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蟲害防治情況范文

時間:2023-11-17 17:19: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病蟲害防治情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病蟲害防治情況

篇1

1 調查園基本情況

調查園在萬榮縣高村鄉王亞示范園內,果園面積1.1 hm2,南北行向,樹齡為5年。管理水平較高,全園種植白三葉、毛葉苕子等;6月中旬滴灌澆水1次;全年施藥5次,分別在3月27日花芽萌動時、4月30日花后、5月19日疏果前、6月1日套袋前、7月16日進行。

2 調查園病蟲害發生情況

2.1 病害

腐爛病:春季發生較重,夏季輕,3月上旬發病株率為17.3%,4月上旬平均發病株率為74%。

輪紋病:3月底4月初開始發病,6月開始侵染。借風雨傳播,由皮孔侵入,潛入期約2周。當年形成分生孢子器,病菌在幼果期侵染果實,但發病多在果實著色期,越近成熟期發病越重,采收后20 d內仍有發病。

褐斑病:發生特點是重-輕-重,出現兩個高峰。調查表明,7月上旬發病,平均病葉率為6.2%,最高16%,為發病高峰期;8月中旬發病,平均病葉率為0.4%;10月上旬平均病葉率為7.2%,為第2個高峰期。分析原因:7月上旬降雨44.5mm,6個降雨日,加速了病菌侵染傳播為害;8月中旬降雨有利于病菌侵染;以后隨著氣溫的降低和后期防治的不到位,造成后期發病重,個別植株內膛落葉率達50%~70%。

斑點落葉病:6月上旬始見病斑,7月中、下旬達高峰期,平均病葉率達9.2%。

白粉病:4月下旬開始發病,平均病葉率為8.6%;以后隨著溫度的上升,發生程度逐漸加重;7月下旬達到高峰期,平均發病率為35.6%,最高達63%。

2.2 蟲害

黃蚜:4月9日調查發現個別梢有蚜;6月上旬達高峰期,有蚜梢率為20.8%;7月上旬第2次高峰期,有蚜梢率21.4%。

金紋細蛾:5月上旬開始為害,6月下旬至7月中旬為害盛期,平均蟲葉率3.6%。

蘋小卷葉蛾:4月上旬越冬代幼蟲開始為害,比歷年推遲10 d左右,比去年提前3~5 d。4月下旬達為害高峰期,平均為害梢率5.4%,最高達10%。6月上旬始見一代幼蟲,輕度發生,以后一代、二代幼蟲世代重疊,三代、四代幼蟲重疊發生,出現2次高峰,8月下旬為害梢率為1.6%,9月上旬為害梢率為3.2%。

紅蜘蛛:6中旬始見為害,發生期比去年提前;7月中旬為害盛期,百葉有螨137.6頭,最高達433頭。

桃小食心蟲:越冬代幼蟲在5月下旬后開始出土,出土率為8.6%,出土盛期在6月中下旬,出土率為14.3%。出土后多在樹冠下蔭蔽處做夏繭并化蛹。越冬代成蟲羽化后,經1~3 d產卵,絕大多數卵產在果實茸毛較多的萼洼處。初孵幼蟲先在果面上爬行幾十分鐘到數小時之久,選擇適當部位,咬破果皮,然后蛀入果中,第1代幼蟲在果實中歷期為22~29 d。第1代成蟲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出現,盛期在8月中下旬。

3 病蟲害防治建議

篇2

[關鍵詞] 花生 葉斑病 蚜蟲 蠐螬

[中圖分類號] S435.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6-0059-02

阜新市位于遼寧省西北部,耕地面積達到600萬畝,土地資源豐富,土壤以沙壤土為主,特別適合花生生長,同時遼西北地區氣候比較干旱,長年降雨偏少,所以相對耐旱的花生是適合在阜新地區栽培的作物。2009年以來,阜新市委、市政府抓住省里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花生產業發展這一機遇,舉全市之力,努力打造全國地級市中最大花生生產大市。阜新地區的花生種植面積逐年增加,2012年花生種植達到了280萬畝。

隨著花生種植面積的逐年擴大,種植時間的延長,一些病蟲害的發生日趨嚴重,如花生葉斑病、花生蚜蟲等,這些病蟲害嚴重影響了花生產量的提高,減少了農民的收益。現將花生生產中經常發生的病害和蟲害做一簡要介紹,并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以期為今后花生生產提供一些指導。

一、花生病害的發生及防治

在阜新地區,花生的主要病害就是葉斑病,其發生面積可達到種植面積的30%以上,嚴重地塊可達到50%以上,一般可造成20~30%的減產。

1.花生葉斑病的危害狀

花生葉斑病包括黑斑病、褐斑病和網斑病,三種病害都主要危害葉片。黑斑病、褐斑病發病初期,在葉片上產生褐色小點,擴大后在葉片上形成近圓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兩者的區別是黑斑病病斑小,顏色深;褐斑病病斑較大,顏色較淺。網斑病從下部葉片正面開始發病,初期為深褐色小點,逐步在葉片正面形成邊沿網狀不清晰或星芒狀網紋大斑[1]。

2.花生葉斑病的發病條件

花生葉斑病的發病條件首先和溫濕度有關,根據多年田間調查發現,7、8月份時雨水充沛的年份,特別是連續陰雨天氣持續時間較長的年份,花生葉斑病的發病較重。 土壤條件也是影響葉斑病發生輕重的一個因素,土壤肥力高,花生長勢好,葉斑病發病輕,土壤肥力低,花生長勢差,葉斑病發病重。

3.花生葉斑病的防治方法

3.1選擇抗病品種

結合阜新地區的種植習慣,選擇適宜種植的高產、抗病品種。如:阜花10號、阜花12號、冀花4號、唐油4號等。

3.2 實行輪作

花生葉斑病菌只危害花生,尚未發現其他寄主,與禾谷類、薯類作物輪作,可以有效控制其危害,輪作周期要在兩年以上。

3.3 清除病殘體

花生收獲后,要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并耕翻土壤,深度在30厘米以上,將表土病菌翻入土壤底層,使病菌失去侵染能力。

