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廢物的管理方法范文
時間:2023-10-12 17:16: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療廢物的管理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注:與對照組相比,*P
3討論
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對廢物的管理方面認識不足,沒有認真嚴格的執行廢物的處理過程,做的不規范,沒有按照處理的章程進行分類和處理。醫務人員對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沒有合理的分類,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內容認識不到位,環保和法律意識淡薄[4]。
每天醫院內會產生大量的醫療廢物,如處理不當會導致感染,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安全。在對醫療廢物的處理中,對不同類的醫療廢物進行及時的分類和處理,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來處理醫療廢物,對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加以培訓。醫療廢物的管理是醫院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落實每一項的管理之中,要對人們的健康負責,打造一個無污染的健康環境,增強全替人員的法律意識,做到有法可依。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有效的方案。結果顯示:在使用不同管理方法下護理人員在處理廢物時對使用手套和口罩的方面上,使用常規管理組每次佩戴(52.00%)發生率上明顯低于使用改善后采用新管理方法組每次佩戴(92.00%)的發生率。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
采用管理方法和實施對策后,對醫院內醫療廢物的分類更加有秩,減少了院內的交叉感染,醫務人員的環保意識增強,應得到廣泛的運用[6]。
參考文獻:
[1] 楊璐,王欲圣,徐慶華,操基玉. 安徽省各級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情況調查[J]. 安徽醫藥,2010,15(09):26-27.
[2] 王會麗. 基層醫院預防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混放的措施[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3(10):27-28.
[3] 宋長平,車兆梅. 中國農村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現狀研究[J]. 世界農業,2011(12):89-92.
[4] 余結根,李榮,劉少鋒. 醫療垃圾分類和集中處理的現狀及對策[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142-143.
篇2
1資料與方法
1.1環境和工具管理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廢物管理經費的投入,增設專用通道和暫存間,規范醫療廢物的收集與轉運,要求兩人以上的專職人員嚴格按照工作步驟,按規定的流程、線路、時間對醫療廢物進行收集和轉運;設置專用密閉車由上到下每日到各科室收集轉運醫療廢物,收集前檢查包裝或容器的標識、標簽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杜絕垃圾在運送過程中發生拋撒、滲漏;專職人員必須嚴格從收集箱拎起醫療廢物直接到專用車或暫存間暫存,不得帶往其他科室及其他清潔區域,更不能通過其他通道或者電梯進行轉運,同時對暫存間的醫療廢物要做到日產日清,保證本院醫療環境的安全,避免交叉感染或院內感染的出現。專職人員在每日結束轉運工作后,需對密閉車、專用通道、暫存間等進行徹底消毒并詳細記錄。
1.2分類管理和標識管理醫護人員對醫療廢物的分類起著關鍵的作用[5]。目前許多醫院醫療廢物中混有相當數量的可回收的非醫療廢物,據報道焚燒的醫療廢物中非感染性醫療廢物占的比例平均為37.8%[6],不但增加了醫療廢物的處理費用,而且還污染了環境。本院將醫療工作中的可回收非醫療廢物與醫療廢物在初始處理時嚴格分開并統一回收??苫厥辗轻t療廢物統一存放在綠色包裝袋內,醫療廢物中的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根據用量大小分別放置在不同規格的黃色醫療廢物專用塑料袋中,袋外有醒目的醫療廢物警示標志,損傷性廢物按醫院感染規范要求放置在特制的利器盒內(黃色投放口,設計成只進不出)。同時在每個醫療廢物收集桶上方貼上醫療廢物分類目錄表和醫療廢物處理流程圖,起到時刻警醒的效果,工作人員執行時也能一目了然,確保分類的正確率。
1.3做好交接登記交接是醫療廢物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7],各科室均建立醫療廢物登記本,內附詳細的醫療廢物收集與院內轉運登記狀況,專職人員在每日到各科室對醫療廢物進行收集與轉運的過程中,都會對科室醫療廢物種類、重量、時間等進行詳細的記錄,科室相關負責人員核對無誤后再簽名確認,確保了醫療廢物從產生的原始記錄到終末回收處置,都有可追溯的記錄,杜絕醫療廢物回流社會[8]。
1.4定期組織聯合稽查(1)每天上午科室護士長檢查醫療廢物處置分類是否正確,盛裝垃圾袋是否標準,并登記檢查結果;下午科室專人檢查廢物回收時袋口是否封扎緊密,標簽是否齊全,數量登記是否正確,回收人員著裝是否規范,回收路徑是否正確,查看生活垃圾是否混有一次性醫療垃圾,并記錄檢查結果。(2)行政科全面負責對全院醫療廢物規范管理中后勤保障及醫療廢物轉運的監督檢查。感染管理辦公室、醫務科、護理部每周隨機到各科室檢查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貯存、規范運送的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并記錄檢查結果。(3)感染管理辦公室、醫務科、護理部、行政科每季對全院醫療廢物管理執行情況進行聯合督查考核匯總評分,并詳細記錄。根據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找出主要問題并及時制訂整改措施,做到獎懲分明,促進和加強醫療廢物管理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斷提高醫療廢物管理水平。使醫療廢物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
1.5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細節管理模式后醫療廢物處理成本為38200元,與實施前46810元比較,處理成本降低了18.39%,節省了醫療廢物處理成本的支出。實施細節管理模式前醫務人員醫療廢物刺傷發生率為20.22%(18/89),實施后為5.62%(5/89),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438,P=0.004)。實施前保潔人員醫療廢物刺傷發生率為34.78%(8/23),實施后為8.70%(2/23),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00,P=0.032)。實施細節管理前后全院醫療廢物執行管理效果比較見表1。
3討論
3.1實施細節管理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結果顯示,實施細節管理后,全院醫療廢物執行管理效果的各項指標均優于實施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P<0.01)。在實施細節管理前,醫療廢物的管理采用科室護士長或責任人負責制,雖有相關職能部門監管和督查,但在整個工作的流程中仍存在缺陷,實施細節管理后,通過各部門溝通協調、履行相應的職責、規范管理體制、改進工作流程,從而使每個細節成為日常工作規范的一部分,實現了醫療廢物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了院內感染[9-10]。
3.2實施細節管理有利于培養工作人員的節約意識,創建節約型醫院國際上視醫療廢物為“頂級危險”和“致命殺手”,其處理問題已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11],醫療廢物管理不僅是醫院管理難題,而且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醫療廢物的管理和處置不僅是醫療機構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醫療廢物焚燒產生的廢氣不但會污染環境,影響空氣質量,而且也是對能源和資源的極大浪費[12-14]。在聯合督查中,筆者發現部分工作人員對醫療廢物和非醫療廢物的分類混淆不清,成本意識和環保意識較差,因此,本院提供了相應的可回收資源的設備,制作了醫療廢物分類目錄表和醫療廢物處理流程圖,并將目錄表和流程圖上懸掛于醫療廢物垃圾桶上方,起到了時刻警醒的效果,護理人員的參與是做好醫療廢物管理源頭的關鍵。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的分類和收集大多由護理人員來完成,可回收非醫療廢物與醫療廢物分類的正確性,從而從源頭上減少醫療廢物的數量[15]。結果表明,實施細節管理后醫療廢物處理成本為38200元,與實施前46810元比較,成本降低了18.39%,這對建立節約型醫院,培養醫務人員節約意識,減少環境污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3
【關鍵詞】 人流室;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
做人流手術時,受術者的身體機能下降,免疫力和抵抗力非常差,再加上宮頸口擴張,宮腔和外界相連,很容易受外界病菌侵入而引起感染。因此,其工作質量是影響患者的預后及醫療效果。為了有效控制人流室感染,我們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收到較好效果,總結如下。
1 建立、完善人流室醫院感染管理組織
根據衛生部頒布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的要求和醫院管理年的評審要求,我院成立了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各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的三級醫院感染管理組織,以對醫院感染管理提供有效的控制和監督。
2 學習、培訓、考核每月有計劃
