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制劑市場前景范文

時間:2023-09-05 17:16: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藥制劑市場前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藥制劑市場前景

篇1

關鍵詞藥廠潔凈室、空調潔凈度、溫濕度、節能、制冷負荷、運行負荷、風機溫升、變風量、待機工況、換氣次數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高端藥廠項目的潔凈室建成的較少,所以長期以來藥廠潔凈室設計中的節能問題尚未引起高度重視。隨著我國醫藥工業全面實施GMP,GMP達標的藥廠潔凈室建設規模正在迅速發展與擴大,藥廠潔凈室的節能正被越來越多的業主關注。筆者通過參與設計和運行的上海和天津兩藥廠固體制劑藥車間的潔凈空調系統分析、論述和總結藥廠空調工程的節能措施。

固體制藥車間。功能區包括:卸貨,更衣,稱重,清洗,內包,外包,制丸,包衣,干燥。空調系統的分區主要依照功能區的劃分作為依據,不同的空調系統用于分別滿足不同需求的功能區。主要的空調分區可以分為:潔凈區和非潔凈區,潔區中又可細分各類生產區,干燥區和甲類區域。

制藥廠潔凈室空調系統高能耗的具體表現

制藥廠潔凈室空調系統的高能耗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制冷負荷,各類制冷負荷主要有新風,風機溫升,工藝設備,圍護結構,照明,人員等。其中以新風負荷最大,藥廠新風需要滿足人員舒適度要求,維持正壓和彌補排風量。其二是運行負荷,為滿足潔凈和工藝排風需求,藥廠潔凈室風量通常比一般舒適性空調間大很多,另外為了克服多級過濾的要求,藥廠送排風機的動力也會比一般舒適性空調間大很多。

生物制藥廠潔凈空調設計中的節能措施探討

如上所述,藥廠潔凈空調高能耗主要體現在制冷負荷和運行負荷兩方面根據筆者對兩個藥廠的設計及運行實踐將分別從這兩方面7項節能措施展開敘述。

減少制冷負荷的四點措施:

適宜的溫濕度的設計

GMP規定藥廠潔凈室的生產條件是18~26相對濕度45%~65%。這條規定對相對

濕度的定義基于這樣一個標準,過高容易長霉菌,不利于潔凈環境要求,過低容易產生靜電,使人體感覺不適。但是根據本次項目的生產實際情況,只有少數工藝(如內包外包,制丸區域)對溫度或者相對濕度有一定要求,其他區域(如走廊,清洗間,稱重間)均著眼于操作人員的舒適感。從人員操作的習慣來說,夏天溫度可以從24˚C提高到26˚C,冬天可以控制在20˚C左右。冬季,在不影響人員舒適度的前提下,相對濕度從55%下降到40%,則節能效果是很明顯的。就本次項目的經驗而談,根據公式3-1的計算過程可以看出,這一方法是降低潔凈車間冬季加濕負荷的有效途徑和措施。

加濕負荷W=1.2*L*(D1-D2)(3-1)

D1---室內含濕量 0.0102kg/kg@24˚C,55%; 0.0074kg/kg@24˚C,40%

D2---室外含濕量 0.0013kg/kg@-9.4˚C,73%

L-----風量m3/h

由此可見,以30000m3/h風量的全新風空調系統為計算基準,相對濕度從55%下降到40%后,加濕負荷從32kg/h減少到22kg/h,減少了約30%。

適宜的潔凈氣流綜合利用設計

潔凈氣流綜合利用,將工藝過程和空調系統的熱回收,是可以直接獲益的節能措

施。以本次項目為例,在需要常年供熱,維持約40˚C的干燥間,利用高溫排風和送風之間的全熱回收裝置,可以將排風的熱量回收大約50%左右,該措施在冬季可以很好的降低加熱新風的熱負荷。另外,在干燥間,由于工藝設備對換氣次數的需求較大,需要大約25次/小時以上的換氣次數來滿足干燥工況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區分空調送風和凈化送風也可起到節能效果,凈化風量只進行過濾(例如FFU)處理再循環,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節省輸送動力,減少系統和空調器的漏風量。根據公式3-2的計算過程可以看出,減少系統漏風量具有實際的節能效果。

風機軸功率 N=L*P*1.2/η/3600(3-2)

L-----風量m3/h

P----風機全壓 kPa

η ----風機效率

由此可見,以末端要求30000m3/h風量的送風系統為計算基準,假設風機效率為0.9,風機全壓為0.8kPa,若將漏風率從10%減少到2%,則風機軸功率可以9.9kW減少到9Kw,減少了約10%。

適宜回風重利用設計

中國GMP中規定:產塵操作間應當保證相對負壓或采取專門的措施,防止粉塵擴散,避免交叉污染并便于清潔。在固體制劑生產中,最常見的污染是物料操作過程中的粉體污染,特別在多品種生產中,防止粉體的交叉污染十分重要,是保證藥品質量的關鍵點之一,采用直流風系統的方案是防止通過空氣循環系統造成藥品交叉污染的有效方法,但也將使空調系統的能耗和運行費用大幅增加。本次項目中,通過對粉碎,稱量,制丸,混合,干燥等生產操作區進行風險分析,筆者認為如果能對排除產塵操作房間的空氣中的粉塵進行嚴格有效的處理,使之不會交叉污染,利用循環風就成為可能。圖3-1為本次項目中的對回風有效利用的一個案例:膠囊填充區等生產工序中帶有藥物粉塵的回風經中效和高效處理再送入住AHU循環利用,并將回風過濾機組與住AHU做成一個整體處理設備。

圖3-1 膠囊填充區空調箱示意圖

適宜的換氣次數設計

醫藥工業潔凈廠房設計規范》對D級潔凈區換氣次數的指導值是每小時10~15次,但是該標準已經執行超過50年了,近些年來,無論從潔凈建筑墻體、吊頂,室內工藝設備還是操作人員的潔凈服裝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見插圖3-2),插圖3-3是筆者對位于上海的某外資著名固體制藥車間運行情況跟蹤調查后得到的一些記錄,從該記錄來看,即便是在B級潔凈區,10次/小時的換氣次數仍能很好的保證潔凈度,實際運行情況說明,保持潔凈度不僅僅依靠空調房間的換氣次數,更多的和操作情況,建筑圍護結構室內材料,工藝設備等因素有關。所以,筆者認為在建筑標準較高的外資制藥車間,依賴于良好的運行情況,可以適當考慮減少換氣次數以達到節能的效果,本次項目中,筆者對換氣次數的選取均依照規范要求的下限執行。

圖3-2 2010年落成的某外資固體制藥車間D級潔凈區操作人員潔凈服裝和潔凈設備

圖3-3 2010年落成的某外資固體制藥車間B級動態潔凈區,10次/小時換氣情況下的數據

減少運行負荷的的三點措施:

減少風機,電機溫升負荷的設計

凈化空調器把電機外置對節能是有意義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產塵量和風

機溫升。根據公式3-3的計算過程可以看出,風機溫升對空調箱的供冷能力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如果再附加考慮減少系統風量后風機軸功率的節能效果和風機外置后風機發塵量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疊加后的節能能力還會大于以下的計算值,可以達到5%。

空調冷負荷 Q=1.2*L*(H1-H2)/3600(3-3)

L-----風量 m3/h

H1--室外焓值 87.5kj/kg@33.9˚C,62%

H2--室內焓值以室內狀態點24˚C,50%,忽略室內發濕量,90%的機器露點送風,風機溫升為2˚C,為計算依據,則送風狀態點焓值為44.3kj/kg@18˚C,80%; 當風機溫升降低至1.5˚C,則送風狀態點焓值為43.1kj/kg@17.5˚C,82%

由此可見,以30000m3/h風量的全新風空調系統為計算基準,風機溫升減少0.5度后,系統能夠提供的空調冷負荷從432kW增加到444kW,增加了約3%。

新排風系統的變風量控制系統的設計

藥廠空調系統需要補充大量新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設備的局部排風,但局部排風裝置并非全天運行,所以可以根據排風量變化或室內正壓的變化,不斷調節新風量,以維持室內正壓。本次項目的設計思路是:在送風管上安裝定風量閥(CAV),使進入房間的風量恒定不變滿足潔凈換氣次數的要求,同時局部排風設置變風量閥(VAV),接入BMS系統,通過檢測設備的運行工況調節排風量大小,并在潔凈室內設置壓差傳感器,當房間壓差值發生偏離時,可以根據排風量變化或室內正壓變化,不斷調節安裝在回風上的VAV,從而調節新風量,達到在運行工況下減少新風量的目的。

待機工況的設計

對于藥廠潔凈室,考慮到運行時,維修時和下班時的不同,或者工作任務飽滿和空

閑時的不同,除了在單臺風機的風量調節上進行控制之外,本次項目設計中也考慮了采用多臺風機,通過臺數的不同進行分步控制風量。在洗消間等間歇操作的房間,考慮到工藝操作和休息時的不同工況,本次項目采用了雙速風機工作模式,就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

結束語

藥廠潔凈室設計中的節能技術,涉及面廣,知識綜合性強,已經引起了設計院各專業及醫藥工藝的高度重視。21世紀醫藥產品的競爭最終是醫藥產品質量,技術和成本的競爭,做好了藥廠潔凈室節能設計這篇大文章,將會為我國醫藥產品競爭能力的提升作出很大的貢獻。

參考文件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修訂

醫藥工業潔凈廠房設計規范 GB 50457-2008

涂光備等編著,制藥工業的潔凈與空調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0年

王海橋,李銳主編,空氣潔凈技術應用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6年

篇2

兒童處于生理上的發育期,人體機能與成人存在區別,兒科給藥應結合藥物性質、兒科生理、病理、用藥等特點來選擇適宜的劑型[1]。中醫中藥作為幾千年積累傳承下來的經驗科學,在兒科臨床治療有其獨到之處,尤其是中藥,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在新品種開發和新劑型研制方面有重大進展[2]。

1 口服給藥制劑

兒科臨床中,兒童服用固體藥物有一定難度,所以在傳統口服劑型中,以糖漿劑、合劑、口服液、混懸劑、顆粒劑等應用較多,兒童用片劑多制備成泡騰片、分散片、口服速溶片、咀嚼片等形式[3],并加入適當的矯味劑調節口感,方便兒童服用。結合兒科用藥特點,近年來開發出許多新劑型。

1.1 緩釋、控釋制劑

緩釋制劑系指用藥后能在較長時間內持續釋放藥物以達到長效作用的制劑,緩釋制劑可提供比較平穩的血藥濃度,減少副作用,維持持久的藥效。控釋制劑系指藥物能在預定時間內自動以預定速度釋放,使血藥濃度長時間恒定維持在有效濃度范圍的制劑。緩釋、控釋制劑可定位、定速、定時釋放,減少患兒服藥次數,可利于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可減少患兒用藥總劑量,用最小劑量達到最大藥效。緩釋、控釋制劑受胃腸道因素影響小,可避免肝臟的首過效應,釋藥平穩、恒定,副反應少,提高了臨床用藥安全性與有效性,具有適合兒童用藥的特點。如雷公藤緩釋片所含乙酸乙酯提取物與普通片相當,每日劑量相同,但生物利用度提高,毒副作用減輕。中藥口服緩釋、控釋制劑的研究發展很快,上市品種逐步增加,是目前中藥新制劑研究的熱點[4]。

1.2 中藥泡騰劑

中藥泡騰劑是指加水后可迅速崩解成溶液或混懸液的片劑或顆粒,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劑型。本劑型含有適量泡騰崩解劑,沖服時遇水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促使顆粒快速崩散溶解。這種劑型在中藥湯劑和糖漿劑基礎上發展而來,具有起效迅速、易吸收等特點,解決了嬰幼兒患者服用固體藥片的困難,是兒科用藥一種比較理想的劑型。代表品種有山楂泡騰顆粒和小兒腸胃康泡騰片等[5]。

1.3 口服微囊

是以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為囊材,將固體或液體藥物包裹而成的一種微小膠囊[6]。該類制劑隔離外界與藥物接觸,可防止藥物揮發、氧化、水解,尤其適用于芳香類中藥,如荊芥油、薄荷油等揮發油沸點低,易揮發,又不溶于水,制成微囊后穩定性良好,既可防止其散發,又利于攜帶,便于服用。同時,微囊制劑可以掩蓋中藥的不良氣味,增加了兒童服藥的順應性。微囊還可延長或控制藥物的釋放,制成長效制劑;囊膜有隔離藥物與外界的接觸的作用,減少與復方制劑的配伍禁忌。

1.4 中藥茶劑

是指含茶或不含茶的藥物經粉碎、加工的粗末制品或加入適宜黏合劑制成的方塊狀制品,以沸水浸泡取汁服用[7]。近年來開發的新型茶劑袋泡茶更便于攜帶和服用,在療效、劑量、外觀和味覺上都得到了改善,容易被家長和小兒接受,有較好的市場前景[8]。

2 口腔給藥劑型

主要是口腔崩解片。是指在口腔內可快速崩解、分散或溶解于唾液中的片劑。患者服用無需用水或只需少量水,幾十秒內即可在口腔速崩或速溶,具有服用方便,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點。國內文獻從主藥及輔料的溶解性角度考慮將其分為口腔速崩片(口崩片)和口腔速溶片(口溶片)兩類[9]。近年來口腔崩解片技術基本成熟,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也已經將口腔崩解片列為一種新劑型,并已有多種藥物的口腔崩解新制劑獲得藥品注冊申請。如治療兒童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的小兒清熱止咳口腔崩解片等。但中藥口腔崩解片研制的難點在于中藥的掩味技術,可通過添加甜味劑或矯味劑、應用噴霧干燥技術和包衣技術等手段解決[10]。

3 非口服給藥制劑

非口服給藥劑型一般起效迅速,可避免藥物口服時受肝臟首過作用的破壞,而且又可減少藥物對肝臟的毒副作用,對于肝、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善的兒童,特別是不能或不愿吞服藥物及伴有嘔吐癥狀的患兒尤其適用。

3.1 透皮吸收制劑

中藥透皮吸收劑型是對兒童,特別是嬰幼兒,其皮膚表皮比成年人薄,角質層也較薄,皮膚對藥物的可穿透性比成年人大,在用藥劑量上應嚴加控制。

3.1.1 貼膏劑

中藥貼膏劑采用制劑學方法使藥物透過皮膚屏障,經皮下毛細血管吸收入血,發揮局部或全身作用[11]。該制劑不需口服,不被肝臟首過效應破壞,提高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并且皮膚角質層還具有貯存作用,使血藥濃度曲線平緩,恒定輸藥、控制血藥濃度,可延長藥物作用時間,如中藥小兒感冒退燒貼是以穴位貼劑形式,用于小兒感冒退燒[12]。值得一提的是,將藥材提取物與適宜的親水性基質混勻后,涂布于裱褙材料上制得的巴布膏劑近年來發展迅速,因其具有載藥量大,與皮膚生物相容性好,藥物釋放、吸收好,使用方便,不污染衣物等特點,被認為是一種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透皮吸收劑型[13]。

