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礦地質學范文

時間:2023-10-27 17:50: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油礦地質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油礦地質學

篇1

關鍵詞: 中職地質礦產勘查;教學有效性;路徑選擇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281-02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與日俱增,對能源的高效利用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礦產開采技術不斷提高,但地質礦產勘察、開采的專業人才卻存在著結構性缺失。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作為培養具有專業技術能力的機構,辦學理念、學校基礎設施、教學方式等因素都制約著專業人才的培養,所以增強地質礦產教育教學的有效性,成為解決市場人才缺失的有效選擇。

1.革新教育理念,以制度做保障

中等職業學校是我國教育改革過程中產生的一種職業教育模式,大多職業技術學校的前身通常是中專師范類、某些工廠的培訓機構等形式轉化而來的。加上國內的地質礦產勘察專業多在普通高等教育中設置,中職層次的地質礦產勘察專業相對來說就具有先天性的缺陷。例如,基礎設施欠缺、師資力量匱乏、學生的素質層次較為低下等。然而,中職教育在現代教育模式中又是必需的一種模式。隨著國家普世性大眾教育的日趨增多,普通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綜合素質較高,但總體缺乏具體的技術能力。尤其是地質礦產專業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點,所以在中職教育模式下,針對地質礦產勘察這一專業來培養單一技術能力的人才,是解決當下地質礦產行業人才結構性缺員的優勢選擇。因此,中職學校的地質礦產勘察教育教學改革也勢在必行。

職業學校作為辦學主體,辦學理念的引導和制度政策的制定對中職學校地質礦產勘察教育教學的模式和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作為職業學校來說,需要在學校層面革新辦學理念,優化教育教學政策,為提高地質礦產勘察教育教學的有效性提供宏觀政策保證。

1.1革新辦學理念。學校要將地質礦產勘察專業重新定位,培養具有地質礦產勘察專業技能的人才是必需的,但這些人才必須要具備地質礦產勘察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同時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培養學生適合地質礦產勘察行業的高情商處理能力。這就要求校方首先要定期對地質礦產行業做人才市場需求調研,了解需求方的需求傾向,才能因地制宜的制定本校地質礦產專業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的,真正站在人才供給方的角度,適合地質礦產行業的人才需要。

1.2做好頂層設計,以制度為教學提供依據。教育制度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準則和規范。職業學校要把對地質礦產勘察專業培養的要求,以制度形式確認下來,對任課教師做好制度宣貫,在新生入學時對學生做好職業定位和專業培養要求,讓他們提前了解自己需要掌握的技能要求,明確自己選擇地質礦產勘察專業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避免在學習的過程中才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所學專業不相符,或者在臨近畢業之際才覺得所學專業在就業前景上存在隱患,也可以為學生及早了解自己的需求定位提供衡量依據。

2.改變教學模式,優化師資隊伍

地質礦產勘察專業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對實驗、現場環境的操控有著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國內不管是普通教育還是職業教育,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占主導的理論傳授,對于實驗操作、社會實踐鍛煉沒有足夠的重視。另外,中職學校大多在實驗室建設、實驗器材、現場操作設施等基礎配備方面嚴重欠缺,與現代地質礦產行業的實際發展有著很大的差距。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教師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也相對有了局限性,某些老師即使有現代的教學理念,也因為現實條件不滿足而無法展開理想的教學改革。因此只能從可以改變的地方著手改革。

例如,選擇合適的教材。某項中職地質礦產專業教改研討會結果顯示,大多地質礦產的專業教師大多認為,當下使用的地質礦產勘察教材并不不適合中職學校教學的需求。因為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來自初中,因無法達到高中的要求而選擇就讀中等職業學校,那么學生自然就缺少地質礦產勘察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上就存在不可改變的缺陷事實。地質礦產勘察專業需要綜合的地理地質知識和勘探、勘察知識,而后者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接觸過的。現有的地質礦產勘查教材上直接羅列了很多專業術語,學生理解起來會有很大的難度,導致教師的教學工作也遇到很大阻礙。因此,選擇針對于中職學校教學的教材就顯得至關重要。教師作為一線工作人員,對上可以跟學校溝通,選擇簡單易懂、更具有技術指導性的操作性教材,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學生對該專業的認知,進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對教師自己,就需要改變教學模式,不僅要傳授學生基本的地質礦產勘察知識,還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所選擇的專業,創造條件在地質礦產現場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對下可以把課堂盡可能多的交給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時,對地質地貌、礦產分布、礦產類型、從古至今的勘察技術等歷史性、探索性的內容采用多種方式展現,例如觀看地理紀錄片、考古記錄、探索與發現、地理發現等科普節目,從直觀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實操技能的培訓,加大實驗教學的力度,讓學生在實驗室里或者勘察現場,從環境中體會專業的內容,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提高地質礦產勘探的技術能力水平。

