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工程新技術范文
時間:2023-11-27 17:31: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制藥工程新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實事求是地說,我國的制藥工業整體水平不高,一方面制藥技術、研發能力遠落后于國外發達國家,尤其在藥物合成技術方面(包括生物合成和化學合成);另一方面,在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弊病,限制了醫藥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積極開展制藥工業技術創新,對我國經濟、民生、科技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結合我國現實情況分析,制藥工程技術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工藝和設備。
1.1工藝分析
第一,針對制藥過程的技術分析。一般來說,制藥過程就是對藥品生產流程的模擬,其中涉及化學、物理學、生物學、數學等多種學科的應用,通常一種藥品的制造,事先要按照其化學性質進行組合實驗,反復對比,找出藥品與疾病之間的關鍵要素,減少風險和副作用,最終才能批量生產。以合成藥品為例,當前已經進入了“科學設計時期”,即“反合襯分析”,從疾病特點與合成目標分子出發,利用化學反應的邏輯知識進行分析,并設計出科學的合成路線。第二,針對制藥批量技術的優化。制藥企業針對工藝特點建立生產線,需要詳細剖析各個流程的特點,如高溫處理、滅菌處理等,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精確無誤。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新的設備會不斷投入使用,就要進一步從產量和質量角度對工藝進行優化,以提高經濟效益。第三,針對制藥質量的監督管理。質量是企業生存的底線,尤其是制藥企業,其產品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必須從制藥工程技術角度入手,建立一套完善的藥品質量監督體系,并按照國家規定開展審核工作。
1.2設備分析
制藥設備與制藥工程技術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特別針對藥物合成方面,發揮了很大的限制作用。近年來,隨著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的推廣,制藥設備主要體現出以下幾個趨勢。第一,從加大藥物合成技術研究力度出發,在設備設計、設備選型、設備安裝、設備操作等方面加大投入,一方面符合國內藥品生產質量要求,另一方面,向國際高標準要求靠攏。第二,制藥設備加大生產環節的管理。在藥物合成技術的前提下,需要對藥品成分進行必要的分離、濃縮、還原、氧化、鹵化等處理,復雜的只要工業需求就決定了設備的多樣性、綜合性;因此,開發易于清洗、便于滅菌消毒、方便保養維護的新型設備就成了必然需求,一方面可以有效減少制藥工業生產中的失誤幾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
2制藥工程技術創新
2.1加強高新技術制藥人才的培養
藥物合成技術在整個制藥工程技術體系中處于頂端位置,具有復配型居多、藥物更新快、工藝復雜、周期較長等特點,我國制藥工程技術整體落后于國外發達國家,究其原因,人員因素占據很大部分。現代制藥工業技術在我國起步較晚,國內缺乏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專業知識、理論較為缺乏,尤其是涉及制藥工業中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即缺乏理論方向,也缺乏必要的實踐環境;因此,必須確立高新技術制藥人才的重要地位,積極構建培養的環境,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制藥工程技術模式。
2.2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生產經驗
進入21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任何產業之間都不是孤立的,再合作范圍上也從國內延伸到了國際。通過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制藥工程技術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以及化學技術、物理技術、生物技術等方面的先進成果,不斷彌補我國制藥工業的技術缺陷,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3結語
篇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in all aspec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nd life. China's social require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is increasing, but the safety and quality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has been unable to keep u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trengthen the engineering safety and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presents the strategy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safety and quality supervision.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建筑工程;安全質量監督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afety and quality supervision
【中圖分類號】P62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4-0121-02
1 信息化技術對加強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的重要性
信息化技術在工程質量監督中的使用,對于整個建筑行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現代信息化技術的加入能夠使得工程建設的過程更加透明,工程實施手段,以及材料的使用更加規范。還能不斷增強安全質量監督工作的薄弱環節,使得安全質量監督工作效率更高,對整個工程建設的進行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工程安全質量監督信息化建設的緊迫性。認真做好工程安全質量監督體系的建設。在當前的情況下,我國的工程安全質量監督信息化建設明顯落后于有些信息技術較為發達的國家。因此,我們要從理論的角度,增加建筑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的力度,快速打造出適合我國建筑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的信息化系統。通過對國外許多國家的工程建筑進行分析,其之所以能夠實現較為高效的工作效率,主要依賴于完善的、實用性強的信息監管系統。該系統能夠對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監督,從施工工藝、建筑材料、過程管理等方面做好工程安全質量控制。
2 我國建筑工程安全質量管理信息化建設現狀
2.1 建筑工程安全|量管理法律法規的缺陷
從目前我國的工程建設現狀來看,在建設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主要反映在安全質量管理的不盡職和不到位。而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是做好質量監管工作的基本保障。我國的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發展的時間不長,仍然處于初步的發展階段,其中仍然存在較多不完善的地方。法律法規上的漏洞為我國許多僅僅追求眼前利益的建筑企業提供可乘之機,過分強調追蹤利益最大化,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存在偷工減料、安全質量控制措施不到位等問題,使得完成后的工程質量問題頻發。因此,要想提升我國建筑工程的質量,就要從增強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著手。
2.2 缺乏建筑工程施工企業安全質量管理理念
在我國工程建筑事業快速發展的形勢下,許多建筑企業陷入一味求快的誤區。而要想實現快速發展,建筑企業就要積累更多的經濟利益。這就導致許多建筑企業盲目追求利益,忽視了建筑工程安全質量管理。這樣也許可以收獲短期的經濟效益,但是對于企業長期穩定發展是一種致命的傷害。從根本上講,這都是建筑工程管理人員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意識缺乏的原因。建筑企業質量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忽視質量監管的價值,甚至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種表面化的形式。這種思想嚴重阻礙了建筑企業工程安全質量監管能力的發展。不僅導致產生一些質量不過關的建筑物,危害人們生命安全,還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2.3 信息化監督管理的現狀和差距
近年來,我國在建筑業監督管理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特別是上海、江浙一帶經濟發達區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但整體水平和政府監督管理信息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差距主要體現在組織機構建設方面、利用市場化手段研發相關軟件方面、信息化標準制定方面、相關數據庫建設方面及整體規劃方面。因此,全面實現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信息化我們還要做很多工作。
