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文化建設內涵范文

時間:2023-11-03 17:51: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班級文化建設內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班級文化建設內涵

篇1

關鍵詞:班級文化;建設;環境;管理;精神

在開展學生德育工作中,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發揮班級文化作用,可以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良好的人格、品格,促進班風、學風的良性發展。

班級文化建設由環境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等組成。其中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是核心,它決定了一個班級的“精神高度”。

一、加強班級環境文化建設,讓班級環境建設具有濃郁的文化氛圍

班級環境的布置是班級環境文化建設最基本的內容。它不僅體現了班級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美的環境才能塑造美的心靈。它雖然“桃李不言”,卻能如一縷春風、一陣細雨,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們要利用好每一個空間、精心布置、充分挖掘教室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溫馨舒適,又催人進取。“孟母三遷”就是揭示環境文化對人的個性和情操影響的典型例子。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做好教室的環境文化建設呢?教室環境文化建設應該力求達到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首先,我們應該設置奮斗目標、班訓、班級口號、班主任寄語、班級公約、名言警句、圖書角等內容;布置應該是錯落有致、疏密合理;風格上,動靜搭配、色彩和諧;內容應該講究藝術,使形式到內容都力求美的體現,使學生愉悅,讓學生奮起。此外,還可以創置瘋狂英語一角,設立學習、創作成果展示臺、經典名著小書柜等內容,從而使教室學習形式多樣化,形成深厚的學習文化氛圍,激發學習的興趣,促進班風、學風的良性發展。

教室環境文化建設也可以在教室建立“綠化角”,這樣,不僅能美化教室環境,還可讓教室與自然融為一體,拓寬學生的知識,陶冶情操,激發其不斷學習、進取和創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宿舍應該有宿舍雅號、宿舍公約,還可有學生制作的手工、字畫等作品,也可建立“綠化角”。寢室公約由學生民主制定,共同遵守。學生長期置身于這種濃郁的文化環境中,情操自然而然得到陶冶,心靈得予凈化,良好的人格、品格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激發不斷學習、進取和創新,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班級環境文化建設還可以讓家長參與教室、宿舍環境建設中,讓班級更有家庭的文化氣息。如家長為班級制作一個儲物架,一張圖片,培育一盆花草,寫上一句祝福,既豐富了班級文化內容,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更讓學生在班級里還能感受到家的溫馨,促進情感的健康發展。

二、加強班級班級管理文化建設,讓班級管理上升為深厚的班級文化內涵

首先,是抓好細節。我們加強班級管理文化建設,應該把行為規范細化,讓每一個成員都牢記在心,自覺接受約束,時時都感到不遵守規范是不行的。比如,我們要求尊師愛生,那么怎樣才算是尊師愛生?我們就應該有具體的行為要求,制定出相關的條例,并制定出相應的監督考核措施,誰要是違反了,誰就會立刻受到處罰。這樣,久而久之,尊師愛生的要求才能變成全體師生的自覺行為,才能真正成為一種文化。

其次,是注重引領。要營造良好的班級管理文化氛圍,需要教師的引領。一是注重輿論導向。要建設良好的集體輿論,對好的事情大加褒揚,對不好的事情及時貶斥。當一個群體中形成了正確的輿論,每一個成員的一言一行就會受到它的監督,這種監督就是一種導向,時間一長,人們不需要它的監督也能自覺地按照規范去做了,那文化也就形成了。文化一旦形成,反過來就會對人產生強大的影響作用。二是教師要有愛心,因為教師有愛心才有教育,有了愛心才有責任心。當教師的學心如甘露般注入學生的心靈,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

最后,是持之以恒。建設班級文化,說到底,就是培養所有成員的良好習慣,改變其不良習慣。我們知道,人的心理規律是這樣的:一些學生思想轉化過程中出現反復是正常的教育現象,這是由于這些學生的認知狀況和規律決定的。他們經常缺乏一種正確動機,在受到自滿、畏難、外力不良因素的影響時,他們的認知就很有可能出現反復,從而導致他們的言行也有反復的過程。對此,心理學家詹姆斯說得非常具體,他認為培養人的習慣,必須堅持訓練,不能破例,因為“每一回破例,就像讓你辛辛苦苦繞起來的一團線掉下地一樣,一次滑手所放松的線,比你許多次才能繞上去的還要多”。可見,習慣的培養,最需要的是持之以恒,最忌諱的是一曝十寒。

當師生們不需要任何提醒也知道按照規范去做了,此時,他們的好習慣已經養成了,素質提升了,良好的班級文化也就建成了。所以,建設班級文化必須以行為訓練為抓手,以培養良好習慣、提升素質為目標,從小事抓起,從老師做起,注重引領,嚴格訓練,持之以恒。

三、加強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就是要讓師生的精神轉化成班級精神文化內涵。

讓師生的精神轉化成班級精神文化內涵是班級文化建設是核心,它決定了一個班級的“精神高度”。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做好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呢?

最關鍵的是要讓教師知識和人格精神轉化成班級精神文化內涵。孟荀在人性善惡論中,雖然一個崇尚于性善,另一個崇尚于性惡,但他們最終都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班級精神文化中,教師應該是班級精神文化內涵最持續的體現者,他們不能僅僅成為解題的工具,而應成為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是學生精神的導師。他們要傳播給學生人類最美好、最珍貴的精神財富。傳統教學模式讓課堂變成應試演練戰場,學科的魅力、文化的傳承在課堂上了無蹤影。作為教師應該捫心自問:我們的身上是否形成文化內涵的載體,在現實活中能如春風化雨般潤澤學生的生命靈魂,為其人生的健康、持續發展而悄然發揮促進作用的。教師只有不斷挖掘學科魅力,完善知識和人格,讓其形成班級文化重要文化內涵,比如語文教師通過激情情操成為帶領學生品味精煉語言,品讀精典名著,揮妙筆書寫人生榜樣;數學教師通過嚴謹和理性成為帶領學生由未知而已知,找準人生的坐標榜樣;物理教師以務實成為帶領學生究物窮理,悟盡物中之真理榜樣。這樣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要點,而是學科的精髓和內涵,讓學生被學科的魅力深深的吸引,被教師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那么肯定能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普通教師與名師相比,知識和人格精神并不欠缺,但在名師身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的知識和人格精神已經轉化成班級文化內涵重要因素,就算某一天名師不在班里,但還有一種無形力量激勵著學生不斷努力,不斷拼搏,那就是名師的知識和人格精神已經轉化成班級文化內涵無限魅力。

