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電工基礎知識范文
時間:2023-11-30 17:45: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電工基礎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電力工程;基礎施工;質量控制
1引言
電廠以發電為重要目的,電廠建設過程中往往習慣將土建以外的相關電氣工程專業視為電廠的重點專業,而忽視土建工程質量在電廠建設中的基礎性、關鍵性作用。生物電廠、熱電廠建設過程,總是習慣將“爐、機、熱、化、電”的施工作為重點施工對象,而輕視汽機基礎、鍋爐房基礎的重要作用;風力發電建設過程,習慣性強調風機性能、電氣質量的重要性,對風機基礎重視不足;太陽能光伏發電,習慣性強調光伏板、電氣質量,對其基礎重視不足。事實上,無論是火電還是風電、光伏電,土建工程,特別是汽機基礎、鍋爐房基礎、風機基礎、光伏板支架基礎的質量,是電力工程正常運行及提高耐久性使用壽命的基礎和關鍵。
2生物電廠、熱電廠基礎質量控制
生物電廠、熱電廠,都屬于火電廠,汽輪發電機組是其核心設備之一,其汽機基礎是結構最復雜、精度要求最高的重點分部工程。其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電廠核心設備汽輪發電機組的正常運行(對振動要求極高)和使用壽命。
作者通過管理熱電工程2X135T/HCFB、1X24MW雙抽汽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熱電工程4X75T/HCFB,2X12MW雙抽汽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中韓合資的30MW生物質能熱電聯產項目2×75T/h振動爐排次高溫次高壓秸稈燃燒蒸汽鍋爐、2×C12{C12-4.9/0.98}抽凝式汽輪機配2×15MW{QF-15-2}發電機組等具體施工建設管理經驗,認為生物電廠、熱電廠汽機基礎質量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編制審批汽機基礎施工專項施工方案。方案除按國家有關建筑工程及驗收規范的規定、合同約定執行外,還應按《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 (建筑工程篇)》中有關土建的特殊要求執行。
(2)汽機基礎施工要層層進行詳盡的技術交底。技術交底要分清責任,責任到人,可以避免各工序管理混亂,任務不明。
(3)嚴格原材料驗收,確保材料質量。
(4)嚴格工序驗收、三級自檢、監理或建設管理單位驗收的建設程序。
3風力發電廠基礎質量控制
風力發電場,風力發電機組是其核心設備之一,高度達70米以上的支撐風力發電機組塔筒的基礎,混凝土少則300立方米、多則達500立方米之多,屬于要求耐久性較高的大體積混凝土,其連接基礎與塔筒的預埋在基礎中的基礎環(或是大量的預埋螺栓)水平度要求很高,比如直徑4米的基礎環的在混凝土澆筑前的水平度為±2mm,而基礎澆筑成型之后的基礎環水平度為±3mm。其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核心設備-風力發電機組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壽命。
作者通過管理某濱海風電場、開魯風電場、萊蕪風電場(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某濱海風電一期項目,采用的蘇司蘭能源有限公司生產的33臺1500kW風力發電機組,每臺風力發電機組重量63t,風力發電機組中心高度為為78m,最長件為風電機葉片,長度為43m。②中電大型設備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某內蒙古通遼市開魯風電場,采用的華銳風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67臺1500KW風力發電機組,每臺風力發電機組重量59t,中心高度為70m,最長件為風電機葉片,長度為40.3m。③由香資建設的山東萊蕪某風力發電場,采用的是新疆金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33臺1.5MW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49.5MW。風機基礎上口直徑6米、下口直徑16米,每個風機基礎鋼筋44噸、混凝土344立方米,強度等級C40,抗凍F100。風力發電機組重44噸、中心高度75米。)三個風電場的經驗認為,如對其重視不足,極易造成包括由此引起的震動過大等等不良因素,造成風力發電機組不能正常運行或影響其運行壽命,甚至整機倒塌、機毀人亡,損失慘重。現就風力發電中的土建工程特別是風機基礎在施工過程中經常存在的質量問題、影響因素及如何改進分述如下:
3. 1風機基礎混凝土裂縫控制
(1)溫度裂縫。溫度裂縫又稱溫差裂縫,在基礎表面溫度裂縫走向沒有規律,風機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縱橫交錯。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基礎澆筑后在硬化期間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熱,使混凝土表面和內部溫差過大,混凝土基礎溫差僅在表面處較大,在混凝土內部溫差很快減弱,因此,溫度裂縫一般只在出現基礎表面范圍,但其深度有的會穿過鋼筋保護層,對混凝土強度、鋼筋銹蝕、耐久性產生很大影響。
(2)化學反應裂縫。化學反應裂縫的現象是混凝土表面呈現塊狀崩裂,裂縫沒有規律且不規則,多在澆筑后兩個月左右出現。化學反應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中摻有其它化學成分,使混凝土體積膨脹造成,其處理方法同溫度裂縫。
(3)混凝土干燥收縮裂縫。混凝土干燥收縮裂縫簡稱干縮裂縫,產生在混凝土表面,縫寬多在0.05~0.2mm之間,走向沒有規律性且分布不均。表面強烈進一步發展可使裂縫由表及里,由小到大逐步向深部延伸。干燥收縮裂縫產生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澆筑成型后養護不良,表面體積收縮大,而內部收縮較小,引起混凝土表面開裂。在混凝土配置、澆筑及養護過程中,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過大,嚴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過量粉砂,振搗要密實,并應對表面進行二次抹壓,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強度,減少收縮量,要加強混凝土早期養護,并適當延長養護時間。處理方法同溫度裂縫。
3. 2基礎環(或是大量的預埋螺栓)水平度控制
基礎環(或是大量的預埋螺栓)水平度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應急預案,進行應急演練,備足應急工具設施。
(2)加大基礎環支撐預埋件的設計,使其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并進行可靠預埋,確保在預埋及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無擾動。
(3)在混凝土澆筑前、澆筑中(澆至基礎環底部、中部、頂部、結束)進行基礎環平整度測控。
4太陽能光伏發電基礎質量控制
太陽能光伏發電,建筑安裝施工中強調光伏板、電氣質量,對基礎重視不足。
篇2
關鍵詞:信息技術;基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203-01
信息技術課程重點在于實踐運用,解決現實問題,在這之前首先要有夯實全面的理論作為指導,然后經過自己的感悟思考,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現實當中,這就是一個信息技術基本的學習思路。
一、全面鞏固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抓重點抓核心提取學習線索。
信息技術說到底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從某種程度上說,實踐性大于其理論性,實踐性高于其理論性,實踐性重要其理論性,我們通過課堂知識的學習,目的不僅僅是學習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將理論融合于實踐當中,提高信息技術能力。理論課中除了掌握基本的命令和操作之外,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學習,有興趣的學習,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接受更多的教育,知識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是教師要思考的問題。
1、鞏固信息技術基礎知識,重點思考與分析學習
例如課本中介紹的“信息的獲取、信息編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本和表格信息的加工、音頻、視頻、圖像信息的加工、信息集成與信息交流、信息資源管理”等,這都屬于計算機本身的基礎知識,關系到以后的計算機應用,需要牢固掌握。
落實基礎,跟進實踐;穩固理論,培養能力”是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方針和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有效的融合穿插,通過適當的課時安排和調整,完全可以做到“知識與能力”協同提高的效果。我們學習最基礎的理論知識,及“常用軟件的操作和使用”,這是軟件的基本知識和掌握,達到這種程度,教學中可以協同跟進提高能力。
2、信息技術知識的系統整合與整體學習思考。
以課本為核心和基本精神,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全力滲透大綱所要求的教學內容,這是基礎和第一步,在做好這一步的基礎上,方能談及能力跟進和提升。
將教學內容進行具體化和分類,根據知識的內在相關性進行基礎練習,形成知識體系,根據學科特點,知識難易程度和學生接受能力,進行靈活搭配,做到有效的穿插。在信息技術里有一章是“圖像信息的采集與加工”,包括“用圖片編輯器處理圖像,大小亮度,尺寸裁剪和效果處理”等,而在此的下一章是“文件的管理”。根據知識體系模塊的學習方式,我們可以根據“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那一章的學習目標,將“圖像處理”和“文本信息加工”進行有效的搭配,形成“圖文體系”,打破原有的知識排序,將知識拉近,
二、多樣化信息技術教學課堂,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
1、確定信息技術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結合思路。
我們在信息技術知識的講授上,教師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當中思考每一點理論的用途和用法,能夠使理論和實踐能力得到雙向的提升,提高動腦動手的能力,這又是信息技術課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當中有效的引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驗,寓教于樂,潛移默化,在輕松和有趣氛圍中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在課堂中,要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并且能夠將知識點有趣的體現出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小組合作溝通交流,創新思維活躍思路。
小組合作能夠全面有效的提升本組學生的學習水平,信息技術本身的學習與在課堂中的運用,要求學生的思維的開拓和創新性,這種課程設置本身就決定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要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基礎、能力、思維、視野“,貫穿之,就是“夯實基礎提升能力,創新思維開拓視野”,這包含了知識、能力和情誼三個培養目標。
而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概念教學,就能將知識、能力與素養綜合起來,通過課堂小組俄合作的方式,進行主動的交流與溝通,讓學生自己的去討論和分析,自己解決問題,做到協同發展,互相補充,以知識促進能力,以創新活躍思維”,做到將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手腦并舉,全面發展。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談出自己的想法與看法,這樣就會得到學生對這些基本概念的看法。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得知,在信息技術的教學課堂中,仍然是要將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學習放在核心位置,這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在這個過程中做到分布掌握的同時,要做到整體的利用與認知,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將信息技術知識前后銜接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通過前后的整合,從而擴大知識面,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斷的拓展思維,加強認知.
