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早教啟蒙教育范文

時間:2023-10-12 17:34: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寶寶早教啟蒙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寶寶早教啟蒙教育

篇1

(一)幼兒園概況

幼兒園自開辦以來得到普陀區教育局及相關科室領導直接關心指導,今年暑期區教育局派遣基建隊本園屋頂漏水、地管堵塞進行大修,當前本園硬件設施符合上海市《幼兒園建設標準》。現有規模6個班級,其中托班1個、小班2個、中班2個、大班1個。幼兒園占地面積2319平方米、建筑面積2126.59平方米。全園教職員工25名。教師14名。有教師資格證4人。非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都在讀學前教育專業和教師資格證書。

(二)幼兒園發展基礎

優勢: 全園教職員工積極向上,有團隊精神。基本能以“心語”來審視自己的工作,確保幼兒的“欣悅”:安全、健康、衛生、快樂、聰明、自信。“心語”是:用愛心去監護好每個寶寶、用細心去呵護好每個寶寶、用責任心去做好每項工作、用誠信服務于社會和家長、學習進取工作細致有創意、學會反思提高保教工作質量、同伴相處講究尊重與寬容、發生沖突先找主觀原因、當工作失敗時不找借口、當工作成功時積累方法。

不足:

分層管理暢達不夠、中層干部職責明確工作到位不夠、人人自我管理,做到自尊、自律、自檢不夠。

二、學期目標

1、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員工基本素質、人文素養,在日常工作中體現:教師工作專業性、后勤工作規范性。

2、加強安全教育,把幼兒園安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

3、加強園本課程建設:體現:共同性課程與園本特色課程相融性。即“禮儀啟蒙教育” 特色課程滲透于一日活動之中。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把“禮儀”作為切入口,形成幼兒園的禮儀教師、禮儀幼兒、禮儀家長。

(一)管理工作

1、 分層管理暢達,職責明確,工作到位。

2、 人人自我管理,做到自尊、自律、自檢。

措施:1、對未盡后勤組長、教研組長等干部職責的當即撤銷任職資格。

2、對不善自檢、不服他檢、不愿互檢的教師,到期解除教師合同。

3、加強教代會、家委會的參政議政。

(二)隊伍建設

1、非專科生教師就讀“學前教育”教師資格證書,達到持證上崗要求。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工作專業化水平。

2、后勤三大員持證上崗,持證率力爭100%,提高后勤工作的規范性。

3、提高員工人文素養:說話時做到三個有利于、發生與解決矛盾能找主觀原因。

4、自覺遵守園規章制度:實施員工手冊條例。

措施:1、園長關注每一位教師、促進每一位教師、發展每一位教師、成

就每一位教師,讓教師“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時時有教育。幫助他

們在研究性實踐中成長,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2、對于上班不遲到、進園后時不換校服、工作時不溶于幼兒之中、

說話時不注意三個有利于、碰到問題時強調客觀不找主觀原因、上班時間打手機、發短消息、上網(與工作無關)、吃東西,搭班未經領導同意隨便換班等,引導無效,立即解除勞動合同。

3、園長關注每一位后勤人員的工作實況,做到眼中有事情、環境清

潔做到“凈美”兩字。對于工作馬虎拖拉者引導無效,立即解除勞動合同。

(如:衛生包干區:*教室臥室天天消毒、清掃、拖。每月底大掃一次。

*教室窗臺與玻璃兩周抹擦一次。*前中后操場天天小掃一次、一周大掃一次(前操場:用水沖刷、中操場:濕拖、后操場:濕拖)等。

(三)課程設置

1、實現共同性課程與選擇性課程的相融與互補性。

體現:行動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讓幼兒在做中學,幼兒在前,教師在后(課程的內容是行動——幼兒怎么學?是備課的要點)。

2、拓展幼兒多元智能:開設幼兒英語、奧爾夫音樂、蒙氏數學、珠心算、閱讀、東方之星思維課程。

本學期側重研究:

