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口腔保健知識范文
時間:2023-11-02 18:02: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生口腔保健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為了解從化市新城小學學生的口腔健康行為現狀,探討不同性別學生的口腔保健知識和觀念的差異,找出學生在口腔保健知識與觀念方面存在的問題,為今后進行口腔健康促進和教育活動提供借鑒,筆者于2006年3~5月對廣州市某小學學生進行了口腔保健知識與觀念的問卷調查。
資料與方法
對象:采用按年級整群抽樣的方法,在從化市新城小學抽取小學生共340例作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40份,收回有效問卷331份,有效回收率為97.4%,其中男171例,女160例,年齡在11歲左右。
方法:采用經預調查、討論修改后自行設計的“小學生口腔保健知識與觀念的問卷”。內容共19道題,包括被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如性別、年齡、年級等),關于齲齒和牙周疾病的知識、關于口腔保健的知識和關于口腔保健的觀念問題等。問卷由統一培訓的調查員講解后,調查人員規范用語,統一標準,避免誘導性或提示性語言。以班為單位,在老師的配合下組織被調查學生集體在規定的時間(10~30分鐘)內采取不記名方式自行填寫,填寫時不許相互討論,問卷填寫完畢后,由調查員統一回收,并當場檢查調查表的填寫情況,對問題答卷(如漏題,選擇不明確)及時進行更正補充,以保證樣本數量。問卷中未答1題及以上者或者基本情況缺1項及以上者或答卷全是空白或所有答案都一樣者為無效問卷,不予統計。
用SPSS13.0進行統計處理,采用雙錄入方式進行數據錄入并校對,并對資料進行各變量統計描述、X2檢驗,P
結 果
關于齲齒和牙周病的知識的知曉率結果見表1。
關于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率結果見表2。
關于口腔健康觀念的知曉率結果見表3。
討 論
(1)關于齲齒和牙周病的知識的知曉率遠沒有達到中小學生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率規定。這可能是由于沒有廣泛開展口腔衛生宣教,學生對細菌,甚至牙齒的結構缺陷與齲病和牙周病的關系認識不夠,對六齡牙的概念和重要性也比較陌生。今后對這些方面的宣傳教育仍不能松懈,還應加強對細菌和牙齒結構缺陷與齲病和牙周病關系的宣教,使更多的學生對齲齒和牙周病的病因有較為全面的認識,以利于降低齲齒和牙周病的發病率。
(2)關于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率較低,說明多數學生對口腔保健知識缺乏了解。大多數學生知道應該每天刷牙,早晚2次,但卻不清楚晚刷牙更重要,因此也就不能堅持正確的口腔保健行為。大多數學生知道選擇怎樣的牙刷,但知道含氟牙膏具有防齲作用的卻占很少,而知道預防齲齒的最好方法的就更少了,甚至不了解什么是窩溝封閉。提示今后的學校健康教育課程應該更具體、更有針對性,而不再僅局限于大眾知識的普及[1]。
(3)關于口腔健康觀念的知曉率,較第2次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有所提高。人老掉牙是人們普通存在的錯誤觀念,只要選擇適當的口腔保健措施,達到牙齡與壽齡一致是可能的。牙齒的好壞和后天自身的保護也有很大的關系,形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觀念,以最終降低牙病的發病率。
篇2
關鍵詞: 中小學生 齲齒預防 牙周疾病 干預方案
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 青少年時期是牙齒發育的關鍵階段,口腔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礎, 齲病、牙周病是少年兒童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嚴重影響少年兒童的健康和生長發育,世界衛生組織已把齲齒列為危害人體健康的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并把口腔健康列為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僅威脅著成人的健康,同時也導致兒童齲齒等疾病的發生。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口腔衛生習慣的養成起著關鍵作用,也是患齲齒和錯頜畸形的高峰期,從青少年時期重視口腔保健,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可以減少和預防成年后的口腔健康問題。為此我們開展兒童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調查和口腔狀況檢查,獲得基本的數據以制訂相應的口腔健康促進計劃,同時探討影響兒童口腔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評估其與兒童口腔健康狀況及兒童口腔相關生活質量的關系。
1.中小學生牙齒健康的現狀
1.1研究方法:選擇衡水市康復小學、人民路小學、勝利小學的2-4年級(7-9歲)528名小學生(下稱小學組),衡水市六中、八中12-14歲545名中學生(下稱中學組)為研究對象,參考《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和專業口腔醫生現場檢查。調查項目包括:細菌是引起齲齒的主要病因,常吃含糖食物或飲用含糖飲料可以導致齲齒,刷牙率,每日刷牙次數,刷牙方法(橫式或豎刷式),等等;檢查項目包括患齲率、齲齒充填率率、牙菌斑等。
1.2結果顯示:小學組知道細菌是引起齲齒的主要病因的占69.4%,中學組為100%;知道吃含糖食物或飲用含糖飲料可以導致齲齒的小學組占58.7%,中學組占98.7%;刷牙率小學組為30.8%,中學組刷牙率為87.2%;每天早晚兩次刷牙人數小學組占28.3%,中學組為80.9%;刷牙方式小學組多為橫式,且持續刷牙時間短,中學組多為豎式,持續1-3分鐘。小學組乳牙患齲率為47.3%,中學組恒牙患齲率達33.4%;齲患充填率小學組為15.95%;中學組充填率為60.29%;小學組牙菌斑檢出率為21.1%,中學組為70.2%。
調查情況表明,我市中小學生的牙周疾病患病情況比較嚴重,中學生健康知識比小學豐富,但有相當的學生表示知道應該怎樣做但實際行動中懶得做好,說明在小學階段口腔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口腔保健意識、普及有效刷牙方法等方面開展不夠,中學階段仍應加強宣傳和督促學生的日常行為。
