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11-08 17:50: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師提升能力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師提升能力的重要性

篇1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學生;實驗能力;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5-390-01

生物實驗是生物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生物教學工作的基礎。做好生物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生物實驗能力,對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基礎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養成科學學習方法與習慣,提高科學素養,提高生物成績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視在生物教學中提高高中生生物實驗能力。下面結合實際,就高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實驗能力的重要性談一些個人看法。

一、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實驗能力,符合培養未來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隨著高中教育的改革,對學生各項能力的要求就越來越多。在生物實驗教學中,也要求對學生進行各項能力的訓練,這是由生物學科的本身特點決定的,同時也是新教育改革的形勢下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基本需要。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指的是:(1)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觀察,善于提問,增強學生問題意識。讓學生充分挖掘問題的實質,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索,掌握科學研究方法,提高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2)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會提出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保持學生的好奇心,教師要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會鼓勵學生繼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就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3)通過探究實驗,充分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嚴謹治學和追求科學、堅持不懈的科學態度,讓學生了解到科學實驗的艱辛、復雜,以使學生在親身經歷實驗過程中磨練出求實、探索、協作的科學精神。如果能夠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做到上述幾點,將有助于將高中生培養成基礎扎實的綜合性的高素質有用人才,符合培養未來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實現素質教育的教育目標。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至關重要。

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有助于生物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加深學生對生物學原理的理解

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生物教師會按照實驗教學的要求指導學生掌握實驗操作的步驟,使學生掌握在生物實驗的教學中逐步掌握各種實驗儀器的簡要使用方法、選擇實驗材料的方法、實驗儀器的讀數方法等。同時,為了使學生按照生物實驗的正確操作規范完成各項操作,避免因錯誤的操作對實驗儀器造成損壞,生物教師還會在實驗前讓學生對實驗儀器的基本使用原理、實驗儀器的基本使用原理等有所了解和掌握,然后讓學生動手操作完成實驗。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生物實驗能力會有所提高,這樣就會促進今后生物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也可以使學生通過親手操作實驗對生物學原理、生物知識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促進生物教學的順利進行,提高今后生物教學的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記憶所學的生物知識

不管是哪一門課都需要學生記憶許多知識點,生物這門課也不例外,如果學生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生物知識,不僅會使學生疲憊不堪,而且會使學生對生物學習產生厭煩情緒,降低學習效率。如果在生物教學中生物教師能夠利用學生對生物實驗的好奇心,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生物實驗能力,就會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主動性、積極性。這樣還可以為學生更好地記憶生物知識提供一個極為有利的條件,使學生通過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而獲得許多感性材料,使學生更加牢固地記憶生物知識,且可以實現生物知識的意義識記,使學生真正將生物知識牢記在心中。

四、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

根據高中生物教學要求,做好生物實驗教學,注重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樹立仔細觀察的意識,養成動腦思考的習慣,還可以不斷使學生通過實驗儀器學會觀察植物體、動物體細胞的結構、變化的方法,將學生迅速帶進微妙的生物世界,激發和保持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好奇心,間接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

五、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有助于提高生物實驗教學效果

如果能夠逐步提高高中生的實驗能力,大多數高中生就會隨著能力的提高而獨立完成大部分生物實驗,會越來越會對實驗結果加以分析,越來越注重小組合作,越來越樂于探索實驗的過程和分析結果,有助于不斷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探究生物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進而不斷提高生物實驗教學效果,實現生物實驗教學的目的。

總之,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生物教學大綱的新要求和生物教學理念的改變,高中生物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注重學生對實驗操作過程的掌握而不是一味的追尋結果,使學生在親手進行實驗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等,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生物知識,以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和課堂效率,使學生真正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所得、有所獲,實現生物教學目標,滿足素質教育要求,將學生培養成未來社會所需的高素質綜合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羅陽佳,薛婷彥.讓實驗回歸課堂[J].上海教育,2012(31).

