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禮儀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10-10 17:42: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個人禮儀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個人禮儀的意義

篇1

從根本上講,個人禮儀修養就是要求人們通過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禮儀規范標準化作個人的一種自覺自愿的能力行為。如果說個人禮儀的形成和培養需要靠多方的努力才能實現的話,那么個人禮儀修養的提高則關鍵在于自己。

我們強調培養個人禮儀修養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體現在:

加強個人禮儀修養有助于提高個人素質,體現自身價值。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人所共知的。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卻都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追求著自身的完美,尋找通向完美的道路。爭當“名牌”人,強調“外包裝”者有之;注重“臉蛋靚”、在乎“身段好”者也有之,但這些均不足以使人發生美的質變。費時費力費錢財之后,不仍有不少人依然是“敗絮其中”嗎?我們認為,只有將內在美與外在美統一于一身的人才稱得上唯真唯美,才可冠以“完美”二字。加強個人禮儀修養是實現完美的最佳方法,它可以豐富人的內涵,增加人的“含金量”,從而提高自身素質的內在實力,使人們面對紛繁社會時更具勇氣,更有信心,進而更充分地實現自我。

加強個人禮儀有助于增進人際交往,營造和諧友善的氣氛。

人稱個人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劑”。作為社會的人,我們每天都少不了與他人交往,假如你不能很好與人相處,那么在生活中、事業上就會寸步難行,一事無成。俗話說:“禮多人不怪”。人際交往,貴在有禮。加強個人禮儀修養,處處注重禮儀,恰能使你在社會交往中左右逢源,無往不利;使你在尊敬他人的同時也贏得他人對你的尊敬,從而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趨融洽,使人們的生存環境更為寬松,使人們的交往氣氛更加愉快。

篇2

我有個女朋友,喜歡在開車的時候給別人打電話。有一回給她打電話,談個小事,兩分鐘就談完了,準備掛電話之際,她說:“再陪我聊聊唄。”我不好意思拒絕,于是我們開始東拉西扯,從個人工作到休閑活動,從娛樂八卦到社會新聞,巴拉巴拉一大堆,末了,她說:“我終于開到家了。”才掛電話。對她來說,開車時那一兩個小時的孤獨是難以忍受的,所以她常常在那個時候找人聊天,身邊的朋友知道她這個習慣后,如果在忙,看到她的來電會故意不接。其實開車的時候打電話是很不安全的行為。雖然我不會開車,但是我想如果開車的時候能打開收音機,一個人聽聽電臺音樂也是很不錯。

有一回,我一個人在電影院看完一部最新歐美大片,在街上游蕩,遇到一個大學兼職時認識的女友,她問我剛剛做什么。“你過得真滋潤啊,我男朋友很忙,很久沒有陪我看電影了。”我當時說:“你可以自己去看啊。”但是她還在那邊哀怨地說:“他不陪我,我就不想去。”好似在怪罪自己的男朋友剝奪了自己享受美好電影的權利。

如果你害怕孤獨,如果你喜歡依賴,如果你不能學會獨立,如果你覺得自己一個人不能活得好好的,那么你就會錯過生活中的許多美好,生活中的很多樂趣也會大大地減少。

去旅行之前我在旅游論壇上找到一個同城驢友,因為放假的時間不同,我比他早兩天出發,兩人商定好我在拉薩等他。但是我在火車上收到他忽然感冒了的消息,高原反應加上感冒,容易引發肺水腫,感冒的人去高原是很危險的,而且他還是第一次去高原,因此他取消了旅行,但是這并沒有影響我快樂旅行的心情。我到拉薩之后遇到了另一個女生,前兩天為了適應高原,和她一起游玩。對我而言,她旅行的節奏實在太慢了,到了第三天還想在拉薩城轉悠,而我卻想去別的地方,于是我們就分開旅行了。

公司某部有一男同事很想學開車,我們部門的幾個女同事也想學開車,于是這位男同事決定等著和她們一起報名,參加駕校學習開車。隔三四個星期他就來我們的部門,問女同事們什么時候報名駕校。10個月過去了,他還沒開始學開車,因為女同事們還在猶豫,沒有下定決心上駕駛課。

我曾發了一條微博:

女人最浪費時間的事是:一、抱怨生活中的各種不滿:二、在一段錯誤的情愛關系中苦苦掙扎;三、等待別人一起去做事,如等別人一起看最新的電影、等別人一起去旅行、等別人一起學車學琴學游泳,一年后,電影早下屏了,你哪都沒去成,哪樣都沒學,等待是最浪費生命的行為,無法獨立是造成等待的最主要的原因。