有針對性地組織科室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和相關知識培訓,加強無菌觀念及無菌操作,自覺執行消毒隔離工作及制度,提高控制醫院感染的意識。對科內的保潔人員進行相關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
3 人流室控制醫院感染的對策
3.1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根據本院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的職責、人流室消毒隔離制度、洗手制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職業暴露防護制度及處理流程、一次性醫療器械、器具的管理制度等。根據醫院的醫院感染質量控制考核標準,科室的醫院感染質量控制要求責任到人,分工明確,細節具體落實到各班。
3.2 人流室的布局要合理化 人流室的布局應便于工作,安全且符合隔離與無菌操作為原則。人流室分普通人流室及隔離人流室,并有明顯的標志。天花板、墻壁、地面無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統,人物流向合理。
3.3 消毒隔離的管理 (1)空氣:用循環風紫外線消毒機對人流室的空氣進行消毒,每周對消毒機和空調機的過濾網進行清洗。(2)物體表面:無明顯污染的物體表面用清水擦拭,有污染或血跡時立即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各室的拖把、抹布分開使用,抹布實行一桌一巾一消毒,使用后的拖把消毒后清洗定點放置,減少拖把抹布的污染。(3)無菌物品:無菌物品每周清理消毒,標識清楚,專柜存放,嚴防過期使用,為了減少接觸無菌包次數,要求供應室將消毒包標識粘貼在規定區域內,讓科室放在無菌柜里不用挪動包就可看到有效日期。(4)消毒藥件、一次性醫療器械、器具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不得重復使用[1]。(5)常用物品中:人流床每次使用后更換床上一切用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單位。沖洗外陰用利爾康抗菌洗液(原液0.5 g/L)沖洗。
3.4 環境衛生的監測 兼職護士每月對科室的空氣、物體表面、無菌物品、醫護人員的手和使用中的消毒液進行采樣監測。
3.5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凡進入人流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洗手、戴口罩、帽子、換人流室專用鞋,人流時應進行外科洗手,穿手術衣,戴手套,嚴格無菌操作,配合護士應監督無菌操作,發現污染及時更換。
3.6 傳染病患者的管理 凡患者有或可疑有傳染性疾病,均應安置在隔離人流室進行手術,并按隔離技術規程進行操作。所有用后物品嚴格按照消毒滅菌要求單獨處理。房間嚴格進行終末消毒。
3.7 醫療廢物的管理 醫療廢棄物等處理不當將引起二次感染和污染環境,對人類健康產生極大威脅[2]。人流室根據衛生部頒發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醫療廢物的收集、存放、處理進行嚴格的管理。
3.8 加強職業防護 由于人流室接觸的血液、體液等有感染的可能,有發生職業暴露的危險,為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加強醫務人員職業防護意識,采取標準預防措施。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是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工作。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和管理方法,使工作人員提高對醫院感染的認識,自身防護意識增強,是預防和控制人流室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五常法;院內感染控制;護理管理
醫院感染不僅使患者、家庭、社會和經濟成本增加,同時阻礙了醫療質量提高的時間,甚至醫院的聲譽。院內感染控制是醫療護理質控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醫院醫療質量的好壞及社會信譽[1]。門診患者多、流動性大、接觸面廣,特別是部分患者病情診斷尚未明確,各診室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患者預后及醫療工作,是院內感染管理的重要環節[2],我們采用五常法進行院內感染的防控,人人提高認識,不斷更新院感防控觀念,嚴格規范操作,有效防范交叉感染。
1常組織
1.1每月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范》、《醫療機構手衛生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職業病防治法》及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知識。
1.2制訂并落實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備和設施。不斷加強手衛生的宣傳、教育、培訓活動,增強預防醫院感染的意識,嚴格實施正確的洗手規則可減少醫院感染20~30%。
2常整頓
2.1醫院感染的監測可準確查明和及早預防感染的發生,通過定期與不定期的隨時抽查和每月的大檢查,及時發現消毒隔離措施執行中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例如:護士操作中不洗手或洗手方法不正確、用后一次性物品及各類管道處理沒按要求執行、消毒液濃度不夠等情況,及時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2.2每月定期進行微生物監測,監測內容包括空氣、物表手樣、無菌物品的消毒滅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和紫外線的強度等,對有不合格的要求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強化達標,直到合格為止,嚴禁不合格物品進入臨床使用。
2.3加強無菌物品管理關,全面檢查藥品、器械陳列整齊、清潔,如有過期、藥品混濁、標簽不清楚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3常清潔
3.1輸液大廳每天用紫外線照射晨晚各消毒2次,1h/次,上、下午各開窗通風1次,30min/次以上,輸液椅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如有患者的嘔吐物、血液、排泄物等則也應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地,拖把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并做到專室專用。在保潔員上崗前先給予醫學常識、消毒隔離、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合格后上崗,這樣可以避免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3.2特殊患者分室輸液為腸道疾病患者、發熱患者單獨設一間輸液室。成人與兒童輸液,采用分室輸液方法,減少交叉感染發生。
3.3侵入性診療用物一人一用一滅菌;與患者皮膚直接接觸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嚴格執行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制度,保證在消毒滅菌有效期內使用,不得重復使用,保證了患者安全。
3.4未被一次性用品取代的用具必須嚴格消毒,氧氣濕化瓶、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表等的消毒要落實到位。濕化瓶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1次/d,清洗涼干備用。血壓計、聽診器在每個患者使用后用乙醇擦試,表面抗原陽性的患者使用后用0.5%有效氯消毒液擦試;體溫表應每人專用,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清洗后擦干備用。
4常規范
4.1輸液室護士治療接觸各類患者,手也成為重要的傳播病原菌的載體。如果因為輸液室護士工作量大,自我防護意識差,洗手依從性低,就容易由護理人員的手造成護患之間的醫源性感染,如果每次都要采用"六步洗手法"在實際工作中要做到這一點有點難度,所以在每個治療車上配備一瓶免洗手消毒液,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的情況下,我們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洗手,就能保證接觸一個患者消毒一次。
4.2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使用不當和濫用與人體正常微生態失衡及醫院感染的發生密切相關[3]。所以護士必須嚴格掌握配伍禁忌,合理安排抗菌藥物的應用時間,所有抗菌藥物現用現配,避免降低效價。對個別患者盲目要求用貴藥、好藥的現象做好耐心解釋,取得患者的理解與配合。
4.3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損傷性廢物置于防滲耐刺的利器盒中,盛裝醫療廢物的專用桶貼有警示標識,廢棄物裝潢容器的3/4時扎口密封,貼上標簽,運送到指定的醫療廢棄物暫時貯存點,各科室設有專用登記本,每日對醫療廢物處理情況進行登記,并簽名,落實到人[4]。
4.4醫務人員嚴格執行標準預防,做好自我防護。當出現職業暴露時,嚴格遵循職業暴露處理原則。
5常自律
教育護士提倡"慎獨"精神,自覺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及制度。熟練掌握自我防護知識及意外針刺傷緊急處理流程,正確進行各項技術操作,預防銳器傷。嚴格執行醫院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制度,減少污染及職業損傷。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增強感染管理意識。每做一項護理操作都要自覺遵守醫院消毒隔離及有關制度,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唐玉平.院內感染控制中護理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海南醫學,2009,20(2):127-128.
[2]劉銘,童麗娟.醫院感染門診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2012,9(6):43-44.
