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研究范文

時間:2023-12-05 17:55: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產品設計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產品設計研究

篇1

由于國外發達國家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其對老年用戶的福祉產品設計研究相對成熟。目前,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為了讓老年人能夠充分享受生活,日本的各類老年人家居產品設計都非常精妙,他們根據老年人的特點,不僅開發出人性化的高科技產品,而且日常家居用品的設計也是細致入微,精妙絕倫。許多設計案例都成功地詮釋了對老年用戶的關懷,以電子產品為例,一些企業針對老年用戶的需求開發了適合于他們使用的產品。然而我國的大多數企業還沒有意識到老齡化的消費群體所帶來的市場機遇,片面地認為老年產品研發成本高,營銷利潤低,因此在福祉產品設計、生產和銷售方面,投入也相對不足,造成了現在老齡福祉產業總量小、品種少、企業少、規模小、傳統產品多、科技含量少的局面[4]。老年人的外出活動逐漸減少,家庭生活的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家居類福祉產品的設計對他們的生活來說影響很大。目前市場上的這類產品往往是式樣陳舊、品質粗劣、功能單一的,沒有進行針對性的設計,產品適應性差,給老年人的家居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進而影響了老年用戶家庭生活的幸福感。據調查,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超過50%都是與產品的設計有潛在關聯[5]。目前正處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期,各種智能產品日新月異,為了促進消費,家居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老年人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產品設計得不合理,使得老年人在生理上不適應,心理上抵觸高科技智能產品。

2面向老年用戶的家居類福祉產品設計原則

2.1安全性原則對于老年人來說,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健康,當然這種健康包括身、心兩部分。老年用戶的家居類福祉產品設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安全性,主要是保證老年人使用過程的安全和方便。這就要求在設計過程中,深入老年用戶的家庭生活細節,從老年用戶的特點出發,以產品設計的安全性為前提,運用人機工程學、設計心理學等相關理論,在外觀形態設計、結構功能規劃、材質的選擇、色彩的搭配上充分運用設計的美學元素進行設計表達,通過外觀造型和功能結構的合理優化、產品中人機工程學的合理運用、產品質感充分表達等給使用者在視覺與體驗感受上傳遞產品的安全性[6]。無障礙浴缸概念設計見圖1,盆浴雖然對健康有益,但出于安全性的考慮,很多腿腳不好的老年人不敢去使用浴缸,為了避免老年人泡澡時因跨越浴缸而摔跤,這個無障礙浴缸通過控制浴缸邊圍的升起降落,讓老年人能方便出入。此外,浴缸的高度設計成普通的座椅高度,能夠給腿部一個緩沖,更加方便老年人安全使用。保護用戶的安全性同時,也要保證產品使用的安全,產品的設計要允許用戶長時間使用而不被損壞。對許多老年用戶來說,他們不敢去使用一些產品的根本原因,也是由于他們怕損壞東西,不敢去嘗試使用新的產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通過產品語義的引導,傳達給用戶正確的產品操作方法和操作順序,避免出現錯誤;二是通過設計,使產品在使用中即使出現了操作失誤,也不會導致產品損壞。2.2易用性原則家居類福祉產品的易用性就是易于使用,對于產品而言,要做到易于使用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產品的使用人群十分廣泛,如何滿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需要科學合理的設計研究過程對使用者進行綜合分析,最后將使用者的需求體現在一件產品上。產品易用性原則應體現以下特征。首先是易學性,指的是用戶很容易就能掌握產品的操作和使用過程[7],這對老年用戶來說尤為重要。老年人的聽覺、視覺、觸覺、記憶力等各項身體機能都逐漸衰退,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明顯變差,而現代家居產品往往功能多樣,操作按鈕復雜,這就使得老年用戶很容易混淆產品的按鍵和功能,往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摸索才能逐漸學會使用。安卓手機界面應用BigLauncher化繁為簡,沒有花哨的配色和界面設計,一切都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帶來最方便使用的設計。全部采用大字體和大圖標顯示,增加簡潔化的功能設計,讓老年人“一學就會、一用就懂”。安卓手機界面設計見圖2。其次是高效性,指的是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使用效率,用戶能夠非常便捷地達到使用產品的操作目的。家居類產品與老年用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老年人在使用家居產品時,常常會由于產品的設計缺陷,而使老年人產生誤解,再加上錯誤的心理模型和不良的信息反饋,從而影響產品的使用效率,進而降低了老年用戶家庭生活的幸福感。特別是高科技的發展,產品的操作更加復雜化,使得老年人容易從心理上排斥使用。三是易記憶性,指的是用戶在一段時間不使用產品之后,仍然能很容易地使用產品。老年人的記憶能力明顯下降,只有通過設計的引導,表達明確的產品語意,才能減少老年人在使用過程中的記憶負擔,提高產品的使用效率,避免操作失誤引起的不良情緒,增加使用的愉悅感。智能藥盒設計見圖3,對于那些上了年紀,需要定時服藥的老年人來說是最好的產品關懷設計,老年人很難記住每種藥物的服用時間,智能藥盒通過顏色區分每種藥物,可以提前設置服藥時間,并通過指示燈提醒老年人按時服藥。四是少犯錯,指的是用戶在使用一個產品的過程中,盡量減少對產品的誤操作,即使有誤操作,也比較容易察覺[8]。老年用戶在摸索使用產品的過程中,設計的不明確常常會使他們產生一些誤操作,經過多次失敗以后,會使他們陷入無助的狀態,從而產生不良情緒,因此在產品操作過程中要化繁為簡,通過恰當的裝飾,巧妙地規劃操作界面的布局,通過分區的方法將復雜的操作歸類布置,并可以使用不同的材質、色彩、形態等加以區分說明。另外,還應運用形象而生動的圖形語言,表現產品的功能與使用方式,這就要求產品設計師具有產品形態的立體塑造能力,使產品的操作方式通過產品語義表達出來,從而為老年人帶來良好的體驗。2.3愉悅性原則家居類福祉產品設計所給用戶帶來的愉悅感,來自產品的形態、色彩、材質、操作界面、人機交互等各個方面。產品的良好外觀設計能帶給使用者愉悅的生理和心理感受[9]。針對老年用戶的特點,家居產品的外觀形態要盡量避免棱角,采用有機的自然形態,在保持產品科技感的同時,表現出產品的親和性,使用戶易于接受。色彩上則應多采用輕快、典雅、質樸的色調,符合老年用戶的審美心理,同時增加產品色彩的辨識度,方便老年人識別,合理運用色彩使產品整體而不單調,使用戶獲得較好的情感體驗。產品的材質不僅與用戶的觸覺體驗直接相關,更影響著使用時的心理感受,在材料的選擇上,盡量選用生態、綠色、質樸的材料,在搭配上注重安全性,表達安全、可靠、耐用的產品語義,巧妙運用材質可以增加產品的情趣,喚起老年人情感上的共鳴。2.4環保性原則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自然資源的匱乏,老年人更懷念自己年輕時自然、簡樸的生活狀態,因此他們更關注產品的健康性和環保性,表現在設計上,他們更喜歡使用一些設計簡潔、材料環保、經濟實用、耗能量低的產品[10]。現在市面上大多數家居產品都是針對年輕人而設計的,往往加入了大量年輕人經常使用的功能,這種功能的復雜化,不僅使老年人操作困難,也造成了資源和能源的極大浪費,這與老年人一貫秉承的節儉生活大相徑庭,因此,為老年人設計的產品應盡量使用綠色材料和可再生資源,產品的外形迎合老年用戶的懷舊心理,避免不必要的裝飾,使產品充滿親和性。

3結語

篇2

關鍵詞:產品交互設計;現狀;前景

以往的產品設計,由于受當時觀念和技術的限制,使得最終設計生產出的產品在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方面大打折扣:盡管能夠滿足使用需求,但是需要使用者需要認真學習、具備專業的技能才能操作。隨著時展和科技進步,如何使產品快速便捷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成為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產品交互設計的出現給我們提供了可能性和方向。

