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回收的好處范文
時間:2023-12-20 17:41: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垃圾分類回收的好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減少占地,全世界的垃圾含量有很多,如果能分類進行回收,也可以減少垃圾的占地面積,利用空余的占地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3、變廢為寶,回收的廢物能夠再進行循環和利用,這樣就可以變廢為寶,不僅能夠減少污染,而且還能減少原材料的消耗。
4、城市美觀,如果能夠垃圾分類就能減少垃圾的產量,這樣可以幫助美化城市環境,而且還可以減少城市內的垃圾占地面積。
5、回收資源,有些可以回收的物品經過分類之后,能對其進行有效的回收,這樣就可以減少世界上50%的資源浪費。
6、減少原材料需求,經過垃圾分類之后,可以減少對于塑料、玻璃制品的原材料需求,這樣也能從側面節省全世界的可用資源。
7、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垃圾分類之后可以根據不同的垃圾進行處理,而不是一味的全部焚燒,因此分類垃圾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篇2
為配合學校開展的垃圾分類工作,學生會向全校學生發出了“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倡議。請你代表學生會,用英語寫一封倡議書,內容包括:
①垃圾分類的做法;
②垃圾分類的益處;
③呼吁全體學生一起參加。
注意:1. 詞數在80左右;2. 開頭和結尾已給出,不計入總詞數。
參考詞匯:垃圾分類garbage classification;廚余垃圾 leftovers;廢舊電池 used batteries.
Dear fellow students,
Our school has started a program of garbage classification.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倡議書英語作文范文:
Dear fellow students,
Our school has started a program of garbage classification. Different kinds of garbage are required to be sorted out and placed in different dustbins. Paper can be recycled, while leftovers can be collected as food for pigs or processed as fertilizer for plants. Above all, such harmful things as plastics and used batteries should not be mixed with other wastes.
The program is of great benefit. We will be able to save resources by making use of recyclable garbage and harmful things will not pollute our environment after special treatment.
Let's work together for a better campus!
【參考譯文】
親愛的同學們,
我校已啟動垃圾分類程序。不同種類的垃圾需要整理出來放在不同的垃圾桶。紙可以回收利用,而剩菜可以作為豬的食物收集或加工成肥料的植物。最重要的是,塑料和廢舊電池等有害物質不應與其他廢物混合。
這個計劃有很大的好處。我們可以通過利用可回收的垃圾來節省資源,而有害的東西不會在經過特殊處理后污染我們的環境。
讓我們一起努力建設一個更好的校園!
篇3
你們好!
垃圾分類,從婦女做起,從家庭做起。
當我們走在大街小巷,是否看到過廢紙、塑料包裝、易拉罐、食品垃圾滿地都是?是否看到過點燃的垃圾,冒著黑乎乎的濃煙,嗆得人喘不過氣來?是否看到過各種垃圾混在一起的垃圾堆和垃圾桶,夏天天氣炎熱,垃圾又臟又臭,人們都躲來躲去?這么臟的地方我們還能健康的生活嗎?
作為社會的“半邊天”、垃圾分類的主力軍,我們要改變日常生活中不良的垃圾處理習慣,食品包裝紙、金屬、塑料等可收回的垃圾要放入“可回收”垃圾箱里,使這些垃圾變廢為寶,得到充分的利用。垃圾分類處理的好處很多,將廚余垃圾單獨分類,這些垃圾可以制成優質的有機肥料,能夠用作莊稼的肥料,可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將高含水率的廚房垃圾分離出來,能夠降低其它垃圾的焚燒。如果將垃圾中的有害物分離出來,可以減少了垃圾中重金屬、有機污染物和致病菌的含量。這樣,很多垃圾被再次利用,減少最終填埋的垃圾數量,延長填埋場的使用壽命。從而提高廢品回收利用比例,減少原材料的需求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有許多垃圾,一些可回收,比如:飲料瓶、舊報紙、包裝盒、舊電池等等,還有一些不可回收的,比如煙頭、果皮、菜葉、等等。垃圾的回收利用不僅僅美化了環境,更是關乎身體健康的大事,這也是一個城市文明的標志。 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垃圾分類這件看似很小的事,其實是一件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的大事。只有集中力量,全員參與,在學校、家庭、社區全覆蓋的滲透下,我們才能把這件真正落實好,助力生活更美好。
垃圾分類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婦女同胞們,大家趕快行動起來,讓我們共同為街道的垃圾分類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長治的文明添磚加瓦,一起建設一個環保、節能的生活環境吧!
