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育目的范文
時間:2023-10-12 17:33: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競技體育目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江蘇省競技體育事業發展一直位于全國前列,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又以8金4銀4銅排在全國各省市金牌榜第一的位置。然而,從獎牌總數來看,江蘇省競技體育水平還未能達到全國第一。而探尋江蘇省競技體育項目分布特征,鞏固原有項目優勢,挖掘潛在項目優勢,是江蘇省競技體育更好發展的基礎,更對江蘇省競技體育項目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和現實參考價值。
1.競技體育項目分類
競技體育運動項目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三個各自獨立而又緊密聯系的分類體系,分別用于不同的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通常依據競技體育成績把競技項目分成優勢項目、潛優勢項目、弱勢項目。對于區域而言,優勢項目是指能夠持續多年在世界大賽、全運會上奪得金牌,獲取優異成績的項目。因為弱勢項目在體育競技中不表現競技實力,所以各地競技體育競技地位是由優勢項目和潛優勢項目競技實力決定的。
2.江蘇省競技體育優勢項目分布
2.1格斗對抗類項目。
雖然我國格斗類項目總體水平低下,但江蘇省競技體育格斗類項目在全國省市比較中卻具有相當的優勢。根據統計,自1979年至2008年,江蘇省競技體育在摔跤、柔道、拳擊、擊劍、武術(散打)項目上共獲得世界金牌8枚、亞洲金牌28枚、全運會金牌39枚的優異成績。在1984第23屆奧運會上,來自江蘇的欒菊杰獲得女子花劍個人第一名,團體第五名的優異成績,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之后的肖愛華、梁軍、王海濱、仲滿等名將也撐起中國的擊劍項目。在八至十五屆亞運會上,除了第九屆亞運會外,江蘇擊劍運動員總共獲得28枚金牌,其數量之多讓其他省市難以超越;在四至十一屆全運會中,江蘇省獲得擊劍項目31枚金牌,每屆奧運會中,江蘇擊劍選手均會出現在奧運賽場上為祖國爭光。優異的歷史成績充分說明江蘇省在格斗類項目上的絕對優勢。
2.2競技體操類項目。
在世界級比賽中,江蘇省運動員共獲得技巧項目冠軍76個,并且在全運會上獲得3枚金牌。第2000年奧運會,黃旭獲得了男子體操團體冠軍、雙杠第七名的好成績。在2004年奧運會上,黃旭、肖欽分別獲得了男子體操團體第五名,另外黃旭獲得了男子鞍馬第四名,肖欽獲得男子單杠第六名的好成績。2008年北京奧運會,黃旭、肖欽為中國男子競技體操團體冠軍貢獻了巨大力量,肖欽獲得體操男子鞍馬冠軍,黃旭獲得男子雙杠第六名,同時蹦床運動員陸春龍獲得金牌,江蘇競技體操類項目達到歷史最好成績。
2.3小球類項目。
技能主導類中的對抗性項目以小球項目最為典型。根據統計,江蘇省從第9屆亞運會開始,在羽毛球、乒乓球項目上,除了第11、12屆外,每屆均有獲得金牌。在全運會比賽中,每屆均有羽毛球項目的金牌摘得,而乒乓球項目,雖然不是每屆均有金牌斬獲,但連續多屆的金牌收入也充分證明了該項目的優勢。特別是從第10屆全運會開始,江蘇網球項目發展迅猛,在該屆全運會中一舉拿下3枚金牌,并且延續這種狀態,于2009年第11屆全運會斬獲2枚金牌,充分展示了江蘇網球項目異軍突起的強勁態勢。
2.4射擊類項目。
江蘇省射擊類項目雖然在奧運會中只獲得兩枚金牌,但占中國奧運射擊金牌總數的10.53%,在亞運會和全運會的比賽中成績更為顯著。根據統計,在改革開放后的8屆全運會與所參加的亞運會中,江蘇省射擊運動員共獲得10枚亞運金牌、9枚全運會金牌,無論是與全國省份還是與省內項目相比,射擊類項目是江蘇省傳統優勢項目。可見江蘇省射擊類項目作為江蘇競技體育的優勢項目十分明顯。
2.5團體項目。
根據統計分析,江蘇省團體類項目以技能技巧類項目為主流。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項目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其中,羽毛球優勢明顯,已經成為我省團體項目金牌獲得的主力項目。而擊劍類項目已經成為我省拳頭項目,每屆全運會都會斬獲團體小項的金牌。網球作為我省后發展項目,目前成績輝煌,連續兩屆全運會獲得男子團體冠軍。
3.江蘇省競技體育優勢項目特征分析
3.1緊密圍繞國家奧運戰略,大力發展奧運優勢項目。
江蘇省競技體育優勢項目主要為體操、乒乓球、羽毛球、舉重、擊劍、游泳和跳水,而此類項目正是我國競技體育在奧運會競賽中的優勢項目和獲金項目。根據統計,在所參賽的八屆夏季奧運會中,中國六大傳統優勢項目跳水、體操、舉重、乒乓球、射擊、羽毛球[2]共獲得金牌151枚,而江蘇在歷屆奧運會所獲金牌的35項次中,只有6項次是擊劍、跆拳道、技巧三個項目,其他獲金項目均為我國競技體育奧運優勢項目,這也充分說明江蘇省競技體育優勢項目與我國奧運優勢項目的高度契合。從獲金項目分析,擊劍、技巧、跆拳道三個項目是近幾屆我國奧運新增的獲金點,而江蘇健兒在奧運會比賽中所展示的競技實力,不僅使得這三個項目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更在全國地區間的競爭中占有絕對競爭優勢的原則。從江蘇省競技體育實力變化分析發現,江蘇省競技體育優勢項目發展主要遵循的是保持傳統優勢項目的競爭優勢,積極挖掘新項目的潛在優勢的原則,在穩定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突破,力爭擴大江蘇省優勢項目數量,在全國區域間競技體育競爭中保持領先。
3.2堅持奧運項目與非奧運項目并舉,保持非奧運項目的競爭優勢。
據統計,江蘇運動員在獲得的311個世界冠軍中,其中有28.3%為非奧運項目的運動員所得(包括技巧項目)。1988年至2008年期間(2001、2002年國家獲得世界冠軍數據缺失,排除同年份江蘇獲得世界冠軍數),江蘇獲得的世界冠軍數占全國的世界冠軍比例為14.69%。由此可看出,江蘇省在體育事業發展中,一直堅持競技體育項目全面、協調發展,也正因如此,1987年組建的技巧項目在2008年奧運會為江蘇獲得了一枚金牌。另外,武術、航空模型、航海模型、圍棋、象棋等項目的斬金獲銀,證實了江蘇省在非奧運項目的競爭優勢。
3.3縮短戰線確保重點,項目分類提高效益。
江蘇省在所開設的競技體育項目中既經歷了全面鋪開所帶來的陣痛,又獲得了調整后所獲得的輝煌。在六運會前,江蘇競技體育項目開展偏多,而結果并不是多項目的全面開花,而是六運會的失利。六運會后,江蘇競技體育開始精減項目、確保重點,并采用分類管理的辦法,最終競技體育成績得到快速提升,并一躍成為我國競技體育強省。在項目分類上,江蘇將優勢項目、重點項目、短期能出效益的項目列為一類項目;把未列入一類項目的本省傳統項目列為二類項目,而把非奧運項目但有世界和全國比賽的項目列為三類項目。[3]在確保一類項目的前提下關注二類項目的發展,縮小三類項目的規模與投入。經歷幾年的努力,江蘇競技體育發展收到了顯著成效,有力加強了江蘇競技體育持續發展的后勁,這不僅保持了江蘇省競技體育優勢項目的競爭優勢,還挖掘了潛優勢項目的潛在競爭力。
4.結語
在競技體育賽場上,優勢項目競技實力的強弱決定著競技地位的高低,而競技體育優勢項目分布就成為競技體育發展目標與發展戰略制定的依據。隨著江蘇省競技體育整體實力的不斷提升,對江蘇省競技體育優勢項目的分布與特征進行分析,不僅是研究江蘇省競技體育競爭優勢的基礎,而且是各省市競技體育發展中進行自我客觀評價的關鍵,優勢項目的分布與特征研究必將成為區域競技體育競爭優勢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田麥久,劉蓧英.論競技運動項目的分類[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3:67.
[2]《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組編.體育強國戰略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50.