此外,教師還要通過課程的合理編排,來讓學生方便高效的學習,最后,通過課堂小組合作的方式去進行討論優化,激發思維,從而能夠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將學生的“知識、能力、思想和創新”統一于教學課堂之中,擴大知識面,提高成績,提升能力,拓展思維,這是現代社會對信息技術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最初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打牢基礎知識。目的是“形成瞬間某內容的整體認知”,這是“重點關注”此舉可加深同內容的橫向比較,利于知識點內部的融會貫通。
參考文獻:
[1] 魏雄鷹《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案例專題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03
[2] 李藝《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與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走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場》2011
篇3
電工基礎作為中職理科電子電工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集理論和實踐于一體,但中職生普遍存在基礎薄弱、綜合素質差、自主學習能力低的現象,他們缺乏對電工基礎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很難在時間短、課時緊的情況下學習較多的內容。如何讓中職生最大效率地學好課程,理解和運用重點知識,為電工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每一位電工專業學生必須思考的問題。
1 在中職電工基礎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
式的可行性
1.1 合作學習模式內涵探討
國外學術界對合作學習有著十幾年的開發與研究歷史,但合作學習模式在我國教學領域里還是一個新事物,其理論內涵和應用方法還需要在實踐教學中進行深入、全面的總結。
合作學習是以未來信息社會合作理論為背景提出的,從理論上看,合作學習打破了傳統個體中的競爭態勢,促進學生的團結意識的增強、思維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合作小組中同伴的成功會為其他組員樹立直觀的成功榜樣,激勵他們投入到學習中。
合作學習模式是指學生在沒有教師管理、指導的情況下,學生按意愿自由分配,形成一定規模的小組,成員間相互促進、相互協作、相互溝通地完成某種學科的學習過程的學習模式。在合作學習中,各小組成員既要負責一定的項目,構成整個完整的學習任務,又要在整個任務中發揮智力支持。在整個交流過程中,學生的綜合意見有利于整個組成員對知識體系的完整和更深層次構建,優秀的想法和解題思路被外顯化,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共同解決問題。
1.2 電工基礎課程特征符合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1)實踐性強。電子基礎課程的學習目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知識。這里的“應用”不是較低層次地運用理論知識解題,而是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全面的了解,形成完整的知識學習和應用體系。
2)抽象思維性強。電工基礎中的理論知識學習需要充分運用抽象思維,如三極管電流分配規律等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發揮想象力,運用抽象思維,充分理解課程內容,得出規律性的知識。
3)共同協作性強。電工基礎課程中包含知識面廣,每個章節的內容多,學生需要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大量的實驗論證和規律的總結,而學習任務所要求的資源,包括技能、信息、材料等并不是一個個體學習者能全部具備的,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形成合作學習小組則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所長,開放式的問題和答案更容易引起學生深層次的溝通和交流。
2 在電工基礎中有效地運用合作學習模式
2.1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科學整合教學內容和合作學習模式
中職生普遍存在基礎較弱的現象,在學習中碰到困難容易產生厭學情緒,但由于個體的差異性,也有少數學生爭強好勝又苦于沒有好的方法,無法消化教師所講內容。因此,教師在貫徹合作學習模式時,應充分掌握學生的基礎知識面差異和性格差異,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充分發揮他們每個人的優點,增強他們的信心。同時,電工基礎課程涉及理論多,電學、磁學等章節又抽象難懂,教師有必要先熟悉課程,并根據學生能力整合教學內容和速度,突出主線,以強化技能學習為主線,刪繁就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2 采取教師合作參與法和直觀教學法
教學方法的設計要面向學生,在電工基礎學習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個人演示,讓學生觀察實驗過程和現象,然后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與討論,自己動手實驗并歸納總結課堂知識,再由教師參與合作學習,提出學生的不足之處,使學生得到改正。如便置電阻對放大器波形的影響這一節,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性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有關理論知識,再讓學生動手進行推導和分析論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學習方法和態度。
其次,由于電工基礎學科的特性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體現直觀教學的特點。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能實現實驗演示,將抽象、靜止的理論學習內容形象化、動態化和實踐化,不僅能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創作能力,借助多媒體教學能方便快捷、直接地實現學生與教師間的交互式互動學習,有助于重難點知識的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3 培養學生的互助合作能力
合作學習模式是指學生在沒有教師管理、指導的情況下,學生按意愿自由分配、互助的學習過程。但這并不意味著組織了合作學習小組,教師就無事可做。教師在這個合作學習體系中擔任著一個旁觀者的角色,要善于觀察,掌握每個小組、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態,使每個小組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合作學習技能,才能順利地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在指導學生時,要明確提出一些要求,創作條件或情境,讓學生通過實驗總結形成自己獨有的思考模式和學習方法,形成一種個性化的技能。
2.4 構建公平合理的評價體系
公平、公正、合理的評價體系是增強合作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合作學習中每個成員要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達到個人目標與共同目標的統一,因此需要在合作學習中納入一種能促進小組成員互助合作的體系,使學生更加注重合作學習的過程。
1)評價方式多樣化。以往的教學評價環節,教師往往采取考試形式對學生進行分數總評,這種形式存在較大的不足之處,以一次分數決定每個學生的整個學期學習成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習,如課中用言語、體態評價等,一個微笑、一個贊美都能讓學生得到鼓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評價主體多元化。合作學習模式決定了小組中任務完成和成就的取得不是個人的功績,因此,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應多采用自我評價、成員互評和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這樣利于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和優點所在,防止學生滋生驕傲自滿情緒。
3)多角度評價。在合作學習中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不僅只看成績,還應包括對學習態度、協作能力、組織能力、課堂表現、動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評價,這樣才能綜合體現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
3 總結
綜上所述,教學中的合作學習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團結合作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實施合作學習是實現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教學手段。電工基礎集理論和實踐于一體,課程的學習目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知識,這里的“應用”不是較低層次地運用理論知識解題,而是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全面的了解,形成完整的知識學習和應用體系。此外,電工基礎中需要運用抽象思維,充分理解課程內容,得出規律性的知識,互助合作性強,非常適合在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在實踐中,實施合作學習模式,需要科學分組,培養合作能力,構建合理的評價機制。
參考文獻
[1]施劍凡.電工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創新探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8):181.
