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利與弊的總結范文

時間:2023-11-23 17:53: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絡安全利與弊的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網絡安全利與弊的總結

篇1

【關鍵詞】中職 職業技能大賽 企業網搭建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202-01

隨著近幾年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大力扶持及高度重視,德陽市于2015年5月舉辦了“德陽市第八屆中等職業學校技能文化節”,其中包括企業網搭建與應用、電子商務運營、計算機基礎操作、及旅游、汽修、機械等各專業的多個賽項。筆者作為什邡市職業中專學校“企業網搭建與應用”競賽的指導教師,選拔參賽選手,細讀賽項規程,按照“分解練習―綜合訓練―沖刺階段”三步走的方式掌握競賽要考查的每個知識點,不但會做,而且要熟練、無差錯地獨立完成,確定團隊成員間的分工及協作方式,并帶隊參賽。此次競賽中,什邡市職業中專學校共派出兩組選手,其中一組選手以高出12分的絕對優勢獲一等獎;另一組選手獲三等獎。通過本次競賽經歷以及參賽師生的交流,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歷結合技能競賽的實際情況提出幾點建議和看法,希望對下一屆的技能大賽起到指導作用。

一、對競賽規程的理解

對競賽規程進行詳細的研讀,是取得好成績的首要條件。“企業網搭建與應用”競賽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一)網絡綜合布線(25%)

本單元旨在考查選手現場制作雙絞線跳線、熔接光纖、安裝配線架和理線架并連接設備調試。

(二)網絡設備配置與調試(35%)

本單元旨在考查選手對交換機、路由器的配置管理,要求參賽選手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局域網(三層設備+二層設備)、廣域網、網絡安全等方面的調試。具體劃分為:

1.交換技術:VLAN基本配置、使用SVI實現VLAN間通信、STP、RSTP、鏈路聚合、三層路由

2.路由技術:靜態路由、RIP、OSPF、VRRP、路由重分發

3.網絡安全:地址綁定、ACL、NAT、NAPT

(三)服務器配置及相關應用(15%)

此次服務器配置及相關應用環節主要涉及在Windows 2008平臺上制作靜態網頁并、活動目錄、DNS安裝與配置、搭建WEB服務和FTP服務并進行優化配置。

(四)網絡項目解決方案演講答辯(25%)

此環節意在考核學生對行業解決方案的設計和答辯能力,要求學生在現場比賽前準備好解決方案PPT,現場演講答辯時完成設計方案的思路介紹、方案特點介紹、關鍵設計環節的技術規劃等內容。

二、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學校未開設相關課程

這次競賽主要涉及《網絡綜合布線》、《網絡設備配置與管理》、《服務器配置與管理》及《網絡工程規劃與設計》等課程。除《網絡綜合布線》外,我校未開設其他三門課程,學校也缺少有經驗的教師,因此參賽難度很大。

在師資方面,選擇或多或少接觸過服務器配置、網絡設備配置、綜合布線的三名老師組成一個團隊,共同完成比賽的培訓任務。專業技能有所欠缺,這就需要指導老師有很強的責任心、強烈的進取心,樂于去接收新知識,針對不熟悉的競賽內容能沉下心來鉆研、琢磨,把比賽中要求的每個技能點“吃透”。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教師不僅要把這桶水裝滿,還要使這桶里裝的是更有營養價值的“優質礦泉水”。

選好參賽選手,直接影響比賽成績。與職業高中班學生相比,對口高職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強,且學過一學期《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教程,有一定的基礎,因此直接在對口高職班學生中選拔選手。選拔的依據是,吸收新知識快,動手能力強,樂于主動思考探索,且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二)參賽選手擔心影響其他課程的學習

選手是我校對口高職班二年級的學生,比賽需要學生停課集中訓練,因此部分選手擔心影響其他課程的學習。針對該問題,學校召開動員大會,闡明參加技能大賽的重要性,分析利與弊,并協調任課老師利用晚自習時間進行輔導。動員大會后,選手們信心百倍。一周后,選手們學有所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越學越有勁。