沒多少粉絲的我沒想到半天時間就有近百人轉播了此條微博,底下的留言也有幾十條,有的網友說:等某某看電影是我最大的錯誤。有的網友說:等朋友一起去旅行等了半年了還沒去成。還有的網友說:等待是最初的蒼老。看來等待別人一起去做事是很多人的習慣呢!殊不知,等待別人滿足自己的愿望是最浪費時間的習慣,這并不分男女。

篇3

山腰處的一個木頭房子成了我救命的營地。房主是一位七旬老爺爺,雖然拄著根木棒子,身板卻筆直得像一棵竄天楊樹。當他聽到我提外婆名字,眼睛變得晶亮起來,像陽光照射到黑色花瓣的玻璃球上。

老爺爺激動地說:“幾年前,你哥哥來過我這里玩,我答應他做的木頭槍做好了,還沒有給他呢。”

閑聊中得知老人寡居多年,收養過一女嬰。女兒出嫁后隱居大山里,靠著給人家看林子維持生活。

講起流逝的歲月,老人臉上的皺紋也隨之激動地跳躍著,動情時還敲起桌上的盆碗,唱起激昂的革命歌曲,鏗鏘的歌聲飛翔在濕潤的小木屋里。

突然而至的咳嗽聲攔截了老人的歌聲,他突然黯然神傷地對我說:“我這把老骨頭將不久于人世,要去見那些先走的老伙計了。只是走之前還有件事放不下,你幫我把兩件禮物帶給你外婆吧。

老人的話讓我受寵若驚,絞著手指不知說什么好。

老人家不容拒絕地堅持要送我。我也只好默默地點頭同意。看著他費力地翻出一個上著銅鎖的小木箱子,又從懷里摸出一把銅鑰匙,哆嗦著對準鎖孔,開了好半天也沒打開。

正在這時,木屋的門開了。一個提著豆油瓶子的中年女人進來了,抖著頭上的雨水,詛咒著壞天氣:“這破天,多虧我備了雨衣,要不得成落湯雞。”

這個女人就是老人的養女。她看到陌生的我,又看到老人在開木頭箱子,慌忙奔了過去,緊張地對老人小聲說著什么。

老人推開她壓住箱子的手,執意打開了木箱子,翻出一個用塑料布包裹的東西。他小心翼翼地打開,里面是一頂帶五角星的軍帽和兩把木頭槍。老人顫抖著雙手撫摸著軍帽和木頭槍。好久,老人才喘息著說:“這是當年救過我命的一個小戰士留下的禮物。后來,再也沒見到他。當年你外婆也喜歡這個軍帽,我沒舍得給她,這次你帶給她,代我向她道個歉。兩把木頭槍,你和你哥一人一把。”

老人認真地把軍帽和木頭槍包好,鄭重地遞給我。我莊重地接過來,就像接過一段輝煌的歷史。我深知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紀念。

篇4

關于巧克力,最有哲理的名句應該就是《阿甘正傳》里的那句:“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nna 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你的下一塊口味是什么。可能有人覺得很奇怪,外包裝上明明都會標明口味,怎么還會不知道下一塊的口味呢?其實在很多國家,巧克力的外包裝都是不標明口味的,而且一盒里面會裝有各種口味的巧克力,只有真的吃進嘴里,才會知道這個味道自己是否喜歡,但這時也只能接受,無從選擇了。

人生就像這巧克力一樣,因為充滿了未知,所以也充滿驚喜、充滿遺憾,同樣,談戀愛亦然,雖然這個并不合口味,但是或許下一個就是最適合自己的,單身又如何呢?平靜之后坦然地憧憬下一個、接受下一個,繼續嘗試那滋味,無法預知,也充滿了希望。

要說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在哪里,毋庸置疑,瑞士和比利時,這兩個巧克力大國,早就已經浸在了巧克力的甜蜜里。19世紀初,巧克力對瑞士人來說也只是一種舶來品。然而,兩個世紀后的今天,瑞士卻成了世人心目中的巧克力王國。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擅長革新的瑞士人一次又一次地完善了巧克力的制作方法,瑞士人使巧克力的制造流程和方法達到了幾乎完美的地步,而且所有巧克力的制作方法都是在瑞士發明,并使巧克力實現了從昂貴的奢侈品到大眾消費品的轉變。

