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理療的作用范文

時間:2023-11-17 17:46: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科理療的作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兒科理療的作用

篇1

關鍵詞:音樂療法 兒科 應用【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46-02

1 音樂療法的概況和分類

1.1 概況。音樂治療是科學且系統地運用音樂的特性,通過音樂的特質對人的影響,協助個人在疾病或殘障的治療過程中達到生理、心理、情緒的整合。通過和諧的節奏,刺激身體神經、肌肉,使病人產生愉快的情緒,在疾病或醫療過程中身心改變的一種治療方式。在進行音樂療法前,應該與病人或家屬進行診斷性會談,了解病人當前的家庭社會狀況、成長經歷、情緒狀態以及疾病狀況,然后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音樂,就像醫生對癥下藥開方一樣[1]。從19世紀開始應用音樂療法于成人,多項研究標明可以減輕患者在侵入性操作時的緊張情緒,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疾病的恢復。由于兒童心理特征與成人不同,音樂療法在兒科是否起到同樣療效?在歐美、日本、臺灣等地音樂療法應用于兒科已蓬勃開展,例如英國的ButtML在2000年發表在英國護理研究雜志上研究關于調節足跟采血后早產嬰兒的行為;英國的BerlinBK發表在英國急診護理雜志上關于音樂療法在急癥患兒侵入性操作中的應用;日本的松井紀和發表在日本醫學雜志上的關于小兒音樂療法,但國內目前相關報導極少,其原因可能與國民素質有關。

1.2 分類。根據音樂治療的方式音樂治療分為被動性和主動性兩種。被動性音樂活動中,病人是傾聽的角色;主動性音樂治療活動中,病人是執行者的角色如唱歌、使用樂器等。目前,音樂療法多數使用VCD、隨身聽,病人也多數是被動地聽。

2 音樂療法的作用

音樂的治療作用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主要由曲調的節奏、旋律、響度、和聲等因素決定,其中又以節奏、旋律最為關鍵。音樂對人體的作用主要表現有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

2.1 心理作用。在心理方面,音樂通過藝術感染力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以情導理,調攝情志,恢復心理平衡。研究表明,音樂的影響力主要是通過心理和物理兩條路徑來實現的。不同的音樂能激發人不同的情緒。例如,節奏鮮明的音樂能使人受到振奮和鼓舞;旋律優美的音樂能使人心曠神怡、輕松愉快;雄壯的進行曲能使人感到熱血沸騰,勇往直前。而不同的音調所引起的作用也不同,如E調安定、D調激烈、C調溫和、B調哀怨等。其中C調被認為最適宜于陶冶情緒和性格[2]。

2.2 生理作用。音樂對人的生理作用主要體現了鎮靜、興奮、鎮痛、降壓、怡情的作用。音樂對人體生理作用的影響是通過音響作用于人體而實現的。音樂通過聽覺和傳入神經傳入體中,與機體的某些組織結構發生共鳴作用,并被人體吸收,從而激發人的能量。臨床實踐證明,適宜的音樂可以使人體交感神經系統活動減少,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從而在應激狀態下,使患者呼吸平穩,血壓、心率穩定,有助于各項操作的順利進行;并可通過影響內啡呔等物質的釋放而達到鎮靜、催眠的作用[3]。

3 音樂療法在兒科侵入性操作的作用

3.1 兒科患兒常常需要進行侵入性操作,例如輸液、靜脈穿刺、動脈穿刺、鼻飼、氣管插管、吸痰、取血氣標本等。以往研究證實音樂可給患兒創造愉快的環境,轉移患兒對不熟悉情景和治療的注意力,能減輕或消除患兒的痛苦,緩解緊張情緒,減輕病兒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對緊張的生理反應,降低患兒在進行侵入性操作時的心率和血壓[4]??蓽p少緊張病人體內的皮質醇水平,增強住院患兒的免疫力。如果使用耳機聽音樂還可防止患兒聽到一些不宜知道的談話內容。從而達到恢復、保持和促進病人身體和精神健康的目的。我院前期大樣本研究表明,在兒科普通病房應用兒童音樂及動畫片,可是患兒情緒平穩,心率、血壓平穩、對疼痛感覺耐受增加,更愿意接受輸液及侵入性操作,與文獻報導一致。

3.2 音樂對PICU患者的影響:由于ICU環境的特殊性,極易導致ICU綜合征。在成人ICU,音樂療法研究比較成熟,而在兒童ICU音樂療法研究尚處于開始階段。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對47名進入ICU患者進行音樂療法,結果用自主神經活動和心律變化的頻率數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交感神經系統活動減少,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加,情緒狀態評估(POMS)比較,“緊張不安”、“憤怒敵意”、“疲勞”、“抑郁墜入”也顯示明顯改善[5-7]。既往通過臨床實驗研究證實,經選擇的古典音樂可使機械通氣患者心率由101.8次/min減慢至92.9次/min,POMS的情緒干擾分值亦由16.5下降到9.9。結果提示,適當的音樂有助于患者減輕和放松機械通氣造成的精神壓力,降低氧和能量的消耗。我院前期大樣本研究表明,在PICU中應用兒童音樂,可使應用呼吸機的患兒心率、血壓平穩,血氧提高。

4 音樂療法對兒科護理工作的影響

4.1 兒科護理人員自我價值的實現。兒科工作繁雜、與患兒溝通較難,患兒在侵入性操作時不配合,給治療帶來難度,同時家屬由于疼愛小孩,對護理工作不理解,使兒科護理人員常覺厭倦、單調乏味,護理工作者常有得不到尊重的感覺。音樂療法無痛苦,無不良反應,是臨床護理人員可以獨立提供的輔治療措施,通過音樂療法可以融洽護患關系,讓病人尊重護士。隨著護理人員知識層次的提高,護士渴望發展,在心理或精神衛生方面起到積極作用,護理將不再是單調乏味的工作。

4.2 將音樂療法納入護理教育課程。如果將音樂治療相關信息納入護理教育課程,使護理人員能將音樂治療確實應用于臨床護理中,將發揮護理獨特功能并提升護理照顧品質。

4.3 使護理工作更加具體細致。音樂療法可以具體到某些治療和護理操作過程中[8]。作者從事兒科護理工作多年,在每次給患兒做操作時患兒均表現不愿配合,但經過音樂治療后,患兒多能接受侵入性操作,給護理工作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在放松的音樂環境下工作,護理人員精神也得道一定的放松,也使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更加細致。

5 兒科實施音樂治療的步驟

5.1 兒科的護理工作人員充分了解有關音樂療法的目的、背景、基本原理、如何運用等知識,讓更多醫護人員參與制定音樂療法的護理規劃,這對更好地實施音樂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5.2 對各個年齡階段兒童使用不同的音樂[9],原則為適合同齡兒童興趣愛好,例如胎教音樂或其他柔和的音樂用于小嬰兒,而動畫片音樂適用于學齡前期兒童,鋼琴曲及電子琴適用于學齡期兒童,最好配好相關影像資料。

5.3 做好宣傳解析工作。護理人員應評估病人的病情和情緒狀態以及對音樂類型的喜好,協助病人及家屬了解音樂治療的益處,介紹相應音樂的背景材料,取得病人及家屬的信任與配合。

