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術的理解范文

時間:2023-10-11 17:24: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通信技術的理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通信技術的理解

篇1

伴隨著電子商務時代一步步走近,網絡會計的發展開始了一系列的以數字化、信息化為重點的信息技術革命路程,這種變化強烈沖擊了傳統意義上的商務理念、組織模式等,直接導致了一種新興商務模式――電商運營模式的產生。在西方較為發達的國家中,于上世紀60至70年代開始步入信息化時代,然而我國的信息化研究較為落后,始于上世紀80年代。信息的全球化逐步促使了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尤為明顯的是不發達地區在大數據時代被邊緣化的程度愈來愈高。

以計算機、通信以及網絡技術為主體的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于很大程度上使得人民的生存環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產生了改變,這種改變重新詮釋了大數據時代公司生存發展的新興準則,也迫使更多的企業開始借助信息的集成化管理來應對市場的急速變化。

二、大數據時代中會計所需面對的挑戰

(一)會計信息結構復雜化

我國會計信息的收集及處理仍主要為結構化數據,然而非結構化數據對于會計信息相關使用者的決策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數據時代對會計信息的結構將會產生以下兩個至關重要的影響:

第一,非結構性數據在全部信息中所占據的比重將被逐步提升。大數據技術一個明顯的優勢是使得結構性、非結構性信息得以結合互補,并以定量的方式來描述、分析、評判各個公司經營情況。收集整理非結構化數據并進一步解讀、理解成了每個公司不得不面臨的挑戰。

第二,于某些特殊情況下,對于公司會計信息精準性的要求會有一定程度上的下降。傳統意義上的會計信息被視為精準的、無瑕疵的,任何舞弊性、造假性、非系統性錯誤都不被允許存在;于新興的大數據時代下,相關信息使用者對于精準度的要求較之以往有所寬松,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對會計處理人員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在數據容量于精確性之間的利弊判斷更加艱難。

(二)貨幣計量與計量屬性的多元化

財務會計的信息計量屬性在傳統的處理過程中都以歷史成本為主要度量標準,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財務報告的目標逐漸開始向為投資者決策提供保障方面的偏移,其他計量屬性被逐步納入了財務會計信息制作的過程中。值得一提的是公允價值的大量使用已成為主要趨勢,其最大好處是對投資者決策的相關性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不足之處是其確定的不可靠性與其確定標準的不唯一性,劣勢使得優勢的發揮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允價值的可使用范圍。

(三)財會信息管理模式的工廠化

今天來看,信息的處理部門――會計、財務部門往往未與公司內其他行管部門得以清晰的劃分,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會計信息處理的效率。隨著大數據時代的推進,信息處理部門將實現單獨運轉,甚至于與公司總部實現分離,形成獨立的類似于小型工廠的“會計信息處理工廠”,用來契合各公司跨地區、跨網點、跨部門對于會計信息提供上的公共需求乃至于個性化服務。

(四)財會人員職能的管理化

傳統意義上的財會人員也將其大部分精力用于對各種單據審核、記賬、報告等較為基礎的工作中,而大數據的影響下會計的任務更多的變為了提升企業價值而不僅僅是核算財務信息。在新興技術――云計算、互聯網、通信技術等的合力驅動下,更多的財務、非財務數據將匯集于公司財務部門,財務部門的工作需要由數據的存儲處理逐步過渡到數據的分析使用上來,這就要求財會人員對于業務有更深入的認知,可以熟練處理更多的非財務信息。

(五)財務報告相關性和報告范疇擴大化

大趨勢下,財務報告的相關性目標收到的關注度越來越大,財會人員提供的信息可以于多大程度上幫助投資者進行決策,將直接決定財會人員的發展前景。對財會人員的要求增加了,需要有強烈的行業競爭意識,需意識到會計信息不再是投資者們進行決策的唯一可使用信息源。會計信息的使用趨勢更傾向于在決策中檢驗信息的有用性,最后確定選擇一個更有用信息源。如財會部門所提供的信息相關性程度沒有其他信息系統所提供信息的價值相關性更高的話,財會部門的發展方向將接受極嚴苛的挑戰。

三、應對大數據帶來的挑戰的方法

(一)提供更加綜合的會計信息

1、于年報中拓寬非結構數據的范圍

公司內部思想與外部價值觀都在一步步擴展中,影響企業價值判斷的因素也越來越令人目不暇接,投資者決策維度與相應的內容也隨之得到飛速的擴展,大量的非結構性數據也被希望納入公司的會計報告中。

2、擴展報告表內項目的范圍

隨著大數據的發展,原先很多不能準確定價的資產、負債可以實現合理的定價,將它們引入AIS處理的范圍。并且財會人員應當對公司的商業模式進行專業量化,改變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的描述方法,以保障會計報告信息相關使用者能夠得到足夠的信息。

(二)建立AIS平臺和相應的技術標準

隨著用戶信息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傳統的模式已經愈來愈難以滿足廣泛需求,創立一套完善的可以將客戶、供應商以及其他相關合作者一并納入的共享信息系統平臺將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企業可以共同創立一個三級信息的共享平臺,建立一個分工更為明確、層級更加分明的信息共享平臺,以使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滿足。

(三)進一步保證會計信息化所要求的安全性

隨著互聯網的使用,云端的應用在各個方面已經屢見不鮮。這個過程里,雖通過應用軟件集合協調了大量不同類型設備的存儲和運行工作,但是安全性問題也相應的受到了很多重視。采取一定措施以杜絕惡意、非法訪問乃至于泄露客戶存儲數據的一系列問題是系統首先應當處理的問題。第一,為阻止不同公司間惡意、濫用會計信息的行為,公司需建立起一套更為完善的客戶身份安全認證及訪問控制體系;第二,為加強公司對AIS的可信賴程度,公司需新設立起關于會計信息安全的評估機制。

(四)逐步實現財會價值轉型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大數據的信息化管理已經逐步轉變為推動提升企業價值戰略的決定性環節,財會部門要進一步做到快速整合公司中關鍵的信息點,從而幫助公司更好地實現高額的利潤以及投資回報,將會計從核算、監督職能向價值提升職能逐步轉變。轉變的實現取決于以下幾個重要因素:戰略方面,應當對財務管理進行進一步的創新,將提升價值作為公司的發展目標,于公司運營進程中大規模使用價值管理,能夠高效的利用商業模式等相關知識處理事項;運營方面,應當集中管理財務,縮減管理的層級,掌握靈活運營和財務管控二者之間的關系。

四、推進AIS體系結構進步的建議

(一)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公司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依賴程度不能過高,應當將信息技術視為公司發展的助力。推動AIS體系結構的發展進步是為進一步實現各個公司間的過程集成,從而更大程度上來提高公司市場競爭力,不可以僅僅依賴于技術的進步,應當逐步落實公司的管理職能,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篇2

關鍵詞:電力通信系統;E1數字接口;電力傳輸

中圖分類號:TN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1)27-0137-03

隨著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光纖通信已成為通信的重要手段。光纖傳輸系統具有容量大,傳輸距離遠,抗干擾性強,安全性能高等優勢,在通信傳輸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電力系統中應用廣泛。使電力傳輸手段更加豐富,不僅大大提高了通信的利用率,改善了通信質量,而且實現了全數字化、寬頻帶、多媒體信息的高速傳輸及計算機監控、MIS信息、圖像監控和電話通信的四位一體。而如何解決在電力通信系統中E1數字接口的實際應用中,互聯、匹配等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E1接口的概念

所謂的E1信號,就是速率為2.048Mbit/s的標準數字接口,俗稱2M口,是目前中國和歐洲普遍采用的標準數字信號接口。T1的速率是1.544Mbit/s的標準數字接口,是目前日本采用的標準數字信號接口。一般情況下,在沒有特別說明時,所說的2M口就是指E1。

