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閱讀教學的區別范文

時間:2023-08-31 17:04: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閱讀與閱讀教學的區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閱讀與閱讀教學的區別

篇1

其實,如果關注了這兩個概念,就會發現它們的一些聯系與區別,從主體上看,閱讀是一種個體行為,而閱讀教學則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從實質上看,閱讀是個人接受、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而閱讀教學在意義目的、要求任務、方法過程、價值取向上均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閱讀教學是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以語文教材為憑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學生語文實踐活動。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學習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汲取知識、提高認識、發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的過程。

但是,由于我們沒有清楚地認識閱讀與閱讀教學之間的關系,因此,當你聽完課后,你去詢問執教者或是聽課教師,他們也都會感到茫然。因為這是一個很少被人關注的問題。

一、學生閱讀不能代替閱讀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了“多元”的問題,如“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例如,在學生初讀課文后,集體討論“通過閱讀,你讀懂了什么?”這個問題時,有些老師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說。學生的理解多達十幾種,真可謂眾說紛紜,其中有的切中主旨、視角獨特,而有的卻是牽強附會,甚至有的是誤說錯解,老師要么是“聽其不語”,要么是言不由衷地說些贊賞的話。透過熱鬧的表面現象,我們也應清楚地看到一些與過去矯正過的現象:因為老師過分注重多元,只是表面的合作、探究、討論與交流,因此學生對文本有好多種理解,甚至是錯誤的、違背實際的,老師卻加以鼓勵。

當然,學生理解的地方我們固然應該尊重,但是教師的引導也不容忽視。沒有了教師的引導,沒有了閱讀教學的目的、方向的層層推進,學生的認識和感悟停留在初始理解的層面,那他們的感悟,說與不說又有什么區別?我們不得不承認,當前的“閱讀教學”不同程度地在向“閱讀”層面滑坡。我想,這亟待我們去關注。

二、學生閱讀需要教師的指引

語文教學中老師的責任是指導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教師的“導”不容忽視。如果老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學生理解了語言文字,掌握了閱讀方法,汲取了知識,提高了認識,發展了思維,豐富了感情,可見這才是真正的閱讀教學。

例如,在討論“通過閱讀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這個問題時,老師該如何操作呢?我們不妨這樣設想:老師在讓學生充分說的基礎上,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引導學生進行材料的篩選、整合,概括地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只要求學生說得簡潔明白,教師適時采取滲透概括的方法,捕捉信息的能力。

由此可見,閱讀與閱讀教學之間僅僅一步之遙,教師的解讀能力和教學智慧在課改中顯得尤為重要。

三、學生閱讀愿望有待閱讀教學的激發

篇2

作者特別強調,文學與文章的分立是文學課程研究的一個邏輯起點,是從教材層面探討文學課程內容的核心問題。只有立足于文學與文章的分立,才有相對明確和清晰的文學閱讀與文學寫作的課程內容。長期以來文學與文章的混同,往往使文學教育成為文章教學的附庸。因此,如何從具體的文學閱讀教學和文學寫作教學分析入手,辨析文學閱讀與文章閱讀、文學寫作與文章寫作的本質區別,建構相對獨立的文學課程內容體系,就成為作者傾力研究的核心問題。

作者通過有關數據統計與分析后發現,在歷年語文教科書中文學作品的比重盡管占到48.8%,與非文學作品所占比重非常接近,但如果把文學作品當作一般文章來教,甚至當作知識訓練的材料來使用,就難以完成文學教學的基本目標。所以在探討有關文學閱讀課程內容時,作者首先對“類文學”閱讀教學現象展開了批判。作者認為“類文學”閱讀教學的突出表現為“文體誤認”和“方法誤用”。比如將魯迅的小說《一件小事》當作一般記敘文來教就是一種文體誤認;對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一味采用問題分析解答法而忽視“讓學生站在一個讀者立場去建構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就是一種方法誤用。而導致“類文學”閱讀教學弊端的主要原因有:從表層看,在于把文類混同于文體;從中層看,在于把文學教學等同于知識教學;而深層看,則與工具理性意識與應試教育導向直接相關。作者為此著重辨析了“文學閱讀”與“文章閱讀”在閱讀目的、閱讀思維、閱讀方法、閱讀標準及閱讀測試等方面存在的本質差異?!拔膶W閱讀”以審美為目的,主要借形象思維,采用“超原型”閱讀方法,以創造為鑒賞標準,在測試中偏重主觀性評價;而“文章閱讀”則以實用為目的,主要借邏輯思維,采用“原型”閱讀方法,以理解為鑒賞標準,在測試中偏重客觀性評價。作者還進一步結合對日本、美國等國外分類閱讀教學的成功經驗,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比如日本在閱讀教材編排上把文學和文章分開,分為文學性文章教材和說明性文章教材兩種類型,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閱讀評價手冊》則根據閱讀目的的不同,把閱讀分為文學欣賞型閱讀、了解信息型閱讀和實用操作型閱讀三種類型,體現出不同的閱讀能力要求。作者認為,國外母語教育普遍強調文學閱讀與文章閱讀的分立遵循不同的教學邏輯和教學程序,把文學閱讀能力和文章閱讀能力的培養區別對待的做法,為我們認識閱讀教學提供了有益借鑒。

