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質土壤的特點范文
時間:2023-12-14 17:38: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沙質土壤的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S15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07-1242-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7.011
Research on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ndy Loam Soil in Dali County
WANG Yu-dian, XIE Heng-xing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Business,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Shaanxi,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sandy soil in Dali county, Wein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ndy soil were analyzed by indoor simulation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yacrylamide(PAM) reagent had a water-retaining effect on the sandy soil with larger porosity and faster infiltration,which could delay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water and keep the soil moist.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wetting front change trend with time when the solution of pure water and PAM with concentration of 1,2 g/m3 seeped into sandy loam soil, we found that the water-holding capacity of sandy loam soil was greatly improved after adding PAM.
Key words: sandy loam soil; polyacrylamide (PAM);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Dali county
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位于關中平原東部,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季風氣候,年降水量514 mm。大荔縣土壤屬于沙質土壤,土壤顆粒間隙大,毛細管作用弱,土壤質地疏松,通透性好,由此導致土壤保水性差,蓄水能力弱,不耐寒,土溫變化較快,但耕作起來比較容易;沙質土壤中有機質分解快,導致土壤保肥性差,各種養分都比較貧乏。沙質土壤對大荔縣的作物種植有明顯的限制,只適合種植花生、蘿卜、西瓜等抗旱類作物。要發展該地農業,必須改善土壤的灌溉條件,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目前國內外在滴灌理論和技術方面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3]。大量研究表明,使用土壤調理劑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可以減少地表徑流和土壤侵蝕[4-9]。近年來,在溝灌和噴灌過程中,將溶解的PAM加入到灌溉水中被廣泛用來防止土壤侵蝕,增加灌溉水入滲率。在自然降雨的情況下,PAM必須在雨季來臨之前施入到土壤表面,發揮其水土保持功效。本研究以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的沙質土壤為研究對象,通過室內模擬試驗,分析沙質土壤入滲的特點,以期為沙質土壤的治理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土壤為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棕壤土。自然風干后,過1 mm孔徑的土篩后利用沉降法對土壤進行顆粒分析,沙粒、粉沙粒和黏粒含量分別為33.10%、35.60%和11.07%,按照中國土壤質地分類標準,供試土壤為沙質土壤。
PAM是丙烯酰胺均聚物和各種共聚物的統稱,包括非離子型(NPAM)、陰離子型(APAM)、陽離子型(CPAM)和兩性離子型,有液態、膠裝、粉狀等各種物理形態數十種,是應用廣泛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學產品。按分子質量大小分為低、中、高和極高分子質量4級。本試驗采用的聚丙烯酰胺為高分子質量,陰離子型,白色粉末非結晶固體,其物理性質參見文獻[10]。
1.2 方法
試驗系統由三棱柱土箱和供水系統兩部分組成(圖1)。三棱柱土箱采用夾邊為100 cm、高50 cm、A角為15°的三棱柱有機透明玻璃箱。供水部分用高40 cm、外徑15 cm的馬氏瓶供水并控制水壓保持溶液流速恒定。
本研究的PAM施用方式為溶液,分別設置0(CK,純水對照)、1(T1)、2(T2)g/m3 3種濃度。利用電子天平稱量試驗所需PAM的量,將稱量好的試劑加入純凈水中,用玻璃棒攪拌均勻,使其充分溶解。利用馬氏瓶來控制溶液流速。將試驗土自然風干后(θi=3.1%)過1 mm孔徑土篩后,按照預定容重分層(5 cm)均勻裝入三棱柱有機玻璃箱。按照容重分層裝土有利于保證土箱內各部分土壤均勻分布,減小因土壤分布不均而引起的溶液下滲誤差,保證試驗數據的準確性。本試驗在渭南師范學院化學與環境學院水文分析實驗室內進行,試驗進行3組,其中兩組為對照組。試驗開始后,本著先密后疏的原則觀測濕潤鋒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
2 結果與分析
2.1 普通滴灌條件下濕潤鋒的變化分析
土壤滲透速率指單位時間內地表單位面積土壤的入滲水量。風干土壤積水入滲過程中,在起始階段由于地表處的土壤基質勢梯度很大,此時入滲率也非常大,即初滲期。水分一方面主要在分子力的作用下被土??焖傥匠杀∧に硪环矫婵焖偬顫M表層土壤并形成水勢梯度,入滲鋒面快速延伸。隨著水分進一步下滲,入滲水分在毛管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在土壤孔隙中向下不穩定流動,并逐步填充表層以下土壤孔隙,直至全部孔隙為水分所飽和,入滲率由遞減較快趨于穩定,土壤進入穩滲期,成為由土粒和水分組成的二相系統[11]。
在沒有PAM流量條件下,普通滴灌水平濕潤鋒與垂直濕潤鋒隨時間的變化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在整個入滲過程中,水平濕潤鋒和垂直濕潤鋒始終保持著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且水平濕潤鋒始終大于垂直濕潤鋒。在入滲的初始階段(0~10 min),垂直與水平濕潤鋒的比值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升高,當入滲到一定時間(10~20 min)時,水平與垂直濕潤鋒的比值略有降低,30 min后兩者比值基本穩定在1.35左右,說明此時水平濕潤鋒和垂直濕潤鋒的擴展速率基本同步。
2.2 不同PAM濃度滴灌條件下濕潤鋒的對比分析
在PAM為0(CK)、1(T1)、2(T2) g/m3的滴頭流量條件下水平和垂直濕潤鋒的對照結果如圖3、圖4所示。由圖3可知,在整個入滲過程中,相同時間下水平濕潤鋒表現為T2
由圖4可知,在初始階段(0~20 min),純水對照的垂直濕潤鋒與T2的比值迅速減小,從2.10降到1.16,與T1的比值也是迅速減小,不過下降速度略小于前者,從1.31降到1.19。20 min以后,純水對照與兩種濃度PMA條件下的灌溉水的垂直濕潤鋒運移的比值都趨于穩定,且比值接近。綜合比較來看,純水對照的水平濕潤鋒以及垂直濕潤鋒與T1的比值始終小于與T2的比值。
3 結論
利用PAM試劑來改變沙質土壤的結構,使土粒的吸附能力加強以達到保水的效果。國內關于土壤入滲和水分運移,PAM試劑研究較多,但大多屬于專項研究,綜合性研究較少。本試驗在室內模擬了點源灌溉,初步探討了沙質土在點源滴灌條件下水分的水平垂直運移規律以及不同PAM濃度條件下濕潤鋒隨時間的變化,得到如下結論。
1)PAM在普通的滴灌條件下,水分運移變化明顯。在入滲的初始階段,水平濕潤鋒的水分運移速率大于垂直濕潤鋒水分運移速率,兩者的比值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大,當入滲進行到一定的時間,兩者的比值基本保持不變。
2)相同流速下,加入PAM的灌溉水和普通灌溉水的水平和垂直濕潤鋒均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且加入PAM的灌溉水的水平、垂直濕潤鋒均小于普通灌溉水條件下的水平、垂直濕潤鋒。普通灌溉水和加入PAM的灌溉水在水平方向的濕潤鋒比值先上升后基本保持穩定,而在垂直方向上的濕潤鋒比值則先降低后穩定在某一值附近,說明PAM可以改變水分的運移速率。
3)不同濃度的PAM滴灌條件下,對于土壤的入滲效果影響明顯不同。PAM濃度為1 g/m3和PAM濃度為2 g/m3的滴灌條件下,水平和垂直濕潤鋒均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但PAM濃度大的灌溉溶液較PAM濃度低的灌溉溶液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運移速率要慢。說明PAM濃度越大,土粒吸附水分的能力越強。
參考文獻:
[1] 孫海燕,李明思,王振華,等.滴灌點源入滲濕潤鋒影響因子的研究[J].灌溉排水學報,2004,23(3):14-16,27.