篇2

【關鍵詞】題意 解題思路 解決問題

在小學高年級日常的解題教學中,筆者經常可以看到“讀一遍題目=審題”“聽一遍怎樣解答=解題思路”的現象。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只能練就依樣畫葫蘆的“本領”,而無法積累獨立解決問題的有效經驗和相應策略。因此,當他們遇到未曾謀面的題目(以下簡稱“問題” ),即便是問題本身的難度并不高時,也會有很多學生感到束手無策或憑感覺盲目解題。實際上,解決問題完整的思維過程應包含這樣四個環節:理解題意,厘清思路,列式解答,檢驗反思。其中,準確理解題意和厘清解題思路是關鍵。由此,學生才能在解題過程中不斷催生出“好念頭”,積累起解決問題的經驗,提升能力。

一、提取有效信息,準確理解題意

面對問題,準確理解題意是催生解題“好念頭”的前提。教師應在學習材料的設計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上著力引導學生學會通過提取關鍵信息來準確理解題意。

(一)巧編有效的學習材料

首先,教師要設計有效的學習材料,讓學生體會到準確理解題意的重要性??梢詫⑷粘A曨}略作改編,在有效信息的提取上設置適度障礙。

1.嵌入原生態材料

將原來習題中直接呈現的簡單信息改用生活化的原始材料,嵌入原題中,使該信息的讀取產生困難。例如將下面這道習題改編成材料一。

張叔叔每天坐地鐵上、下班,每張地鐵單程票7元。他買票是用可打9.1折的市民卡,如果按每月工作22天計算,他每月上、下班乘地鐵的花費共是多少元?(得數保留整數)

原題中“每張單程票7元”被一張色彩斑斕的地鐵票價說明圖替代,迫使學生從圖中去搜索并提取出相關有效信息。

2.打亂邏輯性順序

篇3

關鍵詞:高中英語;趣味閱讀;課堂設計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向來備受關注,作為高考考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開展閱讀教學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收效甚微,筆者認為,閱讀教學法的改革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而趣味閱讀正是開啟這一閱讀教學課堂改革的密碼。而在趣味閱讀課堂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尊重課堂規律,完成從導讀――精讀――品讀――評讀的過程。以下是筆者結合課堂實踐的一些體會:

導讀:激發語感、整體認知

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導讀(Guidance Reading)是閱讀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有趣的導讀能夠喚醒和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提升詞匯學習效率,引導學生自我探究詞匯蘊義。在通讀文本的基礎上,理解主要內容,提倡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解大概意思的基礎上,不少詞匯還可以通過整體的閱讀后進行聯想、猜想。因此,筆者認為,在閱讀的初級階段,應該讓學生進行整體閱讀,教師應當采用有效的激趣形式,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在輕松地氛圍中激活詞匯學習的語感。

比如我有次上課就將片段列出,通過比較有文采的英語片段拿出來,讓學生讀一讀:Spring is fine.It's usually sunny and warm. Sometimes it's windy and rainy.Spring is beautiful.I usually wear my yellow sweater. Sometimes I wear my black jacket.Spring is happy.I usually go hiking and fly kites. Sometimes I climb mountains with my parents.Spring is colourful.I can see many colourful flowers and colourful clothes.I like spring very much.Spring is nice.It's usually warm. Sometimes it's cool.I usually wear my pink shirt and my pink skirt. Sometimes I wear my red sweater.I usually draw pictures in the park with my dad. Sometimes I have a picnic with my parents.I can see many beautiful flowers and sweet strawberries.學生通過閱讀,猜想自己不熟悉的詞匯,并且通過導讀,激發興趣。

精讀:掌握方法、運用技巧

學生學習詞匯的方法正所謂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停留在指導學生掌握單個詞匯的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詞匯學習技巧上的指導,使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通過掌握關鍵詞、句,了解文章內容,進而實現閱讀效率的提升。精讀階段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詞匯,了解詞匯構成,了解一詞多義的運用。

比如結合片段,讓學生猜想詞匯含義:

①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It's usually_______. Sometimes it's________.

② What do you wear in spring?

I usually wear______. Sometimes I wear______.

③ What do you do in spring?

I usually________. Sometimes I__________.

④ What can you see in spring?

I can see_______.