西街街道黨工委
西街街道婦女聯合會
篇4
以下是三種環保之路,主人公身份各異,但在引導孩子進行環保時都各有理念,各有高招,為我們做出了示范。
“扔錯了,扔錯了,這個是可回收垃圾,應該扔進可回收的袋子里。”我剛一不留心,把裝面條的紙盒丟進廚房垃圾桶,兒子就嚷了起來。“媽媽,把洗米水倒進這個桶子里,我要去澆花。”我還沒開始洗米,兒子就端著個桶子站在我旁邊等著。在我們家,兒子儼然成了環保小衛士。
兒子的環保是從垃圾分類開始的。有一段時間,他對各種垃圾很感興趣,爺爺奶奶對此如臨大敵,總要把他拉開。我覺得這是個契機,可讓他了解垃圾分類與環境保護的概念。于是開始教他學“垃圾分類”兒歌,從中兒子知道垃圾分類的好處;帶兒子外出的時候,引導他觀察垃圾桶,明白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桶的區別;告訴他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并在家里設立分類垃圾桶,讓兒子投放。
從那以后,兒子開始對環保標志、環保口號、環保活動等感興趣,而我順勢引導,利用身邊小事對他進行系統的環保教育:
減少排放 孩子的鞋底壞了,就重新釘個掌,可以維修的就盡量維修;有散裝的產品就不選包裝好的,有家庭裝的就不買小包裝的;不用一次性的物品。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資源,不制造垃圾。
節約資源 多管齊下引導孩子節約用水,比如:響應每周洗一次澡的號召,而且要求孩子間斷放水淋浴,搓洗時及時關水,避免過長時間沖淋;洗碗時,教孩子先用紙擦除炊具、食具上的油污,再洗滌;跟孩子一起裝兩瓶水,放在馬桶水箱中,減少每次的沖水量。告訴孩子節約電源的好辦法,如不看電視時拔下電視機及機頂盒的插頭;夏天開空調時調高一度;盡量減少開冰箱門的次數及開門時間等。在我反復提醒的過程中,兒子漸漸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
循環利用 在這些環保行為中,兒子興趣最為濃厚的要數廢物循環使用,在他看來,這些簡直就是一個個神奇的科學小實驗。
柚子皮用保鮮袋裝好,扎緊,再戳幾個洞,可發揮空氣清新劑的作用。
蛋殼可以用來當作種花的肥料。
用泡過的茶葉渣來清洗衣服,可以使其光滑又柔軟。
舊衣服或被單改成孩子穿的衣服,或者剪成小塊,當作抹布或腳踏墊。
舊報紙可以用來擦玻璃、鏡子,清潔又光亮。
篇5
你家的垃圾是你倒嗎?你一定是把它扔到指定的垃圾箱里,可你知道這些垃圾最終到哪里去了?
在一些垃圾管理較好的地區,大部分垃圾會得到衛生填埋、焚燒、堆肥等無害化處理,而更多地方就是簡單地填埋或焚燒。填埋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會產生環境污染,而焚燒會產生有毒物質污染大氣。
怎么把敵人變朋友
垃圾每天都大量產生,難道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有辦法,這就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通過分類清運和回收,加上不同的處理,使它們變成有用的東西。
垃圾分類的好處就是“變廢為寶”,在這場人與垃圾的戰役中,人們把垃圾從敵人變成了朋友。
我國生活垃圾一般分為四大類:
生活中的爛菜葉子、果皮、堅果殼、果核、雞骨、魚鱗、魚內臟等等,屬于餐廚垃圾。把它們收集起來,經過添加菌類、降解發酵、深加工等諸多環節,可以變成優良品質的生物飼料或者有機肥料,用來替代化肥使用,能改善土壤,綠色環保。
每回收1噸廢紙,就可以制造好紙850千克,節省木材300千克。
回收1噸廢塑料至少能回煉600千克汽油和柴油,難怪有人稱回收舊塑料為開發“第二油田”。
【我們可以這樣做】
1.在家里可以用一個大紙盒或者不用的紙袋來裝可回收類垃圾,包括紙類、金屬(鐵、銅、鋁等制品)、玻璃制品、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橡膠及橡膠制品、牛奶盒等利樂包裝、飲料瓶等,方便拿去回收站,也不浪費塑料袋。
2.廚房里總會有些菜梗菜葉、動物骨骼內臟、茶葉渣、果殼瓜皮、蛋殼等,可以用塑料瓶收集起來, 發酵后埋進花盆作肥料;同時要合理安排膳食,可以盡量少制造廚房垃圾,不浪費食物。
3.家里常見的有害垃圾有電池、廢舊燈管燈泡、過期藥品、過期日用化妝用品、染發劑和殺蟲劑容器、廢棄水銀溫度計、廢舊小家電等,應該把它們放進小區專門的收集箱。
4.整理垃圾時,紙類應盡量疊放整齊,避免揉團;瓶罐類物品應盡可能將容器內產品用盡,清理干凈后投放;廚房垃圾應做到袋裝、密閉投放;碎玻璃等鋒利的物品應包好,以防傷及保潔員。
5.投放垃圾后應注意蓋好垃圾桶上蓋,以免垃圾污染周圍環境,蚊蠅滋生。
廢物們的希望
可樂瓶:別喝光飲料就把我扔了!我還能做很多東西,最起碼在我屁股上戳幾個眼,裝進水一擠,就是個噴壺。
冰棒棍:人多力量大。按你需要的形狀,把我們交叉粘在一起,就可以做成相框。你的相片,我們來支撐……
舊畫報或者廣告紙:我們五顏六色的,多好看啊!用我們折成紙錢包,大小隨意,環保又時尚!
玻璃小瓶:如果你有3個以上的我們,就可以把我們做成個風鈴啦,“叮叮當當”在風中搖擺,讓我們為你唱歌。
奶粉罐:幫我們穿上好看的“衣服”:貼上布做的娃娃五官,或者纏上五顏六色的毛線,我們就是筆筒、收納筒!
舊絲襪:你家一定有不少小肥皂頭,碰到我們它們就重生了。把各種小肥皂頭都裝進我們的肚子里,兩頭一扎,清洗臉盆、臺面,超干凈!
