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范文

時間:2023-10-20 17:33: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09)-02-0026-02

【摘 要】目的 觀察康達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療效。方法 COPD的反復下呼吸道急性感染患者80例,隨機分成康達先加抗生素治療組40例,單服用抗生素治療為對照組40例。觀察隨訪2組患者用藥后1、3個月臨床表現(xiàn)。結果 治療組患者下呼吸道急性感染發(fā)作次數(shù)顯著減少,感染持續(xù)時間明顯縮短,抗生素用量顯著減少,且患者耐受性好。結論 康達先是改善下呼吸道感染的安全和有效制劑。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達先 下呼吸道感染

COPD易反復出現(xiàn)下呼吸道急性感染,此與全身和局部防疫功能下降及其他諸多因素有關,臨床迫切需要對支氣管黏膜有抗感染保護作用并能提高全身免疫狀況的藥物,現(xiàn)我們利用康達先來研究其對COPD反復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干預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2007年在我院住院及門診就診的COPD患者80例,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學會指定的COPD診斷標準[1]。入選年齡在50歲以上,過去一年內至少有4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急性發(fā)作史。隨機分2組,康達先治療組40例,男性28,女性12例,平均年齡65±12歲;對照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65±11歲;所有患者均無呼吸道疾病以外的其他重要臟器病變,近期來未接受過激素、疫苗及免疫球蛋白治療。2組患者的臨床情況(性別、年齡、病程等)差異均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在抗生素治療基礎上加用康達先(吉林亞泰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43033)1mL肌注,每周3次,療程3月。對照組則單純使用抗生素治療,2組選用的抗生素均為頭孢克肟膠囊0.1每日2次,療程為7~12d,連續(xù)觀察3月。

1.3 療效評定 對所有患者至少每月門診隨訪1次,觀察用藥后1、3月的臨床癥狀,呼吸道急性感染的發(fā)作次數(shù),持續(xù)時間及每次抗生素使用日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后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比較 2組患者治療1、3月后,治療組感染次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呼吸道感染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和非常顯著意義。

2.2 治療后下呼吸道感染持續(xù)時間比較 2組患者治療后結果顯示:治療組急性感染平均持續(xù)時間逐漸下降,與對照比較1月后2組分別6.5±5.0和8.0±7.0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3個月后為2.0±2.0和8.0±8.0,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

2.3 治療后下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日數(shù)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結果顯示:治療組使用抗生素日數(shù)明顯減少,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P<0.01)。

2.4 不良反應 有2例患者出現(xiàn)肌注部位紅腫、結節(jié)、熱敷后一周內自然消退,仍能然堅持治療。

COPD是呼吸系統(tǒng)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因肺功能進行性減退而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力和生活質量,感染是COPD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本研究顯示康達先能減輕和減少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縮短感染持續(xù)發(fā)作時間,減少抗生素用量,這些環(huán)節(jié),恰能阻止COPD進一步發(fā)展。

康達先主要成分為卡介菌多糖、核酸,它通過調節(jié)機體內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刺激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激活單核―巨噬細胞功能,增強自然殺傷細胞功能來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并能通過穩(wěn)定肥大細胞、封閉IgE功能,減少脫顆粒細胞釋放活性物質來增強患者全身免疫狀況及支氣管粘膜防御細菌侵襲能力,使患者呼吸道獲得非特異性保護作用,對改善COPD呼吸道感染是一種有效的制劑,加之無明顯不良反應,適用于臨床上易受感染的患者,以達到降低發(fā)病率和減輕急性感染程度的好處,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緩病情發(fā)展。

篇2

【關鍵詞】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交叉感染;相關因素;老年人

    0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給全世界造成嚴重的衛(wèi)生經(jīng)濟負擔,而在老年人群中表現(xiàn)更為突出,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家庭及社會造成較大的影響[1],而院內感染在老年copd患者中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住院老年copd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探索老年copd患者院內下呼吸道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和干預措施.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200510/200712住院老年copd患者216例,其中發(fā)生院內感染56例. 診斷符合200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和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3]. 按是否發(fā)生院內感染分為感染組(n=56)、非感染組(n=160).

    1.2方法用調查表對其年齡、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低蛋白血癥、低白蛋白血癥、copd分級、呼吸衰竭、肺性腦病、肺心病、其它并發(fā)疾病及全身糖皮質激素使用等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4.0統(tǒng)計軟件包,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 x±s表示、兩組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χ2檢驗;將單因素分析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感染率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考察各因素對院內感染發(fā)生的影響;均以p<0.05作為差異顯著性的標準.

    2結果

    2.1單因素分析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低蛋白血癥、低白蛋白血癥、copd分級、呼吸衰竭、肺性腦病、肺心病、其它并發(fā)疾病及全身糖皮質激素使用與院內感染均相關(均p<0.05);而與年齡、病史時間、性別無關(表1,2).

    2.2多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低白蛋白血癥、copd分級、呼吸衰竭及肺心病為發(fā)生院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表3). 表1計量資料單因素分析表2計數(shù)資料單因素分析表3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頻繁發(fā)作,嚴重損害患者肺功能. copd患者每年急性發(fā)作小于等于2次,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下降 3.59%,copd每年急性發(fā)作大于2次,fev1下降4.22%,可見aecopd頻繁發(fā)作使fev1下降速度加快,而fev1受損嚴重是引起 copd急性加重的獨立危險因素. 兩者形成惡性循環(huán),嚴重影響copd患者的bode[4]評分及預后. 院內感染導致copd急性發(fā)作,使肺功能進一步惡化,同時細菌負荷加重,發(fā)作間期縮短,增加家庭和社會經(jīng)濟負擔,嚴重者導致治療失敗,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