3.關于師資隊伍建設,分為學校和教師兩個主體

篇2

但是,高等工業學校究竟有些什么專業?這些專業又是怎樣為祖國的經濟建設服務的呢?這是亟待闡明的問題。

一切工業建設,都得有足夠的原料。在建立一個工業時,假如對原料的來源和質量沒有把握,那將是不堪設想的事情。我國工業建設首先要發展重工業,因此,對于重工業所需要的資源,如鐵礦、煤礦及各種有色金屬礦的調查和探測,將是有計劃發展工業所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我國地下埋藏著無盡的寶貴資源,由于帝國主義的壓迫和封建主義的束縛,這些資源長期埋沒無聞。今天在祖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已經展開之后,我們便需要大量的地質工作者在全國各個角落里進行勘探和普查。我們的地質工作者已在康藏高原上發現了大量資源,為祖國建設康藏打下了初步的基礎。他們在大冶鐵山礦區發現了巨大磁鐵礦新礦體,為我國華中新建大型鋼鐵工業準備了有利的資源條件。他們在大西北和西南各地的工作,指出了我國豐富地蘊藏著的石油資源,他們在全國各地一處處地發現了豐富優良的煤田鉆礦和其他各地貴重的礦產,為祖國工業建設展開了一幅美麗的遠景。但是,今天的地質工作者的隊伍,還遠遠趕不上祖國建設的需要。為了培養這種地質工作者,我們在各個地質學院內設置了各種地質專業。例如礦物地質專業便是培養勘探煤礦及一般有用礦物的地質工作者,使他們能在普通地質學及礦物學的知識基礎上,辯認巖石,化驗礦物,并能從地質學上辨認礦區的特有結構,測探礦區的范圍和蘊量,又如石油地質專業,便是培養勘探石油礦及天然煤氣礦的地質工作者,要他們在普通地質學的知識基礎上,有比較深入的地下地質構造的知識,因為石油集中地區,一定有保護巖層覆蓋著,所以他們對外地下巖石的辨認能力應特別深入可靠。又因為石油是深藏地面以下,所以石油的勘探,除了利用特有的地質構造知識外,尚須有比較豐富的物理學知識。今天在蘇聯,先進科學家們正利用著電力測定、磁力測定、電阻測定、地震測定和紫外線所生的螢光測定等各種物理方法在探測著地下蘊藏的石油情況。這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利用到其他礦藏的探測上來,例如大冶的新鐵礦體,便曾利用物理探礦的方法作過初步測定。為了培養物理探礦的工作者,我國高等學校里也設置了物理探礦的專業。我們將從這許多地質專業里,培養出數以萬計的地質專家。他們將在祖國寬廣的原野上,在蓊郁的山林里,為祖國工業化發掘著資源,不辭辛勞地工作者。他們將熱愛著背包里的石頭甚于自己的生命,因為他們從這些石頭里看見了祖國的前途和幸福的將來。他們將長日地身處在遼闊的原野和深幽的山谷中,偶然也會欣賞一下美麗的景色,但是深深地為他們所熱愛的卻是腳下的祖國大地。他們會對于風霜雨雪,毒蛇猛獸,熟視無睹,因為他們全力注視著每一塊和祖國的幸福將來有關的巖石。

發現了祖國地下寶藏,并不就等于我們已經有了工業原料,我們還要有大量的采礦工程師來把這些礦版從地下搬到地面上。因此,我國高等學校里便有各種采礦專業訓練這種人才。例如在礦業學院里有采煤專業,在鋼鐵學院里有采鐵礦專業。他們都要學習著地下礦產的開采,露天礦和礦沙區的開采。在資本主義的國家里,資本家只看重利潤,關于怎樣施行機械化來減少勞動人民開采的勞動和怎樣保護國家資源來合理地經濟地開采礦區是漠不關心的,所以一方面大量地浪費著自然資源,另一方面使采礦成為辛苦的專業。但是在勞動人民做了主人的我們祖國,在蘇聯專家的幫肋下,正在迅速地改變著這種落后現象,譬如在大同煤礦,就已開始使用自動化采煤機,我們未來的把礦工程師們,將懂出如何經濟地利用祖國資源,將用不斷的勞勁和創造,和蘇聯的先進采礦工程師一樣,日益增加著采礦工程的機械化、自動化。