[2] 胡笑濤,康紹忠,馬孝義,等.地下滴灌條件下沙質土壤入滲特征試驗研究[J].灌溉排水學報,2004,23(5):75-77.
[3] 李明思,康紹忠,孫海燕.點源滴灌滴頭流量與濕潤體關系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6,22(4):32-35.
[4] 于 健,雷廷武,SHAINBERG I,等.不同PAM施用方法對土壤入滲和侵蝕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10,26(7):38-44.
[5] 王永敏,李俊穎,王定勇.不同劑型聚丙烯酰胺對冷沙黃泥土壤持水性能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10,26(8):96-101.
[6] 劉玉貴,張 瑾,朱忠其,等.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樹脂吸水保水性能研究[J].動能材料,2013,44(13):1842-1846.
[7] 蕊,于 健,白崗栓.聚丙烯酰胺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0):6093-6095,6101.
[8] 王小彬,蔡典雅.土壤調理劑PAM的農用研究和應用[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0,6(4):457-463.
[9] 介曉磊,李有用,韓燕來,等.保水劑對土壤持水特性的影響[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0,34(1):22-24.
篇2
關鍵詞:沙灘地;開發耕地;培肥增效
中圖分類號:F301.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1132012
惠來縣地處粵東沿海、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冷期短、暖期長、日照足、雨量豐,年平均氣溫21.8℃、降雨量1826mm、霜日一天以下,四季常青,適宜種植多種經濟作物。廣東地處國家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珠三角地區工業經濟發達,需要占用部分耕地發展工業,2003年惠來縣開始承擔上級易地開發項目,隨著中委廣東石化煉油項目、惠來火電廠等大型項目落戶惠來縣,需要占用部分耕地,為達到耕地占補平衡,根據上級要求,惠來縣大力開展園地山坡地開發補充耕地項目,近10a來,共新增耕地3460多hm2,其中由沙灘地開發的新增耕地900多hm2?;輥砜h海岸線總長81km,沿海沙灘地面積7333.3多hm2,其中適宜開發為耕地的約有2666.7hm2,是重要的土地后備資源。本縣沙灘地沙層一般在1m以上,質地屬細沙質松沙土,1~0.01mm細沙占94%~96%,0.01mm以下的物理性粘粒占4%~6%,粘結性很差,養分含量低。據調查分析,表土層有機質平均值0.57%、全氮0.038%、全磷0.020%、全鉀0.68%、堿解氮19mg/kg、速效堿2mg/kg、速效鉀16mg/kg、pH值6左右。因此,由沙灘地開發而成的新增耕地質地較差,水源較缺乏,惠來縣在開發初期,由于經營管理不當、技術不對路,種植的作物多數虧本,有出現短期撂荒的情況?;輥砜h農業局有關人員經過多年的試驗示范研究,已摸索出一套較完善的技術措施,使土壤肥力明顯增強,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實現了“荒沙變良田”的目標。主要應抓好以下幾點:
1 搞好基礎設施建設
1.1 配套機耕路和防御林工程
要根據沙灘地開發區的地形地勢做好全面規劃,設置配套機耕路和防御林帶,一般66.7 hm2左右的開發區可在其四周和十字形中心設置主干機耕路并與區外道路相連接,路寬6~8m,在主干機耕路內另設若干條田間機耕路,路寬4~6m,使路與路之間縱橫貫通,布局合理。機耕路兩邊用漿砌石護坡,路面用穩定土墊底,再鋪上碎石和沙土等硬化材料,使汽車能在主干機耕路上行駛,拖拉機能在田間機耕路行駛。田埂用穩定土鋪筑,使之能耐雨沖刷不潰垮,防止或減少田塊內的水土流失。為防止風沙侵襲,創造適宜農作物生長的田間小氣候,在開發區四周配套種植防御林,在開發區內機耕路的東側或北側增加2m防御林帶,防御林以種植木麻黃和大葉相思混交林為佳。
1.2 搞好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要利于排灌和集約性機械化耕作,田面高低較平衡,田塊內平均高差水田在±3cm內,旱地在±10cm內。對于一些已開發耕種、土質較好的田塊,應先將表土層剝離堆放成堆,待平整后再將表土均勻回填。
1.3 整修好排灌系統
排灌系統要力爭做到排灌分家,遇旱能及時灌溉,雨天漬水能及時排除??稍跈C耕路兩側分別修建三面光防滲排灌溝。主干排澇溝寬2~3m,深1~1.5m;田間排灌溝寬、深各0.8~1m,并配套好過路涵道。沙質地排灌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排澇,用水以噴灌為主。
2 規模經營,產銷結合
要根據種植戶的經營能力,承包面積應適當達到一定的規模,少者應有2~3.33 hm2,多者可以達到33.3 hm2以上,這樣才有利于設施的投入和產品分期分批供應。在設施方面可以采用噴灌和微噴灌,耕耙、起畦采用機械操作,以減少了人工成本,在銷售方面,應根據市場前景預測組織生產,錯開農產品上市高峰期,以提高效益。
3 客土增肥,提高地力
沙灘地開發原則上應達到4級耕地的質量標準,但由于沙質土養分容易滲漏,必須逐年改良鞏固提高,要求耕作層15cm以上,耕作層質地達到沙壤以上(0.01mm以下的物理性粘粒達20%以上),有機質大于10g/kg,全氮大于0.75g/kg,堿解氮大于60mg/kg,有效磷大于5mg/kg,速效鉀大于50mg/kg,pH值6~7左右。由于本縣沙灘地質地沙化,養分含量低,要達到上述的質量標準,必須結合實際采取相應的改造措施,重點是增施優質塘泥。因為本縣魚塘較多,現養魚以投放魚飼料為主,魚塘水面養鴨,養鴨也用鴨飼料,鴨糞魚糞及剩余飼料沉積在塘底,經漚制腐熟,使塘泥質量大大提高,塘泥主要成分是土壤粘粒,又含有豐富的養分,是改造沙質土的首選材料。因此,要求每667m2施入優質塘泥25m3,土雜肥50擔,水肥50擔,稻草或花生滕500kg。同時利用未開墾沙灘地、林地種植豆科綠肥,每667m2施綠肥500kg。在種植作物期間,要根據其長勢適施速效肥料。此外,可根據沿海的特點,在開發區周邊建水產品加工場和養豬場,用加工廠的付產品魚頭骨、蝦、蟹殼等養豬,豬糞水產生的沼氣蒸煮加工水產品,用漚制的豬糞水澆施農作物,達到良性循環、綜合利用、改土增肥的目的。
4 選擇適宜作物及品種,推廣測土配方施肥
沙質土保水保肥力差,不適宜種植水稻等需水較多的作物。通過試驗比較,選擇一些適宜在沙質地種植的優良作物品種,并配套相應的技術措施。
4.1 冬瓜
