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輔導范文

時間:2023-11-07 17:30: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語文教學輔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洋思模式 學困生

學困生的教育和轉化問題是長期困擾普通中學尤其是生源素質偏低薄弱學校的難點問題,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育的瓶頸問題,也是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倍感困擾又不得不面對的教育難題。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學校就會走上良性發(fā)展的軌道,解決不好,學校將原地踏步,難有起色。在這方面,綜觀名師名校的成功經驗,轉化學困生的關鍵不在于知識的補充強化,而在于自我意識的喚醒和心理素質的提高。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確保教好每一位學生,是洋思中學的首要教學原則,也是洋思中學區(qū)別于其他學校的最顯著特點。

洋思中學,每堂課教師講授不超過4分鐘,其他時間全部讓學生自學;每堂課的作業(yè)當堂布置當堂完成,沒有課外作業(yè);學校基本不存在后進生問題,全校學生的每一門課考試成績都在90分以上,外地外校教不好的“差生”送進洋思也變好了。

筆者對洋思中學從自學抓起,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從而沒有“差生”頗感興趣,結合近幾年自己的教學實踐,主要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尋找并分析后進生成因

學困生不是腦子笨,而是因為這個那個原因,缺課太多,問題成堆,失去學習信心和能力形成的。任何一個學校,任何一個班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數量的學困生,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而不是面向少數學生。學困生學習成績差的原因在于他們普遍存在一種失敗者心態(tài),自信心不足。導致學習動力喪失的原因在于學習進程中反復經歷失敗,產生消極心理狀態(tài)。所以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促進他們全體發(fā)展。

二、牢固樹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教育理念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說對學生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對學生的了解,就沒有學校,就沒有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師。”這都說明教師對學生了解的重要性。因此,要真正地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就必須首先了解學生的情況,分析致后的原因,做到胸中有數,對癥下藥。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這是洋思中心的教育理念。要實現這個教育理念,必須有相應的措施,“適當的方法才能讓學生學好”是洋思中學緊接著“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教學理念后面的第二個層次的研究課題。怎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學好呢?蔡林森校長從自己的三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悟出,盡量讓學生自學,在學生自學理解的基礎上,盡量讓學生練習。蔡校長指出:“學習是關于掌握知識的實踐,所以學習應當由學生自學,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他還說:“打仗是由連隊戰(zhàn)士打的,指揮員用智慧去指揮打仗,教師要和指揮員一樣,用自己的智慧去指導學生學習,而不是包辦學生的學習。”他強調指出:“理解游泳知識與游到河對岸兩者之間有本質區(qū)別,課堂上學生聽懂和正確熟練的應用有本質區(qū)別。學生聽懂了,就萬事大吉了,這是降低教學要求。在課堂上,教師應當使學生會做和熟練,盡量讓學生當堂訓練,在課堂上把培養(yǎng)學生運用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三、以“生”定教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是誰在學習?教師教什么?教師怎樣教?以生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生定教――教師根據學生認知情況和生活經驗,確定教學的主要內容;先學后教――教師在引導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反饋學生未知的內容或知之不深、不透的內容后有針對性地教。

以生定教策略,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的要求和方法。教師在備課時,考慮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引導學生學習最有效。”這需要對教學進度與得失情況進行分析,針對學生已具備哪些知識、哪些還比較模糊,已經學會的就少教,要教的是學生不會的。在此基礎上,研究教學方案,確定學生的自學范圍,自學內容、自學方式、自學時間及自學要求等。此外,學生自學時可能還會遇到哪些疑難問題,設計怎樣的當堂檢測題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后可能存在的問題,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等等。可以這么說,這些備課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的。

篇2

一、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寬松的學習氛圍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先決條件,初中生正處在叛逆階段,只有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中他們才能夠積極地進行學習和探究,同時也有利于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便于教師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能夠有效地管理課堂教學的秩序,往往采用高?裹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4.html" title="管理論文" target="_blank">管理?對于出現錯誤的學生給予嚴厲的批評,教師在教學中一直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進行教學,致使很多學生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疏遠和教師的距離,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不能夠積極地向教師進行提問,嚴重影響著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同時也不利于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要俯下身去和學生做朋友,只有融入學生之中才能夠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學生也能夠對教師產生信賴心理。在學習上,教師要關心每一個學生,對學困生和學優(yōu)生都輔以同等的教學輔導,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二、因材施教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能力不同,也會導致學生在學習成績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由于學生的語文成績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致使學生在學習中會存在不同的學習情況。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能夠出色地完成教師的學習任務,并能夠學有余力;學習成績在班級中處于中游的學生也能夠按時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但是會感到非常吃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往往不能夠及時完成教師的學習任務。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教師這種“一刀切,齊步走”的教學方法致使成績好的學生吃不飽,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吃不了。長此以往,成績好的學生得不到更好的發(fā)展,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則會在長期完不成作業(yè)任務后出現懈怠心理,并逐漸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高效課堂教學成為空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要看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對學生采用差異性教學的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fā),為學生制定相應的學習內容,讓全體學生都能夠身體力行地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有效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有效提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篇3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優(yōu)缺點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新課程改革的優(yōu)勢

