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牙齒保健知識范文
時間:2023-12-01 17:32: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童牙齒保健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良好睡眠習慣對身體健康十分重要。英國一項最新研究證實,睡得晚或睡覺時間不規律會影響兒童智力發育,降低其反應、閱讀和算術等能力。
這項針對1萬多名7歲兒童的研究發現,如果沒有相對固定的睡覺時間,或睡覺時間晚于21點,兒童在閱讀、算術等方面的成績會比較差。相對來說,女童所受影響比男童更大,而且這種影響會不斷累積。研究人員還調查了3歲和5歲兒童的睡眠情況,發現3歲兒童睡覺時間最不規律,約五分之一的3歲兒童沒有固定睡覺時間??傮w而言,睡眠不規律對所有年齡段兒童都有影響,他們的反應能力、空間認知能力會有所降低。
研究人員解釋說,缺乏睡眠或睡覺時間不規律會影響自然的身體節律,干擾大腦對新外界信息的接收和處理過程。
早午兩餐吃飽有助于減肥
美國糖尿病協會近日公布的一項針對身高體重對身體肥胖度影響的最新調查顯示,吃飽早午兩餐,相比一日之內少食多餐更有助于減肥。
這項研究跟蹤了54名肥胖人士12個星期。他們之中每天吃飽兩頓早午餐的人,體重指數平均下降1.23點,而少食多餐的人僅下降了0.82點。一天吃飽兩頓正餐的人的肝臟脂肪含量有了更大幅度的下降,相比那些少食多餐的人,后者的胰島素敏感度大幅度上升。
此外,關于吃早午兩餐的最佳時間也在該研究項目中得到確認。研究人員表示,早餐時間應該在早上六點到十點間,而午餐則應該在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四點之間。
喝完啤酒更招蚊子
法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人們喝上一兩杯啤酒后,被蚊子叮咬的幾率會增加15%??茖W家分析指出,飲酒后的體味改變和呼吸變化,會讓人們更招蚊子,且飲酒會使身體防御蚊蟲叮咬的能力下降。因此,建議喝啤酒時,一定做好防蚊措施。
刷牙不徹底,減壽13年
美國科學家稱,刷牙不徹底導致的牙菌斑、牙周炎問題可能加大患癌癥死亡的風險。而一項研究更是顯示,嚴重的牙菌斑、口腔細菌問題會將患癌死亡的風險增加80%,可能減少13年壽命。
牙周病會導致口臭、牙齦出血、嚴重則致齲齒、退縮齦以及牙齒脫落等??茖W家稱這與一系列慢性疾病有關,如心臟病的部分病因是由牙齦開始出現的炎癥進入血管導致的。
瑞典科學家從1985年開始,對1390名年齡在30~40歲的成年人進行了一項長達24年的研究。研究起步時,科學家將他們有可能引起癌癥的生活習慣(如吸煙等)記錄在案,包括口腔健康情況。被調查者中沒有人有嚴重的牙周病,但牙齒和牙齦表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牙菌斑問題。到2009年,已有58人死亡,其中1/3是女性,35%因患癌癥而死。這些死者中,女性比預期壽命短13年,男性短8.5年,均被視作過早死亡。其中女性主要是因乳腺癌死亡,男性所患的癌癥種類卻不相同。去除其他因素的影響,患有牙菌斑、牙周炎和過早死亡間的相關性仍然較高。
肥胖可能增加骨質疏松風險
過去人們曾經認為,肥胖可以防止骨質流失。但美國一項新研究得出相反結論,認為肥胖可能增加骨質疏松癥的風險。
近來,人們已經認識到腹部多余的脂肪是骨質流失的風險因素。研究人員發現,肝臟、肌肉以及血液中的多余脂肪同樣對骨骼不利。
研究人員利用氫質子磁共振波譜成像,檢測了106名19~45歲男女體內的脂肪水平。這些研究對象從身高體重指數看均屬于肥胖范疇,但身體都很健康。研究發現,肝臟與肌肉脂肪水平高的人,其骨髓的脂肪水平也較高,這與他們的肥胖水平、年齡大小及鍛煉程度無關。此外,研究對象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越高,其骨髓脂肪水平也越高。研究人員解釋說,骨髓脂肪水平高將增加骨骼斷裂的風險。
睡到自然醒,頭腦更清醒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緊張,睡到自然醒成為人們的奢望。日本研究人員最新發現,即使無法保證充足睡眠,只要能不依賴鬧鐘,在意識到該起床時自發醒來,則不僅早晨,其整個白天的清醒度都會提高。
研究人員請15名平均年齡41歲的男性在使用鬧鐘和不使用鬧鐘的情況下,分別連續4天每天只睡5個小時,然后對他們進行簡單測試,讓他們根據提示的數字按下按鈕,以比較他們的清醒程度。
結果發現,在連續睡眠不足的第四天,與被鬧鐘叫醒的情況下相比,意識到起床時間而自發醒來的受試者,其早晨測試時的反應時間平均縮短12%。在睡意增強的14時,這一反應時間平均要短20%。這證明在自發醒來的情況下,受試者清醒程度更高。此前的研究顯示,如果連續進行一周訓練,讓受試者在大腦中深深印下起床時間,則80%左右的人能在預定時刻前后30分鐘內醒來。
女性抗壓能力來自雌激素
一項美國研究表明,女性之所以抗壓能力勝于男性,是雌激素的功勞。
研究者稱,他們給予雌雄老鼠同等程度的挫敗壓力,再分別測試它們先前展示出來的認知能力,很明顯,雄鼠短期記憶力受到影響。而給雄鼠注入雌激素后再做實驗,則發現它們又恢復了原先的認知能力。研究者表示,這是因為雌激素能夠向大腦釋放信號,阻擋壓力帶來的有害物質影響大腦。
房間濕度適宜不易得病
在家居環境中,不只溫度和清潔度,濕度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篇2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我市三鄉幼兒園3-6歲在園兒童。
1.2 方法
在自然光線下由一人使用平面口鏡和5號探針對兒童進行口腔檢查和登記,齲病診斷標準采用《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最后進行統計和分析。
2 結果
本次調查兒童491人,患病率80.24%,齲均4.40,充填率幾乎為0,刷牙及漱口習慣不良。主要情況見下表
表 1 患齲率和充填率
表 2 刷牙和漱口習慣
3 討論
3.1 從結果分析看,我市農村學齡前兒童齲病普遍,遠高于農村乳牙58.48%的患病率[1],與5-6歲兒童90%無齲的目標差距很大 [2],且患齲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5-6歲的兒童明顯高于3-4歲的兒童,與李向東[3]等人的調查分析結果一致,符合兒童牙病發展規律。
3.2 農村兒童齲病高發及治療率低的主要原因
3.2.1 齲病發生具有一定的年齡特征,通常乳牙患齲率高于恒牙[4],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齲,以后患病率逐漸增高,在三歲后患病率上升較快,至5-6歲乳牙患病率達到高峰;乳牙較恒牙易患齲與乳牙的解剖形態、組織結構、礦化程度極其環境等因素有關[5]。