冬瓜耐貯藏運輸,產量高,是主要的北運菜。冬瓜粗生粗長,瓜苗種植時占地比例小,瓜蔓生長量大,占用空間大,利于集中施肥,節省人工成本。開發初期,由于土壤熟化程度差,在春季播種豆科牧草,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間,至6~7月份將鮮草割后覆蓋于瓜畦,7月份種上冬瓜,能有效緩沖畦面的溫濕度,夏季能保濕降溫,初冬能保濕保溫,同時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及氮、磷、鉀的養分含量,促進瓜苗生長,達到培肥增效的目的。據有關資料介紹,豆科牧草含有較豐富的氮、磷、鉀,是重要的有機肥料(見表1),據測定,山坡地種植格拉姆柱花草的土壤水分含量為206g/kg,無種植的為138g/kg,提高了68g/kg,在夏季土壤降溫2~7.5℃,沙質土緩沖性能差,變幅將更加明顯。通過瓜肥間套種,充分利用新開發耕地的空間和時間,既提高土壤肥力,又提高了冬瓜的產量和經濟效益。黑皮冬瓜產量高,抗逆性較強,效益較高,一般每667m2產量4000~6000kg,高產者667m2可達7500kg以上。667m2計劃產量以5000kg計,基肥667m2應施腐熟雞糞500kg或商品有機肥250kg,在瓜苗種植前,采用條施深施辦法,移載后10d第一次追肥,以后每10d追1次肥,采用水肥一體化施肥方式,施肥量逐次增加,每次施高效復全肥(氮、磷、鉀含量45%以上)3~6kg,11月上旬停施,共追肥10~12次,總肥量50kg左右。
4. 2 蘿卜
沙質土種植蘿卜外形美觀,口感佳、品質好。根據栽培季節不同可分為早蘿卜、晚蘿卜和晚冬蘿卜。早蘿卜一般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播種,全生育期50~60d,667m2產2500~4500kg,品種可選夏美、7007等,晚蘿卜一般在9月底至11月底播種,全生育期75~85d,667m2產6000~9000kg,晚冬蘿卜一般在12月初至12月底播種,全生育期100d左右, 5000~7000kg/667m2,晚蘿卜及晚冬蘿卜可選用四農雜交種系列、白雪兒、韓白玉等。蘿卜依不同季不同品種不同產量施肥量差別較大,基肥一般667m2施腐熟雞糞300~500kg或商品有機肥200~250kg,復合肥20~25kg。全期追肥4~5次,667m2次5~8kg兌水噴施,全期化肥施用量為:667m2純N:13~18kg,P2O5:5~8kg,K2O:10~15kg。
4.3 甘薯
沙質土種植甘薯外皮較光滑美觀,香甜適口,商品性狀好,售價較高。一般優質品種產量較低,但銷路好,售價高;普通品種雖然產量高,但價格低,難銷售。根據上述情況,示范區選用的品種主要有:越南紫心、廣紅、七里香等。越南紫心春種120d左右,667m2產1000~1500kg,秋種200d左右,667m2產1500~2000kg,總薯每公斤3~4元(廣州批發價,下同);廣紅春種100d左右,667m2產1200~1500kg,總薯每公斤2元左右, 秋種150~160d左右,667m2產2000~2500kg,總薯每公斤3元左右;七里香春種90d可收獲,667m2產2500~3000kg,每公斤1.6~2元。
甘薯施肥量依種植季節不同差別較大,基肥一般每667m2施腐熟雞糞500kg加復合肥10~15kg,早薯一般追肥2~3次,晚薯一般追肥3~4次,種后20d667m2施復合肥10~15kg,種后40d667m2施復合肥15~20kg, 種后60d667m2施復合肥25~30kg,以后看苗補施或不施。全生育期化肥施用量為(kg/667m2):N:13~15;P2O5:3~5;K2O:15~18。
此外,沙質土還適宜種淮山、大蒜、西瓜、花生等 。
5 創新工具改革,節本增效實現水肥一體化
沙灘地的特點是干旱缺水,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肥水供應以薄施多次施為宜,使養分集中在作物根系周圍,利于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必須采用水肥一體化的施用方式。要采用水肥一體化的方式,一般方法是打井建造蓄水池和配肥地,這樣既投資大又占地。通過研究,根據沙灘地的特點,采用連排式打井15~18口,深6m以上,將每口井的抽水管聯成1條總管,再配一臺電動提水泵,在需要用水時采用直接抽水噴灌的方式,并在水泵邊配置一個大塑料桶,將肥料溶解在盛水的塑料桶中,然后用1臺小型提水泵將肥液吸進輸水管中與水一起噴灑于作物上。
通過采取上述綜合措施,經熟化種植3~5a后,復種指數可達到2.5~3,667m2年經濟效益5000~10000元,耕層土壤理化指標穩定在4級以上。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桃苗;嫁接;成活率;影響因子
句容市是典型的丘陵山區,近幾年來應時鮮果發展迅速,特別是桃早果、早產、效益好、發展快,苗木需求量大。桃苗芽接程序簡單[1],操作容易,工作效率高,嫁接時間長,但由于丘陵山區土地立地條件較差,若要確保嫁接成活率高,培育出壯苗、好苗,必須注意苗地與周圍環境的變化,否則可能導致嫁接桃苗全部死亡。筆者從2007—2010年,通過連續4年的嫁接比較與觀察,探索出影響桃苗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子?,F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概況
試驗苗圃設在句容市重點水蜜桃生產地黃梅鎮楊修林桃園及茅山管委會馬埂村,試驗園砧木為毛桃苗,嫁接品種有金山早紅、霞光、拂曉、良姬、新白花等。
1.2試驗設計
1.2.1不同立地條件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選擇4種不同的立地條件進行嫁接比較,即設4個處理,分別為:地勢平坦,熟土層較深,有少量沙質,周圍通風性良好(A1);地勢平坦,熟土層較深,有少量沙質,四周有高桿農作物遮擋,通風性較差(A2);地勢平坦,土質黏重,四周通風性良好(A3);坡地,土質黏重,四周通風性良好(A4)。2次重復。
1.2.2不同質量穗芽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試驗設2個處理,分別為:飽滿芽(B1)、不飽滿芽(B2)。在同一塊立地條件較好的苗圃地進行嫁接。2次重復。
1.2.3不同嫁接時間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根據不同的氣候特點,選用4個不同的時間段作嫁接成活率的比較,即設4個處理,分別為:6月下旬至7月上旬(C1);7月中旬至8月上旬(C2);8月中旬至8月底(C3);9月中旬至下旬(C4)。2次重復。
1.3試驗方法
嫁接方法為帶木質部芽接,接前接后管理條件較好。比較觀察桃苗在不同的立地條件、不同質量的穗芽、不同的嫁接時間3種情況下嫁接成活率[2]。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立地條件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選擇不同的立地條件對桃苗嫁接成活率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選擇地勢平坦,熟土層較深的沙質土,四周通風性良好的地塊作為苗圃地,利于排灌及苗木根系的生長,嫁接桃苗成活率達到96.00%,壯苗(達到的一級苗,以下同)率達到90.18%;最差的是周圍有遮擋物不通風的地塊,其他條件都好,由于四周不通風,苗地相對溫度提高,苗木死亡率很高,如果遇到陰雨高溫,死苗就更快,連續2年嫁接平均成活率僅31.79%;其他條件較好,土質黏重的地塊,基本不影響桃苗嫁接成活率,但直接影響出圃苗木的質量;坡地嫁接桃苗,坡下易積水,造成桃苗爛根而死,對桃苗嫁接成活率有一定的影響[3]。
