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學前教育的含義范文
時間:2023-11-16 17:29: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簡述學前教育的含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學前教育學試題
課程代碼:00383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8小題,每小題1分,共28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教育區別于其它社會活動的本質特征是
A.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B.生產產品的活動
C.商品交換的活動 D.傳遞知識的活動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遷的故事都在說明
A.天然環境對兒童的影響 B.人工環境對兒童的影響
C.精神環境對兒童的影響 D.物質環境對兒童的影響
3.決定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是
A.經濟發展 B.文化水平
C.人口狀況 D.政治制度
4.兒童因為情緒緊張或壓抑引起厭食,這表明
A.身體發育決定心理發展 B.心理發展影響身體發育
C.身體發育影響心理發展 D.心理發展決定身體發育
5.“成熟勢力說”的提出者是
A.柏拉圖 B.格塞爾
C.華生 D.皮亞杰
6.為學前兒童擬訂了百科全書式的啟蒙教育大綱的教育家是
A.夸美紐斯 B.洛克
C.盧梭 D.裴斯泰洛齊
7.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的創立者是
A.福祿貝爾 B.夸美紐斯
C.盧梭 D.洛克
8.影響當前美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盧梭
C.夸美紐斯 D.福祿貝爾
9.學前教育的目標最終要落實到
A.社會需要 B.學科需要
C.教育方針的需要 D.學前兒童發展的需要
10.全面發展教育的最終結果就是
A.使個人潛能和社會價值的充分實現 B.使每個人平均發展
C.使每個人得到同樣的發展 D.使門門功課得高分
11.下列各項表達中不屬于游戲特點的一項是
A.游戲是自發的、自愿的 B.游戲是自由自在的
C.游戲是有一定的模式的 D.游戲是充滿幻想和創造的
12.《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全日制幼兒園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得少于
A.1小時 B.2小時
C.3小時 D.4小時
13.在教育實踐中培養兒童學會依靠自己的經驗和能力進行活動,這是
A.保教結合原則 B.獨立性原則
C.綜合性原則 D.啟蒙性原則
14.發展適宜性的含義:一是個體適宜性,一是
A.目標適宜性 B.方法適宜性
C.年齡適宜性 D.課程適宜性
15.被世人譽為“幼兒教育之父”的是
A.蒙臺梭利 B.裴斯泰洛齊
C.福祿貝爾 D.陳鶴琴
16.下列各項不屬于有規則游戲的是
A.音樂游戲 B.智力游戲
C.表演游戲 D.體育游戲
17.《幼兒園工作規程》頒布的時間是
A.1980年 B.1990年
C.1996年 D.2000年
18.1-2歲的嬰兒主要的活動形式是
A.集體性活動 B.個別活動
C.小組活動 D.班級活動
19.幼兒園教育是我國學制的
A.義務教育階段 B.基礎教育階段
C.可有可無階段 D.福利教育階段
20.學前班幼兒發展的評價主要是通過
A.測驗
B.評價幼兒學習文化知識、算算術、認字的水平
C.考試
D.幼兒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表現
21.對幼兒進行常規培養的基本方法是
A.游戲法 B.移情法
C.故事法 D.講解示范法
22.中班幼兒思維的特點是
A.感知運動思維 B.具體形象思維
C.抽象邏輯思維 D.形式運算思維
23.在園所與家庭的相互配合工作中,教師要堅持
A.園所對家長的領導地位 B.園所對家長的主導地位
C.尊重家長,確立家長的主體地位 D.家長對園所的主導地位
24.“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明教師勞動的特點是
A.多重角色 B.教育效果的長期性
C.創造性 D.純真美好
25.教師與幼兒溝通時,不正確的做法是
A.注意傾聽 B.注意蹲下去與孩子平等對話
C.言語專業化 D.言語兒童化
26.我國幼兒園大班一般為
A.2-3歲 B.3-4歲
C.4-5歲 D.5-6歲
27.在河北定縣開展的“平民教育”實驗的是
A.陶行知 B.梁漱溟
C.晏陽初 D.陳鶴琴
28.關于“提前開始計劃”(Head Start Program)的陳述,不正確的是
A.是根據“教育人人平等”的理念進行的 B.是針對環境不利的兒童進行的
C.是一種補償性教育 D.是在法國進行的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2分,共12分)
29.白板說
30.角色游戲
31.保教結合原則
32.結構游戲
33.核心家庭
34.分離焦慮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35.簡述政治對教育的影響。