不要以為巧克力從最開始就如現在這般香濃絲滑,在很早以前,巧克力的口感粗質、難以咬嚼。那時并沒有《濃情巧克力》,生活里也并沒有故事中有著神奇魔力般的女主角薇安,她可以洞悉小鎮里每個顧客的心意,做出最能滿足他們需求的巧克力甜食,讓他們內心隱秘的渴望得到滿足,甚至讓他們原本淡而無味的生活起了變化。曾經看過一個評選,世界十大巧克力品牌,排在第一名的是瑞士蓮,這個瑞士的當家巧克力品牌,到底靠什么拔得了頭籌呢?

在巧克力的進化史上,這一切是靠蓮先生實現的。他一心想要研發出一款幼滑細膩、使人身心愉悅的巧克力產品,直到他發現“巧克力研拌工藝”。72小時不間斷地加熱研拌后,原本質地粗糙的原料竟變成了幼滑如羽、光澤透亮的巧克力漿,可可與原料混合成幼滑、細致的絲般稠滑乳狀,散發出豐富的香味,這樣才保持了它獨有的口感和味道。直至今天,這一獨特創新發明仍然被瑞士蓮所采用。柔滑甜蜜軟心與細膩精致巧克力外殼融合的超凡口感,感悟奢享巧克力之悅。

篇5

親戚們走后。母親迷迷糊糊地喊想小便,不等我扶起母親,那女人走過來,接過便盆,說:“讓我來,這不是男人干的活。”女人手腳利落,很快又扶母親躺下。這時,我驚訝地發現,這女人只有一只手,右手從手腕處齊齊斷掉,光禿禿發亮的腕部像一截。

我仍沒能弄清她到底是個病人,還是醫院里的工作人員。不由得問:“你是來看病?”女人直起身,指著眼睛說:“來看眼睛。”昏暗的燈光下。我這才仔細看女人的眼睛,看樣子是被人打的,一只眼圈烏青,熊貓一樣,不等我問怎么回事,女人說:“那挨刀的下手真重,就一拳。弄成個眼底出血,醫生看了,說不要緊,吃點藥,養幾天就沒事。”

我明白,她說的“挨刀的”一定是她丈夫。但從她的話里,我沒有聽出絲毫的怨恨,反倒帶著幾分親呢。在農村,我見過許多這樣的女人,在家里不管打鬧的如何天昏地暗,一到外面說起自家男人來,言語里總帶著發自內心的親切。

女人一直沒有躺下來的意思,靠在被子上,望著我說:“我那人,啥都好,就是個暴脾氣,一句話不對就揮拳頭。”接著,嘆一聲說,“也是個可憐人,從小沒爹媽,十七八歲時打架把人弄成重傷。在監獄里關了幾年,壞脾氣還改不了。”

聽了女人的話,我問:“你家掌柜現在做什么?”

說起丈夫,女人好像來了興趣,直起身,說:“從監獄出來后,學了房屋裝潢手藝,整天在外面干活,現在連徒弟都帶上了。”女人說著,揮動胳膊,那只斷腕在燈光下發出凄慘的光,異常刺眼。

我問起了她的手,她抬起斷腕看了一眼說:“哦,都好多年了,軋棉花時斷的。”她說的很隨意。好像那只讓人傷感的斷腕早已隨著遠去的歲月變得并不重要。我以為她是做姑娘時就弄斷了手腕,問:在娘家斷的?女人不好意思地笑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女人不好意思,好像無意中泄露了什么秘密一樣,被陽光曬得發黑的臉上,現出了紅暈,盯著天花板看了一會,說:“在前夫那里弄傷的,我是后婚,改嫁給現在丈夫的”

我的話大概勾起了她的傷心事,不便再往下問,氣氛變得很難堪。女人很快打破了沉默,說:“其實前夫也是個好人,離婚這么多年了,我從沒有恨過他。”我問:“是他拋棄了你?”女人說:“也不全是他不要我,我雖然斷了一只手,但不妨礙干活,那人脾氣好,有文化。在村里當會計,我們在一起生活了六年,從沒有吵過嘴,更別說動手。”我問:“后來為什么離婚?”“他和別人好上了,是讓我湊巧碰上的。那天晚上,我從別人家串門出來,看見他和村里的婦女主任走在一起,兩個人手拉手,肩靠肩,在月光下走了很長時間,從巷里走到打麥場,又從打麥場走到地里。第二天,我就提出了離婚,他一開始很吃驚,眼睛瞪得有核桃大,后來還是同意了。”

“他就沒有說什么?”

