”宣傳VCR以及“學長學姐寄語”VCR

③準備好互動游戲及其所需的道具

④在南廣場擺臺兩天,進行現場宣傳

3、男女嘉賓選拔:

①選拔時間:11月5日晚7點

②選拔地點:xx社聯辦公室

③評委:部長以上成員組成評委團。

④選拔流程:

參選者按男女生分為兩組,分別面試,要求做兩分鐘左右的自我介紹,介紹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并展示一段個人才藝,最終選拔出女嘉賓12名,男嘉賓6名。

⑤注意事項:選拔有個性,舞臺表現力及表達能力較強的選手

4、聯誼晚會:

①時間:11月10日19:00-21:00

②地點:xx報告廳

③晚會流程:

1)入場:男女生分開入場,按男生一列女生一列入座,坐定后主持人說明,鄰座男女生在整場活動中要相互交流,并說明在最后的隨機提問環節中會對此項進行考驗。

2)“非誠勿擾秀”:

A.播放男女嘉賓搞怪VCR

B.女嘉賓上場

C.主持人上場

D.男嘉賓按照序號,由1號到6號依次上場

a)上場后,首先做一段簡短的自我介紹。

b)在12位女嘉賓中選出自己的“第一眼女生”

c)女嘉賓向男嘉賓自由提問

d)播放男嘉賓自我介紹及朋友采訪VCR

e)女嘉賓與男嘉賓進行犀利問答

f)女嘉賓做出最終選擇,若男嘉賓失敗,則獨自離場;若男嘉賓成功,則與所選女嘉賓一同離場。

E.一段廣告形式的短劇表演。

F.“默契大比拼”互動游戲:

a)播放每班“默契搭檔”宣傳VCR

b)“綁腳搶麥”:13對“默契搭檔”分為3組,每組各進行三輪,每輪播放一首歌曲的旋律,在主持人下令“開始”后,每組“默契搭檔”必須以“兩人三足”的形式沖向立麥,回答歌曲名字并合唱所放歌曲的一段(不少于3句),最快搶到立麥并順利完成合唱的一組得一分,三輪結束累計分的兩組獲勝,進入下一輪。

c)“蒙眼喂蛋糕”:上一輪游戲中獲勝的6對“默契搭檔”,呈“男生前女生后”的姿勢站立,男生手背后,女生蒙眼并用雙手將蛋糕喂給男生,最快將蛋糕喂完的一組獲勝。

G.表演嘉賓演唱

H.主持人下到觀眾席中,隨機提問臺下觀眾對整場活動的感受,與鄰座的交流成果以及對大學生活的期待。

I.播放“學長學姐寄語”VCR

5、活動結束

現場環節結束后由主辦方進行活動總結,宣布活動圓滿結束。工作人員清掃會場。

十二、經費預算

1、活動宣傳資料、請柬、節目單等制作費用:300元

2、活動現場布置費用:400元(舞臺,音響,燈光除外)

3、活動礦泉水、熒光棒、公章、化妝等費用:400元

4、橫幅費用:100元

5、幕布:800元

總計:20xx元

十三、活動注意事項

1、工作組人員的任務發生沖突時,保證節目組的工作順利完成。

2、各工作組自成立后立即開始工作,比賽完成后一天自動解散。

3、各工作組人員任務如發生沖突,將重新調整各組人力資源。

4、具體事宜責任到人。

5、工作時必須注意協會形象及自身形象。

6、工作態度必須端正積極。

7、注意人身安全。

8、未盡事宜,另行通知。

大學社團協會在光棍節可以舉辦這些活動三

一、活動主題:席間有風云,吃里找真愛。

二、活動背景:

光棍節快到來了,它是大學生自創的節目,來源于11月11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在這個新時代大學生自創的節目中,可以感受同學們對食品和對情感的表達需求,借此良機,給同學們一個自我表達情感的機會。

三、活動目的:

通過美食締結人際關系,尋找專屬自己的口味。

豐富校園生活,弘揚創新精神

四、活動對象:

xx全體學生

五、活動時間:

xx年11月11日

六、活動地點:

中區主干道情書傳情

xx食堂二樓

七、策劃主辦單位:

電子商務——uc組合

贊助單位:

八、活動內容(活動由為學生寫信送信和舞會兩個環節組成)

