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10-19 16:07: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呼吸道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053-01
呼吸道異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見急癥之一。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1~3歲占多數,若對某些異物誤診失治,將產生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必須特別重視。異物進入氣管、支氣管后非常危險,或可突然死亡,或可因診斷不及時,拖延了治療時間,導致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肺不張、肺炎、肺膿腫等嚴重合并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診并進行過手術治療的98例呼吸道異物患兒,其中男性66例,女性32例。男女比例2.2:1,發病年齡在7個月至10歲之間,其中7個月至一歲為20例,一歲至三歲為68例,三歲至10歲為10例,病程均在一個小時至三個小時之間。經氣管鏡鉗取異物成功98例,無一例死亡,其中從外院轉來36例,3例有明確診斷,24例在轉院時具有不同程度的并發癥,2例為行氣管切開術。3例是在學校里面發生,96例是發生在家庭生活中。88例在農村患兒。經常見到的呼吸道異物主要有花生36例、糞便1例、豆類24例、瓜子25例、果凍2例、塑料紐扣和衣服飾物2例、水果碎屑2例、金屬2例、橡皮擦頭2例、骨頭2例等。近些年來,果凍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會導致兒童呼吸道異物疾病的原因,由于其性質具有粘稠、容易碎及形態的可變性,是導致嚴重呼吸困難,甚至導致死亡的呼吸道異物。
1.2 護理方法
1.2.1 術前隨訪 由于周圍環境的改變,言語溝通的困難,害怕與父母分離等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反應,患兒可表現為反抗、哭鬧、拒絕護士照顧等。針對這些情況,術前護士到病房隨訪,細心觀察患兒的喜好,態度要和藹,應用語言技巧與患兒交朋友,安慰關心患兒,因勢利導2并了解患兒年齡"異物的性質"大小"吸入時間%評估患兒全身情況。了解術前準備情況,讓患兒及家屬意識到麻醉前禁食、禁飲的重要性,為手術做好準備。
1.2.2 術前器械準備 根據患兒年齡選用支氣管鏡,護士準備好氣管鏡一套,兒童側開式直接喉鏡,以及相關器械設備,如異物鉗、吸引器、光源、氣管切開包等。
1.2.3 術中配合 對能配合的患兒應以親切的微笑,善解人意的動作消除患兒防御性的心理反應。對因哭鬧不能正常入手術室的患兒采用分步接患兒法,即先讓家屬陪伴患兒,護士利用誘導法分散患兒注意力,行基礎麻醉后入手術室。在進行擺正與麻醉的過程中,患兒取仰臥位,肩下墊沙袋,使頭下垂后仰,便于觀察喉部,可增加氣道氧氣流量,減少鏡下操作對呼吸道的損傷,保證手術安全。選擇全身麻醉,面罩吸氧或加壓給氧,直達喉鏡下用1%丁卡因行咽喉表面噴霧麻醉,插入支氣管鏡夾取異物。取異物的同時可將輸氧管連接于支氣管鏡柄端的側孔上,以保持供氧。進退支氣管鏡時,支氣管鏡的縱軸要與氣管縱軸平行,即‘見洞進鏡’,應盡量少刺激隆突,避免損傷氣管、支氣管壁。保證靜脈輸液通暢,準確掌握輸液速度,術中護士不得離開手術間,隨時協助調節光源強度。加強心電監護,密切觀察心電圖、心率注意觀察患兒顏面、口唇、指、趾端顏色,及時吸出氣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術中由于異物影響、改變、手術刺激都會引起患兒劇烈嗆咳、掙扎,反而加重缺氧,并易使異物向深部氣管嵌入,因此術中搬動、吸痰操作宜輕柔敏捷,鏡檢時要充分鎮靜,盡量減少患兒劇烈嗆咳。異物取出后,應常規使用激素緩解支氣管痙攣,減輕喉水腫。并隨時作好氣管切開的準備。
2 結果 見表1。
表1 年齡、異物及手術名稱(n,%)
從表1可知幼兒期發病率最高。異物停留部位:左側44例,右側48例,雙側2例,氣管4例。表明異物在右側發病率高于左側。
3 結論
兒童生理發育還不完善,咳嗽反射功能還不是十分不健全,十分容易將食物嗆入氣管。醫護人員應當積極廣泛的開展宣教工作,加強全社會和家長對呼吸道異物的重視,在街道、學校、托幼機構,特別是農村,利用板報、廣播電視等形式進行宣傳教育,宣傳小兒呼吸道異物的病因及預防,提高群眾對此病的認識,以降低疾病的發生率。根據中國資料分析,由意外損傷造成的死因中主要為意外窒息,占嬰兒意外死亡中的90%,而導致窒的主要原因就是氣道異物阻塞,使孩子的呼吸完全不能進行。因此,意外一旦發生幾乎沒有入院急救的機會。嬰幼兒發生氣道異物阻塞,馬上送醫院搶救可能時間不夠,因此,父母首要做的是進行應急處理,為送孩子去醫院爭奪時間。診斷確定后應迅速手術取出。氣管內活動異物,無明顯呼吸困難,可于直達喉鏡子下取出。支氣管內異物必須用支氣管鏡取出。異物較大、呼吸困難嚴重者,應先作氣管切開術,然后經切口置入支氣管鏡取出。呼吸道異物停留時間較長者常并發肺部感染,術前、術后需用抗生素(青霉素,先鋒霉素)控制感染。如已并發喉水腫,或手術操作時間太長,預防術后并發喉水腫而發生呼吸困難者,應加用激素治療。
參考文獻
[1] 林鏑.小兒支氣管異物取出術的主要并發癥[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2(16)
[2] 施小泉.家庭護理600問[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21)
篇2
【關鍵詞】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臨床護理;臨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41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152-02
肝硬化是常見的一種肝臟疾病,患者早期的臨床表現不明顯或是沒有癥狀,在中晚期的時候就會合并很多并發癥,其中消化道出血是很常見的,此病病死率比較高,危害性也很大,因此進行臨床護理就很重要。本次研究將選取我院在2010年5月到2012年8月期間所收治的120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對護理措施進行分析,具體內容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120例患者中,男性有68例,女性有52例,年齡在36到74歲之間不等。肝硬化原因:32例丙型肝炎,5例不明原因,61例乙型肝炎,22例酒精性肝炎。31例患者少量出血(1000ml)。患者出血后的臨床表現有面色蒼白、血壓下降、頭暈等。
12 方法 根據患者病情進行抗休克、禁食、補液、保護胃黏膜、輸血等常規治療,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那么可以給予患者冰鹽水、去甲腎上腺素,然后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121 急救護理 為患者建立起靜脈通道,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情況,進行心電監護,保證患者臥床休息,保證患者呼吸道順暢。給予患者止血藥物,輸血及交叉配血,為患者補充血容量。在輸液的時候要先晶后膠、先鹽后糖、先快后慢,輸液速度不能太快,避免引發急性肺水腫。如果患者煩躁不安,那么也不能大劑量地使用鎮靜劑,不能使用巴比妥類、嗎啡等藥物,避免誘發肝性腦病[1]。
122 心理護理 根據患者病情,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調節患者心理,放松患者心情,消除患者對疾病的緊張、恐懼感。護理人員要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很多患者的精神都會高度緊張,這樣就會導致再次出血,因此對患者進行心理是必不可少的。護理人員在配合醫生救治的時候,也要多和患者和其家屬溝通,安慰、鼓勵患者,疏導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康復的信心,從而讓患者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