5.4 個體化音樂治療。在操作室和病房安裝專用播放設備,音樂的選擇應是個性化的,使音樂風格與病人的病情和人格類型相吻合[10]。當患兒進行一些侵入性操作時,護士用與患兒年齡相適應的語言向患兒解釋有關的操作事項,然后讓患兒和父母挑選喜歡的音樂,若無法做出選擇,則由急診室的護士代其挑選。在音樂治療的過程中,鼓勵患兒和家屬隨著音樂的節拍唱歌。

5.5 音樂治療前讓患兒最好排空大、小便,取舒適。音樂治療過程中限制燈光、聲音、探訪者等。治療時間以30min為宜,每天1~2次。

音樂能夠影響人們的思維、身體和情感,為人們提供娛樂。能提高多種病癥病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緩解軀體和精神痛苦。背景音樂走進醫院、走進診療室,特別是兒科病房,轉移患兒對不熟悉情景和治療的注意力,緩解患兒的緊張和不適,在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展。研究表明音樂療法是極有前途的一種新型心身護理方法,在現代醫學護理模式發展過程中將會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滿力,高明全.音樂療法在護理工作中應用的現狀.中華護理雜志.2003,38(3):205

[2]王新玲摘,程顯山校.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6):176

[3]林真珠摘,程顯山校.音樂療法在急癥患兒侵入性操作中的應用.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9,18(7):607~608

[4]陳曉英.音樂護理的功效及其臨床應用.實用護理雜志.2001,17(4):50

[5]齊彥春.音樂療法的相關問題及其臨床應用[J].護理研究,2004,18(3B):473~474

[6]史愛珍.音樂與護理.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2,21(3):130

[7]吳紅艷.歡笑是最好的治療.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2,21(2):71

[8]Chou,-L-L; Wang,-R-H; Chen,-S-J; Pai,-L. Effects of music therapy on oxygen satura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 receiving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J-Nurs-Res. 2003 Sep; 11(3): 209

篇2

實驗組治愈20例,好D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治愈9例,好轉10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63.3%。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關鍵詞:微波理療;人參五味子湯;小兒難治性肺炎

中圖分類號:R27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3-0065-02

小兒機體防御功能較弱,受涼后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及肺部炎癥。據統計,小兒肺炎是兒科住院病例中數量最多、死亡率最高的呼吸系統疾病,嚴重威脅5歲以下兒童的生命健康。研究顯示,小兒肺炎的常見病原體主要為病毒、細菌以及支原體,常規給予抗病毒、抗菌的藥物治療可在1周左右顯著起效,但仍有約8%的患兒持續出現咳喘、痰鳴等癥狀,肺部音長久未見消失,此即為難治性肺炎。本次研究對難治性肺炎患兒給予微波理療聯合人參五味子湯進行治療,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深圳市寶安區中心醫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難治性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符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兒科學》中關于支氣管肺炎、支原體肺炎、毛細支氣管肺炎的診斷標準,且均在抗病毒、抗菌等相關治療8天以上仍持續存在咳嗽、痰鳴、肺部音不消退,并排除支氣管發育不全、肺膿腫、肺不張、干酪樣肺炎及支氣管異物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實驗組中男17例,女13例;最小4個月,最大4歲,平均(2.4±0.4)歲。對照組中男15例,女15例;最小5個月,最大3.7歲,平均(2.5+0.6)歲。2組對象的性別、年齡、臨床表現等基礎資料基本相同,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根據臨床癥狀給予止咳、消炎、化痰等相應治療。實驗組停用所有抗菌、抗病毒、止咳平喘的藥物,采取微波理療儀對患兒進行治療,于距離肺部皮膚1-3 cm處垂直照射,照射前放置薄海綿墊進行保護,每次照射20 min,每日1次。同時給予人參五味子湯,主要包含五味子、云苓、黨參、川貝、地龍、龍骨、炙甘草等,每天服用60-80 mL藥汁,分3次喂服,5天為1個療程。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對臨床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運用卡方檢驗,以P

2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療效標準 觀察并比較2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如:治愈:臨床癥狀如咳喘、肺部音等完全消失,X線檢查證實肺部炎癥消失;好轉:咳喘、肺部噦音等臨床癥狀明顯緩解,X線檢查證實肺部炎癥部分吸收;無效:咳喘、肺部噦音等臨床癥狀無改善,X線檢查未見肺部炎癥吸收甚至惡化。

2.2治療結果 見表1。

3討論

小兒肺炎是影響我國5歲以下兒童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其發病率與死亡率居高不下,是兒科醫療工作的重點與難點。研究顯示,小兒肺炎的常見病原體主要為病毒、細菌以及支原體,常規給予抗病毒、抗菌的藥物治療可在1周左右顯著起效,若對癥治療7-8天后患兒仍持續出現咳喘、痰鳴等癥狀,肺部噦音長久未見消失,此即為難治性肺炎,這給臨床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因此,探尋針對難治性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微波是一種超高頻電磁波,其治療肺炎的機理并非直接殺死病原體,而是利用較強的穿透力深達肺部組織,促進炎癥部位的血液循環,加快炎性滲出物的吸收消散,并通過其電磁場作用使局部PH值趨于堿性,抑制病原體的生長繁殖,良好的促進患兒局部血液循環及淋巴循環。

篇3

[關鍵詞] 盤腸散;艾灸;兒童;功能性腹痛

[中圖分類號] R96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5(b)-0166-03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nchang Powder Curative Effect of the Combined Moxibustion Phys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Observation

MA Chuan-zhen,ZHI Ping,ZHANG Ji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Qigihar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gihar,Heilongjiang Province,16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Panchang powder clinical study on combination moxibustion phys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abdominal pain syndrome of cold accumulation. Methods 120 cases of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oral Panchang powder combined with moxibustion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oral anisodamine tablet,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number of comparisons abdominal pain.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 the comparison group total effectiveness 83.33%,P

[Key words] Panchang powder; Moxibustion; Children;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兒童功能性腹痛(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FAP)是兒科常見病,以腹痛、腹脹等癥狀為主要表現的功能性胃腸病,腹痛部位以上腹、臍周為主。有研究報道,該病發病主要為4~18歲兒童,其發病率為0.5% ~7.5%,多見于女童[1]。因其具有反復發作性特點,常常給患兒及家長帶來極大困擾,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此病在中醫學中屬“腹痛”范疇,故該研究于2011年1月―2014年12月運用盤腸散結合艾灸理療治療兒童功能性腹痛屬于寒積腹痛證者療效確切,值得推廣,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選擇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間,該院兒科門診及住院患兒為觀察對象,共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其中觀察組60例、對照組60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38例;年齡2~7歲39例,7~14歲21例;病程≤6 個月22例,7 ~12 個月 30例,1 年以上8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40例;年齡2~7歲38例,7~14歲22例。病程≤6 個月20例,6 ~12 個月 31例,1 年以上9例。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病程上比較,無顯著性差異,有觀察意義。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兒童功能性腹痛“羅馬 Ⅲ ”診斷標準[2]: ①腹痛為發作性或者為持續性,至少每周1次,并持續2個月以上;②除外其他功能性胃腸??;③除外其他器質性腹痛性疾病。

以下情況支持此診斷 腹痛的疼痛部位多位于臍區、腹上區近腹中線處,腹痛的性質多為隱痛或鈍痛,少數患兒為痙攣性腹痛,腹痛間歇期患兒飲食、玩耍、精神狀態等表現如常,很少有患兒在夜間痛醒;腹痛持續時間很少超過1 h/次,大多數患兒不經治療,腹痛可自行緩解;腹痛發作每周>3次,次數頻繁[3]。