[2]尹仕,肖看,劉志強,等.電工電子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與運行機制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7):103-105,115.
篇4
關鍵詞:建筑電氣;安裝工程;防治措施
建筑電氣施工是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利用當前的建筑學原理和美學基礎進行施工和改造的方式,以人們對建筑美觀和舒適要求為基礎的施工模式。施工人員能否按設計圖紙、規范施工,關系到整個工程能否高質量、高效率展開,也直接影響到用戶的使用安全。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對各種生活設備要求日益的提高,在信息技術與現代建筑相互融合和綜合發展的趨勢下,使我國建筑智能化技術迅速普及,被應用在各個施工領域和施工階段,各種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為建筑工程電氣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建筑工程電氣安裝是結合當前各個技術領域為綜合發展體系,更是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發展的結晶。
1、防雷接地
1.1防雷接地系統
問題:接地體采用搭接焊時,焊接長度不足;接地干線與接地網連接數目少;利用混凝土柱內鋼筋做引下線時,主筋數量不足;女兒墻上避雷帶支
持卡子固定不牢。
防治措施:(1)搭接焊時,鍍鋅扁鋼不小于其寬度的兩倍,三面施焊。鍍鋅圓鋼焊接長度為其直徑的六倍,雙面施焊(當直徑不同時,搭接長度以直徑大的為準);(2)接地干線至少應在不同的兩點與接地網連接;(3)根據主筋的規格確定用做引下線鋼筋的數量,引下線之間應用圓鋼彎成u形進行焊接;(4)女兒墻上設支持卡子應預留洞,埋設支持卡子用混凝土筑牢,不能將圓鋼用錘子打入。
1.2建筑物等電位聯結
問題:(1)浴室(衛生間)局部等電位聯結線使用扁鋼敷設;(2)低壓配電系統接地形式為TN-C—S時,沒有在電源總進線處做重復接地;防治措施:(1)LEB線應采用不小于4mm2銅導線在地面或墻內穿絕緣導管暗敷設;(2)電源總進線處做重復接地,并與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裝置,且接地電阻應達到設計要求。
2、電線管路敷設
2.1管線敷設
(1)導線敷設方式、部位代號。SC-穿焊接鋼管敷設、CT-橋架敷設、FC-地板內暗敷、CC-頂板內暗敷、WC-墻內敷設、ACC-吊頂內敷設、SR-鋼線槽敷設、CE-頂板面敷設,嚴格按設計和規范下料配管,專業監理工程師嚴格把關,管材不符合要求不準施工。(2)配管加工時要掌握。明配管只有一個90°彎時,彎曲半徑≥管外徑的4倍;2個或3個90°彎時,彎曲半徑≥管外徑的6倍;暗配管的彎曲半徑≥管外徑的6倍;埋入地下和混凝土內管子彎曲半徑≥管外徑的10倍。(3)鍍鋅管和薄壁鋼管內徑小于等于25mm的可選用不同規格的手動彎管器;內徑≥32mm的鋼管用液壓彎管器;PVC管子根據內徑選用不同規格的彈簧彎管,內徑≥32mm的管子煨彎,如大量加工時,可用專制彎管的烘箱加熱,做到管子彎曲后,管皮不皺、不裂、不變質。PVC對接時,建議采用整料套管對接法,并粘接牢固。(4)鍍鋅管和薄壁鋼管禁止用割管器切割鋼管,用鋼鋸鋸口要平(不斜),管口用圓銼把毛刺處理干凈。直徑≥40mm的厚壁管對接時采用焊接方式,不允許管口直接對焊,直徑小于等于32mm管子應套絲連接,或用套管緊定螺釘連接,不應熔焊連接,連接處和中間放接線盒采用專用接地卡跨接。
2.2橋架,線槽安裝
問題:(1)金屬橋架及支架未可靠接地;(2)橋架、線槽內敷設的電線電纜沒有設標志牌;(3)橋架、線槽穿過建筑物變形縫時未做處理。
防治措施:(1)金屬橋架、線槽不能做設備的接地導體,設計無要求時,全長不少于2處與接地或接零干線連接。非鍍鋅橋架的跨接地線最小截面積應是不小于4ram2的銅芯導線;(2)橋架、線槽內的電線電纜應按回路編號,分段綁扎,在首末端和拐彎處設標志牌;(3)橋架、線槽穿過變形縫處應斷開,兩端固定,內部電線電纜留有補償余量。
3、配電箱安裝
問題:(1)箱體穩注后周邊縫隙過大,箱內雜物多;(2)箱體用電、氣焊開長孔,箱內壁焊點銹蝕;(3)多根導線疊加壓接在同一個接線端子上,零線和接地線混用;(4)箱內元件標注不明,無法知其用途和功能。
防治措施:(1)箱體安裝時應同土建密切配合,出現縫隙后,用水泥砂漿將箱、管注實,并及時清理箱內外雜物、砂漿,保持箱內外干凈整潔;(2)箱體訂貨時,向配電箱廠家提出要求,嚴格按設計圖紙生產,箱體的“敲落孔”要與進線管相匹配。施工中如有變化,應用機械開孔或送回廠家處理。箱內銹蝕部分及時補刷防銹漆;(3)同一接線端子上導線連接不多于2根,如確需多根導線同時壓在一個端子上,應使用接線鼻子壓接。零線為淡藍色,接地線為黃、綠相間雙色,嚴禁混用或作為其它導線使用;(4)配電箱安裝完畢后應標注好開關、儀表等元件用途,各回路編號齊全。
4、燈具安裝
問題:(1)燈具安裝位置與設計不符,成排照明燈具水平度、垂直度偏差較大;(2)吊鏈目光燈的吊鏈選用不當,鏈條不平行;(3)燈具安裝高度不滿足接地或接零保護要求。防治措施:(1)按照設計要求準確定位燈線盒的預埋位置,及時糾正偏差。成排照明燈具應統一彈線定位、開孔,確保橫平豎直;(2)帶罩或雙管日光燈及單管無罩目光燈,鏈長大于1m時應選用鐵吊鏈。吊鏈應相互平行,燈線不應受拉力,且宜與吊鏈編又在一起;(3)在危險性較大的場所,燈具安裝高度低于2.4m,電源電壓高于36V的金屬燈具外殼,必須使用燈具專用的接地螺栓做好接地、接零保護,并加墊圈和彈簧墊圈壓緊。
5、開關、插座及面板安裝
插座、燈具開關、吊扇鉤盒預埋時,應符合相關安裝圖紙要求,在施工定位時,應該嚴格的施工基本要求:左右、前后盒位允許偏差≤50mm,同一室內的成排布置的燈具和吊扇中心允許偏差≤5mm,開關盒距門框一般為150-200mm。在預埋
安裝施工過程中,需要根據現澆板的厚度要求,設置吊扇鉤用l0圓鋼先彎一個內徑35-40mm的圓圈形式,把圓圈與鋼筋緩緩地折成90°角,插入接線盒底的中間位置,然后再根據板厚把剩余鋼筋頭折成90°角,合理的搭在板筋上焊牢即可。模板拆除施工結束后,需要嚴格把把吊環折下,圓鋼必須進行調垂直處理,位置需要在盒的中心,吊鉤與金屬盒清理干凈,需要進行刷防銹漆防腐處理。
篇5
關鍵詞:探究;課堂教學;解決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7-0179-01
近年來,國家大力投入職業教育,職教事業一片欣欣向榮。職教學生作為未來從事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分子,不僅僅是要在課堂要學習文化知識,更應當要學會在今后靈活應用他,并應當結合實踐有所創新;而作為職業教育中的教師,不僅僅是傳授學生已有的知識,而且應當是要引導學生如何學習,如何實踐,如何變前人的經驗為我所用,從面有效的和今后的工作對結合起來。
電工基礎作為是職校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必須要致立于教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要求采用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即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
順應新的教學形式改革,結合在工作中的探究,在教學中開展究式課堂教學,應該如何做到這些呢?我們必須努力創設學科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學科問題情境中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共同探討,最后解決問題。
首先,設立情境,激趣引題
例如:在“并聯諧振電路”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實驗現象提出問題:準備實驗電感線圈與電容器并聯電路與一個小燈泡串聯,接在頻率可調的正弦交流電源上,并保持電源電壓不變。當電源頻率逐漸由小調大,小燈泡慢慢由亮變暗。當達到某一頻率時,小燈泡最暗,當頻率繼續增加時,小燈泡又慢慢由暗變亮。
怎么解釋這個現象?一般的教材安排,并聯諧振安排在串聯諧振后進行教學,那么我們讓學生對這個現象會與串聯諧振電路進行類比,這樣,學生立即進入了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探究氛圍中,情緒高漲,思維一下調動了起來。當然,也可以通過引導而由學生自己提出來。這樣在問題提出后,就要引導學生通過現象認識問題的本質,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小燈泡的亮、暗只是一種現象,從常識來看它反映了流過電路(燈泡)的電流大小,而電流的大小在阻抗電路中,在電壓恒定的情況下只與電路的阻抗有關,而在最亮的情況下,極端的有電壓全部加在燈泡之上,電路相當于并聯諧振支路短路;而最暗的情況下,相當于沒有電流,通過并聯諧振支路開路。這樣我們可以經過合理猜想,形成假設,就可以引導學生已學公式推導出并聯諧振電路產生諧振的條件。
在創設問題情景時要注意的問題是:首先要讓學生獨立思考;其次課前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便于學生放開思路;再次是問題要明確具體,不能模糊不清。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欲望。”為此,教學中我們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究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樂于學習。
其次,開放課堂,促過交流,發掘學生自主探究潛能。
