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癥狀范文

時間:2023-10-20 17:31: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呼吸道疾病癥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呼吸道疾病癥狀

篇1

1 常見發病原因

1.1 疫病性因素

該種患病主要是以傳染性氣管炎和支氣管炎,禽流感、傳染性鼻炎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為主。由于雞的生理結構十分特殊,導致其在吸入空氣時,空氣與氣管黏膜接觸的面積比較大,這就為存在于氣管和氣囊上的病原體和微生物提供了侵入雞體的機會。尤其是在雞體感染其他疫病時,雞體的免疫力誒抑制,使得雞體不能自己做出免疫反應。這樣就使得雞體在感染呼吸道疾病時,在雞體內部傳染較快,擴散到肺部和支氣管處,引發病變。

1.2 飼料營養原因

在飼養過程中,由于雞體上皮組織依賴維生素A來確保完整,如果在飼養中缺少這種原料,就會導致上皮組織破損,病原體相對來說入侵雞體更為便利。同時,如果使用一些霉變飼料,不僅會導致雞體組織的器官受損,還會導致雞體免疫下降,霉變飼料也會給病原體提供集聚場所,雞在進食的同時,也會感染病菌,從而導致雞的呼吸道疾病。因此,在飼養過程中,要注意營養的全面均衡,飼料中適量配備氨基酸和礦物質等,注意雞群對維生素的攝入。

1.3 衛生環境因素

在雞舍中,雞的糞便等含氮物質常會分解產生氨氣,這些氨氣在雞舍內部通分條件不是很好的情況下,與濃度較高的二氧化碳等同時作用,使得空氣中濕度較高,濕度也比較大,在此情況下,雞體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由于雞呼吸作用,大量氨氣通過氣管和支氣管進入肺部,導致雞的呼吸道受損面積擴大。在某些情況下,氨氣濃度過高甚至會導致雞群的中毒癥狀,這時,雞群往往哪個呈現出呼吸道分泌物質增加、喘氣加重、口中帶有唾液和泡沫等特征,并且伴隨著呼吸困難的表征。

2 綜合防治手段

2.1 飼養管理

在飼養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雞舍的通風情況和衛生情況,根據季節變換及時進行保暖和通風降熱處理。對于雞舍內的糞便要及時進行清掃和處理,使得其中有害氣體的濃度相對降低至正常水平,防止其對雞群的呼吸道疾病產生影響,同時也降低雞群的應激反應。在雞群尚處于雛雞階段,更加要做好消毒工作和免疫工作,確保雛雞的成雞率。

2.2 免疫防治

在加強物理防治,做好衛生和環境的防疫后,還需要根據疫病的具體特點來針對性地做出免疫防治。由于雞體呼吸道疾病感染時往往并非由單一的疾病引起,兩種或者多種疾病交叉感染的同時,更加要注意根據病毒變現出的不同特征來針對用藥。在免疫過程中,要根據雞舍養殖的具體情況,及時對雞群易患疾病進行預測和防治。對于雞群的免疫狀況要及時進行抽樣調查,根據其健康情況側重用藥,保持雞群的呼吸道疾病抗體處于較高水平。

3 總結

在呼吸道綜合疾病發生時,要注意根據發病的不同癥狀來區別對待,及時發現導致呼吸道疾病發生的各種因素,及時進行排除,積累經驗進行預防。綜合各種手段,在物理和化學兩方面來針對其主要發病原因進行排除和應對。由于呼吸道疾病的傳染性較強,在發現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雞群時,要及時對其進行隔離和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分清雞群發病的主要病癥和次要病癥,區別對待同等感染的不同病原體。

由于雞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原因較多,也比較復雜,傳染性較強。在雛雞引進時,要注意進行免疫防護,提高雛雞的健康指數,增加呼吸道疾病抗體。在發生雞群大量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同時,要避免雞群大量死亡,將患病雞群進行隔離和針對性用藥。因此,在控制該種疾病的時候,往往需要更加注重衛生和免疫情況對雞群的影響,在飼養過程中,也要注意其營養的均衡,飼料的安全和健康。這樣,在結合具體的化學和物理防治的同時,也能夠對呼吸道疾病有所控制,降低其對雞群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勾文圣.雞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原因與防治技術[J].中國畜禽種業,2013,04:148-149.

篇2

1豬各種呼吸道疾病的發病原因

細菌性呼吸疾病由1種或2種以上的細菌感染,如豬支原體肺炎、豬放線桿菌胸膜肺炎、豬鏈球菌病、進行性萎縮性鼻炎、豬肺疫等;病毒性呼吸系統疾病由1種或2種以上的病毒引起,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偽狂犬病、豬流感、豬瘟等;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有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癥等;寄生蟲性呼吸系統疾病,是由蛔蟲、后圓線蟲、肺絲蟲等引起的呼吸系統疾病。另外,飼養管理和環境應激因素也可引起該病的發生。

2豬支原體肺炎

該病又稱豬氣喘病、豬霉形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感染發生的一種接觸性慢性呼吸道疾病。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是影響該病發生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寒冷、多雨、潮溫、擁擠、通風不良或天氣突變及飼料單一、豬只抗病率下降時,發病增高,癥狀也加重。臨床上多呈慢性經過,一般情況下,該病死亡率不高,但是在流行暴發的早期以及飼養管理條件不良時,豬只抵抗力降低,繼發性病原體感染也會造成嚴重的死亡,給養豬業發展帶來嚴重的危害。

2.1臨床癥狀

該病體溫和食欲無明顯變化,主要癥狀為咳嗽和氣喘。根據該病的發生經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型常為新發生該病的豬,尤以懷孕母豬及小豬為多見,呈急性呼吸困難,嚴重者張口伸舌,口鼻流沫,腹肋起伏運動(腹式呼吸)。有時也會發生痙攣性陣咳。豬體溫一般正常,如繼發感染,則體溫可升高。妊娠后期的母豬發病癥狀較重,病死率高,仔豬死亡率也較高。

