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疾病的病例范文

時間:2023-10-30 17:57: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呼吸系統疾病的病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呼吸系統疾病的病例

篇1

【關鍵詞】 穴位貼敷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50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662-02

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高,病程較長,很多都是慢性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較大[1]。尤其在老年群體中,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已經成為多發病和常見病,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健康。因此,要積極采取措施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進行治療。穴位貼敷法是中醫上一種重要的療法,操作簡單,療效顯著,可用來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文章對110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采用穴位貼敷法治療和護理的相關情況作了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110例進行研究,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54例。患者年齡最大為79歲,最小為16歲。疾病類型:慢性支氣管炎45例,哮喘33例,過敏性鼻炎18例,肺氣腫11例,慢性咽炎3例。本次所選病例排除有嚴重心肝腎疾病患者、過敏體質患者、糖尿病患者、處于疾病發作期患者、孕婦。

1.2 治療方法 入選病例均用“冬病夏治”療法,采用穴位貼敷法,自制藥膏,主要成分為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將其研成粉末,然后用稀釋的姜汁做成膏狀,每次取2g,先將患者背部的汗液擦干,保持背部皮膚清潔,因為腧穴是內臟主要的經氣輸注之處,因此要對腧穴按摩數秒,當患者感到麻、酸、脹的時候,將藥膏敷在患者雙側心俞、肺俞、膈俞上。貼敷時間為每年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連續治療3年。

1.3 護理方法 ①貼敷前護理:在穴位貼敷之前要向患者說明治療的機理,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正確的操作方法,同時明確治療中的注意事項,讓患者了解在治療中會出現局部熱、麻癢等癥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水泡,讓患者對此有心理準備。②貼敷護理:在整個操作中醫護人員要堅持無菌操作,對患者病情密切監視,尤其要防止患者受涼。對于老年慢性呼吸道系統疾病患者來說,他們的身體機能下降,耐藥性較差,在貼敷中應該嚴格全面考慮這些因素。③貼敷后護理:藥膏貼敷后患者局部會出現燒灼感,如燒灼感非常明顯,直接取下藥物即可,不需要進行特殊的處理。如貼敷部位燒灼感明顯,出現水泡,要告知患者不能用手抓撓,小水泡切忌弄破,要讓其自行吸收。當水泡直徑過大,需要做特殊處理,首先要對局部消毒,然后采用無菌注射器將水泡中的滲液吸出,最后將止癢粉和濕潤燒傷膏直接涂到上面,3-4d后痊愈。皮膚愈合后早期會有色素沉積,但是隨著時間推移,色素會逐漸消退,不會留下瘢痕。④生活護理:在藥膏貼敷過程中患者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1個月內禁煙酒,禁止進食辛辣、生冷的食物。在貼敷4-6h內不宜洗澡,局部不用肥皂。患者要注意保暖,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預防感冒。

1.4 療效評價標準 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減輕,在冬季仍有發作,但發作次數減少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未改善為無效。總的治療有效率為顯效率+有效率。

2 結 果

本組110例患者采用穴位貼敷法治療,顯效54例,有效48例,無效8例,總的治療有效率為92.7%。8例治療無效的患者主要是未堅持治療。

3 討 論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在冬季發病較多,主要與氣候因素有很大的關系,多數患者癥狀冬重夏輕,這部分患者屬于陽虛性體質[2]。因此,治療時間應該以夏季為宜,需要通過春夏養陽,改善患者陽虛體質,讓患者陽氣充沛,恢復到健康狀態。在本組研究中采用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方法對患者相關穴位進行刺激,使患者經絡暢通,氣血調和。此種治療方法與其他給藥途徑相比,減輕了患者的不良反應,降低了對患者肝臟以及胃腸道的刺激,藥物作用能充分發揮[3]。貼敷時間選擇在三伏天,主要是因為三伏天是1年的陽中陽,而午時是1天中的陽中陽,在這個時候人體的穴位毛孔充分張開,貼敷藥膏后,藥物會通過穴位、經絡等滲透到體內,產生較強的作用。

在穴位貼敷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過程中,護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優質的護理工作不僅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而且能通過合理的飲食指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疾病誘發因素,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陶香梅.老年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特點和護理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5):170-171.

篇2

關鍵詞:心理特點 心理護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211

現代醫學模式已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而情緒、個性、不良行為、心理應激四大因素的產生、發展、轉歸在治療過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臨床治療中越來越注重住院患者的心理情況。對于呼吸系統患者,除在接受治療的全過程中,做好基礎護理,提高護理質量外,護理人員還必須做好患者的心理輔導與調節,穩定患者情緒,緩解其心理壓力,幫助增強適應能力。

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入院后在心理上必然會產生相應的心理活動。疾病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呼吸系統疾病又大多為慢性復發性疾病,患者面臨病情惡化及并發癥的威脅,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入院后多少都有種悶悶不樂、憂愁壓抑的消極情緒,有些人獨自消愁、不言不語,有些人故意裝作滿不在乎,有些人自暴自棄,放棄治療,甚至抵觸情緒嚴重。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心理特點

憂慮、煩躁入院后,由于疾病影響,自覺癥狀明顯,對預后情況不了解,往往會產生憂慮及緊張;有些患者病情重,自理能力下降,擔心疾病惡化,表現出煩躁情緒。部分患者對反復檢查及治療缺乏耐心,甚至產生抵觸心理,會對醫護人員的態度生硬粗暴。

恐懼、悲觀患者對進行的必要診斷方法和綜合治療措施不了解,在接受不熟悉的醫療操作中會產生恐懼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患者,由于癥狀重,生活質量下降,不能感受到病情的明顯控制,會對疾病的預后感到悲觀。

喪失信心呼吸系統疾病病程長、病情反復,藥物療效差。在反復治療過程中,患者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對疾病的恢復缺乏信心。