123 飲食護理 在出血期間,患者要禁食48-72h,在出血停止、沒有嘔血的時候給予患者流質食物,但是不能讓患者食用過甜、過熱的食物,盡量給予患者溫涼食物,要多餐少食,囑咐患者不能食用辛辣、堅硬、粗糙的食物,要戒煙戒酒。如果患者合并有肝性腦病,就要禁止患者的高蛋白飲食,如果患者合并有腹腔積液,那么就給予患者高蛋白、低鹽食物,每天的進水量在1000ml左右。
124 止血護理 ①藥物止血:在大劑量給予患者垂體后葉素的時候,很容易會增強腸環狀機、冠脈血管收縮作用,所以對于冠心病、高血壓患者要謹慎使用,在輸入硝酸酯類的時候,聯合使用的不良反應比較高,因此在使用這些藥物的時候,要嚴格掌握好輸液速度、推注速度[2],同時囑咐患者不能自行改變滴注速度;②三腔管壓迫止血:在壓迫止血之前,要檢查氣囊有沒有漏氣、松脫問題,在充氣膨脹是否均勻,在插管的時候要輕柔,定時測量、檢查壓力情況,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在抽吸內容物的時候,要觀察患者有沒有繼續出血的問題,在患者沒有出血的24小時以后,給予患者液體石蠟,然后抽出管,在拔管的時候不要損傷黏膜,防止再次出血;③內鏡止血:在手術過程中,要囑咐患者積極配合,防止發生進鏡損傷,同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情況。在手術結束以后,要讓患者禁食、臥床休息,為患者補充營養,要抬高床頭,防止出現墜積性肺炎,同時給予患者抗生素。
125 基礎護理 止發生口腔感染問題,對患者口腔積血要及時地清除,要保證患者呼吸道順暢,通常是每天進行2到3次的口腔護理,同時也要觀察患者口腔黏膜變化情況。消化道出血患者便血、嘔血很容易污染病床,因此要保證局部清潔,要及時地為患者更換新床單,保證床褥是干凈、平整的。因患者的血循環比較差,那么就要對患者進行皮膚護理,定時地為患者按摩、翻身,從而幫助血液循環,避免形成褥瘡,也要記錄好患者便血、嘔血、尿量。
126 出院指導 患者即將出院的時候,要囑咐患者戒煙戒酒,不能食用刺激、粗糙的食物,在進食的時候要細嚼慢咽[3],不能服用一些退熱、止痛的藥物,不能情緒波動,不能勞累,要保證充足休息,要按時服藥,保證心情舒暢,適當進行運動,定期來院復查。
2 結 果
120例患者中,116例患者康復出院,其中4例患者因為出血量比較大,轉到了外科進行急診手術。2例患者放棄治療出院,2例患者死亡。
3 討 論
肝硬化是彌漫性的肝損害疾病,后期患者多數表現是門脈高壓、肝功能損害,晚期會出現消化道出血并發癥,臨床表現多是血便、嘔血,有時還會引起血性休克。有關報道表示[4],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進行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對120例患者進行了心理、飲食、基礎、止血護理及出院指導以后,大多數患者都康復出院。對患者積極進行精心護理、對癥治療是治療根本保證,因此護理人員不光要有扎實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同時也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質、責任心,根據患者不同特點進行護理,在對患者進行生理護理的同時也要重視心理護理,消除或是減少誘發因素,防止發生感染、并發癥,降低病死率、出血量,提高治療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朱以芳,余詠,谷仲平,張濤,郎紅娟,趙芳,齊海妮臨床路徑實施中的護理干預[J]護理雜志,2008,14(11):169-172
[2] 楊麗萍,劉素英,林景枝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87例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8,7(21):152-156
篇3
[關鍵詞]道橋施工;養護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3-0057-01
現在,即使我們在道橋施工技術上有所進步,近幾年也可以說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事實上,道路和橋梁在施工以及養護管理方面,所面臨的問題還是非常多的,對于道路橋梁的發展,行進中的人們的人身財產安全都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而且道路橋梁是城市和國家的交通樞紐,所以是我們養護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道橋施工以及養護管理當下存在的問題
1.1 道路橋梁中容易出現裂縫
因為原材料的質量達不到規定的標準,所以在道路橋梁施工完成以后,經常就會出現裂縫等問題,你像水泥和砂石,還有外加劑等這些在道路橋梁中,需要量比較大的材料,而且在以后的運行中,也是主要起到承重作用的材料,如果一但質量不符合標準,那么工程出現質量問題是不足為奇的。這些因素會直接導致混凝土質量下降,因而在后期運營中出現比較大的裂縫。再有一點就是混凝土在配比的過程中,水量添加的不準確,還有外加劑的參量,拌合達不到工程需要的標準,還有就是工程部在當初的設計中出現失誤,對混凝土的強度設計不合理,都會造成道路和橋面出現裂縫的現象。其他的一些大方面,就是在施工中,其工藝的控制不符合標準,你像攪拌混凝土的時候不均勻,振搗混凝土沒有搗實,在泥漿澆筑的時候泥漿損失嚴重,從而導致泥漿量的不夠用等等。這些雖說都是一些比較小的環節,但是其重要性不要忽視。最后就是梁板鋼筋的安裝出現問題,為了自己方便,沒有根據設計的方案進行操作,致使固定波紋管不到位,鋼筋保護層控制的不好。這些問題的出現也是造成橋梁出現裂縫的因素。橋梁一旦裂縫,雨水進入就會腐蝕鋼筋和鋼絞線,進而會引起致坍塌事件的發生。
1.2 鋼筋銹蝕引發的橋梁耐久性低
施工的技術是影響橋梁質量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材料,施工的工藝再好,如果沒有有保障的材料做支撐,那么也畢竟會徒勞一場。在施工中,如果材料老化嚴重,鋼筋在雨水中一泡就是幾個月,嚴重腐蝕,就直接導致橋梁的保質期變短,進而維護費用就會增加,所以相關人員對鋼筋的質量,一定要保證好,只有有好的材料,才能建成安全的橋梁,不要因為鋼筋腐蝕而增加橋梁的安全隱患。
1.3 道路橋梁養護維修認識不足
有些情況,在橋梁施工中,整體資金不能及時到位,進而導致道路和橋梁的維護與保養根本不能同步進行,所以對道與橋的壽命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我們做事情不能虎頭蛇尾,因為兩頭都是重要的額,道路和橋梁建設完工只是完成了一半,而另一半的任務就是維護。在維護中,要全面深入,徹底清理,按時維護。所以一定要加強道路橋梁養護維修認識。
二、加強道橋養護與管理的具體措施
2.1 加強道橋施工過程管理
在施工和檢測中,原材料的檢查是重中之重,選用原材料的時候,你像水泥,砂石以及外加劑,對道路橋梁質量的影響都是關鍵因素。只有保證所用原材料達標,道路橋梁的質量才能夠達標。另一方面,混凝土的攪拌過程中,保證混凝土和水量的配比是必須的,其次就是混凝土的強度要標準。施工工藝中,需要派人嚴格檢查,全程監督,避免偷工減料的事情發生,杜絕一切存在的安全隱患。
2.2 設置專職的橋梁養護工程師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在現代化的社會,因為無論是技術科學還是材料科學,其知識都是非常龐雜的,所以我們每個人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什么,所以在道路橋梁養護這個方面,我們不能隨隨便便找幾個人把看到的問題解決了就大功告成了,我們需要聘請專業性的高級技術人員,因為在工作中,其不但會看到我們所看不到的問題,而且還能對具體的道路橋梁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所以在聘請的時候,一定對其要通過考核,在各項專業知識都合格,而且有過成功的維護案例的情況下,才能放心的使用,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
2.3 做好橋梁養護工程管理工作