3.4 藥劑防治

阜新地區每年的7~8月份是花生葉斑病發生的高峰期,也是防病的主要時期,應在此期間經常到田間觀察花生的長勢和葉斑病的發生情況,當田間病葉率達20%左右開始藥劑防治,可選用的藥劑有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50%甲基托不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10天一次,連用3~4次。另外,可以用25%的聯苯三唑醇50克對水35公斤噴霧防治。

二、花生蟲害的發生及防治

在阜新地區,花生經常發生的蟲害是蚜蟲,還有就是地下害蟲,包括蠐螬、螻蛄和金針蟲。另外,還有少數地區有斜紋夜蛾的危害。其中,蚜蟲的發生面積最大,危害最重,占到蟲害的70%。地下害蟲中蠐螬的危害最重,占到地下害蟲危害的90%以上。

1.蚜蟲的發生及防治

1.1蚜蟲危害狀

蚜蟲通常在花生頂端心葉及嫩葉背面吸取汁液,花萼管及果針上危害。受害嚴重的花生,植株矮小、葉片卷縮、影響開花。蚜蟲還會排出大量“蜜露”,引起霉菌發生,使花生莖葉發黑,甚至整株枯萎死亡。受害花生一般減產20%~30%,嚴重者減產50%~60%[2]。

1.2蚜蟲發生的影響因素

濕度是決定蚜蟲能否發生的主導因素。在適宜溫度范圍(15℃~24℃)內,相對濕度在60%~70%時,有利于蚜蟲的繁殖和為害,濕度過大時,蚜蟲的發生受抑制。另外,地勢和栽培條件也對蚜蟲的發生有很大影響,下坡地比上坡花生地蚜蟲蟲口密度大,為害重。早播、長勢好的比晚播、長勢差的蚜蟲蟲口密度大,為害重。

1.3 蚜蟲的防治方法

花生蚜蟲的天敵很多,包括瓢蟲、蚜繭蜂、食蚜蠅和草蛉等,合理的利用天敵來防治蚜蟲,不僅能有效控制蚜蟲種群數量,而且對環境安全,在生產中提倡應用天敵來防治蚜蟲[3]。

藥劑防治可在有翅蚜向花生田遷移高峰后2~3天,開始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3%啶蟲脒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藥劑要交替使用,避免蚜蟲抗藥性的產生。

2.蠐螬的發生及防治

2.1蠐螬的危害狀

蠐螬是金龜子的幼蟲,是危害花生的主要地下害蟲。在阜新地區,蠐螬從5月下旬開始取食花生剛萌芽的種子,咬斷幼苗根莖,造成缺苗斷根。花生生長后期,蠐螬會蛀食莢果,形成孔洞,造成花生空殼,不僅造成花生減產,而且還大大降低其商品價值[4]。

2.2 蠐螬的防治方法

蠐螬的防治要采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殺成蟲與殺幼蟲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綜合防治。

種子處理:播種時,用40%硫酸鋅,按藥、水和種粒的比例為1∶20∶1000的比例浸種2小時,然后再播種。

農業防治:入冬前耕翻土地,可將部分成、幼蟲翻至地表,使其風干、凍死或被天敵捕食,防效明顯。要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

生物防治 :在蠐螬卵期或幼蟲期,每畝用蠐螬專用型白僵菌殺蟲劑1.5~2kg,與15~25kg細土拌勻,在花生根部土表開溝施藥并蓋土。此法高效、無毒無污染,以活菌體施入土壤,效果可延續到下一年。

化學防治:蠐螬孵化旺盛期的7月中下旬和低齡幼蟲期的8月初,是用藥進行化學防治的最佳時期,可以按照每畝用48%毒死蜱乳油250~400ml拌細沙20~25㎏,點施在花生植株的四周。

參考文獻

[1]周曉燕.花生病蟲害防治技術. 現代農村科技, 2013(1),21-22 .

[2]傅俊范,楊鳳艷,周如軍.遼寧花生病蟲發生危害及種類鑒定.植物保護, 2013(1),7-9.

篇3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問題;對策

前言

森林作為我們國家的花園,它的正常生長不僅僅關系著整個國家的生態環境,還關乎到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現在我國已經對森林的防護工作相當重視,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規來維護森林中樹木的生長和繁衍,因此,我們國家現在出現了很多人工林地,由于森林本就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對于森林中的病蟲害可以通過食物鏈接進行處理,但是人工林地正好缺乏這一因素,下面就讓我們那一起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1 當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由于森林病蟲害工作實施過程中資金不到位,給森林病蟲害防治帶來的問題

現在我們國家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資金主要來自于林業企業和林業局,這些部門由于自身的經濟來源較少,因此,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投入的資金有限,給森林病蟲害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由于資金的缺乏,森林病蟲害防護人員就不能夠使用較為先進的儀器設備和防治藥物,從而導致森林中病蟲害不能夠得到有力的防治,不斷蔓延給森林帶來更大危害。

1.2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意識不強

由于林業企業和林業局的資金來源渠道較少,因此,林業企業和林業局常把工作的重心都放在森林資源的開發方面,沒有從長遠的利益進行考慮,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造成疏忽。森林病蟲害沒有得到落實主要是由于,林業企業和防治人員的不重視造成的,隨著時間的不斷流失,病蟲害的防治沒有得到揭制,并且更加嚴重。

1.3 森林病蟲害工作的工作機制不健全

由于我們國家事業單位普遍都具有自上而下的管理體制,一般都是由上級部門下達任務,最后到達實施單位,看起來很合理、很科學。但由于相關部門對實際情況的不了解,從而給下級部門工作的實施帶來很大困難。病蟲害的防止部門也就敷衍了事,胡亂應付檢查,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使病蟲害不斷進行蔓延,給林業企業和國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2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的預防措施

