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教學案例分析范文
時間:2023-10-13 17:37: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科學教學案例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提出問題中滲透科學方法教育的案例
觀察法:如,在進行“汽化”教學時,可這樣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①教師讓學生把用酒精浸泡過的濕棉球包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觀察溫度計的讀數有什么變化.②學生做實驗,進行觀察,很快就發現溫度計的讀數在下降.③教師又讓學生對著包著濕棉球的溫度計扇風,同時觀察溫度計的讀數.④學生做實驗,進行觀察,發現溫度計的讀數在很快下降,等到棉球干了,溫度計讀數卻上升了.⑤教師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知道為什么嗎?由此你想知道什么問題呢?”學生會提出一系列問題,例如“為什么棉球濕時溫度計讀數會下降?”“為什么對濕棉球扇風時溫度計讀數會下降更快?”等.然后教師總結:“學生通過仔細地觀察學會了提出問題,一般來講,提出問題之前都需要對有關的現象進行詳細地觀察,提出有客觀依據的問題.”這樣就滲透了運用觀察法提出問題的教育.經過這樣的訓練一兩次以后,在探究教學中學生自己基本上就會用觀察法提出問題了.例如在學生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教師只要先演示凸透鏡成像實驗幾種現象,即移動光屏和蠟燭,讓學生看到放大的像、縮小的像等.然后教師就可以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由此想知道什么問題嗎?”學生就有可能提出:怎樣才能得到放大的像?怎樣才能得到縮小的像?像為什么是倒立的?像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用凹透鏡行嗎?等問題.
觀察法和實驗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一般來講,先進行實驗,再在實驗中進行觀察.用實驗法來研究浮力與體積的關系時,可這樣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①學生做實驗.先把橡皮泥揉成球放入燒杯的水中,橡皮泥在水中下沉,最后沉到水底,再把橡皮泥做成船狀放入水中,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②教師提問“根據你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你有什么疑問嗎?”
同樣地,對于聯想法例如緊接著上述例子,可通過教師引導:同一塊橡皮泥兩次在水中的狀態不同,你見過輪船嗎?你對輪船在水面上航行有什么疑問嗎?”對此學生將會展開豐富的聯想,并且提出一系列問題.教師總結:“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法、實驗法、聯想法等多種科學方法提出問題.”這樣就滲透了運用科學方法提出問題的教育理念.
運用比較分析法探究電流的熱效應與電阻的大小關系時,可這樣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①教師可先出示這樣兩個實例:一是燈泡接入電路時,燈泡熱,與燈泡相連的導線卻不怎么熱;二是與大功率電爐相連的導線為什么顯著發熱.②讓學生通過比較、討論兩個實例提出問題:電流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電流產生的熱量是不是與電流和電阻有關?電流產生的熱量除與電流、電阻有關外,還與其他什么因素有關?
二、猜想與假設中滲透科學方法教育的案例
創設情境法:在教學“平面鏡成像特點”內容時,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進行猜想:①教師先播放視頻,學生觀察.視頻內容是小華到商場買衣服,通過平面鏡看到了鏡子里的自己,發現自己舉右手時,鏡子里的小華卻舉起了左手;自己往后退,像也往后退;尤其是把手放在鏡面上時還能于鏡子里的手像重合.②教師引導:“奇怪吧!不信你試一試,根據你觀察到的現象,你對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有那些猜想呢?
