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業市場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3-10-18 17:21: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行業市場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注重品牌營銷
營銷戰略的制定,包括企業自我分析、市場調研、市場細分和目標市場等內容。
(1)市場研究首先要弄清楚我們是干什么的,我們能干什么。沒有金剛鉆,就不攬瓷器活。所以我們企業要有發展戰略和營銷方略,要量力而行,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低估自己,要清醒、客觀、正確地認識自我。作為建筑企業,我們應當隨時關注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動態,到處去調查、探尋。
(2)市場細分營銷工作中,要善于細分市場。我們可以把市場按區域細分和按專業細分,對每個細分市場寫出調研報告,并形成文字。目前,筆者所在公司正在打營銷"三大戰役":首先,在四川地區投入人力、物力,借此用來打開川蜀之地的市場;其次,在鋼結構制作方面陸續發展,相繼在該領域中標;再則,繼續拓展陜西以北的市場,因為我們在這塊領域里已具備了較強的市場開拓能力,出去不再心里發怵,敢于表達和推銷自己。這樣我們將用四、五年時間,擺兵布陣,爭取打破固守一地、岌岌可危的僵局,要努力形成中東西向結合,南北方向呼應的市場格局。
(3)目標市場在營銷工作中,要制定目標市場,不能像無頭蒼蠅,到處亂撞,要一心一意將區域經營與專業經營同步推進。相信經過多年的努力打拼,企業一定可以創立更多的區域分公司、并設立一些資質較強的專業品牌公司。做到“人在陣地在”。區域和專業市場形成后,要進一步加強穩固,鎖定目標,不要隨意變動,并讓企業上下皆知,大家共同出謀劃策,積極行動起來,俗話說:當家的,頭腦一定要清醒。不管別人怎么說,都要堅定不移,無論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若前方戰敗了,再派人去,堅決占領這個陣地,徹底打開一方市場。
(4)營銷體系營銷過程中,要建立企業總部--企業分公司--營銷經理部--營銷人員四級體系,各級有各級的職責,權責要區分開來,不能缺位越權,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環環相扣。尤其是在區域市場,企業的資源不能落到某個人頭上,要實現資源共享,團結協作,避免一人變動,整體全亂的不利局面。企業的管理鏈條應該是越調越順,不會因某個人的離開而停滯運轉?,F代企業模型是兩頭大,中間小。營銷工作是開路先鋒,至關重要。且營銷工作是企業行為,集體行為,非個人行為。如果演變成個人行為,就會有很大風險,企業絕不允許諸侯存在,這并非對誰不信任的問題,而是營銷工作性質決定的。
2、強化誠信營銷理念
隨著建筑市場的不斷壯大,企業必須維護建設單位的利益,才能換回建設單位對企業的信任,才能開拓市場,贏得長期生存、發展的空間。而要做到這一點,只有貫徹誠信營銷,才能樹立品牌的市場忠誠度。因此,我們企業實施誠信營銷已經是必然要求,既應以誠為本,以利潤為標,義利兼顧才是。
(1)要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增強競爭意識、風險意識和法制意識,主動面向市場,接受甲方、社會和政府的監督;積極開展“轉機制、抓管理、注安全、增效益”和“質量興企”、“質量強企”等活動,努力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建立起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企業質量管理體系。
(2)建立權責明確的質量責任制,落實質量責任制,健全質量管理規章制度和管理機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
(3)加大技術進步力度,密切跟蹤國際國內建筑行業先進技術,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把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與提高質量相結合,不斷擴大企業的影響力。
(4)積極采用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建立全面、科學的質量管理制度。按照《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國家標準及其他國際通行的先進管理標準,結合企業實際,繼續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建立健全質量體系。推廣應用各種科學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強現場管理,健全各種規章制度。積極開展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尊重群眾首創精神,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
(5)要建立和完善鼓勵質量改進的激勵機制。要制定和完善崗位的質量規范、質量責任及相應的考核辦法,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對職工調動、提升、晉級、獎勵或者處罰的重要依據。
(6)凡事積極及時的與甲方進行溝通,在溝通中體驗企業的誠信。
3、營銷策略
(1)確立以經營為龍頭的市場戰略,注重品牌營銷。不能再將簡單的將產值、利潤、市場占有率、施工面積等指標當成戰略目標,也不能照搬別的企業的一些東西,盲目跟進,缺乏對其科學的分析和預測。這些都導致企業的市場份額逐漸縮小,甚至于慢慢走向衰落。經過企業營銷戰略的調整,要確立以經營為龍頭,以建筑及土木工程施工為主要產業,以項目總承包為經營方向的市場戰略,積極參與市場競爭,使經營信息覆蓋面日益擴大,經營策略和藝術有長足的進步,并努力培養一支高學歷、年輕化、事業心強的經營隊伍。使企業在建筑市場的份額逐步提高,并努力開拓國內外市場。
(2)實施品牌戰略,加強基礎管理品牌是一個企業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被顧客普遍認同和贊賞的,具有深遠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的無形資產。在過去的幾年中,有些企業不注重自己品牌的培養,如在工程中不注重現場管理,忽視安全文明生產工作,對工程質量不能進行有效的控制,使工程的優良品率大大降低。這些都會使企業在業主眼中的形象受到一定損害,很難進行二次合作。通過對企業品牌戰略的調整,確立“創名牌工程,做明星企業”的戰略目標。經過品牌戰略調整,實施“大項目戰略”,在工程質量上精益求精,在施工速度上創出奇跡,在施工管理上獨樹一幟,狠抓安全文明工作,創精品工程,樹集團形象,爭取獲得國家工程質量最高獎--魯班獎,將企業的品牌戰略拓展到省內外。
篇2
收稿日期:2013-01-13