2.2防治方法

2.2.1預防:目前沒有可應用的菌苗,所以只有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來預防和消滅該病。改善飼養條件,注意加強豬只抗病能力。圈舍要定期消毒,阻斷傳染源,常用的消毒劑和消毒方法均能達到消毒目的。最好自繁自養,避免引進豬只時帶進該病。如必須引進時,也要隔離觀察,確認無疾病后再混入大群飼養。

2.2.2治療:發病豬群可應用抗生素治療,但要注意藥物的選擇。青霉素、鏈霉素及磺胺類藥物對霉形體不敏感,不可用此類藥物治療。土霉素、紅霉素、林可霉素及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對霉形體較敏感,但霉形體具有抗藥性,治療用藥不可長期應用1種藥,幾種藥交替使用效果明顯。

3 繼發性感染疾病

繼發感染疾病包括豬肺疫、豬鏈球菌病、豬副傷寒、豬副嗜血桿菌病等。在一個豬場中,如果發生和流行上述原發性感染疾病,同時又合并發生或繼發感染,即可加重發病豬群的臨床癥狀,造成極高的死亡率。

3.1臨床癥狀和病變

該病多暴發于6~10周齡保育豬和13~20周齡的生長育成豬,通常稱18周齡墻,發病率25%~60%,發病豬的死亡率為20%~90%,豬齡越小死亡率越高。病豬表現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無食欲,眼睛分泌物增多,出現結膜炎癥狀。急性發病體溫升高,可發生突然死亡。大部分豬由急性變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豬生長緩慢,消瘦,死亡率、僵豬比例升高。哺乳仔豬以呼吸困難和神經癥狀為主,死亡率較高。如飼養管理條件較差,豬群密度過大或出現混合感染,發病率和臨床表現更為嚴重。病豬在藥物的輔助下逐漸康復,死亡率較低。

3.2防治對策

3.2.1藥物使用

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在發生PRDC的豬場,藥物治療的效果常常不是很好,因此建議使用藥物預防,可采用母豬和仔豬飼料添加藥物的方式。斷奶仔豬可用支原凈(50mg/kg)+金霉素或土霉素(300 mg/kg),連續使用1個月,母豬產前1周和產后1周使用支原凈(100 mg/kg)+金霉素(400 mg/kg)。如果育肥豬存在PRDC,可在13、17周齡使用1周,對PRDC有很好的預防效果。但應避免使用產生鹽酸克倫特羅假陽性的藥品,如含氨茶堿的豬喘平等。

3.2.2做好驅蟲工作

蛔蟲和鞭蟲等寄生蟲可損害豬體免疫系統,使其抵抗力下降,蛔幼蟲經肺移行和肺絲蟲都會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病癥。因此,在仔豬斷奶轉入保育舍1周后,可飼喂拌有2 mg/kg有效成分的伊維菌素粉劑的飼料連喂1周,間隔7~10 d再喂1次。

3.2.3疫苗注射

篇3

關鍵詞: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 危害 防治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是近年來在養豬業中出現的一種新的呼吸道疾病,它是由豬繁殖呼吸綜合征病毒、豬圓環病毒、豬流感病毒、豬肺炎支原體、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豬鏈球菌、豬副嗜血桿菌等病原性因素和環境中的有害氣體、飼養密度過大、轉群、去勢等非病原性因素引起的臨床表現為肺炎的一類疾病。該病嚴重影響了養豬業的發展,給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1、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主要危害

豬呼吸道綜合征發病時,常出現繼發感染和混合感染,造成該病在診斷和控制上出現混亂,藥物應用和疫苗緊急注射不見明顯療效,致使對豬呼吸道綜合征的控制難度增加,病程延長,短者一個月,長者數月,才能得到基本控制。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主要侵襲斷奶后仔豬,監床多發于6—10周齡的保育仔豬,最普遍的是10-20周齡的育肥豬,由于此時豬群正處于豬源抗體保護力下降,自身免疫力沒有完全建立,消化和呼吸系統的功能尚未健全,加之斷奶應激和飼料更替,所以該病發病場的豬群發病率高達40—70%,死淘率高達20-30%。主要表現了體溫升高,食欲下降或基本廢絕,呼吸困難、喘氣、咳嗽,呈腹式呼吸,眼結膜發炎,眼內分沁物增多、流淚,有時眼眶水腫,有的出現腹瀉,豬只生長緩慢且不均勻,明顯出現消瘦。

2、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發病機制

豬呼吸道黏膜是豬體一道特別的防御系統,可保護下呼吸道免遭入侵病原體和不良環境因素的危害。如果這一防御體系受到破壞,那么豬只就喪失先天性免疫系統,導致發病。

(1)豬繁殖-呼吸綜合征。豬繁殖-呼吸綜合征是近幾年影響養豬業的一種新型疾病。它是由豬繁殖呼吸綜合征病毒引起的。該病毒可長期存活于豬體內,嚴重影響免疫系統控制其它病原體的能力,對機體產生很大的免疫抑制。另外,由于肺部抵抗外來致病菌病感染的能力下降,呼吸道及肺部就容易遭受各種病原體和非病原體感染。因此它是導致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發生的關鍵性病原。其典型癥狀為母豬妊娠晚期流產或早產;仔豬呼吸道疾病增多,傳播迅速,在豬群中持續不斷感染,難以清除。

(2)豬氣喘病。豬氣喘病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接觸性、慢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咳嗽、氣喘、生長發育遲緩為特征。由于外界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機體自身抵抗力的降低等,促使豬肺炎支原體在氣管和支氣管的纖毛上定居并將其破壞,致使豬體失去呼吸道的重要防御屏障去,導致發病。肺炎支原體在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發病中占有重要位置,所以在該病防治中,控制豬支原體肺炎感染也是關鍵所在。