分析比較法:在教學“汽化”內容時,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進行猜想:①教師用濕的酒精棉球在黑板上畫出相隔一定距離,并用大小一樣的圓,其中一個圓用紅外燈照射,讓學生觀察哪個圓干的快.②學生觀察到用紅外燈照射的哪個圓干的快③教師此時提問“對觀察的現象進行分析,說明蒸發的快慢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有什么關系?請你猜想.如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學生可能會認為離平面鏡越遠,所成的像也越小.教師可這樣來引導學生猜想:“請學生觀察粉筆A在平面鏡前由近而遠地向平面鏡移動時所成的像,用相同的粉筆B移動到A像的位置,比較像的大小、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的大小.”通過平面鏡成像情況的再現,給學生一個仔細觀察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機會,學生的猜想就有了根據,防止胡亂猜想或模式化.教師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到有關現象,再在這些現象的基礎上,進行分析與比較,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再做出猜想和假設.這樣,不僅學生能提出科學的猜想,而且對學生滲透了一種科學方法的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俘麗媛,韓萍,李麗君.物理教學與物理科學方法[J].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
篇2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案例呈現;案例分析;案例總結
初中地理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但是一些初中地理教師將地理當做“文科”學科,過分重視知識的教學,不重視學生應用能力、操作能力的培養,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案例教學法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文章針對案例教學法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案例教學法的概念與重要性分析
1.案例教學法的概念
案例教學法中的案例指的是一個問題或者一種情況的實際例子,并且這些案例會對群體或者某些人物產生一定的影響。案例教學法的定義為:根據教學目標,以案例作為教學載體,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逼真的教學情境,由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和討論,實現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課堂知識。
2.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
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案例分析和討論中,強調學生的實踐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
二、案例教學法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1.設計教學案例
初中地理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科學、有針對性地選取教學案例,保證教學案例的質量。例如,在“不同的人種”教學中,在選擇教學案例時,應該根據世界不同人種的分布地區、分布原因以及特點,選取相應的教學案例,這樣能夠給學生非常大的思維空間,不至于出現課堂結束后學生記憶不深刻的現象。選取具有針對性、便于學生理解的教學案例,然后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不同地區、不同人種的圖片和視頻資料。以黑人為例,黑人主要分布在美洲、非洲,但是美洲和非洲黑人存在差異,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和視頻資料,分析和討論美洲和非洲黑人的異同點,然后由教師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理解不同人種的差別。
2.案例呈現
案例呈現是案例教學法實施的重要環節,是將案例呈現在學生面前。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真實的教學情境,合理安排教學重點和難點,時刻關注學生,根據學生的參與積極程度、表情以及眼神等,采取相對應的措施進行處理。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之前,應該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和課堂案例討論準備,并為每個案例給出引導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分析。在案例呈現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創造一個暢所欲言的課堂氛圍,傳統的教室布置會對案例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方便學生討論和交流,應該采用臺階式、半環形的課堂布置方式,采用可以轉動、移動的坐椅,方便前面的學生轉過身和其他學生交流和討論;(2)為學生提供充足的交談空間,讓學生傾聽和接受別人的觀點。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學法實施的核心,進行案例分析時,應該緊緊圍繞問題進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進入案例教學情境中,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案例問題的分析。例如,南方為什么多頂尖的房子、吊腳樓?北方為什么多為平房?問題分析:南方和北方房屋的建筑特點是由當地的氣候條件決定的,因為南方陰雨天氣較多,如果采用平房的建筑方式,不利于雨水的流動,采用頂尖的建筑形式,能夠防止房屋出現漏水問題。
4.案例總結