基金項目:2010年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教學研究課題(20101)
作者簡介:郭秀云(1963-),女,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教授,碩士,主要從事機械制造設計方面的研究,(E-mail)。
摘要:文章分析了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發展現狀,深入探討了該專業面向市場、立足應用、突出特色的培養目標,并從辦學理念、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等方面提出了達到辦學目標、體現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機制專業;教學研究;培養目標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3-0033-04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以下簡稱“機制專業”)是工科院校和一些綜合性大學普遍開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在工科專業中占有突出地位。不同層次的高校對應不同層次的就業層面,需要有不同層次的培養目標、培養計劃。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的機制專業應明確培養目標,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定位,建立相應的專業體系,探索符合自身發展的教育模式。
一、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發展現狀
中國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經歷了從大專業細專業大專業的發展過程。建國前高等教育參照歐美高等教育發展模式,高校數量少,設置專業數量也少,講究通才教育。建國后學習前蘇聯高等教育模式,高校越辦越多,專業越分越細,文理也徹底分開,尤其是為滿足國家工業化對人才的大量需求,從國家、行業到地方均開設了大量的工程院校,文科與理科之間的專業對比、招生數量發生了根本改變,工科院校如雨后春筍般地開辦起來,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改革開放以后,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急需大量專業人才,機制專業在各類工科院校普遍設立。河北建筑工程學院開設的機制專業,最初定名建筑機械,后更名為起重運輸與工程機械。20世紀90年代中期,借鑒歐美教育模式,教育部將全國各院校上百個機械專業在課程名稱、課程體系和教學大綱等方面都作了相對統一的調整,其結果是不同層次、不同隸屬關系、不同培養方向的機制專業的培養目標趨同,地方院校的機制專業與重點院校相比,特色不夠鮮明。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目前機制專業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開設學校多,社會需求量大。截至2009年,全國有本科院校720所(不含民辦),其中440所開設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在校生達16余萬,是規模最大的本科專業之一。如果加上大量高職學院開設的高職高專層次的機制專業,學校和學生數量更多。由于機械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各個層次的制造企業對機制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幾十年長盛不衰。
二是,培養目標趨同。各類開設機制專業學校在招生簡章中對機制專業的介紹大致相同,基本為培養具備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設計制造領域內的科技開發、設計制造、運行管理、應用研究和經營銷售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見表1)。表1 部分學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目標比較
三是,課程體系相似。機制專業課程在各高校一般由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和公共專業選修課組成。主要有機械原理、機械制圖、工程材料、工程力學、機械設計、電工與電子技術、控制工程、互換性測量、數控技術等。
四是,畢業生走向趨同。機制專業畢業生大多走向機械制造業的生產、設計、管理一線,往往是不同學校的畢業生去競爭同一個工作崗位,在同一家企業從事設計、制造、維修、銷售等工作。
二、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機制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對機制專業的培養目標,教育部有統一的要求,但由于開設該專業的學校隸屬關系不同、服務對象不同,同時也由于各地方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因此對人才的具體需求也有所不同。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開設的機制專業,應依據自身所服務的行業類型、面向的服務對象,對發展方向和培養目標進行科學、全面、理性和實事求是的探討,努力摸索一條適合自身實際和服務對象需求的科學發展之路,使發展方向更明確,培養目標更具體。
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機制專業的培養目標應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是,符合教育部對該專業發展的總體要求。教育部對機制專業確定的發展方向是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以力學、機械為主。各學校均應按照該要求,以力學、機械為主制定專業基礎課的課程體系。
二是,符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建筑類高校一般分為二種隸屬關系:一種是原建設部(現住建部)隸屬的建筑類高校,如原哈爾濱建筑大學、重慶建筑大學、沈陽建筑大學等;一種是各省、市隸屬的地方建筑類高校,如山東建工學院、吉林建工學院、河北建工學院、北京建工學院等。目前,前者除沈陽建筑大學以外,其余均與當地其他高校合并。后者的服務對象一般是面向地方經濟建設,主要為一省、一市、一地區的社會與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因此,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應根據當地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明確辦學方向,科學定位,設置符合當地需求的學科專業體系。比如,河北省是建筑業大省,需求大量建筑類技術人才;同時,河北省毗鄰京津,京津地區的一些建筑業巨頭如中建、中鐵、中化等也要到相鄰的河北省市高校招聘人才,此外,京、津、冀制造業較發達,對機制專業人才需求量較大。因此,河北建工學院機制專業的建設與發展要符合本省及華北地區建筑業和制造業對機制專業人才的雙重需求,有的放矢地做好對口培養工作。