2.預防齲病和牙周疾病的主要方法
牙周病預防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致病的危險因素,預防牙周病貴在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最好是每年進行二次口腔檢查),減輕已發生的牙周病的嚴重程度,控制其發展。
2.1窩溝封閉是目前有效預防牙齒咬合面齲,預防齲病和牙周疾病的主要方法。
2.2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早晚刷牙,是清除牙菌斑去除致病微生物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使牙周支持組織免遭破壞,每天早晚各一次,還要按正確的方法刷牙將牙刷毛放在牙齒與牙齦交界處,牙刷毛與牙齒表面呈45度角,先水平短距離顫動后,再順著牙縫豎刷。
2.3藥物防齲,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適量的氟可以增強牙齒和骨骼的結構預防齲齒發生,還具有抑制細菌的作用,達到防齲的目的。最常用的方法有含氟牙膏、氟泡沫、含氟涂膜等。
2.4合理的營養可促進牙周結締組織的代謝和生理性修復,可增強牙周組織對致病因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因此經常補充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D、C及鈣和磷的營養物質如五谷雜糧、豆類,奶及奶制品,魚、肉、蛋,蔬菜瓜果等,少吃糖果、甜飲料和其他含糖的精致食品,減少對牙冠表面有琺瑯質的酸蝕作用。
2.5定期口腔檢查。齲病和牙周疾病在早期時沒有任何疼痛和其他不適的感覺,只有口腔醫生用器械才能檢查出來。早期治療沒有痛苦,遠期效果好,費用低。醫生還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采取預防措施,保持口腔健康。
3.有效的干預措施
3.1以健康教育為基礎,增強牙周病預防的意識,提高自我口腔保健和維護牙周健康的能力,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模仿性強,求知欲強,可塑性大,是開展健康教育的黃金時期。學校應將口腔健康教育列入學校的工作日程, 通過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動,向學生傳授齲病與牙周疾病的危害、預防等口腔保健知識,培養兒童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以提高學生的口腔保健意識,培養自我口腔保健能力,改善口腔衛生狀況。
3.2定期到專業口腔醫院查治口腔疾病,已發生齲齒的中小學生要及時去牙科進行齲齒充填,或采用機械去除牙菌斑的方法,如牙線等輔助用品。大量實踐表明,在定期作口腔保健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日常自我菌斑控制是預防牙周病發生和控制其發展的最有效方法。
3.3密切學校與家庭教育的結合 家庭是學生重要的生活場所,尤其小學生口腔衛生行為的形成有賴于家庭因素,在家督促、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少吃甜食,飯后漱口,家長本身的口腔衛生知識和行為習慣對子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利用家長會或家長課堂對其進行口腔衛生知識宣傳、普及,提高家長口腔保健意識,從而帶動、督促子女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討論
齲齒是少年兒童常見口腔疾患,由變形鏈球菌在口腔中遇到糖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酸腐蝕牙齒形成,對已鈣化的齒組織造成進行性的損害,如不予以處理,則齲齒最后可導致受累牙齒的全部破壞。牙周病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病程長,進展緩慢,因早期無自覺癥狀或癥狀較輕而容易被忽視不及時就診,使病情逐漸加重,最終導致牙齒喪失。廣泛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口腔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調查結果中有近14.12%的學生不知道正確的刷牙方法,更談不上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說明部分學生對刷牙缺乏足夠的認識,每次刷牙不到3分鐘的占79.12%,沒有達到有效刷牙的目的。要求學生養成飯后或吃糖果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習慣,特別要強調晚間睡前刷牙比早上刷牙更為重要,目的在于清除殘留食物,減少控制菌斑,目前已經明確牙周病的最大原因是牙菌斑,牙菌斑控制是治療和預防牙周病的必需措施,通過正確刷牙可以機械清除牙面堆積物和牙菌斑,漱口能清除食物碎屑和部分軟垢, 是自我清除牙菌斑的主要手段,能有效減少牙周病的發生。
另一個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學生乳牙患齲率較多,且充填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牙齒特別是乳牙齲病重視不夠,認為乳牙始終要被恒牙替換,治療不治療無所謂,不知道乳牙齲會直接影響恒乳牙根下恒牙的萌出和牙頜骨的發育,導致恒牙發育不良,有的恒牙剛一萌出即已患齲齒,或由于患齲牙早期缺失,引起新萌出的恒牙排列不齊,這種嚴重的牙齒排列不齊臨床上稱錯頜畸形,它不但影響面部結構的美觀,而且是以后發生牙周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李曉陽.論醫學模擬教育平臺構建與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7):68-69.
[2]馮奕文.健康教育對兒童口腔健康狀況及其知識、行為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學,2008,15(5):1621-1623.
[3]武劍,阮世紅,彭績,等.深圳市小學生口腔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效果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07,23(8):604-605.
[4]鄒紅玉,諸運清.牙周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0,5(9):188-189.