3.2.2 有研究表明, 糖的攝入量、攝入頻率與齲病密切相關【6】,所以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群眾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精細、松軟、甘甜的食物及各種含糖飲料成了家庭和孩子們唾手可得的食物,此類食物易導致兒童偏食,進食蔬菜等含纖維素類的食物減少,牙齒的自潔作用降低,加上兒童家長沒有很好的幫助和督促兒童養成良好的刷牙及漱口的習慣,尤其沒有晚上刷牙的習慣,易導致齲齒的發生。
3.2.3 由于齲齒病程進展緩慢,在一般情況下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不宜引起人們的重視,加上幼兒家長對兒童口腔衛生狀況比較忽視,保健意識不強,認為乳牙壞了不要緊,它遲早要換,沒有必要充填,再加上由于齲病是一種感染性疾病,一旦一顆牙齒齲患又不及時充填就會對口內其它牙齒造成危害,致使農村兒童牙病舉高不下。
3.2.4 兒童年齡小對家長依賴性強,治療中易產生緊張和恐懼,不接受治療或拒絕治療、治療次數多、家長對治療費用的承受力低等都對農村兒童齲病治療率底有很大的影響。
篇3
[關鍵詞] 口腔保??;農村居民;調查
[中圖分類號]B78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208(2009)13-0018-02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5歲兒童乳牙齲病的患病率為66.O%,12歲兒童恒牙齲病的患病率為28.9%,35―44歲中年人齲病患病率為88.1%,65-74歲老年人齲病患病率為98.4%。齲齒、牙周病是口腔科的多發病、常見病,幾乎人人都需要改善口腔衛生狀況。但只要掌握口腔保健知識,重視口腔衛生,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行為,定期檢查、及時治療,就可以預防齲齒和牙周病,人們就可以終生保持牙齒健康。本研究旨在評價湖州市農民口腔保健水平。為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開展口腔保健知識宣傳、教育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以湖州市的農民為調查對象,隨機選擇安吉縣的1個鄉鎮的4個行政村,每村隨機調查40人,共調查160人。共發放問卷160份,回收155份,回收率96.9%。其中男性80人,女性75人,年齡11~77歲,平均年齡37歲。文化程度:文盲13人(8.4%),小學22人(14.2%),初中44人(28.4%),高中34人(21.9%),大專及以上42人(27.1%)。年純收入≤500元的42人(27.1%),500~1000元的15人(9.7%),1000~3000元的17人(11.0%),3000-6000元的12人(7.7%),6000元以上的69人(44.5%)。
1.2 調查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表,經預調查并進行部分修改后,進行正式調查。調查員經過培訓,統一方法,統一標準。調查時由調查員詳細介紹調查目的、填寫方法后調查對象自行填寫。調查結束后,調查員當場檢查調查表,填寫合格時收回。文化程度低的居民由調查員提問,調查對象回答,調查員代為填寫。對完成問卷的調查對象贈送1份與問卷有關的口腔健康知識介紹或防暑藥品。
1.3 調查內容 (1)口腔基本情況。(2)口腔健康行為和習慣,包括刷牙方法、刷牙次數、刷牙時間、牙刷選擇、牙膏的選擇、換牙刷時間間隔等。(3)口腔保健知識認知情況。(4)獲得口腔保健知識的途徑。(5)利用衛生資源接受牙科保健服務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2.O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統計學方法主要為描述性統計。
2 結果
2.1 口腔基本情況 在患齲齒方面,27.7%的農民一直以來都患有齲齒,21.4%的農民在小時候患過齲齒,18.7%的農民記不清是否患過齲齒。29.0%的農民從未患過齲齒。
2.2 口腔健康行為和習慣 3個月以內換一次牙刷119人(76.8%),早中晚刷牙12人(7.7%),睡前不吃零食72人(46.5%),飯后漱口80人(51.6%)。刷牙時間為3 min38人(24.5%),使用保健牙刷110人(70.9%),使用含氟牙膏67人(43.2%),幾種刷牙方法混合用6人。
2.3 口腔保健知識認知情況 對“甜食對牙齒有好處”回答正確的有132人(85.2%),對“含氟牙膏對預防齲齒是否有作用”回答正確的有80人(51.6%)。
2.4 了解口腔保健知識的渠道 看電視18人(11.6%),看報紙8人,網絡10人,朋友介紹56人(36.1%),口腔醫生53人(34.2%),兩種以上途徑10人。
2.5 利用衛生資源接受牙科保健服務的情況 對于農民看牙醫的時間間隔,只有5.8%的農民在半年之內看一次牙醫,1年和2年看一次牙醫的農民分別占14.8%和8.4%,而剩余71.0%的農民都是2年或2年以上才去看一次牙醫。在去醫院進行牙齒保健方面,從不去、偶爾去的農民占61.3%,34.85%的農民都是牙痛才去,只有3.9%的農民經常去醫院進行牙齒保健。在對牙痛處理方面,選擇立刻去醫院檢查的農民占35.5%,選“自己找藥吃”的農民占20.0%。選“能拖就拖”和“忍痛讓它慢慢好”的農民分別占30.3%和14.2%。
3討論
農村居民的患齲情況普遍存在,幫助農村居民掌握豐富的口腔保健知識,養成良好的口腔行為習慣極為重要。本調查顯示湖州地區農村居民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比較低,對刷牙的意義以及如何正確刷牙了解不多,說明農村口腔保健知識宣傳教育的任務十分艱巨。有關口腔保健知識的問題回答正確率與性別無關。但與年齡及文化程度關系密切,提示部分居民掌握了一些口腔保健知識,且高學歷者具有相對高水平的口腔保健知識。因此,健康教育雖要面向所有農村居民,但宣教內容要細致全面,通俗易懂,使人們了解口腔保健應以預防為主。
由于大眾媒體等的影響,人們對氟化物有一定了解,有51.6%的患者了解氟化物能預防齲齒,但選擇含氟牙膏者占43.2%。了解甜食對牙齒無好處的居民有85.2%,但睡前不吃零食的居民卻只有46.5%,這提示居民的知識與行為之間有一定的脫節,存在“有知識,無行為”的問題。健康傳播學理論認為,人們的行為改變過程一般分為4個層次:知曉健康信息――健康信息認同――態度改變――采納健康行為。因此,要做到既有知識又有行為,就不僅僅是大力宣傳口腔保健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大眾認同并接受。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價值期望理論、行為矯正等現代健康教育理論和方法,幫助人們樹立信念,轉變態度,促使其自覺采納健康行為。提示口腔健康教育不但要長期地、重復地進行。還必須進一步深化,并轉化教育理念。要在分析、了解影響人們健康行為的障礙的前提下,有重點地排除障礙。鑒于此,健康教育不應只停留在知識的傳播上,還要注重行為的干預和效果的監測,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及醫務人員長期不懈地努力。