通過讓學生各抒己見,了解spring詞的含義,并且豐富和完善關于spring的描述。

品讀:優化思維、細嚼慢咽

“三分文章七分讀,涵詠工夫興味長”,文章只有經過反復多次的品讀,才能深透其中蘊義。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更是如此,英語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反復品讀。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既缺乏與之相適應的語言環境,同時也存在著漢語的思維定勢,文化背景知識很匱乏,這使得許多學生在英語教材的品讀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英語素養的提升是個緩慢的過程,僅靠隨性的閱讀積累,是很難達到情感教學目標的,為此,筆者建議,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除了教會學生閱讀技巧,培養閱讀語感外,還應當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使學生在文化跨越中接受情感的洗禮,潛移默化中優化英語閱讀的思維。

通過對這段文字的品讀、精讀,再進入品讀階段,這個時期,主要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為主,筆者在總結中提到:“Spring is busy.It's often rainy and wet.”對學生進行了思想上的教育,鼓勵他們珍惜青春時光,努力學習,實現了英語這門人文學科的本質要求。

評讀:提升能力、學以致用

德國著名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在教育階段,評價對于整個教學的重要性。因此,科學合理的評價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激發學生不斷努力,提高其積極性。所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最后一個階段,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進行跟讀、復述或者主角色扮演,在實際運用中鞏固所學知識點,教師在過程中要給予合理的、全面的評價,并且有效運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使學生樂于學以致用,進而全面有效提升學生英語閱讀和運用能力。教師應該利用有限的時間“察言觀色”,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尋找最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相互評價主要是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以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相互評價。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可以采用口語交流的形式,比如老師對學生說:“Very good!”就會讓學生得到很大的鼓勵,學生的一句“Thank you!”也會讓老師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回報和認可。

總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改革任重而道遠,若想讓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產生實效,不僅需要教師付之于艱辛的努力,更需要學生的努力與配合,只有師生共進才能做到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陳濤,生本理念下高中英語限時閱讀的對策,[J],沙棘(教育縱橫),2010(11)

篇4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閱讀技巧;對策

就目前世界經濟的發展來看,英語這種語言在全球人與人之間交流中的應用是相當廣泛的,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再回看我國的教育情況,英語也占據比較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育界受到密切的關注。其中,英語閱讀占據教學的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對學生閱讀技巧的提升提出一些對策。

一、在教學中存在至關重要的問題

教學對英語閱讀沒有足夠重視,只是要求在最短的時間抓到重點,而忽略對文章句式結構的解讀;閱讀方法還是比較單一的,往往在這方面只是解讀生詞及陌生詞組,最后只能簡單地結束。如果在英語閱讀解題中,沒有一定的條理性、科學性,那學生就很難投入其中;由于對英語普及的觀念不夠重視,教師備課不夠充分,沒有把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相結合,往往會使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降低;過分依賴教科書,一成不變的傳統教學方法,導致枯燥的學習氛圍;就學生自身情況來講,英語基礎不扎實,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推斷能力比較低,也會影響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技巧的相應對策

1.改變英語閱讀的觀念,認識到提升能力的重要作用

首先,當英語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這方面體會到閱讀對學生英語成績的提升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時,就會積極投入這一模塊的教學。然后,教師就會用心備課,充分理解教學大綱,明確英語閱讀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在課堂上向學生表明英語閱讀在學習中的分量,這樣就會使學生在英語閱讀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2.重新整理英語閱讀的教學方法,做到更加適度

既然英語閱讀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這方面的教學效果就會影響整個英語教學水平。所以更新英語閱讀的教學模式應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例如: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教導學生細讀文章,這樣會對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方法、對策在閱讀中是很重要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去分析其文體具有什么特點,是記敘還是說明等等。在此過程中,學生所積累的詞匯量還很多的,如:對于一些復合詞“bookshop/store/seller/mark”,可以在閱讀文章時加以擴充,book是“書本、書籍”的意思,shop就是“商場”的意思,結合起來“bookshop”就是“書店”,還有一些派生詞“rule”統治,加上后綴“r”就是統治者的意思。這也是學生在閱讀中擴充詞匯的一種教學方式。

3.英語閱讀教學氣氛將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中,教師起到導演或是主持人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多參加這方面的培訓,不斷地自我反省,相互討論教學經驗,分享學習。教師還可以利用教學設備,比如現在學校一般都安裝現代化設備,可以利用這些設備為學生展現學習內容,添加有趣的環節,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

4.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英語閱讀空間

教師應該從教科書思維發散出來,盡可能在教科書之外的學習資料中培養學生相關的英語閱讀能力,適當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供開放的閱讀活動,形成一種動態性的、多元化的學習環境??梢詮臅r間、地點、內容的角度考慮開放式活動。