2.1 提高病蟲害的防護意識,全面推進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全面開展

嚴格按照《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條例》進行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分清主次,加強對森林病蟲害工作進行管理,整體推進防林工作持續進行,建立屬于當地林區自己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確保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對于森林的病蟲害防治人員,要進行專業的培訓,全面提高其病蟲害防治意識。

2.2 實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進行森林病蟲害防治

在林業部門的植樹和森林病蟲害防治活動中,堅持貫徹國家提出的“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對森林資源進行治理。

(1)根據區域和土壤的適合性,選取合適的樹種進行種植。(2)選取良種進行造林。(3)造林活動中要把森林病蟲害當作首要任務做來做。(4)禁止把容易感染病毒的或者帶有病蟲害的樹木,種植到森林當中。

2.3 突出工作的重點,切實抓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當地林業企業和林業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對于危害性較大的病蟲害,要進行重點預防和治療,另外要給當地的群眾宣傳和講解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調動當地居民的積極性,從而使病蟲害從根部得到解決。

2.4 加強林區的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

預測預報工作作為當地病蟲害預防治理工作的基礎,根據林區內部的實際情況,在病蟲害比較嚴重的地方和可能發生病蟲害的地方設立檢測點,利用網絡技術進行觀測和預報工作,確保能在第一時間發現病蟲害現象,并且報告給上級部門和預防治理部門,盡早進行病蟲害的治理和預防,把損失減到最小。

2.5 加強病蟲的檢疫工作,防治病蟲害蔓延

建立林地檢疫部門,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檢疫部門要嚴格的按照規章制度對患有病蟲害的樹木進行普查,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另外要不定期、不定點的對森林植物進行免疫檢測,認真履行檢疫工作,切不可敷衍了事。

2.6 加大森林病蟲害預防和治理的資金投入力度

森林作為我們地球的花園,不僅僅讓我們的世界變的更加美麗,而且可以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讓人類生活在一個鳥語花香的環境中。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要堅持誰經營、誰治理的方針,切實的把森林防護任務落實到位。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資金投入,根據林地的實際情況,對每個環節的防治資金投入進行分析。對于病蟲害防治工作比較突出的林地進行表揚的獎勵,并不定期的對林地的病蟲害預防工作進行檢查,把森林病蟲害工作當作當地環境治理來抓。另外要為林地防治部門配備先進的設備和基礎設施,從而提升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水平和工作效率。

2.7 加大森林防護的科技含量,改進防護措施

對于森林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理工作,要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其中。國家的科研部門應該根據森林病蟲害實際調研情況,研究科學實用的方法進行森林病蟲害防治,同時可以組織林地部門人員參加世界各國的森林病蟲害的交流合作等活動,學習世界上森林病蟲害比較先進的技術。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注重生物防治和化學藥物防治的結合,盡可能的使用生物生態防治方法,減少化學藥物防治對環境的污染,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發展。

3 結束語

引起森林病蟲害危害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是從管理角度出發,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林地的工作人員必須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提起重視,并且結合當地林區的實際情況,制度合理科學的防治策略,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從總體上看,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水平還不夠高,因此,必須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森林病蟲害治理,全面提高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水平,促進森林防治工作持續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董衛斌,王韓妮,趙曉娟.淺析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陜西林業,2010(06).

[2]孫振軍.淺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2(23).

篇4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6.07.045

近年來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林業發展逐步擴大,造林面積逐漸增大,為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做出了顯著的貢獻,推動了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但是,目前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還存在大量的問題。為此,本文結合了我國林業發展建設的實際情況對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了分析。

1林業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被應用到林業管理中,但是從目前我國林業建設的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效果的發揮。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人們對于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不足。在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對于防治工作缺少明確的認識,從而導致相關的防治技術手段不能得到全面應用;二是林業病蟲害防治人員缺少專業的工作經驗。目前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大部分管理人員雖然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但是大都缺乏工作經驗,因此不能熟練掌握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進而大大降低了林業發展的經濟效益;三是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需要進一步優化改進。目前大多數林業企業都是采用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不但影響了林木的正常生長,還限制了病蟲害防治效果的發揮。

2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2.1重視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

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發展對于林業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應當重視林業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一方面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應當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另一方面也應當重視林業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在林業生產過程中,病蟲害防治管理人員應當做好日常的育苗、造林等工作,盡量消除病蟲害,從而保證林業生產的正常進行,保證樹木的質量,提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2.2提高林業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技術

2.2.1物理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技術主要是通過聲、光、電、熱、輻射等物理方式進行的病蟲害防治。可以利用物理器械進行生物的捕殺。還可以采取誘殺法、高溫濕熱處理、隔離法、仿聲與超聲防治方法進行病蟲害的防治。物理防治技術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并且防治效果直接,因此在實踐中受到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2.2.2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是一種利用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的關系來進行病蟲害防治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者其他生物進行病蟲害的防治。生物防治技術在有效地實現病蟲害防治的同時還大大降低了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目前主要的生物防治技術有以下幾種:一種是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敵進行防治。比如在林間引進一些天敵昆蟲,有效地降低和控制病蟲害,維持林間的生態平衡,實現林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另一種是引進益鳥進行病蟲害防治。比如可以在森林中建立鳥巢,吸引和引進啄木鳥、灰喜鵲、山雀等防治病蟲害的益鳥,從而實現病蟲害的防治。還有一種是利用微生物進行生物防治,利用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進行有害病蟲的防治可以很好的促進林業的發展。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合適的營林方式或者進行抗蟲品種的培育等。

2.2.3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技術是另一種常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是使用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化學藥物來防治病蟲害。化學防治雖然能夠快速有效地實現病害蟲的防治,但是過度或者不當的使用又會導致生態系統的失衡,甚至引發更嚴重的病蟲害。因此在采取化學防治技術時應當注重農藥的合理使用,選擇高效、低毒、經濟、安全的農藥進行對癥下藥,做好相關準備工作,最大程度的降低環境污染、延長藥效期,最終保證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2.3增加林業病蟲害管理人員的工作經驗

林業病蟲害防治人員不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在實際工作中嚴重阻礙了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進行。因此,應當加強對林業病蟲害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增加林業病蟲害管理人員的防治工作經驗,從而可以及時地發現林業病蟲害和采取措施,保障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進行,降低病蟲害的發病幾率,縮小病蟲害發生范圍,最終降低損失提高經濟效益。

3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病蟲害嚴重影響到了我國的林業建設,影響了林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因此應該對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加強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保障林業生產的正常進行,最終提高林業行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馮承華.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北京農業,2015,(12):93.

