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方法范文
時間:2023-08-31 17:02: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慧教育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初中數學 智慧課堂 微課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信息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開始應用到教育中,智慧課堂的出現體現了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運用。當前,雖然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但是信息技術和教學之間還不能很好地融合,它們之間尚存在很多問題。對此,現針對微課發展基礎上初中數學教學,嘗試建構這種條件下的智慧課堂,為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供參考意見。
一、教學方式及學習方式
目前學科教學的課程教授一般分為三個環節:(1)教授新的知識點。教師根據課程要求及課程教學目標,向學生教授新的知識內容。(2)通過練習掌握知識點。學生在教師的講解下做一些相關題目進行鞏固練習,對新的知識點進行梳理。(3)通過復習鞏固知識點。學生在聽取教師的詳細講解及進行鞏固練習掌握知識點后,對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復習。而學生學習的方式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學生通過認真聽老師的講解獲取教材的知識內容;一種是學生通過閱讀教師提供的教材或者資料,自主學習自主消化知識;一種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進行探究性學習,積極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歸納知識。探究性學習是一種智慧型的學習方式,是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的具體表現。教師應根據教材知識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傳統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方式進行教學。如果運用多媒體教學,則需要具備基本的投影儀、電視、白板等基礎設備。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的方法
1.導入新課
雖說微課能夠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極大作用,但是因為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出現的時間不長,有些教師的教學水平較低,不能充分發揮微課的作用。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在聯系教學實際的基礎上促進微課的合理應用,我們可以在導入新課的時候選擇利用微課進行導入,這樣能夠豐富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導入新課“統計與概率的基礎認知”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相關的微視頻,如彩票開獎視頻等,讓學生根據視頻內容做出統計并進行分析,從而導入統計和概率的相關內容。以這樣的形式導入新課,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2.開展概念性教學
教師可以在進行概念性教學時合理應用微課,并結合幾何畫板等工具,讓學生通過視頻及實物更直觀、具體地理解概念,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及學習效率。比如在教授“多邊形內角和”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應用微課的形式,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回顧前幾節學過的有關圖形角度計算的內容,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三角形、長方形的內角和計算公式,進而引導學生對多邊形的內角和進行探究并總結規律,讓學生嘗試推測出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多邊形內角和的理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3.展示典型例題
數學的教學不僅需要對理論知識進行詳細講解,還要通過典型的例題加深學生對理論的認識和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向學生展示例題,并進行詳細講解及分析,幫助學生積累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拓展學生解題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比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章節時,教師需要通過“線段圖”表示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結合線段圖上提供的信息以及題意,列出方程求出速度。這時,利用微課可以直觀生動地展示出這個例題的內容、線段圖的變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解答題目。
4.數學復習的指導
課堂復習是課程教學的三大環節之一,課堂復習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前面所學到的知識。在這個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微課,提高課堂復習效率。比如,在復習三角函數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演示運用三角函數的有關知識計算教學樓高度的過程,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計算原理及計算過程。在這個基礎上,可以組織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測量方法到校園內進行實地測量,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三角函數的認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三、結語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合理地應用微課輔助教學不僅可以增強上課內容的趣味性,還可以突出教學的重點及難點,提高上課效率。微課在課堂教學的應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初中數學教師應結合教材及教學目標,積極將微課應用到教學課堂中,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構建智慧教育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及熱情,促使初中數學課堂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智慧;教學方法;小學英語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是很有道理的,作為小學英語老師,要想讓自己的課堂高效,就要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激發英語學習興趣,打造高效的小學英語課堂。
一、游戲法
