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奇思妙想的創意范文

時間:2023-11-23 17:53: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技奇思妙想的創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科技奇思妙想的創意

篇1

1誘導發想法

對于剛接觸視覺思維訓練的學生來說,誘導發想是進行視覺思維的第一步。老師通過對設計對象的材料、形狀、性質等進行分析來誘導學生進行聯想。常用的聯想思維方法有以下四種。(1)相似聯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現象想到與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現象,進而產生某種新設想,相似聯想的關鍵就是找到被聯想事物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一般包括形式、形狀、性質、意義、材料、功能等,例如老師給出“圓”,能夠引導學生聯想到球、餅、月亮、戒指等等事物,形的相似是學生在創意過程中經常使用的視覺聯想基礎。(2)相關聯想。指的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事物在時間或者空間上存在一定的聯系,例如老師提出“沙漠”,能夠引導學生聯想到駱駝、干燥、石油、仙人掌等事物。在創意的過程中,學生往往使用這種聯想方式渲染作品氣氛,這種利用事物之間的秩序因素而產生思維的流動性,能夠延展學生想象的空間,從而引導創意的飛躍。(3)相反聯想。指的是由一個事物聯想到與之性質、形狀、特性等相反的事物,也稱之為對比聯想,這種反向思考的思維方式往往會給人帶來一種意想不到的創意作品。例如“火”人們往往會聯想到水,“天使”會聯想到“魔鬼”,“戰爭”聯想到“和平”等等。培養學生進行相反聯想的訓練,能夠出人意料地從不同的角度傳達出設計的目的。(4)因果聯想。指的是由一個事物聯想到造成它的原因,或者這個事物會引起什么樣的結果,例如“打雷”與“下雨”,“全球變暖”與“海平面上升”,“環境污染”與“動物滅絕”等等。這種思維方式往往是以事物的因果關系產生的內部聯系秩序為基礎進行推測可能發生的因和果,很多荒誕的創意作品都是激發和引導受眾主動地去思考因果之間的聯系。

2奇思妙想

視覺思維也稱審美直覺心理學,是一種與言語思維或邏輯思維不同的,富于創造性的思維,著重探討視覺器官系統在感知外界事物時的理,以及一般思維活動中視覺意象對人判斷事物所起的作用。它肯定了思維和知覺之間的密切聯系,奇思妙想并不是騰空出現的,而是要以設計者的經驗和知覺為基礎,這就需要學生豐富生活經歷,積累情感經驗,為奇思妙想提供肥沃的土壤。要獲得奇思妙想的核心訓練就是想象思維的訓練,黑格爾認為藝術家“最杰出的本領就是想象”。想象是人體大腦通過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對腦內已有的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或重組的思維活動。想象思維是創意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視覺傳達設計的根本動力,是學生進行創新活動的主要思維形式。對于學生想象思維的培養,主要從打破學生的固定思維入手,可以先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通過材質的異化、異質同構、時空轉換等手法對目標物進行再造設計,想象思維的過程主要是聯系和整合的構成。

3635頭腦風暴法

635頭腦風暴法是由德國人霍利肯發明的,被稱為靜悄悄的頭腦風暴。其名字來源于他的實施方法:“6個出席人圍繞圓桌而坐”,“每個人出3個創意”,“5分鐘內寫在專用紙上”。目的就是利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激發出新的創意點。這種思維方式可以快速地拓展思維發展的方向、延伸思路的深度,從而找到創意點。具體實施步驟如下:(1)準備6張專用紙,出席人一人一張。(2)一人寫完后,傳給旁邊的人,順時針、逆時針均可。(3)出席人接到前面人的想法之后,受啟發得到一個新的想法,寫上去,然后再傳到下一人手上,如此反復進行6次。于是,在30分鐘內,3個創意×6個人×6張紙=108個創意。635頭腦風暴突破了個人經驗的限制,是一種集體組織形式。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論語》中也有“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學生的智力、能力、教育、生活環境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他們的思想認識和思維能力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通過這種訓練方法可以互相提示和激發對方的思維,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可受到到不同方面的啟示,從而在認識和創意上有所突破。

4結語

篇2

一、創設氛圍,激發師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由于受時間、空間、教材、形式的限制,往往有相當部分學生會因此而降低學習的興趣、影響科技素質的培養,農村小學要立足農村,在校內外形成人人講創新、人人爭創新的良好風氣。可通過課堂結構調整、課外科技活動,為師生開辟一個新天地,組織參觀、考察、采集、野營、游藝、競賽、實驗、講座、奇思妙想等多種活動,在廣闊的社會環境里接觸自然,接觸實踐、接觸社會,為師生營造濃濃的科技教育氛圍、為培養學生的科技素質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

二、摒棄畏難思想,培養創新意識

一提到創造發明,許多人就會想到是科學家、發明家的專利,其實不然,許多發明創造,特別是日常生活方面的發明創造,很多是普通人發明的,甚至不少是中小學生所為。我在上課時經常對學生講一些少年兒童發明創造的例子,讓學生知道創造發明屬于每一個肯細心觀察,勤思考好動手的普通人,創造發明并不是什么難事,有一些創造發明非常簡單易做,就看你敢不敢去發明而已,例如在上課時出示了一個由一塊木板,一根釘子,一根彎了鉤的鐵絲做成的“臉盆吊鉤”,問學生會不會做這個東西,學生都說會,然后告訴學生這是“1998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制作一等獎”的作品時,多數學生都不敢相信,認為這種發明太簡單了,又不用花多少錢。而后告訴學生,發明者平時能注意觀察一些日常用品的構造、特點,能從日常生活的需要中獲得靈感,并大膽創造,從而獲得成功,只要你們肯細心觀察,勤思考,好動手,也能成為一名小小的發明家,再如對學生講“圓珠筆與割紙刀”,“升降籃球架”,“易拉罐做熱脹冷縮裝置”等發明故事,讓學生摒棄畏難思想,激發創造發明的興趣,增強創造意識,學生才能積極參與創造活動,并從中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和科技素質,筆者還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奇思妙想比賽,并把它們整理投寄《少年發明與創造》,當一個個奇思妙想被發表以后,學生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全校師生都躍躍欲試。

