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12-19 17:51: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低碳旅游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體育 旅游是一種旅游和體育項目相融合發展而來的綜合性消費模式,其涵蓋了體育影視、體育表演、戶外運動和體育養生等多方面內容,能夠為游客提供廣闊的消費選擇空間,以達到健身與旅游的雙重目的。近年來,依托體育事業的飛速發展,以及全民健身活動的廣泛開展,體育旅游得以迅速發展,尤其是在傳統旅游產業不斷飽和的一個大環境下,各大旅游公司開始向著體育旅游這一新穎的旅游方式發展,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體育旅游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高能耗、高污染現象嚴重,增加了環境負擔。由此,在當前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如何以體育的獨特魅力發展低碳旅游,引領低碳、生態體育旅游發展模式等成為最為迫切之舉,本文在分析低碳體育旅游發展的現實意義的基礎上,就低碳體育旅游的發展模式進行了相關探索,以此來實現體育旅游的節能減排,促進其向綠色循環方向發展。
一、我國推動低碳體育旅游發展的現實意義
1. 低碳體育旅游是實現節能減排的必然要求。體育旅游是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交叉滲透產生的一個新的領域,它不同于一般的觀光旅游,也不同于單一的體育健身活動,它是一個復合型產業,是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產物。體育旅游與其它產業之間存在密切相關性,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過程必然會對其它產業的發展產生連帶影響,每一次旅游都會涉及吃、住、行、游、購、娛,這勢必會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據測算,全國 1.4萬家星級飯店全年用電 174 億度,全年用水 9.2 億噸,這樣的高的能耗要求體育旅游必需充分認識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作為發展目標。同時,低碳體育旅游的發展也是為了貫徹"十一五"國家旅游局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旅游行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指導意見》具體要求,更是為了緊跟"十二五"規劃中"發展綠色和低碳經濟"的發展目標,由此,發展低碳體育旅游是實現節能降耗,緩解環境壓力的必然之舉。
2. 低碳體育旅游是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保證。體育旅游是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新形式,是一波新浪潮,而將這波浪潮穩定、延續下去,讓體育旅游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低碳體育旅游產業的首要目標。低碳體育旅游的重點在于降低碳的排放量,以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在開發體育旅游資源,建設體育基礎設施過程中最大限度的保護環境并能實現重復利用,避免因重復開發所帶來的資金、環境壓力。
同時,低碳體育旅游的發展是有明確規劃和評估制度的,在開發、設計體育旅游產品時盡量選擇資源破環和影響較小的項目,進行嚴格的評估審查;并深化綠色、低碳、環保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加強旅游過程管理,努力轉變傳統的粗放型的體育旅游發展模式,將其推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我國低碳體育旅游發展的相關策略
1. 堅持以"綠色、循環、低碳"為核心發展理念。低碳體育旅游發展的核心目標就是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不僅直接影響著體育旅游產業的長遠發展,而且對于形成體育旅游相關產業的有機聯動也意義深遠。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要求在發展低碳體育旅游時應該始終堅持以"綠色、循環、低碳"為核心發展理念,從觀念上提高環保、節能認識,并將其貫徹到行動上,做好發展規劃和評估,有目標、有計劃的進行體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避免因盲目發展造成資源破壞與浪費,探索全新的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模式,走綠色、循環和低碳的可持續化發展道路,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假設、實現體育旅游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保證和基本前提。
2. 構建低碳體育旅游發展的激勵機制。低碳體育旅游的發展需要有政策、資金和其它方面的支持,也即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才能夠推進低碳體育旅游的順利開展,它直接影響著體育旅游發展方向、發展速度、產出效益、產業模式等,對于整個體育產業的持續、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應該將發展低碳體育旅游產業納入國家整體節能減排的目標中,從而實現充分利用國家的財政、資源政策支持,并以此為依托對低碳體育旅游的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做好全面的統籌規劃,以便更好的應對資源快速消耗、環境污染加劇的現狀;其次,加大力度進行資金支持,低碳體育旅游的推進需要借助于國家的金融資金支持,應該建立合理的資金信貸政策和制度,就低碳體育旅游發展申請款項的相應制度加以明確,當其符合政策或是制度要求時,就應該劃撥相應的款項,以此給予資金上的支撐。
3. 增強低碳體育旅游產業鏈的聯合互動機制。為了積極構建低碳型體育旅游產業體系,推動整個體育旅游產業鏈的健康發展,必需加強相關產業和部門之間的銜接、互動,統一規劃產業鏈發展,共同推進低碳、環保政策的執行,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體育旅游的各政府管理部門應該將覆蓋多產業發展的整個體育旅游產業鏈的整體生態發展進行統一的規劃、執行和考核,加強宏觀的監管和調控,以此促進產業鏈內部的有機聯動;同時,體育旅游產業鏈內部的各企業也應該增強聯合互動,促進彼此之間緊密性,共同推行綠色消費
篇2
一、功能目的論認為翻譯是一項人類行為,而每一項人類行為都有目的,因而翻譯是一項目的性行為。也就是說,任何一次翻譯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一個特定的目的。根據功能目的論,翻譯領域里有三種目的:翻譯過程中譯者的總體目標,譯文在目標語境里應該達到的交際目的,以及特定翻譯策略或步驟所要完成的目標。我們常說的目的,一般指第二種,即譯文的交際目的。譯文的目的決定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這就是目的論中的首要翻譯原則。其次是一致原則和忠誠原則,前者指譯文對讀者來說必須具有可讀性,有意義;后者要求原文和譯文之間要保有一定關聯,避免脫節。這兩條原則都從屬于第一條原則。目的論對原文給予重新定位,原文不一定只能有一種正確或恰當的譯文。原文只提供信息,譯者根據具體目標確定如何來呈現這些信息。這是具有革命性和啟示性的觀點。目的成為決定翻譯的關鍵,而不再是原文,從而大大拓展了譯者選擇翻譯策略和手段的空間目的論者認為,原文文本在翻譯中只是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為適應新的交際環境和譯文讀者的需求,更加有效地實現譯文的功能,譯者在整個翻譯過程中的參照系不應是“對等”理論中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是譯文在譯語文化環境中所期望達到的一種或幾種交際功能。譯者在翻譯中完全可以根據譯文預期的交際功能,結合譯文讀者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對譯文的“期待”,“感應力”或“社會知識”以及“交際需要”等等,來決定處于特定譯語語境中文本的具體翻譯策略和手法,不必拘泥于與原文“對等”而影響譯文在譯語環境中的交際功能。功能翻譯理論中提出:粗略地比較原語文本和目標文本,清楚的看到:哪些原語的信息和語言要素需要保持不變,哪些根據翻譯目的的要求不得不被調整,也就是結合翻譯的目的和譯文讀者的特殊情況,從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進行選擇性的翻譯。
二、目的論視角下旅游文本的翻譯文化。我國現存旅游資料中所富有的文化內涵,對外國讀者來說是難以理解的,對于譯者來說在翻譯的時候如何處理是一大難題。如果譯者還拘泥于翻譯的忠實對等,產出的譯文可能無法被讀者理解和接受。功能目的論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很好的指導原則。根據功能目的論,翻譯是一種目的性行為。翻譯目的給譯者更多的翻譯自由,譯者不再受原文諸多限制,譯文的功能更為重要,為了實現譯文的功能或目的,許多翻譯策略和方法師出有名,也豐富了譯文的多樣性。翻譯之前,明確翻譯目的至關重要。旅游資料的中譯英的目的在于成功吸引更多的游客來中國旅游。這一目的允許譯者放棄原文形式,采用增詞、刪減、類比、重寫等翻譯手段,使譯文符合目標讀者的閱讀習慣、興趣、期望和心理,提升景點的感染力,從而有利于譯文目的的實現。例如:黃果樹簡介。黃果樹瀑布位于37公里的貴州鎮寧、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交界處,海拔600-1500米,降雨量1300毫米,風光秀麗、奇峰疊起、浩浩蕩蕩的白水河,驟然間由斷崖上跌落,形成九級瀑布。黃果樹瀑布是這些瀑布群中最壯美的一個,它高74米、寬81米;漲水時節,如蛟龍翻騰、浪花飛濺、水珠飛揚;枯水時節,瀑布猶如萬縷銀絲披掛、輕柔多姿、又是另一番風致。還未見瀑布就感覺到滿天的細雨正從瀑布方向向你撲來。
Brief introduction of Huangguoshu Waterfalls
At the junction of the Huangguoshu Waterall is located 37 kilometers of Zhenning, Guizhou, Guanling Buyei and Miao Autonomous County, 600-15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rainfall of 1300 mm, scene is beautiful, Qifeng stack, go forward with great strength and vigour of the White River, by the bluffs overlooking the sudden drop, the formation of nine falls. Huangguoshu Waterall is one of the most magnificent waterfall group, it is 74 meters high, 81 meters wide; flood season, such as the Dragon Fanteng, splash, water filled; dry season, like a waterfall of 10 thousand silver go, gentle attitude, and another is the wind. Falls also not feel the drizzling rain falls from the direction you come.