1 產品交互設計概述

1.1 產品交互設計的概念

在介紹交互設計之前,需要對“交互”這一概念做一簡單了解?!敖换ァ痹醋杂⑽摹癐nteraction”和“Interactive”,指的是兩種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它的以下特點:1)具有兩個以上的事物;2)這些事物之間存在著信息交流、互相影響的行為。交互后來被應用到產品設計中,1900年比爾?莫格里奇創造出“交互設計”這一概念,之后這一概念被不斷深入地研究,深入的研究也使得這一概念存在分歧,至今尚未有統一的定義。通常認為,從產品設計角度來看,交互這一行為是指用戶這一使用者與產品這一服務提供者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換信息的過程。交互設計指的是設計師在進行產品設計時要注重使用者和產品二者之間的互動,對使用者的使用經驗、背景、以及在操作過程中可能得到的感受加以充分地考量,從而最終設計生產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1]

1.2 交互設計的起源

也許交互設計的理念很早就存在,例如摩爾電碼的傳遞,計算機領域人機互動等等,但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交互設計這一新的設計形式才真正存在。21世紀初,交互設計成為一門獨立的專業和學科。該門學科涉及到諸多其他學科和領域,諸如人類心理學、社會學、藝術設計等等,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交互設計最初是作為解決軟件界面中的使用者可用性的問題而出現的。它運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在人與機器的對話中創造出和諧的關系,使二者的信息交換方式更為科學合理、更加人性化。隨著交互理論的不斷發展和深入,對其研究的范圍已經從以往的虛擬界面轉變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常用的實體產品上面。[2]

2 產品交互設計研究現狀及應用

2.1 產品交互設計的研究現狀

就國外來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互聯網技術和電腦的普及,交互設計被許多國家企業和設計公司當成以后發展的重點。當前,國外交互設計思想和其產品設計的研究已經突破原來計算機領域的一些軟件產品,開始向一些實體產品領域進軍。麻省理工學院等一些高校均開設了了交互設計這一專業,都在交互式產品設計方面有專門的研究并且建樹頗豐。這些研究也使得他們領先于產業界。蘋果、微軟等著名公司都設有用戶體驗研究中心,用以交互設計的研發,并將其作為公司發展的重要目標。我國這些年來盡管在交互設計上取得了快速發展的成果,但是我們也能從中發現我國對交互設計的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這就使得其成為制約我國產品設計創新發展的因素之一。好在近年來國家對文化創意產業和數字信息化產品的自主創新的重視,使得交互設計開始走入大學和一些知名企業,使得交互設計開始走向產業化。

2.2 產品交互設計的應用現狀

縱觀交互設計的歷史可以看出,交互設計是從計算機軟硬件開發和應用起步,逐漸發展為人機交互理論,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幾位專家將該理論拓展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來,總的來說,其歷史并不是很長。目前,交互設計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商業領域,在該領域內,它對于娛樂、高科技信息產品、電話、電腦等行業的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一個好的交互設計理念能夠打造一款暢銷的產品,從而成就一家公司的發展壯大。國際著名的交互設計咨詢公司―――IDEO設計公司,就是這方面的典型。由于該公司在經營理念上十分重視人機關系,重視交互設計,通過其不斷的努力和開發,現在它已經發展成為在全世界設立多個分公司、在交互設計領域內有20年經驗的專業的交互設計咨詢公司,專門負責為其他公司設計產品和服務。它所倡導的“以用戶為中心”的獨特理念可以在其研發的每一款產品中尋得蹤跡。我國國內的一些知名企業也開始注重在產品設計方面加入人機交互的理念和元素,例如,聯想集團內設的聯想工業設計中心,積極同一些世界著名高校舉辦設計周和以“為用戶體驗而創新”的論壇等等,以此來推動企業產品的創新和滿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梢钥闯?,當前,交互設計這一理念在數字化產品、手持商用等領域越來越多地出現,并進一步引領著企業間競爭的方向―――將競爭領域從原來的生產、價格、促銷等方面轉向面向用戶的交互設計成果應用。

3 交互設計的發展前景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交互設計將走進我們的生活、深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將都能體驗到交互設計所帶來的便捷。當前,我們正處在由工業化社會向信息化社會的過渡階段,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無疑將極大地影響著我們的社會生產模式、生活方式等內容。在信息化時代,人們對于產品的需求已經不單單關注產品的實用性,而是更加注重其使用這種產品能夠獲得怎樣的心理體驗,概括來說,是更加注重人與產品之間的感情。而能夠解決人們這一未來需求的只有產品交互設計。[3]產品交互設計是以用戶為中心的,從用戶的感覺出發,以滿足用戶的需要為目的。應該說,產品交互設計的可用性和體驗性目標極大地滿足了將來信息化時代中人對產品的要求。產品交互設計中加入情感化,使得其設計出來的產品更加符合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因此,在信息時代的產品設計中充分應用產品交互設計是具有重要意義的。[4]對于產品交互設計的發展前景,我們毋庸置疑,我們能夠預見其將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對其發展進行展望,我們認為,以下幾種方向或許會是其發展的重點:首先,語言在產品交互設計中的充分應用。語言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在人類文明的傳播延續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未來的信息化時代,同樣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語言交互是產品交互設計的發展趨勢之一,如何讓人們通過語言或者語音與計算機進行人機無縫隙對話是將來交互設計研究的重點。其次,人的感覺在產品交互設計中的應用。語言是有聲音的,有跡可循的,而人的感覺例如體溫的變化、心跳的加速則不是十分明顯的,未來信息化時代產品交互設計同樣也要關注人的感覺,研究如何在人的感覺和周圍環境之間實現交互,將周圍的環境進行“產品化”的交互設計以滿足人們的不同感受的變化也是未來研究的重點之一。在不遠的將來,產品交互設計將在提高人們生活質量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必定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樂趣,也會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1]劉曉暉,張景,麥中凡(譯).交互設計―――超越人機交互[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34.

[2]趙娜.展示中交互設計藝術形態的應用研究[J].山東輕工業學院,2011(4).

[3]趙志剛.信息化社會與會計發展新趨勢[J].財經界,2009(4).

篇3

風格隨意、自然,反映著當時的建筑風格、人們的生活、習俗以及觀念等,在對漢代建筑、繪畫、雕刻的研究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有:人民日常生活場景類,如農耕圖、紡織圖等;生活經歷和車騎出行類,如車馬樂舞、宴飲等;神話故事類,如東王公西王母、伏義女媧等;歷史故事類,如三皇五帝、周公輔成王等;天文星宿類,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祥瑞辟邪類,如鳳凰圖、飛龍圖等;圖案裝飾類,如龍紋、鳥紋等。徐州漢畫像石的表現手法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寫真”,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反應社會生活。二是“虛擬”,以浪漫主義的手法表現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宗教幻想。畫像石在我國美術發展史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漢兵馬俑由于漢代社會“視死如生”的觀念,人們認為人死后只是換了地方繼續生活,王侯將相希望死后也會享受到生前一樣的待遇,所以,兵馬俑就應運而生了。徐州漢兵馬俑在繼承秦兵馬俑的基礎上進行發展,有寫實轉為寫意,側重對人物精神風貌和內心世界的刻畫。研究發現徐州兵馬俑相對較矮,服飾顏色以紅白為主,頭型形態豐富。以其性質分為四類:兵俑、儀仗俑、樂舞俑和侍俑。其中轟動全球的1999年挖掘的樂舞俑,最難的是有動感,將舞蹈這樣定格住,工匠們把兩千多年前歌舞升平,太平盛世的場景還原出來。以及1986年挖掘的儀仗俑,神情專注,服飾華麗,對于楚漢服飾,考古和藝術的研究也頗具價值。