三、多渠道培養學生科技素質和創造能力

學生科技素質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不只是科技輔導員的事,還需要教師、家長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培養、訓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努力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創新不僅僅是要進行創造發明,如想象作文、奇思妙想、方案設計、節目編排等等都是創新行為,都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技素質,因此,學校可通過舉行或推薦學生參加各種創新大賽,以提高學生創新的積極性和能力,我校利用校辦文藝月刊《山》經常刊登一些學生想象作文、科技小制作、小點子、科,技輔導員經驗談等,還推薦多篇學生科技小論文在中國少年科學院院刊《少年發明與創造》發表,極大地鼓舞了學生。

2通過語文教學訓練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學生從知識的感知,內化到應用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他們的一切學習活動,實際上都為今后的創造活動打下基礎。閱讀中,學生從感知課文,內化語言到運用知識都包含著創造性勞動。教學中,我們可通過觀察能力的培養,儲存創造思維的內需:憑借想象的展開,提供創造性思維的契機。強化語言文字,只有靠學生自己的創造性理解、運用,才是最有意義的,一位特級教師在教《宿新市徐公店》時,為我們做出很好的范例:

師:請你們讀讀詩,想想如果根據詩意作畫,畫上要畫些什么?

生:要畫籬笆。

師:籬笆要畫寬一點還是窄一點?要說明理由。

生;要畫寬一點,因為詩中說“籬落疏疏”,疏疏就是不密的意思。還要畫一條細長的小路,因為詩中寫“一徑深”。

學生還根據“樹頭花落未成陰”提出了樹上只能畫小葉,樹下一定要畫落花……這種根據詩意在想象中”作畫”的教法,實際上就是通過發展兒童的創造性思維來理解課文。

3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求異思維和創新意識

求異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鼓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突破常規,拓展思路,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例如:“一個圓柱體的高是8厘米,底面半徑是4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大部分學生都能運用列出算式,但是我們不應滿足于這一常規解法,啟發學生還可以用其它方法解答。通過啟發引導,有的學生采用的解答方法。顯然后一種解法較前一種解法既新穎又簡捷,富有新意。如果教學中能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那么創新人才是可以穩步培養出來的。

4通過技能學科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小學開設的科學、科技、音樂、美術、勞動等技能學科,都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在教學六年級科技《小火箭打靶》一課時,基本按照書上的要求,讓學生根據給定的材料,自己設計制作一支小火箭,由于學生對火箭造型的認識已定性,上課時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按照火箭的實際造型的進行設計制作,結果制作出來的小火箭參加打靶活動時都不太好用,又不能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制作。于是在上第二個班級時提示學生只要注意小火箭的實用性,不必太在意小火箭的形狀,可突破常規大膽設計,結果制作出來的小火箭花樣多,又好用。在以后的小制作中,都鼓勵學生拓展思路,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有創意的制作,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也培養了學生的科技素質。

5通過課外興趣小組,重點輔導特長生以點帶面

結合農村的生產生活實際,可組織各種興趣小組,如電工、飼養、種植、花卉、縫紉、手工制作等,也可因地制宜組織養殖、果樹栽培、育種、農具維修、沼氣研究、破除迷信等活動,讓學生開展科學研究、科學實驗。制作科技作品,提小建議、進行奇思妙想、搞小發明、小改革、成果展等,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根據農村特點,適時培養學生科技素質

農村小學生的家庭成員大多是務農的,而且在農村,科技的運用還不夠普及,還有很大的潛力,培養學生的科技素質也有很大的空間和必要性。現在每所小學都有一名兼職成教的教師,負責各村的農技培訓班工作,還要定期出黑板報、印發材料進行科普宣傳,可指導學生幫助出黑板報、分發宣傳材料等,以提高學生的科普意識,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大多數學生家里有果樹、食用菌種植,養殖豬、鴨、魚等,可指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一些科學小實驗或小觀察,這樣學生既有條件做到,又有實用價值,興趣會更濃,也可以得到有經驗農民的指導,同時促進農村學科技、用科技。我校有一位老師,他原來是學林業的,他在學校成立的種植興趣小組里,在學校的學農基地指導學生進行荔枝嫁接新技術實驗,并讓學生進行觀察記錄,把實驗過程及成果整理成文字,向《少年發明與創造》投稿,使得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和能力得到提高。

四、勤思勤動勤積累,不以事小而不為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科技素質,應該教育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不斷積累,逐步提高,要鼓勵學生有什么點子盡管提出來,哪怕是奇思怪想或微不足道的點子,也要給予肯定。去年我校要舉行科技作品展評,布置全校學生每人至少做一件作品逐級參評,我外甥女平時喜歡唱歌跳舞,一次在家中和姐姐一起玩家里剩下的自來水管時突然產生用水管作樂器參加科技作品展的想法。當她向我提出想法后,馬上鼓勵她進行制作,并聯系她的音樂教師一起經過多次指導試制,最后制作了《豎敲琴》,并獲得了“福建省首屆小學生科技作品展評”一等獎。在教學中我也常以此事為例,鼓勵學生不以事小而不為,一些很不起眼的想法,往往能成為很有價值的發明創造,學生只要有作品交到我手里,不管好壞,都表現出極大的關注,鼓勵學生多動手、多思考、不斷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

五、實驗成效

幾年來,在基層校老師的大力配合下,農村小學生科技素質的培養已初見成效。主要表現在:

1學生的創新意識被喚起

通過幾年的課題實驗,中心校所屬各小學的學生,已初步形成講創新的風氣,各校都成立了科技小制作、種植、養殖、奇思妙想、計算機、幻想畫、幻想作文等興趣小組,學生涌躍參加各項活動。

