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生物知識范文
時間:2023-12-18 17:56: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活中的生物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生物知識;蛋白質;脂肪;細胞膜;應用
一、與蛋白質有關的應用
1.關于必須氨基酸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人體內不能合成、必須從飲食中獲取的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成人有8種(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蘇氨酸和賴氨酸);嬰兒有9種,比成人多的一種是組氨酸。因此在成品食物的包裝袋(瓶)成分表中人們必須格外關注必需氨基酸的種類和含量。例如,以玉米為主食的人群,特別是兒童應額外補充賴氨酸。
2.關于影響蛋白質的因素
高溫能使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變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雞蛋容易消化。又如,人在發燒時消化酶活性降低,食欲減退。此時若強迫病人吃東西,反而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不利于健康。再如,使用加酶洗衣粉時,水溫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潔凈效果,只有在適宜溫度下(包裝袋注明),才能達到最佳洗滌效果。
3.蛋白質的功能
(1)解毒功能。如果兒童將體溫計咬破造成水銀進入體內,搶救不及時會危及生命。這時先給孩子喝適量的牛奶或豆漿,可為送醫院搶救爭取時間。(2)運輸載體功能。有一種遺傳病叫囊性纖維病。科學研究發現,病因是運輸鈉離子和氯離子的載體蛋白結構異常,影響了鈉、氯離子的運輸,使患者體液中氯離子濃度升高,支氣管被大量黏液堵塞,最后導致患者肺部感染而死亡。1996年研究發現這種患者的肺部細胞外側聚積了大量的鈉離子,因而肺部容易受細菌的感染。該發現給患者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3)調節功能。糖尿病是由于血糖濃度過高引起的疾病。病人需要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原因是胰島素能降低血糖的濃度,通過調節使血糖趨于平衡。(4)免疫功能。春、冬季節是流感的高發期,對體質較弱的老人注射適量的免疫球蛋白(抗體),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二、與酶有關的應用
酶的特性之一是專一性?,F舉例如下:
1.胰島素只能肌肉注射而不能口服
原因是它的本質是蛋白質,消化液中的蛋白酶對蛋白質有水解作用。如果口服胰島素,會使藥效減退。
2.提高果汁的出產率
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果膠酶能分解果肉細胞壁中的果膠,從而提高果汁的出產率,同時使果汁變得清亮。
3.有利于口腔衛生
含酶牙膏可以分解殘留在牙縫里的細菌,使牙齒亮潔,口氣清新。
三、與脂質有關的應用
1.脂肪
(1)脂肪是人體內儲存備用的能源物質。但當人過多攝入脂肪類食物又缺少運動時,就有可能導致高血脂。久而久之,將增加內臟器官尤其是心臟的負擔,并可能引起動脈粥樣性硬化及冠心病的發生。因此,日常生活中脂肪類食物的攝入一定要適量。(2)保溫:脂肪具有良好的保溫功能。因此胖人冬天不怕冷。如果遇到特殊情況被困在寒冷環境下,胖人更有利于生存。
2.維生素D
能有效促進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因此吃鈣片時同時服用適量維生素D效果會更好。
3.膽固醇
在人體內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功能:一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二是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飲食中如果過多攝入膽固醇,會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積,造成血管堵塞,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因此,膳食中要注意限制高膽固醇類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等)的過量攝入。
四、與糖類有關的應用
糖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發炎引起高燒的病人在輸液時要輸入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以便及時補充因食欲減退造成的主要能源物質短缺。有甜味的糖果吃后要及時漱口,否則容易引起齲齒。
五、與無機鹽有關的應用
1.亞鐵離子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必需原料之一
若人體細胞缺少它,血紅蛋白的合成受阻,就會引起缺鐵性貧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適當攝入一些含鐵的食物,如紅棗、葡萄、桃子、櫻桃、木耳、菠菜、豬血、豬肝等。
2.鈣離子
人體血液中鈣離子含量過低,肌肉會出現不自主的收縮,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抽搐,此時提醒我們需要補鈣了(別忘了加維生素D)。
六、與細胞膜有關的應用
1.在醫學方面的應用
(1)為診斷某些疾病提供依據。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蛋白質。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癌細胞的增殖和轉移與其細胞膜成分的改變有關。細胞在癌變過程中有的產生了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質。因此在檢查癌癥的驗血報告單上,有AFP、CEA等檢查項目。如果這些指標超過正常值,應該做進一步檢查,以確定體內是否出現了癌細胞。(2)為腎功能患者減輕痛苦。細胞膜的功能之一是控制物質進出細胞。利用這一原理,醫學上利用人工合成的膜材料制成的人工腎將患者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及時過濾掉,讓干凈的血液返回到病人體內,為病人減輕痛苦。
2.在食品方面的應用
細胞能夠吸水和失水,因此天氣炎熱時賣菜的師傅不斷給蔬菜噴灑清水,使蔬菜因吸水而保持鮮嫩;糖拌西紅柿因細胞失水而盤中出現部分水分;有些飲料之所以越喝越渴,其原因是濃度過高造成細胞失水的緣故。
3.在生產方面的應用
在花卉栽培、作物栽培的過程中,若一次施肥過多,因植物細胞大量失水而出現萎蔫,這就是農業上常說的“燒苗”現象。