二現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

在國外,許多發達國家十分重視文化產品領域的開發,文化創意產業鏈比較完善,形成創意產業發展群落。尤其是英國、美國、德國、韓國等。在全球創意產業總份額上,美國占到14%,英國占到12%。在國內,近年來我國也逐漸開始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國創意產業網站越來越多。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也開始注重創意產業的開發,北京成立了創意產業文化小組,上海建立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創意產業園區。但是由于國內文化創意產業起步晚,所以相對較弱。整體來看我國是世界第一加工國,但創意產業出口比例十分低。主要原因是中國急于發展經濟,忽視了創意產業得以發展的文化內涵以及創意人才的培養。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不是缺技術,而是缺乏正確的戰略,專門的機構,優秀的創意和定位準確的市場,從而導致設計的滯后。

三徐州傳統楚漢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現在的我國本土化創意產品的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有很多根本性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設計的產品缺乏文化底蘊,沒有深層含義。我國經濟發展迅猛,但文化創意產業還處在起步階段,所以只有真正從文化出發,才能不斷激發創意。傳統文化使創意產品更加本土化,本土化的創意產品又豐富了整個城市的創意空間。這里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楚漢文化對于本土化創意產品的影響。1現代創意產品的設計方法一般來說,創意產品的設計方法有:定向設計法,反向設計法,組合設計法,仿生設計法,“借鑒”設計法,傳統特色研究設計法,模仿創新設計法,自我視角設計法,非我視角設計法。漢代墓室的造型結構奇特,規模龐大,氣勢恢宏。白集漢墓畫像石造型生動,手法多樣,形象塑造生動活潑,體現出楚漢藝術粗獷豪放的美學取向。漢墓出土的彩陶俑造型美觀,色彩艷麗。漢代畫像石一般要先進行打磨,施朱彩,仍有粗糙感,顯得隨意、自然、造型與雕刻風格相統一。兩漢時期的漆器繼承了戰國的風格,造型精美,色彩鮮艷濃重,甚是奢華。漢兵馬俑造型夸張、簡潔、形態各異、種類繁多。這些都反映著漢代文化與當時人們生活的場景。2傳統楚漢裝飾圖案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裝飾圖案是一種美化器物的手段和方式,需要通過設計使之達到預期目的。當然注重材料,結構,功能特性的美,其本身也是一種裝飾手法。力圖通過總結漢代裝飾風格,使之應用于現代創意產品造型之中。漢代的裝飾圖案主要體現在漢畫像石上,其藝術形式多樣,有表現生產活動,墓主經歷,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表示吉祥的圖案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欺凌、九尾狐、二龍穿璧等。其中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各守一方,常被人們當作辟邪的神靈,震懾邪魔,保衛安寧。比喻美好姻緣的“龍鳳呈祥”“鴛鴦戲水”,象征平安的“祥云”“如意”,象征多子多孫的石榴。體現出“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主要思想。3楚漢藝術表現手法漢代藝術的總體特征表現為沉雄、飽滿、蓬勃。徐州漢畫像石的造型夸張、構圖嚴謹,以形傳神,樸實簡潔。主要有反映漢代生活的現實主義的寫實的手法和反映漢代人們思想和宗教幻想的浪漫主義的虛擬的手法。藝術表現手法上不十分注重寫真求實,而重視以形寫神,注重刻畫物象的神韻。漢代兵馬俑的制作由寫實轉為寫意,側重人物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的刻畫,藝術技法嫻熟,工藝先進,色彩運用大膽細膩,不注重寫實,卻生動依然?,F代創意產品可以從漢文化中提煉藝術元素,借鑒藝術表現手法,使其本土化,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呈現出一種新的感覺。

四結語

篇4

【關鍵詞】產品設計 創新 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僅僅以顧客需求為對象的設計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下的產品創新設計了。隨著新材料、新需求的出現,技術的高速發展進步,同一起跑線上的產品如何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能脫穎而出戰勝競爭對手,創造性的設計就變得至關重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設計一方面只能是被動型的,是服務型的也是滿足型的;另一方面,由于不能體現設計中的獨特個性,設計出的產品是客戶在認知中就已經了解和認識的。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應善于去發現人和市場的真實需求,善于執行設計理念并能帶動行業市場發展,引導消費,創造一種全新的設計思維模式。

一、相關研究綜述

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企業制造和銷售的產品。其產品是企業生產系統的綜合產出。企業的重要目標是市場占有率即利潤。而這一切都依賴于產品本身。因此,企業的成敗關鍵取決于產品。①產品是特定功能的載體,是人類思想付之于實施的產物。產品設計是考慮包括產品的造型、結構、材料、工藝、功能及消費者心理、使用環境等諸多因素的一種創造。②“設計本身就是人類為改造自然和社會而進行的構思和計劃,并將這種構思和計劃通過一定的具體手段得以實現的創造活動”。③設計的過程是創新的過程④,創新是產品設計的靈魂。楊雪松、康立志認為工業產品創新設計的具體內容包括:結構設計創新、高新技術創新、材料應用創新、造型語言的創新以及功能的創新。⑤

現代企業產品創新是建立在產品整體概念基礎上的、以市場為導向的系統工程。從單個項目看,它表現為產品某項技術經濟參數質和量的突破與提高,包括新產品開發和老產品改進;從整體考察,它貫穿產品構思、設計、試制營銷全過程,是功能創新、形式創新、服務創新多維交織的組合創新。⑥

總之,在設計過程中,所謂創新是指采用新技術原理、新設計構思而開發生產出全新型產品,或應用新技術原理、新設計構思,在結構、功能、材料、工藝等各方面對老產品進行重大改型,并顯著提高原有老產品的性能或擴大功能而得到改型新產品的過程。

二、產品設計過程中的創新模式

通過對產品設計的發展過程以及市場上產品的分類調查分析,產品設計主要經過了傳統的技術驅動型、技術與藝術共同驅動型、以顧客為導向的產品創新設計和需求創造型產品集成創新設計四個階段。因此,筆者認為,產品設計過程中的創新模式主要包括需求滿足型、技術匹配型和創新引導型三種。

1.需求滿足型模式

在早期國民經濟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的階段,工業設計便已進入人們的生活,但這時的產品只是提品的功用性,即其帶給人們的便利,基本上不會考慮太多的藝術性,這個時期的大部分企業有什么技術就開發什么產品,完全不顧顧客的消費需求。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技術的不斷提升,市場的開放性越來越強烈,企業開始更多地去關注顧客的需求。因此,需求滿足型模式是指企業以顧客的需求為產品設計的導向,為迎合市場變化,以技術為主,藝術設計為輔,尋找出客戶不同的需求來確定開發的產品,開發的過程中不用考慮太多的創新性,以滿足為主,主要體現為滿足顧客需求的實用性。

2.技術匹配型模式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客戶的需求發生了變化,企業已經不能滿足客戶最基本的功能需求,越來越多的顧客開始追求個性化。而在技術高度發達的前提下,企業要想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好的設計便成為產品競爭的主要因素,所謂技術匹配型模式應運而生。即在技術趨于平衡的激烈市場競爭中,企業為了迎合顧客及市場的多方面的需求,開始重視產品的藝術性,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以技術匹配藝術設計的產品設計模式。除了滿足最基本的實用性以外,它更加注重藝術性。

3.創新引導型模式

在現今社會中,真正在市場上占有主導地位的產品是主動為顧客提供需求,并能夠通過產品設計的創新來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即將傳統的服務型設計轉換為引導型創新設計。這與前兩種模式的出發點不一樣,這種模式要求我們要善于發現隱藏著的真實的需求(人的需求和市場的需求),以及善于執行設計理念并能夠帶動行業市場發展并且引導消費的一種全新的創新設計思維模式。通過發現市場未知的顧客需求,創造出全新的產品,引領新的行業,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這種設計是主動型的,打破常規的。

結語

產品設計過程中的模式研究,是以產品設計的發展過程為主要的研究基礎。一方面總結、歸納了傳統設計的服務型、滿足型和被動型的設計特征;另一方面,提出了引導型創新設計的模式,以期為設計活動提供一定的參考。

注釋:

①夏攀,曹巨江.淺談產品的創新設計[J]. 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10).