1.2.2 中醫辨病辨證標準 參照《中醫兒科學》[4]中腹痛(寒積腹痛)的辨證標準。主要癥狀:腹部疼痛,陣陣發作,痛處喜暖,得溫則舒,遇寒痛甚,腸鳴漉漉,面色蒼白,痛甚者,額冷汗出,唇色紫暗,肢冷,或兼吐瀉,小便清長,舌淡紅,苔白滑,指紋色紅,脈沉弦緊。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兒童 FAP 羅馬 Ⅲ 診斷標準及中醫辨證屬寒積腹痛的患兒;②無其他心、肺、腎、肝膽病患兒;③能堅持口服中藥散劑;④年齡在2~14歲。

1.4 排除標準

①患有其他兒內科疾病患兒;②診斷為外科急腹癥;③有腹腔器質性疾?。虎芤缽男圆睿荒茼樌瓿捎^察者。

1.5 觀察方法

觀察組:口服中藥免煎散劑(藥準字號:08051002011.04)。藥用:茴香、木香、乳香、砂仁、蒼術、醋香附、延胡索、白芍、山藥、萊菔子、枳殼、陳皮、炒建曲 (藥物比例:袋數2 : 1 : 1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每次服用劑量因年齡而定。同時給予艾灸理療,選穴中脘、神闕、關元、足三里、內關,30 min/次,2次/d。(選用DAJ-23H(豪華)型多功能艾灸儀)。2 周為 1 個治療周期。對照組:給予口服山莨菪堿片(生產批號 111A618) ,0.1mg?kg/次,3次/d口服。2 周為 1 個治療周期。

1.6 觀察指標

1.6.1 安全性評價指標 ①體溫、呼吸、脈搏、血壓等一般體格檢查項目;②血、尿、便常規檢查;③肝、腎功能測定。

1.6.2 療效性評價指標 ①主要癥狀:腹部疼痛,陣陣發作,痛處喜暖,得溫則舒,遇寒痛甚;②主要體征:舌苔、脈象。

1.7 療效判定

1.7.1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相關文獻[1]自行擬定:①治愈:腹痛癥狀、體征消失,半年內無復發;②顯效:腹痛癥狀、體征明顯減輕,發作次數積分較療前明顯減少,≥2分;③有效:腹痛癥狀、體征減輕,發作次數積分較療前減少 1 分;④無效:腹痛癥狀、體征無改善,發作次數積分較前減少為0分。

1.7.2 腹痛發作次數――評分標準 參照相關文獻[1]自擬。0 分:沒有腹痛發作; 1 分: 輕度腹痛,腹痛發作次數,每月

1.8 統計方法

應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表示,等級資料用 Ridit 分析。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2 結果

在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中,觀察組總有效例數為57例,總有效率為95%,無效例數為3例,占5%;對照組總有效例數為50例,總有效率為83.33%,無效例數為10例,占16.6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χ2=16.13,*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后χ2=9.67,P

①兩組總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總療效比較[n(%)]

注:觀察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χ2=16.13,*P

②兩組腹痛發作次數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腹痛發作次數積分比較

注:兩組治療前χ2=6.45,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后χ2=9.67,P

篇4

新建兒童醫院(Alberta Children’s Hospital)位于落基山脈,坐落在弓河邊的小山頂上,可以俯瞰卡爾加里市中心,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建筑面積約74322m2,設床位133張。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設有34個專科。除了完善的設施外,所有醫療用房都采用了最新的通訊與信息系統,并具有遠程醫療/電話會議功能。艾伯塔兒童醫院建成后,成為卡爾加里市的標志性建筑,色彩繽紛的積木玩具式建筑成為當地的一道風景線,使人賞心悅目。

設計方案——色彩豐富的積木玩具

初步設計方案在經醫院青少年咨詢小組(Hospital’s Teen Advisory Group)討論時,被改得面目全非,變成了色彩豐富的積木玩具。但建筑師們接受了這種創意,遵循咨詢小組的意見,在設計過程中更加注重兒童喜聞樂見的色彩與元素,致力于兒童友好型醫院的設計。

流線設計——科學合理,人流物流分明

艾伯塔兒童醫院有5個主要入口:

主入口,主要是門診與咨詢來訪者,旁邊設有來訪者停車庫和公交車站。

急診入口,主要接待急診,醫院正前方60m的淺棕色的平臺是直升飛機停機坪,有專用的緊急通道直接進入急診。

醫院職工(Staff)入口,是醫護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后勤人員的主要通道,并設有職工專用的停車場。

物流入口,所有醫療機構所需物品都由此進出。物流與人流的車輛分離,保障了人流的安全性。

定期來訪者入口,主要接待無需接診的定期理療患者,有效避免與門急診人流的交叉??祻椭行牟粌H有設施先進的理療室、游泳池等,還有手工工藝室、健身器材室等。

從主入口進入醫院,是門廳及中庭,一側是餐廳,一側是兒童樂園。一條主通道貫穿中庭,主通道兩側布置醫療科室。每一樓層均為相同布局,由樓廳、通道和科室構成。

內部設計——利于“多學科團隊協同”、助于“家庭為中心”的護理

醫院的內部設計理念強調有利于“多學科團隊協同”工作,有助于“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并將“擁抱家庭成員”作為一個孩子的康復團隊的重要合作伙伴。提出“兒童不是小大人”,認為家庭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和疾病治愈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配有獨特的和專門的醫療團隊提供照顧。每間病房不僅布置溫馨,而且還配有家屬休息的設施,并設計了家庭活動空間。

環境設計——體現3H(Hope、Help、Heal)宗旨

醫院的宗旨是3H(Hope、Help、Heal),即希望、救助、治愈,新醫院旨在創建一個兒童喜歡的、樂于接受的醫療環境,以減少兒童的精神壓力,有利于醫療,促進康復。體現3H的色彩、裝飾與兒童喜愛的元素在醫院中無處不在,從重癥監護病房到普通病房、走廊、餐廳甚至衛生間均充滿了童趣,極大地消除兒童對醫院和治療的不適癥。在候診室還為孩子們提供玩具和視頻游戲,緩解了兒童的不安與焦慮的心情。

手術部配置——設施完善、設備先進

醫院是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嬰幼兒視力門診和兒科創傷中心。在兒童腫瘤的兩個關鍵領域(血液和骨髓移植及I期臨床試驗)具有醫療優勢,并成為加拿大西部最大的血液和骨髓移植中心。另外,小兒心臟科也是特色專科,為兒童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臟問題提供全面的診斷、監護和治療服務。因此醫院的手術部設施非常完善。

手術部有9間手術室和兩間特殊的治療室(special procedure room)。這9間手術室均可進行微創手術,其中有1間是配有磁共振成像儀(MRI)的綜合手術室,其外墻為可拆卸式,便于日后設備的更新,還有兩間是配有血管數字減影(DSA)的智能手術室。在手術部除了一間開放式的麻醉誘導室外,還特別設置了5間專用的可由家屬陪同的無障礙麻醉誘導室以及22床的術后恢復室。