2學生的創新作品屢次獲獎或發表

幾年來,我校學生在參加各級種類競賽中一百六十多人次獲獎,其中一百四十多幅科幻畫參加第四屆“世界之星”少兒美術書法攝影藝術教育成果展分別獲金、銀、銅獎,十多篇科幻作文在國家、省、市、縣級獲獎,王慧星同學參加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獲市二等獎。有二十多篇學生科技作品在《少年發明與創造》、《獨生子女報》等刊物上發表。

3幾年來,有兩人次獲“漳州市科技教育先進工作者”、“福建省科技教育工作優秀輔導員”稱號。

總之,在農村只要教師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正確引導,有多種方法、多條途徑可以培養學生的科技素質。

責任編輯王寧蓀

篇3

對于法國,近30年是一個“鬼才”出沒的年代。無論是集流行明星、瘋狂發明家,浪漫哲人于一身的設計界傳奇人物菲利普?斯達克,抑或喜歡搞“破壞”的設計頑童讓?保羅?高緹耶……近30年來,法國人浪漫而不拘一格的才能終于在現代設計這塊沃土上得以施展,并大有趕超意大利之勢。

從2009年12月16日至2010年2月1日,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我們就可以一睹那些法國“鬼才”設計師們的原作真品。在法國VIA設計促進會組織的《法國創意設計30年回顧展》上,菲利普?斯達克、高緹耶,安德烈?普特曼,瑪塔里?卡賽特等十幾位世界設計界舉足輕重的法國設計師的作品將一一亮相,其中大部分作品都來自個人藏家。

從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到21世紀……透過法國近30年生活實用領域內最具代表性的設計作品不難發現,當初或許被人質疑的“另類”,如今已經成就了不凡的“經典”。而沿著時代的脈絡,各個時期的社會,經濟,思想竟也能在這些茶幾座椅,瓶瓶罐罐等日常生活用品中讀出一二分來。的確,法國的這些“鬼才”設計師們早已把尖端的思想和前衛的理念表達在了設計之中,為我們出神入化地解讀了關于生活的藝術。

80年代:奇思妙想

20世紀80年代,當我們開始探求外部世界之新奇先進玩意時,法國人已經不滿足于傳統的生活品位,開始了對家具材料和技術突破性的研究。這是個兼容并蓄且充滿奇思妙想的時代。設計師的個性因眾多小型制造商的推動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各種各樣史無前例甚至怪誕的風格,開始嘗試與技術結合。1981年,由Gaetano Pesce設計的“Beaubourg書架”,就代表了設計師希望通過技術上的升華,試圖區別于大規模流水線產品的意圖。至于Martin Szekely的“Pi長凳” (1982年),則見證了對材料和科技試驗的最大極限。事實上,這把長凳最初試圖以碳纖維制成,但這是在那個時代還未成熟掌握的材料,結果,最后的成品只得以鋼板制作。

正是在這一時期,菲利普?斯達克不計回報地把全部精力和資金投入在了Carte Blanche作品展上,1982年,他為巴黎著名的Costes餐廳設計的“三足椅”,始終被擺放在那里,至今仍是Driade公司經久不衰的熱銷產品。

在這個時期,法國人骨子里的幽默和詩意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1983年,Kristian Gavoille用一種戲虐調侃的風格設計了“Divine桌”,桌腳用鋁合金制成,用于紀念那個年代同名的著名變性人。1989年,Garouste和Bonetti設計的椅子“Hiro-Hito”則代表著現代學院派風格的終結,這把金色的座椅,實際是對技術和裝飾藝術傳統重新認同的開端。同一時期,安德烈?普特曼女士的“月亮寫字臺”也充滿當代裝飾藝術風格,只是在那個時代并沒有機會被生產,直到在17年之后的2007年,才重新由Poltrona Frau公司推出。

90年代:深入生活

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對生活層面更加深入與完整的思考,法國工業產品具有更加入性生化的特征。精靈鬼怪的創意,一方面表現在對技術傳統的復興,例如sylvain Dubuisson的名為“文件夾”的桌子,融入了不同尋常的材料一鋁制蜂巢的面板以及腳部的玻璃和碳纖維,由此在感官上造成奇妙的失重感。同樣,Jean―Marie Massaud的聚丙烯疊置椅“精靈之家”(1995)以及Patrick Jouin的“鋼制生活”(1996),都很好地展示了這一代設計師對新材料和結構的深入研究已經步入了全新的時代。

另一方面,從1995年起,在VIA的推動下,設計師們開始探討產品與空間的互動,創意因此不只停留在造型語言上,而是真正融入到實際生活環境的變化之中。1996年,女設計師MAatali Crasse雌出的室內工作臺組合“Wat Hom”,表現了由于家庭電腦的普及而形成的新社會行為模式:其中,“內存”是一個談話用的拱門,“工具”是活動中心,“思想工廠”其實是一個活動邊桌,而“思想”則是一個座位。異曲同工的是Erwan Bouroullec及其兄弟Ronan在2000年創造的“封閉床”,這其實是一個空間之中的空間,由多功能床形成的一個家庭微建筑。

00年代:當藝術成為科學

近年來,進步的意義不再僅僅建立在產品的附加功能上,產品也不再以稀奇古怪來奪人眼目。法國工業設計開始追求更為簡單、人性化、服務化的內在價值。2007年,Jean Louis Frechin設計的那個能對家中所有成員提供信息的Wasnake擱物架就是很好的證明。