篇6
星辰滿天,微風陣陣,躺在柔軟的草地上,呼吸新翻泥土的氣息。手執一把蒲葵扇,看遠方麥浪翻滾,聆聽蟋蟀在草叢間自由的吟唱……這是父母記憶中夏末初秋的晚上。
黑夜的天空漆黑如墨,看不見一絲光亮,沒有微風,沒有麥浪,有的是滿目大大小小的白色塑料袋和聞起來惡心、令人作嘔的氣味……這是我們這一輩的記憶
綠色的蹤跡悄悄地萎縮,垃圾覆蓋在這片黃土山。1996年,中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1億噸,而且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長。垃圾的歷史堆存量達到60多億噸。塑料袋之所以被稱為人類最糟糕的發明,就因為它作為垃圾難以被處理,這也就成為垃圾處理中的一大難題。這些垃圾是全國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包圍之中,堆存侵占5—2000億多平方米,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量達到1。5億噸,成為人類嚴峻的問題之一。
暑假里的一天,我早早的起床,快速刷好牙、洗好臉、換好衣服、鞋子,跑出去買生煎吃。還沒到那家店,就看到一群人圍在那里。時不時擠出一個已經買好的人,拎著兩個塑料袋,里面各裝了一個白色的一次性塑料盒還有一雙筷子。有的人干脆在路上就拿出里面的一次性筷子打開塑料盒吃了起來。吃完后,拿出餐巾紙,隨手擦了下嘴,連著塑料盒、筷子什么的一起隨手扔在地上。我看到大家都熟視無睹,地上的垃圾隨處可見,可就是沒人去撿,一包包的薯片袋子、可樂杯……我的步子慢了下來,腦海里映出了那樣一幅畫面:如果每個人每天都扔一個塑料袋,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被埋沒在這個垃圾的海洋里了。想到這里我不禁哆嗦了一下,于是退回去,彎下身子,把那些塑料袋、可樂杯撿起來,走到垃圾桶邊準備扔掉,然而我又楞住了,不知道什么時候這里的垃圾桶換成這樣了:兩側是墨綠色,中間是灰色,前后兩面分別寫著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頂部專門投放了兩個放煙蒂的地方。我的眉毛不自覺的皺到一起……
我決定問下經過的叔叔阿姨,正好,迎面走到一位身穿花裙子、拿著包包、穿著高跟鞋的阿姨。我走上前,微笑著問道:“阿姨,請問你知道這個塑料袋應該扔可回收還是不可回收呢?
“隨便扔一個吧,反正不要緊。”阿姨隨口說道。
說完又踩著她得高跟鞋啪嗒啪嗒的走了,我無奈的笑了笑,心想:如果真的可以隨便扔那垃圾為什么要分可回收還是不可回收呢?
又來了一位打著領帶、穿著白襯衫、拿著公文包、手里還拿著一份未吃完的早餐的叔叔。我又上前微笑的問道:“叔叔,請問你知道塑料的東西是扔可回收還是不可回收啊?他笑了笑,尷尬的說:“不好意思啊,我不清楚。”然后就走了。
當我正郁悶的時候,我感覺我的衣角被拉了一下,轉過頭,看到一個扎著馬尾辮、身穿運動服的小妹妹,看起來像是剛剛早鍛煉好,她微笑著,跟我說:“姐姐,我們老師說過,塑料、玻璃、廢紙、金屬這些是可回收垃圾,煙頭、果皮、建筑垃圾這些事不可回收垃圾。而像電池、燈管這些是有害垃圾。她對我眨眨眼,然后一蹦一跳的走了,我有些臉紅,連七八歲孩子都知道的常識而我們卻不知道。
回到家,我在網上找了關于把垃圾分類處理好處有:1、減少占地2、減少環境污染3、變廢為寶、、、等等。
后來想想現在我們對垃圾桶分類還是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面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在社區中積極展開垃圾分類的宣傳的一系列工作,使大家都樹立起垃圾分類環保的意識,明白垃圾對社會生活造成的嚴重危害。通過這些活動讓大家知道垃圾的分類、把這個好的習慣成為一個自覺的行為。
雖然我們的生活中避免不了污染,但只要我們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借鑒一些故事,讓我們提高環保意識,把有的垃圾變成再生資源,利用再生資源,讓我們的社會和諧發展。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一些小事也可以環保,例如: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空調開到26°以上……等等。
篇7
垃圾收費按收入水平?
作為一種環境政策工具, 生活垃圾收費制度制首要注意的應是公平性原則,即要體現污染者付費、使用者付費的原則, 不同垃圾量對應不同的費用。《意見》中要根據"居民收入水平"確定收費標準的做法,顯然與公平性原則相悖離。在常見的垃圾收費方式中,均不存在這一征收方法。
城市生活垃圾收費的唯一目標,就是垃圾源頭減量分類。
有調查顯示,在中國,只有不到四成的人會按分類要求將垃圾放入垃圾桶。這與垃圾分類宣傳的缺失不無關系。
垃圾處理費: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
1972 年經合組織成員國(OECD) 環境委員會提出了"污染者付費原則" (Polluter Pays Principle) , 污染者必須承擔清除和削減污染后果的費用。后來該原則又擴展到了"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則"(Polluter and User Pays Principle) , 污染治理的受益者也應當承擔一定的費用。生活垃圾收費正是基于以上原則提出的。作為使用者, 居民和企事業等單位享受由政府提供的垃圾收集、運輸和最終無害化處理等服務, 應為此支付費用。垃圾收費標準不是垃圾排放所造成的環境損失, 而是垃圾收集、運輸和無害化處理的運行費用。 [詳細]
多數國家按量收取垃圾費
垃圾收費主要采取三種方式。即稅收方式——將垃圾費收繳附征于一些稅收, 如財產稅、營業稅、人口稅和產品稅等;附征于公用事業的收費——將垃圾處理費附征于水、電、煤或有線電視費中;直接收費——直接向公眾收取垃圾費。直接收費按照計價方式不同, 又可分為定額制和從量制。
垃圾收費定額制因計費成本低、管理難度小,在中國被廣泛采用。但其缺點也十分明顯:定額制對垃圾減量化的作用十分有限。由于居民排放的垃圾數量與所繳費用無直接關系,忽略了公眾在垃圾排放量上存在的差異,因此居民無減少垃圾量的動機, 甚至可能引起惡意多排垃圾的現象。
大多數國家如美國、韓國、日本、瑞士、比利時等,均采用按實際排放量的方式收取垃圾費。這些國家通常以垃圾袋或垃圾貼紙或標準垃圾桶為計量單位收取垃圾費, 最能體現"污染者付費"、"使用者付費"原則。 [詳細]
不能繞開垃圾分類談垃圾收費