篇2

1.1未能適應時代要求新時期,網絡、新媒體的日新月異以及社會的多元化價值觀要求班級文化的多元性,也就是班級文化的成長性,班級文化需要一種動態的變化來適應學生思想的成熟,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動態變化,這樣才能發揮班級文化的集體趨同性、學生主體性、獨特性、動態性等特點,實現班級文化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輻射功能、制約功能、心理調節等功能。然而,新時期,高職院校面對變革顯得“應對不足”。

1.2未能符合學生心理大學生心理的成熟發展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首先,遠離家庭關懷的大學生,歸屬和依存需要得到滿足;其次,向往豐富的專業知識,強烈的求知心理需要得到滿足;第三,面對未來的人生,不斷需求自身社會能力發展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而這些心理需求的滿足則往往需要通過學生所在班級所承載的優良班級文化來實現。當前,傳統單一的班級文化建設模式未能將個性突出的大學生很好的凝聚在一起,學生的歸屬感差,面對學習未能形成合力,與個人職業能力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提升的相應深層次的班級文化也未能有效的融入到班級文化建設當中,未能符合學生心理的需求。

1.3未能體現高職特點高職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強調的是學生動手操作的職業能力,這樣的高職教育特點要求高職院校的班級文化要具有相應的特點。目前,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一般是模仿和沿襲其他普通高校創建模式,呈現“泛校園文化”特征,缺乏“職業”特色,未能體現高職院校自身的辦學特色。調查顯示,只有7.8%的同學認為“班級文化對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有較好的促進作用”,這能夠從一定側面說明職業教育沒有融合到班級文化建設當中,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的培育理念沒有在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中貫徹始終。

1.4未能突出職教定位高職教育的職教定位是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技能人才。班級文化應該圍繞這一定位,從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方面著力建設。然而,當前的班級文化建設卻未能突出這一定位要求。班級職業文化氛圍營造不夠濃郁,對培養學生樹立理想抱負、養成良好職業道德的影響力較小;班級文化建設創新能力差,圍繞職業能力提升搭建的各類主題實踐活動平臺不足;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的班級文化建設針對性不強,社會生存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引導較差。

1.5未能滿足企業需求新時期,企業對高職人才的需求已經不止局限于要求具備較高的職業工作能力上,對人才是否具備良好職業道德、職業素養以及自身發展能力即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要求日漸增強。由此,班級文化和企業需求的融合,特別是有指向性的企業文化的融合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但當前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內涵與企業需求脫節,不能及時把企業需求融入到班級文化建設中,對學生的教育就是“閉門造車”,所培養的人才往往與企業的需求有差距。

2提升班級文化建設有效性的意見措施

2.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對班級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重視學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注意地位。首先,提升學生對班級文化重要性的認識,增強班級文化建設活動載體的多樣性,調動學生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其次,抓住當前學生的心理狀態,滿足學生對“歸屬感、進取心、求發展”的心理需求,改變現行的班級文化建設模式,增強班級文化的實效性;第三,迎合當前先進文化的發展要求,將網絡教育等新型的教育形式融入班級文化建設中,讓學生感興趣,不斷增強動手參與、駕馭能力,發揮學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

2.2加強班級文化在精神文化層面的建設力度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主要指在實踐過程中被班級大多數成員認可的共同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信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班級的本質、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班級精神文化不是一種制度,而是高于制度的一種班級精神層面的集合,需要在長時間的建設中逐漸形成,這就要求教師,特別是輔導員,要持續正確、有意識的進行引導和培養,拒絕班級文化建設“形聚神散”的現象,提升班級文化建設的層次,用良性的精神力量更好地開展班級文化建設。

篇3

一 認為班級文化建設就是制定《班級文化建設方案》

有些班主任在不了解班級特點、發現班級特色和優勢的前提下,急于制定《班級文化建設方案》,例如,起班名,提出班級口號、班級精神、班訓、班魂,制作班徽、班旗,寫班歌,起草班級簡介、班級公約等。這個方案中的內容有一些是同學們參與制定的,有一些是在網上找的。最后,方案制定好了,還把它貼在教室里,讓同學們去看、去學習。殊不知這個方案也許并不符合班級情況,所以它是一種脫離實際的、缺乏內涵的班級文化,并不能引起同學們的共鳴,也就不能對班級起到教育的作用。所以,班主任不應急于制訂方案,提出其中的內容,而應該根據班級情況,在有一定班級文化積淀的情況下量身定做符合本班的方案。

二 認為班級文化建設就是教室的布置

有些班主任會熱火朝天地進行教室的布置,這樣的教室就像一個展廳,墻面、黑板、橫梁,甚至天花板都貼滿了標語、名言警句、同學們的照片、書法和藝術作品。但教室畢竟是學習的場所,布置得太復雜肯定會分散同學們的注意力,反而會起反作用。另外,布置過于花哨的教室環境首先會浪費同學們的學習時間和造成不必要的開銷,而且會給下一個班級布置教室帶來很多麻煩,例如墻上撕不下來的透明膠、雙面膠等,清理起來非常麻煩。其實,教室布置不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全部,班級文化建設應該是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總和,三者缺一不可,否則就會過于形式化。

三 認為班級文化建設一定要“與眾不同”

我們打造特色班級文化,班級文化建設需要個性化,但是有些班主任認為班級文化一定要“與眾不同”:1班教室是這樣布置的,我們就要設計和他們不一樣的;2班的班級口號是這樣的,我們就要喊出和他們不一樣的,甚至比他們更有氣勢的;3班制定了一個班級公約,我們一定要制定比他們更有個性的……班和班之間有競爭是正常的,但是每個班非要絞盡腦汁打造所謂的“特色”文化、不雷同的文化就沒必要了。打造特色班級文化,首先要班級文化是適合這個班的,符合這個班的內涵和特色的,只要我們從本班實際出發去進行班級文化建設,就是特色班級文化,而并不是非要與眾不同才叫特色。如果刻意追求個性和特色,只會讓班級文化“四不像”,雖然和哪個班都不一樣,但是并不實用。