在礦石或礦沙開采出來以后,因為常常夾雜著巖石和雜質,所以在把這種礦

沙或礦石精煉或燃用以前,必先予以精選。培養精選礦石人員的專業叫做選礦專業。選礦工程師必需能根據礦物的情況,經濟地設計和安裝整套的選礦機械。選礦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它可以為祖國減少浪費,節約大量財富。例如煤礦若未經很好精選,便運到外地在工業上燃用,則不僅因含石過多,會影響燃煤的火力,并且把上萬噸的石頭塊夾在煤塊里在祖國繁忙的運輸線上運來運去,必然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篇3

【關鍵詞】構造 沉積 含油面積 儲量

1 寧23區塊概況

寧23區塊位于甘肅省寧縣湘樂鄉宇村,2010年9月投入開發,開發井6口,注水井3口,主力開采層位延8,油層中深1226.0m,油層厚度5.2 m,油水同層厚度1.9 m,平均電阻率18.44Ω.m,平均孔隙度17.6%,平均滲透率27.12md,含油飽和度54.8%,聲波時差253.9μs/m,原始地層壓力8.37MPa,試油井均日產油12.7t(見表1所示)。

2 寧23區塊地質特征分析2.1 區塊延8頂面構造特征

寧23區塊延8頂面構造為西傾單斜背景上一平緩西北傾單斜構造,與上部地層延7、下部地層延9呈整合接觸,延8頂面海拔最高213 m,最低187 m,最大落差為26 m,平均海拔為199 m。

圖1 寧23區塊延8頂面構造圖

延8儲層頂面海拔最高201 m,最低167m,最大落差為26 m,平均海拔為189 m,傾向西北。

圖3 寧23井綜合錄井圖

2.2 區域延8地層特征

(1)巖性特征:為厚層狀淺灰色細砂巖與綠灰色泥巖呈略等厚互層,從整體上看沉積旋回特征明顯,自上而下呈現一個正旋回沉積,具有明顯的河流沉積的二元結構。

(2)電性特征:自然電位曲線正負異常明顯,砂巖呈“鐘狀”負異常,泥巖呈正異常;自然伽瑪曲線多呈“鋸齒狀”中低值,聲波時差曲線多呈低值,局部呈尖峰狀高值。

2.3 區塊延8沉積概況及儲層砂體展布

區塊延8總體上為一套河流沉積體系,儲層以河漫灘及邊灘沉積為主。巖石類型主要為細砂巖,粉砂巖和泥巖。

區塊延8儲層砂體平面呈現上為北東東-南西西方向延伸,具有由東南向西北方向逐漸變厚的趨勢,反映了河道的沉積展布,表現出了較強的地層厚度受沉積環境控制的規律。儲層砂體厚度變化幅度為1.9-14.5m,一般厚度4-9m左右。其中主要砂體發育在區塊的西部。

3 含油面積預測

區塊油藏屬于構造-巖性油藏,受到構造和巖性的雙重控制,因此含油面積的圈定原則為:

(1)在構造下傾方向見到油水界面的,以油水界面海拔圈定;油藏未探到油水界面的,以油層底界海拔圈定;

(2)構造上傾方向或主體砂巖兩側,巖性遮擋帶以砂巖尖滅線圈定。3.1 油水界面確定

根據油層頂面構造圖分析得出以下四口井的開采層位處于油藏構造下傾方向,層面海拔高度如下表2,圖5所示:圖5 油藏構造下傾方向開發井油水界面

X-Y散點圖

根據上述數據確定構造下傾方向平均油水界面海拔高度為178.53m。3.2 “井控法”外推巖性邊界

由于油藏上傾方向邊界無控制井,于是在開發井網條件下,按照1個開發井距外推含油邊界,目前該區塊平均開發井距為280m。

3.3 含油面積預測

通過對處于儲層構造下傾方向的寧21-01、寧22-01、寧23、寧23-02井油水界面的確定,對處于構造上傾方向寧21-1、寧22-1、寧24-1A,寧24-02、寧25-02井的巖性邊界確定,繪制構造等值線圖及確定含油面積為1186747m2,約1.19km2。

3.4 儲量計算

油藏石油地質儲量計算公式為

N=100×Ao?h?Φ?(1-Swi)/Boi[1]其中:

N――石油地質儲量,104m3;Ao――含油面積,Km2;h――平均有效厚度,m;

Φ――平均有效孔隙度,f;

Swi――平均原始含水飽和度,f;Boi――平均地層原油體積系數,無量綱;Rsi――氣油比,m3/t;a、b-經驗常數。Boi=a?Rsi+b[2] a=0.0027 b=1.0 Rsi=80

m3/t 推出Boi=1.216。

計算得地質儲量為:

N=100×1.19×106×7.48×17.63×54.76÷1.22÷100=70.43×104m3。

由于該類油藏驅動類型為注水驅,屬于二次采油范圍,根據經驗公式,其采收率為25%,計算的出該油藏可采地質為17.61×104m3。

得出該區塊地質儲量為59.16×104t,可采地質儲量為14.79×104t。

表3 油藏綜合評價表

寧2 3區塊延8可采地質儲量為14.79×104t,約17.61×104m3,為特小型油藏。3.5.2 儲量豐度

寧23區塊延8預測含油面積1.19平方公里,可采地質儲量為17.61萬方,儲量豐度為14.79×104m3/km2,為低豐度油藏。

3.5.3 產能

寧23區塊延8層開發井6口,油層中深1226.0m,日均產油8.64t,約10.29m3,計算產能為8.39×m3/(Km?d),為中產油藏。

3.5.4 埋藏深度

寧23區塊延8平均油藏中深埋藏深度為1226.0米,為中淺層油藏。3.5.5 儲層物性

寧23區塊延8儲層平均孔隙度17.63%,平均滲透率為27.12×10-3μm2,為中孔中滲油藏。3.5.6 原油性質

寧23區塊延8原油密度為0.88g/ml,50℃時粘度為15.75mPa?s,為輕-中質、中粘度油藏。

結合上述各項指標,寧23區塊延8油藏為特小型、中淺層、低豐度、中孔中滲及中產能輕-中質、中粘度的構造-巖性油藏。

4 結論

(1)寧23區塊為一小型背斜構造-巖性油藏。延8儲層頂面海拔最高201米,最低167米,最大落差為26米,平均海拔為189米,傾向西北。

(2)延8儲層為厚層狀淺灰色細砂巖與綠灰色泥巖呈略等厚互層,從整體上看沉積旋回特征明顯,自上而下呈現一個正旋回沉積,具有河流沉積的二元結構。

(3)區塊延8地層為一套河流沉積體系,儲層以河漫灘和邊灘沉積為主。儲層砂體平面呈現上為北東東-南西西方向延伸,具有由東南向西北方向逐漸變厚的趨勢,儲層砂體厚度變化幅度為1.9-14.5m,一般厚度4-9m左右。其中主要砂體發育在區塊的西部。

(4)預測區塊地質儲量為59.16萬噸,可采地質儲量為14.79萬噸。

(5)通過對油藏儲量綜合評價,認為寧23區塊延8油藏為特小型、中淺層、低豐度、中孔中滲及中產能輕-中質、中粘度的構造-巖性油藏。

參考文獻

[1] 吳元燕,吳勝和,蔡正旗.油礦地質學(第三版)[M].石油工業出版社,294-303

篇4

[關鍵詞]測井 勘探 技術 目標

我國幅員遼闊,土地面積廣闊,在我國某些地區由于自然環境惡劣、勘測技術不完善,導致這些地區的勘探工作沒有獲得成功。這些地區曾經都被人為鉆探過,地區內的老井擁有反映地層坡面連續性特征的測井信息,如果我們對原有的井測資料進行處理和分析,可對該地地層產生重新認識,對地層的組成和壓力有進一步的了解,對儲,蓋組合等做出重新評價,為選擇勘探目標提供依據,對地區內進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這樣才有可能對勘探技術產生突破性的認識。

1對測井技術的分析

測井技術在勘探工程的各個領域都用著重要作用,是現代勘探在目標選擇中必不可少的工程技術之一。測井技術采用聲、電、磁、放射性等物理測量方法,并且應用電子技術以及計算機等高新技術,在井中對地層的各項物理參數進行連續測量,通過對測得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得到地層的巖性、孔隙度、滲透率以及含油飽和度等參數。測井技術已成為勘測工程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在勘探開發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社會的現代化發展對油田油氣的需要,促進著延長油田對油氣勘探的研究,本文通過油氣勘探的地震地層學、數值模擬學和油氣檢測學原理進而介紹了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電法勘探、地球化學勘探和地球物理測井的油田油氣勘探方法,并對延長油田的油氣勘探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并就現在延長油田的油氣勘探對環境的危害提出合理化建議。希望本文可以對延長油田的油氣勘探研究提供新的靈感,給延長油田的油氣開發出一份微薄之力。