作者還進一步從“文學閱讀教學”上升到“文學閱讀能力教學”的高度,立足于對“讀文學”“教文學”和“學文學”之比較,進而對文學閱讀的可教性與可讀性因素展開了深入分析。作者認為,分析語文教學現狀,文學閱讀教學大概存在“讀文學”“教文學”和“學文學”等三種說法和做法,其中前兩種是目前文學閱讀教學最流行的方式,它們雖然自有存在的價值,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小學課堂框架下的文學閱讀教學?!白x文學”是指充分發揮所選文學作品的魅力,使學生通過閱讀文學作品直接獲得美的熏陶。但“文學審美活動并非就是審美活動”,文學作品的閱讀并不就是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敖涛膶W”則從教師的角度,強調教師在賞析文學作品中的示范與點化作用,但由于教師自身的文學修養和教育藝術、文學作品本身的可教性問題以及學生在接受作品時的個人條件和狀況等因素的制約,導致教學效率有限,失敗的課例不少。于是,自然就提出了以培養學生的文學閱讀能力為出發點和歸結點的第三種文學教學――“學文學”。圍繞“學文學”所涉及的文學可教性與可學性因素問題,作者結合日本有關學者的研究指出,所謂文學閱讀的可教性因素,就是指在文學閱讀中學生必備的文學術語所代表的文學知識和以文學知識為基礎的分析技能,而這正是我國中小學階段的文學教育中所缺乏的,應該引起足夠重視。與可教的文學知識與技能相比,那些“審美和建立在知識和審美基礎上傳承的文學精神”是不可教的,但不可教的東西未必是不可學的。正如日本文藝批評家川廚白村所說“所謂借鑒者,就是在他之中發現我,我之中發現他”,文學閱讀離不開閱讀主體(欣賞者)和閱讀客體(文學作品)之間的有效溝通,即產生情感的交流與融合。而只有當欣賞者的心理文化結構(包括審美心理、智力結構、倫理道德等諸多方面)與作品相契合時,才能形成這種溝通。作者據此認為,在文學閱讀教學中要把不可教的東西轉化為可學的東西,前提是要引發學生的心理文化結構與文學作品之間的對應關系,而創造情境是基本的引發方式。對于如何創造情景,作者還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就如何進入實景和營造氛圍兩種基本方式展開了論述,為一線語文教師提供具體的方法與策略指導。

篇3

【關鍵詞】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一、探究性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高中時期是培養學生各種綜合素質的重要時期,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優化學

生思維品質是高中教育的一重要目標,尤其是高中語文教育中的核心目標。在語文教學中,探究性閱讀是受到廣泛關注的重要話題。

探究性閱讀能幫助學生分析和認識事物的本質,領悟作品中蘊藏的更深層次的內涵。依此而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重視探究性閱讀,學生能夠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能夠鍛煉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挖掘自身潛能、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性閱讀教學的內涵及要求

探究性閱讀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出發點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讓學生以一種自主、易接受的方式去探索和追求真知、深化教育教學為基本目的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是順應當前教育改革大潮流的積極探索,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變革。

探究性閱讀教學對學生和教師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學生而言,要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掌握探究性閱讀本領,提升自身素質。對教師而言,要樹立學生為主體的觀念,轉變思維,由主宰課堂轉化為主導教堂,樂于吸取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具備開放、民主、寬容、合作、平等的教學觀念,將教學和現實社會、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

三、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方法探討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能促使學生運用自己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積累和拓展知識的基礎上,獲得不同于一般教學的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因此,探討探究性閱讀教學方法具有重大且深遠的意義。

1. 激發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的興趣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該能力的發展是高中語文課程的主要任務。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問題,并結合自己的認知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創新解決策略。如在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可先播放關于此情節的視頻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了解事情發展的前因后果,為更深入細致地學習奠定基礎。

2. 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組織學生進行專題探討,可先布置教學任務和向學生講述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課下積極自主準備,在課堂上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

如教高一上冊文言文《勸學》時,課前可先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首先自主預習:首先,結合課文,談談對"勸學"中"學"字的理解;其次,思考一下,孔子的"學"和本文作者荀子的"學"有何共同點和不同點;再者,如何理解課文中"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句話,并談談你的啟發;最后,按照你的理解,嘗試用白話文解釋一下這篇文章。在正式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根據個人準備情況,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于學生的觀點,教師應遵循只需言之有理、不必苛求統一的、標準的答案的教學原則。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從而能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再思考、再認識,培養學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3. 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探究性閱讀教學區別于一般傳統的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珍惜學生個人見解。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學生的學習活動只能通過自己的實踐和感知,通過自己的思維進行,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自主發展,任何人也無法替代。

首先,學生要從整體上感知文本材料,與文本進行潛在交流。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誦讀、反復吟詠文本,形成對文本的整體了解,最終感受作者寫作意圖,掌握文本基調及其中蘊含的深層韻味。在學習《歸去來兮辭》時,教師要引領學生有感情地反復朗誦該詩,注重押韻,理清思路,初步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歸田園,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而熱愛田園的積極精神,學習其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再者,教師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和研究文章,不斷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學生在進行閱讀時產生障礙,個別地方不理解,對作者寫作主旨把握不好,是由于探究活動不是一次就能探究完的,學生對文本缺乏深入、細致的理解。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對文本材料反復閱讀、分析,并對相關信息進行再次加工,從而形成新的、更深的理解的良好習慣。例如在蘇洵的《六國論》中,對于"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解讀,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從時局出發,多次反復閱讀,從而形成對這句話的深刻理解。

在推行教育改革、實行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探究性閱讀教學對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提升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探究性學習區別于接受試學習,它注重培養能力、培植情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和行為習慣。在當前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我們的探究性教育還處于不成熟階段,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學生積極參與。

參考文獻:

[1]薛艷.高中語文探究式教學的有效策略[J].文學教育(下).2010(09)

[2]康小紅.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式探究學習[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7)