小修保養,中修和大修,還有改建這四個方面是道路和橋梁養護工程的主要工作。不同技術的道路和橋梁,其養護情況也不盡相同,所以就要保證橋梁養護工程的管理工作,必須要依據橋梁的技術狀況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假如說是一類,或者是二類技術的道路和橋梁,我們只需要進行小修保養就可以保證其安全性了,只要不出現明顯的病害就基本上沒有什么問題。而如果說是屬于三類技術的道路和橋梁,我們就要進行相應的中修處理,這樣可以防止橋梁的病害的擴散。如果對四類和五類技術的道路橋梁進行維護工作,首先不要像之前那樣盲目的工作,第一點應該依據橋梁的檢查結果,以及專業人員的技術分析結果,進行合理化的大修和改建,才能有效的保證道路和橋梁的質量關,為人民提供舒暢安全的出行條件。同時,交通主管部門還應該針對重點橋梁,制定對應的相關法律法規,對道路和橋梁進行安全管理措施,在管理中,你像有些汽車超載,其載荷等級已經超過了橋梁能夠承受的范圍,必須嚴格管控,不允許上路上橋,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嚴厲懲戒。如果有些橋梁當初設計不合理,或者考慮的方面不周全,達不到抗災的能力,而且防護標準等技術指標也不達標,我們必須進行技術的改造確保橋梁在運行中的安全性。
總結:通過以上細致的分析我們知道,橋梁施工中質量的管控和后期的保養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兩個地方中的一個出現了問題,對道路和橋梁的安全運作都是非常大的挑戰,所以我們不但要加強施工材料的質量管控,還要加強施工人員的素質,提高整體道路橋梁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讓人們的人身安全和經濟利益得到有力的保障,促進我國道路橋梁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賀博.關于加強市政道橋施工質量管理措施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34:57.
篇4
【關鍵詞】 口腔;門診患者;疼痛;負面心理;心理護理;指導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95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727-02
口腔作為人體的敏感器官,最讓人們感到惱火的就是牙病。在對于牙病的處置問題上,患者很容易產生恐懼和不安寧等負面心理。大多數情況下,患者均是在牙病發展到嚴重的程度、疼痛實在難以忍受后,方才到醫院進行診斷治療。這些患者往往懷抱立即減輕病痛的迫切愿望,但是這與實際就診患者人數多、排隊等候、持續疼痛等問題是相沖突的。
1 臨床資料
本組318例患者均為牙痛,其中男性204例,女性114例。年齡4-82歲,其中50-65歲224例,占70.4%。
2 口腔門診患者疼痛的心理分析
引起口腔門診患者疼痛的原因絕大多數為根尖周炎、牙髓炎等的牙痛,其主要表現為冷熱刺激痛、自發性劇痛、患牙咬合痛、放射性痛、腫脹痛等。在疼痛的持續刺激作用下,大多數患者均表現為急躁、恐懼、緊張、擔心等負面情緒,對這些患者的治療,需要同時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劑指導措施,才能夠及時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病痛。
2.1 急躁心理的心理護理及指導措施 很多牙病患者一般都有持續性、自發性劇痛,且在夜間有加重的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睡眠和休息,因此,患者在進行診治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急躁的負面情緒,甚至有患者直接放棄了治療而要求拔除患牙。針對這一心理,臨床醫護人員要以簡潔的語言、和藹的態度,結合宣教圖片,與患者進行溝通,讓患者充分認識到牙病治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對能夠治好的牙,一定要及時耐心地進行治療,不能夠不負責任地將其拔除。且明確告訴患者,在炎癥沒有消除的情況下拔牙是不行的,也是不安全的行為。通過耐心細致的解釋,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同時給予患者全身應用消炎藥,實現治療的目的。同時,通過向患者講解常規治療方法,改變患者“牙痛就必須拔牙”的固有不正確觀念,也改變患者這種觀念所導致的行為狀態和心理,從根本上消除患者急躁的心理,使其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
2.2 緊張心理的心理護理及指導措施 一般情況下,要減輕患者的牙痛均要通過開髓治療來實現,由于患者對于治療程序、治療進程等的不了解,往往容易產生緊張心理。主要表現為患者緊緊抓住椅把、反復詢問大夫等,甚至有的患者在剛剛接受大夫快速磨牙的時候,則要求終止對其進行治療。針對患者的這一心理,臨床醫護人員要向患者詳細講解引起牙痛的原因,讓患者明白全身用藥不能夠直接控制牙痛,也不是立即緩解牙痛的根本方法,從而讓患者放棄無效應對要求。對患者充分講解治療程序及治療進程,以及治療過程中可能帶來的不適,幫助患者分析這些不適與徹底治療之間的利弊關系,宣教治療中減輕不適的方法,從而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同時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使患者勇于接受治療、正確面對治療。
2.3 擔心心理的心理護理及指導措施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普及,以及媒體的逐漸多樣化和全面化,護牙、愛牙知識已經被大眾所了解和掌握,對口腔衛生保健的認知度也逐漸提高,這也提高了口腔疾病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由于部分患者片面理解了相關知識,使得這些患者在就診的時候表現得猜測多疑、顧慮重重。比如就診的時候患者一直盯著大夫的手套,觀察其一次性檢查手套是否更換、患者就診時自帶漱口杯,不放心醫院的消毒情況等。這些表現都是患者在診治過程中表現出擔心情緒,如臨床醫護人員不能及時地解除患者這一負面心理,很容易造成患者的不信任,從而影響治療。針對這一負面心理,臨床醫護人員要做到耐心傾聽、充分理解,同時有針對性地、具有信服力度地進行解釋。如向患者詳細講解診治過程中消毒流程,并盡可能地讓患者看到更換、消毒等程序,或讓患者查看消毒包裝日期等,消除患者的擔心心理,使其放心地接受治療。
2.4 恐懼心理的心理護理及指導措施 對急性牙髓炎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經過開髓使牙髓腔壓力緩解后,為了滅活牙髓神經,多需封失活劑處理。有少數患者由于過大的牙髓腔壓力,在封失活劑后產生劇痛,對其治療應再次開髓減壓,緩解患者疼痛后,再次封失活劑。在這一治療過程中,患者會對疼痛的經歷產生條件反射,使得下一次診治時而產生恐懼的心理。針對這一心理,臨床醫護人員應該注意行為和語言的藝術性、規范性、靈活性,充分講解治療過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盡量淡化病痛程度,同時采取轉移注意力等方法,逐漸讓患者適應牙科治療。慢慢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提高治療的耐受性和依從性,使其能夠順利地接受治療。
3 討論
口腔門診患者的診治,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護理及指導措施,讓患者從身體和心理上全面解除病痛。在實際臨床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首先要建立于患者之間的溝通,通過全面、充分的溝通,讓患者對診治過程充滿信任。然后,醫護人員要站在患者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是站在他們同一水平線上的,對他們的要求是有同感的。同時,在護理過程中,要以熱情飽滿的情緒感染每一位患者,讓患者感受到被人尊重,體會到醫護人員的崇高職業道德,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另外,在診治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不將不良情緒帶到醫護工作中,以熟練的操作對患者進行處理,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依從性。最大程度低緩解患者負面心理,增強治療信心,緩解痛苦程度。
參考文獻
[1] 吳文秀,梅香,翟清亮,張玲玲,李麗君.口腔內科患者疼痛的心理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09(10):451-452.