(3)豬流感。豬流感是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突然發病、高熱、流淚、流鼻、咳嗽、呼吸困難、精神萎靡為特征。該病可發于不同年齡、性別和品種豬只,無明顯季節性,多為慢性經過,發病率高、死亡率低。豬流感病毒附著于纖毛,在鼻黏膜、扁桃體和肺中繁殖。損害豬肺部的防御體系,致使豬對其它病原體失去抵抗力。若為單一的豬流感病毒感染,往往呈現良性過程。若出現繼發感染,癥狀和病變加重。

(4)豬圓環病毒。豬圓環病毒是可引起并誘發豬多種疾病的一種新病毒。圓環病毒感染豬只后,使患豬處于免疫抑制狀態,導致體況下降,從而增加了機體對其它疾病的易感性。主要侵害1--2月齡的小豬,若不出現繼發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不高。

3、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防治措施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是多病因相互作用的結果,若只著眼于病原的控制,而忽視了其它非病原性因素的控制,往往對該病的控制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對各養豬場生產者來說,應對本場的生產條件、飼養管理以及疾病控制措施等進行充分的分析,找出主要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雖然,PRDC的病因非常復雜,不過假如豬場管理得好,就可有效地控制該病。

(1)加強飼養管理。加強生物安全體系的建設,一方面要防止外來疫病的傳入,另一方面加強衛生消毒以減少生產區內病原微生物;全進全出,對固定的圈舍進行全面的消毒;豬舍的定期消毒,力求清潔、干燥,并保持適宜溫度和降低舍內氨、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濃度;良好的通風,合理的飼養密度,以減少感染機會;加強豬群飼養管理以及飼料營養均衡且充足,以增強豬群自身抵抗力;盡量減少豬群中應激的發生,不能將不同日齡的豬混養。

(2)抗體監測。有條件的豬場可定期對PRRS、豬瘟、偽狂犬病、PCV2、豬氣喘病和豬放線桿菌胸膜肺炎等疫病感染狀況進行監測,一般一季度可進行一次,若陽性率相對以前有所上升,說明豬場在飼養管理、衛生消毒或免疫接種等方面存在問題,應加以改善。

(3)免疫預防。由于各養殖場的情況不同,因此應根據本場PRDC的發病情況和實驗室對各疫病的監沒情況進行相應的免疫預防。

(4)治療原則。采用綜合治療和對癥治療相結合的方法,治療中要重視聯合用藥,如抗病毒藥與廣譜抗菌藥聯合使用,并隨時根據豬病癥狀的變化情況,更換治療用藥,防止出現耐藥性,該病發生時,往往是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所以盡管選用針對致病菌的敏感藥物,其病程也要持續7-10天,而一些豬場對此認識不足,希望醫治兩天解決問題,結果頻繁更換藥物,使應用的藥效得不到正常發揮,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另外,臨床治愈后,再堅持用藥兩天,以免疾病出現反復。

參考文獻

[1]謝顯泰,程功華等.江西畜牧獸醫雜志[J].2003,(3):30-31.

[2]趙德明.中國獸醫雜志[J].1996,(4):54-55.

篇4

通常情況下,如果你的寶寶咳嗽時伴有呼吸困難、發熱和嘔吐等,并持續數天都沒有緩解,即使咳嗽較輕,也需要盡快去醫院就診。

1.普通感冒:咳嗽時可咳出黏液,不伴有哮鳴音和呼吸困難。

普通感冒除引起咳嗽外,同時還會伴有其他一些常見的感冒癥狀:流涕、噴嚏、流淚和輕度發熱。普通感冒所引起的咳嗽通常貫穿于感冒始終,直到其他癥狀消失,咳嗽都不會有明顯的改善。感冒引起的鼻后滴流綜合征(一種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聲門或氣管,刺激咳嗽反射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可導致寶寶咳嗽加重,如果寶寶鼻涕過多,可通過吸球清除。

2.流感:失音咳嗽,咳嗽呈間歇性,可有或沒有咳出物。

寶寶如果患流感,可有高熱、嗜睡和煩躁的表現,也可能會嘔吐(咳嗽時并不必然發生)和腹瀉。同時寶寶還會食欲減退,因此,應補充足量的液體以防止脫水。寶寶患有流感需要及時治療,否則可能會使疾病加重,導致肺炎等并發癥。

3.支氣管炎:咳嗽聲音刺耳,起初不會產生黏液,但幾天后會出現黏性痰液。

支氣管炎是一種病毒感染,患有支氣管炎的寶寶可能還會有流涕和輕度發熱癥狀,這些癥狀一般在1周~10天內逐漸改善。

4.細支氣管炎:咳嗽兼有喘鳴,有黏液咳出物。

細支氣管炎是一種肺部小氣管的感染,是嬰幼兒很常見的一種疾病。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嬰幼兒尤其容易受到侵害。如發現寶寶呼吸困難,應立即看醫生,如有必要可進行吸氧。

5.肺炎:咳嗽且發熱,并伴有急促或吃力的呼吸困難,不嘔吐。

肺炎可由嚴重的感冒、流感或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發展而來。如果寶寶近期患有上述疾病,應及早進行治療。

6.義膜性喉炎:義膜性喉炎咳嗽特點明顯,患兒出現犬吠樣或海豹叫樣咳嗽,好發生于晚上。

義膜性喉炎可導致喉嚨及氣道的膨脹,注意寶寶與平時相比,呼吸時是否伴有雜音或者吸氣時有刺耳的聲響??奁鼘⒓又亓x膜性喉炎。如果寶寶患有義膜性喉炎,可將其帶到浴室進行淋浴,濕潤的空氣有助于緩解氣道發炎的癥狀,使呼吸順暢。如果癥狀仍不能得到控制,就需要請醫生診治。