共同性課程:主題背景下集體教學活動研究。

特色課程:“禮儀啟蒙”教育研究。

選擇性課程:“奧爾夫音樂、蒙氏數學”教學研究。

3、實現主題活動與主題墻及區角游戲的聯系性。

4、實現學習活動目標制定適合幼兒年齡特點、體現:具體可操作、整體、在最近發展區。

5、實現課前準備充分:材料投放與備課相符,教具大而色彩鮮艷、便于幼兒觀察,幼兒學具應人手一份,便于幼兒直接體驗。教學過程教師發音正確(改變詞語發音不準確現象:哪里(NA)√(LA)X.及前后鼻音等)。

6、實現選擇性課程:(1)分級閱讀中大圖書與小圖書的有效互動、(2)英語教學中大掛圖與小圖書的有效互動、幼兒運用英語小卡。

措施:把上述條例作為活動評價指標。

7、實現禮儀特色課程在一日活動的滲透性。

按照幼兒園“禮儀啟蒙教育”評價指標、參照《幼兒教師禮儀基礎教程》

設計滲透于一日活動的禮儀教育方案,探索形成一套2-6歲幼兒“禮儀啟蒙教

育”的園本課程。(目標、內容、方法、多元滲透、評價途徑)。

8、開發0-2歲親子早教課程(目標、內容、方法、評價途徑)。

措施:早教兼職教師(朱、佳)廣閱國內外早教信息、針對本園、本地區嬰幼

兒身心特點,制定“0-2歲親子早教課程開發”計劃,定期開放散居嬰幼兒早

教活動,積累早教課程內容,來填補早教課程(目標、內容、方法、評價途徑)

在本園的空白點。

(五)園本研修

1、提高教師“禮儀”特色課程實施水平。

2、提高教師教研活動水平。

3、提高教師教育科研水平。

措施: 園長引領、扶持教研組長開展園本研修:

1、以教研組為核心,依據《課程指南》、對新教材進行園本化實施,關注新教材主題活動的預設,重視對主題活動整體框架的全面思考,重視集體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和多元游戲環境的創設,提高教師新課程園本化實施能力。

2、青年教師自學學前教育基本原理、自學課程指導綱要及市下發的學前教育相關文件。以“筆試”、“實踐操作”等手段加強對教育理念和教學原理的感知、理解、運用。

3、以“教育問題”為教研專題和課題研究內容、實施教研、科研、研訓一體化。

(六)環境創設

1、創設探索性的學習環境。

2、創設自理性的生活環境。

3、創設挑戰性的運動環境。

4、創設自由性的游戲環境。

5、創設表現性的英語、音樂環境。

措施:1、為每個幼兒創設溫馨親近的心理環境。

2、購置適合幼兒各年齡段、開啟幼兒智能的教玩具。

3、把下列作為評價指標:

(1)、教師能變廢為寶自制教玩具:有數量、質量、有創意。

(2)、活動時教學具布局合理美觀、有順序操作合理。

(3)幼兒入睡時教師視線面對幼兒、護理時坐在椅子上、午睡時巡視、幼兒被子不散地、午睡起疊被整齊美觀、儀容清潔、儀表整齊。

(4)教學過程教具放置、演示手勢有序不亂、幼兒操作投入。

(5)中午散步教師帶領幼兒看禮儀畫、說禮儀畫、展禮儀行(我是環境整潔的小衛士:撿起地上的紙屑放進垃圾桶。讓散在地上的活動器具回家:把小推車、小斑馬等送回家等)

(6)各班都成立奧爾夫音樂小樂隊,制定打擊樂活動計劃,讓幼兒認識樂器、喜歡樂器,天天練習。

(7)各班都成立英語劇組,編劇本,排練英語劇(結合課程內容)。

(七)教育科研

各班繼續在“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總課題框架下確立本班“禮儀啟蒙教育”子課題活動方案。

側重:“感恩”教育:

*對爸爸媽媽的“感恩”教育研究。

*對爺爺奶奶的“感恩”教育研究。

*對老師的“感恩”教育研究。

*對同伴的“感恩”教育研究。

措施:

1、各級組選擇子課題內容。

2、園長指導教研組長設計子課題實施方案。

3、每月交流一次(圖文)、期末階段小結。

(八)安全衛生保健工作:

1、提高保健工作質量,預防手足口病發生。

2、加強對教工、家長有關衛生健康、安全知識的宣傳指導,提高家園一致教育質量。

措施:

1、以“保教質量評價指南”、托幼機構保育工作手冊指標為考量標準。

2、完善園長、教研組長、后勤組長對保教分層管理網絡,加強對日常安全衛生保健的檢查、反饋與調整。樹立做好安全衛生保健工作人人有責思想。

3、后勤組長和教研組長加強對教師保教工作的檢查,找出一日活動中的安全衛生保健要素,確保幼兒的衛生健康。

(九)家庭、社區工作

1、實施家園一致教育。

2、開展0—3歲散居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導工作。

3、實行家園社區聯誼敬老活動

措施:

1、舉辦1—2次家教指導講座、建立與家長網上互動的制度。

2、定期開展0—3歲散居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導站活動,活動有計劃小結、有家長反饋。

3、在重陽節開展敬老節活動方案、帶領幼兒到敬老院為爺爺奶奶表演1—2次。

三、內容安排

9月

1、工作計劃交流:本學期班級計劃、教研工作計劃、家長工作計劃、個人三年發展規劃。后勤四大員工作計劃:保健員、保育員、保安員、營養員)。

2、各班確認一個“感恩”研究專題(參上述:禮儀啟蒙教育中感恩課題)。

3、幼兒基本測評:(課程指南中的發展指標、禮儀啟蒙教育指標)

4、班級家長會:(1)向家教講解班級計劃、(2)講解以家園聯系欄和網站等形式和家長聯系,讓家長感知課程安排和幼兒發展情況等、(3)聽取家長合理建議。

5、繼續學習與筆試《教師成長手冊》《保教質量評價指南》《幼小銜接活動的指導意見》《上海市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

10月

1、共同性課程:主題背景下集體教學活動研究

重點觀察:*實現學習活動目標制定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具體可操作、整體、

在最近發展區。*實現課前準備充分:材料投放與備課相符,教具大而色彩鮮艷、

便于幼兒觀察,幼兒學具人手一份,便于幼兒直接體驗。*教學過程:幼兒學習

主要行動方式:幼兒在做中學,幼兒在前,教師在后。*教師發音正確(改變詞

語發音不準確現象:哪里(NA)√(LA)X.及前后鼻音等)。

2、學習主題活動與主題墻及區角游戲的聯系性研究

重點觀察:*主題墻是否反應主題活動內容?師幼共同布置,體現發展性。

*區角游戲內容是否是學習主題活動的預備與后續?

3、消防、抗震演習。

4、家園社區聯誼——“重陽節”活動。

11月

1、特色課程:禮儀啟蒙教育—感恩活動教育研究

重點觀察:*禮儀活動能否體現生活性、情境性?*活動過程能否面向全體?

*讓幼兒主動探索直接體驗?在行動中學,師、幼、物能否有效互動?

2、秋游

3、級組感恩課題實驗研究(課題方案與實驗研究交流)。

12月

1、選擇性課程:“奧爾夫音樂、蒙氏數學”教學研究。

重點觀察:*教師引導啟發性 *幼兒學習興趣性 *教學活動環節的小結提煉和自然過渡。

2、迎新年活動

形式:以班級活動為基本形式,向家長開放活動。

內容:*“禮儀啟蒙教育——感恩主題”教學活動。

*“蒙氏數學”教學活動。

*奧爾夫音樂小樂隊演出(有結合課程內容劇本)。

*班級英語劇組演出(結合英語課程內容,有劇本)。

2012年1月

1、幼兒基本測評:(課程指南中的發展指標、禮儀啟蒙教育指標)

2、撰寫禮儀—感恩教育文章:

3、教師會議:教師在一日活動中滲透安全教育經驗交流

篇2

秀社交文化傳遞向世界各地。

[關鍵詞]早教動畫,性格啟蒙,兒歌,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J21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7-0248-01

BBC低幼電視動畫的《小鳥3號》將多種優點融為一體,區別于其他任何一部低幼動畫,打造了一個充滿競爭力的動漫IP。《小鳥3號》的成功不是偶然,BBC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低幼動畫如何做好,如何形成產業鏈,如何進行文化傳播的很好的藍本,為我們中國低幼動畫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啟示。下面所指出的五個優點是《小鳥3號》進入市場后呈現在消費者――幼兒和家長面前的模樣,這些屬性能在第一時間吸引幼兒,并讓家長不斷給孩子播放,并且能形成完善的產業鏈獲得規模效應。

1.溫暖親切的枕邊故事

人類一直對天空充滿向往,幼年時常期待自己會飛,像鳥兒一樣住樹屋,那么《小鳥3號》就滿足了幼兒這種愿望,幼兒在觀看時就會不知不覺移情,將自己當作是動畫中的幼鳥,隨溫馨的故事情節而動。

每一集的故事線大致是:引出新事物――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完美收場。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小鳥三毛經常說:“小鳥街三號一定有人可以幫我們的忙!”這些問題也是幼兒身邊容易發生的問題像是:玩具損壞,不能參加表演,沒有可口的食物等,因此會讓幼兒倍感親切,當問題解決之時也會對動畫加深感情,這些成長中的小問題也是幼兒正在遇到或者將要遇到的,并且這些問題大多數都是三只小鳥自己動腦筋解決的,大嘴鳥老師時常給三只小鳥一句話:“我想你們一定會想出辦法來的。”這無形中給了幼兒一種溫暖、一種自我認同,幼兒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也會學著小鳥們開動腦筋,來解決人生中一個個難題。

2.有血有肉的三只幼鳥

與大多數低幼動畫中扁平化的形象相比,《小鳥3號》的每一個主人公都血肉豐滿,各有特色,各有優缺點,很貼近生活和實際,有著真實的情感和人性。

菲菲是最小的一只鳥,雖然比較可愛,但生活能力較差,不會飛不會照顧自己,時常犯原則性的錯誤,有著很多壞毛病。比如遇到比自己可愛的喬登出現時,在眾人面前欺負喬登;甚至去偷別人的東西等。好在菲菲的朋友和老師都教導菲菲去改,菲菲也很聽話,并且菲菲有個愛幫助別人的大優點。

三毛是菲菲的哥哥,愛唱歌愛照顧人,但是有些笨,并且不太愛運動,是一只呆呆的半大的鳥,時常把別人的東西弄壞但是熱心腸。

露露是三毛最好的朋友,愛運動愛刺激,有點孤僻古怪、有點愛生氣,時常讓三毛只跟她玩,把菲菲晾在一邊,但是菲菲和其他朋友遇到困難又能積極幫助,有很多妙點子。

除了主角之外三個主要配角也十分重要,不僅推動了劇情的發展而且同樣討人喜愛。

大嘴鳥老師是教三只小鳥日常各種技能的全能鳥老師,很聰明,口哨吹的很好,舞也跳的好,但是大嘴平衡感差,容易摔倒也不太會滑冰,有點懶惰,時常把一些問題丟給小鳥自己解決;呱呱是一只年輕的鳥,對菲菲很好,經常發明玩具和修理各種壞了的物件,但是特別忙,時常找不到他,而且有些自負,建造的東西常出故障;布林婆婆和其他的小鳥不太一樣,是只笨笨的斑鳩,熱愛園林,也很厚道,但是布林婆婆不會飛,也爬不動路,容易大驚小怪。

我們可以看出《小鳥3號》的這些角色能讓人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豐滿可信,隨著幼兒自我意識的增強,也會不斷認可這些在生活中總能找到原型的角色形象。