篇2
關鍵詞:競技項目組織;競技體育制度;運動技術
中圖分類號:G81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11)12-0109-03
The Componen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Organization
TANG Jianju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The competitive sports and its institution is the basic institutional form of the enhancement of the sport techniqu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vent.The paper studies the componen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organizations and builds a systematic recognition to the theory of the organizations.It finds that competitive sports organizations have a unique position in the competitive sports events.It uses the channel of organization to integrate the competitive sports events with the sport technique development.The sport techniques are mainly reserved by technique knowledge and benefit every member in the organization.It is the technique knowledge that enables the accu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 techniques in a specific competitive sports event,greatly reduces the uncertainty of sport techniques development in the techinque training and provides necessary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Key words: competitive sports organization;competitive sports institution;sport technique
在競技體育活動中,競技體育項目的訓練活動都存在于一定的項目組織中。競技項目組織是其運動技術發展和提高的基本組織形式。對競技體育制度安排中競技項目組織的構成和意義進行研究,目的是對競技項目組織在理論上形成比較系統的認識,提高對競技項目組織作用的認識,為今后相應的政策制定和管理工作提供理論方面的幫助。
1有關競技項目組織的研究
從制度安排角度講,對競技項目組織的存在及其發展問題進行討論。討論涉及兩個方面:一是為什么要有競技項目組織;二是作為制度安排的具體形式的意義是什么。
在進行組織問題方面的研究時,有一種理論視角可以借鑒,即技術知識和組織學習視角,它來源于波蘭尼(M.Polanyi)的個人知識論和納爾遜(R.R.Nelson)等人的經濟進化論。在技術知識和組織學習的視角下,難言知識(Tacit Knowledge)、專用知識(Specific Knowledge)以及組織學習等概念占有重要的解釋地位,有關“如何干”和“如何進行改進”的啟發通常體現在組織常規中[1]。我們認為,那些擁有內部研究和發展新技術能力的競技項目組織,能夠及時吸收外界的新技術,并通過比較頻繁的內部技術知識學習和交流,形成整體組織的運動技術能力,進而將其轉化為可以實現的運動成績。
一般認為運動訓練制度安排是依據運動競賽制度安排來進行的,在促進運動技術向運動成績轉化的過程中,運動訓練制度安排除了訓練體系外(如我國的三級訓練體系),主要的制度安排就是競技項目組織。因為要在激烈對抗的競技比賽中獲得優異運動成績,從個人角度講,單靠個人去發展自己的運動技術能力是不可能的,競技項目組織可以把單個人力量組織整合起來,以一種組織上的技術共享、技術互補和技術交流的方式來減少個人技術學習和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競技項目組織和競技項目的含義是不同的。從競賽學角度看,競技體育的分項和分項比賽(即競技體育按項目進行比賽)是競技體育發展的必然產物。競技分項使競賽活動的內容基本固定,為了試圖在競技項目的比賽中獲得優異的運動成績。從組織學角度看,出于使運動技術發展效益最大化,使得在競賽項目中一個有組織的團隊出現了。為了便于進行運動技術的交流與提高,保證在未來的比賽中取勝,有層次的訓練體系也隨即出現了。組織在這個意義上就不是一個人們任意組成的集合體,而是一個制度化集體,競技項目組織的意義在于使運動技術知識的學習和運動技術能力的發展獲得在組織上保障和在組織上的擴展。
我國在競技項目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運動訓練學的研究,它主要是基于項群理論[3]。二是競技體育發展戰略方面的研究。其研究的重點是對我國優勢競技項目的成因進行系統地分析,確定優勢競技項目,即在國際重大賽事中多次取得優異成績,在未來的競爭中具備有利條件的運動項目。根據我國各項運動項目最好運動成績的發展變化特征為標準,優勢競技項目大體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長盛不衰型、波折起伏型、后起居先型。認為我國優勢競技項目之所以能夠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從一般訓練學意義上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分別在博弈原理、博弈決策和博弈實施三個層面及三個層面間的相互關系的處理方面,相對于其他國家,達到了較高的水平[4]。三是從競技體育項目的管理方面的研究。其主要的研究是運動隊的管理[5];重大比賽運動項目的布局與對策[6,7];以及對重點運動項目設置與發展的研究[8]。
2競技項目組織的構成
競技項目組織指的是為謀求自身利益而采取集體行動的人員,所進行的競技體育活動的專項群體。作為競技項目組織,它應當具備以下特征:1)具有明確競技目標;2)有較為固定的成員和組織邊界,即有一定的進出規則約束;3)有一整套競技活動的規則體系;4)有一定的權力或等級安排。
從制度安排理論看,競技項目組織是一個為了在運動技術發展過程中,減少運動技術訓練和競賽方面的不確定性而設置的競技性組織。
競技項目是由規則規定其運動技術內容和比賽形式的競賽項目。從運動競賽學方面看,競技項目指的是運動競賽中的項目,是一種競賽類型,運動競賽是由單一的或綜合的競技項目構成。由于競技項目技術內容不同和比賽的規則和方法不同,競技項目是多樣的。從組織構成方面看,競技項目組織主要是由運動員、教練員以及管理、科研和醫務等人員組成。
應當指出的是,在競技運動活動的實踐中,經常對“競技項目”的術語賦予不明確的含義。馬特維也夫認為,競技項目從邏輯上理解為在競技體育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競賽活動的項目,其特征是擁有具體的比賽對象,允許的動作組成和競技對抗的方式(運動技術和戰術),競賽規程、規則和取得成績的標準[2]。為了避免在項目術語上的混亂,我國體育理論界用大項、分項和小項作出區分。在我們的研究中,根據《中國體育年鑒》和《體育事業統計年鑒》的收錄和統計原則,競技項目指的是在我國正式比賽中出現的項目,它可是大項,也可是分項,但不包括小項。
競技項目組織在基本上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專業(職業)訓練性質的,屬于訓練體系的高級層次。另一種是業余訓練性質的,他們屬于訓練體系的中級和初級層次。作為一種具體的制度形式,競技項目組織是運動訓練制度安排的具體的內容,是進行重點項目安排和運動訓練體系建立的組織實體。從競技項目組織內部功能看,它則是運動技術知識得以傳習和運動技術能力得以發展的基本單位。上述兩個方面的認識使我們把競技項目當作一種特殊的組織來分析的基本根據。在競技項目組織的基本結構中,運動員和教練員是這個結構的主要構成部分。
競技項目組織作為運動訓練制度安排的具體方式,運動員和教練員是這個組織的基本構成。因此,運動員、教練員在競技項目組織結構中的變化,可以反映出運動訓練制度安排的傾向性。通過組織制度安排的變化,來促進運動技術的發展。競技項目組織作為運動技術能夠得到良好發展的基本條件,可以認為競技項目組織的存在和發展的狀況,決定著該項目運動技術水平的發展狀況。
3競技項目組織的意義
競技項目組織是運動技術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制度單位,它使運動技術能在項目組織的范式中發展。不同的競技項目組織為其運動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
競技項目組織存在的基本原因:一是在運動競賽意義上,必須使運動技術水平的比較在限定的項目范圍內進行,以保證對等和公平;二是在運動訓練意義上,運動技術的專門化和項目化本身極大地促進了運動技術的發展。作為競技項目組織主體的運動員和教練員,就是在這個組織中,通過運動訓練的方式來促進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發展。我國專業性的競技項目組織不是自發性的組織,而是一種正式的制度安排。項目組織在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基礎上,組織內部形成一個有助于運動技術發展的運動技術等級結構,這一結構成為運動技術在項目組織中能夠持續性發展的動力源泉。
對運動技術發展而言,競技項目組織成為運動技術知識學習、繼承、發展和創新的基本單位。競技項目以不同層次技術水平的組織形式,為運動員運動技術提高和發展,提供了組織上的可能。所以,可以說運動技術的發展問題,從制度安排意義上講,就是競技項目組織的發展問題。從決策者的角度,競技項目組織的存在使人們考慮如何把它變成一個有效率的組織,即通過對競技項目組織人才的最佳組合與結構優化,以保證在運動訓練中能夠使運動技術水平有效持續地提高,和在運動競賽中能夠比較穩定地獲得優異運動成績。 根據競技項目的運動技術水平在奧運會取得成績的可能性大小,來選擇和安排若干競技項目,形成一個能夠在奧運會等國際大賽中更快地取得好成績的優勢競技項目組織群。
從歷史上看,運動技術發展依賴于兩個彼此關聯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運動技術發展的制度化,即是競技項目組織而不是個人做為運動技術發展的母體;另一方面是運動技術創新活動的項目內部化,是競技項目組織而不是獨立于這個組織的科學研究機構掌握著運動技術研究和開發的資源?;诖?,競技項目組織成為了技術動作、技術方法和技術知識的生產主體。
近年來,競技體育界在教育、科研、訓練之間的技術合作有了明顯增長,但合作的基本規律是:促進競技運動技術發展的教育、科研更加項目化,它們強化了競技項目組織在運動技術發展中作為技術動作、技術方法和技術知識的生產主體的地位和作用。我國競技體育的科技人員做競技項目的科研教練員、科研所的基礎研究和競技項目的結合,科學研究工作融入競技項目中,這些都強化了競技項目組織對促進運動技術發展的作用。上述情況也表明了一個事實,就是競技項目組織不單是一個競賽項目的種類,也不單是一種運動技術在項目中的歸類。競技項目組織是一種對運動技術創新與發展有著積極作用的制度安排。
競技項目組織是一種制度安排。從競技體育管理學的意義上講,競技項目是保證運動成績取得的基本管理單位。在我國對運動項目進行分類的管理思想,促進了重點競技項目在奧運會中優異運動成績的取得。 制度分析理論和競技體育管理學對競技項目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它們都關注在競技項目中運動技術發展和運動成績的取得。競技體育管理學是從主體的角度出發,強調決策者和管理者對競技項目的布局與安排,來影響運動技術的發展。從制度分析看,它就是一種正式的制度安排。制度分析理論是從制度安排的角度出發,強調的是項目組織制度安排對競技項目運動技術發展和運動成績獲得所產生的作用。
競技項目組織是競賽制度和訓練制度共同作用下的產物,它既是一個參加競賽的組織也是一個進行訓練安排的組織。參加比賽和獲得運動成績是競技項目組織存在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所以,競技項目組織是根據競賽活動來調整組織的訓練內容和訓練方式。它類似于經濟活動中的企業組織的生產活動要服從于市場的交易一樣。競技項目組織的意義在于減少其項目運動技術發展過程中在技術訓練和運動競賽方面的不確定性,保證著較好運動成績的獲得。
4小結
1)就運動技術發展而言,運動訓練制度安排中的競技項目組織是運動技術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單位,它們是孕育和發展運動技術的母體。競技項目組織在競技體育活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通過組織的方式把競技體育活動和運動技術發展統一在一起。
2)所有的競技體育活動,都必須借助于競技項目組織的形式而開展。競技項目及組織規定了競技體育活動的內容、活動方式、組織規則、訓練方法等。它是運動技術提高和發展的基本組織方式。所有的運動技術,都是具有競技項目特征的運動技術,競技項目規定了運動技術的技術動作、技術方法的運用,并通過組織的形式把它們以技術知識的方式保存下來,并且使組織中的每一個成員獲益。特定的競技項目組織使得運動技術以及運動技術知識得以有效的積累、傳遞和發展。
3)競技項目組織為減少運動技術發展過程中在技術訓練和運動競賽方面的不確定性,獲得較好運動成績,提供組織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大洲,等.技術知識與創新組織[J].北京:自然辯證法通訊,1998,1.