很多發達國家在多年的垃圾管理經驗中都充分認識到,垃圾末端處理的對策是被動的,只有對垃圾采取源頭減量和有效的資源化利用,才是解決垃圾問題的關鍵所在。垃圾收費的重點并非收費,作為一種環境政策工具,只有和垃圾分類結合起來才能起到顯著的作用。建立完善垃圾收費制度的國家無不是有效施行垃圾分類政策的國家。因此,拋開垃圾分類只談收費只能是為收費而收費。
美國街頭的垃圾收集車
瑞士街頭的垃圾回收站,雖然看上去是一個小小的桶,其實整個地下都是空的。最后一個藍桶是扔易拉罐和鐵罐的,而最遠處的黃色小桶是裝廢電池的。
在寸土寸金的日本辦公場所,分類回收垃圾筒仍然會占據一大片空間。
美國多州用鼓勵法:讓居民自動分類垃圾
美國各州、甚至是州下屬的各個城市的垃圾收費政策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減少垃圾量已經是許多地方政府的目標。每周都有人專門負責上門回收垃圾,例如在弗吉尼亞州,不管是公寓還是別墅,生活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必須分開來扔。哪怕一只小小的塑料盒子上,也會畫著可回收的標簽。在艾奧瓦州、密蘇里州和新澤西州、明尼蘇達州等地,垃圾則必須用專門的垃圾袋裝好,或是需要貼上專門的垃圾標簽,才有人回收。而這些垃圾袋和垃圾標簽都需要出錢購買,制造垃圾越多花費越多,借此來鼓勵人們少扔垃圾。為了讓人們享受到垃圾分類回收的好處,一些地市政府的垃圾回收站還會專門用生活垃圾制成營養土,供人們免費領取培育植物。[詳細]
瑞士垃圾回收率高:得益于公民環保教育
瑞士的垃圾回收率非常高,70%的廢紙、95%的廢玻璃、71%的塑料瓶和近90%的鋁罐都得到了回收,廢舊電池的回收率也達到了2/3,都處于歐洲領先地位。瑞士各州對于垃圾處理的規定不盡相同,當地的居民大多都會自覺地將垃圾至少分為廚余、紙張和其他垃圾三類,放入對應的垃圾箱中。每一片居民區還會設立一個分類更細的可回收垃圾的回收點,將玻璃瓶、易拉罐、金屬之類的物品分開回收。這些都與當地長期的環保教育密不可分,據了解,瑞士的小學里就有環保課,教給孩子們怎樣給垃圾分類。 [詳細]
日本垃圾分類最成功:投放垃圾嚴格規定時間
上世紀90年代,日本空氣中測得的二惡英水平,竟是其它工業國家的10倍,空氣與土壤中的二惡英含量均嚴重超標。因此日本人改變思路,在控制垃圾產生的起點上大做文章減少垃圾產生量的同時,從2000年起,日本先后頒布實施了《家電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與垃圾減量相關的法律。政府為宣傳垃圾分類做得也很到位,橫濱市給每個市民發了長達27頁的垃圾分類手冊,有518項注意事項和條款。
除此之外,日本對垃圾投放有著嚴格的時間規定。市民需在指定時間將分類好的垃圾送到指點地點。垃圾中轉運輸站等機構每年年初都會給責任區內的每一個家庭發放垃圾掛歷,每天收運什么垃圾,在掛歷上都有文字圖案標明,一目了然。居民們每天只管按圖行事,就輕松做到了科學分類回收。 [詳細]
韓國垃圾收費從量:變相改變人們垃圾分類意識
韓國最初也并非通過收費來強化垃圾分類這一觀念的。1995年韓政府通過垃圾從量制確立了"污染者付費原則"后,韓國市民想方設法分類垃圾,以便減少要用的垃圾袋。施行后,消費者和企業也都發生了觀念的變化。消費者傾向于購買包裝能被再利用或容易處理的產品,企業也開始做了適當的調整,如包裝輕量化、減少一次性包裝的使用等。據韓國環境部"垃圾從量制施行十年的評價結果",人均垃圾排出量從1994年的1.33公斤減少到1.03公斤。據推算,其間的垃圾處理及填埋費用消減了約7萬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420億元)。 [詳細]
垃圾分類推廣十年仍然"垃圾圍城"
2000年,原建設部公布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名單,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廈門和桂林成為首批試點的8個城市。10多年時間過去了,除了垃圾分類問題一直在"原地踏步",垃圾圍城的現象仍舊愈演愈烈。事實證明,處理垃圾不存在一勞永逸的方法,不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量,單一擴大垃圾處理能力,垃圾處理仍然會成為阻礙城市發展的無底洞。
垃圾圍城:北京周圍的垃圾場。即便如此,全市仍將面臨無處投放垃圾的境地。
中國城市垃圾處理量跟不上產生量,“垃圾圍城”成趨勢
生活水準的提高和居住人口的膨脹,正在成為影響城市垃圾產生量的兩大重要因素。數據顯示,2009年,北京市居民和單位生活垃圾產生量日均達到1.84萬噸,垃圾增量目前仍按照每年8%左右速度持續上升。在垃圾產生量增加的同時,處理能力卻嚴重不足。曾有預言,按照目前北京城市垃圾的增長速度,3年內,全市垃圾填埋場就會填滿,全市將面臨無處投放垃圾的境地。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1/3以上的城市面臨"垃圾圍城"困局。除縣城之外的600多個城市中,有2/3的城市處于垃圾包圍之中。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超過5億平方米,每年的經濟損失高達300億元。[詳細]
垃圾生產量難降低,中國城市垃圾分類成擺設
篇8
Abstract:Waste recycling and garbage classification is the hot-spot of urban garbage problem,the recycling of low value recyclable waste faces the problem of "companies are reluctant to collect,and the residents are lack of motivation for garbage classified collection",And the low value recyclable waste is easy to be mixed with other living garbage and cause the waste of resources.Foreign garbage collection management started early,the waste management policy and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s have grea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recycle of low value recyclable waste in China.