36.簡述杜威的兒童觀。
37.簡述教師在游戲過程中的作用。
38.簡述討論法的操作過程。
39.簡述家庭的教育功能。
40.簡述我國農村不發達地區的社區學前教育形式。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篇2
關鍵詞:鄉土文化;主題活動;雷州石狗
一、簡述
1.雷州文化簡述
雷州文化是雷州半島文化的簡稱,在地域上包括現在湛江的赤坎區、霞山區、麻章區、東海區、雷州市、遂溪縣和徐聞縣。與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并稱嶺南四大區域文化。主要有七大歷史脈絡――古圖騰文化、傳統民俗文化、古代建筑文化、古代陶瓷文化、南珠文化、古代書院文化、自然景觀文化。
豐富的鄉土文化能為幼兒園特色主題活動提供大量資源,使其更能體現地方特色,更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張濤在《地方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中的開發與利用研究――以四川省都江堰水文化為例》(2012)中研究了幼兒園課程融入地方文化的可行性及實施中的問題和對策;李鳳英在《紅土節日文化與園本課程建設初探》(2009)中提出了將本土文化與幼兒園課程相融合,選取了節日文化開發作為園本課程。
2.雷州石狗文化簡述
雷州石狗是雷州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內容之一,雷州先民視它為神明,至今擁有“南方兵馬俑”的美稱。雷州石狗文化中可作為幼兒園課程的資源很豐富。比如,神話傳說――盤瓠傳說講述石狗崇拜源起;雷祖傳說講述石狗崇拜的快速發展;石狗報恩等記錄石狗與人之間的故事。功能:雷州先民將其視為圖騰來敬畏;雷祖誕生讓它成為呈祥報喜的靈物;宋代閔人南遷和中原文化引入讓石狗成為守護神靈;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后,石狗也逐漸變成了與人親近的司儀寵物。雷州石狗的造型紋飾豐富,有的雕鑿手法極盡寫實,透出生命的跡象;有的極盡抽象,令人浮想聯翩。石狗身上的紋飾有云雷紋、鳳尾紋、雷鼓、漁網等,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含義。云雷紋表示驅兇避邪;鳳尾紋寓意石狗是呈祥靈物;腳踏雷鼓寓意呼風喚雨……
二、以雷州石狗文化為中心開展幼兒園主題活動
1.幼兒園主題活動
幼兒園課程中的主題包括中心議題本身和它蘊涵的或與其相關的問題、現象及事件等。我國幼兒園主題活動最早可追溯到陳鶴琴的“整個教學法”,主張課程應當相互聯結,不應割裂。何媛在《幼兒園主題活動的基本視角:兒童的經驗》一文中提出要從兒童的經驗出發構建主題活動,讓兒童充分接觸主題對象后產生欣賞的態度和經驗性的知識。真正的主題網絡是事后的總結,但這不否定它的計劃性,只是更具彈性和過程性。
2.以雷州石狗為核心構建的主題網絡
(1)雷州地方志中有關于石狗故事的整理和收錄,教師可以查閱資料,收集、篩選合適的故事,在語言活動中讓幼兒了解。另一方面,幼兒能通過長輩收集故事,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分享。在幼兒充分了解這些故事后,又能以圖畫、歌謠等形式保存下來――制成畫冊、編成歌謠,進一步熟悉的同時又增加了趣味性。
(2)石狗的雕塑是幼兒了解它最直觀的方式。通過觀察、欣賞石狗雕塑,幼兒能快速形成對石狗的初步了解,生動有趣的造型和紋飾能讓幼兒產生更大的興趣。經調查了解,在幼兒掌握了石狗的造型特點和紋飾時進入繪畫或手工制作環節,就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創造一尊獨特的石狗。幼兒還可以想象自己與石狗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賦予作品生命和活力。
(3)石狗的功能及造型都是不同社會背景的產物。古代雷州先民崇尚天神和圖騰,這一時期的石狗是抽象的,體現人對神靈、圖騰的敬畏。海邊的石狗多刻著葉網紋、踩著漁網,體現了人們對平安豐收的希冀。宋時閔人南遷以及中原文化的引進,使石狗也具有了驅魔辟邪的寓意,幼兒從“門神”等經驗遷移到石狗功能,在鞏固已有的經驗的同時也對石狗的功能產生了探索的欲望。
(4)雷州石狗也蘊含科學知識。了解雕塑比例、雕刻的巖石種類、年代久遠的石狗面目模糊的原因,還有雕塑材料的種類、石狗雕塑與狗的姿態間的聯系,可從“狗”切入。首先,狗是比較常見的動物,教師可從狗的姿態引出石狗的造型,幼兒直接的經驗體會也更有助于接受新的經驗。石狗的材質是雷州半島最常見的玄武巖或紅砂巖,質地堅硬粗糙,顏色是陰沉的暗灰或黛青。幼兒可以了解玄武巖雕琢成為石狗的過程。活動還可以延伸到能用什么材料雕塑石狗(陶土、橡皮泥、木頭等)。
三、討論
1.雷州石狗文化與幼兒園主題活動相結合的現狀
調查發現,雷州當地少有幼兒園將石狗文化與課程活動相結合,但有將當地節日、特色食物等民俗文化帶進了幼兒園的活動實踐,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1)相關政策的支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政策的支持使幼兒園有更大的動力開發鄉土文化資源。社會對文化認同度的提高,無形中也促進幼兒園開展與鄉土文化相關的課程。