三是,符合學校學科整體發展的需要。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以建筑類相關學科構筑其學科體系,主干學科為建筑學、土木工程等,其他學科圍繞骨干學科而設置。建筑工程領域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是這類學校培養的主要對象。一項建筑工程,從招標、投標、中標、設計、施工到竣工驗收,都離不開建筑學、土木工程、工程造價、工程管理、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建筑電氣、工程機械等專業方面的設計、施工、管理技術人才。此類高校專業設置應主要以建筑學、土木工程、工程管理、電氣、機械專業為主。其機制專業主要培養建筑工程領域需要的與工程機械有關的技術人才,其專業發展也應符合學校整體學科專業體系發展的需要。在教育部整合專業名稱之前,該專業名稱與建設工程相關,如有的叫“工程機械”,有的稱“起重運輸與工程機械”等;專業名稱統一后各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也應堅持自己原有的專業特色,保留自己的辦學特點,為建筑工程領域培養各種層次的工程機械人才。實踐證明,這類院校機制專業畢業生在高端制造業領域與重點大學該專業畢業生相比差距明顯,而在與建筑工程相關的工程機械領域卻大有用武之地,能較好發揮自己的才干,部分優秀畢業生在該領域還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
四是,符合建筑行業發展的需要。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特別是在一些人口多的大省,可以吸納更多人員就業,增加更多收入。目前在新一輪拉動內需、全面實現城鎮化的政策影響下,建筑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建筑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逐漸改變了過去依靠大量人力支撐、技術含量低的狀況,通過運用高新技術、提升從業人員素質等加大行業整體的技術含量,大量的新裝備、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已被采用,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縮短了建設周期。在各種建設工地,人工作業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現代化機械設備,過去人聲鼎沸、紅旗飄揚的施工現場變成了各種大型機械設備的展示場。建筑業的科技化、現代化水平越高,對各種技術人才特別是機制專業人才的需求會越多,要求也會越高。工程機械的設計、制造、使用、更新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機制專業學生畢業時,可以到建筑裝備的上游行業——制造企業從事工程機械的設計、研發、制造工作,也可以到建筑企業從事各種工程機械的維護、運營和管理工作。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和建筑施工企業對機制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大,是接納此類院校機制專業人才的主要市場。因此,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機制專業的發展要符合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和建筑施工企業的需求,在做好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培養目標和計劃。
基于以上分析,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機制專業的培養目標應界定為:立足地方經濟需要,面向機械制造裝備和建筑行業,為裝備制造業特別是工程機械的制造、使用、維護等相關企業,培養基礎扎實、具有創新意識和協作競爭意識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機制專業的服務定位:立足地方,服務區域經濟,面向機械制造行業和建筑行業。學科體系定位:以教育部機制專業建設指導意見為依據,以機械設計、電氣、自動化為主體,以工程機械的機設與機制為方向,構建以社科類課程、數學力學課程為學科基礎,以機械原理、機械設計等課程為專業基礎,以底盤、液壓、發動機、工程機械設計等與工程機械相關課程為方向的課程體系。專業人才優勢: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立足機械,突出建筑。
三、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機制專業人才培養途徑
(一)制定特色化人才培養方案
首先,要明確專業建設指導思想。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是組織教學、實施具體培養行動的總體設計。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機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結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體現學校整體辦學特色和定位,反映工程機械行業的現實要求,遵循夯實基礎、拓寬口徑、注重實踐、重視創新、提升素質、體現特色的指導思想。
其次,要創新培養機制。面對21世紀工程機械領域的技術變革,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機制專業的培養機制要適應新技術、新方法的要求,改變以往以書本知識傳授為主、依照教學大綱按部就班開展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以知識傳授為載體,注重從知識、能力、素質諸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社會意識和創新精神,樹立全新的人才培養理念。將工程機械制造業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課堂教學,將施工領域工程機械使用、維護、管理的最新方法引入課堂教學,將社會實踐、工程實踐、科研實踐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構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習認知操作相結合、傳統方法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素質教育與知識技能教育相結合、學校教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多環節、多元化的培養機制[1]。
