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原料藥市場分析范文

時間:2023-08-30 17:12: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藥原料藥市場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近5年來,我國精細化工產業發展迅速,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精細化工生產大國。據相關數據統計,2006—2011年,我國精細化工行業總產值從1萬億元增長到近3萬億元,增長了近2倍。而精細化工行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我國精細化工原料及中間體行業的進步,特別是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和染料中間體等都得到了迅猛發展。

據全國精細化工原料及中間體行業協作組理事長揭玉斌介紹,由于醫藥中間體不受專利保護限制,其市場和應川前景普遍看好,而且全球化的產業轉移也推動了我國原料藥和中間體行業的快速發展。相關數據顯示,2006~2011年,我國醫藥原料藥和中間體行業產值由1283億元增長到3082億元左右,年均增率達到19%;原料藥及中間體企業達到5000家:企業逐步向園區化發展,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杭州灣精細化工園區、臺州化學原料藥產業園區等;中間體企業也由單純的國有企業發展轉變成了國有、民營、外資三分天下的局面。

除了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和染料中間體行業在近幾年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據悉,截至2011年底,我國規模以上的化學農藥生產企業有774家,可生產300多種原藥;已生產的農藥中間體品種達800多種,產量近300萬噸。我國農藥工業已建立起從原藥生產、中間體配套到制劑加工在內的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而伴隨著我國染料大國地位的形成,染料中間體行業也發展迅速。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可生產的染料品種約有2000個,常年生產的染料有800多個品種,中間體產量約為60萬噸。此外,由于我國染料中間體的質量良好、價格低廉,已在歐美市場上取得優勢地位,產品出口到世界上約30個國家和地區。從品種上看,我國每年出口染料中間體近160種,其中以苯系及萘系品種居多,分別占50%和26%,葸醌及雜環系中間體則分別約占14%和10%。從出口量看,我國每年染料中間體的出口量超過10萬噸,其中量最大的是苯系中間體。

然而,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我國的精細化工中間體行業在近幾年雖然規模在擴人,整體盈利水平卻呈下降趨勢。

揭玉斌表示:“隨著上游化工原料價格波動和醫藥價格政策對下游醫約企業產品價格的影響,我國醫藥中間體的平均毛利率整體走低,由2002年的14%下降到2011年的11%左右,特別是對于那些老白姓常用藥品,生產企業比較多、供應充足、企業競相壓價等因素也是致使醫藥中間體行業利潤率下滑的重要原因;在農藥中間體行業,利潤水平雖然整體較高,但2008年以后也一直呈穩中有降趨勢,基本維持在13%左右;我國染料中間體行業則受當前經濟環境的影響,行業毛利率從2010年的12.8%下降到2011年的11.2%。”

從農藥中間體和醫藥中間體企業也得到了類似的答案。河北宏遠化工有限公司是國內重要的醫藥中間體生產基地之一,主要生產左旋對羥基苯甘氨酸鄧鉀鹽醫藥中間體。該公司市場部經理陳志新表示:“近年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醫藥行業出口增速放緩。這導致我國醫藥中間體行業需求不足,部分企業效益下降。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利潤率較去年同比下降了10%。”

蘇州雅本化學公司市場部經理龍澤也表示:“農藥中間體企業的生產原料主要是基礎化學原料,企業的議價能力比較低。我們企業部分產品采用了委托加工的方式。此外受人工成本及水電費上升、國內外經濟環境不好等因素影響,我們公司農藥中間體盈利能力出現了比較大的下滑,毛利率由去年的42%下滑到31%,下降了11個百分點。”

去年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指南》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精細和專用化學品率將提高到45%以上,進入精細化工大國與強國之列。作為精細化工發展重要支撐的中間體行業發展現狀如何?能否跟上精細化工行業發展的腳步?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產品附加值低 品種結構單一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我國精細化工中間體行業目前這種只見規模長、不見利潤增的狀況,主要是由于這個行業存在產品結構單一、附加值低以及企業競爭激烈等比較突出的問題。

“目前國內生產精細化工中間體產品的企業與國外企業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首先,國內生產企業規模較小,結構單一,形成規模經濟的企業屈指可數,大工業、大集團精細化工企業更少。這就導致企業的經濟實力不行,在產品開發中的投入也很有限。其次,企業的產品結構趨同,低端產品居多,附加值不高。目前國內廠家的低水平建設比較嚴重,結果導致部分產品的產能過剩,開工率嚴重不足,企業竟相壓價,經濟效益下滑。”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處長文劍表示。

“特別是在我國醫藥中間體行業,這類問題更為突出。目前我國醫藥中間體生產企業數量多達5000家,但生產規模普遍偏小,其產品供應也比較分散,市場競爭激烈。”揭玉斌說。

一家醫藥中間體生產企業的經理也表示:“當前,國內外整個大的經濟環境很不好,特別是隨著原料成本、人工成本的增加,這么多企業都想要生存,就必須打價格戰,競爭非常激烈。”

農藥中間體、染料中間體行業的情況也是如此。中國化工信息中心農藥技術經濟發展中心技術總監胡笑形表示:“目前,我國農藥中間體生產企業規模大小不一,大部分為農藥企業,國有或國有控股的大型企業只有幾十家,行業面臨著資源重新配置等問題,市場競爭壓力增大。另外,目前我國農藥中間體多為大宗、附加值低的產品,而高附加值的如含氟農約中間體產品等大部分還需要進口。”

同時,揭玉斌指出:“我國染料中間體企業一方面在生產技術上還不夠先進,磺化、硝化、還原等單元反應主要采用傳統工藝,生產過程也多采用人工或半機械化操作,與歐美等國產品相比,在質量指標和可用性方面存在著差距;另一方面,雖然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染料中間體的生產基地,但目前企業仍以生產酞菁酮、乙酰苯胺類等附加值低的染料中間體為主,生產高附加值染料中間體的還較少。因此,與國外染料中間體企業相比,國內企業還缺少競爭力。

重視市場分析 向高端化發展

面對精細化工中間體行業方方面面的問題,接受采訪的專家們也給出了相應的建議。

揭玉斌表示:“精細化工不同中間體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在應對上也會有所區別。我認為今后我國醫藥中間體及原料藥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一是產品類型由生產粗放型的低端產品向精細型的高端產品轉變,不斷向下游供應鏈延伸和轉移,逐步增強深加工能力;二是抓住‘重磅炸彈’級藥物專利逐漸到期的機遇,發展仿制藥;三是鼓勵興建千克級的生產裝置,今天的千克級訂貨很有可能是明日的大市場。此外,國內企業還應積極獲取國際認證,這樣才能順利進入發達國家醫藥市場。”

對于農藥中間體行業,揭玉斌則建議,為了使農藥中間體市場行為適應我國農藥發展要求、農藥產品結構調整的要求,并縮短與國外農藥工業的差距,農藥中間體企業未來應將含雜環的農藥中間體、含雜環的高效殺蟲劑的中間體、含雜環的高效殺菌劑的中間體、含雜環的除草劑的中間體、含氟的農藥中間體、手性中間體等列為重點發展產品。

“在染料中間體方面,我國染料中間體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占有持續的優勢地位,不僅要繼續做強做大現有的產品品種、完善產品質量,還要向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產品方向發展;重視新品種開發,如苯系衍生物、雜環類和多環類中間體、含氟化合物以及分散染料、酸性染料等專業中間體的開發;發展致癌芳香胺代用品;大力采用清潔工藝等。”揭玉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