3.水彩般的精致畫面

《小鳥3號》的畫面非常精致,無論是三個色彩斑斕、毛茸茸的幼鳥,還是絲絨質感的配角鳥,無論是逼真的樹枝場景,還是精心編制的各種玩具道具,都能體現出BBC出品的良好質量。

首先,畫面的色彩,每只小鳥都根據它的性格賦予相應的顏色:活波的菲菲是粉紅,愛運動的露露是橘黃,安靜的三毛是綠色,理性的大嘴鳥是黑白相間,緩慢的布林婆婆是灰色,愛打扮的梅西姐姐是紫色……這些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更不容易的是,《小鳥3號》用定格動畫的形式體現出了水彩般的質感,這是由于每一只小鳥身上羽毛顏色都做成了精致的漸變色,像極了水彩的暈染。

其次,整個場景色調統一為藍綠色調,寧靜而祥和,由真實的樹枝樹葉以及花朵編制成,成本低廉,一勞永逸,且效果出色。

與其他動畫所不同的是《小鳥3號》有大量的玩具道具,其中每一個都是動畫制作人員實物制作出來的,這不僅豐富了整個畫面,還使后期衍生品的開發更有根據、更加方便。

4.美妙歌聲化的對白

作為老牌傳媒帝國,BBC自然不缺配音配樂方面的資源,純真英音的兒歌化的對白更是發揮了BBC的優勢;兒歌的形式又可以拓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在不知不覺的哼唱中學會如何交流。

家長們常常為孩子買兒歌DVD,學習語言的DVD,動畫DVD,而《小鳥3號》將這些都融為一體,經典的英國民謠旋律再加上BBC純真的發音,買回來給幼兒反復播放,真是再好不過了。

5.朗朗上口的片名

《小鳥3號》的片名可謂絕佳,是一張在父母之間口口相傳的非常好的名片。首先,小鳥3號的英文名是《3rd and bird》其中三個主輔音[d]連在一起朗朗上口,讓幼兒甚至成人想不斷去念;其次,小鳥3號既有小鳥街3號的含義,也包括在小鳥街三號生活的三只主角小鳥的含義;再者,小鳥3號時常會在片中重復,三毛的口頭禪就是:“小鳥街三號一定有人可以幫我們的忙。”

相比較而言,《waybuloo》,《Abadas》讓人覺得不明所以,而且不利于翻譯成其他語言;而國內的《藍貓淘氣三千問》,《賽爾號和摩爾莊園》顯得過長,《魁拔》又晦澀難懂,讓幼兒無法重復念叨并記住片名,這樣也不會向家長提出清晰的觀看要求。

因此,《小鳥3號》片名取的非常得當,家長能在百忙之中記得這個優質動畫,幼兒又能在初次觀看之后向父母要求反復觀看,最新一集《小鳥3號》在愛奇藝網的播放高達8538萬次,可見中國的家長們對《小鳥3號》的青睞。只有這樣,《小鳥3號》衍生品才能更好地銷售出去。

目前國內低幼動畫產業鏈較為完善的只有《喜羊羊和灰太狼》,但是跟《小鳥3號》比可謂小巫見大巫,《小鳥3號》不僅在內容產品上遙遙領先,而且在全世界的文化傳遞和產業運營上也非常出色。國內低幼動畫發展要學習《小鳥3號》如何將衍生品和動畫融為一體,開發出更適合中國低幼兒童成長的早教動畫和衍生品,這樣才能進一步拉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取得規模效應。

參考文獻

[1]鄭玉明,于海燕.動畫項目營銷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房杰.解析低幼動畫的創作特點――以《天線寶寶》為例[J].設計藝術,2010,5

篇3

早教是比較寬泛的概念,一般指6歲前,在進入基礎教育前的教育。具體說來,0歲~3歲為親子教育,3歲~6歲為幼兒教育。可以說,正式上學前各方面有目性的教育都應視為早教。

早教很重要,方向要正確

現在,很多家長都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不能說是錯的,如果從重視早期教育的角度來看是可取的,但是有些家長把起跑線的方向搞錯了。