7.百日咳:與義膜性喉炎一樣,百日咳也有其自身特點:嚴重的響亮干咳并伴有鼻內黏液泡,持續半分鐘后,進而是雞鳴樣吸氣吼聲。

百日咳是一種由百日咳桿菌所致并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呼吸道疾病,我國目前通過實施百白破疫苗的計劃免疫接種,百日咳發病率已控制在較低水平。對于患百日咳的寶寶,冷水加濕器可以緩解癥狀,即使應用抗生素,病程也將持續數周之久。總之,做好疫苗接種是預防此病發生的最好辦法。

8.哮喘:活動后或者晚上咳嗽加重,咳嗽可達數周,尤其是有哮喘家族史者的寶寶易患此病。

哮喘導致肺內小氣管膨脹、狹窄,進而引起刺激性黏液產生。哮喘的嬰幼兒咳嗽時可具有喘鳴、面部充血和呼吸困難。吸入花粉、接觸二手煙或者寵物皮毛,均可誘發哮喘病。

9.胃食管返流性疾?。哼M食后出現持續性喘鳴樣咳嗽,平躺后加重。

胃食管返流性疾病是由于胃部頂端括約肌無力導致的胃內容物反流入食道所致。如果胃內容物反流進入嬰幼兒呼吸道中,可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如果寶寶被診斷為胃食管返流性疾病,那么進食后宜保持直立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斷奶年齡較大的兒童,需要食用刺激性小的食物,并且按時喂養,兩餐間隔需超過兩個小時,睡覺前不宜進食。

篇5

關鍵詞:犬傳染性呼吸道疾病;診斷;犬瘟熱;支氣管敗血波氏菌

盡管已有針對各種疾病的疫苗,犬傳染性呼吸道疾病(Canine infectious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CIRD)仍是生活在各種環境中的犬類的重要疾病問題。隨著各種診斷技術的發展,犬類多重感染的情況日益受到關注。近些年,有一些病原體成為了CIBD的重要病原。本文將主要討論引起犬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各種病因以及診斷這些傳染性疾病的方法。

有時,引起CIBD的各種病原體可以互相促進對宿主的感染。例如,犬瘟熱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是一種高度淋巴細胞性的病毒,可以引起免疫抑制,誘發其他呼吸道病毒以及細菌感染。支氣管敗血波氏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可以引起纖毛停滯、損害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因此也可以誘發其他呼吸道病毒以及細菌感染。各種病原體有可能發揮協同作用引起致病,因此不少嚴重的疾病同混合感染有關。有些無癥狀的動物也可能存在某種病原的單一感染。

病原

了解引起CIBD的各種病原非常重要,因為這有助于選擇合適的診斷方法,采取準確的治療以及預防措施。至少有9種病原微生物被認為在CIBD發生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細菌性病原包括支氣管敗血波氏菌、馬鏈球菌獸疫亞種(Streptococcus equi subspecies zooepidemicus)以及支原體。病毒性病原包括犬流感病毒(Canine influenza virus)、犬瘟熱病毒、犬呼吸道冠狀病毒(Canine respiratory coronavirus)、犬副流感病毒(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犬腺病毒(Canine adenovirus,尤其是犬腺病毒2型)、犬皰疹病毒(Canine herpesvirus)。

大部分狗屬于自限性感染,不采用抗生素療法的情況下,一般5-7天后臨床表現能夠恢復正常。有些狗可能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抗生素治療。也有部分患犬盡管采取了治療方法,仍有咳嗽發生。建立相關的診斷方法有助于有效地防控疾病,也有助于采取適當的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如支氣管敗血波氏菌感染。

診斷方法

上述的某一病原體感染都是很難僅靠臨床癥狀就能做出診斷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癥狀有疊加現象,且并不具有特異性。CIBD的診斷方法主要有對細菌或者支原體進行分離培養,血清學方法檢測犬流感以及犬瘟熱病毒的抗體,PCR方法檢測各種DNA、RNA病毒以及細菌。病毒分離費時費力,一般只用于實驗研究。很多情況下也可以采取多種診斷方法同時開展進行診斷。采用培養基培養的方法仍是檢測支氣管敗血波氏菌以及支原體的良好方法。不過,支原體的生長速度較為緩慢。采用細菌培養的方法對檢測馬鏈球菌獸疫亞種感染非常重要,因為尚無檢測該病原的PCR方法。細菌培養的方法也適合對支氣管敗血波氏菌進行藥敏實驗。因為部分菌株對抗生素具有較強的抗性。由于很多狗都會接種疫苗,因此血清學實驗所獲得的抗體水平結果并不能夠正確反應狗的實際感染情況。疫苗通常只能用于減輕疾病的嚴重的程度,而不能完全預防疾病的發生。因為接種過疫苗的狗并能夠完全清除病原體感染。

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已報道了多種檢測病毒的PCR方法。這些方法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各異,但一般都能較好地用于日常的疾病檢測與診斷。PCR方法主要分為常規的PCR和熒光定量PCR。熒光定量PCR方法用于檢測更為有效,因為該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假陽性。引起CIBD的很多病毒是RNA病毒(如犬瘟熱、犬副流感、犬流感病毒等),因此PCR方法檢測并非是DNA而是RNA,因此得采用RT-PCR的方法。RNA比DNA更容易降解,因此很容易導致假陰性出現。因此,對于不同的病原體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F在已有很多實驗室或者生物診斷試劑公司提供診斷試劑盒,里面包含多種病毒的檢測試劑。