居民們在對牙膏、牙刷以及換牙刷的時間間隔方面都能夠采用正確的行為,這與近幾年口腔健康教育及口腔醫療單位的蓬勃發展是分不開的。但對于刷牙方法、刷牙時
間以及刷牙次數方面存在著嚴重的認識不足和行為缺陷,說明居民的口腔行為存在偏差。
調查還顯示,34.2%的居民是從口腔醫生處獲取口腔保健知識的,36.1%的居民是通過朋友介紹的,表明了農村居民對口腔醫生和周圍朋友的信任,提示要充分利用醫院患者集中這一優勢,豐富宣傳欄的內容,播放口腔宣教片。加強椅旁宣教,使大眾獲益,從而間接影響其家庭乃至社會的口腔健康水平。由于文化程度的局限,大眾媒體對農村居民生活的影響不是很大,只有少數居民分別從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獲取口腔保健知識,這可能與大眾媒體以學術型宣傳為主有關,提示大眾媒體要在農村實現優化配置,適當增加貼近農民生活的科普型宣傳。
篇4
[關鍵詞] 口腔醫療保健;素質較高人群
[中圖分類號]R1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208(2010)21-0035-02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口腔疾病患病率仍然高達90%以上。為了解湖州師范學院教師的口腔醫療保健需求,筆者做了一下調查,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以湖州師范學院教師為調查對象,隨機選擇在校教師200人,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80份。其中男98人,女82人,年齡20~50歲,平均35歲。文化程度均為本科及以上水平。年收入3000元的82人(46.1%),1人該選項未選。
1.2 調查方法自行設計調查表,經過小范圍的預調查并進行修改后,進行正式調查。調查員經過統一培訓,統一方法和標準。調查時由調查員向調查對象介紹調查目的,調查對象自行填寫問卷。調查結束后,調查員當場檢查調查表,填寫合格后回收。
1.3 調查內容(1)口腔健康行為和習慣如刷牙次數、牙膏選擇、換牙刷時間和牙齒保潔等;(2)對口腔保健的需求;(3)利用衛生資源對自身口腔情況進行了解;(4)自身患口腔疾病后對醫療要求。
1.4 統計學方法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統計學方法主要為描述性統計。
2 結果
2.1 口腔健康行為和習慣早晚刷牙162人(90.0%),根據自身口腔情況選擇牙膏的92人(51.1%),3個月以內換牙刷的150人(83.3%)。飯后有保潔習慣的112人(62.2%),其中漱口的74人(66.1%),使用牙線的6人(5.4%),嚼口香糖的10人(8.9%),刷牙的10人(8.9%),幾種保潔方法混合使用的12人(10.7%)。
2.2 對口腔保健的需求牙齦出血會進行相關處理的170人(95.5%),牙齒齲壞進行相關處理的126人(70.8%),對牙結石進行相關處理的112人(62.9%),以上3項均有1人未做出選擇。
2.3 利用衛生資源對自身口腔情況進行了解每年進行1―2次口腔檢查的32人(17.8%),從不進行口腔檢查的28人(15.6%),每年會洗牙的22人(12.2%),從不進行洗牙的102人(56.7%)。
2.4 就自身患口腔疾病后對醫療的要求有108人(60.7%)會選擇口腔??漆t院以及大型綜合醫院,有32人(18.O%)選擇社區口腔門診,有36人(20.2%)選擇私人診所,2人多選,2人未選。去醫院進行口腔治療時,有38人(21.6%)選擇價格低的一般治療,有138人(78.4%)選擇價格高效果最佳的治療,4人未選。
3 討論
通過互聯網以及電視媒體的宣傳,人們對口腔的基本保健知識也有了很多的了解,尤其是作為湖州師范學院的教師,這樣一個高素質的群體,’本調查顯示在掌握和日常應用方面還是基本能做到位的,由于該群體接觸的知識以及學習的能力比較強,能通過很多途徑了解該方面的知識,因此文化程度的高低影響著人們對于科學觀念的接受和科學行為的實施,這樣也給了我們進一步的提示,在對文化素質較低的群體進行宣傳時,盡量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或者口頭宣傳,開展一些口腔講座等,對兒童進行宣傳時盡量讓父母陪同,讓父母加強對兒童口腔的看護。
人們對牙膏的使用也越來越挑剔,市面上的品種也越來越多,如含氟牙膏、止血牙膏等,人們開始形成“氟能防齲”等一些專業口腔的知識,我們追求的是全民對口腔知識的了解,因此也提示我們應該深入、重復的開展關于口腔保健輔助材料牙膏選擇的宣傳,比如中青年使用含氟牙膏,而中老年對牙齒健康是治療而不是預防,在此階段牙齦炎、牙周病、牙齒感覺過敏癥的發生較為普遍,應該選擇適合自身癥狀的牙膏,通過宣傳來鼓勵人們真正地去實施這樣的行為,僅僅停留在知曉的層面,并不能改變人們的行為習慣,也不能提高口腔的衛生水平,只有知行同步才能提高整體的口腔素質。
除了牙膏的使用外,其他牙齒保健品的使用也是必要的。本調查說明該群體還是傾向于傳統的保健方法,不論人們選擇怎樣的保健方法,都能去除牙齒鄰面的牙菌斑,有效地減少齲病的發生并預防牙周病,因此,人們掌握的方法正確與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宣傳的同時,要注重宣傳保健知識的基礎上加強保健行為的宣傳,糾正一些不正確的行為習慣,只要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就能夠起到有效的作用,特別是牙齦萎縮,牙間隙增大的老年人,更加應該注意。
在就醫方向的考慮方面,該群體還是偏向于選擇治療效果好且綜合性強的大醫院。然而真正進行一定的口腔檢查的人數卻并不可觀,人們通常不會在沒有任何癥狀的情況下主動接受一些口腔檢查,即使有了口腔方面的不適,能忍則忍的想法占大多數,忽略了口腔保健必要性和早期檢查、早期治療的重要性,等到難以忍受非看不可時,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我們在口腔知識的宣傳方面,也要加大對素質較高人群的宣傳力度,使宣傳到位。
參考文獻
[1]劉紅心,孫玉梅,王鴻穎.261例口腔科患者口腔保健行為的調查分析[J].廣東牙病防治。2004。12(1):43―44.