3 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策略
3.1 增強工程質量監管法律體制建設
首先,要增強信息化產業的法制體系建設,讓建筑企業進行的各項工程建筑工作都有法可依,在嚴格的法律管理下,實現高效的建筑工程安全質量監督。建筑企業還要對自身傳統的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根據現代工程建筑的基本特點,注入更加現代化的內容,實現信息技術高度集中化管理的方式。促進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交流,制定嚴格的監督體制。
其次,我國政府要不斷增加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人才在現代企業競爭當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建筑行業得到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因此,需要我國政府進行全力支持,加快我國信息化人才培養的步伐。信息化建設是我國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不僅對技術有著較高的要求,對于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要求。因此,建筑企業在進行人才聘用時,不僅要考察應聘人員的專業素養,還要考察其職業道德的高低。在今后的崗前培訓,以及后來的職業培訓過程中,也要注重對其綜合素養,以及職業道德的培養。監督機構也需要在日常的培訓和學習過程中加強信息化相關內容的宣貫和學習,促進監督人員整體信息化監督能力的提升。
最后,要制定政府監督管理信息化的具體措施,使得各項規章制度能夠提到企業運作日程上來。還要對確定的施工方案進行嚴格審查,注重其中對于工程安全質量監督內容的設置。在審查的過程中,應當采取現代信息化技術審查方式,對施工環節的各個方面進行嚴格管理。
3.2 建立統一的標準化信息系統
我國政府要制定好全國范圍監督管理信息化建設方案,相關部門要做好具體的實施方案,對監督信息化工作和信息系統的基本運作模式做出具體要求。防止出現監督形式流于表面的現象。建筑企業內部也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結構體系,增加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交流,并執行相應的監管職能,在實現資源整合的同時,做好相互監督。專門設立的監督機構要按照基本的控制方案,以及詳細的規劃,開展有效的信息化建設,及時對工程施工情況進行監管。
3.3 加大信息化推廣力度
信息化推廣主要包括監督機構和企業兩個層面的內容。從監督機構層面來講,監督機構要充分發揮先進的模范帶頭作用,率先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并在使用的過程中,對這些信息化系統進行不斷創新,建立一個符合自身發展特色的信息化系統。從企業的層面來講,其內部的質量監督機構要加大對工程安全質量控制作用的宣傳,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步伐。
4 結語
當前,我國的建筑工程安全|量監督信息化程度較低。要想提升工程安全監督能力,就需要國家、社會、企業的共同努力,培養更多同時具備專業素養和信息化技術開發能力的先進人才,加快現代信息化技術開發的步伐。監督機構和建筑企業的工程安全質量監管工作人員要不斷對現有的質量監督信息化技術進行創新,研究并應用更加適合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技術。
篇3
關鍵詞:高新技術;中藥制藥領域;應用分析
1 引言
就目前我國中藥制藥行業來講,由于制藥工藝、方法和模式落后,難以適應于當今社會經濟以及該行業的發展,難以確保中藥藥品的質量和安全。為提高中藥制藥的質量和效率,采用先進的制藥技術和設備,提升制藥企業的生產效益和效率,實現中藥制藥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控制,從而更好的順應現代化醫藥事業的建設要求。但是由于傳統制藥思想觀念、技術水平的制約,導致在采用高新技術制藥過程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中藥制藥質量和水平的提升。因此制藥企業應加大對高新技術在中藥制藥領域應用的研究力度,使其更好的適應于制藥生產過程,切實提高中藥制藥的效率和質量。
2 高新技術在中藥制藥領域應用的分析
2.1 泡制全浸潤工藝和裝備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中藥制藥的發展,對中藥制藥的效率和質量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中藥制藥生產中,采用泡制全浸潤工藝和裝備進行生產,通過中藥清洗、切片、制造等生產工序,最終制造成相應的藥片。在該方式下生產出來的制劑可以直接應用于治療臨床疾病中。浸潤工序作為中藥制劑制造過程中最重要的工序,在整個制藥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往往浸潤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著最終制劑的治療功效。因此浸潤的實踐不宜過長和過短,需要根據藥材的實際特性進行設置。那么將高新技術應用與中藥制藥領域中,高新技術能根據藥材的不同特性、藥性等對浸潤時間和溫度進行掌控,從而確保最終制劑最大化治療功效。
2.2 動態提取技術
在中藥制藥生產過程中,藥物的提純技術直接關系著最終生產藥品的質量和功效。目前我國制藥企業在中藥制藥過程中,普遍使用的藥物提純技術是通過乙醇、水的沉降方式進行提純。但是該方式提純設備落后,藥物提純效率和質量十分低,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中藥制藥行業的發展。為確保藥物提純成分和效率更加充分,就必須對藥材進行充分利用,采用先進的藥物提純技術,避免因技術落后降低藥物提純效率。將動態提取技術應用于中藥制藥領域中,在藥物提取過程中適當添加藥材,采用機械化方式來應用循環技術,在提高藥物液體溶解度的同時,將處于動態處理過程的藥物濃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最大程度提高藥物的溶出效率。
2.3 仿生技術
基于生物學藥劑學基礎,將仿生技術應用于中藥制藥領域中,通過模擬藥物在人體環境中對整個身體機能運作的影響,與分子技術藥物研究相結合,在藥物服用后經過人體消化管和胃部給藥的重要制劑基礎上,開發出一種新的藥物提純生產工藝。該生產工藝是根據不同酸堿環境中,中藥制劑溶解度不同的標準,在特定的堿性水溶液中進行中和提純,在特定酸性環境中提純藥物成分,從而確保仿生技術在中藥制藥生產過程中的最佳酸堿值,從而確保生產的藥品是符合多數人身體運行機理的,且不會對其造成其他有害影響的。仿生技術的應用大大提升了藥材的利用率,促進了中藥制藥生產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從而保障中藥制藥企業最大化經濟效益。
2.4 生物酶技術
生物酶技術是基于生物工程技術的酶工程進行中藥提取的。生物酶是一種特殊的催化劑,其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科學性,多數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這也是采用生物酶技術的優點所在。在植物中藥制藥中采用生物酶技術,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將其溶解出來,并依靠酶運輸在細胞內發揮出藥物有效成分的最大功效。同時中藥材在提取后往往含有一定的雜質,比如蛋白質、多糖等,這種物質在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都會被降解并揮發出去,提高了藥物的純度。由于中藥材涉及到諸多領域,如動物、植物以及礦物質等,加上生物酶具有專一性,在采用生物酶技術進行提取時,應注意選擇合適的生物酶種類,有利于提高中藥制藥的效率和精度,促進我國中藥制藥行業健康發展。
3 高新技術在中藥制藥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3.1 理論和實踐結合研究處方中藥物之間的配比關系
對中藥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中存在的重要部分和所包含的活性成分,確定藥物自身所具備的功效和治療重要性,是非常關鍵的。在中藥制藥過程中,確定所有中藥材具有的成分、用藥部分,是目前醫學研究中比較重要的問題,對整個中藥制藥理論體系及其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但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辯證形式對藥物資源應用進行分析,忽視了不同藥物之間的量效的研究,針對這些發展瓶頸,采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方式,基于我國傳統中藥處方和醫學理論展開研究,有利于推進我國高新技術在中藥制藥中的高效應用。
3.2 中藥產品內在質量和技術含量的問題
在我國中藥制藥領域中,時常出現農藥超標、中藥制劑超標等現象,不僅影響了植物和動物的生長健康,還可能造成環境破壞,阻礙中藥制藥行業的發展。為切實解決中藥產品內在質量和技術含量的問題,就必須不斷完善藥物提取中所涉及到的各項標準,從而提高我國中藥制藥的效率和質量。在中藥制劑質量控制中,如何有效的檢測處方中各中藥制劑的藥性,應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比如農藥殘留和重金屬超標問題,需要依靠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對中藥材的理化性質進行檢測,并有效的改變中藥制劑的溶解率以及緩率等問題。
4 結束語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進步的今天,我國中藥制藥行業涌現出了一些高新技術,在提高制藥效率的同時,確保了藥品的質量和安全。但在高新技術應用過程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干擾,導致制藥過程存在一定的問題,制藥企業應不斷完善中藥制藥的相關標準和規范,加大高新技術的應用力度,從而促進中藥制藥水平更上一層樓,促進我國醫藥行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閆云偉.高新技術在中藥制藥領域應用的分析[J]. 科技創業家,2014(06):233.