(1)學生寫信送信:情書傳情+報名

時間:11月8日-11月10日18:00

內容

1、在xx主干道搭放兩個帳篷,讓大家就光棍節這一主題指定的對象寫信,表明收信人和宿舍號。

2、工作人員與11月10日晚將信送至人手中(限制黃職范圍)

3、征詢是否想要參加假面舞會

(2)狂歡舞會

時間:11月11日晚19:30—22:00

內容

1、邀請在上一環節中報名的人到舞會參加活動,在入門處給每個參與者發放一個號碼標簽,男女各50對。

2、戴上面具蒙面入場。并根據號碼找到自己的異性搭檔。

3、主持人要求兩人之間先相互熟悉,給15分鐘的交流時間。然后請十對愿意上臺的搭檔進行游戲。每個游戲獲勝者是2分。

4、給定一分半鐘,要求男女生記住對方的名字、院系班級、手機號、qq號。

5、考察男女之間的默契度,將他們的一只腳綁在一起,看哪組最先到達終點。(可以采取淘汰制,淘汰后面n名)

6、夾糖游戲,在桌子前男生站在女生的后面,用手從女生的腋下伸過,手握筷子夾桌上盤子里的良品給男生吃,一分鐘,吃最多者剩。

7、給最獲勝者頒布良品鋪子的良品禮物。

8、給大家講一下良品的趣事我們的比賽,讓大家發表感言

9、放舒緩的音樂,打暗燈光,讓大家互相聊天,男生可以邀請女生跳舞。

九、宣傳計劃:

前期宣傳:9月7日——9月14日

海報:

制作專門的宣傳海報張貼在學校的各個宣傳欄。在海報上標標明贊助商logo等。

網絡、廣播站等媒體宣傳:

在學校廣播臺及英廣播臺以通知或者生活趣事的方式每天廣播一次,在xx職業技術學院的網站上發表此次活動的方案,在校報上進行文字平面宣傳,在學校五十多個社團進行邀請宣傳。

冠名:在活動宣傳中我們將采用商家的企業名稱,以達到宣傳商家品牌的效果。

宣傳單:

發放一定量的宣傳單

中期現場宣傳:11月11日

展板宣傳:

展板上可貼贊助商自身1-2張海報,xx的良品

信封宣傳:

信封上印上商家信息以及logo、良品。

活動物品宣傳:

在活動中的各種游戲工具以及彩帶氣球桌子椅子氣球可以繪上良品的logo。

海報和橫幅宣傳:

在活動現場也可粘貼海報和橫幅。海報上商家以良品贊助商的身份出現,并可印上公司標志物。

后期宣傳:

校報、廣播站、xx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報道,注明本次活動由xx全程贊助,同時簡略介紹xx的相關資料。

篇9

在線學習中產生的學習者行為數據,為預測學業成績以及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干預提供了新的契機。為研究教師的干預作用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本研究以一門高校混合式學習課程為例,在對學生課程階段性任務成績成功預測后,由教師采取兩種不同層次的教學干預,觀察并分析學生學習效果的改變。研究結果表明,教學干預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正向促進作用,深層次的教學干預比淺層次的教學干預效果更加顯著,對于學業成績中低水平的學生來說,教學干預非常有效。

【關鍵詞】 混合式學習;預測;學業成績;教學干預;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 G4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7)04-0050-07

一、研究背景

在豐富的數字化資源以及各類學習支持系統的支持和輔助下,在線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學習方式(曹良亮, 2013)。將傳統課堂教與學方式的優勢與在線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的混合學習模式(袁磊, 等, 2012;王國華, 等, 2015;祝智庭, 等, 2003)被V泛應用到教學當中。

在云學習平臺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行為的發散性較高,可控性降低,師生面對面交流機會減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困惑變得更加難以解決,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效指導。因此,教師的干預作用不能忽略,教學干預及其深入策略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在云學習平臺以及混合式學習方式的支持下,在線學習往往生成大量與學習相關的數據,這些數據為學習行為的分析、學業成績的預測以及教學過程的干預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收集學生學習行為數據并進行預測,可以避免掛科學生在最終測試環節中才被發現,幫助教師盡早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質量,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進而在學生出現諸如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降低等主客觀問題時,教師能夠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干預(龔志武, 等,2015)。本研究基于云學習平臺預測學生學業成績后,對學生進行兩輪不同層次的教學干預,探究教學干預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

