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產后康復護理范文
時間:2023-11-27 17:56: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母嬰產后康復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產褥期是產婦恢復身體、開始承擔并適應母親角色的重要時期[1]。隨著新生兒的出生,產婦的社會和家庭角色也相應的發生了轉變,這些改變可能會使產婦心理發生變化。這期間產婦的生理及心理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護理時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的教育顯的尤為重要。通過對產婦的健康知識教育,使產婦及其家屬對產褥期產婦的護理及新生兒的護理方面得到較系統、規范的認知,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將本研究報導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 選取56例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生產的母嬰同室產婦病例,所選病例均為孕滿37周、自然分娩、新生兒體重2.5kg以上且新生兒母親無妊娠合并癥及感染,年齡在22~39歲之間,平均年齡(25.5±4.5)歲,其中初產婦35例,經產婦21例,按隨機原則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各28例;兩組產婦在孕齡、、胎齡、新生兒體重等方面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但未進行系統、規范的健康教育。實驗組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系統、規范的健康知識教育,具體內容如下:①飲食教育:半流質飲食,以富含高蛋白、高脂肪食品為主,但注意營養合理搭配。②衛生教育:產婦與新生兒同室應保持居室清潔、通風好、溫度要適宜;產褥期產婦身體虛弱,出汗多,應勤洗澡、勤換內衣,注意口腔衛生,避免口腔感染。③心理護理教育: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鼓勵并安慰患者,消除恐懼、焦慮不良情緒。④性生活指導教育:產褥期產婦的子宮等功能未完全恢復,不適合性生活,以避免發生感染。與此同時還應注意避孕,一般順產3個月后可行宮內置環,并指導其置環前避孕方法[2]。⑤產婦產后護理教育:教育產婦及家屬如何觀察惡露的變化,區分生理惡露和病理惡露;產婦下床活動應注意避風寒,活動度要適當,避免勞累。⑥哺乳及護理教育:宣傳母乳喂養的優點,對無哺乳經驗的產婦進行教育,避免因哺乳方法不當造成的小兒營養不良發生;對產婦講解乳腺按摩的手法及注意事項,護理好。⑦新生兒護理教育:指導產婦或家屬如何給新生兒洗澡,講述洗澡時注意事項,避免新生兒臍部感染,影響小兒健康及生長發育,做到勤洗澡、勤換洗尿布,注意臍帶消毒。
1.3觀察指標 產婦產后癥狀、新生兒情況
1.4統計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對觀察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比率采用x2檢測。
2 結果
實驗組經健康教育后,產婦恢復良好,新生兒發育良好。產后無乳、少乳,全身瘙癢,身痛及便秘癥狀明顯少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產婦產后癥狀
注: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P
3 討論
產婦產后機體抵抗力下降,治療及護理不及時常易引起不適,產褥期常見的問題包括:①尿道不適:產后產婦身體虛弱,出汗增多,會衛生護理不及時,再加之產婦身體在產褥期內抵抗力降低,容易引發尿道感染,從而產生尿痛以及尿道不適的癥狀。②:無乳、少乳:首要因素為心理狀態不佳,乳汁的產生和排出受到影響,其次是喂養不當,造成乳汁不能及時排出,造成乳腺管阻塞,致使乳腺管不能完全通開,血液充盈不足。再次是產婦對哺乳沒有熱情,或嬰兒吸乳能力弱。③身體疼痛:產時產婦失血過多,有效血容量不足,造成肢體循環血液供應不足,外界環境突然地改變,引起局部血管收縮,加重血液循環障礙,從而造成身體疼痛[3]。④全身瘙癢:多由于產婦所居處環境有關,通氣不良,室內溫度過高,濕度過大,造成產婦汗腺排泄不暢,以致產婦全身皮膚瘙癢。⑤便秘:產婦生產時機體能量消耗過大,造成機體內分泌功能紊亂,影響消化道的吸收和排泄障礙,造成便秘,其次運動減少,腸蠕動能力下降,飲食不當亦可引起便秘發生。
產褥期存在著大量的健康問題而這些問題絕大多數是可以通過非醫療途徑糾正[4],其中包括健康知識的教育。通過對產婦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減少產后不適癥狀的發生。實驗組中通過心理護理和哺乳及護理教育,消除產婦在角色轉變過程中的不良情緒,很好的保護好產婦的,保證乳腺管通暢,與對照組14.28%比較下降了7.14%,有效的減少了無乳、少乳癥狀的發生;飲食教育和衛生教育通過對營養的搭配和改善居住環境及加強個人衛生,不僅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還增加機體抵抗能力,減少產婦感染的機會,促進產婦產后恢復,避免發生全身瘙癢、身痛及便秘癥狀,與對照組相比分別下降了14.29%、10.17%和7.14%。
總之,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尤其是母嬰同室產婦,使他們理解科學的護理知識,摒棄不良習慣及風俗惡習,不僅能促進產婦的產后恢復,可以有效的減少產婦產后不適癥狀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海燕.女性產褥期的心理特征及護理.黑龍江醫藥科學,2000,23(6):102.
[2]沈秀媛.產婦產后護理保健200例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7):194-195.