[2] 馬特維也夫.運動競技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8.
[3] 田麥久,等.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4] 謝亞龍.論制勝規律及運動選材[J].福建體育科技,1990(1):7-21.
[5] 孫漢超,等.對我國運動項目系統管理的思考[J].武漢: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7(2):1-6.
[6] 趙魯南,孫晉海,等.奧運競賽項目發展趨勢及我們的對策[J].廣州: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6):12-15.
篇3
一、競技教育的目標
目標,是人們欲求的結果,人們提出和設定某個目標是表明主體對目前某種現狀的不滿,需要建立符合主體觀念需要的、理想的客體。過去,運動訓練的重心是遵循生物學規律,通過訓練提高運動成績,但它忽略了人的全面發展。為此,根據競技教育發展的規律和現實的問題及需要,將競技教育的目標確定為育人奪標。其中育人,就是要培養具有國際競技視野和競技能力的、創造型的運動人才。作為一個高水平的運動員,欲求能在重大比賽中多次穩定地表現出非凡的競技能力,必須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國際競技視野及創新能力。近年來,有人分析為什么中國乒乓球和中國女排的競技水平能夠保持世界先進水平,這與他們的教練到國外學習并了解國際競技發展的前沿知識、技術和戰術有關。競技教育提倡培養具有國際競技能力的、創造型的競技人才,也就是要培養“地球村”的、復合型的運動人才。
二、競技教育的任務
競技教育的任務,是為實現其目標而承擔的具體工作。競技教育要實現“育人奪標”的目標,應完成如下任務:
1.育人的任務
競技教育要把培養“身、心、群”素質全面發展的、具有國際競技視野和競技能力的、創造型的運動人才的思想貫穿在全部競技教育過程中,并且使之具體化。育人,是競技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奪標的基礎。它必須貫穿于奪標的全部過程中。
2.奪標的任務
奪標運動的錦標,是競技教育區別與其他事物特有的任務,也是運動的競賽、訓練、恢復和管理工作所擔負的任務,它必須與育人緊密結合。競技教育十分強調要培養懂得國際競技運動規律,具備奪得世界冠軍能力的優秀運動員,只有這樣才能為中國競技走向世界奠定基礎。
三、發展運動個性培養自我競技能力的任務
篇4
關鍵詞:高職教育;國際化;路徑
經濟的國際化和全球化所引發的對人才的國際化需求帶來了教育的國際化。其中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經濟建設和教育發展等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得它始終走在教育國際化的前列。高等職業教育(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步入國際化道路是必然趨勢。我國高職教育的國際化是在新一輪世界范圍內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大潮中,依托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積極推進教育國際化的國家政策而起步的。
教育的國際化是指世界各國和各地區教育的相互借鑒、相互滲透和相互合作,是跨文化的、國際的、全球性的觀念、方式和方法與學校的教學、科研和服務等功能的融合。這種融合要通過國際教育研究、學習和借鑒、交流和合作來實現。在這種國際化的過程中,路徑的不同所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筆者分析了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的國際化路徑及其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擴展我國高職教育國際化路徑的策略。
一、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在國際化過程中的角色、路徑及其特點
興起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新一輪世界范圍內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是以英、美、澳、德、法等發達國家的教育輸出作為標志的。發達國家政府根據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新格局,把教育輸出作為一項重要發展戰略。這種教育輸出以追求經濟效益為首要目標,與以往高等教育國際化主要考慮學術和教育因素不同。發達國家開始終止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無償高等教育援助而轉向高等教育的國際貿易。他們制定出了利用語言和教育資源優勢,開拓國外教育市場的策略。接收留學生和境外辦學是他們進行高等教育國際貿易的主要方式。隨著亞洲經濟的崛起和對外開放程度的擴大,亞洲成為這些發達國家開拓高等教育國際市場的重要目標,其中,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成為他們重要的目標市場。在這場發達國家教育輸出的國際市場開拓運動中,我國迅速發展起來的高職教育市場作為他們的目標市場之一也受到青睞。于是,我國的高職教育走上了以向發達國家派遣留學生和引進課程為主的國際化道路。
毫無疑問,英、美、澳、德、法等發達國家先進的教育理論和完善的職業教育模式使得這些國家的高職教育在世界職業教育中處于領先地位。作為發展中國家處于后起步階段的我國高職教育,在高職教育的國際市場中既不可能是領先者,也還不是挑戰者。從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情況來看,其角色和國際化路徑呈現如下特點:
(一)扮演的主要是跟隨者和消費者的角色
我國高職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可以說是在發達國家教育市場開拓策略的引領下進行的,因此在高職教育理論和制度層面上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主要是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的模式,在行動層面上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主要是充當發達國家高等教育輸出的接受國,扮演的主要是跟隨者和消費者的角色。
(二)走的大多是單向的“南北垂直合作”路徑
作為發達國家接收留學生和境外辦學的消費者,我國的高職教育在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中大多采取學生“走出去”、課程“引進來”這種單向的“南北垂直合作”方式。
(三)國際合作的高職特色總體上不明顯
在上述單向的“南北垂直合作”項目中,我國高職教育主體對接的國外合作方并不一定是高職院校,相反,有相當的部分是國外的綜合性大學或其他教育機構,因此,合作項目的高職特色并不是很明顯。
(四)獲取的經濟利益很少
在與發達國家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項目的利益分配中,我們獲取的是很小比例的經濟利益,更多的是通過教育消費和輸出高職人才來了解和吸取發達國家較為先進的教育理念、制度和學術思想,力圖引進教育智力和資源。
無庸贅述,我國的高職教育通過與發達國家的交流和合作,學習、借鑒和引進發達國家先進的高職教育理念、模式和其他資源,這對發展我國高職教育具有重大意義。然而,上述被動、單一的國際化角色和路徑,以及由消費發達國家教育服務帶來的高職教育特色和經濟利益的喪失、人才流失等不利因素應引起重視并采取相應的變革策略。
二、擴展我國高職教育國際化路徑的策略
(一)學習、借鑒發達國家開拓國際教育市場的策略
在與發達國家進行高職教育合作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只關注如何學習、借鑒他們先進的高職教育理論、高職教育模式以提升我國的高職教育質量和品牌,但不太注意學習和借鑒他們開拓國際教育市場的策略。這是我們在國際化過程中角色單一和被動的重要原因。如果說,在國際化初期,前一個目標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我們的首要關注目標,這一點無可非議的話,那么,在一定的時間后,對后者的繼續忽略就是策略上的失誤了。
筆者參與了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與英國胡佛漢頓大學、澳大利亞巴拉瑞特大學等國外大學交流合作的推進工作。其中,與英國胡佛漢頓大學的合作代表了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國際化的主流路徑:從留學生的派遣到爭取合作伙伴對我方學校學分的認可,從課程的相互銜接到課程的引進,從教師的相互交流與培訓到教學科研項目的共同開發等??梢哉f,這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國際合作項目中持續時間較長、具有實質性效果的成功范例之一。讓我們以胡佛漢頓大學開拓中國市場為例,來分析發達國家開拓國際教育市場的策略。
從區域布局來看,他們采取了由點到面,遍地撒網的策略。幾年間,胡佛漢頓大學分別在中國東南西北部的主要城市尋求合作伙伴,建立了幾乎覆蓋整個中國的教育貿易網點。 1997年,借助深圳的地理和經濟優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作為胡佛漢頓大學在中國市場的首個基地而成為其合作伙伴。以此為基礎,幾年間,胡佛漢頓大學逐步在中國東北的大連、沈陽、哈爾濱,中部的長沙、武漢、鄭州,西部的云南、重慶、成都,東部的上海、汕頭等地與中國的同類大學和其他教育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開展了合作項目。目前,該校正瞄準中國西北進行洽談??梢姡饾h頓大學在中國教育市場的目標是通過建立各個區域網點,占領整個中國市場。
從合作伙伴的選擇來看,他們采取了多樣化策略。盡管胡佛漢頓大學的主要合作伙伴是與自己共性多、教育層次類似的高等院校,但他們并不排除通過其他教育機構和教育中介來建立自己的業務目標市場。
從市場開拓的支持體系來看,他們建立了各個層次的管理團隊和執行團隊。胡佛漢頓大學在大學本部建立了專門的主管部門和由校一院一系一學科組成的管理團隊和執行團隊,還在海外目標市場建立了區域代表處,如胡佛漢頓大學在香港設立了中國代表處,負責中國市場的開拓。
從具體合作項目的推進過程來看,從項目的建立到每一個實施細節胡佛漢頓大學都非常注意計劃性和有效性。
除—了在中國市場外,胡佛漢頓大學與亞洲的印度和馬來西亞等其他國家都制訂了周密而有效的國際目標市場開拓計劃,并建立了強有力的市場開拓的支持與執行體系。與他們相比,我們的高職教育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上表現出計劃性、有效性和支持體系上的不足,被動性和隨機性明顯。這一點我們急需學習和借鑒他們成功的策略。
(二)多樣化國際市場角色,積極開拓“南南水平合作”項目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之所以在國際上扮演跟隨者和消費者的單一角色,一方面緣于向教育發達國家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也有其無奈——受制于教育發展水平、國際化水平低這一現實狀況。但是,如果這種角色定位形成一種慣性,國際化路徑過于依賴南北合作,那就會使我國的高職教育在國際化過程中長期處于被動與弱勢地位,錯過發展機會,減緩發展速度。因此,我國的高職教育應該主動地爭取在國際市場上扮演多種角色,在教育的國際貿易中既充當進口國,也充當出口國,并力求“進出口”平衡。如,可以利用我國的語言和學科特色在較發達國家教育市場上爭取“補缺者”角色而輸出我們的職業教育;而針對其他發展中和欠發達國家教育市場,可以利用我國制造業發達、制造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優勢積極開拓“南南水平合作”教育項目,借鑒發達國家開拓國際市場的策略,主動地開拓我國高職教育在南方國家的市場。
(三)通過為跨國公司培養高技能人才來促進高職教育的國際化
我國對外開放的政策、高速增長的經濟和巨大的市場吸引了全球許多跨國公司前來投資??鐕驹谖覈姆种C構當然需要招聘本地員工,尤其是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技術人才。因此,為跨國公司輸送技能人才應該成為我國高職教育的目標之一。然而,跨國公司在招聘本地技能人才時的期望與國內公司是不一樣的。他們期望獲得的是具有國際化理念、能在國際間流動、能夠進行跨文化溝通的技能人才。為滿足這一要求,高職教育要把跨國界的、跨文化的全球性觀念和技能融合到教學、科研和服務等各項功能中。也就是說,滿足跨國公司高技能人才要求的過程必然會促進高職教育自身的國際化。因此,與跨國公司合作,為跨國公司培養技能人才也應該成為我國高職教育國際化的重要路徑。
參考文獻
[1]劉湘溶.如何應對高等教育國際化[N].中國教育報, 2004—10—28.