二、文獻綜述

(一)混合式學習

混合式學習可以視為一種基于網絡環境發展起來的教學策略。這種教學策略通常以虛擬學習環境為基礎,通過基于計算機的標準化學習系統為在線學習的內容傳遞提供支持,是對在線學習的超越與提升(孔維宏, 等, 2008)。

混合式學習一般是指多種學習方式的結合,特別是指在線學習和面對面課堂學習的有機結合。采取混合式學習方式的課程可能組織的活動形式包括講授、閱讀、協作交流、任務驅動、問題解決、教學評價、互動討論等多種方式。有學者認為,“所謂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使二者優勢互補,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何克抗, 2005; 黃榮懷, 等, 2009)。

研究表明,在混合式學習中,學習過程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教師的干預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正是對基于混合式學習的教學干預效果的研究。

(二)任務型教學法

20世紀80年代,任務型教學法逐步被人們認識并運用到教學中。它是基于認知、動機、功能和交際理論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法。這種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以具體任務為學習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示的任務成果為教學成就。任務型教學法突破了傳統以教師講課為主的單一講授型教學模式,其教學指導思想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充分體現了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李建英, 2014;徐坤, 2014;李廣才, 2011)。

任務型教學法將學生任務完成情況作為評判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依據。本研究的研究數據來源于以任務型教學法為授課方式的一門教育必修課的學生任務成績,以任務成績作為學生學業成績與學習效果的評判標準。

(三)教學干預及相關研究

教學干預通常是指各科任課教師借助各自課程的課堂教學平臺,運用心理學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自我”“改變自我”的教學操作模式(張永華, 等, 2007)。基于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教學干預被界定為:“為了幫助學習者克服學習困難、順利完成學習,以基于網絡學習平臺的學習過程數據的收集和分析為基礎,針對每位學習者的具體學習狀態而實施的各種支持性策略和指導性活動的綜合(李彤彤, 等, 2016)。”

國外學者的研究(Phil&Lisa & Mark,2007;Barak, Carla & Saul,1996; Lorraine & Amela, 2012)表明,教學干預可以通過調節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其情感認知、智力水平起促進作用,對教學質量與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均有積極影響。信息技術層面的教學干預策略主要采取面對面交流與在線社交網絡學習的混合方式,然后通過訪談、聚焦小組、在線交流的形式獲得相關數據,分析被試的任務完成情況、行為表現、認知水平等,以此來評價教學干預的效果(Geoff & Mark,2015;Wang & Hannafin,2005)。國內已有研究(李箐, 等, 2006; 李慶春, 等, 2005)表明,教學干預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調整,提升知識技能水平,以此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領域,經常通過數據挖掘和統計預測模型,根據努力程度、平均成績等多個變量來預測學生是否能夠完成或通過該課程,任課教師通過得到的數據提供給學生有效的反饋信息,引導學生使用合適的資源等來完成教學干預,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以教師的干預力度作為劃分標準,教學干預分為淺層次的教學干預和深層次的教學干預。已有研究表明,兩種教學干預對學生學業成績均產生影響。在Margaret等(2003)研究者的研究中,教師對學生在線論壇學習進行淺層次的教學干預,具體包括教師對論壇中學生問題的解答,鼓勵學生參與論壇學習。研究表明,教師在在線論壇中有效的教學干預能提高學生參與論壇的熱情,進而提高論壇的質量,最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Yang等(2009)選取八年級的68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均由同一個教師教授相同內容,每周2次,每次40分鐘。在為期10周的實驗中,對實驗組進行深層次的教學干預,學生會定期得到教師對自己學習情況的反饋,教師會總結實驗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并給出相應的指導。對照組則正常教學,沒有特殊干預。研究結果表明,教師的反饋和總結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徐富明等(2007)選取天津某大學51名大一學生,進行融入式理解教學干預前后測準實驗,其中實驗班在正常教學中融入閱讀元理解的教學干預。淺層次的教學干預方案為教師督促并檢查學生對于“閱讀理解提問卡的”使用,深層次的教學干預方案為教師每周拿出1小時重點講解提問策略。對照班只進行正常教學,不使用閱讀元理解教學干預方案。該研究表明,教學干預對于促進學生閱讀元理解水平的提高有積極作用。