“沒有,他知道我的脾氣,我這人認準了的事從來不回頭。”

女人說到這里停住了,發青的眼睛愣愣的,過了一會,又咯咯笑,說:“后來,他又找到我,說桃枝,我們復婚吧。我問他你到底喜不喜歡那個婦女主任。他站在我面前,半天說不出一句話。我明白了,他提出復婚并不是喜歡我,是那個婦女主任不再和他好了。”

“許多人都覺得我傻,說你一個快30歲的殘廢女人,黏也要黏住他,不然以后的日子沒法過。我不這么想,我沒法和一個愛上別的女人的男人在一口鍋里攪稀粥。在娘家呆了半年多,就和現在的這個丈夫結婚了,他從小父母雙亡,以前沒結過婚,娶我這樣的二茬子殘廢女人,主要是因為家里窮,我們結婚時,他剛從監獄里放出來不到半年,家里窮得拿不出一分錢。”

我問:你們后來過得好嗎?女人說:“莊稼人過日子,說不上好不好,貧賤夫妻,打打鬧鬧,十幾年就過來了。”說著,女人又嘆了氣:“他就是脾氣壞點,是個過日子的人。莊稼人一輩子,能安安生生地過日子就滿足了。這幾年。他在外面帶著徒弟干活,我一個人在家里。不光要給兩個孩子做飯,還養著兩頭豬,經營十畝棉花,八畝棗園。”

我想起了她的孩子,問:“你來了,家里的那一攤子事,誰來管。”女人說:“其實這次打架,我傷的并不重,莊稼人皮實,這點傷算什么,以前比這重的還有幾次,我連醫院也沒來,在村里衛生所包扎一下就過去了,這次想開了,一定要住院。我是昨天下午來的,比你媽只早兩個小時。他那會兒還在氣頭上,沒來送,我自己搭了幾十里的車,自己辦好住院手續,家里那一攤子全留給他,就是要讓他以后知道心疼自己的女人,他要是真有心,還把我當老婆,明天就會來接我。”

我問:“他要是不來接呢?”

“那我就住下去,十幾年了,我還從沒有這么好好歇過一天。”

又和女人說了一會話,天漸漸亮了。醫院里剛有了響動,女人又坐不住了,一趟接一趟地往醫院門口跑,一會兒醫生來查房了,女人問:“我這病還要住幾天?”醫生說:“按說還要觀察幾天,你要愿意回去的話,今天就能回去!”

聽醫生說完,女人反倒拉起了被子,蒙上頭,直直地躺在了床上,這時,我才發現,從入醫院到現在,十幾個小時過去了,這是她第一次把病床上的被子拉開,像個病人一樣老老實實躺在病床上。在醫院里的十幾個小時,她其實一直在焦急的等待,等待著男人的到來。我想,如果男人昨天下午就能來的話,她當時就會和男人一起回去。她來醫院的目的并不是治病,是要讓男人恭恭敬敬地把她請回去,好好做一回女人。

女人蒙著頭,在床上輾轉反側,我不知道這個要強的女人是不是在哭。于是勸她:說不定一會兒就來了?女人在被子下說:“他再不來,我就死在這醫院里了。”

話沒說完,一個五大三粗的男人走進病房,身后跟著個唇紅齒白的小男孩,走到女人身邊,搖搖病床上的女人,說:“桃枝,我來了,順道到街上給你買了件衣服。”

篇6

關鍵詞:信賴義務 忠實義務 信托關系

1、信賴義務的歷史沿革與法律內涵辨析

1.1 信賴義務的概念闡述與歷史沿革

信賴義務的概念源自英美衡平法,意為“為他人之利益將個人利益置于該他人利益控制之下的義務。這是法律所旨意的最高標準的義務。”它包含兩方面內容:一忠實義務,二注意義務。信賴義務起源信托制,屬衡平法范疇。信托在美國無論是制定法還是判例法均未對信賴義務作相關規定,直到《1940年投資公司法》以及《1940年投資顧問法》問世[1]只確立了一項“聯邦信賴義務標準”。美國管理人的信賴義務特別之處是成文法與判例法的共同構造。相比大陸法國家信賴義務是建立在“舶來”基礎上的。