5.教師應對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進行估測

篇5

【關鍵詞】 新課改;初中生;體育課;時效性

很多人認為,體育課堂就僅僅是鍛煉學生身體,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增強體能、減少疾病,從而更好地安心學習。不盡其然,體育課堂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塑造個性等方面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針對人們對體育課堂狹隘的認識,教師應該從端正態度著手,讓每位學生都正確的認識體育課堂、真正地了解體育課堂,從而實現自己課堂的高效性。

一、正確認識體育課堂,了解課程的重要性

素質教育的今天,國家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了一系列的明文規定,有關體育方面的內容是:“健康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痹谶@一思想指導下,新課程標準有關體育方面的要求是:“要尊重師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意志,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發揮重要作用?!庇纱宋覀兛梢钥闯觯w育課堂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歷程當中,占據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對于很多西方國家來說,體育課也是一門人文課程,通過體育課堂教育,培養人們公平競爭的意識、強化人們團隊協作的精神、磨練人們應對困難的意志和促使人們形成良好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對于我國而言,體育課堂被不少人誤解、偏解。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痹谡_認識到體育課程的重要性之后,結合著對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進一步理解,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高效地進行體育教學是值得每個老師探討的。

二、采取積極有效策略,提高課堂的時效性

所謂課堂時效性,就是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高效地讓學生理解知識、發展學生能力、提升學生各方面素質。新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工作做了很詳細的要求,就課堂教學目標來說,已經轉變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的三維目標。結合著教學實踐,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和分析,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去提高自己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1.激發興趣,全員參與

對體育課堂的興趣,應該具體表現在喜歡體育知識及運動上。很多學生都是偽喜歡體育課,但他們喜歡的大都是因為體育課的時候,自己可以跑出封閉的教室,暫時緩解下學習的壓力。認識到此點,需要教師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而做到真正激發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新課程強調“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老師更應該注重讓每位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例如,教師可以和學生組織一場籃球賽,鼓勵本班的同學都參與到比賽中來。不僅如此,教師可以組織多種活動比賽,如踢足球球、跳長繩等等,多樣的活動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集體中來。

2.尊重個性,使個體發揮特長

初中時期的學生叛逆心理太強,對家長和老師的抵觸心理特別嚴重。在體育課堂上,會出現很多這樣那樣的學生問題??偟谋憩F為:學生不愿意聽老師的安排、師生關系不太和諧,這樣導致了體育課堂學生比較散漫,課堂學習效率不高的現象。其實,在深入了解和分析了學生之后,很多老師會發現,每位學生都會有他的閃光點。例如,有些男孩子雖然不喜歡打籃球,但可以教他打乒乓球或者花樣跳繩什么之類的。這樣,讓其意識到老師對他的尊重,也讓他正確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事情。學生個性特點的發掘和培養需要教師投入很多的關心和愛心。

3.注重引導,為學生能力培養

篇6

關鍵詞:評教評學;教學質量;問題;措施

學生是教學實施的對象,是教師教學過程的直接體驗者,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最有發言權。因此,學生的評教評學也是最能直接反映教師教學效果的監控手段。然而,學生評教評學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1.學生認知度低,對評教評學理解不夠

我認為,對事物的科學評價應建立在對該事物完全理解或掌握與該事物有關的基本信息基礎之上。不少學校的評教評學問卷調查報告顯示,62%的中職層次的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是電視、網絡,大部分學生很少看報、讀書。學生的年齡層次、認知能力、行為素養等決定了學生很難在評教評學中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做出公正合理的判斷。

2.現有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

現有的評價指標往往隨意性大,主觀性強,定量分析不足,定性結論過多。因此,常常出現在一個班級里,部分學生對某位老師評價很高而另一些學生卻相反。在職業學校,通常還存在用單一的評價標準對不同專業、不同學科、不同教學方式的課程進行統一評價,無法體現文化課和專業課、理論課和實踐課的差異,也無法體現對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思維和學習能力培養的現象。

3.評教評學功能單一,缺乏持續性

在大多數職業學校中,對評教評學的組織往往僅局限于每學期一次或半學期一次,缺乏持續性,其作用僅僅是對教師某一段時間教學效果的階段性評價,完全滯后于教學過程,不能及時反映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往往當教師意識到教學出現問題的時候,學期已經過半或臨近結束,此時再想亡羊補牢,已經為時已晚。