把英語與游戲結合起來了,體現了新課標“玩中學”的教學理念。從生理和心理方面分析,低年級學生天玩, 特別喜愛做游戲。游戲可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游戲中,學生更愿意跟著老師開口說英語,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最終克服膽怯心理,上課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教師在平時上課時,可以經常穿插一些英語小游戲,讓每個學生都樂在其中。常見的英語小游戲如下:單詞接龍游戲,字母找伙伴游戲等等。小學低年級學生剛接觸英語,因此,教師可從一些簡單的游戲入手,注重學生對基本知識的復習與鞏固,如Hide and seek, High and low等等。筆者上課時設計的一個句型小游戲,學生頗感興趣。如需鞏固操練句型Is this…? Yes, it is./No, it isn’t.時,教師可讓一蒙住眼睛的小朋友從一組卡片中抽取一張,雙手舉在頭頂,讓全班都看見,接著讓這一學生用Is this…?猜猜自己手里拿的是什么卡片,如果猜對,則全班說Yes, it is. 若沒猜對,則全班說No, It isn’t. 小朋友蒙住眼睛后,會產生異常好奇的想法,他們很想知道自己手里拿的到底是什么,為此,大家都會為了做這一蒙眼人而用心的記住Is this…?的發音。其次,這個游戲中的回答部分都是由全班學生一起配合完成,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不僅對Yes, it is/No, it isn’t.的意思理解到位,且能通過無意識的反復操練,真正做到會說,且應用自如。
二、 歌曲法
低年級學生感官能力特別敏銳,對音樂興趣濃厚。兒歌清脆悅耳,朗朗上口,老師若將英語句子以歌曲的形式教授給學生,他們很快就能上口,且語音語調都會隨著歌曲的節拍而自動調整。筆者對歌曲法感受頗為深刻,在多次發現教授兒歌時,學生興致高漲,因此,后來筆者經常改變學過的兒歌中的歌詞來教授新授單詞,學生更能接受。為了進一步激勵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我在開學的時候便承諾會給他們舉辦一場英語唱歌比賽,學生聽后興奮不已。英語歌的歌詞源于課文中的重要句型及重點單詞,學生為了能讀準歌詞,每天上課都會認認真真的聽老師講課,回家后也能自覺的聽錄音,模仿錄音人的語音與語調,久而久之,學生已在興趣的不斷刺激下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他們以后的學習會有莫大的幫助。
三、競爭法
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勝好強的心理,應多設計一些競賽類活動。筆者班級里每次默寫正確率很高,其秘訣就在于合理運用競爭法。筆者v 在教室前貼上一張班級名字列表,若學生默寫全對,則老師會幫他加上2分;若學生默寫比上次進步了,則老師也會幫他加上1分,以示鼓勵,學期末老師將每個人的分數進行統計,評選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及進步獎等。看到別人的分數一天天在增加,天性好勝的小學生不免會產生羨慕之情,他們也想爭奪名次,獲得獎品。我之所以添加進步獎是專門給后進生準備的。后進生學習比別人落后很多,平時也很少受到老師的表揚,極度自卑可想而知,而我設定的這個進步獎給予他們一絲上進的動力,他們不用為遙不可及的大獎而陷入失落之中,相反,可以退而求次。這樣每個學生回家都會不由自主地認真背單詞,長此以往,學生記憶單詞效果較佳。在平時上課時,老師也會讓小組間進行讀書競爭,如競賽前老師會在黑板上畫四個大圈,代表四個小組,若小組成員讀的整齊響亮且語音語調抑揚頓挫,就獎勵那個小組一個笑臉。每個孩子都渴望獲得成功的感受,他們榮譽感特強,為此他們都會坐的筆直筆直的,端正的拿著書本,用輕快響亮的歌喉,唱響校園。在競爭氣氛中,每個學生精神飽滿,你追我趕,興趣盎然。
四、簡筆畫法
篇3
關鍵詞: 詞匯 教學 高職學生
要學好一種語言,詞匯是關鍵,詞匯教學是英語課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匯有助于提高說話能力和閱讀、寫作水平,詞匯量越大,英語學習的效果肯定會越好,詞匯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學生因為記不住詞匯而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如何有效進行詞匯教學,在詞匯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主動、自覺地記單詞,是每個教師應該不斷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教給學生英語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讓學生心悅誠服地來到教室,而不是被迫這樣做,也就是說,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更積極進取,使詞匯教學成功。要做到這點,我們應該拋棄傳統詞匯教學方法的缺點,保留它們的優點,并與科學詞匯教學理論相結合。
一、詞匯教學的現實窘境及原因
許多教師都面臨著教孩子學習單詞的挑戰。有些教師過分強調英語的學習在于冗長的詞匯表,他們經常強迫學生記得重點的詞匯;在英語語言課程中,一些老師經常忽視詞匯的研究。他們認為,英語詞匯系統等于中國的詞匯系統,教學的唯一措施就是把它背誦下來。結果,他們更注重教學語法,而忽視了教學詞匯的方式方法。詞匯錯誤使用可能比那些語法使用錯誤更具有誤導性,事實上,詞匯教學困難程度遠遠超過語法教學,語法至少是有限的,而詞匯量是無限大的。大部分老師忽視詞匯教學,導致學生學習詞匯感覺難度大的同時感到枯燥乏味,漸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英語詞匯教學理論實踐探索
1.詞匯代入學習
在詞典中,通常一個詞有多種含義,這就導致學生無法確切地了解文章意思。大多數學生只知道詞的最重要的意思,而忽略了不太重要的。因此,最好的是單詞呈現在句中或上下文,而不是孤立的。學習者在閱讀中跨越了一個新詞的運行,從上下文猜測意思是一個有用的策略。首先,學習者必須確保有關講話(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的組成部分,同時,學習者應在文章的背景下觀察等字樣。例如,當你不知道這個詞是名詞,你是否注意到,描述它的形容詞?如果新單詞是一個動詞,它用什么替代名詞?副詞又是怎樣修改的?然后應該考慮句子或段落之間的關系。
2.詞匯分類學習
教科書總是按字母順序排列詞匯表,難以通過由背誦來記住它們。事實上,很多的單詞可以分類成組。這樣,學習者可以很容易地記住單詞。
Clothes:shirt,skirt,trousers,pants,socks,hat ...
Animal:cat,dog,pig,monkey,duck,tiger,lion ...
Color:white,black,yellow,brown,green,pink ...
Food:rice,noodles,dumpling,bread,egg ...
Fruit:apple,grapes,pear,peach,strawberry ...
Happy:cheery,joy,cheerful,glad,pleased,pleasure ...
3.反義詞、同義詞學習
學會反義詞的含義很重要。當你聽到一個詞,就會連接到它記住另一個詞。聽了“He is a good boy.”,你會想到“He is not a bad boy.”“Good”的反義詞“bad”。詞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對立面,例如“soft”包含很多不同的意思,結合上下文:
Soft water hard water
Soft material rough material
Soft music loud music
Soft color bright color (Tricia Hedge:2002)
出于同樣的原因,也可以學習新單詞的同義詞,學習每個新單詞的同義詞可以幫助你提高詞匯量。例如:“He answered the questions courteously.”,“Politely”可被視為同義詞,可以被取代為“courteously”而沒有改變意思。
4.固定搭配詞匯學習
我們只是考慮學習單個詞匯,但是它也可以與其他詞語共存,有些搭配是不是隨機的,而是固定的。我們不能說“begin/commence/initiate a fire”,正確的說法是“set/start a fire”。我們看見“green”和“hand”,“green-hand”就表示初出茅廬者。
5.語素學習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是老師可以通過語素教新單詞。詞素是最小的語法單位,也是最小的語義單位。自由詞素本身具有完整意義,能作為“簡單詞”而獨立使用。粘附詞素是指一些本身沒有意思或詞義或者沒有完整的詞義,不能單獨存在而必須黏附在其他形式上的詞素。很多英語單詞有詞根,一旦你學會了一個詞根,就可以學到更多新詞。根可以用前綴或后綴組合以給它們不同的含義。
粘附詞素的主要功能是在構詞上充當詞綴,包括屈折詞綴和派生詞綴。屈折詞綴包括名詞復數標志-s/-es;名詞屬格標志-‘s:第三人稱動詞單數現在時標記-s/-es;動詞過去時標記-ed;動詞-ed分詞和-ing分詞,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標記-er,-est等。派生詞綴分為前綴和后綴。如,-er,-ism,-ness,-ment,-hood,-th,-ity,-ship,-logy,-ologist改變為名詞形式,-ish,-ive,-y,-ous,-some,-able into改變為形容詞形式,-en,-ize,-ify,-ate改變為動詞形式。通過記憶詞根,記憶一些詞匯變得更容易。大多數的英語單詞有其轉化形式,包括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等。例如:succeed―success―successful―successfully