(三)交換路由配置理解難度大

與綜合布線等技能型操作不同,交換路由配置操作僅知道 “怎么做”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知道“為什么這樣做”,這樣才能靈活應對不同的網絡配置環境。但是,理解交換路由配置原理對于中職學生來講有較大的難度。

在講解每個配置實例時,除記憶某條命令能實現某種功能外,還培養學生建立“數據流”概念,借助于在網絡上搜集的動畫、視頻,向學生形象地展示數據流如何在網絡中流動、每個網絡設備對數據流做了哪些處理,從而使學生非常清晰得理解配置原理。

(四)英語單詞令學生頭疼

交換路由配置模塊的界面是命令行界面,需要敲入各種英語單詞命令,而中職學生的英語相對較弱,看到英文單詞就心生畏懼,更談不上要去看懂滿屏的配置信息。

針對該問題,首先指導老師把經常使用的命令篩選出來,通過多次使用來加強記憶。另外,借助輔助命令減輕英文單詞的記憶量,例如按TAB鍵將命令補充完整、“字符?”顯示以該字符開頭的命令、CTRL+P顯示上一條命令、CTRL+N顯示下一條命令。

三、賽后總結

這次競賽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綜合布線、網絡設備配置與調試得分最高,演講答辯得分較高,而服務器配置得分最低。這是由于培訓內容知識面過窄造成的。另外,一組選手在比賽時出現較大的失誤――未審題,一套總計七頁的試卷只看了其中有網絡拓撲圖的一頁,便按照自己想當然的題目來做,結果答非所問。

四、結束語

“企業網搭建及應用”技能大賽不僅僅只是為了在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比賽使學校了解到企業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并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比賽使教師掌握相關專業的前沿信息并促進“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通過比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從而讓學生變成“工作需要的人”。

參考文獻:

[1]鐘華.淺談中職“企業網搭建與應用”技能競賽能力培訓相關問題[J].內江科技,2011(8).

[2]高廣林,楊玲娟.淺談中職計算機技能競賽與訓練[J].甘肅縱橫科技,2012(4).

篇2

【關鍵詞】網絡應用;大學生;數據分析;建議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完事,各行各業的人們對信息的要求進一步的增強,網絡是人們目前獲取信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網絡生活已經成為大學校園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現象且正日益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網絡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困擾。對于大學生面對網絡存在的情況,為了促進網絡健康校園的建立,幫助學校有效進行網絡管理,提高大學生上網效率我們開展了對衡水學院大學生網絡生活的調查。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與資料查閱相結合的方法。問卷由13個選擇題和兩個問答題構成,主要調查了上網的目的、上網對人身心健康的影響、對網絡道德的看法、上網的內容及對實現大學生健康上網的意見及建議。本次調查實際發放了500份問卷,實際收回490份,有效問卷465份,有效回收率94%,發放數量較大的問卷再加上較高的問卷回收率對于調查者來說是比較有利的,反映的情況也比較真實。

通過對衡水學院大學生網絡生活的調查得出以網絡為代表的現代科技對大學生的影響,運用得出的結論對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充分發揮網絡對大學生學習的積極作用,提高學生網絡信息的辨識能力提供建設性意見,為高校校園網絡的建設提供參考。

一、大學生網絡生活的現狀

(一)大學生上網目的

經過調查得出,部分同學通過上網是在消磨時間,進行娛樂,如玩游戲、看電影、聽音樂、聊天,其比例分別為25%,23%,28%,40%;有的同學利用網絡進行網購,比例為27%;37%少數同學上網是為了學習和查閱資料。其比例如圖所示:(由于可能一個同學上網不止有一個目的,所以百分百之和大于1)

另外,調查中還發現,大學生中男女生的上網目的存在明顯不同,男同學進行網絡游戲的比例遠大于女同學,而女同學網購的比例遠大于男同學,我們認為這些現象是由于性別差異、愛好不同所導致的。

(二)大學生在上網對身體影響方面的認識

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體現在各個方面,比如學習、生活、自身能力等,在面對網絡的同時我們的身體也在經受著影響,電腦對我們的輻射不容小視。通過調查得出同學們對于網絡的影響有不同的態度,在身體方面的態度分別有影響身體健康,無所謂,不影響身體健康,比例分別為63%,27%,10%。其比例如圖所示:

(三)大學生對網絡道德的認識

調查顯示,90%大學生對當前的網絡道德現狀不滿意;認為網絡上的信息應該具有知識產權,關于網絡信息是否應該具有知識產權這一問題,97%大學生持同意意見,但卻有80%大學生在撰寫課程論文、個人總結、交流發言、思想匯報等作業或材料時,抄襲網絡上的內容;在對待資源共享、盜版影音作品、學術轉載、學術引用、人肉搜索等具體問題上,大部分同學的認識也不清楚。

二、調查情況及存在問題分析

(一)具有一定的自我提升意識,但上網目的不明確

網絡生活的合理性和計劃性與大學生自身的網絡素質息息相關,伴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調查數據說明,大學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提升意識,能夠使用網絡為自己的學習服務,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和質量,網絡能夠給大學生帶來積極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除37%查閱資料的情況,很多大學生的網絡參與行為為娛樂行為,網絡行為相對單一,甚至有部分同學開著電腦不知道干什么,或者只是單純的點擊網頁,對時間的消耗毫無概念。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種現象,被稱為無意識行為,即指沒有經過主觀分析判斷而做出的一種本能行為。這些表明,部分大學生的網絡意識較為薄弱,對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還是不充分的,不能將網絡真正的為己所用,在應用網絡能力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運用網絡學習中,學生的使用情況也略微簡單,只是純粹的查閱論文、百度百科或者百度知道等內容,來獲取知識內容,而網絡的交流互動溝通作用被大大的忽視。隨著科技的發展,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的合作越來越多。學生群體中很多喜歡使用微信,但基本應用于聊天和社交,對于微信付款、綁定銀行卡等內容知之甚少。隨著越來越多的商業巨頭著力互聯網與線下商務發展,學生學會使用互聯網的多種功能以方便生活已成為基本網絡素質之一。

(二)清楚網絡的弊端,但缺乏自控力

網絡生活豐富多彩,越來越多的同學參與到網絡中,體會著網絡給生活帶來的新奇和便利,如果合理使用網絡,會使同學們在緊張的課余生活中感受到輕松和快樂。在調查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學仍無法控制上網時間,但是大部分同學認識到上網不利于身體健康,這說明同學都具有一定的健康意識,時常想有計劃的上網,但卻不能合理執行,常常一整天掛在網上,浪費時間和精力,也得不到應有的收獲。一些同學甚至情不自禁的上網,無意識逛著網頁,表現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和食欲不振的現象,甚至只有在上網以后精神狀態才能恢復至正常水平,這些都是網絡依賴癥表現,這些問題的存在限制了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此外,面對網絡的海量信息,在調查中雖然很大一部分同學能夠克制自己,但仍有同學有瀏覽不良網站的習慣,而且大學生缺乏相關責任意識,對于不良信息的舉報有待提高。

(三)渴望具有信息甄別意識,但甄別能力較差

網絡社會雖然是虛擬的,但構建它的主體仍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人,既然如此,在網絡生活中就必然要遵守法律法規,增強道德意識,不傳播虛假消息、不惡意攻擊網站、不利用網絡進行任何違法的行為是每個大學生都必須遵守的規則。這些能力的養成與信息甄別的能力息息相關,信息甄別能力是指大學生應具備的對信息的認識能力和分辨能力。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曾說:“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將擁有整個世界。”但目前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對大學生的網絡生活產生了一定影響。

調查中一些同學表示,有時傳播虛假消息的主要原因是“同學轉發,所以自己也隨之轉發”,這一問題說明面對社會上的熱點話題很多同學沒有形成自己的價值性認識,人云亦云,常常容易聽信傳聞。這種情況容易誘發一些不道德或者不法行為的發生,是社會安全的隱患,同時也嚴重制約了大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需要加以引導和教育,使其構建完整的價值體系。

三、實現大學生正確上網的相關建議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引導大學生正確、安全、有效上網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大學生的網絡素養和安全上網意識,形成大學生積極健康的網絡生活。

