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固定資產管理細則范文
時間:2023-09-19 16:51: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街道固定資產管理細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制度建設及管理職責方面的問題
(1)制度不完善,操作性不強。檢查中發現有許多學校雖有管理制度,但制度陳舊,可操作性不強,管理崗位及管理人員不落實,職責不明確,對學校固定資產的管理沒有明顯的意義。由此造成各崗位自行其事,資產管理隨意性大,管理環節缺位,導致資產賬實不符,資產浪費和損失嚴重。如一學校既無有效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管理崗位和人員不落實,也未進行一年一度的資產清查,特別是檢查中發現待報廢資產和可用資產長期混雜堆放在一起,既造成資產浪費,又擠占了緊張的校舍資源,也給資產的合理配置和后續維護帶來困難。
(2)管理職責落實不到位。本次檢查發現有4所學校發生電腦、照相機等資產被盜事件,但被盜資產均未及時報損處置,部分失竊資產也未按規定上報教育局;檢查中還發現個別學校存在照相機、復印機等資產不知去向,筆記本電腦被借調教師使用未收回,攝像機被調出教師借用未收回等違反資產管理規定的情況,必須強化整改。
(3)固定資產閑置、浪費現象和效益發揮不高的問題比較突出。如一校將一套省配農遠工程多媒體設備安裝在音樂室,而該音樂室已用于會議、接待,多媒體設備未見使用痕跡。從區域因素分析,城區學校教育設備設施的使用率比農村學校高;從資產類別分析,信息化設備設施比基礎性設備使用效率相對較高。
1.2固定資產記賬不規范的問題
(1)賬賬不符。固定資產登記不及時或漏登錯登,至2013年10月底,全市義務教育學校財務賬面固定資產合計為850624868.20元,實際錄入國資管理系統軟件為849601019.70元,尚有12所學校未及時登記資產,合計1023848.50元(以上不包括尚未入賬的捐贈部分電腦設備)。
(2)資產臺賬和清點數嚴重不符。對實際已形成報廢、報損狀態的資產未及時處置,資產總賬已不能全面反映學校資產的真實面貌。部分學校未嚴格落實諸暨市教育局《關于加強學校固定資產的管理意見》(諸教〔2005〕160號)和《諸暨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諸暨市人民政府令第36號)文件精神,對部分調撥資產和捐贈資產未及時入賬,對待報廢和不能使用的資產未按規定及時處置。如截至2013年10月底,全市義務教育學校賬面登記電腦為14729臺,實際清點數17151臺(其中筆記本電腦賬面數1021臺,實際清點數1231臺),多媒體設備賬面數1461套,實際清點數2450套,存在著部分資產未入賬的狀況;電腦實際在用數為10880臺,閑置待報損電腦6271臺,占實際清點數的36.56%;多媒體設備實際在用數為2241套,閑置待報損多媒體209套,占實際清點數的8.53%。檢查中還發現部分學校對不能使用的電腦等資產自行處置,賬物不對應情況普遍,影響國有資產規范化管理的嚴肅性,務必進一步核實到位。
(3)資產權屬不明。因資產配置部門不一,而未及時“銷賬”“入賬”,造成部分固定資產權屬不清、賬實不符。如個別因新建學校房屋建筑物及部分電腦、多媒體設備為鄉鎮街道配置,學校未入賬;個別學校的閑置校舍已拍賣而學校賬面中尚未銷賬;個別學校因遷建已搬入新校舍,老校舍固定資產賬中未處置,新校舍還未入賬;還有些學校的校舍為村鎮投入,2005年資產清理時已入固定資產賬,但現校舍不用已被村鎮收回,固定資產賬未銷賬等。本次清查過程中還發現省配農遠工程項目及局配多媒體大部分學校均未登記入賬,導致賬實不符。
(4)固定資產檔案資料不完整。學校財務軟件登記的資產與管理部門的資產臺賬(大部分學校沒有建立詳細的資產臺賬)不符,一些政府采購的資產入賬未按單件計價而采用批量入賬,或重復登記,造成學校資產賬面數量無法準確統計、核實。
(5)記賬不規范。許多學校將不需要記入固定資產賬的實物記入賬中,如日光燈、噴霧器、快餐盤等。
2解決措施
對于本次檢查發現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相關學校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夠重視,“重錢輕物、重購輕管”的思想比較普遍,當然也有體制、政策、歷史延續及學校現實等諸方面因素給管理工作帶來的困難和矛盾,從而影響了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針對以上問題,市教育局采取了以下措施解決:
(1)制定完善管理制度,落實管理崗位,明確管理職責。教育局將根據《諸暨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結合教育系統實際,制定下發《教育系統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明確管理要求,優化服務職能,加強協調指導,努力解決固定資產管理中的矛盾和困難。各校(單位)要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相關管理細則,真正做到崗位落實、職責明確,實現管理有依據、操作有規范、責任有追究的長效管理機制。
(2)進一步細化管理環節,杜絕固定資產過程流失。學校固定資產從“進”到“出”的每個環節都應履行相應的手續和程序,并需進一步規范。要建立健全呈報、審批、購置、驗收、領用、核算手續。每一項資產從進校的那天起就應擁有自己的“身份證”,根據“身份證”建立卡片,分別送達核算部門(財會處)、資產管理部門(資產管理員)、資產使用部門(有關處室),并實行歸口分級管理。財會人員運用國資管理軟件對資產進行登記。同時,根據核算規范要求進行會計核算,依據資產購置原始單據、調撥單、處置文書等原始資料,及時錄入增加和減少資產卡片信息。
(3)建立健全采購、核算、保管、使用相互聯通的機制。管理部門、使用部門、財務部門要分工協作,既要做到職責落實,又要相互溝通,順暢從配到用的圓環式管理。對政府采購金額較大又沒有具體采購清單的資產,對照采購合同、招投標書、有關財務憑證等進行拆分制作清單,將資產明晰入賬,杜絕打包入賬,完善固定資產日常基礎性工作。
(4)通過定期與不定期的盤點工作來保證資產的有效使用和管理。資產管理部門應制定固定資產的使用、保管、維護、保養制度,隨時對各處室的資產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嚴格按照財務制度辦理固定資產內部轉移、清理、報廢等工作,對資產的增減變動隨時與財務處進行賬簿記錄的核對,保證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5)管理好固定資產的實物形態。固定資產的管理不僅要核算固定資產的價值,還要管理固定資產的實物形態,監督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通過本次對學校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登記和認真核實,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針對暴露出來的矛盾和問題,在落實整改的基礎上,制定有效的內部監督管理制度,以堵塞各種管理漏洞,同時需要加強校產安全防范措施。
(6)要建立健全資產檔案制度。學校檔案管理員要對重要資產建立檔案,歸集采購合同、招投標書、有關財務憑證等,并落實建檔。
(7)對固定資產管理采取績效考評措施。引入企業業績評價辦法,對學校固定資產管理進行績效考評。以學校固定資產年度配置計劃和決算報告為基礎,對各學校年度固定資產的配置、使用等管理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和客觀評價,以此作為學校干部考核和相關人員績效工資的依據之一。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績效考評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主要通過材料審查、現場檢查和專項抽查等方式進行。具體設計下列指標開展量化考評:
①配置計劃執行率,即學校年度固定資產實際配置量與計劃配置量的比率。考核學校固定資產配置計劃執行情況,檢驗配置計劃編報的合理性。
②資產調劑利用率,即學校通過調劑方式配置的資產數量與年度配置資產總量的比率。考核各學校內部和學校之間資產調劑情況,提高資產利用率和財政資產使用效益,優化資產配置。
③資產處置平臺交易率,即各學校通過財政局資產處置服務平臺交易資產量與實際年度處置交易資產總量的比率。考核各學校通過進場交易方式處置資產情況,促進資產處置規范有序和公開公正,實現處置收益最大化。
④人均通用設備占有率,即各學校通用設備占有總量與學校師生人數的比率。考核各學校辦公家具、辦公設備等通用設備的人均占有水平,從數量、價值角度反映各學校通用設備年度配備使用水平和利用效率。
⑤固定資產增長率,即各學校年度新增固定資產原值與年初固定資產原值的比率。考核各學校固定資產變化情況,提高各學校資產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除上述規定指標外,各學校資產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設、信息化建設、工作創新等方面情況也同時納入績效考評范圍。資產管理績效考評實行百分制,教育局將根據國有資產管理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合理確定各項考評指標權重和分值。
3結束語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街道工作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