[2] 謝培豪.應用深入訪談法對阻礙老年人口腔疾病早期就診原因的調查[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9(02):184-185.
篇5
關鍵詞:航道;管理;養護;問題與措施
中圖分類號:U61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水運作為一種傳統的運輸方式,具有成本低(占公路運輸的五分之一,鐵路運輸三分之一)、運量大、占地少等優勢,在國民經濟建設發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贛州港是江西省六大港口之一,水運業曾有過輝煌的歷史。但是由于萬安水電站建成蓄水發電后,贛江中上游航道水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入贛州港的船舶一年四季不能正常均衡運行,嚴重制約了贛江中、上游航運業和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盡快復建贛州港,開辟水上現代物流運輸體系,為贛州的經濟建設創造良好的水陸運輸條件成為振興贛江水運最迫切的任務和歷史目標。
1.加快水運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水上交通是立體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等運輸方式相配合,組成綜合運輸體系。水路運輸具有成本低、耗能少、運量大、節約土地、有利于生態環境等優勢,是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交通運輸支柱。贛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省政府有關部門對贛州港的規劃和建設非常重視,將其列為長江水系重點建設的港口之一。歷史上暢通的贛州黃金水道,引來八方商賈如云,帶來贛州數百年的繁華,曾經為我市的國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市經濟快速發展,基礎設施落后的水運業已難于適應快速增長的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因此,加強我市水運基礎設施建設,改變落后狀況,促進水運事業發展,是推動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對于我市實現“大交通”,促進“大發展”,加快實施“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的發展戰略,建設小康社會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級人民政府要充分認識發展水運事業對構建我市立體交通,加快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要從加快實施“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發展戰略的高度出發,切實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努力構建我市水陸空立體交通運輸體系。
2.我國內河航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施工單位違法施工
內河跨航道工程涉及公路、鐵路、電力、天然氣、石油、水利等多個行業,建設單位對航道管理的法律、法規的了解程度不一,參與施工的單位水平也參差不齊。有些建設單位只在工程設計階段到航道管理部門咨詢了相關通航技術標準,工程的施工和竣工就不再到港航海事部門辦理任何建設手續。一些施工單位在未辦理施工許可的情況下進行施工,為了降低施工難度或施工成本,甚至擅自改變設計方案,港航海事部門往往在工程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后才得知具體信息,但此時航道損失已經造成,要花很高的代價才能挽回。
2.2缺乏法律保障
目前,航道管理所依賴的法律、法規僅有一部《航道管理條例》,專業法律法規層次較低,條款內容也明顯滯后,完全無法適應航道管理新形勢的需要,給行政執法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航道管理法律體系較為混亂,執法依據不足在客觀上造成了航道行政管理軟弱無力。在進行水資源綜合治理應用時,航道的執法常常受到其他部門法律的掣肘。在關于水資源保護的《水法》、《防洪法》、《漁業法》等涉水法律中對航道保護的力度遠遠不夠,有些對水利、發電和養殖等有利的方面,恰恰會危害到航道;同時多頭治水體制使得協調難度增大,弱化了法律效力。
2.3缺乏專業技術人員
由于行業的低迷,許多航道管理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基層的技術人員因待遇低而離開了航道管理崗位。雖然某市港航海事局每年都會組織人員培訓,但培訓側重的是提高執法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針對于技術性的專業培訓則不多。
3.加快贛州水運事業發展步伐的措施
3.1明確工作重點
根據我市目前河流和庫區水域的實際,在近期的水運事業發展上,重點放在四個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和加快建設贛江(市域段)主航道各項港口設施,進一步開拓出江船舶運輸市場。二是制定贛州市(包括各縣市)的港口總體規劃,劃定港區。三是加強對現有水運業戶、港口經營業戶和各種類型港口設施的管理。四是整治和疏浚贛江上游和章、貢兩江主航道。
3.2加強航道整治
2010年之前,我市水運的主通道贛江(贛州港——贛縣小良口段)由原來的五級航道提升為三級航道。2010年之后,按照贛粵運河規劃方案,在萬安電站達到設計運行水位預定期限內,爭取對茅江樞紐的建設立項投資,促進貢江航道等級的提高,與在建的居龍灘電站水位相銜接,推動贛粵運河的進程。同時,我市其它航道都要逐步提升等級,斷了航的要逐步復航。要合理開發和利用我市內河流域的水上資源,與水利、水電建設、通航設施建設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相配套,提升航道等級,改善通航條件,延伸通航里程,加速建設我市內河水運網絡。
3.3盡快制定港口總體規劃
按照我市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贛州市章貢區、贛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贛縣儲潭境內的章、貢、贛三江六岸的港口總體規劃和港區劃分,年內要按有關程序制定并由市政府公布執行。各縣市的港口總體規劃和港區劃分,要在明年六月份之前完成,由縣市政府公布執行。
3.4嚴格岸線使用管理
按照“深水深用,淺水淺用”的原則,制定贛州市章貢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境內章、貢、贛三江六岸和各縣市的河流庫區水域岸線使用規劃。凡是使用市域河流庫區水域岸線的,應按有關規定嚴格各項審批程序,辦理相關手續。
3.5加快港口建設步伐