篇3
【中圖分類號】 G 479 R 166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8-0750-02
【關鍵詞】 口腔衛生;健康知識,態度,實踐;齲齒;學生保健服務
家長的口腔衛生知識是改變中小學生對口腔健康知識、信念、行為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對家長進行衛生宣教來有效預防兒童齲齒,可以節約大量醫療資源。筆者設計了專用調查問卷,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了解學生家長對齲病防治的知識、信念和行為以及學生口腔衛生習慣的現狀,為浦東新區中小學生牙防保健工作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抽取上海市浦東新區6個功能區12所中小學校,其中中學6所,小學6所,學校小學抽取三年級1個班,每所中學抽取初二年級1個班,所抽取班級的學生家長共1 134名。
1.2 方法 采用封閉式問卷,內容包括口腔衛生知識、衛生習慣、就醫行為和對社區開展學校牙防工作的認識4個方面。為保證資料的可靠性,由學校衛生教師進行相關培訓,并要求學生將問卷帶回,由家長獨立完成。
1.3 資料處理 所有問卷錄入EpiData 3.0數據庫,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學生家長口腔衛生知識 學生家長口腔衛生知識正確回答率見表1。
2.2 學生家長的口腔疾病態度和就醫行為 學生家長的口腔疾病態度和就醫行為見表2。
2.3 學生口腔衛生行為 學生口腔衛生行為見表3。
2.4 學生家長對社區牙防工作的了解程度 孩子接受過學校組織的口腔普查的占76.81%,知道轄區內每2 a 1次的學生牙齒普查的占36.76%。
2.5 學生家長未帶孩子去社區醫院充填齲齒的原因 見表4。
3 討論
齲病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是哮喘患病率的5~8倍[1],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科學家的高度重視。在病因學方面,齲病的四聯因素早已明確,尤其是口腔衛生習慣,與齲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本次調查發現,學生不正確的刷牙方式占56.11%,每次刷牙不到3 min的占79.12%,沒有達到有效刷牙的目的。學生不正確刷牙方式會直接影響齲齒的發生,但是正確的刷牙方式對于學生來說相對較難掌握,也較難堅持,如果沒有家長的密切關注與指導,不容易取得口腔衛生保健作用。由此可見,家長應配合學校加強監督學生口腔衛生行為,通過觀看刷牙操VCD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有效刷牙的方法。
因為家長直接與兒童接觸,所以在兒童口腔衛生習慣形成和保持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家長和監護人對兒童的影響很重要,不同的言傳身教會對兒童健康產生不同的影響[2]。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只有不到50%的學生家長知道發生齲齒的主要原因,只有18.73%的家長知道六齡齒,只有39.37%家長會去醫院進行牙齒保健,只有39.93%的家長每隔0.5 a或1 a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口腔健康檢查。89.00%的家長要等到孩子牙痛才去醫院檢查治療,對孩子查出齲齒后愿意進行充填的有68.35%。可見相當一部分家長對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口腔健康的意識尚未轉化為實際行動。應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口腔健康教育,改變家長不健康的口腔衛生知識和行為,這不僅能使他們自身受益,同時還能引起他們對孩子口腔健康的關注。
本次調查顯示,孩子查出齲齒后,有近40%的家長覺得不嚴重、沒必要或工作忙而未帶孩子去社區醫院進行充填,13.43%的家長對社區醫院的消毒隔離不放心,只有33.90%的家長堅持去二、三級醫院口腔科進行充填。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齲齒檢查后進行治療的不確定性,同時也提醒社區醫院應加強學校牙防工作的宣傳,提高自身齲病治療水平。
目前,我國的學校口腔保健工作基礎還十分薄弱,浦東新區牙防工作在許多方面有待完善和提高。今后在規劃中小學生口腔健康工作時,應充分動員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組建中小學口腔衛生保健網絡,每年做好中小學生定期的防齲普查普治工作,特別應加強針對學生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識,培養學生養成有效的刷牙習慣,從而改善中小學生口腔衛生狀況。
4 參考文獻
[1] MOURADIAN WE, WEHR R, CRALL JJ. Disparities in children's oral health and access to dental care. JAMA, 2000,284(20):2 625-2 631.
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150
齲齒是流行廣泛的一種口腔疾病,也是影響兒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長發育最常見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其列為應重點防治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國家教委、衛生部在中小學生中開展“六病防治”的重點疾病之一。
為了了解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齲患流行狀況,為開展口腔預防保健工作提供基線資料,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對市區內10所幼兒園及七所小學的7916名兒童,按照世界衛生組織1997年制定的口腔健康檢查標準進行普查。齲患率和齲均隨年齡增長學齡前期呈上升趨勢,學齡期呈下降趨勢;學齡前期與學齡期齲患率和齲均均差異有顯著性;學齡前期進行口腔行為干預的與未曾干預的差異有顯著性。學齡前期口腔衛生行為干預至關重要。
資料與方法
調查對象:整群抽樣金昌市區內10所幼兒園和7所小學的3~12歲兒童7916人,男4298人,女3618人。
方法:檢查前制定統一的檢查標準,按統一表格填寫。在自然光線下,使用統一的平面口鏡和探針對調查兒童進行口腔檢查,齲患的診斷標準按照世界衛生組織1997年制定的口腔健康檢查標準。設計統一問卷調查學齡前期兒童行為干預情況,問卷由保教人員和家長填寫,主要包括:保教人員是否進行過正確刷牙方法的教育;兒童在園期間是否要求飯后漱口;患齲兒童體檢后保教人員是否交代去醫院就診等內容。
統計學處理:調查數據采用Microsoft Excel軟件進行整理。
結 果
3~12歲兒童齲患率分別為28.7%、48.6%、63.2%、71.3%、76.6%、64.1%、69.4%、38.3%、29.2%、12.8%,隨年齡增長學齡前期呈上升趨勢,學齡期呈下降趨勢。見表1。