四 認為班級文化建設會立竿見影

篇4

關鍵詞:班級文化;班級文化建設;案例;心得體會

當下,創新德育思維,提高德育實效,加強班級管理,積極開展班級文化建設,逐漸成為各教育部門、各學校、各班主任、各家長學生的普遍共識和規章制度。我校從2011年起試點探索全面開展深化推進班級文化建設以來,學校各級領導極為重視,班主任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學生激情參與奇思妙想,群策群力,家長積極配合支持,一起協力互助共拼,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我校連續多年被評為珠海市斗門區德育先進學校。

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一詞尚無統一的定義。作者個人認為“文化”的要素有:①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②語言和符號;③規范體系;④社會關系和社會組織;⑤物質產品。文化的一般特征主要有:①文化是由人類進化過程中衍生出來或創造出來的,只有經過人類有意無意加工制作出來的東西才是文化;②文化是后天習得的,文化是后天習得的經驗和知識;③文化是共有的,文化是人類共同創造的社會性產物,它必須為一個社會或群體的全體成員共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為文化;④文化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動態過程;⑤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階級性等特征。

什么是班級文化?班級文化的定義概念,內涵核心又是什么?我非常認同一位同仁曾給的精辟嚴謹的定義說明。班級文化主要指班級內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是一個班級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的集中體現。班級文化的核心是班級精神和價值取向。簡而言之:美化課室,莊重儀表,立外在班級良好形象;定班規,立制度,嚴班風,樹班級之內在素質。

一、緊抓班容班貌,學生儀容儀表,課室整潔清新,校園干凈優美

各班級注重提升形象,我校外在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眾口稱譽。我校圍繞班級文化建設,學校領導、德育處緊抓班容班貌,學生儀容儀表,把它作為日常事項檢查評比,量化計分,計入先進班評比中。這樣,各級領導、各班班主任更為上心,安排專人每天認真負責課桌講臺黑板門窗走廊公區的清潔衛生,決不留死角,安排專人檢查儀容儀表。很多班級還十分注意美化優化課室,給人耳目一新、溫馨舒適的感覺。如,某班主任把課室布置得十分溫馨,她還別出心裁地在講臺上擺一盆青翠欲滴的萬年青,我們各科教師上課都感到神清氣爽。

二、學生積極參與,團結互助,群策群力,活潑創新,奇思妙想,積極向上,安靜有序的班風班貌蔚然成風

我校圍繞班級文化建設,各班主任積極行動起來,定主題開班會出版報,輿論宣傳為先導;分小組開班干會明分工劃責職;出主意寫班歌班詞;制班規定守則出臺獎罰措施。學生你一言我一句,你想出一個點子我搞出一個妙計,態度熱情友好。很多班級都想出別出心裁的班級格言警句,都精心布置整潔課室,設立圖書角設計版報,都積極參與制定班規守則、獎罰條例等活潑創新,奇思妙想,積極向上,安靜有序的班風班貌蔚然成風。

縱觀我校各班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活動兩年多以來,筆者覺得最切合文化主題,內容最豐富,成效最明顯,印象最深刻的成功優秀案例有:(1)一位教師在班里開展以“愛”的教育為主題的班級文化建設。這位教師自己就有一個兒子讀初二,這位教師把她班里的50多位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傾注所有的師愛母愛,她在課堂最醒目的講臺上掛了一副紅字白底的座右銘:“世上沒有笨孩子,只有懶孩子。”在她眼中所有學生都是她的好孩子,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勤懶之別。結果她班學生被她的母愛所感動,他們把她當母親來敬重,這樣的班級文化滲透大愛,特別溫馨,感人歷久不衰。(2)還有一位優秀的教師開展“活潑友愛,做陽光少年”為主題的班級文化建設。這位教師是我校拿了心理學B證的政治教師,富有心理學知識和愛心。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作為心理醫師報名參加青年志愿者趕赴災區,她結合青少年心理特征,開展“活潑友愛,做陽光少年”為主題的班級文化建設,思路創新,主題鮮明,內涵深刻,成效巨大。我校教師在探索班級文化建設確實投入了極高的熱情,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取得很多值得總結思考的成功案例。

縱觀我校各班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活動兩年多以來,學生積極參與,團結互助,群策群力,活潑創新,奇思妙想,共同為班級文化建設獻計獻策身體力行。在此,出現許許多多的“天才”般的奇思妙想、令人叫絕的主意構思和意味深長的活動。這是我校班級文化建設的精神層面(內在文化素質)和物質層面(外在形象風采)的成就的最生動最有力的展示說明。

三、抓常規、抓細節、抓落實、抓“重點學生”,對個別“重點學生”采取“盯、防、談、控、化”方針,突出安全、法制兩大課題

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和學校校園突發安全事故是學校德育的兩大難題。我校開展班級文化建設中緊密聯系滲透這兩大課題內容,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幾年來,我校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和學校校園突發安全事故中,工作細致,教育到位,措施有力,我校連續多年安全事故零記錄,違法案件零記錄,實屬不易,成績斐然。

縱觀我校各班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活動兩年多以來,我校加強了班級管理,提高了學校德育教育管理水平和績效。實踐成效生動有力地證明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是適應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的創新模式和成功道路。我們必須下大力氣做更多、更細、更深入的工作和研究;必須下大力氣整理積累總結優秀班主任的優秀案例加以宣傳推廣;必須繼續深化升華班級文化建設的內涵形式,進一步加強班級管理水平和提升成效。

參考文獻:

篇5

組織形式。班級文化,亦是一種環境育人的無形力量,它以一種特定的文化環境

對學生的發展起著引導、激勵、熏陶等教育作用。加強高職高專班級文化建設,

可以增強學生自我服務與自我教育的實效性,進一步促進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

,以在大學生的教育管理中形成良性循環,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關鍵詞 班級文化 教育管理 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Class Culture as the Carrier to Make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 Educati

on

TAN Xue

(Tieling Normal College, Tieling, Liaoning 112008)