篇4

蘇州市閶西實驗幼兒園,是一所具有53年辦園歷史的省優質園。該園從1996年起就開始進行科技啟蒙特色研究,并由此打造“特色立園、開啟智慧”的品牌支柱性項目,以此推動園所的可持續發展。本期科學特輯由蘇州市名校長、學術帶頭人陸蓉園長領銜,她積極倡導“探究、融通、誘思、創美”的科學教育理念,努力為幼兒提供生動、自主、互動的科學“學習場”,并由此形成了在觀念上互啟、方法上互用、學科上互構、精神上互融的新型課程組織形態。使幼兒在新型的科技“學習場”中無痕跨越科學探索的難度、無形汲取科學知識的養分、無限提升科學素養的品質,不斷刺激和豐富幼兒早期的科學經驗,建構自己的科學認知和表達體征。同時讓幼兒在觸摸科學、體驗科學、理解科學中樹立對科學的一種獨立的態度和精神,促進科學啟蒙素質教育向最優化發展,不斷凸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品牌特色。參與編寫的朱瑜、車真珍、湯曄三位青年骨干先后獲得蘇州市青年“雙十佳”教師、區“教壇新秀”等榮譽稱號。她們在閶西實幼科學特色教育的引領和啟發下,對幼兒科學教育開展了深入而詳實的研究,積累了大量寶貴的實際教學經驗。三位老師從幼兒科學教育的內涵與幼兒自身的發展特點出發,將幼兒科學游戲定位于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態度、科學探究能力和基本探究技能,使科學游戲成為支持、引導兒童主動發現、主動思考、主動探究的媒介。

幼兒像科學家一樣,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兒童是最喜愛探索的人群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個兒童天生都應該是一個探索家,每個兒童都喜歡在探索中游戲。探索是科學教學的靈魂,是信息傳遞的催化劑。我們覺得幼兒科學教育僅靠集體教學活動是不夠的,因此我們積極為幼兒創設了材料豐富、環境寬松的科學游戲場——“百奇探索中心”。

一、百奇探索中心——誘發科學之思

“百奇探索中心”中心按“最鄰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六個概念區域。

探索區:以十大科學主題為主要框架,發展幼兒觀察、嘗試、探索、操作的能力。

拆裝區:以組裝、設計和加工為主,發展幼兒動手操作和設計規劃的能力。

制作區:提供流程圖和實用小工具、輔材,發展幼兒看圖分析、動手制作、設計加工的能力。

創意區:延展制作區,提供更為豐富的物質資源,發展幼兒想象空間。

資源區:提供眾多的科學讀物,利用多媒體整合信息,發展幼兒認知世界、感知自然的能力。

幼兒在既定的主題下進行有選擇、有目的的探索和交流,培養幼兒用科學的思維方式獲取知識,用藝術的表現方式展現科學,使科學的物質世界和藝術的精神世界有機結合,讓幼兒的科學知識得以再生,審美情趣得以提高、創造能力得以發展。

“百奇探索中心”圍繞十大主題(平衡小站、快樂連接、奇妙光影、水中世界、魔幻天地、咕嚕嚕滾、旋轉樂園、色彩工坊、磁鐵秘密、悅音空間),有機結合、相融互通,為孩子們的探索、創造、表達提供幫助。孩子們在主題活動的引領下積累科學的知識,探索科學的秘密,學習科學的方法。

“百奇探索中心”圍繞一個區域設計攀登墻:每個區域既有獨立的任務目標,又有互相連接的內容指向,有分,有合,避免幼兒盲目的選擇和重復的操作。

二、特色主題活動——探尋科學之迷

主題活動因在開展活動時內容的一致性、活動的關聯性、知識的邏輯性而成為了幼兒園主要的課程形式。我們緊緊抓住主題活動的特點,將科學教育內容融入其中,努力捕捉孩子最感興趣的科學內容,開展了一系列具有整合性、生成性、情景性的特色主題活動,讓孩子的科學發現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近年來,我們累計挖掘開發了10多個特色主題活動,通過主題連續性的探索研究,積累了眾多的課程資源。我們還在每次主題活動最后一周安排了“創作分享”的課程,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介、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使幼兒在科學和藝術素質、動手實踐能力、科學技術創新能力與身心發展等方面得以培養,使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在連接中產生互動。

三、經典活動課例——融通科藝之本

篇5

阿拉伯塔仿佛是阿拉丁的宮殿:墻上掛著著名藝術家的油畫,每個房間有17個電話筒,套房中還有為客人解釋各項高科技設備的私人管家┉┉這里搜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擺設,有私家電梯、私家電影院、私家餐廳、旋轉睡床、可選擇上中下三段式噴水的淋浴噴頭等等。最特別的是睡房的天花板上有一面與床齊大的鏡子,你可以和自己面對面睡覺。景色旖旎的綿長的沙灘海岸和溫暖的大海,迷人的沙漠是喜歡冒險的游客的理想地。

當年,阿拉伯塔剛開業的時候,一位英國女記者成為首批客人之一。在這兒,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服務質量。她回國以后,就在報紙上盛贊阿拉伯塔的豪華奢侈和優良的服務,最后說:“我已經找不到什么語言來形容它了,只能用7星級來給它定級,以示它的與眾不同。”從此以后,這個免費廣告就傳遍了整個世界。

帆船酒店建在海濱的一個人工島上,現在,由于其獨領、無出其右的建筑特色、奢華環境和至高無上的服務,已經升級為世界上的8星級酒店之一。酒店的大廳、中庭、套房、浴室……任何地方都是金燦燦的,連門把手、水龍頭、煙灰缸、衣帽鉤,甚至一張便條紙,都鍍滿了黃金。雖說只是薄薄的一層,卻超出了客人的想像力,很多大人物都眼前一亮、受寵若驚。已故時裝設計師范思哲先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他居然也被伯瓷的奢華給鎮住了,安睡一夜之后,他極為受用,逢人便會贊嘆不已。這樣的“黃金屋”誰不著迷?任何細節都處理得紳士般矜持、淑女般優雅。設計師高超的設計手法,讓帆船酒店奢華而不沉醉。

篇6

(小博士)

在美國,一個民間組織舉辦了一次“海上城市”設計藍圖的競賽活動,參賽者展示了各種大膽的創意。其中,來自匈牙利的27歲的平面設計師的作品――游蕩的城市,獲得了總冠軍。這件作品除了外觀完美,還體現了諸如環境循環系統、太陽能設計原理、植物控制室內氣候等生態理念,為“海上城市”的實際運作奠定了可操作基礎。