篇4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對策

依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語文教學當中閱讀教學的時間約占總體教學時間的70%的比重。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應用文本細讀,可讓學生能夠深入的理解所閱讀的內容,有效地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將文本細讀的教學方式用于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文本細讀法的概念

作為當前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全新閱讀方法,文本細讀法以語言學來深入分析與研究文本的語言、結構、細節。應用文本細讀法,可使人們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以文本作為關鍵點鑒賞文學作品,將文本細讀法應用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必須注重在閱讀當中師生所體現出的重要性,其重點特征表現出為下述幾點:一為必須在閱讀的過程當中進一步凸顯學生所具有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時,去對課文當中所體現的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寫作的初衷進行深入的思考,并體悟文章當中所流露出的真情實感;二為認真的琢磨文章當中的語言,并應用代入法來假設自身是作者,在進行創作的過程當中應怎么樣來合理的應用詞匯、構建自身所特有的語言風格;三為在文本細讀當中應體現出教師的重要性,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應適時的給予學生引導,提升學生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有效策略

(一)讓學生強化誦讀文本內容

在開展閱讀教學當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誦讀課文時必須具有真情實感,讓學生能夠深入的理解文章當中所顯現的思想意識與情感體驗。充滿感情的來誦讀文章,能夠讓學生專心致志的進行閱讀,讓學生能夠深入的細讀文本,以此來較好地促進學生的閱讀主動性,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可在日常教學當中充分應用每天的早讀時間,來促進學生誦讀文本內容。教師可指導學生預先細讀部分即將要文本內容來提前進行預習,增強學生自我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夠對曾經學習過的部分文本內容進行細讀,來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復習;教師指導學生強化誦讀文本內容,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閱讀主動性,以此來有效地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

(二)合理導入文本內容的核心部分

在細讀文本的過程當中,應尋找到合理的導入點才能起到良好的成效,并借助于合適的導入點來認真的琢磨文本,并深入的理解與掌握文本的主題思想。例如,在《孔乙己》當中,魯迅先生細致的描述到:“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此話語當中具有極深的內含?!罢局染啤闭f明了孔乙己身無分文,因此沒有錢財來讓他能夠坐在店中飲酒,用此四個字栩栩如生的體現刻畫出他非常清貧的生活狀態;“穿長衫”則是體現出其作為落魄文人所堅持的“斯文風骨”,以示他和普通人的區別;“唯一的人”則是較好的體現出他與坐在店中飲酒、與站立喝酒的普通人都具有區別??滓壹旱摹案`書不是偷”。是在反思自身行為錯誤時,卻又秉持傳統的封建時代文人的“氣節”,因此不肯主動承認自己的偷竊行為,反而用此句話來為自己的偷竊行為來作無力的辯解,教師指導學生深入思考:“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孔乙己的不幸命運?”:孔乙己的清貧的生活的根源,是由于封建時代的對文人思想意識腐蝕與毒害所造成的。教應指導學生通過精讀文本,來深入的體悟在封建時代的歷史背景下,對于人們思想與心靈的嚴重戕害,者同時也是導致文本當中人物在生活當中不幸命運的根源。

(三)對文本情感進行還原

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地過程當中,應指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并較好的還原文本情感。以此來讓深切體會到文本當中所體現出的思想與情感,并獲得較好的細讀效率與質量。例如教師在教學《觀潮》一文時,教師可先安排學生細讀文本,再對學生進行啟發式的提問:“在文中作者時怎么樣生動傳神的描述江潮來臨時的情境?作者描述觀潮的情境所應用的修辭方式有哪些?”并分享自己的見解,來開展有效地互動學習。最后,讓學生借助于細讀,來對文本情感進行還原,并在還原文本情感的過程當中,深入的理解與掌握所閱讀的文本內容。

三、結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文本細讀法顯現出愈來愈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當中,應注重讓學生認真細致的細讀文本,使學生深入體會到文本當中流露出來的作者的真情實感,深切領悟到我國悠久歷史文化傳承下來的豐富多彩的語言特色;方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及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馬鋒云.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法運用的實踐研究[J]. 好家長,2016,04:35-39.

篇5

關鍵字:閱讀教學 互動課堂 語言運用能力 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623.31

在新課改提出的背景下,現在的學生不單單要考出好的分數,對于英語教學而言,學生更要有較高的語言運用能力,才能真正意義上的適應英語的課堂,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學會使用一門語言。

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語言的使用,在英語課堂中,堅持用英語授課。遇到閱讀中的生僻單詞時,教師要有能力將其轉換或同義或反義的形式表達出來,讓學生不覺得它是生僻的單詞,對于句子,可轉換或句子釋義等方法,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反映出同一個意思.并能從多角度來理解課文,單從學生角度而言,這也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在考試中遇到生僻的單詞可以很好的根據文章來猜意。下面以初中牛津教材中出現的2個簡單

的句子為例:

(1)I would rather stay at home than go to the cinema.

I prefer staying at home to going to the cinema.

(2)She married well.

She married a rich man.

She got married to a man with a lot of money.