3.1.2 中藥浴劑

中藥浴劑是藥材提取物加營養劑、透皮促進劑、軟化劑等輔料制備而成的一種液體制劑[14]。具有使用方便,患兒愿意接受等優點,較適合嬰幼兒濕疹、膿瘡、皮炎、蕁麻疹等皮膚病以及局部高熱患兒的治療,如雙花洗液。

3.2 呼吸道給藥制劑

主要是氣霧劑。是指藥材提取物或藥物細粉與適宜的拋射劑裝在具有特制閥們系統的耐壓密封容器中,使用時借助拋射劑的壓力將內容物呈細霧狀或細粉狀定量或少量噴出的制劑。氣霧劑劑量小,分布均勻,奏效快,使用方便,吸入時可減少胃腸道副作用,外用則避免對創面的刺激性,具有速效和定位準確等特點[15]。兒科臨床多用于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治療。如中藥霧化吸入應用于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臨床效果很好[16]。

3.3 直腸給藥制劑

直腸給藥是一種重要的給藥途徑。直腸給藥劑型主要是栓劑和中藥灌腸劑,在引入腸道后能與直腸分泌液混合,逐漸釋放藥物,藥物經直腸黏膜下毛細血管吸收,發揮局部或全身的治療作用。

3.3.1 中藥新型栓

栓劑給藥方便,吸收迅速,從生物利用度看,藥物的吸收速率僅次于注射劑,尤其適合小兒使用[17]。在傳統栓劑的基礎上,現在又出現了中空栓劑和雙層栓劑等新型栓劑。中空栓劑由日本人渡道善造于1984年首先報道[18],栓中有一空心部分,可供充填各不同類型藥物。如水合氯醛中空栓在兒童鎮靜方面取得了很好療效。雙層栓劑可制成內外兩層或上下兩層,如雷公藤雙層栓,前端為空白基質,后端含有藥物,在直腸內,栓劑前端融化可形成液態的基質屏障層,可有效阻止后端所釋藥物向上擴散,避免了相當一部分藥物由直腸上靜脈經門-肝系統吸收,而直接從直腸下靜脈和靜脈繞過肝臟,進入大循環,避免了肝首過效應[19]。

3.3.2 中藥灌腸劑與直腸滴劑

中藥灌腸劑是將中藥提取物灌注于直腸而迅速發揮藥效的一種制劑,采用直腸給藥,作用迅速、溫和、持久[20],不但給藥方便,且顯效速度與靜脈系統給藥相當,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口服給藥效果的2倍,同時減少和避免了藥物受胃酸和消化酶的分解破壞。有人應用中藥灌腸劑治療外感發熱、肺炎咳喘、中毒性腸麻痹、病毒性腦炎等兒科急重癥,使中醫藥在兒科臨床治療中發揮了更好的作用[21]。直腸滴劑與灌腸劑相似,不同的是滴劑劑量一般比灌腸劑小,所以要求中藥提取物純度較高。滴劑的插管置入內3 cm左右的深度較好,以防止插入直腸過深使藥物大部分經直腸上靜脈吸收,被肝臟首過代謝,藥效降低。

我國兒童占全國人口的1/4,目前用藥品種卻僅有60多種[22],所以有人說中藥制劑的新劑型研究是對傳統中藥制劑的革命[23],改進劑型,是提高兒科用藥臨床療效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藥新劑型的研究和發展極為迅速,為實現藥物的“三效”(速效、高效、長效)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并且,兒科中藥新劑型逐步向服用更加方便,口味更容易被兒童接受的方向發展[24]。

參考文獻

[1]佘建華,吳秀清. 淺談中醫兒科用藥劑型的改革[J]. 基層中藥雜志,2002,16(6):58.

[2]丁彥吉,李江. 兒科中藥給藥的思考[J].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7,29(3):46.

[3]羅雯曄. 兒童用藥劑型的探討[J]. 遵義科技,2003,(4):4344.

[4]崔福德. 藥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94.

[5]宮愛華,董健. 劑型與兒科用藥探討[J]. 齊魯藥事,2005,24(7):439450.

[6]張兆旺. 中藥藥劑學[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491.

[7]張曉楓,翟學明. 中藥茶劑的開發與應用[J]. 時珍國醫國藥,2003,14(3):164.

[8]薛旭初,康孟利. 新穎保健袋泡茶現狀及前景[J]. 農產品加工,2006,5:87.

[9]蔡剛,朱曉薇等. 關于中成藥口腔崩解片開發應用的思考[J]. 天津中醫藥,2004,21(5):3637.

[10]平其能. 口腔崩解片的研究及開發[J]. 中國醫藥技術與市場,2004,4(4):2425.

[11]姜梅,孫海燕. 如何正確使用藥物新劑型[J]. 中國鄉村醫藥,2000,7(11):27.

[12]李嶸. 藥物新劑型在兒科治療中的作用及展望[J]. 兒科藥學雜志,2004,10(6):1012.

[13]潘衛三,李華. 中藥巴布劑研究的技術難點及解決方案[J]. 中醫外治雜志,2004,13(3):34.

[14]李麗麗. 兒科用藥與臨床應用中的中藥劑型淺析[J]. 陜西中醫,2003,24(6):537538.

[15]姚妹,周幸福. 應加強嬰幼兒用藥新劑型的研究[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1995,15(2):94.

[16]劉磊,宋曉東等. 中藥霧化吸入應用于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J].中國民康醫學,2006.4(18):310311.

[17]江長波. 中藥栓劑的發展與應用概況[J]. 江西中醫藥,2001,32(5):4850.

[18]劉曉華,張大等. 中藥中空液體栓劑研究[J].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7,28(6):331333.

[19]孫潔,張景艷. 中藥栓劑的發展概況[J]. 中醫藥學報,2005,33(4):7678.

[20]陳愛明. 中藥保留灌腸治療兒科疾病體會[J]. 中醫兒科雜志,2006,2(1):4344.

[21]賴子建,賴婉玲. 中藥灌腸法在兒科急重癥的應用[J]. 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4,14(6):19.

[22]李彥. 重視兒童用藥安全改進兒童用藥劑型[J]. 中國臨床醫藥研究雜志,2004,(115):1209512096.

篇3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225-01

本研究課題是結合我院的財務管理,探討我們自行研制的中藥材自動研磨機節能增效的應用性價值。醫院財務管理是醫院經濟工作的核心,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強化醫院財務管理要在更新醫院理財觀念、和諧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提高醫院資金使用效率、加強成本核算和財務活動的分析和評價等幾個方面下好工夫。該研究正是順應了當前我院財務管理的新形勢,探討我們自行研制的中藥材自動研磨機在我院財務管理的新形勢下節能增效的應用性價值。

在醫院對中藥材的配伍中,有些塊狀藥物必須粉碎后才能入藥。目前,我院中藥材制劑室使用的中藥材研磨機,是普通粉碎機,這種機器噪聲大,工作效率低,產品質量差,必須對該機器進行更新或改造,現將中藥材自動研磨機的研制及應用過程介紹如下:

1 研制方法

1.1 結構。結構是由電機、殼體、定圓盤、轉動圓盤、棒齒、進料斗構成。殼體設兩層,中間的腔體裝有冷卻水,用于冷卻機體和降低噪音。定圓盤固定在殼體一側的內壁上,在轉動圓盤轉軸從殼體另一側的內壁上伸出的端部設皮帶輪,定圓盤和轉動圓盤的對扣面上均設有垂直的棒齒,兩個圓盤上的棒齒平行穿插,棒齒在圓盤上分三圈排列,內兩圈為圓柱體棒齒,外圈為四棱柱體棒齒,其相鄰棒齒的間距為1~5毫米。

1.2 特征。其特征在于:在轉動圓盤上的周圍設離心式研磨輪,在殼體的周圍內壁上設研磨臺。還通過如下措施實施:所屬的離心式研磨輪由滾柱、滾軸、支架、銷軸構成,滾柱通過支架用滾軸和銷軸固定在轉動圓盤上的周圍,在支架上設條形孔,銷軸穿過支架上的條形孔固定在轉動圓盤上,其離心式研磨輪可設4~6個,當轉動圓盤轉動時,離心式研磨輪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貼緊研磨臺,對粉碎的粉料進行二級研磨;在定圓盤的一側研磨臺的外聞還設有篩網和細度分析器,研細的中藥材粉末,經篩網和出料口送出。

2 應用

2.1 應用類型。該自動研磨機除了粉碎研磨中藥材外,還適用于以下物料的粉碎、研磨:竹木粉、淀粉、糧食類、飼料、果殼、樹皮、樹葉、麥麩、魔芋、玄麻、稻殼、玉米芯、秸桿、蝦皮、魚粉、貝殼、海藻、脫水蔬菜、山楂、干姜、蒜片、南瓜粉、調料、大棗、紙張、塑料、化工原料、海水產物、調味品、云母、石墨、膨潤土、珍珠巖、酒糟、糠醛、餅類、木炭、活性炭、纖維素、薯渣、茶葉、毛發、豆粕、植物根、莖、葉、花、果、各種食用菌等數百種疑難特性物料加工,是醫藥、保健、養殖、食品、蚊香、化工、建材等行業中理想的粉碎研磨設備。(注意:不適用于易燃易爆物料的粉碎加工)

2.2 主要技術參數:見表1。

2.3 研磨實例:

3 討論

3.1 成果的創新性、先進性和實用性 在目前的醫院制劑室,多數使用的是330型和45A型粉碎機,也有用風吸式木粉機的,與目前技術相比,該技術能將各種形狀和質地的中藥材一次粉碎、研磨成達到技術要求的細粉,工作效率高,操作簡便,且該機結構簡單,造價低,適合中小醫院制劑室應用。經檢索,未見同類產品,屬國內先進。近年來對樣機的應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改善了工作環境。

3.2 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法 在技術改造工作中,領導上雖然比較重視,但缺乏必要的資金扶持政策,在技術改造的立項上,應該對新產品的研制工作實行重點照顧。

3.3 推廣應用的條件和前景 該中藥材自動研磨機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且造價低,應用領域廣,除了研磨中藥材外,還可粉碎輕體物料、纖維類物料、脆性物料、韌性物料等,是特種疑難粉碎的新型制粉設備。不但應用于中藥制劑室,還可應用于保健品、化裝品、化工、建材等行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市場競爭力。

篇4

【摘要】兒童處于生理上的發育期,人體機能與成人存在區別,兒科給藥應結合藥物性質、兒科生理、病理、用藥等特點來選擇適宜的劑型。中醫中藥作為幾千年積累傳承下來的經驗科學,在兒科臨床治療有其獨到之處,尤其是中藥,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在新品種開發和新劑型研制方面有重大進展。

一、口服給藥制劑

兒科臨床中,兒童服用固體藥物有一定難度,所以在傳統口服劑型中,以糖漿劑、合劑、口服液、混懸劑、顆粒劑等應用較多,兒童用片劑多制備成泡騰片、分散片、口服速溶片、咀嚼片等形式,并加入適當的矯味劑調節口感,方便兒童服用。結合兒科用藥特點,近年來開發出許多新劑型。

1.1緩釋、控釋制劑

緩釋制劑系指用藥后能在較長時間內持續釋放藥物以達到長效作用的制劑,緩釋制劑可提供比較平穩的血藥濃度,減少副作用,維持持久的藥效。控釋制劑系指藥物能在預定時間內自動以預定速度釋放,使血藥濃度長時間恒定維持在有效濃度范圍的制劑。緩釋、控釋制劑可定位、定速、定時釋放,減少患兒服藥次數,可利于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可減少患兒用藥總劑量,用最小劑量達到最大藥效。緩釋、控釋制劑受胃腸道因素影響小,可避免肝臟的首過效應,釋藥平穩、恒定,副反應少,提高了臨床用藥安全性與有效性,具有適合兒童用藥的特點。如雷公藤緩釋片所含乙酸乙酯提取物與普通片相當,每日劑量相同,但生物利用度提高,毒副作用減輕。中藥口服緩釋、控釋制劑的研究發展很快,上市品種逐步增加,是目前中藥新制劑研究的熱點。

1.2中藥泡騰劑

中藥泡騰劑是指加水后可迅速崩解成溶液或混懸液的片劑或顆粒,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劑型。本劑型含有適量泡騰崩解劑,沖服時遇水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促使顆粒快速崩散溶解。這種劑型在中藥湯劑和糖漿劑基礎上發展而來,具有起效迅速、易吸收等特點,解決了嬰幼兒患者服用固體藥片的困難,是兒科用藥一種比較理想的劑型。代表品種有山楂泡騰顆粒和小兒腸胃康泡騰片等。

1.3口服微囊

是以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為囊材,將固體或液體藥物包裹而成的一種微小膠囊。該類制劑隔離外界與藥物接觸,可防止藥物揮發、氧化、水解,尤其適用于芳香類中藥,如荊芥油、薄荷油等揮發油沸點低,易揮發,又不溶于水,制成微囊后穩定性良好,既可防止其散發,又利于攜帶,便于服用。同時,微囊制劑可以掩蓋中藥的不良氣味,增加了兒童服藥的順應性。微囊還可延長或控制藥物的釋放,制成長效制劑;囊膜有隔離藥物與外界的接觸的作用,減少與復方制劑的配伍禁忌。

1.4中藥茶劑

是指含茶或不含茶的藥物經粉碎、加工的粗末制品或加入適宜黏合劑制成的方塊狀制品,以沸水浸泡取汁服用。近年來開發的新型茶劑袋泡茶更便于攜帶和服用,在療效、劑量、外觀和味覺上都得到了改善,容易被家長和小兒接受,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二、口腔給藥劑型

主要是口腔崩解片。是指在口腔內可快速崩解、分散或溶解于唾液中的片劑。患者服用無需用水或只需少量水,幾十秒內即可在口腔速崩或速溶,具有服用方便,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點。國內文獻從主藥及輔料的溶解性角度考慮將其分為口腔速崩片(口崩片)和口腔速溶片(口溶片)兩類。近年來口腔崩解片技術基本成熟,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也已經將口腔崩解片列為一種新劑型,并已有多種藥物的口腔崩解新制劑獲得藥品注冊申請。如治療兒童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的小兒清熱止咳口腔崩解片等。但中藥口腔崩解片研制的難點在于中藥的掩味技術,可通過添加甜味劑或矯味劑、應用噴霧干燥技術和包衣技術等手段解決。

三、非口服給藥制劑

非口服給藥劑型一般起效迅速,可避免藥物口服時受肝臟首過作用的破壞,而且又可減少藥物對肝臟的毒副作用,對于肝、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善的兒童,特別是不能或不愿吞服藥物及伴有嘔吐癥狀的患兒尤其適用。