2.2不同質量穗芽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選用穗條中部的飽滿芽進行嫁接(主栽品種新白花),連續多年嫁接成活率都高,平均為96.88%,苗木中期生長快且旺盛,壯苗率達92.90%。不飽滿芽嫁接,差異十分明顯,2009年嫁接桃新品種拂曉(外地引進,枝條較弱,芽眼不飽滿),除發芽推遲5~7d,發芽率約80%,發芽后又受陰雨影響,成活率僅39.58%,中后期苗勢生長弱,壯苗率僅42.11%;2010年7月下旬嫁接本地品種新白花打頂部及基部芽,芽眼形似飽滿,結果表明,嫁接成活率僅60.00%,壯苗率僅66.67%,此類芽應列為不飽滿芽。
2.3不同嫁接時間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第1階段(處理C1)嫁接桃苗較合適,此時梅雨已過或將出梅,接后利于發芽,苗木生長期長,此期嫁接成活率達95.56%,壯苗率達90.41%;第2階段(處理C2)的關鍵要掌握剪砧的時間,如果氣候適宜,通風好,可1次剪砧,如氣溫偏高,應推遲剪砧或分2次剪砧,在較好的管理條件下,此期嫁接也可達到滿意的結果,成活率可達92.50%,壯苗率可達89.64%,如果剪砧時間掌握不好,可直接影響其苗木成活率;第3階段(處理C3)已到秋季,在開闊通風的苗地可以采用剪砧嫁接,促使其早發芽,此期嫁接成活率可達89.82%,但由于生長期短、長勢弱,壯苗率僅29.35%,此期嫁接一般為補接;第4階段(處理C4)一般為培育芽苗,是由于前期砧木生長不好或有意識要求芽苗而定,此期嫁接時間一定要掌握好,提前容易發芽,推遲傷口與芽片難以愈合,一般在白露后為宜,嫁接成活率亦可達92.00%。
篇4
關鍵詞:石質邊坡,植被恢復,研究,應用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1.前言
近年來公路建設要求樹立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本研究僅對石質邊坡的主要技術方法進行研究,對不同母巖、不同坡度巖石坡面的最佳施工工藝,錨桿與掛網工藝的改進、基層噴植工藝的優化等。
2.現有邊坡植被恢復技術的分析
2.1鍍鋅鐵絲網+三維植被網+客土覆蓋
道路基巖受施工影響,大多較為破碎,單純依靠三維植被網的防護,效果較差,因此,將鍍鋅鐵絲網與三雛植被網結合運用并采用客土覆蓋,進行種植。
2.2土工網+三維植被網+客土覆蓋
土工網+三維植被網+客土覆蓋與鐵絲網+三維植被網+客土覆蓋作用類似,也用于破碎坡面,但由于土工網力學性能遠不如鐵絲網,這種防護措施就只能運用在破碎程度較輕、坡面為沙礫石結構或泥夾石結構的邊坡。
2.3連續纖維增強土噴射
連續纖維增強土噴射是使用水壓式纖維噴射機械和氣壓式灰漿噴射機將聚乙烯纖維和沙質土同時噴射在坡面上。由于連續狀聚乙烯纖維在沙質土內呈三維空間分布并與沙質土混成一體,由此所形成的土層具有較強的粘著力、抗沖刷、抗變形、透氣透水的特性。在完成了連續纖維增強土噴射施工之后,再對其實施厚基材噴播植草或其他植被建植技術,就可以達到保護坡面、恢復植被的目的。
2.4厚層基材噴射植被護坡
是采有混凝土噴射機把基材與植被種子的混合物按照設計厚度均勻噴射到工程坡面的護坡技術。它通過在坡面噴附一層類似于自然土壤且能夠貯存水分和養分的植物生長所需的基層材料,解決了巖石邊坡無法生長植物的難題。
2.5藤蔓植物護坡
這種方法也叫垂直綠化,是指栽植攀緣性和垂吊性植物,以遮蔽硬質巖石陡坡和建筑砌體,美化環境的綠化方法。藤蔓植物護坡各地均可應用,對邊坡也沒有限制。
2.6植生帶護坡
植生帶是采用專用機械設備,依據特定的生產工藝,把草種、肥料、保水劑等按一定的密度定植在可自然降解的無紡布或其它材料上,并經過機器的滾壓和針刺的復合定位工序,形成的一定規格的產品。
3.高陡邊坡防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陡挖方上邊坡因防護位置高、坡度大、土壤瘠薄、坡面不保水、植被退化等原因,因而在邊坡防護中尤為困難。
3.1原生植被徹底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公路工程建設中,大規模的爆破開山和挖方,改變了原有的地貌,產生了大量的開挖剖面,使沙、土、石暴露于地表。經風化解體破碎,逐漸由較大的粗糙碎屑形成較小的顆粒,再轉化為松散碎屑;表層植被完全消失,植被附著層土壤被直接剝離,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迅速降低,形成局部山體滑坡、倒塌,甚至導致泥石流。
3.2坡體高陡植被恢復困難
由于山區地形復雜,巖性多樣以及殘積粘土等。殘積粘土層厚1-5米,強風化層厚5―10米,弱風化層5-20米,局部受構造影響強風化層深達20-30米。
在實際工程中,往往由于節約土地、保護耕地等因素的需要,土質邊坡的坡率可以達到1:0.75,石質邊坡達到1:0.3以上,甚至還有倒坡出現。
頂部風化巖,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降低,高陡邊坡攔截降水的能力低于平均降水量的10%,暴露的工作面使植被更難以生長。邊坡總體呈現無土、缺水、缺肥。巖坡陡峭,施工操作困難,植被重建難度大。
3.3高陡挖方上邊坡防護的方法
以植被恢復相關理論為指導,充分利用現有植被恢復技術的研究成果;借鑒已有的植被恢復研究方法,結合秦嶺山區石質邊坡現狀和現有的植被類型,得出本研究特有的應用技術和植被恢復方法;充分收集秦嶺現有植被類型和植物種,在高陡石質邊坡實驗的基礎上篩選出適合秦嶺山區石質邊坡生長的植被類型和植物種:室內試驗與工程實踐相結合,不斷總結改進已有的植被恢復技術和方法。
4.秦嶺山區石質邊坡植被恢復技術試驗研究與應用
4.1試驗設計
依據初試結果,在中試過程中擴大實施范圍,并完善了石質邊坡植被恢復客土配方,以期在土壤強度和植物生長兩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
4.2初試
1、清理石質坡面
清理坡面浮石,盡可能平整坡面,坡面清理應有利于基材混合物和巖石坡面的自然結合,禁止出現反坡。
2、鉆錨桿孔和植生孔
按每平方米一個孔位布置錨桿,根據巖石邊坡風化程度確定孔深0.6-1m,土質邊坡孔深1m,孔徑1 2mm和1 8mm;按每平方米3―4個植生孔位,孔徑1 5cm,孔深30-40cm。
3、錨桿、固漿、鋪設鍍鋅鐵絲網
選擇中Φ12鋼筋做錨桿,長度以露出坡面20cm為氬空隙用水泥沙漿填滿并搗實。鋪設鍍鋅鐵絲網,并張拉緊固于上下緣的錨桿上,網間搭接寬度不小于5cm,鐵絲網與露頭錨桿用鐵絲綁扎。掛鍍鋅鐵絲網的目的是形成加筋植被厚基層,增強護坡強度。
4、拌和有機基材混合物
篩分種植土,拌和粘和劑、種植土、腐殖質、長效肥、保水劑、纖維、添加劑及混合草種,組成有機基材混合物,草種選用黑麥草、高羊矛、紫花苜蓿、狗牙根,合計播量40-60g/劑使用水泥和研制的添加劑。
5、噴射有機基材混合物
先對石質坡面噴水,再使用混凝土噴射機,空壓機將拌和均勻的有機基材混合物分兩次噴射到坡面上,注意噴射時要求完全覆蓋鐵絲網,加水量保證噴射的基材不流不散,第一次,將種植土以10-15cm的厚度噴覆到坡面上,第一次覆蓋完成后,坡面應是平整的,第二次將種植土和草種充分混合以2―5cm的厚度覆蓋到坡面上。
6、蓋草簾
蓋草簾是用于保墑,營造植物種子快速發芽的環境,覆蓋期最少需要10天,揭草簾時要選擇時機,避免植物嫩芽受日照影響。
7、栽植喬灌木
在相應位置栽植喬灌木:紫穗槐、迎春、油松(帶營養缽),3―5株/孔,并澆透水。
8、養護管理