通過以上事例不難看出,生物學知識和原理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有努力學好生物學,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將來才能服務更多的人、造福更多的人。
篇2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學習興趣
將學生的生活經驗跟物理知識相結合,能幫助學生將物理知識在生活中得到升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對物理教師今后的教學內容有重要作用。
一、物理生活化的意義
1.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生不斷追求物理知識高峰的動力保障。初中課堂中引入生活化的物理資源,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便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去探究物理中的“新大陸”,將求知欲轉
變成追尋物理知識高峰的不竭動力,進而完成物理知識的內化
吸收。
2.增強物理的可接受性
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物理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將枯燥無味的物理知識轉變成豐富多彩的生活化知識。提高了物理的可接受性,對于學生的掌握也變得更加容易。把抽象化的物理知識變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內容,減少了學生的理解時間,提高了教學質量。
3.以學生為本的物理體系
物理教學生活化跟物理教學的目標并不違背,都是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物理教學生活化可以讓學生將生活經驗運用于學習物理知識中,培養學生物理生活一體化的思想,對于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物理體系有促進作用。
二、實現物理教學生活化的相關策略
1.實現教學課堂的生活化
課堂是教授知識的重要場所。所以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必須做好物理課堂生活化的課前準備工作,以便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內部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生活化的物理課堂研究中,實現物理課堂生活化需從兩個方面
著手:
(1)課堂導入工作。初中物理教師應當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優化課堂導入環節,把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內容與物理知識相結合,提高物理知識的可接受性,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首先,物理知識學科的嚴謹性與周密性就決定了物理相關理論的枯燥與復雜?;诖?,物理教師應當將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實例引入課堂教學,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教師講解的物理知識。
例如,物理教師在教學“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可以舉一個生活中學生隨處可見的事情:當你用手去打別的學生的時候,你的手也會感到疼痛。就能體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當物理教師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生活實例引入課堂時,能夠成功地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在物理課堂上,專心致志地聽物理教師的講解。
(2)物理生活化的教學過程對于學生掌握知識是至關重要的。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點,物理教師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將生活經驗導入理解物理知識的學習模式中。例如,在教學“慣性”這一章節內容時,物理教師可以舉一個生活中的實例幫助學生將慣性定義形象化。如,當坐公交車的時候,司機一剎車,乘客的身體就會向前傾。
2.實現物理實驗的生活化
物理實驗是幫助學生強化理解物理知識的關鍵環節。要實現物理實驗的生活化,物理教師必須在物理實踐活動中加入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物理實驗,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的內容時,物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操場,讓學生分工合作,一部分跑步,另一部分記錄,幫助學生加深對測量知識的理解,這種勞逸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增強了物理知識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效。又如,在做關于“重力加速度”這章節相關實驗的時候,物理教師可以給學生兩個體積一樣大但重量不一樣的物體,把它們都從5米的高空扔下,讓學生觀察兩個物體都是怎樣的落地方式,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可以直觀地理解落地時間跟物體的重量沒有關系,但是跟加速度有關系。這樣可以讓學生把物理知識在生活中得到升華。
3.實現物理作業生活化
物理作業是幫助學生強化鞏固物理知識的重要環節,因此,物理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例題和練習冊上的相關題型,應當為學生準備生活化的物理作業。
例如,物理教師在教學“光的折射”這一章節內容時,可以給學生留下一個課下作業,讓學生去完成一個物理實驗,讓他們在家里準備一杯水和一根筷子,然后將筷子放入裝滿水的杯子中,從杯子側面可以看到筷子“折了”。通過在生活中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折射的相關知識,對于教師接下來的教學內容有重大意義。
總之,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斷加深,初中物理知識必須要跟緊時代的步伐,從實際出發,幫助學生將生活經驗和物理知識相結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物理素養。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物理知識 生產生活 密切聯系 廣泛應用