3.1透皮吸收制劑

中藥透皮吸收劑型是對兒童,特別是嬰幼兒,其皮膚表皮比成年人薄,角質層也較薄,皮膚對藥物的可穿透性比成年人大,在用藥劑量上應嚴加控制。

3.1.1貼膏劑

中藥貼膏劑采用制劑學方法使藥物透過皮膚屏障,經皮下毛細血管吸收入血,發揮局部或全身作用。該制劑不需口服,不被肝臟首過效應破壞,提高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并且皮膚角質層還具有貯存作用,使血藥濃度曲線平緩,恒定輸藥、控制血藥濃度,可延長藥物作用時間,如中藥小兒感冒退燒貼是以穴位貼劑形式,用于小兒感冒退燒。值得一提的是,將藥材提取物與適宜的親水性基質混勻后,涂布于裱褙材料上制得的巴布膏劑近年來發展迅速,因其具有載藥量大,與皮膚生物相容性好,藥物釋放、吸收好,使用方便,不污染衣物等特點,被認為是一種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透皮吸收劑型。

3.1.2中藥浴劑

中藥浴劑是藥材提取物加營養劑、透皮促進劑、軟化劑等輔料制備而成的一種液體制劑。具有使用方便,患兒愿意接受等優點,較適合嬰幼兒濕疹、膿瘡、皮炎、蕁麻疹等皮膚病以及局部高熱患兒的治療,如雙花洗液。

3.2呼吸道給藥制劑

主要是氣霧劑。是指藥材提取物或藥物細粉與適宜的拋射劑裝在具有特制閥們系統的耐壓密封容器中,使用時借助拋射劑的壓力將內容物呈細霧狀或細粉狀定量或少量噴出的制劑。氣霧劑劑量小,分布均勻,奏效快,使用方便,吸入時可減少胃腸道副作用,外用則避免對創面的刺激性,具有速效和定位準確等特點。兒科臨床多用于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治療。如中藥霧化吸入應用于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臨床效果很好。

3.3直腸給藥制劑

直腸給藥是一種重要的給藥途徑。直腸給藥劑型主要是栓劑和中藥灌腸劑,在引入腸道后能與直腸分泌液混合,逐漸釋放藥物,藥物經直腸黏膜下毛細血管吸收,發揮局部或全身的治療作用。

3.3.1中藥新型栓

栓劑給藥方便,吸收迅速,從生物利用度看,藥物的吸收速率僅次于注射劑,尤其適合小兒使用。在傳統栓劑的基礎上,現在又出現了中空栓劑和雙層栓劑等新型栓劑。中空栓劑由日本人渡道善造于1984年首先報道,栓中有一空心部分,可供充填各不同類型藥物。如水合氯醛中空栓在兒童鎮靜方面取得了很好療效。雙層栓劑可制成內外兩層或上下兩層,如雷公藤雙層栓,前端為空白基質,后端含有藥物,在直腸內,栓劑前端融化可形成液態的基質屏障層,可有效阻止后端所釋藥物向上擴散,避免了相當一部分藥物由直腸上靜脈經門-肝系統吸收,而直接從直腸下靜脈和靜脈繞過肝臟,進入大循環,避免了肝首過效應。

3.3.2中藥灌腸劑與直腸滴劑

中藥灌腸劑是將中藥提取物灌注于直腸而迅速發揮藥效的一種制劑,采用直腸給藥,作用迅速、溫和、持久,不但給藥方便,且顯效速度與靜脈系統給藥相當,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口服給藥效果的2倍,同時減少和避免了藥物受胃酸和消化酶的分解破壞。有人應用中藥灌腸劑治療外感發熱、肺炎咳喘、中毒性腸麻痹、病毒性腦炎等兒科急重癥,使中醫藥在兒科臨床治療中發揮了更好的作用。直腸滴劑與灌腸劑相似,不同的是滴劑劑量一般比灌腸劑小,所以要求中藥提取物純度較高。滴劑的插管置入內3cm左右的深度較好,以防止插入直腸過深使藥物大部分經直腸上靜脈吸收,被肝臟首過代謝,藥效降低。

我國兒童占全國人口的1/4,目前用藥品種卻僅有60多種,所以有人說中藥制劑的新劑型研究是對傳統中藥制劑的革命,改進劑型,是提高兒科用藥臨床療效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藥新劑型的研究和發展極為迅速,為實現藥物的“三效”(速效、高效、長效)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并且,兒科中藥新劑型逐步向服用更加方便,口味更容易被兒童接受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佘建華,吳秀清.淺談中醫兒科用藥劑型的改革[J].基層中藥雜志,2002,16(6):58.

[2]丁彥吉,李江.兒科中藥給藥的思考[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7,29(3):46.

[3]羅雯曄.兒童用藥劑型的探討[J].遵義科技,2003,(4):4344.

篇5

關鍵詞 政策 制度 樣本醫院 用藥分析

中圖分類號:F71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21-0036-05

由于人口自然增長、老齡社會到來、人均生活水平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增強等眾所周知的剛性因素,導致醫藥市場的絕對值連年增長。但由于政策與制度始終左右著我國醫藥市場,從2009年新醫改方案終稿公布,到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逐步推開,2012年在全國300個縣試點取消以藥補醫制度等系列醫改措施的頒布實施;從2009版基本藥物目錄頒布及2012版基本藥物目錄的修改、完善,到對抗菌藥物分級管理進入常態化;從國家發改委對藥品實行第三輪調價,到各地藥品招標、基藥增補充滿地方保護;種種因素導致樣本醫院購入藥品金額的同比增幅自2007年起出現連年下滑。

本文就全國22個城市(地區)的樣本醫院2013年上半年藥品購入金額情況做一個統計與簡析。支撐文章觀點的數據來自于中國藥學會樣本醫院數據庫及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PDB數據庫,所得出的結論僅供參考。

1 樣本醫院購入藥品總體分析[1]

22個城市(地區)的樣本醫院遍布我國東西南北中,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但有些地區由于樣本醫院較少的原因(如山西、福建、內蒙古、貴州等地),所以常會出現同比異常情況,這并不代表共性問題。

1.1 樣本醫院購入藥品總金額分析[2-3]

考慮到更能說明政策與制度對醫院用藥的影響,筆者以半年度為一個時間節點進行統計。圖1顯示2013年樣本醫院全部藥品購入金額同比增長為13.81%;抗菌藥物同比增長為3.34%;抗菌藥物占全部藥品購入總金額的份額為15.96%。從中可以看出由于2009年宣布實施新醫改,加上對抗菌藥物實行分級管理及近兩年對藥品進行第三輪調價,藥品購入金額同比出現明顯下滑態勢,抗菌藥物在醫院占購入藥品金額比例也逐年下滑。數據也證明經過幾年的努力,尤其是對抗菌藥物的管理進入常態化后,該大類藥物的增幅已從負增長解脫、從探底態勢理性回升。

1.2 醫院購入金額按大類分析

樣本醫院的藥品一共分為15大類,全身用抗感染藥、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心血管系統用藥、消化系統用藥、血液和造血系統用藥、神經系統用藥等6大類為主要用藥大類,其占醫院用藥的份額已達85%以上。雖然2004年衛生部就頒布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但應該說2011年8月4日國務院法制辦下發《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是發出最嚴厲的“限抗”信號,所以從圖2可以看出全身用抗感染藥物在醫院所占份額逐年減少,導致在2012年被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大類所超出。

1.3 樣本醫院購入藥品金額按地區統計分析

將近4年樣本醫院藥品購入金額按采樣地區進行同比分析(表1),可以清楚看出,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基本上是下滑態勢。分析2013年上半年地區樣本醫院藥品購入金額,超過平均數的只有5個城市地區,有9個增幅在個位數,還有1個地區出現負增長(可能是樣本醫院較少的原因,不具備共性)。主要原因是:北京取消公費醫療,成為全國第17個醫改試點城市;上海對醫保費用實行總額預付、試行醫療聯合體等;天津推行按病種、按人頭付費辦法,醫保支付政策向基層傾斜;浙江以藥品零差率為切入點探索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招標;各地在藥品集采時采取的方法異同等原因所造成。

1.4 領先品種分析

被納入2013年上半年樣本醫院統計的藥品有2 164個,居前10位藥品購入金額占總金額10.68%;前30位藥品購入金額占總金額24.52%(表2);經分段統計,可發現前50位藥品購入金額約占全部藥品金額的1/3;前100位藥品購入金額占總金額的1/2,前200位藥品購入金額約占總金額份額的2/3。無怪乎國家發改委對在醫院銷售領先的前200個品種那么關注,說明研究這些領先的品種及用藥結構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包括或因各地區疾病譜原因成為臨床必需的品種,或被臨床治療認可目前暫無替代的品種,或具有民族特色的中成藥,或存在價格虛高的高附加值獨家品種。

1.5 領先供應商分析

供應樣本醫院的生產商共有2 715家。如表3所示,前30家廠商供應醫院藥品金額占全部廠商的27.34%;其中,進口、合資企業同去年,還是13家,其供應藥品金額占醫院購入藥品總金額12.82%;17家國企供應藥品金額占總金額的14.52%,對這30家供應商的動向不可小覷。

1.6 供應商+通用名排序

近些年,筆者在分析樣本醫院用藥時發現,把通用名加廠商進行金額排序,能研究出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① 領先品種均是被臨床認可的好品種(如,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② 領先廠商中的品種不少是這些企業的主打品種(如,神經節甙酯、前列地爾、復合輔酶);③ 也有一些很不錯的中藥制劑或植物提取物(如,康艾、紫杉醇);④ 值得關注一些雖被分級管理的抗感染藥物也躍然在上(如,頭孢哌酮+舒巴坦,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頭孢硫脒等)。

將藥品通用名+生產商進行排序,共得13 788項。前30位購入金額占總金額的13.39%,前50位購入金額占總金額的19.2%,前100位購入金額占總金額的30.09%,前200位購入金額占總金額的45.05%,集中度都較去年有所提高。若對這些品種及供應商進行一次深度研究會發現,其中包括:臨床療效顯著的品種;因銷售策略得當而有市場前景的品種;能替代同類藥物的好品種;雖是基本藥物但在二三級醫院已使用很不錯的品種;一些臨床必不可缺少的抗感染藥物。

2 討論與思考

2.1 關注左右醫藥市場的主要因素[4]

分析2013年上半年整個醫藥供應鏈的現狀都不如去年同期。醫藥工業:2013年1-8月份,全國醫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8.7%,增速較去年同期的19.10%有所下降。醫藥商業:2013年上半年,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5%,相比去年增速放緩;藥品流通直報企業平均利潤率為2.0%,與上年同期持平,平均毛利率為6.5%,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5個百分點。醫院用藥:2013年上半年同比增長為13.81%(IMS統計報道為13.99%),與去年同期增幅16.65%相比,下降約2.8個百分點。

究其原因,國家宏觀經濟增速疲弱、人民幣升值、工業成本維持高位運行及發改委對藥品實行第三輪調價、醫院實施總額預付制和二個總量控制、基層社區醫院及部分二三級醫院藥品實施零差率、抗菌藥物分級管理進入常態化等都是重要的因素,所以政策與制度左右醫藥市場已成共識。

2.2 關注藥品質量

《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指出,我國6 500個藥品安全標準將提高,仿制藥與被仿制藥的質量要求一樣,這意味著中國制藥產業的轉型升級時機已經來臨。中國的一些仿制藥目前能做到的僅是化學等同,而生物等同、安全等同、臨床等同還需努力。相信經過5年的努力后,我國的藥品標準和藥品質量都將大幅提高,藥品監管體系將進一步完善,藥品研制、生產、流通秩序和使用行為會進一步規范,藥品在醫院的使用將出現質的變化。

2.3 關注醫藥市場的熱點

2013年底中國老齡人口數預計將達到2億人,老齡化率達到14.8%,人口老齡化迎來加速期,與老齡化相關的心腦血管用藥、抗腫瘤藥、糖尿病用藥,以及心腦血管、腫瘤、糖尿病診療方面的醫療器械(含體外診斷設備與試劑)將成為2013年醫藥市場的熱點。

新版基藥目錄頒布,增加了抗腫瘤藥、重大疾病用藥和兒童用藥領域,將規定在二、三級醫院的用藥比例;人口自然增長,老齡社會的到來,流行病發生率、就診率的上升;醫保報銷范圍和報銷比例擴大,大病醫保的范圍擴大;新的醫療技術普及使用,政府補助增大;推進新型城鎮化與三保合一等,將為醫藥醫療市場的擴大帶來潛力。

2.4 關注企業的兼并重組[5]

凡涉及到醫藥行業的國家十二五規劃,都提及到“規模化、集約化”,所以近幾年對制藥企業或醫藥流通企業兼并重組將是主旋律。目前趨勢明顯:① 企業數量減少:2010-2012年,工業企業數由7 782家減至6 625家,減少14.9% ;② 超大型企業增多:工商合并,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企業有3家,過100億元的企業16家;工信部統計的2012年工業百強中過300億元的有3家,過100億元的企業9家;③ 百強企業表現強勁:百強企業銷售收入從2010年的4 029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5 264億元;④ 兼并重組加快:2010-2012年,醫藥行業并購案例219起,涉及金額達394.15億元;央企醫藥三巨頭大舉并購,醫療器械行業并購成為新投資熱點。

通過對2013年上半年度樣本醫院用藥數據統計分析,可以認為今后醫藥市場發展趨勢是:① 抗菌藥物管理進入常態化后,該大類藥物會出現一個合理的增長幅度,臨床也會有新的品種出現;② 在藥品招標與基藥增補方面地方保護明顯,但基藥增補只會帶來用藥結構的變化;③ 不久的將來,在沿海發達地區二三級醫院使用藥品的主流是品牌企業加名牌品種;④ 在社區醫院或新農合則是品牌企業質優價廉藥品的天下;⑤ 原研藥與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物將在用藥終端并駕齊驅;⑥ 一些臨床緊缺廉價藥品將會在國家財政扶持下由若干個大企業定點生產以滿足臨床需要;⑦ 國家價格主管部門正在研究制定的醫保支付指導價格,尚需先試點探索;⑧ 新醫改的深入實施,還需整個產業鏈的聯動。

參考文獻

[1] 干榮富. 2012年樣本醫院用藥分析――市場溫和復蘇 抗腫瘤藥首棒[N]. 醫藥經濟報, 2013-04-24(A03).

[2] 干榮富. 我國抗感染藥物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簡析[J]. 上海醫藥, 2010, 30(9): 398-401.

[3] 耿娓琴.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下企業生存之道[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 2013, 44(1): 106-109.

[4] 白云, 干榮富. 政策導向對醫院用藥市場的影響[J]. 世界臨床藥物, 2008, 29(8): 508-509.