主要是澆水,充分保證植物生長的需要,在養護期內要保證基材始終保持濕潤狀態,澆水要避免高壓水頭直接噴灌。適當時候要修剪,主要是促進植物分蘗。
4.3中試
1、施工季節選擇
由于該技術是將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配合實施,因而對施工季節略有限制。在秦嶺山區實施高陡石質挖方上邊坡喬灌藤草群落技術,除了可以在春季和秋季施工,夏季也可以根據施工地點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進行施工。
2、施工前準備
主要是指石質坡面的清理、施工機械、鍍鋅鐵絲網、有機基質材料、草簾、喬木灌木和草種的購置和準備,以及澆水機械設備的準備。
4.4結果分析
2006年3 月11月,在西柞高速公路進行了6500的大挖方段石質邊坡坡面植草、植喬灌木試驗。
試驗觀測表明,修改后確定的工程措施和基材配方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能抵御強降雨的沖刷(天氣預報降雨量120mm),工程防護效果和景觀效果較佳。
篇5
鈣是植物生長發育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多年來不少果園只重視化肥(氮、磷、鉀)的投入而忽視了鈣等中微量元素肥的施用,加上果樹和鈣本身的一些特性,如根系吸收能力差、鈣的移動性差等,使果樹缺鈣問題越來越突出,由此引發的生理病害也越來越嚴重,如蘋果的苦痘病、痘斑病、水心病、套袋果裂紋病、裂果,梨黑斑病、黑心病,桃梢端枯死,獼猴桃早熟易軟,板栗貯藏期果肉變黑等,都與鈣營養失調有關。因此,給果樹增補鈣素養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優果措施。
1 造成樹體和果實缺鈣的原因
1)土壤鈣含量不足。碳酸鈣和磷酸鈣是土壤中鈣的主要來源,雖然缺鈣一般不是因為土壤中含鈣量少,但有些沙質土壤、酸性土壤、鹽堿地、澇洼地以及20年生以上長富系列品種老果園、重茬果園、有機質含量較低的果園等,也常存在鈣素嚴重不足。
2)土壤中的拮抗離子影響鈣吸收。溶解在土壤溶液中的銨離子、鉀離子、鈉離子、鎂離子等,能與鈣離子產生拮抗作用,抑制果樹對鈣離子的吸收和利用,從而表現缺鈣癥狀。
3)根系吸收鈣的能力差。鈣只能通過根尖形成凱氏帶的區域吸收,而吸收能力強的根毛區是形成凱氏帶的主要區域,所以根毛區不具備吸收鈣的能力,僅靠根毛區之前的根尖部分(伸長區、生長點、根冠)吸收鈣素,容易造成鈣素供不應求。
4)鈣在植物體內移動性差。鈣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主要是通過木質部導管,靠蒸騰液流的動力運送到旺盛生長的器官,并且鈣在植物體內的移動性很差,基本上不再進行二次分配利用,所以蒸騰強度越大、生長時間越長的器官,運送的鈣素就越多。果實的蒸騰強度遠小于葉片,運送的鈣素比葉片少,加之鈣的移動性差,葉片中的鈣難以向果實轉移,因此常導致果實嚴重缺鈣。套袋果比不套袋果缺鈣重,就是因為套袋果由于紙袋的作用,其蒸騰強度小于不套袋果。
另外,果梗含有較多的草酸,可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晶體而沉淀,而草酸鈣晶體隨果實成熟逐漸增多,堵塞了維管組織,障礙了后期鈣的輸入,導致果實缺鈣。
2 增補鈣素營養的措施
1)土壤補鈣。要根據土壤特點確定是否要補鈣。對沙壤土、酸性土壤等易缺鈣的果園土壤,要重點進行土壤補鈣。果樹中85%的鈣由土壤供給,因此土壤鈣含量對植株含鈣量有顯著影響。在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早春土壤解凍后盡早施入有機鈣肥,或結合秋施基肥施入鈣肥,使鈣肥投入占全年用肥投入的20%左右。對沙質土壤,宜輪換施用鈣鎂磷肥、過磷酸鈣、硝酸鈣、藍得土壤調理劑、富力邦硅鈣鉀鎂肥或榮昌硅鈣鎂鉀肥等;對酸性土壤,每畝施入石灰25~50 kg。
2)葉面噴鈣。土層深厚、質地適宜的土壤以及石灰性土壤含鈣量較高,著重以葉面噴施補鈣為主??蛇x擇不含激素的氨基酸鈣,如CA2000鈣寶、上海綠油油三代有機鈣、糖醇鈣、稀土純鈣、綠云肽神鈣、天達2116等。以上鈣肥還能供給果樹其他微量元素。葉面補鈣應在果樹吸收鈣的高峰期進行,可起到很好的補鈣效果。即花后1~6周和果實采收前30~40天,各噴3~4次,除袋后再噴1~2次,尤其是套袋紅富士蘋果。重點噴布果實和葉片,單噴或同農藥混噴均可。
3)適量使用氮肥和鉀肥。銨離子、鉀離子與鈣離子之間有拮抗作用,土壤中銨離子、鉀離子含量過高,以及氮、鈣比過高,均能抑制鈣的吸收。因此應適當控制氮、鉀肥的施用。
4)實行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是解決缺鈣生理病害的關鍵措施??砂疵可a0.5 kg蘋果施1~1.5 kg有機農家肥比例施肥,采用“四肥一調理”全營養施肥技術。如秋施基肥的肥源不足或沒有農家肥,以15年生以上長富系列品種為例,可畝施昊威腐殖酸精制有機肥350~400 kg+地力旺或航天菌肥250~300 kg+富力邦硅鈣鉀鎂肥150~250 kg+華陽大三元復合肥(15-15-15)或三寧(16-7-23)100~150 kg+藍得土壤調理劑100 kg。于中熟蘋果采收完、晚熟蘋果采收前施入效果最好,或在蘋果采收后立即施入,不得拖延到土壤封凍前,未及時施入的可在早春土壤解凍后盡快施入。大力推廣果、沼、草、畜、窖循環經濟模式,以提高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
篇6
我們學校地處萊陽北端,應該說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同,萊陽種植蘋果樹的地方很多,但比較起來,無論是在口味還是表光色澤方面,其他地方的蘋果都不如是榆科頂的蘋果好吃,而且從整個萊陽范圍來說,我們這里的種植規模是最大的,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地理組的老師就帶領學生應用學過的地理知識從多個方面進行研究分析。
1.溫度
溫度是蘋果生長發育最重要的環境條件之一,各種蘋果對溫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即最低溫度、最適溫度及最高溫度,稱為3基點溫度。溫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呈周期性的變化,稱為溫周期。有季節的變化及晝夜的變化。1d中白晝溫度較高,光合作用旺盛,同化物積累較多;夜間溫度較低,減少呼吸消耗。因而這種晝高夜低的變溫對蘋果生長有利。但不同蘋果適宜的晝夜溫差范圍不同。通常熱帶蘋果晝夜溫差應在3-6℃;溫帶蘋果5-7℃,而沙漠蘋果則要相差10℃以上。萊陽市地處北溫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1.6℃,四季分明,春季風多易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晝暖夜涼,冬季寒冷干燥的特點。
此外,果實生長后期晝夜溫差是影響果實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據記錄,半島內陸地區夏末秋初晝夜溫差在10℃以上,由于晝夜溫差較大,蘋果含糖量高,品質優良,因此膠東半島也是我國著名的蘋果生產基地,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則高達15%。