引起CIBD的各種病原體及其診斷

3.1支氣管敗血波氏菌

支氣管敗血波氏是一種需氧的革蘭氏陰性球桿菌。這是引起CIBD的最常見細菌性病原。診斷可以通過收集氣管或支氣管肺泡沖洗液,也可以采用喉-咽或者鼻試子進行細菌分離培養或者PCR檢測。

3.2馬鏈球菌獸疫亞種

馬鏈球菌獸疫亞種獸疫是一種β-溶血性鏈球菌,可以引起急性化膿性或壞死性出血性肺炎。這也是犬類最常見的一種β-溶血性鏈球菌。該鏈球菌的分離成功的幾率同疾病的嚴重程度有關。尚不能確定該病原體是CIBD發病的主要病原還是繼發病原。

3.3支原體

支原體被認為屬于狗的呼吸道正常菌群,但有時可以從下呼吸道分離到。同犬下呼吸道疾病有關的主要支原體是Mycoplasma cynos. 在英國,Mycoplasma cynos.同小狗發生支氣管肺炎的關系很密切。從犬呼吸道可以分離到的其他支原體還有M bovigenitalium, M canis, M edwardii, M feliminutum, M gateae and M spumans等。這些通常認為同下呼吸道疾病沒有關系。對支原體進行分離培養是常見的診斷方法。支原體生長需要特殊的培養基,有時潛伏期長達1個星期。分子生物學方法如PCR的發展使得診斷支原體更為準確迅速。但對于檢測呈陽性的結果是否肯定同疾病的發生有關仍然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3.4犬流感病毒

在美國,犬流感病毒最早出現在佛羅里達。有研究稱,引起犬流感的病毒是馬流感病毒H3N8亞型的變異毒株?,F在犬流感已經廣泛存在于整個美國的狗群中。澳大利亞、英國的狗群中也存在較高比例的犬流感病毒感染。任何日齡的狗對犬流感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為2-4天,可以引起發熱、咳嗽、出血性肺炎等癥狀,但死亡率較低。繼發細菌感染的現象也比較普遍。通過鼻液向外排毒的現象一般出現在疾病發生的早期(感染后的1-7天內),臨床癥狀(噴嚏、咳嗽等)一般在感染病毒3-12天后出現。有些狗呈亞臨床感染狀態,但仍可以向外界排毒。采集鼻試或者喉試樣品做PCR檢測可以用于診斷。用于檢測人流感病毒的ELISA試劑盒也可以用于檢測犬流感病毒,但敏感性要比人流感病毒低?,F在,美國等國家已有專門的滅活疫苗被批準用于犬流感的預防。

3.5犬呼吸道冠狀病毒

犬呼吸道冠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是世界各地狗群中新出現的一種呼吸道疾病的病原體。該病毒同牛冠狀病毒相近,但同犬腸道冠狀病毒(canine enteric coronavirus)卻差異很大。該病毒引起的疾病癥狀通常比較輕微,但很多較為嚴重的呼吸道疾病的病例中都能夠檢測到該病毒。犬呼吸道冠狀病毒感染有可能誘發其他細菌和病毒感染,但也有可能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診斷可以采用PCR方法對氣管或支氣管肺泡沖洗樣本和喉試樣本進行檢測診斷。

3.6犬瘟熱病毒

犬瘟熱病毒也是引起犬類咳嗽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患犬瘟熱的狗并沒有神經或胃腸道的癥狀,咳嗽是唯一的癥狀。犬瘟熱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呼吸道樣本可用于RT-PCR檢測。此外,全血樣品以及眼結膜刮取物也可以用于RT-PCR檢測。眼結膜刮取物還可以用于間接免疫熒光實驗進行診斷,但該方法假陽性以及假陰性的概率較高。除此之外,現在已有多種商用ELISA以及膠體金檢測試劑盒用于檢測犬瘟熱病毒。

3.7其他病原

篇6

傳染病

疾病名稱:流行性感冒

病征:從感染病毒到發生癥狀,潛伏期數小時到2天。絕大多數患兒發病突然,先是出現發冷、寒戰等癥狀,隨后發燒,體溫升高至攝氏39度以上,持續3至5天,并伴有頭痛、全身酸痛、疲倦、咽干、咽痛、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癥狀。

治療:在治療上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主要以緩解癥狀為主。例如初期流鼻涕、打噴嚏癥狀較重時,可以吃些治感冒的藥;出現咳嗽、咳痰等較重癥狀時,可選用祛痰和止咳藥物;出現高燒,可吃些退熱藥。

居家護理小貼士:注意多補充水分、多休息;飲食營養均衡,發病期以清淡為主,通??稍谝恢軆热?;若發現寶寶高熱持續不退或熱退后體溫又上升,同時出現咳嗽、喘息、面色發白或青紫時,有并發咽炎、氣管支氣管炎和肺炎的可能,要立即就醫。

過敏病

疾病名稱:過敏性哮喘

病征:發病年齡80%在5歲以前,且有逐漸提前的趨勢。其典型臨床表現為發作性呼吸困難、哮鳴和咳嗽,有時咳嗽為惟一癥狀。哮喘癥狀可在數分鐘內發作,經數小時至數天,用藥或自行消失。

治療:哮喘急性發作時,可使用各種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迅速控制病情。緩解期可給予免疫增強劑。

居家護理小貼士:飲食清淡,營養均衡,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遠離過敏源,盡量減少哮喘的發作。

疾病名稱:過敏性結膜炎

病征:通常發生在冬末春初或氣溫變化大的時候。眼睛發癢、有刺激感、畏光、流淚等。幼兒雙眼結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有時發生眼瞼水腫,并發輕度角膜炎?!≈委煟嚎煽诜惯^敏藥物,并以保持眼部衛生為主。結膜充血明顯的患兒,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滴血管收縮劑,并發角膜炎時可加用皮質激素眼藥,如果過敏原是細菌、病毒、真菌等致病菌,需要采用抗生素和皮質激素治療。