[2]席文啟,關于教育國際化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報, 2004—10—28.
[3]劉利民.教育國際化與教育創新[J].人民教育,2003(23).
篇5
提高木材檢驗水平是在當前我國森林資源貧乏的現實條件下使有限的木材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目前有部分木材檢驗人員仍沿襲著過去的觀念,認為木材檢驗人員只是單純的查數和記賬的點數工,如何最大化利用森林資源沒有太大關系。這顯然不適應當前的森工企業發展的現狀。針對這樣的問題總結出一套充分結合林學基礎理論來迅速提高木材檢驗水平的初步設想,是可以實施的。
通過對與木材檢驗工作緊密聯系的林學基礎理論主要有測樹學造材理論、測樹學樹干解析理論、森林計測學計測方法、森林經理學木材標準理論以及林分生長模型理論這幾大方面進行分析。就可以提高基層木材檢驗人員的林學基礎理論水平,進而通過林學基礎理論在木材檢驗中的應用來提高自身的木材檢驗水平。木材檢驗工作貫穿于木材生產經營從原條的合理量材設計開始,一直到木材產品的最后售出的全過程。木材產值、產量、質量、品種以及出材率等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幾乎都需要木材檢驗技術的支撐。由此可見,提高木材檢驗水平是相當重要的。
一、充分掌握測樹學造材理論基礎,提高合理造材水平
測樹學造材理論是測樹學的重要內容,主要講授如何合理造材來獲取最大的收益。只有足夠的測樹學造材理論支撐,才能夠充分發揮木材檢驗人員的業務水平,才能夠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森林資源。合理的量材設計能消除或降低缺陷的降等程度。如果量材設計不合理,就會造成木材產品在質量和產值上的差異。具體表現在壞材帶好材,長材短造,優材劣造,致使原木質量下降,浪費森林資源。又例如合理造材中的“三先三后”即優先設計先造特級原木,后造加工用原木;先造長材,后造短材;先造優質材,后造劣質材?!叭沤^”,即要量材造材,杜絕粗制濫造;要量尺標準準確,杜絕超長短尺;要材盡其用,杜絕浪費木材。還要摸索和總結本地區原條病腐規律。內外腐和缺陷的掌握和區分,要總結出一套本地不同樹種不同情況的病腐規律,使原條造材日趨合理。
二、充分掌握測樹學樹干解析理論基礎,提高合理規劃水平
樹干解析是整個林學科研的必要手段,同時也是木材檢驗人員必須要掌握的林學理論之一。如何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森林資源實現最大的經濟價值,是擺在我們榆驗人員面前的一大課題,這就需要我們在如何提高原條出材率上做文章。我們可以通過對各林場所的木材按林層、樹種和胸徑進行抽樣調查,對伐倒后原條的具體情況進行樹干解析,根據具體的林分材種結構規律,充分考慮木材的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堅持優先設計選造較珍貴材種,即出口材、特級材、特選材;優先設計選造較珍貴樹種,即水曲柳、紅松、榆木;優先選造優質材種,即膠合板材、加工用材的原則。實施對原條優良部分優材優用,對梢頭木、枝丫和劈裂部分,凡有價值、符合木材標準要求的都要造材利用。在保證提高造材出材率的前提下,考慮市場暢銷且售價高的樹材種,使兩者之間有效地結合起來,將有限的森林資源充分利用,做到材盡其用。
三、充分掌握森林計測學、測樹學中樹木計測理論,最大化減少木材檢驗誤差
在傳統的粗放型檢尺工作中,我們往往并不注重計測方法、計測誤差等理論。但如果想要提高木材檢驗水平,就必須充分學習森林計測學和測樹學中的樹木計測理論,把住伐區木材檢驗關。在伐區木材檢驗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木材標準,要特別注意原木不規則斷面的徑級以及彎曲、內腐、外腐等常見問題的判斷與檢查,做好歸楞描號工作,達不到標準的木材一律不準下山。對歸楞裝車木材檢尺要嚴格控制,裝車時檢驗員要裝一根檢一根。要充分借鑒伐倒木測定中的各種誤差處理方式,對誤差的處理要科學合理。如果沒有森林計測學作為基礎的話,就無從談起誤差地處理了,因此,作為新時期的木材檢驗人員,學握足夠的森林計測學理論是基本的要求。
四、充分掌握森林經理學中木材標準理論,為降耗節省資源做貢獻
森林經理學中的木材標準是重要的林學基礎知識,同時也是國家的標準化法計量法重要的依據,木材檢驗貫徹標準化法、計量法,認真學習木材標準,是加強林政資源管理、執行限額采伐的強有力措施和必要的手段。作為木材檢驗人員,一定要熟悉木材檢驗標準的各項細則,遵循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性標準和有關法規文件,練就過硬的檢驗技能和綜合能力,保證木材檢驗工作順利進行,實現低消耗、高質量、高產出的目標,為國家節約寶貴的森林資源,為森工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五、利用林分生長模型理論中的節子剖析技術來深入了解節子
篇6
1、我國高校項目支出預算執行經濟型管理問題的現狀分析
1.1、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素養較差,缺乏職業道德
在造成我國高校財政管理項目支出中出現問題的各個影響因素中,相關從業人缺乏足夠的職業技能素養,沒有最基本的相關職業道德是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要想解決我國高校項目支出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就必須要從相關一線工作者的培養上入手。因為在我國高校的運行模式中,脫產干部并不具備較大的話語權,在學校關鍵問題上缺乏發出自己聲音的能力,這也就使得在進行有關學校財政之處管理過程中關鍵問題的表態上,支出預算的真正從事者缺乏話語權。其次,因為學校財政支出預算管理并不受到學校相關管理人員的重視,這也就使得高校財政支出預算管理的從事者并不嚴肅認真的對待自身所從事的工作,忽視掉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最為基本的從事這項工作的職業道德,在這種從業人員的影響下學校的財政支出的管理工作自然而然無法得到較大程度上的提升,相反各種問題才會層出不窮。
1.2、缺乏系統化、科學化的指導理論和指導思想
造成我國高校財政支出管理經濟效率遲遲無法得到提高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高校財政支出的管理工作缺乏系統化、理論化的指導理論和指導思想,具體的時間工作只能在不斷的摸索過程中前進,這也就使得相關工作的開展缺乏條理性,雜亂不堪。除此之外,系統化、科學化的指導思想那個對于高校財政支出預算管理來說還起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幫助高校最原有的基礎上提升較大程度的管理水平,這對于學校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和信譽程度來說都是十分便利的事情,所以,高校的財政支出管理工作要想真正意義上得到學生的認同,就必要有一個成系統化、理論化的指導思想對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只有在這種前提下,高校財政支出管理工作的展開才能夠獲得廣大師生的肯定,從而真正意義上提升學校的財政支出效率。
1.3、學校的管理者并不重視財政支出的管理預算工作
除了以上兩種因素之外,學校的管理人員并不重視高校財政預算管理相關工作的展開是造成我國高校財政支出管理工作遲遲得不到提高的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提升我國高校相關管理人員對于財政支出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是提高我國高校財政支出效率一個十分有效的措施。
2、如何運用財政支出預算管理方法提高我國高校財政服務的水平
2.1、加強對于相關從業人員的培養
要想真正意義上提高我國財政管理支出預算人員的質量和管理水平就十分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從多方面、多角度立體化的解決這些存在與我國高校財政支出管理現狀中層出不窮的問題。首先,應該意識到一線財政支出預算管理者和工作者工作的重要性給與其應該有的尊敬,使其能夠專心的從事自身所>!