學齡前期(3~6歲)與學齡期齲患率分別為52.90%、46.3%,X2=7.132,P<0.05。學齡前期與學齡期齲均分別為2.25、1.36,t=8.13,P<0.05。學齡前期與學齡期齲患率和齲均差異均有顯著性。見表2。
學齡前期兒童在幼兒園接受行為干預與未接受行為干預的齲患率和齲均差異均有顯著性。行為干預與未干預的齲患率分別為50.60%、54.21%,X2=4.89,P<0.05。行為干預與未干預分別齲均1.87、2.47,t=7.141,P<0.05。見表3。
兒童時期牙齒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齲,隨著年齡增長,若不注意口腔衛生,患病率、齲均均呈上升的趨勢,6~7歲達到高峰[1,2],在此前主要是以乳牙為主。之后隨著乳牙的替換、恒牙的萌出,加之口腔衛生狀況的改善,齲病患病率、齲均均呈下降的趨勢。到12歲乳牙全部替換完成后,患病率降至最低。學齡前期的口腔衛生行為干預對預防齲齒有積極的作用。
討 論
齲病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繼癌癥、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患病率高、危害范圍廣。在大多數工業化國家,齲病仍然是一個很嚴重的健康問題,60%~90%的學齡兒童及大部分成年人均受到齲病的影響[3]。與齲病流行相關的因素包括社會經濟地位、蔗糖攝入情況、口腔健康行為、家族影響等等。本次調查顯示學齡前期齲患率及齲均均高于學齡期兒童且差異有顯著性,且口腔衛生行為干預與否齲患率及齲均的發病也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在學齡前期口腔衛生行為的干預至關重要。兒童受家庭生活環境及幼兒園集體行為的影響,大部分家長及保教人員的口腔健康意識淡薄,對兒童口腔健康行為缺乏督促,是齲患率呈現上升趨勢主要因素。筆者認為,有三方面的原因:①托幼機構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宣傳不夠。調查發現,10所幼兒園中有4所私營幼兒園6所國企幼兒園,6所國企幼兒園中有3所省級一類幼兒園,開展過口腔衛生行為教育,其它國企幼兒園有過關于口腔保健的兒歌,而私營幼兒園沒有開展過相關教育。②托幼機構和醫療保健機構對兒童的健康管理不到位。調查發現,國企幼兒園執行國家相關規定每年對兒童進行1次全面體檢,但對體檢結果只是發放了治療通知,家長是否帶孩子做過治療及治療效果如何沒有進行干預,以至于發病率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增高。另外,私營幼兒園沒有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基本沒有按國家要求對兒童每年進行1次健康體檢,是齲齒發病率高的又一原因。③近年來生活水平提高,精細食品、糖果等使食量增多及對子女嬌生慣養和家長對口腔保健及乳牙齲病的危害缺乏認識,沒有對兒童的健康行為進行指導、約束,如刷牙習慣、含糖飲食的攝入等。存在兒童不需要刷牙或只需要早晨起床刷牙、乳牙可以換新牙等錯誤觀念,及睡前攝入含糖飲食的不良行為。
進入學齡期,隨著年齡增長,口腔健康教育的逐漸開展,口腔健康行為的實施,生活習慣的改善,齲患率呈現下降的趨勢。充分說明健康教育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正確的刷牙方式、含氟牙膏的運用對齲病的預防產生了作用。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及其重要。此次對本地區兒童齲病流行情況的調查及對危險因素的評估,認為齲病的預防應從乳牙的萌出開始,口腔健康知識教育、口腔健康意識與口腔健康行為至關重要,應在全社會大力推廣學齡前、學齡期兒童口腔保健知識教育。
參考文獻
1 黃素珍.4327名中小學生齲患現狀及防治對策.中國校醫,2006,20(3):313.
篇5
【關鍵詞】 青少年; 口腔齲齒; 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 R78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27-0043-02
為了解喀什市青少年口腔健康及齲齒的發病特點和規律,筆者于2011年12月6-21日對喀什市兩所小學,一所中學的維、漢族學生口腔齲病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普查喀什市兩所小學和一所中學的維、漢學生,年齡7~15歲。受檢人數共6083人。其中男3015人,女3068人。
1.2 方法
采用統一的學生健康調查表,每人一卡,采用室內自然光線下用直視檢查法。受檢人員采用自然直坐位,有兩名口腔醫生進行檢查,分別填入表格內,加以記錄。
1.3 診斷標準
齷齒:采用世界衛生組織(WHO)齷齒調查方法的診斷標準進行。
2 結果
2.1 齲病的發病情況
患齲者1936人,共有齲齒6376個,總患齲率為31.82%。男性患齲者1007人,共有齲齒3358個,患齲者齲均3.33個,患齲率為33.39%。女性患齲者929人,共有齲齒3018個,患齲率30.28%。齲均為3.25個,見表1。
3 討論
根據調查,國內多數文獻報道女性高于男性,本組未能證實。
喀什患齲率和齲均高的原因,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喀什地區干燥,氣候炎熱,主食為面食、大米、牛羊肉為主,并有“瓜果之鄉”之稱。盛產甜瓜、葡萄、桃子。全年食用時間長,機會多。因此攝取糖和碳水化合物多,與齲病發病率高有一定關系[1]。
本組資料中,各年齡中低年齡段發病率普遍高,7~8年齡段患齲者齲均為2.22個,低于全國總患齲者齲均
喀什為少數民族地區。本組維吾爾族、漢族患齲率各為37.88%及28.90%,據報道患齲率是藏族為31.43%,蒙族19.4%,是否與生活習慣飲食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
齲病的好發部位:本組共患齲6376個,乳牙中以下頜Ⅴ及Ⅳ患齲為最高,下頜高于上頜;最低為Ⅰ和Ⅱ,上頜略高于下頜。恒牙中以下頜6為最高,下頜高于上頜。與國內文獻報道一致。齲蛀程度以及齲齒與年齡、族別的關系均符合其他各地的報告。
調查中見小兒口腔衛生欠佳,使食物殘渣滯留,與患齲率高有一定關系[3]。說明兒童和學生的口腔保健意識缺乏,需要醫務工作者加強口腔保健,并進行有組織防齲的群防群治工作,提高家長和患兒的防齲治療意識。
我國中西部地區口腔衛生狀況差,口腔疾病患病率高,咀嚼力下降,生活質量降低,加強口腔保健應以預防為主,做好衛生宣教,從小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正確使用牙刷/牙簽及牙線,定期口腔檢查和治療,發現問題,及時治療[4]。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知識文化水平的提高,人民愛牙護牙的意識在逐漸增強,口腔保健知識得到了較好的普及。但齲病仍是影響青少年兒童的主要疾病,仍需采取措施提高恒牙早期齲病的充填。
參考文獻
[1]張易欣.兒童青少年齲齒的常見原因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6(23):860-861.
[2]孫建英.準格爾旗部分中小學生齲齒調查報告[J].中國臨床醫藥研究雜志,2006,8(5):98.
[3]趙艷麗,吳衛華.青少年齲齒的調查分析[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09,1(13):69-71.
篇6
記者:齲齒對于兒童口腔健康到底有多重要?