物理知識是我國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還有很多物質知識是從日常生活經驗中總結而來的,因此可以說是我國人類智慧的結晶。人們在生活中會接觸很多物理知識。力學知識就是其中之一,重力、摩擦力等力學知識的應用隨處可見,杠桿的應用也非常普遍,壓強的應用極其廣泛。熱學知識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光、聲現象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更是應用廣泛,電學知識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隨處可見,因此,我們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一定要聯系人類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將其與生產生活聯系在一起進行研究分析,對我們更好地認識物理、使用物理,借助物理知識改造世界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一、力學知識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力學物理知識中,重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比如,農村蓋房砌墻的時候,通常都會進行墻壁垂直測試,那么這個時候就會使用到重錘線;而體育活動中,人們打排球,每次排球被拍打出去,都會以拋物線的形式下落;另外農村蓋房的時候也會進行夯實,夯實這個環節沒有重力作用是不能實現的。人們生活中如果沒有重力則將是另外一個樣子,就如宇航員在太空艙中一樣,喝水的時候水會飄出來,所有物品都不會老老實實地待在桌子上,都會浮在空中,并且果實成熟之后會在重力作用之下向下掉落,這也是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原因。
摩擦力是隨處可見的力學知識之一,比如,人們走路、騎自行車及運輸車輛的運行都依靠摩擦力。摩擦力作為一種特殊的力學種類,對人類既有好處又有壞處,摩擦力有大也有小,相對光滑的地面上,人們行走起來會比較容易,而摩擦力太大的地面就會相對困難。在雪地上行駛的車輛,由于摩擦小,因此非常容易打滑,甚至出現交通事故。汽車輪胎上有很多紋路,這些紋路與鞋底面的紋路同樣都是為了增加與地面的摩擦力設計的,機械零件的運轉都會定期進行,這樣是為了減少部件摩擦力,減少設備磨損,實現設備順利運行,摩擦力對人類有利有弊,因此應該科學應用。
再來就是杠桿原理,這個原理的應用也非常常見,人們吃飯時用到的筷子、蹺蹺板、農民鍘草用的鍘刀等,都利用這個原理。在生產生活中,人們巧妙運用原理為自己提供了很多方便,節省了很多力氣,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
壓強的應用極其廣泛。比如,人們滑雪時使用的滑雪板寬度很大,就是為了減小滑雪板對雪地的壓強,使其不會陷入雪中。而縫扣子的針多為尖尖的針頭,則是為了減小壓強,使其能快速穿入衣物。使用吸管喝水、抽水灌溉都利用的大氣壓強的原理等。
二、熱學知識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人們生活中熱學知識也非常普遍,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熱學物理知識,如一日三餐都需要加熱,如果沒有加熱就無法實現飯菜成熟;冬季房屋取暖也離不開熱學物理知識,人們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及暖手袋等都利用物理熱學知識,柴油發動機運行的時候,水箱里必須裝滿水。家用電器的蓋子或者外殼一般都有一個孔,這些都是熱學知識在生活中廣泛使用的案例。另外,農作物在種植的過程中往往采用溫室大棚,冬季花朵需要搬入室內,室外很多樹木會被裹上厚的“衣服”,這些同樣是熱學知識的應用。在人們對熱學知識了解更深入的形勢下,熱學知識的應用將更普遍,并且應用效果將越來越好。
三、光、聲現象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光、聲現象是人類生存進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人們需要陽光,植物也需要陽光。夜晚要開燈,電視電影都是利用光學原理播放的。另外,穿衣鏡、望遠鏡及眼鏡等工具是利用光學原理。下過雨的天空會出現漂亮的彩虹,這就是光的折射。還有人們嘖嘖稱奇的海市蜃樓、日食及月食等自然現象都是光學現象。車輛是現在人類社會最為重要的交通工具,夜晚車輛需要借助光線行進,都會設計遠光燈、近光燈及示寬燈或者霧燈等。我國根據光學原理對各種燈光的使用和注意事項進行了規范。手電筒采用聚光原理實現了光的直線傳播,白熾燈則通過光照在反光環的照射實現照明。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通過調節入射角大小完成聚光。
四、電學知識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最后,就是與人類社會發展聯系更密切的電學知識。日常生產和生活都與電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沒有電人類社會將陷入不可預知的恐慌,同時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電視電腦的運行需要電,交通運輸、農業生產需要電,煮飯做菜需要電,可以說現代社會中幾乎沒有一個領域是能離開電運行的。因此教育中大力普及用電常識,讓學生對電的好處及電的危險有深入認識,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電,都非常必要。
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闊,物理知識與生產生活有著密切聯系,重力、摩擦力等力學知識的應用隨處可見,杠桿應用也是非常普遍的,壓強應用極其廣泛。熱學知識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光、聲現象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更是應用廣泛,電學知識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隨處可見,使其為人類社會造福。通過以上闡述的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能夠看出全面分析和學習這些物理知識,才能更好地對其加以利用。在物理學知識的普及過程中,必須讓學生結合生活中常見問題,更好地體現和感受物理知識,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合理地使用物理學知識,并幫助他們樹立尊重科學、探究科學、應用科學的觀念。
參考文獻:
[1]李克和.演示實驗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0).
[2]鄭式源.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7(06).
[3]劉國義.談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8(01).
[4]周月琴.培養初中學生實驗能力的幾點做法[J].物理教師,1994(01).