篇2
【關鍵詞】產褥期;臨床護理;惡露
1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0年10月―2011年7月我院收入的72例產婦,年齡20―34歲,產婦均正常分娩,無合并其他內科疾病。
2臨床護理
2.1基礎護理 嚴密監測產婦生命體征,尤其是產后2小時內;每天測量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及體溫兩次,值得注意的是產婦由于分娩時體力消耗大,體溫可略高,但不應超過38℃,產后初期由于血液的適應性變化及心搏量未迅速下降,產后約10天心律反射性減慢,膈肌下降,呼吸多變淺且慢[3];產后四小時提醒產婦及時排尿;讓其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鼓勵產婦及早下床活動,但是應該注意活動時間應適宜,同時避免長時間蹲位或者站位及體力勞動等。
2.2壞境及個人衛生 產婦應在溫濕度適宜、安靜舒適壞境中休養;應保持室溫18~20℃、溫度55%~60%,常通風換氣以保持宜空氣新鮮,但要避免對流直吹產婦,夏季要預防中暑,同時保證室內光線充足。產褥期要每天刷牙以保持口腔衛生;產褥期由于皮膚排汗多,故產后要著衣要適宜,避免著涼,還可用熱水檫身或者淋浴;洗頭發應該注意保暖,切勿受涼,更換會陰墊、衣褲及床單等要勤。
2.3飲食及母乳喂養 以營養豐富、易消化、少量多餐為原則,同時避免生、冷、硬、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多進食湯類、新鮮蔬菜和水果等。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和飲料,應早期哺乳,母嬰同室,按需哺乳,傳授正確的哺乳知識。
2.4會陰 保持會清潔干燥,可用消毒液沖洗2次/天;外陰有裂傷者,便后應及時清洗,休息時向健側臥位;會陰傷口有紅腫熱痛者,可用紅外線局部照射,形成膿腫要切開排膿;外陰水腫者,可用硫酸鎂熱敷或乙醇濕敷;若伴有感染,提前進行拆線引流。
2.5子宮及惡露 產后隨子宮蛻膜的脫落、血液、壞死蛻膜組織經陰道排出稱惡露[1]。產褥期要嚴密觀察惡露的情況,分別于產后30min、1h、2h觀察一次,之后每隔8h觀察1次,記錄惡露量、顏色、氣味及類型等。正常惡露可有血腥味,但是無臭味,持續4―6周,量300―500ml;分娩后1―2天可發現小血塊,血性惡露約持續3天;之后成為漿液惡露,持續約10天;之后變為白色惡露,再持續3周后干凈。觀察時,若發現惡露量多有較大的血塊,應懷疑是否有胎盤殘留或宮縮乏力;有臭味往往暗示有宮腔感染[4]。產后子宮呈硬球形,低于臍部,如宮底上升、宮體變軟,提示可能宮腔積血,可按摩腹部以排出血塊;同時測量宮底,每日在同一時間測量子宮底高度,以觀察子宮復舊情況并且記錄數據;應注意子宮及雙側附件有無壓痛。
2.6 保持的干凈、清潔,經常擦洗;要掌握正確哺乳方法,哺乳后將嬰兒豎直抱起,輕拍約1min以排出胃內空氣防止嬰兒溢奶。對于脹痛及乳腺炎者,根據情況可盡早哺乳;平坦者,可熱敷4min左右,同時按摩并捻轉向外牽拉;對于皸裂者,可濕敷5min,局部用復方安息香酊涂抹[5]。
2.7尿潴留及便秘[4]產婦尿量增多,護理時在產后4―6h內主動送便器,并且要協助產婦排尿;產婦常因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臥床小便及膀胱肌張力減低等影響排尿;如產后6h仍不能自行排尿,要協助產婦坐起或下床小便,還可可按摩膀胱或針刺三陰交、關元等穴位刺激排尿;無效時在嚴格無菌操作下置導尿管,必要時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產褥期易發生便秘,護理時產后應鼓勵產婦多飲水、多食蔬菜及水果等,及早下床運動。
2.8其他 產褥期期間惡露尚未干凈時不宜性生活;分娩后6周進行產后復查;進行心理護理以幫助產婦放松精神、心情愉快等。
3結果
本組72例患者中2例發生感染,經過積極處理及護理無惡化;其余均身體健康恢復,均按時出院。
4討論
通過以上積極臨床護理,所有產婦均受到良好的護理效果,充分說明臨床護理在促進產褥期婦女的康復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應該重視產褥期的康復護理,使產婦不因產褥期恢復不好而引起后遺癥,影響產婦的終身健康。護理時不僅要做好產婦的心身護理,還需宣傳產褥期康復的衛生知識,傳授護理和育嬰技巧,促進產婦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7―81.
[2]施月秋.產褥期產婦康復治療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08,14(2):251一252.
[3]郭春媛.產褥期的護理及健康指導[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9,18(3):221.