值得一提是醫院設有35張床位的一日手術部,手術部有專供患者術前評估與準備的用房,相鄰設有家庭休息室、哺乳室和儲物柜。

考慮到兒童醫院急診的特殊性,備有兩處預檢分流站,設有30間檢測間,其設兩間精神病患的專用檢測站。兒科監護病房(PICU)、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以及腫瘤科病房(EP)均有較高的無菌隔離要求。

另外,在設備配置中,為了消除醫療環境控制中致病、致敏的因子,醫院采用全新風全空氣空調系統,提供了優質的室內空氣品質。配置了21臺容量為920000m3 /h的空氣處理機組,15臺即熱式燃氣熱水器,分別為各醫療區域提供生活熱水,而不是采用集中式供應生活熱水。

針對當地盛產油氣的現狀,醫院設有能源中心,其中熱源為1臺150BHP(110.25kW)和3臺450BHP(330.75kW)的雙燃料燃燒的火管鍋爐,還額外設置兩個450BHP(330.75kW)鍋爐。冷源為兩臺1200冷噸(4220.4kW)的冷水機組,另外再提供1臺1200冷噸(4220.4kW)的冷水機組,為醫院今后發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篇5

關鍵詞:腦癱 早期治療 康復訓練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013-02

1 現狀分析

由于急救醫學的發展,高危新生兒存活率明顯提高,小兒腦癱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如不及時治療,極有可能造成患兒終身殘疾,給孩子造成極大的痛苦,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利用現有資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患兒的傷殘程度,提高治療效果,是當前兒科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2 治療的原則

2.1 早期治療。3個月左右為治療極佳階段,但不容易發現,如在半歲左右發現并及時治療,病程短,效果好。因為年齡越小,腦發育越快,90%的新生兒腦重量是370克,出生6個月可達到700克。1歲左右相對比半歲左右的患兒療程要長,但可恢復到基本正常。1歲至3歲患兒治愈率可達90%以上,最好不超過4歲,最遲不超過6歲,因為嬰幼兒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腦組織代償能力強,其受損后可通過各種治療手段反復刺激,由沒有受損的區域替代和代償,所以早期治療促使正在發育的中樞神經系統得到進一步發育,發育障礙的癥狀得到改善,異常姿勢和運動模式會被有效地抑制,因為這種異常模式一旦形成,再糾正十分困難,并且還會阻礙正常運動姿勢的產生,同時也可以控制肢體攣縮變形和肌肉萎縮無力,對整個運動機能和智力的提高產生很好的效果。

2.2 綜合、持之以恒治療。實踐證明,腦癱患者,使用單一治療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必須長期堅持,綜合治療,才能收到預定效果。綜合治療包括:運動療法、物理療法、心理治療、按摩推拿、針灸、藥物和手術等。

2.3 家庭參與。腦癱康復需要很多年,在康復機構內做短時間的訓練治療,遠不能滿足全部康復需要。應把訓練貫穿于日常生活活動中去,保證病兒在家庭中得到長期、系統、合理的訓練治療。因此必須教會家長掌握康復方法,做家庭康復訓練,由于親情關系,病兒容易配合,能取得較好的訓練效果。

2.4 患兒主動性參與。分析病兒的心理、引發病兒的主動性,良好的心理因素能起到促進和增強醫療效果的作用。康復工作者親切的語言和行為,會給病兒以溫暖、信任、減少其畏懼、膽怯心理,便于引發病兒的主動性,起到單純訓練治療所起不到的良好醫療作用。治療中及時鼓勵,增強病兒和家長的信心。為避免訓練的單調、乏味,應將訓練與游戲、娛樂、教育融為一體。

2.5 因人而異。患兒的功能障礙及康復潛能,存在著個體差異,制訂康復計劃時必須因人而異。而且要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調整、修改。

3 治療的方法 

3.1 正確?;純撼S凶藙莓惓:筒粚ΨQ,訓練過程中必須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和,這樣可以阻止原始反射,防止異常姿勢和痙攣的發生。

3.1.1 正確的臥姿。一般采用側臥位,可以有效抑制全身伸肌痙攣和各種緊張性反射的作用,也有利于患兒在胸前進行各種活動;為幫助患兒抬頭和增強上肢支撐力,也可采用俯臥位,在胸前墊一個楔形墊,患兒俯臥在上面,頭和雙手放在楔形墊的前方,不能抬頭的患兒,治療師要協助患兒抬頭,楔形墊的前面可以放一些玩具,便于患兒玩耍,整個治療過程中必須有人看護,以免發生窒息。仰臥位很少采用,因為它可以引起全身伸肌痙攣。

3.1.2 正確的坐姿。①坐地板和床上:背部挺直,髖關節屈曲90°,膝關節伸直,兩大腿旋外分開。如果患兒不能獨自保持正確的坐姿,治療師可坐在小兒身后協助完成。②坐椅子上:坐在合適的椅子上,頭保持正直呈中立位,胸背挺直,髖、膝、踝關節屈曲90°,兩腳平放在地板上。如果患者不能坐穩,可以在椅子上安裝支撐板,支撐軀干和手臂,并用安全帶固定,使髖部、膝部、踝部關節屈曲,或治療師協助病人保持正確坐姿。

3.1.3 正確的抱姿?;純侯^頸脊柱豎直,盡可能使雙上肢和手保持正中位,雙下肢屈曲分開。有三種抱法:①面對面抱法(圖A);②面對背直抱法(圖B);③面對背斜抱法(圖C)。

3.2 運動療法。是治療手法的基礎,就是肢體和軀干的促進、移動動作訓練,平衡能力訓練,增進肌力和耐力訓練,姿勢矯正訓練,步行、跨過障礙訓練等。針對痙攣的運動療法學說比較多,較著名的有:

3.2.1 Bobath法[1]其治療可概括為:阻止原始反射;促進正常的姿勢反射發育;發展正常的自動反應和運動能力。在訓練方法上強調按正常嬰幼兒運動發育的各個階段來進行訓練。如:抬頭一翻身一坐一爬一跪一站一走。

3.2.2 Peto法(引導式教育)[2]引導式教育需要患兒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年齡過小和病情過重的患兒都不適宜。在訓練時,引導者要全面負責患兒的粗動作、感覺運動、自主技能的訓練和特殊教育。目的是使兒童從生理上到心理上得到綜合完整的發展,使兒童能獲得作為社會上一個有用的成員所需要的基本素質,因此它不是一種簡單的康復技術和治療,而是一個全面的教育體系。

引導式教育的基本方法是:在功能評定的基礎上,把條件相似(年齡、殘疾種類、智力水平)的患兒放在一起,進行小組訓練。每一次訓練任務被分解成若干個按順序排列的單一動作?;純合葘W習掌握每一個單一動作,然后將這些單一動作串起來,就完成了訓練任務。在訓練單一動作時,引導者用簡要的語言提示,將動作要求編成歌謠或歌曲,并讓患兒邊做動作,邊學著說或唱。這樣,同時也進行了語言訓練。Peto法還設計了特殊的木制訓練家具,如梯凳、條柵式治療臺、床。使患兒能安全地抓握推動,進行日?;顒佑柧?。

3.3 作業療法(簡稱0T) 以游戲的方式,讓患兒對特定的作業產生興趣,通過作業活動,對身體的、精神的功能損傷進行康復,增強協調運動,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活基本自理,作業治療側重于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動作的訓練,以進食、穿脫衣服、大小便訓練為主。