就語篇連貫性而言,譯者必須首先認清原文的邏輯層次和脈絡,然后將它們重新組織成語義上連貫的段落,如果有必要甚至還可以對語篇結構作適當的調整。事實上,目的論強調翻譯以目的為準則,其翻譯法則除了目的法則、語際連貫法則外,還包括了語內連貫法則,即譯文能讓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語文化以及使用譯文的交際環境中有意義.為此,我們要改變把句子作為翻譯單位的傳統,把語篇當做翻譯的對象和基本單位,重視語篇分析和語用意義,把翻譯看作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翻譯就是要有目的地選擇語言資源,對整個語篇進行重寫,重建一個適用于目的語文化的語篇。翻譯目的論對減少不顧文化差異、譯語文化規范、譯文交際目的、文本功能等重要因素而造成的翻譯失誤,提高旅游產品介紹的翻譯質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根據翻譯目的論,翻譯是一種有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際行為。譯者在翻譯中應根據譯文預期的交際功能和目的,結合文本的特點、譯文讀者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交際需要等,來決定源語文本信息的選擇、翻譯策略的運用及譯文的表現形式。為了使譯文更好地實現預期的交際功能,達到交際目的,譯者應特別重視讀者意識、語篇意識和跨文化意識這三種意識的培養。例如在旅游景區的公示語翻譯中,從目的論的首要原則,即目的法則看,譯文與原文具有相同目的,原文的目的就是譯文的目的,在翻譯中沒有必要改變譯文的目的;而語內連貫則是譯者面臨的難點,因為它要求公示語譯文必須符合語言表達慣例,且必須和原文在所起功能上保持一致,能使外籍人士對譯入公示語和本國公眾對原公示語的反應最大程度的一致;語際連貫法則是也是譯者需考慮的,至于忠實的方式則依據目的而定。旅游英語的翻譯主要有兩個功能:傳遞消息、誘導行動。旅游翻譯有其一定的功利性和商業意圖,就是要迎合譯文讀者的口味,喚起他們心中的美感共鳴而產生旅游的沖動,達到招攬游客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旅游翻譯所追求的應該是譯文的讀者效應,是原譯語間功能的傳遞,不應是語言形式的對應。可以說,讀者效應是旅游翻譯力求獲取的目標,更是旅游文體呼喚功能和交際目的的要求。譯者在創作譯語旅游文本時實現了功能主義學派倡導的“譯文的交際目的”。其本質決定譯者不能把“語意”或“形式”上的對等當作指導翻譯的原則。譯者應以“目的論”為指導,采取靈活的翻譯策略,以原文的預期功能為出發點。
篇3
關鍵詞 低碳旅游 低碳經濟 節能減排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一、低碳旅游的內涵
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經濟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游 。它不僅對旅游資源的規劃開發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對旅游者和旅游全過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它要求通過食、住、行、游、購、娛的每一個環節來體現節約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動來詮釋和諧社會,節約社會和文明社會的建設。為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2009年11月1日, 我國首次在深圳 “2009·旅游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提出了“發展低碳旅游”的口號,鼓勵旅游行業的低碳可持續發展。
二、文獻綜述
我國對低碳旅游的研究起步較晚,多以宏觀定性分析為主,而國外則綜合采用實證研究法定量分析低碳旅游的內涵實質。NataliaTabatchnaia-Tamirisa (1997)在夏威夷用投入-產出的方法對旅游者的能源需求進行了評估,探索了能源利用與旅游目的地之間的聯系。Susanne Becken(2002—2003)從利用模式、能源利用與交通方式等多個角度,對旅游能源利用進行了深入研究。Sabine Perch-Nielse 等(2009)構建了測算瑞士旅游溫室氣體密度的體系,為衡量國家旅游業發展水平提供了新參考。近幾年,低碳理念持續升溫,開始出現從不同角度針對旅游業碳排放的研究,同時出現了Susanne Becken 等代表人物。
三、發展低碳旅游的對策及建議
(一)建立完善低碳旅游政策制度。
發展低碳旅游是一項系統的、關聯性極強的工程,為了保證低碳旅游的順利發展,必須制定相應的政策制度。首先,建立健全低碳旅游法律法規,為低碳旅游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完善低碳旅游金融與投資政策,制定融資信貸政策,為旅游企業發展低碳旅游解決融資難問題。第三,建立完善發展低碳旅游的行政政策與制度,如政府可以在能源稅的基礎上開征碳稅。第四,建立健全低碳認證制度與優先發展和項目準入政策,作為各政策制度的重要補充。
(二)加強低碳能源、材料的開發與運用。
要適應低碳旅游的發展要求就必須在低碳能源與材料方面有所突破,有所成就。應該做到加大低碳科研經費投入,開發新能源,為低碳旅游提供“動力”支持。其次,要加大對太陽能、水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同時還要吸收引進國外相關的先進技術,促進我國低碳旅游的發展。
(三)建設低碳旅游實驗示范區(點)。
低碳旅游示范區對于全國景區和相關企業具有示范效應,能夠很好的宣傳和引導低碳旅游,進而達到“先示范,后總結經驗,再逐步推廣”的效果。建設區域性的低碳旅游試驗示范區主要應該在以下三個區域開展:一是生態環境脆弱地區,二是工農業旅游示范點,三是消費者低碳消費意識強烈的地區。” 此外,還應建設行業性的低碳旅游示范點,如低碳旅游酒店、低碳旅行社等。
(四)加強低碳旅游的教育與宣傳。
宣傳不僅能夠讓低碳旅游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話題,而且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首先是對旅游者的宣傳教育,旅游者是旅游活動的主體,人數眾多,成分復雜,從一定意義上說,提高旅游者的低碳意識是使低碳旅游得以推廣發展的關鍵。其次是對旅游相關企業管理層及員工的宣傳教育,因為管理者的低碳素質直接關系到低碳旅游服務質量與低碳旅游產品壽命。
(五)打造低碳旅游產業鏈。
旅游產業鏈包括旅游交通、景區、旅行社、旅游酒店,為實現旅游業的低碳化,低碳旅游產業鏈的打造至關重要。第一,建設低碳旅游交通,旅行社采用包車或包機直達的方式,使用清潔能源的交通工具,提倡步行、騎自行車、乘坐公共交通代替自駕車。第二,旅游景區合理限制客流量,科學規劃景區,加大低碳旅游項目的開發與推廣。第三,建設低碳旅行社,制定低碳旅游線路,宣傳咨詢業務實施電子化,培養具備低碳旅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導游。第四,建設低碳旅游酒店,酒店使用新型能源,選擇環保建材,減少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提供綠色食品等。
(六)培養低碳旅游者。
旅游者的低碳化是實現低碳旅游的核心內容。旅游者應該樹立了低碳意識,將旅游享受與低碳環保緊緊結合,嘗試接受新興的低碳旅游方式。其次,改變出行方式,盡量采用綠色環保出行方式,以徒步、自行車、電動車等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取代自駕車、航空等高碳交通方式,主動參與體驗低碳旅游活動,推廣低碳旅游。第三,主動參與體驗低碳旅游活動,盡量使用耐用環保物品,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避免奢侈消費。
四、小結
發展低碳旅游是一項綜合而漫長的建設過程,各地方應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具體分析發展低碳旅游的障礙因素。然后應當從全局出發,綜合把握各方利益,合理規劃發展低碳旅游的策略及措施。建設和發展低碳旅游必將改變我國傳統的旅游方式,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注釋:
劉嘯. 論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 中國集體經濟,2009, (13) : 81 - 82.
梅燕.發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梅燕.發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商業研究,2010.09.