居家護理小貼士:切勿用熱水清洗和反復揉搓眼部;減少日曬,少接觸花叢。

其他疾病

疾病名稱:上呼吸道感染

病征:上呼吸道感染,俗稱“傷風”,普通感冒起病較急,早期癥狀有咽部干癢或灼熱感、噴嚏、鼻塞,開始為清水樣鼻涕,2至3天后變稠;通常無發熱及全身癥狀,或僅有低熱、頭痛。一般經5至7天痊愈。

治療:采取一些對癥治療可以縮短病程,如高燒可采用藥物或物理降溫;鼻塞癥狀重者可用滴鼻凈滴鼻,每天2至3次,每次每鼻孔1至2滴;止咳祛痰的藥物最好用中草藥制劑,而少用中樞性鎮咳藥,如可待因糖漿等;常用的中草藥制劑有小兒止咳糖漿、復方甘草合劑等;除合并有細菌感染外,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

居家護理小貼士:房間內要保持空氣流通,保持適當溫度、濕度;飲食要清淡,多吃一些容易消化且富有營養的食物。

疾病名稱:鼻出血

病征:兒童在春季發生鼻出血的比例,遠遠高于其他季節。而且,這種鼻出血多呈突發性。

篇7

兒科是臨床抗菌藥濫用的重災區。據美國兒科學會報道,每年有5000萬張兒科抗菌藥處方,其中約1000萬張對呼吸道疾病癥狀并無明顯改善。在我國,“三素一湯”(抗生素、激素、維生素和輸液)濫用導致的藥源性傷害事件屢屢發生,不斷損害兒童健康。

關注用藥新理念

美國疾控中心聯合美國兒科學會對《兒科上呼吸道感染正確開處抗菌藥原則》進行了更新,相關指南發表在2013年12月出版的《兒科學》雜志上。該指南明確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中耳炎、急性細菌性鼻竇炎及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咽炎等診斷標準,強調用藥主要原則為:首先確定患者具有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其次權衡使用抗菌藥治療的利弊,最后正確使用抗菌藥。

該指南的第一個原則是:確定患者為細菌感染的可能性。當醫師做出病毒感染的診斷、排除同時存在細菌感染的可能時,不應使用抗菌藥。諺斷明確是保證正確應用抗菌藥的必要條件,所以學會鑒別診斷很重要。

發熱原因不明不宜用抗菌藥

兒童細菌性感染難以有一個明確的指標,臨床初次抗菌藥治療要真正做到正確、準確、合理極為困難,絕大部分依靠經驗。因此,兒童抗菌藥使用需要遵守以下主要原則:

臨床及實驗室檢查高度懷疑細菌感染時,可先用抗菌藥進行經驗治療。

診斷為病毒感染和不明原因發熱時,不宜早期應用抗菌藥。特別是結締組織病變,如兒童風濕、類風濕性疾病,早期表現與細菌感染十分相似,最容易誤診誤治,不宜早期應用抗菌藥。

應根據不同細菌種類和藥敏試驗及患兒的年齡、身體狀況、肝腎功能等選擇抗菌藥。

抗菌藥使用應考慮抗菌作用、抗菌譜、藥代動力學、細菌耐藥性、藥物不良反應等。

應根據個體生理特點、病理變化調整抗菌藥,必要時進行血藥濃度監測。

兒童使用抗菌藥,既要依靠臨床經驗及細菌學檢查結果等進行合理選擇,又要熟悉抗菌藥的特性、毒性、藥代動力學等知識,要在兒童抗菌藥合理使用與盡可能避免副作用之問找到平衡點。

嚴把上呼吸道感染用藥指證

50%以上的急性中耳炎無需用抗菌藥有關抗菌藥使用的高質量隨機對照試驗及薈萃分析重點指出:①一半以上的兒童急性中耳炎患者無需抗菌藥使用即可恢復健康。②接受抗菌藥治療的兒童更易恢復,與安慰劑組患兒相比恢復較快。③年齡較小、雙側或單側感染、癥狀嚴重的兒童,在不接受抗菌藥治療的情況下較難恢復健康。大量隨機對照試驗及薈萃分析證明,抗菌藥能有效緩解癥狀,但也有研究證明大多數未接受抗菌藥治療的患者可自愈,且無并發癥。美國兒科學會推薦,對使用嚴格標準確診的兒童急性中耳炎患兒進行抗菌藥治療。對單側感染、癥狀不嚴重、大于2歲的兒童可考慮進行觀察治療。

抗菌藥未必預防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感染可證明抗菌藥治療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有效的證據較有限??咕幹委熆深A防化膿性感染(如眼眶蜂窩織炎、顱內膿腫)的發生也未得到證實。美國兒科學會推薦對有急性細菌性鼻竇炎,尤其是癥狀進一步惡化或癥狀較嚴重的患者須進行抗菌藥治療。對于密切隨訪觀察10天以以上癥狀無緩解的患者,可考慮使用抗菌藥治療。

篇8

【關鍵詞】咽喉炎;支氣管哮喘;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吸入性肺炎;胃食管反流病

目的:觀察探討常見呼吸道疾病與消化道反流病之間的成因及診療相關性。方法:32例患者均同時出現呼吸系統癥狀-胃食管內外癥狀等,經電子胃鏡及X線等檢查,確定診斷。給予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兩方面治療,觀察療效及內鏡、X線變化。結果:聯合治療療程縮短,起效迅速,復發率降低。結論:常見呼吸系統疾病部分與胃食管等消化道疾病癥狀相連,病因相關,存在互為影響性,聯合用藥治療方法合理,并效果顯著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32例患者均出現長期出現燒心癥狀,反復出現喘息發作,嗆咳,咽部異物感等癥狀,部分病例合并呼吸暫停、打鼾、夜間憋醒等特點。此32例患者均來自門診及住院病人,全部經胃鏡證實為反流性食管炎等消化道疾病,其中Ⅰ級16例、Ⅱ級11例、Ⅲ級5例。臨床癥狀結合X線、多導睡眠圖、喉鏡等輔助檢查確診支氣管哮喘8例,肺炎10例,呼吸暫停綜合征4例,咽喉炎10例。其中男20 例,女12例,平均年齡(44±16)歲。

