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釀酒技術范文

時間:2023-10-18 17:38: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傳統工藝釀酒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傳統工藝釀酒技術

篇1

由專利發明人、高級釀酒師——胡順開研制發明的“雅大牌”釀酒設備及高產酒曲,在全國推廣15年來,經3萬多家用戶使用,效果良好。《人民日報》市場報,《中國食品報》、中央電視臺、新華社、湖南衛視、永州電視臺等100多家媒體進行報道。

“雅大牌”釀酒設備已獲得多項中國專利(專利號:ZL200920062887.1、ZL200920064809.5),并榮獲中國星火計劃20周年成果展優秀獎,中華愛迪生發明博覽會金獎,湖南省新技術新產品交易會科技創新金獎,湖南省著名商標,連續參展了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馬來西亞“中國出口商品博覽會”,受到了專家和商家的贊譽。“雅大”牌專利釀酒設備和高產酒曲已批量銷住越南、緬甸、老撾、阿爾及利亞、臺灣等國家及地區。

新法釀酒改寫了中國幾千年的釀酒傳統,它比傳統方法釀酒工藝簡單、成本低、周期短、出酒率高,越來越被廣大釀酒戶接受,特別是新法釀酒的酒糟,再利用雅大“綠維寶”發酵技術處理后,蛋白質含量高達35%左右,是養殖戶降低養殖成本的優質蛋白飼料。

一、主要特點:1.投資小,占地少。一般投資5000~9000元,主要用于購買蒸餾設備、發酵缸等,占地25平方米左右,可建成家庭作坊式小酒廠,生產出合格產品,也可擴大生產規模;2.原料不需蒸煮。原料直接加水加酒曲發酵蒸餾成酒,比傳統工藝節省燃料50%,節省勞動強度和時間50%。一般婦女1人即可操作;3.酒糟的粗蛋白含量達34.86%,是養殖業緊缺的高蛋白飼料;4.釀造的成品酒達到國家一級白酒標準。酒味綿甜爽口,酒質純正,醇厚悠長,無邪雜、焦糊味;5.比傳統工藝提高出酒率35%~55%,100公斤大米可釀造出50度酒85~95公斤,而傳統工藝僅55~65公斤。

二、效益分析:1.釀酒利潤:一人一天釀制100公斤大米產50度酒85公斤,每公斤售價10元,計850元。成本:大米每公斤3.9元,計390元,酒曲、燃料費、其他費用每天69元,綜合成本459元。每天利潤850元-459元=391元/天,年利潤=391元×300天=117300元。2.養豬利潤:100公斤大米產糖化飼料300公斤,可喂40頭豬,4個月出欄,一年養三批120頭,按毛豬每公斤19.2元,每頭豬(100公斤)賣1920元。買仔豬每頭660元,飼料及附加粗青飼料等350元,綜合成本1010元。每頭利潤=1920元-1010元=910元,年利潤=910元×120頭=109200元。以上糧食價格、酒價、豬價按2011年湖南省實際情況計算。即每天釀制100公斤大米、釀酒+養豬年利潤可達226500元。若按每天加工200公斤計算,年利潤可達40多萬元。

雅大公司專業制造大小適用的鍋爐式專利蒸酒設備(有連體和分體式二種),另有日產量1~10噸以上大型設備。公司有年產2000萬瓶的酒廠及當地已投產成功客戶,供學員實地參觀,考察對比驗證。

1. 常年培訓:新老方法釀造糧食酒、水果酒、藥酒、養豬、勾調等技術

2. 廠家供:生料、熟料高產酒曲、水果酒曲、秸稈發酵劑、催陳過濾機。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萍洲高科技園(18號信箱)

電話:0746-6368128 2885311 6368166 手機:13907469271 網址:省略 專利權人:胡順開

武漢:027-86652580 15926305565

成都028-83533168 13666260592

南寧:0771-2324975 13471006528

篇2

劉偉開始了他那令人難以忘記的彈奏,靈活的腳趾在琴鍵上飛舞著,優美的琴聲不斷地從鋼琴中傳出,凄美而動聽,他的音樂深深的打動著每一個人。當他演奏完以后,現場的每一位觀眾都紅了眼睛,都不約而同地全都站起來為他鼓掌,這時,所有人投給他的不再是同情的眼光,而是敬佩。劉偉在彈奏完以后,說了一句很鼓舞人心的話:“我覺得我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的活著,沒有人規定鋼琴一定要用手彈。”命運是人無法選擇的,但人可以選擇面對命運的態度,你可以輕易地從劉偉身上學到人應當不屈不饒,不畏艱難地精彩的活著,而劉偉通過中國達人秀這個平臺,讓每個人都知道這點。

坐在電視機前的李立光,看著劉偉,再看看自己,不自覺地紅了眼眶,因為他與劉偉一樣,都是一位殘疾人,他沒有了一條腿。可不一樣的是他沒有劉偉積極面對生活的態度,總是活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平當中……

李立光小時候因為家里一貧如洗,在他十歲那年,母親因為沒有辦法在過這種生活而離開了李立光和他父親,從此沒有再回來過。他父親一個人辛辛苦苦地把他拉扯長大,不過因為家中貧寒,沒讀多少書的李立光在十五歲那年就隨著外出打工的大人們來到了深圳。由于沒有什么文化,又沒有什么技能,他只能從事最苦、最累的活,掃垃圾、做搬運工……就這樣一晃就是十幾年了。他父親看他已經三十歲了,可還是沒有娶到老婆,于是他就找人幫忙介紹,可是人家嫌棄李立光太窮了,都不愿意嫁給他。更讓人傷心的是,由于工地施工的不到位,在09年一個陰雨天,他一不小心從還在竣工的大樓上摔了下來,經過醫生搶救,李立光的命是保住了,卻永遠失去了一條腿。

躺在床上的李立光,覺得自己一切都完了,他沒有看到父親的擔憂,沒有發現父親因為擔心他而日益消瘦的身體,沒有看到一輩子含辛茹苦把他拉扯長大的父親已經兩鬢蒼蒼,他每天都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父親看到李立光這樣,想幫,卻沒有辦法……

李立光通過電視看到劉偉,同為殘疾人,可是卻擁有著不一樣的生活態度,劉偉的堅強勇敢深深地感染著李立光。因此李立光的心變得堅強起來,他一遍又一遍地鼓勵自己:劉偉能做到的,我也能!人窮,志不窮;身雖殘,志亦堅!

由于沒有辦法從事以前的工作,李立光決定自己創業,在中央七臺看到新工藝釀酒廣告時,就打電話到一本機械咨詢了解。由于運用新工藝釀酒釀造出來的白酒對比傳統工藝釀酒的白酒要口感香醇,再加上操作簡單,一個人就可以輕松在家釀酒。他想自己在家釀酒,父親負責銷售,當李立光與父親商量時,父親二話不說就同意了。難得自己的兒子能從失敗中振作起來創業,做父親的怎么會反對呢?于是劉偉與父親通過扎實的操作,便買了一臺設備回家。

回到家鄉的李立光負責在家中釀酒,不過因為李立光的殘疾,他釀酒時很不方便,于是他父親給他做了一支拐杖,讓他可以走得輕松一些。而李立光就每天都拄著拐杖,不停地從發酵攪拌等工序中忙碌著,盡管每一道工序對他來說都很吃力,他卻忙的不亦樂乎。

為了宣傳自己的白酒,李立光在當地趕集上蒸出了他的第一鍋五糧酒讓人免費品嘗,當喝過的人紛紛反映他的白酒好喝,口感醇凈、品質上乘,很快他的酒被人搶購一空了,李立光看到這種情況,臉上充滿了笑容。而父親為了讓李立光創業變得更成功,利用一本機械研發的一糧九釀技術做出各種低成本的飲料、醬油,采用一本機械各種營銷方法“買一送一”買白酒送飲料、醬油來進行促銷。接著利用新工藝釀酒的酒率比傳統工藝釀酒酒率高20%――40%的特點,以買五斤送一斤白酒的讓利方式成功的找到20家代銷店。開業的頭一個月,他們就有6000多元的收入……

篇3

一、 尊重歷史,科學地對待固態發酵白酒和新工藝白酒

白酒作為世界最古老的酒種之一,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解放以后黨和國家對繼承發展白酒十分重視,無論是煙臺釀酒操作法,還是后來的周口、茅臺、汾酒試點,都凝聚著周恒剛、秦含章、熊子書等老一輩釀酒專家畢生的心血,他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艱苦奮斗的敬業精神至今仍激勵著我們。

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國一直處于糧食短缺狀態,白酒工業除了為國家積累資金,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外,還負有采用先進技術節約糧食的責任。煙臺操作法“低溫發酵,定溫蒸燒,黃曲加酵母”,選用以純培養菌種替代傳統的自然培養大曲,達到提高出酒率,節約糧食的目的。同時煙臺試點除了總結高粱、玉米制酒外,還重點介紹了甘薯干、高粱糠制酒的方法。周口試點重點則是探索總結野生植物橡子釀制白酒的操作方法。

1956年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組織編制《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由輕工業部提出的將酒精改制白酒項目被列入《綱要》。隨后在1963至1972年國家科委關于釀酒工業及其裝備技術改造政策的若干規定《草案》中明確指出:“今后十年內,白酒的生產工藝,應以液態發酵為發展方向”。

1964年,北京釀酒廠將酒精經固態發酵的香醅串蒸,生產出固態白酒風格,質量優于麩曲法生產的二鍋頭。它綜合了液態發酵機械化程度高,出酒率高和固態發酵產生香味的優點。

1973年遼寧省金縣試點進一步提出了“液態除雜,固態增香,固液勾兌”的工藝路線。

1989年頒布的食用酒精國家標準奠定了液態法生產白酒的物質基礎,傳統固態發酵技術的科學總結進一步促進了新工藝白酒質量的提高。

“經過近40年全行業的不懈努力至今已基本完成了這一項重大技術革新。這是建國以來繼煙臺操作法之后技術改造傳統白酒生產工藝的又一里程碑。”(注1)

綜上所述,液態法新工藝白酒是對中國傳統白酒產業的繼承與發展,是50年白酒產業科技進步技術創新的成果。正如白酒專家沈怡方所言:“縱觀50年來的發展歷程也就是一部白酒生產科技發展史。從抓產量到提高質量的兩個時期,創建并發展了先進的麩曲法和液態發酵法兩種新工藝,開發出利國利民的低度白酒新產品。”(注2)那么“不依靠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不重視傳統工藝和生產基礎建設,追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片面依賴勾兌調味方法,大量開發液態法和固液結合白酒,通過豪華包裝、夸大宣傳的方式,以高價位推向市場。”就有失公允。

進入二十一世紀,是不是液態法白酒將“出局”,或者說最后必將被純糧固態發酵酒所替代呢?筆者認為不會。無論是液態法還是純糧固態法都有各自的市場,都將繼續存在下去,想用一種替代另一種無論是在今天還是在將來都是不現實的,也是沒有理由的。因為這兩種釀酒方法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與特點。傳統的純糧固態白酒其特有糧香、窖香等香型特點以及獨特口味是不能簡單復制模仿的。而液態法白酒又具有提純去雜程度高,成本低,原料來源廣泛,污染少,酒體干凈,口味清爽的優點,符合“優質、低度、多品種、低消耗”的發展方向。