篇4
其實,情境本身就是情與境的結合,有詞日:觸景生情,可見情境是無形的情和有形的境的水融。所以,物理教學中,創設合適的情境,引導學生直觀生動地理解物理知識,了解其產生的原因及變化的條件,弄清問題的性質和遵循的規律等,從而在頭腦中形成對物理現象的本質認識,是學生學好物理必不能少的環節。
生活情境增加感性認識。根據學生日常接觸到或已積累的生活經驗來創設物理情境,能很好地引起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更加感性地認識物理現象,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在教光的反射這一節內容時,有老師創設了如下情境:一個初春的夜晚,一陣大雨過后,小東和小明兩人迎著月光相約來到村外散步。回家時兩人的褲子都被路上的積水弄濕了。請問,如果你是小東或小明,你如何判斷路上哪里有積水,使自己不至于踩到呢?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憑著對路的熟悉;有的說出去時迎著月光,路面上較亮的地方有積水,回來時卻是較暗的地方有積水……。然后教師借助學生的回答,提示學生可將積水的地方看做鏡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課本,并對剛才的回答做出分析。這樣就自然地導入新課。
類似的生活題材還有許多:如光的折射,可以用學生們去河邊抓魚,魚的實際位置與看到的位置的差別來引入;杠桿原理,可以用學生熟悉的秤來引入,等等。這樣的生活情境既可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又能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學生對人類科技發展的認識。
實驗情境加強直觀理解。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學之所以可靠,是因為它建立在大量的實驗事實基礎上,并經受了事實的檢驗。以物理實驗為情境,往往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直觀地理解物理概念,為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質奠定基礎。至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等那就更加不用說了。
例如,大氣壓強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學生難以理解。在進行大氣壓強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小實驗,讓學生體會大氣壓強的存在。如握雞蛋實驗:雞蛋握在手中,使勁握也難以破碎,但手拿雞蛋在碗邊輕輕一敲即破。這說明:雞蛋緊握在手中時,受力面積大,壓強?。欢谕脒呡p敲時,受力面積小,壓強大??梢?,壓強的作用效果不僅跟壓力大小有關,還跟受力面積有關。而如果將浸了酒精的棉花放在廣口瓶內,點燃棉花,并讓它燃燒一會兒,然后將一只剝殼的熟雞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雞蛋會被壓入瓶里,這是內外壓強差造成的結果……。同樣,磁場、電場、波等物理知識,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都需要教師創設實驗情境幫助學生形成直觀認識。
篇5
>> 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 淺談高中生物新課程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淺談如何開展高中生物的綜合實踐活動 高中生物教師的應變策略 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學法指導 "觀課議課"在高中生物教研活動中的實踐研究 活動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實踐 高中生物教學中綜合能力培養的策略 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理科綜合能力的策略 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了解學生學情的策略 淺談高中生物合作學習中的教師調控策略 思維導圖引入高中生物教學實踐教學中的策略分析 高中生物學校本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合 高中生物復習指導策略探討 淺析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淺析創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實驗課中的應用 淺論高中生物教師教學策略 高中生物教師“生物技術實踐”教學能力的現狀研究 探討新課改下高中生物復習指導的有效策略 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的指導策略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微生物培養基的類型;⑤ 網址:http://中國科普等。學生根據收集到的資料,選擇合理的材料和實驗方法,設計科學的實驗方案,使此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2.2 指導實驗探究活動
高中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研究與探索不能完全等同于真正的科學研究,不可能完全由學生獨立完成。加上學生的時間和精力等現實條件有限,在學生開好題、收集好資料后,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實驗實施的整個過程,在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等方面進行及時的指導。
2.2.1 實驗方案設計的指導
活動方案設計的科學性與嚴謹性是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保證,教師要對學生所設計的方案進行審查和把關,對于不合理之處,要引導學生進行更正。此外,教師還可針對方案的具體任務,提出相關的指導建議,指導學生完善方案的同時大大激發學生的研究欲望。例如學生開始只比較密閉教室和通風教室的空氣質量,教師引導:能否多場所(教室、辦公室和商場)進行取樣培養,通過比較密閉環境與通風環境中菌落的平均數目和直徑大小,從而突出開窗通風的緊迫性?最終通過討論,確定研究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
① 密閉教室與通風教室的空氣質量比較;
② 密閉辦公室與通風辦公室的空氣質量比較;
③ 有暖氣商場與無暖氣商場的空氣質量比較;
④ 使用空氣清新器的密閉教室與未使用空氣清新器的密閉教室;
⑤ 使用醋熏的密閉教室與未使用醋熏的密閉教室。
2.2.2 實驗操作的指導
實驗操作步驟的合理性與否直接影響到實驗結果,而綜合實踐活動中所涉及的實驗可能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甚至根本不懂操作的,教師的指導工作必須落實和及時。如高壓蒸汽滅菌鍋的使用,教師要向學生做好示范操作;再如學生進行預實驗時,打開培養皿從空氣中取樣3 min,結果實驗現象不明顯(冬天氣溫較低,空氣中的微生物含量相對較低)。指導建議:以時間作為自變量進行多組預實驗,選擇適宜的時間,最后發現7~10 min的取樣效果較好。
3 實驗結果處理的指導
學生通過實驗,會得到各個空間的菌落數,從而依據菌落數的多少來判斷相應空間的污染程度。但得到的數據比較多,如果簡單地羅列這些數據,可能會不容易做出判斷。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其他形式來展現、比較這些數據,從而使人對實驗的結果一目了然。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得出采用折線圖的形式來表現這些數據更加直觀清晰(圖1)。