[2]雷劍蓓.果樹病蟲害防治技術中傳統技術與綠色技術分析[J].現代園藝,2015,(12).

篇5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問題;對策

【引言】

黑龍江林區是全國重要的林業生產基地,森林資源豐富,森林面積和蓄積均居全國前列,而且多為天然林;樹木種類百余種,材質優良,利用價值高的30多種,如紅松、云杉、水曲柳等。松木河林場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森林覆蓋率65.8%,為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屬生態公益型林場,主要經濟項目為食用菌、堅果、苗木花卉、木耳和五味子等,病蟲害的發生會嚴重影響到松木河林場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以松木河林場為例,通過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研究病蟲害的防治對策。

1、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1.1常發性病蟲害發生面積逐漸擴大,增加了防治難度

受氣候和環境變化影響,防治技術的限制,以及人造林面積的增加,特別是單純林面積的增加,常發性病蟲害的發生面積一直居高不下。另外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不重視,退耕還林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加大了防治難度。

1.2病蟲種類增多,加大了損失

很多地方的次要害蟲逐漸上升為主要害蟲,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蟲種類不斷增多。大量化學農藥的使用使很多病蟲發生變異或基因突變,產生不少新種類或耐藥性的病蟲,再加上很多外來品種的侵入,使當地的病蟲害種類增多,增加了防治難度。

1.3災害時有發生,損失嚴重

很多過去就威脅程度較重的病蟲害至今未得到較好地控制,例如天牛、鼢鼠等。有的地區甚至年年發生病蟲害,造成嚴重的損失。每年因病蟲害造成大量林木減產,生長速度下降,且淘汰率增高,給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造成嚴重的影響。另外很多病蟲害的潛在威脅依然很大,特別是在以前對病蟲害的防治主要是通過化學藥物實現的情況下,之前得到控制的病蟲害很有可能再次復發,并擴大危害面積,給林木造成毀滅性打擊。

2、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

2.1防治意識不足

眾多的林業企業只看重經濟效益,忽視生態效益,將工作重點放在森林資源的開發上,而忽了對森林資源的養護和管理,沒有足夠的病蟲害防治意識,導致森林病蟲害多發,且不能及時進行防治,最終造成巨大的經濟和生態損失。

2.2防治技術不足

當前林業部門和企業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方法主要還是采取的化學藥物防治,雖然在初期有較好的效果,但長久以來,林木對很多化學藥物產生了較高的耐藥性,而且大量化學農藥的使用還會造成農藥污染,影響生態效益。另外還出現了變異的耐藥的病蟲,為了較好地防治就需要效果更好的化學農藥,進而再次產生耐藥的病蟲,形成惡性循環。

2.3防治投入不足

當前企業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資金的投入較少,使病蟲害在高發年份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防治,延長了病蟲害的發生時間,加重了危害。而且由于缺乏資金,在進行病蟲害防治時不能應用有效病蟲害防治的措施和設備,也就不能及時控制病蟲害的蔓延趨勢,解決病蟲害對森林的影響。

2.4防治機制不足

我國林業部門的管理體系是縱向行政管理體系,對于政策的傳達有著良好的優勢,但是缺少橫向的不同林業部門之間的協調,導致在發生森林病蟲害時因為不能及時協調不同部門之間的配合工作,使病蟲害進一步蔓延,得不到良好的遏制。另外,實現病蟲害防治的先決因素首先是發現病蟲害,而當前對病蟲害的監測和預報工作效果較差,不能及時發現病蟲害的發生和預測發生范圍,從而不能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加大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上的損失。

3、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問題的解決對策

針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對策:

3.1提高病蟲害防治意識,加強宣傳

通過發放宣傳單、開辦森林病蟲害講座、病蟲害防治技術試驗等活動,加強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宣傳,提高林業企業和人員的病蟲害防治意識,尤其是對外來物種的防范意識,重視病蟲害的危害。同時也要宣傳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加強社會對森林病蟲害的認識, 從意識上為病蟲害防治工作打好基礎。

3.2完善病蟲害防治體制,加強管理

林啟企業和部門應建立健全完善的防治體制,特別是在病蟲害發生期間,加強不同單位之間的協調合作;設立獨立的病蟲害防治部門,落實責任,明確防治制度,遵守“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加強監督體系的構建,制定嚴格的獎懲制度,督促企業和個人做好防治工作;加強森林的日常管理和養護工作,規范植物檢疫執法行為,嚴格把關林木的引進、檢疫、監管和復檢等工作,防止外來物種的侵入和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

3.3提高防治技術水平, 加強效率

加大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力度,創新防治技術,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推行生物防治(例如以蟲治蟲、以鳥治蟲等)和物理、機械防治(例如燈光誘捕器等)措施,減少投入成本的同時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開發新型的靶向性強的生物農藥,在提高防治效率的同時降低耐藥性的發生。加強病蟲害監測和預報技術的應用,學習并引進他人的先進技術,提高監測和預報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類型的病蟲害要針對其特性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目的的提高防治效率。

3.4加大防治資金投入,加強建設

林業企業或部門應該加強對病蟲害防治的投入,積極引進先進的防治技術和設備,以及先進的病蟲害監測和預報設備;增加人力資源的投入,以良好的待遇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從事防治工作;加強森林資源的建設,特別是對人工單純林,要增加植物種類,從本身的生態系統方面加強病蟲害的預防。

結語

森林是國家進行林業建設的重點資源,是影響生態平衡的主要林業產業。病蟲害是影響森林質量的重要災害之一,常對森林資源造成毀滅性打擊,不僅會影響森林資源的質量和林木的生長速度,還會影響林區的經濟和生態效益。我們需要加強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并結合實際情況,研究當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和有效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措施。

【參考文獻】:

[1]李嘉慶.試論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4,34(12):59-60.