[2]覃艷,楊崧.膜分離技術及其在中藥制藥領域中的應用概況[J].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06):67-70.
篇4
【關鍵詞】生物制藥;西藥制藥;車間
藥品是保證人們身體健康的基礎,是人類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在近年來,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于藥物也提出了新要求,各種安全、綠色、環保、高質的藥品在人類生產和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由此引發了人們對制藥工藝的研究和探索。西藥作為現代化醫藥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一類,由于它本身是一種化學生產工藝,為此在加工與生產當中各技術環節與工藝要求都極為嚴格,無論是工程技術手段還是工程管理策略,都必須要給予應有重視。
一、西藥工程概述
我國是當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健康問題已成為我國當今社會發展中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伴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在生活中對于自身的健康也提出了新要求,對于保障健康的藥物也給予了新看法。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西藥制藥工程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其應用前景日益深入,應用技術措施十分的嚴格。
1、西藥工程概況
一般來說,西藥制藥主要指的是通過化學反應的方式來消融原材料,使得其中雜質、污物和不良成分及時的去除,生成一種新物質,是應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和理念進行可靠操作和制作的一個綜合性生產工藝。在當今的臨床診療和救治中,西藥的應用范圍極為廣泛,它在研制的過程中是從西藥物質基礎的角度出發進行的,是通過解決當今存在的化學穩定性問題和藥效問題來進行優化的。在工作的過程中,也就是說西藥制藥工藝的開展主要需要解決的重點在于怎么樣在工作中應用快速、安全的技術手段來生產出可靠的藥物成分,為醫療工作的開展和人類健康提供物質保障。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現代化計算機技術、遙控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為主的新技術體系在制藥工藝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這使得整個制藥流程變的更加的精確化、完善化,其整個功能得到了有效的發揮。
2、西藥制藥工程的發展前景
近些年來,需要制藥工程的發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但是就整體發展現狀而言還不甚理想。尤其是在近些年來,各種藥物安全問題時有發生,給整個制藥行業的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同時也可為給制藥工藝的引用提供了新的機遇。目前國內不斷推出的各種只要政策很適合我國制藥行業的發展,這使得整個行業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尤其是在西藥制取工藝當中,我國的設計能力、技術能力以及設備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逐漸縮小了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差異,為我國制藥工程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常見的西藥制藥工藝
我國是當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樣也是一個用藥量極多的國家之一。但是因為我國的社會經濟影響,使得我國的藥品安全問題一直都未曾得到有效的解決,就整體趨勢而言還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和缺陷。就我國的西藥生產工藝進行分析,無論是在技術、設備還是理念上,都與西方法多發國家存在著嚴重的差異,技術落后、生產觀念不嚴謹、生產方式不科學等問題時有發生,這使得整個藥物生產存在著嚴重的影響。基于這種社會背景下,以現代化科學技術應用為基礎的制藥新工藝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也得到人們的認可,它在整個制藥領域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就當今常見的西藥制藥工藝進行分析,其主要的工藝如下:
1、生物制藥技術分析
在現代化西藥制藥生產當中,生物制藥技術的應用最為常見,它是基于現代化生物學理論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制藥新技術和新工藝。所謂的生物制藥技術或稱生物藥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學、醫學、藥學的先進技術為一體,以組合化學、藥學基因(功能抗原學、生物信息學等高技術為依托,以分子遺傳學、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礎學科的突破為后盾形成的產業。現在,世界生物制藥技術的產業化已進入投資收獲期,生物技術藥品已應用和滲透到醫藥、保健食品和日化產品等各個領域,尤其在新藥研究、開發、生產和改造傳統制藥工業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生物制藥產業已成為最活躍、進展最快的產業之一。
生物學的革命不僅依賴于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自身發展,而且依賴于很多相關領域的技術走向,例如微機電系統、材料科學、圖像處理、傳感器和信息技術等。盡管生物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人們難以作出準確的預測,但是基因組圖譜、克隆技術、遺傳修改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疾病療法和藥物開發方面的進展正在加快。
除了遺傳學之外,生物技術還可以繼續改進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療法。這些新療法可以封鎖病原體進入人體并進行傳播的能力,使病原體變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對新的病原體作出反應。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體對抗生素的耐受性越來越強的不良趨勢,對感染形成新的攻勢。
除了解決傳統的細菌和病毒問題之外,人們正在開發解決化學不平衡和化學成分積累的新療法。例如,正在開發之中的抗體可以攻擊體內的可卡因,將來可以用于治療成癮問題。這種方法不僅有助于改善癮君子的狀況,而且對于解決全球性非法貿易問題具有重大影響。
2、徑向膜層析技術
傳統的層析技術往往采用長軸流向設計,雖然為廣大的科技工作者運用,但依然存在許多缺點: (1) 流速較慢,層析耗時長效率低;(2) 層析過程中壓降較大,增加了對設備的要求;(3) 層析條件不易放大,若想放大規模,需重新摸索分離條件,為重組蛋白的大規模分離純化提出了難題。80年代中期國際上提出了一種稱為徑向層析(Radial Flow Chromatography)的新技術。80年代后期,徑向層析又結合膜分離處理量大的優點,發展成徑向膜層析技術,在原理上解決了上述問題。徑向膜層析柱常采用螺旋卷式膜組件結構,流動的方向是從層析柱的圓周流向柱的圓心,即徑向流動。由于這一原理,與傳統的軸向層析柱相比,徑向層析有以下幾個優點: (1) 流向的截面積加大,即使在流速高時壓降仍很低,因而純化速度快處理量大。(2) 保持柱徑不變,無需改變其它分離條件,僅增加柱長就可以增加上樣量,因而有利于放大生產。
三、小結
西藥制藥技術的提高是綜合當前的生物技術、基因技術為一體的生產模式,各個生產企業和單位在制藥的過程中結合科學技術綜合分析與利用是保證當前易學發展的關鍵,更是為西藥制藥提出良好發展前景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生物技術制藥;教學質量
《生物技術制藥》是目前國內生物制藥及相關專業廣泛開展的一門專業課程。生物技術制藥以生物學、藥學以及工程學的技術原理為基礎,生物藥物的研發、生產過程均體現了以上技術原理在制藥領域的靈活應用。近年來,生物學、藥學以及工程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程度地推動著制藥行業的發展與變革,也使得生物技術制藥學科呈現出日新月異的面貌。因此,涉及知識面廣、內容多、應用靈活、發展迅速,[1]既是生物技術制藥領域的特點,也給《生物技術制藥》課程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筆者通過對這一課程的教學實踐,總結出幾點體會,希望能對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提供思路。
1 合理設置先修課程
《生物技術制藥》課程的教學內容涵蓋基因工程制藥、細胞工程制藥、抗體工程制藥、酶工程制藥及發酵工程技術等,涉及知識面廣、內容多。《生物技術制藥》作為一門知識集成度極高的專業課,由于課時數的限制,需要眾多的先修課程先行將涉及的知識進行講解和落實。這就需要專業教師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設計課程體系時,對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內容進行分析,根據專業課的內容,合理設置基礎課作為專業課的先修課程,保證學生在學習專業課時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能夠勝任專業課的學習任務。以《生物技術制藥》課程為例,就需要開設諸如《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酶工程技術》、《發酵工程》等先修課程。另外,在《生物技術制藥》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也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對涉及的基礎知識進行必要的回顧和復習。
2 結合學科優勢開設實驗項目
《生物技術制藥》課程內容并不是生物學、藥學以及工程學技術原理的簡單堆砌,而是更注重這些技術原理在生物技術制藥領域的靈活應用,加之生物技術制藥學科本身的實踐性很強,所以有必要在課程教學中開設實驗,讓學生在實際的實驗操作過程中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強化靈活應用基礎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項目的設置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如經費、設備、學科基礎等。然而在經費、設備等條件滿足的情況下,設置涵蓋生物技術制藥所有領域的實驗項目也是很難實現且沒有必要的。不同學校的生物制藥及相關專業都有自身特定的學科優勢,《生物技術制藥》課程實驗項目的設置應立足于專業自身的學科優勢,這樣設置并實施的實驗項目不僅有完備的硬件支撐,同時也有學科長期發展所積累起來的經驗、技術、案例等作為軟件支撐。假設某高校的生物制藥專業以基因工程制藥為其學科優勢,則適宜從其科研實踐中提煉諸如基因工程菌的構建、培養及基因工程藥物的分離純化等項目作為《生物技術制藥》課程的實驗項目。這樣設置的實驗項目,更有實際操作意義,更貼近生物技術在制藥工程中的應用實際,有利于在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生物技術制藥》課程的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3 及時注入本學科前沿進展