有人認為液態法白酒是糧食短缺時期的產物,而現實糧食過剩,需要消化多余的糧食,因此就要提倡重點發展純糧固態傳統白酒,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有三方面的錯誤,一是有悖于中國的基本國情,中國要用占全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養活五分之一的人口,近年來耕地減少,糧食減產,進口增加,糧食問題中央已有所警覺。地少人多糧食相對緊缺將是我國長期要面對的局面,一時的過剩就以為中國可以放心地消耗糧食了顯然是盲目樂觀,釀酒工業歷來是耗糧大戶,節約糧食,降低消耗無論是從政治上還是從經濟上都是我們應該堅持的基本方針。二是有悖于釀酒工業的基本方針,釀酒行業“十五”計劃和2015年規劃是指導21世紀我國釀酒工業應對世界經濟全球化,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計劃。白酒工業要進一步落實國家關于酒類發展的產業政策,包括限制高度酒的發展,鼓勵發酵酒和低度酒的發展,支持水果酒和非糧食原料酒的發展。使白酒工業向“優質、低度、多品種、低消耗、高效益、無污染”的方向調整。規劃還明確提出:在生產高純度酒精的基礎上,提高液態法白酒質量,全面提高液態法白酒的產品檔次。“十五”期間,推出一批液態法高檔名牌白酒產品,與固態法優級品率的提高相輔加,大幅度提高優質白酒在白酒總量中的比例。三是與提倡節約型社會、循環經濟相悖,傳統純糧固態發酵白酒存在著工藝復雜生產效率低、耗能耗糧高、提純去雜程度低、污染大等弊端,把以純糧為原料的傳統白酒作為主流產品,勢必影響農副產品的充分利用,以及農業產業鏈的延長,最終影響到農民的收入。

二、“純糧標志”概念不明

把“純糧標志”作為固態發酵傳統白酒標示并沒有準確地概括傳統白酒的特點,甚至是以偏概全。純糧固態發酵只是中國白酒的表面特征,運用純糧固態發酵的酒成千上萬,但真正稱得上名酒的屈指可數,比如東北地區的小燒酒,近幾年興起的生料釀酒,它們都是純糧釀造,甚至說近年我國食用酒精的原料也大都是玉米,也是“純糧釀造”,把這個“放之四海皆準”的“純糧”標志作為傳統白酒特有標示就有些模糊。

也許有人會說,純糧標志還有許多其它的條件要求,只有全部達到才會授予純糧標志。標示是為廣大消費者區別商品而用的,它的基本要求就是直觀明了,給消費者的直覺就是這種酒的原料是純糧,而沒有其它。

眾所周知,能夠將淀粉、糖分等碳水化合物發酵釀制成酒者,主要是靠酒曲,著名釀酒專家熊子書曾引用北山酒經說:“看米不如看曲,看曲不如看酒,看酒不如看漿,漿者酒母也。”說到底是如何選育、培養微生物的問題,茅臺之所以是茅臺,就是它獨特的地理環境下的窖池、酒曲、工藝所產生的微生物群落。瀘州老窖獨特在“老窖”上,所以稱“中國第一窖”。酒曲、老窖、獨特的釀造工藝是中國傳統白酒的精華所在,可見“純糧標志”并沒有包含這些傳統白酒的最主要特征。

三、“純糧標志”酒沒有獨立的檢測標準

從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行業規范中了解到,“純糧標志”并沒有相應的獨立檢測標準。如“第五條依照第四條要求組織生產的白酒生產經營企業,產品達到相關國家標準,并符合《純糧固態發酵白酒審定規則》要求,可申請使用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志,并受本行業規范的約束。”

與白酒相關的國家標準目前共有9個,它們分屬于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鳳香型和豉香型及貴州茅臺酒,都屬于國家推薦性標準。但任何類別的白酒,不論原料、工藝、香型如何不同,也不論執行國標、行標、或企業標準,只要是白酒,都必需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GB2757-81《蒸餾酒及配制酒衛生標準》的要求。

強制性國家標準GB2757-81《蒸餾酒及配制酒衛生標準》的衛生指標對甲醇、雜醇油、鉛等危害人健康的物質有嚴格的規定。對酒精度、總酸、總酯、固形物等理化指標也有詳盡的規定。產品符合標準消費者就可以放心飲用。

從9個國家白酒標準看,各標準對原料及工藝都有明確規定,如濃香型白酒產品標準規定:“本標準適用于以糧谷為原料,經固態發酵、貯存、勾兌而成,具有以已酸乙酯為主體的復合香氣的蒸餾酒。”清香型白酒產品標準規定:“本標準適用于以糧谷等為主要原料,以糖化、發酵、蒸餾、貯存、勾兌而釀成的,具有乙酸乙酯為主體的復合香氣的蒸餾酒。”并都有明確的感觀和理化要求,除濃、米、清3個低度酒國標外,其余6個高度酒國標都明確規定:“優級、一級、二級酒均不得加入非自身發酵產生的物質。”這說明白酒國家標準都已經涵蓋了純糧、固態發酵、不加入非自身發酵產生的物質(除低度酒外)這些傳統白酒生產工藝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說,達到國家白酒標準就是純糧釀造,消費者完全可以信任這些達到國家標準的白酒。而“純糧標志”只是這些達標白酒的重復認可。

“純糧”與“非純糧”有沒有嚴格的檢驗標準來界定,這是業內與消費者普遍關心的問題。“純糧標志”一問世,業內就有人提出疑問,“純糧標志”造假,比酒造假更容易。那么怎么來鑒別真“純糧”酒和假“純糧”酒呢?筆者查閱了《全國白酒行業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行業規范》和介紹《純糧固態發酵白酒審定規則》的相關文章,沒有見到有關純糧固態釀造酒的檢測標準。筆者又就這個問題咨詢了有關專家,據一些專家分析,純糧固態發酵與固液結合白酒從理化標準上很難區別,因為固液結合白酒增香調味酒工藝和固態發酵白酒是一樣的,成分因勾兌的比例不同而不同。口感也并非一般人所能鑒別出來。一旦需要仲裁鑒別就成為司法難題。難辨真偽,所設的“門檻”就形同虛設了。

四、“純糧標志”施行前景堪憂

中國酒市場混亂,前所未有,假冒偽劣層出不窮,經國家多次綜合治理,收到一些成效,但并未根除,至今我們國家還沒有相應的酒法出臺。在這樣的大環境、大前提下,“純糧標志”如何有效的施行,令人十分擔憂。

首先每一個酒企都在生產高中低檔系列產品,據說“純糧標志”按一定的品種、數量收取費用,并非全部產品全部產量,以萬噸億瓶數計,怎么保證物標相符?監督難度不可謂不大。單憑企業自律、自覺顯然不能使消費者放心。其次純糧標志一旦進入市場,就可能出現諸如真假標、真假酒、假標與真酒、真標與假酒等等問題,消費者又應如何來鑒別這些更加錯綜復雜的情況?

依據《規范》“第十五條為保證該標志使用工作的科學性、嚴肅性、公正性、權威性,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誠請各有關部門、社會團體和消費者進行監督,同時也接受和處理使用該標志產品的消費者的投訴。”一旦出現消費者懷疑投訴,又該依據哪些標準來鑒別?這似乎又回到了前一個問題,一旦成為誰也說不清的問題,那么如何來保證科學性、嚴肅性、公正性、權威性?

據一媒體稱“純糧標志”是“強制性規范”,在“純糧酒”與“非純糧酒”之間沒有嚴格的檢測標準的情況下,強制性又從何而來?

五、“純糧標志”難以和國際標準接軌

按《規范》所言,只有純糧標志的固態發酵酒才是真正的高檔白酒,這與國際高檔蒸餾酒的認識標準顯然有較大的差異。

據有關資料介紹與中國白酒齊名的世界六大蒸餾酒中(其他是白蘭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和金酒),只有中國白酒是固態發酵。釀酒原料則更是千差萬別,國外蒸溜酒按制造原料可分為白蘭地(Brandy)、威士忌(Whisky)和朗姆酒(Rum)。白蘭地以葡萄為原料,若以其它水果為原料制成的蒸餾酒,則在白蘭地名稱前冠以水果的名稱,如蘋果白蘭地等。威士忌以麥芽和谷類為原料,單純的糧谷威士忌一般不能上市銷售,只有和麥芽威士忌組成混合威士忌方可銷售。而朗姆酒則是以制糖工業的下腳料甘蔗渣、糖蜜為原料,又細分為深色和淺色兩種朗姆酒。金酒(Gin)和伏特加酒(Vodka)是以高純酒精為基礎釀制而成的。

有意思的是伏特加酒:是用土豆、玉米為原料制得高純酒精再調制成的高度烈性酒,伏特加酒分兩大類,一類是無色、無雜味的上等伏特加,另一類是加入各種香料的伏特加,這與我國的固液結合白酒工藝有些相似。

如果從適應消費心理口感等方面上講,伏特加酒很難與我們的白酒相比,但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卻遠遠高于我們的白酒。中國白酒由于口味習慣、測評指標以及文化傳統等方面的阻礙,中國白酒始終沒能進入西方主流市場,只在國外華人范圍內擁有一定的市場。

從以上的情況可以看出,國外與我們齊名的蒸餾酒既不“純糧”,更不“固態”,可見酒品能否占領市場,并不簡單取決于使用什么原料,用什么方法,而在于這個酒品有沒有消費者所鐘情喜歡的特色。純糧釀造的酒品不見得就一定高貴,液態法制出的酒也不見得就一定質量低劣。

當然我們并不否定純糧固態發酵是我們傳統白酒的基本因素,也不否定在傳統工藝下產生諸如“茅五劍”等民族白酒品牌。中國傳統名酒的產生是一個多因素的綜合體,同樣是純糧固態發酵,因地理環境、窖池、釀造工藝、用曲、勾兌、陳化等條件的不同而產出的酒則千差萬別。這就是我們傳統白酒的魅力所在。我們當然要大張旗鼓地宣傳中國傳統白酒口味的芳香濃郁、醇厚圓潤、回味悠長、層次豐滿、風格各異,讓品慣了洋酒的洋人們逐漸接受中國白酒的獨特口味,而純糧固態發酵僅僅是其成因之一。

但如果一味地強調“純糧”、“固態”,甚至把“純糧”、“固態”和中國高檔白酒劃等號,就等于用自己的右手否定自己的左手。為什么墨西哥人可以用一種叫龍舌蘭的仙人掌類植物為原料,制成名叫特吉拉酒的烈性酒,(也有人把這種酒列為世界第七大蒸餾酒)這種酒呈琥珀色,以香氣奇異,口味濃烈而為世人所喜愛,而中國人就非得“純糧”“固態”不可?這樣做法無疑作繭自縛,不利于中國白酒走向世界。

綜合以上五點,筆者以為:一是中國白酒必須兩條腿走路,只有傳統固態釀造白酒與液態法新工藝白酒雙翼齊飛才能保證白酒業的健康發展;二是中國傳統白酒作為世界著名蒸餾酒之一,應制定一部通用的國家標準,區別于世界其它著名蒸餾酒,以利于推廣和保護中國傳統白酒,同時也應及早制定新型白酒國家標準,還新工藝白酒的本來面目,保護企業、消費者雙方面的利益,正確、科學、全方位地向世界推介我們的白酒;三是對純糧標志要慎行,特別是宣傳要慎重,避免因夸大宣傳對白酒業帶來新的混亂。