篇5
【關鍵詞】集束化干預;醫護人員;職業暴露
我院是一所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其優質的醫療和服務,吸引了許多前來就醫的患者,由于門診醫務人員繁忙、工作強度高、患者病情變化快且復雜、侵入性操作多,醫護人員暴露于患者血液、體液的風險高,極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襲。此外,由于門診量大,人流量高,設備多,還可能導致醫務人員受到長期理化因素的慢性損害。因此,進行有效的干預以降低職業風險十分重要。我院門診部于2011年開始,通過集束化干預策略來降低門診醫護人員職業暴露風險,收到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門診總占地面積為4萬平方米,診間為126間,有門診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感染科、急診內科、急診外科、急救中心、注射室、皮膚科、神經科、耳鼻喉科、腫瘤科、眼科、口腔科、中醫科、放射科、超聲影像室、心電圖、檢驗科、核醫學科、中藥房、西藥房、康復科、過敏反應科、體檢中心、掛號室、收費處等20多個科室。醫生200人,護士325人,技術員及其他輔助人員 410人,年門診量最高達到351萬人次,日門診量最高1萬2千人次,年門診手術量6萬3千人次。
1.2 方法
1.2.1 加強培訓教育和宣傳。把職業安全教育及標準預防的觀念作為醫護人員在職培訓的重要內容,使門診每位醫務人員均能牢固樹立安全防范意識,從而能夠嚴格遵守操作規程,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醫護人員防護制度等。培訓分為:①現場授課學習:我院醫院感染科每年至少組織1次大規模臨床一線醫護人員進行職業安全防護相關知識的培訓并進行考核。我院門診部每月至少1次對門診醫務人員進行檢查、考核。②簡報學習:由醫院感染科編制的《醫院感染簡報》,每季度全院發行1次,供各科室工作人員閱覽學習:③上網學習:通過我院內部網,公布醫院感染最新規范、規定及各科檢查結果,并附有原因分析和持續改進措施,醫務人員可以不斷學習、了解醫院感染新知識。提高門診醫務人員對職業暴露風險的認識。④通過專欄閱讀:門診各診室和洗手池旁張貼《七步洗手法》,治療室張貼《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預防與處置方案》,以方便醫務人員學習閱讀。特別是在發熱門診,由于人員更換平凡,我們張貼《穿戴防護用品應遵循的程序》、《隔離衣的穿脫程序》等,使醫務人員通過專欄,了解相關知識,從而加強防范措施。
1.2.2 建立各項管理制度和流程:
包括“門診消毒隔離制度”、“職業安全防護管理制度”、“門診醫療廢物收集運送管理規定”、“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流程” 、“潔凈手術室衛生清潔制度”、“門診手術室安全管理制度、 “門診手術間管理制度”、“門診洗手及巡回護士工作流程”、“門診連臺手術及污染手術處理流程”、 “門診保潔人員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通過制度進行管理,使各項管理環節有章可循,逐項落實。
1.2.3 集束化干預方法
1.2.3.1 設備:①應用銳器盒。使用過的注射器針筒和不要分開,直接投入到銳器盒中,銳器盒內銳器不能超過2/3。禁止將銳器針頭回套針帽等危險操作,禁止將銳器直接投入到垃圾袋、垃圾桶 、彎盤中,以免收集過程中發生手刺傷。銳器盒由保潔公司專人回收并登記、簽字。②配備充足的手套、口罩。使用防護用品可有效地預防患者血液或其他體液飛濺至眼、鼻、口,從而避免了黏膜暴露。因此,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至醫護人員面部時,應戴具有防滲透功能的口罩和防護眼鏡。由于接觸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可增加感染機會,因此醫務人員在進行靜脈穿刺、抽血、清洗手術器械等操作以及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等污染物時均應戴手套。在可能有血液噴濺時,要戴護目鏡、防水圍裙等。特別是手、皮膚、黏膜有破口者更應該注意防護,戴好手套進行操作后洗手【1】。③手消毒劑:在治療室及每間診室均放置手消毒劑,醫務人員接觸病人后隨時消毒手,以保證手衛生。④盡量使用安全性能好的醫療器械。⑤電離輻射的防護:門上張貼醒目標志,設置鉛屏風,工作人員穿戴防護用具。對工作人員進行合理安排,避免短期內接觸大劑量的X線。對于孕期人員,應避免接觸X線。
1.2.3.2 設施:①安裝感應式水龍頭;②各科室配備帶蓋污物桶;③洗手池旁墻上安裝壁掛式紙巾盒,隨時添加手紙巾,保證充足的手紙供應。④分別在兒科門診、腫瘤科門診建立靜脈配置中心。在腫瘤科日間門診防止生物安全柜。由于腫瘤科日間門診抗腫瘤藥物多,護士操作時可通過皮膚吸收,同時還可將粉劑溶解產生的氣霧經肺吸收。長期頻繁接觸會因藥物蓄積作用而產生遠期影響,可引起白細胞減少,導致孕期自然流產率增高而且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危險【2】,因此,建立靜脈配置中心及生物安全柜,可以有效防止上述問題發生。
1.2.3.3做好醫療廢物的管理。各類醫療廢棄物按要求分類包裝,密封后填寫醫療廢物交接登記本,與專職運送人員交接、簽收,及時送往醫療廢物固定存放點,再進行處理。加強對放射性廢棄物的管理。放射性廢棄物具有放射性,應裝入垃圾袋,雙袋密封,注明日期,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管理。放射性廢棄物不能在醫院內完全自行處理,須專人負責,按國家規定,及時送往放射性廢棄物處理場處理。
1.2.3.4發生職業暴露后,嚴格按照職業暴露流程執行。附醫護人員職業暴露后處理及上報流程。
1.2.3.5 污染氣體和消毒劑的防護。①注意保持診室內空氣流通,如安裝空調、清風,定時開窗通風換氣;②配制消毒劑時要戴好帽子、口罩、手套、防護眼鏡,選擇高效廣譜低毒或無毒的化學消毒劑;③合理安排紫外線消毒燈的消毒時間;④收集標本時須戴上手套,注意勿將防腐劑打翻。
1.2.4 考核和持續改進。把工作中職業安全防護作為醫務人員全面考核的指標之一。門診每月1次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進行動態監測,檢查門診各科室硬件配備情況,督促各科室必須保證這些硬件的配備齊全;檢查并督促門診各科室落實各項防范職業暴露的措施,對存在的問題的科室,采取持續質量改進方法進行不斷改善,以避免職業暴露的發生。
2 結果
應用集束法干預措施后,門診醫護人員職業暴露發生率逐年減少,操作針頭所致的職業暴露逐年降低。
3 討論
醫院感染是評價醫院綜合醫療質量的重要指標。近年來醫院感染愈來愈受到廣泛關注。隨著醫學已進入循證醫學時代,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同樣需要循證醫學的證據去指引。隨著循證醫學理念的普及,漸漸衍生了“集束”治療的概念。我院通過近年來預防醫院感染的循證醫學證據所組成的“集束化策略”,積極采
取有針對性的干預策略,制定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可行的管理方法,做到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管理。使得門診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風險降低,有效保證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 體檢中心; 體檢; 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4-0145-02
doi:10.14033/ki.cfmr.2016.4.08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人注重自身的生活質量,增加健康體檢的需求,對體檢環境、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體檢質量及體檢報告均有一定的要求[1]。6S管理是企業管理中的一個著名的管理法則[2]。6S管理法則在企業管理中有許多成功的經驗,通過借鑒的這些經驗,如何引入體檢中,從而提高體檢效率,提供優質的體檢服務,保證醫療質量,贏得客戶的贊譽,成為了筆者所在醫院體檢中心引入6S管理的依據。將引入6S管理的模式到體檢中總結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體檢中心接待的集體體檢客戶為研究對象進行統計分析。2013年度體檢中心接待超過3000人次的集體客戶體檢,年齡18~60歲,在體檢過程中,集體體檢客戶多次對體檢中心的安排、場地設置等提出很多寶貴的意見。針對這一情況在這3000人次集體體檢客戶隨機抽取1000人,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存在問題。實施6S管理后,再次對2013年曾在體檢中心集體體檢的客戶,隨機抽取1000人,進行問卷調查。
1.2 方法
根據2013年集體體檢中存在的問題,2014年在科主任與護長的支持下,各個工作人員的配合下,筆者所在醫院體檢中心實施6S管理,成立了6S管理小組,小組由顧問、組長、秘書及小組成員組成,小組顧問由護長及科主任共同擔任,科室全體成員均為小組組員。再次對2013年曾在筆者所在醫院體檢中心集體體檢的客戶,隨機抽取1000人,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在體檢安排,場地設置,體檢質量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現在將這管理方法運用在大型體檢當中,具體方法介紹如下。