2.2、建立一套系統化、理論化的指導思想
我國高校財政支出預算管質量的提升除了要在人才方面進行相關的工作之外,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對于相關系統化、理論化指導思想的確立,只有明確了自身的指導思想,并且在這種指導思想的堅持下,才有可能對我國高校財政支出預算管理質量做出一個較大程度上的提高。首先,相關政策制定者應該從多個方面入手,收集國內與國外高校在進行財政支出預算管理過程中的先進經驗,并對這些先進經驗進行理論上的總結。另外,不僅要對國內或者國外的先進經驗進行總結,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還要針對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與應用,確保理論內容能夠與學校的事情情況獲得一個較大程度上的相容。除此之外,另外一個需要格外重點的內容就是學校相關制度的建立一定要建立在一切為了學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不可因為為了名譽上的改變,而肆意妄為。
2.3、提高相關管理者對于財政支出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
最后,當高校財政支出預算管理質量已經得到明顯提升,但是卻與預期效果存在較大差距之時,學校相關工作的從業人員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進行學校財政支出預算管理的提升。首先是要對學校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內容的普及,使其能夠認識到學校財政支出管理預算工作的重要性,使其能夠對自身的工作進行一定的支持。其次,學校還要針對財政預算管理的重點工作進行有選擇性的針對,從而提高我國高校財政支出預算管理的質量。
篇7
關鍵詞:Multisim 10; 16路競賽搶答器; 電路設計; Protel
中圖分類號:TN710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73X(2011)23017804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16way Vying Answer Machine Based on Multisim l0
LIU Wenwu
(Sunshine College,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015, China)
Abstract: The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16way vying answer machine based on Multisim 10 are introduced. The approach is characterized with authenticity and preciseness. The 16way vying answer machine is mainly composed of fliplatch, refusalencoder, instepinverse enumerator, adder, comparator, 555 timer and display tube. The designed 16way vying answer machine has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bility, simple operation and low cost.
Keywords: Multisim 10; 16way vying answer machine; circuit design; Protel
收稿日期:20110719競賽搶答器系統是工廠、學校和電視臺等單位舉辦各種智力競賽等娛樂活動中經常使用的重要基礎設備之一。目前設計搶答器的方法很多\[15\],采用 EDA可以更加快速、靈活地設計出符合各種要求的搶答器。其中,周殿鳳提出的16路智力競賽搶答器設計\[4\]方案中顯示器是從0~15顯示選手的編號,這不符合實際競賽使用時對選手從1~16進行編號的習慣,不利于實際推廣使用。以文獻\[4\]為基礎,對其核心電路進行了改進,并基于Multisim 10軟件平臺設計開發了16路競賽搶答器系統,使得顯示器上能從1~16正確顯示選手的編號。此外,還設計了搶答倒計時最后5 s報警提示電路和計分器,計分器用于各參賽選手的加分和減分。這種設計思路清晰,電路功能齊全,可滿足搶答器的實際使用要求。
1Multisim 10簡介
Multisim 10是美國NI公司推出的電子線路仿真軟件的新版本。Multisim 10用軟件的方法虛擬電子與電工元器件以及電子與電工儀器和儀表,通過軟件將元器件和儀器集合為一體,適用于板級的模擬/數字電路板的設計工作。它包含了電路原理圖的圖形輸入、電路硬件描述語言輸入方式,具有豐富的仿真分析能力\[6\]。此外Multisim 10軟件在LabVIEW虛擬儀器、單片機仿真等技術方面都有更多的創新和提高,屬于EDA技術的更高層次范疇\[7\]。
2總體設計思路
2.116路搶答器的功能要求
(1) 同時供16名選手參加比賽。選手的編號為1~16,各用一個搶答按鈕,按鈕的編號分別用16個按鈕S1~S16表示,與選手的編號相對應。
(2) 給主持人設置一個控制開關,用來控制系統的清零和搶答的開始。
(3) 搶答器具有鎖存與顯示功能。在主持人將系統復位發出搶答指令后,若參賽者按搶答按鈕,則組別顯示電路顯示出搶答者的組別,同時蜂鳴器發出“嘀”的報警音響。此時電路具備自鎖存功能,使別組的搶答開關不起作用。
(4) 搶答器具有定時搶答功能,且一次搶答的時間由主持人設定(如30 s)。當主持人啟動“開始”鍵后,定時器開始減計數并顯示。參賽選手在設定的時間內進行搶答,搶答有效。如果定時時間已到,無人搶答,本次搶答無效,蜂鳴器報警并封鎖輸入電路,禁止選手超時搶答,定時顯示器上顯示“00”。
(5) 設置計分電路。每組在開始時預置分數(如100分),搶答開始后由主持人控制,答對加分,答錯減分。
2.2系統原理框圖
系統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
圖1總體設計框圖3電路設計及仿真
搶答器由搶答電路、定時電路、報警電路、時序控制電路和計分電路五部分組成。
3.1搶答電路
搶答電路的主要作用是分辨出搶答者按鍵按下的先后,鎖存并顯示搶答者的號碼,同時能使后搶答者的按鍵無效。搶答電路主要由優先編碼器74LS148,RS鎖存器74LS279,加法器74LS283,比較器74LS85\[8\],譯碼器74LS48,集成了4個與門的74LS08,三輸入端或門(CD4075),7段數碼管,S1~S16十六個按鈕開關組成,如圖2所示。
工作過程為:當主持人將開關處于“清除”位置時,RS鎖存器的R端為0,5個RS鎖存器的輸出Q全部置0,使74LS48的BI=0,顯示器燈滅。與此同時優先編碼器74LS148的選通輸入端ST=0,使之處于工作狀態,此時鎖存器不工作。當主持人將控制開關撥向“開始”時,優先編碼器和鎖存器同時處于工作狀態,即搶答器處于等待工作狀態,等待輸入端的信號輸入。對參加比賽的16名選手從1~16進行編號,同時需要用到2個顯示器,當選手編號大于9時高位顯示器顯示1,小于等于9時高位顯示器顯示0。預置比較器74LS85的字B為8,即輸入端B3B2B1B0為1000,當選手編號小于等于9時,即比較器74LS85的字A小于等于8,A≤B即YA>B輸出為0;當選手編號大于9時,即比較器74LS85的字A大于8,A>B即YA>B輸出為1,與高位顯示器數字一致,所以可以直接用74LS85的YA>B腳控制高位顯示器的A0,高位顯示器的A3,A2,A1全部置0。再引入3個與門(74LS08)和1個三輸入端或門(CD4075),3個與門的一端置011,另一端與比較器的YA>B相連,或門的三輸入端分別與比較器的YA>B,YA=B,YAB=1,加法器的A3A2A1A0為1111,B3B2B1B0為0111,通過加法器加0111,得到2進制數值為“00010110”,兩個顯示器顯示為“16”,與選手實際編號一致。當選手編號小于等于9時只用到低位顯示器,不能加7,如當1號選手優先搶答時,選手編號小于9,比較器的A3A2A1A0為0000,YA>B=0,YA
圖2搶答電路及仿真結果當選手按下的鍵松開后,74LSl48的YEX為高電平,但由于ST端維持高電平不變,所以74LSl48仍然處于“禁止”工作狀態,其他按鍵的輸入信號不會被接受,這就保證了搶答者的優先性以及搶答電路的準確性。如有再次搶答需由主持人將S開關重新置“清除”,使搶答電路復位,然后再進行下一輪搶答。
3.2定時電路
由節目主持人根據搶答題的難易程度,設定一次搶答的時間,通過預置時間電路對計數器進行預置,計數器的時鐘脈沖由秒脈沖電路提供。定時電路主要實現搶答倒計時,同時通過輸出接口與時序控制電路相接,實現時序控制,當無人搶答且時間到時報警??深A置時間的電路選用十進制同步加減計數器74LSl92進行設計,具體電路如圖3所示(電路包括555定時器,2塊74LS192計數器,2塊74LS48顯示譯碼器)。采用555設計的秒脈沖產生電路,555定時器接成的多諧振蕩器的振蕩頻率為:f=1/T=1/\[(R1+2R2)Cln 2\]。
采用的電阻和電容值分別是:R1=82 kΩ,R2=33 kΩ,C1=10 μF,滿足上式,即得到的是秒脈沖。
圖3定時電路及仿真結果3.3報警控制電路
當有選手搶答或者搶答時間已到,搶答電路和定時電路都要停止工作,優先編碼器要處于禁止工作狀態,74LS148的選通輸入端ST=1,所以可以利用74LS148的選通輸入端ST來報警。為了避免因蜂鳴器分流導致ST端電壓太低而不能使優先編碼器處于禁止工作狀態,用一個與門74LS08來控制蜂鳴器,與門的兩個輸入端分別接5 V電源和選通輸入端ST,輸出端接蜂鳴器,如圖4所示。
此外還設置了最后5 s報警提示,即倒計時電路還剩最后5 s時會報警提示參賽選手離此次搶答結束還有5 s的時間。用兩個比較器74LS85,一個比較器的輸入端A3A2A1A0加在十位計數器74LS192的Q3Q2Q1Q0上,預置十位比較器74LS85的輸入端B3B2B1B0為0000,當Q3Q2Q1Q0=0000時A=B,十位比較器的YA=B輸出為1;另一個比較器的輸入端A3A2A1A0加在個位計數器74LS192的Q3Q2Q1Q0上,預置個位比較器74LS85的輸入端B3B2B1B0為0101,當Q3Q2Q1Q0=0101時A=B,個位比較器的YA=B輸出為1。兩個比較器的輸出端YA=B分別接在與門74LS08的兩個輸入端上,與門的輸出端接蜂鳴器。當倒計時電路倒計到05 s時,與門的輸出端輸出為1,蜂鳴器就會報警提示。
3.4時序控制電路
時序控制電路如圖5所示。時序控制電路是搶答器設計的關鍵,其工作原理是:主持人控制開關從“清除”位置撥到“開始”位置時,來自圖2中的74LS279的輸出CTR=0,經74LS04反相輸出1,則時鐘信號CP能夠加到74LS192的CPD時鐘輸入端,定時電路進行遞減計時。同時,在定時時間未到時,則74LS192的借位輸出端BO為1,74LS00與非門的輸出ST=0,使74LS148處于正常工作狀態。當選手在定時時間內按動搶答鍵時,CTR=1,經 74LS04反相輸出0,封鎖 CP信號,定時器處于保持工作狀態;同時,74LS00的輸出為1,74LS148處于禁止工作狀態。當定時時間到時,則74LS192的借位輸出端為0,ST=1,74LS148處于禁止工作狀態,禁止選手進行搶答。同時,74LS11輸出BO為0,封鎖CP信號,使定時電路保持00狀態不變。當ST=1時就會驅動蜂鳴器報警。
圖4報警器圖5時序控制電路
圖4報警器圖5時序控制電路3.5計分電路
設計一個計分器,用于各參賽選手的加分和減分,電路由十進制同步可逆計數器74LS192,7段顯示譯碼器74LS48,7段數碼管、2輸入端4與門74LS08,按鈕開關,電阻等組成(見圖6)。當某參賽選手回答問題結束后,主持人做出正確與錯誤的判斷,并宣布所加減的分數值,根據計分值的多少按相應的按鍵。加分值小于10時按個位加分鍵,減分值小于10時按個位減分鍵;加分值在10~100分之間按十位加分鍵,減分值在10~100分之間按十位減分鍵;加分值在100分以上按百位加分鍵,減分值在100分以上按百位減分鍵。記分電路可實現自動進位用于累加總分。按下清零按鈕,各位數值歸零。此外,電子記分電路還可單獨用于藍球、排球、乒乓球等體育比賽項目的記分器,具有廣泛推廣使用價值。
由于開關按鈕是機械觸點,當機械觸點斷開、閉合時,會有抖動,使開關在實際應用中不可能像數字系統所期望的那樣產生干凈的數字信號輸出,因此可以采用防斗開關\[9\]來替代按鈕開關獲取穩定的脈沖,輸入到計數器脈沖輸入端使計數器準確計數。
4電路制作與調試
根據需求選擇電路的設計單元進行組合,完成系統的原理圖設計與PCB設計,運用Protel軟件制作PCB板,或者用面包板,按照裝配圖或原理圖進行器件裝配,裝配好之后進行電路的調試。
5結語
利用Multisim 10對16路競賽搶答器的設計進行了仿真驗證,實驗結果證明該電路設計合理,具有比較可靠的工作方式和更強的適用性,達到了預期的設計目的和要求。所設計的搶答器電路采用組合邏輯和時序邏輯電路設計,無需編程語言,具有電路簡單,成本低廉,操作方便,靈敏可靠,易于制作等優點,而且在實際生活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圖6計分電路參考文獻