在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學生思路開闊了,思維火花閃現了,這時教師如果沒有給學生提供嘗試的機會,學生則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這樣會嚴重阻礙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學內容的設計盡量是開放的,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讓學生處于思考的第一線,主動思考,大膽鼓勵,操作上應該要變先講后練為先嘗試再點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有利于學生主動再創造,有利于學生猜測與驗證。
例如,“串聯諧振電路”。若按照傳統的教學,這一部分內容的常規教法是:先介紹什么是串聯諧振,然后講述它的特點,再介紹諧振電路的應用和通頻帶。只要學生了解了特點,會用公式計算,就算達到了教學目的。
探究式課堂教學則不然,其教學重點是放在探索前人思索的過程:(1)介紹諧振現象的由來,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諧振,而一個典型的諧振電路又是什么樣的,即諧振電路的模型構成。(2)怎么才能形成諧振,有什么特點(3)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根據電路進行分析,要怎樣的結合電路參數才能形成諧振(4)如何對這樣一個諧振電路的好壞進行評價(5)介紹這樣一個電路在實踐中有什么就用?總而言之,就當結合一種對事物研究的一般思維過程,逐步去接近事物的本來。
再次,要引導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想象。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發抒疑問,即使是無疑也要尋疑,將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給自己提出問題。
例如在理想運算放大器中,一個小信號的進入理想運算放大器后,能量得到了放大,但是這個能量不能是無本之源,能量守量是宇宙的普遍規律,這個矛盾就當引導學生質疑,提出能量來源的問題,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要求學生大膽想象,最終解決它。
最后,注意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篇6
關鍵詞:課前5分鐘; 歸納總結; 演講; 實施過程; 反思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05-120-002
當前,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提倡多樣化的學習形式。朱永新在“新教育實驗”中提出讓每一個學生都講起來,他認為:“話語能力是一個人終生最有效的重要本領。講話是一個人展示才華的能力,而我們的學生常常是聽讀有余,而說寫不足。”魏書生所提學生“十二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當中,就有演講的習慣。《電工基礎》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技術基礎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電工學科的概念多,原理抽象,難懂難學。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自己歸納總結知識點,不讓學生去歸納總結,那么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就會理解膚淺。通過課前5分鐘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歸納總結知識點,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課前5分鐘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活動的背景和要求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論述了歸納推理的特點。17世紀英國邏輯學家培根在總結近代實驗科學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與簡單枚舉法相區別的“三表法”,著重強調科學的歸納方法在科學發現中的重要作用。19世紀英國邏輯學家穆勒繼承培根的傳統,對歸納法作了第一次拓展,提出了探求因果聯系的五種歸納方法。
知識點的歸納總結是電工教學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學生掌握知識點的重要措施。知識點的歸納總結是把零亂的知識組成框架的過程,怎樣讓知識點由零亂到有序,這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和組織能力。而傳統的歸納總結是教師串講知識,重復之前的上課過程,學生處于一個被動、消極的狀態,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點。另外,在課前5分鐘的這段時間內,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部分學生的心思不在課堂上,如果這時進行課堂教學,教學效果不會很好。因此可以在這5分鐘的時間內,開展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活動,一方面可以迅速吸引學生,集中其注意力,進入上課狀態;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進行知識點歸納總結,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點,提高學習成績。課前5分鐘的學生演講活動可以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雙方的互動性,通過活動可以引導學生注意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對分散的知識點進行系統小結,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對所學知識重新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親自完成知識點歸納總結。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表明思考對學生來說意義很重要。在思考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課前5分鐘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就是一種把知識點歸納總結與演講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知識點歸納總結中,要體現知識與技能的要求,要體現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要體現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二、課前5分鐘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活動的意義
知識點歸納總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掌握內在聯系,讓學生自己構建知識體系。
1.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能幫助學生理順知識,形成知識結構體系
在《電工基礎》課堂教學中,每個章節都有各自的重點和難點。老師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點,在上課的過程中,介紹大量的教學內容。一節課下來,學生大腦里涌進了大量的零碎信息,這些知識往往是不穩定的,不牢固的,特別是新舊知識之間容易混淆,產生理不順的現象。因此,教師一定要采取措施幫助學生把知識點進行簡單的梳理,理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就是一種高效率的方法,通過知識點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結構體系,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引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知識的精華所在。
2.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可以讓學生學會歸納總結,提升學習能力
歸納總結的任務是以揭示相關概念、規律、方法的內在聯系為目標,運用盡可能簡明、醒目、形象的形式,以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和方法體系。把相關知識加工重組、形成體系,使之由“繁而雜”變成“少而精”,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體系框架。知識點的歸納總結要做到重點突出,要能反映相關概念規律間的聯系與區別,展現知識網絡,并力求簡明扼要,一目了然。通過活動,讓學生學會歸納總結知識點,提升學習能力。
3.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可以集中學生課前5分鐘的注意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在上課前5分鐘的時間內,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甚至有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到上課狀態,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進行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通過演講活動營造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演講活動鞏固知識點,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交流、合作的過程。