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低白蛋白血癥、呼吸衰竭、copd分級、肺心病是copd院內下呼吸道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 分析其原因如下:①基礎疾病重,均為中重度及極重度copd患者,其粘液纖毛功能異常,粘液高分泌、淤積,粘液粘性增加,纖毛擺動速度減慢而無規(guī)律,粘膜損傷,使得細菌定植提高,支氣管感染反復發(fā)生;②老年高齡患者,其免疫功能低下,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易于使原本為條件致病菌的腸桿菌及假單胞菌感染而容易出現(xiàn)院內感染;③copd患者呼吸衰竭,長期缺氧,高碳酸血癥及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致胃腸道淤血影響消化吸收功能而導致營養(yǎng)不良,營養(yǎng)不良可損害肺的防御和免疫功能,增加易感性[5]. ④copd常伴有蛋白質能量營養(yǎng)不良,copd患者體內呈高分解狀態(tài),蛋白質分解增加. 而蛋白質會直接影響呼吸肌功能導致呼吸肌無力,呼吸道分泌物清除障礙,使得頻繁使用吸痰器等侵入性操作機會增

;以上各因素占據(jù)copd不同階段,相互關聯(lián),影響著copd院內下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發(fā)展.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資料還顯示患者住院時間和抗生素使用時間也是發(fā)生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 分析原因,可能由于住院時間長,接受醫(yī)源性操作機會增多或可能性增加;同時呼吸病房感染病人居多,發(fā)生交叉感染幾率增加;長時間使用抗生素,一方面促使耐藥菌產(chǎn)生,另一方面促使二重感染發(fā)生,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因此經(jīng)驗性抗生素選擇及合適的抗生素使用療程至關重要. 

    copd是老年呼吸科常見疾病,容易發(fā)生院內感染. 患者年齡、肺功能,copd分級及并發(fā)疾病是不可變因素,但是我們可以進行規(guī)范治療,控制好基礎疾病. 而住院時間,營養(yǎng)狀況,呼吸衰竭,抗生素應用是一些可變因素,針對其可干預因素進行干預,依據(jù)copd診治規(guī)范進行個體化治療,控制 copd進程,減慢其肺功能下降速率,加強營養(yǎng)支持,改善患者的全身狀況,增加機體的免疫狀況,可以減少抗生素使用頻率及時間,縮短住院時間而減少院內感染發(fā)生. 加強院內感染知識宣傳,促使copd病情控制者盡早出院,而手消毒可使院內感染降低20%-50%[6]注意呼吸病房的消毒隔離及醫(yī)護人員教育,避免交叉感染,減少侵入性的操作等有望減少院內感染的發(fā)生,減少治療失敗率,改善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 regional copd working group. copd prevalence in 12 asiapacific countries and regions projections based on the copd prevalence estimation model [j]. respirology, 2003, 8:192-198.

[2]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 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摘登(1)[j].新醫(yī)學,2005,36(08):495.

[4] celli br, cote cg, marin jm, et al. the body- mass index, airflow capacity index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n eng1 j med, 2004,350(10):1005-1012.

篇3

【關鍵詞】

纖維支氣管鏡;經(jīng)鼻氣管插管;COPD;呼吸衰竭

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呼吸內科常見疾病,死亡率高,建立人工氣道,進行機械通氣對提高其搶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經(jīng)鼻氣管插管有利于迅速建立人工氣道,對呼吸危重癥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內科ICU從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對96例COPD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經(jīng)鼻氣管插管并機械通氣,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96例患者中,男57例,女39例,年齡51~91歲,平均(67±21.4)歲。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1],因病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入住內科ICU,符合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適應證[1]。

1.2方法纖維支氣管鏡為日本OlympusP30型,氣管套管為進口(美國Bexter公司)一次性高容量低壓單腔單囊硅膠管。內徑7.0~7.5mm。患者取仰臥位,監(jiān)測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監(jiān)護,纖支鏡及導管外壁以石蠟油涂抹,氣管導管套于纖支鏡并固定于纖支鏡近端,纖支鏡經(jīng)鼻腔插入至聲門上方,于聲門開放時將纖支鏡插入氣管內,迅速將氣管導管插入氣管內,調整位置達隆突上方3cm左右,然后快速退鏡,固定導管,連接呼吸機。待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0%以上時,可再次置入纖支鏡,抽吸干凈氣道分泌物,并確定氣管導管的位置。治療1h后復查動脈血氣。

3討論

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隨病情的發(fā)展可逐漸出現(xiàn)低氧血癥,二氧化碳潴留,其晚期或在嚴重感染時PaO2進一步下降,PaCO2進一步升高,并出現(xiàn)意識障礙,如不及時治療則危及生命[2]。機械通氣是搶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療手段,快速有效建立人工氣道、確保呼吸道通暢是機械通氣治療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3]。通常人工氣道建立采用經(jīng)口插管、經(jīng)鼻插管、氣管切開共3種路徑。經(jīng)口插管簡單、快速,但清醒患者不配合、難以耐受;氣管切開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多,家屬不易接受,搶救時應用受限;而經(jīng)鼻氣管插管優(yōu)點很多,現(xiàn)總結如下。

3.1插管準確、安全、成功率高纖支鏡下可清楚的觀察聲門、氣管隆突位置,導管固定準確,防止誤入一側管腔。COPD以老年患者居多,常伴心腦血管疾病,對缺氧耐受差,插管時易發(fā)生心血管意外,有時在給予鎮(zhèn)靜和肌松劑時就出現(xiàn)心跳驟停,經(jīng)鼻氣管插管無需患者特殊配合,對于嚴重的呼吸困難或煩躁不安的患者,我們僅部分患者使用鎮(zhèn)靜劑,無1例使用肌松劑,大大減少了心血管病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對于特殊患者,如肥胖、短頸、頸胸畸形者,我們也均一次性插管成功。

3.2便于管理經(jīng)鼻氣管插管導管容易固定且不妨礙吞咽,口腔分泌物少且易于清理,誤吸少。

3.3耐受性好,置管時間長經(jīng)鼻氣管插管導管為聚氯乙烯低壓導管,對黏膜刺激小,組織相容性好,留置時間長。據(jù)報道,留管時間最長的國外達115d,國內達220d[4]。我們有1例患者留管時間長達260d.