2010年之前,我市港口建設的重點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搞好我市水運主通道的港口建設。按照省政府有關部門的規劃,建成儲潭年吞吐能力20萬噸的戰備碼頭;實現白塔年吞吐能力20萬噸的雜件碼頭立項開工。為開通與昆廈高速公路和贛龍鐵路水陸交通運輸通道打下基礎。二是完成有關縣市為開辟水上旅游服務的客運碼頭建設。已經立項、開工的上猶陡水庫區碼頭、崇義過埠碼頭、贛縣攸鎮萬安庫區碼頭、會昌漢仙巖碼頭、興國鼎龍水庫碼頭要完成施工。爭取贛州八境湖庫區客運碼頭、寧都竹坑水庫客運碼頭和信豐油山水庫客運碼頭的立項開工。為我市開辟紅色旅游創造條件。2010年至2020年,爭取年吞吐能力10萬噸的和樂橋危險品碼頭和2萬標箱的虎崗集裝箱碼頭立項開工。
3.6大力發展運力
把發展本地運力、規范船舶標準和引進外籍船舶結合起來,使我市出江船舶的運力從現有的7萬多噸上升到10萬噸以上。實現年平均增長20%的目標,并逐步實現船舶標準化。
4.做好航道養護管理工作謀發展
4.1航道養護工作主要包括:航道維護觀測、維護性疏浚、清障、整治建筑物維修以及航運樞紐、過船建筑物、航標設施、船舶基地、碼頭場站、航道工作船艇等航道設施、設備的運行、監測、檢查、保養維護和購置等。另外,航道養護工作按其性質、復雜程度、規模大小劃分為日常養護作業和應急搶通工程。日常養護作業包括例行養護作業和專項養護工程。因此,做好航道養護管理工作就得落實好以下工作。
(1)航道維護與觀測。航道維護與觀測包括維護計劃制定與實施、航道維護尺度達標情況、航道測量、航道疏浚、航道信息等。
在航道日常維護方面,對容易出淺的航段,提前做好探測,及時調整標志;對船舶密度大的航道,采取疏浚、石壩整治等措施改善通航條件,確保安全通航。加強對重點淺灘的監控,及時航行通告,要求運輸船舶視水配載;同時,提請相關部門協助做好對超載超深船舶的檢查、限載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塞船的發生。
(2)航標維護。航標維護包括標志配布與設置、日常養護、燈光質量、航標失常恢復、航標臺賬資料及航標器材質量等。在航標管理方面,加大更新改造力度,提高管理科技含量。大力改造不符合規范和存在安全隱患的航標,使航標整體質量進一步提高,航標管理技術含量進一步提高。
(3)整治建筑物維護。整治建筑物維護包括整治建筑物的檢查、維修、保護及相關的技術資料等。
(4)航運樞紐及船閘維護。航運樞紐及船閘維護包括運行管理規章的制定及執行,機電設備維護保養、水工建筑物的觀測檢查、運行調度及相關的技術資料等。在船閘維護管理方面,及時進行應急處理,確保船閘的運行安全,對船閘進行技術普查,全面摸清船閘的技術狀況。
(5)船艇維護。船艇維護包括工作船舶機電設備維護、船舶管理、船員管理及相關的制度、技術資料等。在船舶維護管理方面,加強三級保養,更新改造一批航標船、快艇、工程船舶,航道維護船舶質量得到改善。
(6)航道場站、基地維護。航道場站、基地維護包括各項制度的建立,場站、基地等設施的運行、維護情況及資料管理。
4.2加強專項整治和依法管理,改善航道通航環境。加大對嚴重礙航不明船主沉船、礙航漁網漁柵、未按規定設置橋涵標、技術狀態嚴重不良的船閘以及水上水下違章作業的監督管理力度。開展航道立法工作,在航道各單位設置航政監理所,執法機構和職責進一步明確。推行航道行政執法公開,依法行政取得成效。
5.結語
航道建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施工單位積極提升施工技術,完善質量管理機制,同時也要求每一個施工及管理人員盡只盡責。這樣才能保證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健康有序的發展。
篇6
【關鍵詞】HIFU;胰腺癌;臨床護理措施
胰腺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目前發病率日益增加。研究表明胰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上升至二十世紀90年代的第5位、第6位[1]。本文我院對42例不能手術切出的胰腺癌患者進行HIFU治療,在治療的全過程中采取相關的臨床護理措施,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2例胰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男22例,女20例,年齡22~86歲,平均42.4歲,且均經過CT、病理等檢查證實病情。
1.2方法
治療采用的器械為高能超聲聚焦刀腫瘤治療機,治療過程應該采取俯臥位、仰臥位,之后由B超醫師確定治療機治療的范圍、層面,最后依據腫瘤靶皮距、大小、采用的治療參數,依次對患者的病灶逐點、逐行、逐層地進行治療。
2結果
42例胰腺癌患者經過HIFU治療后,14例腫塊縮小明顯,腫瘤內的供血顯著減少或者消失,回聲增高顯著;6例AFP降低;8例患者疼痛緩解明顯;14例大小無變化。
3臨床護理措施
3.1 HIFU治療前的護理
3.1.1心理護理措施
由于病痛的折磨,患者身心俱疲,不僅心理負擔重,而且對治療存在恐懼、焦慮、擔憂、緊張的情緒。所以,醫護人員應該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一方面,向患者和家屬介紹治療相關的基本情況、相關注意事項,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另一方面,真誠與患者溝通交流,注意患者的心理和病情的變化。
3.1.2周圍治療環境的調整
要對治療室消毒,保持適宜的溫度,25℃左右,濕度50%~60%,周圍環境應該較為安靜。
3.1.3 治療用水的水溫、水質把控
HIFU治療系統中的介質是普通自來水,在加入水囊中備用的之前,必須經過自動水處理系統脫氣30 min后才能使用;一般,是自動控制的,脫氣到自動指示燈滅為止。水溫一般為20℃~25℃。
3.1.4治療前胃腸道的準備
進行HIFU治療前,應禁食高纖維素或者產氣食物;治療前,應該禁食12h,,為最大程度除去胃腸積氣或者有必要服用胃動力藥或者飲用脫氣水[2]。
3.2HIFU治療中護理措施
3.2.1選擇合理的治療
不同病變部位采取不用的合適,治療部位應該朝向治療探針;為了預防血管、神經、或者皮膚受到壓迫,應保證安全舒適;患者上腹部應該完全處于水囊的脫氣水中,且保持全身放松的狀態;治療過程中,患者不能隨意自主改變自己的;患者照射部位可能會有輕度的鈍痛感或輕微灼燒感,均屬正常,應密切注意患者,以免燙傷。
3.2.2處于治療區域的皮膚護理措施
靶區組織溫度在治療時,可高達65℃~100℃,可能會導致皮膚的軟組織腫脹、潮紅、灼傷。相關專業護理人員應密切注意該區域皮膚狀況,假設出現皮下嚴重水腫等相關現象,馬上報告,更換治療的強度、層面,同時提高脫氣水位、降低水溫,必要時用冰袋降溫。
3.2.3密切巡視治療機
為了預防治療中所可能發生的意外,一方面,檢查治療機的運作情況,確保治療中順利運轉;另一方面,調整好水囊溫度,防止燙傷,測水溫為30 min/次,溫度18℃~25℃。
3.3 HIFU治療后護理措施
3.3.1HIFU治療后的皮膚護理
皮膚受超聲波穿透、高溫刺激變薄、易破損。所以要輕柔擦拭皮膚,動作輕柔,避免損傷;同時冰敷可以緩解紅腫,也可降低分泌炎性介質、緩解相關組織水腫。
3.3.2治療后的疼痛護理措施
晚期胰腺癌患者最常見的癥狀為疼痛。關于疼痛處理具體可以為:一方面,可以耐心與患者溝通,分散患者注意力;另一方面,如果疼痛難以承受,根據疼痛程度,分別予以消炎痛、強痛定、嗎啡緩解疼痛。
3.3.3 并發癥的防護及其護理
治療后的相關并發癥如:①神經損傷:發現及時后,馬上報告醫生,做好處理;②黃疸加重:應使用護肝、降黃藥及時處理。③出現低熱:主要為靶病灶壞死組織吸收引起的,持續數天的低熱,應實行常規對癥護理。
4小結