三、課前5分鐘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活動的實施過程
1.學生常用歸納總結方法和演講技巧的介紹
現在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差,對所學知識點不會歸納總結,現在就開展課前5分鐘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活動,效果肯定不會很好。為了提高活動的質量,在活動開展的初期,介紹常用的歸納總結方法,如:摘要式、提綱式、表解式、圖解式、綜合式等,介紹每一種歸納方法的特點,適合于歸納哪些知識點。在知識點歸納時,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并從簡單的開始,逐步提高水平。在歸納時,還要注意到前后章節之間的聯系,理清這些章節內容的前后演變過程,用一根主線將各個部分連接成一個整體。
學生在課余時間內,進行知識點歸納總結,然后在課前5分鐘內,進行演講展示。為了提高演講活動的效果,在活動的初期開展有關演講技巧方面的培訓,如:演講時的姿勢、演講時的視線、演講時的臉部表情、演講的聲音和腔調、說話的速度等。在演講時,要求學生:發音正確、清晰、優美;詞句流利、準確、易懂;語調貼切、自然、動情等。讓學生通過活動,掌握基本演講技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課余時間,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
由于課前只有5分鐘時間,所以在這段時間內,只能進行演講展示活動,而知識點的歸納總結過程只能安排在課余時間內完成。學生歸納總結的內容可以是知識點的歸納,也可以是題型的歸納、解題思路的歸納。每種歸納,都有各自的特點和要求。
新授課的歸納。現在對口單招班學生能力與素質欠佳,《電工基礎》學科原理、概念又比較抽象,所以學生在剛開始學習電工這門課時感覺很難,對所學的知識似懂非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點,在每個章節教學結束后,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學生在歸納總結中,對所學的知識點有了一定的認識,了解了知識點的來龍去脈。新授課知識點歸納總結方法可以采用常用的歸納法。
單元復習或總復習時的歸納。復習其實就是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和歸納的過程,目的在于“把書變薄”。歸納不是進行知識的簡單堆積,而是為了找出知識的本質規律及其內在聯系,從而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點。在復習時,歸納方法可采用:分類歸納法、按序歸納法、表格歸納法、列知識樹法、題型歸納法等。
題型歸納。大多數學生認為只要做大量的練習,就會掌握很多題型,所以有許多學生在學電工時感覺很累。題海無邊,即使夜以繼日地做,也是做不完的。問題的關鍵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要達到每做一題都要有收獲,就必須對題型進行分析和歸納,重點是認識題型的解法。讓學生在歸納中,做到“知一題,會一類”。
解題思路歸納。解題能力的高低不僅取決于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要求學生掌握常用的思維方法。有的同學解題能力不強,老是懷疑自己的能力,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習題解法和思路的歸納,可以了解其中的思維方式,為自己在以后的解題過程中提供借鑒。
3.課前5分鐘讓學生進行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
在課余時間內,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然后在課前5分鐘內,進行演講展示。演講展示的內容有:介紹歸納的是哪個知識點,其中的重點、難點是什么;采用什么歸納方法;歸納總結的過程是怎么進行的;歸納總結中遇到什么問題;歸納總結得出的結論等。
一開始學生由于羞怯,想上臺又沒人肯登臺,這就需要老師加強引導,先做好幾個有演講基礎學生的思想工作,讓他們來帶動,學生們看這些同學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的那么精彩也都躍躍欲試,一展身手。當然,學生也會出現階段性的懈怠,所以典型要均勻分布,讓每一階段都出現小。
在演講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知識點的歸納總結要突出重點,反映相關概念規律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展現知識網絡結構,并且做到簡明扼要。在演講結束后,臺下同學發表不同的看法,進行補充和糾正,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和鼓勵。通過5分鐘學生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使知識由點成線,再到面,最終形成網絡,完善知識結構體系,在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課前5分鐘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活動的反思
1.學生在學習、復習的過程中,片面追求知識點的記憶,忽視歸納知識點間的縱橫聯系;片面追求解題數量,忽視解題質量;過于關注解題結果,忽視解題過程;片面注重解題步驟,忽視解題方法的歸納和總結。要真正做好知識的學習與記憶,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必須要在“歸納總結”這一環節上多下工夫,加強指導。讓學生學會基本的歸納總結方法,養成歸納總結的習慣,提升學習能力。
2.課前5分鐘學生演講活動要求每個同學積極參與,不能只局限于幾個同學表演,讓其他同學始終都當觀眾。在演講時,安排主持人,組織好課堂,營造良好的演講氛圍。但由于只有5分鐘的時間,所以在演講活動的一開始,就要求學生把握好時間,不能耽誤后面的教學過程。學生在課余時間知識點歸納總結中,老師一定要認真組織,積極指導,這樣才能使演講活動順利地開展,否則,既浪費了時間,又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3.課前5分鐘學生演講活動的初期,學生積極性較高,但經過一段時間后,開始松懈,甚至有部分同學覺得是一種負擔,占據了他們的課余時間。這時教師一方面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開展演講競賽等活動,在活動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每學期我校都會組織演講比賽,采用課前5分鐘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教學班級的學生,演講水平明顯好于其他班級,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大大提高。
4.對課前5分鐘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活動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在評價中要注重對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的評價。在評價中,要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內在發展動力,使每個學生最大可能地發展與提高,促進其不斷進步。
在演講結束后,同學之間也可以互相評價。隨機抽同學進行點評,并對演講者的演講過程和歸納總結得出的結論做出評價,這樣可以讓他們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為保證演講的效果,稿件進行存檔,每月進行階段性的全班討論,好的稿件推薦到校報上,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5.課前5分鐘的學生演講,老師不是活動的主角,而是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真正的主角應該是學生。知識點歸納總結方式的選擇、演講材料的準備等,都讓學生親自完成。老師在演講活動中,不能全管但也不能不管,這時可以適當點撥,解釋學生在活動中遇到的疑惑,讓活動順利有序開展下去。
在《電工基礎》課堂教學中,采用課前五分鐘知識點歸納總結演講是一種嶄新的學習方式,在活動中,通過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可以讓學生鞏固知識點;通過演講這種方式進行展示,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筆者經過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這一新的教學方式的出現也希望得到老師與專家們的關注與支持。
參考文獻:
[1]周邵編.電工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篇7
關鍵詞:沖擊鉆孔 施工流程 施工要點事故處理