1.2治療方法:具體采用奧美拉唑20 mg,2次/d,西沙必利5~15 mg,3~4次/d等藥物治療。針對不同呼吸系統癥狀,分別給予平喘、抗炎等對癥治療。對于阻塞性呼吸暫停綜合征病例,除要求睡眠改變及戒除煙酒外,控制體重,試用乙酰唑胺、普羅替林等藥物并加用抗反流治療。藥物治療盡量避免降低食管下括約肌(LES)壓力及引起胃排空延遲的藥物,如鈣拮抗劑、茶堿及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等[1]。基礎治療均要求全部病例改變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

1.3療效判定:依據胃鏡檢查結果(1994年洛杉磯會議分類)及X線、喉鏡檢查結果并根據全部病例燒心、哮喘、咳嗽、咽部不適及呼吸暫停癥狀是否得到改善,作為判定指標[2]。

2結果

經過4~5周聯合治療,32例患者夜間呼吸暫停癥狀減輕并且喘息、咳嗽、燒心及咽部不適癥狀消失,聯合用藥起效迅速,療效確切,療程縮短。胃鏡檢查發現黏膜破損由大變小,直至修復,跟蹤隨訪4~7個月,所有病例均無復發或者加重。

3討論

消化道反流病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動力障礙性疾病,一般是由食管抗反流防御機制減弱和反流物對食管黏膜攻擊作用的結果。典型的燒心等癥狀不難診斷并干預,食管外癥狀更應該得到重視。有文獻表明,上氣道阻塞可誘發和加重食管反流(GER)[3],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與其有關??捎袉芸?、哮喘樣發作、吸入性肺炎等,均系反流物吸入氣道,刺激支氣管黏膜引起炎性反應和痙攣所致。反流物刺激可引起咽喉部癥狀,而GERD患者出現肺部表現者高達40%~60%[4]。反流引起的哮喘無季節性,常有陣發性、夜間咳喘的特點。綜上所述,消化道反流病與部分呼吸系統疾病密切相關,互為因果,診斷時不可孤立分析。單純治療呼吸系統或消化系統的治療效果不好,且易復發,治療時應采用聯合方案,共同治療,能達到快速起效,短期治愈,避免或減少復發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 許國銘.胃食管反流病.見許國銘,李兆申.上消化道內鏡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3:235-237.

[2] 陳卓 陳艷黃丹石《1147例消化性潰瘍胃鏡檢查結果分析》《福建醫藥雜志》1994年05期

篇9

從事內科學和醫學遺傳學的醫療、教學、研究工作50余年。熟悉內科心血管、呼吸、腎臟、消化、血液、風濕免疫等專科疾病的診治,臨床經驗與知識廣博精深。尤精于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甲狀腺疾病、代謝性骨病、生長發育異常及各種疑難雜癥的診斷與治療。多次出國講學。在內分泌及醫學遺傳學領域共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2項,部省級獎9項;另獲國家級榮譽獎勵2項、省級獎勵5項。主編或參編醫學專著38部,發表醫學論文388篇、科普文章數十篇。入編《英國劍橋國際名人錄》、《二十世紀中國名人辭典》、《中國大陸名醫辭典》、《共和國專家成就博覽》等辭書、畫冊、文獻。

糖尿病患者中吸煙者不在少數,由于糖尿病和吸煙均為慢性進展,易于忽略。眾所周知,吸煙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香煙煙霧中含4000多種物質,分為5類:尼古丁、致癌物、呼吸系統刺激物、一氧化碳及制造過程中摻入的香料或其他附加品,如果加入成癮藥,則更是害人匪淺。吸煙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害處更大。

慢性炎癥增加胰島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而易發生各種感染。吸煙時會吸入無數有毒的氣體和顆粒,造成呼吸系統慢性炎癥。炎癥引起身體許多反應,增加胰島素抵抗。

吸煙是冠心病主要發病原因

吸煙是冠心病的主要發病原因之一。男性吸煙者冠心病死亡率較非吸煙者高60%~70%。猝死可以是冠心病的首發癥狀,年輕的男性吸煙者發生猝死要比非吸煙者多2~4倍。

吸煙者更易發生肢體外周動脈缺血性病變。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中吸煙組足動脈血液循環要比不吸煙組差,吸煙的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足壞疽。

吸煙加速腎功能下降

糖尿病患者易并發腎臟損害。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中,吸煙者腎功能衰退速度比不吸煙者快得多。如果糖尿病患者吸煙,無論采取何種治療方法,糖尿病都會惡化并導致腎功能加速衰退。

吸煙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吸煙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原因。美國每年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者8萬人,其中82%是由于吸煙引起的,且吸煙者的死亡率是非吸煙者的4~25倍。在死亡之前患者有較長時間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吸煙者易發生感冒和肺炎,使糖尿病癥狀加重,治療更困難。

吸煙易加重胃腸道疾病

吸煙者較非吸煙者更易發生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糖尿病常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胃腸輕癱、飽脹、噯氣、便秘或腹瀉。

影響妊娠

吸煙使婦女妊娠機會減少,妊娠后易發生流產、早產、畸胎及各種病理妊娠。新生兒易發生猝死、體重減輕。妊娠婦女吸煙還可能影響新生兒的體格發育和智力。糖尿病婦女吸煙會使病癥更為嚴重。