1.電力通信傳輸系統中的通信設備之間的連接,以及業務傳輸大多是通過E1口連接的。

2.標準的E1口對不同廠家的設備可以互相連接。

二、E1的時隙

每一個E1端口可以按時隙分成30路64K數據線路和2路信號線路。這30個64K數據線路每一路均可以當作一條64K的專線。這樣就是一個E1的幀長為256個bit,分為32個時隙,一個時隙為8個bit。

1.每秒有8 k個E1的幀通過接口,即8K*256=2048kbps。

2.每個時隙在E1幀中占8bit,8*8k=64k,即一條E1中含有32個64K。

E1有成幀、成復幀與不成幀三種方式,在成幀的E1中第0時隙用于傳輸幀同步數據,其余31個時隙可以用于傳輸有效數據;在成復幀的E1中,除了第O時隙外,第16時隙是用于傳輸信令的,只有第1到15,第17到第31共30個時隙可用于傳輸有效數據;而在不成幀的E1中,所有32個時隙都可用于傳輸有效數據。

三、E1的幀結構

2M的幀結構有5種,第一種是非幀結構,第二種是PCM30,第三種是PCM31,第四種是PCM30 CRC,第五種是PCM31 CRC。

1.非幀結構。2M的非幀結構主要傳送的是數據,其特點是每一幀只有1個0時隙,其余31個時隙不做區分。

2.PCM30。為什么會有PCM30和PCM31的區分呢?PCM30最大可傳送30個信道的信息,PCM31最大可傳送31個信道的信息。PCM30一般是用于使用1號信令(隨路信令)的話務業務。主要特點是第16時隙傳送1號信令和復幀信號及復幀告警,一個復幀包含16個子幀。

3.PCM31。PCM31一般用于7號信令電路(即共路信令),其特點是31個時隙均可用于業務信息。PCM31沒有復幀,目前使用的2M電路絕大多數都是此類型電路,另外,DDN電路也是采用該類型幀結構的電路。

4.PCM30 CRC。此類幀結構與PCM30的不同在于多了CRC字節。

5.PCM31 CRC。同樣,與PCM31相比,多了CRC字節。此類電路一般用于專網,用于對電路質量要求較高的網絡。

四、E1接口的實際速率

電力數據網上用的2M電路使用的是非幀格式,但在實際應用中,有人會產生誤解:2M的數據鏈路實際的帶寬就是2048bit/s,由于數據是異步傳送方式,因此就不需要0時隙進行同步。這種認識有偏差,實際上2M數據鏈路實際能使用的帶寬是1984bit/s,2M內的0時隙是保留的。

五、E1接口類型

E1接口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即非平衡的75 Q接口,平衡的120 Q接口。目前電力系統2M接口大多采用非平衡的75 Q物理接口(一收一發),而使用平衡式120歐姆物理接口(一收一發兩地)很少。具體如圖1所示:

六、電力系統常見的E1用法

1.微波通信中,由微波電臺直接下到PCM的數字接口采用標準的E1(在本文中不做重點講解)。

2.PDH,SDH光傳輸系統中,光機E1接口連接到DDF或直接連接具體設備(目前電力系統中基本上都是這種用法)。

(1)電力系統中,E1直接連接到PCM,從而傳輸語音電話、繼電保護、自動裝置、自動化等業務;或不經PCM直接接繼電保護、自動裝置、圖像監控等系統的設備。

(2)程控交換機的中繼。用作電力系統的行政程控交換機、調度程控交換機的數字中繼,目前全國國家電網公司到地市級電力系統的行政程控交換機已經聯網,可以電力系統的內部系統號,進行互撥。同時通過中繼與地方電信部門的交換系統相連,可以撥打系統外電話。

河南省電力公司的地市級電力系統的調度程控交換機,通過E1也已經聯網,可以通過內部調度系統號,可以全省撥打、直連。

(3)以太網業務。經V.35-G.703轉換器接E1線。直接轉換為以太網接口,以傳輸辦公自動化、MIS、圖像監控等以太網接口業務。

七、電力系統常用E1接頭及2M線的選用

電力通信系統的設備E1接頭,大多采用75歐姆,圓形接頭大多數是BNC接頭。DDF架上面出的一般是L9接頭。基本就這兩種。如圖2、圖3、圖4所示:

數字配線架又稱高頻配線架,以系統為單位,有8系統、10系統、16系統、20系統等,在數字通信中越來越有優越性,它能使數字通信設備的數字碼流的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從速率2~155Mb/s信號的輸入、輸出都可終接在DDF架上,這為配線、調線、轉接、擴容都帶來很大的靈活性和方便性。

2M線分為150歐、120歐、75歐等同軸電纜線。平時常見的為75歐同軸電纜線,傳輸速率為2048kbt/s,俗稱兩兆傳輸,一般老通信人都稱為E萬,如一個E萬,聽起來很費解。

2M線即同軸電纜,是通信行業普遍使用的E1接口的連接電纜。

八、E1實際應用中的匹配問題

我們大家都知道標準的E1口,不同廠家設備是可以互聯的,但是工程中經常遇到兩個廠家都說自己的設備是標準的2M口,且分別自環都是好的,而事實上就是聯不通。經過分析原因,有三種可能:

1.阻抗不匹配。標準的E1口阻抗是75歐姆非平衡,或120 Q平衡。所謂平衡或不平衡是指E1接口變壓器的出線與地的關系

工程上如果有示波器,E1口波形高度在有75歐姆負載的時候是2.37V左右,而E1開路時,波形高度是7.74V左右,則證明E1口的阻抗就是75歐姆。

現場沒有示波器時,用同軸線將E1接到可信任的 E1口上(代替75歐姆),用萬用表的交流豪伏檔,量開路和接纜兩種情況下電壓值是否為2倍關系,以此法可以粗略判斷阻抗。

2.頻率有誤差。

(1)E1口的標準輸入允許頻偏是2.048Mbit/s±50ppm;

(2)50ppm大約就是100Hz;

(3)如果相互連接的兩個E1口,一個正偏80Hz,另一個負偏80Hz,盡管都是允許的范圍內,也有可能造成兩個設備失步。

3.傳輸距離過長。2M口能傳多遠,以75-2-1電纜為例,通常可以傳輸50M左右,用75 7比較粗的同軸纜,最大可傳輸150M左右。傳輸超過規定的距離,2M頭的焊接工藝、電纜的質量等都是信號衰減的主要原因。

4.幀結構有PCM31/PCM30/不成幀三種;在新橋節點機中將PCM31和PCM30分別描述為CCS和CAS,對接時要告訴網管人員選擇CCS,是否進行CRC校驗可以靈活選擇,關鍵要雙方一致,這樣才可保證物理層的正常。

九、E1實際應用中的故障處理

實際工作中,我們在處理2M電路的故障中,可能遇到的情況千差萬別,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法,才能保證及時有效地處理好2M接口電路業務。針對數字通信中2M接口電路幀結構及常見故障進行了分析。

1.設備問題造成2M故障。

2.光線路問題造成2M故障。

3.配置問題造成2M故障。

4.電纜及接頭問題造成2M故障。

5.接地問題造成2M故障。

首先可以從光傳輸系統的網管上直接判斷故障的部位,是光纜線路、2M接口板、光板是否出現故障,2M配置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能確定,就需要采用常見的2M環回的測試方法,進行測試、判斷。用一根2M線對設備的近端、遠端以及DDF(圖5)。進行收、發自環,查看設備面板各個所代表的指示燈的工作情況。通過2M誤碼儀逐段檢測、判斷,找出故障原因。

篇3

【關鍵詞】電力工程;光纖通信;應用

1、前言

以往經常將微波通信方式應用到電力工程中,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來了諸多的問題,如抗干擾能力較弱、帶寬達不到要求等等,因此,就無法適應時展的要求。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到各地的電力工程中,進行數據傳輸;通過實踐研究表明,光纖通信具有一系列的優點,如有著較大的傳輸頻帶寬和通信容量,在傳輸過程中沒有過大的損耗,有較長的中繼距離和較強的抗輻射能力等。