篇4
關鍵詞:中職英語;英語詞匯;教學方法;記憶;情境創設;鞏固
中職生的英語教學必須以強化學生素質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為首要目標。在培養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基礎上,最主要的是要花大力氣培養學生詞匯學習的能力。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曾說:“沒有語法人們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詞匯在英語學習中是構成聽力、閱讀、翻譯和作文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組成語言的基礎,如果詞匯貧乏、詞義含糊,就會造成理解和表達的障礙。但大多數中職生反映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總感覺難度大,不容易記憶。單詞成為他們學習英語的最大“攔路虎”。因此,如何激發、調動學生記憶詞匯的積極性,如何幫助學生高效、持久地記住所學單詞,就成了中職英語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以下我談談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一些思考。
一、通過發音記憶詞匯
英語是有聲的,而單詞的形與聲之間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習英語單詞,首先是要能夠正確發音。如果不能正確發音,就不能很好地發展聽的能力,也不能順利地同別人進行交流。正確發音還有利于學生正確拼寫單詞。英語是一種拼音文字,因此按照拼讀規則記憶單詞的方法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方法。當學生進入中職一年級時,我時常會發現有的學生仍然采用g-o-o-d good,逐個字母死記硬背的方法記憶單詞。所以在教學中有必要給學生講授英語單詞拼寫與發音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他們科學記憶,提高記憶效果。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已經學過了英語音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正確朗讀每一個音標,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朗讀單詞時,不能正確把握元音字母的發音規則,尤其在朗讀多音節詞時,往往不能把握單詞重音的正確位置。例如以下幾種情況:
(1)重音位置不同,含義不同:present[pri′zent]贈送(v.)和present[preznt]禮物(n.)。
(2)發音相似,拼寫不同:full[ful]滿的和fool[fu:l]傻瓜。
(3)同一元音字母,發音不同:age[ei]年齡;bag[e]書包;many[e]很多。
(4)同一字母組合,發音不同:eat[i:]吃;breakfast[e]早餐。
因此,在中職詞匯教學中,教師仍然有必要重視語音教學,糾正學生的錯誤發音。要想使學生正確朗讀單詞,并把單詞記住,就必須在教學的基礎階段把發音搞好,把重音讀準,這是學生記住單詞的首要條件。
二、掌握構詞法記憶詞匯
一直以來,傳統的詞匯教學模式,即“自讀—跟讀—糾錯—記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不能忽視的問題是一些來自農村的學生語音基礎薄弱,缺乏科學的記憶方法。英語詞匯量龐大,浩如煙海,但它本身卻有其內在的規律可循。掌握基本的構詞法將會大大有助于突破記憶單詞的難關。我認為,在教學中應該幫助學生設法摸清英語構詞規律。尤其一些最基本的構詞法知識,即合成法、轉化法與派生法,學生必須做到了如指掌、觸類旁通。例如,合成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諸如classmate, classroom, football, volleyball,baseball等大量單詞。轉化法則可以幫助學生擴大詞匯的使用功能,如map,head, dirty, warm等名詞、形容詞均可以轉化為動詞使用。尤其派生法,即在詞根前后加前綴或后綴的構詞方法,如在教“成功地”一詞時,我采用了這樣的擴展形式:suc+cess=success(n.),successful(adj.),successfully(adv.)這些方法可大大地提高學生記憶單詞的能力。當能夠熟練運用這些方法后,學生在詞匯學習中就可以舉一反三,將一個個孤立的單詞聯系起來,這樣既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又能使他們熟記單詞。不言而喻,學生的詞匯量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了。
三、創設語境,在語境中記憶詞匯
把新單詞放在特定的語境中,學生能更快地掌握、理解并運用新單詞,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呂叔湘先生曾說:“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眾所周知,孤立的東西不容易記憶。要有效地掌握詞匯,就應該將詞匯與句子、語篇結合起來。尤其在課文教學中,我們不應該孤立地進行詞匯教學,應千方百計地把詞匯與句子、語境結合起來,應該多讓學生自己造句,掌握詞的用法。在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課堂變成積極討論的現場,學生紛紛積極發言,在創設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的詞匯進行交際,達到了靈活運用的目的,提高了記憶效果。
四、及時鞏固,幫助學生構建詞匯體系
在詞匯教學中,要組織學生及時復習、及時強化,要“趁熱打鐵”,做到“學而時習之”,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為了鞏固效果,形式應盡可能多樣化。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總是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感。所以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要多樣化。富有創意、獨具匠心的設計才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
課堂上詞匯檢查形式應靈活多樣、豐富多彩。在教學中,我摒棄了由教師說漢語,學生說或者寫英文單詞的做法,而是采取多種形式,不拘一格。如用幻燈片打出釋義,要求學生猜出單詞。或者給出一個單詞,讓學生列舉出所有相關的單詞的“brainstorm”的方式。這樣做不僅有助于學生用英語思維,而且也可在學習新單詞的同時幫助學生復習詞匯。
篇5
關鍵詞: 高職英語 詞匯教學 教學方法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學生掌握的詞匯越豐富,那么,他們在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的水平就越強。因此,詞匯的掌握是衡量學生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由此可見,詞匯的學習是極其重要的。但高職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方法是令人擔憂的。
一、高職英語詞匯教學現狀
1.學生問題
高職學生因為沒有經過高中階段嚴格的、系統性的學習英語,因此在英語詞匯和英語表達方面尤其欠缺。據調查,他們初中畢業時應掌握1600個單詞左右,但多數學生達不到要求。有的是學習不用功、不努力,其結果英語成績較差;有的是平時只知道死記硬背地學詞匯,學習方法單一,沒有策略,結果事倍功半。詞匯掌握不好,既影響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又影響英語學習的深入進行。因此,英語詞匯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2.教師問題
有的教師受舊的教學模式影響較深,教詞匯只會單獨地教給學生發音,詞語搭配等使用,繁瑣而復雜,使學生有逆反心理,不喜歡學;有的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在一節課里一下子教學生很多單詞,既不講究教學方法,又不講單詞的構成。學生沒有科學地、系統地記住單詞,而是孤立地去學,給學生的認知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他們一看見這么多的單詞就感到害怕,失去了學好英語的信心。