3.4清除氣道內分泌物,改善通氣,留取痰標本COPD多為年老體弱患者,合并感染后常常不能有效排痰而出現(xiàn)呼吸衰竭加重,纖支鏡可在直視下清除口咽部,甚至氣管內的分泌物,改善通氣,并可留取有價值的痰液標本作培養(yǎng)。

經(jīng)鼻插管也有不足之處,首先是操作難度大,必須要有嫻熟的纖支鏡技術;插管時間相對長,搶救時不如經(jīng)口插管快捷方便;導管細而長,死腔大,易被分泌物阻塞;鼻出血等。以上不足之處,通過提高纖支鏡插管技術,加強氣管導管的護理都能得到改進。

綜上所述,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經(jīng)鼻氣管插管是救治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癥患者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2]丁士林,黃,朱作林,等.BiPAP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5):50-51.

篇4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針對性護理;病情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且具有多發(fā)性,具有氣流受限的特征[1]即它是由與慢性支氣管炎和肺部疾病導致氣流阻塞而致病,在臨床上更有多發(fā)病、患者多、死亡率高的特點[2],不僅患者深受病痛折磨,更為社會和患者家庭帶來嚴重的經(jīng)濟負擔。其病程較長,且現(xiàn)今而言并未找到根治之法,所以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極細致的護理也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分析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就2013年12月~2014年2月本院進行治療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取50例,女34例;年齡35~70歲,平均(55.2±4.1)歲;平均住院時間10 d。所取患者患病情況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下呼吸學分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3] (2007 年修訂版)的診斷標準。其運用隨機法將其均分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2例。且兩組就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客觀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就積極配合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給予該癥常規(guī)治療手段,而研究組患者則針對其病情實施系統(tǒng)化臨床護理,具體如下。

1.2.1基礎環(huán)境方面護理 為患者創(chuàng)造整潔舒適的病室環(huán)境, 保證環(huán)境安靜、室內空氣新鮮,并定時開窗換氣,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道疾病,所以定期做空氣紫外線消毒。病室濕度盡量保持50%~60%,溫度在22℃~24℃為宜。另外根據(jù)患者病情或患者需要,將床頭抬高至需要高度,患者感到不適時幫助患者變換舒適,背后要墊上軟墊,并根據(jù)情況適當調整。進行翻身叩背1次/2 h,動作要適中,不可用力過大。病情輕的患者,應指導其進行適當運動,病情較重的患者,應囑咐其應臥床休息,并協(xié)助患者家屬進行生活方面的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2.2呼吸道護理及呼吸功能鍛煉 ①吸氧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按時進行低流量吸氧,以提高患者的氧飽和度,因為此病廣泛的傳染性,應選擇一次性的雙孔鼻導管,并且每天定時對濕化瓶進行消毒,無菌蒸餾水也要及時更換。患者的輸氧時間要>15 h/d,療程至少2 w。②排痰和呼吸道濕化護理;護理人員要確保患者呼吸通暢,在患者需要時,幫助COPD患者清除痰液,具體護理措施有霧化、濕化、吸痰等。護理人員要指導鼓勵患者有效地咳嗽。輔助患者進行呼吸肌鍛煉;根據(jù)病情耐心地指導其做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及縮唇呼吸,使其進行有效的呼吸肌鍛煉,使呼吸肌的耐力明顯提高。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也可以通過登梯運動、慢跑或游泳等方式來實現(xiàn)對非特異性呼吸肌的鍛煉。

1.2.3心理健康方面的護理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復發(fā)的,病程長的呼吸道疾病,所以患者極有可能遇到多次住院的情況,再加上身體不適,所以經(jīng)常會情緒焦慮、急躁、低落等。這時,醫(yī)護人員就應該積極地給予心理上的積極暗示,并且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心理開導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不要消極對待治療,并且給予一定的物質上的安慰,讓患者在心理上能減少一些經(jīng)濟負擔的擔憂。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均于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測定FEV1,F(xiàn)EV1占預計值的百分率以及FEV1/FVC%以評價肺功能情況。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及生活質量評價則采取圣?喬治(St Georges)呼吸疾病問卷以及發(fā)放并填寫醫(yī)院自制的生活質量調查問卷表的來予以評價。

1.4統(tǒng)計學處理 該項實驗所得結果數(shù)據(jù)均就計算機整理完畢并予以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資料中計量資料統(tǒng)計采用2個樣本均數(shù)兩兩比較(Wilcoxon 兩樣本比較法),記數(shù)數(shù)據(jù)運用(x±s)表示,組間差異運用χ2或t檢驗。結果對比數(shù)據(jù)運用P表示,且以P0.05為結果無差異性及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經(jīng)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

2.2就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調查評分顯示,研究組患者情況也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由表2可知,研究組與對照組相比P

3討論

經(jīng)臨床實例證明對COPD患者若能給予患者精心觀察及有效地護理措施,能極大地提高存活率,減少復發(fā)次數(shù),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在實際操作中,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護理計劃的調整和規(guī)劃,確保患者在住院全程能夠享受到最優(yōu)化照顧,護士再通過基礎護理、營養(yǎng)改善、心理護理等方面將整個護理計劃貫穿于整個病程,盡可能地做到護理細節(jié)的完善,提高患者的適應性,并提高其心理舒適度[4]。上述數(shù)據(jù)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療期間除正確使用抗生素外,必須要對其進行周密的護理,從而使得患者能夠更好的恢復,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改善[5]。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予以相應的周密的護理措施,可有助控制病情,提高療效,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在具體實踐操作中,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護理計劃的調整,確保患者能夠享受到最優(yōu)化照顧。

綜上所述,針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專業(yè)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不僅可明顯的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進一步改善患者肺功能情況,且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3):254.

[2]耿霞,周欽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護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2,16(14):340.

[3]中華醫(yī)學會下呼吸學分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S].2007 年修訂版.