Key Words:Garbage collection;Garbage disposal;Solid waste;Low value recyclable waste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也在逐年提高,農村人口入住城市潮流越來越濃,人口增長帶動城市化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生活垃圾的種類繁雜。面對環境和生態容量的壓力,人們垃圾管理的問題也越來越重視。在中國知網上檢索主題為“垃圾處理”的文獻,返回結果為46 398篇,2014年、2015年分別為3 805篇和3 140篇,近10年每年幾乎都有3 000篇左右的研究文獻。同樣在中國知網檢索“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文獻,結果有11 807篇,近5年每年也都超過1 000篇。可見,對垃圾處理和垃圾分類的研究,在學術界保持了長久的熱度。隨著研究逐漸深入,主題也逐漸細化,該文主要關注國內外低價值可回收物的利用政策,總結附加值低的可回收物的處理經驗和做法。
什么是低值可回收物,不妨參照2015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廣州市購買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處理服務管理試行辦法》中的定義, “低值可回收物,顧名思義,是指在垃圾投放過程中極易與其他生活垃圾混淆,且本身仍具有一定回收利用價值的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單靠市場調節是很難得到效回收處理的,需經過規模化回收處理,才能重新獲得循環使用價值。”[1]
就目前來看,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存在很多問題,如:布局分散、產業集中度低等,回收企業“利大搶收、利小少收、無利不收”惡性循環現象普遍存在。這樣就造成大批量低價值可回收物混入其他非循環利用生活垃圾被統一處理,造成資源的極度浪費。國外對固體廢物管理的立法起步較早,政策體系也比較完善,針對各種實際問題積累了許多實踐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1 國外垃圾管理的立法概況
1.1 德國的廢物管理方針
德國1972年出臺《廢棄物處理法》,該法是為了處理生產和消費中所產生的廢物,并未改變對環境問題進行末端處理的方式。后來,被修改為《廢棄物限制處理法》,強調避免廢棄物的產生為廢棄物管理的首要目標,要求在生產過程中要采取節約資源的工藝技術和可循環的包裝系統。
1991年,德國通過《包裝法令》,要求所有商品包裝被廢棄后,制造企業須收集、回收或者回用這些包裝物,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正式在德國確立,并成立專門機構,建立了生產者履行義務集體機制[3]。
1996年,德國通過《循環經濟回收利用和廢物管理法》,要求商業界實施三項廢物管理戰略:隨后,針對各個行業的法律法規也陸續登臺,比如《飲料包裝押金規定》《廢舊汽車處理規定》《廢舊電池處理規定》《廢木料處理辦法》等[4]。
1.2 法國的廢棄物管理政策目標
法國作為歐盟成員國之一,在廢棄物管理法律方面有嚴格的規定,首先必須符合歐盟法的規定。在國內法中關于廢棄物管理方面主要有兩大法律。第一,1975年規定了關于廢棄物的清除和物料回收方面的框架法,在廢棄物管理方面提出來若干原則;第二,1922年在廢棄物清除以及環境保護分類設施的法律要求,對廢棄物管理建立了一個目標等級制度。隨后,法國環境法典對前面提到的相關法律進行了法典編纂,在環境法典541-1條中對廢棄物管理進行了嚴格規定,提出了有關廢棄物管理的基本原則。
法國廢棄物管理政策目標(2009―2012)行動計劃的目標是追求和平衡經濟增長和廢棄物生產之間的關系。據此目標,環境法典541-1條規定,廢棄物管理原則主要包括:(1)廢棄物生產和危害性的源削減原則;(2)組織和限制運輸距離和容量的近距離原則;(3)通過再利用、再循環或其他一切活動旨在獲得可重復使用廢料或能源的廢棄物回收原則;(4)廢棄物的生產和清除運作對環境和公眾健康影響的信息公開原則。這一目標具有政策上的強制性、相關性和等級性,即源削減優先,其次為再循環再使用的發展和生產者責任的延伸以及焚化和存儲的減少。
1.3 美國固體廢棄物處理法
1965年美國制定的《固體廢棄物處理法》,這也使美國成為第一個將廢棄物利用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的國家。當下,美國的陸地廢棄物管理法規是1984年國會通過的《綜合環境響應、補償和責任法》和《資源保護與回收法》。它強調國會要大力資助各州政府的環保局開展有關廢棄物處理、資源回收、環境保護的規劃與回收技術及設備研究與開發,資助培訓專業人員等事宜。[3]
1989年美國加州通過《綜合廢棄物管理法令》,強調要求在2000年前,通過源削減和再循環兩種方式進行處理廢棄物達50%,未達標城市,將處以每天l萬美元的行政罰款。美國1990年通過《1990年污染預防法》,又提出污染控制以污染預防政策的補充和取以代末端治理為主的政策[3]。
就城市垃圾管理模式來講,美國分為了多個層次:首先,控制垃圾源頭;其次進行垃圾再循環和堆肥處理;最后才是焚燒或填埋垃圾。 具體表現在,先從產品設計、生產、購買和使用環節著手,降低垃圾產量或毒性。如,美國從1977年開始,將2 L飲料塑料瓶重量從68 g減少到51 g,這樣每年就減少了2.5億磅塑料垃圾。再如,美國社區垃圾按量進行收費,不再收取固定處理費用,減少垃圾產生量也就減少了居民的垃圾處理費,使居民慢慢開始自覺形成減少垃圾丟棄的意識;其次,垃圾再循環比例也從1980年的不到10%上漲到目前的33%;最后,美國還約有1 800家垃圾填埋場地和很多垃圾焚燒場地,就2008年一年美國城市固體垃圾的13%、約3 200萬噸采用了先進的焚燒方式進行處理,確保了焚燒過程中不再造成二次環境污染。[6]
1.4 日本廢舊產品循環利用制度