3.3.1 進食訓練。先擺正進食的姿勢,以減輕痙攣,加強咀嚼能力。注意餐具最好選擇硬塑料碗、盤等餐具,最好有把手和防滑等。訓練應盡早進行,盡早完成從奶瓶到勺、杯、手進食的轉變。

3.3.2 穿脫衣服訓練。先從簡單的衣服開始,讓患兒知道穿脫衣服的順序,一般是先穿患側衣服,先脫患側衣服。先給于輔助,逐漸變為獨立穿脫衣服。衣服盡量寬大、舒適。

3.3.3 大小便訓練。從兩歲開始訓練,包括穿脫褲子、站立、坐位平衡和手功能的訓練,直至能獨立完成大小便,同時也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3.4 物理療法。選擇相應的經絡配穴位,通過電療、光療、溫熱等療法,使經絡通暢,恢復神經傳導功能,康復萎縮肌肉,松馳痙攣肌群,能有效地改善和緩解肢體障礙、關節畸形等癥狀。

3.4.1 水療。水波的刺激有利于患兒全身痙攣狀況的緩解,從而使肌張力異常得到改善,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心肺功能,增強身體抵抗力。水療室的溫度保持在20~25℃,水溫保持在27~30℃?;純涸谒欣盟母×ψ鬏o助運動、抗阻力運動及利用器械進行平衡、步行、肌力、轉換等訓練。

3.4.2 生物反饋療法。減低痙攣,增強拮抗肌的活動。

3.5 推拿按摩療法。有舒筋活血、強筋骨、通利關節的作用,達到矯治肢體孿縮畸形,改善關節功能障礙。

3.6 其它療法。心理治療、言語治療、針灸、藥物、矯形手術輔助具等治療。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小兒 支氣管哮喘 妥洛特羅貼片 護理體會

妥洛特羅貼劑是一種中長效、高選擇性的β2-受體激動劑,是以妥洛特羅為主要成分的透皮吸收型藥物[1]。妥洛特羅經皮給藥,是一種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依從性好的新劑型治療藥。我科門診采用妥洛特羅經皮給藥輔助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將其護理體會如下: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資料 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院兒科門診支氣管哮喘患兒850例,均符合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2],年齡為6月—14歲之間,其中6月-3歲385例,4-9歲270例,9歲以上195例。

1.2方法 在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綜合治療時加用妥洛特羅貼片(0.5mg/貼,日東電工株式會社,商品名阿米迪)貼于患兒胸前、背部或上臂。6月-3歲粘一貼肺俞處,4-9歲粘二貼肺俞處,9歲以上粘三貼,其中肺俞處二貼、胸前一貼,每日更換1次,每次變換粘貼部位。

2 護理體會

2.1貼敷前的護理 為使患兒配合治療,首次貼敷前護士先做好患兒家長的解釋工作,向患兒家長介紹妥洛特羅貼治療的特點、療效、可能出現的反應及注意事項,讓患兒依從性的接受治療。

2.2貼敷后的護理 要指導患兒家長密切觀察貼敷藥后局部反應,因患兒個體差異且患兒皮膚嬌嫩,對藥貼的耐受程度不同,局部皮膚有出現潮紅、搔癢感等。

妥洛特羅可用于胸部、背部及上臂,9歲以下小兒均采用背部,以防患兒撕掉和抓撓。

2.3皮膚護理 貼敷前保持貼藥處皮膚干燥,并經常更換貼藥部位,保持內衣、床單、被褥清潔,發癢時勿用手抓撓,避免起泡、抓傷。貼敷后局部潮紅、有微熱感則無需處理,注意洗澡時不要用力擦、燙著即可。

2.4飲食護理 指導患兒家長給予清淡、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魚、蝦等,同時鼓勵患兒多飲水。

2.5心理護理 多數患兒有恐懼、哭鬧、搖頭、拒絕治療等,而且小兒好動、情緒不穩定,耐受力差,針對這種情況,應先指導家長如何安撫患兒,同時多鼓勵、表揚,逐漸消除其對妥洛特羅治療的恐懼心理,還要根據不同年齡時期的患兒做好相應的護理措施,使其能夠主動的配合治療。

2.6健康宣教 積極主動做好患兒及家長的宣教工作,及時向患兒家長解釋產生哮喘病的誘因及可能出現的臨床癥狀,協助患兒家長確認家庭及生活環境的過敏原,確認哮喘發作的誘因,告知家長患兒哮喘發作時,會出現口唇發紺、出冷汗、面色蒼白等現象,消除患兒及家長家長對此表現出恐懼,焦慮、煩躁不安等的緊張情緒,以正確的心態對待患兒的疾病,并介紹有關用藥及防病知識,并與患兒家長溝通,通過對家長及患兒的心理護理,使得患兒及家屬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治療,使治療與護理可以順利進行。

3 討論

妥洛特羅貼劑為臨床上廣泛使用的選擇性的β2-受體激動劑,對支氣管平滑肌有較強而持久的擴張作用,對心臟的興奮作用較弱,具有一定的抗過敏、促進支氣管纖毛運動和止咳祛痰作用[3]。妥洛特羅貼劑還可以避免藥物對胃腸道生理功能的干擾,無首過效應,生物利用度高,釋放給藥緩慢,延長藥效時間,減少給藥次數,減少治療時間,不良反應輕微。對于哮喘患兒,更顯其重要,可減輕患兒對輸液、理療、霧化等護理的不適應。對小兒來說提供用藥簡便,療效確切,依從性好的藥物很重要,該貼片不良反應小,使用方便,依從性好,可以隨時終止使用,是一種有效的新劑型哮喘治療藥物,給小兒用藥提供了較好的途徑,值得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田村弘,萬獻堯,畢麗巖.β2-激動劑(尤其是妥洛特羅)貼劑的作用[J].日本醫學介紹,2003,24(10):444-445.

篇7

2013年10月~2014年5月,我院理療科在應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超激光穴位照射輔助治療小兒肺炎,臨床觀察30例,并與單純藥物治療的30例相比較,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60例肺炎患兒的診斷標準參照衛生部《小兒肺炎防治方案》。男38例,女28例;年齡l~10歲,平均年齡5.6歲。其中支氣管肺炎42例,間質性肺炎10例,伴有哮喘8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無明顯差異。應用超激光治療前,所有患兒都已給予5~7d常規抗生素治療,體溫均恢復正常,但仍有咳嗽、肺部羅音等癥狀體征。

1.2方法 兩組均可使用常規抗生素及對癥治療。治療組在藥物治療時,增加超激光穴位照射治療。使用儀器為雙臂型超激光照射治療儀(SUPER LIZER HA-2200LE1東京醫研株式會社生產),用C型探頭,輸出功率為額定功率的70%~80%,取穴:肺俞、膻中、定喘、天突、腎俞等。每穴照射5min,1次/d,7~10次為1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X線病灶完全吸收,血象正常。好轉:臨床癥狀及體征減輕,X線病灶有所吸收,血象示白細胞數較前好轉。

1.4統計學分析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用Ridit檢驗分析,P

2 結果

治療組治愈26例,好轉3例,無效l例,總有效率為97%;對照組治愈20例,好轉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3.3%。兩組總有效率差異有顯著性(P