篇3
云南省昆明市延安醫院產科,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 目的 探討卡孕栓配伍縮宮素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其護理方法。 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該院行剖宮產分娩的產婦共88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4例,對照組給予縮宮素預防產后出血,觀察組在此基礎之上給予卡孕栓配合治療,兩組患者均予以相應護理,比較兩組產婦術中出血量、產后出血量和不良反應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為(136.5±25.0)mL,對照組為(137.6±6.7)mL,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出血量為(330.0±34.5)mL,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443.0±38.7)mL,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8%,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2.8%,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卡孕栓配伍縮宮素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再配合有效的臨床護理,可有效減少產婦術后出血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促進產婦身體恢復,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深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縮宮素;卡孕栓;剖宮產;產后出血;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1(a)-0105-03
[作者簡介] 李麗榮(1969.11-),女,山西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產科臨床護理管理工作。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24 h后,產婦陰道出血量超過500 mL,是產科臨床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也是導致我國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1]。近年來,隨著疤痕子宮剖宮產手術孕婦數量的不斷上升,剖宮產產后出血的發病率也隨之增加,嚴重危害產婦的身體健康。對產后出血相關因素的預見和預防并配合有效的臨床護理是搶救成功的關鍵[2]。為此,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對卡孕栓配伍縮宮素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和護理方法進行了研究,以期能夠降低產后出血給產婦身體造成的傷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行剖宮產手術產婦88例參與該院該次研究,88例產婦均為足月產婦,無血液系統疾病,術前血紅蛋白均大于100 g/L,血小板大于100×109/L,出凝血時間正常,肝腎功能正常,無前列腺素藥物使用禁忌。將88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觀察組44例產婦的年齡在22~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2±1.8)歲。對照組44例產婦的年齡在23~3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4±1.6)歲。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1.2.1.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產婦行連續硬膜外麻醉,麻醉后行剖宮產手術。胎兒娩出后,立即給予子宮體肌肉注射縮宮素(國藥準字H32025280;藥品特性:化學藥品,1 mL 5單位)20U,手術結束后,給予生理鹽水、縮宮素20U,以50滴/min的速度靜脈滴注。手術前在產婦的臀部下方放置一次性防水紙墊,以便于計算產后出血量。
1.2.1.2 觀察組 給予觀察組產婦行連續硬膜外麻醉,麻醉后行剖宮產手術。胎兒娩出后,立即給予子宮體肌肉注射縮宮素(國藥準字H32025280;藥品特性:化學藥品,1 mL:5單位)20U,手術結束后給予卡孕栓(國藥準字H10800007;藥品特性:化學藥品,0.5 mg)1 mg舌下含服。然后給予生理鹽水500 mL、縮宮素20U,以50滴/min的速度靜脈滴注。與對照組產婦相同,在臀部下方放置一次性防水紙墊,方便計算產后出血量。
1.2.2 護理方法
1.2.2.1 產前預防護理 產前加強孕期保健,做好計劃生育工作,避免或減少人工流產次數,減少前置胎盤和胎盤粘連的發生。在妊娠期間,家屬應帶領孕婦定期來醫院接受檢查,使醫院能夠充分掌握孕婦的身體情況。對于有過剖宮產史、難產史、產后出血史的孕婦應重點記錄,追蹤觀察孕婦妊娠癥狀的變化,如發現異常狀況,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治療及搶救。
1.2.2.2 心理護理 大部分產婦行剖宮產前,會產生緊張、恐懼、不安等心理情緒,護理人員應在產婦進入手術前,與產婦進行溝通,安撫產婦,告知產婦手術過程和手術醫師的精湛醫術,幫助產婦緩解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使患者能夠以樂觀的心態,迎接新生命的到來[3]。
1.2.2.3 術后體征監測 術后密切監測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各1次/15 min。因孕期產婦代償功能增強,因此產后一段時間內少量的出血不會危及到產婦的生命,但如果在臨床監測的過程中,發現產婦生命體征發生明顯改變,如血壓升高或降低、心率加快,產婦表情淡漠、頻繁哈欠,應考慮到可能為產后出血導致產婦休克失代償期的可能[4]。因此產婦產后少量、持續性的出血也應密切關注。
1.2.2.4 子宮收縮護理 導致產婦產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產后宮縮乏力,因此術后30 min,應測量產婦宮底1次/30 min,了解產婦宮底高度、子宮收縮情況和陰道流血情況。如果產婦宮底升高且較硬、陰道有少量流血,血液顏色較淡,應考慮是否為宮腔積血[5]。臨床護理中,可按摩產婦子宮促進宮縮,利于宮腔積血排出,達到止血的目的。如產婦因多胎妊娠、胎兒過大、羊水過多等高危因素引起宮縮乏力,術后需要綁腹帶或在腹部上放置沙袋,預防腹壓驟降引起休克。術后30 min鼓勵母嬰盡早接觸、早吸吮母乳,可有效增加產婦血液中縮宮素濃度,促進宮縮,減少出血量。
1.2.2.5 用藥護理 術后為產婦建立1~3條通暢的靜脈通路,合理安排輸液順序。如產婦術后各項生命體征正常、陰道有少量流血,應先給予產婦輸止血藥。如果產婦術后,宮縮欠佳,陰道流血量較多,應先給予產婦輸促進宮縮藥物[6]。此外還要保持輸尿管通暢,注意觀察并記錄產婦排尿量,防止產婦膀胱充盈影響宮縮。
1.2.2.6 搶救護理 產婦產后宮縮乏力性出血通常為爆發性出血,較易引發休克甚至發展為血管仙彌漫性溶血,威脅產婦生命。產婦術后一旦發生大出血,護理人員一定要保持沉著冷靜,并立即采取保暖、給氧和促進宮縮等措施,同時立即報告主治醫生,準備搶救[7]。使用留置針,迅速為產婦建立靜脈通道,在短時內為產婦補足失血量。搶救結束后,嚴密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的變化。