日本廢舊產品循環利用制度由3個方面組成,第一個方面是:以《促進建立循環社會基本法》(2001年1月生效)為基本法,其是一部法律位階較高的基本法。主要包含了以下6個方面的內容:(1)提出“循環社會”的概念;(2)將那些因沒有考慮其價值而被稱為“垃圾”的物質為“可循環資源”并加強其回收;(3)“垃圾優先處理”的次序為:減少數量回收利用能量利用安全處理;(4)明確規定政府、地方主管、企業及社會大眾的責任及義務,鼓勵每個人都為建立循環社會做出貢獻;(5)政府建立并健全“促進建立循環社會的基本規則”;(6)準確提出建立循環社會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日本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特點:一是主要側重于消費者的付費制度,大多數法律都規定將回收的產品消費之后所產生的費用可以轉移給消費者。二是鼓勵相關的回收系統的相關企業建立自己的品牌,并對回收系統進行管理和發展。三是側重于循環利用的個體機制,鼓勵生產者建立回收利用系統,廢棄物的回收和循環使用是利用工廠來承擔的。
第二個方面是:三部綜合性的法律:(1)《固體廢棄物管理和公共清潔法》(1970年制定,1991年修訂),這部法律在修訂中增加了垃圾產生最小化、垃圾分類處理及回收利用等條款;對有毒性的固體廢棄物的管理更加地嚴格;建立并健全垃圾處理系統;將選擇性處理的材料,在生產、分配及消費的過程這幾個階段對其進行回收利用;(3)《綠色采購法》(2001年實施),這部法律規定政府及其他單位有優先購買并使責任分擔給社會公眾;地方政府組織并建立促進垃圾減少數量化委員會;(2)《促進可循環資源利用法》(1991年生效,2001年修訂更名),更改后為《促進資源有效利用法》。這部法律中規定各企業務必要減少垃圾的產生數量,將零部件作為原用環保型產品的義務。
2 國外固體廢物管理的經濟激勵政策
2.1 實行廢物回收收費制度
從國際經驗來看,垃圾收費標準類別主要有定額和定量。其中,定額收費又可分為按戶單一費率征收、按地區垃圾量征收單一費率;定量主要是依標準垃圾桶數征收、按重量征收和按垃圾袋數量等征收方式。
加拿大:誰制造垃圾誰付費。2007年,加拿大首都多倫多市首次規定生活垃圾收集上限為每戶居民每周6袋,超出部分須自行運送至中轉站。如有居民未按有關規定處理垃圾,他們將面臨90美元罰款的處罰。此外,多倫多市2008年施行規定:每個家庭必須選擇小、中、大、超大等不同規格一種垃圾箱存放放生活垃圾。規格不同,處理費不相同,初步定為小型10美元、中型39美元、大型133美元、超大型190美元。垃圾處理收費的抬高致使民眾盡量少的制造垃圾,為垃圾處理工作提供了最大支持。
芬蘭:征收垃圾稅。1996年芬蘭也實行垃圾稅征收政策,它們規定對送往垃圾掩埋場的垃圾以每噸征30歐元繳稅,到2007年,單這一項稅收就突破了5 700萬歐元,政府又將這些費用用于理垃圾清理、維護處理設施以及運送等工作中,這樣做不僅可以對民眾起到警告作用,還能達到以罰款彌補過錯德效果。[6]
韓國:垃圾從量收費制。從1995年開始,韓國政府施行從量收費政策,他們按垃圾袋征收,收費中包括垃圾收集、運輸、處理成本以及垃圾袋的制作成本等。一是為了防止居民跨區亂扔垃圾以逃避責任,不同區域采用不同收費標準,不同區域采用不同顏色垃圾袋。二是定點定時收費。要求民眾在周末和白天不許扔垃圾。三是現金化收費,對民眾減少污染成本刺激更加直接。刷卡消費在韓國非常普遍,但只有一般垃圾袋必須使用現金,不能刷卡。一般的來說,每個家庭每個月最少要花費2 500韓元用于垃圾袋購買,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民眾親身體會自己所制造垃圾成本,進而強化了他們的環保意識。[7]
從量收費制度的核心在就是增加排污成本給予排放者經濟負擔,從而達到減少垃圾排放量的效果。韓國京畿道九里市從2012 年便開始試行“餐飲垃圾從量制”,該政策實施后,最明顯的效果是食物垃圾處理費降低了近5成。所以飯店也和家庭一樣實行“從量制”[8]。
西班牙、臺灣:垃圾處理費與水電消費掛鉤。在西班牙巴塞羅那以及我國臺灣,通過水消費量來計算每戶家庭生活垃圾費,并隨水費繳納,用水量大就需繳納更多垃圾費[9]。但是由于人們使用水或電的數量與垃圾產生量沒有因果關系,相關性較低,因此,并不符合公平原則[10]。居民為了少交垃圾費節約用水, 但是并不一定減少垃圾的排放, 沒有很好的起到減少污染以及保護環境的目的[11]。
2.2 鼓勵非政府組織參與固廢管理,實行產業化、市場化運作和社會化管理
歐美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認為市場化是解決城市垃圾處理過程中所遇到的資金難題和效率低下問題的最有效途徑,他們倡導并鼓勵私人部門積極參與垃圾處理公共設施的建設和運營,一些國家還頒布了專門鼓勵私人部門參與垃圾處理的相關法律。
德國:雙元制DSD。主要是通過發揮行業協會的功能,非常重視發揮整個社會力量對固體廢物進行資源化管理,德國《循環經濟與廢物處置法》第17條第2款規定:負責廢物管理的執法各方及自我管理的工業部門都可支持此類協會的組建及加入。由此可以看出,德國法律明確了行業協會可以以自己身份直接參與到廢物管理中,并鼓勵行業協會進行此類行為。這也表明德國己認識到并肯定了行業協會作用,通過立法賦予了行業協會進行這種活動的權利[12]。德國城市垃圾工業自1991年后全部私有化,垃圾已形成產業完全按商業化運作,無論回收、再生,還是運輸、買賣或是進出口。在《包裝法令》推出的所有新標準和回收法約束下,德國企業們創建了德國雙元制DSD((Dual System Germany),作為非盈利組織DSD僅有有限的300多名雇員,在其獨特的“綠點”模式下實現對全德國境內一次性銷售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的高效監管,維持其正常運作。付費的DSD會員,授權印制“綠點”(Derrüne Punkt)商標,此商遵守德國的回收法律。
日本:生產者責任組織。生產者責任組織是對某種特定產品負責回收的制度,對于家電的回收,日本采取生產者責任組織回收模式,即消費者―生產者責任組織―生產者。譬如,日本家電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垃圾由該公司統一回收、統一處理,這種模式的好處是成本低,效率高。[13]