Abstract Class as a basic organization 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forms to carry out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of s

tudents. Class culture, is also a kind of invisible force of educating

people by environment, it in a specific cul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ducation plays a role in guiding, motivating

, nurturing and so on. Strengthen vocational class culture, can enhanc

e students' self-service and self-education effectiveness, and further

promote good class atmosphere, forming style of study, in order to fo

rm a virtuous cycle management in college education, to raise the over

all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class culture; education management; cultural connotation

1 班級文化建設的精髓――先進理念的引領

和諧班級文化建設的精髓是先進理念的引領。班級文化的建設應堅持育人為本的

原則,始終把為了學一切放在首位,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加強

班風、學風建設,引導學生將文化理念內化為行為準則。高等教育旨在培養以適

應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專門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學生的

過程中更要凸顯和達到這一目標。如開展“我為青春添光彩工程”,在學生中大

力弘揚三種精神: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努力營造三種氛圍:比學習、比進

步、比貢獻,通過“理念引導―氛圍育人―活動依托―環境熏陶―素質提升”的

協調配合,開展班級文化建設。

2 多角度促進班級文化建設――創設文化情境

良好的班級文化可以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

程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發揮主人翁的主體

意識和責任意識,積極投身于班級文化建設之中。革命導師馬克思曾經說過“人

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塑造人”,學生們生活在用心搭建的班級環境中,每個人

都會受到不同環境的熏陶,這種“軟制度”的教育,有時要比一些硬性的規章制

度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

第一,加強制度文化建設。規章制度的制定是為了保障班級工作有章、有序和有

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保證,然后用文化來內化。各專業應根據自身特色,建立

和健全各種體制機制建設。在體制機制的建立過程中,充分發揚民主,經過班委

會討論和幾度修改,最后以班級條文的形式公示,讓班級成員共同遵守。通過制

度的制定,讓大家明白在班級的管理中,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違反了

規定要受到什么處罰,符合條件將得到什么獎勵,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

、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境。

第二,凈化育人環境。整潔、美觀的教室環境是一個班級精神風貌的外在表現,

也是進行文化建設的基礎。首先,完善值日制度,通過安排值日生打掃教室,進

而培養學生愛護班級班級設施的主人翁意識,樹立班級衛生人人負責的思想。隨

著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也為高品位的教室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

充分利用班級后面的空間設立“衛生角”。衛生角由學生們精心設計,衛生物品

的擺放也井井有條。這樣造就了一個更為安全、舒適、明亮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使學生進一步養成“文明守序,按規定行事”的習慣,從而培養學生認真做事的

習慣。

第三,提煉班級文化內涵。

(1)文化墻的布置。班級文化墻的布置可以凸顯班級的文化水準。學生可以結合

所學及專業特色,利用教室后面的墻體,充分發揮創新意識,設計出獨具特色的

文化墻。

(2)圖書角的設置。充分利用教室的邊角,設立“圖書角”,供同學們在課余時

間翻閱。“圖書角”內主要放置一些近期的報刊和一些文學雜志、書籍,也有學

生們提供的自己最好的書籍,進行交換閱讀。這樣既豐富了學生們的課余生活,

又提高了閱讀能力,同時激勵學生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的學風。“圖書角”的開

設,能使班級形成“人人讀書、人人愛書”的良好風氣,也使同學們將學習由課

內延伸到了課外。

(3)心理角的設置。隨著《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的意見》的實施和落實,學校一直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學

院按(下轉第225頁)(上接第220頁)照上級的指示和要求,在各班設立了心理

委員職務,班委會針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定期召開主題班會并制定了“

心理角”。“心理角”的主要內容是班級學生定期更換自制的宣傳海報,并將每

期班會的內容及照片及時貼上。“心理角”的開設,加大了學生們之間的溝通和

交流,消除了很多學生們之間的誤會和隱患。

(4)榮譽角的設置。獎狀是一種榮譽,它代表著班級進步及輝煌的歷史,是班集

體共同奮斗的結晶。要把它們張貼或懸掛在教室的醒目位置,每次學生們看到這

些獎狀,會產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增強維護這個班集體的責任感,會

產生一種非人為的約束力,發揚優點,摒棄缺點,使得班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

斷增強。

(5)制作班徽、班旗、班訓及班歌。班徽,班旗,班訓及班歌的征集過程最能體

現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和積極性。大家集思廣益,為自己的班級定基調、定目標,

時刻提醒、激勵自己作為班級的一分子,有責任有義務為班級盡一分力。這個征

集的過程,使學生玩有風格,學有目標,干有動力,從而更體現出良好的班風和

學風。

3 凸顯班級文化建設成果――通過開展各項活動豐富文化內涵,提升學生的綜合

素質

豐富的集體生活,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幽雅的人文氣息,厚重的教室文化,對人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細節決定成敗,從細節著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

慣,會讓他們受益終生。

(1)開展普通話教育。利用晚自習的后二十分鐘時間,各班自行組織開展自愿朗

讀、領讀、繞口令、詩詞朗誦等形式多樣的普通話練習。通過普通話教育活動的

開展,學生們的普通話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2)特色主題班團會教育。針對國家及學校不同時期的教育要求,結合學校和學

生的自身情況,定期開展特色主題班會教育活動。通過班團會的開展,達到了教

育學生與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3)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每天早晨利用早操時間開展陽光體育健身活動,各專業

積極組織開展活動和比賽,如排球賽,羽毛球賽,籃球賽,拔河比賽,毽球比賽

等。通過活動的開展,既提高了學生們健身的興趣,同時也保證了學生每天活動

一小時以上,增強學生們的體質。

參考文獻

[1] 楊忱.關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素質提升的思考[J].遼寧師專學

報(社會科學版),2013(3).

[2] 李紅霞.淺談校園文化建設及育人功能[J].衛生職業教育,2010(9).