1.2.1 整理(SEIRI) 主要是針對體檢場地,對零碎分散的臨時體檢場地進行整理,整理出需要與不需要的體檢場地,再對需要的場地加以處理,合理規劃體檢現場,對于下一步整頓體檢場地,理順體檢流程有著重要的作用。
1.2.1.1 分類 與體檢客戶緊密溝通,提前到體檢客戶場地考察,了解體檢客戶提供的體檢場地是否合理,哪些場地可以完全作為體檢用地,哪些場地需要與工作用地有機結合,做到既不影響客戶的日常生產工作的,也不影響體檢。
1.2.1.2 歸類 給體檢場地一個歸類,分類為普通體檢場地和特殊體檢場地,普通體檢場地為一般體檢場地,不需要有任何的設施和設備也行,特殊體檢場地,如B超、心電圖檢查,需要在房間內進行,房間必須有門可以開關,有窗簾可以遮擋,要有能使用電的房間,這些均需要提前與體檢客戶溝通好,并做好適當的布置。
1.2.2 整頓(SEITON) 對體檢場地和物品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和擺放,使體檢場地和體檢物品一目了然。
1.2.2.1 合理布局 按照體檢內容,將體檢現場清晰地劃分成為四個區域:(1)采血區;(2)基本體檢區域(身高、體重、視力、辨色力、血壓等);(3)專科檢查區域(如內科、外科、五官科等);(4)影像學檢查區域(如胸片等)。根據這些區域制作簡單易懂的體檢位置圖,并在體檢位置圖加以清晰的標注,使各個體檢項目均有明確的標識。
1.2.2.2 用品放置合理 首先將本次體檢需要用的物品合理放置到各個體檢區域,而體檢備品就放置在一個離體檢現場不遠的能迅速取用及放回的地方。如在1000人的體檢中,有10個抽血崗位,每個臺面上均放置可供100人的抽血用物,首先不能放太多物品,太多物品造成不能有太多空間實施抽血操作,而放太少,造成工作人員經常來回取用物品,浪費時間。
1.2.2.3 制定基準 各個體檢項目上的擺設均要按照要求擺放,實施統一規劃統一擺放,不能按照個人的習慣或者喜好隨意擺放。例如有10個提供抽血服務的位置,每一個位置的物品擺放必須是一樣的。每個崗位擺放的物品必須按照規定擺放。這樣到了工作人員素養培訓時,就能體現它的優越性。
1.2.3 清掃(SEISO) 清掃在應用在大型體檢上,不能按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因為清掃本質的含義是將整理與整頓更加徹底與系統化進行。如何能將整理與整頓更加徹底與系統進行,需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2.3.1 專人負責場地布置 每次體檢前,進行開會結合本次體檢實際,進行場地布置,每個區域均由專人負責,負責的必須是體檢中心護士,具有一定的體檢經驗,能迅速準確布置場地,在布置過程中發現問題,如需要的臺、椅子不夠等,能與體檢客戶溝通好并迅速準備好。
1.2.3.2 保持工作場地整潔 無論是醫務人員或者體檢者,產生的垃圾均不能隨意丟棄,產生的醫療廢物,統一放在放置醫療廢物的容器內,醫療廢物容器需要固定擺放,統一放置,每個醫護人員均是醫療廢物放置的監督者。生活垃圾(體檢過程中除醫療廢物外所產生的垃圾),設置生活投放點,有明確的標識,不能隨便亂扔,保持體檢場所的干凈[3]。負責布置該區域的體檢負責人,也負責該區域的場地整潔,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處理。
1.2.4 素養(SHITSUKE) 在體檢管理中,素養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受檢者的健康教育,從而使受檢者的依從性增大,另一方面是工作人員的,這兩方面就像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才能更好的發揮6S管理的作用。6S的核心是提高參與者的品質,如果人的素養未提高,6S管理將沒法長期持續下去。
1.2.4.1 體檢者的宣教 體檢前與體檢單位聯系,提早發放體檢指引和體檢注意事項,使體檢者對本次體檢有個大致的了解,從而到達體檢現場不會無所適從,茫然不知頭緒,而通過體檢前的健康宣教,使體檢者的依從性增大,體檢時服從體檢工作人員的指揮與安排。
1.2.4.2 工作人員的培訓 體檢中心在實施大型的體檢時,不能單靠本身在體檢中心的工作人員,需從筆者所在醫院的病房抽調醫生護士來體檢中心進行體檢,由于體檢中心工作的內容與病房的工作性質有許多不同,所以每次體檢前均會進行簡短的培訓,并發放體檢項目流程到每個工作人員手上,做到操作熟練,不為受檢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與麻煩,從而提高全體工作人員體檢專業技術能力,形成良好的習慣并遵守。
1.2.4.3 以人為本 要求工作人員統一穿著整齊,認真接待每一位受檢者,并關愛他們,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使整個體檢過程溫馨而和諧。同時配備溫開水,提供人性化服務,為體檢者在需要時送上一份溫暖。其次為工作人員準備工作餐和飲用水,創建良好的工作環境,使工作人員更加熱情主動的投入到工作當中。
1.2.5 清潔(SEIKETSU) 清潔是整理、整頓、清掃、素養管理之后,認真維護已經取得的成果,使其保持最佳和完美的狀態,清潔不是單純從字面上理解,它是對前四項管理活動的堅持和深入,從而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按照要求形成流程和制度,這樣每次遇到大型體檢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1.2.5.1 制度與流程的形成 通過不斷總結過往的體檢活動,形成固有的流程與制度,在下次大型體檢時,必須按照流程與制度實施,這樣能夠建立安全系統流程,保證體檢質量。
1.2.5.2 安全隱患的識別 把體檢流程每一步列出,然后分析找出容易發生隱患的流程,針對可能產生的問題,采取一系列的預防措施[4]。如大型體檢體檢者必須空腹進行體檢,有人人流密集、精神緊張、容易發生暈針,針對這一情況,在現場提供溫開水服務,這樣有助減少由于緊張引發的暈厥。在心電圖室或測量血壓前等候區,設立椅子,使受檢者在等候時能夠處于安靜放松的狀態,減少由于緊張引起心動過速或血壓偏高等現象的發生。
1.2.6 安全(SECUTITY) 通過具體的措施來來提升管理水平,從而加強員工的安全觀念,使其具有良好的工作意識,這樣能保證體檢質量,提升醫護人員工作的品質。
每次大型體檢,均設立一個巡視員,而這個巡視員要求具有豐富的體檢經驗,筆者所在醫院體檢中心一般由護長擔任。對內能夠發現問題,以實現“無不安全的設備、無不安全的操作、無不安全的場所”目標,對外能夠與體檢客戶溝通,及時回答體檢者提出的疑問,充當體檢客戶與體檢中心之間的紐帶,強調體檢者與護士、護士與醫生的協調關系,這樣既能將體檢者與工作人員緊密聯系在一起互相配合,也能平衡兩者的關系[5]。
1.3 觀察指標
實施前(2013年)實施后(2014年)分別采用自制調查表對各個大型受檢客戶進行滿意度調查。調查表內容包括4項,分別為服務意識(主要指員工服務態度、語言交流)、體檢流程(主要是候診時間、體檢引導)、隱私保護(指檢查時的保護措施),每個項目評價標準包括滿意、較滿意及不滿意三個級別,滿意度=(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每次體檢結束后進行回訪,由單位代為發放,了解本次的滿意度。在體檢者中隨機抽取1000人,發放調查問卷,均為有效問卷。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對大型體檢實施了6S管理法前后,實施前與實施后的各個項目滿意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實施前后體檢客戶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 人(%)
時間 項目 滿意 較滿意 不滿意 合計
實施前(n=1000) 服務意識 506(50.60) 204(20.40) 290(29.00) 710(71.00)
體檢質量 724(72.40) 142(14.20) 134(13.40) 866(86.60)
體檢流程 432(43.20) 251(25.10) 317(31.70) 683(68.30)
隱私保護 674(67.40) 226(26.10) 100(10.00) 900(90.00)
實施后(n=1000) 服務意識 758(75.80) 106(10.60) 136(13.60) 864(86.40)
體檢質量 872(87.20) 104(10.40) 24(0.24) 976(97.60)
體檢流程 708(70.80) 152(15.20) 140(14.00) 860(86.00)
隱私保護 826(82.60) 122(12.20) 52(0.52) 948(94.80)
3 討論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后受檢者對服務意識、體檢質量、體檢流程、隱私保護的滿意度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實施6S管理規范了體檢流程,有效地協調了整個工作過程,規范了醫護人員行為,提高了醫護人員的素養,體檢質量持續改進,體檢同健康教育同步進行,達到了優質、高效、安全的體檢管理目標[6]。而在這過程中離不開體檢客戶與體檢中心的密切配合,實施6S管理,在優化體檢流程的同時,也對體檢客戶實施了體檢健康教育,優化體檢客戶對體檢依從性的增加,促進了筆者所在醫院體檢中心與客戶之間緊密配合,相互之間更加能配合和磨合,有助于兩者體檢業務的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永利.人性化服務模式在健康體檢中的實施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0,7(5):38-39.