[1]尹長華,趙海鴻,呂向陽,等.16路微控搶答器的設計\[J\].電子工程師,2001,27(6):78.
[2]宋陽.微電腦20路搶答器的設計\[J\].遼寧師專學報,2005,7(3):8586.
[3]謝自美.電子線路設計•實驗•測試\[M\].3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4]周殿鳳.16路智力競賽搶答器設計\[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6):1718.
[5]郭照南.電子技術與EDA技術課程設計\[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0.
[6]聶典,丁偉.Multisim 10計算機仿真在電子電路設計中的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7]黃培根.Multisim 10虛擬仿真和業余制版實用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8]閻石.數字電子技術基礎\[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8
論文關鍵詞:英語語言學 教學 途徑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通過對《英語語言學》課程的一項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分析,探討了高等院校英語專業語言學課程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及挑戰,以期能夠發掘影響本課程發展和學生學習的內外因,從而能找到具有針對性的解決途徑,達到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質量的目的。
《英語語言學》課程是《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2005) 規定的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絕大多數的高等院校都在英語專業高年級中開設了《英語語言學》課程。然而長久以來,語言學課程卻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盡管教師及學生都認識到此門課程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課程本身理論性較強,比較晦澀難懂,而教師又一般缺乏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因此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堂學習的效果都不盡理想。但是也一直有學者或者教師對語言學課程存在的問題做探究,并提出了一些較有針對性的嘗試性的解決途徑,如潘之欣(2002),王揚(2004),白郁(2007),鞠玉梅(2007)等。然而在眾多的著述中,除潘之欣(2002)做了調查問卷的實際研究以外,其他的鮮有基于調查或實驗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一些內省式的探討嘗試。筆者自2003年起一直擔任《英語語言學》課程的專任教師,在較長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教訓,對課程存在的問題也有一些個人的看法,于是筆者在自己教學的兩個大學三年級的英語專業自然班中做了一項針對《英語語言學》課程的專項調查問卷研究,以期能夠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對課程存在的問題,目前教學方法的不足,以及學生們的學習預期及學習困難做出全面的了解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結果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匿名調查問卷的方式來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64份,實際收回64份。調查問卷共設計了23道問題,其中1-21奇數問題采用的是選擇題,分四個選項;2-22偶數問題是書面問答,分別對1-21奇數問題的選擇做出書面的解釋,如第1題“經過一年的學習,你認為本門課程_____”a. 非常有用 b. 有用 c. 沒有什么用處 d. 說不清楚,當學生做出選擇后,會在后面的第2題預留的空白處寫出做出上述選擇的依據。這種調查問卷的設計方式雖然沒有完全按照Likert 五分法進行,但是創新之處在于能直觀地獲得學生做出某項選擇的初衷,從而能最大程度上對學生的訴求和認識做出判斷。
由于涉及的問題以及分析較多,限于篇幅本文僅對其中一些較為關鍵問題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當被問及本門課程是否有用時(第1題),約有68%的學生(44人)選擇了a. 非常有用和 b. 有用。約42%的學生對課程的態度是非常喜歡或者喜歡,選不喜歡的約占26%。約72%的學生對現在的教材(胡壯麟編《語言學教程》第三版)非常滿意或者比較滿意,不滿意者只占9%。約55%的學生對于目前的教學方法感到非常滿意或者滿意,不滿意者占16%。對于任課教師是否勝任目前的課程,約98%的學生(63人)選擇了非常勝任或者勝任。約有70%的學生對于設立語言學課程覺得非常有必要或者有必要,只有約17%的學生選擇了沒有必要。對于課程目前的測試方法,約56%的學生選擇接受,約33%的學生選擇了不接受或者認為應改變測試方法。當被問及課程應該注重哪些方面時(本問題可多項選擇),約45%的學生認為應注重基礎知識的講授,約48%認為應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約9%認為應注意新成果的介紹,約5%選擇其他。約70%的學生認為課程的課堂教學非常好或者好,約20%選擇一般,約3%選擇非常一般。當被問及對課程的其他建議時,多數學生認為授課時應多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盡量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等。
通過上面對調查結果的簡單分析,結合以前相關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困擾本課程的一些主要因素是:
(一)學生對課程的喜歡程度。本次調查中約26%的學生選擇不喜歡本門課程,這個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與潘之欣(2002)的調查結果一致。[1]而影響學生對課程喜歡程度的主要因素還是課程本身的理論性和抽象性,這個結果與潘之欣(2002)也基本一致。[1]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授課時不僅僅要滿足于基本知識和理論的解釋講授,而且也要照顧到課堂氣氛和講授的深入淺出,只有讓學生聽的懂,聽的有興趣,才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對課程的認同感。 轉貼于
(二)課程的教學方法。本次調查中約16%的學生對目前的教學方法感到不滿意,這與王揚[2]、白郁[3、]鞠玉梅[4]等所反映的一致。因此原來那種以課本為主,偏重知識講授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目前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的知識要求。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實際。不僅要使用多媒體課件,而且還要充分調動聲,光,電等各種手段,給課堂教學提供最大程度的幫助。
(三)測試方法。本次調查中約33%的學生對目前單純書面考試的測試形式表示不接受或者希望改變測試方法,這就要求教師采取多元化的考察手段,從多方面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成就。除了學期末的筆試以外,教師也不妨在平時多讓學生做一些小組討論,課堂陳述或者也可以給學生們布置一些小的論文作業,內容盡量適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并貼近日常語言的實際,這些活動的結果可以計入學生的平時分,這樣的話既可以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增加他們學習的動力。
(四)實踐能力的培養。本次調查中約48%的學生認為課程應該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授課中要理論聯系實際,多舉一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逐步引導學生培養用語言學課程上所學的理論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實例的能力。 語言學知識及理論其實都是對日常語言數據和語言現象的濃縮抽象而已,其實質上是來自于生活,現在我們應該要做的就是再把它們還原到生活中去,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來還原其本質。這樣不僅僅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除了上述提到的四個因素以外,另外一個困擾語言學課程的困難就是課時設置的問題。絕大多數的高等院校雖然都在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中開設了語言學課程,但是一般都只開設一個學期,大約32課時,而課時數的不足也制約了教學。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做較大的取舍,只能選取那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給學生進行講授,從而造成了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不足,教學內容的破碎也制約了學生對授課內容的總體把握。有鑒于此,山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從2007年開始,將《英語語言學》課程的課時數從32學時調整到64學時,即從原來只開設一個學期增至一個學年。這樣的設置不僅僅是增加了課時數,使得教師有比較充分的時間來系統地講授,而且時間跨度的增長也從另一個方面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從實行至今,教學實際效果以及學生實際學習的成效來看,這樣的課時設置確實起到了不錯的效果,學生對語言學課程的認知程度逐年提高,也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考取了語言學方向的研究生。
二、結論及建議
針對其他相關研究以及調查問卷所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一方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學生知識水平的持續提高,對本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要求我們不斷更新方法,改變原來那種照本宣科,只注重書本基礎知識講授的教學方法;同時也要更新課程的測試方法,更加注重學生平時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測試方法,利用小組討論,課堂表達,小論文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成就進行考核。另外一方面,語言學教師也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素養,廣泛涉獵相關資料文獻,培養對語言的直覺。語言學中所有的理論其實都來自于日常生活的語言數據或者實例,只是抽象程度較高,因此表面上看來較為晦澀難懂。教師所做的工作就是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用深入淺出,詼諧活潑的語言和實例來還原語言學的本質,從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和提高教學效果,還能從側面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同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也可以與學生多互動,相互了解,共同提高課程的教學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潘之欣.關于高校英語專業“語言學導論”類課程設置的調查[J].外語界,2002,(3): 47-55.