2、光纖通信技術

在光纖通信中,信息的傳輸是利用光纖來完成的,而信息則是依托于光來進行傳輸的。因為光纖是由玻璃材料構成的,那么就有著較強的絕緣性能,這樣過去那種接地所導致的回路問題就不需要擔心;另外,因為光纖間只有較小的串擾,那么在信息傳輸的過程中,就不會擔心泄露光信號,信息的傳輸安全可以得到保證;另外,光纖線芯有著較小的直徑,光纜是由多各個光芯所組成的,那么就不會占用較大的空間范圍。在具體的應用中,相較于電波頻率,光纖傳輸系統有著更高的光波頻率,并且相較于軸電纜和導波管,光纖只有較小的損耗,因此光纖傳輸具有更大的容量。

3、光纖通信技術在電力工程中的應用

相較于其他的網路,電力系統通信有著一系列的特殊性,如對可靠性有著較高的要求,有著較多的業務,并且大部分業務只有較小的容量等等,因此,在電力工程建設中,就需要結合電力通信的要求來進行。

一是電力特種光纜:電力特種光纜指的是電力系統所獨有的線路桿塔資源架設的電力特種通信光纜;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目前出現了較多類型的電力特種光纜,如OPGW、OPAC、MASS、GWWOP等,這些電力特種光纜有著不同的特點和適用范圍,需要進行合理選擇。

電力特種光纜因為有著比較特殊的自身結構和安裝形式,因此就不會遭受到外力破壞。雖然需要較高的成本造價,但是因為只需要在電力系統的桿路資源上進行建設,那么就可以將施工建設的成本給有效節約出來。目前,OPGW和ADSS兩種光纜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具體來講,OPGW在應用過程中,具有的優勢有這些,因為可以有效復合地線和光纜,那么就不需要重復建設;在信號傳輸過程中,只有較小的損耗,并且通信質量也可以得到保證;安全性較好;但是在應用過程中,容易遭受到雷擊。ADSS光纜也經常被應用到電力通信中,它將絕緣介質應用了進來,沒有較大的重量,不會影響到鐵塔,因此,通常字強電場以及長跨距中應用這種電纜。另外,因為它的安裝只需要添加在桿塔上即可,那么在架設電纜的過程中,就不會影響到輸電線的正常運作。一般情況,會將OPGW電纜應用到新建線路中;會將ADSS電纜應用到老線路加掛光纜工程中。

二是電力特種光纜內的光纖選型:光信號的物理傳輸是以光纖為介質的,因此,光纖的特性將會對光纖傳輸系統的帶寬和傳輸距離產生直接的影響。目前,在相關的波長范圍內,一共有6個波段是光纖可以傳輸的。將波分復用技術應用進來,多個信道的傳輸可以通過一個波段來完成。并且光纖類型的不同,也有著差異化的光波波長范圍。

光纖的分類及選型:結合國際上的相關標準,可以將光纖劃分為很多種類,如常規單模光纖、多模光纖、色散位移管線等等。一般在局域網和部分接入網中應用多模光纖,在長距離傳輸中,是不能夠采用這種光纖的;并且通常在ADSS光纜中應用。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光纖是非色散位移光纖,它在1310米工作波上,只有較低的衰減,并且具有零色散。如果傳輸數據有著較大的容量,并且有著較高的速率,一般采用的是G.655類光纖。

在具體的電力工程建設中,需要結合具體的應用來對光纖類型進行合理選擇,如波分復用技術是否采用等等。

三是光纖傳輸組網技術:光纖傳輸速率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光纖傳輸組網方式的影響,目前,一般將密集波分復用技術結合同步數字體系的組網方式應用進來。

波分復用技術也被人們簡稱為DWDM,指的是在同一根光纖上傳輸多個不同波長的光信號,相鄰光波波長間隔的大小和光纖傳輸不同波長光信號的數量呈反比的關系;通常情況下,又可以對波分復用技術進行劃分,如粗波分服用技術、密集波分復用技術等,這種劃分的依據是相鄰峰值波長間隔的不同。

同步數字體系指的是有效融合復接、線路傳輸以及交換功能等,并且信息的傳輸由統一網管系統來進行操作。SDH技術可以對數位信號劃分等級,依據的是速度的不同,然后將復用方法和映射方法應用進來,以此來用高等級的SDH信號轉換那些低等級的SDH信號,這樣就可以同步進行網絡的傳輸,對局部網絡和核心網之間的接入瓶頸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促使網絡帶寬的利用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4、結語

通過大量的實踐研究表明,在電力工程中應用光纖通信技術,可以對電力系統各個組成部分的運行進行有效協調,保證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在光纖傳輸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電力系統的特點來進行,結合業務類型,來對光纜類型和組網技術方案等進行有效選擇,促使光纖通信技術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雷艷.淺談電力系統光纖通信工程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2(27):123-125.

篇4

目前,DSP應用系統的研發一般都需要昂貴的專扇開發系統,而且大多是功能與用途特殊的產品且批量小,其成本主要花在長時間研發上。對于民品,時間就是市場占有率和金錢;對于軍品,時間就是戰斗力和生命。分層結構高速數字信號處理嵌入式系統的硬件和軟件都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通用性,極大地降低了這一類產品的研發難度與研發周期。

1 系統組成

1.1 設計思路

一個工業測控儀表產品首先需要友好的人機界面、實時的數據采集與控制及準實時的高速數字信號處理。DSP專用芯片雖然具有強大的數字信號處理功能,但若用于人機界面設計將事倍功半,若用于強實時控制則極易被一個簡單任務耗盡資源。因此,系統的最佳設計方案是:采用體積小、結構緊湊可靠的PCI04工控機實現人機界面,以高速DSP芯片進行準實時數字信號處理,而強實時信號處理任務由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和專用芯片(ASIC)完成。

    1.2 分層式的系統結構

根據以上思路,系統宜采用分層式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自定義系統總線(類似于GPIB總線)及接口模塊實現主機(層次一)對多個信號處理模塊(層次二、三)的監控,基于16位ISA并行接口的設計細節參見參考文獻[2]。對于監控主機,在通過了調試階段后,可以用單片機替代之以進一步減小體積重量,降低成本。在信號處理器模塊中,DSP芯片及其RAM與EPROM組成的最小系統構成第二層次,其硬件/軟件都具有通用性。真正與具體產品特定功能有關的是第三層次,它是由CPLD、ASIC芯片或級聯工作的從處理器構成的應用硬件模塊。隨著軟件無線電技術與器件的發展,非通用性功能越來越趨向.于用軟件實現,而應用硬件模塊則主要是高速CPLD、偏速模/數轉換器及數/模轉換器。因此第三層次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1.3 系統的特點

系統結構分層次后變得比較靈活,便于擴展。對于多通道并行數據處理,如材料分選,可采用多個信號處理器并聯結構;對于單通道高速數據處理,如雷達脈沖信號分選,可采用多個處理器級聯結構。 分層結構系統的功能強大。第三層次可以處理納秒級事件,如高速脈沖信號的瞬態參數測量;第二層次可以處理微秒、毫秒級事件,如數字濾波及高精度參數估計算法的實現;第一層次可以處理非實時但較復雜,的事件,如實現圖形用戶界面、存盤打印、數據庫管理以及網絡功能等。

第一、二層次在硬件上有完全的通用性,數字信號處理器的基本輸入輸出軟件(DSP-BIOS)及其對應的主機接口軟件也基本上具有完全的通用性,可編程器件的充分利用還可使第三層次在硬件上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因此,采用這種結構開發后續產品時,研發工作將越來越容易而且迅捷。