(一)大學生自身需形成對網絡的正確認識,明確上網目的

1.大學生應該正確的認識網絡,以積極的心態看待網絡,正確、合理、有效的運用網絡所帶來的便利,發自內心的愿意積極應對網絡所帶來的弊端,努力避免其帶來的不利影響,并以自身的努力改變網絡的負面影響。

2. 大學生面對網絡應該明確上網目的,要有積極的追求目標。提高自身的網絡信息辨別能力,提升上網價值,增強網絡運用主動性,積極尋求網絡學習具體化、明確化,合理運用網絡,提高網絡運用的效率。

3.網絡活動各式各樣,大學生應積極參加健康網絡宣傳活動,以自身的熱情呼吁社會創建安全、和諧的網絡環境,讓網絡所帶來的便捷更加有效的服務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二)學校優化網絡資源,豐富校園網絡生活

1. 豐富校園網絡生活,創辦獨特網絡活動。網絡生活作為大學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校園的活動中也應該被給予一席之地,學校通過鼓勵學生創辦獨特的網絡交流活動促進大學生對網絡的認識,并且通過集中大家的思維更好的服務網絡。在創辦網絡活動中可以發揮個人優勢進行軟件的開發、計算機程序的設計。

2. 整合優化網絡資源,搭建網絡互動交流平臺。利用學生樂于上網這一特點,可以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這樣的網絡形式來加強和同學的互動,發揮網絡的雙向互動作用,既可以聽取學生意見,也可以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學校還可以建立和改善相關網絡機制,將校園網內的網絡資源充分整合,避免分散。

3. 開設相關網絡咨詢部門。網絡中海量信息良莠不齊,但部分學生仍存在認識不合理,運用能力較差的情況,學校可以通過設立網絡生活資訊室這樣的方式以達到為同學的網絡生活提供規劃的目的,從而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網絡的運用能力。

4. 開展多種活動加強網絡認識。網絡認識屬于意識范疇,需要學校對學生加強引導,可以通過開展講座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來提高大學生網絡生活的自律意識;通過開展簽名活動使大學生進行相關承諾,來強化大學生網絡自律意識。

5. 創建網絡認識教育課堂。課堂是學生認知事物的主要窗口,通過課堂教育從認識和實踐兩個方面引導大學生正確規范的使用網絡,讓大學生清楚的認識網絡,從思想上正確的看待網絡,正確對待網絡給我們帶來的利與弊。

(三)國家加強對網絡的法制化、規范化建設

在如今法制化的時代,網絡建設也應該規劃進入法治軌道,使網絡發展制度化、規范化。網絡迅速發展所帶來的個人隱私和個人知識產權被侵犯等問題,法律應該予以保護,這就要求立法機關或行政機關制定或修改相關法律從而使網絡良性發展。

社會中的組織和個人應自覺遵守網絡道德準則,提升上網素質,自覺拒絕不良信息傳播,在全社會中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網絡風氣。監督部門加強監管,嚴打不良網站,為網絡注入純凈的風氣。建立起網絡安全的長效機制,為大學生上網打造良好的環境。

從影響范圍與影響力的角度來看國家與社會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國家出臺政策和頒布相關網絡規范的法律法規是有效并有約束力的措施。社會的約束,對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網絡生活有較強的影響力,社會從根源上杜絕不良信息的傳播是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

網絡生活是大學生校園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網絡的迅速發展為大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資料平臺,也為大學生的交往打開了更廣泛的人際網絡,科技通過網絡這一介質也深刻的改變著學生的生活。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網絡這把雙刃劍所帶來的些許弊端,如何改善由于網絡自身滋生的諸如傳播垃圾信息、不良信息、病毒、黑客入侵等惡性問題,以及由此對大學生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是每一個大學生、每一所學校以及全社會必須關注并且重視的問題,使得網絡的發展規范化、制度化,讓其更好地發揮自身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相光,伍珍貞.當代大學生網絡生活指導方法、內容與原則研究[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1,25(86).

[2] 李宇晴.“慎獨”視角下的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