季教授:牙齒是一個活的組織,一旦發生齲齒,就會逐步損壞,而且不能再生。牙痛會影響食欲,干擾兒童的消化吸收,導致兒童的營養缺乏。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導致牙髓炎、根松膿腫等等。另外齲齒還是一個潛伏的病灶,一旦時機成熟,它就會通過病態反應,誘發風濕性的關節炎、腎炎、心內膜炎等一些嚴重的疾病。我們國家的政府歷來重視學生的防齲工作,1992年教育部和衛生部共同制定了學校常見病的防齲方案,齲齒被認為是學校16大重點的常見病之一。
記者:學校口腔健康教育的重點應該是什么?
季教授:我們要讓孩子從小樹立口腔保健的正確意識,養成口腔清潔的習慣,不僅僅是為了預防治療齲齒等疾病,還要讓孩子們從小就認識到口腔健康、清潔還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征。
記者:我國目前城鄉少兒口腔健康現狀如何?
季教授:近15年來,我們國家中小學生齲齒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這是根據國內非常權威的一項數據調研――教育部體衛藝司1991、1995、2001年的全國中小學生口腔健康狀況調研數據得出的。我們發現一個非常顯著的現象,也就是我們國家城市的7-12歲男女小學生乳牙齲齒比例明顯下降,大約是在8%到20%,而且下降的幅度比鄉村更加明顯。這很了不起,這是跟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步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根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在這15年當中,城市的男女小學生糖的消費量增長了1.6倍左右,換句話說條件實際上更加促使他們齲齒發生率的增加,但他們的齲齒發生率卻略有下降。相比來說,我們國家鄉村的學生齲患率也在下降,但是下降比率比較弱,明顯趕不上城市的小學生。
數據表明,我們現在在齲齒防治方面取得的一些進步主要表現在城市,而且主要表現在大年齡的孩子身上,對低年齡孩子相對來說還比較薄弱。12歲是國際上標定的一個標準的年齡,這時候乳牙還沒有完全蛻盡,恒牙又開始起來了,這個時候是乳牙和恒牙最敏感的階段。為什么齲齒的發病率會下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與孩子小齡階段的齲患率有關,特別是七八歲時乳牙齲齒患病率的減少有關。要想提高下降率,關鍵是靠7歲、8歲、6歲這個年齡,甚至于我還建議把齲齒的防治重點往幼兒園轉移,因為現在幼兒園孩子們的發育也明顯提前了。
記者:農村少兒口腔健康的發展趨勢又如何呢?
季教授:相對來說,在鄉村的學生,就沒有這么好的趨勢,或者說變化趨勢不是很大。我國目前鄉村口腔保健水平還比較低。原因是鄉村孩子的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但是口腔的保健沒有跟上,這是我們國家的歷史原因造成的。在1991年的時候,也就是教育部制定重點常見病的時候,十四萬個人才擁有一個牙醫,所以鄉村的醫療保健體制比較弱。
記者:學校口腔教育對學生齲齒防治工作有何正面影響?
季教授:以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個城市為例,這四個城市是高露潔公司在過去的十年曾經花了巨大的力量,投入精力進行了小學齲齒的健康教育和齲防工作。這十年發展的水平,上海是最高的,乳牙和恒牙的齲齒補全的比例是最高的。相對地,北京口腔健康的基礎是比較差的,但這幾年也是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是跟上海比還有很大的區別。廣州的齲補率其次。上海為什么能走在全國前列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有一個完善的學校口腔保健網絡,每年兩次到學校里邊檢查邊治療,這是上海的傳統。
記者:我國大城市孩子的齲齒防治是否已經達到國際水平?
季教授:拿北京、上海、廣州、成都來說,在過去的十年當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是并存的。取得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乳牙和恒牙的齲患率均有下降的趨勢,這個下降的趨勢不像別的病那么明顯,但是卻很不容易,因為它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甜食的增加是密切有關的。這四個城市在1991年的時候是全國乳牙和恒牙齲齒發生率最高的幾個城市,十大城市中,它們位于一、二、四、六的位置。近十五年來有所下降,但是總的來說,它的幅度低于全國水平,因此我們今后的任務還很重。
我們取得的成績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在10年當中,齲補率在顯著的上升,尤其像北京的速度明顯在加快,從1991年男女生恒牙齲補率12.2%和11.9%上升到1995年的14.2%和14.9%,2001年又進一步上升到27.1%和36.5%,進步是非常顯著的。上海是全國的最高水平,男女小學生恒牙的齲補率分別為55.9%和57.3%。也就是說,每100個孩子把嘴張開來,你可以發現100個人里面有55.9人,發生齲齒的乳牙是被補的。有了齲齒及時補上,是齲防工作高水平的標志。這跟它的學校口腔保健網絡的健全,以及健康教育的措施是有關的。
但這個水平是不夠的,跟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差距。譬如跟日本比,100個孩子當場張開嘴給你看,乳牙90%以上,恒牙98%以上,你看到的都是補過的,因此我們還要努力。這四個城市共同的特點是齲齒率相對比較高,而齲補率相對比較低,其中乳牙是突出的薄弱環節。一個很好的牙科醫生也不一定能把乳牙補得很好,往往是越補越大,技術水平有待提高。換句話說,我們國家的小學生齲防工作還有很大的改善潛力。
記者:根據您的研究經驗,最有效的齲齒防治方法是什么?
季教授: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我們認為應該要及時總結綜合防治的經驗。那就是這十五年來,各地的學校普遍地努力建立學校保健網絡體系,定期開展口腔檢查,并在及時校正齲齒方面投入巨大的力量,有些地方采取了多種主動的措施,還采用了各種氟保健品,尤其是科學使用氟化牙膏,它對孩子的齲齒防治效果最好,這使得我們國家的學生口腔保健水平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這些經驗要好好總結。
記者:學校的齲齒防治工作需要有哪些核心措施?