3 討論

小兒肺炎是我國兒童健康的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其病理變化主要是肺組織充血、水腫及炎性浸潤。給予抗生素等綜合治療一般能控制臨床癥狀,但往往仍存在不同程度咳嗽,肺部羅音也消失緩慢。肺炎恢復期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物理療法,促進炎癥滲出物吸收,咳嗽癥狀消失,羅音消散,可縮短病程,促使患兒早日康復。

超激光疼痛治療儀是一種輸出功率高的直線偏振光近紅外線治療儀。其光源為高級碘燈,它的光線經過光濾波器篩選出波長為600~1600nm的近紅外線,功率1.8w,穿透組織可深達5cm,憑借其光電子、電磁波與光化作用,對機體起刺激再生作用,促進體內活性物質的產生,抑制神經的興奮性從而減輕疼痛,并可擴張血管,促進血液、淋巴循環、膠原新生,起到消炎作用[1]。

關于穴位現代醫學目前有人認為是深部組織的多種感受器,不同的穴位位于不同的深度。超激光照射可直接作用于大多數穴位,通過穴位對經絡的影響可調節氣血運行改善臟腑的功能,從而達到祛邪扶正,恢復臟腑功能治療作用。祖國醫學認為“肺喘嗽炎”,痰濕為其病理性產物,往往與肺、脾、腎三臟有關[2]。故選用肺俞、膻中宣肺利氣,定喘、天突止咳平喘,腎俞補腎納氣。

本文顯示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加用超激光穴位照射治療加快了肺部羅音吸收,明顯減輕咳嗽癥狀,縮短療程,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篇8

我家兒子今年4歲,需要做疝氣手術,醫生說做這個手術需要全麻。我們家人很擔心。請問,全麻會讓孩子變笨、變傻嗎?

河南 唐文朝

目前臨床使用的所有全麻藥作用都是一過性的,停止使用后經過短時間的代謝分解,就會排出體外,不會遺留中樞神經系統的任何傷害和不良反應,對小兒智力不會有影響。

但作為一種藥物也有一定副作用,有些小孩在術后恢復期出現反應遲鈍,是因為小兒的代謝率低,排泄功能差,加之術中貯存于脂肪、肌肉等組織的物在術后向血液中“二次分布”,小兒血液中仍殘留一定麻醉劑,表現出術后恢復期表情淡漠、反應遲鈍。該現象是物正常代謝過程,家長無需多慮。個別小兒麻醉后一周內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失眠和短時間記憶障礙,但并不意味著孩子智力受到影響。由于小兒麻醉需要專門的麻醉設備和監護設施,因此建議家長在選擇就診醫院時,最好到兒童??漆t院或設有小兒科并對小兒手術麻醉有經驗的醫院,這對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是十分必要的。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 蔣肖男(執業藥師)

腰肌勞損該如何治療?

今年9月,我因提重物把腰閃了。從此,右側腰只要稍一久坐就會隱隱作痛。后來,我去醫院檢查,醫生告知我患上了腰肌勞損。請問,該如何治療才好?

山西 莊淑珍

目前,適合治療腰肌勞損類的方式有:針灸、遠紅外線加熱+超短波電療機、動態干擾電治療儀等。一般經過以上理療,患者腰痛都會有所緩解。如果炎癥較重,疼痛劇烈,可以嘗試小針刀。這是一種介于手術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完成的。

現在年輕人患腰椎病增多,和他們的不良生活習慣有關:一是工作時久坐在電腦前,缺乏規律性的運動,背部力量缺乏;二是為了追求舒適,沙發、座椅等的靠背角度往往過于傾斜,人體處于半坐臥位時腰椎受力較大;三是睡眠使用的床墊過軟,也增加了腰椎的負擔。

其實,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就能對腰部進行有效的保護。首先,走路時切記不要彎腰駝背,腰要挺直,踏出步伐時把重心放在腳跟,避免腰肌過度勞累;其次,坐著或開車時最好在座椅上放一個腰墊,對腰部進行支撐,讓腰能緊貼靠墊,盡量使腰背處于直立狀態,減少腰椎受力;再次,要避免久坐,每坐45分鐘要起來活動放松一下;最后,多對腰背及腹部的肌肉進行鍛煉,肌肉力量的平衡對腰椎能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游泳就是一種很好的鍛煉腰腹肌力量的運動。

廣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呂斌(主任醫師)

血壓正常高值

是否需要藥物

治療

我的血壓時常波動在125~135毫米汞柱/80~89毫米汞柱之間。我聽人說這是一種正常的血壓高值狀態,不知有哪些危害,是否需要藥物治療?

上海 范同

你的血壓狀況符合國內外界定的血壓正常高值范圍,同樣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風險,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據報道,血壓正常高值者發生腦梗死的相對風險為2.2,發生心肌梗死的相對風險為3.5,今后10年中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是血壓

篇9

【摘要】 目的 探討預防和減輕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神經系統后遺癥的輔助療法。方法 觀察組在常規綜合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早期運動干預,與單純常規綜合藥物治療的對照組比較神經行為評分、智力發育指數和運動發育指數。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在NBNA評分、智力發育指數、運動發育指數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早期運動干預可促進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神經功能的恢復,預防和減輕腦損害,提高生存質量。

【關鍵詞】 缺氧缺血,腦/診斷; 干預性研究; 預后; 兒童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發病機制復雜,臨床表現多樣,預后轉歸不一,是兒科常見難治危重癥之一,嚴重者可導致神經系統后遺癥,影響人口素質,增加家庭和社會負擔。因此,近年來,臨床上對HIE的治療,不僅注重對HIE的搶救成功率,同時還更加注重預防和減少HIE的神經系統后遺癥,如智力低下、癲癇、學習障礙、腦性癱瘓等,從而提高HIE存活兒的生存質量。筆者在常規HIE治療基礎上,加用早期運動干預方法,通過12個月的早期干預可明顯改善中重度HIE患兒的預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采用本院200501~200806出生的HIE患兒85例,其中男54例,女31例,胎齡為37~42周,其中出生體質量

1.2 運動干預方法

1.2.1 新生兒期的治療 對照組在新生兒科接受常規綜合藥物治療,采用“三對癥、三支持”方案,包括應用1,6二磷酸果糖、胞二磷膽堿、腦活素,復方丹參注射液等;控制驚厥和腦水腫,恢復腦功能。觀察組在常規綜合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撫觸療法。兩組療程均為2周。

1.2.2 新生兒后期治療 對照組出院后即結束干預治療。觀察組出院后繼續在本院兒保門診接受撫觸和泳療至12月齡。

1.2.3 撫觸療法 在專門的撫觸室內進行操作,室溫26 ℃左右,由經過嚴格培訓、經驗豐富的護士進行。包括撫觸頭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等全身部位,每日2次,每次20 min。

1.2.4 新生兒泳療 出院后的觀察組HIE患兒,在KPV材料雙保險的新生兒游冰池內進行,戴好游泳圈,控制室溫28 ℃左右,水溫38~40 ℃,每周3次,每次30 min。

1.3 評定方法

1.3.1 新生兒期 采用NBNA評分標準,分別于出生后7~8 d,14~15 d測試兩組患兒的20項神經行為,≥35分為正常,

1.3.2 新生兒后期及嬰兒期 采用中國標準化的貝來量表(Child development center of China,CDCC)[3]。此量表包括智力量表121個項目,運動量表61個項目兩部分。測出智力發育指數(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運動發育指數(Psychomotive development index,PDI)進行評價。評價標準:≥130分以上為非常優秀,120~129分為優秀,110~119分為中上,90~109分為中等,80~89分為中下,70~79分為臨界狀態,≤69分為智力缺陷。兩組患兒均于6,12個月齡做測查。測查采取雙盲法。