篇6

關鍵詞:林業技術;林業建設;病蟲害防治;方案探索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53

提高林業技術水平、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是我林業建設的核心,也是我國林業生產能夠持續向前發展的要點。林木自身具有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功效,尤其是在周圍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人們更加重視對林業技術的關注和重視,因此做好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1 我國林業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現狀

就目前而言,我國林業建設以及病蟲害防治工作還是較為單一、落后的,在實際建設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多種病蟲害防治農藥,這必然會給日常環境帶來巨大的污染,因此做好林業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我國現階段,林業植被的覆蓋率以及質量都較低,雖然種類繁多,但是還有很多植被復雜,這就會導致病蟲種類也多變,我國目前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體系不健全、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法較低,與此同時,相關農業部門也沒有給予必要的重視、整個林業技術人員素質較低,從而直接降低了整個林業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影響了病蟲害防治工作順利開展[1]。

2 林業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的科學方案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林業產生的內部和外部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對我國林業技術工作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因此將林業技術運用于林業生產中勢在必行,做好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這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提高林業技術的的有效手段。

2.1 提高林業造林技術水平

每個不同的地區由于其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因此林業種植技術選擇也各不相同。例如:在山區林業造林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當地的林木為主,然后在此基礎上需要購進優良的樹木,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將抗病蟲能力較強的樹木與當地其他樹木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夠做好樹木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降低使用農業的使用量,提高林業造林技術質量和水平。

2.2 增強日常管理工作強度

由于森林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病蟲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強度不夠,這導致很多病蟲害處于早期階段也沒有被及時的識破和發現,從而沒有在第一時間進行防治和管理,從而降低了整個林業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的質量和水平,因此要加強日常管理工作強度,明確責任制度,將病蟲害防治工作做到位,這樣才會對樹木的生長產生積極影響[2]。

2.3 做好生物防治工作

在整個林木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做好生物防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所謂生物防治工作主要就是通過蟲類防治病蟲的一種方法,通過對常見的病蟲進行研究和分析,尋找它們的天敵,通過這種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夠減少化學用品對林木的威脅和傷害,從而提高林木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生物防治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控制昆蟲的數目,為其提供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同時還要嚴格對其進行監控和檢查,防治出現不良情況,這樣才能夠起到防治的作用。

2.4 采用農藥防治

在對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基本都是噴灑化學農藥,因此可以在此基礎上噴灑新型無害生物農藥,努力提高林業技術質量和水平,真正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實踐,通過采用生物農藥防治的方法,不僅能夠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來防治病蟲害,還能夠殺死病蟲,綜合對林業進行保護,防治帶來環境污染,從而實現保護環境的目標。

2.5 運用物理防治方法

目前物理防治是根據害蟲自身的某些特性入手,利用物理手段防治病蟲害,例如:有很多害蟲怕光,因此果農可以安裝殺蟲燈裝置,驅趕甚至殺死害蟲;果農還可以對果穗進行套袋,簡單方便,還能減少農藥的殘留,有效的防治害蟲的侵蝕。通過這種天然無毒的防治方法,能夠真正實現預防的目的,從而為林業建設作出貢獻。

3 結束語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影響下,人們對林業建設的要求也不斷的嚴格,因此國家必須把防治病蟲害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國家應該認真研究林業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的管理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采取防治結合的措施,通過創新理念、完善制度以及種植流程等多方面入手,從根本上預防林業病蟲害問題,以此提高我國林業技術質量,全面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推動我國農業生產的健康、持續發展。林業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果樹;種植;病蟲害防治;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436.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201

對于果樹種植而言,防治病蟲害工作是影響果樹種植的一個重要因素。病蟲害問題的產生,會顯著影響果樹的成長與結果,病蟲害的傳染性與危害性,能夠對整個果樹范疇形成較大的迫害。鑒于這一狀況及問題,應當科學的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避免對種植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保證相應產業的健康發展。

1 果樹種植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1.1 忽視病蟲害的防治

病蟲害是果樹成長階段的重要災害,甚至會導致減產或絕收。在預防當中,大部分果農會將注意力投入到滅殺當中,對預防極少關注,導致病蟲害持續上升。比如柑橘小實蠅,在早期如果沒有做好預防,則會在坐果后寄生在果實中,較難去除。在這一病蟲害開始出現時,并未引發關注,在時間的推動下,逐步加重,不斷傳播,構成了嚴重的病蟲害。果園生態系統是隨時改變的動態系統,與氣候條件及季節更替關系密切。因為每年的光照、降水量等因素都有所差異,果樹在病蟲方面的類別、傳播速度以及發生時間均有所差別。需要果農在種植時嚴格掌握果樹生長規律,在果園系統動態監控方面加強力度,一旦發現病蟲害,則需盡快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防治[1]。

1.2 忽視休眠期的病蟲害防治

果樹越冬時,根莖處于生長緩慢的狀態,此時果樹的病蟲也會進行休眠,在這一階段,果農較少對果樹的病蟲害進行預防和防治。實則此時的病蟲仍會危害到果樹,假如忽視了,則會令春季病蟲害更加嚴重。

1.3 農藥濫用

在果樹病蟲害防治方面,大多通過農藥給予防治,在防控當中,果農較多的運用不同農藥防治病蟲害。果樹一旦出現病蟲害,就會將各種農藥都投放到果樹當中,果品農藥殘留超標情況極為嚴重。