[2]關久榕.口腔知識宣教對兒童牙齲病防治的重要性[J].現代醫藥衛生,2001,17(3):220.
[3]臺保君,黃薇.湖北省牙防組十年工作回顧[J].口腔醫學縱橫,1998,14(4):241―242.
篇5
關鍵詞: 中小學生 齲齒預防 牙周疾病 干預方案
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 青少年時期是牙齒發育的關鍵階段,口腔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礎, 齲病、牙周病是少年兒童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嚴重影響少年兒童的健康和生長發育,世界衛生組織已把齲齒列為危害人體健康的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并把口腔健康列為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僅威脅著成人的健康,同時也導致兒童齲齒等疾病的發生。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口腔衛生習慣的養成起著關鍵作用,也是患齲齒和錯頜畸形的高峰期,從青少年時期重視口腔保健,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可以減少和預防成年后的口腔健康問題。為此我們開展兒童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調查和口腔狀況檢查,獲得基本的數據以制訂相應的口腔健康促進計劃,同時探討影響兒童口腔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評估其與兒童口腔健康狀況及兒童口腔相關生活質量的關系。
1.中小學生牙齒健康的現狀
1.1研究方法:選擇衡水市康復小學、人民路小學、勝利小學的2-4年級(7-9歲)528名小學生(下稱小學組),衡水市六中、八中12-14歲545名中學生(下稱中學組)為研究對象,參考《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和專業口腔醫生現場檢查。調查項目包括:細菌是引起齲齒的主要病因,常吃含糖食物或飲用含糖飲料可以導致齲齒,刷牙率,每日刷牙次數,刷牙方法(橫式或豎刷式),等等;檢查項目包括患齲率、齲齒充填率率、牙菌斑等。
1.2結果顯示:小學組知道細菌是引起齲齒的主要病因的占69.4%,中學組為100%;知道吃含糖食物或飲用含糖飲料可以導致齲齒的小學組占58.7%,中學組占98.7%;刷牙率小學組為30.8%,中學組刷牙率為87.2%;每天早晚兩次刷牙人數小學組占28.3%,中學組為80.9%;刷牙方式小學組多為橫式,且持續刷牙時間短,中學組多為豎式,持續1-3分鐘。小學組乳牙患齲率為47.3%,中學組恒牙患齲率達33.4%;齲患充填率小學組為15.95%;中學組充填率為60.29%;小學組牙菌斑檢出率為21.1%,中學組為70.2%。
調查情況表明,我市中小學生的牙周疾病患病情況比較嚴重,中學生健康知識比小學豐富,但有相當的學生表示知道應該怎樣做但實際行動中懶得做好,說明在小學階段口腔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口腔保健意識、普及有效刷牙方法等方面開展不夠,中學階段仍應加強宣傳和督促學生的日常行為。
2.預防齲病和牙周疾病的主要方法
牙周病預防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致病的危險因素,預防牙周病貴在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最好是每年進行二次口腔檢查),減輕已發生的牙周病的嚴重程度,控制其發展。
2.1窩溝封閉是目前有效預防牙齒咬合面齲,預防齲病和牙周疾病的主要方法。
2.2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早晚刷牙,是清除牙菌斑去除致病微生物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使牙周支持組織免遭破壞,每天早晚各一次,還要按正確的方法刷牙將牙刷毛放在牙齒與牙齦交界處,牙刷毛與牙齒表面呈45度角,先水平短距離顫動后,再順著牙縫豎刷。
2.3藥物防齲,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適量的氟可以增強牙齒和骨骼的結構預防齲齒發生,還具有抑制細菌的作用,達到防齲的目的。最常用的方法有含氟牙膏、氟泡沫、含氟涂膜等。
2.4合理的營養可促進牙周結締組織的代謝和生理性修復,可增強牙周組織對致病因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因此經常補充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D、C及鈣和磷的營養物質如五谷雜糧、豆類,奶及奶制品,魚、肉、蛋,蔬菜瓜果等,少吃糖果、甜飲料和其他含糖的精致食品,減少對牙冠表面有琺瑯質的酸蝕作用。
2.5定期口腔檢查。齲病和牙周疾病在早期時沒有任何疼痛和其他不適的感覺,只有口腔醫生用器械才能檢查出來。早期治療沒有痛苦,遠期效果好,費用低。醫生還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采取預防措施,保持口腔健康。
3.有效的干預措施
3.1以健康教育為基礎,增強牙周病預防的意識,提高自我口腔保健和維護牙周健康的能力,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模仿性強,求知欲強,可塑性大,是開展健康教育的黃金時期。學校應將口腔健康教育列入學校的工作日程, 通過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動,向學生傳授齲病與牙周疾病的危害、預防等口腔保健知識,培養兒童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以提高學生的口腔保健意識,培養自我口腔保健能力,改善口腔衛生狀況。
3.2定期到專業口腔醫院查治口腔疾病,已發生齲齒的中小學生要及時去牙科進行齲齒充填,或采用機械去除牙菌斑的方法,如牙線等輔助用品。大量實踐表明,在定期作口腔保健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日常自我菌斑控制是預防牙周病發生和控制其發展的最有效方法。
3.3密切學校與家庭教育的結合 家庭是學生重要的生活場所,尤其小學生口腔衛生行為的形成有賴于家庭因素,在家督促、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少吃甜食,飯后漱口,家長本身的口腔衛生知識和行為習慣對子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利用家長會或家長課堂對其進行口腔衛生知識宣傳、普及,提高家長口腔保健意識,從而帶動、督促子女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討論
齲齒是少年兒童常見口腔疾患,由變形鏈球菌在口腔中遇到糖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酸腐蝕牙齒形成,對已鈣化的齒組織造成進行性的損害,如不予以處理,則齲齒最后可導致受累牙齒的全部破壞。牙周病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病程長,進展緩慢,因早期無自覺癥狀或癥狀較輕而容易被忽視不及時就診,使病情逐漸加重,最終導致牙齒喪失。廣泛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口腔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調查結果中有近14.12%的學生不知道正確的刷牙方法,更談不上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說明部分學生對刷牙缺乏足夠的認識,每次刷牙不到3分鐘的占79.12%,沒有達到有效刷牙的目的。要求學生養成飯后或吃糖果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習慣,特別要強調晚間睡前刷牙比早上刷牙更為重要,目的在于清除殘留食物,減少控制菌斑,目前已經明確牙周病的最大原因是牙菌斑,牙菌斑控制是治療和預防牙周病的必需措施,通過正確刷牙可以機械清除牙面堆積物和牙菌斑,漱口能清除食物碎屑和部分軟垢, 是自我清除牙菌斑的主要手段,能有效減少牙周病的發生。