巴西:拾荒者合作社。巴西拾荒者合作社是現存垃圾處理模式中最具特色的。建立拾荒者合作社投資很少,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很高。過去在街頭和垃圾場謀生的拾荒者如今在拾荒者合作社廠房流水線上把各種垃圾分類,再賣給不同商家,鄭重成規模的合作社不僅解決了社保問題,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垃圾回收利用,兩全其美。[14]
2.3 建立獎懲機制
居民環保意識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垃圾回收利用率德的高低,要想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除了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外,還要采取懲罰與獎勵相結合的管理措施予以指導。例如,新加坡在1998年就有有27人因違反有關環境法規而收到法律制裁,甚至有因此勞教長達一年之久。
篇9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化著,但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很大的污染,原本蔚藍的天空也變得渾濁,晶瑩剔透的河水變成了“黑龍江”,青青的草地變成了公寓社區,花草樹木全部枯萎了,飛禽走獸不復存在,為了使受傷的地球恢復,我們應該進行垃圾分類。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垃圾分類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閱。
垃圾分類心得體會1最近,上海市政府了一項通知:從7月1日起,實行垃圾分類。據說分錯一次要罰200元。
有人會問,垃圾分類有這么重要嗎?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是的,不僅重要,而且迫在眉睫。關注一下最近的新聞,就可以知道發達國家正在到處“亂扔垃圾”,我們國家曾經也是他們的“垃圾場”。現在我們終于不接受“洋垃圾”了,更要把自己產生的垃圾分類起來。它們的好處,那可是數之不盡啊!比如:可以最大程度地重復利用資源;可以保護環境,防止有害垃圾污染土壤、水源等自然資源環境;還能減少占用垃圾填埋場地;我們常常還能利用各種東西變廢為寶……
垃圾應該怎么分呢?根據上海市的政策,垃圾分為四種: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大家: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一般都懂,干垃圾和濕垃圾究竟是什么?應該怎么分呢?濕垃圾就是一般在廚房產生的,吃剩下的廚余垃圾,干垃圾是除了廚余垃圾且又不可回收的垃圾。
關于垃圾分類,有網友寫了一首打油詩:是干是濕,讓豬試吃。豬能吃的是濕垃圾;豬不吃的是干垃圾;豬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能賣錢買豬肉吃的是可回收垃圾。這么一說,你是不是就清楚多了?
聽了這些,你知道垃圾分類的妙處了嗎?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最近,寧波也在進行垃圾分類了!為了我們更美好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垃圾分類心得體會2提到“垃圾分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早年來被提倡的保護環境措施之一。但看了一下大街小巷的垃圾桶,發現這項措施好像落實的并不是特別好。那么接下來就讓我來發表一下我的意見吧。
首先,來說一下垃圾分類落實的不太好的原因。應該有不少人心里都有一個觀念;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就行了。而有這種觀念是因為沒有垃圾分類的意識,缺乏對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的認知。所以我認為廣大群眾應多多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樹立垃圾分類的意識,同時政府也要加大宣傳力度。
可有了垃圾分類的意識,垃圾分類的工作似乎還是很難做。這是為什么呢?我想是因為人們不知道怎樣進行垃圾分類。不知道哪些垃圾應該歸為哪一類,這樣一來就算是人們想垃圾分類也分不出來啊。模模糊糊地記得垃圾分類的知識是在幼兒園學的,所以忘記也是情有可原。大家也不用為學習垃圾分類而頭大,因為現在的垃圾分類大多數都只是分為二大類最多也就三類,稍微了解一下即可。建議政府呢普及一下垃圾分類的知識,咱們群眾呢也可以在家做好垃圾分類,倒垃圾時會更加方便。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街道的垃圾箱有些臟亂,“面目全非”的他們讓人們根本就看不清垃圾類別的標志,也就只能隨便的扔到垃圾箱里。再加上部分人的從眾心理,讓垃圾箱更臟亂,最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我想這就需要政府改善一下基礎設施了,群眾也應該積極維護公共環境,保護公共財產。
落實好垃圾分類,保護好環境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所以讓我們一起努力來改變世界吧!我們每個人都要相信自己是可以改變世界的那個人。
垃圾分類心得體會3“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但不足以滿足每個人的欲壑”——題記
王叔,有你就不一樣!