②宋玉鳳,賈樂賓.淺析產品創新設計[J]. 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9).

③楊正.工業產品造型設計[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④荊雷.設計概論(第一版)[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1997.

⑤楊雪松,康立志.產品創新設計的若干問題再認識[J].包裝工程,2008(11).

篇5

關鍵詞:溫泉旅游;夏季;旅游產品開發;武義

On the Summer Hotspring Tourism Products

Designing of Wuyi

Xie Huiying

(Zhejiang Tourism College,Hangzhou 311231,China)

Abstract: As a hot spot of 旅游度假 in 21 Century,hotspring tourism has never escaped from the bondage of seasonal bottleneck.In the development of hotspring tourism industry,Wuyi also face this problem.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Wuyi should design its summer hotspring tourism products in the light of loc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map out five special summer hotspring tourism routes and develop six summer hotspring tourism products,which should have a particular meaning in promoting its brand image and enhancing its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Key words: hot spring tourism; summer; product development; Wuyi

2007年,武義縣開始著力挖掘以溫泉為龍頭的養生旅游文化內涵。經過近五年的發展,溫泉旅游已然成為武義最具影響力的旅游品牌,“溫泉名城武義”之稱深入人心。然而,與其他以溫泉旅游為其旅游主導發展方向的旅游地一樣,隨著溫泉產業發展的不斷深入,武義溫泉旅游發展的季節性問題也日益凸顯。如何有效突破溫泉旅游發展的季節性瓶頸,使之一年四季都得到均衡發展,是目前武義溫泉旅游發展中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點。本文將武義夏季溫泉旅游產品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揭示其特征,指出其設計原則,進而規劃設計相應的專項產品及主題游線。

一、夏季溫泉旅游產品的特征與設計原則

(一)夏季溫泉旅游產品的特征

與秋冬季異常火爆的溫泉旅游相比,夏季溫泉旅游產品具有以下特征:(1)價格低。面對夏季的蕭條,溫泉景區通常從營銷方式入手,以促銷、降價等手段銷售產品和服務。(2)市場小。由于夏季氣候炎熱,游客多傾向于參加親水、避暑、休閑等性質的旅游項目,溫泉少有人問津,市場萎縮,游客銳減;(3)結構單一。夏季溫泉旅游產品在設計上尚沒有跳脫溫泉最基本的洗浴功能,仍停留在對洗浴方式、洗浴材料、洗浴場所的改造和提升,產品體系單薄,產品吸引力弱。

(二)夏季溫泉旅游產品的設計原則

1.社區參與

夏季溫泉旅游產品的設計要充分考慮社區居民的意愿和需求,增強這一群體對參與溫泉旅游發展的意識,使其在淡季時主動成為當地溫泉旅游的名片和宣傳者。如此,既能使溫泉旅游地的旅游吸引力增強,又能使社區居民從溫泉旅游產業中獲取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多方面實惠,從而提高其參與溫泉資源保護的積極性。

2.多元衍生

以溫泉景區為依托,以溫泉旅游涵蓋的全部產業要素為載體,延長溫泉旅游產業鏈,創新產品的發展模式,將時尚、養生、獵奇、觀光等元素融入到溫泉旅游項目打造和產品設計中,堅持多元化開發,提高產品的吸引力。同時,將商品、文化、服務、游線與產品緊密捆綁,注重衍生產業鏈的培育與優化,圍繞主導旅游產品,設計適銷對路的衍生旅游產品體系。

3.人本體驗

能夠充分給予信任并且帶來美好體驗的產品由于富有情感色彩,更能夠打動人心。夏季溫泉旅游產品要打破以往給予旅游者僅僅只具備一般功能的傳統印象,以游客感知為出發點,增加體驗性元素的投入。讓游客通過親身感受與嘗試,收獲獨一無二的樂趣。

4.突出特色

在休閑度假模式已經逐漸取代傳統觀光模式的今天,以溫泉品牌作為其旅游特色的旅游地不在少數,旅游競爭也從資源競爭升級為以特色為基礎的品牌競爭。因此在溫泉旅游,特別是淡季的溫泉旅游中,必須通過對地域文化的挖掘、整理,塑造特色突出的溫泉旅游產品,以增強產品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二、武義淡季溫泉旅游產品設計

根據武義溫泉旅游發展現狀及以上原則,結合武義溫泉旅游景區(點)現有的溫泉旅游產品,在傳統的生態養生、休閑度假、商務會議旅游產品為主導的基礎上,共設計6種夏季溫泉旅游專項產品:溫泉科普體驗游、沐浴文化探討游、溫泉生態科考游、溫泉景觀觀賞游、大眾溫泉參與游、溫泉康體保健游。(具體見表1)

三、武義夏季溫泉主題旅游線路設計

按照武義溫泉景區(點)及其他旅游景區(點)的分布格局,結合夏季溫泉旅游產品的設計思路及設計原則,設計五條特色主題旅游線路。

(一)美容纖體主題游線

目標市場:女性市場;設計構想:針對女性的愛美需求,以美容養顏、纖體瘦身為主要賣點設計此線路。該線路目的使女性旅游者了解溫泉美容知識,并在旅游體驗的過程中,享受到為其量身訂做的個性化服務;參考行程(2日游):賞“十里荷花”-夜泡溫泉-清溪湖森林溫泉養生度假村(聆聽美容講座,享受桑拿、按摩、美容、纖體等一對一貴賓服務)-郭洞古生態村(學習科學養生,合理膳食的相關知識)

(二)延壽養生主題游線

目標市場:中老年人市場;設計構想:針對中老年人較為強烈的養生保健需求,以“延壽養生”為主題設計旅游線路,在線路中串聯溫泉與優質的生態景觀,重點宣傳夏季養生知識以及中國沐浴文化。參考行程(3日游):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夜泡溫泉-郭洞古生態村-清風寨-壽仙谷-夜泡溫泉-小黃山-賞“十里荷花”-夜泡溫泉

(三)地質科考主題游線

目標市場:地質研究學者、地理愛好者、旅游文化愛好者;設計思路:除溫泉外,武義尚有多處地質風貌,其中又以丹霞地貌特征尤為明顯和壯觀。該線路將溫泉資源與地理景觀優質的景點相串聯,以達到普及旅游地理知識,倡導旅游地環境保育的目的。參考行程(3日游):大紅巖景區-清風寨-俞源太極星象村-夜泡唐風溫泉-壽仙谷-石鵝湖景區-研討交流-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夜泡溫泉

(四)青春動感主題游線

目標市場:年輕人市場;設計構想:該市場的主要特點在于求新奇、刺激,注重快節奏的旅游體驗。本游線主打親水、娛樂,其中包含登山、攀巖、漂流、蹦極等項目,充分挖掘溫泉資源的動感特性。參考行程(3日游):壽仙谷攀巖-清水灣水上娛樂大世界-夜泡溫泉(露營、互動游戲)-牛頭山森林公園(尋寶探險)-夜泡溫泉(組織小型趣味競賽)-神龍谷漂流

(五)鄉野田趣主題游線

目標市場:普通大眾市場;設計構想:夏季作為鄉村旅游的高峰,適宜將溫泉資源與鄉村旅游資源結合,使旅游者體驗農家樂生活,遠離城市,舒緩壓力,達到避暑休閑的效果。參考行程(3日游):郭洞古生態村(體驗農家樂)-夜泡溫泉(宿農莊)-壽仙谷(體驗漂流、天然浴場)-夜泡溫泉(宿農莊)-賞“十里荷花”-小黃山畬族風情村(感受民俗風情)-夜晚組織篝火晚會,宿農莊

參考文獻:

[1]王艷平,王捷. 溫泉開發的策劃與規劃――構筑旅游與休閑的溫泉世界[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05.

[2]伍海琳,彭蝶飛. 南岳衡山生態旅游產品設計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3]鄭偉俊. 國際經驗借鑒下的武義溫泉養生旅游發展研究[J].旅游經濟.2012(4) .