2.光照
光照是蘋果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條件。其通過光強、光質和日照時間長短影響光合作用及光合產物,從而制約著蘋果的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
2.1 光照度:光照度常依地理位置、地勢高低、云量及雨量等的不同而呈規律性的變化。即隨緯度的增加而減弱,隨海拔的升高而增強。一年之中以夏季光照最強,冬季光照最弱;一天之中以中午光照最強,早晚光照最弱。
2.2 光質:光質又稱光的組成,是指具有不同波長的太陽光譜成分,其中波長為380~760nm之間的光(即紅、橙、黃、綠、藍、紫)是太陽輻射光譜中具有生理活性的波段,稱為光合有效輻射。而在此范圍內的光對蘋果生長發育的作用也不盡相同。蘋果同化作用吸收最多的是紅光,其次為黃光,藍紫光的同化效率僅為紅光的14%;紅光不僅有利于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還能加速長日蘋果的發育;相反藍紫光則加速短日蘋果發育,并促進蛋白質和有機酸的合成;而短波的藍紫光和紫外線能抑制莖節間伸長,促進多發側枝和芽的分化,且有助于花色素和維生素的合成。因此,高山及高海拔地區因紫外線較多,所以高山花卉色彩更加濃艷,果色更加艷麗,品質更佳對于蘋果來說,則是色澤鮮艷,表光優良。
2.3 光照長度:日照長度首先影響蘋果花芽分化、開花、結實;其次還影響到分枝習性、葉片發育,鱗莖等的形成以及花青素等的合成。
縱觀萊陽地區,地形呈北高南低的地勢,北面海拔高度超過200多米,自沐浴店向南大部分地區海拔高度少于100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996小時,年平均風速2.7米/秒,全市平均無霜期173天,這樣的地形決定了北部地區光照條件要好于南部地區。
3.水分
水是蘋果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養分進入蘋果時的外部介質(如很多主動吸收的離子)或載體(大多數被動吸收過程),同時也是維持植株體內物質分配、代謝和運輸的重要因素。其中,蘋果吸收的大部分水分用于蒸騰,通過蒸騰引力促使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并有效調節體溫,排出有害物質。
蘋果的需水特性:不同蘋果對水分的虧缺反應不同,即對干旱的忍耐能力或適應性有差異。蘋果的需水特性主要受遺傳性決定;由吸收水分的能力和對水分消耗量的多少兩方面來支配。蘋果屬于中性植物,不同生長期對水份的要求不同。
蘋果生育期的4~9月,約需降水540毫米。年內降水分布不均的蘋果產地多是由于,土壤蓄水性好,不均性降水,可通過土壤容蓄調節使用,形成蘋果栽培優勢的供水條件。
萊陽市地處北溫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風多易旱,夏季炎熱多雨,全市年平均降水量800mm左右,降水多集中在5-9月,降水量多在500-650mm左右。由于北部地區地勢較高,年降水量南部地區平均多100mm左右,在供水條件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
4.土壤與營養
蘋果樹根系入土深而廣,與土壤接觸面大,可適應沙質土、壤質土、黏質土、礫質土等不同土質。
萊陽市境地處膠東隆起與萊陽盆地交接部位,市區北部處于棲霞復背斜的南翼。巖層為膠東群,地層走向東西,傾向南。城南為萊陽盆地中心,境內較高的山巒基本屬于低山。北部,東北部其高度均在海拔300~400米之間,切割深度200米左右。這些地帶的山巒,多呈梁狀緩慢起伏,除個別山峰陡峭之外,多數山的坡度在15°~20°之間,其溝谷開闊,縱坡比較平緩,谷底時而有巖石露出,時而有薄層堆積物,其中多為礫石、碎石,少量為粘質砂土,土壤多為沙質土、壤質土、礫質土等適于蘋果生長的不同土質,富含磷、鉀和鈣、鎂等微量元素,土壤酸堿度為PH6.5左右。
5.地勢地形
地勢地形是影響蘋果生長發育的間接環境因素。它是通過改變光、溫、水、熱等在地面上的分配,從而影響蘋果生長發育、產量形成與品質變化。而溝壑丘陵區,具有自然調節光、溫、水、熱的地理屬性,非常利于蘋果生長發育。
篇7
1 凍害的癥狀
從多年來的生產實踐證明,葡萄凍害發生的程度與低溫發生的程度、低溫出現時間的長短呈正相關,而與樹體的營養狀況和樹體的休眠深淺為負相關。凍害的癥狀大致有如下幾種表現。
1.1 枝蔓凍裂
這是由于葡萄樹的枝蔓外層樹皮比內部的木質冷卻得更快些,當溫度突然下降時,常沿著莖的縱向開裂。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枝蔓皮層停止生長較早,而髓部往往較晚停止活動,當低溫提前來臨時,受凍的細胞結冰體積膨大,引起枝蔓縱裂,從受凍的枝蔓橫剖面中可看到不規則形的褐色斑塊。枝蔓的縱裂變部位多數位于偏西方向。
1.2 瞎眼
這種現象往往出現在“春寒”引起的低溫危害。用刀片橫切芽體,可以看到芽的中心發黑――說明主芽受凍害,其四周的預備芽(副芽)還有可能晚發芽。也有的是整個芽體受凍――群眾稱為“瞎眼”?!跋寡邸笔蛊咸训拿妊柯?、果枝率大幅度下降。
花器官、幼果的凍害,一般多發生在有冰雹的時期。出現花瓣早落。受凍害的幼果表現為發育不良――畸形果,或中途停長而脫落。
1.3 根系凍害
一般不會發生根系凍害。但當埋土不嚴或埋土較淺薄時,根系所在地溫低于-3℃時,會出現根系凍害。多發生在深冬季節遇到極端低溫較多,且持續時間較長時,細根的抗寒能力低于粗根。根系外部皮層變褐色,皮層與木質部分離,甚至脫落。根系受凍后對地上部的影響,表現為春季萌芽晚或不整齊,或在展葉后又出現干縮等現象。
2 葡萄發生凍害原因
2.1 “暖冬”與“春旱”
近幾年的“暖冬現象”,使不少果農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葡萄不埋土也能安全越冬,結果導致凍害發生,而春季干旱更加重了凍害程度。
2.2 遭遇極端天氣與“倒春寒”
冬季干旱、雪少、風大,葡萄樹體耐受極限低溫以下的極端天氣偶爾出現,使葡萄遭受凍害。另外,每年的春季特別是在葡萄傷流、幼芽萌動的關鍵期,會有不同程度的寒流來臨,出現“倒春寒”現象。天氣“忽熱忽冷”,甚至出現零下低溫和結冰現象,使葡萄發生凍害。
2.3 栽植不耐寒品種
歐美種抗寒性較強,歐亞種抗寒性較差。南樂縣栽植的葡萄品種大多屬于歐亞種,如玫瑰香、紅地球、瑞必爾等耐凍性差,易產生凍害。
2.4 病害與缺素癥
白腐病、霜霉病等是危害葡萄葉片的主要病害,防治不及時易造成早期落葉;缺素癥導致小葉病、葉片黃化及早衰,使葉片功能不能正常發揮,降低葡萄樹體有機營養貯備水平,導致抗寒力降低,發生凍害。
2.5 土壤質地原因
與壤質土壤相比,沙質土壤保水性差且地表溫度日夜溫差大,據筆者調查,種植在厚度大于35厘米的沙質土壤上的葡萄易受到凍害。
2.6 施肥不當
不少果農不注重增施有機肥,而偏重施用化肥,尤其是大量施用氮肥,致使枝蔓徒長、成熟度下降、抗寒力降低。
2.7 生產管理不善
大肥大水,使枝條生長虛旺,加之摘心、除副梢不及時,導致枝芽組織不充實,而產生凍害。
2.8 留枝量過大,不能合理負載
為求高產盲目多留枝蔓,不但會造成果品質量下降,還會削弱樹勢,減少樹體的貯藏營養水平,降低樹體抗寒力。
3 防治凍害的措施
3.1 選用抗寒砧木和優良品種
建園時選用抗寒砧木,如山葡萄貝塔,及中早熟優良品種。
3.2 加強土肥水綜合管理,增強樹勢