延長油田位于鄂爾多斯盆地陜北斜坡東部,區域構造為一平緩的西傾單斜,地層傾角小于1°,千米坡降為7—10m,內部構造簡單,局部具有差異壓實形成的低幅度鼻狀隆起。區內第四系直接不整合覆蓋在三疊系延長組之上,鉆井資料僅揭示了三疊系延長組中、上部地層。其中,延長組長1油層組殘留厚度變化很大(0—200m)其它層段厚度比較穩定。勘探開發目的層為延長組長6油層組,自上而下劃分為長61、長62、長63、長64四個油層亞組。鄂爾多斯盆地晚三疊世時為大型內陸湖泊。晚三疊世中一早期(T3y2沉積期)是湖泊發育的全盛時期,沉積了廣泛分布的油頁巖,是盆地內的主要生油巖,為中生界油氣藏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晚三疊世中一晚期,隨著湖盆的不斷萎縮,湖泊以河流與三角洲沉積為主,北東部斜坡上以河控三角洲為主體的沉積物呈裙邊狀分布,平面上相帶分布明顯,由東北向西南依次為沖積平原相,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前緣相,前三角洲相和半深湖一深湖相。三角洲平原和前緣相帶內砂體發育,為上三疊統延長組油氣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儲集條件。沉積環境是影響本區儲層特征的重要因素。

隨著測井技術的不斷優化發展,測井技術逐漸在石油、煤、金屬與非金屬礦產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的鉆孔中,都得到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油氣田、煤田以及水文地質勘測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測井技術之所以應用于如此多的領域,是因為應用測井技術可以明顯減少鉆井取心工作量,節約人力資源,提高勘探的速度和效率,從而降低勘測成本。在對油田進行測量時有時把測井技術稱為礦場地球物理勘探、油礦地球物理或地球物理測井。

測井技術作為勘探工程的核心技術已經有近八十年的歷史。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測井技術的不斷優化發展,它在勘探工程中的開發、生產以及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為我國偏遠地區的開發提供的堅實的技術支持,為我國帶來更高的經濟利益。測井技術在近十幾年來,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后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技術的實用性、創新性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例如在對油氣的開發建設中,依據傳統的勘探方法,測井技術僅僅對油氣層進行儲層儲集性能定量或半定量的評價工作,對含油氣性能中的孔隙度、滲透率、含油氣飽和度和油水的可動性進行測評。這些簡單的工作程序已經漸漸跟不上油氣工業的發展速度,早已不能滿足油氣工業迅猛發展的需要。經過測井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在當今測井工作中評價油氣藏的理論、方法技術有了巨大的發展,可以解決的問題的范圍越來越廣,逐漸帶動油氣工業向著更好更強的目標發展。

2測井地質分析在勘探目標選擇中的應用

(1)利用地球物理測井信息進行地層層序劃分和標定。地球物理測井是解決有關礦產資源地質、工程地質、災害地質、生態環境等問題的手段和依據,是對鉆井內實際地質情況有條件地間接反映,必須將測井信息進行深加工,轉換成地質信息、工程信息以及災害地質、生態環境等信息,才能達到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的。利用地球信息物理測井技術可以非常詳細劃分巖層,并且能夠確定巖層的深度、厚度、巖性和孔隙度,為勘探目標的選擇提供有效準確的數據基礎。

(2)在勘探工程中需要進行對地質構造和斷層研究,這就需要通過測井技術手段達到,從而支持了勘探工程的后續工作的順利實施。

(3)結合其他系統的理論知識,通過對地球物理測井沉積學的研究進行對沉積微相的精密分析,以確定本地區的沉積環境,確立古水流的具體方向。

(4)結合構造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對構造應力進行分析,利用測井技術信息來進行對裂縫型儲集帶定量研究,充分了解裂縫的發育以及分布規律。

3測井地質分析在勘探目標選擇中的應用實例

將測井技術應用于勘探目標的選擇中是十分科學可靠的,利用測井信息可以研究生、儲、蓋組合,并對生、儲、蓋組合等做出重新評價,為選擇勘探目標提供科學的依據。還可以利用測井信息研究儲量參數,了解地下流體的性質以及其分布規律。除此之外,測井技術還可以在現代地應力場定量分析之中,預測和監測地層壓力和破裂壓力,為勘探目標的選擇提供科學的基礎。

4測井地質分析對工作人員的要求

測井地質分析理論是一套系統的、逐步發展的理論,在勘探、開發和測井的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掌握勘探和測井的方法和基本理論,將勘探工程和測井技術相結合,理解測并解釋的基本公式,將公式運用于實際工作中。還需要工作人員熟練掌握各層系地層的測并特征,了解各層系復雜儲蓄的側并特征,結合各個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地理環境以及地質情況,充分發揮側并資料的用途,不斷提高勘探開發的水平,不斷創新開發測井技術,了解主要特殊測并方法得用途,了解測并資料的基本應用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將測井技術很好的融入勘測開發中,為我國的勘測技術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