在課堂中,用英語去解析課文,會使學生更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識,每節英語課堂都保持下去,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自然就會慢慢得以提高。

二:在部分閱讀篇目較難的前提下,精講課文中較難理解的語句,讓學生見到就明白其用意,在平時會使用,增加學生語言的感受能力。只有精講,才能省出時間來引導學生進行言語實踐和思考問 題。學生只有在面對新的問題時,才能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去尋求解決問題的 方法,這正是學習和運用語言之必需。在閱讀課的教學中,適當要引導學生將新知識與已學過的聯系起來,必要時,要學生會綜合性的歸納,通過總結與對比,使學生了解掌握知識間的相同及不同之處。對于部分詞匯及句子,要學會從句型上,語法上或詞匯上進行歸類。例如:

(1)rise raise increase 的區別。

(2)other the other another others 這些詞在使用上有什么區別。

(3)continue to do sth 與continue doing sth 的區別。

在平時授課時,教師要習慣引導學生將這樣的知識精講并總結比較,學生就會慢慢形成一種好的學習習慣,進而語言運用能力也會提高。

三: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一定要輔助一些口語及書面的練習內容。這樣既可強化口語也可加強學生筆試考試的一種能力。閱讀教學課堂的設置就是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課堂。所以適當的練習可提高學生口語及試卷中閱讀題目完成的效果。在學校去年提出的學―教―練模式的課堂教學基礎上,我認為閱讀理解的課堂除了本身練的環節外,更需要注重教環節中的互動,這樣才能根本的練習學生口語及閱讀的能力。練的環節就是復習鞏固本節課的內容。給學生提供言語實踐機會,促使其實際運用語 言能力的形成。因此,每教完 一個新課后,我常通過下列形式組織學生的言語 實踐活動。 例如:(1)學生復述課文的內容,通過文章中的關鍵詞或關鍵句的提示,再加以自己的語言整理。(2)根據文章內容讓同學以組為單位設計接下來發生的內容或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比如說采訪這樣的組內活動,可使學生增加語言的運用能力。

四:課堂上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從事閱讀課堂中互動教學的重要條件。總之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整個有效的課堂活動必須圍繞課文及學生而展開。

課堂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如果一個教師不熱愛他的學生,那他也就不可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想知識想問題,也就不可能幫助他們進行更好的學習;如果一個學生和自己的任課教師有對抗情緒,在課堂就不可能配合教師所安排的活動,學生更不可能積極投入到練習環節中來。那這樣的一節課對于學生而言就沒有任何意義了。那他就會厭惡這位教師所教的這門課程,直接影響這門學科的學習成績,故閱讀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一切活動都要建立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這樣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

篇6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商務英語教學;閱讀教學

隨著中國與國際間貿易合作的交流日趨頻繁,促使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教學必須不斷提升其教育的專業性和情境性,增強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聽、說、讀、寫能力。就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學展開的實際來看,學生的詞匯儲備能力、閱讀理解能力都是較為有限的,加之其本身對于英語文化背景理解的缺失,導致其英語閱讀應用能力呈現出明顯的缺陷和不足。身為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教師,究竟該采取如何的策略,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是本文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

1案例教學法的一般概念闡釋

1.1何謂“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上個世紀初的美國,指的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而展開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其本身具有啟發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對于知識的吸收和掌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案例,能夠實現在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的基礎技能和句式詞匯量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的吸收和轉化知識,融會貫通。

1.2案例教學法的一般應用原則:

案例教學法作用于商務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所要秉承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三點:首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這指的是在展開實際教學方法運用的過程中,從學生的客觀發展實際出發,基于所學知識做出分析與判斷,啟發學生能夠在接下來索引入的案例當中發現和分析問題,并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案,并致使在實際展開閱讀的過程中掌握到字里行間的文字精髓,加深對其的理解與掌握。其次,“教”與“學”雙方積極參與、互動原則。這是提升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的必然選擇,片面的,以教師為主、由學生從屬于課堂的教學方法,將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深度吸收。第三,側重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案例教學法將理論和實踐二者相結合,但是相對而言,教師還是應該讓學生充分認知到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因為高職院校其一切教學活動展開的根本點和方向,都是為了讓學生更適合社會發展人才的需求,具備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并能結合崗位職責,將知識進行一定的內化和創新。

1.3案例教學法對商務英語閱讀教學的優勢:

作為英語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較之普通英文學科展開閱讀教學以英文文學作品為主的現狀,商務英語則更注重對于文章當中情景性和現實性的突出。換言之,商務英語當中必然充斥著許多與行業信息相關的術語與行話,涉及到許多因為社會發展以及國際形勢不斷變化所產生的新興詞匯,而這必然使商務英語閱讀存在著較大難度?;诖?,將案例教學法引入到這樣一種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當中,可以通過案例拓展學生對于行業信息的了解,增加專業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使其對于英語知識的把握更加貼近社會現實和職場需求,使其在不斷形成與社會發展現實相適宜的口語表達能力的過程當中,形成與其同步的閱讀理解思維,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例如筆者在展開閱讀教學時,會在每堂課的最后階段,花上較短的時間,與學生一同閱讀學習一段專業術語的英文,每堂課一個小主題(貿易、網絡、科技等等)讓學生基于此了解當下的專業術語的英語表達方法,從而提升對于日后實踐能力的應用提升。

2案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閱讀教學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2.1結合院校的具體教學情況,案例教學法并非適用于任何教學情境:

當前,全國范圍內諸多高等院校都開設有商務英語專業,但是鑒于不同學校其本身科研方向、教學計劃以及師資力量上存在著區別,故而其在商務英語教學內容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鑒于此,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教學必然是沒有統一規范和大綱的,只能不同的院?;谧陨淼陌l展狀況以及學科指向的就業要求,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并非一勞永逸、也并非百試百靈。

2.2加強對于教師商務英語英語環境的培訓,提升教學能力,以免引起誤導:

就目前我國已有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師的構成成分而言,其真正從事過商務類工作,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的教師并不多,因此其對于真正的商務英語應用環境也并不明確,那么其在展開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教學方法的選擇、對于教學模式的應用,就很有可能缺乏針對性和現實性。例如某教師并沒有在外貿企業使用英語工作的經歷,那么其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案例的選擇,很有可能就不會擁有任何的外貿背景,但是經過其教授知識的學生再進行職業選擇時,也必然會造成外貿類專業缺失,很難在短時間內融入外貿企業所需的英語工作環境當中。鑒于此,高職院校再進行商務英語教學的同時,也必須加強對于教師的實踐環境培訓,以免造成“誤導”。

2.3注意對引用案例材料的選擇和把握:

當前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教學所選用的教材是多樣化的,因此必然沒有統一的、系統的規范和體系。但是多數情況下,案例教學法又是本身基于教材內容而形成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時,就必須考慮到教材的內容、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高職院校本身的教育環境與背景,保障案例的使用能夠更加符合學生所需、職業所需、社會人才所需。

3結論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教學模式的創新過程,將案例教學法與商務英語教學相融合,本身是一個較為理想的、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選擇。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必須要注重對于案例材料的選擇、對于客觀環境以及學生需求的把握,只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區別、有針對,案例教學法才能真正發揮出良好的優勢,推動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與應用。

參考文獻

[1]胡暉.案例教學法在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中的運用———以高職高專商務英語教學為例[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27(06):73-75.

[2]楊銀.“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高職高專商務英語精度教學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1):66.

篇7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造性閱讀

一、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素質

1.提高對創造性閱讀及其教學的認識

實施創造性閱讀教學,教師是關鍵,但是大量的事實證明,一線的教師對于創造性閱讀及其教學缺乏深入地了解和認識,從而導致教學陷入誤區之中。缺乏認識,對創造性閱讀教學的研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研究就只能是紙上談兵,淺嘗輒止,會走很多彎路。教育行政部門、各所學校都應承擔起對教師的培訓和指導任務,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邀請專家來校講座,走出校門參與與創造性閱讀教學相關的活動,積淀經驗、開闊視野。學校教研部門要引領一線教師開展與創造性閱讀教學相關的教研活動,申報研究課題、組織研討課、組織學術沙龍,使教師在同伴互助的培訓模式下快速地成長。教師自己更要潛心閱讀有關創造性閱讀及其教學的書籍,深入地學習相關理論,了解創造性閱讀及其教學的內涵、特點、原則等內容,學習國內外關于創造性閱讀教學的模式,積極地通過教學實踐探索創造性閱讀教學的規律。通過成功和失敗的課例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并不斷地進行調整。在學習和研究創造性閱讀教學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2.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

“以學生發展為本”是素質教育本質的體現,是學生發展與社會進步需要在根本利益和價值體系上的統一,也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否“以學生發展為本”是素質教育與傳統教育在價值觀、學生觀上的本質區別。因此,牢固樹立起“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新理念,在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教師,我們應牢記我們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的發展就是我們工作的目的,因此要時刻把學生的發展放在思想、行動的首位。對于創造性閱讀教學的研究,首先就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呵護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正如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創造宣言》中所說:“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沒有創造就沒有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睂τ诮虒W研究,教師要擯棄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發展作為工作的目標,潛心鉆研和教學。

二、融洽師生關系,創建民主課堂

1.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要求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既成為學生的良師、媽媽,又成為學生的朋友、伙伴。要成為學生的伙伴,課下的功夫要做足。跟孩子們討論最喜歡的明星、向學生傾訴自己的煩惱、傾聽學生的心事、陪著孩子們做做游戲,與學生同悲喜、共歡笑,尤其要格外親近那些處于學習邊緣地帶的弱勢群體的孩子,摸摸頭、捏捏小臉、拉著手跟他們玩,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無限的關愛,他們就會對教師產生依戀和喜歡,并把這種喜歡遷移到學習上來,把課下的無話不談轉化為課上對學習感受的暢快表達。課堂也就不再會被“尖子生”所掌控,而會呈現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

2.轉變學習方式,實施“對話式”教學

新課程提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創造性閱讀教學更要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分依賴教材、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而且人人都有一種參與意識,都希望自己擁有發言權和自,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學生的參與意識,“蹲下身來”,以一個學習同伴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見解,交換自己的意見,用平和、商量、研討的語氣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創建一個師生共同學習的課堂。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們就會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自由思維,積極思考,在與教師、同學的平等互動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感悟,充分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教師也能隨時捕捉到學生思維靈動閃現的火花,從中受到啟發,從而實現教學相長。

三、采用有效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發展

1.批判質疑,求異求優

閱讀既然是一種個性化的解讀過程,學生自然可以依據自己的“閱讀期待”對課文產生認同、共鳴,或進行質疑、批判?!皩W貴質疑”夕,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重要的思維形式,它的重要特征表現為對認識的獨創性,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就要鼓勵學生敢于懷疑“權威”的定論,善于標新立異,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和主張。懷疑是創新的開始,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敢于懷疑已成定論的東西,勇于追求真理的思維品質,以便獲得突破性認識。對此,應提出三個鼓勵:一是鼓勵向教師挑戰,敢于發表與教師不同的意見和觀點;二是鼓勵學生向課本挑戰,敢于提出與課本不同的看法;三是鼓勵學生向權威挑戰,敢于質疑權威的結論。

2.暢談感想,交流心得

蕭伯納說得好:“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還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流后就是兩種思想。”在文本的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不僅可以促使學生思想認識的升華,思維活動的飛躍,而且可以教會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學會接受,學會多方位的考慮問題。交流與討論對鞏固課堂知識,啟迪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學校的學科教育中,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教育學科具有義不容辭培養小學生們創新能力的職責,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主要渠道。從閱讀教學入手,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本人希望通過本文的探討能為專家學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劉海艷.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中國校外教育, 2012/20

篇8

關鍵詞:閱讀教學理念;七大誤區;語文閱讀

Come out the mistake area of the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Gao Zhiyong

Abstract: Teaching Reading is the main language teaching positions, is the main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spent a lot of energy and time, but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ppreciation of the ability to evaluate how much has not changed. The reason, both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outdated, and even deviated from the reading of the nature, but also pu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teaching reading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of new ideas, lack of solid and effective measures. Concept of a decision way of teaching reading to steer away from the embarrassing status quo, I think it should be out of seven errors.