現代生物技術和制藥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編撰和出版周期較長的公開發行的教材很難及時收錄層出不窮的新理論、新技術。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了解生物技術制藥研究的最新進展,學到最新的有用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需要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更新教案和講稿,適當更新教學內容,做到與時俱進,讓學生經常接觸到學科的前沿知識。此外,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還給學生布置相關專題的形式,要求學生自行查閱某一生物技術制藥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成果,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激活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對學科前沿保持敏銳嗅覺的習慣。
4 建立多媒體資料庫
《生物技術制藥》是集綜合性與實踐性為一體的學科,學科知識的信息量比較大,直觀性比較強。如果使用傳統的板書教學手段,老師上課只是利用板書和口授的傳統模式,學生只能得到一些感知的內容,無法使其得到直接的體驗,從而加大了學習和理解的難度。[2]現在大學教學中普遍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生物技術制藥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廣,內容多,多媒體課件教學以其直觀性、靈活性、實時性、立體化的優勢,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青睞。[3][4]從事多媒體教學,需要掌握豐富的課程資料,構建集圖、文、聲于一體的教學模式。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庫,不僅制作了多媒體課件,還廣泛收集了大量課程相關的圖片、動畫、視頻、CAI課件等,運用生動直觀的多媒體素材向學生講解抽象晦澀的理論,演示復雜精細的實驗,使教學由枯燥轉向生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課程的教學質量。除了收集和運用各種多媒體資料,筆者將這些資料分門別類進行整理,構建有序的資料庫,還計劃建立課程網站,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將課程的教學從課內延伸至課外,使學生能夠借助課程網站這一平臺,利用各種多媒體資料進行自學,攫取更多的知識,進一步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5 緊扣產業發展脈搏
目前,生物技術制藥領域的蓬勃發展,得益于國內外眾多生物制藥企業的積極參與。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環境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筆者認為,在教學中適當引入一些國內外生物制藥企業成功的案例,將教學內容與產業實際緊密聯系,有助于學生對生物技術制藥領域新技術新理論的實際應用有更深刻、更直觀的認識,有助于學生建立專業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應用型人才和創新人才的培養。
生物技術制藥行業發展迅速,相應的教學工作也應緊跟行業發展趨勢。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總結、反思,并不斷改進、創新教學方法,只有根據生物技術制藥學科的教學內容和最新進展,不斷修正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夏煥章,熊宗貴. 生物技術制藥(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時小燕. 生物技術制藥教學初探[J].中國醫療前沿,2010,20(05):29,90.
篇6
關鍵詞:生物制藥產業 產業結構 現狀 發展策略
一、前言
生物制藥產業以生物技術為基礎,利用基因工程的技術,改造生物的DNA,生產出新型的藥品,屬于高科技、新技術的產業。目前,我國的生物制藥產業已經發展了40余年,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生物制藥產業在發展前期速度很快,但是中后期,特別是近幾年發展速度才慢慢降下來,呈現出了發展缺乏后勁的特點。為了能夠持續快速的發展,要找出導致發展緩慢的各種原因,并合理的制定未來的發展策略。
二、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現狀
生物制藥產業屬于高科技產業,高風險,高投資,高回報是幾個比較顯著的特點。我國的生物制藥產業經過40余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全國脛骨注冊的生物技術公司已經達到了670余家,開發出了大批高科技的新型藥物,對腫瘤、心腦肺血管、糖尿病、癌癥等疾病起到非常明顯的治療效果。
但是就我國整個生物制藥行業來說,大部分以小型企業為主,產業結構并不合理,盈利能力不強,在與世界排行前列的制藥公司進行競爭時,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這也就體現在了我國的生物制藥產業在初期蓬勃發展,但是缺乏后勁。生物制藥產業依賴于高新技術,我國大部分企業的生物技術產業化的發展還不夠成熟,缺乏高新技術人才,具體體現就是產品競爭力不強。生物制藥產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投資周期長,投入資金多的過程,但是我國在這方面的投入還遠遠不夠,我國生物技術企業中,總銷售額過億的寥寥無幾,全國基因工程藥物總銷量不及美國一家中等規模公司的年產值。由此可見,探討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策略,已是迫在眉睫。
三、發展策略
要想實現生物制藥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就必須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創新思維,注重人才的培養,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工作。
(一)、握緊拳頭,集群式發展
我國的生物制藥產業中,中小型企業居多,這些企業單個的實力比較弱小。而生物制藥產業需要有好的基礎設施,有配套是上下游技術,還需要同教育培訓、專業服務、技術轉移中心等相關服務組合在一起。在我國的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生物制藥產業鏈,若是將其集群起來,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生產效率,和科技含量。政府要加大對產業集群區的資金投入,做好基礎設施、配套服務業、研究開發、等方面的發展和創新工作,為生物制藥產業集群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企業要積極擴招高新技術人才,加大研發力度,提升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二)、更加專業,向產業化推進
我國的生物制藥產業發展后勁不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部分技術還沒有轉化成生產力。技術如果不能轉化為生產力,就無法對社會產生影響,生產實踐滯后于研發,造成資源的浪費。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企業間要建立技術聯盟,形成技術互補,在提高競爭力的同時也能降低生產成本。在進行新藥開發時,可以把部分技術的研發外包給具有該項技術研究實力的小企業來完成,充分發揮其優勢,彌補自身短板,實現技術與資金的互補,共同努力研發新藥。這把新藥開發的效率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縮短了研發周期,自然也就降低的研發成本。
(三)、強力支撐,拓寬資金渠道
生物制藥產業在研發和生產的過程中,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風險較高。產業的發展要有足夠強大的經濟支撐。吸引資金,有這樣幾個方面可以考慮:第一,企業要積極開發研發項目,努力爭取國家的專項扶持資金;第二,吸引域外資金,加強與其他國際企業的交流合作。第三,搭建好生物醫藥產業融資平臺,在銀行和企業之間要做好資金對接。第四,企業要主動出擊,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第五,政府要加大對生物制藥產業的關注以及投入,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對具有好的市場前景的項目給予資金支持。
(四)、重視人才,提升研發實力
企業要重視人才的引進,提升研發室的實力,要積極抓住國家的人才政策,積極引進、培育人才,拓展生物制藥的研發深度。一方面,可以重點引進戰略投資人和項目帶頭人,這有利于企業在招商引資上實現突破。人才的深度和厚度,能夠幫助企業提升新產品的研發速度和市場競爭力,加速科學技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
四、結語
生物制藥產業能夠為人類帶來大量具有高新技術的藥物,這些藥物能夠治療那些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同時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我國的生物制藥產業雖然現在發展有些后勁不足,但是我們有豐富的資源,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市場的需求在增長,生物制藥產業有著很好的發展機遇。目前,行業的技術、資金、市場成熟度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這就需要我們仔細分析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的現狀,找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實現生物制藥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清杰,楊芬.專利制度與中國生物制藥產業發展[J].管理現代化,2012,(06):52-54.