姜強等(2016)的研究指出,借助數據分析學習者特征(如學習習慣、選擇偏好),收集和分析學習者在網絡學習活動中交互的大量信息,準確診斷學生的學習需求,預測學生的下一個行為,教師提供更加個性化、有效的教學干預策略,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有利于知識內化與建構,實現智慧學習。教師通過學習過程行為數據得知學生學習情況后,進行包括提供最佳學習方法和建議、提供極富針對性學習材料的教學干預,能夠提高學生的有效學習比重,達到改善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傳統課堂環境下的一種層次教學干預,未利用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行為數據為教學干預提供有力支持,研究過程與結論并不完全適用于混合式學習。因此,本研究基于一門以云學習平臺為依托的計算機專業教育必修課,對學生任務成績進行預測,按照預測成績對學生進行分組,選取中低分組部分學生進行兩輪不同層次的教學干預,依此來評價教學干預對教學效果的影響與作用,為教師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證檢驗。

三、研究過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北京市某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78名大三學生,其中男生26人(33.33%),女生52人(66.67%)。他們均參與了一門教育必修課的學習,課程采用云學習平臺(Moodle平臺、微信平臺)和實體課堂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在對研究對象使用Moodle平臺和微信平臺的前測情況調查中,可以看到(表1)大部分學生使用過微信或Moodle平臺進行課程學習,這有利于課程的開展。在課程開展之后,通過四次任務的設置對學生成績進行預測,自第三次預測任務開始,每進行一次預測之后,選取 78名預測任務得分處于中低分組的學生,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課程進行過程中,對實驗組學生進行教學干預,對對照組不進行教學干預。

(二)課程與教學干預設計

本研究基于一門某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信息技術教育學科教學法”。整個課程主要采用任務型教學法,由教師先講解相關知識點,布置相關任務,然后學生在Moodle平臺上提交任務初稿,師生與生生互評,最后學生提交任務終稿。課程共設置四個任務,分別為:任務一:我認為信息技術好課的標準;任務二:試講:教學基本功;任務三:試講:教學方法的運用;任務四:試講:一節課的教學。任務難度系數由低到高依次為任務一、任務二、任務三、任務四,其中任務三與任務四難度基本相同。

本次課程中采用的教學干預策略主要為,對學習成績總體水平中下的學生,推薦學習方法補習或強化類的學習資源、學習工具等,根據學生的學習薄弱點,推送有關薄弱知識點的學習資源與指導建議。以教師干預力度作為分類依據,課程中的教學干預主要分為首輪淺層次干預和第二輪深層次干預。淺層次教學干預是指對預學生的任務作品提出基本建議,例如在平臺中給出“你需要更加努力,有問題可以隨時與我溝通”,每周進行一次實驗組學生面對面質疑答疑活動。深層次的教學干預是指教師對實驗組學生提交的任務作品進行細致點評,給出詳細建議,例如“本次任務你的完成情況不太理想,其中在教學案例的選擇上存在問題,教學案例的選擇盡量采用…,建議分析XX期刊中的某幾篇文獻和案例分析,并在你的設計中嘗試使用”,與任務表現不理想的學生面談詢問詳細情況、在線交流,每周進行一次實驗組學生面對面質疑答疑活動。

具體的教學干預實施流程為,在任務二結束之后,依據對第三次任務的預測成績,將全班學生分為高中低三組,選取預測成績處于中低組的部分學生作為實驗組,進行第一輪淺層次教學干預,主要包括對任務提出基本建議、師生在線交流、質疑答疑等。第一輪教學干預結束后,選取三位實驗組學生針對第一輪教學干預進行訪談,結合訪談中學生的反饋與建議,設計第二輪深層次教學干預。在任務三結束之后,依據對第四次任務的預測成績,再次將全班學生分為高中低三組,選取預測成績處于中低組的部分學生作為實驗組進行第二輪深層次教學干預,主要包括教師針對學生作品進行細致的點評與建議,師生面對面交流、師生在線交流、質疑答疑等。教學干預實施流程如圖1所示。