篇6

【中圖分類號】 G6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1―0026―01

學校作為育人的主陣地,應該特別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以良好的的文化氛圍來影響和塑造師生美好的心靈,健康的情趣,進取的信心,向上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和勤奮、敬業、樂學的精神。受應試教育影響,當前學校教育過多地強調書本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品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導致學生行為出現偏差。如何才能有效補上這個短板,筆者認為應從重視學校文化建設做起。

一、要高度重視傳統文化

學校文化建設主要分為整體建設和分別針對教職工和學生的這三部分,關鍵在教師,但核心卻在學生。因為他們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因此,作為學生呆的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班集體,自然成了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傳統文化是人類進步所創造的燦爛文化遺產,它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得以強大、中國人民建設自己國家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傳統文化涵蓋了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內容極其廣泛。

在校園進行傳統文化教學不僅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演變及其豐富內涵和魅力,使學生獲取在當今生活中依然充滿活力的傳統文化和文化現象等方面的知識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借此使學生更深地了解我們祖國的文化傳承和優良傳統,從而加以繼承和發展,進而消除當今彌漫在校園甚至整個社會中的負面消極、低靡頹廢等情緒,使學生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建立正確的文化觀,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社會責任感,從校園到社會,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從而促成和諧社會。這樣看來,傳統文化教學對校園文化建設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不但如此,對社會也將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二、要重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學校文化其內涵極為豐富,優秀的學校文化應該包含愛心、科學、民主、個性、責任、奉獻、創新、和諧、自信、誠信、關懷等有關人類和諧發展的文化因素,其表現形式更是復雜,從時間上看包括歷史、現在和末來的發展序列;在空間上看有校園環境文化、走廊文化、墻壁文化,教室文化、學生寢室文化、教師辦公室文化等;從存在方式上看有外顯與潛藏兩種不斷轉化的動態形式;從文化層次上看,有“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四個相互滲透的內容,其中“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建設的基礎,“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發展的根本。精神文化集中體現了一所學校師生共同價值觀的形成,校風、教風、學風的成熟與發展,是學校文化中最為核心的因素。

三、要重視激勵教育和文化活動

當前,由于網絡文化的多樣性,特別是網絡上一些消極的東西的傳播和網絡游戲對學生的影響,導致一大部分學生,尤其是青少年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和抵抗消極誘惑的能力較弱,使得這些學生對本來枯燥的學習更感到厭倦進而逃避。而作為班主任和科任老師面對這些只能是采用耐心的說教和引導,效果還往往不盡如人意。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決這些問題,實踐證明:適合青少年年齡特征而又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的開展,尤其是學生喜聞樂見的音、體、美方面的文體活動,不僅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參與和運動的美感體驗,還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積極文化的沁潤,還會自覺轉移學生沉迷網絡和電子游戲的注意力,而且還能起到抵制各種消極腐朽文化的影響。

四、要注重培養和挖掘各類先進典型

榜樣的正能量能引領班級文化建設走向更高層次,在每一個班集體當中,只要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師能夠用心去觀察,就會發現各方面的積極典型,比如品德優秀的、學習刻苦的、熱愛勞動的、積極鍛煉的、樂于助人的、積極探索的,熱愛環境的積極典型等。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只要不把眼睛緊盯在學習優秀的學生身上,也多關注一下這些學生。相信班上的學生一定會朝著全面發展的路線健康發展的。

五、要注重評價體系的建設

篇7

摘要:班級文化作為學校校園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班級文化與學生的成長密切相關,良好的班級文化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本文側重于術類高校的班級文化建設,主要從藝術類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當前藝術類高校班級管理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入手,探究加強藝術類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高等院校;藝術專業;班級文化;內涵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9-0029-02

班級文化作為一種群體文化,是班級全體成員的信念、價值觀、態度觀的復合體,并可將其分為物質和精神兩大部分[1]。高校作為大學生儲備知識、增長才干和技術能力的搖籃,是思想文化的聚集地,通過文化育人的方式實現大學生的管理和培養,現已成為新時期高校開展思想教育和學生工作的重要的表現形式。

一、藝術類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藝術類大學生作為一個專業性較強的藝術人才,高校班級文化建設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班級管理制度的完善。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創新教育教學思路和方法,學校和教師緊緊結合藝術類高校大學生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奮斗目標、班級規章管理制度、班級學習計劃等,實現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和約束,科學地規范大學生的行為活動,提高大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塑造大學生良好的人格和思想品德,培養大學生積極進取、團結奮進的道德情懷。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大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增強團隊意識、如何克服生理和心理的弱點、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通過班級文化的建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超越自我,不斷增強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團隊意識,豐富大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增進強烈的責任意識,促進大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堅強意志的培養,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當前藝術類高校班級管理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班級管理盲目和隨意。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對學生具有調節和約束作用,它是社會群體的班級所有或部分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度的復合體。班級文化主要包括共同學習目標、班規、班風、班訓、班級制度、班歌等,良好的班級文化有助于學生的成長。但是,由于對班級文化建設意識淡薄,在班級管理上的規章制度建設不夠健全,而且存在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班級管理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很大。班級管理制度的確立有助于規范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的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學生全面發展。但因藝術類學生多以特長為主,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扎實,而且藝術類學生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和心理特點,在班級制度建設中,沒有很好地結合班級各成員的特點制定積極進取的目標,全面激發學生的集體主義情懷和團結奮斗的凝聚力。

2.集體觀念相對淡薄,自我意識觀念比較強。 藝術類高校的大學生多以藝術成績優異而取得高校入學資格,藝術專業學生堅持以自我為中心,喜歡表現自我個性特征,追求自我價值,過分的彰顯自我特色,對待事物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嚴重脫離客觀事物本身和現實世界。在學校學習生活中,藝術類大學生由于處于青春期,對待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等各方面還不夠成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具體表現在情緒波動幅度較大、不夠穩定,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偏激行為,并且自我控制能力業很弱,特別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對于社會的不良惡習極易受到誘惑和感染。在班級中,藝術類大學生多以自我或小團體為中心,集體主義觀念相對淡薄,自我意識觀念比較強,行為渙散,缺乏自我約束能力。

3.過分注重形象氣質,缺乏內涵修養的塑造。藝術類高校的大學生多為表演、音樂、舞蹈、戲曲、播音主持等專業為主,形象、氣質佳,而且家庭條件也較好,容易受到西方拜金主義、小團體主義、享樂主義的侵蝕,導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念發生扭曲,對待事物缺乏正確的價值判斷標準,集體主義、社會公德意識淡化,急功近利、不思進取思想泛濫,花費大量的時間過分注重自己的形象氣質,過分注重自己的容顏和穿著打扮,同學之間攀比心理嚴重,把主要精力放在iPhone手機、LV手包等奢侈品和衣著打扮上,為了吸引公眾的眼球,獲得美女帥哥的美譽,卻沒有心思來刻苦學習,沒有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學習和自身內涵修養的塑造和培養上。