篇5

[關鍵詞]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慢性阻塞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由于患者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或合并肺氣腫導致的。據(jù)相關的統(tǒng)計學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各類疾病中的死亡率占到了較大的比重。該疾病不但影響患者的肺臟功能,同時會引起患者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食欲下降、精神不振以及心臟類疾病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是以呼吸道為發(fā)病部位,同時對患者的呼吸循環(huán)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但其在出現(xiàn)急性發(fā)作時,常規(guī)治療使用茶堿和激素類藥物治療,副作用較多,起效慢。因此,本研究主要針對布地奈德聯(lián)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全麻氣管插管后術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發(fā)作中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58例在我院進行手術、全身麻醉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患者進行實驗觀察,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中有男19例,女10例,年齡52~87歲,平均(68.2±1.5)歲,病程為(6.2~25.7)個月,平均(17.2±1.5)個月;對照組中有男16例,女13例,年齡為53~88歲,平均(67.5±1.7)歲,病程為6~26個月,平均病程為(17.8±1.1)個月。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對本次實驗觀察知情并且簽署同意書,排除有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合并心、肝、腎、神經(jīng)以及內分泌疾病患者;對糖皮質激素有耐藥性或對其過敏患者;呼吸困難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循環(huán)患者。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靜脈用藥,具體操作為0.25g氨茶堿(杭州民生藥業(yè)有限公司,H33021401)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稀釋至20~40mL靜脈滴注,1天1次,然后加入10mg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遼寧海思科制藥有限公司,H20133234)加上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注射。實驗組使用氧氣(5-6L)驅動小容量噴霧器用T型管接麻醉回路的吸氣螺紋管內進行治療,具體操作為實驗組在呼吸回路內接入霧化吸入裝置,使用布地奈德混懸液(AstraZeneca Pty Ltd,2H0009902)1~2mL聯(lián)合沙丁胺醇[葛蘭素史克制藥(重慶)有限公司,H10940001]2mL,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氧流量4~5L/min。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有效率、監(jiān)測記錄兩組患者發(fā)作時及緩解后的血壓、心率、氧飽和度、氣道峰壓、氣道平臺壓、肺順應性等指標的變化。臨床療效判斷參考相關文獻的指標所制定。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相比降低70%~99%;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相比降低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3.1%(27例),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75.9%(22例),兩組間的治療有效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血壓、心率、氧飽和度、氣道峰壓、氣道平臺壓、肺順應性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血壓、心率、氧飽和度、氣道峰壓、氣道平臺壓、肺順應性數(shù)據(jù)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血壓、心率、氧飽和度、氣道峰壓、氣道平臺壓、肺順應性均較治療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3毒副反應

實驗組患者有5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等并發(fā)癥狀,對照組患者有6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等并發(fā)癥狀,但全身麻醉及手術引起的惡心嘔吐的發(fā)生高,與本方法藥物引起的毒副作用難以甄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acute exacerbationof obstructive pulmonray disease)主要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較短的時間內出現(xiàn)持續(xù)性病情加重,也是導致患者需要進行住院觀察的主要因素,若不盡早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救治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生命危險。AECOPD患者通常由于呼吸道炎癥影響-使得氣喘以及呼吸循環(huán)障礙癥狀加重,使得患者出現(xiàn)比較明顯的胸悶、干咳、膿痰等表現(xiàn),對于該病的主要治療原則是有效緩解患者的平滑肌痙攣以及消除炎癥感染等,例如止咳化痰、給予抗生素或支氣管擴張劑以及機械通氣等輔助治療。

篇6

摘 要: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良情緒對疾病治療和康復的影響。方法:通過對120例COPD患者進行不同的心理干預及康復訓練,觀察兩組患者在心理狀態(tài)及肺功能康復方面的差異性。結果:COPD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與肺功能康復呈負相關,心理干預及康復訓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干預;康復訓練;生活質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簡稱慢阻肺,是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具有病程長、易復發(fā)、并發(fā)癥多等特點.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8,12(9):531.

篇7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療進展; 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

【Abstract】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s one of the common chronic disease of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linical most, refers to a airflow limitation a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lung function, more common in elderly patients, the prognosis is poor, is currently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patients. Current clinical treatment for COPD mainly include drug treatment, operation treatme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lbumin therapy and assisted exercise therapy, and its main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control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The author in recent years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included in COPD treatment of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retrieved and summarized advance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se diseases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reatment progress; Drug therapy; Non drug therap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Meizhou,Meizhou 51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9.04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內科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指的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伴隨有肺功能降低的呼吸道疾病,多見于中老年患者,預后較差,是目前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雖然有相關指南說明此類疾病屬于可預防、可治療疾病,但目前臨床實際治療情況不容樂觀,更側重于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筆者就COPD的主要臨床治療方案進行了總結,綜述如下。

1 藥物治療

1.1 沙丁胺醇 沙丁胺醇在COPD急性期的治療上應用十分廣泛,該藥物屬于β2受體激動劑的一種,能夠有效的保護肺組織,改善肺功能,通暢呼吸道。文獻[1]研究顯示,沙丁胺醇輔助治療COPD急性發(fā)作期患者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與常規(guī)治療方案的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

1.2 西洛司特 西洛司特屬于新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的一種,在治療COPD的應用時間尚短,但效果顯著。有文獻研究表明[3],給予COPD患者15 mg/次,2次/d西洛司特口服,并給予對照組患者安慰劑進行對照,兩組患者治療24周后進行療效對比,西洛司特組患者的FEV1較治療前明顯上升,而安慰劑組患者的FEV1值則有所下降,兩組對比結果有顯著差異(P

1.3 AM3 AM3屬于免疫調節(jié)劑的一種,文獻[5]研究顯示,AM3在用于治療COPD急性發(fā)作期患者中的效果良好,SGRQ評分相較于治療前和同期的安慰劑組患者有顯著降低(P

1.4 饑餓激素 饑餓激素屬于新型生長激素的一種。有學者將饑餓激素應用于惡液質COPD患者,采用靜脈注射給藥,2 ?g/kg,2次/d,對治療前后患者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了測定,結果顯示患者完成治療后血清生長激素含量提高至少20倍,體重顯著增加,日常進食量也有明顯改善[6]。研究中指出,饑餓激素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交感神經(jīng)敏感性,拮抗性的減少血液中的去甲腎上腺素含量,用于惡液質的COPD效果顯著。