篇4
關鍵詞:低碳 低碳旅游 低碳經濟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 (2010) 05-113-02
全球變暖已經成為當代社會與經濟發展最大的挑戰,隨著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影響的日益關注,世界各國對于建設低碳經濟以應對全球變暖的共識也不斷得到加強,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2009年11月25日國務院通過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意見指出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但仍面臨發展方式粗放、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服務質量水平不高等問題,必須加強統籌規劃,從改革、開放、服務、管理入手,著力提升發展質量,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意見還明確指出,倡導低碳旅游方式。支持賓館飯店、景區景點、鄉村旅游經營戶和其他旅游經營單位積極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廣泛運用節能節水減排技術等系列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1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
1.1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經濟。其核心是在市場機制基礎上,通過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創新,形成明確、穩定和長期的引導及鼓勵,推動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
1.2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見于2009年5月世界經濟論壇“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的報告。該報告根據世界旅游業以及航空、海運和陸路運輸業的聯合調查寫成。報告顯示,旅游業(包括與旅游業相關的運輸業)碳排放占世界總量的5%,其中運輸業占2%,純旅游業占3%。
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動中,旅游者盡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環保旅游的深層次表現。低碳旅游就包含了政府與旅行機構推出的相關環保低碳政策與低碳旅游線路、個人出行中攜帶環保行李、住環保旅館、選擇二氧化碳排放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車與徒步等。
2河南省低碳旅游發展現狀
河南的資源和能源比較豐富,是全國的能源、原材料重要基地;既是生產大省,也是消耗大省。既是生產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目前河南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現狀不容樂觀。據河南省統計部門提供的數字,2007年,河南省廢水排放量296467萬噸,氨氮8.54萬噸,二氧化硫156.39萬噸,煙塵71.27萬噸,粉塵41.49萬噸,工業固體廢物2.22萬噸,全省工業行業廢氣排放總量達到18890億立方米。但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河南省的“低碳資源”潛力也十分巨大。據統計,2007年底,河南省擁有林地面積207.3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1.34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6.2%,耕地面積7926.1千公頃,水資源總量65.16億立方米,濕地面積110.87萬公頃。這些低碳資源――森林、耕地和濕地,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中均有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已經做出了很多嘗試,2009年12月7日,當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開幕之日,河南有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就已經開始研討“倡導低碳生活、發展低碳經濟”。 在2010年河南省省長郭庚茂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則首次提出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點的發展模式,是以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管理,低碳城市等為表征的經濟形態.它不僅是一場大規模的環境革命,更是一場深刻的經濟變革。河南有些企業和個人也認識到了低碳經濟給我們生活帶來的重大影響,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作為旅游資源大省的河南省在“旅游強省”和“中原崛起”的政策指導下,近年來旅游業發展非常迅速。在《河南省十一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將旅游產業作為河南省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旅游業的產業地位進一步提升,綜合帶動作用更加突出。做好河南旅游業自身的低碳化發展,成為低碳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將有利地促進河南經濟的低碳發展。
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旅游業理當先行。旅游本身需要優美的環境,秀麗的山水,而低碳旅游,更減少了旅游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這也是自行車旅游、徒步旅游當前在全國悄然興起的原因。在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河南某些旅游企業也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發展低碳旅游的方針,如某些旅游飯店提出的節能減排、低碳環保,景區試水“低碳游”,構建低碳交通體系,某些旅行社推出的低碳旅游線路等等。但總體而言,這些還只是個別行為,在發展低碳旅游方面,河南還大有可為。
3河南省發展低碳旅游的建議
發展低碳經濟,有利于河南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建設生態大省,有利于緩解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之間的尖銳矛盾,促進“十一五”規劃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河南省應以低碳經濟理念為指導,以積極的姿態,大力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
3.1抓住機遇發揮政府引導作用
要搶抓機遇,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強規劃設計和政策支持,加快發展新能源,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河南旅游加速發展。河南省政府應將發展低碳旅游作為全省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與文化強省建設、循環經濟、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等統籌發展,將低碳旅游納入我省“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確定發展低碳旅游的指導思想、具體目標和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鼓勵低碳旅游發展政策,制定低碳旅游發展地方性法規。在政策制度上進行創新。一是制定鼓勵旅游企業節能減排、降低CO2排放、可再生能源使用政策,在稅收減免、財政補貼、政府采購、綠色信貸等方面進行支持,引領和助推低碳經濟發展。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建立鼓勵低碳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旅游企業開展低碳項目。因此河南省相關部門應鼓勵和支持旅游行業發展低碳旅游,出臺相應激勵機制,讓綠色低碳真正成為旅行新時尚。
3.2各旅游企業聯動,創建低碳旅游模式
3.2.1旅行社
旅行社應專門設計的低碳旅游產品和線路,以滿足旅游者對低碳旅游的需要。面臨低碳經濟的呼喚,有一些旅行社已經在著手設計低碳旅游線路,這將會受到那些環保積極分子的旅游者的青睞。但因為低碳旅游不只是代表節能環保,還可能產生額外費用。如拿交通工具來說,到了景區后,如果旅行團放棄乘坐大巴而改乘景區提供的電瓶車,肯定更“低碳”,但電瓶車的費用比大巴高,會攤派到旅游者身上,增加其旅游費用,有些旅游者還是會更多的考慮價格這一因素。因此還是需要旅行社的積極宣傳,才能得到推廣。因此從旅游業的角度而言,旅行社應充當低碳旅游的號召者。想要更好地發展綠色環保的低碳游,首先要在公民中普及“低碳游”的理念,使“低碳”的觀念深入人心。對參團游客來說,旅行社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
3.2.2旅游飯店
現階段河南省各旅游飯店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因此在食、住、行方面要倡導綠色消費,采取措施,盡量減少飯店能源、水源和生活物質的使用量,特別注意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飯店在確保設施和服務不降低標準的用或調劑使用。例如飯店為了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使用無污染物品或再生物品,作為某些物品的替代物,如使用紙質餐具替代塑料餐具,印有飯店標志的紙質或布質提袋替代塑料袋等。河南省各級旅游主管部門應出臺對飯店環保節能的支持和獎勵政策。比如推進節能環保,支持賓館飯店積極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廣泛運用節能節水減排技術,實行合同能源管理,實施高效照明改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創建綠色環保企業等。河南省飯店協會可統一印制倡導旅游者加入低碳生活的小卡片,放入客房,號召住店客人,變床單、被單“一天一洗”為“一客一洗”,節約水資源,減少污染排放。
3.2.3旅游景區
2010年初南京中山陵景區就出臺了從1月10日起黃標車限行的規定,以構建低碳交通體系;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正在努力打造低碳旅游景區。河南省的各旅游景區也應拿出切實可行的低碳旅游指標和舉措,尤其是我省的3家5A級旅游景區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區、洛陽市龍門石窟景區和焦作市云臺山風景名勝區更應發揮帶頭作用。目前這些景區已經在醞釀出臺低碳旅游團隊獎勵優惠政策等,在這些高級別景區的帶動作用下,應在全省范圍內展開低碳景區的創建活動。
3.3加強宣傳教育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發展低碳旅游、建立綠色生活方式,不僅是政府和企業的責任,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為此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廣泛動員全民參與,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影像等各種媒介,普及氣候變化、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相關知識,鼓勵人們將低碳生活方式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讓他們形成低碳思維方式。節約能源和資源要從小事做起引導人們更多地選擇低碳旅游方式,促使旅游者將環保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規范。旅游業的相關部門應配合公關部門或環保產業部門開展公關活動。借公關活動對廣大消費者進行教育,增加公眾的環保心理,強化他們的綠色意識,從而更積極主動地進行綠色消費。旅游廣告在傳遞旅游產品的信息時,也要加強對消費者的引導,通過旅游廣告來達到教育的效果。河南省應在城市公交站牌以及一些顯眼位置應多做一些倡導低碳生活的公益廣告牌,讓地然旅游深入人心。
3.4積極推進旅游業及相關產業低碳化發展
旅游業相關產業眾多,旅游業在低碳發展進程中,要注重相關產業的低碳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努力使相關產業走低碳路線,減少 CO2 排放量。由于國際旅游牽涉到長程飛行,據估計,因溫室氣體導致的全球暖化效應,國際旅游占有的責任份額高達 4%到 6%,因此旅游業被視為高溫室氣體排放行業。歐洲理事會現已正式通過指令,自 2012 年將目前還未包括在《京都議定書》范圍內的民用航空業納入碳交易系統,且適用于所有進出歐盟區機場的國內和國際航班。據此,相關產業更應致力于技術創新,開發使用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交通工具及設施等。旅游管理必須和國際現代化管理接軌,采用國際國內先進的低碳管理模式,采用連鎖管理模式,實現各個環節持續管理,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提高我國旅游業在國際上的整體競爭力。各國均應支持旅游業低碳發展進程中的相關政策制度,實現技術共享,更好的促進全球低碳經濟發展。
4結語
旅游業低碳發展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是一個部門或一個產業在一年兩年內可以完成的,需要經過整個旅游業及其相關產業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去努力和探索。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發展戰略,統籌各相關產業之間、各國之間的聯系,尋求適合的低碳發展模式,實現清潔生產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整個旅游業的低碳化發展,更好的促進總體經濟的低碳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馳,丁俊慧.基于低碳經濟的旅游業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2009(7).
[2]劉嘯.論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J].中國集體經濟,2009(5).
[3]黃文勝.論低碳旅游與低碳旅游景區的創建[J].生態經濟,2009(11).
[4]閆偉東.深圳市低碳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建議[J].中國環保產業,2009(9).