4.喜歡個性化標新立異,缺乏獨立價值判斷。藝術類高校的大學生與其他專業的大學生相比較,他們思想行為都比較活躍、亢奮,而且特別喜歡表現出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的一面。尤其是藝術本身就是一種創作,具有創造性、開拓性的特點,藝術類高校的大學生就特別容易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和個性特征,性格活潑、客觀積極、思想活躍、與眾不同,但是對于事物的認識嚴重缺乏判斷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加強藝術類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

1.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加強班級制度建設和完善。在藝術類高校班級文化建設中,大學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民主和諧的班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班級文化的建設。高校教師應該結合藝術類高校大學生的特點,堅持因人而異、因勢利導的原則,充分發揮個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教學管理工作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堅持立足眼前、眺望長遠,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發展目標,完善班級管理制度,使班集體向更高水平的發展。同時,班級成員根據班級近期和遠期目標,奮發圖強、不懈地努力,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與班集體同舟共濟。良好的班級文化對班級成員具有一定的調節和約束作用,具有規范學生言行的作用[2]。藝術類高校班級文化建設,能夠進一步規范和監督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集體主義、大局意識和團結奮斗的精神。

2.堅持以人為本原則,營造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在藝術類高校班級文化建設中,將以人為本作為首要的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在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中,不斷拓展思路、創新工作方法、豐富活動載體,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通過組織開展藝術類高校班級文化建設活動,充分發揮藝術類高校大學生的特長優勢,組織學生設計班徽、班服、班旗等,不斷增強班級成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班集體命運與每個人的利益密不可分,使大學生充分體驗到自己與班集體密切相連,榮辱與共,增強集體觀念和團隊意識。

3.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探索班級文化發展新模式。在藝術類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制度管理的原則,不斷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積極探索班級文化發展的新模式。在班級制度建設中,堅持班級制度管理人才,為班級文化建設提供重要的精神保障。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加強組織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根據學生的日常行為和學習活動,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規范其具體的行為準則,思想品德量化管理,做好學籍管理,不斷加強學生的自我強化和管理。

4.注重學生個體發展,增強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建設班級文化、凝聚人心的最好途徑就是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3]。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結合藝術類高校大學生的個性特征、性格特質和情感喜好等,不斷拓寬班級文化建設的渠道和方法。藝術類高校大學生通過參加班級的集體活動,不斷培養集體主義情操,熱愛班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班級成為大學生展現自我、超越自我的舞臺。在班級活動中,創新思維、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挖掘潛能、培養意志品質,增強團隊協作精神。

綜上所述,班級文化建設充分發揮著德育育人的功能,有利于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藝術類高校班級文化建設有效促進班級制度建設和完善、增強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營造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使班級文化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滔,衛潤豐,于曉佳.淺談藝術類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教育前沿,2016,(11).

篇8

[關鍵詞]積極心態 班級文化 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4-0148-02

筆者曾擔任過一次五年制高職的班主任,在學校的帶領下、系部的指導下,班級的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和班級同學共同建設了溫馨和諧的班級體,并連續兩個學年獲得“優秀班主任”稱號。我自信地以為再次接手班主任工作一定會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可是現實卻不是這樣的,再次接手班主任工作,面對的是一群零零后的學生,遲到、早退、曠課、喝酒、吸煙,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剛處理完一位同學的違紀情況,另一位同學相同的違紀現象再次發生。學生每天消極地玩弄著手機,目光呆滯,沒有目標,學習情緒低落,班級、宿舍的正常值日工作被動進行,缺乏主動意識,更沒有主人翁精神。面對著一件件層出不窮的違紀情況我有點應接不暇,于是我不得不重新審視,重新思考,迫切地需要開展基于積極心態下的班級文化的建設,形成積極向上的學風、班風。

一、班級文化的基本內涵

班級文化是班級成員在班主任老師引導下,朝著班級目標邁進過程中所形成的被班級多數成員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價值標準和行業規范。班級文化是班級全體成員或者絕大部分成員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并自發自覺地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班主任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導者,學生是班級文化的主要參與者。班級文化的建設需要我們師生共同努力,共同營造,共同遵循。

二、積極心態下班級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社會發展的需求

當今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反映在學校上不僅體現在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的競爭,還包括班級文化和校園文化的競爭。新媒體發展迅猛,我們在享受新媒體帶來便利和的同時,新媒體帶來的各種腐朽文化也侵蝕著校園,不僅影響了教學質量,而且一定程度損害了學生的素質,進而污染了學校這塊凈土,因此需要加強積極心態下的班級文化建設。

(二)學校發展的需求

近些年來,我校始終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本著“讓每一個學生合格,讓更多的學生優秀”,堅持加強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和文明行櫚難成,堅持加強學生文明禮儀規范,全面而深入地開展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行為管理,師生的精神面貌有較大改善。2015年是我校自2006年以來招生規模最大的一年,“問題學生”也高于往年,“問題學生”表現出來的是我行我素、不懂規矩、無視學校管理,與學校的發展要求極不協調。通過加強基于積極心態下的班級文化建設,營造“守紀律、懂規矩、爭先進”的校園氛圍,堅持學習弟子規,培養學生儒雅溫良、團結友愛、頑強意志等精神氣質。

(三)班級發展的需求

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班級學生自我約束力差,遲到、曠操現象嚴重,班級同學整體學習積極性不高,期中、期末考試不及格率很高,學習無目標,玩手機現象嚴重,班級整體凝聚力不強,迫切需要基于積極心態下的班級文化的建設,提高班級體的內涵。