1.5 噻托溴銨 從目前的臨床報道來看[7-8],噻托溴銨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通暢呼吸道,降低呼吸困難程度,同時提高了患者的運動耐量。研究中將100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則加用噻托溴銨,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周、6周進行肺功能測定,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3周、6周時的肺功能指標顯著優(yōu)于治療前及同期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 手術治療

目前COPD臨床多采用非手術治療,但也有手術治療的相關報道。文獻[9]報道顯示,16例COPD患者行肺減容術治療,其中9例行雙側手術,4例行小切口胸腔鏡手術,3例行外側切口單側減容術,術前根據(jù)CT掃描及同位素灌注掃描確定手術區(qū)域,術中用直線型切割縫合器對病變部位進行切除,手術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手術時間(143.5±33.7)min,主要并發(fā)癥為肺泡漏4例。術后患者呼吸困難癥狀有顯著改善,但缺乏長期效果的隨訪觀察。翟玉民[10]嘗試采用肺減容術治療重度肺氣腫合并難治性氣胸的COPD患者,切除肺組織20%~35%,結果顯示11例患者無死亡病例,F(xiàn)EV1從治療前的(0.85±0.31)增加到了(1.07±0.34),其他肺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術后的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癥狀明顯減輕。

3 機械通氣治療

3.1 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 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在臨床應用較多,但一般認為意識障礙患者禁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有學者研究顯示,將90例COPD患者分為四組,在出現(xiàn)急性呼吸衰竭且伴隨有嚴重意識障礙時進行正壓通氣治療,并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嚴格按照生理參數(shù)來進行匹配,結果用Kelly評分來進行判定及對比,結果顯示隨著意識障礙程度的加深機械通氣治療的效果也明顯降低,失敗率和死亡率顯著增加[11]。這說明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適用于無意識障礙或輕度意識障礙的COPD患者,對于嚴重意識障礙患者慎用禁用。

3.2 有創(chuàng)通氣后應用無創(chuàng)通氣 COPD患者在急性呼吸衰竭合并嚴重意識障礙時往往需需要進行有創(chuàng)通氣,但有創(chuàng)通氣的死亡率較高[12]。文獻[13]研究顯示,有創(chuàng)通氣的撤機成功率和患者的年齡、病程、肺功能情況等密切相關,并重點指出患者的死亡率與后續(xù)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的應用有密切關聯(lián),入選的55例患者采用有創(chuàng)通氣后繼續(xù)應用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53例患者能夠成功撤機,成功率96.36%。

3.3 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結合呼吸鍛煉 持續(xù)應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會使患者的運動耐量增加,長期應用則會使患者的呼吸肌功能降低,所以建議在持續(xù)進行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時,增加呼吸肌的鍛煉[14],主要內容包括:(1)交替性進行無創(chuàng)通氣,如僅夜晚無創(chuàng)通氣,此方案適用于肺功能損害輕、中度者;(2)無創(chuàng)通氣與呼吸鍛煉的交替進行,此方案適用于肺功能損害中度者;(3)兩者同時進行,該方案適用于有創(chuàng)通氣撤機后的患者或嚴重肺功能損害患者。

4 中藥治療

隨著中醫(yī)藥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已經(jīng)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得到了廣泛的肯定。在COPD的治療上,主要應用于COPD的穩(wěn)定期,對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有著顯著的效果。

4.1 補肺納腎湯 郎瑩瑩等[15]將100例COPD穩(wěn)定期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治療組50例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補肺納腎湯,結果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達到94.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4.2 全真一氣湯 王余民[16]將78例COPD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西藥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則單純采用全真一氣湯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況進行觀察,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4.3 蘇子降氣湯 趙鳴武[17]將96例COPD患者隨機分組,觀察組患者給予蘇子降氣湯口服,主要方藥組成為:紫蘇12 g、半夏10 g、前胡10 g、厚樸10 g、云苓15 g、陳皮15 g、川芎12 g、當歸9 g、紅參9 g、甘草6 g、生姜3片,每日一劑水煎服,4周為一療程。對照組則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主要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總有效率達到96.8%,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僅為72.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5 輔助鍛煉治療

5.1 步行鍛煉 文獻[18-19]研究顯示,中、重度COPD患者行步行鍛煉能夠顯著提高運動、呼吸耐量,對于癥狀改善有著顯著的幫助。研究中將60例中、重度COPD納入觀察組,進行6 min/次,5~10次/d的步行訓練,2周后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顯著改善,訓練后患者的脈搏氧飽和度也有顯著改善,提示步行鍛煉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于呼吸困難的耐力強度。

5.2 上肢鍛煉 張萍等[20-21]的研究指出,中、重度的COPD患者可以進行上肢鍛煉來改善呼吸困難癥狀,在試驗中分別設立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藥物治療,觀察組則增加上肢鍛煉,兩周后觀察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肺功能較對照組有所改善,但并無顯著差異(P>0.05),但呼吸困難癥狀顯著減輕,較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

5.3 呼吸肌訓練 呼吸肌訓練是改善COPD患者癥狀,減少機械通氣并發(fā)癥的重要手段[22]。有學者將32例COPD患者隨機分組,16例接受呼吸肌聯(lián)合過度通氣訓練,而其余16例則進行單純耐力訓練,兩組患者訓練之后對6 min步行距離、最大運動能力、呼吸肌張力以及運動耐力時間進行統(tǒng)計對比[23]。結果顯示,聯(lián)合訓練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單純耐力組,其中呼吸肌張力改善尤其明顯。這說明呼吸肌聯(lián)合過度通氣訓練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顯著提高呼吸肌耐力。

參考文獻

[1]俞森洋,張進川.當代呼吸療法[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2014:386-407.

[2]管劍.甘氨酸茶堿鈉合用帕羅西汀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海峽藥學,2010,22(6):198-199.

[3]亞合甫?薩依木.聯(lián)合用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臨床療效分析[J].藥物與臨床,2009,16(15):95-96.