2 硬件/軟件協同設計過程

將上述具有通用性與分層結構的高速數字信號處理系統應用于具體產品設計時,首先要對硬件/軟件功能進行合理的劃分,這實際上是一個硬件/軟件協同設計的過程,如圖2所示。

第一步,確定應用系統具體功能及性能指標要求。

第二步,應用獨立于任何硬件/軟件的功能性規格方法對系統進行描述,如有限態自動機(FSM)、統一化的規格語言(CSP、HDLs、C、…)或其它基于圖形的表示工具。其作用是對硬件/軟件統一表示,便于進行功能的劃分和綜合。

第三步,從系統功能要求和限制條件出發,依據一定的算法,進行硬件/軟件的功能劃分。

第四步,對劃分結果作出評估。一種是性能評估(A),另一種是對硬件/軟件綜合后的系統依據指令級評價參數作出評估(B)。如果評估結果不滿足要求,需重復第三步,重新劃分硬件/軟件的功能,直至獲得一個最佳的硬件/軟件實現為止。

一個大的科研項目都需要多所做人分工協作,以上所述實際上也是總體上為硬件組與軟件組所做的任務分配。在進行硬件系統基本功能調試的同時,軟件組可以編寫人機界面程序、數據庫操作程序、模擬數據與處理的脫機版程序。由于用規格語言對實際硬件/軟件功能描述存在失真情況,設計階段的硬件/軟件功能劃分也難免有不合理之處,但這可在聯機調試中得以修正。

3 關鍵技術

本文用TI公司的高速處理器芯片TMS320VC33實現通用數字信號處理嵌入式系統。

3.1 DSP-BIOS設計

DSP-BIOS軟件是實現數字信號處理嵌入式系統通用性的關鍵所在。TMS320VC33在微處理器(μP)模式下,復位后即運行DSP-BIOS軟件;如在微計算機(MP)模式下,復位后運行其內部固化的Boot-Loader程序,然后從外部低速RAM或串口讀取DSP-BIOS軟件并調入片內高速CACHE進行全速運行。

一個通用DSP-BIOS軟件應具有以下功能:

· DSP的初始化;

· 最小系統硬件的自檢;

· 與上位機的通信;

    · 接收上位機命令及命令處理;

· 從上位機下載應用程序并執行;

· DSP特殊寄存器的設置,如外總線等待周期數;

· DSP片上功能塊(定時器、中斷)的控制;

.I/O口的讀寫(單地址);

· 存儲器的讀寫(成片地址)。

3.2 系統調試過程

系統的調試一般包括兩個過程:基本功能調試與正式應用功能調試。

基本功能調試的目的是排除硬件系統。設計與制作中存在的錯誤,并測試評估每一個子系統(模塊或芯片)的功能與性能。調試步驟如下:

· 按設計編程并燒寫DSP主板上的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確認CPLD器件已正常工作。

· 調試確認DSP芯片。H1和H3信號是所有片內功能塊時序的同步時鐘,是測量關鍵點。

· 把DSP-BIOS軟件燒寫入Flash-ROM,調試確認DSP的Boot-Load過程。若BIOS程序未正常運行,可按流程圖3來調試。

    · DSP與PC機接口的調試。在圖1所示的分層系統結構中,同處層次二的多個信號處理模塊是多塊DSP板。各DSP板上都有撥碼開關設置的"ID"標識,主機發送的每個命令中都帶有板選碼,只有"ID"標識與板選碼相符的DSP才會響應該命令。因此,只需確認PC機能對一個DSP進行正常復位與其它控制即可。通信調試的關鍵是檢查各標志信號。

.DSP外設的調試。包括DSP板上的主內存,應用板(第三層次)上的RAM、I/O口及ASIC器件的控制接口等。

正式應用功能調試的主要目的是:排除應用軟件與應用板上硬件系統中存在的錯誤,并測試評估整個系統的功能與性能。調試步驟如下:

· 把調試用軟件提取為與硬件系統有關的一類子程序庫,加入到包括界面與數據庫操作的主程序中,形成聯機運行的正式應用軟件。

· 整個系統的功能與性能測試。當無法達到設計要求時,分析問題之所在,盡快修改應用軟件或硬件,甚至重新設計制作硬件系統。

· 精簡優化,去掉調試階段的冗余設計部分。但在用戶使用過程中仍有可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始終保持一定的資源余留是有必要的。

4 應用實例

用TMS320VC33來實現通用分層結構數字信號處理嵌入式系統,它已經被成功應用于多項軍用/民用產品。

4.1 電臺自動測試儀--單DSP系統

通信電臺在出廠前以及維護維修時,都要測試其性能指標,包括頻率響應、失真度、信噪比等。應此需求研制的電臺自動測試儀系統結構如圖4所示。該測試儀硬件系統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數字化高速信號采集電路、數字信號處理器、多波段多制式的信號產生電路及上位機。信號采集電路中應用了高速數字下變頻器HSP50214,信號產生器應用了數字上變頻器AD9856,DSP在零中頻信號上進行處理,大大降低了對處理速度與容量的要求。因而單個DSP足以勝任對單個窄帶零中頻信號的多制式軟件調制與解調、濾波及參數估計等數字運算。

4.2 基于DSP的材料分選系統--多DSP并聯工作

為了適應市場需要,對材料(如糧食、礦物等)進行質量檢測與分選有著重要意義。分選是利用不同質量材料的重量、顏色、尺寸等物理特性不同的原理進行的。根據該原理,本實驗室開發研制了基于多DSP的材料分選控制系統。國內早期的分選系統智能部件都采用MCS-51系列的單片機,其控制功能基本可以滿足需要,但是它的計算精度和工作速度卻遠遠不夠,因此系統的分選精度等指標很難做高。本文所研制的新型分選系統采用高速浮點運算DSP芯片TMS320VC33完成多通道信號采集和分選的控制,使得分選精度和工作速度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每個DSP可以勝任80路5kHz帶寬的傳感器信號的分析處理,每臺工控機最多可管理16個DSP模塊的并行工作,因而總的分選速度是非常快的。分選系統組成框圖如圖5所示。

4.3 雷達對抗偵察信號處理機--多DSP級聯工作

篇5

【關鍵詞】 瑞舒伐他汀;不同劑量;冠心病心力衰竭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113

近年來, 我國人口老齡化占據總人口的50%左右, 冠心病的發病率也隨之不斷增加, 而冠心病極為容易引發的并發癥為心力衰竭, 一旦患者并發心力衰竭這類疾病死亡率極高, 必須予以高度重視[1, 2]。人體的總膽固醇以及蛋白膽固醇的含量升高是導致患者患上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根據相關研究報道表明, 他汀類藥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人體膽固醇的含量, 抑制血栓的形成, 有較好的抗氧化效果, 從而提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減少患者的死亡率[3]。就目前而言, 臨床中較常采用他汀類藥物來幫助患者降低體內血脂含量。為此, 本院對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療效進行深入探究, 并且取得了較好的研究結果, 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研究, 進行抽簽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5例。其中對照組中男20例, 女15例, 年齡47~68歲, 平均年齡(57.54±2.88)歲;根據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得出, Ⅱ級患者27例, Ⅲ級患者8例。觀察組中男21例, 女14例, 年齡48~70歲, 平均年齡(58.67± 3.21)歲;根據NYHA心功能分級得出, Ⅱ級患者25例, Ⅲ級患者10例。兩組患者年齡以及心功能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服用瑞舒伐他汀(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13246)作為固定治療藥物, 對照組給藥劑量為10 mg/d, 觀察組給藥劑量為20 mg/d, 1次/d, 飯前服用。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1個月, 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面色蒼白、心率加快、呼吸不規則)。療效判定標準:如果患者的心臟功能恢復正常或者>2級為顯效;如果患者的心臟功能改善恢復至1級為有效;如果患者的心臟功能與治療前相同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對照組顯效患者12例(34.29%);有效患者13例(37.14%);無效患者10例(28.57%), 治療總有效率為71.43%。觀察組顯效患者19例(54.29%);有效患者14例(40.00%);無效患者2例(5.71%), 治療總有效率為94.29%。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低于觀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71, P

2. 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57%)均明顯低于對照組(31.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