(四)學生人格塑造的要求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公約要求培養愛祖國、有夢想,愛學習、有專長,愛勞動、圖自強,講文明、重修養,遵法紀、守規章,辨美丑、立形象,強體魄,保健康,樹自信、勇擔當的人,培養這些良好的人格是當今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班級文化是塑造學生人格的重要場所,它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合理有效地運用班級文化這一教育資源,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人格。在不同的班級文化熏陶下會塑造不一樣的人格。在專制型的班級體中,學生會有厭惡、煩悶、恐懼的心理,同學之間互相不信任,學生的上進心不強,學生的個性無法健康發展;在民主型的班級體中,同學的自信心不斷增強,同學間、師生間會彼此信任、關系融洽,班級體會呈現出團結協作的氣氛,在這樣的氛圍中落后的學生會不斷努力,奮起直追,優秀的學生會感到自豪,并繼續努力,每個人的努力和成績會得到贊揚,會不斷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體,學生積極的人格會得以塑造。

三、積極心態下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途徑

(一)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任課老師的引導作用

班主任既是班級文化的設計者,又是班級文化的主導者,對班級文化建設起著重要作用。班主任的主導作用,既要體現在思想上引領人,又要體現在行動上感召人。以班主任自身獨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人,熏陶人,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班主任要有計劃的開展有特色的、主題鮮明的班會,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可根據社會和社會熱點、焦點,確定目的性和針對性強的主題班會,切實抓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時時向學生傳遞正能量,進而有效帶動班級其他方面工作。

任課老師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引導者。任課老師能夠通過課堂與學生面對面接觸,不僅傳授學生本門課的文化知識,而且也應該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做到言傳身教。任課老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教育人,而且要有高尚的品德感染人,不斷給學生填充正能量,從而促進積極的班級文化的形成。

(二)選拔一支優秀且穩定的班干部

學生干部是班級體凝聚力的核心,是班級文化的建設者和維護者,也是聯系老師和學生的紐帶。選拔班干部需要政治素質高,有為班集體服務的思想,有良好的學習成績,具備某方面的特長和一定的工作能力。對于綜合素質不高、違法亂紀、不能起到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的班干部在批評教育后無轉變的,要堅決踢出班干部的隊伍。在班干部的選拔上,班主任一定要選拔出德才兼備、符合各崗位的同學擔任。班干部一旦確立,不要輕易更換,要形成一支穩定、優秀的班干部隊伍來帶動班級的文化建設。

(三)加強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

針對學校對班級百分考核評比的綜合紀律、教室衛生、體育、宿舍衛生、遲到這幾方面制定適合本班健全的班級各項制度。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重點要圍繞競爭機制,通過各種優秀、先進的評比,獎勵,培養學生的思想品格和行為習慣,激發他們的成長意識,增強了他們自我素質提高的自X性。

(四)加強教室環境文化建設

在教室的墻壁上開辟一塊園地,利用這個陣地不定期地展示各種專題、各種形式的園地專欄,如學生的優秀硬筆書法作品、學生的優秀手抄報作品、班級活動剪影等展示,給學生營造班級文化氛圍。再張貼一張展板,上面貼著班級前5名,單科前5名,進步超過5名(含5名)的同學名單,起到激勵的作用。

(五)開展富有教育意義的班級活動

組織學生開展富有教育意義的班級活動,能有效地促進班級文化的建設。組織的班級活動應力求多樣化,如調查研究我喜歡的老師,老師我想對您說,我喜歡的異性特征等;參觀訪問市紀念館、市博物館等;班級環境布置,日常布置、不同主題班會前的班級環境布置;主題班會如百善孝為先、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優點大家說等主題班會;互動和各種競賽活動,如作文比賽、電子小報比賽、硬筆書法比賽、演講比賽等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提升學生精神追求的品位;做好學生參加學校各項活動的賽前、賽中、賽后工作,如學校運動會、廣播操比賽、冬三項、籃球比賽等,積極做好班級賽前宣傳、訓練工作,并做好賽中鼓勵、加油,以及賽后的口頭獎勵和物質獎勵,對成長、成才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結語

職業學校學生自我表現欲強,思想活躍,敢作敢想,但是非觀念淡薄,辨別失誤能力不強。在學校,班級是學生教育教學活動的最基本單位,因此基于積極心態下班級文化的建設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感染力和影響力。通過基于積極心態下的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學生在學習上能夠勤奮好學、積極進取,成績有了不斷提高;同時,學生能夠正確評價他人和自己,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和諧,班級凝聚力不斷增強,學生心靈得以升華,也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學風、班風。

時代在進步,基于積極心態下的班級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這就決定了積極心態下的班級文化建設沒有固定統一的模式,這也要求我們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新的途徑,努力建立起獨特的班級文化,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盧潔虹.淺析中等職業衛生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J].學術研究,2016(01):252-254.

[2]李文萍.班級文化建設的內容及其特征[J].教學與管理,2014(12):23-24.

[3]張偉.淺談職校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M].現代交際,2013.

[4]吳少偉.新形勢下加強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策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09):50-51.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

Xin Cuiping

篇9

大多都情緒低迷,有著沉重的思想壓力。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教師的培養,學生健康成長更需要教師的呵護和導航。班級文化建設對學生健康成長、良好班風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筆者就根據班內學生的特長、興趣、愛好、經歷等,確定本班文化特色。如,班級以農村學生為主,班級的文化特色就要體現農村學生的特征,突出“樸實、勤勞、立志成才”這一品質;班級以體育運動的愛好者為主體,就要以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堅定的意志為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內涵。

二、因地制宜,制訂班級文化目標

明確了班級文化特色,使班級文化建設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漸進地進行。如,學生構成是以城鎮學生為主,多動、任性、自私的特征明顯,把“提升和完善中學生的風度氣質”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特色,著重培養學生尊重人、關心人的品質。制訂這樣的活動目標,就要從檢點行為的尺度、溫文謙讓的量度、不怕挫折的氣度和彬彬有禮的風度等方面著手進行班級文化建設。兩年多的工作實踐中,筆者始終把“學會學習,學會做人”作為班級活動的主線,著重培養學生尊重人、關心人、與人為伴、和睦共處的優秀品質,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有的放矢,設計團體活動

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促使其在認識,從而形成穩定的團體文化的目標。因此,在設計班級文化團體活動時要注意全員性和活潑性,即全體同學都樂于參加,勤于參加。兩年來,筆者先后組織了多次辯論會、主題演講等活動,既提高了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有利地推動了班級優良品質的形成。