通過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室內空氣質量研究”的指導,使學生順利完成了本活動的教學目標,提高了學生探索創新的精神,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由此可見,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指導工作的落實和及時,能促使學生的研究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同時,教師還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活動的參與者,在師生共同探討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大大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能真切地體會到綜合實踐活動給自己帶來的新的體驗,實現該課程設置的真正目的和意義。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人工濕地 農村生活污水 治理
[中圖分類號] R123.3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9-162-1
0前言
隨著我國大力發展建設新農村建設,農村的社會經濟也開始持續增長,但是在這一背景下,人們的活動強度,工業開發都給自然生態帶來了嚴重的挑戰。根據農村經濟水平產業格局以及居住環境來看,其主要的污水來源于生活污水。在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并沒有經過嚴格的處理而進行隨意排放。農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營養元素氮,如果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會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引起藻類的大量繁殖從而降低水質和水體生物多樣性,對水體生態和經濟產生較大的危害[1]。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應該結合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特污水來源、發展水平等等。基于此,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可以成為新一代農村污水處理技術,利用微生物分解作用和植物根系吸收來達到過濾和分解污染物,達到水質凈化的效果。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符合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特點,以其工藝簡單,投資少、維護簡便等優點,廣泛適用于農村污水治理推廣。
1農村生活污水的特點
1.1農村污水排放不集中。農村生活污水以洗衣、洗浴、沖廁所、洗滌其他各類物品為主,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為有機物、氮、磷,大量污水流入湖泊或者滲入地下水等水體中,則非常容易造成地面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1.2污水處理規模較小。在經濟狀況一般的農村地區,由于居住人口較少,經濟水平不發達,人均排水量沒有明確的指標,因此,污水處理規模較小,僅為3000 /d左右,在經濟比較落后的農村,污水處理則僅為500 /d。從上述我們可以發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規模較小,建設尚需比較大的投資。
1.3管網鋪設不健全。農村污水管道基本上還沒有普及,鋪設并不健全。如果想要每個農村的污水都能夠連至污水處理廠,這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經濟、技術來解決。
2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分析
人工濕地是模擬自然濕地的人工生態系統,根據土地處理系統及水生植物處理污水的原理,當污水流過濕地系統時,系統通過過濾、吸附、沉淀、離子交換、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將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和營養物質吸收分解,從而使水質得到凈化[2]。從本質上來說,實現了土壤――微生物――植物的污水處理。
人工濕地根據水流形式可以分工為表面流濕地(SFW)、潛流濕地(SSFW)、立式流濕地(VFW)。表面六師弟即污水在表面填料中漫流,植物莖基部生物膜可完成微生物水中的有機物的降解污。潛流濕地則是濾料層和植物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污水通過填料床植物根系進行處理。立式流濕地則結合了表面流和潛流濕地的特點。
3人工濕地在農村生活污水中的應用
近年來,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已經成為了新型的生態處理技術,并在我國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治理中占據重要位置。其中主要有生態濾床式處理技術、組合型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復合型垂直流人工濕地技術。
3.1生態濾床式處理技術。全村的污水在匯集后進入沉淀池沉淀,沉淀池中具有大量的厭氧細菌。之后由污水泵站的配水系統抽出灑在蘆葦等職植物的生態濾床上。生態濾床是一般由砂石、粗砂、鵝卵石、石子依次擺放,并形成一層青苔狀薄膜。濾床中的基質具有的吸附和過濾作用可過濾污水中的污染物。蘆葦中的氧氣可以有效分解污染物,從而將污水進行處理。
3.2組合型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該污水處理技術可通過合建和分建的方式來對人工濕地和小區綠化結合,從而使得小區園林綠化。小區綠化中的種植物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形成小區綠化的組成部分,把綠化地、種植地、耕地等利用起來成為污水處理的的一部分。污水經人工濕地處理后可以直接排放到生態環境中。常見的組合方式為物理――生物――人工濕地。比如在廣西市的新農村建設中,就積極采用此種污水處理技術,使得居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環境得到改善。
3.3復合型垂直流人工濕地技術。隨著人們對污水處理技術的不斷重視,更加符合當前污水處理的需要,研制出了復合型垂直流人工濕地技術。這一處理技術的最大特點是有著較強的凈化污水的能力,該污水處理技術在處理后可達到一級的排放標準。另外,該技術的系統運行較為穩定,可作為集中處理污水和分散處理污水之用。復合型垂直流人工濕地技術的單位建設成本較低,適合農村污水處理之用,且日常運行維護只需要1-2名管理人員。
4小結
雖然我國大力倡導建設新農村,但是由于農村長期的經濟欠發達,居民文化素質不高,資金、技術、人才等的儲備不足,污水處理技術就顯得比較被動。針對農村的污水處理特點來看,應該充分考慮到農村的資金、人才、維護等因素,盡可能地滿足處理污水的功能。因此,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就比較適合,它能夠有效地減少農村生活污水導致的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女兒式”服務護理模式腦卒中恢復期生活質量
腦卒中由于其高發病率(217/10萬)及高致殘率(3/4),一直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癥狀的一類疾病[1]。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康復時間長,而且生活質量差,因此,改善腦卒中患者癥狀,提高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是關鍵問題。
“女兒式”服務是我院的服務品牌和無形資產, 在患者心目中有較高的信譽與口碑! 其宗旨就是強調在服務中把病人當作一個有情感的整體, 根據病人的需求提供“三首”、“三優”、“三熟知”、“為病人多說一句話”因人而異、因病而異的個性化護理,從而更好的延伸女兒式服務的內涵,追求最高境界的親情式、人文化的優質服務。[2]本研究探討實施“女兒式”服務護理模式,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 年4 月~2013年6月符合科研條件的102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付費方式、臨床診斷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測量和評價表均采用問卷形式調查,由研究人親自發放并收回調查問卷。
1.2.1 生活質量記分表(QOL)