3 討論

冠心病后期極易引發心力衰竭, 而心力衰竭在臨床中是導致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心力衰竭屬于所有類型心臟病的最后階段, 而心室重構屬于該疾病的主要特點, 心室重構主要包含神經內分泌系統被激活, 其血管相關功能與常人不同以及炎癥因子等。

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是人體炎癥的代表性物質, 該物質是在人體內的促炎細胞因子, 患者血漿內的促炎細胞因子的含量與其體內炎癥的輕重程度屬于正相關的聯系, 促炎細胞因子的含量會隨著患者體內炎癥的加重而增多或者隨著炎癥的減輕而減少。相關醫學研究表明, 患者體內的炎癥因子可以導致患者的心肌細胞死亡, 從而削弱心肌的收縮功能, 讓炎癥細胞向受到破壞的心臟集中, 最終使得患者體內的血流動力不能夠滿足人體的需求。在臨床中常應用他汀類藥物對心力衰竭進行治療, 常用的他汀藥物有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等, 目前對于瑞舒伐他汀的醫學研究較少。本院經過本次深入的研究了解到, 瑞舒伐他汀不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體內的血脂, 而且還能夠抑制人體的炎癥以及穩定患者體內斑塊[5, 6]。瑞舒伐他汀屬于具有競爭性以及選擇性的還原酶抑制劑, 該藥物被人體肝臟吸收的幾率相對較高, 可通過人體肝臟來降低其膽固醇的含量, 此外還具有抑制炎癥的良好效果。就目前而言, 服用瑞舒伐他汀而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患者極少。由此可知, 瑞舒伐他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患者的病情, 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

通過本院本次深入的研究可知, 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低于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給藥劑量在正常范圍內, 劑量較高的瑞舒伐他汀能夠提升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借鑒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新建, 林芳, 林江. 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療效. 中國農村衛生, 2016, 4(82):50.

[2] 鄭進民, 衛任龍, 李新. 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鈣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響分析. 中國醫刊, 2015, 50(10):77-79.

[3] 柳萬千, 殷錫虎, 冷文文. 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鈣治療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療效對比. 當代醫學, 2015, 21(32):124.

[4] 陸志峰. 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鈣治療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療效對比分析.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3, 34(4):509-510.

[5] 董志華, 張煒. 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療效對比觀察. 山東醫藥, 2015, 55(31):80-81.

篇6

關鍵詞:delphi+access數據庫;客戶信息;管理系統

Abstract: In today's information age, computer to participate in the ordinary course of business management enterprise modernization to become imperative.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stom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adapted to such a reques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 customer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suitabl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model-based stand-alone structure.Key words: Delphi access database; custom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該系統采用delphi+access數據庫(B/S結構)設計開發。在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對系統的設計方案、功能模塊、接口設計、數據庫系統設計和安全設計等進行了較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客戶信息管理系統;DELPHI;數據庫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2-

客戶信息管理是商務運作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其管理的優劣直接影響商務、服務流程的順暢。因此,完善的功能模塊、充足的信息資源、便捷的功能操作是客戶信息管理系統應提供的重要性能。目前,人們往往用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結合EXCEL電子表格等工具進行客戶信息的管理,這種管理方式存在著很多弊端,如:文件安全性差、信息保密性差、工作效率低、電子表格容量有限,多表關聯性差 , 不易于查詢統計、更新和維護等。如果客戶購貨、服務,商業交往信息的管理等全過程完全靠人工進行跟蹤管理,不僅工作量大,而且難度也非常大,這種人工管理方式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化管理的需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競爭力日趨激烈,企業必須建立在現代化信息管理基礎系統上,利用世界先進的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建立現代化的信息網絡處理系統,實現信息資源化共享,提高信息系統處理的能力和速度,及時并準確地提供了企業里所需要的各種信息資源。正是利用這一個思想將客戶信息管理納入計算機信息管理,并設計為多個用戶,放入計算機里運行,實現信息共享并將客戶簽訂、履行、變更到終止等全過程的跟蹤管理。

本系統采用DELPHI編寫,利用DELPHI開發數據庫程序,與其他的系統相比較,有很大的優勢。在DELPHI的優勢中,它在數據庫方面的特點顯得尤為明顯:從客戶機/服務器模式到多層數據結構模式;高效率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和新一代更先進的數據庫引擎;最新的數據庫分析提供大量的組件。

DELPHI對關系數據庫提供全面的支持,DELPHI通過數據庫訪問控件與數據庫進行數據交換,并提供豐富的數據控制控件用于顯示數據庫中各條記錄的各個字段,接受用戶對數據的各種更新,使用非常靈活和方便。

一、實行客戶信息管理企業的特點

大家都知道,在當今世界計算機已經應用于各個領域,作為與世界交流廣泛、信息密集、事務繁多的企業必須有效、科學的管理公司業務。

需要客戶信息管理的企業的業務特點是:

1.企業的業務涉及面廣。一方面是客戶多,遍及諸多公司,這些客戶既有其固定客戶,也有僅是偶爾的業務往來;另一方面是業務多,這些業務涉及面廣,對應客戶群體復雜。

2.企業的付款、回訪時間不確定。IT行業涉及軟硬件等多方面的業務內容,不同類型的客戶所涉及的付款與回訪時間不同。

3.?企業人員的人動對業務的影響較大。每個人員都有自己的固定客戶,人員的調動、離開往往會將客戶的有關資料帶走,給公司帶來一定的損失。

二、 計算機管理客戶的必要性

隨著市場的發展,企業向集團化、規模化發展,產品亦趨向于多樣化、大量化,客戶也相應增加,單靠人工來處理、計算這些客戶已顯得力不從心。

企業信息處理的電子化,使企業的工作方式發生了變化,企業人員工作分工專業化,所有成員通過計算機網絡實現信息的交換,克服了傳統方式的缺點,使企業走向規模經營,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利用計算機來管理客戶是當前形勢所必需的。

1.操作上簡便。節約工作人員的制單時間,在辦公自動化方面起到決定性作用;

2.較完備的統計功能。授權人員可隨時統計企業和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工作情況、客戶回饋等數據信息。

3.有較好的容錯和檢查功能。對于業務員數據輸入和修改時所出現的錯誤能夠予以提示。

三、編程環境的選擇

下面讓我們來把一個軟件開發工具效率的主要因素仔細的進行分析,看D e l p h i 在這幾方面的:

1、可視化開發環境的功能

可視化開發環境通常分為這幾個組成部分:調試器、編輯器、窗體設計器。每當你在窗體設計器中工作時,D e l p h i便在后臺自動為你正在窗體中操縱的控件生成有效的代碼。D e l p h i調試器具備了許多先進的功能,比如:過程關聯、D L L 和包調試、遠程調試、自動本地監控以及C P U 窗口等。D e l p h i 是建立在框架結構基礎之上的。這樣,對基類所做的改變都將會傳遞給所有的派生類。這里面涉及了一項關鍵技術就是VFI(visual form inheritance),即可視化窗體繼承。

2、編譯器的編譯速度和已編譯代碼的效率

快速的編譯器可以使你更加方便快捷地進行軟件研發,經常地修改源代碼、保存后重新編譯、軟件測試、再修改源代碼、再代碼編譯、再測試程序……形成一個良好的開發循環與開發環境。如果編譯速度很慢,我們就不得不分模塊分功能分事件地修改代碼,每次編譯前必須同時對多處功能進行修改,以適應一個低效率的開發循環過程。提高運行效率、節約運行時間、使編譯的代碼更為短小,這種子優越性是不言而喻的。D e l p h i 是在P a s c a l 編譯器的基礎之上建立的。事實上,它可能是針對Windows的相對快捷的高級語言本地代碼編譯器。

3、開發語言的功能及其復雜性

Delphi很好地把握了復雜性和功能性。Delphi限制其可用功能,以加使用者的邏輯設計。例如,Delphi實現了一個執行多重接口功能的類。還有一些強大的功能,諸如異常處理、運行期類型信息( RT T I )和生存期內存自管理字符串。