篇10

【關鍵詞】 生活質量; 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 優質護理

doi:10.14033/ki.cfmr.2017.6.0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6-0076-02

慢阻肺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它在呼吸系統疾病中屬于臨床常見病癥,其發病人群多以老年患者為主,如胸悶、氣喘和咳嗽等病癥,均屬于常見病癥表現[1]。較高的復發率和病程時間長等,為慢阻肺的病癥特點,使其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在臨床治療期間,因病癥疼痛等因素,易導致患者出現焦慮、煩躁等心理,從而能降低治療效果,所以,臨床護理工作的實施尤為重要。為探究對老年慢阻肺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接收治療的老年慢阻肺110例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患者的病程為1~9年,

平均(3.3±1.4)年。按照入院時間順序先后對其分組。對照組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齡61~88歲,平均(70.5±2.5)歲。觀察組55例,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齡62~89歲,平均(71.6±2.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對照組常規護理,由于大多數患者對慢阻肺病癥的認識較為缺乏,易導致患者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針對此現象,醫護人員要加強與患者間的溝通交流,向患者介紹病癥的相關知識與治療方法,加深患者對病癥的認識。同時,待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病情予以密切監測,對發生的不良反應癥狀做好詳細記錄,便于為后期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在飲食方面,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的病癥狀況,為其制定針對性飲食方案,對食鹽的攝入要給予控制,叮囑患者多食用易消化食物,多食用維生素、熱量和蛋白質等食物。此外,醫護人員要保持病房環境的干凈整潔,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治療環境。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觀察組優質護理,具體方法如下:由于大部分患者受疾病疼痛的困擾,多伴有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針對此現象,醫護人員要予以患者心理指導,對患者的心理狀態要做到全面了解,時常安撫鼓勵患者,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對于患者的擔憂與疑慮,醫護人員要耐心解答,與患者交流期間,盡量保持親切和藹的態度,讓患者感受到被尊重,這樣能提高護理配合度。同時,醫護人員可根據患者的學歷狀況,指導患者去聽健康教育講座,或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病癥的預防方法,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此外,醫護人員還要為患者制定針對性康復訓練方案,其中包括:慢跑、打太極等,這樣能使患者的免疫力與抵抗能力均得到改善。

1.3 評價標準

實施(GQOLI-74)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3],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予以評價: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指標改善越差。

采用醫療專用肺活量檢查儀,其型號為AS307,對兩組患者的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吸中斷流速(MMEF)、最高呼吸流速(PEF)和用力肺活量(FVC)情況予以觀察,并將有關數據予以完善,作好記錄。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所得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改善狀況對比

護理前,對照組患者的各項肺功能指標與觀察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關于護理后各項肺功能指標情況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

2.2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對比

經護理,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慢阻肺屬于進行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有研究報道資料表明,環境因素c個體因素,是慢阻肺病癥的主要兩個危險因素[4]。環境因素所涵蓋的方面有很多,其中包括:感染和生活環境、生活習慣和空氣污染等;個體因素則是表示遺傳因素。由于此病癥具有病情易反復發作和病程時間長等特點,不但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理與心理健康,而且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也帶來一定影響?;加新璺蔚幕颊?,其肺功能在不斷降低,使患者心臟等器官出現不可逆的傷害。若不能予以及時有效治療,則易導致病情延展,使患者逐漸失去勞動能力與生活能力,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使患者的生命質量降低,病情嚴重者則會導致患者死亡[5]。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為了提高臨床療效,護理干預工作的應用非常重要。

由于大部分患有肺阻病患者多伴有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針對此現象,醫護人員可通過交流、溝通的方式,拉近與患者間的距離,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與預防疾病方法,這樣能加深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與患者交流期間,要保持言語親切,這樣有助于患者對自身疾病狀況更好了解。此外,醫護人員也向患者介紹一些成功案例,這樣能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自信心,從而提高臨床治療的依從性。在飲食方面,由于醫護人員可根據患者的病癥狀況,為其制定合理飲食計劃,叮囑患者多食用些易消化及營養豐富食物,其中包括:雞肉、雞蛋和牛奶等,患者在飲食期間要做到細嚼慢咽,防治發生咳嗆等現象[6]。而且,醫護人員還要囑咐患者戒煙、戒酒及刺激性食物。同時,醫護人員要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用藥指導,密切觀察患者的用藥情況,患者要謹遵醫囑,嚴格按照藥物使用說明治療,患者在服藥時,醫護人員要從旁指導,患者不能擅自增減藥量,這樣可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使患者的臨床病癥得到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保持病房環境的干凈整潔,室內溫度保持在22 ℃左右,其濕度在60%左右[7]。醫護人員可在病房內擺放些盆栽,這樣能舒緩患者的負面情緒。適當指導患者行康復訓練指導,依照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與類型,指導患者進行坐位或者站立行呼吸訓練,又或者可指導患者慢跑及打太極拳等運動,有助于患者抵抗力的增強[8]。常規護理雖然緩解患者的心理情緒,但在其他護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優質護理能把護理方面擴展,予以患者生活護理在內的護理,不但注重和患者間的溝通,而且還能增強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讓患者感受到歸屬感,幫助患者調整心態,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上述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相符,可見,對慢阻肺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由此可見,將優質護理應用到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既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減少患者的病癥疼痛,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顧紹霞.優質護理對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6):746-748.

[2]鄧惠英,羅梅銀.綜合康復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11):1790-1791.

[3]劉雪梅.系統化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6):89-90.

[4]胡亞萍.老年慢阻肺穩定期的社區管理及效果評價[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20):61.

[5]趙鳳玲.老年慢阻肺患者社區康復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09,7(24):244-245.

[6]華曉敏.優質護理在社區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應用和價值[J].心理醫生,2016,22(8):164-165.

[7]高華.社區康復護理對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8):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