[2]王揚.高校英語專業語言學課程教學初探[J].外語研究,2004,(5):57-60.
篇9
關鍵詞:總承包項目經理;業績;職業資格標準
中圖分類號:F40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1-0042-07
一、GCPM標準體系建立的背景
中國自80年代開始實施項目經理制度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隨著工程承包范疇的變化和發展,工程總承包成為發展趨勢。2005年頒發的《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規范》(GB/T50358-2005)提出工程總承包概念,即從事工程總承包的企業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竣工驗收)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通常工程總承包企業在總價合同條件下,對所承包工程的質量、安全、費用和進度負責[1]。這對項目經理的知識體系和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但GB/T50358-2005僅對項目經理發展方向提出了要求,即發展為總承包項目經理。
總承包項目經理需要利用知識和經驗在一定約束條件下,將建筑材料物化為建筑產品,是總承包管理的核心,起著“整合”作用,因此要求其具有良好的道德、豐富的知識經驗和較強的能力。長期以來,中國培養項目經理的途徑主要為考試和工程實踐經歷,導致項目經理職業水平參差不齊。由于國內并無通過第三方評估的總承包項目經理職業資格標準,因此,建立GCPM標準體系十分必要。
二、GCPM標準體系的建立過程
(一)總承包制度對項目經理的要求
工程總承包的具體方式、工作內容和責任等,由業主與工程總承包企業在合同中約定。工程總承包主要有:
設計采購施工(EPC)/交鑰匙工程; 設計—施工總承包(D—B); 工程總承包還可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E—C)、設計—施工招標—施工總承包(D—B—B)等模式。
圖1為中國工程總承包的主要任務。由表1可以看出,項目經理的任務已拓展,可向前延伸至初步設計階段,甚至還可以延伸至可行性研究,由于工作階段和內容的變化,總承包是設計、施工、投資等的聯合體。
(二)GCPM標準體系的形成過程
與傳統的“純學術”考核程序相比,英國國家職業資格(NVQ)是與在職人員的實際能力直接掛鉤的一種全新的資格認證方式。NVQ具有較為成熟的模式,即在基于申請者工作經驗的同時,考慮申請者未來的發展趨勢。
英國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能夠廣泛運用于個人或企業,包括進行工作描述與分析、業績評價、確定培訓需要以及招聘挑選,運用這些標準能夠為單位或個人從業者確立一系列的目標和標準,使其明確確定自身的需求及發展,其中NVQ5級對應于業主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ment)。
此外,在NVQ5中,對項目經理的要求不僅是施工階段,對于簽訂合同、參與招投標的準備等工作也屬于其管理范圍。因此,為與國際接軌,提升中國建筑業的競爭力,在NVQ5的基礎上,結合總承包制度,建立了GCPM標準體系(圖2)。
三、GCPM標準體系的內容理解
GCPM標準體系借鑒了NVQ5級,并結合中國的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規范進行了標準轉換,形成了GCPM標準體系的架構和內容。
(一)GCPM標準的組成結構
GCPM職業資格標準基于申請者的工作業績,用以描述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知識,將工作功能分解成任務,從而形成描述能力的大項,大項又分解為分項,分項又包括具體業績評判標準[2]。如圖3所示。
(二)GCPM標準體系的內容及特點
GCPM標準適用于從事或希望從事于工程項目管理領域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標準由14個大項組成,每個大項由若干分項組成,分別概述了項目經理的14個方面的工作內容和職責,而每個分項包括若干業績評判標準,作為評判項目經理職業能力的依據。此外,標準還要求職業資格的申請者提供證明材料,對其從事項目管理經驗和對項目管理的知識加以證明。
中國目前指導項目管理活動的依據主要包括中國項目管理知識體系(C-PMBOK)、《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GB/T50326-2006)、《工程總承包項目實施管理規范》(GB/T50358-2005)等相關法律法規,因此,GCPM標準的體系設計和理解對于申請者產生和收集證據材料具有重要作用。表2為GCPM標準體系的大型和分項內容。
GCPM體系的特點:
(1)GCPM標準是針對項目全壽命周期的管理,即從項目初始階段,設計階段,采購階段,施工階段到試運行階段的全過程管理,都是總承包項目經理行為的依據。標準全面反映了總承包項目經理的職業資格標準,內容全面。
(2)GCPM標準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標準中的分項內容詳細說明了項目經理需要滿足的工作實踐和知識能力,為項目經理收集證據提供了可靠的指導。此外,申請者只有按照認證標準及相關要求參與項目活動才能產生證據,因此,證據收集的難度和工作量較大。
(3)GCPM標準并不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僅提供“標準”,即通過評估獲得職業資格,申請者為了通過評估,必須按照標準要求進行相關工作,掌握標準知識體系。實際上,評估過程是使申請者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的培訓過程
。
(4)隨著綠色建筑與超高層建筑的廣泛應用,環境和安全管理逐漸成為項目經理管理的重點,GCPM體系在環境和安全管理方面進行了闡述,并制定了詳細的標準來約束環境和安全管理。
(5)GCPM標準涉及總承包項目經理在項目整個過程的項目管理知識和實踐能力要求,但不可能包羅所有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隨著項目管理的不斷發展,該標準也將進一步修改和完善。
(三)GCPM標準體系的運行過程
GCPM是一套全新的體系,為了更好地理解該體系的運行,將其運行過程流程圖描述如圖4。
1.確定申請者
GCPM是基于能力的職業資格標準體系,其標準涉及項目各個階段的管理,對項目經理的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具有一定業績的申請者可以申請總承包項目經理職業資格,當然,根據中國的法規,申請者必須是一級或二級建造師。
2.收集證據材料
證據材料是申請者獲得總承包項目經理資格的重要材料,也是評估員判斷其是否滿足標準的重要依據,證據材料的收集來源必須是申請者親自承擔的工程項目,取證工程原則上應是近3年完成或正在進行的工程,工程類別不限,保證證據材料的真實性和時效性。
3.評估員進行評估
GCPM是一套全新的體系,申請者是否能取得總承包項目經理資格,即總承包項目經理評估質量的好壞,評估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保證評估質量的公正可靠性是一個挑戰,因此評估機構必須制定有效地評估方法,建立健全評估體系,做到客觀公正且具有建設性。
4.申請者專業培訓或者申請者面試
當申請者未通過評估并被指出能力和知識不足后,應針對性地參加和接受培訓。從理論上講,只要申請者做到持續改進工作,完善和補充有效的證據材料,即可達到標準要求,通過認證,因此,培訓計劃的目的即使項目經理職業資格的申請者能較好地理解項目管理的知識和實際技能,旨在加強申請者的管理技能,以達到建設管理專業規定的知識要求,由于項目管理學科從管理層面和技術層面發展迅猛,因此,通過認證后申請者仍應定期進行職業發展計劃教育。
申請者經評估員評估通過后,申請者將進入面試程序。面試前,評審小組對申請者提供的材料進行分析和討論,主要研究申請者的不足(包括理論和經驗)或有疑問之處,之后申請者進行個人陳述,最后由評審小組提問。
四、GCPM標準體系對項目經理能力的影響評價
所謂能力的影響評價即申請者在該職業資格體系運行中,對培訓、評估和面試等一系列過程的印象和感覺,評價的方式為詢答和問卷,即申請者通過初始評審、體系運行及培訓后評審三個階段,對其能力變化進行評估。
(一)確定評價等級并收集數據
以大項為評價單位,能力提高程度分為1-5級,1表示初始評估能力,即能力未變,5級表示極大提高,數據樣本(接受詢答和問卷的人數)為20人,包括項目經理申請者、評估員、標準小組成員等。經過調查統計,得出表3。
(二)計算各指標的綜合平均分
通過問卷調查,將各指標人數分布Sij簡單加總除以總體單位數M,計算得出算術平均數Si,即
Si=∑Mj=1sijM=si1+si2+si3+…+si,M-1+si,MM (i=1,2…,14)
把問卷數據按不同指標進行分析,得出14項指標的綜合平均分如下所示:
S1=∑20j=1s1j20=3.05
S2=∑20j=1s2j20=2.95
……
S13=∑20j=1s13,j20=2.55
S14=∑20j=1s14,j20=2.90
(三)確定指標權重
同一級的不同指標對項目經理能力的貢獻率是不同的,可由一個權重因子wi來表示。對于任意一種元素i,要求0
其中,n代表對項目經理能力有貢獻的指標總數,smaxj代表所規定的第i種指標對應的最高級分,wi表示同一級的不同指標對項目經理能力的貢獻率。
(四)計算項目經理能力總級分
可得到項目經理能力的的總級分(實際上是一個加權的統計平均值)S,
S=∑ni=1Wisi=∑ni=1wis2i∑nj=1wjsmaxj。