篇5
關鍵詞:旅游飯店業;利益相關者;低碳經濟模式
Abstract: a low carbon economy trend across the world, all walks of life are in advocating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low carbon development model. The tourist hotels a low carbon economy model of constructing involves to many interests, the article in changsha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ourist hotels build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model,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enterprise,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from association and consumers the four core stakeholders perspective, this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construct the tourist hotels "enterprise-GAC" a low carbon economy mode.
Key words: the tourist hotels; Stakeholders; Low carbon economy model
中圖分類號: F59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基金】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
【作者簡介】1.蔣國國,男,湖南衡陽人,湖南商學院旅游管理學院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為會展經濟學;2.蔡梅良,女,湖南益陽人,湖南商學院旅游管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旅游經濟學;3.鄭佳平,女,湖南永州人,湖南商學院旅游管理學院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為旅游經濟學。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后,低碳經濟潮流席卷全世界,各行各業都在倡導節能減排的低碳發展模式。2009年底,《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頒布,其中肯定了旅游業作為服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碳排放少的突出優勢,但是作為旅游業三大支柱之一的飯店業卻是一個“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行業。酒店是高消費場所,往往需要消耗許多的資源和能源,并排放大量空氣污染物,成為城市碳排放的污染源。低碳時代,飯店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低碳經濟模式的構筑勢在必行。
一、長沙旅游飯店業構筑低碳經濟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1.低碳經濟模式是全球發展趨勢,響應了國家的政策號召
發展低碳經濟作為協調社會經濟發展、保障能源安全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途徑,已得到世界各國普遍認同。我國從戰略的高度重視低碳經濟發展,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經驗,逐步建立起相關政策框架。長沙旅游飯店業低碳經濟模式的構筑是對中央“十二五”規劃的積極響應,在建設長株潭“兩型社會”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帶動地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還能為其他區域提供經驗,提升長沙在全國的地位,形成自己的“低碳”品牌。
2.構筑低碳經濟模式能降低旅游飯店業運營成本,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
隨著全球能源、資源價格不斷上升,飯店在這方面的支出占營業費用的比例已達8%-15%,且呈上升趨勢,因此,對于飯店來說,選擇節能減排、低碳環保,不只是社會責任,更是為企業提供一種全新視角來審視流程、定位、行業、供應鏈、價值鏈,從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創造價值并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旅游飯店業“三高”問題仍然突出要求加快構筑低碳經濟模式
飯店使用的能源以電、液化石油氣和柴油為主,消耗較大,而后兩者是碳排放過高的罪魁禍首,據官方數據顯示,長沙三星級飯店平均能耗指數為410kwa/,四星級為540kwa/,五星級為430kwa/。由于飯店的節約意識不強,管理不夠規范,專業技術人員匱乏,設施配置的科學性、規劃性欠缺等原因 ,導致多數飯店浪費現象比較嚴重,所提供的易耗客用品每年以驚人的數量遞增。此外,主要消費品和飯店的經營管理模式也不夠符合相應的低碳經濟標準。
二、長沙旅游飯店業構筑低碳經濟模式的利益相關者分析
旅游飯店業低碳經濟模式的構筑涉及到多方利益,主要可分為內部利益相關者和外部利益相關者。
1.內部利益相關者
股東是飯店的投資者,對企業的決策影響很大,飯店要實行低碳化,必須征得股東的同意,他們能夠促進資金的橫向融通和經濟的橫向聯系,提高資源配置的總體效益。管理人員是飯店的真正決策者,負責飯店的日常營運,控制著低碳經濟模式的實現,只有他們做出合理決策,推動執行低碳行動,才可能實現低碳經濟模式。要真正落實低碳經濟模式,還必須依靠其實行者――員工,其雖然處于權力的較低層,但利益相關性卻不容忽視,他們的工作直接影響到旅游飯店業低碳經濟模式構筑的成功與否。
2.外部利益相關者
政府部門可以調控旅游飯店業的發展,如環保局、質監局等能夠以干預、監督等形式影響飯店的經營模式,飯店則能以“低碳先行者”的身份響應政府“低碳政策”,并為政府提供稅收。長沙旅游飯店業的相關行業協會包括湖南省餐飲行業協會、湖南省飯店行業協會和湖南飯店用品行業聯誼會等,他們為長沙飯店業低碳經濟模式的構筑提供規范指導,制定具體標準,評定相關等級。而飯店則可以通過行業協會隨時察正自身的行為。游客(消費者)是旅游飯店業的“衣食父母”,是飯店經濟利潤的主要來源,低碳消費模式的構筑也必須充分考慮游客的需求。
3.核心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性分析
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不同。飯店企業的目標主要是盈利,實現利潤最大化,其往往會選擇一種低成本的經營模式。政府重點考慮的是財政收入、經濟增長及社會效益,并出臺相關法規政策來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個別地區由于對低碳經濟的認識不夠深入,偏重于追求經濟的絕對增長,旅游飯店業節能減排工作浮于形式。作為旅游飯店業“引導者”的行業協會,既要維護好行業內各個企業的相關利益,保障行業聲譽,也要通過制定行業內部規定來確保本行業健康快速發展,若其忽視對旅游飯店運營的規范以及低碳標準的制定和推廣,放任企業各自為政,一味追求高利潤,節能減排工作將停滯不前。消費者的利益訴求是企業的供應能滿足他們的消費需求,他們通過選擇消費對象和消費方式來不斷追逐消費質量的提升,部分消費者低碳意識淡薄,過分追求個人享受,無視社會公共利益,肆意浪費飯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水電和食物等,導致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破壞。
通過對四大核心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性的分析,我們發現在權衡利益訴求的基礎上,協調各方共同參與旅游飯店業低碳經濟模式的構筑,能更好地實現互利共贏。基于此,我們可以用下表來簡述這幾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及其對應的行為策略:
表1 核心利益相關者利益訴求及其對應行為策略表
利益相關者 相關利益 策略
飯店企業 企業利潤 經營模式選擇
政府部門 財政收入
社會效益 政策、法規制定
行業協會 行業聲譽
行業發展 行業規則制定
行業內部監管
消費者 消費質量 消費方式
對象選擇
三、長沙旅游飯店業“企業―GAC”低碳經濟模式的構筑
通過對旅游飯店業低碳經濟模式構筑中的核心利益相關者進行分析,我們從三個重要利益相關者――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消費者出發,以企業為核心,構筑旨在實現旅游飯店業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企業―GAC” 新型旅游飯店業低碳經濟模式。
圖1 旅游飯店業“企業―GAC”低碳經濟模式圖
作為旅游飯店業“企業―GAC”低碳經濟模式的核心,企業在該模式中扮演的是執行者。針對企業內部利益相關者我們提出了不同的具體措施。股東的支持力度與投資是能否實現低碳經濟模式的前提,應當充分發揮其監督權和決策權,督促高層管理人員定時定量完成每季度的節能減排任務,爭取達到行業協會規定的低碳指標。整個經營過程中,股東的投資及增資必須是以低碳經濟模式為前提。企業管理人員應認識到只有不停地深入進行低碳消費產品和服務的研發,企業才能在未來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同時,對于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要強化他們的低碳意識。在政府的支持下可以集中力量建立企業工作人員的培訓基地,要將低碳的理念貫穿飯店經營活動和管理工作之中。對外要塑造綠色環保,低碳節能,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飯店業新形象,對內要制定有效的管制體系,評價體系,考核體系、獎罰體系。同時還應在企業內部開展多種形式的節能降耗活動。讓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切身參與到低碳實踐活動當中去。下表是低碳企業與非低碳企業的主要對比:
表2 低碳飯店企業與非低碳飯店企業主要特點對比
具體方面 低碳飯店企業 非低碳飯店企業
飯店業的建筑物 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采光或氣候降溫) 傳統的二次材料
施工裝修 使用木制家具,天然纖維、棉、麻制成品,抓好施工節能管理,節約原材料,科學合理編排施工流程,避免浪費和重復建設 使用價格性價比搞且耐久,外觀性強的家具,鋪張浪費,不注意科學建設。
燃料系統 新型的生物節能鍋爐 傳統的燃油鍋爐
客房用品 提供環保電器。取消一次性用品的免費提供,減少窗簾,床單洗滌次數,將廢舊的布單做成抹布拖把再利用 提供市場上普通的電器。免費提供一次性用品
洗換次數頻繁
空調系統 熱交換器,將中央空調余熱回收。這樣就可以節省企業的自身成本,獲得額外利益 傳統的中央空調系統,浪費嚴重,成本大
餐廳服務 減少一次性餐具,綠色飲食 一次性餐具,飲食不環保
政府部門作為低碳經濟模式中的調控者,一方面,聯合行業協會、飯店企業開展低碳理念的宣傳普及工作,讓企業、消費者直觀感受飯店業低碳經濟模式構筑的必要性,提高二者的低碳意識。另一方面,通過各類媒體登放公益廣告,使該觀念深入人心,讓消費者把低碳消費變成一種自覺行為。此外政府還應頒布完善一些政策法規,例如已經頒發的《循環經濟促進法》、《節約能源法》和《環境保護法》等,并引入相應的獎懲措施到飯店企業經營活動中。
行業協會掌握大量的信息資源,與各方聯系密切,應當利用這個優勢對獨自摸索低碳之路的飯店進行必要的指引,充分發揮其職能,根據長沙市飯店發展情況制定合理的行業節能減排、綠色環保標準,然后依照各個飯店不同的經營狀況督促其按照標準制定每季度的目標,并針對飯店不同的目標實現程度進行評級;組織專家進行全面的低碳經濟規劃和論證分析,制定出方案后提供給會員,在飯店實行的過程中提供一定技術指導;適當組織會員進行相關交流;配合政府積極推行低碳經濟模式,加強與政府的溝通,為旅游飯店業構筑低碳經濟模式爭取切實的優惠政策,并督促政府加強對飯店低碳化的監管,將低碳作為一種硬性規定。此外,行業協會還要做好低碳理念的宣傳工作,協調好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
旅游飯店低碳經濟模式要求消費者必須轉變消費觀念及消費方式。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年鑒顯示, 目前中國居民生活的能耗(含衣、食、住、行、用、服務六項)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40%以上。消費者低碳消費對旅游飯店業的節能減排至關重要,降低物質消耗的低碳化旅游消費、更加親近自然的節儉化旅游消費可以獲得更多精神體驗,且符合世界環保運動和生態文明潮流,成為時尚甚至高品位的象征。消費者可以利用消費者權益對企業、政府、行業協會進行監督。對企業,消費者可以對其采取強硬的態度促使其轉變,比如堅持低碳消費原則。對政府,可以通過人民代表提出加強制度的建設和內部的管理。對行業,消費者應該積極加入行業推進的各項活動,比如行業要采取等級措施對飯店進行評級,消費者應該監督它的公平、公正性。消費者亦可以通過自己的人脈對政府、行業、企業采取的低碳措施進行宣傳。
參考文獻:
[1]尹奇鳳.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國飯店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生產力研究.2011:69~70
[2]翁鋼民,劉巖. 低碳飯店的實現路徑:基于環境成本控制視角的研究[J]. 生態經濟,2011:131~133.