篇6

關鍵詞:視覺傳達;外形;色彩;材質;功能特性

當我們處在一個以圖像文化為主導的年代里,并被日益豐富的視覺形象充斥著生活時,我們之所以能感受到一件產品充滿無限的形式感、又具有豐富的功能性且蘊涵特定的文化內涵,是因其獨特的視覺表達方式,并通過表層與深層兩方面來傳達。產品視覺特性的“表層”意義是指產品的可視化外觀,包括產品的造型、結構、色彩、材質、功能、等一切能為人感知的東西。而產品視覺特性的“深層”意義則指向產品的內在機制,主要包括產品給使用者帶來的一種情感體驗以及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等[1]。

1產品視覺特性中的“表層”意義

產品以可視的物質形態出現的同時,不僅通過造型結構、色彩材質來塑造產品的型態,更以此使使用者了解產品的特征、功能以及意義。產品在進行其視覺特性的表達時,充分遵循著對“用”與“美”的統一追求的原則。產品設計的視覺特性一般是通過產品的型態、色彩、材質等基本要素反映出來[2]。產品在進行視覺表達時往往呈現出了感性的審美層面和理性的技術層面兩個層面?!靶巍睂Ξa品而言除了是外在模樣以及功能用途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設計師與消費者之間溝通的媒介。使用者可以通過產品的外形了解設計師的創作意圖,而設計師則通過產品的外形來傳達自己的創作精神。

1.1感性的審美層面

(1)造型語言。一件產品,使用者首先獲得的信息是通過其外形所反映出來的產品特征。產品在設計時利用基本的形式美法則賦予產品有機的造型,創造出豐富多樣的產品形象。不同的形狀不僅可以帶來美的外在形態,同樣可以使使用者感受到產品不同的體量感和質量感,簡單來說體積小的往往比體積大的要給人輕便的感覺。產品的外形除了是一種可以看得到、摸得著的外在形式外,還包含了可以引起用戶產生情感變化的內在形式,它通過美的外在形式來體現,使產品不僅具有強烈的視覺感染力,而且擁有了豐富的情感性、文化性等。(2)色彩語言。色彩的運用不僅有助于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而且也反映出產品的功能和特性,為產品附加了大量的信息語言,不同的色彩組合方式亦會獲得不同的視覺體驗。色彩的象征性作用是根據色彩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例如黑色象征著莊重、冷酷;白色則有著純潔、簡單的意味。藍色、黑色等深沉的顏色又常用于男性產品的設計,而紅色等鮮艷明亮的色彩又應用于女性產品的設計。色彩除了具有象征性作用,同時還可以巧妙地利用色彩來傳達情感,能給使用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色彩特性在產品設計中十分重要,因為可以賦予產品豐富多彩的魅力。在產品的視覺表達中,色彩對使用者產生的影響是最敏感最刺激的,也是人們接收最快的視覺信息符號之一,它深刻地影響著產品的視覺及情感的傳達,從而引起人們的情緒及心理反應,并有效地發揮著產品的功能和情感表達作用[3]。例如冰箱、電扇、空調在色彩的設計上多采用黑白的冷色調,這是色調溫度感的體現,為了給人們帶來清涼的感覺。色彩的美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愉悅感,使人產生賞心悅目的情緒。(3)材質語言。在產品的視覺表達中,不同的材質特性造就了不同類型的產品,正是有了鋼鐵的產生,才造就了鋼管椅,有了工業合成的塑膠材料,才有了形形的輕便耐磨的塑料用品。材質上多變的加工工藝會形成不同的形式感,引發不同的視覺效果,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產品材料的恰當運用對產品表面不僅具有裝飾作用,且體現產品品質、同時傳達了產品的功能。很多產品的接觸面會有顆粒狀凸起物的設計,這有效地提高了人與物,物與物接觸的敏感度。通過對材料質感及表面紋理的加工來暗示產品的使用方式或是起到警示作用,是在材質運用中的一大特點。

1.2理性的技術層面

“用”是產品的基本價值體現,不僅要通過形狀、結構、色彩、材料等方面來進行產品“美”的體現,還要將產品的功能及操作呈現出來,這也是產品設計的基礎要求和出發點。產品不僅通過外形、色彩、材質等外在形式進行視覺的傳達,同時還要指向其技術與功能,恰當地表達出產品的使用特性?!靶巍钡目梢暬瑯影耸钱a品的功能性。日本著名設計師深澤直人設計的一款在把手上有彎曲凹槽造型的傘。雨天我們拎著較多東西在外時,這樣一個凹槽的形式不僅僅是給傘把帶來新的造型,更賦予了傘把一個新的功能——懸掛塑料袋。所以說產品設計中的每一個造型形式都是有目的的。因此,視覺上的審美并不是產品視覺表達的唯一目的,產品功能特性、操作方式、價值意義等實用信息的獲取才是產品視覺特性表達的根本目的。

2產品視覺特性中的“深層”意義

產品的設計生產是為了滿足人們社會生活上的需求,在以視覺化的形態呈現時,要求設計師在設計時不但要解決產品功能與形態之間的關系,讓產品快速地被人們所認識和接受,從而達到功能上服務于人、情感上愉悅于人的目的。

2.1新的生活方式

產品的視知覺層面不僅僅停留在好看或是好用上,其解決的是人與物之間的關系,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會更多考慮自身生理、心理以及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在產品視覺表達的深層層面中,有一種非目的性的形式引導人們尋找新的生活形態與方式,是一種建構在通過外在形式直白且有目的地進行情感表達之上的形式。

2.2視覺的符號化

以符號化的消費特性為主導的現代社會,設計生產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還是一種現象,代表一種符號,傳遞一種文化。其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使產品既成為日常生活用品又是以特定的符號形式呈現,提供了可以讓人們感受新的生活方式的物質載體,給市場帶來了某種特殊的風格。蘋果公司創辦人喬布斯之所以偉大是在于他以創新的思維和獨特的視角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通過工業設計,喬布斯讓人們領略了“蘋果”簡約的美以及完善的人機界面系統設計,樹立了數碼產品的外觀典范,實現了科技、藝術與人性的完美結合。“蘋果”的設計在產品的視覺特性中已然成為了一種符號,代表著這個時代的一種視覺符號。

3結束語

產品設計中的視覺傳達對設計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不僅單純的停留在審美層面,也不單是產品形態功能信息的傳達,是一種從心理角度對設計的探討。以“人”的角度為設計思路來作為產品視覺表達的根本目的,產品的視覺表達在設計中是需要重視的,因此,我們在進行產品的設計時,就要對產品的視覺特性有足夠的了解,用更精準的視覺特性來傳達出所要設計的產品。

作者:何倩云 王小元 單位:安徽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1]杭永玨.“宜家”造型設計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因素研究——探討對中國同類設計的可借鑒之處[M].上海交通大學.2007.