篇6

中藥是我國傳統醫學和傳統文化的瑰寶,數千年來為中華民族及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國際中藥市場年銷售額約160億美元,僅日本、韓國產品就占了近90%,印度、新加坡等國家占7%,我國不足5%。在極為有限的出口額中,絕大多數還是原料初級品,并被境外用作生產“洋中藥”的原料,然后又銷回我國。據稱,在國內市場上,我國每年從日本、韓國等地區進口 “洋中藥”的消費超過1億美元。我國中藥業企業雖然有1000多家,但在規模上、真正符合國際生產標準的企業還太少。因此,中藥走向現代化是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的。據海關統計,今年1月~9月,我國中藥出口額5.1億美元,比去年增長了18.2%,其中,中藥材出口額2.51億美元、中成藥出口額9704萬美元,全年出口額有望達到7億美元,但這個出口額還不及日本“救心丹”一個品種的銷售額,而韓國僅“高麗參”一項藥品的出口額就相當于我國全部中藥材出口額的50%,且價格比我國人參的價格高出10倍左右。縱比可喜、橫比堪憂的現狀令人感到寒意陣陣,更危險的是,我國醫藥產業緊隨家用電器等行業的后塵,已開始一步步走進“微利時代”。

目前,我國中藥研發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是存在著很大差距的:首先是資金投入的差距。根據國際水準測算,目前一個新藥的研發投入需要8億美元左右。在美國,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遠遠高于其他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其平均比例收入要超過企業銷售收入的15%,而我國僅為5%,有的還不足1%;第二是成果轉化方面的差距。我國新藥研發投資成本一般由國家投資的科研院所承擔,企業擁有或投資的研發機構既少且小,以致新藥研發環節與生產工藝環節嚴重脫節,研究工作一味的立足于實驗室,不考慮企業的生產工藝與實驗室之間的差異,脫離實際的結果是一些純粹局限于試管和燒瓶的研究成果最終只能束之高閣,國際上重要的新藥研發機構一般是由跨國藥企設立或由其贊助的,研究始終緊扣生產與臨床,成果轉化率高;第三是制藥設備的差距。比如說日本,雖然只有60多家漢方制劑生產企業,但其機械化、自動化以及工藝技術和管理的水平都非常高,特別是在中藥有效成分提純方面的科研創新和技術水平很高,藥品療效穩定,質量可控。而我國的中藥制藥設備目前僅相當于發達國家上世紀70年代的水平。許多丹、丸、散、片都存在標準不一,質量不穩等問題;第四是中藥研發后勁不足。中藥新藥研發品種沒有真正的創新,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大多數企業研發投入不足。企業實施GMP認證后,生產能力提高了,甚至可以說是過剩。在這種情況下它們迫切需要新品種,但因 GMP改造耗資巨大。中藥生產企業普遍實力偏弱,資金缺乏。銷售力量薄弱,面對現實,企業只好選擇了資金投入少的品種,以解決生存問題。

中藥研發存在的三大誤區

目前,人們對中藥研發的認知上還存在著不少誤區:一是對接軌的曲解。有些人片面地理解為只有按照西藥研制的方法達到國際標準才叫與世界接軌,卻忽視了不管什么樣的標準都是由人來制定的。國際上至今還沒有中藥標準,作為中醫藥發源地的中國,理應承擔起制定中藥標準的重任。那時人們才會真正體會到,原來與世界接軌并不是一邊倒,而是雙向對接;第二個誤區是只看到西藥研制方法――模式生物研究美好的一面,卻忽視了研制經費昂貴、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另一面。以癌癥為例,模式生物研究是把人類癌細胞放進培養皿中培養,然后移植到實驗小鼠身上使腫瘤生長,進而試用各種藥物,從而找出能夠治療人類癌癥的藥物。但能治小鼠身上異種移植癌的藥物,大多治不了實際癌癥患者的腫瘤;三是過分地看重國際貿易額,常把份額太低看成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化”得不夠的衡量標準。但現實是國際貿易中的中藥并未擠入世界醫藥的主流隊伍,盡管一味地去迎合人家的口味,人家還是把它打入了治病的“另類”行列中,也就是說,不管中藥國際貿易額有多高,它在西方人的眼里,還只是一個次等“公民”。相信大家都不會承認這就是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所要追求的真正目標。

呼喚真正的創新中藥

專家指出:在整個醫藥行業景氣指數逐漸下降的情況下,企業與科研機構必須以風險投資的眼光來從事真正的中藥創新,腳踏實地地研究開發藥效成分和作用機理明確、質量可控、臨床療效穩定和毒副作用小的現代創新中藥產品,培育大企業,進而開拓大市場。

具體來說,中藥新藥的研發應力求做到藥味簡單、配伍合理;主要藥效成分明確、作用機理明確;質控最好以若干個主要藥效成分為指標,工藝要相對簡單、具有可控性和可重復性,特別是批與批之間的穩定性;劑型要有治療學優勢或特色,療效要確切有優勢,使用要安全科學合理。針對中藥復方的處方大、適應證寬、針對性不強的情況,可通過拆方研究,找到藥效物質,進而優選、拆分并研制出機理和適應證明確、質量可控的小復方、有效部位或單體成分新藥。

中藥的創新可從以下兩個途徑著手。一方面,從傳統中藥寶庫入手。中國古今文獻記載的藥方汗牛充棟,有很多久經考驗的安全有效良方,是新藥開發的寶庫,研究者完全可以從經典著作中尋找療效明顯的簡單方,從醫院制劑中尋找針對性強的復方進行再優化,從民間秘方、驗方和民族藥物中尋找療效確切的單味藥或復方藥等。另一方面,從現代科技成果入手。現代技術已經可以完成高通量篩選技術,新靶標不斷被發現,因此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在繼承和發揚中醫藥實踐經驗優勢和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完善中醫臨床信息挖掘系統,開展單味藥、藥對的有效部位研發、中藥單體成分研發、中藥藥效成分衍生物開發等研發。

專家對中藥研發的幾點建議

降低院內中藥制劑準入門檻

放寬審批限制,簡化審批手續,對不具備制藥條件的中小型醫院或衛生院、診所,允許其通過制藥廠承包生產院內制劑,從而讓每一張療效好、真正有價值的中藥處方都有變成成藥的機會。這將給臨床醫生帶來新的希望,激勵大家去創新,在創新中提高認識:想讓自己的藥方變成成藥,變成知識產權,不在臨床上狠下苦工夫是絕對不行的。如此,無疑還將為準字藥的誕生擴大了后備軍。

按傳統方法研制中藥

取消部分“三致”試驗

取消分離、提取活性成分等藥理試驗,不搞生物利用度和動力學測定……總之,在藥理上摒棄所有西藥研制方法的試驗,只講中藥的五味四氣、君臣佐使,只按中藥藥理和組方原則對其進行嚴格評審,但不完全排斥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那就是保留現代的毒理試驗以嚴把終末關。

再者,對“三致”試驗需要重新考慮。只有長期服用的藥才作慢性毒理試驗。慢性病婦女原則上不宜生育,也就是說,懷孕的慢性病人自然不多,只要注明“孕婦忌服”就可省去“致畸”試驗。西藥研制方法是通過打亂物體的整體結構而提取其單體成分,這種方法容易導致基因突變,但這是可以理解的。而中藥作為一種生物體,由于構成生命本身必有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機制,因此很難導致基因突變。何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盡管“說不清道理”,卻能有效地趨利避害,“致突變”試驗也可省去,只保留“致癌”一項試驗就可以。毒理試驗是西藥的研制方法之一,用它把最后一關,只能提高新藥安全性,不會改變中藥傳統方法的研制程序。

如此,不僅可以大大地縮短研發周期,幾倍甚至幾十倍地降低研發經費,還可把人力、財力集中在療效上,從而大大地提高新藥申請成功的幾率,企業都有自己知識產權的新品種,進而為改型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選擇。只要專利保護把改型的權益也包括在內,知識產權就不會落到他人手里。

劑型改造與產品升級

基礎研究要跟進

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重。就像國外專家搞西藥研發一樣。它需要尋找藥物篩選的靶點,但尋找藥物靶點不是容易的事,像研究基因圖譜、基因組學,就是希望找到致病過程的關鍵基因是什么,最后表達到哪個“點”上。同樣中藥研發也應該找一些有中藥特異性表現的東西,也應該從中藥中挖掘一些特效的靶點,這需要基礎研究等各方面來共同完成。

葉祖光教授強調應加強符合中藥特點的基礎研究。在理論上、在基礎研究上如果沒有突破,那中藥研發只能停留在現在的水準上。如果問近年來中藥現代化最大的進展是什么?中藥現代化在基礎研究中取得的最大成績是藥學方面的進步。目前,國家對中醫現代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只有了解病因、病機有什么特點,并做到基礎研究到位。在新藥研發方面才會有突破。如果基礎研究不突破。新藥研發就不會超前。醫學研究不到位,藥學研究就跟不上。

葉教授表示他們準備圍繞這方面來做,現正在研究血管內皮損傷與糖尿病、高血壓的關系。因為很多疾病都有血管損傷的表現。他們想看看中藥在這方面到底起多大的作用,并試圖探索中藥治療學特點。只有加強基礎研究,盡快尋棧出具有中醫中藥特點的特性東西。這樣才能促進中藥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根據自身設備、資金潛力與市場前景,像牛黃清心丸那樣進行劑型改造與產品升級,并嚴格按照它所需要的各種技術與試驗條件進行研發。此類研發立項如在第二條建議中所獲得的上市品種中挑選,不僅成功的把握更大,還可大大降低原來因申請成功率太低而帶來的投資風險,并有權以新劑型或新技術申請專利,其前身傳統成藥的剩余專利保獲期限也未喪失。

提取有效單體

像青蒿素那樣完全按照西藥的研制方法純化出單體有效成分,應一律按照西藥研發的條件與標準進行。這只能說是大量中藥材、中藥方劑以及前人經驗為我國的西藥研發者拓寬了藥源,提供了方便,卻不能說以西藥的研制方法研發出新型中藥。

建議設立“特需特辦”制

即對申請治療特殊病種而療效特殊的新藥以特殊的程序辦理。特殊病種是指癌癥、艾滋病、精神病或像SARS等突發的新型傳染病。特殊療效是指:①治愈現代醫學還無法治愈的疾病。②療效與某些西藥相當甚至超過西藥,如癌癥晚期替代止痛。③能治療西醫暫時還沒有藥物治療的疾病。特辦是指:①減少某些試驗環節,如癌癥晚期替代麻醉止痛藥免作毒理試驗。②降低臨床試驗例數,簡化評審程序,如治療突發惡性傳染病的藥。③降低試驗動物的等級。特辦必備前提是全方無一味劇毒、大毒之品,并且基本無配伍禁忌,符合中藥組方、制作原則。

建立中藥新標準

如果把某項標準比作射擊的靶子,與之接軌就是沖著靶子射擊,打錯靶子的射擊只能得“0”環。世界至今還沒有中藥標準,在它制出之前,為中藥與世界接軌的一切努力都是沖著“0”目標進行的。中國是中醫藥的發源地,中國人有責任、有資格、有能力承擔起制定中藥標準的重任,這個重任對中國人來說,不僅是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還是刻不容緩的。

新藥研發應突出中醫特色

前不久,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表示,現代中藥新藥研發一定要在突出中醫特色上下工夫,現代中藥新藥研發中心應該規格高、規模小、特色濃。他指出,盡管現代中藥研發進行了十幾年,國家科技部也一直在大力扶持,但到目前為止,我國尚未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能夠進入國際市場的中藥產品。王永炎認為,我國目前現代中藥研發的技術含量不高,針對性不強,未能突出中醫特色。

王永炎指出,在以往中藥研發中,特別是日本學者,都著力于研究漢代《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經典方劑,而對宋代《和劑局方》研究較少。因此,應該加強對《和劑局方》中的經典方劑的研究。此外,組分配伍研究是近年來現代中藥研究的重點,其特點就是組分明確、質量可控,既能體現中醫藥特色,又易為國際社會所接受。因此,中藥新藥研究過程中,加強組分配伍的研究必不可少。王永炎還建議,在構建中藥新藥研發平臺并嚴格遵循GAP、GLP、GCP、GMP、GSP等規范的同時,也應重點考慮環境生態監測(EPA),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效保護中藥資源,提升現代中藥技術品質的效果。

無論是中醫藥科研單位還是中藥生產企業,目前在新藥研發過程中都遇到了瓶頸問題。中醫藥科研單位欠缺市場運作能力、缺乏建設資金、運營機制亟待創新;而中藥生產企業的現代中藥研發能力有待加強,且缺乏國際認證的產品。王永炎建議,依托中醫藥科研院所的“一庫四平臺”(藥物信息數據庫、化學提取分離與分析平臺、制劑技術平臺、藥效篩選與評價平臺、安全性評價平臺),與企業形成相互聯系、相互配套、優化集成的整體性布局,以提升新藥自主創新和研究開發能力。

中藥新藥研發資源尚需整合

合理利用現代技術

自20世紀中葉以來,自然科學中誕生了許多新概念、新方法,如波譜技術、立體化學、量子論及電子計算機等,它們不斷向中藥研究領域滲透,加上生理學、生物化學,特別是分子生物學取得的進展,為中藥基礎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概念、技術和方法。中藥基礎性研究學科不斷分化,正衍生出中藥資源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中藥毒理學、中藥制劑學等多個新興學科。許多專家指出,目前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滯后,理論與實踐脫節。目前中醫藥學高等院校重理論輕臨床傾向較普遍,中醫藥院校學生畢業后取得學位就留校任教,就連學位論文也往往是在動物身上完成而沒有臨床經驗總結和數據,師承傳授的中醫傳統教學方法并沒有引起人們的充分重視。

“在中藥新藥的研究中,現在有一種不好的風氣,例如把水針想方設法改為粉針。”有專家告訴記者,大部分中藥注射液經過長期臨床應用證明其劑型是合理的,只有少數對熱特別敏感的中藥才適合做粉針劑。而現在所有的中藥注射劑產品基本都有企業申報改為粉針,這不但可能產生新的用藥不安全的隱患,而且必然導致用藥費用的增加。這股對中藥亂改劑型申報新藥的風氣應該得到遏制。同時專家還建議說,國家要在引導現代中藥的研究方向上實行重大的政策突破,這樣才能保證中藥研發的正常進行。

篇7

中草藥化妝品應該如何定義呢?不同學術背景的專家和學者有著不同的定義,但是總體看來可歸納為兩種:首先,中草藥化妝品是由純中藥制成或在基質中添加中藥有效成份的化妝品,即只要在產品配方體系或基質中加入含有中草藥或從中草藥中提取的成份就是中草藥化妝品。其次是,在傳統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對中草藥進行組方遣藥,然后復配入特定體系中的化妝品為中草藥化妝品。該定義強調中草藥的使用必須體現傳統中醫藥的理論,依照中草藥的特性復配入產品體系或基質中。應該說是后者更能凸現中國傳統中草藥化妝品的本質,也是生產商和消費者的訴求點。