第三,構建人才培養總體方案。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機制專業應根據學校整體辦學特色和專業培養方向,以培養學生工程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為核心,按照培養目標的要求,優化課程體系,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制訂針對性強、特色鮮明的培養方案,著力培養學生的機械設計能力、自動控制運用能力和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2]。
(二)構筑特色化課程體系
根據培養目標和方案,結合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從整體上優化課程體系,注重系統性、前沿性、創新性、實踐性,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突出學生個性的培養,形成具有建筑類、地方性、機械行業特色的課程體系,專業課程具體由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專業選修課、跨學科選修課五大模塊組成。公共基礎課以哲學、法律、數學、英語、計算機等相關課程為主,培養學生自主判斷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和計算機運用能力。學科基礎課以機、電、液主干課程為主,培養學生機械制圖、設計的基本能力,系統掌握電氣、液壓、自動控制知識。專業課程主要體現建筑行業、地方經濟的特色,以符合當地工程機械行業發展需要的主要課程和建筑機械涉及的主要知識為主,突出應用型、適應性,展現自身辦學特色,這是與國家重點院校和一般綜合性院校機制專業相區別的主要標志。專業選修課以計算機輔助設計以及與工程機械相關的前沿技術和行業規范內容為主。跨學科選修課旨在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良好的組織協調管理能力、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和團隊精神[3]。
(三)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機制專業要想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實現培養目標,還應在實踐教學環節上下一番功夫,真正接“地氣”,即適應企業的實際需求?;趹眯腿瞬诺呐囵B目標,此類院校機制專業應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學時數,達到總學時數的1/3左右。改進實踐教學質量考核辦法,推行量化考核,引導教師和學生真正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要不斷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要取得實效難度不小,一些學校限于資金、時間、內容、場地等困擾,實踐教學難以不折不扣地開展,水份較多,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需要不斷創新實踐教學方法,既要認識到位,更要行動到位;既要堅持走出去多建設一些實習基地,更要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請到課堂,將理論與實踐真正做到無縫對接;在加強自身實踐教學環節硬件建設的同時,也要與企業和研究機構建立協作關系,拓寬實踐教學空間。
(四)開展大學生科研活動
要提升學生的工程創新能力,應當創造條件開展一些形式多樣又切實可行的科技創新活動。一是教師帶領學生搞科研。教師的科研課題大部分來自于企業,如果讓學生參與其中,幫助教師完成一些科研任務,便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基礎設計能力、查找和整理資料的能力以及撰寫科研文章的能力。二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工程創新活動。幫助學生成立科研組織機構,如大學生創新協會等,根據掌握專業知識的情況和學校的具體條件,組織學生開展一些關于工程機械方面的發明、創造和改進活動。三是在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活動中融入科技創新內容,特別是高年級學生要深入科研院所、企業、廠礦、施工單位,調查了解工程機械的研發、使用情況,形成社會實踐調研報告,增強對工程機械的感性認識。
(五)師資隊伍建設要努力實現“雙師”型
為實現培養目標,建筑類地方工科院校機制專業在師資隊伍建設中不能只注重高學歷、高職稱,還應兼顧教師的生產實踐經歷和背景,建設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一方面將從校門到校門、缺乏生產實踐經歷的青年教師送到企業、施工單位、研發機構學習培訓,使他們對工程機械的制造、使用狀況有更感性、全面的認識,強化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從國有大中型企業選聘一些適合教師崗位、愿意從事教育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加入到教師隊伍。此外,從制造企業、施工單位特聘一些管理技術人員為兼職教師,從而將生產一線的最新技術成果帶到學校教學之中。
參考文獻:
[1]陳樹海.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5):307.
[2]孫寶福,劉電庭.立足地方特色的機制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2(1):231—232.
[3]侯志偉,卜云峰.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1(20):157—158.
On the cultivating goal and mod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 local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lleges
GUO Xiuyun, ZHANG Wenhai, LIANG Jianmi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Zhangjiakou 075024, P. R. China)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