4、數據庫結構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Delphi保留了所有工具中最靈活的數據庫結構。不論是基于本地、還是基于客戶端/服務器端和O D B C 數據庫平臺的應用程序來說,B D E 的功能是非常強大的。當然,也可以避開使用B D E 以支持新的本地A D O 組件。如果你沒有裝A D O ,也可以自己創建數據訪問類或者購買第三方數據訪問插件。另外,M I D A S 使應用程序對數據源的多層訪問更加易于實現與操控。

5、 框架對設計使用模式擴充

這是一項經常被其他軟件設計工具忽略了的重要功能。D e l p h i中V C L 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設計創建組件、操縱組件、使用對象技術繼承其他組件的行為,這些能力都是決定D e l p h i的關鍵因素。

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對每個功能模塊都進行了分析,對客戶的每種相關的信息都進行了分類的保存、修改與刪除,并實現了靈活的多條件查詢方式,為操作員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李維.Delphi 7高效數據庫程序設計.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04-04

[2] (美)Steve Teixeira,Xavier Pacheco .DELPHI 6 開發人員指南.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3-01-01

[3] 劉藝.DELPHI面向對象編程思想.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3-09-01

[4] 陳銳.DELPHI分布式多層應用程序開發.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03-01

[5] Clay Shannon .DELPHI程序調試參考手冊.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3-09-01

篇7

【Abstract】Through the powerful function of mine electric parameter automatic measurement, the management method is extended. It has achieved good economic benefits and application results in the aspect of power saving,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quipment power supply safety and so on, and summed up a wealth of management experience.

【P鍵詞】計量系統;功能;節電管理

【Keywords】 metering system;function;power saving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KJ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3-0015-02

1 背景

隨著煤礦生產地區的不斷延伸,礦井電力等能耗逐漸增加,用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多,傳統的人工處理方法越來越不適應管理需要,對煤礦系統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煤礦計量各種能耗和電力信息多以紙質記錄為主,用電信息管理依據只能以紙質記錄為基礎而且,數據單一,對數據無法系統處理。由于企業管理的精細化要求,數據的數量和規模日益擴大,逐漸顯露出難以復制、存檔、查找、綜合各種相關報表材料等問題,例如,紙張不易保存,易受潮、污染、發霉,字跡不清晰,搜索數據時需要翻閱大量記錄文檔,不僅時間長,而且效率低,復制成本高,數據不易綜合利用,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對這些紙質材料進行加工整理,而且經常出錯,而現有的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改善這些狀況。

2 礦用電參數自動計量系統的工作原理

2.1 礦用隔爆型多路電參數計量顯示箱

計量顯示箱作為各變電所的數據采集設備,主要由嵌入式工控機、多路電參數采集模塊(電度計量模塊)、高精度電流傳感器(安裝于被測設備內部)、工業級開關電源等組成。系統自帶的“KBDX-2模塊檢測軟件”作為運行平臺,操作簡便。

計量顯示箱擔負著電量數據采集,就地集中顯示的重要任務,數據信號最終通過以太網接口輸出,與上位機聯網可實現遠程抄表。

2.2 高精度電參數采集模塊

KBDX-2模塊是專門針對煤礦供電設備特點開發的一款智能型三相電參數綜合采集模塊,結合當今先進的智能電測計量技術,根據煤礦井下供電系統特點,進行了多項結構、功能改進及優化:專門針對煤礦1140(660)V供電網絡設計,其輸入三相電壓可直接掛接在三相動力線路上(無須任何PT或電壓等級變換),且1140V或660V兩種電壓等級自動適應(不需任何設置或切換)、三相電流(0~1000A)。如圖1 KBDX-2三相電參數采集模塊安裝示意圖所示。

過載能力:1.4倍量程輸入可正確測量;瞬間(

3 數字化用電管理可行性分析

3.1 系統結構

辛安礦井下有一個單獨的環網,具有高帶寬,高可靠性的特點,本系統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礦井工業環網,把煤礦各變電所三相電流、三相電壓、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有功電度等電參數采集到數據服務器中,并實現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并統一存儲到歷史數據庫中。

電參數自動計量系統以礦井工業環網為基礎傳遞信息,提高了礦井環網的利用,使環網更加集成化,多元化,礦內網任何一臺客戶端只要安裝工業組態軟件ForceControl 6.1(力控),就能觀測到系統用電設備的用電情況,為管理者提供用電、節電管理的理論依據。為保證系統的安全性,ForceControl 6.1(力控)還為不同管理者提供不同的管理權限。

3.2 普通權限

普通權限中的電度查看功能,為一般用戶提供了能夠隨時查詢具體的用電單元各項電能參數,界面主要顯示為每個設備的用電量、設備編號、設備名稱、采集器狀態等信息。直接點擊每個“電表模塊”圖標即可查看該供電表模塊內部詳細電參數信息。

通過圖2可見該界面主要實現對相應設備電量數據查詢,在畫面右側“時間選擇”欄內選擇需要查詢的起-止時間段,點擊“查詢”按鈕即可查看該時段內電表讀數及電量結算數據,“用電量”=截止時間讀數-起始時間讀數。管理者可以通過該功能考核現場人員對相關節電管理規定執行情況。該功能還能有效的查詢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從而能夠得出設備的利用率,已幫助管理者及時發現功率因數較低的用電設備,采取措施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4 節電管理實踐

礦用電參數自動計量系統投入運行后,有效解決了電量考核的問題,電能考核組每月月底將各泵房水泵運轉記錄收集到一起,對照系統中“電度查看功能”對井下各泵房水泵各個時段的運行情況進行核對,進行峰谷對比,分析泵房司機是否按規定執行泵房開停泵制度,分析報告,及整改措施反饋至科務會,由科務會安排措施落實,電能考核組再對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考核,進行閉合管理,如圖3所示。

該系統能實時對井下泵房用電情況進行計量,顯示峰谷比例情況,有利于該礦對泵房負荷使用情況及時進行掌握,運用科學的手段查找和堵塞漏洞,達到節省電能的目的。

篇8

【關鍵詞】移動通信技術;物聯網;實踐應用;效果;方式

一、前言

物聯網本身具有著較為明顯的移動性和廣泛性,隨著當前WiFi的持續覆蓋率不斷上升,4G網絡的不斷普及,為現代通信技術取得了極強的發展成果。移動通信技術對于當前物聯網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和作用,能夠為不斷推動物聯網的持續健康發展,創建良好的前提環境。

二、物聯網的基本情況

針對于物聯網,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內涵理解,對于我國來說,如果從字面上面理解的話,主要是指物品之間的關物聯網聯性。然而,針對物聯網的深層含義進行解析的話,就能夠發現,其主要是指,在感知手段的作用下,針對實物物體的信息進行收集和感知,在此基礎上,通過網絡信息技術,促進物體和物體之間實現良好的聯系,從而實現物體信息遠距離的傳輸,進而針對實物系統進行全面有效的自我智能化管理、監控的網絡。物聯網在當前社會中的應用水平較高,能夠積極開展相應的信息處理工作,針對不同實物之間的信息進行關聯性處理,其構成部分較為集中,主要是信息傳輸網絡部分、信息感知和控制部分以及信息應用方面。物聯網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能夠廣泛性的連接各個對象,能夠促進實物和實物、實物和人之間的信息連接。同時,物聯網的使用,對于信息的安全性要求在不斷提升,信息傳輸以及共享,是物聯網運行過程中的重大優勢,相應的需要有良好的信息保障機制作為支撐。

三、移動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有效應用

3.1移動通信技術的相關情況

移動通信技術,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取得了良好的進步成果,現階段發揮作用的主要是4G移動通信技術,該項技術將3G和WLAN方面的技術進行有效集合,能積極傳輸高質量的視頻圖像,上傳和下載的速度都是十分之快,同時還能夠提供出大量數據、語音以及視頻方面的服務,對于人們的生產生活形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4G移動通信技術,具有著更快的通信速度,通信方式也更加靈活,同時智能性更高、兼容性更平滑[1]。