[4]曲家騏,高昕,童向東,等.肺減容術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2,9(1):32-34.

[5]景仕銀,陸松華,楊長剛,等.重度肺氣腫合并難治性氣胸11例行單側肺減容術效果分析[J].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28(6):517-518.

[6]李萍.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療效及護理[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6,5(6):32-34.

[7]何良文.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發(fā)急性呼吸衰竭[J].河北醫(yī)學,2008,14(6):633-635.

[8]翁育清,郭欣然.高頻噴射和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呼吸機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02,18(7):607-608.

[9]張麗仙.白蛋白對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急性發(fā)作期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6,13(19):3427-3428.

[10]翟玉民.補肺納腎湯治療COPD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穩(wěn)定期62例[J].光明中醫(yī),2009,24(3):468-469.

[11]徐鶯,王敏.補肺益腎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穩(wěn)定期40例[J].河南中藥,2008,28(5):40-41.

[12]張志敏.全真一氣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78例[J].江西中醫(yī)藥,2005,36(7):27-28.

[13]李紅萍.蘇子降氣湯加味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J].山西中醫(yī),2009,25(1):5.

[14]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46(3):254-261.

[15]郎瑩瑩,湯杰,楊佩蘭.百部養(yǎng)肺膏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30例臨床觀察[J].河南中醫(yī),2010,30(9):867-869.

[16]王余民.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30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診,2005,14(11):1028-1029.

[17]趙鳴武.加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復治療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25(2):98.

[18]黎毅敏,鄭則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復治療[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2,25(2):101.

[19]商曉蕾,田潔.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吉林醫(yī)學,2011,32(32):6897-6898.

[20]張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護理及健康教育[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1,18(11):1216-1217.

[2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華結合與呼吸雜志,2008,31(3):177-185.

[22]王秋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診治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7(16):405.

篇8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BIPAP呼吸機;依從性;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是以氣流不完全可逆受限、小氣道堵塞為主要特征的嚴重慢性呼吸道疾病,如不及時治療,晚期常并發(fā)呼吸衰竭。BIPAP呼吸機輔助呼吸是一種無需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不建立人工氣道即可采用鼻(面)罩通氣,對吸氣、呼氣提供兩個水平的壓力支持,進行呼吸支持的機械通氣技術。其操作方便、療效肯定、痛苦少,人機同步性高,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重視。本研究選取我科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50例給予BIPAP呼吸機輔助呼吸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進行觀察總結,護理體會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50例患者,均為我科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50例給予BIPAP呼吸機輔助呼吸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均按中華醫(yī)學會診斷標準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男37例,女13例,年齡55~81歲,平均61.4歲,均有以下條件:有COPD病史,動脈血血氣指數(shù)二氧化碳分壓在72~102mmHg之間。

1.2方法:治療前、中、后監(jiān)測、觀察并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血氣分析;常規(guī)給予臥床休息,抗感染、化痰、止喘等治療,同時在心理護理、舒適護理、氣道護理等護理措施下給予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呼吸,氧流量為4~6 L/min,每天通氣大于14小時,定時監(jiān)測患者呼吸、心率、血氧飽和度、血氣變化。

2結果

有41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積極配合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治療后,療效明顯,血氣二氧化碳分壓指數(shù)下降至43~65mmHg,有7例患者未積極配合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后,療效一般,血氣二氧化碳分壓指數(shù)72~92mmHg,有2例患者由于合并其他臟器疾病,配合應用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治療后,療效差,轉至ICU給予有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呼吸。(見表1)

表1 兩組間觀察指標比較

依從性差組

依從性佳組

P值

每天上機時間

(小時)

17.37±3.22

5.14±4.09

0.004

治療前二氧化碳分壓(mmHg)

96.55±14.41

94.48±13.62

0.820

治療后二氧化碳分壓(mmHg)

55.28±11.41

82.28±10.41

0.023

治療前后二氧化碳分壓比較(P值)

0.012

0.067

3、討論

3.1心理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疾病反復發(fā)作,本身會產(chǎn)生煩躁、易怒,加上對BIPAP呼吸機的不熟悉,及不適應鼻(面)罩,易對BIPAP呼吸機產(chǎn)生拮抗心理。因此,護士在護理過程中要重視心理護理,應用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支持,實施心理護理措施。首先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BIPAP呼吸機的原理、目的、效果,配合事項,介紹治療效果顯著病例,如有條件可請患者現(xiàn)身宣教,以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呼吸易與呼吸機拮抗,呼吸費力,容易產(chǎn)生放棄心理,護士需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活動,采用說話、書寫、示范動作等方式多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以便于及時排解患者的心理問題,消除其消極情緒,積極配合治療。

3.2氣道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纖毛運動減弱,腺體分秘異常,咳嗽能力差,呼吸頻率快,加上BIPAP呼吸機輔助呼吸,使呼吸道蒸發(fā)水分增多,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氣道阻塞,加重患者呼吸困難,降低了患者應用BIPAP呼吸機輔助呼吸依從性。因此,加強氣道護理是關鍵環(huán)節(jié),鼓勵患者少量多次飲水,在病情的允許下,每日可達2500~3000ml,我們不建議一次性大量飲水,不但不緩解患者氣道缺水,而且加重腎臟負擔;定時給予翻身、有效拍背,培訓患者學會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也可給予布地奈德、氨溴索霧化吸入直接作用于氣道,解除氣管痙攣、稀釋痰液;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濕化器及時補充濕化液;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少食多餐,不宜過飽,以增加體力,增強咳嗽的力度;必要時給予吸痰或纖維支氣管鏡下吸痰。保證了呼吸道通暢,減輕了呼吸困難,降低了人機拮抗,提高了患者對BIPAP呼吸機的依從性。