針對早教,家長的態度和作法各不相同。部分家長給孩子報早教班,不是孩子喜歡,而是逼著孩子上,家長期待孩子有了特長可以進入更好的學校;部分家長比較理智,給孩子上些文藝方面的早教班,如鋼琴、小提琴等,培養孩子各方面的素養;還有部分家長完全是從眾,看其他孩子上早教課,認為自己的孩子如果不上就落后了。

早教對孩子一生健康來說,是比較重要的。奧地利專家曾提出“關鍵期”的概念,即在孩子某個年齡階段,某方面的能力發展,教育花的力氣小,收效大,事半功倍,但過了該階段就事倍功半。事實上,過了某個階段,并不是說不可以發展某方面的能力,只是花的功夫要更多,收效較少。因此,這個階段應稱為敏感期或最佳期。

所謂的敏感期多在6歲以前。比如親子關系的敏感期在0歲~3歲,涉及到家庭教育是否有效。孩子語言的發展在2歲半之后處于一個爆發階段,2歲半前孩子詞匯量增加很少,口語敏感期基本上在3歲,孩子發展語言特別快。所以在孩子3歲~4歲階段,要盡可能讓孩子的語言發展,可以采用親子閱讀,引導孩子表達,尤其在形容詞方面多下功夫。如在描述小白兔時,可以用“可愛的”、“活潑的”、“好看的”等形容詞,孩子詞匯量會有較大的提升。讓孩子懂得遵守規矩的敏感期一般是在4歲左右。0歲~3歲階段,尤其是0歲~2歲階段,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無論大腦神經元的建立,大、小肌肉的發育都很快。

孩子成長主要有兩個方面,即生理和心理的成長。生理成長家長比較關注也好理解,如牙齒,肌肉力量,身高、體重等方面。但心理上的成長,家長通常不是特別關注,也不太明白。心理成長應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智能、情緒和社會性的成熟。

情緒的成熟通常指自控力好,通過自我控制,克服內、外部的干擾。在這方面對孩子的要求不能太高。情緒發展的重要生理基礎在于大腦前額葉部分,然而4歲前,孩子這部分發育很慢,遇到孩子情緒不成熟的一些表現,家長要寬容,因為孩子在生理上還沒有準備好。

社會性的成熟是指在社會性群體中,學會如何尊重別人,如何與別人交往,遵守社會法則等。通過教育將生物人轉為社會人。社會性成熟是孩子心理成長非常重要的部分。

早教的原則是什么

早教的原則,首先應是孩子生理方面已經準備好了,二是孩子要對早教的內容喜歡,從中感受到快樂。對6歲以內的孩子來說,最關鍵的是要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而教育的意義應在于,孩子合理的需要家長要真心真意地滿足,不合理的要正確、科學地引導。

孩子6歲以前,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通常,孩子3歲前以動作思維占主導,比如想告訴孩子凳子可以做,只是說,孩子在沒有親自體驗之前,大多數是不理解的。再如,想要讓孩子知道蘋果是紅色的,最好的方式也是讓他看一看,摸一摸,讓孩子在實踐中學習。

3歲~4歲,孩子從動作思維轉為形象思維。通過形象思維,很多孩子知道3個蘋果加4個蘋果是7個蘋果。但對于抽象思維的問題“3加4等于多少”,可能就會茫然。10歲左右,孩子基本上從形象思維轉為抽象思維,這也是一般到了中學,孩子才會接觸代數的原因之一。

早教,正確的方向應該是教會孩子具有樂于助人、有愛心、孝順等品性,知道做人的道理。

溫馨的家是最好的早教課堂

沒有不愛孩子的家長,但在每個年齡階段,對孩子愛的方式和內容應該是不同的,要有不同的重點。

孩子最好的早教課堂應該是溫馨的家。孩子出生后最需要的是安全感,母乳喂養不僅是營養問題,在哺乳的同時,肌膚接觸,孩子可以感受到媽媽的心跳,就有了安全感。這也是家長要親自帶孩子的原因。