[2] 孫博,孫麗輝.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研發與生產技術現狀[J].中國科技博覽,2012,(34):303.
篇7
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風險投資大多是投向新創的高新技術企業,各個階段與環節都存在不確定性因素,只要投資過程中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整個投資項目失敗,因此風險投資一般存在較大風險。如果能在投資前或運營中比較準確地預計風險并加以有效控制,就可大大減少盲目投資或經營不善造成的損失。生物制藥產業就是把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生物工程技術應用于藥物制造領域的產業。生物制藥產品在診斷、預防、控制甚至消滅傳染病,保護人類健康、延長人類壽命等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目前世界上6O以上的生物技術成果都應用于醫藥行業,用以開發特色新藥或對傳統醫藥進行改良。
生物制藥行業已成為當前最活躍、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吸引著世界各國的風險投資機構紛紛投巨資開展生物制藥領域的研究和生產。我國生物制藥行業經過近2O多年的發展,行業整體水平迅速提高。生物制藥產業是我國乃至世界上高新技術產業中發展最迅速的產業之一,具有誘人的投資前景和巨大的投資潛力。作為技術高度密集的高新技術行業,生物制藥產業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其發展需要巨額資金投人,因此,對該行業的投資風險進行評價尤為重要。目前影響我國生物制藥產業投資風險的因素主要有技術因素、市場因素、財務因素、管理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生物制藥行業發展水平不一樣,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物制藥行業上市公司所面臨的投資風險也不一樣。作為投資者,應該選擇哪些生物制藥上市公司進行投資?鑒于此,本文在全國范圍內選擇了15家生物制藥行業上市公司,將其作為研究樣本,對其投資風險進行綜合評價,以期為風險投資家選擇投資風險小的上市公司提供參考依據。
2文獻綜述
關于高新技術項目投資風險評價,國內外文獻大多集中于對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各指標進行描述方面,很少有文獻對風險因素指標進行更深入的理論化探討和整合。MacMillan_】等構建了27項投資風險評價標準,并將其分為五大類,即企業家個人素質與經驗、產品特色、市場特征、財政補償情況和投資人員構成。其分析表明,五大類評價標準中有10項最常使用的標準被認為是評價投資風險所必須要有的,而這10項中有6項標準與企業家的個人素質與經驗有關。通過分析這些標準,他們總結出6種類型的風險,即競爭風險、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管理風險、執行風險、領導者風險。Meredith等認為風險分為市場風險和技術風險兩大類;Fired與Hisirehc。]從美國的硅谷、波士頓和西北地區各選擇了6位著名的風險投資家,采訪了其投資決策過程,通過實證調研得出15個基本評估標準,分為戰略思想、管理能力和收益三個方面。風險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其總體特征也不同,評估其投資風險的方法與側重點也應不同,相應的評價指標也不同。
然而,早期風險投資評估決策過程卻忽視了評價指標的階段性。Hall和Hoferl_4J以及Boocock和Woods_5]的研究有了質的進步,他們認識到風險投資項目的評價指標具有階段性,即在風險投資評估決策的不同階段所使用的評價指標應不相同。總結國外關于風險投資評價研究,可見研究內容往往集中于從風險投資者的角度對投資項目進行風險評價,其關注的重點一般是企業家素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財務風險等;在設計評價指標時,沒有考慮行業因素,沒有進行專業細分,沒有對不同行業的風險特點加以區分,投資項目的專業特性和專業風險不能準確地被反映在指標體系中。
近年來國內學者也對高新技術項目投資風險進行了研究。例如:宋逢明等將投資風險分為過程風險與環境風險;林艷珠[7將投資風險分為技術、經濟、市場、社會、環境、資信等方面的風險;毛薦其等_8將投資風險分為社會政治風險、法律風險、經濟風險、金融與投資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生產風險、管理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和其他風險;蔡建春_9]把風險投資評價指標分為技術風險指標、市場風險指標、環境風險指標、管理風險指標及流動性風險指標五大類。總體來看,以往國內外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大部分研究是從某個角度出發對投資風險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對環境因素、項目因素分析得多,而對創業投資公司內部的管理考慮不夠,創業投資公司內部的管理,特別是人力資源管理存在較大問題,它是影響投資風險的重要因素;第二,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特點,適合多數高新技術風險投資項目的投資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可能沒有考慮到生物制藥行業的風險投資項目的特殊性;第三,在投資風險因素評價體系中,每個因素對投資風險的影響程度不同、作用大小不同,而以往研究很少針對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給出結論。
生物制藥行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回收期較長的特點,這使得風險投資者們在加強金融風險管理的呼聲下傾向于對處于成長期、擴張期甚至成熟期的生物制藥企業進行投資。此外,由于生物制藥行業屬于高技術行業,一般的風險投資機構缺乏具有該領域知識背景的投資專家,因此風險投資者也趨向于對產品和市場相對明朗的企業進行投資。對生物制藥行業的投資屬于高科技風險投資的種,在我國仍處于發展的初階階段,其行業投資決策很難通過分析大量的歷史樣本數據來產生。目前對于生物制藥企業的風險投資,大多以行業經驗作為投資評價依據,在風險評價方法的選擇上,以往多數文獻選擇層次分析法進行評價。筆者對投資風險評價時沒有沿用以前的方法,而是利用數理統計學中的主成分一聚類分析法對我國生物制藥企業的投資風險進行比較和排序。
3指標及樣本選取
考慮到影響我國生物制藥業投資風險的因素主要有技術因素、市場因素、財務因素和管理因素,同時參考國內外文獻中的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風險評價指標,并遵循可行、可比的原則,本文選取8個指標作為投資風險評價指標,見表1。本文選擇技術人員占比和大專及以上學歷員工占比兩個指標來反映樣本公司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若兩者較高,說明該樣本公司相對其他樣本公司而言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進而認為樣本公司具有較好的投資前景,其投資風險較小。本文用每股凈資產、每股收益、投資報酬率以及凈利潤增長率這4個指標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這些指標值較高,說明收益較高,進而認為該樣本公司的投資風險較低。本文用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兩個指標反映公司的償債能力,并認為償債能力好的企業的投資風險相對較低。鑒于我國各地區生物制藥業的發展水平不一,本文遵循科學、系統的原則,在華東地區、華南地區、東北地區選擇了15家生物制藥行業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這15家上市公司包含了主營、兼營生物制藥的醫藥公司。
4主成分一聚類分析的原理和基本步驟
1)主成分分析原理。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種將多個變量化為少數幾個綜合的新變量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其中心思想是將數據降維,以排除眾多信息共存中相互重疊的信息。其基本思路是,將原變量進行轉化,并使少數幾個新變量成為原變量的線性組合,且這些變量要盡可能多地表征原變量的數據結構且不丟失信息l_l。