1.2 基金經理基于信賴義務的法律分析

信賴義務本質是當事人基自由意志而締結的民事關系。基金經理是否因其受雇于管理人就必然負信賴義務,學界看法不一。美國法持肯定態度,其規定投資顧問以及相關人士對基金負有直接的信賴義務。而現代英國立法將單位信托取以信托構造,同時以衡平法和被信任者法予以救濟,但成文法[2]并沒有對基金管理人以及持有人之間是否存在信賴關系進行定義,其證券投資基金的法律形式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經濟安排。我國學界對此存兩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基金經理憑雇傭關系對基金管理人負忠實義務,而不對基金負忠實義務。另一觀點認為,基金經理不論憑雇傭關系還是被信任者關系[3],均應對基金負直接的忠實義務。筆者認為,這種法律關系上的認識偏差不僅會造成信托法原理的繼受與投資基金當事人間法律關系的混亂,且基于不明確的當事人法律關系,無法構建基金持有人的保護機制。

證券投資基金的產權結構及多元利益主體結構均較特殊,其基本法理是按信托制度構建的一種商業信托,本質上是一種用于集合投資的企業組織形式。依信托法理,信托一旦成立,委托人即喪失對基金財產的所有權,而由受托人享有基金財產的名義所有權。投資基金中信托制的安排,導致了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產權結構,難免會存在“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對稱、風險不匹配等問題”。投資者將資產交給管理人進行投資形成所有權關系。管理人對資產進行管理運作并對持有人負信賴義務。而管理人通過契約把經營權委托給基金經理行使,從而形成經營權。基于投資者、基金管理人、基金經理三者之間存在的雙重委托關系,筆者認為,投資者對管理人抱有“信賴”之因素,基金經理僅對管理人負有勤勉忠實之信賴義務,并不對基金持有人負直接的信賴義務。

2、基金經理違背其信賴義務的個人交易規制

基金經理個人交易指基金經理為個人帳戶而進行的證券交易。就契約型基金而言,其本質上并不存在內部治理問題。筆者認為基金經理個人交易規制的關鍵在于:在所有權經營權雙層的委托關系中,如何有效規范基金經理自己交易與持有人之間的利益沖突。

2.1 個人交易利益沖突管制的矛盾論

因不可避免的信息不完全不對稱的問題,基金經理的職務行為極易導致“逆向選擇”。由于基金經理只對管理人負信賴義務,當其從事圖利自己的行為損害持有人利益時,持有人只能對基金經理提侵權之訴。在基金經理因契約只對管理人負忠實義務的情況下,其過失一般為重大過失或具體的輕過失。基金經理個人交易相比管理人個人交易而言,后者的交易形式容易監控危害不大,但前者的交易形式相當隱蔽且非常普遍,若對此絕對禁止可能帶來更大的弊端——迫使公開的個人交易轉為地下的秘密交易。若進行絕對禁止個人交易會造成限制基金經理投資才能的發揮,嚴重的使其產生消極情緒退出資本市場,影響證券市場的效率。

筆者對個人交易造成利益沖突的肯定說持否定態度。“基金經理履行管理職能所追求的高于合理收益的任何東西都是與持有人息息相關的。”某種程度上,“利益沖突”實際是一種風險的潛在存在。實際上基金經理很難不進行個人交易。另外,由于基金經理的投資目的和基金的投資目的并不完全重合,基金經理的個人交易完全有可能不與基金構成利益沖突。

因此,基金經理不法個人交易應屬于關系中的職務范圍,對基金經理的侵權行為,管理人應負連帶責任。對管理人連帶責任的歸責原則,德國法采過失推定主義,即基金經理不法個人交易歸責于管理人的過失。而美國聯邦證券法中規定管理人不會僅因雇傭了違法的基金經理便需負責。

2.2 理論思考

對于個人交易之利益沖突,基金經理的忠實義務強化了個人侵權責任,同時弱化了管理人的連帶責任。筆者認為,個人交易有可能擴大持有人的利益。基金經理忠實義務的意旨在于防范沖突性。這種自律管制缺乏統一的可操作標準,其主要由管理人依據民法等有關委托的法律關系對個人交易進行約束。制裁方式僅限于民刑或行政責任的事后懲罰。美國法對個人交易的管制不僅在事后處罰措施,其更關注事前預防,其制度即:基金個人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基金個人交易的管理人內控制度。法律管制一方面規范基金經理恪守信賴義務,另一方面也便于管理人執法。法律管制相比自律管制的優勢還在于對基金經理、基金管理人、監管部門的責任分配合理,其相互制約、互相監督,內部規范俱備法律所認可的強制執行力。

參考文獻

[1]Investment Company Act of 1940 Act of Aug.22,1940;54 Stat.789(1940); 15 USC 80a-1-80a-64.