3.3舒適護理 提供安全、安靜的病房環(huán)境,室溫維持在18~22℃、濕度維持在60~70%,每日開窗通風,保持警惕空氣新鮮;協(xié)助患者取舒適半臥位,保持頭、頸、肩在同一水平線,頭略后仰;提供生活護理如床上進食、二便等;COPD患者出汗多,應每日給予溫水擦浴,更換清潔衣物,保持全身皮膚清潔干燥;勤漱口,使用抗生素時間長的患者,可用5%碳酸氫鈉液漱口以防止真菌感染,必要時給予口腔護理;根據(jù)患者病情選擇鼻罩或面罩,頭帶松緊適宜,以兩側各容納一指為宜,對呼吸機各參數(shù)的調節(jié)應以患者舒適感和治療效果為主要依據(jù)。

2.4呼吸機管理 護士應掌握一定的呼吸機知識和操作,BIPAP呼吸機應定期進行檢測,保持完好備用狀態(tài);使用時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血氣分析、呼吸機的各項參數(shù);初次使用時,BIPAP呼吸機輔助呼吸的壓力先從低水平開始,經(jīng)過30分鐘后,再根據(jù)患者的血氣指數(shù)及舒適度來調節(jié)呼吸機的參數(shù),盡量減少人機對抗;呼吸機管道應每周更換一次,濕化液無菌蒸餾水保持32~34℃,每天更換,每周清潔呼吸機后的過濾膜,鼻(面)罩每天用75%酒精擦試消毒,用生理鹽水紗布擦拭待干后使用,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呼吸機忌頻繁開關機,防止損壞主機。

3.5并發(fā)癥的預防 BIPAP呼吸機治療后通常有面部壓傷、眼瞼腫脹、腹脹、誤吸、嗆咳等并發(fā)癥,影響患者使用BIPAP呼吸機的依從性,因此,積極地采取各項工作護理措施,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選擇型號合適的鼻(面)罩,頭帶松緊適宜,間歇松開,使用鼻墊,面部受壓部位可墊柔軟的面紙及涂凡士林油膏,鼻(面)罩保持密封狀態(tài),防止漏氣,氣流沖擊眼瞼,可有效防止面部壓傷、眼瞼腫脹;指導患者用鼻吸氣、減少吞咽,根據(jù)呼吸機的頻率主動調整自主呼吸頻率,盡量人機統(tǒng)一,也可遵醫(yī)囑給予促進胃動力藥,可明顯減輕腹脹;指導患者咳嗽咳痰時、進食飲水時取半臥位,取下鼻(面)罩,飽餐后忌立即給予呼吸機治療,防止引起誤吸、嗆咳。

4、體會 BIPAP呼吸機輔助呼吸其操作方便、療效肯定、痛苦少,人機同步性高,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重視,因此需要護士熟練掌握BIPAP呼吸機的相關知識、操作規(guī)范等,針對性的采取心理護理、舒適護理等特異性的護理措施, 提高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應用治療依從性,能夠有效的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氣指數(sh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效果,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避免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等痛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議[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2, 25: 453.

[2]金輝. 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 2009, 11(12): 112.

篇9

【關鍵詞】孟魯司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氣分析;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5-0414-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時一種可以預防、可以治療的慢性疾病,它是以氣道、肺實質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癥,以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為特征,呈進行性加重。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氣道高反應性性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發(fā)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病機制中有著重要地位[1]。

孟魯司特在治療支氣管哮喘中的作用已經(jīng)得到肯定,它是半胱氨酸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期也顯示出明顯的治療效果,本研究著眼于孟魯司特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期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呼吸內科住院部2010年-2012年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6例,診斷參照2004年05月美國胸科協(xié)會和歐洲呼吸協(xié)會頒布的“COPD診斷和治療指南的診斷標準”[2]:患者的呼吸困難、咳嗽或(和)咳痰在基礎水平上出現(xiàn)急性改變,超出每天的日常變異,需要改變治療。其中男73例,女33例,年齡50-88歲,平均(66.5±9.05)歲,體重50-75Kg,平均(61.4±6.09),每組53人,兩組間年齡、性別比例、體重、吸煙狀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入選范圍及排除標準:1)入選范圍:符合COPD診斷標準并于穩(wěn)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測,本次因急性加重而再次入院。2)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呼吸衰竭而且需要持續(xù)使用機械通氣及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

1.3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其中包括:吸氧治療、抗感染治療、化痰、平喘及營養(yǎng)支持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孟魯司特(美國默沙東公司)10mg,每晚1次,口服,療程7天。

1.4觀察項目及療效評價 入院患者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7天后抽血進行動脈血氣分析檢查,及支氣管擴張劑使用后的肺功能測定。對動脈血氣分析中的氧分壓及二氧化碳分壓以及對肺功能指標中的1s用力通氣容積占肺活量的比值和1s用力通氣容積占預計值的百分比的變化進行比較。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得資料全部輸入SPSS13.0數(shù)據(jù)庫,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的比較見表2,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在治療7天后血氧分壓增加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的比較(mmHg)

組別 血氧分壓 二氧化碳分壓

治療前 治療后7天 治療前 治療后7天

對照組 52.2±5.3 67.9±10.3 58.5±8.3 50.9±3.6

治療組 52.8±6.7 89.0±11.3 57.8±9,5 42.4±4.6

t值 0.76 5.02 0.66 6.02

P值 >0.05 0.05

表3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對比(%)

組別 1S用力通氣容積占肺活量比值 1S用力通氣容積占預計值的百分比

治療前 治療后7天 治療前 治療后7天

對照組 50.8±8.5 52.5±6.4 54.4±11.4 60.5±7.8

治療組 52.6±7.5 70.3±4.3 55.7±9.6 79.4±6.4

t值 0.16 4.98 0.35 5.62

P值 >0.05 0.05

3 討論

COPD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嚴重時患者勞動力喪失及危及生命,目前普遍的觀點認為COPD是以通氣、肺實質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癥為特征,在肺內的不同部位有肺泡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尤其是CD8+)和中心粒細胞等炎癥細胞參與了COPD的發(fā)病過程,這些炎癥細胞被激活后釋放更多遞質,包括白三烯B4(LTB4)。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其它遞質,這些遞質能破壞肺的結構和(或)促進中心粒細胞的炎癥反應。