二、英語詞匯教學方法
如何使學生做到又多又快地掌握好英語詞匯,豐富、拓展并提高英語語言的表達能力,這是每個英語教師都面臨著的一個實際問題。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生詞匯之前,就應把詞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學生經常使用的,必須要做到“四會”;另一類屬于不常用單詞,先認識就行了,以后再慢慢消化、鞏固。教師在教學生詞匯時可采取靈活多樣的手段,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1.讀音記憶法
要求學生快速掌握48個國際音標,讀準元音,包括前元音、中元音及后元音,雙元音及三合元音。認識輔音,然后把它們組合在一起,練習讀音,要求讀準,然后做到人人會讀單詞音標。掌握了音標,學生在學習詞匯方面就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他們可以利用空閑時間提前或多看些英語文章。有些單詞的讀音與單詞的拼寫基本相同,根據諧音,可方便于學生的默寫。教師可采取邊讀邊默的辦法,要求他們馬上掌握詞匯。如:invite,international,population,helicopter,hunt,climate,task,form,across,around the coast,produce,different,dangerous。教師在教學生單詞的同時,還可講些讀音規則、字母及字母組合的讀音,如:tion,ture,er,ar,ou等,通過讀音規則和諧音,可以幫助學生擺脫死記硬背的方式。
2.通過上下文猜詞法
在詞匯教學中有多種多樣的辦法可使學生對所學的詞牢固掌握。通過上下文來猜詞進行教學就是好的方法。以sound為例:
(1)John is a good man.He is always giving you sound advice.(明智的)
(2)The mother was very happy.The baby slept soundly all night.(睡得很香)
(3)He goes swimming in the swimming pool every day so he is sound in health.(健康的)
3.構詞法詞匯教學
構詞法主要有三種:合成法、派生法和轉換法。如果學生掌握了這三種最基本的構詞方法,那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合成法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組成的合成詞,絕大多數合成詞的意思可根據這兩個詞的意思猜測出來。例如:
名詞+名詞:earth+quake=earthquake;foot+print=footprint。
形容詞+名詞:black+bird=blackbird;White+hall=Whitehall。
名詞+動詞:snow+fall=snowfall;wind+break=windbreak。
(2)派生法
每個英語單詞都有一個詞根,在詞根的基礎上加前綴或后綴,就成了一個新詞,構成了派生詞。如果學生掌握了派生詞的構成,就會減輕一定的學習負擔。派生詞一般有兩種構成,一是加前綴,如un-,im-,dis-,in-,non-構成否定意義。例詞:unnecessary(沒必要),improper(不適合),disconfirm(證明不成立),incorrect(不正確的),noncaloric(無熱量的),表示時間順序關系的詞有:re-(又,重新)例詞:rewrite(重寫),retell(復述);fore-(預先)例詞:foresee(預知),foresight(深謀遠慮);post-(在后;遲于)例詞:postnuptial(婚后的)。
二是加后綴,構成另一個新詞。名詞+ly,轉變成形容詞,如friend+ly=friendly;形容詞+ly轉變成副詞,如beautiful+ly=beautifully;名詞+y,轉變成形容詞,如rain+y=rainy;形容詞+ness,轉變成名詞,如careful+ness=carefulness。
(3)轉換法
由一種詞類轉換成另一種詞類,這就叫做轉換法。如:tie系v.―tie領帶n.;rope繩n.―rope捆v.。使用構詞法學習英語單詞,并能靈活運用它們,做到了如指掌、觸類旁通,運用起來得心應手,無疑是一種捷徑之路。
4.聯想詞匯教學法
我們把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事物,由某概念而想起其他相關的概念,由某種解題方法而想起其他解題方法,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的解題方法叫做聯想法。
通過聯想,可以把感知過的客觀事物中的那些接近的、相似的、對立的或有一定因果關系的事物建立某種聯系,從而溝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促進知識之間、方法之間的遷移和同化,有利于認識新事物、產生新的設想。在學習詞匯中,我們可以利用學習生詞的機會,聯系到某個事物,引發學生的聯想,激活他們的記憶力,鞏固所學詞匯。如教師在介紹某人的外貌時,可以拿出不同的圖像,要求學生給出一些合適的詞來描繪他們的外表,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想出許多有關人的外表的形容詞。學生很自然地會想到如下單詞:appearance,fat,thin,tall,short,overweight,strong slim,利用他們原有的知識可引出新詞匯medium height (不胖不瘦),skinny(太瘦了),plump(豐滿的),tubby(矮的),muscular(強壯的)。
利用聯想法還可以引發學生學習英語單詞的興趣,拓展他們的思維,展開他們的想象。在詞匯教學中,我們可以學習同形異義詞(homonym)。英語中形式(包括發音和拼寫)相同,而意義毫不相同的詞,稱為同形異義詞。它有完全的同形異義詞(perfect homonym),指的是發音和拼寫都相同,但意義不同的詞,如:
(1)同音、同形、不同義單詞聯想。例如:tie v.(系)―tie n.(領帶);rope v.(捆)―rope n.(繩子);capital n.(資金)―capital n.(首都);book v.(預訂)―book n.(書);light n.(光)―light adj.(輕的);bark v.(吠)―bark n.(樹皮)。
(2)同音、不同形、不同義單詞聯想,也就是同音異義詞聯想。例如:I―eye;way―weigh;hour―our;here―hear;where―wear;there―their;no―know;stare―stair;see―sea;pair―pare;son―sun;knew―new;right―write;whole―hole;threw―through;for―four;weather―whether;buy―bye。掌握了同音異義詞,能夠區別出來兩種單詞,這對學生的聽力是很有幫助的。
(3)同形、不同音、不同義單詞聯想。例如:tear n.(眼淚)―tear v.(撕);lead v.(率領)―lead n.(鉛);live v.(生活)―live adj.(活的)。
(4)同根詞聯想。在英語詞匯學習中,使學生養成舉一反三的好習慣。如:danger,可聯想到dangerous;science,可聯想到scientific,scientist;success,可聯想到successful,succeed,successfully。
(5)同義詞聯想。如:wrong,bad,poor,evil,harmful,spoiled,wicked――邪惡的;壞的;get to,arrive at/in,reach――到達。
(6)反義詞聯想。如:forward―backward;diligent―lazy;early―late;come―go;dirty―clean;left―right;up―down;inside―outside
(7)一詞多義聯想。學生要學會和掌握英語詞匯的特點就是一詞多義。我們不能孤立地去看、去學一個單詞,而是要把它用在句子里,通過句子的表達和運用,方能看出它的意思,區別不同的語句。例如:difference這個詞的運用,在不同的句中就有不同的含義。
There’s a world of difference between going abroad on holiday and going there to live.出國度假和到國外生活有著天壤之別。
The rain didn’t make much difference to the game.這場雨對比賽沒有造成很大的影響。
三、結語
在英語詞匯教學中,還有很多種類型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去研究、去探討。只要我們能將機械記憶和理解性記憶有機相結合,就能使原本是枯燥無味的英語詞匯教學變得富有創造性、生動活潑。
參考文獻:
[1]鄧迪.超常記憶法[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2.