包括3個領域(生活領域、心理領域及社會關系領域),共11個項目,各項目及最后總分評定分采用5級評分法,患者在出院時的生活質量總積分為:46-55分表示生活質量良好;36-45分表示生活質量較好;26-35分表示生活質量一般;16-25分表示生活質量為差;小于15分表示生活質量極差??偡e分計算按正向記,即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相反,得分越低,生活質量越差。
1.2.2住院病人滿意度調查
此表為我院護理部制定,其內容包括入院宣教、護士操作技術水平、特殊治療護理注意事項講解、相關疾病知識宣教、護士工作態度、能否經常巡視病房、對困難的解決方法、對護理工作的總體評價8 項指標,共20個問題,每一個問題答案采用5等級評分法,分為滿意、較滿意、一般、不太滿意和不滿意5 個等級,總分為100分。
1.2.3 Bathel指數評分標準
Bathel指數評分標準可以確定病人在日常生活活動方面的獨立程度,評分標準分為4個等級,即:100分為生活完全自理;61-99分:輕度功能障礙;41-60分:中度功能障礙;≤40分:重度功能障礙。
1.3數據處理:數據采用SPSS19.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進行t 檢驗,P
2.結果
篇8
[關鍵詞] 非胸腺瘤重癥肌無力;電視胸腔鏡;中期療效;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746.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31-153-02
Influence of VATS Treatment of NTMG Patients on Medium-term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LIU Zonglia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Jinan 2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NTMG treated with VATS. Methods Thirty-two cases with NTMG in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using VATS,the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3 years of treatment observ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operated. After 3 years of DeFilippi grade level of 1-3, 4-5 were 32,0 cases, the total were efficiency was 100%; Compared MGFA score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Compared EORTC-QLQ score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were higher, in addition to social function, the other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 NTMG patients treated with VA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t has few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Non-thymoma myasthenia gravis; VATS; Medium-term efficacy; Quality of life
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神經肌肉疾病,其發生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是機體的胸腺發生了病理改變[1]。臨床上對其治療方法多采用經胸骨正中切口擴腺組織切除,但胸腔鏡技術在臨床的廣泛應用使電視胸腔鏡手術(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切除胸腺切實可行,且效果較好。筆者對我院32例采用NATS治療的非胸腺瘤重癥肌無力(nonthymomatous myasthenia gravis,NTMG)患者中期療效及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隨訪,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998年1月~2011年1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32例NTMG患者,其中男 11例,女21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38歲,平均29.6歲,平均病程5.1個月。其中眼瞼下垂18例;運動障礙或復視者6例,其癥狀均為朝輕暮重;全身無力、疲勞者5例,癥狀均較輕且在休息后減輕,疲勞后則加重;吞咽無力者3例,均沒有呼吸困難的癥狀。溴吡斯的明(批準文字:國藥準字H310208672)口服劑量為(172.5±14.3)mg/d,新斯的明實驗中有4例呈現陽性??挂阴D憠A受體抗體在2.99μmol/L以下為正常值,本研究中,2.99μmol/L以上者26例,2.99μmol/L以下者6例。所有患者按照改良的Osserman分型,Ⅰ型、Ⅱa型、Ⅱb型分別為25、5、2例。術前的平均MG(MGFA)評分為(13.9±3.5)。所有的研究對象均為NTMGI-Ⅱb期。術前對患者進行胸部CT檢查,如果發現其合并胸腺瘤則排除出研究范圍;患者年齡在16歲以下,對于生活質量問卷調查不能獨立完成者予以排除;對本研究不配合的患者予以排除。
1.2 診斷標準[2]
以下的標準第1項為必備條件,其他各項標準具備任何一項都可以診斷:①受累骨骼肌無力,并且癥狀有朝輕暮重的特點;②藥物實驗陽性:0.5~1.0mg新斯的明肌肉注射;肌力在0.5~1h后明顯出現好轉;③對患者實行疲勞試驗呈現陽性結果;④檢測血清抗乙酰膽堿抗體呈現陽性。
1.3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靜脈復合麻醉,雙腔氣管插管。手術為右側入路,左側45°臥位。使患者的頭、尾側降低以擴大患者術側肋間隙。胸腔鏡(藥(械)準字:浙食藥監械(準)字2006第2220594號)的置入位置為右腋前線和腋中線之間的第6或5肋間。取兩個操作孔,分別是腋前線第3肋間及其鎖骨中線第5肋間??v隔胸膜與膈神經前電凝鉤縱行切開。對患者行胸腺擴大切除。
1.4 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評價[2]
所有的患者均隨訪3年。采用DeFilippi分級和MGFA評分來對治療的效果進行評定。DeFilippi分級具體標準如下:癥狀完全緩解;藥物治療停止為1級;藥物治療減量為2級;癥狀部分緩解或者藥物治療減量為3級;癥狀及藥物治療均無變化為4級;癥狀加重為5級。治療標準有效的為1~3級,無效為4~5級。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定采用EORTC-QLQ量表,包括6項觀察指標: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及總生活質量。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t檢驗。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所有患者的手術均順利完成,平均術中出血量(53.7±11.5)mL,切除胸腺和前縱隔脂肪組織的平均值(57.2±10.9)g。無一例患者發生肌無力危象,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12%(1/32),即發生肺炎,具有哮喘史。圍手術期無一例患者死亡,平均住院時間(7.5±2.3)d。術后病理發現:胸腺萎縮、胸腺增生及正常胸腺組織分別為5、21、6例。術后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3年,其DeFilippi分級為1~3級、4~5級的患者數分別為32、0例,治療的總有效率達到100%。