篇4

叢臺酒因邯鄲名勝古跡“叢臺”而得名,承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重大革新而載入史冊,留下了“魯酒薄而邯鄲圍”著名典故和眾多美酒頌歌,跨越歷史長河,起伏跌宕、延續至今。叢臺酒以中國優質酒、中華文化名酒、河北省著名商標、河北省名牌,在我國名優白酒中享有盛譽,其傳統釀造技藝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華老字號名廠 承載趙酒古老文化

1999年10月和2011年4月,國內貿易部和國家商務部先后兩次認證邯鄲叢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為 “中華老字號”,這是國家對民族工業優秀企業歷史繼承和延綿發展的肯定。

叢臺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技藝精湛,風味獨特。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邯鄲作為殷商王朝的京畿之地和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的都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已是聞名遐邇的善釀之鄉。用滏水河畔清純的甘泉,釀出的稀世美酒,被封為宮廷珍品,揚名諸侯列國。司馬遷的《史記》《列傳》,諸子百家的《莊子》《淮南子》等古籍名典,都記有邯鄲釀酒與諸侯爭霸,歃血為盟的歷史故事,著名的“魯酒薄而邯鄲圍”則是邯鄲美酒一曲千古流傳的頌歌。從邯鄲出土的歷代大量珍貴文物來看,專用酒器有樽、觥、爵、壺、瓶等,印證著古趙悠久燦爛的釀酒歷史文化。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邯鄲酒經歷了發酵酒到蒸餾酒的演變過程,是中國蒸餾白酒的最早發祥地之一。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齡等都曾游歷邯鄲,飽飲佳釀,書詩吟歌。李白有“醉騎白花駱,西走邯鄲城”“把酒引美人,請歌邯鄲詞”之句。素有邊塞詩人美譽的王昌齡在《邯鄲少年行》中寫道“邯鄲飲來酒未消,城北原平掣皂雕,射殺空營兩騰虎,回身卻月佩弓鞘”。非常生動地贊詠了邯鄲美酒及燕趙之士的尚武精神。到了宋代,著名傳記大家張能臣所著《酒名記》中記有“邯鄲風曲法酒”為全國有名的蒸餾白酒,印證了邯鄲是中國蒸餾白酒最早發祥地之一。

明清兩代,邯鄲釀酒再次出現高峰。崛起于明代弘治年間的貞元增燒坊,在邯鄲得到了世代相傳。公元1750年秋,清高宗乾隆皇帝南巡幸邯,在叢臺行宮之上觀賞歌舞,品飲美酒,即興揮毫書下《邯鄲行》豪放詩篇,一句“美酒十千醉不辭”寫出了大清天子對邯鄲美酒的無尚褒獎。清末民初,邯鄲周邊以“貞元增燒坊”為中心,相繼出現了十五家燒坊,以“貞元增”產酒最多,質量最優,產品遠銷河北、山東、天津、北京等地。

1945年,邯鄲解放,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在“貞元增”等十五家私人燒房的基礎上,創設了政府直接管理的邯鄲市酒廠,成為邯鄲第一批國營企業。從此,古城釀酒開始進入一個嶄新的紀元。

發明人工老窖 首創中國酒界之最

中國釀酒界泰斗巨匠、全國評酒專家組組長周恒剛先生,曾在他的多部專著和講話中提到:“邯鄲叢臺酒廠是第一家發明培養人工窖泥的,是在全國第一家引進四川瀘州酒廠正宗濃香型白酒工藝的,這一技術的運用和推廣,對全國釀酒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20世紀60年代初,邯鄲市酒廠為探求酒業發展新路,到盛產濃香型曲酒的四川瀘州老窖酒廠拜師學藝,在幾次學習歸來后,酒廠的科技人員在四川瀘州酒廠無私幫助下,通過兩年多數百次試驗和技術分析,終于培育出濃香型窖池窖泥。這一試驗的成功,在我國釀酒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并被確認為“人工老窖技術”。

1965年,河北省第二屆評酒會在天津召開,邯鄲市酒廠用人工老窖生產的濃香型大曲酒,以“醇香濃郁、清冽甘爽、回味悠長、飲后尤香”的特色,被評為河北名酒。同年,全國名酒會議在四川瀘州酒廠召開,邯鄲市酒廠介紹了人工培養老窖的經驗,引起釀酒界巨大的震動。人工老窖技術的運用,是濃香型白酒生產工藝上的重大革新,有效地縮短了窖泥成熟期,為在全國推廣和普及濃香型白酒做出了杰出貢獻。邯鄲市酒廠在此項技術上所做的先導努力,將永載中國釀酒史的燦爛篇章。

“河北第一名酒” 榮獲國家質量獎章

叢臺酒自確立正宗濃香型生產工藝以來,品質不斷提高。1965年初露鋒芒,1972年開始在全國釀酒會上嶄露頭角。1975年在華北區白酒品評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叢臺酒香、綿、凈,很有發展前途”,并希望能擴大生產,緩和供不應求的矛盾。

1975~1988年,是叢臺酒生產成熟和輝煌期。1979年,河北省舉辦第三屆評酒會,叢臺酒被評為河北省名酒綜合總分第一名。同年,國家輕工業部在遼寧旅順(今大連)召開了第三屆全國評酒會。這是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以后,相隔16年的一次盛會,叢臺酒參加了這次評比,首次被評為中國優質酒。正是在此后歷屆全省評酒會和國家評酒會上叢臺酒屢獲殊榮,從而在廣大消費者中享有了“南有茅臺、北有叢臺、叢臺酒——河北第一名酒”盛譽。

依托科技優勢 拓展名牌發展空間

篇5

貴州酒的品質,是整個白酒業最為認可和肯定的“黔酒符號”。“貴州出好酒”,一直以來是全國消費者對貴州的符號化記憶和認識!這一點毋須置疑,也是貴州人驕傲的關鍵所在!

談品質,首先得談貴州酒一貫低調的行事風格,決定了貴州酒始終以品質領先保持與全國白酒品牌的競爭。有時侯,不做要比亂做好。當全國白酒市場掀起一陣又一陣“廣告競爭熱”、“概念比拼熱”、“終端搶奪熱”、“文化炒作熱”時,貴州酒以不變應萬變。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做廣告、拼概念、搶終端和炒文化時,貴州酒就以唯一擁有的質量口碑,低調應對來自廣告酒、概念酒、終端酒和文化酒的“市場分割”和“競爭威脅”。誠然,在這一場市場對峙中,貴州酒不同程度失去了原有的市場份額和市場競爭優勢。原本具有相當市場覆蓋率的“貴州名酒群”,包括貴州茅臺、習酒、董酒、勻酒、鴨溪、湄窖、珍酒、安酒等這些品牌,曾在90年代中期后,都不程度地出現過退化、萎縮和低迷的現象。除了貴州茅臺酒在進入21世紀以來,憑借其在高檔白酒市場的領導者地位和獨一無二的醬香酒工藝,逐漸復蘇并重新回到高檔酒領導者品牌位置上,以及1998年加入茅臺集團,憑借其貴州本土市場穩扎穩打,實現8年跨越式增長的“習酒”外,絕大部分老貴州名酒,仍處于回復和起步之中,其市場份額絕大部分已經退回到貴州本地市場或者局部市場。

正是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貴州白酒錯過了濃香型白酒市場主流時期,而出現的濃香型白酒過度透支潮,進而保持下來了貴州酒一貫的質量口碑優勢。即便是在新工藝白酒大力主張的時期,貴州酒的主流品牌并沒有盲目跟隨新工藝白酒,絕大部分名酒廠仍然堅持傳統工藝白酒。正如貴州醇酒廠鄢文松廠長所說:“在廣告酒、概念酒和炒作酒主導的近10年來,貴州酒雖然犧牲了市場份額,卻留住了品質和口碑。這在品質酒回歸或者喝酒時代到來的時期里,一流的品質和信賴度極高的質量口碑,比起市場份額來說更重要。失去市場,我們可以通過市場創新、品牌創新和營銷創新來重新獲取消費者的接受和認可;而失去品質或者失去消費者的品質信任,再好的廣告、再好的包裝,都無濟于事。因為品質是獲得消費者長期信賴的根本保障”。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識,是傳統工藝白酒和新工藝白酒的“區隔標識”。這一點,貴州醇酒廠鄢文松廠長10年前就意識到了未來白酒發展的最終歸屬,那就是傳統工藝白酒將以高品質酒,成為白酒業的最后堡壘!

貴州酒的品質有口皆碑、眾所周知!全國著名白酒資深專家、教授沈怡方表示:“黔酒是優質白酒,無論是品質還是技術,都屬于一流產品,這些產品歷經無數代人的努力、創新才得到的”;全國著名白酒專家、教授高月明也表示:“貴州給我的印象很深,尤其是白酒,可以說是全省各地都有酒產業,而且酒質好,在全國都數一數二”。

但是,當白酒業整體向品質酒回歸時,貴州酒對品質應該重新加以認識,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首先,對品質酒的認識上,貴州酒應該以動態的意識,加強技術創新和進步,進一步擴大貴州酒與其他酒在品質上的差距。切不可以靜態的思想,固化自我的意識形態,重新步入故步自封的傳統市場意識形態里,這將不利于貴州酒的發展。其實,品質酒回歸的背后,是受全國名酒復蘇的驅動。中國名酒分布地域廣、覆蓋產品風格多。既有貴州名酒、又有四川名酒、江蘇名酒、安徽名酒、河南名酒等;既有醬香型名酒,也有濃香型名酒、清香型名酒、米香型名酒、兼香型名酒等等。這些名酒,其品質上都有著相當高的消費信賴度。如果貴州酒不進一步加快技術進步和創新,提高貴州酒在品質和口感上的與眾不同,貴州酒的品質優勢將逐漸縮小,進而構成新的競爭威脅。

習酒、茅臺,無疑是靠不斷技術進步,始終保持品質領先競爭優勢的典型。“黔派濃香、習酒領創”對習酒來說,是技術創新和進步,對習酒品質提升的高度總結。“具有典型貴州濃香型白酒風格”,是在2007年11月“茅臺集團習酒鑒評暨榮獲馳名商標會”上,專家給予“習酒”的品鑒總結。著名白酒專家于橋教授在專家們對習酒的鑒評這樣一結論到:濃香型習酒具有清亮透明、窖香幽雅、綿柔細膩、醇厚豐滿、諧調爽凈、回甜味長、風格獨特的質量風格特征,突出了黔酒地域特色,生產工藝技術創新明顯,堅持單糧與多糧結合,風味卓越不凡,感受與眾不同;產品突出了“濃中顯醬而不露”的典型風格,既不同于四川濃香,也不同于蘇、魯、豫、皖淡雅濃香;在生產工藝方面,堅持了傳統與創新相結合,架式制曲與老窖發酵工藝,使其更規范化和科學化。

茅臺,在醬香工藝上的領導地位,與其始終保持傳統工藝與技術創新相結合有關。通過科研活動,探明了茅臺酒有益健康的物質成分構成,其中可揮發物質成分達800多種,不可揮發物質成分為400多種;不僅為茅臺酒的健康理念提供了翔實的科學依據,而且為引領中國白酒的健康發展樹立了“標桿”;采用現代先進的高分析技術、納米技術及微機勾兌應用技術指導生產,進一步地推進、提升了茅臺酒傳統、合理的釀造工藝與現代科技的融合;同時,還于2004年實現了電話與計算機網絡的“合而為一”,使陳釀酒庫、制曲房的信息化管理增加了科技含量。這在科學控制、穩定提高茅臺酒質量上,走在了全國白酒行業的前列;以設立開展茅臺酒科學研究的“兩個基金”、建立獲得國家認可的“貴州茅臺(白酒)檢測實驗室”及原已成立的中國白酒技術中心為產、學、研一體的平臺,為搭載“神舟五號”的茅臺酒釀造原料的科研,不斷完善提高酒類產品質量驗證體系水平,提供了先決的條件。