[2]陸國強.現代英語詞匯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
[3]俞敏洪.GRE詞匯精選[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8.9.
篇6
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教學方法小學英語教學中,單詞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貪玩,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費在記單詞上,因此,幾乎所有的小學生一提起英語單詞,就感到很頭痛。這就要求教師注意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單詞教學貫穿到娛樂之中,使學生學起來不感到枯燥、乏味,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每個人的學習才能得以充分發揮。贊可夫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
一般而言,詞匯教學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下面結合我的一點教學經驗談談小學英語單詞教學的方法。
一、直觀教學法
心理學認為,信息項目第一次學習時學的愈好、愈深、愈透,也就愈不容易忘記,在詞匯教學中,從呈現單詞開始就要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1.用實物、圖片呈現
小學生的思維直觀活躍,因此在呈現單詞時要直觀、最好是學生能看到,摸到,感覺到的事物,如在教文具類、水果類的單詞,我們就可以用學生自己有的實物進行教學,設計形式多樣的游戲、真實的情景。這些單詞就很直觀地呈現并印在了學生的腦中。對一些在課堂上不能用實物呈現的詞匯,教師應采用學生喜歡的卡通圖片、簡筆畫等形象地呈現給學生。圖片上鮮艷的色彩也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能激發他們的熱情,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時也記住了所學單詞,提高了課堂效率。
2.利用多媒體呈現
多媒體集聲、像、動畫于一體,有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運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可以使學生的聽覺與視覺同時接受刺激,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記憶效率。如教動物類單詞,從聲音,動畫結合到呈現單詞,是學生最喜歡的,也是教學效果最好的形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發揮多媒體獨到的優勢,在呈現詞匯、創設語境理解詞匯方面有著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3.借助手勢、動作或表情進行教學
小學生很好動,模仿力強,喜歡表演。在鞏固新單詞時,通過演一演,猜一猜的活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英語中有許多詞,我們可通過手勢、動作、表情,使學生易于領會,如jump(跳)、run(跳)、deaf(聾的)、blind(盲的)等,學生模仿動作,其他的學生根據動作猜單詞。這個活動很受學生的歡迎,既能鞏固新學的單詞,也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反應能力。
教師也可以邊做動作邊說出英語單詞,也可以請一些英語較好、領悟能力較強的學生按教師所示做動作,教師可先敘述,接著要求學生跟著單詞及句型:run-He is running;jump-He is jumping等,教師并將動詞及相關句型板書,帶領學生操練熟悉詞匯。
二、對比教學法
詞匯教學的對比教學法可分為三種:一是近(同)義詞對比,二是反義(相對)詞對比,三是同音(異形)詞對比。
1.同義詞對比
英語中大量的詞匯都有與其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利用同(近)義詞代換或對比的方法講授詞匯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如:glad-happy;enjoy-like等等,可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
2.反義(相對)詞對比
對比反義詞或相對詞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聯系地記憶。如:Now the shop is open. It isn’t closed.或It is not very cold. It is warm.這樣的對比不僅便于熟記,還能使單詞在句中一目了然,幫助學生準確地運用。
3.同音異形詞對比
教師在教生詞時,可讓學生把以前學過的同音詞板書出來。如:no-know,week-weak等等,區別這些詞書寫和意義上的不同,并分別用這些詞造句,促使學生深刻記憶,牢固掌握生詞的讀音、詞性、意義、拼寫。
三、夸張手法
英語教學的特性表明,凡是對教學內容的表達比較強烈,對比明顯,不斷變化,帶有新穎和刺激的藝術效果,都會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在進行pep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a部分let's talk教學中,有“it's so big”的教學。我拿出一條巨大的長褲,讓幾個學生穿一穿,由于褲子太大,學生被淹沒在長褲中,全班學生會由于處在如此有趣的情景中而笑聲連連。“so big.”教師抓住時機,用貼切的語氣帶領學生說該句子。此例,教師在教具上采用了夸張手法,學生與褲子,本身沒有多大吸引力的兩種物體,經過我與學生的合作所產生出的情趣,帶給小學生一種新奇感。這樣的一種情景,會讓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類似“大”與“小”高與矮長與短懸殊的情景出現,學生就會脫口而出:so big/small/tall/short/!夸張手法在此表現出來的詼諧、幽默特點,使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心情舒暢,輕松愉快,肌肉自然放松,減輕了學生的壓力感和身心上的緊張焦慮情緒,從而排除心理障礙,使學習處在一種愉快和安全的環境中。在這種環境中學習英語,學生在心理上的許多積極因素被調動起來,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在感官上出現了好奇和興奮,學習的興趣也由此產生。
四、游戲競賽法
學生活潑、好動、好表現,老師應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努力在英語課堂上為學生創造說和做的機會,使他們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把游戲帶進課堂,不僅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而且能使學生整個身心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我在教授單詞rice時,運用游戲“搖頭晃腦”,即一個學生讀完單詞后,頭可向前、后、左、右擺動,擺到哪位同學,哪位同學接下去讀。教授單詞還可運用“單詞接龍”“四面開花”“比手指少1”“大小聲”等方式。教授發音比較難的單詞vegetable,我采用“找一找”,即我蒙上一名學生的眼睛,然后將vegetable圖片藏在一位同學的課桌里,然后讓該學生睜開眼睛開始尋找單詞卡片。全班學生齊讀vegetable,vegetable。當該學生走近圖片時,全班的聲音變大;該學生遠離圖片時,全班的聲音變小。學完單詞通過游戲What’s missing?“點兵點將”,引導學生快速記憶單詞。這樣采用不同的游戲方式多方面地鞏固單詞,添加趣味性。我在教詞匯時用競賽的形式也有多種,競賽可用于詞匯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五、英漢釋義法
這種方法包含英語釋義和漢語解釋。首先,是用英語來解釋詞匯,鍛煉學生用英語想英語的思維能力。如:bank-a place for keeping money等。其次,是用漢語解釋詞義。英語教學中應盡量避免使用母語。但遇到一些表示抽象概念的詞匯時,如air、traffic等,用英語解釋小學生可能較難理解,此時教師可以直接用漢語解釋,這樣不僅可以節省課堂時間,而且意思清晰明了。