0歲~6歲階段的孩子在家里的時間最多,父母是孩子早教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早期階段是模仿學習,模仿父母如何說,如何做,因此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說就是教材,往往“身教勝于言教”。在家庭教育中,家庭人際關系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最大,人際關系包括家庭成員間是否互相尊重,理解,而人際關系中最核心的關系是和諧的夫妻關系。

0歲~3歲的孩子最需要安全感,父母應多擁抱寶寶,擁抱是非常好的獲取安全感的方式,同時能培養孩子的坌模人格上向良好方向發展。此外父母還可以抱著孩子,在抒情音樂的伴奏下跳舞。

對3歲~6歲的孩子來說,開心最重要。父母要做的主要是陪伴,真正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家長和孩子處于平等狀態。另外,陪伴還可以發現孩子的興趣和優勢。如果孩子喜歡汽車,那么表揚孩子就可以將汽車相關的東西作為鼓勵物和強化物,而給孩子他并不喜歡的東西則往往達不到表揚效果。

人健康成長,非常重要是“接地氣” 。大自然是送給每個人的一本最豐富、最精彩而且不需要花錢的書。家長應該懂得,在大自然的課堂中,孩子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春天小草慢慢發芽,慢慢長出葉子,可以讓孩子知道自然界的生物是如何生長、變化、發展的;問孩子有多少棵樹,實際上包含數學的內容。物理、化學、生物等抽象的概念,在大自然中會以真實的狀態表現出現,孩子也容易理解學習。

早教不要傳授知識性的內容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任何心理活動都要有生理基礎。0歲~3歲孩子的早教,應是在孩子生理準備好的基礎上進行,讓孩子的大腦神經元得到發展。美國加州大學的實驗顯示,孩子智能得以較好的發展,需要小伙伴之間快樂的玩耍,同時也離不開愛。

但部分家長方向走錯了。早教應選擇孩子生理上已經準備好,同時孩子喜歡,學校、家里滿足不了的內容。因此,選擇各種形式的早教課時,很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歡。

那么,孩子都需要上早教課嗎。其實,早教課對孩子來說既需要也不需要。如果作為多元智慧的啟蒙教育,給孩子報些他喜歡的繪畫、音樂課等是可以的。但早教一般不主張傳授知識性的內容,把小學的內容放在幼兒階段來學是不值得提倡的。這樣做的弊端在于,6歲的孩子往往對學過的內容不能保持關注,長此以往有可能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盡管初期成績會領先,但到三四年級,知識難度加大,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會出現學習成績下降等系列問題。因此,早教可以側重在藝術方面,如鋼琴、小提琴、舞蹈等,從多遠智慧角度給孩子提供不同的平臺發展。

選擇早教有方法

首先,對孩子來說,他是否愿意,是否喜歡上早教班,是非常重要的。家長不應僅從自己的主觀想象出發去選擇早教班。

篇4

關鍵詞:音樂;幼兒;智力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268-01音樂是流動的藝術,是情感藝術,也是聽覺的藝術。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悅性的特點。幼兒園音樂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新綱要中提出:"通過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和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因此,如何根據幼兒習得音樂的特點,采取正確的方法,有效地開展幼兒音樂教育,培養幼兒音樂素養,就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