[2]李文鵬.制造企業6S現場管理的學習與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9(13):197.
[3]周小燕,劉敏,封燕,等.新制醫療廢物標識在醫療廢物管理中的應用[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4,11(3):132.
[4]張琴.健康管理中心體檢客戶采血風險的因素分析及應對策略[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9):759-760.
[5]楊志琳.健康體檢的護理管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0,7(16):122-123.
篇7
【關鍵詞】 救護車;急救醫療藥械;規范化管理
院前急救是指對各種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癥、創傷、中毒、災難性事故等在患者進入醫院前的緊急救護,它包括患者發生傷、病現場對醫療救護的呼救、現場救護、途中監護和運送等環節[1]。救護車是院前急救時的重要載體,急救人員利用此載體為病人提供必要的監護、治療、護理,為患者爭取了最佳的搶救時機。在這其中,救護車的管理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2005年以來,我科已把救護車作為一個重要的急救單元,加強了救護車上醫療藥械的管理,改變了以往每次出診由醫生、護士臨時準備急救藥品帶急救箱出診的現象,救護車上醫療藥械實行五定管理,保證醫療藥械完好率達100%[2]。從而縮短了急救時間,優化了急救流程,使之達到保障病人、醫療、護理安全及器械有效使用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管理方法簡介如下。
1 方法
1.1 救護車上醫療物品實行五定 定專人管理、定放置位置、定數量、定期消毒、定期檢查維修,及時補充所用醫療物品,保證物品完好率達100%。為了防止車子顛簸致使物品凌亂、損壞,應根據不同的醫療物品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如藥物分格擺放并固定,注射器用塑料圈捆綁,儀器用專用螺絲釘及器具固定,藥品裝儲物盒內加裝固定器等。
1.2 醫療物品的擺放 物品的擺放應以達到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為目的,根據急救技術操作流程分類、集中、有序擺放,采用平鋪、橫向、縱向的方法擺放,標志清楚,便于操作者使用。急救藥品集中放置,藥品應有明確的標簽,標簽內注明藥品的名稱、濃度、劑量及失效期。
1.2.1 靜脈給藥的藥品及物品的擺放 無菌棉簽、無菌砂輪、消毒液、留置針、敷貼、壓脈帶、膠布等急救物品與急救藥品集中放置,藥品有明確的標簽,標簽內注明藥品的名稱、濃度和劑量。輸液器、輸血器與相應的溶液放置在一起。
1.2.2 心肺腦復蘇用物的擺放 氧療裝置、吸痰裝置等所需要的物品應與相對應的儀器保持一致,與之相對應的有氧氣管、不同型號的吸痰管、面罩等。心電監護儀、心電圖、除顫儀所需的物品應與相對應的儀器保持一致。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簡易呼吸機應用等所需要的物品應與相對的儀器保持一致。這樣,既可以根據病人的病情選擇相對應的裝置,還可以根據病人病情的變化轉換相應的設備裝置。
1.2.3 包扎、止血、固定所需物品的擺放 無菌物品:包括換藥碗、剪刀、紗布、繃帶。干凈物品:止血帶、規格不同的夾板、頸托、前臂托、約束帶、醫用膠布。將這兩類物品分類集中擺放,醫護人員可根據出血情況的評估結果迅速選擇所需的物品,做出恰當的處理。
1.2.4 護理常用物品的擺放 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電筒、剪刀、護理文書等,放在隨手可拿和查看、記錄的位置。
1.2.5 終末處置的物品 車內備有黃色醫療垃圾袋,院前急救所產生的醫療廢棄物在急救完后作清理,查對記錄,統一集中處理。這樣既符合醫療廢物處理辦法也避免了將醫療垃圾隨手扔掉,造成環境污染、傳染疾病的可能。
1.3 醫療藥械的配備 院前急救配備的藥品、器械因受條件限制不能與醫院一樣,既要考慮器械的體積、重量,又要考慮攜帶是否方便,同時注意藥品種類不能太多,一切以方便院前急救、搶救為原則。由于地域不同、病種差異,藥品器械的設備與管理應制訂當地院前急救藥品、器械配備標準,建立必不可少的檢查制度,使急救器械始終處于完好狀態。
2 討論
2.1 院前救護車規范化管理對急救時間的影響 救護車物品的規范化管理,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出診速度,縮短了出診時間,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急救現場,為搶救病人贏取了寶貴時間。我科在對救護車實行規范化管理后,出診時間從原來接警后10min才能出診提高到現在接警后1min即可出診。
2.2 院前救護車規范化管理對急救效率的影響 救護車藥械的規范化管理,改變了以往救護車物品無專人管理現象,使救護車上物品隨時處于良好備用狀態,實現了急救物品完好率達100%,提高了急救效率。
2.3 院前救護車規范化管理對護理工作者的影響 救護車藥械的規范化管理,實現了病人、物品、醫護人員之間在最適宜的范圍內活動,縮短了操作時間,從根本上簡化了操作流程,節約了操作者的體力,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
3 結論
救護車上醫療藥械的規范擺放,各類醫療物品定位、定數明確,標識清楚,使我科急救醫護人員在院前急救爭分奪秒的緊急氛圍中進行醫療操作時得心應手,也便于各班交接。從實施這種規范化管理以來,明顯縮短了院前急救出車時間(接警后1min內即可出診),為搶救病人的生命贏得了寶貴時間,同時也得到了醫院領導及病人的高度贊賞。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
當今,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質量挑戰越來越突出和嚴峻,所有醫療部門都深刻認識到高品質,全方位的優質服務是賴以生存的基礎。而手術室是為患者進行手術診斷,手術治療以及擔負搶救任務的重要科室。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好壞將影響著醫療質量和病人的安危。因此,手術室必須有嚴密的護理管理知識,健全的制度和嚴格的無菌技術管理,才能高標準地完成日益復雜的手術任務。現從幾方面對如何做好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加以闡述。
1手術室環境質量管理
手術室是一個進行醫療手術的地方,它的環境應該是干凈的、無菌的。手術室管理人員應該在每次手術前、手術后都要用消毒液擦拭桌面、無影燈以及地面等;手術結束后一定要開窗讓空氣流通,用紫外線照射30-60min對空氣進行消毒。每個星期徹底打掃、消毒手術室1次;每月在室內培養空氣細菌1次[1]。明確區分手術室限制區、半限制區以及非限制區;每個區要用固定的清潔用具,并定期消毒。此外,醫療廢物含有大量7的致病微生物,也是污染手術室環境的一大要害,做好醫療廢物的分類和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防止醫源性感染。
2手術器械消毒工作質量管理
手術室里的一切物品都要經過極為嚴格的消毒滅菌,尤其是用于手術的特殊設備、儀器等,更要經過嚴格消毒滅菌,設專用器械柜,器械的分門別類后貼上標簽存放,設置專人管理,定期進行檢修、保養等。另外,采用交接班時進行器械清點的制度。無菌手術和有菌手術的器械用具必須嚴格分開。無菌手術的器械、容器等必須按規定的時間消毒滅菌,并要定期換消毒藥水。手術之前護士準備的手術用品,須經第二人檢查、核對后才能滅菌使用;手術后由洗手護士按正規程序對手術器械進行消毒、清洗、烘干、上油及打包。在打包前須仔細檢查清洗的質量和清點數目,如有缺漏或損壞,要及時指出和更換,所有要求都符合才能打包[2]。這些做法能夠提高手術室器械消毒滅菌的管理質量。
3圍術期整體護理質量管理
圍術期是患者進行手術的一個完整的時間階段,在這個時間階段里,所需要做的護理工作分為四個階段,即是術前訪視、術中護理、術后護理和術后探視。
術前訪視即是在手術前一天護理人員進入病區進行術前訪視。通常需要做的工作是首先要查看術者的病歷資料,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然后提前告知病人和其家屬手術室的環境、手術時需要注意的事項、手術所需的大概時間和手術的預期效果等等,在術前和病人的交流中,護理人員要表現出關懷、友好的態度,對病患的術前恐懼心理進行安撫,在必要的情況下,給病患演示麻醉與手術,進行技術上的指導。幫助病人將身心狀態調整到最佳,以迎接手術的到來。護理人員還可以按照手術前訪視時收集的資料,制定出相關的護理辦法,預防以及減少手術過程中護理并發癥的發生。
第二是術中護理。當術者進入到手術室,進行術前探訪的護士再次向病人核對姓名、病區、床號、麻醉方式及過敏試驗結果、手術部位等等,這時術者聽到探訪護士熟悉的聲音,情緒會穩定很多。術中護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在手術開始前以及縫合切口前后把各種手術用品清點兩遍,防止留在術者體內;手術開始時協助醫生對術者進行麻醉,正確擺放手術,幫助術者做好保暖工作和保護好他們的隱私,在手術過程密切留意病情變化,術中嚴格按照規定用藥,認真仔細把手術護理單記錄好,因為那是原始資料,是具備法律效用的。
第三是術后護理。手術結束;護理人員要多留意病人的睡姿;防止其墜床;妥善放置各種引流裝置;預防被意外拔出;傷口的包扎要正確仔細;觀察受壓部位是否有壓瘡,還要協助運送術者到住院病房并對病房護士交代清楚術者的病情及特殊情況等。
第四是術后訪視。即是在手術進行后1周內,護理人員到病房看望術者,和病患交流病情愈合情況,并且認真詢問術者對護理是否有意見或者建議,以正確評估護理效果,有利于矯正護理工作的不足之處。
4結果