季教授:我們認為核心的措施在于以下四點:第一、須有各級教育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第二、廣泛使用保健牙刷和氟化牙膏,用高露潔效果很好;第三、大力加強口腔健康教育的輻度和深度;第四、要廣泛開展社會動員,包括利用大眾媒體進行傳播,普及口腔知識和技能。
因此建議我們教育部門的領導今后要抓以下的工作重點,那就是――
篇7
提高學生健康水平。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污染病防治法》食品衛生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切實加強學校衛生工作。
二、工作目標:
做好眼保健操。1嚴格控制學生近視發病率。
2小學生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知曉率達80%保健牙刷的使用率達100%
學生體檢建卡率達100%3健全學校各項衛生檔案。
4教室采光、課桌椅配套比例逐步符合教學衛生要求。
5建立健全衛生管理制度。
三、工作重點:
(一)加強健康教育。
做好各項衛生工作。迎接宣城市教育局關于市級“衛生學校”復查驗收工作。1依照宣城市中小學《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檢查評估細則要求.
做到有教師、有課本、有課時、有評價,2認真上好健康教育課。確保學生健康知識合格率達90%以上。
3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少先隊及每班黑板報每期開辟衛生欄目。
著力培養學生衛生習慣,4堅持每周五校衛生評比日制度。做到常洗澡,勤換衣,勤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隨地吐痰等,確保學生健康行為形成率達100%
(二)做好學校衛生監督工作。
做好學生病假統計工作,1按《學校衛生檔案》要求。提高上報數據的準確性。
逐步使學生課桌椅及采光照明等符合衛生工作要求。2做好教學衛生管理與監督。
開展經常性的食品衛生檢查以及對外購食品的索證工作,3認真監督學校飲水衛生、食品衛生和飲食衛生。杜絕食品衛生事故發生。
(三)開展學生罕見病防治。
及時掌握學生視力動態,1繼續開展防近視工作。對近視新發病率及假性近視及時督促矯正,隨堂糾正學生讀寫姿勢(一尺一寸一拳)不疲勞用眼,按時下課,保證學生課間休息時間,學生每天在校時間不超過6小時。
班主任要每天檢查學生眼保健操情況,2提高眼保健操質量。對穴位按壓不準確的及時予以糾正。
認真做好預防宣傳工作、消毒隔離工作。3根據污染病在不同季節的流行特點。
4做好學生計劃免疫工作。
加強對殘疾體弱學生的醫學照顧和心理衛生工作。5配合衛生防疫部門廣泛開展對手足口病、甲型n1h1型流感、近視、沙眼、齲齒、腸道蠕蟲、腸道污染病、貧血、艾滋病、血吸蟲病、結核病、麻疹、風疹、流感、乙肝、流腦等疫病的防治。
(四)積極做好創建工作。
認真積累健康宣傳資料,1依照學校衛生工作要求。為創建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和準確的數據。
評流動紅旗(一周一次)室外繼續劃分責任包干區,2繼續對各班進行衛生評分。定班定人負責,堅持室內外清潔整齊。
四、主要工作布置:
九月份:1制定平安衛生工作計劃
2查驗兒童預防接種證件工作
其次預防手足口病。十月份:重點預防甲型h1n1型流感。
十一月份:調查上報學校周邊食品平安情況
篇8
【關鍵詞】 兒童牙頜畸形;預防;治療
牙頜畸形是現代兒童好發的一種牙病,在兒童生長發育中,許多因素都可引起牙頜畸形,如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礙牙齒發育異常,口腔衛生不良習慣,全身性疾病以及遺傳等因素[1]。我院2004年2月至2009年12月850例兒童進行牙科檢查分析,總結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4年2月至2009年12月對850例兒童進行了牙科檢查,檢查發現,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頜畸形的共75例,畸形的種類很多,分別為:前牙反頜10例,牙間隙寬15例,深復頜8例,前牙擁擠13例,個別牙扭轉錯位25例,開頜4例;輕度畸形,外觀影響不大,可不需矯正:嚴重畸形,不但影響外觀,也影響飲食,這必須通過矯正恢復其正常形態。臨床應抓住適當的時機,采取有效方法,矯正才能取得較好效果。
1.2 矯正方法 前牙反頜:也就是常說的地包天,治療時間在兒童的上下中切牙萌出后越早治療越好,治療的最佳時間是7歲左右。因為此時下頜前伸不太明顯,下頜骨未充分發育,這個時候進行矯正效果最佳;牙間隙寬:常見的有上頜中切牙間隙寬,矯治的最佳年齡在7歲左右;深復頜:上牙覆蓋下牙過多,導致面部的下三分之一縮短,矯治比較復雜,比較適合在9歲左右進行,此階段兒童可以較好配合治療;前牙擁擠:矯治不宜過早,應在前磨牙牙萌出后再進行,可以增加牙齒間間隙來容納不規則的牙齒,適當減去多余的牙,也可以采用擴弓的方法,也能達到預期效果,此法矯治的年齡在12歲左右;個別牙扭轉錯位:此牙齒畸形的矯治可以在任何年齡進行,如發現錯位、扭轉牙時就可以進行;開頜:治療原則是越早越好,開頜會造成兒童咀嚼食物不爛,不能很好的吸收營養,造成兒童的營養不良,同時對腸道功能以及外形美觀都造成影響。
2 討論
2.1 兒童牙頜畸形的原因分析
2.1.1 胎兒因素 胎兒在子宮內正常生長發育過程中,如因各種疾病的影響或子宮大小及胎位的變化,對胎兒造成異常壓力而壓迫胎兒顏面部某相應的畸形;胎兒在生長過程中,下頜突、中腭突、上頜突等融合、上下頜骨以及牙胚形成骨化形成中,如果出現障礙就容易發生多種發育障礙以及畸形。
2.1.2 在乳、替牙期的局部障礙 乳牙滯留:常造成錯位萌出或萌出受阻;乳牙早失:對于兒童來講,乳牙不僅是其咀嚼器官,同時對保持正常的頜間關系、促進頜骨發育、保持牙弓的完整等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由于損傷、齲齒等原因致使乳牙早失,時間一長就很可能造成程度不同的畸形。其余原因還有恒牙早萌等。
