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病毒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8-08 17:21: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計算機病毒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節課是介紹計算機病毒的特征、傳播途徑及其對計算機安全的危害,以此引導學生重視信息安全問題,并且掌握必要的防范措施。

教學重點:

計算機病毒的特征及傳播途徑

掌握計算機病毒常見的表現

掌握防范計算機病毒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分析計算機病毒的表現形式,從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

二、教學對象分析

高一年級學生,他們對計算機病毒一知半解,充滿了好奇和求知欲,抓住這一心理,通過實例講解讓學生對病毒有更深刻的認識。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計算機病毒的概念和特征;

(2)了解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

(3)了解病毒的常見分類;

(4)掌握防范計算機病毒的基本方法;

(5)了解和掌握殺毒軟件的制作技術。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熊貓病毒實例體驗計算機病毒對信息安全造成的嚴重危害,從而感悟保障信息安全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計算機病毒對我們的經濟、生活造成的嚴重危害,培養學生自覺形成良好的信息安全修養。

四、教學媒體選擇

多媒體教室

五、教學理念和方法

以聽和分析為主要的教學模式,以主題探究學習的方式,通過大家相互之間的討論、研究,對病毒有更深入的認識。

1.通過網絡歌謠、網絡詩詞介紹風靡一時的“熊貓病毒”引出本課教學,從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

2.通過情景展示,讓學生感受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性。

3.組織學生討論身邊遇見的各種現象,教師給出科學的分析。

4.通過病毒來了解反病毒技術。

六、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教學意圖 教學

時間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故事導入:為大家展示熊貓病毒大圖,講述熊貓病毒驚心動魄的故事。 通過搞笑的詩詞、歌詞等,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和求知欲,從而引入“計算機病毒”的概念。 5分鐘

解 針對熊貓病毒的傳播,針對性的分析和講解計算機病毒特征:

1.寄生性;2.傳染性;3.潛伏性;4.激發性;5.破壞性。 以實例為根據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加深對病毒特征的認識。 10分鐘

思考:病毒到底從哪里來的呢?為什么病毒這么多呢?

1.軟件產品的脆弱性是產生計算機病毒根本的技術原因

例如操作系統的漏洞

2.社會因素是產生計算機病毒的土壤

例如木馬偷取信用卡號、QQ號等 讓學生去思考這個平常而又難回答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聽課,老師做出總結,并舉例熊貓病毒產生的緣由等。 10分鐘

解 繼續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為什么防不勝防呢?這給我們有哪些啟示呢?

讓學生先回答,教師總結的過程來消化和掌握這個答案。結合途徑,教師例證。

計算機病毒主要是通過復制文件、發送文件、運行程序等操作傳播的。通常有以下幾種傳播途徑:

1.移動存儲設備;2.網絡(破壞性大) 讓學生結合現實自己去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同時結合現實遇到的疑惑,教師給以正面的答復。

5分鐘

病毒太多,太雜,根據病毒的一些特征,我們對他們進行了大致的分類。

我們把計算機病毒大致歸結為7種類型。

1.引導型病毒;2.文件型病毒。 3.宏病毒。(office文件); 4.蠕蟲病毒。5.特洛伊木馬型病毒;6.網頁病毒。7.混合型病毒。

認真闡述每一類病毒的特點及代表。 這里主要讓大家聽和學為主,同時結合一些很有代表性的病毒進行比對。例如熊貓燒香、cih、紅色代碼 、尼姆達等。 5分鐘

計算機病毒的表現現象

先讓學生列舉,然后教師補充

1.平時運行正常的計算機突然經常性無緣無故地死機。

2.運行速度明顯變慢。

3.打印和通訊發生異常。

4.系統文件的時間、日期、大小發生變化。

5.磁盤空間迅速減少。

6.收到陌生人發來的電子郵件。

7.自動鏈接到一些陌生的網站。

8.計算機不識別硬盤…… 讓學生總結以前碰到的各種電腦出現的現象,學生們主動積極的回答,同時理性分析到底是不是病毒引起的,老師做深層的分析和指導。 5分鐘

開闊視野:1.計算機病毒程序一般構成(簡單介紹);2.計算機病毒制作技術;3.計算機殺毒軟件的制作技術。 這一部分,教師根據課堂氣氛,可以深入,也可以淺出,主要是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 4分鐘

課堂小結

信息技術發展迅速,計算機網絡化,隨之而來的計算機病毒對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了嚴重的危害,信息安全不容忽視。作為中學生,要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 歸納總結,使學生感受信息技術為人類社會帶來方便的同時,要有信息安全意識,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 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