篇7

比如說,因為不了解實際情況,而當眾錯怪了下屬,就應當胸襟坦蕩一些,在確定自己錯了之后,絕不能文過飾非,將錯就錯,一錯再錯,而應當馬上以適當的方式向部下真心實意地道歉。這樣才會被原諒,才能真正體現出自己的風度和風范。

道歉的好處在于,它可以冰釋前嫌,消除他人對自己的惡感,也可以防患于未然,為自己贏得朋友和伙伴。

在商務交往中,需要注重的道歉的技巧:

一、道歉語應當文明而規范。有愧對別人的地方,就應該說:“深感歉疚”,“非常慚愧”。渴望別人的原諒,就可以說:“多多包涵”,“請您原諒”。有勞別人,可以說:“打攪了”,“麻煩了”。一般的場合,也可以講:“對不起”,“很抱歉”,“失禮了”。

二、道歉應當及時。知道自己錯了,馬上就要說“對不起”,否則越拖得久,就越會讓人家“窩火”,越輕易使人誤解,而且你也越不好開口。為一件五百年前的事情道歉,實在沒什么大意義。

三、道歉應當大方。道歉絕非恥辱,應當大大方方,堂堂正正、遮遮掩掩。也不要過分貶低自己,說什么“我真笨”,“我真不是個東西”(除非你們的關系“非同平常”),這可能讓人看不起,也有可能被人得寸進尺,欺軟怕硬。

篇8

他是中國大陸目前最著名的魔術大師之一,十幾歲就登臺演出,25歲便獲得國際魔術界的最高獎――“金魔棒”獎。這個獎據說連大衛?科波菲爾都望塵莫及。

這是一個活潑開朗、性情率直的大男孩。留著一頭長發,臉上永遠帶著招牌式的笑容,眼睛里則透著一股魔術師的狡黠與神秘。觀眾對他的評價是:帥、神奇、蓋了帽了!

北京南二環的一家茶館。他先慢慢地舉起茶壺幫記者倒上,然后又給自己倒了滿滿的一杯。“以前整天琢磨著如何獲獎,現在就想著怎么才能把我的‘魔法傳奇’系列晚會給搞好。”

現在不像以前賣藝那樣了

由于一直忙著新版魔術晚會《魔法傳奇Ⅲ》的籌備工作,李寧的日程安排差不多是以分鐘來計算的。“這次的新版魔術晚會大約會換掉50%的節目,要比前幾版的演出還要驚險、刺激。”已經連續工作了七、八個個小時的他談起魔術竟沒有絲毫的倦意。

在此之前的幾年間,由他擔綱主演、馮小剛導演的《魔法傳奇》系列主題魔術晚會已經先后在長安大戲院、保利劇院等北京各大劇院上演了一百余場,并多次應邀進行全國巡演,好評如潮。

關于一些人對魔術的偏見,李寧有著自己的說法:“社會上還有一些人對魔術、對魔術師存在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看法,但時代在進步,我們和以前那些提著小木箱子沿街賣藝的老藝人們已經不一樣了。”

他有些反感“魔術就是變戲法”的說法。“我希望大家能夠修正這種已經過了時的觀點,魔術可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舞臺表演藝術。魔術雖然是假的,但魔術表演的過程百分之百是真實的,一定需要動腦筋才能做得到。要知道在國外,一提到魔術師人們都會充滿敬意,因為魔術表演本身就是一種智慧的象征。”

自從2001年在蒙特卡洛第16屆世界魔術大賽上捧回“金魔棒”獎之后,他就一直致力于魔術在全國的學習和推廣工作。2002年,他在自己所在單位――中國雜技團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組建了自己的魔術工作室,潛心鉆研魔術。

雖然已經是中國大陸著名的魔術表演大師,但他練起魔術來仍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有一次,為了排練他的代表作品《移形換影――三變》,他在一棟已經拆了一半的破舊樓房里排練了將近兩個月。“那時剛好是夏天,室外的地表溫度都有40多度,屋子里熱得簡直像蒸籠一樣。”