4.缺乏有效的約束、激勵機制,教師改進困難

教師職業通常被人稱為“鐵飯碗”,教師之間沒有明顯的利益沖突,尤其在職業學校,學生沒有升學壓力,教師激勵制度往往存在激勵手段單一、對教師業績考核評價制度不夠科學、報酬制度設計缺乏彈性等問題。因此,教師往往缺乏教學壓力和競爭動力。不少教師存在教好教壞一個樣,改與不改一個樣的想法。有調查顯示,一些學校在評教評學之后,學生認為教師的教學效果能夠明顯改善的低于50%,少數評教結果不好的教師甚至出現教學水平下降的情況。此外,教師本身對評教后如何進一步改進教學的方向也比較模糊,同時教師對評教結果有回避心理,有一半以上的教師不希望評教結果公開公布。

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

1.加強評教宣傳,加大解讀力度

評教評學工作是抓好教學質量監控的一把利器,然而很多學生甚至是教師都未曾意識到評教評學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學校應大力宣傳評教評學工作的重要性,解讀評教評學調查表中的重要指標,以座談、研討或講座的形式組織師生學習相關內容,只有大多數師生都意識到評教評學的重要性,且真正理解評教評學中各項指標的含義,才能有效地對教師教學行為作出公正合理的判斷。

2.完善指標體系,減少主觀因素

評教評學指標設置的內容應簡單有效、可操作性強,在指標設置方面,應制定定量和定性相結合、過程和結果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知識和能力相結合的指標體系,在文字方面應仔細斟酌,盡可能避免學生能力難以鑒別的指標或主觀因素過強的指標。指標的設置不宜太粗,設置要盡可能完整地覆蓋教學工作各個環節,能體現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可作為評價教學質量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的依據。

3.建立持續、高效的教學反饋體系

有效的教學反饋應具備準確性、針對性、激勵性、及時性、多樣性等基本特征,應通過學生評教評學、考試考核、教學質量分析、教學反思和后記、師生座談、學生問卷調查等多種途徑組成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反饋體系。

從時間跨度上看,教學反饋應包含及時反饋和階段性反饋,及時反饋主要收集課堂中的疑難問題、作業中的普遍問題以便及時解決,同時,及時反饋應注意記錄學生的所思所想、記錄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等,以便在后續的課程中根據學生的行為和思想進行相應調控,從而形成適應特定教學對象特點的教學方法。階段性反饋則是通過階段性考查教學效果,對已經形成的教學方法或授課模式進行調整。

4.完善激勵約束機制

激勵約束,是指激勵約束主體根據組織目標、人的行為規律,通過各種方式,去激發人的動力,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和要求,迸發出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規范人的行為,朝著激勵主體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過程。激勵與約束有著不同的功能,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作為學校管理者,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制度,提高教學質量考核在綜合考評制度中的比重。同時,學校應將評價結果公開、透明,并直接與教師績效工資、職稱晉升、年度考核掛鉤,真正將激勵約束機制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以評促教、以評促建、以評促改是我們進行評教評學、教學質量監控的首要目標。完善的評教評學機制能夠促進學校教學改革和發展,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整體提升。因此,教師應意識到評教評學活動的重要性,克服“鐵飯碗”心理,克服畏難和抵觸情緒,通過競爭提升能力,通過評價完善自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提高教學質量的評教評學活動中去。

篇7

(一)教材內容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忽略了實踐的重要性

從當前師范高專語文教材看,存在著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仍然是以理論知識為重點,致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實現與實踐內容的有機結合。師范專業的教育重點在實踐內容,今天的師范高專學生,就是明天站在講臺上的教師,需要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具備應用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夠適應教學的實際需求。顯然,當前師范高專語文教材內容過于陳舊,缺乏創新。

(二)教學理念過于落后,教學模式缺乏創新

當前,師范高專語文教師尚未實現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模式單一,沒有認識到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才能在有效傳遞知識的過程中,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依舊是課堂的主體,無法實現對學生興趣的吸引,進而無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同時,以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來授課,缺乏必要的互動與溝通,造成課堂氣氛壓抑,無法實現知識的有效傳授。

(三)教師的專業素質能力有待提升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以培養人才為己任,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素養,尤其是語文教師,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以及較高的個人文化修養,才能在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基礎上,為社會主義建設輸出高質量的人才,為實現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但是,當前師范高專語文教師在專業能力與個人修養上都有待提高,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項目教學法在師范高專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注入動力與活力