1.4 統計學分析 所得數據用±s表示,結果以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兩獨立樣本檢驗,樣本率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不同時間NBNA評分比較 兩組患兒分別于生后7,14 d進行NBNA測定評分。見表1。表1 兩組HIE患兒不同時間NBNA評分比較注:與對照組比較,at=4.65,P<0.05。

表1 結果顯示,生后7 d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生后14 d檢查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兒各月齡MDI、PDI比較 兩組患兒分別于生后6,12個月進行MDI和PDI測查,見表2,3。表2 兩組HIE患兒不同月齡MDI比較注:與對照組比較,at=2.22,P<0.05。表3 兩組HIE患兒各月齡PDI比較注:與對照組比較,at=3.699,9.812,P<0.01。

表2,3 結果顯示,生后6個月兩組比較,MDI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PDI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生后12個月兩組比較,MDI,PDI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本文新生兒期的治療中對照組應用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加用撫觸療法,生后7 d的NBNA測定未見有統計學意義,生后14 d的NBNA測定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加用撫觸療法14 d以上既可以改善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癥狀。這可能是新生兒撫觸通過皮膚、肌肉的刺激,不僅可以促進嬰兒生長發育,增強其運動功能和運動協調性[4],還可以促進小兒頭部及神經系統的發育、完善和修復[5]。還可能通過增加5羥色胺的活性,抑制β內啡肽的釋放,有類似阿片受體拮抗劑的作用,從而改善腦血流,促進腦功能的恢復[6]。另外本組資料顯示,在12個月時干預組的MDI與PDI各高于對照組3分和9分,P均<0.05,說明早期干預有效。HIE是新生兒期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多由圍產期缺氧、窒息所引起。在原發性能量衰竭階段,腦血流和氧運輸的減少啟動了潛在有害的生化級聯反應,包括葡萄糖氧化磷酸化不能進行、細胞內ATP迅速耗竭、乳酸堆積、細胞膜去極化、興奮性氨基酸釋放以及細胞內Na+、Ca2+、水、自由基、游離脂肪酸的堆積,從而導致細胞毒性水腫和細胞死亡。在繼發性能量衰竭階段,以細胞能量代謝的第二次衰竭、驚厥、細胞毒性水腫、興奮毒性物質堆積和最終神經原死亡為標志。在此階段中,線粒體功能障礙起關鍵作用,細胞色素C從線粒體釋放到細胞漿,激活caspases的級聯反應,最終促發凋亡的發生[7]。因此,缺氧缺血導致的新生兒腦損傷是一個漸進過程。HIE早期治療可防止神經細胞能量代謝障礙繼續加重和再灌注損傷,從而減輕或避免神經系統后遺癥產生。大量動物實驗證實缺氧缺血性腦損傷時,神經細胞的死亡形式以凋亡為主,嚴重腦損傷時可以與壞死同時存在,由于凋亡進展慢且可持續到21 d以上,此時已接近成年大鼠[8]。國外研究發現細胞內DNA含量曲線有2個高峰,1個在妊娠中期,反映了神經細胞的增殖,另1個在生后頭幾個月,反映了神經膠質細胞的增殖。2歲前是神經系統增殖最快的,也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在生后最初2年,小兒腦處于生長發育最快時期,腦膠質細胞增殖旺盛,大腦皮質的細胞移行仍在繼續,同時也是樹突發育和觸突發生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進行良性干預刺激,可促使腦功能的代償適應[9]。早期干預是根據嬰幼兒智力發育規律,促進可能發展為腦損傷后遺癥的高危新生兒潛能發揮,預防或減輕其傷殘發生,使其智力發育趕上正常兒童。國外已廣泛開展早期干預,2004年美國兒科學會提出,基礎保健機構重點是以家庭為中心的保健干預.最近國內報道,經充分正規治療后中度HIE神經系統后遺癥的發生率可降至2.2%,重度為20.4%[8]。

國外已廣泛開展早期干預兒童腦科學的研究表明,腦發育的關鍵期概念是早期干預的理論基礎,在腦發育的關鍵期內,某些腦功能的形成、發育比其他時期更具有彈性,雖遭損傷,若能在該時期內獲得適當的刺激,仍表現出較強的康復或代償能力,使腦功能最大程度地趨向于正常的發育。否則,將產生永久性損害[10]。2004年美國兒科學會提出,基礎保健機構重點是以家庭為中心的保健干預。1991年國內新生兒早期干預協作組研究表明,窒息干預組精神發育指數比常規育兒組平均高14.6分,達到正常對照組水平。

本文采用新生兒泳療因為是通過液態的水與身體各部位密切接觸、傳遞刺激而產生治療作用[11]。這種物理療法刺激可促進小兒感覺統合功能發育,提高粗大及精細運動發育能力,最大限度的預防和減輕HIE后遺癥。

本文結果表明,為預防和減少HIE的神經功能障礙,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撫觸療法和泳療,可明顯促進受損神經功能的代償和恢復,促進運動功能和智力,減少后遺癥,提高HIE患兒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依據與臨床分度[J].中華兒科雜志,1997,35(2):99100.

[2] 鮑秀蘭.新生兒行為和0~3歲教育[M].2版.北京:中國少兒出版社,1996:318327.

[3] 范存仁.嬰幼兒智能發育測驗手冊[M].北京:團結出版社,1988:38164.

[4] 黃水清,黃曉睿.嬰兒撫觸對促進嬰兒生長發育的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00,15(9):568569.

[5] Field TM.Interventions for premature infants[J].J Pediatr,1986 ,109(1):183191.

[6] Field T,Grizzle N,Scafid F,et al.Massage and relaxation therapies' effects on depressed adolescent mothers[J].Adolescence,1996,31(124):903911.

[7] Vento M,Asensi M,Sastre J,et al.Oxidative stress in asphyxiated term infants resuscitated with 100% oxygen[J].J Pediatr,2003,142(3):240246.

[8]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治療協作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第二次多中心治療總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3,18(9):558560.

[9] Rark S.Neuro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of brain function and maturation:a measure of brain adaptation in high risk infant[J].Pediatri Neurol,1997,16(3):193198.