另一個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學生乳牙患齲率較多,且充填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牙齒特別是乳牙齲病重視不夠,認為乳牙始終要被恒牙替換,治療不治療無所謂,不知道乳牙齲會直接影響恒乳牙根下恒牙的萌出和牙頜骨的發育,導致恒牙發育不良,有的恒牙剛一萌出即已患齲齒,或由于患齲牙早期缺失,引起新萌出的恒牙排列不齊,這種嚴重的牙齒排列不齊臨床上稱錯頜畸形,它不但影響面部結構的美觀,而且是以后發生牙周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李曉陽.論醫學模擬教育平臺構建與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7):68-69.
[2]馮奕文.健康教育對兒童口腔健康狀況及其知識、行為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學,2008,15(5):1621-1623.
[3]武劍,阮世紅,彭績,等.深圳市小學生口腔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效果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07,23(8):604-605.
[4]鄒紅玉,諸運清.牙周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0,5(9):188-189.
篇6
關鍵詞:小兒 口腔 衛生 齲齒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074-02
齲齒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兒童齲齒發病率更是居高不下。人的一生只有一副乳牙和一副恒牙,每一副都對人體很重要。任何一副出現問題都會影響人的健康。小兒因為牙齒還沒有發育完成礦化程度低,牙本質和牙優釉質比較薄弱,患齲齒比成人更高,發展更快更嚴重。兒童時期,因為小兒的認知能力和口腔發育情況不同,所以針對每一個年齡段,采取相應的口腔保健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不僅對預防口腔疾病有益,而且使小兒受益終身。下面就從小兒從出生,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的口腔衛生保持及相關知識進行探討。
1 新生兒期
新生兒期是指小兒剛出生到4周,這一期小兒身體比較弱抵抗力低且還不適應外面的世界。在加新生兒唾液腺不發達,唾液分泌量少,口腔粘膜比較干燥,容易發生感染,最常見的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也就是人們說的鵝口瘡。因此喂奶后再喂點溫開水,將口腔內殘存的奶液沖洗掉。個別確實需要清洗的可以用干凈的棉簽蘸上淡鹽水輕輕涂抹口腔粘膜。注意一定不能將粘膜擦破,以免引起感染。同時喂養時使用的奶瓶等器具要注意消毒和清洗。
2 嬰兒期
嬰兒期是指小兒四周到一歲這一階段,是小兒生長發育較快的時期。小兒長時間在熟睡中度過,而口腔細菌從嬰兒時期就在口腔內生長繁殖,所以家長應該在固定的時間里用消毒的紗布蘸淡鹽水輕擦和按摩牙齦為小兒保持口腔衛生。在給小兒清洗口腔時我們還可以觀察小兒的口腔變化情況。當小兒到六個月大時,由于出牙的刺激,唾液分泌增加而小兒又不能及時咽下就會出現流口水的現象了,這是一種正?,F象,但由于唾液偏酸性里面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質??谇粌扔锌谇徽衬けWo但是口水流到外面的皮膚就會腐蝕皮膚的角質層導致皮膚發炎,引發濕疹等小兒皮膚病。所以這時要注意給小兒戴圍嘴,并經常換洗,保持干燥。同時可使用專門的牙齒訓練器,它由硅橡膠制成,樣子很像牙刷,放到小兒口中,讓他橫嚼或豎嚼,這樣既可以鍛煉他的頜骨和牙床也可以刺激唾液腺更多的分泌唾液沖洗口腔,同時也可以使乳牙更快的萌出。當小兒第一顆乳牙萌出時家長就應給小兒“刷牙”了,家長可以用手指纏上消毒紗布蘸淡鹽水輕擦牙齒的每個面。這時小兒的牙齒清潔大可不必按早晚兩次來進行,可以一日一次,最好是在晚上小兒睡覺前給予清潔。有些小兒在萌芽期間會出現萌出性齦炎?;純簳霈F發熱,煩躁,流涎等癥狀。這時家長不要慌亂,應該讓患兒多喝水,適當增加給小兒清洗口腔的次數。一般這些癥狀就會減輕或消失。如果還沒有減輕那么就盡快帶小兒到醫院。當小兒到一歲左右,小兒前乳牙就快長完,家長就應該定時給小兒刷牙,現在應該選用硅橡膠嬰兒牙刷或指套牙刷。同時也要給小兒形成良好的喂奶習慣。不能讓小兒含著奶嘴和食物睡覺。
3 幼兒期
幼兒期是指小兒一歲到六歲這一階段。這一階段相對較長,小兒的可塑性很大,家長要把握這時期,特別是家庭成員的媽媽。家長在預防子女的口腔疾病和進行口腔健康行為教育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父母對口腔健康知識了解越多,對其子女的口腔預防保健教育就越多。由于這一時期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均較強,所以良好口腔健康行為的父母可以通過言傳身教使子女養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母親關于齲病預防的知識越多,其子女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口腔保健知識;開始刷牙的時間也越早。刷牙作為一項長期有效的防齲行為,只有得到兒童母親的重視,小兒才能夠在其監督下將這一行為認真地堅持執行。到小兒兩歲左右就可以用兒童牙刷刷牙了,但是為了小兒的健康最好選用白開水,早晚各一次。同時我們可以帶小兒到醫院檢查一次。如果小兒抗拒我們可以讓小兒看一些益智類節目,可以挑選一些專門針對為什么要刷牙,不刷牙會有什么后果的益智節目。這樣充分調動小兒的積極性,讓他參與其中。當小兒三歲時已經可以將含在口中的水吐出來時,就可以用含氟牙膏來刷牙了,因為牙膏中的氟有降低蛀牙的效果,為了避免引起誤咽,量要少,大約黃豆粒大小。開始教可以教他上下順著牙長軸刷牙的方式,強調不可只刷牙齒外側面,內側和咬合面。三歲的小兒刷牙刷不干凈家長最好在給小兒補刷一次。此外,為了保護牙齒;預防齲齒,在飲食方面家長應該特別注意,應該少喂含蔗糖的飲料和流食。到3歲時,大腦皮層細胞已大致分化成形,語言能力迅速發肓,此期在正確地教養下可以開始培養小兒的衛生習慣,如早昨晚刷牙,飯前洗手,但是應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3歲時乳牙全部出齊但牙齒鈣化度不夠,極易引起齲齒,同時因為生長發育的需要小兒飲食相對較多,每天進食次數多,糖類食品多,若不適當控制會導致猖獗齲的發生。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許多小兒到三歲時其乳前牙已經全部齲壞,家長才帶來看醫生。這就是因為家長在為小兒口腔保健方面存在誤區,一般家長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1)乳牙是要被恒牙替換,小兒齲齒可以不醫治。
齲齒是一種多因素作用的慢性細菌感染性牙體硬組織破壞性疾病。發現越早越治療危害越小,不然發展到牙髓炎和尖周炎那對小兒將危害更大。