同時,在認識品質上,貴州酒一定要建立起相對性市場營銷觀。品質是保障、市場是基礎、營銷是手段,品牌是符號,貴州酒必須將這四者有機整合起來看待品質。切不可忽略市場、營銷和品牌,只顧及產品品質,這樣會加速貴州白酒的思想固化。“好酒也要勤吆喝”,再好的品質,不能賣出一流的市場份額和占有率,那只能是“閨中秀”,無人問津。“一流的品質、二流的市場、三流的營銷”,是貴州酒當前的真實寫照。貴州酒要在當前極其有利的市場背景下獲得高速、高品質成長,必須在繼續發揮品質超群優勢的基礎上,重點補缺市場、營銷和品牌在戰略和戰術的“短板”,才有希望和可能。

再次,認識貴州酒的品質,一定是結合貴州獨特的釀造環境、悠久的釀酒歷史、豐厚的釀酒文化和獨特的釀酒工藝,共同成就其貴州酒的高品質認知。也就是,貴州酒的品質,并非是質量過硬這么簡單,更多是高消費附加值。強調貴州酒的品質,是貴州獨一無二的釀酒自然環境(包括原生態自然山、水、空氣和陽光等)、獨一無二的釀酒傳統工藝、獨一無二的釀酒歷史文化等共同決定了貴州白酒的品質超群。它是原料品質、工藝品質和消費品質,共同決定的綜合品質。

以高品質構建貴州白酒未來市場競爭優勢,已經成為貴州白酒企業的“共識”。愈來愈多的酒廠,已經意識到夯實企業和產品品質基礎,是確保酒廠和品牌高成長品質發展的基礎。在經歷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期的“短暫浮燥”后,貴州白酒已經逐漸回到理性釀酒的軌道。即便是在主張新工藝白酒時代,貴州一些老牌名酒廠,因為盲目跟隨新工藝白酒,曾放棄原本有著獨一無二釀造工藝和超群品質的產品,短期內有過新工藝白酒的經歷,看似對核心競爭優勢的放棄,成為加速貴州名酒低沉的“原罪”。但,事物的辯證關系背后,卻是這些名酒廠把經過長達20年以上窖藏的老酒保留了下來。比如說有著“中國兼香型白酒鼻祖”的貴州老名酒——“勻酒”、被看成是“董香型白酒開創者”的“董酒”,現在庫存有千噸以上窖藏年限超過20年的傳統工藝老酒。這是“資本”;也是“資產”,為“勻酒”和“董酒”出擊未來品質酒市場競爭,奠定了可靠的品質保障!

品牌

有品無牌,是貴州白酒在當前市場競爭中的一個典型標志!

為什么這樣說?“品”,指“品質”;“牌”,是“符號化價值”。品牌,是品質與符號化價值始終聯系起來的一個消費識別符號。品質,是品牌的保障;符號化是品牌的區隔標志。“三鹿奶粉”,在消費者看來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奶制品品牌”。當2008年9月爆發“三鹿奶粉危機”以來,“三鹿”的品牌價值一落千丈,其根源就在于“三鹿”只注重品牌的符號化;而忽略了品牌的基礎是品質所致。

貴州白酒,品質的社會公眾信任度極高。這為“貴州白酒”在品牌消費時代,建立和提升市場競爭優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貴州白酒,要建立品牌和提升品牌價值,有很大的基礎優勢。首先是貴州白酒的品質,消費者的信任度和依賴性都極高。我們只要加強品牌核心價值提煉、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價值與眾不同特征塑造和傳播,貴州白酒的品牌和品牌價值都很容易建立起來”,貴州勻酒酒業有限公司張洪董事長這樣認為:“隨著消費者愈來愈追求品質生活,塑造有著相當社會責任感和公眾信任度的品牌,是未來白酒市場競爭的必然趨勢。貴州白酒,其品質的社會公眾信任不言而喻。但我們必須坦誠在市場、營銷和品牌戰略上的差距和不足。本著釀造高品質白酒的原則,加大在市場、營銷和品牌上的補溢,貴州白酒品牌的塑造和競爭力提升,將不再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

貴州白酒,在品牌競爭上,已經開始進入了“革命時代”!并且這場由貴州名酒廠和貴州白酒產業集群區域掀起的“品牌革命”,比起貴州白酒歷史上任何一次“變革”和“突圍”,都表現得更加理性、深刻和與眾不同!筆者以為,這是貴州白酒在順應品質酒時代,圍繞白酒市場競爭“最后一塊堡壘”所進行的“品牌革命”!它的基礎是貴州白酒一流的品質、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它的目標是建立品質酒競爭領導者地位;它的態度是理性的;它的方法是漸進的!

創新,成就“國酒茅臺”連續9年跨越式增長!

國酒茅臺,1998年注定成為一個“新起點”!不破除傳統觀念,就不會滋生新的力量!從1915年榮耀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到1949年榮譽“開國大典”國宴用酒,國酒茅臺酒就以“外交酒”、“政治酒”和“文化酒”的形象被固化下來,以“國酒”尊享于世界范圍!但正是這樣的“榮譽”,也曾讓國酒茅臺誤入“自我封閉”的思想境地,而有了在90年初期到中期的艱難,被有著四川酒的“六朵金花”之一的“五糧液”直追,不僅價格超過茅臺,而且市場地位日益強大并大有與“茅臺”爭奪“國酒地位”的聲勢。

十字路口,“國酒茅臺”選擇了創新成就未來!從1998年開始,“國酒茅臺”啟動以品牌為核心的創新革命。“國酒茅臺,喝出健康來”的品牌定位,迅即引起了全國白酒業的“爭議”。盡管關于“國酒茅臺健康理念”的爭議,險些把“國酒茅臺”推到了風口浪尖。但這場沒有硝煙的“爭議”,卻把“國酒茅臺”的品牌形象和影響力推移到了一個新高度。審時度勢,“國酒人”巧借“健康爭議”,以“設立1000萬健康基金”、與貴州省科學院共同建立國酒茅臺科研體系以及關于國酒茅臺與健康的科研報道等頻頻出招,讓消費者愈來愈接受和認同“國酒茅臺”與“健康”的關系,并愈來愈得到了消費者默認;持續的價格提升和年份酒的推出,徹底釋放了“國酒茅臺”的品牌價值。2007年,“國酒茅臺”的價格回復到中國最貴白酒的地位,名副其實為“國酒”。超過800元售價的普通茅臺酒、股票價格曾突破200元,在傳統消費品牌來說,絕對是一個奇跡。當愈來愈多的消費者把“貴州茅臺”視為奢侈品時,貴州茅臺的國酒品牌價值也就被徹底釋放出來。

習酒,以1998年加盟貴州茅臺集團為“起點”,通過機制創新、文化創新和產品創新,激活了習酒品牌創新,可以說是貴州老牌名酒復蘇的典型。“習酒”以“建設貴州濃香型白酒生產基地,精心打造貴州濃香型白酒第一品牌,執行濃、醬并舉”的發展戰略,通過建立統一的、完全的品牌核心理念以及確立習酒品牌營銷傳播理論,成功地打造了以獨樹一幟的“黔派濃香”風格為代表的、具有全國知名度名品牌核心競爭力的習酒品牌新體系。在創新企業文化方面,該公司通過確立和實踐“無情不商”的經營理念和“誠信為本”的經營原則,有效提高了習酒品牌在國內市場的知名度、誠信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勻酒,貴州老名酒中唯一與“中國老四大名酒”——董酒齊名的原生態兼香型白酒,其醬中帶濃、陳香突出、順喝尤在的口感,曾贏得了消費者的廣泛認可。但在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貴州白酒一片跟隨四川酒濃香一統天下風向,不但丟掉了勻酒的本質,還丟掉了勻酒的品牌。2007年11月,隨著由某投資商入主重新組建勻酒酒業以來,以“還原勻酒本質”的品牌創新之旅迅即展開。首先以還原勻酒醬頭濃尾兼香品質;其次以還原勻酒本土市場區位競爭優勢,從而獲得勻酒品牌理性還原。經過約一年時間的“還原戰略”,“勻酒”在貴州黔南本土市場的還原率已經突破40%以上,目前已經開始向貴州其他地區市場滲透。一向適應淡雅風格的黔西南市場,作為“勻酒”從黔南市場向貴州周邊市場滲透的“第一站”開局良好,市場起跑速度喜人。

品牌,白酒業市場競爭的“最后堡壘”。從廣告酒到概念酒,再到品質酒,白酒業經歷了從浮燥向理性發展的漸變過程。隨著消費者愈來愈理性和成熟,白酒業的品質酒時代是必然趨勢。在品質酒時代,或者說在“喝酒時代”,品牌將成為符號化的消費價值和市場競爭焦點存在,并構成為一個酒廠參與市場競爭的資本或者資產。

品牌,是什么?品牌首先是“符號”,它是消費者識別和區隔消費選擇的工具。喝高檔酒,為什么選擇喝“茅臺”、“五糧液”或者是“水井坊”?答案就在于這些品牌賦予了消費者與眾不同的高消費價值,或是“國酒的身份意義”、或者是“中庸之道”、或者是“高尚生活元素”等等。這就是品牌的符號化價值所在;其次,品牌是“承諾”。為誰承諾?為消費者;承諾什么?承諾售賣的價值、品質和信譽。

貴州白酒,將迎來以品質為核心的白酒品牌革命。面對日益表現強勁的名酒復蘇勢頭,作為傳統名酒集中的貴州白酒,以品牌革命迎合未來白酒市場競爭的需要,是選擇,也是必然。深度發掘貴州名酒的文化基因和個性價值,是貴州白酒品牌革命首當其沖的事。“勻酒”是什么?筆者通過融合歷史與時代的文化因子后發現,“勻”的本意是“均勻”和“協調”;引伸為“和諧”之意;同時,作為醬頭濃尾的兼香型白酒,需要醬、濃兩種香型的“協調”與“和諧”,完全表現出兩種香型的和諧之美。“勻”,是一種分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于是,便有了“知心好友、分享勻酒”的品牌新主張。這一品牌主張的出臺,徹底改變了消費者對“勻酒”僅限于“都勻的酒”的傳統記憶。在市場推廣和品牌傳播中,我們重點突出表現“勻酒”的“分享”、“均勻”與“和諧”之符號化價值,突破了原有的地域品牌概念。

■附:2008'貴州名酒

序號 品牌 企業名稱 所在地 企業有所制

1 貴州茅臺 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貴州仁懷市 國有控股

2 茅臺迎賓酒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 貴州仁懷市 國有控股

3 茅臺王子酒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 貴州仁懷市 國有控股

4 習酒 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習酒有限公司 貴州習水縣 國有控股

5 貴州醇 貴州醇酒廠 貴州興義市 國有

6 董酒 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 貴州遵義市 股份制

7 青酒 貴州青酒集團有限公司 貴州鎮遠縣 股份制

8 金沙窖酒 貴州金沙窖酒酒業有限公司 貴州金沙縣 股份制

■數據來源:《CHINA酒類營銷研究院》根據相關資料整理

機制

制約貴州白酒更好更快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于機制老化和體制僵化。這是近20年貴州白酒與四川白酒距離成幾何倍拉大的關鍵所在。

貴州白酒,國有體系的酒廠占絕大多數。在計劃經濟時期,貴州白酒靠計劃批條曾走過一段輝煌歷程。但當步入市場經濟,尤其是進入90年代中期以來,計劃批條逐漸被市場經濟所替換,取而代之的是市場競爭優勢劣汰。貴州白酒對市場競爭的適應能力差,缺乏相當的市場營銷和品牌意識,一些傳統的國有酒廠因機制、體制和市場體系的制約,逐漸在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原有的48個貴州名酒品牌中,最后只剩下貴州茅臺酒孤軍奮戰。

不解決機制和體制上的問題,貴州白酒的前途難說。于是,貴州白酒的“革命”,把體制變革和創新作為首當其沖的重點,將貴州國有酒廠的機制創新和體制改革推向了一個“高度”!