2)聚類分析原理。聚類分析是一種建立分類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它能夠根據樣本數據的諸多特征,按照樣本在性質上的親疏程度,在沒有先驗知識的情況下,對樣本個體進行分類。類內部的個體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不同類的個體在特征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3)基本步驟。(1)對15家生物制藥上市公司的數據進行標準化預處理;(2)對15家生物制藥行業上市公司進行聚類分析;(3)對投資風險評價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4)計算15家樣本公司的綜合評價得分并排序。
5生物制藥行業上市公司投資風險評價
5.1數據標準化處理
本文選取我國15家生物制藥行業上市公司2010年12月31El的數據進行研究,數據來源于財經網和各公司的財務報表,見表2。在進行分析前,對原始數據做標準化預處理:使各變量的均值為0、方差為1,以消除原始變量量綱不同對分析結果產生的影響。標準化后的數據(見表2)具備可比性,并遵從正態分布規律。
5.2聚類分析
應用SPSS17.0軟件,利用標準化后的樣本數據對上市公司進行聚類分析,得到圖1所示的聚類圖。圖1為縱向顯示的冰掛圖,從圖1中可知:當聚類類數為3時,海王生物所在列的冰柱單獨為一體,據此可確定海王生物為一類;千金藥業和東阿阿膠所在列的冰柱連為一體,據此可確定這兩家上市公司屬于一類;其他12家上市公司所在列的冰柱連為一體,據此可確定這12家上市公司屬于一類。聚類結果說明多數樣本公司的投資風險存在相似性。
5.3投資風險評價指標的主成分分析
利用SPSS17.0軟件的因子分析功能,可得到標準化數據的相關矩陣,然后利用EXCEL軟件計算相關矩陣的特征值,并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特征根(見表3)。其中,成分F、F。、的特征值依次為3.137、2.032、1.343。其中,F。解釋了原始變量總方差的39.211%,其累計方差貢獻率為39.211;F。解釋了原始變量總方差的25.406,其累計方差貢獻率為64.616;F。解釋了原始變量總方差的16.784,其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1.401。由于這3個成分共解釋了原始變量總方差的81.401,因此認為用這3個綜合評價指標來反映原始變量的信息是可行的,可將這3個成分作為主成分。采用方差最大法對成分載荷矩陣進行正交旋轉,利用SPSS17.0軟件得到的旋轉后的成分載荷矩陣見表4。從表4可以看出,每股凈資產、每股收益、投資報酬率、凈利潤增長率在成分F上的載荷較高,F可以反映公司的盈利水平;速動比率和流動比率在成分F上的載荷較高,成分F可以反映公司的償債水平;技術人員占比和大專及以上學歷員工占比在成分上的載荷較高,成分F。可反映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運用EXCEL軟件計算得到成分F1、F2、的特征值3.137、2.032、1.343所對應的特征向量分別為(一0.23174,一0.16657,0.72506,0.77439,1.17819,一1.62505,3.804597,10.1446)、(0.30062,0.21550,0.18393,0.63272,0.84319,一0.41822,一4.24888,一l1.74109)、(0.20642,0.62546,一0.08907,0.07465,0.24453,0.74004,2.54385,6.12489)。利用式(1)確定主成分F1、F2、的綜合評價值,分別記為y1、、y3。式(1)中,C為成分F1、F2、F3的特征值所對應的特征向量;X是標準化的數據矩陣。以各特征值貢獻率為分配系數l_1,計算得到各樣本公司的綜合評價指標值y,計算結果見表5。Y—CX。(1)從表5所示的單個成分得分來看:就成分F的得分而言,千金藥業和東阿阿膠兩家公司的得分最大,說明這兩家公司的盈利水平相對最高,海王生物的得分最小,說明海王生物的盈利水平相對最低;就成分F。的得分而言,千金藥業和東阿阿膠這兩家公司的得分仍最大,說明這兩家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相對最好,海王生物的得分最小,說明海王生物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相對最低。
5.4綜合評價得分
利用式(2)計算得到各類生物制藥行業上市公司的綜合評價得分,計算結果見表6。其中,F為各類中各樣本公司的評價指標值,為各類中的樣本公司個數。F一(F1+F2+F)。從表6可以看出,第一類(海王生物)的綜合得分為一6.586006,原因是海王生物的盈利水平、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均相對最差,因此其投資風險相對最大;第二類的綜合得分為6.26440,原因是千金藥業和東阿阿膠的盈利水平、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均相對最好,因此其投資風險相對最小,風險投資者可考慮將其作為理想的投資對象;第三類的綜合得分為一0.45092,說明其他12家樣本公司的投資風險不大。
篇8
關鍵詞:生物制藥技術;發展現狀;產業化
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具有起步晚,發展滯后的特點,但在國內龐大市場的推動下,我國生物制藥產業仍然有著非常良好的發展前景。再加上我國政府對生物醫藥領域不斷加大的投資力度和政策扶持,未來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將會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朝陽行業。生物制藥在這樣的情形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發展也進入了一個相對的穩定期,這樣想要更好的發展,就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應該加大問題分析的廣度與深度,只有這樣,我們的問題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生物制藥原理
生物制藥,簡單的說,就是利用生物活體來生產藥物的方法。有時特指利用轉基因動植物的活體作為生物反應器來生產藥物,如利用轉基因玉米生產人源抗體、轉基因牛乳腺表達人α1抗胰蛋白酶等。而生物藥物是指利用微生物學、醫學、生物學、生物化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在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體液內,綜合運用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藥學等科學的原理和方法用以制造的一類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的藥物制品。盡管生物制藥是一種新興的技術,但其發展速度非常快,規模也發展的也極其壯大。目前,全國來看,已有近一半以上的藥品屬于生物制藥,尤其在合成分子結構復雜的藥物時,其優點更加顯著:操作簡單,提高效率,經濟適用且市場廣闊。
二、生物技術藥物的分類
自從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以來,結構基因組,功能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研究計劃相繼起動。這為生物技術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各國對此十分重視,并把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作為國家經濟發展中新的增長點之一。生物學的革命不僅依賴于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自身發展,而且依賴于很多相關領域的技術走向。盡管生物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人們難以作出準確的預測,但是基因組圖譜、克隆技術、遺傳修改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疾病療法和藥物開發方面的進展正在加快。第一代重組藥物是一級結構與天然產物完全一致的藥物,第二代生物技術藥物是應用蛋白質工程技術制造的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的重組藥物。自1982年第一個重組藥物――人胰島素上市以來,第二代生物技術藥物正在取代第一代多肽、蛋白質類替代治療劑。重組蛋白質和重組多肽藥物:即利用DNA重組技術,將重組對象的基因插入載體,拼接后轉入新的宿主細胞,構建成工程菌(或細胞),實現遺傳物質的重新組合,并使目的基因在工程菌內進行復制和表達,最后將表達的目的產物純化并做成制劑,得到重組多肽、蛋白質類藥物。重組DNA藥物:基因治療是指向靶細胞或組織中引入外源基因DNA或RN斷,以糾正或補償基因的缺陷;關閉或抑制異常表達的基因;刺激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其他生物技術藥物:如微生態制劑,另外還有利用生物技術生產的血液代用品、腫瘤疫苗等等。