有些農藥殘留時間較久,比如樂果、甲胺磷等毒性較高、含量較大的農藥。邊遠地區乃至經濟不夠發達等地,濫用農藥現象極為嚴重,果品農藥污染問題較重。

2 果樹種植病蟲害防治對策

2.1 科學選擇果樹品種

果園的生態環境包括果樹、害蟲、益蟲、微生物等,果農需要科W挑選果樹品種,有效規劃種植范疇。例如因為在果樹的成長階段會產生相互移植、病蟲害交叉感染等狀況,蘋果樹不應與桃樹、梨樹進行混合種植,梨樹也不宜與桃樹相混合。果農還應當選擇有機肥料、掌握剪除病蟲果枝、清理果園環境等方法,打加快果樹成長及抑制病蟲害的發生。

2.2 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

制定果樹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案,農業防治為根基,生物防治作為重點,結合實際情況,挑選適宜的生物控制技術。將物理防治工作做好,在冬季將病蟲枝修剪好,將枯枝敗葉清理掉,夏季配備好殺蟲燈等人工誘殺方法。

2.3 加強保護和運用天敵

盡可能減少使用廣譜農藥。逐漸降低硫磷等農藥的使用量,挑選具有內吸性、選擇性的農藥,挑選適宜的農藥劑型與施藥方式,盡可能規避藥劑和天敵觸碰。提高生態環境,展現出天敵的效果,大面積種植有益生物,保持生物的多樣性,為天敵更改寄主與繁殖場地。通過人工方式將天敵釋放出來。農藥大面積噴灑,令天敵越發較難控制害蟲,可以通過人工方式繁殖或釋放天敵的方式,將天敵的數量進行補充。

2.4 定期培訓農民病蟲害防治知識,提高農民果樹種植技術

農民作為果樹種植的重要管理人員,是果樹病蟲害防治的重要力量。在防治病蟲害時,農民的合理種植技術可以確保果樹健康成長。轉變農民在傳統方面的理念,通過綠色方式治理病蟲害。定期對農民進行培訓,包含果樹種植知識、病蟲害的類別、生態環境乃至病蟲害的防治方法等方面。創建病蟲害防治示范田,通過新型防治病蟲害的技術,讓果農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給予重視,讓果農學會病蟲害的防治新技術[2]。

3 結束語

果樹存在的病蟲害防治問題,應當引起果農的重視,本著綜合性防治的原則,在防治過程中需要考量到諸多影響因素,依照實情給予治理,分階段有效選擇藥物劑量,及時將果園雜物進行清理,實現良好的防治效果。建立符合實際的防治規劃,把病蟲害防治工作落實好,以提升果產品的品質與數量。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分析;生態系統穩定

中圖分類號:S28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05-0211-01

根據我國現有的國情,森林的種植以及防護是至關重要的。想要森林資源得到合理的發揮,切實的為我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好處,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就需要不斷地進行,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需要進行完善和改進,保證森林資源不會得到破壞,我國林業可以合理健康的進行發展。

1.森林病蟲害防治現狀

近些年,森林病蟲害時有發生,對于森林資源的利用以及生態環境產生了極大的危害,我國林業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隨著這些狀況的不斷發生,我國林業以及其相關部門對于病蟲害防治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對于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以及完善力度逐漸加強,這樣的發展現狀,使我國的相關技術體系發展迅速,開始與國外先進水平進行接軌。但是,現有的病蟲害防治標準還沒有得到重視,國家和行業標準各有兩項,沒有有效地將實際情況進行結合。作為世界上病蟲害發生幾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目前的發展還是不容樂觀地,因為相關部門起步較晚,所以我們的技術研究工作還需要加大力度進行,不斷吸取各國優秀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發展。

2.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對于防治技術的合理運用,這樣才能保證病蟲危害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以及解決。對于防治技術來說,不同地區和不同病蟲危害所需要的防治技術是不同的,想要合理的對于技術進行使用,就需要根據當地的情況進行分析了解之后再進行技術的選擇。

2.1 合理營林造林

對于森林病蟲害來說,合理的營林造林是最基礎且有效的手段,它適用于任何地區任何環境。在森林保護的過程中,需要對于森林進行采伐、造林,這樣可以保證森林中生態系統得到穩定,增加森林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效地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可以說是從根源上面對病蟲害進行了預防。通過合理造林營林,我們會發現不僅病蟲害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森林實用價值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為我們生活帶來了切實的利益。

2.2 合理進行農藥使用

我國在早期的病蟲害防治體系中,對于農藥的使用是非常廣泛的,但是卻難以進行合理的控制,導致了雖然病蟲害得到有效地抑制,但是當地的生態系統得到破壞,短時間內難以恢復。現階段,在森林病蟲害預防的技術體系中,對于農藥的使用標準進行了一系列的規定,這樣有效地控制了化學產品的濫用導致的生態環境危機。在農藥的使用中,需要對于使用比例進行合理的測定,保證農藥的使用過程中,既能解決病蟲的危害,還能對森林進行保護,對于劇毒性農藥的使用,需要及時的進行制止。

2.3 防止外來有害生物的入侵

分析多年來病蟲危害的原因我們可以發現,外來有害生物的入侵,絕對是最大的原因之一。由于外來入侵生物在我國地區沒有天敵,導致了其大肆繁衍,對于我國現有的森林生態系統進行破壞,對森林植物產生威脅。舉例來說,美國白蛾僅僅對于我國內蒙古、河北一帶的危害就極其嚴重,導致了大量的經濟損失。想要徹底使外來生物入侵得到控制甚至解決,就需要從入侵的原因上面進行處理,相關部門需要與海關等方面進行溝通聯系,保證進出我國的動物得到基本的監測和控制,對于入侵源頭進行徹查,只有這樣的協同調查,才能從根本上面解決現有階段外來物種入侵的危害,保護我國的森林資源以及財產。

2.4 加強病蟲害預報工作

在進行森林病蟲害防治中,預報工作是一個基礎的工作,只有準確及時的進行病蟲害的預報,才能保證相關人員及時的對危害進行處理解決。各個部門需要把森林監測放在預防的關鍵性位置上面,保證全面及時的反應森林中出現的問題,提供準確的數據使技術人員進行分析處理,這樣才能做到及時根治、定點清除。