六、單詞拼讀規則法
篇7
【關鍵詞】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方法;思考
通常意義上理解,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作為教學過程四要素之一的教學方法的優劣直接關聯到學生能力的培養、素質的提升。因為作為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前提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必考科目――《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其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關系到考生成績的高低以及通過情況,直接關系到學生會計職業素養的形成,直接關系到學生會計職業能力的高低。因而,如何開展恰當的教學方法保證上述目標的實現,是每個從事《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人員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1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現狀分析
由于工具理性的盛行,加之考證等涉及利益的具體要求,大部分教學人員對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教學認知主要體現為一種傳統的“講授――操練――解答”模式,幾乎所有教學任務的開展、課程內容的安排均圍繞此展開。如闡述教學四環節的“講、練、看、做”或者“講、練、補、做”,當然教學過程中也會應用項目驅動法來達到教學目標;或者將四個環節予以拓展,“講、練、看、訓、考”,并且試圖以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以及情景教學法穿插其中。更有甚者,則認為《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涉關學生考證、就業,只需要教會學生如何記憶即可。這樣操作的后果直接導致大部分學生能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上取得良好成績,甚至能借此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但,對于學生能力的提升以及學生素質的提高均無裨益。
隨著現代學生主體意識的慢慢確立,傳統上均由教師向學生灌輸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已經喪失其在教學上的正統地位。如何吸引學生對《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保持對相關知識的新鮮感,則成為一個不得不注意的問題。
因而,有人嘗試以肇始于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法適用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教學。但這種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意義上的案例教學法存在一定的區別,即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依然承擔講授的責任(而非引導的責任),然后通過案例讓學生對講授的知識加以應用(其中可能涉及到團隊協作、個體的分析反思以及教師的評價等等),或許可以將其稱之為“亞案例教學法”。[1]這種教學方法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問題,但由于缺乏專業法律知識體系的傳授、課程內容知識相對固定明確等原因,盲目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中適用,只能是“削足適履”,得不償失。
以上的論述主要圍繞2009-2013年在CNKI中以“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以及“教學方法”為關鍵詞所進行搜索匯總整理而成。
2 現行教學方法反思
由于秉承著大陸法系的傳統,在法律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知識的演繹,而缺乏對生活世界應有的關注。加之,“學者式”的教師本身缺乏對實踐的直接感知,導致當前《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教學偏重于理論教學。并且,這種理論教學是一種威權式的教學,教師僅僅希望學生掌握課堂書本知識,而且以之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特征甚至唯一標準。[2]
教師不去反思這樣倆個問題:(1)知識是絕對客觀的嗎?(2)知識能否由教師原樣不變地傳輸給學生呢?[3]
如果《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知識對于上述兩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的,即肯定對《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學習屬于Sipro所說的初級學習――無論情境如何,均不影響學習的效果。那么,毋庸置疑,現行的教學方法的合理性則可以得到證成。并且,可以順利地實現階段化知識、部分化知識附加于其他內容學習的可能性。
然而,情況不必然如此。
首先,學生對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學習背景的欠缺。即,無法意識或者刻意忽視知識建構的基點。大部分高職院校,僅僅基于考證通過的需求而開設了與會計密切相關的法律課程,而對《法學導論》或《法律基礎》課程的忽視,讓學生在學習《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過程中無法尋求到與原先知識體系中“最近發展區”知識,無法實現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的順利銜接。因而,僅僅只能滿足于對知識的無意義的記憶。
其次,高職院校教育目標定位的不準。作為法學類教育而言,有精英教育、職業教育和通識教育。精英教育暫且不論,而對于職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大部分高職院校毫無例外地選擇了前者,而對通識教育關注甚少。但殊不知通識教育是建構整個職業教育的前提,無論是技能的提升還是專業水平的提高,都難以逃離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對于法學類課程尤為如此。
最后,與學生主體地位的缺失也有關聯。目前的教學方法不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實踐者的教學方法[4]。受傳統中國教學思想的影響,忽視對學生地位的考慮。認為教學過程是教師的單向活動,而學生的職責在于作為教學活動的接受方必須完整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并不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種意義的建構,以中尋求自我突破的過程。
總之,正是由于學習背景的缺失、教育目標的定位不準以及教學活動學生主體的“缺失”,才導致《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過程中出現種種偏差。或者即使在部分教育者試圖改革,但由于沒有脫離上述的限制,而僅僅是方法上的變異而已,其效果也只能是大同小異。
篇8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317-01
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離不開健康教育。為有效地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要求人們懂得實施預防控制措施的必要性和最佳時機及方法,也要求人們了解影響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有一定的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我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主要職能之一。在美國,健康教育與公共衛生監測、疾病調查等一道成為傳染病控制的主要措施。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所發揮的作用及取得的顯著的成果 ,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