日本的“睡蓮之家”

未來,人類可以生活在漂浮于太平洋上的“巨大睡蓮”狀的水上迷你城市。它是日本清水科技公司提出的未來水上城市的設計藍圖,著眼于利用綠色科學理念,建造未來的宜居城市。

“睡蓮之家” 水上迷你城市,包含許多的水上社區,每個社區有1公里寬,可居住5萬人。每個單獨的社區可以在靠近赤道的太平洋海域漂浮,也可將多個社區連接在一起,形成較大的生活城鎮,甚至大城市。許許多多的水上社區聚集在一起,即可形成一個國家。

每個水上社區都有一個1000米高的“城市天空之塔”,社區里多數居民都生活在這座高層建筑體中,還有一些居民可生活在水上社區的邊緣區域。

水上社區具有零廢氣排放和廢物回收利用的特點,通過使用新型綠色科技,可將垃圾轉換成為能量。垃圾島嶼將漂泊在海面上,可收集能量。靠近赤道的水上社區,其氣候將非常穩定。在該海域,水上社區可利用一系列科學技術,保護這些漂浮在水上的水上迷你城市免遭潮汐和極端氣候的破壞。

比利時的“百合鎮”

由比利時著名建筑設計師文森特?嘉勒博設計的“百合花瓣”水上移動城市模型,是一座漂浮的兩棲城市,可以根據不同的風向和氣候在地球上到處漂流。

篇7

4月20日~23日,為期4天的2011年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在義烏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本屆展會由國家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文化廳、浙江省文化產業促進會、義烏市人民政府承辦。本屆文博會有兩大新亮點,一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二為大學生創意成果展。

中國(浙江)非遺博覽會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省文化廳牽頭主辦,今年移師義烏。非遺博覽會將依托義烏國際大市場的優勢,集聚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美術、傳統技藝項目精品,努力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美術、傳統技藝生產性保護平臺,為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共有全國27個省(市、區)的近400個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項目參展,展區設立“8館2廳1長廊1舞臺”,充分展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精粹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智慧與心血,呈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美輪美奐、獨領的精品盛宴。包括玉雕名繡、制扇技藝、名瓷燒制技藝、剪紙繪畫、傳統醫藥、釀酒工藝以及非遺美食等18個類別。百子燈、木刻、剪紙、風箏、丹溪酒制作工藝等義烏“非遺”精品也將在此亮相。

今年文博會的另一個亮點,則是“不賣產品賣‘創意’”,為此,文博會特別舉辦了首屆全國大學生創意成果展。在E1館入口處,巨型“設計學子墻”上容納了所有“大創展”參展作品設計人的頭像。在這里,蘇州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中國美術學院、中南民族大學、江漢大學等知名設計院校的師生們正在布置展位。個性紙巾抽、分離式電飯鍋、熊貓剃須刀、老婆椅……一件件創意非凡的產品皆是來自學生們的奇思妙想。比如一款中國美術學院的學生發明的新型游泳圈。這款游泳圈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安裝了內置充氣設備,大大減少了游泳圈的充氣時間,不僅比普通游泳圈衛生,價格也只貴幾塊錢。設計者表示,現在很多采購商都比較感興趣,想了解這個產品,因為這對游泳圈來說是突破性的更新換代的產品。

義烏一直被譽為“小商品的海洋,購物者的天堂”,是全世界小商品的流行風向標。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簡稱“義烏文博會”)創辦于2006年,2008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行業品牌展會”。

篇8

編輯 lulu 指導專家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博士 喬梁

小白兔會說話、小鳥會唱歌、蝴蝶能跳舞……孩子生活在自己編織的美麗童話中。通常,2歲左右的寶寶開始萌發想象的種子,提一些奇怪而簡單的問題,比如花兒也會害羞嗎?到3歲以后,其想象力的發展就加快了腳步,喜歡問那些異想天開的問題:“星星和月亮的媽媽是天空嗎?天空媽媽是不是也有不高興的時候,她一傷心就下雨,雨水是天空媽媽的眼淚?”

2~4歲的寶寶,往往分不清現實和想象之間的區別,他們常常把一些物品,想象成有生命的,父母不要打破這種幻想,試圖告訴孩子所謂的“真實”。因為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豐富的想象力足以支撐孩子源源不斷地去創造,而培養

寶寶豐富的想象力,對媽咪來說,絕不是可有可無的事。寶寶喜歡異想天開

有個妹妹是娃娃

7歲多的珍珍有個可愛的妹妹,會笑、會唱歌,還會叫“媽媽”,珍珍給她取了個名字叫“”。一天,珍珍對媽媽說:“我想讓做我的妹妹!我想讓她叫我姐姐。”

媽媽的回答

想象版 好哇,我們的珍珍想當姐姐了!這個主意不錯,媽媽也愿意多有一個寶寶女兒!來,我們現在就教她說“姐姐”。不過,從今以后,珍珍吃飯時一定要多吃蔬菜、平時多喝水、按時睡覺,還要講衛生、有禮貌,這才像個姐姐,你說對不對?

正統版 是個可愛的娃娃,珍珍當然能把她想象成自己的小妹妹了!只是,你給“妹妹”喂水、喂飯時,僅僅做個樣子就表示她喝了吃了,不能真的往她嘴里塞,不然,“妹妹”的衣服就濕了、臟了,和你舅媽家的小表妹不一樣,她是個娃娃妹妹。

這個“手機”真好玩兒

7歲的騰騰把遙控器貼在耳朵邊,不停地“喂,喂”,接著就自言自語:“是不熊毛名家嗎?我是小兔騰騰,我種的蘿卜長得好大好大的,你開來拔吧……”最近騰騰對家里的遙控器、長方形積木塊、以及一切他能看到的和手機模樣相似的東西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且還真的把它們當成了手機,說起來沒完沒了,有時還非拉著媽媽和他一起說。

媽媽的回答

想象版 媽媽很高興和騰騰在“電話”里聊天:喂,我就是小熊毛毛呀。哦,你是小兔騰騰呀,你邀請我去你家拔蘿卜,好呀,我正想吃蘿卜了,說定了,明天就去!現在,我媽媽叫我吃飯了,你也該吃晚飯了吧?咱們明天見!