1.2.2.7 康復護理和健康教育 對剖宮產產婦術后實施康復護理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產婦自覺防護意識,從而促進產婦身體康復。臨床研究發現,剖宮產產后出血與患者的心理狀況密切相關。如產婦宮縮乏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產婦對剖宮產手術產生恐懼,導致精神緊張無力宮縮。因此護理人員應對產婦進行康復護理,為產婦介紹相關護理知識,調動產婦自覺護理的積極性,緩解產婦緊張情緒,幫助產婦樹立康復信心,可有效促進產婦術后康復[8]。同時護理人員還用該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教會產婦家屬產科基本護理知識,借助家屬的力量,幫助產婦加快恢復。日常生活中,產婦家屬應加強對產婦的飲食護理,補充產婦身體所需營養,促進產婦快速康復。
1.3 出血量計算標準
兩組產婦的出血量計算方法采用容積法和稱重法進行計算,手術中所用紗布面積為10 cm×10 cm,術中出血量按照浸透不滴血每塊紗布10 mL計算。術后出血量采用一次性防水紙墊收集,按照稱重法累計計算,出血量(mL)=紙墊濕重-干重。
1.4 統計方法
采取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構成比(%)表示,組間對比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s)表示,對比進行t檢驗。
2 結果
2.1 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產婦術中出血量為(136.5±25.0)mL,對照組產婦術中出血量為(137.6±26.7)mL,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術后出血量為(330.0±34.5)mL,明顯少于對照組產婦的(443.0±38.7)mL,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8%,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8%,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上預防和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的方法很多,如機械物理方法、宮腔填塞、結扎子宮動脈或髂內動脈和切除子宮等[9]。這些方法雖然能起到止血的效果,但在臨床應用中比較容易引起感染,給產婦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臨床上藥物治療產后出血主要采用縮宮素和欣母沛,但這兩種藥物在臨床應用中會受到產婦個體差異的影響,導致部分產婦預防、治療效果不明顯,近年來不斷有醫學研究發現,采用縮宮素和卡孕栓可有效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為此該院對卡孕栓配伍縮宮素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進行了觀察和研究,現做出如下討論。
3.1 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
產婦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常見原因主要可以分為4類,分別為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組織損傷和凝血功能障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子宮收縮乏力。臨床研究發現,子宮收縮乏力可能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①手術麻醉劑的使用,尤其是鹵化類麻醉劑可在較大程度上導致產婦出現宮縮乏力;②產婦疤痕子宮或子宮肌纖維發育不良,收縮能力差;③因多臺妊娠或巨胎導致子宮膨脹過度,使子宮肌纖維過度伸展,難以收縮;④產婦產程過長,尤其是產程后期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子宮下段菲薄更長,影響子宮肌纖維收縮[10]。胎盤因素為導致產婦產后出血的次要因素,該因素可能與產婦人工流產次數和子宮內膜受損有關。由凝血功能障礙導致的產后出血在臨床上比較少見,但也不能忽視,如產婦產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應在緊急手術的同時進行輸血治療。
3.2 卡孕栓、縮宮素藥理
縮宮素為傳統宮縮劑,其實質是9肽激素,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注射到產婦體內后,藥效吸收較快,2~3 min即可發揮藥效,可有效促進產婦體內鈣離子釋放并向棘細胞內流動,迅速引起產婦子宮強直性收縮,壓迫子宮基層內血管,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但其藥效作用時間較短,且敏感性與產婦體內雌、孕激素水平存在密切關系,在應用中存在個體差異和過敏反應,療效不穩定[11]。
卡孕栓是前列腺素(F2α)的衍生物,在臨床應用中其藥效可直接作用于產婦子宮平滑肌,聯合縮宮素使用,可使子宮肌層縮宮素的受體增加,激發縮宮素的藥效,藥效持續時間較長,且不受產婦體內激素水平的影響,個體差異小,藥效穩定。
3.3 結果分析
已有臨床實踐研究表明,對導致剖宮產產后出血因素進行預防和護理是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搶救成功的關鍵因素。該院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和對照組產婦的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術后出血量為(330.0±34.5)mL,明顯少于對照組產婦的(443.0±38.7)mL,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8%,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2.8%,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卡孕栓配伍縮宮素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再配合有效的臨床護理,可有效減少產婦術后出血量,促進產婦身體恢復,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深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杜艷華. 卡孕栓配伍縮宮素預防陰道分娩產后出血效果觀察[J]. 中國衛生產業,2014,12(2):70-71.
[2] 吳麗萍. 剖宮產術中卡前列甲酯栓聯合縮宮素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 基層醫學論壇,2014,26(11):3519-3520.
[3] 陳燕,石中華. 縮宮素聯合不同時間應用卡孕栓對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的療效評估[J]. 中國婦幼保健,2014,25(15):4174-4177.
[4] 賈翠萍. 麥角新堿聯合縮宮素與卡貝縮宮素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9(11):1281-1282.
[5] 彭巧捷,彭小瑩,黃建飛. 卡孕栓、米索前列醇聯合縮宮素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觀察[J]. 現代預防醫學,2012,17(9):4422-4423.
[6] 唐慧. 卡孕栓配伍縮宮素預防剖宮產術后出血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科學,2011(5):96-98.
[7] 趙利平.剖宮產產后出血護理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4,12(4):1528-1529.
[8] ,俞金蓮,吳小虹. 32例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探討及護理體會[J]. 贛南醫學院學報,2008(2):193-194.
[9] 康國虹. 雙胎剖宮產產后出血的預防及護理[J].護理研究,2010,21(16):1922-1923.
[10] 劉燕君. 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 臨床醫藥實踐,2012(2):142-144.