中草藥化妝品特點

一般情況下,中草藥化妝品指的是由中藥制成或在基質中添加中藥有效成份的化妝品。但是,并不是在配方中簡單地添加天然動物、植物、礦物原料的化妝品就是中草藥化妝品,而是如上述所說,是以傳統中醫藥理論指導中藥進行組方遣藥、復配入特定基質體系而形成具有一定功效的化妝品,這種產品安全性更高。傳統的中草藥化妝品在配方組成、配制與應用上,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體現:人體臟腑與整體的關系,要內外兼治或由內養外,如臉面色斑、皮膚晦暗癥狀一般采用內服外用中草藥,同時結合精神狀態的調節和修養、飲食衛生等;“陰陽”平衡理論,要知道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是陰陽兩方對立統一的結果,只有陰陽平衡才能滿面紅光,有精氣神,如果陰陽兩方失去平衡,人體就會處于病理狀態,并誘發損美性疾病;還有就是要遵循中醫藥的藥性理論,這是中草藥化妝品必須抓住的一條定律。

作為我國傳統中醫藥的一個組成部分――中草藥化妝品是中國特有的一類化妝品。近年來,對中草藥化妝品的研究已經成為我國化妝品領域中的熱點之一。其市場特點是迎合消費者所青睞的天然、有機等消費理念,能夠深刻反映中國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等特點,逐漸被廣大消費者接受。

中草藥化妝品現狀

目前在“回歸自然”的思潮影響下,所謂的“中草藥化妝品”大量涌現。縱觀這個時期中國中草藥化妝品的研發現狀,包括中草藥的利用,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化妝品中的直接添加;添加活性成分濃縮物;添加多種有效成份的復配物;添加改性的中草藥有效成分以及添加非純植物來源的中草藥有效成分等。

到目前為止,化妝品中應用中草藥開發相關產品的技術,有些比較原始且落后。在研發上,雖然對原料來源進行了優化,加之以現代化妝品的概念在產品中添加或組合,所謂的中草藥化妝品在產品制作技術上與添加其它非植物來源的功能性原料一樣,產品中的中草藥有效成分僅僅是一種或數種功能性添加劑而言。行業內做對好的企業就上海家化等幾家大公司,他們具有自己的中草藥研發中心,有一支強有力、由首席專家帶隊的科研隊伍,專門研制此類產品。目前,中國中草藥化妝品市場并不像其它的化妝品市場那樣井然有序,市場定位還不夠明確,各項管理法規有待進一步出臺,相關標準應該制訂,一系列的市場管理應該加強。

中草藥在化妝品中的應用

據統計,世界中草藥化妝品年銷售額已超過160億美元,并以每年10%~20%的速度遞增。專家認為,從目前整個行業的發展來看,天然植物類化妝品將成為今后研發最主要的趨勢,中草藥作為功能性化妝品的最好原料,不僅亞洲人對傳統中草藥的接受程度較高,而且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健康觀念也在改變,重視傳統中草藥在化妝品中的應用。

資生堂、高絲、歐萊雅等國際公司已經在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將中草藥化妝品開發列為重點。皮膚科專家表示,國內外企業在中草藥化妝品開發上的頻頻發力,說明目前人們對護膚品的需求從功效性轉向了高效與安全兼顧的階段。中國化妝品業要想與國際市場接軌,就必須建立自己的技術隊伍,重視化妝品生產與消費過程中的環保研究,并從多種渠道引進高科技成果,加速我國化妝品企業的技術進步。因而,國內對加有中草藥成分的化妝品研究也日趨活躍。目前國內化妝品市場已有數百種中草藥化妝品應市,消費者對祛斑、消痣、去皮膚色素等方面的產品需求,基本傾向選擇含中草藥添加劑或由天然原料制成的產品。

日化行業的牙膏生產企業也將中藥成分運用于產品生產。以中草藥冠名的牙膏在超市的日用品貨架上已是琳瑯滿目,不少日化企業相繼加入中草藥牙膏的生產行列。牙膏生產企業兩面針利用中醫傳統理論,走自主創新之路,率先在國內推出藥物牙膏。它擁有行業內惟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最多的專利,在中藥研發領域有著很強的實力。

此外,藥妝品含有多種活性成分,用于皮膚表面,可以影響皮膚的生理功能。抗皮膚衰老化妝品是藥妝品中重要的一種,添加中草藥提取物的抗皮膚衰老化妝品具有功效持久穩定、作用溫和、副作用小等優點。

隨著全球人口平均年齡的增加,抗皮膚衰老化妝品深受開發者的重視和消費者的喜愛。因此,研究開發含有中草藥提取物的抗皮膚衰老化妝品也是當前國內外化妝品研發的熱點之一。皮膚衰老是人體衰老的組成部分,它主要表現為自然衰老和光老化兩種形式。延緩皮膚衰老可以針對引起衰老的原因及衰老引起的生理病理變化采取措施。中草藥提取物延緩皮膚衰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保濕、抗氧化損傷、抗紫外線輻射及影響組織細胞生長代謝等方面 。

我國企業在中草藥開發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藥產品無論是在理論指導還是在配方、劑型、使用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正是因為擁有“中國特色”這一角力市場的法寶,許多國內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草藥化妝品的研究

對中草藥化妝品的研究也與其它化妝品的研發有所不同。應該理性的思考與審視,要了解中草藥化妝品的外在與內涵,也許從古人的研發思路上能夠得到啟發,結合現代先進的技術手段,研發出具有現代人們生活所需要的中草藥化妝品,讓我們的民族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與諸多洋品牌挑戰。

在研制中藥化妝品時,往往會發現有的藥在歷代古方中出現的頻次很高,臨床效果不錯,但查現化研究資料,卻可能毫無使用的依據,在這種情況下作何取舍呢?還是應尊重中醫理論和數千年的臨床實踐。所以在研制中藥化妝品時,一定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進行,要體現中醫辨證施治。

同時,應重視有用性研究和基礎研究。目前在國內甚至國外,對化妝品的審查僅限于無害,而無有效性方面的要求,故爾化妝品的有效性研究開展極少,在我國僅對特殊用途化妝品有人進行有效性研究,而對一般化妝品的護膚、養膚、防皺、潤澤、護發等有效性少有研究。對中藥化妝品不僅要研究其有效性,也應對發生作用的機制進行研究。這牽涉到對單味中藥的研究,也牽涉到對中藥復方的研究。據報道,到目前為止,我國常使用的5000余種中草藥中,已有3700余種弄清了有效成分。但“有效”的標準是什么?藥物有效成分的概念是相對的,常有一些成分,原來認為是無效的,隨著醫藥科學的發展,又發覺它們從某一角度來說是有效的。所以,對已經進行了有效成分研究的3700余味中藥仍有繼續研究的必要,還未弄清成分的中藥更有待研究。中藥的成分很復雜,復方的成分更復雜,對復方的基礎研究,更有待大力開展,這是整個中醫界的任務。總之,針對中藥化妝品的使用目的進行基礎研究,是提高中藥化妝品科學性、安全性、穩定性、使用性、有效性的必經之路。

目前多數中藥化妝品的研制,都是采取從單味中藥中提取有效成分添加到基質中的方法,嚴格的說,這是有悖于中醫理論的。中藥復方制劑是中醫臨床治療用藥的主要形式,也是中醫辨證施治、理法方藥等理論的應用體現。中藥復方的應用,既不是簡單的藥物作用在數量上的相加,也不是機械的毒副反應的抵消,而是通過藥物配伍產生整體綜合效應,實踐中素有“方成無藥”之說,其涵義是:一個方劑的藥性表現,只有方劑的綜合效應,而不表現單味藥的藥性,方劑組成中任何一味藥也不能代表方劑的綜合藥性。歷代流傳下來的美容方劑,大多數都是復方,它們以下面的幾種方式互相配合:或作用于人體起到多方面的功效,如在祛斑增白的同時有營養滋潤的作用;或就某一目的,通過多途徑達到,以加強療效,如針對痤瘡的復方,有的藥物涼血,有的藥物清肺熱、祛風,有的藥物除濕,以多制勝,通過對發病各個環節的控制來達到最佳、最高療效;或藥物與藥物之間互相協同,起增效、增溶等作用,使全方更好地發揮效用。這些都是單方所不能比的。

從國外的研究看,對添加于化妝品中的中藥,還采取提純的方法,將研究者認為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并力求精純。這固然對于減少化妝品產品中中藥成分的用量,提高化妝品的有效性起一定作用,但也不無弊端。據現代中藥研究的結果,有一些藥物的粗提物與最后分離得到的單體相比,有些是越純化活性越小,有的雖愈純化活性愈高,但同時毒性反應也越來越大。從復方到單味藥,再從單味藥到單體,這條研究途徑是與中醫藥理論背道而馳的。所以,把中藥視為一般天然藥物,用純植物化學手段提取有效成分,雖然是中醫藥現代化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但不應成為中藥制劑以及中藥化妝品的發展方向。對中藥化妝品的研究要重視復方,切忌鉆簡單模仿西藥或現代化妝品研制的牛角。

現有條件下,真正意義上的中草藥化妝品,不僅僅是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針對特定的功能訴求采用傳統中草藥,更重要的是運用中醫的辨證思維方法,按照傳統中醫藥理論進行創造性的組方遣藥,突出我國特有的傳統中醫藥美容學中關于人體美的整體性、表里性和統一性。技術層面上,內服保健和外用保養相結合的中醫“整體觀”,正是通過產品種類、護理方式、護理理念等得以認同。超臨界CO2萃取技術、微乳化技術、膜分離技術等不斷更新的技術,大大提高了傳統中草藥的提取工藝,重新詮釋經典美容的古方古法。研發中,不能機械地照搬照抄古人遺留下的藥方,也不能簡單地取用幾味中草藥加以提取后復配入化妝品中,而是在傳統中醫藥美容理念及其化妝、個人護理用品的發掘、繼承和推廣中有所創新。只有這樣,中草藥化妝品才會有所成就,得到消費者的認同。

目前,中草藥化妝品的研究在國內是熱點,在國外也日漸受到重視。相比較,國內對某一味中草藥、某一個活性成份的研究,乃至配方體系、制劑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水平距離國外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中國獨特的中醫藥基本理論和先輩遺留下大量的中醫藥美容配方和文獻,以及相關領域中活躍著的眾多理解與掌握中醫藥學理論、中草藥藥性的專家,是中國中草藥化妝品發展的兩大優勢。要抓住中草藥是我們的國粹,充分利用中草藥的特點,深度挖掘本土化妝品市場,進而進軍海外。

中草藥化妝品市場的定位分析

我國目前有3000多家化妝品生產企業,這個數字比十年前增加了近10倍。就其市場而言,2006年一舉突破1000億元大關,可謂是欣欣向榮。然而,在這種表面繁榮的背后,卻存在著很多問題并潛伏著巨大的危機。雖然很多大中型化妝品企業都擁有國際一流的生產設備和技術,但是國內城市化妝品市場仍然有80%的份額被國外的化妝品集團占領。

作為中草藥化妝品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化妝品市場中占有市場,就其市場定位分析看來,無外乎以下幾種。首先要確定消費群體,目前中藥化妝品的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25~50歲之間,在進行消費者定位時,可進行相應的細分,必須根據各組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進行產品研發,這樣才能使產品在進入市場后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其次是價格定位,目前我國化妝品價格從幾元到幾千元不等,中藥化妝品生產企業在進入市場時要確定自己的產品價格,主要是在市場中尋找缺位,滿足市場需求。

再就是功能定位,進入21世紀,健康、綠色環保引領著消費風尚,化妝品以健康、綠色環保為概念的產品層出不窮。為此中藥化妝品生產企業在滿足消費需求的同時,在消費觀念及趨勢上,要突出自己的特點,始終要用中草藥這個特征。作為消費者,對化妝品功能性需求越來越高,依照化妝品的相關法規,傳統化妝品是用來修飾或維護皮膚外觀,無法改變皮膚的構造或生理功能,所以不能滿足消費者功能性保養的需求。然而使用藥品,又需要醫生的處方與指示,同時有潛在的副作用及風險性,不適合一般大眾的使用。消費者的愛美心理迫使他們希望一種既象化妝品一樣安全又象藥品一樣有效的“中間體”出現。而中草藥又是我國傳統“國粹”,在消費者心目中代表著“天然的、植物的、無副作用”等概念。于是,就給予了中草藥化妝品的成長空間,在消費者的需求之間找到自己的定位。

最后在銷售渠道上,企業要根據不同的產品選擇不同的銷售渠道,是用直銷,還是網絡營銷和柜臺銷售等諸多手段,各個中藥企業要有所選擇。具體選擇時,應綜合考慮產品的特征和企業的營銷優勢來決定到底是在藥店、醫院還是專業美容機構等終端銷售藥妝品。比如,“可采”中草藥面貼膜、眼貼膜一開始在藥店銷售,就取得了很好的市場效應。同時,隨著醫藥零售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藥店都在嘗試多元化經營之路,開始售賣日化用品。有的藥店則干脆轉型成為“藥妝店”,專賣藥妝品,如康是美等。 這些都是可以借鑒的,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方法。

前景看好的中草藥化妝品市場

國際上的許多品牌也非常看好中國藥妝品市場這塊大的蛋糕。他們紛紛進入中國,譬如英藥妝品牌啟動中國內地攻略,英國知名藥妝品牌Simple(清妍)2006年6月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并在2006年首期進入200家藥店以及個人護理店。這是繼歐萊雅集團旗下薇姿、理膚泉,以及日本芙麗芳絲3家藥妝品牌之后,第4個進入中國市場的主要藥妝品牌。Simple由英國著名的 Accantia Health & Beauty 公司所經營,是英國市場最暢銷的護膚品牌之一。之前,該品牌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香港已經有20年銷售歷史,但是該公司副總裁Duccio Baldi 坦言:公司對于中國內地市場不甚了解,所以此次選擇了經銷商來負責渠道的拓展。據稱,此次與Simple合作的渠道商在成都剛剛收購了1000家藥店。所以Baldi確定,這將是渠道的一個很好的推廣。“將選擇上海作為第1個進入的城市,2006年首先進入50家頂級的藥店以及個人護理店;然后在2006年9月份進入成都,進入150家藥店。2007年3月進入南京、北京市場。此后再逐步向其它城市拓展。”目前,除了歐洲的3家工廠之外,該品牌在亞洲還沒有工廠。Baldi稱,公司或許會選擇一個工廠作為合作方,并授權該工廠從事產品的生產。

日本第二大化妝品品牌佳麗寶旗下藥妝品牌芙麗芳絲(freeplus)自2005年12月初進入中國市場,至目前為止,已經成功進駐上海11家藥店。同時,其進軍全國的步伐正在加緊進行。據悉,2006年4月12日,芙麗芳絲在北京舉辦芙麗芳絲透潤妝前乳液等五款產品的新品,高調宣布其進駐北京之舉。