(三)數據收集

1. 基本y計

教學干預在獲得學生任務二的實際成績之后開始實施。依據多元線性回歸預測模型,得到學生任務三的預測成績之后,依據第三次任務預測成績降序將學生進行分組。根據心理測量學的劃分方法,將前27%劃分為高分組學生,中間46%劃分為中分組學生,后27%劃分為低分組學生。綜合考慮學生性別、表達能力、學習興趣與積極程度等因素,從中分組選取18名,低分組選取10名,對這28名學生進行第一輪淺層次的教學干預。教學干預內容包括對任務提出基本建議、師生在線交流、質疑答疑等。

在第一輪教學干預結束之后,綜合考慮語言表達能力、時間等因素,選取三位實驗組學生進行訪談。訪談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于教學干預實施效果的評價、對于教學干預策略的意見與建議等,整合訪談結果進行第二輪教學干預設計。獲得學生任務三的實際成績之后,依據多元線性回歸預測模型,得到學生任務四的預測成績,選取任務四預測成績處于中低組的28名學生進行第二輪深層次教學干預。教學干預內容主要包括教師針對學生作品進行細致的點評與建議,師生深入面對面交流、質疑答疑等。干預名單如表2所示。

2. 訪談

為更好地了解第一輪淺層次教學干預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本研究在第一輪教學干預結束后選擇三位實驗組學生進行訪談。訪談內容主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對教學干預的方式是否滿意?教學干預是否對成績的提高有幫助?對教學干預的意見和建議?主要訪談內容及回答如表3所示。

對訪談內容整合歸納,得到學生的主要建議為希望得到教師對其講稿等具體有針對性的指導。基于此,在第二輪教學干預的設計與實施中教師更加注重提出客觀性的指導意見,給學生提供更加有效、具體的反饋。

四、研究結果

(一)第一輪淺層次教學干預結果

在獲得全部學生任務三的實際成績之后,計算任務二與任務三成績均值,利用配對樣本T檢驗在SPSS 18.0軟件中得到教學干預結果,如表4所示。其中,t為顯著性檢驗統計量,依據t得出相應的顯著性檢驗統計量的概率Sig。

分析第一輪教學干預實驗數據可知,①高分組:未干預,任務三與任務二的平均成績相比呈顯著性降低趨勢;②中分組:實驗組學生任務三與任務二的平均成績相比呈提高趨勢,對照組學生成績呈顯著性降低趨勢,整體呈降低趨勢;③低分組:實驗組學生任務三與任務二的平均成績相比呈顯著性提高趨勢,對照組學生成績也有所提高,但不顯著,整體呈提高趨勢。

綜合中低分組來看,實驗組的平均成績呈顯著性提高趨勢,對照組的平均成績呈降低趨勢,整體呈提高趨勢。就全班來看,實驗組的平均成績呈顯著性提高趨勢,對照組平均成績呈降低趨勢,全班整體任務三與任務二的平均成績相比呈降低趨勢。

(二)第二輪深層次教學干預結果

在獲得全班學生任務四的實際成績之后,利用任務三與任務四的成績(兩人已補交任務三,共78人),使用配對樣本T檢驗的方法在SPSS 18.0軟件中得出成績干預結果,如表5所示。

分析第二輪干預實驗數據可知,①高分組:未干預,任務四與任務三的平均成績相比呈提高趨勢,但無顯著性提高;②中分組:實驗組學生任務四與任務三的平均成績相比呈顯著性提高趨勢,對照組學生成績也有所提高,整體呈顯著性提高趨勢;③低分組:實驗組學生任務四與任務三的平均成績相比呈顯著性提高趨勢,對照組學生成績也呈顯著性提高趨勢,但實驗組學生成績的顯著性高于對照組學生,整體呈顯著性提高趨勢。

綜合中低分組和全班整體來看,實驗組學生任務四與任務三的平均成績相比呈顯著性提高趨勢,對照組學生成績也呈顯著性提高趨勢,但實驗組學生成績的顯著性高于對照組學生,整體呈顯著性提高趨勢。

從整體結果來看,全班整體成績得到了顯著性提高,這是因為任務之間具有相互遞進關系,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任務二與任務三的學習積累也為任務四的順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從結果來看,實驗組學生成績提高的顯著性大于對照組學生,并且第二輪教學干預成績提高的顯著性高于第一輪教學干預,說明教學干預具有提高學生成績的效果,并且教學干預投入力度越大效果越好。