(一)教育觀念的更新

1.更新原有教育理念,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新課程標準實施后,很多人認為,老師由過去的課堂主宰者變?yōu)榱伺c學生平等交流的指導者,以前課堂上教師苦口婆心地整節(jié)課講授的現象已不適合當前的教育形勢,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全方位發(fā)展為目標。以人為本,在學習過程中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育方式要針對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要求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地成長,教師重視教學過程中個體差異的存在,對學困生要多方面教育,給予更多的關心,找到他們的發(fā)光點,使他們的學習成績也能有所提高,給他們以合理的評價,新課程改革摒棄舊的不合理教學方法,從以前教師講授為主的形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教育形式。

2.新教材的合理運用

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有不少老師認為:新課改適應當前教育現象,改變以前的教育模式,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和學生能通過多種方法尋找更多的教學材料,使教師的知識結構更加合理。能夠督促教師加強自身學習,不斷以新的科學知識武裝自己,更新教育觀念,參加更多專業(yè)知識方面的培訓,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對課堂生成的各種資源能夠充分運用。由此看出,教師對新實行的教材是肯定的,新教材的內容較比舊的課本內容更豐富,結構更加合理,知識層次更加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在新教材的試用中,新教材全方面的改變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歡迎,同時新教材在某些方面也使教師的認知水平得到了提高,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

(二)老師們對新教材的評價

在新教材的使用中,很多老師認為,新教材內容的更新,知識結構的調整,主題訓練的新穎性,與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更加符合,更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新教材的編選,更加接近了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了人性教育,使學生學會和同伴交往,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學習當中互相幫助,同學之間互相理解,勇于面對自己的錯誤。新教材內容的層次性,能夠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注重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三)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作用

新課改的實施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個性的成長,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多種學習方式綜合運用,如自學、合作、探究等,使學生和社會初步接觸,了解當前社會的復雜形勢,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使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充滿了樂趣。

(四)師生關系的變化

新課程改革,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改善,以前教師只關注尖子生的學習,學困生得不到老師的關懷,但新課改要求全體學生共同發(fā)展,教育要著眼于全部學生的發(fā)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角色,而成為學生們的朋友,和學生們一塊學習,共同進步,課堂教學當中,提倡師生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二、新課程改革的劣勢

(一)從教師視角觀察

1.教師的工作量增大

很多教師反映,在語文實際教學中,語文老師在課下要準備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料,如制訂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總結、學習筆記、教學課題的制作、教學論文、各科的教案等,基本上沒有時間再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大部分的語文老師都是班主任,還要顧及班級的各方面工作,也要占用很多的時間,大量的作業(yè)需要批改,課下的教學輔導也要進行,各種形式的測驗、考試等,在無形當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語文教師的身體狀況也不容忽視。有教師反映:感觸最深的就是語文老師沒有時間休息,只是一味地工作和工作,還有來自多方面的教學壓力,備課、上課外,還要書寫各種材料,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很多老師都覺得整日疲憊不堪。

2.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老師的工作繁重,工作壓力大,作業(yè)批改量大,實行新課改后,語文教師的工作任務無形之中加重了很多,語文學科特殊的結構也給教師增加了工作量,各個方面的知識比較煩瑣,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很多,也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因沒有時間過多地學習新課程改革的內容,所以實際操作當中與當前的教學工作不能很好地銜接,使得教師自身也感到很迷茫,還有一些形式上的學習培訓,也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由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對于新課改是認同的,只有加強自身的業(yè)務學習,努力探討新課改的方式方法,才能使新課改順利進行。

(二)從教材的角度看

1.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認識程度不夠,只是在形式上追求多樣性,沒有進行實質性訓練,學生知識掌握不夠熟練,開展各種活動比較困難。

2.新教材不適合偏遠地區(qū)的學生,農村偏遠地區(qū)沒有與之配套的教學資源,新教材的內容編排沒有考慮到城鄉(xiāng)差異。

3.新教材內容豐富,知識面廣,對老師的業(yè)務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給老師也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很多人認為,新教材內容和實際有一定的差距。

三、總結

總之,很多老師都認為新課改的教學方式和實際不相符,老師只是奔波于教學方式的變化之中,而對于學生的成績沒有太大的影響,再有就是很多的培訓都注重于年輕的老師,大部分教師沒有參加業(yè)務培訓,還是應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這就需要在一定時期內,教師要抓緊加強自身知識的學習,參加各種形式的能力培訓,以求盡快融入新課程改革當中。

參考文獻

[1]戴愛舉.對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