2.2 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與術前的MGFA評分比較,術后評分較低(P<0.05);與術前EORTC-QLQ評分比較,術后評分均較高,除社會功能外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胸腺擴大切除術在MG的治療中較為常用,且此種治療方式也比較成熟,但至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手術方式[3]。傳統的胸腺擴大切除術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此方式的優點是切除比較徹底,但是也存在許多不足,如造成的創傷比較大,容易使患者的呼吸循環系統功能出現紊亂,患者易出現術后并發癥。所以針對以上原因,尋找新的手術方式對于MG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隨著胸腔鏡技術在臨床廣泛使用,使VATS切除胸腺切實可行,但對于其在NTMG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其對患者生活質量方面的影響,還沒有一致的意見。
本研究選取近年來本院就診的NTMG患者,對其采用VATS進行治療,術后隨訪3年結果發現,DeFilippi分級為1~3級、4~5級的患者數分別為32、0例,治療的總有效率達到100%。此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4]??赡芤驗楦骨荤R手術能夠較小地干預機體炎性介質的釋放,手術中只有較少的出血量,術后使用止痛藥物量也降低,患者術后較快恢復,且患者的住院時間縮短。切除胸腺和前縱隔脂肪組織的平均值為(57.2±10.9)g。提示對非胸腺瘤重癥肌無力患者采用VATS治療效果和胸骨正中劈開手術的效果相近[5,6]。與術前EORTC-QLQ評分比較,術后評分均較高,除社會功能外均具有顯著性差異。提示對NTMG患者采用VATS進行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NTMG患者采用VATS進行治療后能夠顯著改善其臨床癥狀,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且術后具有較少并發癥,可作為一種治療NTMG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寶東,支修益,許慶生,等,電視胸腔鏡與胸骨劈開胸腺擴大切除治療重癥肌無力的療效比較[J]. 臨床外科雜志,2009, 17(5):333-335.
[2] 趙桂彬,崔鍵,郭慶鳳,等.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非胸腺瘤重癥肌無力的中期療效和生活質量[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0, 10(12):1088-1090.
[3] 張青平,趙志勇.電視胸腔鏡與胸骨部分劈開行胸腺擴大切除治療重癥肌無力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9, 9(7):635-637.
[4] 吳曉鵬.電視胸腔鏡在胸腺切除術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0, 16(10):42-43.
[5] 羅世官,陳宏明.電視胸腔鏡與傳統胸骨正中切開行胸腺切除治療重癥肌無力的療效比較[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 32(4):536-537.
篇9
關鍵詞: 高中生物 生活化 教學策略
生物是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課程主要研究存在于我們周邊的生命現象,和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對比其他學科,生物與人類的認知和實踐更接近,所以在生物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生活化教學指的是將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引入教學中,有機結合教學內容和生活,使學生從生活中學到生物知識,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梢姡處熢谡麄€生物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具體而言,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生物教材中的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其中的一些生物概念、原理主要由學者從生活中探索、研究、總結而得。所以,教師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有意識地創設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聯系所學生物知識和生活,可以讓學生逐漸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教師在課堂開始時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通過學生經常面對的事物導入知識,可以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有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教學中,為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教師應選擇日常生活常見現象、熱點話題等作為教學情境素材,讓學生根據熟悉的事物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有效轉移和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例如,教師在講解“人類影響環境”內容時,從學生實際生活中可以遇到的環境問題出發,創設相關的生活化課堂教學情境:當出現霧霾或看到河流、內湖污染時,是否關注出現這些環境問題的原因,這些環境問題會給人們帶來什么樣的危害等。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幾個思考題:①讓學生列舉出其所知道的污染類型?②引導學生分析霧霾天氣形成的原因?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預防、減少或避免這些環境問題?學生通過思考分析,可以一定程度地了解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有助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關注生活中遇到的環境問題。創設一系列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生物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還能促使其積極參與生物知識學習,切實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
“教師教,學生學”是高中生物教學的傳統方式,該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體,通常只有教師在講臺上講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原則等內容,使課堂教學變得枯燥無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積極采用合理的生活化教學方式,將教學與實際生活很好地結合起來,并用現實生活中的道具向學生解釋抽象的生物知識,使其了解和掌握有關生物的知識。生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取材于人們生存的環境,所以教師教學時可以根據生活中的素材向學生傳授生物知識,并鼓勵和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搜集素材,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及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教師講解“細胞中的生物大分子——脂質的種類和功能”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到花生、油菜、蓖麻等油料作物種植地采摘實驗標本,這些油料作物脂肪含量高,大多存儲于種子中。在學生采摘標本的過程中,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標本的顏色,并讓學生思考相關問題:花生油、菜籽油的化學成分屬性是什么?花生油、菜籽油由什么材料提取而成?完成實驗標本采集后,教師繼續指導學生利用專業的實驗設備,鑒定花生、油菜子等油料作物中的脂肪。通過上述教學方式,教師既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又實現了應用實際生活中常見事物向學生傳授生物知識,有效達到生活化教學的目的。