篇10

【關鍵詞】 纖維支氣管;PICU;重癥肺炎;肺不張;細小異物吸入

隨著兒科纖維支氣管鏡(以下簡稱纖支鏡)的臨床應用技術逐步成熟,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中,尤其用于各種原因所致肺不張的診斷及治療。本院纖支鏡自2002年開展以來已成功操作551例次,其中48例次用于 PICU中各種危重患兒肺部疾病的治療和診斷,尤其肺不張,進行纖支鏡檢查及肺泡灌洗,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F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男35例,女13例,1~6個月16例,6個月~1歲18例,1~3歲9例,>3歲5例。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26例,重癥病腦并肺不張12例,化膿性腦膜炎并肺不張5例,金粉吸入中毒1例,鼠藥中毒并肺不張2例,汽車尾氣吸入中毒1例,溺糞1例,思密達吸入性肺炎1例。

1.2 輔助檢查 所有患兒均進行床旁胸片檢查,提示各部位肺不張共35例,其中右下肺不張8例,右上肺不張13例,右肺過度通氣2例,右上肺不張伴縱隔積氣2例,左上肺不張6例,左下肺不張3例,右肺過度通氣左肺透亮度增高1例,其中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并發肺不張13例,其余胸片提示肺炎:兩肺斑片狀陰影,經積極治療肺部體征無好轉2周以上,須持續NCPAP治療共13例。

1.3 方法 所有患兒均在PICU內進行纖支鏡檢查及肺泡灌洗治療,術前準備包括:①禁食水4 h;②地西泮鎮靜、阿托品應用減少氣道分泌物;③監測:血氧飽和度監測、心電監護;④搶救器材:復蘇囊、吸痰器及搶救藥品如腎上腺素及阿托品;⑤準備好術中用藥:生理鹽水、甲硝唑、利多卡因、20%靜脈用量抗生素。操作時患兒取仰臥位,未氣管插管患兒用2%利多卡因鼻口咽部噴霧麻醉3遍,(

2 結果

術中發現粘液附著通氣不暢或膿栓壅塞者給予反復沖洗吸引并留取標本送病原學檢查指導治療,其中發現支氣管形態結構異常共25例:支氣管開口變形狹窄2例,支氣管形態異常1例,支氣管結構異常1例,縱行皺褶變形2例,支氣管塌陷6例,炎性狹窄10例,氣管支氣管軟化13例,支氣管內膜炎29例,支氣管樹轉位1例,細小異物肉芽組織1例。術中無一例死亡。

3 討論

3.1 PICU中以呼吸系統危重患兒多見,大多數患兒因病情危重,不適于搬動而不能進行相應診斷性檢查又會延誤治療,由于纖支鏡輕巧靈便,柔軟可彎曲,能隨時進行手術,直觀地顯示支氣管的形態結構異常,有無肉芽贅生物、有無異物以及利用纖支鏡進行肺泡灌洗術,行氣管黏膜及肺活檢鉗取異物等,故具有臨床癥狀及影象學檢查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2],因而成為ICU中呼吸道管理的重要工具。本組48例患兒中35例床旁胸片提示肺不張,其中因原發病危重,長時間機械通氣治療并發肺不張的患兒有13例,由于一般呼吸道護理難以復張,故行纖支鏡檢查及肺泡灌洗術。結果發現氣管支氣管內膜炎27例,表現為黏膜充血,粘液附著、通氣不暢26例,膿栓壅塞1例,均給予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灌洗液用生理鹽水0.5 ml/kg次,甲硝唑10 mg/kg,20%靜脈量敏感抗生素應用,局部抗炎治療1~2次后取得良好效果,13例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患兒多為兩上肺不張,纖支鏡下主要表現為炎性狹窄及粘液附著,可能與氣管插管時間長,呼吸道護理時濕化液不宜進入上肺及有關,在做肺泡灌洗時由于氣管插管影響纖支鏡角度調整,可暫時上調插管位置甚至予以拔出氣管,使肺泡灌洗得以徹底進行,灌洗過程中嚴密監護生命體征,SaO2、心率、面色及呼吸,若發現出現面色發灰、心率下降、SaO2下降時可快速拔除纖支鏡給予復蘇囊加壓通氣,必要時靜脈推注阿托品0.02 mg/kg或者腎上腺素0.01 mg/kg,提升心率,待缺氧糾正后再進行肺泡灌洗治療,13例插管患兒無1例在灌洗過程中死亡。同時發現這些肺不張患兒中支氣管管口狹窄、開口位置異常2例,支氣管軟化6例,支氣管塌陷4例,支氣管形態異常2例,縱行皺折變形1例。說明肺不張原因除了疾病本身炎癥外,還有氣管支氣管形態結構方面的異常,導致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由此看出,隨著纖支鏡檢查在兒科臨床應用逐步增加,它已成為明確小兒肺不張原因的主要手段之一[3]。肺不張原因不同,鏡下表現有所不同。

3.2 機械通氣是ICU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但在臨床使用中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難以消除,影響呼吸衰竭和抗感染的治療效果,因此肺不張是機械通氣常見的并發癥。支氣管肺泡灌洗可有效清除支氣管分泌物,減輕氣道炎癥。筆者的體會是若患者無自主呼吸完全機械通氣治療時盡可能呼吸道護理,定時濕化、拍背吸痰、引流、肺部理療等方式使其復張,同時全身抗感染治療,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復后若仍有明顯肺不張,可在鍛煉自主呼吸、撤機過程中,嚴密心電監護、搶救藥品備齊的情況下行經氣管插管纖支鏡肺泡灌洗術。本組13例未達撤機指征的肺不張患兒,經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1~2次后,復查床旁胸片,10例復張,3例不張面積明顯縮小,為臨床撤機提供了條件,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3.3 纖支鏡不但在肺不張的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在治療中也能發揮獨特的優勢[4],尤其對小的深部異物所致肺不張有獨特的治療作用。本組中金粉吸入中毒、汽車尾氣吸入中毒、思密達吸入性肺炎及溺糞各一例,均為細小異物吸入,病因明確,病情危重,入院后立即行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但由于金粉吸入及汽車尾氣吸入患兒異物吸入量大,導致ARDS及MSOF最終分別于入院3、5 d死亡外,另2例患兒經過1~2次灌洗結合全身抗感染治療均痊愈出院。

3.4 對于綜合治療2周以上無效的重癥肺炎患兒,本組共13例,予積極抗感染、呼吸道護理及對癥治療,但一直表現為呼吸困難、發紺缺氧,需持續nCPAP供氧才能維持SaO2 95%左右,胸片表現為兩肺斑片狀影,為明確原因,予以纖支鏡檢查。結果顯示:氣管支氣管軟化7例(53%),支氣管塌陷2例(15%),支氣管結構異常2例,縱行皺折1例,異物性肉芽1例,支氣管樹轉位1例,,所有患兒均可見支氣管黏膜充血或蒼白水腫,粘液壅塞,經支氣管肺泡灌洗,同時作灌洗液培養明確病原菌或送病理檢查,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并注入甲硝唑,20%靜脈用量的抗生素局部抗感染1~2次后,1周內病情好轉,胸片好轉改為鼻導管吸氧者10例(77%),1例嚴重氣管支氣管軟化者肺泡灌洗4次,同時予以補鈣、骨化三醇應用,治療2個月后痊愈出院,1例于3周以后痊愈出院,另一例確診為嗜酸性肺炎。所以,纖支鏡檢查對于重癥小兒肺炎療效差者,不但可明確病因,使醫生對患者家屬有所交代,緩解醫患矛盾,和諧醫患關系,對其治療也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纖支鏡在PICU中的應用顯得非常重要,對各種原因所致肺炎、肺不張,對小的深部異物吸入的診斷及治療均可發揮獨特的作用,同時在PICU內進行手術操作,有各種監護及搶救設備,搶救藥物,對手術的安全進行也起到保障作用,因而纖支鏡可成為PICU中搶救危重患兒的一種重要工具。

參 考 文 獻

[1] 劉璽誠.兒科纖維支氣管鏡術的進展.中華兒科雜志,1999,37(12):765-766.

[2] 劉璽誠,江沁波,江英,等.纖維支氣管鏡在兒科呼吸系統疾病診治中的應用與分析.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9,1(9):548-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