貴州茅臺,以貴州茅臺酒廠為核心,率先啟動貴州白酒國有酒廠體制改革“急先鋒”。成功改制為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并于2000年由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上海捷強集團、貴州省輕紡集體工業聯社、貴州茅臺酒廠技術開發公司等企業共同發展起,組建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1年7月在上海交易所成功上市。標志著“貴州茅臺”由一個完全國有企業轉變國有資本控股、投資主題多元化的股份制企業。機制和體制的創新,為貴州茅臺創新市場、管理、產品等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仁國先生對此曾這樣評價到:“貴州茅臺‘投資主體一元’和‘一股獨大’的局面未從根本上得以改變。為了建立一個能夠與市場經濟及競爭更加自如‘對接’的企業制度,我們相繼推出了企業領導層年薪制、職工崗位績效工資制、中層干部末尾淘汰制、一年一聘等一系列內部機制的改革,極大地促進了各層級員工內在的責任意識、危機意識,推動了技術、工藝、質量、產品開發、文化建設、企業低成本擴張等各項工作的全面創新”!

習酒,以1998年加入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為契機,通過機制創新獲得了8年跨越式發展。10年,對習酒來說,是一個10年創新累積。貴州茅臺集團副總經理,茅臺集團習酒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自力表示:“10年來,我與習酒公司的班子成員和廣大員工一起,在原習酒市場基本丟失、企業債臺高筑、流動資金匱乏等情況下,靠著內抓管理、外創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回并重新樹起了習酒市場的大旗。2007年,習酒銷售收入實現4.7億,稅金9000多萬元,利潤近3000萬元。2008年1至8月,習酒公司實現銷售、實現稅金、上繳稅金、實現利潤與2007年同比相比分別增長88.54%、99.93%、93.55%和174.96%。”

一家負債累累、瀕臨破產的酒廠,如何鳳凰涅槃?茅臺集團習酒公司劉自力董事長在2008年9月20日舉辦的“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習酒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上說:1998年新企業成立至2008年8月止,習酒累計生產銷售成品酒57891噸,實現銷售24.64億元,實現稅金5.13億元,上繳稅金4.34億元,實現利潤1.38億元。習酒的歷史包袱和遺留債務減輕,償還了原習公司銀行貸款3.65億元和其它債務7000多萬元,向習水社保部門補繳老企業欠繳的“兩金”1500余萬元,員工人均年工資收入2007年達到3.69萬元,是兼并當年的7倍多,實現了企業增盈,稅收增長,員工增收。這一業績的取得正是“習酒”十年體制變革和機制創新的結果。

董酒,曾經的“中國老四大名酒”和“貴州老名酒”,如今的新“貴州名酒”;從計劃經濟時期的完全國有酒廠到今天的以民營資本為投資主體的股份制企業,貴州董酒完成了機制和體制上的完全創新。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易基剛先生坦言:“機制和品牌的老化使得董酒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董酒雖然在10年時間里一度淡出人們的視線,但仍讓眾多消費者念念不忘。他說,前幾年的產品積壓,卻讓董酒留下了近萬噸12年到15年的陳年基酒。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萬噸基酒不僅僅是董酒財富,也是白酒行業的財富。我們將加強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利用基酒開發一系列高端產品。”從2007年完全改制到2008年9月,“董酒高端品牌再造”成果顯著,隨著“國密董酒”全新上市、董酒地方標準獲準通過、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識的獲得、榮耀湯加王室專用酒------等等,“董酒”吹響了向中國高檔白酒市場發力的“集積號”,已經成為全國白酒業關注貴州白酒的一個焦點和興奮點!

鴨溪,這個被譽為“酒中美人”的“黔酒奇葩”,自2006年由北京銀倉商貿有限公司(香港銀基集團旗下子公司)控股以來,首期投入1200萬元對原鴨溪酒業進行技術改造(擬到2015年累計投資10億元新建10萬噸鴨溪窖酒基酒生產基地)。2008年9月19日,歷經2年時間歷練的新“鴨溪窖酒”、“鴨溪典藏”(濃頭醬尾兼香白酒)亮相遵義酒博會、立即引起了全國酒類經銷商的青睞和關注!

機制創新,為貴州名酒出擊未來名酒復蘇潮和回歸中國白酒領先地位奠定了基礎!除了貴州茅臺、習酒通過機制創新,獲得了超越式發展,董酒、鴨溪等通過機制創新,已經步入新的發展軌道外,有著“中國醬頭濃尾兼香型鼻祖”的“勻酒”,2007年12月由貴州某民營資本托管,新“勻酒”已經上市。目前以保持20%以上的復蘇速度,正全力以赴復蘇貴州本土市場;2008年8月,始建于80年代除的貴州林酒廠由某投資企業注資3000萬元成功由集體所有制企業(原供銷合作社系統企業)改制為民營資本投資主體的股份制企業,目前相關生產基地改造、品牌創新等基礎性工作進度明顯,一個以“純粹貴州、純粹醬香”新星大曲醬香型品牌——“林酒”,將在萬杰千策品牌營銷顧問機構的全程塑造下亮相;“安酒”,2007年由廣東汕頭聯美集團完全收購,新的貴州安酒酒業有限公司目前已經進入企業體系再造和品牌重塑的關鍵時期;青酒,作為貴州白酒業中改制較為成功的國有酒廠之一,2000年原貴州青溪酒廠進行產權制度改革,組建成立貴州青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已形成年產2萬噸白酒,年實現收入達3.4億元,實現利稅3600萬元,擁有固定資產2.39億元的大型白酒企業集團。2007年,“青酒”獲得中國馳名商標;2007年12月16日,貴州青酒集團總投資1.2億多元,擬于2009年建成可年產60度大曲基礎酒6000噸和新增成品酒生產能力10000噸的萬頓白酒釀造基地正式開建,標志著貴州白酒又一個萬噸級白酒生產基地;金沙窖酒,作為始建于30年代老國有酒廠,近年來通過產品和市場營銷創新,在貴州本土中、低檔醬香酒市場占據絕對領導者地位。為進一步在貴州醬香型白酒整體增長趨勢強勁的條件下做大做強,金沙酒廠于2007年7月成功引進在煤化工、尿素等產業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湖北宜化,改制貴州金沙窖酒酒業有限公司,完成從國有酒廠向現代股份制企業的機制轉變。目前,投資7000多萬元的一期技改工程已完成,將回沙酒生產能力從每年1000噸擴大到2000噸;擬到2012年10月,累積投資3.8億,由2000噸擴大到1萬噸。據相關數據顯示,2008年1至6月,金沙窖酒酒業實現銷售收入6669萬元,實現利潤2221萬元。預計2008年將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生產散回沙基酒2000噸,銷售回沙酒1400噸,利潤超過3000萬元。

創新,源自機制的首先創新。“國酒茅臺”、“習酒”先于貴州白酒其他名酒復蘇,并愈來愈呈現出超強的市場競爭力優勢,與其機制創新驅動的整體創新。作為傳統行業的白酒業,傳承是相對的,創新是絕對的。隨著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一味地保守,就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市場需求,也就難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習酒”在堅持傳統濃香工藝的基礎上,揉合貴州白酒業最具傳統工藝優勢的醬香酒工藝,通過醬香酒對濃香型白酒的品質改良和提升,以新的口感滿足了白酒消費市場的新需求。從這種意義上說,“習酒”八年連續跨越式增長,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以創新思維適應市場競爭環境的必然。

集群

產業集群,是貴州白酒整體優勢擴張的主要形式!是貴州白酒2008年“革命”的重點!

產業集群,被經濟學家形象地稱為“經濟馬賽克”,也有人稱為“塊狀經濟”。遵義,這個被譽為“黔北明珠”的城市,白酒業愈來愈成為其塊狀經濟的產業經濟特點。在整個遵義地區版圖上,由遵義董公寺到鴨溪鎮,從仁懷到習水縣習酒鎮,大量酒廠和白酒類關聯產業所構成色彩斑斕、塊狀明顯的“經濟馬賽克”,愈來愈成為遵義區域經濟的主要特點,這就是以白酒產業為核心的集群發展模式。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380個產業集群所產生的經濟總量,占到全美約60%的份額。在美國絕大數州,都有一個或多個某類產業集群核心。其中,加州葡萄酒產業集群就是一個典型。在加州葡萄酒產業集群中,分布著680個葡萄酒廠和幾千個獨立的葡萄栽培者、制造葡萄儲存設備、灌溉設備、采摘設備和桶、瓶、瓶蓋和軟木塞、標簽等多種相關產品的企業,專業化的公共關系公司和相關廣告商。同時,還包括與葡萄酒有關的許多地方機構,諸如葡萄酒產業局等等。

遵義,以白酒產業集群為核心的“經濟馬賽克效應”日益表現出來。

遵義,作為貴州白酒集群產業發展的重點,2007年確立了以“一大十星”為重點的黔北名酒基地發展模式,旨在加大貴州遵義黔北名酒產業集群發展,做大做強貴州白酒。遵義市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曉光指出:“白酒產業是遵義市具有較強優勢的產業,是環境污染小、帶動能力強的產業,要用改革的精神,整合資源、科學發展,創新機制、體制,改變落后的生產和管理方式,加快改革步伐,促進‘黔北酒’的跨越式發展;要堅持質量、保證信譽、既要保持‘黔北酒’風格,又要努力開發新品,打造一批名優品牌。政府部門要加大對白酒企業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引導,為‘黔北酒’振興創造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發展環境”。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1-6月,遵義市規模以上白酒工業生產白酒85970千升,同比增長31.19%;實現產值59.4億元,同比增長43.83%;實現增加值38.31億元,同比增長31.72%。其中“一大十星”白酒企業生產白酒54658千升,同比增長46.3%。實現產值52.76億元,占年計劃的65.7%,同比增長41.5%;實現增加值34.03億元,同比增長29.58 %;遵義市白酒規模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7.3億元,同比增長66.52%;實現利潤32.64億元,同比增長161.51%。其中,“一大十星”白酒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4.13億元,同比增長66.8%;實現利潤32.32億元,同比增長162.1%。

篇6

項目簡介:露酒醇和清香,能滋養容顏,再配裝在細高挑異形玻璃瓶中,處處透著雅麗不俗的氣質。“金醇”露酒選用新鮮金針菇(邊角料),經破碎、壓榨、發酵、配置而成。產品色澤呈淺琥珀色,酒香清遠飄逸,入口醇和舒適,略帶甜味。國內市場未見同類產品,市場潛力和利潤空間巨大,亟待有識企業開發。