五、結論

(一)淺層次教學干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本研究對任務預測成績處于中低分組的學生進行了兩輪教學干預。第一輪淺層次教學干預主要包括對任務提出基本建議、師生面對面交流、質疑答疑等。在第一輪淺層次教學干預結束后,選取三名實驗組學生進行訪談,了解教學干預的實施效果與學生對教學干預的建議。基于訪談結論,第二輪深層次教學干預內容主要包括教師針對學生作品進行細致的點評與建議、師生深入面對面交流、質疑答疑等。

從結果分析來看,在第一輪淺層次教學干預中,實驗組學生的任務成績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低分組接受干預的學生任務成績提高的顯著性高于中分組學生。在訪談中,學生表示任務二結束后,任課教師主要采取“你需要更加努力,有問題可以隨時與我溝通”的對任務提出基本建議與答疑質疑方式對其進行教學干預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自身在得到教師的鼓勵之后,更加認真、努力地對待下次任務,并在面談中針對自身問題向任課教師尋求幫助,因此在任務三時成績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提升。但是,學生希望在接下來的任務中,教師可以給出更明確的建議,例如講稿的具體問題和修改意見等。由此可見,淺層次教學干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業成績,但是沒有滿足學生進一步的學習需求。

(二)深層次教學干預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學業成績,且效果優于淺層次教學干預

訪談結果表明,教師應更加注重提出客觀性的指導意見,使學生明白為什么、怎么做,這是學生最需要的,也是對他們幫助最大的反饋。因此,第二輪深層次教學干預設計圍繞增加教師針對學生講稿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師生面對面交流等展開。在第二輪深層次教學干預中,實驗組學生的任務成績有了顯著性提高,并且低分組接受干預的學生任務成績提高的顯著性高于中分組學生,第二輪深層次教學干預對成績提高的顯著性高于第一輪淺層次教學干預。

以一位預者的任務講稿為例,針對任務三教師提出的“在教學案例的選取上需要更加生動并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個教學流程的設計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如果針對講稿有任何疑問,請及時與我聯系”,根據講稿修改意見,該學生在與任課教師溝通后進行了較為細致的修改,在任務四中講稿存在的問題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善。在課程總結時該學生寫道:“在任務三到任務四的干預中,教師對我的講稿提出了細致的修改意見,讓我知道應該從哪些方面修改講稿。教師會與我面對面溝通,對我的問題耐心解答,并告訴我一些學習策略,對我任務成績的提高非常有幫助,希望以后的課程中可以繼續。”

從淺層次教學干預到深層次教學干預,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了滿足,教師干預力度逐步加深,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了優化。深層次教學干預使學生對自身的問題與不足有更加清晰的認知,有助于學生尋求合適的學習方法,能夠發現問題、解決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增強學習自信心,使學習策略更加科學,從而提高學業成績,改善學習效果。

(三)建h

在混合式學習研究中,應當多用實證研究去總結混合式學習中適用于學習者的策略(孫眾,等,2015)。本研究的研究結果表明教學干預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學生對教學干預持接受與認可態度,教學干預對學生學業成績具有提升作用,對低分群體的干預效果更顯著。教學干預可以提升學生成績,使學習效果得到改善,充分證明了教學干預的必要性和成效性(祝智庭, 等, 2013; 蔡蕾, 2009)。同時,深層次教學干預效果優于淺層次教學干預,表明教學干預的層次與其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呈正向相關,教學干預策略的選取是不容忽視的。

教學干預要以學生為中心,針對學生在課程中實際面臨的問題與需求,制定適合的干預策略。教學干預應該在混合式教學中進一步推廣應用,在具體教學情境中,教師應當及時并準確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設計具有教學理論特征的教學干預策略,采取相應的教學干預手段,及時糾正學生的學習行為,實現科學、及時、準確的干預,最終達到改善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六、結語

本研究基于一門以云學習平臺為依托的計算機專業教育必修課,在課程進行中,通過收集學生在線學習行為數據,對其任務成績進行預測,在預測結果指導下進行兩輪不同層次的教學干預,以此來研究教學干預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基于預測的教學干預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正向促進作用,深層次教學干預效果比淺層次教學干預效果更顯著。

由于本課程開設時間較短,且樣本數量有限,本研究教學干預的范圍和深度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本研究將擴大教學干預的范圍,采取更加深層次的教學干預。將理論與實踐深入結合,設計出更加具有教學理論特征的教學干預,并通過不斷應用、評估、修正的迭代與漸進過程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干預策略(王佑鎂, 2010)。

[參考文獻]

蔡蕾. 2009. 運用教學干預促進英語網絡課程的合作學習[J]. 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84-86.