隨著許多外資品牌來到中國,給我國的藥妝品品牌的壓力可想而知。細致分析不難發現,諸如那些洋品牌,他們遵循的是西方醫學。但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她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并不見得能夠接受外來的這些外資品牌,我國的藥妝品生產商們和制藥領域的同仁們應該緊緊抓住“中草藥”這個字眼,只要抓住中草藥的無添加和是天然的產品,想必定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中草藥的藥效確切,如人參的益補氣血,當歸的養血活血行氣,黃芪的補氣生血與人參相合氣血旺盛,珍珠粉的嫩膚白面、增顏消斑,茯苓的潤澤皮膚等等,早已被國內及周邊國家人民所熟知和接受。而胡蘿卜、當歸、人參、靈芝、花粉、珍珠粉、鹿茸、胎盤和牛乳等提取物則因其內含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及天然保濕因子而受到國際權威美容專家的好評與消費者的公認。因此,如能結合我國傳統中醫學與西方醫學對人體衰老機制的研究,把現代科技應用于中國傳統醫學,開發各種具有療效性的中藥化妝品,無疑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投資中草藥化妝品

投資一個項目,首先應該對其市場進行深入調研,深刻了解和把握市場,找準市場定位,看好市場前景,搞清楚自身的資金和技術,了解對手,知己知彼,百戰不怠!在本土,首先中草藥化妝品具有很好的消費環境。隨著我國中草藥和化妝品行業的發展,中草藥化妝品這個市場不斷地啟動。我國中草藥具有幾千年的歷史,而對于中草藥在保健護膚等方面的療效在國內很多消費者都認同。這就給中草藥化妝品一個很好的發展環境,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會相對較高。

其次是消費市場。2005年我國化妝品市場超過了960億元,2006年達到了1100億元,同比增長12%,2007年這個數字達到了1200億元人民幣。我國化妝品國內市場規模不斷的擴大,同時,我國中藥化妝品市場才剛剛開啟,市場需求量很大,中藥化妝品的功效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近幾年來,經過我國科研人員,醫務人員共同努力,協作攻關,對于各種影響美容的病變,研制出了多種藥物、營養性化妝品。這些化妝品,多以天然的動植物提取物加入中草藥的有效成份制成,療效高、無副作用,可長期使用,并兼有護膚、防衰、美容治療等多種功效。據稱,某些藥物、營養性化妝品的療效,甚至高于目前的醫療用藥,如斑禿、脂溢性脫發、黃褐斑、雀斑等。女性消費化妝品,包括皮膚自身的特質不會從一而終,她們不斷嘗試新的品牌,這樣就有新的品牌出現,這也是相互補充。

再次是消費趨勢越來越明顯。在化妝品行業,繼續提倡以天然綠色植物、花卉提取物作為產品原料,并將延伸為有機植物原料的使用。面對長盛不衰的鮮花護膚風潮,由于其安全,又具有容易被消費者接受的概念因素,從精華素、面膜到面霜、潤膚乳,甚至護發素沐浴乳,甚至是彩妝,植物性成分被越來越廣泛地使用。中草藥化妝品在很大程度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趨勢,使消費者正逐步把中藥化妝品作為購買的重要選擇。2006年8月,資生堂第一個基于中醫藥理念開發的新產品“希諾朵爾”系列在中國研發中心誕生,而它在日本上市后的良好反映給了資生堂挖掘中國市場的后勁。資生堂1994年首次開發的中國本土化“歐珀萊”系列,至今仍在中國化妝品市場占據銷售前例。資生堂中國研發中心董事長熊野可丸表示,首次設立了“中醫藥學研究室”的研發中心,將以中國為中醫藥研究的“據點”,為其全球化妝品生產線提供新品。

可以看出,投資中草藥化妝品應該是可行的,只要找準市場定位,抓住消費者的心理,利用中草藥對國人幾千年的積淀,讓中國的消費者接受你的產品,從而搶占市場。

篇8

[關鍵詞] 中草藥; 天然防霉劑; 揮發油; 劑型開發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of natural

antimildew agents based o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WANG Haiwei1, 2, YING Guangyao1, 3, YANG Zhixin2, YANG Meihua1,

LIU Jiajia2, FAN Zhuowen2*, KONG Weijun1*

1.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193, China;

2. College of Pharmacy,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3. College of Pharmacy,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121001, China)

[Abstract] Owing to the intrinsic factors and some extrins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any foo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hinese materia medicas (CMMs), if not handled properly in the processes of growth, harvesting, processing and storage, can be easily contaminated by all kinds of molds to produce mycotoxins of serious toxicity, which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quality,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MMs, but also result in potential threatens to human and animal′s health and life. Therefore, in recent decades, it has become the focus on how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foo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MMs from being moldy and producing toxicity for scientific preservation. Many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Ms) especially those with high content of volatile oils with strong antifungal activities have been applied for the scientific preservation of foo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MMs. Based on these situations, natural antimildew agents have been further developed and made into some useful dosage forms, such as tablets, aerosol, liposomes and inclusion, which will not only greatly expand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CHMs to make the use of antimildew agents more convenient, but also achieve the sustained or controlled release of the antifungal effect for scientific preservation of foo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MMs.

[Key word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natural antimildew agents; volatile oil;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受自身所含化W成分、營養物質及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食品、農產品、中藥材等基質在種植、采收、加工及儲藏、運輸等過程中極易污染真菌(如曲霉、青霉、鏈格孢霉、頭孢霉、毛霉屬真菌等)而霉變變質[12],并可能產生對人體具有肝腎毒性及致癌、致畸、致突變“三致”作用的真菌毒素(如黃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馬菌素等)[37],從而影響食品、農產品及中藥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有效性。人和動物在進食被霉菌污染的食品[8]后,可能因一次吞食多種霉菌毒素而引起中毒。已有研究表明,中藥材甘草發生霉菌污染后,會導致其主要化學成分含量的顯著降低[910],進而可能導致其內在質量及藥效作用的下降。食品、農產品、中藥材的霉變產毒問題已引起世界范圍的高度重視,相關研究集中于基質中污染真菌的分離鑒定、真菌毒素殘留量的檢測、真菌毒素的去除等方面,近年來尤其集中于早期從源頭上防控食品、農產品、中藥材的霉變,做好科學養護。

3.2 中草藥微囊防霉劑 采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統稱為囊材)作為囊膜壁殼,將固態或液態藥物包裹成藥庫型微膠囊,即微囊。將藥物制成微囊,不僅可以掩蓋其不良氣味及口味,提高藥物的穩定性,減少藥物對胃的刺激,還能通過固化液態藥物,方便其臨床使用。將具有較強抗霉菌作用的中草藥揮發油通過微囊化方法形成緩控釋制劑和靶向制劑后,在發揮精準和高效抗霉菌的同時,也能通過緩釋作用達到長效防霉的目的。王玉鳳等[60]用復凝聚法制備川芎揮發油的微型膠囊,不僅工藝簡單,而且包封率和收率較高,且化學成分不會發生改變。該方法使液體藥物固體化,防止揮發性成分的散失,增加了揮發油在制劑中的穩定性。劉香軍等[61]以丁香油為芯材制成緩釋微囊用作防霉保鮮劑,防霉效果良好且釋放緩慢。[62]將黑胡椒精油制成微囊緩釋劑,有效地降低了芯材的揮發,延長了防霉菌的作用時間。黎星辰等[63]將肉桂精油制成微囊保鮮劑,并于5,15,25 ℃考察其對大豆的防腐保鮮效果。結果發現,5個月后各溫度條件下添加保鮮劑的大豆與對照品組大豆含霉菌量均有顯著性差異,且25 ℃時發芽率、霉菌量等指標都有顯著性差異,說明肉桂油微囊在溫度較高時能發揮穩定性高、釋放速率低且保鮮效果好的獨特優勢。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將微囊技術應用于中藥制劑,多數將其制成緩釋或控釋制劑用于抗癌。將其他具有較強抗霉菌作用的中草藥如蓽澄茄和肉桂精油制成微囊制劑,在顯著提高揮發油穩定性的同時,有效降低精油的揮發,且使用更方便,作用更持久。但是,目前使用較多的是單層微囊,若將其制成雙層微囊,可進一步提高具有抗霉菌作用的中草藥揮發油的穩定性、抗濕性、抗氧化性、耐高溫[64]。此外,微囊制備技術較難掌握,目前缺乏簡單、適用于所有囊心物的包裹方法,且連續生產較困難。因此,微囊制備工藝的優化及雙層微囊的研發已成為人們未來研究的熱點和重點,也將促進其在防霉領域的應用。

3.3 中草藥緩釋片防霉劑 片劑因其制備工藝簡單,輔料資源豐富且價格低廉,使用便利而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目前的研究中將揮發油制成片劑的應用較少,如劉強[65]以紫莖澤蘭為載體將薰衣草精油制備成防蛀緩釋片,緩釋效果較好且穩定性很好;王桂姬[66]將大蒜油制備成凝膠骨架片,可用于食品、藥材等基質的長效防霉。所以,將具有抗霉菌作用的中草藥揮發油與適當的吸附劑混勻,加入黏合劑或其他輔料改善流動性后制成緩釋防霉片,可顯著提高揮發油的利用率和緩釋的抗菌防霉效果,且片劑制備簡單、易攜帶、運輸方便、成本低,有利于大工業生產和臨床大批量大規模食品、農產品及中藥材尤其貴細藥材的防霉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是,在制備過程中應考慮并改善輔料的吸濕性及揮發油釋放率,保證防霉片劑的有效使用和高效發揮效果。

3.4 中草藥防霉氣霧劑 氣霧劑系指將藥液、乳液或混懸液與適宜的拋射劑共同封裝于具有特制閥門系統的耐壓容器中,使用時借助拋射劑的壓力將內容物呈霧狀物噴出的制劑。中藥揮發油的氣霧劑是通過直接接觸的方式抑制霉菌或殺滅霉菌,向具有較強抗霉菌作用的中草藥或其揮發油類成分中加入一定的穩定劑,灌封于噴灌中支撐中草藥防霉氣霧劑。使用時,將其噴灑于貯存食品或農產品、中藥材的倉庫內,或直接噴灑于被防霉基質上,通過揮發油的散發抑制藥材的霉菌產生及生長。后者的抑菌效果更好但是會增加食品或中藥材等基質的濕度,實際應用尚需控制用量并考察噴灑氣霧劑對基質成分的影響。李煬[67]將姜黃、熏倒牛、苦參及花椒揮發油和適當的表面活性劑混合制備藥效好、穩定性高、符合現代藥物儲藏特點的微乳,并灌裝至100 mL棕色噴壺內,制備當歸揮發油噴霧劑,該制劑符合藥典標剩具有工業化大生產的可行性,可用于食品、農產品、中藥材等基質的防霉防蟲養護。

3.5 環糊精包合技術應用于中草藥防霉劑 環糊精包合物是一種超微型藥物載體。中草藥環糊精包合物是指將具有抗霉菌作用的中草藥揮發油包合或嵌入環糊精的筒狀結構內形成的超微粒分散物。部分具有抗霉菌作用的中草藥揮發油易受光、溫度的影響而氧化分解,用環糊精包合后可大大提高被包合揮發油的穩定性并使其粉末化,便于制成實際應用的片劑、噴霧劑等防霉劑型,延緩揮發油的釋藥速率,提高揮發油的利用率和抗霉菌作用,避免噴霧劑中藥物與藥材直接接觸而可能產生的“走油”、“串味”等現象,改善了劑型上的不足。楊永剛等[68]將肉桂油制成β環糊精包合物,結果表明β環糊精包合物中有效成分含量較高,穩定性顯著提高,抗霉菌作用較強且持久。

目前,環糊精包合比較敏感的芳香性物質的工藝已經比較成熟,但包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并可通過修飾β環糊精的結構改善親水性和疏水性等問題,有利于其大工業生產和防霉應用。

4 總結

食品、農產品及中藥材的霉變產毒不僅會影響其質量和安全性、有效性,也會對人或動物造成危害,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已引起世界范圍的高度重視。研究者們已采取和應用多種措施和手段早期從源頭上防控食品、農產品、中藥材的霉變,做好科學養護。目前食品、農產品及飼料添加劑主要是合成的防腐防霉劑,中藥材的養護也大多采用物理、化學方法,但是在實際應用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時,人們將研究重點轉向從來源豐富、高效、無殘留、低成本的中草藥中開發天然防霉劑,用于食品或中藥材等基質的防霉養護。大量研究報道已表明,具有抗霉菌作用的中草藥及其揮發油、活性成分在單獨使用和聯合應用時均能達到較好的防霉養護的效果,而且不影響被養護基質的外觀和味道,已在食品、農產品和飼料、中藥材的防霉菌方面得到應用,是開發天然綠色防霉劑的首選來源。基于此,將具有抗霉菌作用的中草藥揮發油或其具有揮發性的活性成分開發為脂質體、微囊、包合物、緩釋片、氣霧劑等劑型,不僅能達到緩釋或控釋的長效防霉效果,也便于實際操作和大批量食品、農產品和飼料或中藥材的防霉變科學養護,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中草藥是我國的瑰寶,資源豐富,應用歷史悠久。將其活性成分或揮發油制成相應的劑型用于食品、農產品或中藥材的防霉,拓展了中草藥的應用范圍,并發揮緩控釋效果,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但目前技術尚不完全成熟,中草藥及其揮發油和活性成分的抗菌譜和殺菌機制等還有待研究,能否將其提取物的化學結構進行修飾或加入不同輔料以達到更好的防霉效果尚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長宏, 陳環, 張科. 食品的霉菌污染及預防[J]. 現代農業科技, 2011(4): 349.

[2] 張鑫, 王福, 陳鴻平, 等. 中藥材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研究現狀[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15, 17(11): 2381.

[3] 王春紅, 張寶善, 孟泉科. 常見真菌毒素對人體的危害及生物降解研究進展[J]. 陜西農業科學, 2009, 55(4): 99.

[4] 溫琦, 蘇從毅, 何武順, 等. 飼料中真菌毒素的危害與限量[J]. 飼料廣角, 2014(5): 32.

[5] 王希春, 何成華, 劉海明, 等. 真菌毒素的污染、危害及其檢測技術[J]. 畜牧與獸醫,2009,,41(8): 104.

[6] 趙志輝. 農產品和飼料中常見真菌毒素的種類和危害[J].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30(7): 8.

[7] Benzoni E, Minervini F, Giannoeearo A, et al. Influence of in vitro exposure to mycotox in zearalenone and its derivatives on swine sperm quality [J]. Reprod Toxicol, 2008, 25(4): 461.

[8] 釔劍 牛春艷. 淺談環境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影響[J]. 世界農業, 2009(2): 43.

[9] Zhou S J, Cao J L, Kong W J, et al. Contamination effect of Aspergillus carbonarius on the inherent quality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J]. Anal Method, 2013, 5: 5528.

[10] Zhou S J, Kong W J, Cao J L, et al. Effect of Aspergillus flavus contamination on the inherent quality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J]. World Mycotoxin J, 2014, 7(1): 83.

[11] GarciaCela E, Marin S, Sanchis V, et al. Effect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 A and B on growth and mycotoxin production by Aspergillus carbonarius and Aspergillus parasiticus in grape and pistachio media[J]. Fungal Biol, 2015, 119(1): 67.