HIFU治療腫瘤的研究發展迅速,作為一種無創性、非射線性的新療法,在腫瘤局部治療中正在逐步推廣應用。在胰腺癌方面,也具有安全、有效、無創的特點,強調實施合理的臨床護理措施,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可提高患者生活生命質量,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篇7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全膝關節置換術已成為臨床上治療退行性骨關節炎的一項非常成熟的手術,并且被大多數患者所接受。而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給予全面細致的護理及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指導是保證和鞏固手術效果,促進患者功能康復的重要部分,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2006年6月至2008 年8月在我科住院行雙膝關節同期置換術的患者18 例,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齡在55~67 歲之間,平均58歲,均系退行性骨性關節炎患者,經系統的康復護理和訓練指導,患者術后無感染、 無早期脫位等并發癥,功能恢復良好,18例患者出院后隨訪3個月~2年,均恢復日常生活能力。
2 術后護理措施
2.1 一般護理:由于患者均為中老年人,行同期雙膝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創傷大,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多。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神志精神變化,嚴密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采用多功能監測儀監測24h,并給予氧氣吸入及保持輸液通暢等,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2.2 患肢護理:術后由于作用患肢肌肉處于松弛狀態,粗暴搬動患者容易造成關節脫位,從手術床移動患者時,派專人保護患肢,雙手平托膝關節,患肢給以中立位抬高30-60cm,膝關節屈曲20°彈力繃帶包扎固定,以利于關節腔壓迫止血,并注意觀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環、感覺和運動情況。
2.3 引流管護理:術后有效的引流能避免血腫形成,減少感染機會及術后瘢痕粘連,遵醫囑引流管接防返流無菌引流袋,防止引流液倒流造成逆行感染。注意保持引流通暢,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因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是深靜脈血栓(DVT)肺栓塞(PE)的高危人群,因此患者術后不僅不能使用促凝藥,而臨床上經常使用低分子肝素等藥,因此術后引流量多,全關節置換術中和術后出血總量約600~1200ml,并注意協助翻身時防止引流管牽拉、脫出或扭曲。
2.4 心理護理:盡管術前已做好健康教育,但經歷了手術創傷,特別是手術后患肢疼痛,使患者心理發生巨大變化,我們要及時關心和照顧患者,采取有效措施止痛,告知患者“手術很順利,讓我們共同努力爭取早日下床活動” 使患者充滿希望,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促進早日康復。
2.5 做好基礎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本組均為雙膝關節同期置換術中老年患者,翻身及活動比較困難,我們采用鋪防壓瘡氣墊床,定時攜助抬臀,保持床鋪整潔干燥等措施預防了壓瘡出現;在患者臥床期間,囑患者增加營養,以提高抵抗力;囑患者多飲水以預防泌尿系感染及結石;并鼓勵其進食粗纖維及多維食物及定時進行有效的咳嗽,以預防便秘及墜積性肺炎的發生;同時指導患者術后6h可在床上做些簡單的活動,如上肢運動,股四頭肌收縮鍛煉,開始由遠端到近端按摩肢體,彈力繃帶包扎雙下肢等,術后第2d開始肌注低分子肝素等藥,從而預防了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2.6 康復鍛煉指導: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其原則是早期開始,活動度由小到大,強度由弱到強,時間由短到長,循序漸進,要在無痛前提下進行。①主動運動:術后6h鼓勵患者行雙踝關節及各足趾關節屈伸運動,術后1d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 10~20min/次 3~5次/d;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張力,利于局部炎癥水腫的減輕和預防肌肉萎縮。②被動運動:CPM是早期膝關節鍛煉的重要手段,主要目的是恢復肢體功能、防止關節僵硬、利于腫脹消退、牽拉攣縮組織、避免粘連、促進下肢血循環、防止深靜脈血栓,方法術后第3d拔除引流管后即可用CPM機,要在無痛前提下進行,角度從0~40°開始,以后根據患者忍受情況逐漸增加10°,1周內達到90°以上,速度為2min往返一次,0.5~1h/次2~3次/d,連續使用,直至自主屈膝120°停止CPM使用。術后7~9d根據患者情況,可扶助行器下地活動,先床上坐起再床邊坐起床邊站立扶助行器室內活動,但要注意安全,指導家屬陪伴,避免發生意外。本組病例術后14d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拆線,復查X線示:雙膝關節位置良好。
2.7 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后繼續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和膝關節功能主動屈伸練習,術后1月扶雙拐行走,術后2月視病情棄拐行走,調整飲食結構,注意補鈣,增強體質,預防骨質疏松。
3 討論
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負重關節,患者通過膝關節置換術及正確的護理措施和早期有效的鍛煉指導,進一步緩解了膝關節疼痛,矯正了膝關節畸形,改善了患膝的功能狀態,從而提高了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荊鑫,滕紅林,吳海山,等.全關節置換術后關節腔引流問題的探討[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2,10(13):1295-1297
篇8
關鍵詞:嚴重創傷;呼吸道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2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336-02
對于嚴重創傷患者來說,在急救過程中做好呼吸道護理工作顯得極為重要[1]。該項護理措施能夠使患者呼吸道梗阻情況的發生實現有效避免,同時使患者低氧血癥得到有效糾正,進一步為搶救成功率的提高提供保障依據。本組抽取了60例嚴重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目的是對嚴重創傷患者的而呼吸道護理方法及效果進行探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60例嚴重創傷患者,男36例、女24例;最小年齡者13歲,最大年齡者76歲;致傷類型:26例為交通傷、12例為墜落傷、4例為擠壓傷、6例為打擊傷、2例為其他傷;受傷部位:23例為重型顱腦傷合并肢體骨折、12例為胸部傷合并嚴重創傷性濕肺、3例為高位截癱、8例為多發肋骨骨折及反常呼吸、14例為顱腦傷合并頜面傷;52例為病發后直接送至醫院,另8例為轉送入住醫院。