3.引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貫穿高中生物整個教學過程,教學內容生活化是實現生物教學生活化的關鍵,所以教師教學中,應適當結合生活實際與教學內容,使抽象的生物知識具體化、簡單化、趣味化,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高中生物教學是還原生活的過程,所以,聯系現實生活豐富教學內容,指導學生探索生活的本質意義,并靈活運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運用課本知識的能力。
例如,教師講解“細胞呼吸”內容時,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糧油種子儲藏與果實、蔬菜保鮮的問題,通過自由討論解釋生活中遇到的情況:①這些東西為什么可以長時間保持?②為什么曬干后的糧食保存時間比沒有曬干的長?③長時間儲藏糧油種子與保證果實、蔬菜新鮮的具體措施有哪些?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引入課堂教學內容中,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生物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總之,以生活作為高中生物教學的起始點,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實踐、鍛煉的良好平臺。生活化教學是近年來逐漸推廣應用的教學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增強生物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應重視生活化教學的意義,根據學生的個性與具體學習情況,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并引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不斷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盡可能地促進學生利用生物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切實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與綜合技能。
參考文獻:
[1]王永靜.淺議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模式[J].學周刊,2011(11).
篇10
在講授“生物變異”這一堂課時,利用我們學生所熟知的俗語來導入的。常言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這種在生活中的俗話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現象,其實是自然界最普遍的遺傳現象。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會出現一對皮膚很白的夫婦,卻生了一個皮膚很黑的孩子,這是生物學中會學到的基因變異現象。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生活實例引入,展開教學,既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能很好的理解和接受所學習的內容。在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下,一方面是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啟發,另一方面是激發了學生探究生命的好奇心。
一、將日常生活和教學內容聯系在一起
教學內容和日常生活,可以讓學生知道我們所學習的知識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有利于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在生活中的生物奧秘,學會在生活中應用生物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最好是應用生活中的現象來講解生物知識,這就是需要教師善于發現、挖掘生活中的生物問題,然后將其呈現在課堂上,將生物知識巧妙的融入在生活化問題的講解上。學生感覺到生物知識讓自己對大自然更加的了解,從而也更懂得保護大自然。而也正是由于教學內容和生活聯系在一起,從而學生可以親身感受、親身經歷、親身感悟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從而形成自身很直接的情感體驗,也更懂得將生活中的知識與生物課本聯系起來。
比如說,在生活中,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我們常常喜歡在蔭處乘涼。但是在大樹的樹蔭下乘涼卻比在房屋下躲太陽顯得涼爽得多。這其中的原因也是可以用生物知識來解釋的。這是因為植物會進行蒸騰作用,植物本身蒸騰出的水分變成水蒸氣時,會吸收熱量,也就是帶走了大樹周圍的熱量,所以會顯得涼爽得多。這種在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就是對植物蒸騰作用最好的證明。
教師通過將教學內容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由淺入深,將復雜難懂的生物學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聯系起來,打消了學生的畏難心理,學習起來更加輕松也能更加有效率。這種變繁為簡的方式還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生物知識是有用的,可以幫助我們解釋很多現象和解決很多問題,有利于為我們創造更好的生活。
二、作業與練習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
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和練習等任務時,也應該選擇生活化的內容。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 其實是生物課程的實踐過程。讓學生從題海戰術中解脫出來,真正的投入到日常生活中,理性實踐,并不是片面為了追求所謂的分數和升學率,而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開發和鍛煉。教師在布置練習時,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當學生親身體驗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在實際中是有用的,是能解決問題的,那種喜悅感是無可取代的,也是學生所享受的。
比如,教師可以給出一個諸如“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的課題當作練習讓學生課后完成。學生在完成這個題目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實地調查,了解家的周圍或者是學校周圍的主要污染現象、分析污染因素。然后根據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研究。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給每個小組分配任務,確定各個小組具體的研究項目。比如有的小組研究的是“噪聲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有的小組則是“水污染對生物的影響”等。最后學生將各個小組的研究成果匯總,進行交流、評議與質詢,形成一份完成的研究報告,并可以提供給有關環保部分作為環境治理的參考。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精神、立思考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都得到培養。
三、最后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