篇4
[關鍵詞] 整體護理;IVF-ET妊娠;先兆早產
[中圖分類號] R71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2(a)-0182-04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gral nursing in perinatal pregnant women appears precursory premature after IVF-ET in gestation period
CHEN Yu-shan FENG Jin-ping WU Qiu-yan LIU Yan LI Hong-l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Fo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52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gral nursing in perinatal pregnant women appears precursory premature after IVF-ET in gestation period. Methods 93 pregnant women who appeared precursory premature after IVF-ET in gestation perio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arch object.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63) and control group (n=30).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basic nursing,routine nursing and spuc drugs.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integ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Extend time during pregnancy,success rate of spuc,incidence rate of obstetric complications,incidence rate of pregnant women anxiety and satisfaction of puerperal were observed. Results Both of incidence rate of anxiety and obstetric complica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Integral nursing;IVF-ET pregnant;Precursory premature
IVF-ET(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孕產婦是指采取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而受孕的婦女。近年來由于IVF-ET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不孕不育夫婦獲得了成功妊娠,但該技術較為特殊,且IVF-ET孕婦面臨著來自社會、家庭、經濟等各方的壓力,因此IVF-ET孕婦發生先兆早產高于自然受孕者[1]。先兆早產是指胎齡>28周,但不滿37周出現早產跡象,臨床特點為出現規律宮縮、子宮頸擴張,部分伴有陰道流血等癥狀,容易導致早產兒器官發育不良、并發嚴重腦后遺癥,甚至死亡,威脅著母嬰的生命安全[2]。可見,延長孕周、提高胎兒發育成熟度、減少早產兒的發生,對提高IVF-ET妊娠分娩新生兒生存質量是目前面臨的難題。本文旨在以現代醫學模式為指導思想,探討整體護理在IVF-ET后孕婦先兆早產圍產期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 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接受的93例IVF-ET后妊娠期出現先兆早產的孕婦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63例,對照組30例。觀察組年齡28~37歲,平均(28.6±5.7)歲,平均孕周(30.4±3.8)周,初產婦45例,經產婦18例;對照組年齡28~37歲,平均(29.7±6.1)歲,平均孕周(31.9±3.2)周,初產婦21例,經產婦9例,所有的孕婦符合《婦產科學》(第8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中關于先兆早產的臨床診斷標準[3]。本次研究納入標準,排除原發性或繼發性精神疾病,及其他重要臟器疾病及有服用抗抑郁藥物等孕產婦。兩組先兆早產孕婦在孕產次數、年齡、孕周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措施
1.2.1 對照組護理措施 采取常規基礎護理及保胎藥物治療,按常規護理步驟執行,由值班護士按照產科常規護理方案進行開展護理工作。
1.2.2 觀察組護理措施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通過制定詳細的護理流程及持續改進,由專業培訓護士采取系統整體護理,對參與護士進行IVF-ET妊娠先兆早產相關知識培訓,加強學習,熟悉并掌握護理內容及流程,包括安胎知識宣教、飲食營養指導、先兆早產原因監護、妊娠并發癥護理、胎心監護、安胎藥物使用、心理疏導、分娩指導、母乳喂養技巧、新生兒護理、產后康復指導與出院后隨訪等,學習整體護理知識,培養護士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明確自身護理服務職責,關心孕婦如自己親人、重視傾聽和交流、讓孕婦以舒適、寬松的心境安胎[4]。護理措施如下:①醫護人員及環境介紹。入院時,醫護人員熱情接待,耐心的介紹主管醫生及護理人員,講解病房環境及住院注意事項,消除孕婦對病房環境陌生感,讓其有家庭式溫馨感。②環境及飲食護理。保證病房安靜,干凈明亮,溫度適宜,定期消毒,適當播放適宜安胎輕音樂,病房內適當擺放母親嬰兒宣傳畫。在飲食上,安排醫院餐飲部定制營養餐,根據孕婦飲食習慣結合營養狀況配置營養餐,建議食用易消化、營養豐富的的食物,多以流質、半流質食物為主,禁食易引起腹脹的食物,避免便秘加重早產病情[5]。③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預。由于大部分孕婦對IVF-ET及先兆早產相關知識的缺乏,對早產的擔憂,容易出現焦慮不安情緒,護理人員可安排適當時間對孕婦及家屬進行IVF-ET及先兆早產安胎的相關知識宣教,并且根據孕婦當前問題,詳細地講解安胎治療措施及注意事項。在心理方面,針對IVF-ET孕產婦出現先兆早產后存在的各種焦慮不安情緒,采取面對面交流方法了解孕婦心理狀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及心理疏導,鼓勵她們聽一些輕松的音樂,保持積極、樂觀、開朗心情;讓保胎成功的孕婦分享經驗體會,可使其他孕婦樹立保胎治療的信心[6]。④胎心、胎動監護。指導孕婦采取左側臥位,減輕對下腔靜脈的壓迫,保證回心血量,從而起到抑制宮縮作用,護理人員每日行胎心監護NST評分,教會孕婦數胎動次數,早中晚各1次, 1 h/次,并及時統計每天胎動計數,及時發現、判斷引起先兆早產原因及妊娠并發疾病如胎膜早破、感染、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前置胎盤、宮頸短等,向當班醫師報告情況及時處理,盡可能消除一切引起早產的誘因[7]。⑤個體特殊護理。護理人員認真觀察孕婦言語行為,根據她們的文化水平、從事職業、家庭背景制訂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采取調查問卷、床旁交流等方式了解孕婦的內心需求,傾聽她們的訴求,在溝通過程中,進行換位思考,融入人文關懷,在語言及護理操作上將護理人員的愛心、同情心、責任心體現在護理的細節當中,另外,在得到孕婦同意的前提條件下,護理人員跟家屬溝通交流,建議家庭給予她們在精神及物質上給予更多的支持,讓她們能夠舒適、安心保胎[8]。⑥藥物護理。先兆早產常需要藥物抑制宮縮以達到安胎目的,用藥前向孕婦耐心解釋用藥治療的原因,排除使用藥物禁忌證,使孕婦及家屬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使其積極配合用藥,提高藥物治療依從性,使用藥物后護理人員要細致觀察,如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通知醫師進行處理[9]。⑦分娩護理。對于安胎成功并分娩的孕婦,自然分娩者提供溫馨產房,可適當播放輕音樂,和產婦親切交談,轉移其注意力,盡最大努力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允許家人陪護分娩,進行適當的鼓勵、安慰,助產護理人員根據產婦產程以及宮縮情況選擇合適的呼吸節律、指導分娩,對剖宮產的孕婦,保持手術室環境舒適,密切監測產婦各項生命體征,及時協助患者處理術中各類不適癥狀,多鼓勵、安慰產婦,分散其注意力,產后給予腹帶加壓包扎,做好相關基礎護理,觀察子宮收縮情況、宮底高度和陰道出血情況[10]。⑧產后康復護理。制定產后康復教育路徑,指導產后飲食、排尿,囑咐產婦需要確保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要加強對傷口的自我護理,積極指導產婦進行產褥期康復訓練,并使用視頻、教學模具、Ipad、“新手爸媽加油站”等加強母乳喂養及產褥期保健指導,做好新生兒護理,指導母嬰皮膚早接觸、早吸吮,允許家屬或產婦陪護,耐心講解新生兒的健康狀況,指導母乳喂養知識及技巧,傳授新生兒沐浴、撫觸、水療等護理知識。⑨醫療費用告知。IVF-ET孕產婦經濟壓力大,要杜絕不合理收費,并詳細解釋相關收費細節,耐心回答有關費用的問題,對有困難且符合條件的產婦給予惠民產房收費。