心理護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增強患者信心:和諧的護患交往能激勵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信心,改善對疾病的消極心理,增強向疾病作斗爭的勇氣。因此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應自始至終對患者保持尊重、理解、同情、鼓勵、關心和支持的態度,尊重患者,了解患者的需要,并盡可能給予滿足。治療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地與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際關系,經常和患者談心,多關心體貼患者,使其掌握疾病的發生規律。通過醫護人員的態度、語言、行為等有意識地影響患者的感受,使其樂于接受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勇氣。

掌握心理特點,加強溝通:心理護理目的性明確,由于身份、病種、病情的不同,每個患者的心理特點也各有差異,在心理護理中,要通過溝通,了解患者主要心理情況,做到有的放矢。住院患者中焦慮發生率較高,通常表現為緊張和憂慮的心境,易激惹,其嚴重程度與疾病本身性質有關。針對焦慮情緒的患者,應多給予疏導,鼓勵患者發泄訴說,等患者情緒穩定、心情平靜時,再幫助其分析病情及預后,提出當前如何配合治療,啟發和引導患者正確對待疾病,保持良好的情緒,解除顧慮,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篇3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8月~2010年10月45位矽肺合并呼吸系統疾病的男性患者,年齡60~84歲,平均68.7歲。

1.2 方法

其中1期矽肺合并肺氣腫28例,2期矽肺14例,3期矽肺3例,采取心理疏導、飲食指導、病情觀察、咳嗽、咳痰的對癥護理、功能鍛煉、電話隨訪。

1.3 結果

經護理干預后45例,除2例因年齡大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去世,43例通過護理干預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癥狀減輕,情緒穩定,能正確對待疾病,身心狀態良好。

2 護理

2.1 病人評估 1期矽肺即使肺功能下降不影響正常生活,但當身體抵抗力下降,患呼吸系統疾病,可引起咳嗽、咳痰癥狀加重,反復急性發作和緩解交替發生,進行性加重。2期矽肺肺功能明顯下降,胸悶、氣短、缺氧等肺氣腫癥狀。3期矽肺支氣管痙攣或粘膜水腫,缺氧出現紫紺,合并肺心病時,頸靜脈怒張,肝腫大、下肢水腫。

2.2 心理護理 矽肺合并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因為長期患病,影響日常生活,不同程度出現焦慮、緊張、恐懼、悲觀失望等不良心理,我們針對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時給予精神安慰,心理疏導。為患者創造良好的護理環境和氛圍,有計劃地進行矽肺合并呼吸系統疾病病因、治療和預后等知識宣教,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主動與患者接觸,肯定他們為國家煤炭事業所做的貢獻,耐心傾聽工人師傅的訴說,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培養患者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與其家屬配合,逐漸消除患者的焦慮、緊張、恐懼心理,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3 生活及飲食護理 做好患者的生活護理,室內每日上午9:00~10:00,下午15:00~16:00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根據每一個患者的病情給予臥床休息,坐位或半臥位,衣服寬松,被服松軟、暖和,以減輕對呼吸運動的限制。對心、肝、腎功能正常的病人,給予充足的水分和熱量,每日飲水量1500ml以上,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濕潤,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容易咳出。適當增加蛋白質、熱量、粗纖維飲食,低糖飲食,可避免血液中二氧化碳過高,可以在食物中加入不飽和脂肪酸如:黃豆油、花生油等。粗纖維食物可預防便秘,避免產氣食物,可以預防腹脹。高蛋白食物提高能量,強壯肌肉和骨骼。

2.4 病情觀察 病人急性期有明顯的咳嗽、咳痰及痰量增多,缺氧發紺加重常為原發病加重的表現,注意觀察神志、呼吸、心率、血壓及心肺體征變化,使用心電監護儀,監測心率、心律、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節律及血壓的變化,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2.5 咳嗽、咳痰對癥護理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鼓勵和指導病人進行有效咳嗽,指導病人每日2~4小時定時進行數次隨意的深呼吸,在吸氣終了屏氣片刻后爆發性咳嗽,排出呼吸道內分泌物。(2)胸部叩擊:五指并攏,呈空心掌叩擊胸部,叩擊從肺底到肺尖,肺外側到內側,叩擊時間15~20min,每日2~3次,注意觀察病人面色、呼吸、咳嗽、排痰情況。

2.6 呼吸功能鍛煉 (1)腹式呼吸鍛煉方法:患者取立位、坐位和仰臥位,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用鼻子吸氣時盡力挺腹,用口呼氣時腹部內陷,盡量將氣呼出。吸氣2秒,呼氣4~6秒,吸氣與呼氣時間之比1:2或1:3。(2)縮唇呼吸鍛煉方法:通過縮唇形成的微弱阻力來延長呼氣時間,增加氣道壓力,延緩氣道塌陷。[2]用鼻吸氣,縮唇做吹口哨樣緩慢呼氣,自動調節呼吸頻率,呼吸深度和縮唇程度,每天3次,每次30分鐘。以上兩種鍛煉方法達到提氣容積,減少無效腔,增加肺泡通氣量,提高氣道內壓,防止小氣道的過早閉合,增強肺泡換氣,改善缺氧,緩解氣促的癥狀。

2.7 電話回訪 患者出院后護士每月一次電話回訪,詢問身體情況,告訴病人做到生活規律、預防感冒、避免受涼及與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觸,避免煙塵吸入,如天氣良好多到戶外活動,提高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

3 小結

矽肺合并呼吸系統疾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威脅到生命健康。早期預防并采取有效地治療和護理,可改善患者的預后,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是矽肺合并呼吸系統疾病好轉的有效措施。護理人員應加強相關知識學習,更好地為臨床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糖尿病;呼吸系統;護理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ing th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in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Methods Selection in January 2010~January 2013 in our hospital to receive the 58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diabetic to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s After 58 cases of disease through clinical treatment and care,effective control of airway infection,at the same time to keep blood sugar within the effective range,in 2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blood sugar is not stable,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diseases at the same time also give diabetes treatment,no 1 patients death.Conclusion For diabetic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by comprehensive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lated complications,to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glucose.