(2)石狗文化本身有待開發。雷州處于欠l達地區,一些農村還存在“學寫字算數才是正經事”的觀念,老百姓不了解石狗的文化價值,不注重保護石狗文化,無形中遺失了很多資源。另一方面,關于石狗文化的研究還有很大的缺失,現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石狗的藝術價值,在其文化意義等方面還存在空白,加上大量的石狗雕塑被竊、破壞,相關研究難度也在加大。
(3)園長、教師等對雷州石狗文化不了解。通過調查訪談,發現雷州地區對石狗文化有所了解的園長或教師都很少,年齡較大的園長、教師表示兒時曾在村中見過石狗,但也從沒了解過石狗的傳說。園長、教師對石狗文化的不了解直接導致幼兒園很難將雷州石狗文化引進。
2.雷州石狗文化與幼兒園主題活動相結合的價值
(1)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學前兒童主要是感受身邊的環境、生成經驗性知識,直接灌輸學科知識對幼兒的發展不利。幼兒更需要使用感官去感受事物,逐漸發展各方面的能力,如觀察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幼兒對生活中的文化背景有自然的親切感,而民俗文化直觀、形象,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和規律,易于幼兒理解和接受。教師從不同的角度挖掘石狗文化中有教育價值的部分,結合游戲、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以主題活動的形式將其聯結成一個整體,在幫助幼兒構建完整的石狗文化經驗體系的同時,也發展了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奠定了幼兒熱愛家鄉的基礎。
(2)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調查發現很多教師都是中大專學歷或轉崗教師,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有限,面對豐富的資源卻沒有相應的開發利用能力。但是經過具體的指導實踐,教師已經能夠自主查閱相關資料,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特點組織有效的活動,幼兒在活動中對石狗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證明了將石狗文化與幼兒園主題活動相結合的做法是能讓教師獲益的,教師通過活動能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
(3)豐富幼兒園課程體系。優秀的幼兒園除硬件設施外,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和科學的課程體系必不可少。將雷州石狗文化與幼兒園主題活動相結合,一方面豐富了幼兒園原有的課程內容,另一方面也更有整合性地將不同領域的教育內容構建成一個整體,更有益幼兒的學習。石狗文化貼近幼兒實際生活,能改善當前幼兒園部分課程與實際脫離的現象。
(4)保護文化多樣性和傳承傳統文化。《文化多樣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樣性對人類來講就像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物平衡那樣必不可少……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遺產,應該從當代人和子孫后代的利益考慮予以承認和肯定”。石狗文化是組成地方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成分,同時也是需要保護并傳承的傳統文化。充分的了解是保護和傳承的前提,石狗文化與幼兒園主題活動相結合能讓幼兒、家長更加了解相關的知識,提高認同感,喚起人們保護和傳承的意識。
3.反思
(1)要深入研究雷州石狗文化。充分的資源是幼兒園開展主題活動的基礎,要想更好地利用雷州石狗文化開展特色主題活動,首先就要充分了解石狗文化。
(2)在實踐活動中檢驗和完善理論。科學的理論能指導實踐,理論是否科學也需要實踐的驗證。利用石狗文化開展特色主題活動在理論上有很大的可行性,初步的實踐也表明它是行得通的,但能否完滿地進行還有待調查。
(3)注重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高水平的教師是主題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主題活動在提升幼兒自主性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師參與的難度。如瑞吉歐的教師所說,“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要不停地調整,因為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或是確定的。這真的不容易”。要想更好地保障幼兒的學習主體性、提升幼兒的學習體驗、完善課程,高水平的教師力量不可忽視。幼兒園應增加教師在職培訓機會,使其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參考文獻:
[1]路玉萍.嶺南文化一朵奇葩:雷州文化[N].湛江日報,2011-12-28.
[2]巨云和.雷州石狗雕刻的文化特|與造型方法[J].美術研究,2008(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