三、我國的生物制藥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
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在生物制藥技術的研究方面相對起步較晚,且在早期受經濟、技術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國的生物制藥技術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生物制藥產業也在逐漸形成并不斷擴大規模。現如今我國己經在腫瘤、心腦肺血管、免疫以及內分泌等諸多疾病的藥物研制中充分應用了生物制藥技術,研發出大批特效新藥,為這些疑難病癥的治療技術水平提高提供重要支撐。但相對來講,我國當前的生物制藥技術水平還是落后與西方等發達國家,且在發展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與不足,及新藥研發力度不足、融資渠道不通暢、研發成果轉換困難等三個方面。從當前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國未來生物制藥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生物制藥產業呈現集群式發展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市場競爭,加上政府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我國生物技術、人才、資金密集的區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由此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這些產業集群對于促進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藥整體產業鏈得到優化,在生產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國生物制藥產業以后仍會朝著這一方面快速發展。政府也將會加大投資力度、重點建設產業集群區,在基礎設施、配套服務業、研究開發、服務創新、教育培訓和風險投資等方面進行發展和創新,為生物制藥產業集群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生物醫藥技術向產業化推進
我國生物醫藥技術當前很大一部分還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沒有有效地轉換為生產力,這不僅浪費了很多的資源,也使得我國的生產實踐跟不上研發,造成了生產的滯后狀況。生物醫藥技術向產業化推進要求企業通過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術同盟,形成優勢互補,使得自身能夠專注于自身專長方面,從而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優勢。我國生物制藥公司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勢必會朝這一趨勢發展,通過外包方式進行新藥開發,將技術較強的研發內容分包給具備研究實力的小型公司來完成,充分發揮小公司在某些領域的技術優勢,共同開發新藥,大大提高新藥開發效率,使新藥研發周期縮短,實現技術與資金互補。
四、結束語
生物制藥技術是在科技不斷發展的推動下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利用生物化學技術、免疫技術、微生物技術等諸多生物技術為基礎而發展得來的現代高新技術。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我國的生物制藥技術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指出其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是向著產業化發展,從而為我國的醫藥行業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生物制藥技術
0引言
生物技術藥物(biotechdrugs)或稱生物藥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學、醫學、藥學的先進技術為一體,以組合化學、藥學基因(功能抗原學、生物信息學等高技術為依托,以分子遺傳學、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礎學科的突破為后盾形成的產業。
1生物制藥技術
目前生物制藥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向:
1.1腫瘤在全世界腫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國每年診斷為腫瘤的患者為100萬,死于腫瘤者達54.7萬。用于腫瘤的治療費用1020億美元。腫瘤是多機制的復雜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診斷、放療、化療等綜合手段治療。今后10年抗腫瘤生物藥物會急劇增加。如應用基因工程抗體抑制腫瘤,應用導向IL-2受體的融合毒素治療CTCL腫瘤,應用基因治療法治療腫瘤(如應用γ-干擾素基因治療骨髓瘤)。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TNMPs)可抑制腫瘤血管生長,阻止腫瘤生長與轉移。這類抑制劑有可能成為廣譜抗腫瘤治療劑,已有3種化合物進入臨床試驗。
1.2神經退化性疾病老年癡呆癥、帕金森氏病、腦中風及脊椎外傷的生物技術藥物治療,胰島素生長因子rhIGF-1已進入Ⅲ期臨床。神經生長因子(NGF)和BDNF(腦源神經營養因子)用于治療末稍神經炎,肌萎縮硬化癥,均已進入Ⅲ期臨床。美國每年有中風患者60萬,死于中風的人數達15萬。中風癥的有效防治藥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療不可逆腦損傷的藥物更少,Cerestal已證明對中風患者的腦力能有明顯改善和穩定作用,現已進入Ⅲ期臨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組tPA)用于中風患者治療,可以消除癥狀30%。
1.3自身免疫性疾病許多炎癥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癥、紅斑狼瘡等。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多于4000萬,每年醫療費達上千億美元,一些制藥公司正在積極攻克這類疾病。
1.4冠心病美國有100萬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療費用高于1170億美元。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藥物將是制藥工業的重要增長點。Centocor′sReopro公司應用單克隆抗體治療冠心病的心絞痛和恢復心臟功能取得成功,這標志著一種新型冠心病治療藥物的延生。
基因組科學的建立與基因操作技術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療與基因測序技術的商業化成為可能,正在達到未來治療學的新高度。轉基因技術用于構造轉基因植物和轉基因動物,已逐漸進入產業階段,用轉基因綿羊生產蛋白酶抑制劑ATT,用于治療肺氣腫和囊性纖維變性,已進入Ⅱ,Ⅲ期臨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轉基因動、植物將成為未來制藥工業的另一個重要發展領域。
2生物制藥發展分析
未來生物技術將對當代重大疾病治療劑創造更多的有效藥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醫學領域形成新領域。
生物學的革命不僅依賴于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自身發展,而且依賴于很多相關領域的技術走向,例如微機電系統、材料科學、圖像處理、傳感器和信息技術等。盡管生物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人們難以作出準確的預測,但是基因組圖譜、克隆技術、遺傳修改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疾病療法和藥物開發方面的進展正在加快。
除了遺傳學之外,生物技術還可以繼續改進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療法。這些新療法可以封鎖病原體進入人體并進行傳播的能力,使病原體變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對新的病原體作出反應。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體對抗生素的耐受性越來越強的不良趨勢,對感染形成新的攻勢。