3.現有病蟲害防治體系漏洞

雖然說近幾年我國花費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上面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大量的,但是因為該方面起步較晚,經驗不足,所以,從現有病蟲害防治體系上面來看,其體系漏洞還有很多需要進行彌補。

3.1 現有資金不足

現有的防止體系中,對于資金的消耗是巨大的,任何設備以及技術的引起,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雖然國家對于該方面的投資不斷增加,但是還是遠遠不能彌補現有防治體系中資金的大量空缺,想要對病蟲害防治體系進行完善和發展,就需要資金的持續性供應,這樣才能保證其技術與世界水平進行接軌,保證病蟲害防治效果大大提升。

3.2 相關制度不完善

正是因為我國對于森林防治起步較晚,所以相關的法律制度都不是很完善,無論是對于森林防治中農藥、化學產品的使用,還是對于管理以及人才引進制度的完善,都沒有相關的標準,這樣的現狀,使森林防治的發展止步不前,難以取得更大的進展。在病蟲防治中,重點難以突出,防治的根源難以分清,導致了現有技術手段不能滿足于病蟲危害現狀。

3.3 森林病蟲害預防沒有得到普及

現有群眾甚至工作人員,還沒有認清病蟲的極大危害,對于該項技術手段認識不足,導致了發展停滯。想要合理的進行發展和推廣,就需要保證對于防治工作的優點進行科普,保證人人都能從心里對于這件事進行認識和了解,明白它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進行發展普及。

4.總結

通過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體系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現有的技術得到了階段性勝利,病蟲危害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是從根本上面來說,危害的源頭還沒有得到處理和控制,技術還沒有得到高度的完善。想要合理的進行該項技術的發展,對于人才的引進和相關高端技術的改進都是必須的。而從相關部門的角度來說,預防工作的重要性,直接決定了之后森林發展的狀況以及生態系統的完善,這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工作。我們對于森林病蟲的危害,需要從心底里充分地進行認識,了解它的危害性,保證從心理上對于病蟲害防治工作進行支持,才能使該項工作的發展順利的進行。總而言之,森林病蟲害預防體系的完善過程還很長,需要各個部門各個專業人員共同作出努力。

參考文獻

[1] 張淑梅.黑龍江墾區森林病蟲害管理信息系統構建及應用研究[D]. 東北林業大學,2009.

篇9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法

中圖分類號:S435文獻標識碼: A

1當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林業病蟲害近年來逐漸嚴重,對于我國的林業建設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林業建設的發展不僅僅可以提高林業的生態效益,同時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也有積極的意義。當前由于我國的林業建設剛剛起步,對于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還缺少相關的技術和經驗,導致我國的林業建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當前林業建設中需要加強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提高林業建設的水平。當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1林業病蟲害防治的工作重視不足

當前林業病蟲害對于林業的發展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近年來影響逐漸增加,導致很多樹木因為防治工作不到位導致一些經濟損失。林業建設在我國的發展比較緩慢,當前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我國一些地區的樹木受到病蟲害的威脅,甚至導致樹木的死亡,影響了正常的林業生產和建設。另外由于工作人員對于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重視不足,導致林業生產中缺少正常的預防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蟲害的危害程度,影響林業建設的正常進行。

1.2林業病蟲害防治人員缺少相關的工作經驗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對于管理人員有著比較高的要求,管理人員不僅僅需要掌握相關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同時還需要有比較豐富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經驗,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林業建設的順利進行。但是當前從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工作人員對于病蟲害的防治技術掌握還不夠熟練,導致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林業病蟲害防治人員缺少相關的工作經驗。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很多病蟲害疾病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才能辨別,因此豐富的工作經驗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水平。但是由于相關的工作人員缺少工作經驗影響了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的現象經常出現。

1.3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需要進一步提高

當前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還有待于提高,我國的林業建設發展的速度比較緩慢,同時我國的林業建設走向正規化的發展時間比較短,因此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對于林業建設的作用十分重要,由于技術落后有可能導致大范圍樹木的破壞,這對于當前林業建設的發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一些病蟲害對于防治技術的要求比較高,如果病蟲害的防治技術不高將會導致整個病蟲害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影響樹木的生長。

2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

林業生產在我國的生態建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由于林業病蟲害的影響導致林業生產的質量受到一定的損失,甚至會影響整個林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當前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還有待于提高,由于技術落后和管理方面的問題導致的林業病蟲害損失嚴重影響了林業生產和林業建設。當前林業生產的管理者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保障林業的生產建設。

2.1重視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

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對于當前的林業生產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林業生產不僅僅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同時也有著一定的經濟效益,做好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對于提高林業生產的效益有著關鍵的作用。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林業生產的管理者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需要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林業病蟲害的預防工作。隨著林業種植面積逐漸增加,林業病蟲害的種類和數量都有所增加,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量也有所增加,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更需要重視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同時還需要加強預防工作,盡量在病蟲害未能對林業生產造成損失的情況下消除林業病蟲害,保障林業生產的正常進行,提高樹木的質量和經濟效益。

2.2提高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無公害技術

林業病蟲害近年來種類和數量逐漸增加,同時對于林業生產的破壞也逐漸增加。林業病蟲害的主要種類有以下幾種:春尺蛾,榆毒蛾,美國白蛾,泡桐叢枝病和楊樹腐爛病等等。林業病蟲害對于樹木的生長威脅逐漸增加,對于林業的生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導致林業生產的經濟損失逐漸增加,因此需要重視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不斷提高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的水平,盡量減少病蟲害的危害。針對不同的病蟲害種類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和防治技術。當前所采用的主要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需要做好林業病蟲害的預防工作。