Key words: reading teaching philosophy; seven errors; language reading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方式。閱讀教學的要義是將閱讀的方法、思維的方法教給學生,要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葉圣陶先生說得好“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樹立這樣的觀念,捆住閱讀教學手腳的繩索才會被解開。但是事實上有時師生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學生的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的能力并沒有改變多少。究其原因,既有教師的閱讀教學理念陳舊落后,甚至背離了閱讀的本質,也有對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教學新理念理解膚淺,缺乏扎實有效的措施。觀念決定出路,閱讀教學要擺脫令人尷尬的現狀,我認為應該走出七大誤區。

一、重教師輕學生

語文教師是學生語文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但老師不是課堂話語的霸權者,不是知識的權威者、控制者。如今的閱讀教學課堂上,“填鴨式”教學方式減少了,但提前預設好自以為完美無缺的一套方案,然后步步引誘學生入轂,鉆入自己圈套的課越來越多;課堂提問多了,但很多問題缺乏思考的深度、廣度,只需學生簡單地回答“是”還是“不是”;課堂討論的多了,熱鬧活躍了,但要么成了少數尖子生的論壇,要么天南海北,散漫無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老師的理解稍有偏差,輕則被老師置之不理或耐心指正,重則受到呵斥責罵。其實很多老師也覺得這樣做不對,但時間有限,考試要緊,成績重要。于是啟而不發變相的滿堂灌式的閱讀教學便堂而皇之地有了存在的理由。

二、重知識輕情感

“文章不是無情物”。文章歷來有兩大作用,一曰認識教化,二曰審美熏陶。語文姓什么的問題在新課標中有了一個不偏不倚的結論“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但審美教育、人文教育在閱讀教學中常處于被忽略或遭輕視的尷尬地位。在所有學科中,語文是最富有感情的。有人說:讀《出師表》不哭者為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為不孝,讀《五人墓碑記》不哭者為不義。這話有道理。

語文的魅力在于其感人至深動人肺腑的情感。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帶著學生進入爛漫迷人的情感之海中,掬起一朵朵涌動著生命激情閃耀著人性之光的浪花,穿越時空,與彼時彼地的作者共鳴、共振。據調查,在學生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課中雖然沒有語文,但在最不喜歡的課中,語文占第四,這是一個令人傷感的現實。究其原因,都是我們的閱讀教學變了味,將“情感”因素丟得太久太遠了。

三、重分析輕感悟

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都是將誦讀感悟置于至高無上的地位。隨著西方科學試驗法、分析綜合法等研究方法的引入,閱讀教學也被視為一門純理性的學科,將本來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處處強調微言大義、篇篇講究見微知著。以至有人調侃:恐怕作家本人并沒有想到他的作品會有如此深刻的含義、豐富的內蘊、高超的技法。不可否認,讀者有再創造的能力,但“一千個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是不會變成“李爾王”的。如今的閱讀教學脫離文本、架空分析、肢解內容的教法甚囂塵上。讓學生感悟,就要給學生必要的時間,創設思維的情境,營造濃濃的探究氛圍。語文教師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體驗出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親身感悟語文的魅力。

四、重課內輕課外

大語文觀已提出了好幾年,但閱讀教學只能按教材編排順序講授的觀念根深蒂固。教材幾乎成了語文學習的全部內容,跟教材配套的《語文讀本》則少有人問律,更遑論課外閱讀、延伸拓展。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一個只會教課內文章的老師不是一個稱職的語文老師,僅僅記住一些語法知識、課文內容的學生也不會有創新的表現,沒有課外閱讀的師生會患上嚴重的“貧血癥”。

五、重內容輕語言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文和其他學科的不同主要在其語言的魅力。沒有了咬文嚼字、推敲玩味的閱讀教學不是真正的語文學習。有人說:語文教材不重要,因為考試很少涉及。我覺得這是對考試缺乏正確認識的錯誤觀念。從本質上看,語文考試主要就是考查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閱讀教學的正確流程是:語言――內容――語言,前一個語言是作者創作的,是我們理解文章內容的依據,后一個語言是讀者對文章語言的鑒賞評價。語言是出發點和歸宿,應貫穿閱讀的始終。看看如今的閱讀教學課堂,比過去熱鬧多了,花樣增多了,立體感也強多了,但幾乎全部的手段都是圍繞內容的講解而設計的,極少有師生共同探討或老師引領學生品味文中語言的環節;再看看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能將語言訓練提到突出位置的鮮見。這使得我們的閱讀教學和其他學科沒多大區別。其實,語文首先得姓“語”――語言。

六、重局部輕整體

學生寫作最怕的是兩件事,一是不知說什么,即無材料可寫;二是不知如何謀篇布局。常??吹接泻镁浜枚螣o好文章的作文。大部分學生寫起作文來只會按時間順序來展開,倒敘、對比、陪襯、類比等常見的構思方式基本不會用。究其原因,是我們的閱讀教學走入了一個誤區:很少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領悟文章,對文章的剪裁結構藝術、行文思路或不講或只是直接指出,并沒有結合具體文章讓學生體會。