[3]徐迅.基于低碳城市的酒店綠色廚房建設對策研究[J].商業文化.2011:314~316
[4]匡躍輝.論低碳消費模式的實現[J] 消費經濟,2010:89~92
[7]岑孔德,呂世明.賓館酒店業節能低碳降耗實施的有效途徑[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31~33
[8]李萍.低碳經濟模式下我國飯店業的發展策略[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14~17
[9]沈子楊.論低碳酒店的營造[J].商場現代化.2010:82~83
篇6
一、前言
瀘沽湖地區自然生態系統保持完好,湖畔生活的摩梭人至今保留著由女性當家和女性員傳宗接代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娶、女不嫁,男雙方終生各居母家的“阿夏”婚姻形態(俗稱走婚),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獨特的民俗旅游資源在此地有機結合,每年都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旅游者。隨著旅游發展對摩梭文化的影響日益深入,旅游開發與文化保護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筆者認為,基于原真性的體驗研究云南瀘沽湖旅游開發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原真性”理論在旅游領域的運用
“原真性”理論在旅游體驗研究方面。Cohen(1984)對旅游體驗真實性做了較為全面地論述,他認為游客的個性、喜好會影響他們的旅游體驗和反應,并將游客分成了五種不同的類型,他認為這五種不同類型的游客對旅游體驗的“真實性”標準是不同的,對于那些視旅游為玩樂,極易在旅游中得到滿足的游客來說,“真實性”的問題根本不存在。旅游對“原真性”的影響的研究方面。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也進入學者們的視野,學者們開始以一種更加科學的態度來思考旅游的影響,重新審視旅游對目的地“原真性”的影響。
三、瀘沽湖地區旅游發展狀況
瀘沽湖地理坐標為北緯 27°41′--27°47′,東經 100°43′~100°54′之間,是滇、川兩省的界湖,由兩省所共有。湖區大致以東經 100°46′50″被分隔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為四川鹽源彝族自治縣所轄,西部為云南寧蒗彝族自治縣范圍。
云南瀘沽湖省級旅游區是麗江玉龍雪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區控制面積為 260km2,景區地處國內重要旅游線路中滇西北“大理―麗江―香格里拉”線的支線上,毗鄰香格里拉、虎跳峽和稻城亞丁等風景優美的原生態旅游區,區位條件較好。目前從麗江開車進入瀘沽湖景區還需要七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但是目前瀘沽湖地區已經開始計劃修建機場,各級別的道路建設也在不斷完善中,可進入性必定是逐步增強。可以說,云南瀘沽湖景區具有進一步融入香格里拉大旅游圈的潛力。
四、旅游開發對瀘沽湖地區的影響
總的來說,旅游開發對瀘沽湖地區特別是對摩梭文化的原真性保持帶來一些比較負面的影響。為了迎合旅游者的需求,摩梭服飾、土特產品、“走婚”習俗、歌舞演藝節慶活動等都被藝術加工成舞臺形式每天都呈現給游客觀賞,正在失去原始的內涵。而接待的旅游者很少的地方,則受旅游業影響很小,因此民居建筑、特色飲食、民風民俗、歌舞演藝和節慶活動等則明顯保留著相對原始的形態和內涵。云南瀘沽湖當地的摩梭村落紛紛意識到自身的資源優勢和旅游業的巨大經濟效益而投入到發展旅游業的行列之中,目前各村的民俗旅游發展程度具有較大差異,許多村落處于發展起步階段,筆者希望借助上述比較,明確旅游業對摩梭文化的影響,為新興的旅游村敲響警鐘,并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五、原真視角下的瀘沽湖旅游開發與利益共生機制構想
(一)厘清瀘沽湖旅游資源,分類保護開發
厘清摩梭文化資源是對文化進行合理開發與保護的基礎。經筆者實地考察,摩梭文化主要包括民居建筑、摩梭服飾、土特產品等物質文化資源和婚俗、母系氏族制度、、語言、歌舞、節慶以及摩梭人的生活生產方式等非物質的文化資源。
(二)加強區域內合作
云南瀘沽湖旅游區內的各村應該加強合作,從整體的角度開發旅游,明確功能分區與定位,各村在麗江瀘沽湖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通力合作,共謀發展。原真性程度與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關系,處于旅游發展起步階段的旅游地文化原真性水平最高,隨著旅游的深入發展,其文化原真性呈逐步下降的趨勢。因此,筆者認為,各摩梭自然村落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特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設計出不同的旅游產品,提供不同的旅游服務,盡量避免同質性強的問題。
(三)重視民俗旅游專業人才體系培養
篇7
【關鍵詞】 低碳旅游;可行性;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人們的旅游熱潮也日益升溫。近年來,針對能源消耗、環保低碳需求,我國低碳旅游業也日益發展。單車游、徒步等休閑旅游方式正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針對現代人們旅游、休閑、鍛煉的需求,旅游業必須加快對內外部環境的分析,并根據現代旅游現狀考察低碳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可行性,以此促進我國旅游業的健康發展。以緩解臭氧層危機、緩解能源緊缺為目標,以環保低碳旅游業發展為重點實現我國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節能減排、低碳社會的構建。
1.低碳旅游概念及意義的分析
低碳旅游最早提出與2009年5月世界經濟論壇提出的“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報告。其倡導以低能耗、低污染出行方式進行綠色旅游,同時注重環保及低碳排放,以此實現現代社會節能減排目標、實現解決臭氧層危機的目的。隨著近年來低碳觀念的宣傳,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而低碳旅游不僅僅是旅游者本身的一種生活方式,更與國家相關政策、國家基礎建設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新世紀經濟發展戰略指導下,應將傳統旅游模式進行轉變。以公共交通的混合動力應用、自行車等低碳方式開展旅游項目,同時針對可持續發展戰略需求引進節能減排基礎,實現旅游產業鏈的低碳目標。
2.發展低碳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2.1低碳旅游行業現狀及意義:低碳旅游的出行方式在多年前即已實施。九寨溝電力游覽車的使用與保持九寨溝環境有著重要的關系。而自行車旅行、徒步旅行等方式更是在民間盛行多年。4+2出行方式也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開車至郊外或旅游景點后,改以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進行游覽,實現了低碳旅游目標。這些與低碳旅游的目的與方法不謀而合,其最終目的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現代低碳旅游觀念不斷深入的今天,國家相關政策也相繼出臺。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基礎、以低碳經濟發展為目標進行旅游產業結構調整,進而實現資源占用少、環境保護好、文化傳承強的旅游服務產業鏈。
從低碳旅游的定義可以看出,其與傳統旅游業有著較大的差別。傳統旅游業僅以盈利為目的,注重豪華、奢侈,因此導致了高排放。隨著全球氣候問題以及能源緊缺問題的產生,傳統旅游已經不能適合現代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的要求。因此,必須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針對發展中國家現狀以及資源、能源、環境問題加快低碳旅游業的可行性研究。以此為基礎指導我國旅游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