設備費120萬元,周轉資金600萬元,年產500噸,利稅900萬元。主要設備有前處理設備(破碎機、壓榨過濾設備)、全自動發酵設備、自動調配系統、殺菌灌裝設備等。

工藝和標準:產品執行“GB/T27588-2011露酒”標準。工藝:金針菇清洗破碎榨汁發酵陳釀配制殺菌灌裝成品。

合作企業要求:企業應臨近金針菇生產地,熟悉酒和飲料銷售市場。最好具有飲料生產或發酵生產經驗。

聯系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西路2號

聯 系 人:詹 斌

電 話:010-62815952/62895356

苦蕎釀造食品加工技術

技術簡介:

萌動苦蕎醋加工技術:對苦蕎原料進行萌動活化處理,采用生料發酵與山西陳醋傳統工藝相結合,產品中γ-氨基丁酸、D-手性肌醇含量分別提高3倍和10倍以上。

苦蕎黃酮醋軟膠囊加工新技術:采用真空濃縮技術生產高倍濃縮的苦蕎醋膏,復配苦蕎黃酮等輔料,真空脫氣后進行軟膠囊灌裝壓制。產品功效成分含量高,便于攜帶和服用。

抗氧化苦蕎保健酒加工技術(專利技術):采用現代提取分離工藝處理苦蕎釀酒酒糟,回收黃酮并適量回添到苦蕎基酒中,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分別提高了8倍和30倍以上。

聯系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

聯 系 人:張寶林

電 話:0351-7128887/7136000

大米食品加工技術

成果簡介:采用高GABA調控技術,培育出高GABA含量雜交稻品種,GABA含量為普通稻4倍以上。以篩選的加工型稻米品種為原料,采用速凍、冰點調節和氣調包裝技術,生產速凍型米發糕、麻團、米面窩、酥餃等產品。采用質構調理、生物轉化、功能強化、抗老化等技術,開發新型花色方便米飯、花色方便米粉、米茶制品、復合型營養米羹、米制糕點等。產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保質期6個月以上。

應用前景:該技術成熟度高,可實現產業化生產,部分產品已在我國推廣銷售,經濟效益良好。本成果適用于大米加工廠、食品加工企業等,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聯系單位:華中農業大學

地 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獅子街

篇7

在當今市場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如何從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是白酒釀造企業重點考慮的問題。目前,越來越多的白酒釀造企業開始意識到產品形象的重要性,包裝的適當與否直接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甚至決定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因此,要想使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就必須從視覺形象角度入手。這就要求包裝設計師能夠根據產品的消費定位,使設計出來的產品包裝從不同角度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越具有個性化、地域特色、民族特點、人性化的包裝就越具有競爭力。一款好的包裝所達到的宣傳效果甚至可以超過一條三分鐘的廣告,其可以通過良好的“第一印象”在產品與消費者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使消費者產生想要進一步了解該產品的興趣。不管是何種形式的白酒包裝,其最終都是為了吸引消費者,起到一種無聲的促銷作用。所以說,包裝不僅要起到單純意義上的美觀效果,還需要在銷售和招商當中起到作用。

下面,筆者以“老秦窖八年陳釀”酒的外包裝為例,從產品定位、材料選擇、結構設計、創新工藝等方面闡述酒包裝的設計過程。

雛形確定

包裝并非以嘩眾取寵為勝,而應根據產品的級別來制定包裝檔次,產品應與其包裝相輔相成,以避免格格不入而對消費者造成誤導。“老秦窖八年陳釀”酒定位于中檔消費市場,是“秦酒”中的一種,其容器采用的是定制弧型玻璃瓶,瓶體兩側利用玻璃工藝加工出浮雕效果,造型流暢、大氣且不失精美。對此,包裝設計師打造的外包裝盒型主畫面以酒瓶造型(如圖1)為基礎,利用與之相呼應的雙弧線浮雕作為外包裝圖形結構的重點,并配有秦朝圖形元素。

確定外包裝盒主畫面圖形結構后,就要選定外包裝的色調,由于秦朝以黑色為皇室所崇尚的顏色,以紅、金兩色為輔助色,因此外包裝主要選擇了黑、紅、金三種顏色。但考慮到該款酒產品定位于中檔消費市場,因此設計方案中并未以黑色為主色,而是以紅色為主,黑、金兩色為輔,以更加符合中國消費群體的審美要求。

初稿設計

為了使雛形效果更加明確,在初稿設計(如圖2)中,盒體正面利用兩條弧線在主畫面上勾勒出瓶型,并進行了區域分割:兩條弧線內包含品牌名稱和其他附屬標識,金色的品牌名稱與代表原產地的瓦當鳳紋圖案相結合,顯得醒目、大方;兩條弧線中間區域以紅色瓦當圖案作為填充;盒體下方為大禹治水圖案,用于解釋秦朝的起源。為使外包裝盒型更具有“秦”的韻味,盒頂與兩側還增加了“銅車馬”圖形元素,并以“窖藏歲月香,秦韻遠流長”為品牌廣告語,這些設計元素的應用與“秦”酒文化相呼應。

終稿設計

初稿設計往往都是不完善的,經包裝設計師再三考慮,在該酒產品外包裝盒型畫面主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在初稿設計的基礎上將瓦當鳳紋移至酒盒側面,與側面文字相得益彰,取而代之的是品牌年份標識“八年陳釀”,其利用方形印章形式表現,四平八穩的形態也更加符合中國人傳統的審美觀念;將初稿設計中兩條弧線之間繁瑣的瓦當鳳標圖形元素更換為青銅紋飾,青銅紋飾的厚重感與弧形相搭配,更具有張力;盒體底部的大禹治水圖案更換為釀酒圖,水為酒之源,“治水”易使人聯想為“斷其源頭”,對于商家而言寓意不佳,而釀酒圖更能體現古法釀酒的傳統工藝。

修改后的酒包裝整體上猶如秦磚漢瓦般厚重,兩條弧形更像是石刻雕柱,支撐起整個盒體,穩健中帶有靈動。該設計思路與釀酒企業的包裝方案不謀而合,最終將其敲定為這款酒產品外包裝盒的設計終稿(如圖3)。

成品完成

篇8

隨著經濟轉型和消費習慣的改變,“產品為王”時代業已到來,中國酒業正在由“渠道為王”、“品牌為王”、“模式為王”、“文化為王”向“產品為王”跨越。

勁牌人常說,產品就是戰略。在勁牌,“先做好產品,再做市場”的“產品為王”意識滲透進了勁牌每一個員工的細胞中。

“苦酒宴”的故事

1953年,勁牌公司的前身“大冶縣新建酒廠”創建,這家單一生產白酒的作坊式企業二十多年并沒太大的發展。直到上世紀末,這個默默無聞的小酒廠順勢而為,將產品轉型鎖定保健酒,才“勁酒雖好”。

但是勁牌生產保健酒,也并非一帆風順。提升保健酒品質讓勁牌人絞盡腦汁。

1994年秋一個周末,公司中高層干部、質檢員以及車間班組長接到公司董事長吳少勛的宴請通知,宴席上大家喝的酒都發酸發苦,喝的人都面露愧色,因為這酒是自己釀造的保健酒。自己釀的酒自己不敢喝,這樣的企業辦不長久。賣得再好,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后來,勁牌由此立下了一個規矩――每個新產品上市前,都要通過新產品的口感測評檢驗,由員工及親朋好友先品評新產品,產品經過很多輪的員工親友團隊體驗,確保“無可挑剔”才會正式宣布上市。

實際上,所有的酒業營銷活動都建立在產品上,產品是貫穿酒企一切經營活動從始至終的核心,因此,在信息化時代,“產品為王”就是酒業運營趨勢。勁牌這些年所取得的成績恰恰也證明了,把產品做好才是硬道理。

一心一意構建“產品力”

消費的最終指向是品牌、產品、服務,而品牌的好壞一切取決于產品與服務的品質,同樣,商業模式必須依附于產品品質之上,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因為產品價值的靈魂是品質。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產品品質呢?

勁牌產品開發技術員劉勝華是最年輕的中國釀酒大師之一。他認為,酒的產品力包括“安全、口感、功能、穩定性”四要素,缺一不可。產品缺了安全就會猝死,缺了口味、功能或穩定性,也會慢慢死掉。

為了讓產品富有生命力,勁牌2000年成立了研發中心,2002年建成行業領先的科技研發大樓和實驗室,進行了多項技術革命。2009年9月,勁牌投資1億元建成了國內最先進的生物提取車間,很好地避免了傳統中藥提取工藝中可能存在的雜質多、純度低、吸收慢等問題,使保健酒的品質提升到一個全新高度,終于破譯了保健酒的保健密碼。

得益于此,勁牌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酒廠蛻變成為了中國保健酒行業大哥大。

2013年,勁牌實現銷售額近67億元、上交稅金近18億元,連續12年領跑中國保健酒行業。可以說是勁牌“先做好產品,再做市場”戰略成就的。勁牌一心一意構建“產品力”,留下的足跡堪稱酒業提升產品品質的“活化石”。

追求“無可挑剔”

勁牌建立了產品品質保障體系,從理論到實踐,勁牌一直走在行業創新的最前沿。

一是,在業內率先提出“按做藥的標準生產保健酒”的理念,并將“產品力”作為發展的第一要素,先做好產品,再做市場。“不達標的酒,一滴也不能出廠。”

勁牌依靠率先研制出“中藥提取數字化技術”,在保健酒行業開創了多個第一:第一個建立專屬的藥材種植基地并實行GAP標準化管理;第一個采用“中藥指紋圖譜”技術對藥材質量進行嚴格控制;第一批建立保健酒GMP生產基地。

篇9

關鍵詞:酒文化;旅游資源;開發

一、酒文化旅游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節假日的增多,休閑旅游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酒文化旅游由于其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越來越受到游客們的青睞。這也使得酒文化旅游具有著極大的開拓空間和發展前景。我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并且獨具特色,同時也給旅游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潛力,酒文化已經成為一種旅游資源,具有豐富的旅游內涵,積極開發酒文化旅游資源,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