林業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可以有效地減少病蟲害的發病率,促進林業生產。很多病蟲害之所以對林業生產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與病蟲害的預防工作不到位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林業生產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要做好育苗,造林,撫育管理,封山育林等等工作,更好地確保林業生產正常進行。在育苗的過程中要適當的選擇比較合適的苗圃,避免一些比較低濕的地方,減少苗枯病的產生。同時在進行育苗的過程中需要對苗圃進行輪流作業,避免一些蟲害的產生,及時對苗圃進行翻土施肥等工作,確保育苗順利進行,盡量減少蟲害產生的可能性,更好地保障林業生產。在撫育管理的過程中要做好施肥和除草工作,同時還需要及時修剪枝葉,及時修剪一些患病的枝葉,防治蟲害的蔓延,保障撫育管理工作的質量。封山育林過程中需要選擇合適的地理位置,保障植被的恢復,保障生物多樣性,提高森林的生態效益。

生物防治病蟲害主要是利用生物來消滅病蟲害的一種病蟲害防治方法。生物防治病蟲害對于林業生產的作用十分顯著,不僅僅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蟲害同時還可降低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成本。生物防治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利用昆蟲天敵防治病蟲害。昆蟲天敵防治病蟲害是比較常見的方法,可以在森林中引進一些天敵昆蟲,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蟲害,不僅僅可以減少林業病蟲害同時還可以維持生態平衡,促進林業生產正常進行。二是利用一些益鳥防治。森林中的一些鳥類以害蟲為主食,因此可以借助鳥類防治病蟲害,啄木鳥是比較常見的防治病蟲害的益鳥,除此之外還有灰喜鵲,山雀等,可以通過建立鳥巢等方式引進益鳥幫助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三是利用微生物防治。一些微生物也可以用來防治病蟲害,比如細菌,病毒等,白僵菌可以防治馬尾松毛蟲等等,利用微生物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對于林業的發展也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2.3增加林業病蟲害管理人員的工作經驗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人員需要比較豐富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經驗,這樣不僅僅可以及時發現病蟲害的種類,可以及時采取有效地措施,同時還可以降低病蟲害的發病范圍。但是當前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人員的工作經驗相對缺乏,這對于病蟲害防治工作十分不利。應該加強對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增加工作人員的病蟲害防治知識,更好地保障林業病蟲害工作的正常進行,降低病蟲害造成的損失。

結語 :

林業生產不僅僅有著比較好的生態效益,同時也有著一定的經濟效益。當前林業病蟲害的出現對林業生產造成了比較大的危害,影響了林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由于我國的林業病蟲害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一些病蟲害未得到及時地控制。在今后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需要加強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盡量減少病蟲害的危害,保障林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參考文獻

[1]劉寶華.淺談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和防治措施[J].民營科技,2009(06).

篇10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防治措施

甘肅省第六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全省林地面積為981.21萬hm2,占全省總面積的21.82%,其中林地232.5萬hm2,疏林地17.16萬hm2,灌木林351.85萬hm2,未成林造林地67.64萬hm2,苗圃0.86萬hm2,其他林地311.2萬hm2。甘肅省林業危險性生物種類繁多,病害約16種,蟲害約83種。

1 甘肅省林業病蟲害基本現狀

1.1 種類復雜性 林業病蟲害具有突發的特點,在發生之前難以對其進行預測和防患。甘肅省有著非常廣闊的森林面積,病蟲害發生的十分頻繁。并且病蟲害種類十分龐雜,比如:柳樹爛皮病、楊樹天牛、云杉橡皮蟲病、落葉病、褐葉病、果樹腐爛病、梨木虱等,并且這些不同種類的病蟲害有著不同的防治措施,所以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難度很大。

1.2 影響廣泛性 林業病蟲害的災害影響十分廣泛,通常情況下,林業病蟲害不以局部的形式發生,而是讓上萬公頃的林業資源受到影響,并且甘肅省林業資源相對比較集中,種植的林業樹種也十分單一,主要以楊樹為主,加快了林業病蟲害的傳播速度。

1.3 種類頑固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殺蟲藥劑也得到了更新,雖然林業病蟲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控制,但從林業病蟲害的長遠防治目標上看,情況很不樂觀。因為害蟲會在藥物的持續作用下,抵抗能力與適應性逐步增強,產生很強的抗藥性,這樣即使大部分害蟲在經過治理后不再出現,但是少部分害蟲卻能頻繁出現,并且造成的災害也越來越嚴重,比如松毛蟲、楊扇舟蛾以及天幕毛蟲等害蟲。

2 甘肅省林業病蟲害頻繁的原因

2.1 樹種單一,容易發生病蟲害 隨著甘肅省造林事業的發展,人工林比重逐漸增大,并且大部分樹林的樹種十分單一,比如多為楊樹、柳樹、云杉、山杏、刺槐等,結構比較簡單,沒有很強病蟲害防控能力,病蟲害能夠迅速生存和繁衍,為林業危險性有害生物的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

2.2 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 甘肅省森林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影響了林區益鳥、天敵昆蟲的存活率,種群基數減少,因而不能很好地制約林業危險性有害生物。并且甘肅省近年來連續多年出現暖冬,氣候十分干旱,林木生長不良,滋生和蔓延了很多有害物種,危害了甘肅省的林業資源。

2.3 體系不全,病蟲害防治不力 甘肅省護林隊伍技術力量薄弱,基礎設施落后,檢測覆蓋率低,防治手段單一,因此,病蟲害防治工作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嚴重制約了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

3 甘肅省林業病蟲害防治措施

3.1 搞好檢疫,監測預報 植物檢疫可以及時發現植物病蟲害的情況,有效防止森林植物受到危險性病蟲害的侵害。目前,甘肅省林業植物的生長受到了很多外來病蟲害的影響,因此,林業部門要重視植物檢疫工作,并提升檢疫技術水平,嚴防危險性病蟲害傳人。另外,要及時隔離處理已經出現病情的區域,防止病蟲害繼續蔓延。并且還要完善種子、苗木、繁育材料和木材調運的檢疫措施,以此維護甘肅省林業的健康建設。

3.2 育苗消毒,保護天敵 消毒既能對種苗進行保護,還能增強種苗的生長能力。苗圃建設過程中,種子和土壤內都會留有害蟲活病原,因此,要在育苗時做好對種子、土壤的消毒工作,這樣可有效提高出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