COPD的急性加重期使用激素治療已經(jīng)得到廣泛的認可,但一些研究表明,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治療重癥哮喘過程中發(fā)現(xiàn)糖皮質激素并未減少尿中白三烯的含量,說明重癥哮喘中糖皮質激素不能有效抑制白三烯的產(chǎn)生,提示白三烯可能在氣道炎癥中占有獨特地地位,而不被糖皮質激素所抑制[3],白三烯是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炎癥介質,始終存在于COPD的整個發(fā)展過程中。

孟魯司特是特異性的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以競爭阻斷白三烯等與其受體結合,從而阻斷白三烯的生物活性,而且研究表明,孟魯司特能抑制肽類生長因子對嗜酸性、嗜堿性粒細胞的減少,從而減輕COPD患者氣道的炎癥反應,舒張平滑肌,降低肺動脈壓力[4]。

本研究中,孟魯司特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血氣分析中的氧分壓及肺功能,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住院時間,降低患者經(jīng)濟負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是作為COPD急性加重期的一種有效選擇。

參考文獻:

[1] 王秀云,王浩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呼吸道高反應性的關系. [J].國外醫(yī)學(內科學分冊),2003,31(2):69-72.

[2] 彭敏,蔡柏薔.美國胸科協(xié)會和歐洲呼吸協(xié)會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的修訂[J].中華內科雜志,2005,44(5):394-397.

篇10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臨床特征

COPD疾病是常見的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疾病發(fā)展呈進行性,多表現(xiàn)為氣流受限。而支氣管哮喘則是一種氣道疾病,其與COPD的發(fā)病機制存在明顯不同,且在臨床上,哮喘患者氣流受限癥狀具有可逆性,而COPD的氣流受限具有不可逆性。但隨著患者疾病的發(fā)展,COPD和哮喘可能并發(fā)于同1例患者身上,這時就需要對單純COPD和COPD并支氣管哮喘的臨床體征進行鑒別,以幫助正確診斷相關疾病,制定治療方案。本文對COPD患者和COPD并支氣管患者在肺部體征上的表現(xiàn)進行了比較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1年5月~2012年9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患者和COPD并支氣管哮喘患者分別58例和57例,其中COPD患者組中男30例,女28例,年齡為61~72歲,平均為(66.5±5.5)歲,所有患者在入院經(jīng)相關檢查后符合COPD診治指南的相關診斷標準;COPD并支氣管哮喘患者組中男32例,女25例,年齡為60~71歲,平均為(65.5±6.6)歲,所有患者在入院經(jīng)相關檢查后結合其自身病史和臨床表現(xiàn)以及氣流受限癥狀,診斷為COPD并支氣管哮喘。同時排除患有氣胸、咯血、心功能不全、高血壓以及患有其他導致氣流受限的疾病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因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回顧分析的方法對患者在入院后臨床體征表現(xiàn)和臨床檢查結果進行對比研究,主要對COPD和COPD并哮喘患者在肺部音上表現(xiàn)的不同進行比較,并對各種類型的病例數(shù)進行記錄,計算相應所占的比例。

1.3統(tǒng)計學方法 將兩組患者臨床肺部表現(xiàn)相應所占比例數(shù)據(jù)用統(tǒng)計工具SPSS1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兩組各自對應的比例數(shù)進行χ2檢驗,其中P

2 結果

COPD患者和COPD并支氣管哮喘患者在肺部的臨床體征表現(xiàn)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首先在有無肺部音癥狀病例數(shù)上,COPD患者有肺部音的患者數(shù)為41例,占70.69%;COPD并哮喘患者有肺部音癥狀的患者數(shù)為46例,占80.70%。COPD并哮喘患者組的肺部音癥狀比例明顯高于COPD患者組,P

3 討論

COPD并支氣管哮喘患者其因患有COPD和支氣管哮喘兩種疾病,在臨床上也綜合了兩者各自的特點,是介于COPD和支氣管哮喘疾病之間的呼吸道疾病,因而在臨床表現(xiàn)上與這兩種疾病有相似之處,在臨床診斷時經(jīng)常會將其與單純的COPD和單純的支氣管哮喘相混淆,因此有必要對其臨床體征進行區(qū)別分析,以輔助醫(yī)生對COPD并支氣管哮喘進行準確的診斷。

在臨床上,單純COPD患者多表現(xiàn)出呼吸困難或氣短,并且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氣促癥狀的發(fā)生日趨增多,在日常活動中也會出現(xiàn)氣促癥狀;而COPD并支氣管哮喘患者由于其是由支氣管哮喘發(fā)展而來的,因而在早期所伴有哮喘中發(fā)作性喘息的癥狀,在疾病發(fā)作時,肺部能夠聽見彌漫性哮鳴音,氣流受阻嚴重。本文主要對兩種疾病在肺部的臨床表現(xiàn)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顯示,單純的COPD患者出現(xiàn)肺部音癥狀的幾率要明顯小于COPD并哮喘患者,兩者在病例所占比例上存在明顯差異,這說明與單純COPD患者相比,COPD并哮喘患者在臨床上多表現(xiàn)為兩肺出現(xiàn)音癥狀。再者,從具體肺部音類型上來看,COPD患者主要以濕音和干濕并存為主,但三種音在分布比例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分布較為均勻;而COPD并哮喘患者主要以單純哮鳴音為主,且與其他兩種和單純COPD患者組相比具有顯著差異,這說明,COPD并支氣管哮喘患者在臨床上多表現(xiàn)為肺部哮鳴音。

綜上所述,COPD和COPD并哮喘患者在臨床上多表現(xiàn)為肺部音,但COPD并哮喘患者更為多見;在肺部音類型上,COPD患者以濕音和干濕并存為主,而COPD并哮喘患者則以肺部單純性哮鳴音為主。但兩者之間的鑒別診斷還需進一步對患者的肺功能進行檢測來確定。

參考文獻:

[1]曹照龍,何權瀛.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氣管擴張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刊,2008,11(01):34-35.

[2]龍文,李平.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支氣管哮喘患者肺彌散功能的測定比較[J].臨床肺科雜志,2009,7(06):81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