(2)小兒可以自己刷牙,家長可以不幫忙。
(3)孩子不宜入睡,含著奶瓶是一種很好的催眠方法。
(4)母乳是最好的喂養方式,因此可以延長喂養。
(5)生活好了,讓小兒奶瓶喂養時間越長越好。
(6)小兒牙齒不會有問題,不需要口腔檢查。
上面的觀點都是錯誤的,小兒的第一次口腔檢查應該在第一顆乳牙萌出后,以后可以半年檢查一次。
那么齲齒會對小兒帶來那些不良影響呢?
乳牙齲齒,嚴重破壞牙齒結構,影響咀嚼和進食,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和營養的吸收。
嚴重齲齒形成根尖周炎會影響恒牙胚的發育和萌出。導致牙齒萌出異常和牙齒發育不全。
乳前牙齲齒影響美觀,給小兒造成心里陰影。同時嬰幼期又是發音的關鍵時期,如果前乳牙齲壞還會影響小兒的發育。
齲齒是細菌感染性疾病,如果小兒患嚴重的齲齒,那么細菌及代謝產物會進入血液循環,影響小兒各器官的發育,甚至誘發菌血癥。
四歲時就可以自己刷牙了,但是家長也不能放松要在旁邊監督小兒。同時要給講解一些簡單易懂的口腔知識。6歲兒童這一時期正是對第一恒磨牙進行窩溝封閉的最佳時期,窩溝封閉[1]是世界衛生組織向全世界兒童推薦的一種保護牙齒的方法,臨床研究證明,窩溝封閉是一種有效的預防窩溝齲齒的方法,所以家長在這時應該向小兒講解讓小兒接受窩溝封閉更好地配合醫生,從而取得好的封閉效果。
作為家長小兒的第一位老師,你的一切都影響著你的孩子。為了更好的未名你的孩子守護牙齒,那么就多了解口腔保健知識。我國兒童患齲率為百分之五十五左右,其與家長的監督和指導有著密切關系。第23個[2]“全國愛牙日”,主題是“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副主題是“呵護孩子,預防齲齒”,旨在推動全社會關注兒童口腔齒的效果觀察。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更應在預防口腔疾病和口腔保健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篇7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口腔科的92例進行口腔檢查兒童。納入標準:年齡3~10歲;首次進行口腔衛生檢查;既往無口腔衛生健康教育史。排除標準:存在牙齒缺損;合并全身系統疾??;合并精神疾??;存在認知障礙。兒童及其監護人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各46例。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3~9歲,平均年齡(5.17±1.28)歲。干預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3~10歲,平均年齡(5.24±1.5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兒童給予口腔保健的常規健康教育,調查兒童口腔清潔及牙齒保健情況、指導兒童正確刷牙、指導兒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與生活習慣等,每2個月進行1次。干預組兒童給予口腔保健的綜合健康教育,采用健康教育手冊、多媒體視頻與圖片、宣傳講座進行健康宣教,向兒童發放以生動趣味圖畫為主的健康教育手冊,手冊內容包括合理刷牙次數、正確刷牙姿勢、不良口腔習慣及其危害等內容,向家長發放相關健康教育手冊,糾正家長如齲齒無需治療的錯誤的口腔保健觀念,指導家長正確刷牙方式、日??谇蛔o理內容、限制兒童吃糖果及其他零食等;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片向兒童及家長宣傳局部用氟的好處、溝窩封閉的重要性,鼓勵兒童積極提問,耐心、詳細地解答兒童與家長的疑問;介紹兒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不良口腔習慣,增強兒童與家長建立防齲齒意識,加強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的監督;介紹兒童常見不良飲食習慣,強調糾正不良飲食習慣的重要性,向兒童與家長推薦健康合理的飲食方案,叮囑家長嚴格控制兒童飲食,避免進食過多甜食、酸性食物;強調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重要性,叮囑家長定期帶兒童來院檢查,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健康教育每2個月進行1次,每次教育2h以上,針對個別兒童與家長進行一對一健康教育。兩組均干預6個月。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刷牙情況(正確刷牙姿勢、刷牙時間、每日刷牙次數≥2次)、不良口腔行為(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東西后不漱口)、齲齒與牙齦炎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刷牙情況比較
干預后,干預組保持正確刷牙姿勢比例73.91%、每日刷牙次數≥2次比例69.57%均高于對照組的43.48%、39.13%,刷牙時間(2.96±0.42)min長于對照組的(1.78±0.36)min,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干預前后不良口腔行為比較
干預前,兩組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東西后不漱口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東西后不漱口發生率均低于干預前,且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東西后不漱口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齲齒與牙齦炎發生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齲齒與牙齦炎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齲齒與牙齦炎發生率分別為4.35%、2.17%,均低于干預前的21.74%、13.04%,且低于對照組的17.39%、13.04%,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齲齒與牙齦炎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篇8
幼兒期是齲齒的高發期,做好口腔保健是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從我園近十年對全園幼兒的體檢情況分析看,齲齒的患病率分別是:2歲為4.5%;3歲為11.1%;4歲為24.8%;5歲為32.8%。由此可見,幼兒患齲齒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這是由兒童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首先,3~6歲是乳牙萌出停止階段,也是乳、恒牙交替的時期,如果乳牙保護不好,往往會造成恒牙排列不齊或恒牙萌出困難;其次,幼兒喜食甜食,如糖果、糕點、餅干、巧克力等,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以蔗糖的致齲作用最顯著,能加速口腔內變形鏈球菌的繁殖,導致齲齒的生成;第三,現在的家長講究幼兒營養,早晚都喜歡給幼兒喝牛奶,特別是晚上臨睡前給幼兒喝牛奶,有些家長讓孩子喝完牛奶后不漱口就立即入睡,也加速了齲齒的形成。
要降低幼兒乳牙齲患率,關鍵在于改變舊觀念,做到家庭、幼兒園、醫院的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一、把好幼兒園的健康防護關