2.2發展低碳旅游可行性分析:低碳旅游業發展現狀及人們認可度的調研顯示,目前,我國低碳旅游業大有可為。一方面是傳統消費游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旅游、健身、休閑的需求,另一方面低碳旅游正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節能減排社會構建的需求。
從旅游業五大要素的低碳要求來看,低碳旅游的實施具有較大的可行性。首先,旅游出行中,提倡步行或騎自行車。同時,能做公共交通工具盡可能不開車出行。在旅游區內應首選電動類交通工具。出行過程中盡可能減少行李,以此減少交通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這些要求已經得到了我國多數人民的認可,越來越多的人在旅游中選擇低碳方式,而自行車旅游更是成為了一種時尚旅游風向標。其次,低碳旅游飲食方面,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減少紙質水杯使用更是符合現代人們的關鍵。多數旅游者已經采用了自備餐具、水具的習慣。一方面出于低碳考慮、另一方面也是更加注意個人飲食衛生、避免旅游過程中腹瀉等疾病的發生。而在住的方面,低碳旅游要求旅客在同一間酒店住宿過程中盡可能減少床單被罩的更換,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旅游過程中的購物時,減少塑料袋等一次性包裝的使用。選擇紙質包裝或可重復使用手提袋,減少資源的浪費。在旅游過程中,出注重上述因素外還應在景點游玩中注重廢棄物的回收與分類。將游玩過程中補課隨地亂扔廢棄物,在背包中備廢棄物袋回收廢棄物,回到景點垃圾桶處處理。在現代人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的今天,上述要素已經深入到許多人的日常行為當中,因此,開展、開發低碳旅游具有很高的可行性。通過國家統一規劃以及宣傳等工作將低碳旅游的相關內容、注意事項等進行宣傳推廣。以《低碳旅游宣言書》中內容,將低碳旅游作為社會責任、作為習慣、作為道德最求。從景區綠色低碳做起、從保護生態環境做起、從自己做起、保護綠色生態家園。通過景區宣傳、日常宣傳等提高人們的認識,進而促進低碳旅游的實施。
3.發展低碳旅游的方法與重點
3.1注重低碳旅游宣傳、倡導低碳行為:為了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以低碳旅游創造新的經濟循環方式,在現代旅游中應注重綠色旅游、低碳消費理念的宣傳。從旅游者以及導游過程中加強宣傳力度,提升低碳品牌旅游發展意義。并通過旅游賓館、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區的低碳政策傾斜等,促進商家低碳旅游項目的設計與實施。促進商家節能減排技術的引進與應用,進而實現低碳旅游目的。
3.2以政策引導促進低碳旅游的發展:雖然,低碳旅游具有較多的優勢,但是不可否認其經濟效益相對于傳統消費旅游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也是許多景區不愿開展低碳旅游的重要因素。為了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我國環境保護目標、實現低碳旅游目的,我國政府相關機構以及旅游業主管部門應為低碳旅游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并健全低碳旅游企業激勵機制,通過減稅、政策扶持等促進旅游企業低碳旅游項目的建設。進而發揮旅游企業的主體作用、引導旅游者的參與,促進低碳旅游業的發展。
結論:綜上所述,低碳旅游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環境以及國民低碳意識的培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針對我國旅游業現狀以及低碳生活理念推廣現狀,我國應加快低碳旅游政策的出臺。同時通過城市規劃中低碳出行方式的考慮以及相關建設的加強培養人們的低碳意識以及低碳出行習慣,進而促進低碳旅游業的發展。針對低碳旅游人才缺乏現狀,在現代高校旅游專業教學中還應加快高端人才的培養,為我國低碳旅游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軍.《發展低碳旅游的可行性及其相關產業需求分析》.環保資訊.2011.2
篇8
關鍵詞:低碳旅游產品;旅游景區;體驗;設計開發
一、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產生于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低碳經濟是在20世紀90年代人類為應對全球變暖提出的一個新的發展理念,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正逐漸成為新的時展潮流,旅游業作為當今最重要的產業之一。響應低碳經濟的發展,既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2009年5月世界經濟論壇“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報告中最早正式提出“低碳旅游”的概念,將其定義為一種降低“碳”的旅游。在旅游活動中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盡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用自己的行動彌補行動所釋放的“碳”。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游,它不僅對旅游資源的規劃開發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對旅游者和旅游全過程提出了明確要求。
二、旅游景區開展低碳旅游的意義
第一,實現旅游景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低碳旅游實質上是協調旅游業發展與環境的關系問題,因為與環境的密切關系,低碳旅游無疑為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
第二,推動旅游景區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目前我國旅游景區的發展存在許多問題,如重視硬開發,忽視軟開發;景區內服務設施等方面能源消耗比較突出;智能化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應用不足。發展“低碳旅游”能夠推動景區由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第三,促進低碳產業合作。由于旅游業具有高度的產業關聯性,低碳旅游景區在開展低碳旅游的過程中,必然要與其他低碳產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這將有利于產業轉型升級,形成“共贏”的發展模式。
第四,有利于旅游景區豐富旅游產品。低碳旅游是一種新的旅游理念,將這種新理念納入到景區的開發及經營管理中,有利于旅游景區開發新產品、開辟新領域。
第五,宣傳低碳理念的平臺。旅游日益成為人們的一種重要生活方式,旅游景區通過開展低碳旅游讓人們去體驗低碳生活,由此而成為低碳理念的宣傳平臺,在倡導“低碳”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第六,塑造旅游景區良好的形象。在目前大力倡導低碳經濟的社會背景下,旅游景區開發設計低碳旅游產品是迎合社會發展的明智之舉,有利于景區在國民意識中打造良好的企業形象,獲取競爭優勢。
三、旅游景區低碳旅游產品體驗化設計的原則
第一,低碳化。低碳旅游產品的主題就是“低碳”。旅游景區就是要圍繞這一主題進行低碳旅游產品的設計和開發。
第二,參與性。只有親身參與,才能獲得最深刻持久的體驗。旅游產品的設計,一方面要加強景區與游客的互動,使游客參與到旅游產品的設計中;另一方面旅游景區要更多地設計參與性的旅游活動,促使游客親身體驗,獲得更好的體驗效果。
第三,全面性。低碳旅游作為一種新的旅游理念,具有相當廣泛的適用性。在旅游景區低碳旅游產品的設計中,應將“低碳”理念滲透到食、住、行、游、娛、購的各個環節,帶給游客更加全面的體驗。
第四,情感化。低碳旅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低碳”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低碳旅游產品的設計應符合人們的這種情感需求,倡導低碳的生活理念,引起旅游者的共鳴。