10月中旬,利用葡萄根系生長高峰期斷根易愈合的特點,施入有機肥,并按照輕施氮、適施磷、重施鉀及合理施用硼、鋅、鐵等多種微肥的原則施用化肥。在生長季節結合噴藥,進行根外追肥。采收后進行葉面噴肥,從而提高樹體貯藏營養水平,利于樹體安全越冬。同時結合追肥澆好芽前、花后、果實膨大和封凍4次關鍵水,促使樹勢健壯。
3.3 合理修剪與負載
合理修剪與負載,不但能提高葡萄產量和品質,同時能增強樹體養分積累,使枝條發育充實,提高抗寒能力。實踐證明,不論什么品種和什么架式,盛果期的葡萄樹一般每平方米架面保留8~10個新梢,每畝產量保持在2000千克為宜。
3.4 樹干涂白
果實采摘后,將樹干和主枝均勻涂白,使樹體溫度變化穩定,既防凍,又能殺死隱藏在樹干中的病菌、蟲卵和成蟲。涂液要干稀適中,以涂刷時不流為宜。涂白液的配制比例是:生石灰100份、硫磺粉10份、食鹽10份、植物油1份、清水200份(以重量計),混合均勻即可。
3.5 埋土或樹體保護
11月初即土壤封凍前10天左右,枝蔓下架,進行埋土防寒。先把枝蔓捆綁壓平,后用松土覆蓋,枝蔓間隙盡量做到用土填嚴,土層厚度一般15~20厘米即可?;蛑β幌录?,利用玉米秸稈在植株上直接捆綁覆蓋,秸稈厚度20~30厘米;用20厘米厚度土把秸稈根部封住踏實,以防被風吹倒。用這種方法,來年春季可節省上架時間。如南樂縣近德固鄉一果農在自己的葡萄園內,連續3年運用此法,均取得了好的防凍效果。
3.6 做好晚霜預防工作
根據氣象部門的預報,在晚霜來臨前,大水澆灌葡萄園,可以減輕霜凍危害;在風口處和葡萄園四周設置風障,風障越高,效果越明顯;花期、幼果期遇晚霜,可用熏煙法防止。
3.7 提高枝干有機營養貯備水平
生產季節利用摘心、除副梢,并保留適量枝葉,保持通風透光,防止徒長,培育粗壯的營養枝蔓;進入9月應嚴格控制副梢生長。搞好病蟲害防治,保護好葉片;不提倡利用副梢結二次果,以增加后期營養的積累;做到適時采收,若采收過晚,影響樹體貯藏營養,易使樹體發生凍害。
4 補救辦法
篇8
關鍵詞:設施栽培;黃瓜根結線蟲;發生特點;綜合防治
由于保護地黃瓜栽培的特殊環境,給黃瓜病蟲害的滋生、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態條件,據筆者調查,由于連作大棚黃瓜面積的不斷擴大,致使黃瓜根結線蟲病發展蔓延速度較快,黃瓜死苗率不斷增加,從而造成黃瓜嚴重減產,品質降低,對黃瓜生產造成嚴重影響?,F將該病害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簡要介紹如下。
1 危害癥狀
黃瓜根結線蟲病僅危害根,被害的須根和側根形成串珠狀瘤狀物,也叫根結,使整個根腫大,粗糙,呈不規則狀。瘤狀物初為白色,表面光滑較堅實,后期根結變成淡褐色腐爛。剖開瘤狀物,可見里面有半透明白色針頭大小的顆粒,即雌成蟲。由于根部被破壞,影響正常的吸收機能,所以地上部生長發育受阻,輕者癥狀不明顯,重者生長緩慢,植株比較矮小,生育不良,結瓜小而且少。在中午氣溫較高時,地上部植株呈萎蔫狀態;早晚氣溫較低或澆水充足時,暫時萎蔫又可恢復正常。隨著病情的發展,植株逐漸枯死。黃瓜被害后,常誘發土壤中某些病菌如鐮刀菌屬及絲核菌屬等真菌的感染,使根系加速腐爛,植株提早枯死。
2 發生特點
黃瓜根結線蟲病是由線形動物門根結線蟲屬線蟲侵染引起的。線蟲以卵在病株根內,隨同病株殘根在土壤中越冬,或以2齡幼蟲在土壤中越冬。在環境適宜時,越冬卵孵化為幼蟲,而2齡幼蟲繼續發育。在田間主要依靠帶蟲土及病殘體傳入,農具攜帶傳播,也可通過流水傳播土中幼蟲,幼蟲一般從嫩根部位侵入。侵入前,能作短距離移動,速度很慢,故此病不會在短期內大面積發生和流行。侵入后,能刺激根部細胞增生,形成根腫瘤。幼蟲在腫瘤內發育至3齡,開始分化,4齡時性成熟,雌雄蟲體各異,雄蟲交尾后進入土中死亡;卵在瘤內孵化,1齡幼蟲出卵并進入土中,進行侵染和越冬。也有的以卵在病根中,于土壤中越冬。
3 發生程度與環境條件的關系
地勢高燥,疏松、透氣的沙質土壤發病重;堿性或酸性土壤不利于發病;土壤潮濕,黏重時,發病輕或不發病。如果土壤墑情適中,通透氣又好,線蟲可以反復為害。
4 綜合防治措施
4.1 農業措施
4.1.1 輪作倒茬
一種線蟲一般在同科、同屬或鄰科、鄰屬中為害,所以有計劃地進行遠緣科、屬間2~3年間輪作,如可與辣椒、蔥蒜類等抗耐病較強的作物輪作2~3年,以減少損失,降低土壤中的線蟲數量,可起到減少蟲源作用,減輕下茬受害。
4.1.2 深耕翻曬
根結線蟲多分布在3~9 cm表土層,深翻可減少為害。播前深耕深翻20 cm以上,把可能存在的線蟲翻到土壤深處,可減輕為害。上茬收獲后,在下茬播種前應翻曬土壤,尤其發病地更需要翻曬,使線蟲暴露在土表而促使其死亡。根據線蟲的致死溫度為55 ℃(5 min)的特點,在線蟲病害發生的地塊,待作物收獲后土表覆蓋地膜,暴曬7 d左右,使土表溫度達到55 ℃的高溫,1周左右的長時間可殺死土壤上層的絕大多數線蟲。
4.1.3 培育無病壯苗
采用無病土育苗或選用大田作物土育苗,選擇無病苗,避免有病史的棚土育苗,以利于培育無病壯苗。
4.1.4 合理施肥
重施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不僅能夠增強植株抗性,而且還可增加線蟲天敵微生物,抑制線蟲的生長發育。
4.1.5 及時清潔田園
把前茬帶線蟲病的黃瓜植株連根清理干凈,集中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另外,在病地用過的農具如鐵锨、瓜鏟等,要擦洗干凈,防止擴大傳播。
4.1.6 高溫防治
春季保護地黃瓜6月下旬拉秧后,立即清除病根,集中田外深埋或燒毀;深翻土層,然后起壟0.5 m高;溝內灌水,使溝里始終有水;鋪蓋地膜,大棚或溫室密閉15~20 d后,揭膜平地播種。鋪膜既可防枯萎病,又可殺死耕作層土壤中的大部分線蟲,起到防病作用。
4.2 化學防治
4.2.1 土壤消毒
播種或定植前,用2%阿維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1.8%的齊螨素乳油1 200~1 500倍液作土壤處理,應進行覆蓋。
篇9
鮮菇
食用蘑菇是理想的美味、多功能食品。記者了解到,在北京市郊區、浙江嘉興及上海郊區等地,均有多個品種的蘑菇產品并且實現了工廠化周年種植。據了解,由于做到了科學管理,技術先進,這些工廠化生產出的鮮蘑菇不僅產量高,品質也相對不錯,主要體現在科技含量高,規格一致,染病率少等方面,產品物美價廉,因此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不僅大大豐富了消費者的菜籃子,也在科技創新農業上獲得了較高的收益。
越冬山藥賣得俏
定陶縣系黃河中下游沖積平原,土層深厚為沙質土壤,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適宜山藥生長。陳集山藥包括西施種子和雞皮糙兩個品種:西施種子山藥,它不接豆。一畝地種植約5000棵,架高在1.5米,行距在90厘米,畝產量在1500千克左右。
陳集山藥自秋末成熟后,能在地里儲存,采挖到來年3月份。因為不失水分,每畝能增產近150千克,多賣近千元?,F挖現賣的山藥十分新鮮,深受消費者歡迎。陳集山藥已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因此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