Abstract: the impact of bored piles with high safety, the equipment is simple,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applicability and high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the craft is matur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so in highway bridg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Bridges won the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At the same time, bored piles belong to take cover engineer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difficult, so in construction should be accomplished the flow gradually control, reasonable solve unforeseen accident, so that we can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impact drilling construction flow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accident treatment
中圖分類號:O21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沖擊鉆孔樁的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
1、沖擊鉆孔樁的施工工藝流程
按照施工技術要求,沖擊鉆孔樁的施工工藝流程成為:施工準備平整場地測量放樣、樁孔定位埋設護筒鉆機就位對中鉆進成孔一次清孔及驗孔下放鋼筋籠安裝導管二次清孔及灌注砼拆除剛護筒進行樁身無損探傷檢測。
2、沖擊鉆孔樁的施工質量控制
屬于隱蔽工程的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是一項復雜的質量控制工程,從開工到灌注完砼的每道工序都必須嚴格控制施工質量。沖擊鉆孔樁施工質量控制要點歸納起來有如下幾點:
1)場地處理:鉆孔樁施工前必須對鉆機施工平臺進行平整以保證鉆機就位后施工時不產生滑移。在平整場地的時候應減少對樁孔位置的深度開挖,利用回填對打孔位置進行處理,主要是降低對穩定土體的擾動,必須換土或填土平整場地時應對換填土進行碾壓夯實處理,以避免鉆機施工過程中不均勻下沉造成偏孔。特別是在固定設備的位置應對松軟土進行認真碾壓夯實,必要時應在鉆機底座下方支墊鋼板或者枕木加固。
2)埋設鋼護筒:鉆進成孔成敗的關鍵是防止孔壁坍塌,當孔內水位低于周圍地下水水位的時候,地下水位以下的孔壁在周圍地下水側向壓力作用下容易出現向內坍塌的情況,孔口孔壁在鉆機施工時震動下造成孔口坍塌。因此沖擊鉆孔樁施工時在孔口處必須埋設護筒。護筒具有防止坍孔、隔離地表水、保護孔口地面、固定樁孔位置及鉆頭導向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沖擊鉆孔樁施工采用鋼護筒,制作護筒鋼板厚度不小于1cm,護筒埋深不小于150cm,護筒露出地面不小于30cm,護筒內徑大于設計樁徑20~30cm。埋設護筒中心與設計樁位偏差不大于5cm,偏斜不大于1%,護筒固定好后周圍用粘土回填封閉防止漏漿。
3)泥漿控制:鉆孔用的泥漿也是影響施工質量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是水、黏土、添加劑的混合物。主要有懸浮鉆渣、冷卻設備、增壓的作用,同時可以在鉆孔內形成一個泥皮,阻隔孔內泥漿外滲和防止坍孔等作用。施工中應根據地層實際情況控制泥漿稠度,過稠或者過稀的泥漿都不利于施工的開展,過稀排渣護壁效果差,過稠則容易降低鉆進速度減弱鉆具性能。
4)鉆孔監控:沖擊鉆孔是一道持續時間較長的工序,因此是質量控制的關鍵,施工中應先對開孔的質量進行控制,為了保證樁孔垂直并不擾動固定好的護筒,剛開鉆時鉆頭不應提過高,應慢提輕鉆,等鉆孔深度超過護筒埋深1m后逐漸提升鉆頭高度。鉆孔過程中應不斷的添加泥漿和抽渣,并隨時檢查鉆孔的垂直度及鉆頭直徑以保證樁孔垂直及樁徑滿足設計要求。因沖擊式鉆機施工時候還會影響周圍鉆孔的穩定性,所以在施工中應掌握整個場地的布樁情況,合理的組織鉆孔的順序,保證孔與孔之間的不會產生負面影響。最終成孔后還應對樁孔進行檢測孔深、位置、孔徑等,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5)一次清孔:在孔深、位置、孔徑檢驗合格后應立即進行排渣清孔,主要是避免間隔時間過長而導致泥漿沉淀而引起坍孔,孔底沉渣清干凈后進行下道工序。
6)下放鋼筋籠及安裝導管:鋼筋籠是混凝土樁體的骨架,為了保證外側鋼筋保護層厚度,應每2~3m設置一塊與樁身同標號的混凝土墊塊或設置保護層定位筋。在吊放鋼筋籠的時候應嚴格按照施工標準進行,在運輸和吊裝過程中保證鋼筋籠的完好,避免出現變形情況。安裝入孔的時候應保證豎直輕放、慢放,遇到障礙的時候應反復轉動使之下落,如果不能繼續放入嚴禁強行下放以免造成鋼筋籠變形或損壞鋼筋籠上的聲測管,這時應吊出鋼筋籠重新檢測孔徑或孔內是否有坍塌,等查明原因并處理好后再下放鋼筋籠。鋼筋籠下放到位后應先對中孔位再進行固定,鋼筋籠與孔位對中偏差不應大于5cm。為了保證鋼筋籠頂的設計標高,在鋼筋籠的頂端焊接吊筋前應根據樁頂設計標高與護筒頂實際標高準確算好吊筋長度,鋼筋籠就位后應利用吊筋將其固定在護筒上的平放枕木或鋼管上,枕木或鋼管兩端超出護筒長度不應小于50cm,嚴禁直接把鋼筋籠懸掛在護筒上。鋼筋籠固定好后及時安裝導管以縮短停止清孔的時間,導管連接處必須保證封閉密實不漏漿,首次使用的導管在下鋼筋籠前就必須試拼檢查氣密性,檢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7)二次清孔:由于吊放鋼筋籠和安裝導管過程中已停止換漿清渣,經過一段時間后孔底重新產生一定的沉渣厚度,所以導管安裝完后必須及時進行二次清孔,孔底沉渣清干凈后注入清水調整泥漿比重,泥漿比重、稠度、含砂率三項指標均達到施工規范要求后方可進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8)水下混凝土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要求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灌注前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18~22cm。灌注混凝土的時候為了保證施工質量應控制導管的買入深度,灌注前應根據樁徑大小算出首批混凝土的量,首批混凝土的量應能滿足導管埋深不小于80cm,進入正常灌注后導管埋入混凝土深度控制在2-6m內如圖1。
圖1:混凝土澆筑示意
當混凝土上升至接近鋼筋籠的結合部時應放慢速度,防止出現浮籠的情況,導致成樁失敗。灌注的時候拌合站應保證物料的充足及混凝土生產能力,水下混凝土必須一次性連續灌注完成,嚴禁中斷,中途拆管間隔時間應保證在半個小時以內。灌注結束的時候考慮到樁頂存在浮渣的情況,所以實際灌注的高度要保證高出設計高程1m左右進行控制,以保證樁頂混凝土的質量符合承載要求。
二、沖擊鉆孔樁在施工中的事故處理措施分析
1、坍孔的處理
1)可以利用另接一個直徑相同的護筒來解決坍孔問題,當成孔出現局部坍孔的時候,通常會導致護筒下沉,此時可以利用裝有黏土的編制草袋進行回填夯實,然后另接一個直徑相同的護筒保證與前面的護筒連接緊密且同心,其缺點是灌注后下面的護筒可能會永久性的保留在樁體上。
2)如果孔壁坍塌的面積過大,且影響了鉆孔的位置與鉆機穩定時,就應考慮采用回填夯實的措施,即對開鉆的孔進行回填,并進行夯實后再進行鉆孔施工。
2、預防坍孔的措施
在施工中可以采用小沖程的進行開孔,通常采用的是0.6m的沖程,使得初步成孔的緊密程度與垂直度、圓順度都有所保證,然后隨著鉆進的深度增加,成孔穩定后在利用正常沖擊鉆進行施工;增加泥漿的比重,在開孔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增加泥漿稠度,如使用管型鉆頭的時候,一般的地層質量其粘稠度為16-25s,松散地質為1.4-1.6時,稠度可以為19-28s。當利用實心鉆頭時應適當降低。同時對新配置的泥漿其含砂率應小于4%,膠體率應大于95%。最后,應在施工中及時監控鉆孔內的水頭高度,不足時應注水保證其壓力與外部平衡。
3、卡鉆事故處理
如果出現卡鉆而鋼絲繩沒有斷裂,應利用卷揚機使得鋼絲繩繃緊并產生張力,然后利用一重物在一定高度下自由落下對鉆頭產生一個沖擊,從而使得鉆頭受到振動而松脫卡鉆障礙的束縛,而在鋼絲繩的拉力下向上活動,然后利用卷揚機提出鉆頭。
如果鋼絲繩已經斷裂,應采用特殊的打撈工具,如打撈鉤鉤在鉆頭上的打撈環上,然后利用上面的方法對對其進行振動并打撈。或者將鋼絲繩系在鋼軌上,在鋼軌前端利用千斤頂將鉆頭頂起。這個方法在應用時應測量鉆頭的位置以便順利打撈。
4、偏孔事故處理
遇到偏孔時先檢查是否鉆機傾斜或滑移,如果是鉆機的原因及時調整鉆機底座水平和重新對中繼續沖鉆;如果是孔內地質軟硬不均或遇到斜巖引起偏孔,應及時回填堅硬的片石至偏孔位置以上1m左右后用小沖程沖鉆,鉆過偏孔范圍后再用正常沖程繼續沖鉆。總之,無論什么原因引起偏孔都應該及時糾偏,否則偏孔鉆進越深越難處理。
三、結束語:
沖擊鉆孔樁施工是一項復雜的施工質量控制過程,在施工中疏忽任何一道工序質量控制要點都有可能影響樁基質量,甚至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只有了解施工工藝,施工前做好準備工作,掌握質量控制要點,施工過程做到全程質量控制,遇到事故及時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合理的措施進行處理,才能安全、順利地完成質量合格的鉆孔樁施工。
參考文獻:
[1]萬斌.沖擊鉆孔樁施工工藝分析及常見問題的處理[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9,(07) .
[2]范新崗,張國生,王耀邦.鉆孔樁施工工藝及常見問題處理[J].中國水運(學術版),2007,(05) .
[3]趙瑞亮.鉆孔樁施工工藝[J].科技信息, 2009,(07) .