1.2方法
1.2.1保持呼吸道通暢
(1)需做好患者的吸氧工作。若患者由于昏迷、舌后墜引發呼吸不通暢,需將患者頭偏于一側,對口腔分泌物清除干凈,進一步將患者下頜角抬起,采取面罩給氧措施,每分鐘氧流量保持在4升至6升左右。
(2)需做好患者的吸痰工作。保證吸痰管外徑的長度,不可長于氣管導管或者套管內徑的一半。在此項工作中護理人員需做到認真、仔細,尤其是在氣管切除術之后的十二個小時以內,患者通常分泌物過甚,所以需采取盡早處理措施[2]。在吸痰前,需對患者進行純氧吸入措施,維持1分鐘左右,同時需對氧濃度適當提升,以此使氧飽和度得到有效保證。若患者采取呼吸機,那么在氣管插管導管末端上,通常選擇三通導管,以此讓導管能夠和呼吸機相連接,同時還能夠和氧氣相連接,這樣對患者采取氣管內吸痰的情況下,便無需停止使用呼吸機,進一步使患者的FiO2不會受到影響。
1.2.2應用呼吸機
(1)若患者為多發性肋骨骨折,通常會有反常呼吸情況發生,因此需做好鼻或口的氣管插管措施,并利用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以此保證患者呼吸的通暢。
(2)若患者為嚴重創傷性濕肺,且呼吸頻率>每分鐘25次,則需及時采取氣管切開術,并給予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3]。
(3)在使用呼吸機過程中,需注重是否有高壓或者低壓情況顯示,若為高壓則通常表明通氣導管系統梗阻,若低壓則通常表明通氣導管發生泄漏。對于兩方面的問題,均需采取及時有效的處理。
(4)若患者采取氣管插管,或者氣管切開,需進行吸痰處理措施,并對口腔中的分泌物采取清除措施,同時做好患者變換等工作[4]。進一步對患者進行雙肺呼吸音的測聽工作,主要是看對稱與否,以此為導管位置的規范調整提供依據。另外,需要對患者的反應進行嚴密觀察,對吸痰效果及呼吸機的工作情況做好相關記錄。
1.2.3防窒息
若患者受傷類型為合并頜面部嚴重創傷,則咽部所存在的分泌物會滯留堆積,這樣便極易發生窒息情況[5]。因此,需做好患者咽部分泌物的處理工作,同時采取氣管切開術,以此保證患者呼吸道的通暢。另外,對于高位截癱患者,需注意搬動過程中的小心護理,比如頭部、頸部及胸部等方面,均需要保持一致性,如果動作不規范,則可能會出現脊髓損傷等情況,從而對患者呼吸造成嚴重影響。總之,對于嚴重創傷患者,為了保障呼吸道的通暢,需及時采取有效的吸痰措施,并針對患者具體病情,對呼吸道梗阻進行盡早解除,以此為入院后的進一步治療提供保障依據。
2.結果
60例嚴重創傷患者,51例經及時搶救護理好轉成功出院;7例經搶救脫離危險,進一步住院觀察;另有2例經搶救無效死亡;搶救成功率為98.33%;有效搶救時間為28~65分鐘,平均(36.8±1.2)分鐘。
3.討論
嚴重創傷患者主要的臨床特點是病情危急,同時極易引發各類并發癥,如果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救治措施,則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王巖[6]等經研究表明,對于嚴重創傷患者在急救過程中,需要做好呼吸道護理工作,以此為患者及時搶救爭取有利時間。為了探究呼吸道護理在嚴重創傷患者救治過程中的具體應用,本組抽取了60例嚴重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實施全面的呼吸道護理措施,結果表明:60例嚴重創傷患者,51例經及時搶救護理好轉成功出院;7例經搶救脫離危險,進一步住院觀察;另有2例經搶救無效死亡;搶救成功率為98.33%;有效搶救時間為28~65分鐘,平均(36.8±1.2)分鐘。由此表明,在急救中對嚴重創傷患者采取呼吸道護理措施,能夠為患者搶救爭取有效時間,進一步為患者搶救成功率的提高提供保障依據。
總而言之,對于嚴重創傷患者,采取呼吸道護理措施效果顯著,能夠使患者血氧飽和度得到有效提升,同時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暢,進一步為患者搶救成功率的提高提供依據。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素琴.姚建敏.嚴重創傷患者的急診急救護理[J].當代醫學,2012,32:11-14.
[2] 樊豐麗.嚴重創傷患者的急救護理與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4,35:169-170.
[3] 孫愛芝.急診嚴重創傷患者應用高級創傷護理的探討[J].中外醫療,2014,35:171-172.
[4] 李秀英.嚴重創傷的急救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3,05:123-125.
篇9
【關鍵詞】呼吸道;感染;發燒;護理
急性呼吸道感染作為小兒常發疾病、多見病是引發5歲以內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包括鼻竇炎、肺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引起,病原體侵犯鼻、咽部、鼻咽等而產生,病急,且冬春季節尤甚,主要癥狀表現為咳嗽、發熱、流鼻涕、鼻塞等,若不及時治療,則會危及兒童生命,因此,必須進行及時治療,并進行科學護理。我院對呼吸道感染并發燒患兒進行周全護理,取得顯著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治療的呼吸道感染并發燒患兒64例,且所有患兒均符合呼吸道感染并發燒診斷標準。其中男性32例,女性32例,年齡在0.5-10歲,平均年齡為4歲。病毒感染引發的呼吸道感染患兒共56例,占87.5%,少數由混合感染或細菌引起,此外營養不良、貧血、外界環境、護理不當也可引發本病。治療時間5-35d,平均12d。
1.2治療方法采用對因治療與對癥治療兩種治療方法。對因治療:用中藥治療因病毒感染而形成的本病的患兒,如飲用板藍根,給予抗生素治療因細菌感染而形成本病的患兒。對癥治療:根據患兒癥狀表現,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如對發熱患兒進行物理降溫、注射退熱劑等。經以上治療后,配合科學、周全的護理措施,觀察、記錄患兒癥狀變化、臨床療效。
1.3護理方法
1.3.1基礎護理①環境護理:經常給病房通風、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為患兒提供一個溫暖舒適的室內環境,將溫度控制在20-24℃,保證病室內整潔。②飲食護理:指導患兒經常飲水,防止因發燒造成脫水現象,進而加重病情;關注患兒營養,根據患兒情況,指導飲食。宜食用容易消化、無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少食或禁食刺激性、辛辣食物;經常更換食物類型,以引發患兒食欲;必要時,進行靜脈注射營養液,以補充患兒營養和水分。③督促患兒按時休息,多休息,并集中完成各種治療護理,以保證患兒具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和體力。