1 傳染病健康教育的作用
1.1 提高人們的衛生防病知識,改變人們的不良行為 健康教育可以幫助人們掌握基本衛生防病知識,改變不衛生行為和習慣,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1.2 提高全社會的參與意識 我國于2000年實現了消滅脊髓灰質炎的目標,在這項工作中,健康教育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得到了領導層的重視,把消滅脊髓灰質炎作為一項政府的工作目標,在人、財、物和預防措施的實施中給予了大力支持;其次是協調了各有關部門對此項工作的支持;再次是提高了群眾的自我保健意識,在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中,得到了家長的密切配合。艾滋病在目前還沒有特效的預防手段 ,但是通過切斷傳播途徑知識的教育可以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兒童腹瀉病主要是由病毒、細菌等引起的腸道傳染病 ,在我國 5歲以下兒童每年有2億人次感染急性腹瀉。沒有疫苗之前 ,主要是通過健康教育 ,提高兒童和家長的衛生知識水平和健康行為來預防。事實證明健康教育 ,在兒童腹瀉預防控制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降低發病率,提高就診率和治療率 有文獻表明通過健康教育,5歲以下兒童兩周腹瀉患病率由12?49%降到3?33%健康教育能提高結核病的發現率,健康教育后實驗室直接涂片檢查人數增加64%,新發現的涂片陽性肺結核病例數增加52%。Angelillo IF等報道,通過對護理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可以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健康教育是控制醫院內血源性病毒如艾滋病和乙肝病毒等在患者和醫生之間傳播的主要措施之一。
1.4 減輕社會經濟負擔 我國開展的以健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計劃免疫工作,通過對麻疹、脊髓灰質炎和百日咳等6種傳染病的預防,在過去的20年里,減少發病2?8億人,減少死亡324萬人,僅直接減少住院治療費用達364億元人民幣,成功地保護了兒童的生命與健康,提高了我國兒童的生存質量,贏得了世界的贊譽,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5 消除恐慌,維護社會秩序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中,良好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減少甚至避免社會動蕩的出現。在事件剛出現時,健康教育能及時地讓公眾了解相關信息,起到預警作用,提高人們的防范意識;在事件發生過程中,健康教育可以使公眾對于事件的發生和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了解正確信息,了解預防和自我保護的知識,有利于政府和相關部門建立起群防群治的社會機制;在事件結束或接近尾聲時,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受到沖擊和影響的人群從疾病、傷害或其他特殊狀態下盡快恢復過來,重新回到正常的社會生活中。2003年“非典”流行初期,由于人們對該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曾出現了過度的恐慌。隨著認識的不斷加深,并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空前的健康教育,恐慌現象及時得到了消除,維護了社會穩定。
2 傳染病健康教育的內容
2.1 傳染病的基本知識 即各種傳染病的一般臨床表現,流行病學特點,主要危害,必要的疫情和預測預報情況,使大家對傳染病引起警覺且具備必要的預防知識。了解針對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預防控制知識。要教育公眾正確對待傳染病患者,防止對常見、多發傳染病患者隔離的輕視和麻痹,而對病死率高、少見傳染病和感染者的恐懼傾向。如對待痢疾患者,隔離意識差;而對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恐懼害怕,這方面應該加以引導和教育。針對不同類型傳染病傳播途徑,教給大家相應的預防知識。
2.2 公共衛生道德及改變不良風俗習慣教育 很多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與不良的衛生行為及風俗習慣有關。因此,這兩方面的教育也十分重要,通過教育逐步使大家養成良好的公共衛生道德,改變不衛生行為和習慣,減少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
2.3 消毒隔離和治療用藥基本知識 傳染病與其他疾病的主要區別,一是有病原體;二是有傳染性。傳染期患者必須采取隔離措施。消毒隔離是管理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的有效方法之一。
2.4 生活技能教育 傳授知識和生活技巧而預防傳染病病毒感染,宣揚安全的生活。
篇9
資源與社會全納”專刊
2012年第二期《遠程教育》雜志圍繞“遠程教育與社會全納”主題發表專刊。Lane指出遠程教學的大學已擴大參加高等教育學習的機會,一些學習者通過學習開放教育資源來進行非正式學習,開放教育資源架起通向正式學習的橋梁,其他人常常將其作為終身學習活動的一部分。一些歐洲遠程教學大學的初步經驗表明開放教育資源對自信和有經驗的學習者來說有益,但大多數人需要其他支持機制來促進其參與。這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來設計和呈現開放教育資源以適合學習者支持他們的學習。Bossu、Bull和Brown探究澳大利亞開放教育資源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促進社會全納的一些重要政策和措施。Nikoi和Armellini基于開放、可遷移、技術支持的教育資源(OTTER)項目,開發“開放教育資源混合”框架來促進開放教育資源的使用和更新,該框架包括目的、過程、產品和政策四個部分。Willems和Bossu指出采用開放教育資源需要考慮一些問題,包括學生人口日益多樣化、教學語言、語境和本地化、技術、全球和邊遠地區的訪問等。Richter和McPherson的文章關注不同地區開放教育資源部署的文化問題,他們列出發展中國家采用開放教育資源的一些障礙:殖民地歷史影響,語言問題,情境差異,文化多元性,教育權利和盲,基礎教育需求等。文中也提出了一些數字化學習資源設計的建議以支持可重用。Scanlon的文章探究科學課程中開放教育資源促進基于探究學習的方法。Hockings、Brett和Terentjevs總結一些原則用來支持全納實踐,支持資源內容、設計、開發等,他們概述了三種支持全納實踐的模式,提出一種用于支持全行業全納實踐的模式。Hodgkinson-Williams和Paskevicius描述南非研究生參與開放教育資源創作來促進社會全納的案例。專刊有3篇反思文章:Harding反思關于澳大利亞政府為非政府遠程教育經常性撥款政策的相關問題;Phelan關注開放教育資源的政策、實踐等問題,并描述與這些問題相關的一系列措施;Don Olcott考慮跨越正式與非正式學習情境開放教育資源的影響,文中探討了在大學管理結構中開放教育資源的混合,跨越正式和非正式學習情境開放教育資源的使用,可持續的開放教育資源商業模式的需求,以及開放教育資源的擴大意識、采用和使用等內容。
Distance Education Vol. 33, No. 2, August 2012,
支持終身學習的智能
導師項目啟動