去年12月,他隨《魔法傳奇》劇組的工作人員到廣西南寧進行巡回演出。由于天氣原因,他得了重感冒,連著打了兩天的吊針仍沒有大的好轉。但第二天演出時他仍然不顧大家的反對堅持上臺,在演出最后一個節目《死亡釘床》時他在奔跑進場的時候一不小心竟重重的摔了一跤,最后不得不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才完成了節目。

對于魔術在中國的推廣,他相當的樂觀:“大家對魔術的興趣還是很高的,而且現在科技越來越進步,我們的表演也能越來越神奇。只要不斷地推陳出新,魔術就能越來越受大家的歡迎。”

無處安放的青春

小時候的李寧似乎對魔術并沒有什么太大的興趣。那時他的理想是當一名飛行員,因此家里堆滿了他四處搜集來的各種各樣的飛機模型。從6歲開始,他就被送進北京的一家雜技團里進行體操訓練,他的父親是那家雜技團的負責人。

李寧說那是一段相當無趣的日子。

“每天都是練習前空翻、后空翻,一做一整天,腰酸腿疼的,根本受不了。于是,有的孩子就開始想著逃跑,但終究還是被逮回來,然后就是被師傅打,狠狠地打。”多年以后,李寧和他的一位師兄談起當年的經歷時,對方還一直唏噓不已:干完咱們這一行,還有什么苦不能吃呢!

16歲時,團里突然簽下一個出國演出的合同,李寧高興得跳了起來。在那個時候,能出國演出可是一件相當轟動的大事情。“因為能出國嘛,所以苦一點兒、累一點兒也就覺得無所謂了,沒日沒夜地練,就是想著能到國外看一看。”

但就在出國的前一天,團里卻接到通知:由于演出經費不足,必須要從演員中裁掉一個人。幾乎是毫無懸念地,他就被裁了下來,因為他的父親就是團里的負責人。

這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曾經讓李寧耿耿于懷了很久。“其實,如果我是父親,我想我也會那樣做的。” 現在的他已經很平靜。

沒能出國演出,他在火車上站了兩天兩夜南下到了廣西桂林,拜在著名魔術大師丁洪杰先生門下,成了丁老晚年的關門弟子。這同樣也是父親的安排。

這段時光,讓李寧頗為懷念:“因為是孤身一人來到桂林,所以周圍的哥哥姐姐們對我都很照顧。師傅喜歡吃蘿卜,我每天早上起來都會到附近的集市上去買一些。那蘿卜大呀,有胳膊那么粗。” 他雙手比劃著,“買回來以后,一半給師傅吃,一半留下來做腌菜。”

師傅非常傳統。他學魔術,師傅卻先讓他練習扎馬步,馬步扎穩之后是功法,再后來才是表演技巧。“心理學、社會學呀什么的也要學一些,要不然怎么調動觀眾的情緒呢!”

幾年之后,學成回京,卻正趕上魔術的蕭條期。演出少的可憐,收入也低。參加各地的魔術比賽,又總是得銅獎,他曾自嘲地說自己是個“銅獎專業戶”。

還曾有一段時間,迫于經濟的壓力他暫時離開了魔術,混跡于街市、酒吧。白天在北京動物園的服裝批發市場“練攤”,晚上則跟著堂兄沙寶亮一起到酒吧里去唱歌。

“我那時的青春,一直無處安放。”他說。

我從來都沒有登頂的感覺

青聯刊(以下簡稱“青”): 你的魔術《移形換影――三變》能在蒙特卡洛獲得“金魔棒”獎,你覺得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李寧(以下簡稱“李”):我覺得是它的獨創性。這也是“金魔棒”獎的評委們最為看重的一點。很多魔術,如果不是你自己原創的,就算你表演的再精彩,那也不是你的。而《移形換影――三變》這個節目,在我之前沒有任何人表演過,我可以很自豪地說,這就是我自己的節目。

青:《移形換影――三變》的創作靈感來自于哪兒呢?

李:這個節目是我結合了川劇的變臉、更衣以及我國傳統魔術里的變傘以后創作出來的。這三項技術單個演都不困難,但要把他們結合起來同時變化就很困難了。我當時考慮到自己的魔術經驗不足,要想獲獎就只能在創新上下功夫。我潛心鉆研了兩年,才創作出了這個節目。

青:你曾經短暫離開魔術,后來是什么力量又讓你重新回到魔術圈的呢?