第五,創新性。低碳旅游的發展離不開新能源技術的支持。因此,旅游景區應加強市場調研,及時了解游客需求、低碳技術及相關產品的進展,更新旅游項目和設施,增強旅游產品對游客的持續吸引力。
四、旅游景區低碳旅游產品體驗化的開發策略
(一)低碳旅游產品體驗化設計的核心思想
旅游產品是游客獲得體驗的重要載體。PinEiI和Gilmore曾將體驗分為四類:娛樂、教育、逃避現實和審美,而最豐富的體驗包括這四類。這四個方面具有不同的體驗類型和深度。因此,在旅游產品設計中應重點把握兩方面內容:豐富旅游體驗類型和增加旅游體驗深度。
1、豐富體驗類型。旅游景區應根據其擁有的資源稟賦和目標市場的需求開發設計多種類型的低碳旅游產品。將低碳理念滲透到旅游活動中的食、住、行、游、娛、購幾個環節,由此開發出新的旅游產品,提供給游客一個全面的體驗經歷;同時,旅游活動的設計要動靜結合,既要有靜態觀賞類的旅游活動,也要設計一些參與性的旅游活動。
2、增加體驗深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自身的素質、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旅游體驗所達到的深度就不同,其對旅游產品的要求就不同,旅游景區應該通過調研獲取游客的不同需求,據此設計相應的旅游項目;另一方面,景區也可以通過合理安排旅游活動,使整個游程跌宕起伏,不斷喚起游客的期待,引導游客進行更加深刻地體驗。
(二)低碳旅游產品體驗化設計的內容
低碳旅游產品的設計應滲透到旅游中的食、住、行、游、娛、購各個環節,從而令游客的低碳體驗貫穿始終,并不斷地與各個環節和活動中加深印象,最終得到低碳體驗的升華。
1、低碳交通旅游產品。交通是旅游的重要支撐,節能空間很大。旅游景區發展低碳交通的核心就是要限制發展個體機動交通、鼓勵和推進以公共化、節能化為導向的旅游景區交通發展模式。一是景區外提倡使用公共交通。旅游景區應依托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條件。同時,景區間倡導共乘的交通方式,如安排中巴及電動車協助景區間換乘。二是景區內原則上應禁止機動車進入,推廣公共化、輕型化、節能化及新能源的交通工具,如電瓶車、新型能源車、環保觀光小火車等。三是鼓勵設計使用多樣化、個性化的交通工具。旅游交通既是旅游得以實現的承載工具,同時又是可供游客參與體驗的獨特旅游產品。傳統的以人力畜力為動力的交通工具,如徒步、自行車、三輪車、轎子、滑索、騎馬、牛車等,不僅節能環保,還能給游客帶來非同一般的體驗。四是配備相關交通設施。建設生態停車場、低碳旅游道路、路燈采用太陽能照明等。
2、低碳住宿旅游產品。住宿設施也是旅游活動中的碳排放大戶。旅游景區應摒棄奢華之風,提倡舒適便利的住宿。旅游景區應盡量減少區內住宿設施的建設,結合自身實情況,鼓勵游客采用野營帳篷或者到鄉村客棧、家庭旅館住宿,不僅節能環保,還能惠及地方民眾。堅持“綠色飯店”的經營模式,飯店應深入了解自身的能源消耗情況,據此制定全方位的能源管理計劃。具體措施有: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應符合生態要求,盡量使用當地材料;嚴格控制生活用品的換洗率,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不再提供“六小件”,鼓勵游客盡量自帶洗漱用品,并將沒用完的香皂、小瓶洗發水等帶走繼續使用;節約用水、用電,如使用節水淋浴頭、節能燈等;采用新型節能設備,不斷提高節能減排新產品、新技術的利用率。
3、低碳飲食旅游產品。盡量選擇旅游目的地本地食物作為食材;優先考慮各種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調整飲食結構,倡導素食;合理設計菜量,避免浪費;取消一次性餐飲工具,鼓勵旅游者自備環保餐具;使用節能廚具等。
4、低碳旅游活動。旅游活動應帶給游客最直接和深刻的體驗。旅游景區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開發設計低碳旅游活動。
第一,設計低碳旅游吸引物。由于低碳經濟以及低碳旅游的實踐離不開低碳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因此,旅游景區可以和其他低碳產業開展合作。例如,可以將低碳技術含量高的產品直接包裝成旅游吸引物;建設科普館,將某些新能源、新技術、新產品的知識傳達給廣大旅游者;聯合相關政府部門、產業協會組織等定期舉辦有關低碳環保主題的論壇會議等等。山東德州創建的旅游景區“中國太陽谷”,就是一個集太陽能產品生產、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特色旅游基地。但是,通常這類旅游活動實施起來有局限性,難度大,不適用于所有景區。
第二,開發設計低碳旅游活動項目。在不適合創建大型低碳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景區,可以依據自身資源開發設計相應的低碳旅游項目。低碳旅游項目的設計應突出低碳環保性及游客的參與性,實質是倡導游客去體驗最自然樸實的生活方式。例如,景區可以因地制宜地開展一些康體類活動,爬山、攀登人工巖壁、模擬野戰、帆船、漂流、老少皆宜的森林浴、露營、花卉游等活動。再如,開展諸如民俗旅游、鄉村旅游、古鎮旅游、紅色旅游的景區,應充分利用景區特有的自然和文化資源,深挖文化內涵,引導游客融入到當地特定背景的生活狀態之中,而這往往就是人們現在所倡導的低碳生活。此外,旅游景區可以設計碳補償活動,這種活動具有最廣泛的適用性和教育意義。
5、低碳旅游商品。充分利用旅游商品強化游客體驗。旅游商品應是喚起游客回憶的一條線索,其設計要與體驗主題一致。低碳旅游商品應突出“低碳”的主題,與游客的體驗活動結合起來。設計上取材于當地的資源,突出環保性、實用性;產品的包裝應簡單、安全、無污染。
(三)低碳旅游服務
旅游服務是游客了解景區、加深體驗的重要途徑。低碳旅游服務應突出“低碳”理念,實現服務內容和方式上的低碳化。
1、服務內容上注重低碳理念宣傳。旅游景區制作的宣傳冊、標識牌要重視對低碳旅游知識的宣傳;導游服務也應加強對低碳理念的講解,采用易于游客理解的講解方式,達到傳播低碳理念的目的。尤其是要游客了解日常生活中有關碳排放的行為,計算碳排放量以及可行的碳彌補方式。例如,坪林低碳旅游景區設置了臺灣第一個“碳減量計數器”作為活動的精神堡壘,在游客每一次低碳之旅活動結束時,導游員會引導游客前去按下活動減碳計數按鈕,計算游客所從事的活動與一般旅游模式相比較減少的二氧化碳。
2、采用低碳化的服務方式。旅游景區在宣傳方式上多利用網絡資源,以減少旅游宣傳印刷與郵遞成本,同時由于網絡的受眾面廣、服務效率高,游客也可以花費較少的時間和較低的成本獲得盡可能多的旅游景區的信息。因此,旅游景區在為游客帶來便利的同時實現了信息宣傳的低碳化。
(四)低碳旅游管理
在低碳旅游產品的開發中,還需要旅游景區管理者對這一過程進行必要的支持和控制。主要體現為營造低碳旅游氛圍和控制游客體驗過程。
1、營造低碳旅游氛圍。旅游景區應圍繞主題進行氛圍的營造,以增強游客的感官體驗,由此激發游客上升到更高層次的體驗。旅游景區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配套設施及員工都會影響景區的氛圍。低碳旅游氛圍的營造尤其要保證景區自然環境的質量、人文景觀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基礎設施要體現節能低碳與人文關懷的有機統一,此外,景區服務人員是影響旅游氛圍的重要因素,應在形象舉止言談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成為低碳理念的宣傳者。
2、控制體驗過程。旅游產品的設計開發是一個動態過程,旅游景區各部門應相互配合,監控旅游體驗過程,評價游客體驗,刪除對游客體驗造成負面影響的環節,不斷做出適時調整,改進旅游體驗的效果。
低碳旅游發軔于低碳經濟的大潮,其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理念契合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無疑將是未來旅游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旅游景區是開展低碳旅游的先驗陣地,在產品開發、技術創新、服務管理質量提升等方面應積極探索,創建特色低碳景區,使旅游者獲得高質量的低碳旅游體驗。
參考文獻
1、江麗芳,王曉云.從生態旅游到低碳旅游——旅游可持續發展實踐的深化[J].中國集體經濟,2010(6).
2、劉嘯.論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J].中國集體經濟,2009(5).