2.1.3 不良習慣 吮指習慣:容易造成上腭高拱,水平開頜;舌習慣:通常發生于恒牙萌出期,由于萌牙部位的牙齦的輕度炎癥,導致有發癢感,因此兒童喜歡用舌頭去舔。如果在萌牙長出后,仍然習慣用舌頭去舔,就會形成前牙開頜;咬唇習慣:一般以咬下唇為比較多見,會由于上前牙的舌側面過多地受力,時間長就很容易使上牙向外傾斜生長。另外還有偏側咀嚼、下頜前伸、口呼吸等。
1.1.4 全身因素和局部疾病因素 如傳染病、營養不良、內分泌因素、維生素缺乏、顏面肥大癥等,均可影響患兒的顏面部發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和結構改變,粗食減少,細食增多,導致咀嚼運動相對減弱減少,使頜骨、牙槽、牙齒等咀嚼器官發生不平衡退化而形成畸形。
2.2 牙頜畸形對兒童造成的影響
2.2.1 牙頜畸形對兒童造成的影響 妨礙發育:兒童期,身體各器官正處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如果前牙反合時,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前方,阻礙了上牙弓的發育,也限制了上頜前部的發育,從而造成面骨發育不良,面中部凹陷,形成顏面畸形;有損健康:牙齒擁擠時,既不易自潔,也很難刷干凈。牙齒間積存的食物殘渣不易徹底清除,這就為齲齒、牙齦炎和牙周炎的發生創造了條件;影響功能:前牙主要的功能是切割食物、輔助發音。若前牙不整齊,開合時,上下牙齒對不齊,就削弱了牙齒切割食物的能力。牙粒不齊,也會影響發音,使說話、唱歌都受到影響;排列不整齊的牙齒咬合時,易造成創傷而危害牙齒、牙齦的健康。反合、開合嚴重時,咀嚼面積減少,咀嚼功能相應地降低,吃東西嚼不爛,又會增加胃腸負擔,可引起胃腸道疾病,妨礙營養成分的吸收,同時顏面畸形容易給患兒心理帶來障礙。
2.2.2 兒童牙頜畸形的預防及治療 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早期糾正口腔不良習慣;定期對兒童進行口腔普查,發現牙頜畸形者,給予早期矯治;建立健全兒童口腔預防保健、普及保健知識,以引起社會、家長及兒童對早期矯治的重視、支持與合作。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常閉嘴、正確發音、用鼻子呼吸、交替使用兩側的后牙咀嚼。要了解患兒的心理活動,耐心細致的對兒童進行說服教育,對于有嚴重的不良習慣且難以自行糾正的或者已經形成牙頜畸形的要及早進行治療。
參 考 文 獻
篇9
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食品衛生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切實加強學校衛生工作,提高學生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標:
1、學生近視發病率控制在9%以下,近視新發病率不超過1%,病假率小于3%。
2、小學生衛生保健知識知曉率達80%。
3、健全學校各項衛生檔案,學生體檢建卡率達100%。
4、教室采光、課桌椅配套比例逐步符合教學衛生要求。
5、健全食品衛生管理制度和各項崗位制,爭創食品衛生工作先進學校。
三、工作重點:
(一)加強健康教育。
1、按照常州市普通中小學《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檢查評估細則要求,做好各項衛生工作。
2、認真上好健康教育課,做到有教師、有課本、有課時、有評價,確保學生健康知識合格率達90%以上。
3、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尤其是做好防傳染病宣傳、控煙宣傳及預防艾滋病教育。校宣傳畫廊每周更換一次宣傳圖片,少先隊及每班黑板報每期辟衛生欄目。
4、重視學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開展高年級學生青春期衛生講座每學期二次,并配合錄像、掛圖等,使講座內容豐富多彩,通俗易懂。
5、著力培養學生衛生習慣,做到常洗澡,勤換衣,勤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隨地吐痰等,確保學生健康行為形成率達80%以上。
(二)做好學校衛生監督工作。
1、按《學校衛生檔案》要求,做好學生病假統計工作,提高上報數據的準確性。
2、做好教學衛生管理與監督,逐步使學生課桌椅及采光照明等符合衛生工作要求。
3、認真監督學校飲水衛生及食品衛生,開展經常性的食品衛生檢查以及對外購食品的索證工作,杜絕食品衛生事故發生。
(三)開展學生常見病防治。
1、繼續開展防近工作,及時掌握學生視力動態,對近視新發病率及假性近視及時督促矯正,隨堂糾正學生讀寫姿勢(一尺一寸一拳),不疲勞用眼,按時下課,保證學生課間休息時間,學生每天在校時間不超過6小時。
2、提高眼保健操質量,任課教師要每天檢查學生眼保健操情況,對穴位按壓不準確的及時予以糾正。
3、根據傳染病在不同季節的流行特點,認真做好預防宣傳工作、消毒隔離工作。
4、做好學生計劃免疫工作。
5、配合防疫站廣泛開展對近視、沙眼、齲齒、腸道蠕蟲、腸道傳染病、貧血等疫病的防治,加強對殘疾體弱學生的醫學照顧和心理衛生工作。
6、積極開展對口腔衛生知識的宣傳,每學期組織學生觀看口腔保健錄像,組織學生采用氟化泡沫防齲,進一步減少齲病的發生率。
(四)積極做好創建工作。
1、按照學校衛生工作要求,認真積累健康宣傳資料,為創建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和準確的數據。
2、繼續通過紅領巾值崗對各班進行衛生評分,評流動紅旗(一周一次),室外繼續劃分責任包干區,定班定人負責,保持室內外清潔整齊。
3、組織相關人員對教師辦公室的衛生情況進行評分,并公布成績,期末評比獎勵優勝辦公室。
三、具體防病措施
近視、沙眼、蛔蟲、齲齒、營養不良、貧血等常見病的預防是學校衛生工作的中心任務,這學期將繼續督促患有近視眼、齲齒以及營養不良、貧血等疾病的學生盡早治療和矯正。