1.3.2病情護理密切觀察患兒病情,避免并發癥發生。檢查患兒口腔黏膜與皮膚:清潔口腔,臨床可用3%蘇打水擦洗,每天兩次;兒童皮膚較嫩,容易受到感染,受病毒感染后會出現紅腫、潰爛等癥狀,因此必須進行皮膚護理,及時更換患兒衣服、床單,提示患兒用溫水清洗身體等。加強患兒發熱癥狀護理:密切觀察患兒病情,注意患兒咳嗽、鼻塞及神經系統癥狀,若發現精神萎靡、呼吸異常等癥狀,及時報告臨床醫生,并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
1.3.3健康教育護理①護士要向家長展開健康教育,向家長介紹呼吸道感染并發燒表現癥狀、治療措施、護理措施等相關知識,促使家長全面了解護理以及醫療事項,并指導家長學習簡單的護理方法,如保持室內環境、進行消毒、讓患兒進行適量運動、根據天氣變化對患兒更換衣服,多曬太陽等。②與患兒或患兒家長展開交流,做好心理護理工作,消除患兒及家長的緊張、恐懼心理,并輔助家長做好患兒情緒穩定工作,促使患兒與其家長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進而提升護理質量。
1.3.4體溫護理患兒呼吸道感染促使體溫急劇上升,若不進行及時護理,則導致高熱患兒出現驚厥、腦部損害等,因此必須對高熱患兒進行及時護理,并以有效的護理方式降低患兒體溫。當患兒體溫在38.5℃以上時,可采用以下護理方法:①調節室內溫度,將室內溫度保持在18-22℃。較低溫度有助于患兒散熱,并可促使產熱與散熱達到平衡。夏季可采用空調調節室溫,冬季可減少覆蓋被褥。②在頸部、腋下、腹股溝等部位用冰袋冷敷,采用物理方法降低患兒體溫。③采用藥物降溫,注射退燒劑,口服布洛芬混懸液,對高熱不退者,按照醫囑,使用冬眠合劑進行降溫。
1.4判定標準顯效:呼吸道感染并發燒癥狀消失。有效:呼吸道感染并發燒癥狀明顯好轉。無效:呼吸道感染并發燒癥狀無好轉,或病情加重。
2結果
經過治療與護理,與我院治療的64例呼吸道感染并發燒患兒,顯效42例(65.6%),有效19例(29.7%),無效3例(4.7%),總有效率為95.3%,整體治療效果較好。
3討論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疾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冬春季節更甚,其發病急,在呼吸道感染后會出現發熱、鼻塞、呼吸困難、咽痛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并給予護理,則會引發神經系統、腦部疾病,甚至危及患兒生命安全。因此,必須在治療基礎上采取合理的護理措施。
我院對呼吸道感染并發燒患兒,在進行對癥治療和對因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科學、周全的護理措施。加強與患兒及其家長溝通,向患兒家屬講解該病狀相關知識和簡單的護理措施;進行病室內環境護理,保證病室環境整潔、溫暖舒適;進行全過程密切病情護理;根據患兒病狀、發熱情況,進行針對性護理與體溫護理等。通過周全護理,我院選取的64例患兒中,61例患兒獲得有效治療,治療有效率為95.3%。這說明合理的護理措施對提升治療效果,降低患兒痛苦,減少患兒住院時間具有重要作用,應推廣應用此護理方法。
參考文獻
[1]庾小明.物理降溫結合耳背刺絡放血治療外感高熱患兒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2(07):49-50.
[2]饒春梅,楊清花.2種物理降溫方法應用于新生兒發熱的療效觀察[J].護理學報,2011(23):53-54.
篇10
作者:傅世敏 作者單位: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神經外科,重慶
【關鍵詞】 氣管切開術;呼吸道護理
氣管切開術是臨床搶救和治療的重要措施。氣管切開對腦外科病人具有解除呼吸道梗阻,增加有效氣體交換量,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氣道內滴藥,有利于控制肺部感染等作用。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50例氣管切開病人,現將呼吸道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 50例氣管切開病人,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最小2歲,最大89歲,平均55歲,重型顱腦損傷9例,腦出血30例,腫瘤11例,氣管切開時間最長75 d,最短7 d。通過科學及時的呼吸道護理,本組病人均達到了預期的護理效果。
2 術后呼吸道護理
2.2 加強氣道護理
氣管套管的紗布長時間摩擦頸部,使局部皮膚發紅甚至糜爛。可將紗布帶套上止血帶在將紗布的兩端與外套管兩端固定,松緊度適宜。氣道口應用濕紗布覆蓋避免異物進入。吸痰是保持氣管切開病人呼吸道通暢的重要而又最基本的措施。加強翻身、拍背、吸痰,讓其被動咳嗽一次,意識不清、咳嗽排痰困難者,應隨時清除氣道中的痰液,吸痰時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注意無菌操作,應快速、準確、輕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將吸痰管上下提插,每次吸痰不超過15 s。重視氣管內導管的消毒,常規每6~8 h進行一次清洗,分泌物稠厚又多時,可隨時清洗,煮沸消毒好后立即安上,以防長時間的脫離,引起外套管內壁痰液結痂,阻塞氣道;每日更換一次性紗布墊2~4次;有污染時隨時更換,保持切口處敷料干燥,無污染。
2.2 充分濕化呼吸道
氣管切開后,原有的正常呼吸道濕化、加溫等功能喪失,致呼吸道內分泌物干燥、結痂,分泌物不易排出,使呼吸道阻塞,給呼吸道護理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充分濕化呼吸道是保證呼吸道通暢的重要措施,而持續濕化可以使氣管處于濕化狀態,降低痰液粘稠度,易于排出,避免了長時間的負壓吸痰對呼吸道黏膜的損傷,也減少了肺部感染機會。常規采用超聲霧化吸入,常用濕化液為生理鹽水注射液加敏感抗菌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沐舒坦微量持續氣道滴入,濕化量根據痰液的粘稠度、量及病人的生理需要及時調整。
2.3 控制口腔部細菌定植
口腔部是消化道與呼吸道的共同開口處,已有文獻報道氣管切開后各部細菌陽性,通過每次的咽拭子觀察中發現,其培養結果與氣道分泌物的結果相同,說明咽部細菌定植為氣道細菌的一個重要來源[3]。所以,加強口腔護理,高熱、術后禁食 、昏迷 、鼻飼、生活不能自理者`,保持口腔的清潔,應根據ph值合理選用漱口液;定期做口咽部細菌培養,并根據培養結果選用敏感抗菌素;病情允許時頭部抬高30°~45°,尤其是鼻飼時至少應保持1 h,以避免鼻飼液返流至咽部,從而降低口咽部腸道菌污染及定植;盡早給病人少量多次生理鹽水吞咽,這對返流及逆行的胃腸道內革蘭氏陰性桿菌起到正常的沖洗作用。
總之,氣管切開術是搶救呼吸道阻塞患者最常見的操作,加強氣道管理是呼吸道護理的最重要而又基本的措施。呼吸道的充分濕化是保持呼吸道通暢的必備條件。控制口咽部細菌定植進一步降低了氣道或肺部感染的發生率,加強氣管切開病人呼吸道的護理,降低控制肺部感染,提高氣管切開病人的生命質量,也是提高神經外科病人眾多治愈率的有效措施和根本保障之一。
【參考文獻】
[1] 易興翠.吸入性損傷病人的評估與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3,18(1):41-42.
[2] 楊麗芹,魏麗萍,劉曉霞,等.氣管切開術的術后護理體會[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7,16(4):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