李:那是1997年,我正在動物園練攤兒,突然一個小男孩認出了我:“哎,這不是在電視上表演魔術的李寧哥哥么!”當時我是既驚訝又羞愧,我沒有想到自己離開魔術兩年之后,仍然會有觀眾記得我。

回家以后,我徹夜難眠。我問我自己:“練攤、唱歌、魔術,你到底更喜歡哪一個?”最后我發現自己還是最喜歡魔術。人這一輩子,不管再小的事情,只要做好一件就行了,就像李素麗大姐,她賣公交車票都能賣出名堂來。所以后來我時常對自己說,不是魔術不行,而是你自己不行,你要是能把魔術演到極致就一定能夠成功。

青:你這么年輕就獲得了世界上許多魔術師一生夢寐以求的最高獎――“金魔棒”獎,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頂峰了,那你今后要如何才能超越自己呢?

李:我不知道別人是怎么看我的,反正我自己還從來都沒有那種達到頂峰的感覺。我覺得我仍然要不斷地了解外界的信息,創作出更多的好作品來。這就像爬樓梯,你爬上了一級,上面還有一級,是沒有盡頭的。像《魔法傳奇》系列魔術晚會,這些年我們已經陸續推出了兩版,現在正準備推出第三版,當然節目會有所創新,這就是一種超越。

青:你演了這么多年的魔術,你的最終目標或者說終極目的是什么?

篇9

2006年的7月和往年并沒有什么不同。校園里的梧桐樹郁郁搖曳著,守望著理想的翅膀一起飛翔。畢業生們又開始打理行裝,去遠方,去尋找夢想。

畢業是一次離別,離別校園,離別稚嫩,離別白發先生,離別長裙女孩,離別上鋪兄弟……離別是畢業永遠的主題,驪歌是畢業永久的伴奏。

因為離別,年輕的畢業生們感傷、焦慮、不安,他們把自己僅存的書生意氣全部撒在自己大學里最后的那段時光。因為經過了畢業,他們便走入廠“成年”的世界。從此他們必須成長,再不能任性,再不能兒女情長。

一代代人的畢業書寫了一所所大學的歷史,也記錄了一個時代的變遷。支援邊疆、上山下鄉、畢業分配、統招委培、雙向選擇……所有和畢業相關的“關鍵詞”都有著鮮明的時代痕跡。

于是,不同的年代里,有人在畢業的時候宣告自己青春的死亡;有人打起背包酷酷地去了;有人把彈了四年的吉它與讀了四年的泰戈爾一起付之一炬;也有人揮別了青澀的愛情,開始自己獨自的流浪……畢業是青春激情的最后釋放,是恣意妄為的最后時光。

畢業是一個人的成年禮,踏入社會的年輕人遠離了校園里的多愁善感,從此憑添了生存的惆悵。或許畢業不僅僅是一次成年禮,更是一次成年“秀”,給每個人舞臺,讓每個充滿激情的年輕人肆意涂鴉,涂寫下年輕的記憶,也涂寫下未來的期許,讓畢業那段時光成為人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篇10

我家有一個嚴厲的人,嚴厲到什么程度也只有你來親自體驗了才知道,我可是被這嚴厲的人折磨得要死了,你猜出來了吧,那就是我的媽媽。

記得有一次,那天是周末。我睡了一個懶覺,突然,被媽媽一聲大叫,吵醒了。我就問媽媽:“媽做什么呀?”媽媽嚴肅的說:“起來給我做奧數題,明天你爸就回來了,你不做奧數題,就等你爸來收拾你吧!”我驚訝的說:“啊!不會吧,不是說下個星期才回來的嗎?”媽媽說:“你爸的領導讓你爸提前回來的。”

我連忙踢開了被子,匆匆忙忙的穿好衣服,剛要走出房門,要被媽媽大聲一喊:“被子折沒?”我回過頭來看,媽媽那嚴厲的眼神,促使我去把被子折好。折完了被子我便跑向了衛生間,去洗漱,洗漱完以后我走到客廳準備坐在沙發上時,要被媽媽大聲一喊:“衛生間的燈關沒?”我有回過頭來看,又是那種嚴厲的眼神,促使了我去衛生間把燈關了。我又回到了客廳,我打開電視機,看著“一起來看流星雨”,又被媽媽大聲一喊:“不是說要做奧數題嗎?怎么看起了電視呀?”我被嚇得連遙控器都拿不穩,我連忙關了電視,跑去書桌錢做起了奧數題。

現在你知道了我媽媽是一個嚴厲的人吧!

隆林各族自治椏杈鎮中心小學六年級:韋舉?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