正統版 好吧,我們玩一會兒打電話的游戲,騰騰這次想說什么呢?哦,你想當醫生呀,那媽媽就當病人吧,你在“電話”里給我看病。不過,我們說好了,就玩一次,然后咱們就吃飯,姥姥已經把飯準備好了。

氣球要和風箏比賽

星期天,寧寧在動物因買了一個氣球,雙層的,透明的氣球里還套著個紅色的,寧寧很喜歡,高高興興地牽著線、一嘣一跳地。突然,一不留神,線從寧寧手里溜走了,氣球瞬間飛向空中……看看一點點上升的氣球,和比氣球飛得更高的風箏,寧寧禁不住問:“媽媽,氣球自己飛了,它是要和風箏比賽嗎?”

媽媽的回答

想象版 是呀,它們想比一比誰飛得更高,也想比一比誰能捉到小鳥!你瞧,氣球的“肚子”好大好大,能裝好多只小鳥呢!

正統版 寧寧的想法真是不錯,你太有想象力了!不過,寧寧要仔細想一想,氣球和風箏為什么能飛上天呢?因為,氣球里面充的是氫氣,它比空氣輕,所以就要浮在天空上了,而風箏也很輕,它是被風吹上天的。想想看,還有什么東西能飄在空中?

小草也五顏六色

3歲多的桃桃在草坪上玩兒,草翠綠翠綠的,很是養眼。突然,她對媽媽說:“草為什么只有綠色的,我想讓它變成紅色、紫色、白色、藍色……好多種顏色的,還能像花一樣發出香味!”

媽媽的回答

想象版 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不過,那可能是一個新品種的小草,也許在外星球中才有,媽媽至今還沒見過呢。如果你現在特別想“看”到這樣的小草,媽媽愿意和你一起試試,把它們變成你說的那個樣子,當然,只能在紙上――用你的彩筆,畫一幅五顏六色的草。

正統版 小草的顏色其實也有幾種,春天剛剛長出來的時候是一片新綠,顏色比現淺、嫩嫩的;到了秋天,雨水少了、天氣涼了,草就慢慢變成枯黃了;再到冬天,草枯萎了,地上就光禿禿的了,這是大自然的奧秘呀。不過,桃桃想要的彩色小草將來會有的,等你長大了去培育吧,媽媽相信它們一定能像花兒一樣漂亮!

我的枕頭會做夢

周末,媽媽給朵朵買了個新枕頭。第二天早上醒來,朵朵就高興地說:“我夢見自己坐著潛水艇到海底去了,看到好多好看的大魚、漂亮的珊瑚,還有好多叫不上名字來的東西。這個枕頭真好,它幫我做了這么好的一夢!”

媽媽的回答

想象版 是嗎,這個枕頭這么好呢?!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就叫“會做夢的枕頭”吧。來,我們再用彩色雙面膠給它裝幾個按鍵,按黃鍵,做童話夢;按紅鍵做音樂夢;按綠鍵,做太空夢……今天晚上,媽媽和你一起枕著它睡,說不定咱們能夢見到月亮上走一圈呢!今天晚上一定早點睡呦。

正統版 人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意思是人有可能夢到自己白天想的事情。朵朵最近希望到海洋館看海底世界,或許是因為太想去了,所以就夢到了,這與枕頭沒有什么關系。不過,科技越來越發達,很多夢想都能變成現實,朵朵將來還真可以試著發明一種新型的枕頭:在里面裝上特殊的腦電波儀。當人枕在上面時,能根據自己的愿望做不同的夢,你說怎么樣?為了實現這個愿望,朵朵可一定要好好學知識呀。

想象力培養課程表

幼兒期是寶寶想象力最豐富的時期,他們有很多奇思妙想,會把月亮公公看作自己的保護神,每天晚上看護自己睡覺;也有些怪異的、出格的想法,比如,在交通警叔叔的頭上面裝一把傘,像跳傘的那樣把他吊在空中,或者讓他們站到樹上去指揮交通,那樣車就撞不到他們了。遇到這種情況,媽媽一定要尊重寶寶的思考方式,借助這個好的開端,幫孩子把他們的想象延伸、拓展開去。

想想這些像什么生活處處有教材。啟發寶寶大膽地想,是培養想象力的好辦法之一。如果你們在河邊散步,看到隨風搖曳的柳樹,不妨問問寶寶:“你覺得那柳樹像什么?”孩子很可能告訴你,它像阿姨的長頭發;你再指指旁邊圓形的小土堆,他也許會說:“鍋底朝天。”媽咪也可以在紙上畫出直線、曲線或橫著放的8字,讓他想一想“它們像什么?”鼓勵他說出更多的答案,如:晾衣服的繩子、鉛筆、直線,海流、小河、駝峰、大雁、群山、拉開的彈簧,葫蘆、眼鏡、手銬、蝴蝶結……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不給寶寶的思維絲毫的框框。

聯想,不可錯過的活動

鍛煉聯想力,也能開啟寶寶“想象”的大門。如果看到一個皮球,不妨引導寶寶想想,他身邊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可以滾動的?望著樹上的麻雀、魚缸里的金魚,問問孩子,什么會在天上飛、什么能在水里游?寶寶的回答多多益善。對于3、4歲的孩子,可以鍛煉他們說出某些物品的用途,比如,“磚頭可以干什么?”盡量使孩子的思維活躍起來,以便答案不只限于“蓋房子”,最好能擴充為“打狗”、“鋪路”、“下雨的時候用它‘架橋’”,等等。