基于中國教育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思想,致使中國式教學課堂的弊端逐漸凸顯,在此背景下,國家在落實人才強國戰略的過程中,實施了教育改革,在創新教學理念的基礎上,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項目教學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能夠通過自身實施環節的設置,實現教學內容的有效傳遞,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教學弊端,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推進教材的更新,落實課改的全面要求

項目教學法是基于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參與性,進而能夠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這就促使當前教材編寫工作者認識到形勢的變化,需要將教材的內容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這是教改的要求,也是教育的需求。

(三)豐富學習方法

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下,中國學生擅長死記硬背,這種學習方法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容易遺忘,教學的有效性就會被逐漸淡化,不利于學生的發展。項目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豐富了學習方法,學生能在以自身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下,在互助學習的方式下有效掌握知識,強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項目教學法在師范高專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途徑

(一)突出社會實踐內容

實施項目教學法需要將社會實踐內容有機融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明確項目的目標,選取貼合生活實際的、具有真實性的,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真正的具備語文教學的能力,這種職業素養的具備是重點教學目標,也只有實現這一目標,才能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比如:教師可以以對聯鑒賞為教學項目,布置任務,將學生以小組形式劃分,使其在課余時間搜集能夠突出家鄉特色的對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對聯進行鑒賞。

(二)創設情境,實現項目任務的有效設置

教師在明確實施項目教學法目標的基礎上,需要為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創設情境,進而將知識還原于生活與實踐,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從而在項目教學法有效實施的基礎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比如以求職應聘信函書寫與面試為教學項目,在實施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在掌握應聘書書寫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小組互相面試,不僅使學生適應了應聘的流程與環境,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

(三)實現項目資源的豐富性,確保項目資源能夠實現良好的互動

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需要教師首先結合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實際需求,搜集整合項目資料,使學生高效完成項目。在搜集與項目相關資料的過程中,教師猶如大海撈針,需要從信息中整合出有效的部分,以支撐項目的完成,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與素養,因此,教師需要“隨時充電”,以提升能力。同時,項目資源的選取需要考慮是否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實施項目教學法需要通過師生以及師生的良好互動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教師在選取資源的過程中,要秉持互動性、實踐性。

四、結語

篇8

【關鍵詞】小學數學 自主探究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A-0074-01

“因數和倍數”是數論的基本知識,純數字的內容對小學生來說枯燥乏味,這就需要教師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先學后教”的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初步了解新的學習內容,通過合作交流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在總結與反思中實現知識的升華。這樣,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自由構建知識體系,融合知識的內在聯系,收獲成功的喜悅,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

一、先學后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因數和倍數”是在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整數乘除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先學”來了解基本概念,領悟因數與倍數的相互關系,同時,還要對學生的“先學展示”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讓學生體驗“先學”的樂趣,進一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中?!跋葘W”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學生先學的基礎上全面地把握學情,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的放矢。

課前,教師制作了微課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同時要求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展開思考。如將“整數除法的算式”進行分類,學生就能將其分成有余數和沒有余數兩類。學生在整數除法(即商為整數且沒有余數)的基礎上進行因數與倍數概念的研讀,可以輕松地理解因數與倍數的依存關系。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與思考,將自己發現的問題帶到課堂上,師生一起討論,引發學生的思考,進一步優化先學的效果,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合作交流,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課堂上小組合作交流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共同探究與互動中,能夠將淺層的認識向深層的思維轉移,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合作交流還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方法與規律,確保學生在理解知識與掌握技能的基礎上提升能力,為下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合作交流變一人之能為眾人之力,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真正實現了課堂教學由教師“教”向學生“學”的轉變。

如在教學“求一個數的因數”時,有的學生在展示結果時大小交替,顯得雜亂無序。在學生介紹方法時,其中有一個學生提出了將一個數寫成兩個數的積,從而一對一對寫出結果。教師先肯定了他的做法,然后提出問題:怎樣寫才能讓因數排列更有序呢?在探究時,教師安排了小組合作交流的環節。學生交流時,有小組提出:可以分兩行寫分解的結果,這樣在列出所有情況后,按順時針轉一圈,就可以把所有的因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寫出來。教師表揚了這一小組的探究結果,強調了有序在本單元的重要性,也讓學生從意識上認識到“不漏”是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根本。在接下來探究倍數時,學生就能夠發現一個數的倍數是無限個的,進而引發在集合中表示因數與倍凳筆欠裥杓郵÷院諾奈侍狻Q生小組交流得出結論:一個數的因數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而一個數的倍數最小是它本身,沒有最大。這樣開展小組合作探究與交流,加深學生對因數與倍數的理解,讓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三、總結反思,完善知識內在聯系