Key words:Diabetes;Respiratory system;Nursing

因為DM患者抵抗力明顯下降,機體營養狀況不良以及組織修復能力明顯減弱,所以,非常容易引發各種各樣的并發癥,其中呼吸系統疾病就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對病情進展控制帶來巨大影響。本文就臨床護理干預效果給予分析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糖尿病合并呼吸系統疾病患者58例,當中男32例,女26例。年齡在35~79歲,平均年齡為(55.7±6.4)歲。58例患者全部通過臨床檢查,均符合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標準[1]。其中肺部感染一共有36例,慢性阻塞性肺感染一共有25例,支氣管擴張一共有3例,急性支氣管哮喘一共有2例,肺結核2例。

1.2臨床護理方法

1.2.1控制血糖 做好血糖監測,在三餐前、三餐后和凌晨2點進行血糖測試并做好相應記錄,根據監測結果,調整胰島素劑量或口服降糖藥的種類劑量[2]。

1.2.2飲食護理 根據DM患者的飲食建議對患者給予膳食結構以及飲食習慣進行搭配。根據患者的體質量、活動量以及身高來計算出每天所需要的總體能力,之后根據低脂、低鹽、低糖以及適量纖維飲食來科學搭配營養餐。當中碳水化合物大約占總體熱量的55%~60%,蛋白質大約15%~20%,以奶制品、魚肉以及禽肉等相關蛋白質為主。脂質大約25%~35%,并嚴格控制鈉鹽的攝入量,每天在6g以下[3]。另外,患者一定要保持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三餐分配一定要合理。飲食結構應該以富含維生素以及纖維素的食物為主,同時多加進食新鮮的水果、蔬菜,以免過度飲食造成體質量增加,避免出現糖代謝異常[4]。

1.2.3運動護理 大部分患者隨著運動頻率明顯減少,進而造成體質量明顯增加,極易引發胰島素抵抗以及胰島細胞功能明顯下降,從而導致糖代謝異常,進而使病情進一步加重。所以,適當的有氧運動對患者而言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適當的有氧運動能夠促進葡萄糖的吸收以及利用,使患者體質得到明顯改善[5]。

1.2.4心理護理 DM患者在合并呼吸系統疾病以后,一般其感染速度會明顯加快,病情會進一步發展,進而造成患者承受非常大的心理壓力。臨床醫師和護士在工作當中一定要高度重視和患者之間的的溝通與交流,要經常和患者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使患者不良情緒得以消除。

1.2.5自我預防 患者在患有DM合并癥以后,其日常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都會出現非常大的變化,患者也許由于無法適應而不主動配合臨床醫師和護士給予治療,這個時候臨床醫師和護士需要積極給患者講解DM知識,耐心講明控制自身飲食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主動配合,進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監督以及自我護理能力[6]。

1.2.6出院指導 臨床醫生和護士應重視對患者給予出院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夠明確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學會控制飲食、注射胰島素、自我監測血糖、以及識別低血糖反應等。針對呼吸系統患者出院健康宣教的內容還應包括:戒煙:長期吸煙可刺激呼吸道,使氣管、支氣管纖毛受到損害而降低防病能力[7]。盡量少去或不去流動人口較多的公共場所糖尿病患者出現原因不明的血糖波動或有呼吸道的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發展至肺部感染[8]。

2結果

58例病通過臨床治療和護理以后,呼吸道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時血糖保持在有效范圍以內,在出院以后有2例患者血糖不穩定,在對其治療肺部疾病的同時也給予糖尿病治療,沒有1例患者死亡。

3討論

糖尿病在臨床當中屬于一種常見疾病,并且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合并癥。另外,血糖下降與呼吸系統疾病存在非常密切的關系,所以,在臨床當中應該給予高度重視[9]。

同時,一定要做好患者的健康宣傳教育以及心理疏導。臨床護理人員也要增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另外,患者對自身疾病相關知識有所了解以后,能夠自我護理,治療依從性明顯提高[10]。本文結果顯示,患者通過臨床治療和護理以后,呼吸道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血糖保持在有效范圍以內,出院后有2例患者血糖不穩定,在對其治療肺部疾病的同時也給予糖尿病治療,沒有1例患者死亡。

總而言之,對糖尿病合并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采取綜合臨床護理干預,可以使相關并發癥明顯減少,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李光,康健.中國香港地區2型糖尿病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患病率和識別[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1,19(8):634-636.

[2]馬洪福,張唯揚,王英,等.糖皮質激素誘導的高血糖和糖尿病在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現狀[J].國際呼吸雜志,2014,34(11):870-873.

[3]王彥.兩種鏈脲佐菌素實驗性2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3(04).

[4]石勝,熊燕.糖化血紅蛋白與妊娠期糖尿病的篩查[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08(01).

[5]王璞.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療體會[J].求醫間藥:學術版,2012,10(4):53.

[6]孫慧伶,張瑜.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測量工具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2(21).

[7]劉延禎,雷尚文.慢支咳喘寧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組織MMP-9和TIMP-1表達的影響[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11(01).

[8]張冬惠,侯建中,陳明朝,等.老年人急性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臨床探討[J].開封醫專學報,2000.

篇5

【關鍵詞】 消化系統;護理;治療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0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8-4362-01

消化系統疾病主要包括食管、胃、腸、肝、膽、胰等的器質性和功能性上常見病、多發病。消化系統疾病是內科疾病的一個重要種類,近年來其發病率有所上升,因此在面臨此類患者的同時除了有針對想的治療以外,還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心理等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護理。我院選取2011年5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消化系統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和分析如何有效的進行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的護理,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選取2011年5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消化系統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49例患者,男患者28例,女患者21例;最小年齡17歲,最大年齡68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10年;其中對照組49例患者,男患者26例,女患者23例;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71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1年;98例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嘔吐、惡心、腹脹、失眠、頭暈等。

1.2 方法 我院選取2011年5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消化系統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對照組49例,患者在治療的基礎上均采用基礎護理,且避免患者久坐,久立,久臥,合理安排一定的戶外活動等。實驗組49例患者在治療及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心理護理、飲食護理、消化道出血的護理、內鏡下激光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護理等措施。2個月后對比護理效果。