畫出奇思妙想

2歲左右的寶寶開始涂鴉了,他們會畫出一條條曲線,這些線所構成的圖案我們成人往往看不明白,但那卻是孩子心中美麗的世界。媽媽鼓勵寶寶講一講他畫的是什么,寶寶的回答可能是連綿不斷的山、是彎彎的小河,或者是一段有趣的故事。總之,那簡單的線條包含了孩子無限的遐想,所以盡量用一連串的提問引導孩子多說。

對2、3歲的寶寶,媽媽可以在紙上畫一只小山羊,讓他添上適當的背景,當然,需要媽咪給一些提示:小山羊住在哪兒?它喜歡吃什么?你在哪兒見過它啊?這樣,孩子就容易聯想起他看到過的山羊,畫上山坡、草地、野花、小樹,或者加上其他小動物和小山羊嬉戲。

對4歲左右的寶寶,媽媽最好把一些小動物的特點告訴他,比如貓有著圓腦袋、尖耳朵,小雞的嘴巴是尖尖的,只要孩子抓住了這些主要特點,其他的不妨放開來畫,可以是貓在手舞足蹈,可以是貓媽媽帶著貓寶寶在河邊釣魚,也可以是小雞吃蟲子或破殼而出,孩子想怎么畫就怎么畫。捏橡皮泥也具有同樣的效果,寶寶在不斷變化花樣制作各種東西的過程中,也充分發揮其想象力。

老故事新版本

讓寶寶的思維在故事中馳騁,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一條捷徑。媽媽千萬別錯過講故事的大好時機,首先要繪聲繪色,這能讓他有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感覺,孩子因此容易感知、其聯想力和想象力也被激發出來。同時,媽媽一定請寶寶參與其中、而非搞“一言堂”――講到最有趣或最驚險的地方停下來,讓孩子猜猜接下來發生了什么,比如:“小白兔就要被大灰狼抓住了,它會被大灰狼吃掉嗎?后來又發生了什么事?你覺得小白兔怎樣才能脫險呢?……”用這種方法,引領寶寶展開想象。對大一點的寶寶,還可以“你一句,我一句”地編故事,這更像一場游戲,你盡可以任由孩子天馬行空、鼓勵他大膽想象、盡情表達,不必在意情節的合理性。

玩玩“假裝”游戲

2歲左右的寶寶就開始喜歡玩“假裝”游戲了,上面提到的“打電話”就是其中之一。另外,還有看病游戲、過家家游戲、買賣游戲等等。在這些“假裝”的游戲中,一個簡單的玩具或物品能被孩子想象成他所需要的東西、突然具備了很多種功能;寶寶和媽媽的身份也可以根據游戲情節的不同隨時發生改變,在這個過程中,寶寶想象并模仿著生活中的同類角色,而媽媽的呼應語言和動作則進一步刺激了寶寶的想象,使孩子說“角色”的話、想“角色”的事成為可能。另外,最好給寶寶準備一些簡單的裝扮材料,如帽子、紗巾、大披肩、面具之類的,便于孩子獨自一個人在幻想的狀態里自言自語、假戲真做。

這些虛構的游戲給了孩子一個幻想的空間,同時也連結著寶寶的真實生活,即把孩子的現實與幻想合二為一了。

結構性玩具當幫手

結構性玩具也被稱作益智玩具,亦即由孩子自己動手隨意組裝的玩具,像積木、智力積塑、拼圖拼板等拼插玩具,以及形狀各異的彩色串珠等等。玩這些玩具,父母的示范不可少,等孩子通過模仿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比如小心翼翼搭起了多塊積木或拼出一扇窗戶,就放手讓他自己玩,成人要做的就是適時給他的“作品”命名為火車、大象、房子、花園、立交橋……激發孩子在想象中繼續創造的熱情。如果寶寶在玩木制或塑料制的插板玩具上隨意用小棍插出不規則圖形,或利用不同顏色組合成既像紅蘋果又像紅氣球一類你叫不上名字的東西,媽媽最好先問問孩子他的創意,而不是輕易給出評價。

3歲以上的寶寶可以玩簡易拼圖和動物插片了,首先要提醒寶寶記住拼圖上面各個圖形及其位置、看清動物的身體部位以及它們處在什么地方,然后讓寶寶通過聯想和想象、照原樣把它們拼湊起來,整個活動以孩子為主,媽媽做助手。

篇9

漂浮的樹種臺燈

比利時是個迷人的國度,無論是唯美的建筑風格、友善的居民還是那后勁兒極足的烈性啤酒,都讓人心馳神往。不過也別光顧著狂飲,來看看其他一些容易被忽視的美好事物吧。例如比利時設計師澤維爾·拉斯特的靈魂之作——他自己說是受“漂浮的樹種”啟發獲得靈感設計的這款臺燈。這位設計師創意十足,而正是3D打印技術將他的創作靈感付諸實施變成現實,與傳統制造工藝無關,倒像是童話中漂浮的森林仙子的呢。

海外參考價 約5100元 /

一次成型坐凳

3D技術的出現讓設計師們的許多奇思妙想得以落地,讓這個世界增添了各種匪夷所思的酷品。但3D打印過程的神奇并不只是表現在美觀的打印成品上;譬如這只坐凳,包括它可折疊的凳腿在內,全部一體打印成型,無須組裝(無需工廠技工或買家動手)。太牛了!不過得提醒送貨員當心點兒,這么昂貴的價錢,你可不想收貨時它已經被壓扁了吧。

海外參考價 約20600元 /

STRATASYS滑板

“踏平山丘,所向披靡”是滑雪社團的流行口號。不過,如果腳上踩的是這款3D打印的滑板,你還能從山頂從容地馳騁而下嗎?上帝保佑!這嬌小的身板,估計用來刷刷街還是比較合適的。Stratasys,在3D打印技術領域迅速崛起,地位有如PC時代的“微軟”,締造了這款滑板。它由支持多種打印材料的Stratasys Objet 500打印機制作,這種3D打印機既能打印堅硬的材料,也能打印柔軟的物質。別看這款滑板身板小,輪子和支架卻都是貨真價實的,你完全不必擔心它就滑著滑著散架了。