篇7

1、“形”之理解

據《新編漢語詞典》里的解釋,“形”的總共有五種不同的解釋:一、形狀,樣子,如圖形;二、地勢,如形勝;三、形體,如有形或無形;四、顯露,表現,如喜怒不形于色;五、比較,對照,如相形見絀。這五種解釋中,前面五種形是名詞,后面兩種是動詞。我們對其的探討,主要是取名詞解釋。

“形”字很早便出現于我國的古文獻之中,

《荀子·天論》云:“形具而形生。”

《孫子兵法·虛實》云:“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王充的《論衡·齊世》云:“形而且惡?!?/p>

很明顯,古人所言說之形字的基本意思是形體,形狀,人之容貌等,這些意思與今天我們對形探討的解釋頗為相近。

2、設計中“形”之要素:形象和形態

從設計的角度來說,我們對形的解讀主要取形狀,形體之意,在造型要素上,我將形分為形象之形和形態之形進行討論。其原由是,一方面,我們一切產品設計的過程,都離不開對產品形態和形象的考慮;另一方面,筆者認為形象和形態乃一個產品的兩個方面,即形和神。若能在設計過程中準確地把握好形象和形態,對我們設計能力的提升將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下面,我們對形象和形態進行詳細的解讀。

1解讀“形象”

在古文獻中,“形”和“象”最早是分開使用的,如《易傳》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贝饲榫持?,“形”似乎更具體,“象”似乎更為抽象。讓人覺得,形象地本意是具體的“形”和抽象的“象”的對立統一。

“形”,“象”二字合為“形象”,最早見于《尚書·誥命》的疏注中,說道殷王武丁夢見天帝送給他一個助手,于是回憶夢中之所見,令百工“刻其形象”,“使百官以所夢之形象”去民間尋找。《周禮·天官·司會注》在解釋地契版圖時,明確寫到“圖,土地形象,田地廣狹”;“土地之圖,有其形象,即是民之田地廣狹多少,皆在圖中?!边@里“形象”的基本意思是人之相貌,物之形狀。

綜上所述,“形象”一詞在歷史文獻中的生存狀態,主要有三層含義:首先當指人,物之相貌形狀;其次是指能夠作用于人們的感官,使人們產生印象、觀念、思想及情感活動的物質;最后,它是具體與抽象的統一,也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正如恒譚《新論·形神》云:“精神居形體,猶火之燃燭矣;如善扶持,隨火而側之,可毋滅而竟燭。燭無,火亦不能獨行于虛空,亦不能復其火也。”也即形象乃是形神關系也。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形象地含義也在與時俱變,現代許多學者已對“形象”概念進行了多維度的審視、界定,這對我們今天我們更科學,更合理準確的界定我們觀念中的“形象”提供了有益的參照。

《現代漢語詞典》(1978)將形象定義為“能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動的具體形狀或姿態”。顯然,這些相當“經典”的定義已與當代“企業形象”,“品牌形象”,“產品形象”等的含義有點出入。英文中的“image”一詞和中文的形象一詞可以大體對應。西方學者科特勒(philipkotler,1997)認為,形象就是指人們所持有的關于某一對象的信念、觀念與印象。

陶淑艷,殷雅平(2002)認為,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形象可以有不同的涵義[1]。比如,在文學藝術中,指文學藝術家從現實生活出發,選擇、提煉、改造和加工素材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審美意義的具體生動、有藝術美麗的圖畫。

羅長海先生(2002)從哲學的層面將“形象”的含義解析為五個層次,即個體形象、類形象、組織形象、藝術形象和創造形象[2]。個體形象是指人之相貌,物之形狀;類形象是指同類事物的與本質相一致的感覺表象;組織形象是指組織的象征特性;藝術形象是指符合理想和理念要求的感性表象;創造形象是指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為客觀存在。

張毓強先生從傳播學的角度認為,形象是物質運動過程中產生的信息經過大腦形成映像后在特定條件下通過特定媒介的輸出[3]。形象地源本體是物質世界,沒有物質的本源,形象就無從談起。物質的運動變化產生信息,這是形象的“源像”,也就是形象的次級本體,信息實質上就是“形象”中的“形”;源像是客觀存在的,是唯一的,但是具有不可描述性。作為物質運動及其表征的信息進入傳輸領域之后,必須有一定的中介,于是符號介入近來了。于是形象在此便起著符號的作用。

我的觀點和張毓強先生的觀點較為相似,我認為,形象是產生具體的概念,傳達信息的主體,人們通過物體的形象來認識事物本身,在心目中留有原有物體的形象。形象的主要作用是完成記憶、識別、傳達和儲存等認知的內容,這有點像文字的功能。遠古時代,人們就是通過動植物的形象來進行日常記錄的,這便使最早的文字,后來經過不斷的演變,成為了我們今天較為完整的文字系統。

2解讀“形態”

與形象相對而言,形態是構成視覺審美聯想的抽象因素,在人類感知上表現為力度、速度、節奏等,其更多的給人以情感的聯想和審美的。形態在設計中是情感呼起和產生美感的直接原因,對生命形態的借用,設計師情感在產品中的自然反應或文化傳統的體現,使“形”的意味由此產生。設計物品的能力是人類所獨有的造型能力的表現和反應,是對“形”的認識后構想[4]。造物與造型能力是緊密相連的,造“形”的要素是形態。從理論上,形態可以分為現實形態和概念形態兩種。“現實形態”是在我們經驗體系中能夠被實際看到和觸到的形;“概念形態”是視覺和觸覺不能直接感覺的形。

現實的形態進而可以分為自然形態和人為形態。概念形態和現實形態之間有互為轉化的關系,在設計過程中,概念形態可以轉化為現實形態,如一個設想,一種構思,通過設計表現和制作,而具體呈現為可以觀看的實體的形。概念形態是不能直接被知覺的,它要能夠被知覺,就必須轉化為可見形態,即通過視覺符號的方法呈現出來。在專業研究中,概念形態是現實形態舍去種種屬性之后剩下來的形式,是現實形態的構成元素和初步表現。因此,概念形態作為設計的表達語言,對于設計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產生新的現實形態的中介環節。

現實形態具有與概念形態不同的中要性。在設計中,人們一方面創造著物——現實形態,而且對照著作為自然的現實形態,去表現它,去摹仿它,去利用它,從而創造出新的人工的現實形態。大自然是最優秀的設計師,自然形態是設計造型的優秀原形,在人類設計史和藝術史上都可以看到這一點。比如我國古代先民的陶器,青銅器造型大都是來自自然界中的動植物的形態。由于自然界中各種形態的合理性和美觀性,使我們在摹擬自然形態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造型經驗,進而能按照生活的需要創造出無數的新的人工形態,即根據生活需要而設計。在現代設計中,模擬自然形態的設計發展成一種專門的仿生學,它不僅在形態意義上仿生,而且在生理物理等內在結構上仿生,仿生設計成為當今設計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形態的仿生仍然是設計的主要方面。

自然形態是經過若干萬年的緩慢發展而形成的,其形態的變化也非常緩慢,人為形態的變化越來越快,現代幾乎可以說日新月異了。形態與我們的設計具有了重要的關系,與我們人類的生活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如何去創造和設計使人感到美好和愉悅的形和形體,對于設計而言就不僅僅是創立一個新的形態,而根本意義上則是創造人類新的生活伴侶和培養創建人類性的生活方式、感知方式。人類對形態的感知和掌握經歷了數十萬年乃至上百萬年的歷程,人類如今發達的造物能力和對形態的認識正是上百年的實踐勞作所獲得的回報。

3、設計的“形”之有效性:形的特性

3.1形受消費者主觀感受的影響

產品所具有的形象是要受消費者的價值觀、審美觀念等因素影響的,消費者的評價觀點對產品的改進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產品設計過程所塑立的產品形象具有他主性、他為性、他控性的特點[5]。

首先是他主性。消費者或者使用者是產品形象的評價者,產品所塑造的形象只有在使用者那里獲得評價和認同才有意義。產品的形象塑造不是盲目進行設計的,而是以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狀態為基礎,按照消費者的需要和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消費者的需求狀況和生活方式貫穿于產品設計的整個過程。設計師只有把握好了消費者的真正需求,才能恰如其分的設計出消費者滿意的產品來。所以產品設計既具有設計師自主性的一面,又具有消費者主導性的一面,即他主性。

其次是他為性,也叫為他性。產品的形象設計活動是一種創造性活動,設計師在設計的同時,必須考慮如何尊重消費者的利益,如何滿足消費者的利益。

再次是他控性。雖然產品的形象塑造具有自控性和自主性,但是,這種自控能力無論如何強大,也不能擺脫消費者需求的約束。設計師只有在掌握好消費者需求狀況的前提下,通過控制自己的主觀意識,使設計的產品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又滿足自己的設計風格。如果無視消費者的需要,設計師所創造的產品形象將不可能會成功。