特別是文言文閱讀,師生大部分時間花在疏通字詞句意思上,翻譯完了,任務也就完成了,沒有將文言文作為文章來品味、鑒賞,結果造成文言文閱讀課既枯燥單調又費時低效。學生生硬地孤零零地記了一些看不懂的詞義句義,書上寫得密密麻麻,但由于沒有從整體這個層面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很多學生學了3年文言文,還是視文言文為“天書”。特別是翻譯題,需要將翻譯的句子放進原文中去揣摩、貫通,但學生總是忘記,這就是缺乏語境意識而致。

七、重多媒體輕誦讀對話

不可否認,多媒體技術、網絡平臺為閱讀教學提供了寬廣的信息來源、直觀形象的內容呈現、人機互動的即時交流方式、豐富多彩的畫面、詳盡美觀的板書……但物極必反,多媒體大有取教師而代之的趨勢,很多教師離開多媒體就無法上課了,評優課沒有運用多媒體就不是優質課了,老師淪落為人人皆會的幻燈片操作手、鼠標點擊員了。

其實多媒體只能是教學的輔助工具,怎能在課堂上占主體呢?設計得再精美絕倫的幻燈片、網頁也無法取代閱讀中師生的平等對話、思想碰撞、情感交融。學生不只是觀看幻燈片的觀眾更是積極思維、勇于質疑、敢于表現的探索者。

語文是語言學科,學習語言的主要方式是讀,但如今的閱讀課上讀書聲太罕見了、讀書方式太單一了。語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但從不開口的閱讀課堂,能培養出敏銳的語感嗎?白居易讀詩至“口舌生瘡”方能吟詩,李陽瘋狂地叫喊英語終成大器,對我們的閱讀教學很有啟發。

篇9

關鍵詞:繪本閱讀 教學現狀 對策

繪本出現于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中期開始充分發展,是新時代出現的、由傳統的高品位的文學和藝術交織出的一種新樣式。它的重要性就在于它的文學性和藝術性。本文就以綏化幼兒園的繪本閱讀教學現狀為例,找出問題并相應地提出解決辦法。

一、繪本的定義及分類

繪本,英文稱Picture Book,當用漢字為繁體的“繪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即指一類以繪畫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現在市面上的繪本圖書以低幼兒童閱讀為主,內容涉及文學、教育、科普等。

繪本內容包羅萬象,國內外學者的分類林林總總各有不同,依照閱讀對象、目的、版式、材質、圖文比例等不同來分類:依閱讀對象,可分為嬰兒書、圖畫故事書、易讀書、較大兒童圖畫書;依特定目的設計,可分為玩具書、立體書、字母書、查數書、概念、預測性圖書;依版式,可分為硬紙板書、紙板造型書、拼圖書、洞洞書、口袋小書、大書;依材質,可分為紙書、布書、塑料書、感覺觸摸書;依文、圖敘事比例,可分為沒有文字只有圖像敘事的“無字圖畫書”、圖文敘事分量并重的“圖畫故事書”。另有“插圖書”以大量文字為主、少數插畫點綴,即使沒有圖也不會影響對故事的了解,這樣的書通常不被視為圖畫書。而以成人閱讀趣味為導向的“圖文書”“圖像小說”等也不列入其中。

二、幼兒園繪本教學的現狀與分析

(一)教學形式過于模式化,片面地將繪本教學等同于講故事

教師在幼兒園繪本閱讀的教學的過程中,過于形式化。教師片面地認為繪本教學就是講故事。通過對綏化的幼兒園的繪本教學的抽樣調查了解到,大多數的幼兒園繪本教學的方式都是應用的教師講解、學生聆聽的方式。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視線全都集中在文字上。而幼兒的世界里,圖畫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與興趣。教師只是集中于文字的講解,對于幼兒來說就顯得太過枯燥無味,時間長了幼兒的興趣也就失去了,這樣不利于幼兒的學習與健康發展。

(二)教師的繪本選擇能力有待提升

在對于綏化幼兒園抽樣調查中,通過對教師進行提問“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興趣來說,您認為繪本教學會有區別嗎?”這樣的問題方式,得出了:一半的教師認為大班的興趣高,少數覺得中班的興趣高。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就在于教師選擇繪本的能力不強,對繪本的選擇不科學,從而導致幼兒在小中班的時候就對繪本失去了興趣。教師自身選擇繪本的能力偏低,沒有從幼兒的認知特點與實際的心理發展情況出發,不能正確把握幼兒的實際需求,從而影響了幼兒繪本閱讀的積極性與興趣。

(三)缺乏必要而有效的延伸活動

在當前的幼兒園繪本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都忽略了對繪本教學進行必要的延伸活動,導致繪本教學的內容過于狹隘單一。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幼兒思維的拓展與視野的開闊,幼兒在這個階段應該是學習知識旺盛的時候,如果教師不能進行正確的引導,對于幼兒的學習效果的取得以及能力的培養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必要而有效的延伸活動,有助于開拓幼兒的思維,拓寬他們學習的知識面,從而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此外,也有利于鍛煉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幼兒舉一反三的能力。當然,延伸活動是建立在對繪本的教學內容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師在延伸活動中,堅持幼兒的主體性地位,可以對幼兒進行提問的方式逐步引導幼兒對每一幅畫的內容進行思考怎樣表達其意思,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