1.2.1 心理護理 醫護人員應與患者多溝通,向患者講解消化道疾病的注意事項以及基礎知識,是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打消患者的疑慮,對治療及護理產生信心,積極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1.2.2 飲食護理 飲食和營養對于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時非常重要的,首先醫護人員要嚴格控制和管理消化道患者進行有規律的飲食,忌吃辛辣刺激與生冷硬類食物,控制飲酒,應多食用營養豐富、高纖維、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但醫護人員應注意針對不同的患者進行個性化的飲食護理。

1.2.3 消化道出血的護理 當患者出現消化道出血時,醫護人員應迅速、正確地給予處理和治療,應立即用大拇指在穿刺點上方1cm處用力壓迫。術前先對患者進行5到7小時的氣囊壓迫,再肌肉注射10mg的安定以及皮下注射1mg的阿托品。醫護人員應密切觀察有無活動性出血,要注意觀察出血量、性質、顏色等,應密切觀察休克癥狀。一旦發生休克,須根據休克程度作合適護理。當嘔血時,準備插胃管及冷鹽水洗胃。食道靜脈破裂時,作氣管插管準備。在護理的過程中要嚴格注意患者的皮膚及口腔衛生,注意保暖,暫時禁食。

1.2.4 內鏡下激光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護理 配合內鏡應用于胃腸道疾病治療的激光主要是摻釓釹石榴石(Nd YAG)激光及氬激光。患者采取內鏡下激光治療是應注意,在術前按內鏡檢查要求進行準備,術后應臥床休息24H,禁食4h以上,且開始進食后應以流質飲食為主;醫護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出血腹痛及腹膜刺激征等。

1.3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的標準:患者的臨床癥狀如嘔吐、惡心、腹脹、失眠、頭暈等均消失,內窺鏡檢查未發現異常。好轉的標準:患者的臨床癥狀如嘔吐、惡心、腹脹、失眠、頭暈等均顯著緩解,內窺鏡檢查未發現異常。無效的標準: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及指標均未見好轉甚至加重。

2 結 果

實驗組49例患者,痊愈30例,有效1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1.84%;對照組49例患者,痊愈20例,有效7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75.52%;實驗組的總有效率明顯由于對照組,見表1。

3 討 論

消化系統疾病主要包括食管、胃、腸、肝、膽、胰等的囂質性和功能性上常見病、多發病,且近年來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本次研究中實驗組49例患者,痊愈30例,有效1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1.84%,遠遠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由此可見,對消化系統疾病的患者除了臨床治療外,應有針對的進行合理有效的護理,可以顯著地提高治療效率。

參考文獻

[1] 姚麗.消化系統疾病患者腹痛腹瀉的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3,(02).

[2] 李霞.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的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08).

[3] 許英.消化系統疾病整體護理綜述[J].中國醫藥指南,2009,(24).

[4] 袁麗,熊真真,李卡,葉子微,楊潔,陳紅,段迎,胡曉玲,李曉玲.消化系統疾病內外科護理合并教學效果評價及相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1,(15).

[5] Fuller-Thomson,Jeong JH,Anderson S,et al.Treatment of axillary lymphnode negative,estrogen receplo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update Endings feom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Clinical trials[J].J Natl Cancer lost,2004.

篇6

激素用于呼吸系統疾病的使用方法及不良反應

用藥方法①吸入法:可使肺部藥量較高,起效快,全身不良反應低。多用于哮喘及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②口服法:應選用短效、對水鹽代謝影響小的藥物,以減少不良反應及便于調節炎癥與免疫過程。口服激素4小時后才能起效。③靜注法:靜脈用藥能獲得快速、確切的療效,多用于重癥患者。以上方法中,以吸入法最為常用。

吸入法的優點藥物被直接送到呼吸道和肺部,作用于局部受體或位點,起效快。可同時吸人多種藥物,常用激素與β:受體激動劑合用。無需患者主動吸氣配合,特別適用于嬰幼兒、年老體弱或急性加重的患者。

吸入法給藥的注意事項①要求每次用藥后凈水漱洗口腔及咽部;②選用于粉劑口咽部殘留藥物比氣霧劑要少;③使用氣霧劑時配合使用儲霧罐也能減少口咽部殘留的藥量;④教育患者如何正確使用吸人裝置。

治療原則

短期治療①治療時間

緊急治療①不要太晚(時機);②不要太低(劑量);③不要太長(時限);④選擇起效快,抗炎作用強,半衰期短的激素。

長期治療①選用生物半衰期短的激素;②采用每清晨1次或隔天療法;③減少到最佳、最小維持劑量。

藥物選擇①選擇肺泡上皮襯液中的分布容積大、濃度高、滯留時間長的激素(如甲潑尼龍);②選擇抗炎性強、水鈉潴留小的激素;③注意藥物配伍禁忌。支氣管哮喘的激素治療

吸入給藥

適應證吸入激素是所有程度的持續哮喘的首選推薦用藥。

常用劑型①布地奈德;②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③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人劑。

常用劑量根據哮喘病情控制分級調整劑量。一般布地奈德400μg/日,丙酸氟替卡松250—500μg/日能較好地控制哮喘。

口服給藥

適應證①中、重度哮喘急性發作;②重度持續哮喘早期。

常用激素潑尼松、潑尼松龍、甲潑尼龍。

推薦劑量潑尼松0.5-1mg/(kg·日)或潑尼松龍40~50mg/日,用藥5~10天,癥狀緩解或肺功能改善后可以考慮停藥或減量。潑尼松或潑尼松龍維持劑量最好≤10mg/日。

起效時間至少4小時起效。口服激素與靜脈給藥療效相當,安全性更高,價格便宜,有人推薦口服激素。

靜脈給藥

適應證①嚴重急性哮喘發作;②危重哮喘。

治療原則盡早使用全身激素,并給予氧療、吸入速效β2受體激動劑、氨茶堿,必要時機械通氣等。

常用激素及劑量①甲潑尼龍:40mg/次,靜滴,開始48小時內每8小時1次,(80-160mg/日)×2天(起效時間約1小時)。有效后激素減量50%×3天,改口服甲潑尼龍8mg,2次/日,用藥5天,直至FEV;達60%-70%。總療程約7~14天。②琥珀酸氫化可的松200mg/次,靜滴,開始24小時內每8小時1次,400~600mg/日,有效后減量。療程7~14天。③地塞米松抑制HPA軸,盡量避免使用或短期使用。