3.2移動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有效應用

在物聯網的發展過程中,積極使用移動通信技術,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能夠在物聯網中發揮作用的移動通信技術形式較多,主要是集中在了通信傳輸網絡、移動通信中斷以及移動通信網絡管理平臺方面。第一,移動通信終端,是物聯網信息接入中的重要終端設備,能夠跟隨著網絡信息節點的移動而發生移動,這期間的信息節點以及網絡通信并不會受到地點和時間方面的限制,能夠發揮更加直接有效的作用。第二,移動通信網絡信息管理平臺,能夠針對網絡設備、系統運行以及具體的用戶業務等方面情況進行良好的、有效的維護和管理,這樣能夠提升網絡系統本身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更加增強物聯網系統的運行效果[2]。

3.3移動通信技術在物聯網應用中的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將移動通信技術積極應用在物聯網之中,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和優勢,促進物聯網運行過程中的信息傳輸順利進行,增強信息共享效果,便于物流行業的良好發展。現階段,移動通信技術的覆蓋效果,受到空間和時間限制方面越來越小,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聯網傳輸功能的效果也逐漸明顯[3]。通過物聯網能讓人們更加全面、智能化的了解到實物世界的相關內容。在未來的發展時,想要積極提升移動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效果,就需要積極開展融合貫通工作,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和應用特點。移動運營商需要不斷秉持著良好的創新精神,積極研究和開發移動通信技術,保證信息傳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積極建立起相應的感知網絡解決方案和信息管理平臺,為客戶積極開展相應的信息管理和處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在物聯網的發展過程中,將移動通信技術作為基礎性的技術手段,將能夠更好的激發物聯網的發展前景,更好的適應時展的變化情況[4]。

結束語:

移動通信技術,有效結合了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成果,在當前社會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將其積極應用在物聯網的運行和發展過程中,將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移動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有效應用,適應了當前社會的發展態勢,是信息創新技術的有效體現,能夠更好的促進實物信息共享,滿足人們對于物聯網的相關需求。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將移動通信技術積極應用在物聯網的過程中,需要不斷保持著良好的創新力,不斷發揮移動通信技術的優勢,才能夠起到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高華,樓惠群.移動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探討[J].數字通信,2011,38(1):38-40.

[2]周皓.移動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20):102-103.

[3]徐劼.物聯網中關于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6,18(10):53-53.

篇9

【關鍵詞】智能電網 電力信息通信技術 應用

隨著互聯網的向社會各個領域的全面滲透,傳統的通訊設施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關注范圍。無線通信、光纖通訊正在快速替代就有的有線通訊,電力信息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領域體現出越碓街匾的作用,。對智能電網發展與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學習理解,并且了解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情況,能夠為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智能電網與電力信息通信技術介紹

1.1 智能電網

智能電網,就是將當今智能化技術與信息技術與電力技術深度結合的產物,電力系統發揮作用也就是發電、輸電、配電過程中,會有大量的信息與數據產生。對這些信息與數據收集、分析處理,就是智能電網“智能”的體現。智能電網系統就是一個涵蓋所以與電力有關信息的數據庫與管理系統,數據可以告訴我們一切信息,這些信息就是日后進行科學有效管理的關鍵借鑒。

1.2 電力信息通信技術

要保證智能電網系統可以正確的收集、分析、處理系統發揮作用的過程中產生的一切信息,就必須需要電力信息通信技術。電力信息通信技術,就是將信息傳遞給智能電網管理系統的關鍵技術,想要保證整個系統運作正常,就必須需要電力通信信息技術的保障。

2 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無線通信與光纖通信已經成為了各種信息通信技術的主要工具,電力通信技術也不例外,同軸電纜已經要退出使用,走入歷史。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能夠促進電力系統各個部門之間的有效連接,加速很多問題的解決,提升溝通效率,減少信息延遲。目前我國的發電結構以火力發電為主,同時核能、潮汐能等新型清潔發電方式發展極快,加之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高效的電力信息通信技術能夠有效保證人民與企業的用電需求。雖然我國電力通信技術發展很快,但是不可否認仍然有很多不足等待相關人員克服。

3 智能電網時代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

3.1 智能電網時代對電力信息通信技術提出了新要求

電力信息平臺多樣化。電力信息平臺多樣化主要是依靠將智能化技術與電力信息通信平臺相結合,根據使用環境與使用目的不同,開發出不同的應用,滿足企業和用戶的需求。因為需求多樣化,不用人員、企業之間的需求還有可能出現雷同以及不同,因此要進行統籌電力信息平臺的建設。同時,平臺開發不僅滿足當下的現實需求,同時也要滿足未來的可擴展性以及可維護性,滿足不同時代的不同需求。

保密性。智能電網時代,信息爆炸情況十分明顯,信息保護難度十分巨大。因此電力通信系統必須要做到有強大的信息保護能力。因為信息的豐富與高價值,電力通信系統一直是不法分子的重點關注對象,應當對電力通信系統的保密性與安全性加大投入力度。

3.2 智能電網時代對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具體應用

電力信息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時代最重要的應用方向主要由以下幾個:

新能源應用。新能源在智能電網時展極其迅速,很多企業都在研究新能源應用,不要嘗試將新能源用于電力通信系統中,目前主要分為可再生能源應用與不可再生能源應用這兩個方面。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以及化石能源的枯竭,可以想見新能源還將會取得更大的發展,因此新能源在電力信息系統的應用范疇還將更加擴大和深入。

變電。智能變電站,是當今電力系統不可或缺的關鍵設備之一。發電廠運輸得來的大電流進入變電站,需要對設備安全、傳輸效率進行監控,同時也要對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應用電力信息通信挖掘技術,可以正確指導各個變電站的工作改進,提升送電效率。同時也可以根據數據以及設備情況,發展自動化、少人化或者無人化的變電站設備,減少人力資源投入,減少成本。

配電。配電網絡是用戶可以使用正常使用電力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智能電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力信息通信技術在配電網絡的使用,可以幫助整個智能電力網絡智能化、高效化、計算機網絡化的發展,從而促使整個智能電力網絡一直處在高效、高質量運行的狀態。不僅如此,電力信息通信技術在配電網絡的使用,還能夠快速發現電力系統的故障以及對潛在威脅進行預警提示,做到快速維修以及防范于未然,提升整個系統的安全性。

輸電。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地形復雜環境多變但是用電量需求卻是與日俱增。大距離、超高壓輸電在我國是常態,如何減少輸電損失,提高點能利用率,是我國電力行業以及學界共同關注的重點。新能源與清潔能源大范圍應用的同時,還應當注重電力信息通信技術在輸電過程的應用。對輸電過程全程監督、監控,分析哪些地方出現了浪費,出現了問題,同時要及時解決。

用電。經過智能電網的傳到,電能從發電廠進入了用戶使用過程。在這個階段,會產生豐富的信息,此時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重要性就得以凸顯。對用戶信息進行有效而且高保密性的收集、處理、分析,以此可以得到改善電網工作效率的具體方案,提升效率。

4 總結

電力信息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時代會有著更加廣闊的應用,我國應當加快發展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為智能電網的發展開拓更廣闊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耿衛婷.智能電網時代電力信息通信(ICT)網絡的建設與運營[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

[2]蘇斌.智能電網時代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和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

[3]盧彥飛.試論智能電網時代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和研究[J].電子世界,2017(01):118-119.

[4]杜德道.電力信息通信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研究[J].今日科苑,2015(11):49-50.