案例總結是案例教學法的理論升級,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先讓學生自己總結結論,然后由教師對課堂案例進行總結,因為學生在總結時會存在許多不足或者問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理清教學案例的關系,并明確各種關鍵要素,幫助所有的學生理解案例所蘊含的理論,加強和鞏固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在進行案例總結評價時,應該肯定學生積極探索和實踐的精神,對于存在的不足或者問題,應該給予鼓勵,對于表現良好或者進步較大的學生,給予正面的激勵和表揚,以此增強學生的信心,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以后的教學中。同時,案例總結是對學生的全面考核,應該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進行量化、系統的考核,例如,自我考核,能夠讓學生清楚地認識自我,弱化和他人比較的心理;教師考核,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進步,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和幫助。
總而言之,案例教學法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把握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創造性、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思想品德課;實踐
前言:初中思想品德課在新課改理念的號召下加強了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堅持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革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從而使得最終的教學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知識來源于生活,并將用于指導實踐活動的開展,因而加強教學活動的實踐性就成為了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目標,案例教學法的嘗試與運用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課具備了生活化的氣息,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能夠更好地將學習的知識運用在實踐活動中。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引入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1.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
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使得很多學生對于這一學科進行狹義的定義,認為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燥乏味的學科,抽象的知識難以理解以及記憶,因而很多的初中學生對于思想品德課沒有多大的好感,漸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的引入活化了思想品德課,利用貼近生活的有趣的例子來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沉悶的課堂氣氛得以改善,抽象的知識得到了具體化的講解,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把握更加容易,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對于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開始理性的認識思想品德課的知識。
2.案例教學法的嘗試運用能夠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較于其他學科的知識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知識較為抽象,因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入案例教學法來進行,案例的選擇與使用直接決定著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大量案例的運用能夠將課堂知識生活化,更加容易理解,同時也能夠加強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對于消費者權益保護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引入三鹿奶粉事件作為教學案例,通過學生對于事件的了解以及音頻資料的欣賞,讓學生分析出該事件侵犯了消費者的哪些權益、原因是什么、以及對于該行業的未來發展啟示。通過實例分析可以讓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更加容易。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法應用實踐
1.經典案例的運用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的科學技術的運用,為當代教學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音頻資料的欣賞可以使得教學知識更加直觀的表現出來,緩解了原有的沉悶的課堂氣氛,豐富了課堂內容,在案例的選擇上面,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講解。例如在對于我國的基本國情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可以選取《神州吟》中的部分片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播放,讓學生對于中國國情的變化有一個切身的理解,能夠感受到我國雖然發展很快,但是與先進國家之間還是存在差距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典案例與多媒體教學設備的結合能夠降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難度。
2.密切聯系生活實際
書本的理論知識必須要與實際結合才能夠發揮其應有的效用,初中思想品德課對于引導初中學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知識具有枯燥性,因而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的教學模式下,引入案例教學法,教師注重對于教學案例的收集,來源于生活的教學素材能夠能夠營造更為活躍的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于書本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喜歡思想品德課,愛上思想品德課。例如在對于保護與自我保護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就可以選取一個貼近生活的例子進行分析,如你遇到正在行兇的歹徒,作為路人,我們應該怎樣做?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從而找到幫助他人與保護自己的綜合平衡點。