除了解決傳統的細菌和病毒問題之外,人們正在開發解決化學不平衡和化學成分積累的新療法。例如,正在開發之中的抗體可以攻擊體內的可卡因,將來可以用于治療成癮問題。這種方法不僅有助于改善癮君子的狀況,而且對于解決全球性非法貿易問題具有重大影響。
各種新技術的出現有助于新藥物的開發。計算機模擬和分子圖像處理技術(例如原子力顯微鏡、質量分光儀和掃描探測顯微鏡)相結合可以繼續提高設計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為藥物研究和藥物設計的得力工具。藥物與使用該藥物的生物系統相互作用的模擬在理解藥效和藥物安全方面會成為越來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藥物審批的過程中利用DennisNoble的虛擬心臟模擬系統了解心臟藥物的機理和臨床試驗觀測結果的意義。這種方法到2015年可能會成為心臟等系統臨床藥物試驗的主流方法,而復雜系統(例如大腦)的藥物臨床試驗需要對這些系統的功能和生物學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去年相比。這種方法還可以挽救過去在臨床試驗中被少數患者排斥但有可能被多數患者接受的藥物。這種方法可以改善成功率、降低試驗成本、為適用范圍較窄的藥物開辟新的市場、使藥物更加適合適用對癥群體的需要。如果這種技術趨于成熟,可以對制藥工業和健康保險業產生重大影響。
篇10
[關鍵詞]制藥專業;研究進展;新技術
中圖分類號:TQ46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4-0103-01
一、生物技術制藥現狀
1.1 非基因工程生化物
此類藥物有腦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玻璃酸鈉、分子肝素鈣、分子肝素鈉、促肝細胞生長素、蚓激酶、甘糖酯等共97種。
1.2 先導化合物
以天然產物為先導化合物,通過組合化學技術合成大量結構相關的物質,建立有序變化的化合物庫,供藥物篩選和藥效關系研究用。
1.3 生化制藥中先進分離分析技術的運用
多種層析(如親和層析、高效液相層析)、超速離心等技術的運用,可成功地制得高純度的生化藥物。如尿激酶、胰島素、重組人胰島素、激肽釋放酶、輔酶A、肝素鈉等都是通過這種技術使藥效得到較大的提高。
1.4 應用生物技術、化學合成、結構后修飾研究開發新藥
應用上述技術系統綜合研制開發的新藥,主要有以下各類藥物:1)多糖類,如玻璃酸鈉、香菇多糖、低分子肝素等;2)酶及酶抑制劑類,如門冬酚胺酶、葡激酶、人胰蛋白酶抑制劑、膠原酶、降纖酶等;3)多肽類,如人降鈣素、鮭魚降鈣素等;4)細胞因子類,如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神經生長因子、血小板生成素等;5)結購笮奘衛啵縲奘蚊哦影訪浮⑿奘緯躉鍥緇傅取?1.5 應用生物技術改造傳統制藥工藝
微生物發酵是制藥工業生產微生物藥品的重要手段。微生物轉化是利用微生物產生的特異酶完成特定的生化反應,使有機物轉變成工業產品。
二、生物制藥研究新進展
2.1 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技術發展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向藥物化學學科的滲透,促進了藥物設計的發展。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利用了計算機快速、全方位的邏輯推理功能、圖形顯示控制功能,并將量子化學、分子力學、藥物化學、生物化學和信息科學結合起來,研究受體生物分子與藥物結合部位的結構與性質、藥物與受體復合物的構型和立體化學特征、藥物與受體結合的模式和選擇性、特異性、、藥物分子的活性基團和藥效構象關系等,從藥物機理出發,改進現有生物活性物質的結構,快速發現并優化先導化合物,使其盡早進入臨床前研究,減少傳統的新藥研究的盲目性,縮短新藥研制的時間。
2.2 組合化學與高通量篩選技術發展
組合化學是近20年發展起來的一種合成大量化合物的新方法,它是建立在高效平行的合成之上,在同一個反應器內使用相同條件同時制備出多種化合物,建立各類化合物庫的策略。組合化學通常采用操作、分離簡便的固相化學合成。液相化學合成技術也在快速發展和完善中。
2.3 藥物手性合成技術發展
化學合成技術在新藥發現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由于有機化學學科新理論、新反應、新技術不斷發現,使得合成反應具有化學選擇性成為現實,并促進了藥物合成技術的快速發展,其中手性合成技術使新藥研制的領域不斷擴大。
三、藥物生物技術發展
生物技術藥物是指利用DNA重組技術或單克隆抗體技術或其它生物技術研制的蛋白質、抗體或核酸類藥物,它是目前生物技術研究最為活躍的領域,給生命科學的研究和生物制藥工業帶來了革命性變化。
3.1 重組DNA技術
重組DNA技術又稱基因工程,是將染色體分離、純化的DNA或人工合成的DNA結合,構成重組DNA,再轉化導入宿主細胞內進行無性繁殖,篩選出能表達的蛋白質活性細胞,加以純化、擴增成為克隆,并表達產生出人類需要的產物。藥物學家利用重組DNA技術大量生產生物技術藥物,如多肽、蛋白質類、酶類藥物和疫苗,并定向改造生物基因結構、構建高產菌株、改造傳統制藥工藝。4.2抗體技術
3.2 抗體技術
以雜瘤技術為基礎的單克隆抗體技術,為得到穩定的抗體提供可能,單克隆抗體是由一個雜交瘤細胞及其子代產生的抗體或是由單個B淋巴細胞分泌的、針對單一抗原決定簇的均質單一抗體,它具有單一、特異與純化的特性。單克隆抗體它主要用于免疫診斷,定向給藥及配制家庭檢測試劑盒及體內微量成分和藥物的測定,在治療上有很大的治療前景。有些單克隆抗體已被用作治療疾病的藥物,用酵母表達抗體的可變區,生產人源化的單克隆抗體作為治療藥物的方案正在實現中。
生物技術的發展不僅推動了藥物制造工藝的改進,而且極大地促進了人們對疾病的發生和治療機制的認識,從而為新藥的篩選與發現確定了更多更新的治療作用的靶物質。些發現使治療藥物對疾病的治療具有全新的作用機制。重組DNA技術和治療靶的結構細節研究,為新藥發現提供了更多的高效途徑。1983年第一個生物技術藥物人胰島素上市以來,到2000年國際上已有116種生物技術藥物上市,還有2600多種的生物技術藥物處在早期臨床試驗或處于實驗室早期觀察階段。2000年生物技術藥物銷售額已經超過300億美元,約占同期藥品市場銷售額的10%。可見生物技術藥物已成為新藥開發的生力軍。
四、藥物不良反應與用藥安全技術發展
醫藥科學的迅速發展新藥層出不窮,用藥復雜性越來越高,用藥引起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多,應避免不合理使用藥物,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處方藥一定不要不合理使用。合理使用藥物不僅可以減少、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還能避免藥品乃至醫藥資源的浪費。
不合理用藥不僅導致機體不良反應和藥源性疾病大量增加,同時也影響治療技術的提高,嚴重阻礙現代衛生事業的發展。合理用藥是醫師、藥師、護師、病人、藥物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任何一方有關人員不合理用藥都會影響其他人員的努力造成前功盡棄。迄今為止,人類還不能達到研制出的藥物完全有益無害,因此,只有加強對藥物使用權限、過程和結果的監管,力求應用得當,趨利避害,才是合理用藥的意義所在。
4.1 安全性
安全性是合理用藥的首要條件,藥物性損害現已成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僅次于心臟病、癌癥、慢性阻塞性肺病、腦卒中。藥物性損害已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成為一個全球問題,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藥物的安全性日益重要,藥物的安全性不是藥物的毒副作用最小,或者是無不良反應,這類絕對概念,而是強調讓用藥者承受最小的治療風險,獲得最大的治療效果。
4.2 有效性
人們使用藥物就是通過藥物的作用達到預定的目的。不同藥物由于不同的場合其有效性的外在表現明顯不同,對于醫學用途的藥物治療要求的有效性在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別,判斷藥物的有效性指標有多種,臨床常見的有治愈率、顯效率、好轉率、無效率等。預防用藥有疾病發生率、降低死亡率等。
4.3 經濟性
經濟地使用藥物強調以盡可能低的治療成本獲得較高的治療效果,并不是盡量少用藥或者用廉價藥品,應當是單位使用用藥效果所投入的成本應盡可能低。
4.4 適當性
適當性強調因人而異的個體化用藥原則,有些藥物還應精心設計適當的初始劑量和維持劑量,密切觀察病人的用藥反應,及時調整劑量、給藥途徑,確定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現實條件下,可以達到的用藥目標。即根據用藥對象,選擇適當的藥品,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劑量和用藥途徑,達到適當的治療目標。
參考文獻
[1] 馬志英.新理論新方法影響下的制藥新技術發展.衛生職業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