歐洲委員會終身學習計劃的重要行動之一便是信息與通信技術促進學習,此重要行動支持的多邊項目之一——支持終身學習的智能導師(I-TUTOR)項目已于2012年1月啟動,項目將于2013年12月31日結束。項目旨在開發基于多元的智能系統,用于開放源代碼的學習環境,能夠監視、跟蹤、分析學習環境中的學習者,并給出形成性評估和反饋,為遠程學習中的教師和導師提供數據,以便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角色。智能導師系統使用java開發軟件,因此能夠輕松地實現在大多數免費數字化學習平臺上應用和重用。為此,項目計劃實現以下目標:① 系統回顧文獻和案例,以便所有合作伙伴從技術和教育的視角了解項目框架,促進合作伙伴之間匯集資源和相互學習,以及進行課程學習分析;② 為智能導師設計和開發基于多智能的工具以實現學習和教學目的,并將其應用于開源平臺;③ 基于已開發的工具對教師、培訓人員、導師進行培訓,使他們在在線工作中能夠使用這些工具;④ 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培訓和成人學習的常規課程中試用已開發的工具,并評估試點; ⑤ 通過試點、直接參與項目活動、研究人員和開發人員參與來探究結果;⑥ 宣傳項目的目標、結果和成果;⑦ 在聯盟內確保高質量的進程、結果和輸出,監控或促進形成性和總結性評價; ⑧ 管理項目,確保財政和人力資源的高效率利用。項目結束時,已試用和審查的智能導師系統將在所有使用共同標準的平臺(所有開源平臺)中應用。
http://
http://blog.unimc.it/i-tutor/about/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立全球
學習型城市指數框架
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城市正在肩負著越來越大的責任,要為全民提供終身學習機會和決策。學習型城市的全球網絡將為許多城市提供技術支持、促進政策對話、同伴學習和能力發展。早在2012年5月的第七屆會議期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終身學習研究所(UIL)理事會中批準 UIL 建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學習型城市網(UNESCO-GLCN)計劃。從UIL的60周年紀念大會和哥本哈根舉行的歐亞會議(ASEM)終身學習論壇的反響來看,此項倡議都得到了大力支持。在學習型城市網準備階段,一個重要任務便是建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學習型城市指標——一套監測和評估全球學習型城市的關鍵指標。UIL已于2012年7月舉辦研討班,商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學習型城市指標框架。
2012年秋將在北京舉辦國際咨詢委員會的第1次會議,研討會的成果將在這次會議中更進一步詳盡闡述。
http://
新書推薦:《遠程教育和數字化
學習中的質量保證和認證:
模式、政策和研究》
2012年第3期《國際開放與遠程學習研究》雜志推薦了一本由Insung Jung和Colin Latchem編輯的新書——《遠程教育和數字化學習中的質量保證和認證:模式、政策和研究》,該書由Routledge正式出版。這本書可用作參考指南,通過提供案例、多個模型來介紹質量保證的系統方法,例如“質量保證審核和自我審查的數據收集方法”、“用來判斷關鍵績效指標(KPI)成果或關鍵性成功因素的分析指標”等都在最后一章中提到。書中探討遠程教育中的質量保證是什么,還為質量提升、結果的追蹤記錄提供概念性的組織模式和切實可行的策略。約翰·丹尼爾爵士在前言中寫道,“我們面臨這樣一個悖論,遠程教育正在蓬勃發展,學生和機構數量快速增長,部分應該感謝在線技術,但對這種增長的敵意也越來越大”。隨著數字化學習的增長和普及,需要平衡自治與責任,也要保證投入時間和財力的質量。該書前三章是關于影響開放和遠程教育質量保證和認證的問題概述,書中兩個結論章節提供具體的質量保證能力和指導方針。本書用十個章節來呈現質量保證方面的成果,包括地區政策和指導方針:亞洲開放與遠程學習;撒哈拉以南非洲遠程教育;英國質量保證和認證;巴勒斯坦開放大學;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遠程教育機構和開放教育聯盟政策和指導方針(2章);韓國企業數字化學習中的質量管理;南太平洋和西印度洋雙模式大學中的質量保證;南美質量保證和認證概述;歐洲質量保證政策和指導方針。六個章節內容聚焦各種教育模式:開放大學中質量保證模式和案例研究;巨型大學(印度尼西亞開放大學)和全球電信中心中質量保證的成果(2章);來自學習共同體的嘗試,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質量保證改進模式,該模式低投入、高效率;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偏遠和弱勢社區的中學所面臨的質量保證問題和挑戰;歐洲中小型企業(培訓)所面臨的質量保證挑戰。
http://
2013年遠程教育峰會
將在悉尼舉行
作為國際開放與遠程教育協會(ICDE)成員之一的澳大利亞開放與遠程學習協會將于2013年2月4日至7日在澳大利亞的悉尼舉行2013年遠程教育峰會。ICDE行政委員會主席Tian Belawati將作大會主題發言。澳大利亞遠程教育峰會的目的是匯集全球實踐者共同探討與教育相關的問題和措施,以滿足遠程學習者的不同需求。ICDE 主席Tian Belawati、Gregor Kennedy副教授、阿什福德大學評價與學術質量委員會副主席Deborah Riemer、數字化學習領域知名專家Bob Spence也將作大會主題發言,就教育問題從不同角度各抒己見。在技術中介和終身學習的時代背景下,教育實踐已超越傳統的定義和區別,2013峰會主要針對大學中的研究與教學、面向公司和社區的混合教育和遠程教育。澳大利亞遠程教育峰會將接收論文、創新展示、海報和工作坊,無論哪種形式都應至少與以下一個主題相關:社會性學習、移動學習、隱性學習、非正式學習;分析;公平和評估;開放教育資源;課程與教學;變革環境中的教師角色;學習者驅動的學習/學生開發內容;開放與遠程學習的管理和領導。
http://
篇10
一.開設綜合類人生規劃課的意義
目前國內高校,輔導員是專職進行學生管理工作的,部分高校也設立有班主任,試推行學長導師制度等方法,都是值得推薦的。但是目前現行的管理方式具有事務性強,沒有系統的長效的思想教育的特點。一個輔導員負責200個學生的配比限制了輔導員工作中思想教育部分的深度和廣度。現行教學大綱中的思想政治課目前具有專業性強、內容范圍小的特點,授課形式單一且基本都是和堂形式,效果并不理想。目前,P者認為,在大學期間幫助大學生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有效方法還在在課堂上。綜上所述,開設專業性強的綜合類人生規劃課意義重大。
當代大學生處于時代的快速發展的洪流中,這樣的時代特征必然使輔導員的思想政治工作越來越難做。然而,擒賊先擒王,治病要治本,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開設人生規劃課,讓每個學生有機會思考自己的人生,給自己設立目標然后根據自己的目標制定計劃,才能產生學習的興趣。這樣的工作需在專門的課程上實現。
二.課程設置與內容形式
人生規劃課程相當于一門實用的哲學課程,貫穿大學四年八個學期。從學生入校開始培養他們的歸屬感,對所學專業的認同感,到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適應群體生活,處理人際關系,再到認識自己,開發自己的能力這種類似心理學的教程。還應有追尋生活真諦,展望未來,確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并制定具體計劃以實現目標,學習獲得實現目標的能力這種哲學課程。目前在大學中已經開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就業指導課、創新創業課內容都應包含在其中。
價值觀的建構式一種內化過程而不是說教的結果,應放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實例促思考,激發學生的思考,不輕易下定論學生的世界觀時好時壞,多用討論的形式組織課堂,讓學生自我糾正,真正實現世界觀的內化。同時要注意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力求每一位學生都在課堂上實現發展。
三.實施前景及難點
這樣一門包羅萬象的綜合課程想要達到其效果,師資是關鍵。筆者認為,有經驗的輔導員加以培訓可以勝任此工作。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就是管理這些學生,所以對學生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通過這樣的課程輔導員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學生,促進日常工作。當然,因為牽涉較多的專業知識,這門課程的任課老師除了經驗還必須博學,所以教育部門應該組織更專業的培訓,這也可以作為輔導員終身制歸宿問題的一個可行途徑進行探討。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9智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