口腔保健是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幼兒一天基本上都是在幼兒園渡過的,一日三餐都在幼兒園吃,這使幼兒園自然成為幼兒齲齒防護的重要場所,我們就從以下方面進行健康防護。
1 培訓教師:幼兒教師是幼兒健康教育的最好老師,理應承擔起幼兒口腔保健的重任。首先,由保健醫生定期給老師上口腔保健課,講授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從齲齒的形成、危害及如何防治等方面進行,提高老師們的衛生防病素質,同時組織教師進行幼兒防齲齒經驗交流,鼓勵教師自編與口腔保健密切相關的幼兒兒歌、課件、情景劇等對幼兒進行口腔保健知識宣傳教育,從小培養幼兒自我保健能力。并向幼兒反復傳授口腔衛生知識,進行口腔健康行為(如堅持飯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反復訓練,使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時,教育幼兒科學吃糖,如吃糖果糕點后要漱口,以消除致齲因素。
2 落實一日口腔保健常規:建立明確的一日口腔保健常規制度。幼兒每天早晨入園用淡鹽水漱口,起到清洗口腔作用。每日三餐后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內食物殘渣。幼兒每日上午活動間隙喝一次含氟茶水,通過微量含氟物質吸收于體內,達到防齲的目的。
3 保健室每年定期為幼兒園體檢:發現齲齒幼兒及時與家長聯系,要求家長盡快帶幼兒到醫院進行治療,同時指導家長開展口腔衛生保健工作,做到早防、早治,降低患齲率。
二、抓好家庭健康防護關
家庭也是幼兒培養自我保健能力、預防齲齒發生的重要場所,只有家長提高了自己的口腔衛生知識,才能承擔起家庭齲齒防護的重要職責。對此,我們主要嘗試了以下方法:
1 加強宣傳,改變家長觀念:許多家長普遍存在著錯誤認識,認為幼兒乳牙僅是暫時存在,遲早要被恒牙所替換,因而忽視了對乳牙齲齒的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其實,乳牙過早脫落,可導致乳牙換恒牙時產生牙列錯亂,牙頜畸形,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引起劇烈牙痛以及引起齒根齒槽的疾患,影響幼兒的食欲,咽嚼、消化吸收和生長發育,還可形成病灶引發全身疾患。因此,我們通過網站、溫馨提示、致家長信等形式,改變家長錯誤的觀念,提高口腔衛生保健知識,使家長充分認識到保護乳牙的重要性。
2 引導家長注意培養幼兒良好衛生習慣:3~6歲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可塑性,正是培養各種良好衛生習慣的好時機,家長一定要承擔起第一位健康教師的職責,通過講故事、看圖畫、電視、VCD向孩子傳授口腔衛生知識,如齲齒是什么樣的、齲齒的危害、刷牙的正確方法、什么時候刷牙最好,等等,讓孩子從小養成早晚各刷一次牙、飯后漱口的好習慣,每天檢查,提醒孩子堅持刷牙漱口,經常查看孩子的牙齒,發現齲齒,立即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治療。
篇9
一、時間:2020年 月 日
二、地點:XXXX
三、參加人員:XXXXX10人
四、活動主題:為預防兒童口腔疾病,配合學校開展規范化的口腔衛生知識教育,引導小學生去除不良行為,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是預防齲齒與牙周病為主要的衛生保健知識。為孩子們舉辦一場“口腔醫院”現場口腔衛生知識觀摩學習、宣傳。 幫助小學生了解健康教育前后口腔健康狀況及口腔保健的變化。
五、活動內容:
1.口腔科阿姨講解口腔保健知識。
2.參觀口腔科阿姨叔叔的工作環境。
3.自助餐古詩、現代詩的背誦比賽。
4.現場詩詞問答
六、活動要求:由于周末是口腔科患者就診比較集中的時段,又處于秋冬疫情防控時期,現將參與“小小牙醫體檢”活動的事宜簡單告知,希望咱們家長都能夠遵照執行,謝謝配合。
1.周日 9:50準時到醫院大門口集合,進入醫院的人員需要全程佩戴口罩;請各位家長提前完成健康碼,并出示給醫院的預檢分診人員,進入口腔樓后小朋友們排一縱隊依次進入紅外測溫區域。
2. 報告廳在一樓,小朋友們通過門診通道步行梯一樓,醫務人員全程授課時,請各位家長手機調至靜音;
3. 口腔科就診病患較多,請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遵守公共場所文明公約,不大聲喧嘩,不到處走動。
篇10
【關鍵詞】學生 齲齒 發病率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ing the incidence of caries from preschool to adolescent, proposing efficient precaution. Method: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ome statistical methods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students from 5 high schools and 5 primary schools in Yingjing Town in 2010.Result: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have caries, and the number of caries, from grade one to grade five are high, and decline after grade five, and decline rapidly after grade six.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incidence of cari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in different ages. The average incidence of caries declines from 27.46% in grade one to 3.34% in grade nine ,the average number of caries declines from 2.36 in grade one to 1.38 in grade nine, and the average rate of missing teeth caries also declines from 51.11% in grade one to 15% in grade nine.Factors:1.Parents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staffs lack relative knowledge ;2.Bad living habits of kids;3.The change of eating habits;4.The decline of the incidence of caries is due to the change from temporary teeth to permanent teeth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ealth habits. Conclusion: 1.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oral health care in early childhood; 2 .Make strong measures to publicize the knowledge of oral health care;3. Change bad eating and living habits.