1.3 觀察評價指標
觀察孕期延長時間、保胎成功率、孕婦焦慮的發生率、產婦滿意度、產科并發癥發生率(妊高征、產后出血、感染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觀察組焦慮的發生率、產科并發癥發生率等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的比較[n(%)]
3 討論
隨著IVF-ET技術發展及廣泛的應用,臨床妊娠成功率明顯增高,但國內、外報道IVF-ET術后妊娠早產發生率明顯高于自然受孕者,IVF-ET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單胎妊娠早產的發生率。Romundstad等[11]研究報道,經過IVF-ET術后妊娠孕婦,單胎嬰兒出現早產的幾率高于自然妊娠。在國內,楊學舟等[12]對2001~2008年同濟醫院IVF-ET術后416例產婦研究顯示,其中早產233例,占56.11%,遠高于自然妊娠的早產率。早產對嚴重威脅著圍產兒的生存質量,存在著死亡率高、存活的早產兒易合并神經系統后遺癥、視網膜病變、慢性器官發育不良等,IVF-ET孕婦發生先兆早產不但與自身疾病有關,而且社會、心理因素也是引起先兆早產的重要原因[2]。
傳統護理觀念主要體現在遵循醫囑執行單純的針對疾病本身的護理操作,采取以疾病為中心護理原則,常常忽略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因素,隨著醫療水平提高及現代醫學模式的改變,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逐漸在臨床推廣應用[13]。整體護理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患者為中心,護理程序為基礎框,并且把護理程序系統化地運用到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中去的新護理模式,其目標是根據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最佳護理[14]。本人根據多年在產科護理工作及學習中的體會,探討整體護理在IVF-ET后妊娠先兆早產圍產期的應用效果,延長孕周、提高胎兒發育成熟度、減少早產兒的發生,提高母嬰的身心健康是本次研究目的。觀察組63例IVF-ET后先兆早產孕婦從入院至產后分娩康復,整個圍產護理過程中,制定詳細的護理流程,從安胎知識宣教、飲食營養指導、先兆早產原因監護、妊娠并發癥護理、胎心監護、安胎藥物使用、心理疏導、分娩指導、新生兒護理、產后康復指導與出院后隨訪、醫療費用等均有詳細操作流程,并且根據護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持續改進,做到護理措施既整體全面,又兼顧細節護理,做到以孕婦為中心,除疾病治療護理操作外,我們更關注患者的心理感受,以及她們的家庭、社會等需要。
遵循整體護理的原則,我們根據引起先兆早產的病因及相關疾病使用藥物治療,采取針對疾病本身的護理操作[15]。但IVF-ET妊娠的孕婦不同于自然受孕患者,她們多為高齡、多年不孕患者,更加渴望安胎成功、胎兒能正常出生,同事又面臨著家庭、社會壓等各方面力,她們容易出現焦慮不安心理,不良的心理因素可能導致宮縮頻繁,不利于繼續妊娠[16],因此孕婦的心理、社會因素也是我們整體護理的重點,通過問卷及溝通交流方式了解她們的心理狀態及內心需求,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根據她們心理狀況,我們及時地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例如及時熱情解答各種疾病及治療中產生的困惑,在護理中采用鼓勵性言語行為、適當播放輕音樂、列舉保胎成功案例、孕婦相互交流經驗等方式舒緩緊張情緒,有利于減少子宮收縮,同時根據她們的家庭、社會情況,對有家庭經濟困難的孕婦給予適當惠民幫助,建議家屬給予更多物質、精神上的支持,緩解她們的壓力,最終讓孕產婦感受到從安胎至分娩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保胎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焦慮、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模式在IVF-ET后先兆早產孕婦圍產期應用中延長了孕周時間、提高了保胎成功率及護理滿意度,對提高新生兒的生存質量、孕婦身心健康及減輕家庭負擔、提高人口素質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蔡堅,黃順英,鐘依平,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早產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4, 25(2):150-156.
[2] 陳士嶺,黎淑貞.1274例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分娩新生兒結局分析[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07,27(4):439-441.
[3]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58-61.
[4] 陳莉莉.整體護理在提高產科護理質量中的臨床作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4):81-82.
[5] 龔立紅.護理干預對先兆早產妊娠結局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0):75-76.
[6] 陳向紅,駱綺云,黃麗秋.淺談試管嬰兒孕產婦特殊心理分析及護理策略[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6):103-106.
[7] 陳芳.護理干預對先兆早產病人治療的影響[J].包頭醫學,2012,36(3):174-175.
[8] 徐芳萍.個性化護理在先兆早產護理中的意義[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3,33(5):767-768.
[9] 劉松林.整體護理對產科護理質量及母嬰健康的影響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4):109-111.
[10] 王克,劉杰.整體護理在剖宮產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2):99-100.
[11] Romundstad LB,Romundstad PR,Sunde A,et al.Effects of technology or maternal factors on perinatal outcome after assisted fertilisation:a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J].Lancet,2008,372(9640):737-743.
[12] 楊學舟,章漢旺. IVF-ET后妊娠早產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9,17(11):105-106.
[13] 鄭巧玲,葉紅.整體護理對產科護理質量及母嬰健康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7):49-50.
[14] 何海燕,麥燕芳,江雪影.整體護理結合孕期保健對提高產科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6):84-86.
[15] 王艷霞.系統化整體護理在婦產科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0):73-74.