四、群策群力,共同參與班級建設

筆者積極動員所帶的學生布置教室。在這個過程里,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群策群力,立足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情趣,著眼于突出獨特的文化內涵。在設計班徽、班訓、班級公約等班級標志時,充分發揮大家的智慧,集思廣益,形成個性特征鮮明的班級標志。一個班級科學管理的前提是規章制度的規范化。這是因為規范的班級管理制度有利于形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給學生提供參與班級活動及處理班級事務的行為標準,為實現學生自主管理的目標搭好平臺。一個制度定出來,其正確性還要經過實踐的檢驗,規章制度在執行過程中被認同后就要強化落實情況。通過定期檢查評比,營造出鼓勵學生自覺執行規章制度的氛圍,既可以強化制度的落實,又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五、持之以恒,加強調控引導

篇10

1.1校風建設的意義

校風是學校所有成員共同的理想、精神和行為習慣等因素的集中反映,是一把衡量學校教育質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對于高校來說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合格人才有著重要意義。首先這種良好的校風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及科研水平、教學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提升,還能使人在安定和諧、互相支持的環境中不斷進步,拖沓懶散的校風會使整個學校處于松松垮垮的狀態;其次良好的校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精神道德風貌,就會對全體師生員工產生潛移默化的推動和鼓舞力量,形成健康向上、積極進步的精神道德。可見學校的校風是一股無形的巨大力量。在建設良好校風的同時也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首先思想與業務的統一,校風建設必須具有鮮明的政治方向,既要遵循思想教育規律又要遵循教學、科研等工作的規律。其次是繼承與創新的統一,校風建設一方面要繼承優良傳統,另一方面又要能夠適應新形勢,建立適合時代特點的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體系;最后是要理論與實際的統一,在堅持基本原則的情況下校風建設會朝著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良好環境發展。

1.2教風建設的意義

教風是廣大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風格,如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分院的教風是“嚴謹、求實、愛生、進取”,優秀的教風能引導并促進積極向上、嚴謹務實、舉止文明的優良學風的形成和發展。

1.3學風建設的意義

學風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形成的生活學習習慣、衛生行為習慣等。如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分院的學風“勤學、善思、精技、向上”,優良的學風能促進班集體積極向上,調節班級成員間團結友愛、刻苦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學生本人及社會都有深遠的影響。一個人只有在集體中他的各方面能力才能得以最大的成長和發揮。一個班集體若有了良好的學風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另外調動班干部力量也很重要,只有這小部分學生各盡其職才能促進班級的班風,帶動全班整體積極向上。挖掘各個學生的閃光點,將其進行鼓勵和放大,激發班級的正能量。如目前我所擔任的11服裝設計(2)班的班主任時,有很多情況都可以適當、適量的交給班委干部,學生也都能積極配合,這也是鍛煉的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同時又促進學生間相互配合、協調、接觸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榜樣作用。

1.4學校人際關系的內涵及建設意義

人際關系包括領導之間、領導與普通教職工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成員之間的相處和合作。比如我們班有位學生干部,辦事能力很出眾,但是平時不太注意與同學間的相處,再加現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獨身子女,大部分人都敢于展現自我,以致有段時間有些同學都不愿意配合該干部工作甚至逆反與其唱反調,事后我就同學間人際關系做了一次主題班會,也與該學生干部進行了一次深談,在這之后就明顯能感受到班級同學間相互團結關心的氛圍,也正是這股良好的氛圍帶動班集體團結向上。高職院校的學生跟同學交往主要以手機、網絡為手段,走在校園路上隨處可見邊走邊玩手機的“低頭族”,有時甚至在專業實踐練習課都會看到偷偷抽空玩手機的學生,沉浸在虛擬的網絡中不可自拔。作為班主任,要深入了解這些特殊的學生群體,加以引導,多組織班集體活動,讓學生學會與他人良好的相處模式,學會處理與他人的人際關系。

2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的內涵和意義

校園制度文化是在校園內需認真遵守并執行,包括校園規章制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建設北認為是學校基本的管理方式,完善的規章制度規范師生的行為,因此校園內教職工有職工手冊,學生會有學生手冊,它滲透在學校各個組織部門,明確記載著各種注意事項,如學生每學期如何評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正如人們常說的文化無好壞區別,學校制度也是如此,各個學校由于其所處的環境和本身學校發展歷史不同,必定會有適合自己的制度文化。比如蘇高職在學校制度里德育學分的記錄、使用和實施就是一特色、一亮點,在班級實際管理工作中可適當的利用德育學分給學生獎勵和懲處,相應的加減德育學分,也會給學生之間一定的競爭力,學生會默默較勁,形成良好的班風。隨著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學校的制度文化建設也極為重視。因此學校的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3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內涵和意義

在高職院校文化中,物質文化建設是其他文化建設的基礎和依據,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更是學校的教育資源,若沒有完善的教學設施就無法給師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更無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及其場所。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對培養人才起著尤為關鍵的地位和作用,對于學生和教師的心理、行為習慣和思維意識的影響起關鍵性作用,可以說物質文化建設承擔著課堂教學無法替代的價值功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便是環境的感染作用,舉例說明,在一個激情演說會的現場人們也會心情澎湃激動,在一個整潔莊重的環境中,人們自然而然會產生嚴肅的心境,不文明行為會相對減少。這種物質文化的教育是在無形中潛移默化的感染給校園內的每一位成員。良好的校園文化像溫暖的陽光遍布校園每個角落,積極創建和諧、平等、自由、向上的校園氛圍,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中進行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目標。

4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目前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中,人們往往忽視對于學生成長的價值意義,從實用的功利主義的角度理解和實施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對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沒有過多重視,未能發揮良好的學風,這在很大程度上對于整個校園文化建設會產生消極作用。相對這些問題學校要加大投入,重視各種教學實施手段的設施建設,精心設計校園人文景觀,充分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人文思想,還要不斷更新擴充教學設備,是教學環境更具現代化和專業化。精神文化作為內在核心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要注意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從學生發展角度出發,加強人文教育提高學生人文修養,還要注意校園文化活動的思想性和深刻的教育意義。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