【Key words】student caries incidence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收集 隨機收集采用2010年滎經縣5所中學(滎經中學、嚴道一中、嚴道二中、花灘中學、泗坪中學)5所小學(嚴道一小、嚴道二小、胡長堡小學、花灘小學、泗坪小學)一至九年級學生秋季體檢相關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1.2方法 齲齒診斷標準采用衛生部規劃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兒童保健學》第2版2005年10月第八版。內容包括:刷牙次數,吃甜食、飲料、零食習慣等。診斷標準:按國家齲病統一標準規定,凡是牙齒表面或齒溝處有色、形和質三方面改變的即診斷為齲齒,凡恒牙齲、失、補和乳牙齲、失、補均作齲齒統計(正常乳牙脫落除外)。設專責醫師在室內充足光線下,受檢兒童面向采光面,端坐,由調查者使用平面口鏡、牙鑷、探針進行視診、探診、計數。按上、下、左、右頜位進行齲齒統計登記。同時,采用統一制訂的表格,逐一逐項,對兒童口腔衛生行為習慣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刷牙次數,吃甜食、零食習慣等。
1.3數據處理 按年級順序錄入數據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 結果
2.1基本情況(1)男女學生發病率無顯著差異,一至九年級合計:男4680人,齲齒發病率平均17.93%;女4726人,齲齒發病率平均16.66%。男女合計9406人,平均發病率17.34%。(2)男女學生發病率高峰均在1-5年級,其中4 年級發病率最高,分別為男32.57%,女29.57%。5年級開始下降,至九年級降至:男2.56%,女3.85%。 轉貼于
2.2齲齒發病情況(1)齲齒發病人數:男839人,合計齲齒個數1683個,平均齲齒個數2個;女792人,合計齲齒個數1603個,平均齲齒個數2.01個。(2)齲失牙情況:男合計齲失牙數358個,占42.67%,齲補牙數合計53個,占6.32%;女合計齲失牙數382個,占48.23%,齲補牙數52個,占6.57%。
2.3 1-9年級齲齒發病情況見表
2010年1-9年級學生體檢齲齒發病情況
2.4 用卡方檢驗判斷各年級男女發病情況有無顯著差別(在95%的置信水平上)
3 討論
預防齲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兒童保健工作,其基本原則是針對發病因素,采用相應措施。據調查生活方式改變及牙齒本身易感對齲齒發病的影響,我縣兒童齲齒發病的因素多與飲食過于精細及睡前吃東西;口腔清潔的維護差;易感牙齒等因素有關。
3.1減少或消徐病原刺激物 食物過于精細,特別是碳水化合物類食品且含糖量高的食品增多如:蛋糕、面包、各種糖類、飲料等。調查發現蔗糖類的攝入與齲齒的發病率呈正相關。吃完后沒有漱口的習慣,而睡前漱口習慣的兒童也占不到調查兒童總數的50%。睡前吃東西,食物殘渣與細菌共同作用產酸也同樣造成牙齒的破壞。牙菌斑是一種稠密的、不定型的、牢固地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細菌性薄膜,而牙菌斑中的變形鏈球菌能將食物中糖和淀粉發酵產生有機酸,有機酸長期作用牙齒,使牙齒脫礦而形成齲齒。這個齲患的基本過程緩慢而持久。
減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 、減少或消除菌斑,改變口腔環境,創造清潔條件是防齲的重要環節,最實際有效的辦法是刷牙和漱口。應該加強宣傳教育,使兒童從小養成口腔衛生習慣,學會合理刷牙方法。刷牙可以清除口腔中的大部細菌,減少菌斑形成。
3.2.減少或控制飲食中的糖 我國是以谷類為主食的國家,控制飲食中的碳水化物防齲是有困難的。但近年來,糖制食品和各種飲料顯著增多。應注意宣傳使家長教育兒童養成少吃零食和糖果糕點的習慣,睡前不吃糖,注意兒童三餐的質量。從幼兒就養成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鈣、磷、維生素等多的食物。要盡可能吃些粗糧。多吃粗糙、硬質和含纖維質的食物,對牙面有磨擦潔凈的作用,減少食物殘屑堆積。硬質食物需要充分咀嚼,既增強牙周組織,又能磨擦牙齒咬面,可能使窩溝變淺,有利減少窩溝齲。
3.3增強牙齒的抗齲性 我縣是高氟地區,氟防齲方法不適用于我縣。只能從改變牙齒的形態、結構和位置來增加牙齒的抗齲能力。牙齒發育時期,營養決定牙齒組織的生化結構,鈣化良好的牙齒抗齲性高。礦化不足,特別是鈣化不足的牙齒,釉質和牙本質的致密度不高,抗齲性低,容易患齲齒。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礦物鹽類、主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鈣、磷、維生素B1、D等不足,牙齒的抗齲性就低,造成齲齒發病的條件。乳牙在胎兒期即已發生、發育和鈣化,母新乳期的營養,對胎兒乳牙的發育雖然沒有決定性影響,但加強母體營養仍對乳牙鈣化有利的。除非母體患嚴重代謝障礙病或遺傳病,一般乳牙不易受到嚴重影響。
3.4干預措施及對策 1、學生教育:①印發宣傳資料;②專題講座,口腔衛生知識、口腔正常結構 、功能、齲病的預防、治療,正確的刷牙方法等;③家長的教育和監督;④讓學生形成良好自我保健行為是防治齲齒的保障。2、對策:加強兒童口腔保健教育,勸導兒童少吃甜食、零食、飲料等,養成飯后漱口及早晚刷牙的充好習慣,適當多吃粗纖維食品。兒童齲病防治工作任重道遠,兒童齲病防治應納入衛生保健總體規劃,加強社會宣傳力度,不斷提高人群的口腔保健意識。學校、家長、學生共同努力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參 考 文 獻
[1]石淑華、黎海芪、潘建平等衛生部規劃教材,兒童保建學,第二版,2005 齲病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