篇10

【關鍵詞】5G通信技術;發展趨勢

最近幾年,科技領域的創新與發展日新月異,整個社會各個領域都在隨著科技的發展而不斷的變化,移動通信技術也隨之發展起來。現如今,移動通信已經與人們的生活不斷的融合,社會各個方面的移動通信需求都得到了相應的滿足。5G移動通信技術將成為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也將進一步促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進步。

1.5G通信技術的主要優勢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也就是我們說的5G移動通信,是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延伸,有效的提升了移動通信的覆蓋面,其安全性也更強了,有效的解決了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中的一些技術性的問題,更好的滿足了社會的需求,是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突破。5G移動通信技術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用戶的體驗感更好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實現了多天線的移動傳輸技術的提供

與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相比較,5G移動通信技術更為有效的進行了有源天線陣列的布置,多天線的傳輸方式傳輸信號更強,實時性更好。有源天線技術主要就是依靠毫米波,將此技術應用到5G移動通信當中,使得頻譜資源的實效性得到了切實的增強。

1.2通信的智能化水平提升

第五代移動通信與第四代相比較,前者包含的基站功能更加的全面,綜合了大數據資源和云計算的功能,這也是大數據得到及時前面處理的最主要的原因,數據的及時處理就增強了移動通信的實效性。基站的數量形態是非常多的,而且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每一種連接方式都有其獨特性,差異性比較明顯,對于不同頻段的通訊業務形式都能很好的適應。

1.3全雙工同時同頻技術得以構建

同時同頻技術原本就屬于5G移動通信技術范疇當中的,這一類型的通信技術的物理信道主要有兩個,其方向是完全不同的,這就使得信號的全方位發射處理得到了較好的實現。在這個前提之下,同時同頻通訊手段對于信號干擾的處理能力是非常強的,基本能夠杜絕,信號傳輸的精準度又是非常高的。由此可見,同時同頻這種雙工通信的方式對于頻譜的優勢能夠進行進一步的優化,還具有非常強的防控性,有效的解決了發射機干擾的問題。該技術能夠更好的利用頻譜,綜合性的優勢比較明顯,通訊的靈活性比較強,現在已經基本成為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主要構成了。

2.5G移動通信的關鍵性技術

2.1密集網絡技術

第五代移動通信的出現有效的緩解了上一代移動通信在供需不足方面的問題。因為第五代移動通信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流量的提供上,提供的流量實現了幾千倍的增長,而這種情況的出現需要先進的技術才能實現,技術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這方面的技術需要科學的應用密集網絡技術,只有具備了這項技術才能完整的呈現第五代移動通信的作用和優勢。密集網絡技術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在宏基站的外部進行天線的設置,而且對數量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其目的就是需要大幅度的拓展室外的空間;第二個方面就是結合具體情況將大量的密集網絡在室外進行布置。開展這項工作的原因就是密集網絡產生的信噪比增益更為客觀,這也是密集網絡能夠將自身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的關鍵所在,既能夠有效的促進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優勢更好的發揮,也使技術的靈活性更強了,使得移動通信的覆蓋面積更加的廣泛了。

2.2信道建模技術

5G通信技術背景之下,一個重要的傳輸技術就是信道建模技術,此項技術能夠全方位的完成無線技術的評定,精準度是非常高的。信道建模技術還能夠評估無線網絡所處的環境情況,借助于相關數據描述無線環境的具體特點,從而更好的確定信號的傳播方式。產生了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概念之后,信道建模技術也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因為在4G移動通信的時代,該技術采用的是固定不變的發送端,只有接收端是在移動狀態之下的,但是到了全新的時代,無論是發送端還是接收端,都必須是在移動的狀態之下的,因此4G移動通信的單向移動性已經不能適應5G移動通信的需要了。與此同時,信道建模技術中的D2D信道空間的連續性是非常強的,然而上一代移動通信技術中的信道建模支鏈的獨立性比較突出,信號輻射范圍互相沒有交叉,不會影響彼此,這是不符合空間連續性的需要的,這就要求信道建模技術進一步進行升級,將雙新移動性和空間連續性的問題解決,這也是未來發展中的重要研究內容。

2.3多天線技術

我國的社會發展水平全面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生活的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也增加了社會對網絡技術的新的需求,5G移動通信技術很主要的另一個研究內容就是大規模的多天線技術,5G移動通信技術是非常重要的現代傳輸技術,需要研究人員在技術研發的過程中更加重視相關的問題。大規模多天線傳輸技術對于數據傳輸的速度能夠很好的提升,傳輸效率增加,通信頻率資源的問題也能得到更好的解決,有助于5G移動通信技術節能目標的實現。

2.4同時、同頻的全雙工技術

同時同頻全雙工技術從5G移動通信的角度來看,可以理解為在同一個信道上,發送相同信號的時候,也接收信號,確保兩個方向的信號都能完成相應的操作,而且不會產生干擾。這里主要靠的就是技術來解決通信雙工節點上信號互相干擾的問題,屏蔽效果是比較好的,然后科學的使用信號機,最終高效的完成信號的發送和接收,而且能夠保證信號的質量。同時進行信號的發送和接收能夠顯著的提升頻譜的效率,所以這樣的技術比傳統的技術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

3.移動5G通信技術背景下傳輸技術的發展趨勢

3.15G移動網絡的整體性能將進一步的提升

5G時代的到來,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于移動通信網絡的整體性能的優化有了新的要求,不僅僅是資源的傳輸效率要提升,包括頻譜的利用率也要提高,再這樣的情況下,還要保證數據的傳輸質量。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在研究方面主要還是與社會移動數據的需求息息相關,到今年為止,移動網絡的容量已經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明顯的增長,所以,5G移動網絡在性能方面還需要繼續的優化,確保隨之數據流量的進一步提升,移動網絡依然能夠保證正常的運作。另外,應用5G移動通信技術,占據主流的必將是大流量的業務,這就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提升資源在傳輸上的效率,盡可能降低用戶使用過程中等待的時間,這樣實際需求的滿足就真正得到實現了。數據傳輸服務的高效率想要有所保障,需要確保數據的安全性,還要保證數據的完整性,這也是5G通信技術背景之下,傳輸技術需要進一步優化的關鍵。

3.2網絡的能耗和運營成本相應的降低

5G移動通信技術在實現的過程中,一個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將能耗的問題進行較為系統的解決,解決的主要方式就是優化相關的系統和裝置,主要就是基站、天線系統和收發的裝置,這樣能夠使整體的能耗得到比較明顯的降低。此外,在部署整個5G網絡系統的時候,要對現有的移動網絡通信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這樣能夠使建設成本和運營的成本。如果能夠較好的對運營成本進行控制,從運營商的角度來說,流量的價格也能夠相應的降低了,大流量的傳輸業務也就有了更大的市場空間。如此來說,5G網絡規劃的研究需要進一步加強,組網的技術研究也需要深入,這樣才能使得第五代移動網絡通信的運行更加的合理,從而對系統的能耗進行更好的管控,運行的成本才能得到顯著的降低。最后就是要創新5G通信技術的設計理念,對用戶的體驗度要加強關注,不僅要有效的把控成本和能耗,還要豐富業務功能,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

3.3進一步促進智能化的發展

5G通信技術背景下的傳輸技術的發展需要與智能化技術研究和應用相結合,舉個例子來說,網絡智能化的實現,要將云計算技術與之相結合,云計算的存儲能力和計算的能力是非常強大的,將這些進行更好的利用,復雜的計算方法智能化之后,在5G移動通信網絡當中進行應用,就能使數據的分析能力得到提升,數據的處理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結合實際應用來講,智能化移動通信網絡的應用場景將會更加的廣泛,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與之相結合,智能化技術深度與之進行融合,對于未來的業務發展有著非常大的促進。5G移動通信網絡當中還有一項技術就是自組織網絡技術,是一項非常關鍵性的技術,可以完成智能規劃,也能進行算法的優化配置,提升網絡的自組織能力,結合用戶的實際需求進行接入的滿足,新的網絡節點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隨時進行增加。此項技術的應用使得傳統網絡采用人工進行部署的方式得到替代,這樣也能有效的降低運營的成本。

3.4移動網絡傳輸的業務將更加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