篇9
Abstract: In China, the "low-carbon economy " ge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low-carbon tourism" is gradually coming into view, which propose new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ourism"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low-carbon tourism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關鍵詞:低碳旅游;發展;可行性
Key words: low carbon travel;development;feasibility
1 低碳旅游的涵義
1.1 概念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見于2009年5月世界經濟論壇“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的報告。低碳旅游就是倡導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游,倡導在旅行中盡量減少碳足跡與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環保旅游的深層次表現。其中包含了政府與旅行機構推出的相關環保低碳政策與低碳旅游線路、個人出行中攜帶環保行李、住環保旅館、選擇二氧化碳排放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車與徒步等方面。
1.2 特點 低碳旅游,是一種低碳生活方式,應當成為我國新時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經濟戰略之一。①是轉變現有旅游模式,倡導公共交通和混合動力汽車、電動車、自行車等低碳或無碳方式,同時也豐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項目。②是扭轉奢華浪費之風,強化清潔、方便、舒適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③是加強旅游智能化發展,提高運行效率,同時及時全面引進節能減排技術,降低碳消耗,最終形成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模式。
2 低碳旅游的發展現狀及意義
2.1 低碳旅游發展現狀 日前國務院通過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就是在減排的大背景下,國家為配合低碳經濟發展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信號,而旅游業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行業。
和其他行業相比,旅游業很早就有了“無煙工業”的美稱,本身屬于服務行業,占用資源少,賣的又是環境和文化,而這恰恰與節能減排的目標相吻合。事實上,在實踐層面,民間的低碳旅游早已進行。多年前,在九寨溝等旅游景區,禁止機動車進入,改以電瓶車代替,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溝能夠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見底的水,與其采用統一的環保大巴不無關系。而作為旅游主體的廣大旅游者,要為低碳旅游出把力,則相對容易得多。例如,假日去郊外的旅游者,騎單車或是徒步,是每個人都能采取的最簡約的低碳旅游方式。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開始不自覺地把低碳作為旅游的新內涵,出行時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旅游方式。
2.2 發展低碳旅游的意義 從理念上講,低碳旅游與傳統意義上的旅游有一定差異,傳統意義上的旅游是一種純消費活動,因而,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是應該享受豪華、奢侈,必然是高排放。而“低碳化”,必須借助新技術,從而要求新的投入,增加成本。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目前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發展過程中,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并處在兩難選擇之中。“低碳”已經形成國際共識,它成為全球關注的話題,對低碳旅游的探討、研究,可以加強與國際間的對話。可以不斷改進管理、提高技術、優化行業結構、降低旅游產品的生產和經營成本,使“旅游”有自己需要深入研究的領域,提升低碳旅游方面的技術水平。低碳旅游對目前的國際旅游市場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人類大量出游是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不會因為一些小的改革,就輕易放棄出游的機會;飛機目前仍然是長途旅行最佳的、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方式的開發和應用尚需時日。排除巨大的變革情況,低碳旅游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漸進的,它會涉及旅游的方方面面,其影響目前可以說是正負參半,在給旅游企業、旅游者、旅游管理部門增加環保意識的同時,也會增加一定的負擔,對一些缺乏良好習慣的人還是一種約束。
3 低碳旅游發展的可行性研究
3.1 樹立低碳理念,倡導低碳行為 發展低碳旅游是創建循環經濟的內在要求。在旅游業中推行低碳消費、綠色發展帶動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為實踐者,能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特別要在旅游者、旅游飯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區、旅游商場和導游中,積極倡導低碳消費,節能、減排環保意識。加強宣傳力度,改變旅游模式,拋棄奢華之風,強化方便、舒適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智能化旅游發展,提高運行效率,同時及時全面引進節能減排技術,降低碳消耗,最終形成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模式。
3.2 制定政策措施,強化規劃引導 低碳旅游發展勢必需要相關部門、相關主體的支持和配合,共建合作機制聯合推進。各級政府和旅游業主管部門創造有利的宏觀環境和內在機制,健全發展低碳旅游的激勵機制,發揮企業發展低碳旅游的主體作用,并引導公眾參與。同時必須要有一個科學的規劃來指導,增進環境優化與人文關懷的互動,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將是否“低碳”納入行業發展的考核和評價因素,促使現有旅游模式轉變,激勵引導旅游主體爭創低碳企業、綠色企業,使廣大游客爭做“文明游人、低碳游客”。
3.3 加快設施建設,營造良好旅游環境 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建立“多渠道籌資、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經營”的旅游投入體制,吸引外投資參與低碳旅游開發,加強交通、環保、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關于促進低碳旅游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法規和制度,保護并優化旅游生態環境。在策劃上要突出“天人相通、動靜結合、雅俗共賞”的理念;在布局上要突出“特色突出、優勢互補,資源節約、生態優先”的理念;在性能上要突出“建筑為形、文化為魂,生態為本”的理念。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科學界定旅游環境質量、容量或承載力狀況的發展趨勢,控制旅游人數,避免環境污染,防止盲目開發,保證資源及環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逐步構建“景內游、景外住”的旅游發展空間布局,形成生態旅游新格局。
3.4 培養高素質旅游人才 低碳經濟是人類的未來,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來,低碳旅游是一種新興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質的專業管理人才和服務人才。應利用旅游院校、培訓班、專題講座等各種形式及引進人才、派出學習等辦法培養一大批旅游方面的專業人才,加強對低碳旅游理論和規劃方面的研究,為實現旅游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總之,發展低碳旅游是旅游業可持續性發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最根本的還是落實,要有操層面的工作,可開展工作的領域非常廣闊。全面實施低碳旅游還有待時日,需要從理論研究、技術更新、市場需求等方面做大量準備工作。
參考文獻
[1]劉嘯.論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J].集體經濟,2009,(13).
篇10
低碳經濟對中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提出嚴格要求。采用傳統旅游產業模式進行生產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低碳經濟是對旅游產業發展進行的一種創新發展模式,通過降低旅游產業排放的二氧化碳,實現自然生態與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發展。本文對低碳經濟視角下中國旅游產業現代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構建低碳經濟視覺下的旅游經濟增長與旅游業碳排放分解模型,并提出相應的路徑創新措施。
一、低碳經濟概述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項目越來越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旅游產業消耗資源巨大,因此,如何將低碳理念應用到中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中,成為了當前旅游行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首先人們應對低碳經濟理念的基本內容進行分析,因為旅游產業只有了解與掌握低碳經濟理念的基本內容,才可以為后期的中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提供理論指導。現代低碳經濟是指在旅游產業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安全和高效的旅游環境,使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環境相協調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節能環保不單體現在旅游設施應用上,在實際工作中,人們還要選擇合理的開發與運行策略;同時可以利用自然條件,減少在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從而減少生態環境污染。我國經濟要想提高發展質量必須重視低碳模式,旅游是我國經濟與人類發展的基礎性產業,所以,人們必須創新旅游發展模式,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采取相應措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對自然生態的破壞,走新型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低碳經濟能夠促進旅游產業實現對各項資源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浪費,還能夠利用相關設備和技術實現經濟發展的要求,構建環境友好型旅游產業。人們應在低碳經濟環境下,將一些新技術融入到旅游產業當中。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研究設計
首先,旅游產業碳排放分解模型建立。近幾年,我國更加注重提倡節能環保,倡導走持續發展的道路。旅游行業是資源耗損巨大的行業之一,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負面的影響。現階段,低碳經濟理念被提出,人們在現代旅游產業發展模式中應充分體現綠色理念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貫徹我國的戰略目標。本文使用環境數據包絡分析法,根據當前我國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就實際產出以及環境函數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綜合分析與考察,對旅游經濟增長和碳排放進行分解,以此為我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環境約束強化導致旅游景區接待規模縮小,環境污染治理費用也越來越高,這進一步制約了旅游產業的前沿產出。旅游業碳排放分解為環境全要素生產率、資源要素投入以及旅游產業結構效益,其中環境全要素生產率指的受評地區的旅游產業環境要素生產率變化對旅游業碳排放的影響,包括對周邊地區旅游產業的影響。其次,指標選定和數據來源。當前我國各個地區沙漠化與退化現象十分嚴重,這些都嚴重影響著我國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以30個省份旅游業為研究對象,對2005-2016年中國省級旅游產業經濟增長與旅游業碳排放變化的源泉進行分解與分析。現階段在我國旅游產業中,水是其生產與發展的必備要素之一。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較,中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還不夠完善,資源利用率不高,存在資源浪費嚴重的現象。所以,人們需要以與旅游產業有關的能源資源消耗、旅游基礎設施、交通設施條件以及旅游產業固定資金投入為投入指標,對旅游產業發展模式進行定位和評估。最后,旅游經濟增長源泉分解結果分析與碳排放分解結果分析。從旅游業系統內部可以看出旅游行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當前我國資源浪費現象十分嚴重,尤其是通過高污染排放特質和較低污染排放特質行業之間的比例結構分析可知,旅游業系統內部環境不斷惡化對旅游產業經濟增長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其中湖北、貴州以及甘肅等省份相應邊際貢獻更是在-6%以下,2005-2016年各個省份旅游環境結構特質惡化給旅游產業帶來的邊際損失達到761.733億元。此外,環境全要素生產率對旅游產業碳排放的邊際貢獻值有正有負,但是整體上呈現負面影響。旅游產業在成產過程中經常存在違法違規現象。各跨年份環境全要素生產率對邊際產出絕對值是156.842萬T,尤其是在2008年以后,這在一定程度上突顯了減排效應。
三、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優化措施分析
首先,宣傳低碳消費意識。我國是旅游大國,旅游業作為無煙產業、朝陽產業,在市場經濟與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近年來,旅游業得到了飛速發展。隨著經濟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低碳理念被提出。旅游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相關工作人員應在一些旅游景點和購物區設置明顯的提示牌,注重加強低碳消費宣傳,讓人們從思想上認識到低碳消費的重要性與現實意義。低碳理念符合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應倡導將低碳理念應用到旅游產業建設中,注重相關產品服務設計,高效利用相關能源與資源,制定合理的消費發展目標,將低碳經濟發展落實到實處,實現低碳生活,促進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堅持和諧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原則。所謂“低碳”,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及綠色建筑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意義。傳統的一些旅游開發不僅對環境造成很多污染,而且還浪費了大量的資源,而在現代低碳經濟理念指引下,旅游產業可以大幅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同時在不破壞環境生態平衡的條件下生產經營。近年來,城市霧霾嚴重,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由于我國土地資源十分有限,所以旅游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類問題。而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在低碳理念下進行開發與建設,不僅僅可以保護環境,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旅游企業的經營成本。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以旅游者的需求為導向的,而且必須兼顧和諧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原則。人們應在日常經營管理中注重環境保護,在高效運行的低碳發展形勢下,運用相關技術手段和管理模式,促進相關旅游產業和區域性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