2形的客觀實在性

設計作為一種造物活動,研究的是人,創造的是物,無論其研究的還是其創造的都是可見的。形態是設計師特有的一種語言或符號,通過形態將人們想要的而又說不出來的產品表現出來。它是設計活動最終的物化的結果,是深層的設計思想客觀、真實的體現。形是溝通的平臺,信息的載體,產品的優良的內部機能、獨特的使用方式都將通過外部形態得以充分的外在化。對于無色無味的空氣而言,我們無法感知,但是我們能清楚地感知山野中飄零的落花,能感知夕陽中黛青的遠山,能感知如血的夕陽等有形的實體。正是由于形態的真實性,人們才會避開虛幻的理念而直奔清晰的形態,才能與設計師一起圍繞具體的形態在同一認知層面上去探討尚處在混沌狀態的新產品,并且最終達成共識。形態存在于設計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可或缺。

3形的可塑性

篇8

關鍵詞:工業產品設計;色彩設計;研究

產品設計中需要使用色彩豐富產品表現力,加深人們對于產品的第一印象,從而增強好感度。產品的色彩設計不是只有裝飾產品的功能,在表現出產品設計師審美觀念的同時,設計師需要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這樣才會使得產品色彩更具人性化,并且結合自身對其蘊含的文化,使得產品更加具有內容,而不顯得單調空洞。另外在色彩設計過程中,要以產品自身特性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進行色彩設計。從而通過色彩使得人們能夠感受到產品的生命力,不僅是視覺體驗上,更是心理上的感受,因此進行色彩設計極為必要。

一、工業產品設計中色彩的重要性

1.1色彩具有藝術感染力

眼睛是人們通過了解外界的第一道門,第一扇窗。在用眼睛進行外界事物觀察過程中,色彩是最為直接能夠被感受到的。因為人類視覺對色彩具有極高的敏銳度,不僅是小孩會五顏六色的事物吸引住,成人也不例外。所以在工業產品設計過程中,需要抓住人類市局這一特點,在色彩設計上下功夫。從而能夠帶動人類對產品進行深入的觀察,從而能夠進一步了解產品實際作用,以及有興趣去了解該產品所背后所蘊含的文化,這是一個積極進階型的引導過程,可見色彩具有藝術感染力,從而建立人們對產品好感度,對其接受度也得到提高。

1.2色彩具有情感象征

色彩設計不是單純將色彩運用在產品設計中即可,它是產品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不僅是對產品進行顏色的豐富,更是具備一定象征意義,是設計者自身對產品的感知,以及理解,通過色彩將其表現出來。因為色彩具有情感意義,只有將其正確應用,才能夠更加體現出產品功能作用。如何色彩設計與產品主題格格不入,在產品使用功能上有所不符合,則十分不利于產品推廣使用。色彩設計需要緊扣產品本身進行設計,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進行中有一席之地。并且可以對色彩設計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組合,在不同模式下的色彩設計,又會表現出不同作用,給消費者帶來不同體驗,使得產品文化表現形式更加多樣。

1.3色彩具有商業價值

隨著工業產品設計的不斷發展,色彩在產品設計中也得到了更加廣泛的使用,并且體現出自身更高價值。在今后產品設計道路上,色彩將會發揮更大作用,其商業價值是值得一提的。像日本汽車設計就能夠很好詮釋這一點,日本汽車色彩設計歷經白色時代、彩色時代以及如今的無彩色時代,四十多年下來的汽車色彩改變遷促使了日本汽車發展,日本汽車暢銷不僅是因為其質量技術領先,而且其對色彩設計的重視以及把握到位也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日本汽車在世界上的地位。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色彩設計對消費者購買具有很大影響力,以及在使用過程中也是有引導作用。因此,將色彩設計完美地運用在企業產品設計中,將會提高產品的商業價值,從而增加企業經濟收益。

二、色彩設計在應用中需注意點

2.1色彩具有重量感

色彩具有重量感,體現在如果體積、外觀相同的物體,顏色比較淺的物體給人的視覺體驗上會比色彩深的物體顯得質量較輕。這就是色彩重量感的體現。根據有關色彩研究表示,同樣體積外觀,白色物體與黑色物體相比,在重量上綜合結果是輕至少1/2。因此在產品設計實際應用中,我們可以見到物流公司專用車都是以淺色為主,這就是為了讓車輛質量在視覺感受上顯得不會特別沉重,在快遞運輸過程中人們也較為輕松接受。另外對體積較大的機械設備則需要采用相反的設計,一般是上部分使用淺色系,底部采用深色,這樣可以使得人們在視覺上更容易接受,一方面不會認為其質量過大有壓迫感,但是設備因為底部是深色的,讓使用者感受到設備的安全穩定性,巧妙利用色彩的重量感,有助于產品使用體驗。

2.2色彩具有運動感

色彩運動感體現在像紅色、黃色等高純度色彩,是被劃分為前進色。而紫色、藍色等純度較低的歸為后退色。通過對這些色彩的不同組合運用,會讓人們產生近遠的視覺誤差,這在產品實際設計中也得到廣泛使用。有關汽車事故調查顯示,在因追尾發生車禍的事故中,藍色汽車的數量較多,這是因為后退色會讓駕駛員認為與前方汽車的距離比實際距離遠,而進行了錯誤的估算,最終釀成事故,不利于交通安全。因此汽車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會意識到這一問題所在,從而在使用藍色噴漆時,會對顏色進行處理調和,從而弱化這種后退效果,使得汽車行駛更加安全,減少事故發生率。

2.3色彩具有體積感

色彩體積感體現在冷色系物體會讓人有體積比實際體積大的錯覺。相反如果在產品設計中使用以冷色系為主色調,則會讓人們感覺物體體積相對偏小。在產品設計實際應用中,工廠車間等將這種色彩設計應用最為廣泛,在操作車間等空間使用冷、淺色系可以在視覺效果上擴大體積感,并且使得車間相對整潔舒適。通過合理利用色彩特性,從而為人們生產生活帶來很大便利。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認識到色彩設計在工業產品設計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工業產品需要色彩設計來進行更加深入表現,通過外觀色彩來體現增加產品功能以及設計者情感,并且提升其商業價值,作為豐富產品表現形式的有效方式,為產品創造更多可能,促進工業產品設計發展。

作者:燕航程 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產品包裝;知覺感知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92-01

包裝設計在產品的銷售中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僅僅是包裝的作用,也是營銷的作用。精美的包裝設計無疑會讓產品增色不少,在一定意義上是可以提升產品的價值,同時體現了產品的品質,這是營銷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因為人們購買商品時首先看到的是產品的外包裝,這是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所以在營銷中,尤其重視產品的外包裝。

作為包裝設計專業的教學或者是實踐,都應該從體現產品的質量和品質方面入手,注重設計的高質量。而在設計中,設計者的設計心理學決定了包裝的審美。設計心理學在設計實踐中發揮著無法估量的作用。

一、對設計心理學的認識

設計心理學是研究用戶需要的學科,首先要了解用戶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礎上建立用戶模型。設計心理學還要研究用戶使用流程,研究用戶使用過程中的相關信息。這是設計心理學在包裝設計方面的應用實踐。設計心理學還要研究用戶對設計的評價,這是總結經驗不斷進步的途徑。用戶的反饋和評價是對設計的考核和肯定,因此設計心理學要有用戶反饋的過程。設計心理學還應該研究用戶的心理需求,研究用戶對產品的情感,建立起用戶情感模型。設計心理學是研究用戶對產品的審美學科,需要建立用戶審美模型的學科。設計心理學還應該研究產品使用的環境因素,在此基礎上進行包裝設計,符合環境的要求,建立使用的環境模型等等。設計者只有具備了這些品質,那么才能設計出良好的產品,滿足用戶的需要和提升產品的價值。

設計心理學也是心理學的一種,是在特定領域內的用戶心理研究的科學。設計心理學的建立融合了很多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法則。任何設計過程和實踐活動,其主角與核心都是人,人的心理也是設計心理的基礎。設計心理學是圍繞著人的心理和需求而進行的,比如說認知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所以,我在所涉及的基礎心理學理論來源方面要做好甄別和遴選,將設計知識和設計需求完整結合。