總結與反思是對知識的進一步整合與提煉,學生在總結與反思中梳理了知識要點,完善了知識體系,同時又將知識之間的聯系運用于下一步的學習中,真正實現了在自主探究基礎上的能力提升。但教師不能將反思僅僅限定為知識的整理,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實現由“特殊”到“一般”的飛躍,從而實現“量變”到“質變”的升華。

在反思本節所學內容時,有的學生將概念的文字敘述用字母的形式表示出來,體現了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捷與直觀,實現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提升。如當a÷b=c(a、b、c都是正整數),則a是b的倍數,b是a的因數,同時也可以得到a是c的倍數,c是a的因數。也有的學生在反思中提到,概念中的除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如ab=c,則a和b都是c的因數,c就是a和b的倍數。學生通過反思發現了知識的本質,理解和掌握了知識要點,并感悟到其中蘊涵的思想方法,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篇9

@朱永新:教師是一個冒險甚至危險的職業。偉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師必須如履薄冰,盡最大努力讓自己和自己的學生走向崇高。教師的幸福也不僅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應該是自己的充實與成功。教師可以利用的時間與空間決定了教師是一個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光彩照人。

@開心的桂花魚:對于教與學方式轉變后的課堂,我們常常都是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評價,因為這樣的課堂你所觀察到的更多的是學生的精彩表現。由于教師退到了幕后,所以對教師的評價并不多。其實這種課堂的背后,教師付出的更多。教師需要指導并訓練學生預習、小組合作和展示匯報,需要充分預設課堂,需要海量閱讀,等等。

@馬福龍:現在很多公司、學校、機構想盡辦法給學生提供更優越的生活條件和硬件學習條件,家長擇校也很看重這些。為了孩子的未來,讓孩子吃點苦吧!多給孩子提升能力和社會適應力的機會吧!

@葛紅兵:離婚妨礙孩子成長的說法嚴重錯誤,嚴重誤導民眾。你這種說法徹底錯誤。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單親家庭不能撫養好孩子。記住:孔子、岳飛等都是單親家庭撫養出來的。

@兒童教育專家譚老師:不少父母工作繁忙,對自己的孩子缺少擁抱、親吻,使得部分孩子患上“皮膚饑餓癥”。尤其女孩比男孩的觸覺敏感,會通過父母對自己的擁抱來感受自己的重要性,她需要父母的,這種需求是物質無法替代的。若孩子長期得不到這種滿足,容易發育不良,智力衰退,遲鈍。據觀察,缺乏父母愛的孩子容易早戀。

@胡敏老師:一份執著,兩心相照;三尺講臺,四季播撒。偉大的教師能夠于細微之處點撥心靈,改變孩子的一生!少年時中學教師用英語激發我進取,給了我信心……而今我一直致力于“用英語點亮人生”的教育戰線。好的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人生的領路人!

@陳老宇工作室:當周宏軍帶著廣西大山里的達佑屯小學校的全部五個學生來到演播廳時,當孩子們在山區女教師曹瑾的遺照下唱起懷念她的歌時,許多人著實流下了眼淚。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這就是教師這個職業的神圣。

@朱寅年:曾和一些老師、校長聊,他們對應試教育很苦惱,對自己以及學生的閱讀現狀很悲觀。很多人說,校園里閱讀之風氣太弱,雖如今孩子們不愁升學,但人們卻總是感嘆有學歷沒知識、有知識沒文化、有文化沒思想、有思想沒道德的孩子越來越多。我們可以看看身邊很多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則可知其是否有閱讀能力。

@彭立:教學,不全都是“科學”,而是一門“人學”。從某種程度說,課程的內容都是相同的,不同的人講卻有不同的效果。因而,在實際上,所謂好的教學,就是你得到了學生對你這個人的認同。

@梁曉松:大部分小孩的養育過程是訓練,而不是鼓勵個人發展。他們被教導要有合宜的行為,學習可以依賴什么人、如何區分對錯,了解感激和內疚的意義。但沒有人告訴他們如何成為一個人,他們盡可能凡事做到最好,有好的成就,努力扮演社會認可的角色,成為好孩子,好學生、好員工、好丈夫、好妻子……