1.音樂活動能夠開發幼兒的智力

音樂對幼兒智力的作用,首先表現在它能增強幼兒的記憶力,欣賞或演奏樂曲能強化幼兒的精神系統的功能,使幼兒的視覺記憶、聽覺記憶都得到鍛煉,并能加強情緒體驗記憶,所以,音樂也是開發幼兒智力的一把鑰匙。雨果曾經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再一把就是音符。"因此,音樂在對智力的開發方面有著無法比擬的效果。孩子的好奇心很強,腦子里總會浮現"十萬個為什么",尤其對身邊的事物特別敏感,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望最強烈的時期,促進腦發育最好的途徑就是音樂,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能促進兒童的智力開發。科學研究還發現,兒童在接受音樂教育后,大腦的左、右半球在平衡發展方面有了很大改觀。經一些社會調查發現,在音樂方面優秀的兒童,往往在其他學科方面也很優秀,數學需要的是幼兒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就體現音樂對幼兒智力有直接性的影響,此外,音樂還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了音樂的影響,他的一生與音樂有很深的緣分。在愛因斯坦6歲時就已經能夠很好地演奏樂器,在他上大學時,還一直在學習小提琴。科學研究證明,從小進行音樂教育的兒童比沒有進行過音樂教育的同齡兒童智商要高;國外一些研究還證明,給寶寶聽一些世界名曲能使幼兒變得更加聰明、活潑。可見,早期對幼兒進行音樂熏陶和教育對他們的成長發育可起到不可比擬的作用。

音樂恰恰迎合了幼兒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更能滿足孩子強烈的求知欲,在他們學習音樂和參與音樂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孩子能夠體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與美感。由于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音樂所具有的和諧旋律以及其所具有的富有變化的節奏,能夠使人的記憶力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音樂不僅能夠開發孩子的感知能力、記憶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維能力,而且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幼兒的智力等的諸多因素的互相聯系和互相促進,智力的開發就會因為音樂活動的參與而加快步伐。

2.音樂教育有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對幼兒的音樂教育很多時候是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的,音樂游戲滿足了幼兒的好動性和表演欲望,從而對幼兒活潑快樂情緒的培養和遵守規則的良好行為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使幼兒的社會性得以發展。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大都以自我為中心,參加游戲的目的性不強,心理特征帶有明顯的隨意性,而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有效地激發幼兒參加集體活動的興趣,吸引著他們主動地參與游戲活動。音樂游戲的趣味性使幼兒能愉快地心甘情愿地去順從游戲的規則和要求來加強對自己的約束,并且在游戲過程中會得到其他幼兒的提醒和督促,從而使其有效地矯正自己的行為規則,養成遵守規則進行游戲的良好習慣。這樣的能力有助于幼兒在社會大環境下的人際交往。

3.幼兒智力發展中音樂的關鍵作用

幼兒通過參加音樂活動,能夠增強他們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能提高幼兒的聽覺辨別能力。所以,我們必須在孩子幼兒時期,給他們成長和學習過程中融入一定的音樂教育,這樣對開發幼兒的智力,使其健康、快樂地成長有著重大意義。在對幼兒進行早教過程和幼兒園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會發現一個現象,在教孩子唱兒歌的過程中,譜上曲子的兒歌和沒有譜曲子的兒歌,前者往往會更快地被孩子記住,伴有琴聲的舞蹈和只有動作的舞蹈,也一定是前者更容易讓孩子學會,原因是什么呢?這是因為語言和音樂分別是由左右腦分管,只有詞語的兒歌只被一側大腦接受,而譜上曲子的兒歌因為增加了音樂的功能,有利于同時被兒童的兩側大腦接受,使兒童有效、合理、全面地激發左右大腦的功能,從而大大提高了兒童的記憶力和思維力,外加有些音樂旋律的舞蹈和只有基本舞蹈動作的舞蹈也是如此,正因為這個道理,所以,音樂是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的關鍵因素。只有這樣循序漸進地開發和使用人類的左右大腦,才能讓我們的智力得到平衡而穩固的發展,從而使我們的大腦得到全面、充分利用,因此說,音樂是開發兒童智力很重要的一個途徑。

總之,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是引導幼兒表達心靈和心理感受的語言。音樂能促進智力、社會性、身心的健康發展,能提高對情感的敏感性和體驗能力,陶冶幼兒的情操,提高幼兒的思想道德水平等。作為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課程模式,為幼兒創造多樣化的音樂環境,使幼兒的生活、游戲、勞動都有優美的音樂伴隨,在無形之中美化幼兒的生活。通過長期的音樂熏陶,使孩子成為具有良好音樂素養、適合未來社會需要的人。參考文獻:

[1]孟娜. 論音樂游戲教學中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 [J].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