定制詢價 /

機器人五號項目

別把注意力放在最后一行的“免費”上,還是關注上面提到的“項目”一詞吧。這里指的免費是說打印教程和技術文檔不收費,其他費用還是要收的。如果你已經有一臺3D打印機,那制作這么一個機器人,購買打印原料的價錢就不算什么了,但Arduino處理器、發動機及各種零部件還是得花錢的。瞧,ROFI(機器人五號)正向你揮手呢。別因為它不是真正免費而放棄和他做伙伴的好機會啊。瞧那可憐的小眼神,走近一點似乎還能聽見他砰砰的心跳聲呢。

海外參考價 免費 /

奇異的蒸汽朋克風吉他

當你沉浸于為前衛搖滾吉他史詩的情緒中不能自拔的時候,不妨欣賞下彈奏這把蒸汽朋克風吉他時齒輪飛轉、通關活塞瘋狂抽動的狂野勁兒。當然,這只是它的表面功夫。它最值得稱道的還是采用3D打印技術一體成型的、由電池驅動的、生氣勃勃的內部結構。除了精雕細琢的琴體外,它還采用了硬楓木琴核和琴頸,還有薩姆鄧肯拾音器,賦予它與其設計同樣出色的渾厚音質,非常適合彈奏工業搖滾樂曲。喜歡它的朋友們趕緊入手吧。

海外參考價 約24700元 /

.nz

美國吉他

“Wood rhymes with good and so it should”(“木頭Wood”恰好與“好Good”押韻,事實上木頭就是好),美國著名吉他演奏家吉米·亨德里克思贊美樹木的經典歌曲猶在耳畔,正如歌曲所述,木頭對于美妙音樂的締造居功至偉——譬如至今木質吉他仍是吉他主流。原因就在于木材比較容易成形。相較木質吉他,3D打印吉他的制作工藝就復雜多了。首先你得懂得用計算機輔助建筑設計軟件,并擁有一臺高端3D打印機,如果你能搞定這些,那擁有一架個性化十足的超級吉他指日可待,不過像這樣復雜的吉他恐怕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圍。相信吉米的在天之靈也會為之驚嘆吧。

海外參考價 約24700元 /

不只是噱頭,3D打印科技引領未來

3D假肢

這只殘疾的鴨子Buttercup在主人邁克·嘉里為它3D打印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假肢后又能活動自如了。

3D顱骨

美國一位患者75%的頭蓋骨為3D打印制作。和普通金屬植入物不同的是,這種打印材料能與顱骨相融合,患者可隨意進行X光掃描。

3D基地

歐洲宇航局與美國航天局計劃用3D打印技術搭建一個月球基地,建筑原材料為月塵。

篇10

“好基友”攜手突圍

若你知道《太極》其實是馮德倫和吳彥祖這對“好基友”攜手完成的“戀情碩果”一定無法壓抑自己八卦的心砰砰直跳吧?從《美少年之戀》一起搭檔開始,這兩個花樣美男自然而然也結下了牢固的友誼,直到2011年他們一起合開“突圍電影制作公司”,“吳彥祖就負責創意,而我主要負責公司的大方向。”這兩個從來就不按常理出牌的男人,終于有了實現電影新理想的土壤。

因為實在不耐煩總是被叫做花樣美男,演員做到一半,馮德倫不但戴上墨鏡、蓄起胡子將形象徹底顛覆,更是直接改行當了導演。因為有了之前還算不錯的成績,馮德倫覺得《太極》算是順其自然的事情,而他也自稱從小就是喜歡太極的。“其實我從小都對太極有興趣,因為我父母學太極,但是他們就是健身。 我覺得太極很美,好像一個舞蹈。”為了想把心里的太極拍成酷酷的樣子,從劇本階段就開始參與的馮德倫,把自己平時的愛好一股腦兒全加了進去。“一定要靠想靠創新,要加一點新的元素去幫忙,要不然你總覺得太極就是公園里的那種。”在酷愛電玩的他眼里,《太極》其實就是在打游戲,因此無論是整體結構還是視覺細節上,都要與觀眾傳統觀念中的功夫電影有著截然不同的味道。

奇思妙想挑戰完美質感

奇幻——吃房子的蒸汽怪獸、功夫——天賦異稟的武學奇才、搞笑——武學大師經常短路、電玩——主角猶如電動游戲人物變身……這部電影在功夫元素上盡可能還原了太極的精髓,但表現形式上,卻充滿了大膽創新的突破。對于這樣的設定,天馬行空的編劇陳國富有著屬于自己的充分理由:“就是要跟以前的功夫片不一樣,那種打擂臺什么的,實在是夠了,可不可以有點新意。換句話說,我怕制式化、我怕理所當然、我怕土。要把這些元素都避開,你就得發揮更多想象力、更大的膽子、更多預算、更好的技術支持。” 影片采用真實道具制作的方式,營造出讓觀眾身臨其境的完美視覺體驗。片中最核心的機械怪物特洛伊,讓包括木工、電工、焊工、翻模工、油漆工、計算機程序設計師等在內的35名工人,足足干了3個月才制造出來。有如此投入,在影片終極BOSS的階段,帶有強烈格斗通關游戲風格的場景,相信足以讓大批熟悉電玩的年輕觀眾充分享受到KO的無限樂趣。

《太極》

導演:馮德倫

編劇:陳國富/程孝澤/張家魯

主演:袁曉超/梁家輝/楊穎/彭于晏/吳彥祖/舒淇/陳思成/英達/熊乃瑾/熊欣欣

上映日期:2012.09.27

推薦指數:

極新意

1、舒淇不扮美,升輩分大展母性光輝

2、犄角也搞笑,“三花聚頂”凸顯武學天賦

3、寫實搭奇幻,高科技打造“蒸汽朋克”范兒

4、招式有出處,真傳人盡顯功夫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