停藥方法①無糖皮質激素依賴傾向者,可在短期(3—5天)內停藥;②有激素依賴傾向者應延長給藥時間,控制哮喘癥狀后改為口服給藥,并逐步減少激素用量。

慢阻肺

適應證FEV1

激素治療方法①FEV1

特發性間質性肺炎(11P)

適應證①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NSIP)、脫屑性間質性肺炎(DIP)及隱源性機化性肺炎(COP);②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急性加重期。

NSIP、DIP、COP及UIP潑尼松0.5mg/(kg·日)(或等效劑量潑尼松龍/甲潑尼龍),口服4周;潑尼松0.25mg/(kg·日),8周;減量至潑尼松0.125mg/(kg·日1療程6-12月。維持劑量:潑尼松10~15mg/日。UIP療效不佳時激素減量及聯合硫唑嘌呤。

IPF急性加重期可試用甲潑尼龍500-1000mg,日沖擊治療,3天后逐漸減量,4—8周減至維持量。亦可加用環磷酰胺500~750mg/m2,1次/3周。

治療時機在炎性滲出早期療效佳,已達纖維化晚期則激素治療效果差。

結節病

適應證 ①威脅視力的眼部病變、心臟受累或中樞神經系統受累、進行性器官功能障礙、惡性高鈣血癥;②癥狀明顯或進展的2期結節病以及3期結節病。

方法 初始潑尼松30~40mg/日(或等效劑量潑尼松龍/甲潑尼龍),重者潑尼松40-60mg/日或1mg/(kg·日),治療1-3個月后評估,如有效,則緩慢減量至5~10mg/日。療程一般應維持至少1年。

肺血管炎Wegener肉芽腫

首選環磷酰胺2mg/(kg·日),緩解后逐漸減量。病情重者3-5mg(kg·日),3天后減至2mg/(kg·日)。

激素輔助治療誘導期:①潑尼松1mg(kg·日),4-6周,病情緩解后減量并以小劑量維持治療,需要6~12個月;②病情重者甲潑尼龍1g,用藥3天,改潑尼松1mg/(kg·日),根據病情逐漸減量至維持劑量。維持期:5-10mg/日,療程1~2年。

放射性肺炎

治療首選激素①急性期:潑尼松40~60mg/日口服或1mg/(kg·日),癥狀改善后逐漸減量10-15mg/日,總療程3~6周;②重癥:甲潑尼龍40—80mg/日靜滴癥狀緩解后逐漸減量改為口服甲潑尼龍或潑尼松。激素對放射性肺纖維化(慢性放射性肺損傷)效果差。

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過敏性肺炎)

適應證對有持續癥狀和肺功能減退的過敏性肺炎患者。

用藥方法 ①急性型:潑尼松30-60mg/日或甲潑尼龍24—48mg/日,1~2周后或病情改善后逐漸減量,總療程4~6周。②亞急性型:潑尼松30~60mg/日。2周后逐步減量,3個月后潑尼松減為15—30mg/日,緩慢減量至最低劑量,隔日1次。療程6個月。③慢性型治療同亞急性型,但療效較差。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菌病(ABPA)

用藥方法①急性期:潑尼松0.5mg/(kg·日),連服2周或監測肺部陰影改善逐漸減量,一般療程約4~8周。②慢性期:同急性期,但使用激素最小維持量時間長。③ABPA的治療需應用抗真菌(曲菌)藥物。

粟粒型肺結核及多發性結核性漿膜炎

適應證粟粒型肺結核,多發性結核性漿膜炎(心包炎、胸膜炎等)患者伴有較重結核中毒者或大量漿膜腔積液,結核性腦膜炎。

用藥原則①需在抗結核治療前提下使用激素;②在漿膜炎的早期未發生粘連肥厚之前使用;③胸腔炎或心包炎應積極抽胸水或心包積液;④大量胸腔積液可胸腔內抗結核藥及地塞米松。

用藥方法激素應小劑量及短療程。潑尼松30~40 mE日,1~2周,繼之每周遞減2.5mg,至5mg/日,維持5~7天停藥。總療程約3—4個月。

肺孢子菌肺炎(PCP)

適應證HIV感染合并PCP應使用激素輔助治療。中重度PCP患者(血氧分壓

首選治療復方磺胺甲嗯唑。

輔助治療①潑尼松:40mg/日,2次/日,第1~5天;隨后潑尼松40mg/日,第6~11天;潑尼松20mg/日,第12-24天。②或甲潑尼龍靜滴,劑量為口服量的75%。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

適應證①過敏原因導致的ARDS;②感染性休克合并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的ARDS。

激素對晚期ARDS(發病7-14天)可能有保護作用。指南不推薦常規應用激素預防和治療ARDS(B級)。

有研究觀察激素對晚期ARDS(患病7~24天)的治療,結果顯示激素治療[(甲潑尼龍2mg/(kg·日),14天后減量)]可明顯改善低氧血癥和肺順應性,縮短患者的休克持續時間和機械通氣時間,但ARDS發病>14天應用激素會增加病死率。

小結

篇7

關鍵詞:無創正壓通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呼吸衰竭;護理

【中圖分類號】R5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8-0142-0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呼吸系統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高。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常因各種原因加重導致呼吸衰竭,16%-35%的患者需要機械通氣治療[1]。無創通氣是不需要建立有創人工氣道而進行的輔助機械通氣,安全有效、舒適方便且并發癥少,有利于神志清楚的患者配合。隨著人類生命質量的提高,危重病人在醫療監護和搶救中使用呼吸機越來越普遍。現將49例無創正壓通氣輔助治療COPD并呼吸衰竭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我科于2008年11月至2011年5月收治COPD并呼吸衰竭使用無創呼吸機的患者49例,其中男38例,女11例,年齡56至85歲,平均74.5歲,本組病例均以心慌、氣短、胸悶、發紺、呼吸困難為主要癥狀,所有患者神志清楚,能主動配合治療。使用時間最長為15天,最短為3天,平均7天。