通過我院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的實踐,通過建立和提高手術的??漆t療質量管理體系,明確質量管理目標,細化考核標準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人滿意率明顯增加,并逐步提高??谱o理質量。實踐表明,手術室護理管理者要充分發揮質量管理,指導,監督和溝通協調作用的同時,更要不斷完善的檢測反饋過程。質量改進是不是要訂定護理過程關閉。管理過程中不斷增強各級護理人員的質量意識和整體意識,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改進才能促進手術護理質量控制與持續改進的良性運轉,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指導思想。
5討論
加強護理人員的管理要從強化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感做起。組織相關醫護人員學習具體的法律、法規,提高其醫療風險意識。另外,要加強醫護人員的責任感,使得病患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依然能依靠內心信念,自動自覺做事,體現高度負責的精神。
想要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管理水平,只依靠手術室內部的管理是不夠的,手術室的管理是一個涉及多個方面管理的整體,它需要各手術科室的醫生共同參與,還要依賴醫院各方面領導及護理部的監督,此外,還需要走出去學習其他醫院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必要時請專家來院進行指導,這樣才能讓手術室的護理質量保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篇9
關于最新護士述職報告范文 轉眼之間,來到省人民醫院已有一年了?;仡欉@一年,在主任及護士長的輔導下,在各位老師的幫助及同事的關心下,自己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這里我感謝心內科這個集體,在學習工作中為我供應了展示自己的平臺,感謝護士長及各位老師,是你們給了我信任和支持,使我有了更堅定的決心信念把護理這項工作做好!
作為一名新世紀的護理職員:在工作中,我嚴格遵守職業道德,遵守醫院及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無菌觀念及慎獨精神,積極加入醫院及科室的各項活動,團結協助,同科室各位老師一起努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做到慎言守密,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學習上,我深知自己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較強的臨床操作妙技,所以我要不斷學習,自我充電,注重把理論和臨床充分結合,以過硬的本領,熟練的操作能力贏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不管是基礎護理,還是各項??撇僮髅罴迹瑥哪吧绞煜ぃ瑥氖煜さ秸莆?,我成長的每一步都蘊含了各位老師及同事們辛勤的汗水,在我悉心努力之下各項護理工作均能獨立完成,此外,護理部每月舉行的新護士正規操作培訓,不僅進步了我們的動手能力,還強化了我們的各項操作技能,切實保證了護理工作的安全性;在思想上,我本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以安全為前提的服務理念,端正工作態度,勤奮工作,積極進取,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需病人之所需,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家屬及病員的一致好評,這是對我工作最大的必定。
我知道,自己要做的工作還有許多,要學習的東西也有許多。我從來沒有任務自己的目標已經實現,我們永遠在路上,永遠要前進。我以自己的工作為傲,我也會秉承一個護士該有的道德品質及素質,努力做好自己的素質工作。
關于最新護士述職報告范文
20XX年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嶄新的一年,在護理部主任的信任和老護士長的親身帶教幫助下,順利的接任了供應室的管理工作。在科室同志們的支持下,很快掌握了供應室的工作流程。現將這年的工作向領導匯報如下:
一.思想政治素質:
能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宗旨,誠誠懇懇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嚴格執行院內的各項規章制度。
二.組織領導能力:
能積極有效地協調與臨床科室的關系,通過電話或親臨科室聽取反饋,使工作能持續有效的改進;愛護、尊重、理解護士,以誠相待,激發護士的工作熱情,能讓護士身心愉快的投入到工作中;合理進行護工與護理人員的排班;嚴格在感控辦和護理部領導下進行各項工作,注重落實各工作流程中的質量標準;加強以《消毒技術規范》和科室重點規章制度為核心進行科內業務培訓,認真落實各崗位職責。
三.業務素質能力:
在科內處處起帶頭作用,工作中能做到有計劃、抓落實、重實效,虛心聽取科內員工的不同意見,對科室出現的問題能及時跟蹤調查,督促改進。
四.工作作風:
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工作作風,工作中思路清晰、責任心強,每天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在科室同志們的支持下,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五. 工作態度:
在工作中牢牢記住各項工作以身作則,充分發揮科室帶頭人的作用,甘于奉獻,顧全大局,從不計個人得失,工作中堅持從常規入手,注重細節。主動承擔每日夜間的二叫工作。
六. 工作實績:
1、首先注重自身業務的學習。通過熟讀《消毒技術規范》和科內的規章制度,并且在老護士長言傳身教下,使自己的業務能力迅速提高。工作中嚴格按照院感控辦指示及《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開展工作,掌握了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區域劃分及各區域的功能,物品的回收、分類、清洗、消毒,物品的檢查、包裝與滅菌,滅菌物品的貯存與發放等工作流程及其質量標準;
2、結合本科室的工作內容,進行幾項工作改進:
(1)改進了器械、物品的清點交接方法,杜絕了以往不明原因丟失器械的現象;
(2)鉗筒、肌注盒納入物品清點內容,便于主班一日二次的物品清點工作;
(3)采用記號筆書寫鍋次號,保證3M信息標簽的各項內容清晰可辨,便于滅菌鍋次的質量追溯;
(4)建立“手術室內植物器械”物品登記本,取消以往電話通知手術室留存供應室的內植物器械名稱,更有利于兩個科室對手術內植物器械的交接,明確內植物器械的去向,保證手術室使用安全;
(5)加強無菌物品貯存與發放管理,將創傷性器械全部存放在無菌物品儲存柜內,下送車內無備貨,根據物品兌換票,實行按實數發放,減少了無菌物品在緩沖間儲存的量,同時便于主班對無菌物品進行管理和清點;
3.滿足臨床科室的工作需要,新增加拆線包5 包,胸閉包1包,骨穿包3包,增加方巾包的備貨量,改善了以往無菌包供應不足現象;
4.嚴把物品滅菌關,目前供應室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手術室器械與敷料的滅菌工作,嚴格按照《消毒技術規范》的標準進行無菌物品的裝載與卸載,對于經常濕包的器械進行追蹤分析,及時與手術室聯系,對超大、超重的包進行拆分包
裝,包裝錯誤的器械包改進包裝方法,有效地控制了人為因素造成的濕包現象;
5、在包裝材料上目前面臨使用無紡布替代棉布類包裝材料的過渡期,按院感辦的指示及《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對更換包裝材料進行連續三次的生物監測,監測結果全部達標并登記存檔,目前創傷性器械已改用無紡布進行包裝;
6.努力與臨床科室構建和諧的合作科室,督促科室工作人員,接電話文明用語,講究溝通態度,灌輸員工我們的工作就是為臨床科室服務的工作意識;
7.科室目前承擔大醫衛校實習學生的臨床教學任務,為讓學生充分認識消毒供應中心的新的工作理念、與時俱進的知識點,重新整理教學講課稿及出科考試題;
8.在科室各工作流程的管理中,加強質量管理,定期開展座談會,及時查找各工作環節中不安全因素,明確各工作崗位的責任人,同時鼓勵員工創新認識,逐步引導科室步入團結、合作、積極向上的發展軌道。
七. 廉潔自律:
在科室平日的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廉潔奉公。
工作雖然取得了小小的成績,然而在管理崗位中作為新人的我,管理方法尚待提高,管理經驗有待積累。新知識、高科技已充分運用到了醫療領域,因此我會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積極的向同行、前輩們學習先進、有效地管理經驗,同科室員工一起創建一個“服務號、質量好、領導和科室都滿意”的后勤保障科室。
關于最新護士述職報告范文 半年,我院遵循醫院管理年活動所倡導的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服務宗旨,認真執行本年度護理工作計劃,按醫院護理服務質量評價標準的基本要求及標準考核細則,完善各項護理規章制度,改進服務流程,改善住院環境,加強護理質量控制
保持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現將20xx年上半年我院護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落實護理人才培養計劃,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
1、對各級護理人員進行三基培訓,每月組織理論考試和技術操作考核。