傳統酒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酒文化是指自然科學從高科技方面對酒的研究和社會科學從“酒文化”方面對酒的研究。而狹義上的酒文化一般是指酒在具體的生產、銷售、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歷史等酒文化現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質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內涵,是制酒飲酒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態。酒文化在中國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酒文化作為一種旅游資源是從工業旅游開始的,2004年我國公布的第一批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103家)中有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公司、瀘州老窖集團、青島啤酒廠、煙臺張裕集團、衡水老白干釀酒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啤酒廠等17家酒廠進入名單。2005-2007年公布的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名單中,貴州茅臺酒廠、宜賓五糧液工業園區、煙臺中糧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秦皇島朗格斯酒莊、中國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宿遷洋河酒廠工業園紛紛入榜。2006年國內首家綜合性酒文化博物館在大連開館,由大連長興酒莊投資興建的大連長興酒文化博物館,設有賞酒廳、酒藝廳、酒史廳、酒器廳、地下酒窖、老酒作坊、仙酒燒鍋、葡萄酒坊、葡萄園、禮儀酒自釀酒屋,系統演繹了中華酒史、大連酒史、酒仙傳說,集中展示與酒文化相關的宮中遺物、貴族用品和民間藝術品,成為目前國內館藏展品最多、展示面積最大的綜合性酒文化博物館,成為大連工業旅游的特色景點。2007年以酒為主題的旅游活動開始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還是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2008年至今酒文化旅游呈現加速發展態勢,我國的名酒原產地也都已經建成為名酒主題文化體驗區,如貴州茅臺鎮建成了酒文化展示體驗區,瀘州建成酒文化體驗第一城,河南打造華夏酒文化核心傳承區,秦皇島建設葡萄酒文化休閑旅游產業帶,被稱為東方的波爾多。甘肅酒泉投資6億建成酒文化博覽園,成功舉辦了中國酒泉酒文化博覽會,推動了當地酒文化旅游跨越式的發展。同時各地節事活動規模不斷擴大,著名的青島啤酒節在2012年達到了396萬人次,啤酒銷量達到1 180噸,如今,青島啤酒節成功躋身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啤酒盛會之列,被譽為亞洲最大的啤酒盛會,青島啤酒節對當地城市的旅游、食宿、購物、交通、會展等行業產生強勁的拉動作用。酒文化旅游在我國雖然發展較晚,與德國、法國等國家相比還處在落后階段,但酒文化旅游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并為廣大游客所喜愛,已經走向蓬勃發展之路。

二、酒文化旅游資源類型

中國酒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蘊涵豐富、完整而系統的酒文化體系。在釀酒制作方面,不斷改進和提高釀酒技術和工藝,在釀酒歷史悠久天然狀況良好的地方生產出名酒。在地域民族風情方面,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酒禮酒俗。在詩詞歌賦方面,關于酒的詩文詞曲、名人典故至今廣為流傳。考古方面,發掘出有著研究及收藏價值的個時期酒器以及古釀酒作坊。這些都已成為具有強大吸引力的酒文化旅游資源。

(一)地方名酒。地方名酒都有其突出的獨特風格,我國白酒最為著名的產自山西、四川及貴州等地。一地之所以生產出名酒,一般都有著悠久的釀酒歷史,同時還要有優質的原料、水質和環境,在名酒產地“喝酒喝出健康來”已成為人們的一種“現代意識”,美酒的飄香,酒的文化吸引游客前往,如貴州茅臺,四川宜賓的五糧液“聞酒”而來的人在逐漸大幅度上升,充分體現了地方名酒在知名度、品牌效應等方面強大的旅游功能。地方名酒成為重要的酒文化旅游資源。地方名酒對于帶動地方產業和經濟起到巨大作用,也極大地影響著旅游業。

(二)酒禮與酒俗。酒在人們的生產、生活、社交等方面,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飲食文化。酒又是豐富多采的文化載體。歷史延續下來的酒禮酒俗,構成了酒文化。酒禮酒俗也可以歸為民情風俗旅游資源類(所謂民情風俗旅游資源,是指那些突出表現了每個民族的特點和他們所居住地區地方性特征的要素,包括了顯而易見的建筑、服飾、飲食、禮儀、節慶活動、婚喪嫁娶、文體娛樂、鄉土工藝、以及要細心觀察、深人體會的思維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觀念、審美趣味等。它是人文旅游資源中最絢麗多彩的部分,而且能以深刻的文化內涵產生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力量)。可以為旅游開發所充分利用,并作為民俗中獨特的一項單獨出來和其他酒文化旅游資源整和。酒禮與酒俗劃分為古代酒禮與酒俗和現代酒禮與酒俗:

1.古代酒禮與酒俗。古代酒禮有祭祀之禮,宴飲之禮和做客之禮。祭祀在古代中國是一項重要的儀式,天地鬼神、日月山川、列祖列宗都要祭祀,凡祭禮必有酒,酒在整個祭祀活動中扮演著主要角色。從秦始皇開始的泰山封禪大典,儀式莊嚴隆重,其中祭祀用的三牲和酒是最重要的,都有嚴格的講究。中國人好客常設宴款待客人,在宴飲活動中產生了許多相應的禮節。比如宴飲一定要論資排輩以別尊卑長幼,宴飲正式開始時主人一定要恭敬肅立向客人敬酒。做客之禮更是繁瑣,從在宴飲前的精心準備直到宴飲結束,做客之人都要遵守一定之規,否則失禮被人看成缺少教養之人。古代酒俗有婚嫁、誕生、祝壽喪事等酒俗。洞房花燭夜是人一生中的一大喜事,親朋好友要喝喜酒祝賀。嬰兒誕生滿月要喝滿月酒慶賀,高壽老人街坊鄰里、親朋好友都會來拜賀。在中國很多的民俗活動在社會的發展中,其內容和形式、活動情節都會發生變化,只有民俗活動中使用酒一直延續下來,形成很特定的酒。如交杯酒、回門酒、滿月酒、梳頭酒、月米酒、上梁酒等。

2.現代酒禮與酒俗。酒會成為人們交際的場所,安排及參加酒會都要遵照一定的禮節。在酒會上的祝酒要緊緊圍繞中心話題,倒酒要注意程序及倒酒的量,勸酒有文敬、武敬和罰敬,要是具體情況而定。總之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俗,離開了酒,民俗活動就無所依托。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形成不同的飲食規則和食物習俗,在眾多的食物中,酒的飲用規則和飲用習俗又是最復雜、最具文化特色,少數民族飲酒的禮俗更是新奇。如羌族遇到喜慶日子或招待賓客時大家圍坐在一個大壇子周圍,用竹管或蘆管吮酒汁,稱作飲砸酒。彝族有飲轉轉酒和桿桿酒的習俗。少數民族的種種具有特色的飲酒習俗會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希望參與其中,增進了解。

(三)酒器。有了酒,才有了盛酒的用具。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制作技術的提高,酒器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種類越來越多,造型越來越繁雜,實用功能及裝飾效果以及科學、收藏價值等都位居世界前列。酒器作為酒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對人們全面了解酒文化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酒器的制作技術、材料、酒器的外型自然而然會產生相應的變化,故產生了種類繁多,今人目不暇接的酒器。按酒器的材料可分為:天然材料酒器(木、竹制品、獸角、海螺、葫菇),陶制酒器(彝族五嘴救護酒壺),青銅制酒器,漆制酒器,瓷制酒器,玉器酒器,水晶制品(唐代玉方形杯、玉合杯、玉竹筒形杯),金銀酒器(唐代金杯、唐代銀杯、明代金壺、宋代銀壺),錫制酒器,景泰藍酒器,玻璃酒器,鋁制罐,不銹鋼飲酒器,袋裝塑料軟包裝,紙包裝容器等。所以,酒器成為一種旅游資源,是酒文化博物館重要的展品,游客通過參觀游覽了解我國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酒器,滿足游客對過去時代文化的了解的心理。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的醉仙居是公司酒文化名園,內有一座酒器博物館,是目前為止收集藏品最全的一家專業酒器博物館。收集上至三代下至民國的酒器、酒具1 000余件,這些器皿基本上都是以杏花村為圓心,方圓百里以內收集到的飲酒器或盛酒器,這些器皿是杏花村釀酒史源遠流長的物證。

(四)歷史遺跡。中國白酒釀造古遺址五處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瀘州大曲窖池群,水井街酒坊遺址,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劉伶醉燒鍋遺址,李渡燒酒作坊遺址。劉伶醉古燒鍋遺址是目前已知的我國最早的釀酒遺址。李渡燒酒作坊是中國年代最早,遺跡最多、遺物最多、跨度時間最長且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大型古代白酒作坊遺址。“古井貢酒釀造遺址”是一處全面展現傳統釀酒工藝流程的手工業設施遺址。1996年瀘州大曲老窖池群作為中國傳統白酒的首個代表,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水井坊遺址成為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中國白酒第一坊。古人類遺址是人文旅游資源中最古老的景觀形態表現,對游人會產生奇妙、神秘的吸引力,通過已經發現挖掘出的古代酒作坊遺址,進行科學的研究,加以保護及利用。這些釀酒遺址的發現,為人們再現了一套具備完整生產要素的古法釀酒工藝流程,包括酒窖、糧倉、蒸餾設施、爐灶、瓷質酒具,以及墻基、路基、房屋等和作坊有關的建筑遺跡都有,是展示中國釀酒工藝傳統工藝流程的生動課堂。這些是中國酒業的國寶,酒文化的重要代表,同時也成為旅游愛好者開展酒文化旅游的重要地方。這些發現,對研究我國傳統白酒的釀造工藝、傳統手工業布局與分布情形,探討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這一類旅游資源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

(五)酒與名人、名作。我國歷代的文人墨客與酒都有著不解之緣,繹著一出出佳酒名人的趣聞逸事,詩仙李白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杜甫因此評價“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從而看出他豪放不羈和倜儻不群的性格。坡是著名的文學家,也是著名的酒徒。“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從詩中看出他嗜酒如命和風度瀟灑的神態。酒因人而出名的比比皆事,從“何以解優,惟有杜康”再到“喝孔俯宴酒,作天下文章”。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飲酒后完全沉醉于美酒之中,竟大醉三載。劉伶醉酒成為了歷史佳話。所以酒文化也因有了名人的參與而更加豐富。這些與酒有關的文學作品和趣聞逸事都可以成為酒文化旅游很好的資源,可以滿足游客增長知識,尤其是各地方將古代名人的文學作品和當地名酒聯系起來,更具有吸引力。

(六)釀酒工藝。傳統的手工釀造工藝和現代化的釀造工藝都可以作為旅游資源吸引游客的眼球。讓游客了解釀酒的整個工藝流程,例如在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酒文化博物館參觀,游人可以在參觀中了解釀酒的整個工藝流程和汾酒文化的發展歷史的同時,也可以親自過把釀酒隱。這樣可以提高游客的參與性,滿足游客獵奇心理,提高游客興趣。

三、酒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建議

目前對酒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大多是一些具有較高品牌知名度的企業依托行業背景開發出來的,也有當地政府為發展旅游業開發和打造的酒文化旅游資源。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旅游資源,在其開發方法方面具有多樣性和獨特性,如何根據實際情況找到一個最有效、最符合實際的方法,還需要一個不斷摸索和長期學習的過程。縱觀國內酒文化旅游資源類型,在酒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要綜合考慮經濟、環境和能效等因素,在酒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中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突出酒文化特色,樹立品牌意識。任何一種新開發的旅游資源要想吸引游客的眼球,引起社會關注,首先是要具有特色。要突出人文旅游和自然旅游資源,通過創意、整合、配置、包裝等必要的手段和方式,使旅游資源中的特質能夠恰到好處地展現出來,并為旅游者所喜歡。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要找出自身特點,必須善于尋找出自己的特質資源或資源特質,使特質成為品牌的核心要素。如杏花村汾酒集團將酒文化特色與旅游特色相結合,在打造全新的“詩酒文化第一村”國家級旅游基地過程中,把酒文化內涵和旅游資源整合融為一體,突顯基地特色,成為詩酒文化圈傳播勝地。四川宜賓突出加強五糧液十里酒城全國旅游工業示范園區建設,強力推進五糧液特色文化街區建設,建設中國酒都酒文化主題酒店群,打造中國酒都四千年老作坊長廊,建設中國酒文化博物館聚落,建設紅樓夢生態、旅游度假基地,建設中國酒都美酒美食文化廣場,打造中國酒都文化經典綜藝晚會。把宜賓打造成為世界頂級白酒生產基地、中國酒類產品展示和交易的最大平臺、中國最具特色的酒文化主題形象城市、中國白酒文化體驗和酒文化旅游的最佳目的地。所以在開發酒文化旅游資源時一定要彰顯特色,樹立品牌意識。