這樣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學習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3.關注實時熱點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一個重要法則就是時效性,當下的社會熱點應該是學生關注的重點,同時對于熱點問題的分析更加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發散學生思維,時事思想品德是初中思想品德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部分,時事思想品德充分驗證了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時效性。例如在對于國土進行講解時可以選取時下較為熱點的話題事件作為講解案例,對于該事件中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愛加深學生對于領土認識的基礎上升華學生的愛國情感。
三、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案例教學法的未來發展方向
1.深入分析案例,保障案例質量
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知識的學習以及指導實踐活動的開展,但是如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于選取案例的分析只是停留于表面的分析,淺嘗輒止,沒有深入的進行案例分析,那么該案例的引入就沒有達到應有的目標,同時這也是對于課堂時間的一種浪費,使得學生混淆知識點,適得其反,因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引入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要注重對于案例數量的控制,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與本次教學內容具有關聯性的案例進行課堂展現,深入剖析其中的內在聯系,保障案例質量,才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2.明確課堂主體,發揮教師的引導功能
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而學生的主體地位應當得到保障,原有的灌溉式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時代的需求了,新時期下,應當注重發揮教師的引導功能。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引入案例教學法,選取案例對于知識點進行剖析,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學生是絕對的主體,教師只需要發揮其引導與幫助的功能就可以了,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以及思考機會,這樣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會在探索中進行知識的學習。
結語:新的時期,思想品德課對于學生的發展意義是巨大,對于學生個人素養的培養以及學習能力的增強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必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喜歡思想品德課,能夠深刻的理解其中的知識內容。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的嘗試與運用是一種較為科學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但是在現今階段,案例教學法的運用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后期的實踐過程中得到不斷的改進與優化,更好的服務于初中思想品德課。
參考文獻:
[1] 白俊琳;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的案例法策略[],玉溪師范學院報,2011(9),69―70
篇4
漫談經濟常識中的GDP教學馬明軍 (6)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教學設計金依平 楊曉芬 (8)
淺談哲學常識中“客觀性”問題的教學張正益 (11)
正確理解“五大國一致”的原則周祥其 徐林茂 (14)
貫徹新理念 用好新教材李松濤 (15)
初一政治新教材(人教版)結構特點之管見潘從紅 (17)
政治課教學和與時俱進陳國英 (20)
思想政治課應重視“點”的教學劉合奎 (23)
例談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政治課教學張巖 (26)
“暫停”在案例小品教學中的應用王慶民 魏安 (28)
2005年浙江省高中政治會考復習專輯已出版 (25)
2004年總目錄 (48)
歡迎訂閱2005年《高考文科綜合復習專輯》 (56)
對初中思想品德課“基本經濟制度”教學的一點思考王振邦 (30)
是賠了,還是賺了?宋春曉 (31)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張建光 (32)
原野風吹滿目春——淺談中考政治試卷中的“鄉土性試題”錢桂林 (34)
例談“材料聯系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孫全軍 (37)
中考寫作類開放性試題簡析王有鵬 董海英 (38)
初探中考政治試卷中的文綜試題李永民 葛鑫 (40)
初中趣味案例五則夏繼尚 (42)
高二趣味案例七則張小平 蘭博 (45)
“漸進式”五大陰招林雙川 (F002)
廣角 (1)
深具閱讀價值 富含發展潛力《作文新天地》期待您的訂閱 (F0004)
教師間合作與學校教研組建設:工作型合作向研究型合作的轉變——論教師間合作與學校教研組建設徐金超 (5)
與時俱進,實現學校教研組考評的新跨越韓國存 (8)
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新課程背景下學校教研組建設的探索蔡偉 陳水均 (10)
識得教研真面目,只緣身在校本中——溫州第七中學政史地教研組建設的實踐陳曉丹 (12)
“研究性學習”活動彈性教研組建設的探索呂金輝 (15)
隱喻,影響你的教學:教學宛如調酒呂北燕 (17)
教學與旅行楊麗萍 (18)
水到渠成話課堂朗讀壽勤英 (20)
語文教學猶如詩歌商文娟 (21)
教學如接枝王祖英 (22)
論教學隱喻——從五位教師的教學隱喻說起劉徽 (23)
走向師本:新課程背景下教研范式的轉型潘涌 水小琴 (25)
“研究”不再高不可攀——搭建行動研究平臺促進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周惠 (28)
“五項修煉”: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良劑侯時紅 (29)
農村中學教師“厭教”心理的起因分析余芬勤 姜瑞強 (32)