2、每周晨間提問2次,內容為基礎理論知識、院內感染知識和專科知識。
3、組織全科護士學習了《護理緊急風險預案》并進行了考核。
4、組織全科護士學習醫院護理核心制度并進行了考核。
5、有一名護士參加了護理自學考試。
6、每個護士都能熟練掌握心肺腦復蘇急救技術,醫院組織的心肺腦復蘇技術操作考核合率100%.
7、各級護理人員參加科內、醫院組織的理論考試、院感知識考試、技術操作參合率100%,考核合格率100%.
二、改善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
實行了“首迎負責制”,規范接待新入院病人服務流程,推行服務過程中的規范用語,為病人提供各種生活上的便利,對出院病人半月內主動詢問病人的康復情況并記錄訪問內容,廣泛聽取病人及陪護對護理服務的意見,對存在的問題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半年中病人及家屬無投訴,醫院組織的服務質量調查病人滿意率100%,科內發放護理服務質量調查表60份,病人滿意率100%,提名表揚服務態度最好的護士人次。
三、完善各項護理規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杜絕護理差錯事故發生
每周護士會進行安全意識教育,查找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消除差錯事故隱患,認真落實各項護理規章制度及操作流程,發揮科內質控小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各項護理制度的執行情況,護理差錯事故安生率為零。
四、護理文書書寫,力求做到準確、客觀及連續
護理文書即法律文書,是判定醫療糾紛的客觀依據,書寫過程中要認真斟酌,能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的放映病人的病情變化,不斷強化護理文書正規書寫的重要意義,使每個護士能端正書寫態度,同時加強監督檢查力度,每班檢查上一班記錄有無紕漏,質控小組定期檢查,護士長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及出院病歷終末質量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每月進行護理文書質量分析,對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并繼續監控,上半年出院病歷份,護理文書合格率達到了100%.
五、規范病房管理,建立以人為本的住院環境,使病人達到接受治療的最佳身心狀態
病房每日定時通風,保持病室安靜、整潔、空氣新鮮,對意識障礙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防護措施,落實崗位責任制,按分級護理標準護理病人,落實健康教育,加強基礎護理及重危病人的個案護理,滿足病人及家屬的合理需要,上半年護理住院病人人,其中手術病人人,搶救病人人,氣管切開病人人,特護人,一級護理人共天。一級、特護病人合格率100%,基礎護理合格率100%,無護理并發癥。
六、急救物品完好率達到100%.急救物品進行“四定”管理,每周專管人員進行全面檢查一次,護士長每周檢查,隨時抽查,保證了急救物品始終處于應急態。
七、按醫院內感染管理標準,重點加強了醫療廢物管理,完善了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組織學習醫療廢物分類及醫療廢物處理流程,并進行了專項考核,院感小組兼職監控護士能認真履行自身職責,使院感監控指標達到質量標準。
工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
一、基礎護理不到位,個別班次新入院病人衛生處置不及時,臥位不舒服
二、病房管理有待提高,病人自帶物品較多。
三、個別護士無菌觀念不強,無菌操作時不帶口罩,一次性無菌物品用后處理不及時
四、學習風氣不夠濃厚,無學術論文。
篇10
山東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外科,山東滕州 277500
[摘要] 目的 為了探討外科手術后傷口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4月期間在該院行外科手術后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110例資料,根據護理方法不同隨機分為觀察組55例和對照組55例,分別通過嚴格的手術室護理管理方法與常規護理方法進行管理后根據文章療效標準進行數據統計,最后通過統計學方法進行比較。 結果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9.1%(5/55),術后復發率5.5%(3/55),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病率(20%)和術后復發率(1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Nemar優勢性檢驗結果顯示了,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手術后傷口感染的高危影響因素包括以下留個:手術時程(χ2=14.8),接臺手術(χ2=12.1)、手術切口(χ2=17.5),預防性抗生素(χ2=11.9)、ICU(χ2=17.1),人員流動(χ2=8.2),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手術切口(OR=6.68,P<0.05),預防性抗生素(OR=2.98,P<0.05),ICU(OR=13.19,P<0.05),手術時程(OR=3.80,P<0.05)是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高危影響因素。結論 嚴格的手術室護理管理方法可顯著性降低外科手術后傷口感染發生率,Logistics研究結果顯示了對影響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進行針對性防護有利于降低外科手術后醫院感染率。
[
關鍵詞 ] 醫院感染;護理管理;ICU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8(b)-0150-03
[作者簡介] 葛慶霞(1965.6-),女,山東滕州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外科護理。
醫院中手術傷口的感染不但是指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手術感染并發癥,也包括患者在出院后回家期間出現的感染不良反應,在醫院中的外科手術室一直是醫院感染不良反應的高發科室[1-2],為了進一步降低在外科手術治療過程中手術感染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外科手術治療預后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該研究回顧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4月期間在該院行外科手術后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110例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3年6月—2015年4月期間在該院外科手術病房治療后出現醫院感染的患者共計110例,有51例女性患者和59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齡為(38.7±10.4)歲,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并且同意配合該研究進行的隨訪調研工作,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排除精神病史患者,排除妊娠期婦女,排除同時合并嚴重的內科疾病患者。110例資料根據統計學隨機數字表原則分為觀察組(n=55例)和對照組(n=55例),分別采用嚴格的手術室護理管理方法與常規護理方法進行管理,觀察組患者男性30例,女性25例,平均年齡為(37.9±9.9)歲,平均病程為(2.8±1.1)d,對照組患者男性29例,女性26例,平均年齡為(39.0±10.9)歲,平均病程為(2.9±1.2)d,兩組術后感染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檢驗,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普通護理方法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指導、用藥指導護理及患者個人衛生護理等內容,觀察組患者手術過程中嚴格貫徹外科手術室護理管理辦法(主要依據為國家衛生部組織頒布的《手術室隔離技術規范》和2009年版本的《醫院感染監視規范》)[3]具體方法如下。
1.2.1 手術前護理 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之前采取的降低患者手術后感染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方法主要體現在對手術室的管理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需要嚴格貫徹無菌操作的要求;二是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對于無菌操作技術的要求;三是對手術后物品的處理方法要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規定》來進行處理對一次性的醫療器械設備與非一次性的醫療器械設備要分別歸類,尤其是非一次性的醫療器械設備,在使用完畢后要嚴格的消毒并進行驗證,避免出現交叉污染現象。