曹良亮. 2013. 在線學習中學習路徑分析及學習行為特點研究[J]. 中國遠程教育(4):25-30.

龔志武,吳迪,陳陽鍵,蘇宏,黃淑敏,陳木朝,吳杰鋒. 2015. 新媒體聯盟2015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3-42.

何克抗. 2005. 從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9):37―48.

黃榮懷,馬丁,鄭蘭琴,張海森. 2009. 基于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設計理論[J]. 電化教育研究(1):9-14.

姜強,趙蔚,李松,王鵬嬌. 2016. 個性化自適應學習研究――大數據時代數字化學習的新常態[J]. 中國電化教育(2):27-32.

孔維宏,高瑞利. 2008. 基于Moodle的混合式學習設計與實踐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253):80-83.

李廣才. 2011. 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實施的必要性研究[J]. 科教導刊(10):24-41.

李建英. 2014. 淺析任務型學習法的利與弊[J]. 讀與寫雜志(8):7.

李箐,劉江,王建強. 2006. 對農業高校學生個性測試分析與體育教學干預的實驗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9):824-825.

李慶春,皮磊. 2005. 數學學習中習得性無助感的教學干預[J]. 漯河職業技術學校學報(1):58-60.

李彤彤,黃洛穎,鄒蕊,武法提. 2016. 基于教育大數據的學習干預模型構建[J]. 中國電化教育(6):16-20.

孫眾,尤佳鑫,溫雨熹,蘧征. 2015. 混合學習的深化與創新――第八屆混合學習國際會議暨教育技術國際研討會綜述[J]. 中國遠程教育(9):5-9.

王國華,俞樹煜,黃慧芳,胡艷. 2015. 國內混合式研究現狀分析[J]. 中國遠程教育(2):25-31.

王B. 2007. 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作用[J]. 甘肅科技縱橫(2):137-138.

王佑鎂. 2010. 教育設計研究:是什么與不是什么[J]. 中國電化教育(284):7-21.

徐富明,白軍,沈德立. 2007. 融入式元理解教學干預促進大學生閱讀理解和學科學習的效果研究[J]. 教育研究與實驗(1):52-56.

徐坤. 2014. 任務法教學模式內涵及研究綜述[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139):99-100.

袁磊,陳曉慧,張艷麗. 2012. 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學習研究-以“攝影基本技術為例”[J]. 中國電化教育(306):128-132.

張永華,米忠美. 2007.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干預策略”[J]. 大理學院學報(9):76-79.

祝智庭,孟琦. 2003. 遠程教育中的混合學習[J]. 中國遠程教育(1):30-35.

祝智庭,沈德梅. 2013. 基于大數據的教育技術研究新范式[J]. 電化教育研究(10):5-13.

Barak Rosenshine & Carla Meiste & Saul Chapman.(1996). Teaching Students to Generate Questions: A Review of the Intervention Studie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181-221.

Geoff Walton & Mark Hepworth.(2015).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hanges in learners’ cognitive states during and following an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intervention.Emerald Insight,(1):449-450.

Lorraine Dacre Pool &Amela Qualter.(2012). Improv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emotional self-efficacy through a teaching interven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2):306-312.

Margaret Mazzolini & Sarah Maddison.(2003). Sage,guide or ghost? The effect of instructor intervention on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discussion forums[J].Computers & Education,(40):237-253.

Phil Reed & Lisa A. Osborne& Mark Corness.(2007). Brief Report: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Home-based Behavioral Approaches to Early Teaching Intervention.J Autism Dev Disord,(37):1815-1821.

SC Yang &YY Chung.(2009). Experimental study of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civic education in Taiwanese junior high school.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29-55.

Wang,F.&Hannafin,M.J.(2005). Design-base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4):5-23.

收稿日期: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