1.2干預方法

1.2.1治療方法:49例患者入院后在給予解痙、平喘、祛痰及抗炎等治療的同時應用美國偉康BiPAP Harmony ST雙水平無創呼吸機鼻(面)罩法行輔助通氣治療。I型呼吸衰竭使用面罩法,II型呼吸衰竭使用鼻罩法。通氣時將鼻(面)罩與呼吸機連接,用彈性四頭帶固定,通氣模式為IPAP(持續正氣道壓力)/EPAP(呼氣正氣道壓力)進行無創正壓通氣。根據病情采取持續或間歇使用。當病人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得到糾正,血氣分析在一定時間內穩定,PaCO260毫米汞柱,SPO2>90%考慮停機。

1.2.2治療前護理

1.2.2.1心理護理:患者的配合程度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在接受治療前,患者均有恐懼、無助等不良情緒,特別是首次使用者。護理人員應以親切的態度,用最短的時間向患者解釋治療的必要性、配合方法、注意事項。首次使用者,護士一定要陪護操作上機,以最大程度解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取得高度配合。也可請康復的患者現身說法,使其了解治療效果及預后,增加信心。恰當的心理護理能夠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和安全性。

1.2.2.2:取半坐臥位或端坐位,或頭部抬高30到45度,略后仰,保持氣道通暢。

1.2.2.3鼻(面)罩的選擇:根據病情及患者的臉型、大小選擇組織相容性及密閉性較好的鼻、面罩。

1.2.3治療中的護理

1.2.3.1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上心電監護儀,監測生命體征,動態監測動脈血氣分析和SPO2,觀察神志變化及通氣效果。根據結果隨時調整呼吸機參數并做好記錄。開始使用無創通氣4至8小時最好要有專人負責治療和監護才能提高療效。當患者適應無創通氣治療后或病情改善后,可以無需專人監護[2]。護理人員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密切觀察治療反應及呼吸困難的改變,有無人機對抗的情況,認真尋找原因。當患者神志不清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經治療2小時以上血氧飽和度仍低于90%,應及時匯報醫生,同時做好緊急氣管插管的準備,以便及時機械通氣,避免延誤搶救時機。

1.2.3.2正確選擇通氣模式和參數:使用無創正壓通氣的標準:呼吸次數>30次/min,吸氧3-5L/min的條件下SPO2

1.2.3.3呼吸機的管理

1.2.3.3.1呼吸機的監測:觀察機器性能及運作情況,鼻、面罩的貼合度,管道的銜接是否正確、緊密,有無折疊或牽拉情況,濕化器是否正常同時保持氧氣充足,不漏氣。保證患者的自主呼吸頻率、節律與呼吸機同步。

篇8

【關鍵詞】系統性的護理干預;急性心肌梗死;負性情緒;心絞痛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11-0089-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影響生活質量的常見病,我國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和死亡率的趨勢逐漸升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與年齡、飲食、生活方式、社會因素、疾病控制等有關。幫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可有效地防止病情發展、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發生率。

1對急性心梗的患者實施系統性護理干預

包括:(1)由醫生、責任護士組成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小組,健康教育小組根據患者的社會及家庭情況,制訂干預計劃和內容,明確干預目的,使患者及時了解自己的病情。(2)實施系統性健康教育,根據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具有可干預性、可預防性等特點,注重體現以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思想,制訂教育計劃,根據不同的患者設計出個性化的健康指導、預防保健內容。教育內容包括與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的發生、發展及轉歸有關的基礎知識,飲食原則、運動方式的選擇、預防措施及其重要性。由責任護士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相關知識,每天20~30 min,并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有關問題,讓患者及其家屬正確認識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對該病的影響。(3)心理護理。在做好疾病有關知識介紹的基礎上耐心聽取患者訴說,與家屬配合給患者以關心、支持及鼓勵,并根據患者心理特點做好心理護理,盡量解除患者的心理壓力,幫助患者較好地應對疾病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心理社會問題,增強適應能力。(4)放松療法。每天早晚做深呼吸運動,每次10min,以擴大肺活量,增加血氧含量,鼓勵患者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合適的音樂曲目定時欣賞。(5)用藥指導。告知患者用藥常識和注意事項,在住院期問如何配合以利康復,如何尋求醫生和護士的幫助,出院后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片及救心丸,提高防治疾病效果。

2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躍居首位,而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有研究證明,心血管系統功能在人體中最易受精神因素的影響,因而有關心血管疾病與心理社會因素的相互關系早已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有研究證明,行為模式、應激、情緒等因素與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有很大關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反應是極其復雜的,常合并有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產生的原因可能與疾病所致的身心痛苦、經濟負擔、社會支持程度、患者對疾病缺乏信心及擔心病情惡化、復發等有關。

在實施心理干預中應注意:①做好心理溝通。通過語言交流,了解患者的需要,從而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開導和幫助;用表情、眼神、姿勢、動作等進行交流。后者對于醫護人員更為重要,因為醫護人員的言行都對患者有較大的影響。②理解與支持。心身疾病大多為慢性疾病,病情波動性大,患者顧慮多,特別希望得到醫護人員和親屬的理解。因此,心理護理不能只停留在幫助解除不良心理,更重要是能理解其痛苦與煩惱、顧慮,用同情心去幫助、支持他們,使其改善心境。 ③體貼和幫助。心身疾病患者通常表現出心理應激水平較低,依靠單純的說理方法難以奏效。一旦出現心理問題時,醫護人員特別是親屬應了解患者內心矛盾,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消除后顧之憂才能解除心理問題。

篇9

【關鍵詞】 J2EE 電子病歷 Struts;Hibernate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status which medical information is difficult to be searched and communicated and make the medical information can be interchanged without the restriction of the space.Methods Design and implement a CPR interactive system, use Struts in viewer layer,use Hibernate in the operation of data persistence layer.Results The regional and time difference was eliminated.Conclusion By applying this method,the medical treatment organization can share the medical information.