[12] Iqbal Q, Amjad M, Asi M R, et al. Mold and aflatoxin reduction by gamma radiation of packed hot peppers and their evolution during storage [J]. J Food Protect, 2012, 75(8): 1528.

[13] Hwang J, Lee K. Reduction of aflatoxin B1 contamination in wheat by various cooking treatments [J]. Food Chem, 2006, 98(1): 71.

[14] Rustom I Y S. Aflatoxin in food and feed occurrence, legislation and inactivation by physical methods [J]. Food Chem, 1997, 59(1): 57.

[15] 林毅. 磷化氫過濾吸收裝置產生的廢水的處理[J]. 廈門科技, 2013(6): 60.

[16] 宋濤, 張建. 磷化鋁熏蒸殺蟲作業的安全風險及對策[J].安全、健康和環境, 2013, 13(5): 17.

[17] 謝春濤. 倉庫磷化鋁熏蒸三廢治理現狀及對策[J]. 北京農業, 2015(3): 195.

[18] Fattahi A, Zaini F, Kordbacheh P, et al. In vitro susceptibility of aflatoxigenic and nonaflatoxigenic Aspergillus flavus strains to conventional antifungal agents [J]. Acta Med Iran, 2012, 50(12): 798.

[19] Wei D, Zhou L, Selvaraj J N, et al.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toxigenic Aspergillus flavus isolates collected in China [J]. J Microbiol, 2014, 52(7): 559.

[20] Garber R K, Cotty P J. Formation of sclerotia and aflatoxins in developing cotton bolls infected by the strain of Aspergillus flavus and potential for biocontrol with an Atoxigenic strain [J]. Phytopathology, 1997, 87(9): 940.

[21] 孫洪祥. 一些中藥及其揮發性成分抗霉菌活性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 2001, 26(2): 99.

[22] Xing F G, Hua H J, Selvaraj J N, et al. Growth inhibition and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s of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by cinnamon oil and cinnamaldehyde [J]. Food Control, 2014(46): 343.

[23] 李金寒, 商博, 梁丹丹, 等. 活性氧在檸檬醛抑制黃曲霉產毒過程中的作用[J]. 核農學報, 2016, 30(7): 1316.

[24] 袁媛, 邢福國, 劉陽. 植物精油抑制真菌生長及毒素積累的研究[J]. 核農學報, 2013, 27(8): 1168.

[25] 王娣, 謝海偉, 曹珂珂, 等. 麝香草酚抑菌活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食品工業科技, 2012, 33(14): 96.

[26] 謝小梅, 陳資文, 陳和利, 等. 花椒、肉豆蔻防霉作用實驗研究[J]. 時珍國醫國藥, 2001, 12(2): 100.

[27] 郭秀G. 臭柏、油松精油的提取與抑菌活性[D]. 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 2009.

[28] 謝小梅, 龍凱, 鐘裔榮, 等. 高良姜、草果防霉作用的實驗研究[J]. 藥物研究2002, 11(5): 45.

[29] 楊欽滟. 山雞椒油的抑菌作用及應用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 2010.

[30] Razzaghi A M, Shams G M, Rezaee M B, 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aflatoxigenic activity of Carum carvi L, Thymus vulgaris and Citrus aurantifolia essential oils[J]. Food Control, 2009, 20(11): 1018.

[31] 彭麗莎. 橙皮昔和石香需揮發油提取工藝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 長沙:湖南農業大學, 2006.

[32] Passone M A, Girardi N S, Etcheverry M. Evaluation of the control ability of five essential oils against Aspergillus section Nigri growth and ochratoxin A accumulation in peanut meal extract agar conditioned at different water activities levels[J]. Int J Food Microbiol, 2012, 159(3): 198.

[33] Marin S, Velluti A, Ramos A J, et al. Effects of essential oils on zearalenone and deoxynivalenol production by Fusarium graminearum in nonsterilized maize grain[J]. Food Microbiol, 2004, 21(3): 313.

[34] Prakash B, Singh P, Mishra P K, et al. Safety assessment of Zanthoxylum alatum Roxb. essential oil, its antifungal, antiaflatoxin,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efficacy as antimicrobial in preservation of Piper nigium L. fruits[J]. Int J Food Microbiol, 2012, 153(1/2): 183.

[35] 張馨茹, 黃琰, 楊蕾, 等. 十種中草藥提取物用作新型多功能天然植物飼料添加劑初探[J]. 南方農業,2015, 9(9): 1.

[36] 應光耀, 趙雪, 王金璐, 等. “藥對”技術在中藥材防霉養護中的應用與展望[J]. 中國中藥雜志, 2016, 41(15): 2768.

[37] 吳傳茂, 吳小剛, 陳雄. 花椒――一種天然糧食防霉劑[J]. 中國商辦工業, 2002(4): 47.

[38] 黃東緯. 中藥提取物作為糧食及飼料防霉劑的研究概況[J]. 科學中國人, 2015(36): 58.

[39] 宋志萍, 賈玉山, 格根圖, 等. 草顆粒天然防霉劑的防霉效果研究[J]. 內蒙古草業, 2009, 21(1): 59.

[40] 鄔本成, 王改琴, 王宇霄, 等. 植物精油作為潛在飼料防霉劑的研究[J]. 中國飼料, 2013(12): 40.

[41] 紀麗蓮, 張強華. 八種菊科中草藥抗霉菌及飼料霉變的研究[J]. 生命科學研究, 2003, 7(4): 350.

[42] 顧仁勇, 付偉昌, 銀永忠. 丁香和肉桂精油聯合抗菌作用初步研究[J]. 食品科學, 2008, 29(10): 115.

[43] Fan W J, Chi Y L, Zhang S. The use of a tea polyphenol dip to extend the shelf life of 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thys molitrix) during storage in ice[J]. Food Chem, 2008, 108(1): 148.

[44] 朱江, 張迪, 易守連, 等. 中草藥源保鮮劑對黃桃保鮮效果的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07, 35(29): 9363.

[45] 汪秋安. 天然食品保鮮劑及其應用[J]. 江蘇食品與發酵, 2000(3): 36.

[46] 符鋒, 王南舟. 以甘草為原料的天然保鮮膜劑的研究[J]. 現代商貿工業, 2004(6): 42.

[47] 王金娥, 殷茵, 臧鳳艷, 等. 幾種中草藥防霉效果的研究[J]. 2004, 11(2): 4.

[48] 時維靜, 李立順. 中草藥防止飼料霉變研究[J]. 中國飼料, 2012(14): 12.

[49] 國外規模養豬場飼料防霉技術[J]. 養殖與飼料, 2012(10): 63.

[50] 張曉霞. 中藥的貯存與養護[J]. 臨床合理用藥, 2011, 4(2B): 135.

[51] 李曉楠, 周勇亮, 陳宏, 等.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光譜法快速鑒別經硫磺熏蒸的中藥飲片[J]. 分析實驗室, 2016, 35(1): 102.

[52] 王棟, 范圣此, 李安平. 中藥材貯藏方法的研究進展[J]. 中國現代中藥, 2013, 15(5): 416.

[53] 王建, 中草藥的經驗貯藏[J]. 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 2011, 13(1): 112.

[54] 張璐. 常用中藥材的對抗儲藏[J]. 湖北中醫雜志, 2011, 33(1): 75.

[55] 王鐵烽. 動物類中藥的養護和影響因素探析[J]. 中國藥業,2013, 22(4): 83.

[56] 田忠誠. 淺談儲存中藥材的幾種方法[J]. 內蒙古中醫藥, 2014(20): 55.

[57] 吳廣通, 張夏華, 李鳳前. 改善中藥揮發油穩定性的制劑學研究進展[J]. 藥學服務與研究, 2008, 8(3): 197.

[58] Sebaaly C, Jraij A, Fessi H,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love essential oilloaded liposomes[J]. Food Chem, 2015, 178(1): 52.

[59] 胡一晨, 孔維軍, 楊美華. 姜黃揮發油脂質體制備及其抗黃曲霉菌評價研究[J]. 世界中醫藥, 2015, 10(8): 1157.

[60] 王玉鳳, 黃學武, 李鳳, 等. 復凝聚法制備芎歸揮發油微型膠囊工藝的研究[J]. 北京中醫藥, 2008, 27(9): 731.

[61] 劉香軍, 高凱, 高玉敏, 等. 成品糧丁香精油微囊化防霉保鮮劑的研制[J]. 食品工業, 2015(5): 156.

[62] . 植物源昆蟲行為干擾劑微膠囊緩釋劑的研制[D]. 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 2012.

[63] 黎星辰, 伍彥婷, 張大鳳, 等. 肉桂精油微膠囊保鮮劑對大豆儲藏過程中品質指標影響[J]. 食品工業, 2016, 37(9): 4.

[64] Cho Y H, Park J.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encapsulated flavor powder prepared by secondary fat coating process[J]. Food Sci, 2002, 67(3): 968.

[65] 劉強. 以紫o澤蘭為載體的防蛀緩釋劑的制備和性能研究[D]. 北京:北京化工大學, 2011.

[66] 王桂姬. 大蒜油凝膠骨架片的藥學研究[D]. 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7.

篇9

[關鍵詞] 中醫藥;客家;民間醫藥;藥用植物

[收稿日期] 2013-03-19

[通信作者] 鄔偉魁,碩士,從事中藥學、藥品質量研究工作,Tel:(0753)2319696,E-mail:

梅州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其地形多為丘陵和山地,環境較為偏僻,交通不便,為了克服缺醫少藥的困難,客家人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客家特色的民間傳統用藥和飲食習慣。值得注意的是,當地群眾多把“藥食同源”資源(如五指毛桃)當作“寶貝”,憑經驗用來煲湯食用,缺乏科學的指導。面對這一現狀,對客家民間醫藥知識進行系統研究刻不容緩。

1 梅州客家民間醫藥研究概況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傳統醫藥”是一個比較含糊的概念[1],并將其定義為“古代的,或以文化為基礎的醫藥實踐體系”,并將其引伸為包括目前被認為屬于原住民的、民間的和非官方的醫療體系。客家民間醫藥是漢族客家民系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經歷相當長的實踐歷史,目前流散于客家民間的獨具特色的診療技法和用于治療疾病的植物、動物與礦物質的總和。其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通常掌握在少數民間醫生手中,甚至瀕臨失傳,是中醫藥體系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保護客家民系群眾身體健康的一支重要力量。

梅州客家民間醫藥多為群眾應用青草藥防治疾病的經驗和一些簡單的民間療法,至今未形成相對完整的診療體系。究其原因:①挖掘工作起步晚,一些民間醫生已相繼謝世,寶貴的臨床經驗疾病沒有留下文字記載;②民間醫藥主要依靠口傳心授傳承,缺少文獻資料記載,一些樸素的醫技難免逐漸被淡忘;③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醫療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隨著現代醫學知識的普及,多數年輕人對民間醫藥了解不深,甚至存在排斥心理。梅州客家民間醫藥的挖掘、整理、研究、應用面臨后繼乏人的局面。

客家民間醫藥文化源于中醫藥文化,研究梅州客家民間醫藥有利于更好地研究中醫藥,有利于新一代客家人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亦可為我國多元文化的更加繁榮做出一定的貢獻。

2 梅州客家民間醫療方法

梅州客家民間醫療方法很多,僅外治療法就有刮法、搓法、挑法、捏抓法、熏法、吹法、熨法等。但是這些療法多為祖傳技藝,是民間醫生謀生的看家本領,挖掘難度大。作者通過走訪大埔縣和梅縣的數名民間醫生,收集整理了發痧和藥浴二法。

2.1 發痧 客家人在與疾病斗爭的實踐中不斷認識痧癥,遂漸形成了“百病起于痧”的理論和比較完整的發痧療法。發痧是治療痧癥的法則,是客家民間醫術中最具特色的治法之一,民間醫生仍傳承和掌握著多種發痧技術,如“刮痧”、“拍痧”和“夾痧”等。痧癥的病因廣泛而復雜,民間將身體不適、精神不爽、頭痛胸悶、四肢乏力、嘔吐、腹部脹痛等,統稱為“痧”。

2.2 藥浴 藥浴是用含有藥物成分的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種方法。中醫藥浴的形式多種多樣,梅州客家民間較常見的是洗全身浴的“藥水澡”和局部“足浴”。煎藥方法一般是將藥物粉碎后用紗布包好或直接把藥物放在鍋內加水煎煮。大埔湖寮民間習慣在端午節采收牡荊枝葉,曬干備用,婦女坐月子時,用以煎水洗澡,可祛風寒并預防產后風濕,還可防治皮膚病。而梅縣城北農村婦女坐月子的時候,習慣用楓樹枝葉煎水洗澡,起祛風之效。在大埔鄉村,村民冬天常用蘿卜嫩葉煎水泡腳治療腳趾凍瘡。

如何把長期流散在民間的有一技之長卻因無證而不能合法從事醫療保健工作的能人志士集中起來,通過交流以及專業培訓等形式,使他們的醫術發揚光大,是客家民間醫藥面臨的一大難題。

3 梅州客家民間藥物

Au等[2]報道了廣東梅州客家地區習用藥用植物94種(隸屬40科,77屬),其中約32%來源于4個科:菊科(11種),馬鞭草科(7種),薔薇科(6種),豆科(5種),有些品種未在中醫藥文獻中記載, 有43種被《中國藥典》(2005年版)收載;藥用部位包括全草(39%)、葉(21%)、根(20%)和其他(20%);94種植物藥被用于30多種疾病的防治,其中14種藥用于肝病防治,12種藥用于皮膚病防治。梅州民間習用鮮藥,“隨手采來順手醫”是群眾常用的醫治方法,如治跌打損傷、止血、膿腫等常用鮮草藥搗爛外敷。

梅州客家民間常用草藥名稱的一大特點是根據性狀、顏色、氣味等形象化命名,極其生動,便于辨認和傳播(表1)。

表1 客家民間常用草藥名稱舉例

Table 1 Name of some common Hakka folk herbs

4 梅州客家民間驗方及其開發

2008年,廣東省老中醫謝震強編撰的《客家人村居實用驗方》出版[3],該書共收集200多個小驗方,如苦楝子塞肛治蟯蟲病,仙人掌外敷治毒蜂蜇傷,山梔子外敷涌泉穴治肝火失眠等,涉及普通常見病、小兒外傷、內科、婦科等疾病的醫治,對基層醫療衛生的實用性較強。在民間偏方、驗方、秘方的基礎上,梅州醫院生產的濕滯片、通絡片等中藥制劑療效良好、臨床需求較大;梅州制藥企業研制的雙料喉風散和雙料喉風含片等全國獨家品種療效確切、市場前景廣闊。梅州客家民間偏方如同散落的珍珠正逐漸消失,發掘偏方是繼承與發展的一個緊迫課題。