篇8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現代教育質量也得到了全面的優化,并在先進的教育環境下衍生出更豐富更科學的教育方法及教育模式,在此過程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該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基礎教學理念為指導方向,靈活設計和應用相關教學資源,并充分借助網絡計算機技術創建出高質、高效的現代化教學課堂,使學生能夠在活躍的教學氛圍中全面掌握有效運用該課程知識內容。本文以在高職院校《電工基礎》課程中滲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視角,簡要概括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架構,并對中職《電工基礎》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性進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就如何有效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優化教學質量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中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電工基礎;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14-0064-01
由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處于發展初期,因此對于該教學模式的研究相對較少,筆者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以及網絡搜索了解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指:翻轉傳統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課堂授課,學生在接受教師傳達的知識信息后完成相關課后習題的結構,而轉變為學生在課外時間內借助網絡計算機技術提前預習和掌握課本知識,并在課堂中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和討論該課程相關問題,從而更深層次的理解該課程知識內容的新型教學教學結構。筆者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必須建立在基礎教學理論以及學生充分掌握學習方法的基礎條件下,借助現代化網絡計算設計技術實現跨空間教學,完成傳統教學結構翻轉的信息化教學模式。
一、在高職院校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架構
對于職業教育而言,其基本教學任務就是將書本中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綜合來講就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的教育。而在高職院校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架構是:學生在上課之前通過觀看教師所發放的課程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并能夠初步掌握該課程知識內容,最后在課堂中根據教師的安排和指導進行實際操作。通過應用該教學模式能夠將教材知識理論有效融入到實踐中,以理論知識引導教學實踐,以教學實踐驗證理論知識,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全面掌握知識體系并將此轉化為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還需要充分結合高職院校的教育方向、教育目標,具體來講主要劃分為兩大模塊:第一是教學前的預習模塊,學生在進行課堂前的自主學習時需要借助廣泛的網絡教學資源,并在初步掌握該課程知識內容的前提下完成相關試題,以便及時了解自身學習掌握程度和不明確的知識點,綜合整理相關知識盲點同時制定出一套全面系統的實訓方案。第二是課堂中的學習模塊,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將其在自學中所未能理解、解決的問題與同學和老師展開談論及交流,通過此環節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更能夠有效提升其學習能力促進思維擴展,最后教師根據學生所制定的實訓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指導,并對其綜合表現進行評價。
二、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中職《電工基礎》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1.改善傳統教學弊端。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而學生總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地位,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教學氛圍過于死板,教學質量難以提高。而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則可以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不僅使學生能夠充分掌握課程知識,還能夠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其能夠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借助網絡計算機技術實現自主學習,能夠有效擺脫傳統教學模式中對于教師的過分依賴,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吸收知識。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隨著網絡的推廣和普及,現代社會的運轉已經離不開網絡的支持,高校學生更是網絡使用的主要群體,因此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融入《電工技術》課程教學中,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課堂的距離,還能真正發揮網絡的實用價值,使網絡服務于教學與學習。另一方面,學生通過應用互聯網技術搜索《電工技術》相關知識內容,還能夠拓寬其知識視野,通過計算機技術將電工技術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能深入理解課本中的知識點。最后,通過應用網絡社交軟件能夠有效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便于教師及時為學生排難解惑,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三、有效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優化中職《電工基礎》教學的措施
1.針對課前自學階段的教學措施。由于我國現行教育形式所致,課堂教學時間的安排往往存在一定缺陷,因此為了有效彌補這一缺陷,應將學習活動延伸到課堂教學之前,使學生充分利用課前時間完成課程的自主學習,而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則是資源豐富的網絡教學平臺。學生開展課前學習活動時,需要根據教師所提供的教學指導和教學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根據相應的課程內容選擇實訓指導書、課件等教學資料加深對于課程知識內容的認知和掌握。在完成以上學習之后,學生還要在網絡學習庫中選擇相對應的課后習題進行自我檢測,了解自身知識掌握情況以及不足之處,便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學習調整或向教師求助。最后,學生還應參照教師所提供的自主學習指導書,進行該項課程的實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之所以設置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過程,一方面能夠有效提高課堂的利用率,加強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還能夠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通過學生與教師在網絡社交軟件的交流,能夠拉進師生間的感情,使教師能夠全面掌握學生的真實想法以及實際學習情況,便于課堂教學的良好開展。
2.針對課堂教學進行中的相關措施。通過學生前期的自主學習,從而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真正實現了課堂的教學內容內化。對于課堂教學的合理設計,首先需要與學生前期的自主學習形成呼應,同時能夠內化課前學習內容。綜合分析《電工基礎》課程的特殊性,主要強調相關知識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對于該課程的教學應當安排在一體化教師完成。最后,這部分是課堂教學中最為關鍵的部分即課程實踐,在此階段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4~5人小組,每小組安排一名能力較強學生,使其能夠在實踐過程中相互協助完成實驗,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提供引導、提示。
通過在課堂中合理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有效轉化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接受教育的地位,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并有效激發其自主能動性,使其能夠通過借助現代化信息設備展開學習充分提高其學習興趣。然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雖然具有諸多優勢,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任課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并且能夠保證教學資源的可靠性和可實施性。另一方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功能作用還比較單一,需要結合其他科學的教學方法才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其教學效果。最后,由于該教學模式對于任課教師、教學條件、學生能力等各方面因素要求較高。因此,若要真正推廣此教學模式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2012,30(4):46-51.
[2]徐永貴,劉成新.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探索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85-90.
篇9
關鍵詞:電力企業 廢舊物資 集中處置 精益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TM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2(b)-0160-01
1 供電企業廢舊物資集中處置實行精益化管理的目標
1.1 供電企業廢舊物資精益化管理的理念
近年來,隨著智能電網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電網設備更新換代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大批的陳舊輸變電設備進入“退役”期,廢舊物資管理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其管理模式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廢舊物資管理是資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杜絕廢舊物資管理上的漏洞,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只有全面提升廢舊物資管理的整體水平,對廢舊物資管理實行精益化管理模式,完善內控機制,才能確保對廢舊物資集中處置流程全面管控,最終確保供電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1.2 供電企業廢舊物資精益化管理的范圍和目標
