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式數學思維訓練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5: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進階式數學思維訓練,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進階式數學思維訓練

篇1

摘要:小學數學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維訓練,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 :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21-0104-02

當代小學生面臨的是一個多元、立體、科技的時代,教育就是要把他們培養成為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智能型人才。而智能型人才最核心的就是思維能力,需要通過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從源頭上開發學生的思維潛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以促進其全面成長。

一、數學思維能力的內涵

數學思維能力主要包括五個部分: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推理判斷能力、數學直覺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綜合起來說,數學思維能力就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運用數學思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意義

小學數學新課標強調“要把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貫穿在各年級教學的始終”。 通過小學數學的學習,要初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應用能力;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形式從單向型轉變為全方位型,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此形成一種立體的、綜合的整體思維模式。

一方面,小學生正處在一個快速成長的階段,其思維形態也處在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抽象思維逐漸轉變的過程中,在這個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黃金階段,通過數學教學,只有對他們的思維能力進行長期性和系統性的培養和培訓,才能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為以后的成長和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小學數學教育的內容既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同時又貼近實際生活。學生應用數學思維能力,快速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同時,又能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甚至通過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能主動質疑、釋疑,由此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數學綜合能力。

三、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途徑

1.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前提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強大內在動力。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現代教育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找到學生的興趣點,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教學。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級《整十整百數的口算》教學中,筆者選了一些幫助流浪小狗回家的圖片,并在中間設置了幾個小障礙,每個小障礙都是一道口算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小障礙,可憐的小狗才能回到溫暖的家中。有了這樣一個背景,為了幫助小狗回家,學生們踴躍答題,大家都想在小狗回家的路上伸出援手。這樣的教學設計,吸引了學生的目光,激發了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動腦筋。同時,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接受程度,“因材施教”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來,努力配合和完成數學思維能力訓練,提高教學效果。再次,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讓學生對數學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因素,保持一種長久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

2.加強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訓練。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培養、長期訓練的過程。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內容“1~5 的認識”,不單純讓學生認識、會讀、會寫這些數字,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知道這些數字的組成和數字的分解,并進行強化訓練,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在大數學習的時候能輕易地做到舉一反三。在各個不同的教學階段,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明確數學目的,鼓勵學生提問、思考、實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具體形象進階到抽象邏輯階段。例如,在“湊10數”的教學過程中,鼓勵和鞭策學生利用口訣和手勢進行強化訓練,潛移默化地進行數學思維訓練。在“乘法口訣”、“100的補數”等學習中,加強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訓練顯得更為重要,這些基礎性的知識,也唯有不斷地重復、記憶、強化,才能取得顯著的效果。

3.指導學生數學思維方法。古語有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同時又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同樣有規律和方法可循。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獨立去發現、比較、歸納,適時給予指導,通過雙管齊下,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更好地培養其數學思維能力。例如,在四年級“口算和估算”教學中,有這樣一道思考題“366+367+368+369+370+371+372+373+374”,學生們可以通過觀察,了解到這9個數都可以和370產生關聯,最后教師結合學生的發現,指導學生是不是可以把這9個數字在計算時,都估算成370,最后通過370×9巧算得出結果。

4.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從“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可知,數學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同時,小學數學課標提到:“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中,并被廣泛運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例如,在講授小學四年級《接近整百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時,有這樣兩種類型的題,一題為“152+202=152+200+2”,學生對于應該加上202,先加上200,沒加夠,需要再加上2很容易理解,但對于這樣一題“275-98=275-100+2”,學生對于減100時要加上2很難理解,對此,筆者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假設媽媽錢包里帶了275元去超市購物,在結賬時需要支付98元,媽媽給了營業員100元,營業員是不是該找回媽媽2元,在這里,給100就相當于減去100,多給了,最后要找回(加上)2元。通過這兩組提醒,可以總結出“多減要加上,多加要減去,少加要再加,少減要再減”的速算規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又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回家收集一個家庭一個月的基本生活開支,如水、電、氣、生活費、通訊費等,再將這些數據進行整理,并提出相關的問題。一個家庭一個月共需要支出多少錢?和你的同桌比較一下,誰家開支比較多,多在哪些方面?如果讓你下個月做家庭財政大臣,你打算怎樣安排一家的各種開支,哪些開支必不可少,哪些開支可以節約下來?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身邊的數學問題,這些大眾化、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應用能力,讓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5.鼓勵學生創新數學思維能力。小學課本中的應用題,解題方向和思路比較單一,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特別是數學思維應用能力的指導性意義不明顯。學生創新數學思維能力最好的方法是進行應用題的編制、改造和重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把應用題改造得更加貼近日常生活,易于學生理解,也應引入開放性應用題,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尋找答案。更要鼓勵學生自己編制開放性的應用題,或成立學習小組,一起討論編制的思路,并共同來解決。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又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應用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始終,加強思維訓練和思維方法的指導,將課堂所學應用于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也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林冠軍.論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10).

[2]何曉東.要重視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青海教育,2002,(7).

[3]安振璽.趣談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1).

[4]張平.試論培養小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途徑和方法[J].科技信息,2010,(29).

[5]王志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法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