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育隨筆范文
時間:2023-08-14 17:40: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歷史教育隨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歷史與社會教研組 現狀 展望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早在1952 年我國就開始陸續建立教研組,教育部還于同年頒發《中學教學研究組工作條例(草案)》。我國的教研組是 “教學研究組織”,也是“教學業務組織”與“教師工作組織”。2001年7月,教育部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標志著我國大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式啟動,至今已經十年。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作為新課改的綜合課程,從設立之初就備受矚目,十年后,初中歷史與社會教研組建設如何,了解其現狀,分析其問題,展望其未來,十分必要。
1 現狀
初中歷史與社會教研組多采取戴明環式運作模式,又稱“PDCA循環”,主要包括四個階段:P(plan,計劃)階段確定方針、目標、管理項目、活動安排以及制訂;D(Do,實施)階段執行計劃、完成任務;C(Check,檢查)階段對照計劃要求,檢查各項工作的執行情況實施效果,及時發現經驗及問題;A(Action,總結)階段對檢查結果進行處理,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并使之標準化,把沒有解決或新出現的問題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以學期為單位,由教研組長根據教育局和教研室安排,制定工作計劃,學期中執行,學期末總結,基本上呈現出一種“P—D—C—A”的循環模式。
教研活動定時有效開展,教師具有一定合作能力,具有自我提升的意愿,教研組已初步形成了集體備課、資源共享、組內互評、反思研討,互利互信的氛圍,在活動中,注重老帶新,開展青藍工程、拜師活動等,縮短年輕教師、新上崗教師對歷史與社會學科的適應時間,有利于其專業成長。
2 存在問題
教研組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但有一些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在此提出,與大家商榷。
(1)專業結構復雜。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師多畢業于地理、歷史、政治專業,各專業學識不同,看待問題角度不同,理解層次也有分別。例如,原地理、政治學科老師在講授歷史內容時,偏重于具體知識點,而對歷史發展規律及對現代社會的指導作用不能深刻闡述。其他學科教師對地理方面的專業知識也是只知皮毛,不能系統理解。這都對實際教學工作有所影響。
(2)教研活動流于形式。教師習慣于孤立工作。長期以來的分科教學,獨立的班級組織形式,使教師習慣于獨自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個體反思、自學、培訓等方式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師間缺乏合作共事的習慣,雖然有一定的合作行為,也基本上是討論某道題某個知識點等,其他交流很少。聽課評課雖然是一種簡單的教研合作方式,但并不能深入平時課堂,感受教學的最自然狀態,學習解決突發問題的方法。
(3)參與機會不均等。多數歷史與社會教研組由教研組長、各年級備課組長以及普通教師構成。組織成員之間更多是一種單向性的關系,即由圓心向輻射的關系。在教研組具體的組織活動中,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教研組長往往處于核心地位,組織會議,總結發言,布置任務。各備課組長處于中間地位,一方面在核心層的調動下參與組織活動,另一方面要身先士卒調動其他教師的活動參與,因而自由發言時往往扮演“拋磚引玉”的角色。普通教師特別是新入職、經驗欠豐富、有經驗但未成為骨干、外校剛轉入的教師等,往往處于集體活動的,也是教研活動中最“安靜”的組群。這種氣氛不利于教師個人專業進步,也不利于學校的長期發展。
(4)教師缺乏教研合作的時間。歷史與社會科目課時多,任務重,由于所任教班級多,教師批改作業時間也較長,除此之外還要承擔社會監考、會議等多項工作。很多教師還要擔任班主任工作、年級組長、學校行政等職務,除固定教研時間之外,沒有精力也沒有時間參加其他教學上的探究和研討活動。
(5)資料保存較少。即使很多長期開展活動的教研組在資料整理保存方面也有所欠缺,例如高年級的備課組為下一個年級的教師留下什么?哪些集體研討值得存檔保存?以什么形式存放?完整的長期的教研記錄,不僅是對組內工作的“具體的考察”和“理性的審視”(陳桂生,2006),更是新任教師的個人知識架構的寶貴財富。遺憾的是,很多教研組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另外,歷史與社會在一些地區是中考科目,評優評先、績效考核多是和學生的成績掛鉤,教師之間競爭壓力大,沒有共同的目標,相互之間缺乏信任,各自“留一手”,期望在關鍵時刻技高一籌,突出自我,合作中當然存在障礙,教研時也不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漸漸形成山頭主義(或稱巴爾干半島化),團隊精神更是無從談起。
3 展望
在如今充滿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的后現代社會,教師所面臨的挑戰更為多元,教師要以一人之力去承擔如此復雜之教學和研究任務只能是一種幻想,必然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教師集體去支撐。教研組的建設對每位教師、每所學校,甚至每個學生的發展都十分重要,針對歷史與社會教研組遇到一些問題,筆者有幾點建議:
3.1 教師個人發展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7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