三、幼兒園繪本教學的改進策略

(一)通過各種渠道與力量進行繪本宣傳

對于當前幼兒園繪本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的上述問題,首先需要我們加強各種渠道與力量的繪本宣傳力度。只有將繪本閱讀的必要性宣傳給人們知道,比如以家長為代表的人群,讓他們充分認識到繪本閱讀對幼兒的教育成長所起的重要作用。比如,在幼兒園具體的繪本宣傳活動中,可以將這種宣傳穿平時的幼兒入學的時候,對家長做關于繪本閱讀教學意義的宣傳,讓家長切身感受到繪本教學的優勢。

(二)提升教師繪本閱讀教學能力

幼兒是繪本閱讀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對幼兒進行適當的引導。但是,引導的作用也是很關鍵的,教師對繪本教學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幼兒繪本閱讀的效果以及幼兒對此的興趣。因此,提升教師繪本閱讀教學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教師具備了較高水平的繪本教學能力,才能給幼兒更好的引導,從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全方位準確地把握幼兒的興趣所在,有方向性地對幼兒進行繪本閱讀的教學,這樣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失興趣,從而保障幼兒的學習效率以及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的培養形成。另外,教師在繪本閱讀的選擇中,要注意結合幼兒的學習與閱讀興趣,選擇幼兒感興趣的繪本閱讀給幼兒,這樣幼兒才會對此有興趣,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才會被調動起來。教師無論是對于繪本閱讀內容的選擇,還是在具體的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都需要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保證教學內容能夠被幼兒所接受與吸收,這樣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有效的。

(三)制定地方政策指導繪本閱讀教學

要想保證幼兒園的繪本閱讀教學取得不錯的成效,除了加強必要的宣傳、提升教師的繪本閱讀教學能力以外,還需要政策上的支持。以綏化幼兒園來說,就需要綏化的地方政府制定相關的幼兒園教學政策保障繪本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綏化地方政府需要制定政策對幼兒園的繪本閱讀加以指導,比如在教師的培訓上給予一定政策上的優惠,提升教師繪本教學能力,從政策上支持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此外,鼓勵幼兒家長對幼兒繪本閱讀教學的支持,宣傳繪本閱讀教學的價值意義,取得家長的信任,從而能夠讓幼兒放心地接受繪本閱讀教學的學習。只有地方給予相關的政策支持,繪本閱讀教學的路途才能走得更順暢,繪本閱讀教學以后的發展才能越來越好。

(四)加強高校與幼兒園的科研合作

繪本閱讀教學要想成為一種為大眾所了解的有價值的教學方式,除了幼兒園自身的宣傳與地方政策的支持以外,還需要高校對幼兒園的大力支持。在提升幼兒園的繪本閱讀教學能力的過程中,需要加強高校與幼兒園的科研合作,將高校的科研資源融入幼兒園的教學中。具體來說就是加強對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的科研注入力度。以綏化來說,就可以加強綏化學院與幼兒園的科研合作,將綏化學院的科研資源為幼兒園所用,從而實現幼兒園科研隊伍建設的加強。

繪本閱讀作為一種對幼兒十分有效的閱讀形式,有利于幼兒閱讀興趣的培養與閱讀能力的提升。本文通過對綏化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現今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相信對于以后幼兒園的繪本閱讀的教育教學乃至整個幼兒園的教學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戴曉梅. 帶著幼兒一起走進繪本――繪本《點點和多咪的信》《拍花蘿》的教學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1).

[2]葉明芳. 幼兒繪本閱讀教學的藝術同構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6).

篇10

一、小學識字教學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具體講,小學閱讀教學是識字教學的實踐活動,也是識字教學的繼續,教師不但要通過閱讀教學鞏固識字教學的效果,還要通過閱讀教學進一步加強識字教學的發展和擴充學生的識字量。

二、聽說讀寫訓練是閱讀教學的具體體現。小學閱讀教材的內容非常豐富,它把宇宙形形的萬事萬物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讀了文章之后,不但能獲得多方面的知識,而且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這樣就要求學生通過字、詞、句、章的理解,使兒童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受到感染和教育,為以后的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養成閱讀習慣是閱讀教學中的中心環節。完成閱讀教學必須正確處理好知識和技能的關系,其根本途徑就是閱讀教學必須做到精講多練,精講多練就是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統一起來,狠抓素質教育,使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講讀課文的學習,抓住重點、難點和關鍵進行練習,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其獨立閱讀能力,提高自學能力。

四、搞好詞語、句子、篇章結構和復述、朗讀、背誦等知識的綜合教學,這是提高學生自學過程的根本途徑。

1.詞語教學。

如統編教材第八冊十二課《電腦“管家”》,本文的學習目的是:“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電腦是怎樣“管家”的,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其中指導兒童正確理解詞義是幫助兒童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讓學生理解詞語必須和課文內容結合起來,不應脫離課文內容獨立地加以理解、下定義,更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

2.理解句子是理解課文的基礎。讀文章總要把一句話讀懂才能把一段話讀懂,進而讀懂整篇文章。如第八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中的一句話“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鋒利的斧頭”,“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不僅指文中提到的“房子”、“家具”、“柴煙”,還有人們靠斧頭得到的“不錯”的生活。這樣理解這句話,學生認識到破壞大自然,就一定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從而更加懂得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3.編寫段落大意的訓練在閱讀訓練中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活動。如第十一冊課文《小英雄雨來》段落大意可用列小標題或摘要語句寫出:①雨來游泳本領高或望著媽媽笑。②雨來上夜校念書或我們愛自己的祖國。③雨來掩護李大叔或雨來把缸挪回到原地。④雨來與鬼子作斗爭或雨來什么也沒有看見。⑤河沿上的槍聲或有志不在年高。⑥雨來沒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