5 梅州客家民間藥膳與涼茶文化

在長期遷徙的過程中,客家人為了克服水土不服,長期以各種野菜、草藥果腹養生,在草藥的運用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梅州人在運用草藥時,不僅發明了各種藥劑,還將草藥與食物相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間藥膳與涼茶文化。

5.1 梅州客家民間藥膳 梅州客家飲食文化頗具特色,藥膳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許良政等[4]報道了梅州的野生食用植物有 72科 150屬 198種,分析了梅州野生食用植物的利用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開發對策。常作為藥膳湯料的有艾、貓尾射、淮山藥、土茯苓、葛、白花醬、雞矢藤、溪黃草、馬齒莧、臺灣榕等[5],這些藥材配以雞、骨、肉等煲湯,集防治于一體。大埔縣的“藥根雞湯”是客家藥膳的典型代表之一。為方便食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對其進行深加工已成為“藥食兩用”資源開發利用的主流方向。劉志偉等[6]比較了不同提取方法對溪黃草提取物得率、主要成分及口味的影響,為溪黃草藥膳方便湯料制備提供了依據。客家藥食同源品的流通形式多樣,主要有農貿菜市場出售新鮮的青草藥;草藥店鋪出售一些干燥草藥;超市銷售帶簡易包裝的“客家土特產”藥材;通過網店銷售給在大城市奮斗的老鄉。

常用藥膳舉例如下, 早餐常喝“三及第”湯(枸杞葉、豬肝、小腸、瘦肉)。以五指毛桃作為香料制作客家美食,如五指毛桃鹽雞,五指毛桃香雞爪。客家民間習慣采摘“糖罐子”(金櫻子Rosa leavigata Michx.的干燥成熟果實)制成金櫻子膏燉肉食用。值得注意的是,小金櫻子[8]為同屬植物小果薔薇R.cymosa Tratt.的干燥果實,產于粵東地區,如梅縣河源等地,功效與金櫻子有別,不能作為金櫻子藥用。客家娘酒(黃酒)是用糯米加紅曲米[8]釀成的酒,常婦坐月子時制“姜酒雞”食用,可活血補血。

近年來,重金屬超標已經成為食品和藥品領域的一個突出問題,藥食同源品中重金屬的檢測已漸受重視,但尚存在一些問題[7],①藥食同源品中重金屬的檢測集中在少數品種;②檢測的重金屬元素有限;③檢測方法集中;④缺乏快速、有效的檢測方法;⑤忽略對元素不同價態和不同形態的測定;⑥缺乏統一標準。加強對藥食同源品中重金屬的安全評價, 研究其在藥食同源品的安全限量,建立符合國際市場要求的評價標準,是藥食同源品走向世界的必然條件。

5.2 梅州客家涼茶文化 客家涼茶的種類繁多,如溪黃草、夏枯草、車前草、淡竹葉、魚腥草等。民間還盛傳一些客家涼茶歌謠,如客家來自“山卡拉(山區)”,青山綠水出涼茶;本草綱目來搭配,老人“細俚(小孩)”都中意。客家涼茶的流通形式多樣,主要有客家涼茶店,如“客家三寶”涼茶連鎖店,經營各種盛夏解暑、消熱和保健功效的客家涼茶;市售灌裝涼茶飲料,如梅州制藥企業已生產出有清涼、降火、解暑功效的灌裝客家涼茶。

客家涼茶的另一種形式,是“仙人”,即仙人凍,由仙人草(即涼粉草)制成膏狀,形狀、色澤、口感似龜苓膏。仙人草性寒、甘、淡涼,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暑等功效,用于治療中暑、糖尿病、高血壓、黃疸等[9]。2009年梅州平遠縣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仙草之鄉”稱號,目前為我國仙草種植面積最大的縣。朱芳坤等[10]測定了梅州仙人草中8種元素的含量,發現其中鉀(K)、鈣(Ca)、鎂(Mg)、鐵(Fe)等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含量非常豐富,為進一步開發仙人草提供了依據。

梅州客家涼茶是廣東涼茶的一種,也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利用《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對其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加快客家涼茶的現代化和產業化,讓其成為梅州的支柱性產業之一,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6 梅州客家民間醫藥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梅州客家民間醫藥是我國傳統醫藥的重要分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多元文化互相影響,梅州客家民間醫藥的發展既存在機遇又存在挑戰。

6.1 梅州客家民間醫藥發展面臨的機遇 作為“世界客都”和“華僑之鄉”,梅州在發展客家醫藥方面具有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優勢。梅州有多家制藥企業,有雙料喉風散等名優藥品,客家民間醫藥驗方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已具備了一定基礎。另外,世界人民越來越喜歡使用傳統醫藥防病治病,海外華僑為客家特色醫藥走向世界搭建了平臺。

近年來政府大力扶持民間醫藥工作。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加強民間醫藥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推動民間醫藥工作,201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了《民間醫藥近期重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具體提出要在12個方面突出做好工作,每項任務都詳細列出了負責部門以及完成時間表。國家鼓勵中醫藥無償捐獻,鼓勵社會力量和資本參與,加強組織領導,積極開展合作,爭取科研立項,推進考核管理,大力推廣應用,完善專利保護等舉措成為《方案》的重點和亮點。隨著我國扶持民間醫藥政策力度的不斷加大,客家民間醫藥正迎來新的機遇。

作者建議有關部門結合《方案》,開展以下工作:成立“客家民間醫藥研究中心”;制定《客家習用藥材標準》,加強質量標準體系建設,為客家民間醫藥的研發、生產、監管等環節提供法定的質量技術依據;鼓勵有關部門和科技工作者深入客家鄉村,進行座談、訪問、現場調查,開展搶救、發掘整理行動,將大量散落在民間的診療技法和驗方、秘方進行系統分類整理,并進行必要的實驗驗證[11],編撰客家民間醫藥的歷史源流、藥物學、臨床經驗等方面的著作;建立“產學醫教研體系”,培養特色人才,加強高校和企業的項目合作;加強客家民間醫藥的學術交流和宣傳報道,讓更多的人認識并接受客家民間醫藥,只有這樣,客家醫藥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前景。

6.2 梅州客家民間醫藥發展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民間醫藥無人管理,連傳承下去都成了問題。《方案》為民間醫藥發展鋪平了道路。雖然《方案》為搶救民間醫藥提出了時間表,但是一些地區和部門目前對民間醫藥的挖掘整理、篩選評價重視不夠,民間醫藥知識產權持有人的知識產權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民間醫藥捐獻相關渠道不夠暢通,亟需進一步挖掘整理,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梅州客家民系雖然已形成了客家傳統醫藥知識,但還沒有形成、也未能整理出客家醫藥理論體系,加之客家民間醫藥鮮見報道,使得研究較為困難。梅州客家民間醫藥發展最大的隱憂是后繼乏人,瓶頸是科研能力及水平偏低,制約因素是投入不足,核心問題是保護與發展[12]。

6.3 梅州客家民間醫藥繼承與發展 梅州客家民間醫藥曾經為客家民系的繁衍發展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是客家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值得挖掘、繼承、創新與發揚。建議有關部門實施以下工作:開展客家民間藥用資源的調查,首先要調查掌握常用品種和稀有瀕危品種的資源;在深入研究代表性醫藥文獻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民間醫生的工作狀況、民間醫藥的療效和當地民眾對客家民間醫藥的依賴程度;調研民間藥的研究和應用情況,把特色民間藥的開發作為開發客家地區醫療保障體系建立的重要內容之一。摸清民間藥用資源分布、品種及其鑒別方法,為民間藥用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提出新思路。

7 結語

作為中醫藥學的組成部分,客家民間醫藥知識豐富了中醫藥知識。客家民間醫藥知識包含著豐富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實用性成分,值得進一步研究應用。客家民間藥用植物知識對應急治療某些疾病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存在價值。梅州藥用資源種類多、蘊藏量大、經濟價值高,建議加大珍稀瀕危藥用植物資源保護力度、加強科學研究、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可持續開發[13]。另外,江西省贛州市的純客家縣之一――上猶縣已將“客家民間傳統醫藥”列入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值得包括梅州在內的其他客家聚居市縣學習。

[參考文獻]

[1] 淮虎銀,裴盛基.藥用民族植物學及其研究進展[J].植物學通報,2002,19(2):129.

[2] D T Au, J L Wu, Z H Jiang, et al.Ethnobotanical study of medicinal plants used by Hakka in Guangdong, China[J].J Ethnopharmacol,2008,117(1):41.

[3] 謝震強.客家人村居實用驗方[M].廣州:羊城晚報出版社,2008.

[4] 許良政,廖富林.梅州市野生食用植物資源及利用現狀與開發對策[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2):99.

[5] 賴萬年,許良政.客家民間藥膳中草藥資源調查和開發利用[J].嘉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2(6): 52.

[6] 劉志偉,王宏輝,張晨.不同方法提取客家藥膳草藥溪黃草的研究[J].嘉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4(6):55.

[7] 孫艷,趙余慶.藥食同源品中重金屬的檢測方法與思考[J].中草藥,2011,42(11):2351.

[8] 廣東中藥志編輯委員會.廣東中藥志.第一卷[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4:567,826.

[9] 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組.全國中草藥匯編.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8:474.

[10] 朱芳坤,曲黎,范文秀.梅州仙人草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J].光譜實驗室,2011,28(3):1119.

[11] 孫志蓉,杜遠,陶育照,等.四川平武白馬藏族醫藥的初步調查[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23):3669.

[12] 朱佳卿.我國民族醫藥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中藥雜志,2008,33(24):2995.

[13] 盧杰,蘭小中.拉薩市珍稀瀕危藏藥植物資源調查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1):127.

Study on folk medicine used by Hakka in Meizhou

WU Wei-kui, CHEN Fan-hua, YAN Qian-ru, SONG Wei

(1.Meizhou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Meizhou 504071, China;

2.Meizhou Municip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izhou 514000, China;

3.Hube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lege of Pharmacy, Xianning 437100,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or folk medicine, a multi-discipline subject, has gained much attentio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t present.Based on the previous literatures, the overview on the recent advance of folk medicine used by Hakka was summarized.The key questions of folk medicine used by Hakka were also highlighted.It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篇10

情感寂寥與創業沖動下的海歸潮

孤獨是很多留學生刻骨銘心的感受。“感覺在國外無論你工作做得多么出色,成就有多大,你總是難以融入到他們的主流生活中去。”這是留學人員在海外普遍的體會。

對于相當多的留學人員來說,國外的生活條件、收入的確很不錯,但是相對來說,發展的機會卻要少很多。有些產業在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發展相當成熟,對于那些擁有高技術的創業派而言,在國外做的話只是充當它整個運行程序中的一個小螺絲釘,自己發揮創造性的機會不多。

反觀國內,中國的經濟正在騰飛,尤其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以來,西部的機會更多,創業市場有很大的空間,難得的機會、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政策支持,一直是西部吸引眾多海歸回國創業的優勢所在。

這對于那些想創業的海歸人員來說,“絕對是個能發揮所長的大時代。”

而且,西部也很需要這樣的創業人才。

“我們呼吁國家采取切實政策,引導高層次老、中、青三代人奔赴青海、寧夏等人才十分匱乏的地區,解決這些貧困地區高速發展所必需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的人才需求。”

這是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的兩位留學回國博士委員――青海大學校長李建保委員(留日博士)和寧夏大學副校長李星委員(留德博士)一起強烈呼吁的。

據不完全統計,西部大開發以來,回廣西定居工作和創業的歸國留學人員已呈直線上升趨勢。上世紀80年代末,回廣西的“海歸”還不足200人,而目前已發展到近3000人。其中,走上廳級以上領導崗位的就有70多人,省部級有15人;被評為自治區優秀專家的有59人,獲得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的有219人次……廣大的留學回國人員在各條戰線上辛勤工作,為加快廣西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政策和資金仍是“海歸”創業最大的瓶頸

為了吸引更多的優秀海歸人員來西部創業,西部各省(區、市)相繼制定了很多優惠政策。讓我們先來看看云南省的相關政策:《關于引進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來滇創業的若干規定》(2001年7月27日實施)

關于住房:留學人員在云南期間的住房,由聘用單位與本人協商以合約形式提供住房,也可由聘用單位在辦理完本人、配偶的落戶手續后向當地住宅部門申請優先購買一套微利商品房。

關于家庭和生活安置:對留學人員的家屬安置、子女入托入學、醫療服務、再次出入境和購房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提供優惠條件和便利。留學人員來滇創業、工作,并愿意落戶的,憑省人事部門的證明直接到公安部門辦理落戶手續。留學人員配偶調動時不受調干、調工考試指標限制并免予調干、調工考試。

然而,單純的從生活上給于照顧,能否吸引更多的海歸派人才呢?

不能。至少單純的靠這些是吸引不到頂尖的海歸人才。

事實上,據記者了解,“解決戶口、子女上學等條件已沒有多大吸引力,重要的是創業資金的扶持和政策上的優惠。”目前很多有來西部創業意向的海歸人員袒露心聲時這樣說。“國外的市場很發達,融資也不算困難,但市場發展空間很小,我們來國內創業,看中的就是市場,尤其是西部,發展的空間和增長潛力很大,而且若是有相關配套的優惠政策和創業初期的啟動資金扶持,報效祖國的海歸可能會更多。”

“我們在異國他鄉攻讀,祖國親人還這樣關心我們,在我們學好本領后,一定回來報效祖國。”日前,留英博士曹柏林等7位留學人員接受了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提供的總額為54萬元的無償資助資金后,從心底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西安典型案例:破解資金和政策瓶頸

這幾年,西安留學人員創業園平均每年舉辦各類培訓40余次,召開企業案例研討和診斷咨詢會20余次,組織申報國家各類科技計劃100余項,幫助企業融資14億元,輸送企業多年的專業服務,換來了留學人員企業的大量聚集與快速成長,截至2005年底,已有500多名留學人員入園創業,創辦企業422家,在孵項目400多項,其中230項被列入國家和省市科技計劃,已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新材料和環保為主導的產業群體,一大批留學人員企業已實現規模化發展,成為高新區的產業“小巨人”。伴隨企業的成長,西安留學人員創業園已成為向留學人員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專業孵化器的典型代表,創業園也因此成為海外學人歸國創業的首選區域之一。

其吸引海歸創業的措施在西部各地區也堪稱典范:

開拓引進渠道 為了促進留學人員引進工作,西安留學人員創業園在以海外學人為主要對象的招研引智工作中,可以操作性強的優惠政策、有實質內容的合作機會、市場前景好的技術項目和熱情服務作為吸引海外學人的強大磁場,建設以海外各類社團組織和國內各種留學人員服務機構為合作伙伴的引進渠道,增強了招研引智工作的實際效果。一是與海外專業學術團體、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等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定期組織留學人員到西安進行參觀訪問、學術交流和投資考察活動,提升西安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二是利用國內各級政府和各類服務機構打造的高端人才與技術交流平臺,重點解答西安對海外學人創業的各項優惠政策與投資環境,吸引優秀海外學子加入到西安的創新創業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