論促進中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沈海敏 (34)
讓生命在美麗的思想中飛揚——談思想品德教師應具備的思想秦國海 (36)
也談教師自身的補課——寫在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之后王杏英 (37)
淺談課改中的和諧統一馮志浩 (39)
例談初中語文文本解讀中存在的誤區葛亦虹 (42)
論“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陳蓮芬 (44)
對點狀教學問題的初步思考——從三個化學教學案例談起舒繼青 (46)
科學教學中實施STS教育的方法初探袁桂芬 (47)
主體能動科學評價——新課改下班集體建設的策略研究姜海斌 黃瀛倫 (49)
淺談中學體育學生的管理問題及相應對策潘晶晶 (51)
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的探索袁學飛 徐云飛 徐亞芬 (53)
海燕為什么呼喚暴風雨——《海燕》教學案例及分析汪春娟 (55)
教學札記:跳出優美的水之舞蹈王娟 (58)
春暖花開下的冰封——參與新課程改革的點滴感悟周妙華 (59)
改動一下,效果不錯——《個性相框》教學案例分析周銘霞 (61)
德國華德福教育的學生觀及啟示費章娟 (63)
高考語文如何備戰周紅陽 (3)
對高考作文中表現出來的幾個非技巧性問題的思考郭吉成 (7)
洞幽燭微 深明大義——語言文字運用題中的詞語辨析題復習技巧汪嘯波 (11)
數學題目會說話——數學高考二輪復習的一種觀念與方法李學軍 (13)
從"簡單線性規劃"問題看高考命題的能力立意變化徐武奎 (19)
深研課本是提高高三數學復習效率的有效途徑朱永健 (21)
近五年浙江省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題透視及考前閱讀教學對策呂亞華 周道義 (24)
解析浙江省高考英語"新"短文改錯,探究應試策略盧祥富 (27)
合理構建知識結構,提高生物復習效率吳軼寧 汪永泰 (31)
浙江省高考物理復習策略何文明 (35)
高考物理復習中學生認知結構的整合構建黃國龍 (39)
高考化學試題信息呈現形式與考查功能分析舒繼青 (44)
轉變觀念重考綱 整合知識重方法——2010年高考思想政治學科備考復習建議鐘濤 (49)
合理整合 有效拓展——高中歷史新課程復習策略探究朱可 (53)
關注變化 明確方向 精心備考——2010年浙江省地理高考復習建議李虹 (59)
優化地理習題教學,提高應試能力羅祥海 周莉莉 (62)
基于教師自主發展取向的中小學績效評價熊偉榮 (3)
績效考評中的幾個“難以量化”施瑾 宋華強 (6)
從教學調研到教學視導——基于《浙江省義務教育教學管理指南》的教學視導實踐行動何燦華 (8)
變管理學校為經營學校——樂清市公辦寄宿學校發展的實踐研究鄭慶新 (12)
從培訓走向研修——教師專業化發展之路陳昌苗 (14)
語類結構潛勢理論視野下的教師言語策略分析辜筠芳 (16)
讓語文綜合性學習“動”起來許學 (19)
體驗式文學教育芻議王霄怡 (21)
語文活動課“對話型”教學的實踐與反思盧菲菲 (23)
生本理念下的中學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俞旭平 (25)
讓語文課充滿成長的氣息趙惠娟 (27)
以文解文以心鑒心——《聽聽那冷雨》教學原始閭劍寶 (29)
課外閱讀輔導和問題意識培養姚培基 (32)
對作文評價視角的思考藍其明 毛克生 (35)
對文言文教學的若干思考陶小紅 (38)
“錯誤”也是一種資源-——-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錯誤資源的運用策略與原則夏雪堯 (40)
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問題與對策周建林 (42)
例談傳統教學手段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翁華軍 (44)
提高初三學生英語書面表達能力之我見朱毓娟 (46)
初中數學思想方法教學初探黃飛燕 (48)
試論三種數學思想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陳冠興 (50)
論學生原有認知與初中科學教學吳連俊 (52)
生活化實驗器材的開發和利用陳文娥 (54)
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說話”藝術俞君萍 (56)
班主任要把話說出味道來夏建軍 夏沙子 (59)
如何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陳潔 (61)
重“就事論事”,不“上綱上線”——談表揚和批評的藝術李娜 (62)
廣角 (1)
金華市孝順高級中學 (F0002)
多維度課堂觀察——教師專業成長的“法寶”徐志強 (5)
課堂觀察的實踐探索及其價值分析郭威 (7)
試論新課改背景下教研室主任的角色定位陳種根 (10)
論提升中小學教師文化素養的必要性德 (12)
新思維 新舉措 新氣象——構建“和諧校園”的實踐探索沈育昌 (14)
中小學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朱麗紅 (16)
《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征稿啟事 (18)
高中體育與健康走班制選項教學及其管理的實踐研究伊柏清 顏發勇 (19)
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個性的研究陳濱 (22)
新課改背景下開展課外體育競賽活動的實踐王麗華 (23)
對中小學體育教師實行區分性評價的研究盛寒勝 曹強 (25)
讓美術課堂生活化陳艷秋 (27)
如何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陳穎 (28)
讓勞技課“時尚”起來許善軍 (30)
體驗式教學:是“異化”還是“中國化”邊衛潔 (31)
寫作中“學生主體性發揮受阻”現象分析及對策劉長青 (34)
高中歷史教學應注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鄺時梅 吳立忠 (36)
數學“生成性教學”的探索與思考洪岳富 (39)
略論物理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吳建生 (41)
歷史教學中如何實施價值觀教育——以“的誕生”課堂教學為例陳優芳 (43)
在思想政治課中對聽力障礙學生宜實施情景教學法張群 (45)
社會課程教材編寫之我見——基于主題開發的視角吳偉偉 (47)
淺析教師在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定位葉素英 (49)
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鮑佩艷 (51)
初中英語有效教學探析滕凌志 (53)
《英語(新目標)》詞匯教學新策略胡小英 (55)
例談提高數學解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姜月娥 (58)
物理課堂探究教學的實踐許健偉 (59)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7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