(二)加強游客的參與性、體驗性。在體驗經濟時代,人們漸漸不滿足于那種走馬觀花似的簡單的觀光型旅游產品,而是希望在旅游產品中增加文化內涵、提高游客的體驗性和參與性,酒文化旅游作為一種文化體驗游在旅游資源的開發中更要注重游客的參與性和體驗性,設法要讓旅游者參與其中,在一些民俗主題公園常見的表演者邀請旅游者共同參與表演的環節就是出于這種考慮。杏花村在遺址和老作坊舊址建設中,再現明清杏花村72家酒家的勝景。建成一條復古生產線,重現“人推磨”、“大木鍬”、“柏木甄桶”、“柳條酒簍”、“百年酒缸”,并讓游客參與其中,親身感受做酒的樂趣。張裕酒文化博物館里一年四季活動不斷,酒莊體驗之旅、葡萄酒公主秀、金秋游客現場DIY自釀酒、酒莊雞尾酒會、市民品酒及賞酒節等特色活動。國內一些大型葡萄酒莊在組織酒莊游時,除了品酒、介紹葡萄酒知識外,還會邀請有興趣的游客和工作人員一起參與葡萄采摘、分揀、清洗、榨汁等釀酒過程,游客通過這種親身參與對葡萄酒文化的會有更深層的體驗。因此,在旅游過程中通過強化游客參與性環節提升酒文化旅游品質。

(三)充分挖掘文化內涵,進行全方位的創新與發展。在開發酒文化旅游資源時應注重文化休閑方面的功能與特色,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因為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是發展旅游的載體,旅游企業間的競爭其實也是文化的競爭。所以在酒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利用獨具特色的酒文化,將旅游業和釀酒業結合起來。如瀘州在打造瀘州旅游業推出美酒文化主題專項旅游產品。一是以深度休閑情景體驗區的模式,促進國寶窖池和郎酒為主的名酒文化旅游項目的深化;二是增添新的酒文化主題旅游項目,著重打造城區高檔酒吧一條街;三是將瀘州城區建設為酒文化主題城市,在目前麒麟溫酒器雕塑標志物等酒文化城市符號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建筑物或構筑物文化符號、街頭小品等城市建設的細節上,設置酒文化元素;四是延長酒文化鏈條,從生產能喝的酒,衍生創造出能看、能吃、能玩、能綜合體驗的美酒衍生物,如酒景觀、酒食品、酒休閑娛樂、酒文化創意等產品;五是開發酒主題的文化產品,結合科普活動,開展一些展示類的釀酒、品酒體驗項目;六是落實“中國白酒金三角”區域發展戰略,整合瀘州與宜賓五糧液、貴州茅臺等名酒文化資源,利用原糧、老窖、技藝、洞藏等酒文化優勢,促進跨區域的旅游節點串聯,打造頂級美酒主體產品。

(四)注重節事活動的帶動作用。通過舉辦各種啤酒節、葡萄酒節、白酒節等節事活動,如1991年始創的青島國際啤酒節,2004年中國國酒茅臺把每年的重陽節定為茅臺酒節。這些節事活動擴大影響從而提高當地知名度,同時吸引大量的游客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德國慕尼黑啤酒節是典型的節日帶動型,每年九月末至十月初為期兩周的慕尼黑啤酒節也讓德國的啤酒旅游聞名世界。在2012年吸引了640萬游客,使德國慕尼黑的各大景區賺得缽滿盆滿,同時帶動了其周邊地區的旅游發展。慕尼黑啤酒節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間狂歡節之一,而且也因為它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亞的民間風采和習俗。人們用華麗的馬車運送啤酒,在巨大的啤酒帳篷開懷暢飲,欣賞巴伐利亞銅管樂隊演奏的民歌樂曲和令人陶醉的情歌雅調。人們在啤酒節上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還舉行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如賽馬、射擊、雜耍、各種游藝活動及戲劇演出、民族音樂會等。人們在為節日增添喜慶歡樂氣氛的同時,也充分表現出自己民族熱情、豪放、充滿活力的性格。所以在開發酒文化旅游資源時注重節事活動的帶動作用。

(五)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開發與保護相結合。酒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資源由于起步較晚,與國外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開發的過程中還有許多難題需要突破,國外凡是對酒文化這一旅游資源的開發做得較為成功的地方,都值得我國進行借鑒和利用,這樣才能少走彎路,多出成效。在開發酒文化旅游資源的過程中,政府可以借鑒澳大利亞的模式,由產地政府牽頭,成立開發協調機構,制定酒文化旅游業的發展規劃,進行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可持續的資源開發。另外歐洲葡萄酒旅游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識就是出現專業的接待人員,這些人員擁有葡萄酒釀造技術,將專業的葡萄酒旅游與釀酒專業知識相結合介紹給游客,游客由專業接待人員作為專業導游,了解葡萄酒基礎知識,增加了對葡萄酒的興趣以及消費習慣。所以在酒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制定發展的戰略規劃,培訓所需要的專業接待人員,使我國的酒文化旅游能持續快速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瑞,王義民.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M].鄭州大學出版社,2002.

[2]徐少華.中國酒與傳統文化[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3]王小剛.話說酒令[J].甘肅教育,2006,(5).

[4]康明官.酒文化問答[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5]樊星.當代文學與酒[J].長江大學學報,2006,(1).

[6]許金根.酒品與飲料[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7]何明,吳明澤.中國少數民族酒文化[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8]徐少華.中國酒與傳統文化[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3.

篇10

中國黃酒天下一絕。中國黃酒的代表――紹興黃酒以其低度、營養、保健及卓越的品質為世界各地消費者所喜愛。作為國內黃酒龍頭企業的領頭人、紹興黃酒的薪火傳人,傅建偉始終以振興紹興黃酒這一民族傳統產業為己任,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企業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致力于做大、做強、做優黃酒主業,使企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在規模、技術、質量、效益等方面均居黃酒行業領先地位。

打“陳酒”牌?創“新天地”

紹興黃酒集團現為520家國家重點企業之一、中國釀酒工業協會黃酒分會理事長單位,國內最大的黃酒生產、經營企業,擁有國內一流的黃酒生產工藝設備和全國唯一的省級黃酒技術中心,聚集了一批國家級評酒大師,年產優質紹興黃酒13萬噸,總資產40.5億元,主要產品“古越龍山”、“沈永和”、“女兒紅”、“鑒湖”牌紹興酒是中國首批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多次榮獲國際國內金獎。其中“古越龍山”是中國馳名商標、黃酒行業唯一的中國名牌產品和唯一國宴專用酒,老字號“沈永和”是浙江省著名商標,“女兒紅”是中國馳名商標公司。產品暢銷全國各大城市,遠銷日本、東南亞、歐美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連續多年為紹興市市直企業利稅第一大戶、紹興市區工業綜合優勝企業,先后榮獲“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用戶滿意企業”、“浙江省納稅百強企業”、“紹興市慈善之星”等榮譽稱號。2005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主業黃酒銷售同比增長1億元,2006年在上一年的基礎上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繼續保持著黃酒行業龍頭地位。

傅建偉深知,品牌是一個企業經濟實力和市場信譽的重要標志。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創造名牌產品。對于一直以傳統生產為主的黃酒企業來說,打破黃酒“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觀念,樹立以大品牌、大傳播贏得大市場的營銷理念,這本身就是一大創舉,而要付諸實施,不僅需要企業雄厚的經濟實力,更需要管理者過人的膽識。傅建偉仔細分析黃酒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黃酒競爭者和企業自身發展狀況,大膽決策,聘請著名演員陳寶國做“古越龍山”品牌形象代言人,2004年首次在央視黃金時段投入6000萬元做廣告,打響了紹興黃酒的第一炮。2006年繼續與央視進行3年戰略合作,持續的廣告投入,為中國黃酒業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古越龍山”品牌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大幅提高,銷售額更是以50%的速度增長,也帶動了整個黃酒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古越龍山”以其引人注目的成長性和良好的品牌影響力,連續三屆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2006年最新品牌估值為14.19億元,名列第353位,成為唯一一家進入500強的黃酒釀造品牌,并入選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古越龍山”還與法國卡慕國際成功簽約合作,使“古越龍山”首次進入其全球免稅店,為黃酒開拓國際市場打下了基礎。

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傅建偉認為,一個傳統產品生產企業,唯有重視傳統,取其精華,才能得其精髓而傳承至未來。為保留和保護黃酒傳統工藝精華,他精心組織力量參與起草制定紹興黃酒國家標準,保證了紹興黃酒的品質統一、風味延續。紹興黃酒的生產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古越龍山”成為首批使用中國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專用標志的企業,并被授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紹興黃酒釀制技藝傳承基地。

傅建偉意識到,黃酒必須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為此,他著力做深做新擁有黃酒自主知識產權的文章,在傳承黃酒傳統技術的基礎上,引進黃酒冷凍、膜過濾等現代新技術,解決了長期困擾黃酒業的黃酒沉淀問題;依托中國紹興黃酒技術中心的技術力量,與浙江大學、江南大學合作開展黃酒基礎科研,先后進行了“黃酒沉淀原因分析及防止機理研究”、“黃酒制曲新工藝研究”等一系列課題研究,研究成果多次獲得部、省、市科技進步獎。黃酒是保健型酒種,但其保健機理過去人們一直無法理清,傅建偉組織力量進行多年攻關研究,揭開了黃酒養生保健機理,發現黃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降血壓和降膽固醇活性肽及酚類和功能性低聚糖、r氨基丁酸等生物活性物質,為黃酒的保健機理提供了確鑿的科學依據;他還組織開展節約型企業建設,發展循環經濟,米漿水回收利用,用板式換熱器代替盤腸式煎酒器,減少重油消耗等節能降耗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實現了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他積極實施管理創新,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技術,先后通過了ISO9002、ISO14001、HACCP、QS認證,使“古越龍山”成為“產品質量國家免檢”企業。

注重人才培養?不忘回饋社會

傅建偉始終認為,企業要發展,人才是根本。他十分重視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大力開展學習型企業建設。一是要求干部職工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花巨資、撥專款,組織中層以上干部參加在職MBA學習,鼓勵員工參加學習培訓,提升員工專業技能,每年利用黃酒生產淡季開展全員培訓,使干部的管理水平、員工的技能素質適應傳統黃酒生產企業向現代黃酒制造業基地的轉變。二是從制度上做文章,建立了職工學歷工資和職稱工資制度。三是立足職工職業技能創新基地,組織開展職工技術創新、獻金點子、“安康杯”文明生產競賽活動,充分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

傅建偉十分注重企業的民主化管理,緊緊依靠廣大職工辦企業。一是組織企業與職工簽訂《集體合同》,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協議制度。二是切合實際地為職工著想,連續4年提高職工工資待遇及獎金福利。三是大力實施送溫暖工程,每年通過“古越龍山”慈善救助基金、困難職工補助、工會互助互濟金等形式,救助貧困職工,讓他們感受集體大家庭的溫暖;四是建設“古越龍山”特色企業文化,每年舉行“古越龍山”文藝演出、職工運動會,辦好《古越龍山》雜志、報紙、釀酒通訊和企業網站,為職工搭建學習成長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