1、近視:對4.8、4.9近視學生、督促他們做好眼保健操,糾正不良的讀寫姿勢,不疲勞用眼,注意飲食,多食蔬菜、水果,減少肉及糖的攝入。對4.8以下的近視學生除注意以上幾點外,還要及時督促到醫院治療。
2、齲齒、使用保健牙刷、氟化牙膏,注意刷牙方式,養成睡前刷牙習慣;少吃甜食,堅持氟化泡沫治療,做好體檢后恒牙齲齒修補的督促工作。
3、沙眼: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不與家人共用生活用品,一經診斷出患有沙眼,即督促學生到醫院治療。
4、腸道蠕蟲:督促學生飯前便后洗手,注意飲食衛生,一經查出便為其進行驅蟲治療。
5、營養不良:建議家長調整飲食結構,葷素搭配,重視早餐,多參加體育鍛煉。
6、貧血: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重要成份,人體缺鐵,可引起缺鐵性貧血,而動物的肝臟、腎,瘦肉、血,以及蛋黃、豆類里均含有豐富的鐵,因此經常督促患兒多攝入這方面的食物。
四、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份:
1、開展對流感、水痘等的預防宣傳工作;增強學生防凍御寒意識,以防疾病侵襲。
2、加強對學生用眼衛生,眼保健操的檢查督促工作。
四月份:
1、繼續開展對流感、流腦、水痘的預防宣傳工作,在流感發病高峰期組織師生集體服板蘭根。
2、搞好室內外環境衛生,殺滅早春蚊蠅。
3、利用圖片開展對結核病的防治宣傳工作。
五月份:
1、開展對計劃免疫的宣傳。
2、 開展愛國衛生月活動,加強對學生衛生習慣的培養。
3、 對高年級學生進行青春期衛生知識講座。
4、 做好春季食堂、廁所、環境衛生、四害消殺工作。
5、組織食堂人員體檢。
六月份:
1、開展碘缺乏癥預防宣傳和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工作。 共2頁,當前第1頁1
2、認真組織學生進行乙腦疫苗接種,力爭接種率達100%。
七月份
篇10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對疾病的發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而護理學也改變了單一的功能護理模式,心理護理已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叫。一系列的研究顯示臨床上施行心理護理在口腔科特別是在兒童牙病的就診中尤為重要,直接關系到治療的成功與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1年7月-2014年7月期間本院門診接診的牙科患兒170例,男77例,女93例,年齡3-14歲,平均年齡8.5歲。所患疾病為齲病、牙髓病、根尖病和其他疾病。
1. 2心理護理方法可以先讓患兒看看治療器械。看,這是小鏡子,是用來照小蟲子的。這是小鑷子,是鑷小蟲的。這不需要打針,你只要聽話,小要亂動,張開嘴巴坐在椅子上就行了。97%以上的患兒可以合作。對急性牙髓炎開髓的患兒。因在初診時經受了開髓的痛苦,對來復診十分恐懼。95%的患兒哭鬧、不愿意進治療室。可采取主動走出去和小朋友交談。93%的患兒愿意合作。來就診的大多是學齡前的獨生子女,比較嬌慣、任性,對家長的依賴性強,就診時大多要求家長陪伴,對于這類患兒可以事先向他講清楚:如果你不合作,就讓你的爸爸(或媽媽)出去,少數不合作患兒可以讓家長離開,這樣患兒就失去了依賴性,往往是被迫性的合作。口腔診室應安靜、整潔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張貼卡通畫并擺放一些小玩具等;盡量將診療室與候診區分開,候診區應盡量營造一個溫馨、舒適、家庭化、幼兒園化的等待環境,治療時盡量避免手術或治療器械的外露以減少對患兒感官的刺激,有助于減輕患兒的恐懼心理。
1. 3研究方法對這170例牙患兒童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85例進行心理護理;對照組85例常規護理。測試心理護理與未進行心理護理后患兒的配合程度。
1. 4配合判斷標準患兒回答問題準確,聲音緊張,有時沉默,有時叫喊,但治療可以進行,治療過程基本無困難,不拒絕治療或阻擋醫生治療,有時需勸慰式語言開導,診治工作未受影響此為配合治療。若患兒高聲喊叫,語言命令無效,本能劇烈掙扎,進行抗拒治療,需要一人或多人協助幫助治療為小配合治療。
2討論
心理護理在兒童各種疾病治療中有很大作用,在兒童的各種口腔疾病的治療與檢查的地位也非常重要。這是因為兒童對口腔疾病的恐懼要明顯高于成年人,在治療過程中的疼痛耐受程度也低于成年人。
對醫院環境的恐懼感的護理。5-6歲的初診患兒,對醫院的環境與醫護人員清一色的白十分恐懼,不愿意坐到治療椅上。遇到這種情況,可面帶笑容,主動迎接。小朋友,告訴我,你哪里小舒服?噢,有個小蟲子爬到你的牙齒里來了,你坐上去,讓阿姨(或叔叔)用小鏡子幫你照出來好嗎?好!真勇敢。臨床中6歲以上的兒童,膽子較5、6歲的患兒膽子大,一般初診時比較順利。對于患兒要采取以熟悉的歌謠或童話故事為背景,分散患兒的注意力,促使患兒放松的護理干預策略,將其從對家長的關注和依戀中分離出來,在護理人員和醫生的引導下輕松主動進入口腔疾病治療狀態中。撫摸是增強護士與患兒比較有效的溝通方式,護士通過撫摸、摟抱向患兒傳遞保護的信息,患兒也從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護士在兒童牙病治療時可以撫摸其肩、肢體、腹部、頭等部位,患兒哭鬧抗拒治療時,摸摸患兒的小臉或小手,輕輕擦去眼淚,使他感到溫暖,得到安慰,鼓勵其勇敢。
我國兒童以獨生子女為多,家長對其生活照顧程度過多導致很多兒童任性的心理狀態,而患兒來醫院治牙時,由于陌生的環境和面對陌生的醫生和護士,患兒對醫務人員有畏懼、不接納的心理,甚至有對護士態度表現不友好,拒絕交流這也是需要護理人員有耐心和愛心的心理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