(1)供電企業廢舊物資精益化管理的范圍。適用于供電企業廢舊物資的全過程管理,涵蓋廢舊物資的報廢手續審批、價值評估、查驗入庫、在庫保管、處置計劃匯總上報、競拍過程遠程監控、合同簽訂、處置資金回收、實物移交、ERP流程操作、資料歸檔等諸多環節的管理,確保廢舊物資處置流程可控。
(2)供電企業廢舊物資精益化管理的目標。供電企業廢舊物資管理的目標是采取精益化管理的模式,遵循“統一管理、集中處置”的原則,實行廢舊物資處置全流程管控,全閉環管理、全方位監督,實現廢舊物資管理規范化、效率最優化、效益最大化,最終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①管理規范化。根據多年來在廢舊物資管理方面積累的經驗結合現狀,供電企業必須建立完整的廢舊物資集中處置管理標準體系,從制度上對廢舊物資管理加以全面規范,實現廢舊物資管理工作內容的模板化、表單化,使廢舊物資管理更加規范化。
②效率最優化。供電企業廢舊物資管理從審批卡的報廢手續審批、出入庫管理、處置資金回收要全面實現工作內容的模板化、表單化管理,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實行廢舊物資的處置計劃網上匯總上報、競拍過程遠程監控、ERP流程操作等也可極大地節省人工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③效益最大化。供電企業廢舊物資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集中競價處置,可打破以往屬地回收商參與的界限,實現回收商跨區域自由準入機制,同時實行回收商之間的多輪次競爭報價,可實現廢舊物資處置效益最大化。
2 供電企業廢舊物資進行精益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供電企業廢舊物資集中處置精益化管理的主要流程
廢舊物資集中處置管理流程,涵蓋廢舊物資的報廢手續審批、價值評估、查驗入庫、在庫保管、處置計劃匯總上報、競拍過程遠程監控、合同簽訂、處置資金回收、實物移交、ERP流程操作、資料歸檔等各個環節。
2.2 供電企業加強廢舊物資精益化管理的重點工作
(1)理順管理流程、以制度約束行為。按照“統一管理,集中處置”的原則,細化廢舊物資從回收、分類、建檔、入庫、招標競拍等諸多流程,明確各管理部門的職責,為加強廢舊物資的精益化管理提供制度保證。
(2)對廢舊物資回收商資質進行嚴格審核,按照國家電網公司要求提供營業執照、公安機關備案證明等相關資料,使那些具備回收資質、信譽度高的回收商參與到廢舊物資的競價銷售中來,保證廢舊物資處置過程的“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杜絕了不正當交易。
(3)為了杜絕廢舊物資出售存在的資金風險,公布競標結果后,所有競標回收商必須先全額預付貨款方可進入回收現場進行裝貨。
(4)廢舊物資現場發貨人員必須在廢舊物資裝車前第一個進入廢舊物資存放現場,需過磅物資要全過程監磅,廢舊物資裝車完畢后,最后一個離開廢舊物資存放現場,防范廢舊物資流失風險。
(5)由于電力廢舊物資是一種特殊物資,為防止廢舊物資回流進入電網,應強行規定重大設備在變賣前進行拆解處理;為了防止廢舊電力物資再次流入社會,危害社會用電安全,規定淘汰電表必須進行銘牌拆除和碾壓處理方可處置,在提高廢舊物資剩余價值的同時,也應履行電力企業的社會責任。
2.3 確保廢舊物資精益化管理各流程正常運行的人力資源保證
(1)為加強對廢舊物資管理工作的統一組織領導,必須專門成立公司及部門兩級廢舊物資管理組織機構,以便于加強各工作環節的溝通和協作。
(2)物資管理部門設專人負責廢舊物資處置計劃及方案的匯總、上報,廢舊物資銷售合同的簽訂、ERP系統廢舊物資流程的操作、廢舊物資的資金回收等工作。
(3)為了防范廉政風險,廢舊物資的入庫和出庫等現場清點工作規定必須經兩人簽字確認,確保廢舊物資交接數量的準確,使賬物相符率達100%。
3 當前供電企業廢舊物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廢舊物資管理處在資產管理的末端環節,部分廢舊物資的管理臺賬記錄不全,物資的采購計劃與報廢物資的處置計劃缺乏聯動。
工程項目剩余物資的管理工作存在漏洞,項目實施單位不能及時編制拆舊物資清冊,項目應退運物資數量和實際退庫數量不相符,各相關部門的職責不清、工作流程不明確,缺乏相應的監督考核制度。
缺少專門的廢舊物資存放倉庫和稱重計量裝置,在管理上造成諸多不便。
4 供電企業在廢舊物資管理方面需改進的方向和對策
進一步加強廢舊物資臺賬管理,建立物資采購計劃與報廢物資處置計劃聯動機制。
應加強工程項目剩余物資的全過程管理工作,制定相應的工程項目剩余物資實施細則,明確各部門職責、工作流程與監督考核等內容。在項目開工前,由項目管理部門及時制定和下達退運物資拆除計劃;項目實施單位根據拆舊計劃編制拆舊物資清冊,在項目施工中,項目管理部門、監理單位實施監督職能;物資管理部門依據計劃和清冊做好接收工作,核實物資退庫情況;在項目竣工后,審計部門對拆除計劃等資料進行審核,資料不全的不予審計結算。
應規劃建設廢舊物資專用庫房,設置專門的廢舊物資倉庫存儲區域,集中分類存放并配備廢舊物資專用計量稱重電子地磅以便于物資部門對廢舊物資的統一管理。
5 結語
供電企業實施物資集約化管理后,通過廢舊物資集中處置精益化管理,在同樣的廢舊物資、同樣的管理人員狀況下,只需通過管理機制的變革,就可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電工基礎;教育模式;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7-0298-01
在中專教育中電工基礎這一門課程是很重要的,并且學習電工基礎這一門課程不是那么容易的。電工基礎不僅僅是只有理論的知識,手工操作對于這一門課程也是非常重要的。電工基礎是學習電工電子專業必不可少的基礎課程,對于學習對應專業具有鋪墊的作用,因此,對于電工基礎教育模式的問題必須重視,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1.電工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基礎差,學習興趣不高。電工基礎這一學科,需要的并不全是電的知識,還需要有數學、物理等有關的知識來為學習電工基礎打基礎,只有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才能夠很好的學習電工基礎這一學科。但是由于中專的招生的學生大都是初中學習不好的學生,這就導致了中專學生在數學、物理等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是很扎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老師所講的知識總是一知半解,不能夠很好的掌握知識的重點在那里,這就使得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慢慢的下降,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這就為老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苦難。還有一部分學生上中專學校是被父母逼著來的,本身就對學習失去了學習興趣。并且中專的學生對自己的要求不高,不能夠很好的約束自己,對于初中養成的壞習慣不能夠很好的改正。
1.2 教學方法陳舊,手段單一。隨著我國的發展,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早已不在是以往的乖乖學生了,對于陳舊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不在適用于這些新世紀的學生。教師站在講臺上,一味的將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腦子里,老式的板書,大量的習題,做不完的試卷,雖然能將知識強行的塞入到學生的記憶力,但是,對于知識不會靈活的使用,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沒有用,在學生畢業找工作時,考官不會給一道原題讓你做。并且電工基礎對學生的要求不是死記硬背,大多是要對知識進行理解,內容很抽象,需要自己去揣摩。
1.3 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在電工基礎這一學科中的理論知識與動手實踐是同等重要的,在學習理論知識時,中專學生對于知識還不能夠完全的理解,這就需要通過實踐課程來驗證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從而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刻,并且能夠很好的掌握到的理論知識,這對于中專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技術是很好的鍛煉。但是,在很多的中專學校對于實踐不是很重視,只對學生開設理論課,對學生傳授理論知識,而對學生的實踐根本就沒有涉及到。這就好比是"紙上談兵",空有理論知識,卻不知道如何去運用。使得理論知識與動手實踐嚴重脫節,最終導致中專學校的教學質量。
1.4 考核方式與能力培養目標不適應。現如今,電工基礎的考核方式還是采用的還是以往的閉卷筆試的方式。考核的內容每年都是大同小異,純粹是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而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常常會對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死記硬背,根本就不去理解理論知識,這純屬在考核學生們的記憶力。這對學校培養人才的目標完全不一致,對學生的理論運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完全考核不出來,這就嚴重影響到中專院校的教學質量。
2.電工基礎教學模式的改革
2.1 整合傳統課程的體系、內容、結構,采用技能教學。為了使得中專院校中的電工基礎教學內容符合現代的教學對象,我們必須對其進行整合,通過各種教材的比較,得到的結果是項目課程是對電工基礎整合的最佳選擇。以工作項目為中心來安排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動手操作實踐的課程被稱之為項目課程。這就完全打破了原來課本的理論知識的順序,是以這一項目為中心,需要的理論知識來授課,并且通過動手操作實踐來驗證理論,加強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除此之外,項目課程還可以有效的通過動手操作實踐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且積極的尋找問題的所在原因,這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中專教學質量的目的。
2.2 采用"啟發式"教學。為了更好的的教授學生知識,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在是以往的"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要轉變教學中的主體,有以往的老師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書轉變為主導的"啟發式"教育方式,"啟發式"教育方式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這種方式不再是有教師把知識總結好交給學生,而是教師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自己能夠總結出重點知識,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使學生在課堂上多多的討論,可以使得學生在理解理論知識方面更加深刻。
2.3 改革考核方式,要以技能培養為中心。為了能夠使中專院校能夠培養出真正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就必須把好考核這一關。要是考核能夠真正的考核到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可以將考核分為三部分:(1)平時考核。平時考核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一個監督,使學生在聽課時能夠認真的聽講。(2)制作水平考核。制作水平考核是對學生結課時的一個檢驗。(3)操作能力考核。操作能力考核是對學生在實踐課時的實踐成果。
3.結束語
為了我國的發展,各個院校都擔負著培養人才的重任,中專院校也不例外。因此,中專院校的電工基礎的教學模式的改革是必然結果,根據電工基礎這一學科的特點,尋找合適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能夠學到真正的知識,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肖看,尹仕,嚴國萍.創新型電工電子全開放實驗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