二、設計心理學應用在設計中的探索

(一)設計中人和物之間的關系研究。所謂設計就是工業生產的一個門類,任何一門設計都是為人服務的,工業設計是工業生產活動的一種,是科學知識應用在生產實踐中的體現。社會是人和物共同組成的,人類的一切生產活動都是為了滿足需求而設計的。設計心理學就是探討人和物之間關系的學科,研究人對物的感受,人和物的關聯,由知覺――認知――動作等系列組成。產品的設計就要滿足人類這樣的心理需求,研究人對物的需求關系,研究如何規劃人和物之間的關系。

設計就是應用物來影響人的科學,設計人員要通過造型來規劃人與物之間的關系,也是知覺在設計中的應用??茖W合理的設計可以幫助人們在實踐中更加方便和舒適地使用產品。人們對審美的感受是設計心理學的一個因素。設計心理學是通過對知覺理論的研究和探索,研究產品設計中的基本要素,研究人與知覺之間的關系。

(二)設計構思在設計過程中的應用。設計構思的過程是產品心理學的實踐過程,但是在設計構思中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超過產品的極限,如果突破產品的極限,那么就改變了設計的實質而喪失了設計的意義。設計的過程是知覺的過程。首先我們視網膜上感受到信息是不同亮度的元素。我們在設計上要通過處理邊界處的亮度來突出棱邊,這個過程是形成二維草圖的過程。這個階段可以勾畫出物體之間的邊界線,畫出物體的輪廓和表面積。深度線索的元應用包括單眼線索和雙眼線索以及方位等因素,形成二維半的草圖。然后再利用物體之間的關系建構三維草圖。

(三)情緒反應過程的研究。一個人的情緒反應,包括反應和依賴兩個過程。包裝要把產品的形態表現出來,產品的包裝是吸引消費者的首要因素,精美的包裝可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所以在設計中,包裝圖案醒目是相當重要的,其中文字部分也必須要突出產品的性能和特點,能夠瞬間抓住消費者的視線,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和好感。

消費者是一個綜合的群體,他們的文化程度、審美品位、消費特點等都不一樣,所以在設計包裝中要盡量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迎合大多數消費者心理需求。包裝的色彩、造型、圖案、材質是包裝設計的關鍵。

設計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分支,產品的工業化生產過程離不開包裝的過程,包裝設計是非常關鍵的一環,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研究設計心理學,是做好設計教學和設計實踐的關鍵,需要我們在日常學習中給予高度的重視。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認知;知覺;信息加工;產品設計

一、產品使用的過程

產品的整個使用過程是一個具有試探性、記憶性的對外界刺激的感知進行綜合信息處理的過程。。他包括產品信息的獲得、產品信息的加工,產品信息的反映、執行動作等。

產品使用中的認知科學研究就是研究用戶、產品、動作之間信息的傳遞、支配、反映的過程。以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思想,對產品使用進行研究調查,進而指導產品的設計完善。

二、產品的認知過程

產品的認知是指產品對感覺器官的刺激而被轉變成為產品使用的經驗或記憶,是一系列接受、解釋加工、反應的過程。

產品的認知過程是產品用戶對產品的使用信息獲取和加工的過程。認知心理學將認知過程看成一個由信息的獲得、編碼(Encoding&Coding)、貯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連續的認知操作階段組成的按一定程序進行信息加工的系統。

結合產品設計的觀點,我們具體的把認知科學的研究過程分為知覺、信息加工、反應。

認知包括知覺、信息加工、反應,通過認知過程,得到操作目的,進行操作,實行動作,作用于產品,產品運行,得到產品信息反饋,形成知覺反饋,再通過信息加工、反應的認知過程形成動作作用產品,這樣往復操作,實現產品功能,達到用戶需求。

以上描述是基礎的聯系框架,但是我們現在的產品設計,絕不僅僅是實現功能這一基本需求了。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的提出,更加要求設計師實現人的其他各個方面的需求。簡單的說就是“易懂會用”。同時還能滿足用戶的心理情感審美的需求等。

但是我們在此主要研究的是最基本的部分。

1.知覺

知覺是一系列組織并解釋外界客體和事件的產生的感覺信息的認識過程。

簡單的說知覺就是獲得信息并簡單加工的過程。信息的獲得就是接受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感知的作用就在于獲得信息。

信息是外界刺激使用戶獲得的感知,這種感覺資料的直接獲得方式是通過感受器感知而得的。人類的感覺一般來說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平衡覺、嗅覺、味覺、運動覺、皮膚感覺、內臟感覺等。還有一些間接得到的感覺是心理感覺。視覺、聽覺和觸覺是公認的人類獲得信息的主要方式。

為了得到準確人類的知覺形式以及各種感知在獲得信息上的作用大小,以手機為調查主題,筆者設計了調查問卷進行調查。通過對100個用戶的調查,我們可以知道視覺、聽覺和觸覺確是獲得信息的主要方式。產品設計中與產品有關的感知主要是視覺,視覺是信息獲得的主要手段大約占百分之八十,百分之十依靠聽覺,百分之十是觸覺、嗅覺和其他的感官共同作用使我們充分的感知產品,獲得產品使用信息。因此在產品設計中視覺、聽覺和觸覺是產品設計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重點。

同時發現他們與產品設計的因素有著很大的聯系。

2.信息加工

信息獲得之后,要在大腦中進行整理加工。

信息加工是在原始信息的基礎上,生產出價值含量高、方便用戶利用的二次信息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將使信息增值。只有在對信息進行適當處理的基礎上,才能產生新的、用以指導決策的有效信息或記憶。

對產品信息的信息加工過程,主要是兩部分的作用,加工器以及記憶裝置。。加工器是整個信息加工系統的控制部分,它是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工具,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匹配;記憶裝置,是信息加工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把加工器的信息與已有的記憶進行配對,配對成功就形成了經驗:配對不成功則形成大量的、由各種符號按照一定關系聯結組成的符號結構,即記憶。

3.產品使用中的信息加工

雖然我們引用的是計算機的概念來解釋人腦的思維,但是,我們也清楚的知道,人腦的思維是非理性的,他與個體的經驗,思維習慣、認知模式有著不能分割的聯系。

信息加工過程就是大腦對信息的處理過程,通過信息的整合得出結論,指導行動,完成操作。

產品設計中信息的加工過程分成兩個方面。

第一,初次使用。初次使用時,用戶面對產品,通過知覺獲得信息,然后在大腦中搜索相關的經驗和記憶,通過反復嘗試,或者詢問,完成操作。第二,再次使用。經過初次使用的反復嘗試,使用戶對操作的過程建立了記憶,形成了慣性思維,輕松直接的完成操作。

我們以手機的操作來舉例分析,當我們拿到一款新手機時,通過觀察,我們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經驗,判斷出接掛電話的按鍵操作。但是開機和打開鍵盤鎖就需要提示操作,(在這里我們還是用嘗試這個詞)。進入手機主界面之后,開始摸索手機的其他功能,嘗試使用方法,在大腦中建立慣性聯系,最終完成手機的熟悉操作。整個過程也許很長時間,這是一種思維的建立。當再次使用時,通過知覺,在大腦中的信息處理,需找配套的慣性聯系,快速的完成操作。

在產品設計中,我們研究信息加工的目的就是要使用戶可以最快速的建立慣性聯系,達到“快知易用”。

4.反應

這一過程是信息加工過程之后對信息作出反應的部分,這是整個認知過程的最后結構,控制著信息的輸出。大腦做出反應之后,做出動作,實現產品的操作。

反應這個階段,根據信息加工的階段分析,也分為兩部分。初次使用時,反復嘗試的過程,會出現很多的反應,出現很多的錯誤操作,錯誤信息反饋給大腦,做出新的反應,直到完成用戶的目的操作。再次使用時,通過初次使用的經驗積累,慣性聯系的建立,最快的做出目的反應,完成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