一般情況下,每一個指標對項目經理能力的貢獻應該都是平權的,即wi=1。級分的最高級為5分,因此第i種指標對能力的貢獻率可簡化為
Wi=si5n,
項目經理能力的的總級分S可簡化為
S=∑ni=1s2i5n。
由此項目經理能力的的總級分為
S=s21+s22+…+s2n-1+s2n5n=
3.052+2.952+2.62+2.152+2.352+3.62+2.72+3.42+3.22+2.82+2.32+2.22+2.552+2.925×14=
1.596
項目經理在學習該標準體系之前能力的總級分計算為
S=
s21+s22+…+s2n-1+s2n5n=
1+1+…+15×14=0.2
由以上數據可知,項目經理在學習GCPM標準體系后,其能力有很大提高。申請者能力的提高主要體現在知識和實踐活動兩個方面:
(1) 知識體系。從業績評判標準看,主要體現在對現代項目管理思想的認識。例如在健康與安全、環境保護與質量、采購管理、資源管理、溝通管理、項目團隊建設、設計管理以及顧客管理等方面,通過該標準認證,掌握和熟悉相關知識,使申請者的業績評判標準從項目實施階段延伸至項目全壽命周期,豐富申請者的知識體系。
(2) 項目管理行為能力。總承包項目經理的實踐活動貫穿于項目全壽命周期,通過GCPM標準體系的評估,使項目經理的行為能力更加規范化、程序化,過程和結果符合利益相關方的要求,并符合總承包項目管理成功標準的要求。
五、結語
基于業績評判的總承包項目經理職業資格標準體系(GCPM)的建立對國內項目管理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一是推動了中國總承包項目經理職業化的進程,總承包項目經理的職業化發展與項目管理日益廣泛的應用密不可分,只有有效地促進項目管理的普及和應用,才能夠為總承包項目經理的職業化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要成為職業總承包項目經理除了系統的知識學習之外,項目管理的實踐經驗及個人素質的綜合表現至關重要,GCPM標準體系為中國項目經理成為優秀的總承包職業項目經理提供了全面的學習依據。二是對總承包項目經理的項目管理能力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項目經理資質需要通過相關專業資格考試,注重理論知識的考察,忽略了項目經理的實踐能力。GCPM標準體系是“知識+業績”的綜合考評方式,是一整套新型鑒定評價標準。該標準在對申請者評估的過程中,對申請者不斷地進行培訓,以
促進每一個員工都能不斷提高,不斷達到新的水平。
從目前國內建筑業來看,尚無具體的總承包項目經理職業資格標準,GCPM標準體系的建立與研究對全面提升總承包項目經理的能力產生極大影響。此外,該標準的建立對于完善中國建筑業其他職業資格標準體系有重大借鑒意義,因此,推廣GCPM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T50358-2005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廖奇云.國際項目經理職業資格標準的研究與應用[J].建筑經濟,2005(275):31-36.
[3]廖奇云.基于業績評判的國際項目經理職業資格標準體系的研究及實踐[D].重慶:重慶大學,2004.
[4]孫繼德.項目總承包模式[J].土木工程學報,2004,36(9):51-54.
[5]劉忠江.工程總承包下的過程管理[J].建筑技術開發,2010,37(4):61-62.
[6]中英合作重慶國際項目經理職業資格標準建立及培訓示范項目組.重慶國際項目經理職業資格標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of general contracting project manager based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LIAO Qi-yun, DONG Xiao-lia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Real Estate Institute,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P. R. China)
篇10
[摘要]在體育教學中,田徑項目在兒童、少年時期就必須重視跑的技術規范化。對于田徑項目初學者所產生的一系列動作上的錯誤,我們不僅要找出每種動作出錯的原因及糾正方法外,還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使田徑項目初學者能做到一套正確完整的動作。從兒童、少年時期就形成正確技術的動力定型,使他們在進入成年人后能發揮更高的運動水平。
[關鍵詞]體育教學 錯誤動作 糾正方法 練習手段
田徑項目對兒童、少年時期必須重視跑的技術規范化。跑的動作比較簡單,因而往往易為人們所忽視。有的少年運動員,轉入成年人不能進一步提高成績,這與從小忽視跑的技術有密切關系。所以我們必須從小抓好田徑項目規范技術。從兒童、少年時期就形成正確技術的動力定型,使他們在進入成年人后能發揮更高的運動水平。
一、教學中常見的錯誤動作
通過十幾年對初學者在學習田徑基本技術過程中,??沙霈F各種各樣的錯誤動作,必須及時發現和糾正,在教學中常見錯誤動作一般有以下幾種:
1.“坐著跑”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主要有:上體過分前傾,髖部必然要補償性后移,造成“坐著跑”;腳著地后過分地屈膝緩沖,折疊前擺時,沒有帶同側髖前送,以致身體重心已在支撐點上方,而髖關節仍留在支撐點后上方;髖部伸肌群快速收縮力量差和髖部屈肌群肌肉韌帶的陰力大,后蹬時髖部前送不充分,膝、踝關節也不能充分伸展。
(2)糾正方法
①發展腰、腹、背肌的力量,加強軀干的控制能力,使運動員在后蹬時,軀干保持大約85°(與地面的夾角)的前傾。腰背部處于緊張狀態,這樣有助于髖部前送。
練習手段:俯臥負重起體,發展背部肌肉力量;兩頭翹;肋木舉腿,發展腹肌力量。
②做好跑進中緩沖動作。當擺動腿前擺著地時,必須放松膝關節積極下壓“扒地”,在著地最大緩沖階段,要注意身體重心的平穩移動,同時另一側的擺動腿帶動支髖部前擺,使髖部迅速移過支撐點。
練習手段:一手扶墻,一腿支撐,另一腿抬高后放松膝關節積極下壓“扒地”,落地點靠近支撐點;在走步中完成上一練習,當擺動腿落地瞬間支撐腿帶動髖部前擺,由慢到快,逐漸過渡到跑。
③增強髖關節伸肌力量及髖關節屈肌的柔韌性。
練習手段:背靠墻,腳跟距墻10厘米左右,兩膝微屈,腹背部用力將骨盆向前挺出,背部繼續盡量緊靠墻壁,保持這個姿勢5~10秒;杠鈴體后拉;發展伸髖肌肉力量;加阻力挺髖,發展伸髖肌肉力量;后仰挺髖,發展伸髖肌肉柔韌性;弓箭步壓腿,發展伸髖肌肉柔韌性。
2.動腿前擺太低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主要有:后蹬動作結束后,大小腿沒有充分折疊,致使擺動半徑增加,角速度減小,前擺速度減慢,抬腿困難;髖關節屈大腿肌群力量不足和髖關節伸肌群陰力大。
(2)糾正方法
①前擺時盡量使大小腿充分折疊。
練習手段:增強肌四頭肌的柔韌性及減小折疊對阻力的專門練習;后踢腿跑;后踢腿跑過渡到高抬腿跑、途中跑。
②增強髖關節屈肌力量及伸肌的柔韌性。
練習手段:做負重抬腿練習,增強屈髖肌肉后力量;做“一字開”練習,“跨欄坐”前壓腿練習,發展伸肌群的柔韌性;反復做50~100米的高抬腿跑和車輪練習,后程必須保持動作的正確性。
3.擺臂中的幾種錯誤動作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主要有:對正確擺臂概念不清;手臂、肩帶無力;軀干力量不足或跑時含胸,造成兩肩左右擺動;兩肩過分緊張,造成聳肩,擺臂緊張。
(2)糾正方法
糾正方法主要有:通過示范講解,觀看技術影片及圖片,建立擺臂正確概念,明確擺臂的重要性;增強手臂,肩帶的力量,做仰臥撐、引起向上、持啞鈴擺臂等練習;增強軀干力量;原地擺臂,從放松直臂開始,然后逐漸屈肘自然擺動到用中等速度跑進中改進擺臂技術。
4.起跳時蹬伸速度慢、無力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是腿部力量差。
(2)糾正方法
采用半蹲或深蹲起跳,連續蛙跳,大幅度的單腳跳、跨步跳等練習,提高爆發用的能力。
5.跳躍中出現上下肢配合脫節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是腰腹背部的肌肉群力量差。
(2)糾正方法
采用發展腰腹背和髖腰肌群力量的練習。
6.起跳時三關節蹬伸不充分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主要有:急于離地;蹬伸順序不清,時機掌握不好;起跳腿的力量差,特別是踝關節力量差。
(2)糾正方法
糾正方法主要有:進行各種跳躍專門練習;明確瞪伸時機與順序,強調最后用腳趾離地;發展腿部力量。
7.推鉛球時肘關節下降,形成拋球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主要有:持球臂肘部過低,推球時,上體過早抬起,頭部過早轉向投擲方向。
(2)糾正方法
糾正方法主要有:注意持球時的手臂位置,肘關節約與肩齊平或略低。推球時兩眼看后方,當腿、臂充分蹬伸后,頭部才轉向投擲方向。
8.推鉛球時只用手臂,充分利用下肢和軀干力量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主要有:投擲臂用力過早,用力順序不正確,身體各部分動作不協調。
(2)糾正方法
糾正方法主要有:右腳彎曲,或最后用力姿勢,反復做右腿蹬地轉髖動作。
9.推鉛球時含胸低頭臀部后坐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主要有:右腿蹬地轉髖不充分,髖部未能轉至正對投擲方向,最后用力時兩腳之間的距離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