篇5
無
(i0001)《全科護理》稿約 無
(f0004)山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祝賀我校獲批護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無
論著
(289)應用德爾菲法探討手術室護理風險評價方法的研究 王輝 吳爵
臨床研究
(291)不同時間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進行腸道準備的效果觀察 虞敏亞
(293)心內科住院老年病人意外跌倒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陳靜
(295)產后出血病人的心理護理與社會支持 姜桂英 顧梅蕾 翟艷立
(297)系統綜合護理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病人剖宮產術中的應用 王曉梅 楊玉梅
(298)83例環狀嵌頓痔病人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治療的護理 楊曉莉
(300)心理干預在學齡前兒童齲齒治療中的應用 蘇炳鳳
(301)41例陰式子宮切除術病人的臨床觀察與護理 陸惠琴 陳繼明
(302)100例小兒肺炎患兒的護理 李文娟
(303)50例腦損傷伴吞咽功能障礙病人的康復護理及功能訓練 班志娟
(304)造血干細胞移植病人的用藥護理 王媛 王冰
(305)65例新生兒肺炎的護理 解靜
(306)73例老年膽道手術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 葉小梅
(307)霧化吸入特布他林治療支氣管哮喘病人的效果觀察 張會榮 閔紅霞 劉曉蘭
(308)620例異丙酚無痛人工流產術病人的護理 董保蘭
(310)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李麗紅
(311)提前濕熱敷對吻合器直腸黏膜環切術病人術后排尿的影響 王哲
(312)95%乙醇濕敷治療產婦產后會陰水腫的效果觀察 潘穎群 韋奕羽
(313)16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行中藥熏蒸配合康復護理治療的臨床觀察 蔣學文 鐘美連 秦少福
(315)4o例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病人行食管調搏檢查的護理 李清 陳宏麗 王偉 辛夢雪
(316)臨床護理路徑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中的應用 趙杏春
(317)15例慢性骨髓炎病人改良開放植骨技術治療的護理配合 古秀清
(319)認知行為干預對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心理狀態的影響 葉惠堅 吳玉玲 周敏魁 張艷紅
(320)98例婦科腹腔鏡手術病人的護理 王景玲
(321)中藥熏洗治療糖尿病足感染期創面的臨床觀察與護理 李鳳連
(322)37例耐多藥肺結核病人的護理 韓玉琴 張志蓮
(324)矽肺合并肺炎病人的護理 紀存容
(325)母嬰同室與母乳喂養的體會 程堅林
&
nbsp; 經驗薈萃
(326)床欄在股骨骨折臥床病人中的巧用 鐘燕勛
??谱o理
(327)全程護理模式對鼻咽癌放療病人健康知識知曉率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韓圓 胡雯 宋歡
(329)預見性護理在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術后預防髖關節脫位中的應用 陳愛群
(330)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診pci中的應用 陳楠
(331)156例腹蛇咬傷病人的急救及護理 楊柳 劉娟娟
(333)120例復雜性腎結石病人行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的護理 陳小香 陳麗清 黃海清
(334)24例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病人的護理 萬君 石素珍
(336)超聲輔助法腰麻進行全關節置換手術的護理 牛愛紅
(337)損傷控制骨科學治療不穩定性骨盆骨折病人的護理 廖春妍 席珊 郭秀云
(338)44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圍術期護理 伍秀珍
(339)67例重癥肝炎病人的護理 馮遠貞 敖小敏 梁桂蘭
(341)66例胃大部分切除術病人的舒適護理 阮玉瑛
(342)門診病人心肺復蘇應急演練及體會 徐平 周靜
(343)護理干預在剖宮產產婦術后護理中的應用 王麗萍
(345)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 王天娥
(346)腦卒中昏迷病人早期腸內營養預防應激性潰瘍的觀察及護理 郭艷芳
(347)優質護理在食管癌病人圍術期的應用 謝盈
(348)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發生肌肉痙攣的原因及護理 肖雪春
無
(349)入戶護理干預在社區高血壓病病人中的應用 劉秀萍 蘇亞拉其其格 馬塔娜
基礎護理
(351)兩種鼻飼給藥方法的探討 殷燕娟 黃華梅 張鳳鳳 宋磊
(352)密閉式溫鹽水洗胃法在幽門梗阻病人術前洗胃中的應用 官文玲 廖有玉
(353)艾滋病合并隱球菌腦膜炎病人行腰椎穿刺置管術的療效觀察 翟翠紅 石柳春
(355)braden量表評估準確性對壓瘡風險預警的影響 舒紅文 周川芬 嚴仁華
(356)靜脈留置針的應用與護理 周凌珊
護理管理
(357)外籍病人護理模式的探討 高翠榮 薛素梅 阿依努爾 王梅新
(358)手術室腔鏡專業組專科護士的規范化培訓 武鳳玲 王曉霞
(359)醫院感染精細管理在手術室的應用 胡翠蓮 朱麗芳
(361)小兒外科護士職業暴露危險因素分析及防護措施 李娟
(362)企業非專業人員的院前急救心肺復蘇培訓 黃清麗 曹建國 姜林輝
文惠君
(364)基層醫院多重耐藥菌感染狀況分析 張素萍 李雪梅 趙志紅 裴樹華
(365)臨床路徑在臨床靜脈營養液配制中心管理中的應用 王海燕 謝麗君 黃文玲 方慧蘋
(366)13所一級鄉鎮衛生院醫療廢物管理現狀與對策 李志偉
(367)手術室手術配合與安全分析 蔣國娥
(369)產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 張彩芳
(370)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及體會 原麗娟 劉學芳
綜述
(371)機械通氣人工氣道內吸痰的護理進展 劉曉榮
(374)血管性認知障礙病人的護理進展 趙晉 金瑞華 鄭沽
(375)輸液室護士針刺傷危險因素與防護的研究進展 韋林燕 馬慧仙
護理教育
(378)護理院校校園文化與醫院護理文化的比較 文安華
無