篇10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課程教學;癥結;解決辦法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C

傳統的高中化學實驗課程教學當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打消了學生對化學實驗以及化學這門學科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容易使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和創新意識。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人們也逐漸意識到傳統實驗教學的弊端。

1存在于當前高中化學實驗課程教學中的癥結

作為研究化學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化學實驗操作是化學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通過直觀、形象的化學實驗既為化學學科理論知識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感性素材,又能夠通過這種有趣、多元化的教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1]?;瘜W實驗想要充分發揮出其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價值,就必須通過做實驗來實現,而不是講實驗。

1.1教師抱有錯誤觀念,實驗課程開設力度不夠

很多教師深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沒有認識到化學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只關注如何抓分數,提高高考成績,把化學實驗教學僅僅看成是一種輔助手段,更多停留在講實驗,而非做實驗上。據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僅有33.3%的教師能夠認識到化學學科主要研究方式和基本屬性是實驗,雖然有86%的教師認同化學實驗對學生發展的重要作用,但在高中化學實驗實際教學中僅有33.4%的教師會把演示實驗基本都做到,有7%的教師甚至幾乎沒有帶領學生動手做過實驗[2]。其中有45.5%的教師將影響實驗教學開展的原因歸咎于實驗硬件設施不完備上,27%的教師認為是應試壓力導致沒有時間做化學實驗,另外還有27.5%的教師覺得實驗達不到預期效果。多數教師認為化學實驗只是增加了感官印象,對學生記憶知識,提高成績有幫助,還有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認為實驗浪費時間、精力,而且實驗教學跟抓分數相比,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即使有完備的硬件設施也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在實驗上。

1.2實驗的過程性以及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地位未得到凸顯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目的應該是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觀察、記錄、總結,從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學生應該是實驗教學的主體。但實際上,很多教師只關注實驗結果,不重視實驗過程,認為只有少部分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驗過程當中,并真正從中學到知識,提升能力;一部分學生只是因為好玩才參與,目的并不是探索知識;另外大多數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都比較薄弱,很難管理。因此,絕大多數教師認為要求學生按照步驟完成實驗就可以了,很少有教師會要求學生對實驗中出現問題進行繼續深入地探究,乃至還存在將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扼殺掉的現象。此外,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部分教師認為通過圖片、PPT、視頻等來演示實驗過程更便捷,實驗現象也更明顯和準確,卻忽視了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才能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獨立觀察、分析,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

1.3實驗中的定性與定量問題沒有做到平衡

實驗中的定量既能夠保證化學反應本質的準確反映,又可以節約藥品,減少對環境的污染[3]。但在高中化學實驗的實際教學中,教師都更側重于實驗中的定性,強調學生對現象和化學方程式的記憶,而忽視實驗中的定量,從而導致學生在實驗操作中也沒有定量的概念和意識,往往都是為了實驗而實驗,體會不到“量”在實驗現象變化中的作用。

2高中化學實驗教學課程癥結的解決辦法

2.1教學行為要與教學理念同步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一直強調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等教育理念,但在理念的具體落實上卻仍然沒有太大的改變。很多教師都表明自己很高興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觀察角度,但實際上當學生在課堂中真的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關聯不大的問題時,大多數教師還是會更多的注重課堂時間的限制以及教學任務的完成和考試成績的提高,將學生的提問擱置,甚至有時還會斥責學生[4]。因此,教師要真正的轉變觀念,在教學中行為與理念統一。

2.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很好地闡釋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重要性,也很好地呼應了新課改倡導的教學理念。因此,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不要妄斷學生的質疑,發揮教師合作者、引導者的作用,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親自動手實踐探究,并適當給與點撥,培養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適當應用教學課件,提高教學課件實效性

對于裝置復雜、反應速度太快或太慢,難以用肉眼觀察和識別反應現象變化的實驗,或者需要擴大演示實驗效果以及需要模擬一些微觀物質結構和運動的實驗時,應該借助多媒體技術和錄像等課件進行展示。

3結束語

高中化學是一門理論知識與操作性并重,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逐步推進的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應轉變觀念,對存在于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有清楚認識,將理論真正落實到行動上,切實改變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謝才輝.高中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5):64.

[2]趙金鳳.淺析高中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方法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3,(7):177.

[3]余琳.新課程教學中高中化學實驗創新設計[J].新課程·中旬,2014,(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