1.2.2 手術過程護理 一是要嚴格保證手術室的無菌環境,對于手術室內的空氣環境,與相關醫療器械的無菌情況進行嚴格的檢驗和驗證,對已進入手術室中進行醫療和護理的工作人員其鞋帽及手術服等的消毒情況要進行嚴格的要驗證;二是提高醫療護理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縮短手術治療的時間,保證手術順利融入新環境,對于降低被手術者術后感染發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1.2.3 手術后護理 術后護理的關鍵在于合理使用抗生素類藥物預防和治療感染,因此首先應該對術后傷口感染的致病菌進行詳細的了解,導致手術后傷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舒巴坦合劑、頭孢他啶和阿米卡星都表現為較強的耐藥性,在臨床用藥時應該引起注意。
1.3 統計方法
利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工具對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該研究實驗設計類型為隨機抽樣的對照實驗設計,首先應該對患者一般病例資料進行分析,利用nemar優勢性檢驗對兩組患者出現術后感染并發癥的可能性因素進行初步判斷,收集可能導致患者術后感染的高危影響因素進行Logistics回歸分析,以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 結果
2.1 優勢性檢驗
SPSS軟件的Nemar優勢性檢驗結果顯示了,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手術后傷口感染的高危影響因素:手術時程(χ2=14.8),接臺手術(χ2=12.1)、手術切口(χ2=17.5),預防性抗生素(χ2=11.9)、ICU(χ2=17.1),人員流動(χ2=8.2),見表1。
2.2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手術切口(OR=6.68,P<0.05),預防性抗生素(OR=2.98,P<0.05),ICU(OR=13.19,P<0.05),手術時程(OR=3.80,P<0.05)是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高危影響因素,見表2。
2.3 觀察組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9.1%(5/55),術后復發率5.5%(3/55),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比較結果見表3。
3 討論
醫院外科病房中被手術者出現術后的傷口感染并發癥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該研究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根據研究對象質量標準進行篩選,共選擇了110例手術后出現傷口感染并發癥的患者,由統計學Nemar優勢性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出現傷口感染并發癥的患者在I類手術切口,>4 h進入ICU,預防性抗生素、手術時程超過2 h,接臺手術和人員流動性大六個方面具有更高的比例,由此可以懷疑手術切口,手術時程,ICU,預防性抗生素、接臺手術和人員流動是能夠引起患者出現術后傷口感染并發癥的高危影響因素,在日常的手術室管理工作中應該針對這留個因素進行重點防護。另外,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表明高危因素有四個:手術切口,手術時程和預防性抗生素,針對高危因素應進行重點防護,最大限度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
在術后護理方面,護理工作的關鍵在于合理使用抗生素類藥物預防和治療感染[4],因此首先應該對術后傷口感染的致病菌進行詳細的了解,全銀鳳,劉惠玲[5]在文獻研究中指出了手術傷口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腸埃希菌為主(占的百分比例達25.0%),這與O´Brien P,O´Connell C,Fenwick S,et al[6]的文獻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筆者分析大腸埃希菌是傷口感染主要菌株的原因也與患者手術方式有關,該組研究5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均為直腸手術,與此同時,Lin, Jye-Bin,Lee, Jui-Ping,Lin, Ding-Bang,et al[7]也在文獻研究中報道了傷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情況,其研究發現糞腸球類病原菌也是可能導致傷口感染的重要危險菌株之一。而排在第三位的致病菌種為銅綠假單胞菌,最低的為肺炎克雷伯菌株。在耐藥性方面,主要致病菌大腸埃希菌的耐藥能力較差,例如對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合劑、阿米卡星和頭孢他啶等的耐藥率均低于30%。
另外,為了能進一步降低手術后傷口感染現象,還應該注意在手術室中護理工作方面的以下幾點要求[8]:一是在手術過程中對于年齡較大的被手術者要對其生命體征的變化進行更加嚴格的監視,因為年齡較大的人群,其身體的各項機能及免疫能力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抵抗力與年輕人相比相對較弱,手術治療后,更加容易出現傷口感染,因此,對于高齡的被手術者,其傷后感染應該進行高度的警惕;二是針對于同時合并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來說,該類患者體內血糖含量較高,而患者的這種內環境特點更容易滋長細菌,引起手術傷口感染的現象,因此,對于合并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更應該注意加強護理工作;三是手術時程的延長會導致被手術者傷口暴露時間的增加,會使細菌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提高醫療護理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縮短手術治療的時間,保證手術順利融入新環境,對于降低被手術者術后感染發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四是對于身體質量較高的肥胖型患者來說,患者在手術后的傷口縫合過程中要注意必須使用濃度分數為0.9%的生理鹽水進行充分的沖洗,避免術后傷口出現感染現象,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文獻指出[9-10],在夏天進行手術的患者與在冬天進行手術的患者相比具有更高的傷口感染發生率,這可能與夏季的溫度較高,容易滋生細菌有關,因此,在夏季進行手術傷口感染的預防時應該加倍注意保持盡量保持室內的通風通風環境,降低手術室環境的空氣污染程度。
[
參考文獻]
[1] 王素娟,胡煒,張學利,等.脊柱外科手術發生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15-117.
[2] Bonuel,N.,Degracia,A.,Cesario,S. et al.Acuity-adaptable patient room improves length of stay and cost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enal transplant: A pilot study[J].Critical care nursing quarterly,2013,36(2):181-194.
[3] 徐玉云,鄒群飛,陳利芬,等.流程再造在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1):83-84.
[4] 費蕾蕾.手術室院內感染監控中易忽視環節的分析及對策[J].山西醫藥雜志,2013,42(4):466-467.
[5] 全銀鳳,劉惠玲.縣級醫院手術室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4(1):271-272.
[6] O´Brien P,O´Connell C,Fenwick S,et al.Improved bed use with creation of a short-stay unit in a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recovery room[J].Heart and Lung: Th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11,40(1):56-62.
[7] Lin, Jye-Bin,Lee, Jui-Ping,Lin, Ding-Bang,et al.Evaluation of stray neutron distribution in medical cyclotron vault room by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approach[J].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aling with All Aspects and Applications of Nuclear Chemistry,2009,280(3):481-487.
[8] 梁志群.術前術中的護理干預對預防創傷性骨折患者感染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z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