山藥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自古被視為一種藥食同源的滋補佳品。陳集山藥有面、甜、沙、香、綿、爽的豐富口感。除鮮食外,還加工成了不少產品。由于有了深加工,山藥的附加值也有了很大提升,也提高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電話:13355400001
碎米芽菜
碎米芽菜被稱為四川四大名菜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以香、甜、脆、嫩、鮮著稱。當地企業不僅通過專賣店銷售,在網上也很火爆。每年有上萬噸的商品供應市場,給種植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冰激凌熱著賣
冰激凌加熱會融化,但是由于它本身的溫度低,作為餡料和其他的食物在一起快速加熱是沒有問題的,其做法并不難,但是卻巧妙地利用了人們在冬天想吃冰激凌又怕涼的消費心理,把冷和熱結合起來,讓冰激凌迅速回溫又不至于融化,吃起來口感更好,同時呢,還引進了蛋糕、薯條和飲料,把冰激凌從一種休閑小食品,做成了可以讓人吃飽肚子的西式快餐,不但給牛奶找到了新的賣點,而且還使更多的農產品從這里走上了市場。
電話:010-51286809
香甜橄欖
橄欖,又名青果,因果實尚呈青綠色時即可供鮮食而得名。有青三棱、烏三棱橄欖,主產廣東潮汕地區,栽培歷史500年以上,屬潮汕名產,堪稱廣東一絕。三棱橄欖果實成熟時略呈三棱形,故稱三棱橄欖。當地農民在三棱欖基礎上,用優質品種甜欖進行五、六次的反復嫁接,優中選優,精心培育而成的新“三棱欖”,俗稱香甜橄欖。有三棱欖的“香”和甜欖的“甜”,具有入口脆、無渣、、口感香等特點。含可溶性固形物12%,果實可食率82.84%,100克肉含維生素c18.64毫克、鈣146.72毫克、蛋白質3.54毫克、纖維6.08克。據測定,其維生素含量是普通橄欖的2.13倍。生食具有消食開胃、化痰止咳、平肝潤肺等功效,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在潮汕民俗中橄欖有吉祥如意之寓意,是居家食用、饋贈親友的佳品,每年元旦、春節前是銷售的旺季,產品供不應求。這種香甜橄欖每斤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所產青果香甜橄欖因為土壤氣候的原因,有其他地方的橄欖所沒有的獨特品質,2012年,揭西縣香甜橄欖產量在2萬千克以上,產值可達1300萬元。
篇10
一、品種選擇
品種選擇是取得高產的關鍵,因此要因地制宜的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
二、精細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肥力中等以上的有灌水條件的地塊種植。前一年前秋季在對土壤進行秋翻前,要滅薦,沒有滅薦機械一定進行秋翻。翻地前要增施農家肥,每畝5000公斤,通過秋翻可消滅大部分在土壤中越冬的地下害蟲,同時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含水量。秋翻后的農家肥可施入土壤25cm左右,有利于玉米根系的吸收,從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時農家肥深施以后,可以在土壤深層腐熟,活化深層土壤微生物,對改良土壤起到了明顯作用,有利于保護土壤墑情,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大了田間持水量,冬春季保墑效果好。
三、隔離種植
一般隔離有兩種方法。一是距離隔離,即其周圍200m以內的田塊不能種其它類型的玉米;二是時差隔離,要求花期相差20天以上,避免串粉雜交。糯玉米屬于胚乳性狀的單隱性基因突變體,一旦接受了普通玉米或其他玉米的花粉,當代就變成了普通玉米,改變了品質。
四、適時播種、拌種
粘玉米播種和常規玉米播種時間有所不同,因品種加工商品類型,青穗采收時間安排播期。因此要考慮每天的加工量和農戶每天的采收量來決定安排播期。
于晴天曬種1天,促進種子吸水一致,發芽整齊。播種時用辛硫磷或2000~3000倍樂果溶液拌種,可防治螻蛄、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按1斤種子4兩水比例浸種1天(玉米吸收種子重量40%的水分就可發芽),注意經常翻動種子,以種子吸干水為止。
五、田間管理
1、播種深度
播種深度要適宜,深淺要一致,才能保證苗齊、苗壯適宜的播種深度,是根據土壤土質、墑情和種子大小而定。一般以5~6cm為宜,如果土壤粘重、墑情好時,應適當淺些,一般4~5厘米。土壤質地疏松易干燥,沙質土壤應播種深些,可增加到6~8cm,但最深不超過10cm。
2、合理密植
粘玉米的播種密度與普通玉米相同。一般密度667平方米3500~3800株,肥水條件好的可達4000~4500株。可采用寬窄行方式,便于覆膜和采收。種植密度過大會造成空桿率上升、果穗偏小,降低經濟效益。生產上應采取大、小行栽培,以利通風透光,提高光合效率。一般以大行寬70~80cm/行40cm,株距25~30cm為好。
3、適時間苗、定苗
間苗要早,一般在3~4片葉時進行。間苗過晚,由于植株擁擠,互相遮光,互爭養分,初生根生為不良,從而影響地上部生長,當苗齡達到5~6片葉時要定苗要去弱留強,最晚不能超過6片葉。
4、科學施肥
根據粘玉米的需肥規律、粘玉米的施肥應掌握以下原則: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足施基肥,分期追肥。施肥方法與普通玉米相同。施苗肥。2~3葉期,畝施尿素15公斤,鉀肥20公斤,在離苗6~10cm處開溝條施、施后覆土。苗期要早管早促,防止形成小老苗4葉期定苗,5~6葉期控水、控肥、蹲苗,8~9葉期輕追氮肥(畝施尿素10~15kg),大喇叭口期(10~11葉)重施攻穗肥(每畝40~50kg尿素),提高成穗率,長大穗。在追肥時要結合澆水。
5、中耕除草
這是苗期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促下控上增根壯苗的主要措施,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流通空氣,不但能促進玉米根系的發育,而且有益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同時還可以消滅雜草,減少地力消耗,并可促進有機物的分解,改善玉米的營養條件,提高地溫,對幼苗的健壯生長有著重要意義。一般要中耕2~3次,做到2鏟3膛,或者3鏟3,不要錯誤地認為,現在農田化學除效果好,只膛不鏟,這對植株的生長是非常不利的。
6、與普通玉米相比,及時去蘗
粘玉米品種的分蘗較多,應在拔節期及時打杈拔除分蘗。粘玉米存在易發生分蘗習性,發現丫子應去掉,愈早掰愈好,否則消耗氧分,影響結穗及穗的商品性。遇異常年景,易出現多穗,最好只留上面1~2個穗。賣青穗的最好留上面1個穗,節位以6~8葉為好,以促使棒大,籽粒飽滿好賣。
7、病蟲害防治
粘玉米受玉米暝及黏蟲危害較普通玉米重,應注意防治??梢圆扇∫韵麓胧翰シN時可采用辛硫磷或2000~3000倍樂果溶液拌種,防治螻蛄、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的危害。選用敵百蟲等低毒高效農藥,早治狠治玉米螟。玉米中后期發生大,小葉斑病、銹病,在發病初期用波爾多液,或代森鋅100克加水50公斤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