Key words:J2EE;CPR;Struts;Hibernate

1 引言

電子病歷[1]是記錄有關病人健康和醫護狀況的終身電子信息載體,它由醫務人員客觀、完整、連續地記錄了病人的病情變化及診療經過,是臨床進行科學診斷治療的基礎資料。在設計電子病歷交互系統的過程中,系統的整體架構非常重要:如何進行系統的框架設計才能更有利于模塊化的設計、編碼與今后功能的擴展以及系統快速有效的維護。為了提高開發的效率,考慮到應用系統的靈活性、安全性、實用性等,需要有一種好的設計模式,一個好的可復用的B/S架構的框架設計作為一種可行的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MVC[2]模式是國外用的比較多的一種設計模式,很多的開源項目,就是利用這一設計思想,將其做成了WEB框架。WEB框架有很多,例如Turbine,Jetspeed,Tapestry,Struts.它們各有優點,而且功能強弱也不同,本文只對一個廣泛使用的Struts框架進行研究討論。

Struts框架是個在不斷升級中的開源項目,新的版本會不斷的增加功能,越來越強大,它的最新版本Struts1.2.6己經開始在國內外許多的大型B/S項目中得到應用。

Hibernate[3]是一個面向Java環境的對象/關系數據庫的映射工具。它不僅僅管理Java類數據庫表的映射,還提供數據查詢和獲取數據的方法,可以大幅度減少開發時人工使用SQL和JDBC處理數據的時間。

本文在J2EE[4]的B/S應用架構下,以Struts作為表現層框架、Hibernate作為數據持久層框架,以臨床文檔結構為標準,設計了一個電子病歷交互系統。

2 電子病歷交互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2.1 系統分析

電子病歷交互系統從功能上分為兩個部分:前臺在線診斷系統和后臺管理子系統,其中每個子系統又進一步劃分為更小的模塊。在線診斷系統為患者提供就醫的入口。患者可以通過登陸網站,瀏覽醫生的信息,并向選中的醫生進行病情咨詢。

在遠程問診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步驟就是有關病歷資料的傳送。在沒有電子病歷前,通常情況是由會診請求方事先將原始病歷資料經過處理輸入計算機,如文字資料以文本文件方式、圖形資料以圖形文件方式存儲,然后將其傳送給各位專家預診。本文中設計的病歷子系統將根據病人填寫的對病情的自我描述以及以往的診斷信息或拍攝的X片、CT片,由醫生作出對病人病情的診斷,填寫醫囑,并根據以上信息生成電子病歷。

表示層:負責接收客戶端發送來的請求,再將請求轉發給業務層處理,并將業務層處理結果發回到客戶端。表示層的功能包括控制轉發請求和產生新的Web頁面以顯示業務層的處理結果。在表示層,控制器的功能由ActionServlet和Action來完成,ActionServlet接收來自客戶端的請求,每個ActionMapping實現一個請求與一個具體的Action之間的映射。視圖由JSP頁面結合Taglib來實現。Action對象調用業務邏輯模塊的接口,并把響應提交到合適的View組件,ActionForm組件對象實現對客戶端表單數據的良好封裝,實現視圖和模型之間的相互支持。

業務層:在基于J2EE體系結構的應用系統中,業務操作和對數據庫的操作都集中在業務邏輯層。這種方式需要在程序中實現大量的訪問數據庫和控制事務的代碼,如果業務發生變化,這種方式非常不利于修改。本系統則將對數據庫操作的部分分離出來,構成一個獨立的數據持久層,業務層則只承擔實現業務邏輯的任務。本系統使用Java類來封裝業務邏輯,這些業務邏輯類從表示層接受數據進行處理,必要時調用數據持久層的數據訪問類訪問數據庫,檢索數據,處理結果將回送到表示層,或是存儲到數據庫中。

持久層:管理Java類到數據庫表的映射,提供數據查詢和獲取數據的方法關系表記錄完整地映射到持久對象的關系上來,主要使用Hibernate[5]框架。Hibernate是對象關系映射框架,它對JDBC進行了輕量級的對象封裝,它不僅提供了從Java類到數據表之間的映射,也提供了數據查詢和恢復機制。Hibernate創建持久類的方法是通過創建無格式普通java對象,Hibernate設置類的唯一約束是每個類必須有一個公用默認的構造者,每個持久字段要求有get()和set()方法,但不必一定設置為public屬性。通過這些類,就可以把它們映射到數據庫模式。Hibernate映射類到數據庫模式需要創建一個映射文件。映射文件被定義在簡單XML文件中。在該文件中,class是需要持久化系統的目標在系統的應用開發中利用Struts構架把界面和業務邏輯分離,并在數據持久層融入Hibernate來進行數據操作,最后對于病人的病歷文檔進行xml結構化,并使其滿足CDA文檔要求以便達到不同醫院或不同系統間病歷交互的目的。系統的總體框架如圖1。

2.2 系統的實現

系統主要包含以下模塊:

注冊模塊:分為用戶注冊與醫生注冊。對用戶提供錄入信息的界面,檢查信息的有效性,并將注冊用戶信息保存在相應數據庫的數據庫表中。醫生的注冊信息由管理員在數據庫后臺進行處理。

登錄模塊:依據數據庫中已注冊用戶的信息進行用戶身份驗證。

消息通信模塊:實現用戶與醫生之間消息的發送與接收。并將消息存入相應的存儲空間。

病歷通信模塊:實現用戶與醫生之間的病歷傳送。

病歷查詢模塊:包括用戶病歷查詢和醫生病例查詢。對注冊用戶提供病歷查閱的功能,即提供用戶選擇以往的病歷標題信息,以及查看詳細內容;對醫生提供患者病歷查閱的功能,醫生可以查閱自己醫療過的患者病歷詳細內容。