(379)1例血友病甲合并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行picc置管的報道 沈國妹 王雪蓮 王穎雯
護理教育
(380)1例右側頰黏膜扁平苔蘚惡變病人的護理 潘欣
(381)1例胸外術后并發重癥監護病房綜合征病人的護理 吳柯
(382)1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陽性及梅毒孕婦引產的護理 李佳紅 唐妍 王華
篇6
關鍵詞:護理;焦慮產婦;影響
【中圖分類號】R71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327-01
1臨床資料
1.1我院抽取2008 年5 月至2011 年5月入院分娩的初產婦(剖宮產除外)500例,年齡20歲-40歲,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經醫院焦慮情緒測量表測定,大于或等于8 分為焦慮產婦。抽取500 例焦慮產婦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產婦一般狀況相似,平均孕周為39.1±2.8 w,平均年齡(實驗組24.58±2.76 y,對照組24.67±2.82 y),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t]0.98,P>0.05),有可比性。實驗組為整體護理,對照組為傳統護理。
1.2方法: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滿足產婦的需求為工作中心,按照護理程序實施健康教育和臨床護理,解決健康問題。
1.2.1健康教育:產婦入院后熱情接待,使其熟悉環境、醫院制度,了解自己的主管醫生和責任護士。通過溝通交流了解焦慮的原因、程度,應用護理程序對其評估、制定計劃并實施。利用“孕婦學校”專人授課、書面資料,以及看錄像資料等使產婦及其丈夫了解分娩的生理過程,正確認識臨產后的飲食、休息及良好的心理狀態對分娩的影響,減輕心理壓力。
1.2.2待產中是協同式護理:有規律宮縮后入溫馨待產室待產,丈夫陪同,并由有經驗的助產護士守護。進一步宣教,指導產婦掌握腹式深呼吸,屏氣用力、張口哈氣等動作。通過按摩腰骶部穴位減輕宮縮痛,幫助擦汗,讓其握住自己的手一起呼吸練習等,消除緊張煩躁不良情緒。避免不良情緒如激動哭鬧,消耗體力影響產程進展。指導合理飲食,不愿進食的在宮口快開時應以巧克力補充體力。嚴密觀察胎心及產程進展情況,不斷把良性信息告知產婦及丈夫,予以肯定,支持鼓勵,增強必勝信心。
1.2.3產時的配合指導:Doula式家庭化分娩,生產時丈夫換隔離衣在產房陪同,予以心理支持。助產士進一步指導正確應用腹壓,摒氣用長力。解釋接生準備,強化順利分娩需要你我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根據胎心音、臍帶、會陰條件而選擇最佳分娩方式,減少母嬰產時并發癥。
1.2.4產后2 小時的觀察:胎兒分娩出后應立即擦凈血跡,半小時內幫助早接觸、早開奶、早吮吸。利用產婦懷抱嬰兒無比幸福之時,迅速縫合會陰傷口,按摩子宮,預防產后出血。新生兒與媽媽接觸半小時后,置于紅外線輻射臺上穿上已經預熱的舒適的漂亮的全棉衣服后,再讓媽媽相抱。密切觀察陰道出血量,子宮收縮情況,兩小時候返回病房。
1.2.5回愛嬰病房后的自護指導:母子回到已經準備好的干凈整潔的愛嬰病房,讓產婦充分休息,予以營養豐富的飲食。6 小時后責任護士再到病房協助母乳喂養,指導新生兒正確吸吮。預防皸裂,更換尿布的方法,以及會陰傷口的自護等問題。指導丈夫盡快適應角色轉換,共同承擔育兒過程。
2結果
問卷調查顯示整體護理降低了焦慮產婦的陰道手術助產率,與對照組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顯示整體護理加速了產程進展,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
3討論
3.1護士在護理工作中,既是決策者、實施者、教育者、組織者,又是個聯絡者,護士對產婦的情況要了如指掌,而如何做好護理工作才能讓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都能感受到溫暖、有家的感覺呢?那就要求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做好自己的工作,關心患者。通過對焦慮產婦實施整體護理,加強健康教育,采用形式多樣、及時適時宣教指導,增加了她們的分娩知識,了解分娩的生理過程及配合技巧,降低了因認知不足而引起的焦慮緊張。
3.2待產中的協同式護理,握手一起呼吸、按摩等良性護理的介入,減輕了心理壓力,消除因緊張恐懼而造成的疼痛閾敏感性上升,加劇宮縮痛;而且降低了因煩躁不安而導致的身心消耗;抑制體內兒茶酚胺的分泌,以防不協調宮縮或宮縮乏力阻礙產程進展。不斷予以心理精神支持安慰,肯定鼓勵,實施積極有效地心理干預,使其建立必勝信念,加速其產程進展,降低胎兒宮內窘迫及陰道手術助產的發生。溫馨待產,丈夫陪同,滿足了產婦需要丈夫心理支持的需求,增進了丈夫對產婦的理解和愛護,提高了信心,使其處于最佳的身心狀態,主動積極與助產人員配合,順利分娩。
3.3回病房后進一步強化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以及自我康復護理,提高了產婦自護能力,具備了母乳喂養的成功信念,對產后的抑郁癥也有積極預防作用。
3.4隨著護理模式的系統化整體護理轉變,針對以往只對病不對人的疾病護理,要求以患者及其健康為中心,運用醫學及護理專業知識從生理、心理、社會、精神等多層面提供整體護理,另一方面,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許多新的診療技術、方法大量應用于臨床,在增加護士工作的同時,對護士的專業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人民群眾對診療護理服務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因此,護理人員也應適應護理工作的拓展服務于人民群眾健康的需求。在以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下,也向護理人員提出了文化結構多元化的要求。護理是一種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的工作。僅有醫學護理專業的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如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美學民俗以及計算機、外語等其他相關知識。這就要求護士必須通過讀書,總結經驗等知識積累,不斷完善自我,才能滿足工作需要,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姜梅.陪伴分娩的實施及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8,2(4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