醫務人員管理:提供醫生的就診資格審核,以及醫生個人信息的維護與修改。

統計功能模塊:提供給醫院的上層管理者的統計信息,如各個部門在某一時間段內所診斷病人的人數;病人對醫生診斷的滿意度。

系統后臺組織管理:包括系統的架構組織,如醫院各部門的組織;各個角色的權限管理等內容。

如圖2所示為電子病歷交互系統的用例圖(Use Case圖),該圖用以描述系統所需要實現的具體需求,橢圓形表示一個一個的用例,圖中“病人”“醫生”“系統維護員”“上級醫生”四個小人為本系統涉及的行為者。

3 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醫學信息標準化、電子化推動,利用計算機進行醫院病歷現代化管理已是時展的必然趨勢。電子病歷的優勢在于它不僅包含了紙質的所有信息,而且可以記錄超聲等影像圖片。根據我國醫療信息化建設的需要,我們應用Web開發技術設計了一種基于J2EE的電子交互系統,并以Struts作為表現層框架、Hibernate為數據持久層框架。本設計由于采用了J2EE開發平臺克服了傳統的C/S模式應用開發難于升級,可伸展性差等問題。

參考文獻

[1]Wright D.Telemedicine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a Report of Study Group 2 of the ITU Development Sector[R/OL].Rapporteur,ITU-D Study Group2,Question6,2003.

[2]Ted Husted,Cedric Dumoulin,George Franciscus and David Winterfeldt.Struts in Action[M].Manning Publications Co.2003.1.

[3]宋汗增.利用Hibernate對象持久化服務簡化Java數據庫訪問[J].計算機應用。2003,12.

[4]Deepak Alur,Dan Malks,John Crupi.Core J2EE Patterns:Best Practices and Design Strategics(2nd Edition)[M].Prentice Hall PTR,2003.

篇10

[關鍵詞]凈化空調系統,重癥監護病房,理念,應用

中圖分類號:tu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5-0067-02

我國不斷不斷發展的醫療事業與不斷提高的護理標準與醫療水平趨勢充分表明,未來需住院接受護理的所有患者都會接受接近于重癥監護等級的臨床護理,而且需要潔凈的治療環境與復雜的醫療監控設備。

一.提出問題

因為醫院重癥監護室的患者和醫護人員比較多,所以普通的空調系統凈化效果與空氣質量就很難達到科室的嚴格要求。本院某病區重癥監護室有300m2的建筑面積,設有16張床位,其中雙人間有3個,單人間1個;該重癥監護室空調方式是排風、風機盤管+新,20-26℃的設計溫度,同時還設11臺光催化凈化消毒機組,2-3h的新風換氣次數。該空調投入使用后,很多醫護人員反映感覺憋悶,而且具有較高的感染發生率,對此重癥監護室進行感染檢測發現,該室的細菌濃度嚴重超標[1]。因為該重癥監護室的布局為無隔斷大空間式,而且患者病床比較集中,所以必須在防感染方面提出嚴格要求。

二.凈化空調系統理念及其配置

基于以上問題,在盡可能不拆除重癥監護室設施、節省經費開支的基礎上,筆者提出相應改造方案,即:選用“末端凈化機組+集中新風+系統排風”的最新空調方式。

(一)新風系統

在凈化空調系統中,新風機組主要承擔新風濕熱負荷,通過f8+g4+h11三級過濾,同時對重癥監護室新風量進行進一步加大,提高先前2-3h的換氣次數至5-6h,此外,因為此新風系統屬于兩管制,所以在過渡季節沒有熱水與冷水的狀況下,可對室外新風進行充分利用,以降低室內相對濕度與溫度

(二)重癥監護病房室內凈化系統

凈化空調系統中的末端凈化機組主要承擔室內濕熱負荷,所有病床中都獨立配有由超低阻高中效空氣過濾器與高靜壓風機盤管所組成的空調末端凈化機組,具有凈化室內空氣與對室內濕溫度進行調節的作用。此外,超低阻空氣過濾器能夠過濾95%以上的大氣菌,能夠明顯降低室內細菌存在率。具體過濾效率見表1.

尺寸為400mm×500mm×60mm的超低阻空氣過濾器的風量和阻力呈線性關系,見圖1。當風量達到700m3/h時,其阻力在20pa以下,不會影響到風機盤管。

三.凈化空調系統應用效果

(一)凈化效果

對重癥監護室空氣質量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在動態環境下,監護室各項指標均達到10萬級標準,與科室使用與工作要求相滿足,明顯改善了室內空氣質量,沒有人員憋悶與異味現象,見表2,圖2.

(二)節能效果與造價

相比于傳統空氣系統凈化方式,這種凈化空調系統在能耗與初投資等各個方面都有著明顯優勢。其單位造價要低于傳統凈化空調的19%,此外,因為采用一對一獨立凈化方式,所以使集中式凈化機組得以減少。由于新風機組過濾器可以自動清掃,有效控制中效過濾器所帶來的阻力,可對冬季與過渡季自然冷量進行充分利用,因此運行能耗降低了大約40%,具體見表3。

四.總結

(一)采用病床端頭側面排風、集中送新風的組合型氣流形式是較為合理的,可以將呼吸機與患者所產生的廢氣派出去,對室內空氣質量具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二)運用“末端凈化機組+集中新風+系統排風”最新方案后,重癥監護室中的凈化指標逐漸符合《醫院清潔建筑技術規范》所規定的患者用房標準。

(三)在重癥監護室中,有2-3h的新風換氣次數,而且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比較小,重癥監護室中的患者與醫護人員較為集中,所以新風換氣從2-3h增加至5-6h,增加換氣次數后,醫護人員與患者普遍感到滿意與舒適[3]。

(四)重癥監護病房中的凈化空調系統在改造項目中較為適用,而且對將普通病房升級為重癥監護病房的建筑性工程具有適用、節能、經濟等特點,若與余熱排風回收裝置相結合,那么就會有更為明顯的節能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國衛生經濟學會醫療衛生建筑專業委員會.gb50333-2002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2:195-196.

[2]許鐘麟.潔凈室及其受控環境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