“小姑娘,你給我回來!”你的“一聲令下”使得我不得不回到垃圾箱旁,聽你的“諄諄教誨”。只見你從濕垃圾桶里將我剛剛扔的那袋垃圾拿了出來,然后在里面翻來翻去,分門別類地將里面的垃圾分開,一邊分一邊還告訴我:“小姑娘,粽葉是不容易腐爛的,應該屬于干垃圾。這個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哦,但是一定要把它踩扁了再扔。”看著你認真地分類,我頓時有些慚愧。“垃圾分類是所有上海市民應盡的責任,可不能只靠我一個人呀!”我紅著臉,一邊應承你今后一定給垃圾分類,一邊“逃”回了家。
我們小區實行垃圾分類也有一段時間了。可是起初的管理員卻是極不負責,張口就是:“沒事,隨便扔,反正到時候垃圾車來了都是一塊兒運走就是了。”后來,他被居委會開除了,換了你上陣。
還記得你上任的第一天,穿著件志愿者的衣服,戴著一堆黑色的棉手套,胸前的牌子上寫著幾個黑色的粗體字:“王叔在旁,個個在行。”
在你上任后的日子里,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我總能看見你在垃圾箱旁忙碌的身影。汗水悄然無聲地從你的額頭滲出,豆大的汗珠順著你被“烤”得通紅的臉頰向下滑落,滴落在胸前制服的衣襟上,留下了一灘深色的印記。后背上流淌出的汗水浸濕了你身上亮綠色的制服,和你的皮膚緊緊貼在一起,而你的身影卻仍在那里忙碌著。
我依舊像往常一樣幫媽媽去扔垃圾,驚喜地發現我們小區里不再有人亂扔垃圾了。大家都能自覺地將垃圾按規定分類并投入相應的垃圾箱內,小區的居民也一個個都成了垃圾分類的“專家”。一些熱心的爺爺奶奶們扔完自家的垃圾,還不愿離開,幫著你一起分類垃圾。
我也在周末抽出時間參與到垃圾分類的志愿者群體中,雖然很辛苦,但是依舊很開心能參與其中,為建設美好家園盡自己的一份力。“王叔在旁,個個在行”這句話也成了我們小區的一句流行語。
王叔,有了你就不一樣,在你的影響下,我們都自覺地做好垃圾分類,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好了,大家也都更自律了。
王叔,有你,就真的不一樣!
垃圾分類心得體會4在我們生活的城市里,每個家庭每天都會產生一些生活垃圾,因此每一個城市都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那么應該如何處理這些生活垃圾呢?
如果像以前一樣,把所有垃圾都送進填埋場,那么既會浪費許多可重復使用的資源,又會污染附近的土地。我舉一個例子:每利用廢紙一噸可造紙800千克,相當于節約4立方米木材或少砍伐至少20棵30年樹齡的大樹,每噸廢鋼鐵可煉鋼900千克左右,相當于節約了礦石3噸,一噸廢玻璃可生產一個籃球場地面積大小的平板玻璃或5000克的瓶子2萬只,用100噸的廢棄食物加工飼料,可節約36萬噸用來生產飼料用的谷物,一噸廢塑料至少能回煉600公斤的汽油和柴油。
現在隨著環境的惡化,使人意識到了垃圾分類,可循環使用的重要性,近幾年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分類垃圾箱,建立分類垃圾箱又有利于保護環境,是一件好事,應該支持,可也有人認為這樣丟垃圾比較麻煩,不太方便,應該集中由環衛工人去分揀,這樣便產生了一個問題,這么多垃圾應該由誰去分揀呢?
對于我來說,垃圾分類是一件極好的事情,應該從每一個家庭做起,因為,如果把這些垃圾混在一塊運出去讓環衛工人去分揀,一是沒有那么多人理,二是這些混合垃圾不及時處理就會發臭,污染環境,毒害人類。而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做好垃圾分類的話,環衛工人既可以利用那些垃圾變廢為寶,又能及時處理那些沒有用的垃圾。防止環境污染。在當今社會生活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在人類腦海中已經重視起來,成為了綠色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垃圾分類心得體會5在這碧水藍天的福州城里,我們快樂地生活著。可是,在這美景之下,城中的垃圾,已經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福州城每年都會產生成千上萬噸的垃圾。處理垃圾,主要有兩種方法:填埋或者焚燒。這兩種處理方式都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現在大家都在呼吁一種新的垃圾處理方式:垃圾分類,回收利用。
垃圾分類,就是把垃圾分開來嘍!這很簡單,誰都會。可是,分類真的管用嗎?當然,悄悄告訴你:垃圾只有全都混在一起,那才叫垃圾。但如果把它們認真地進行分類,它們就都成了寶貝啦!就好比一噸廢紙,據統計,一噸廢紙可以制造出八百千克的再生紙。還有塑料,塑料不僅可以回收再造,它們甚至還可以提煉出汽油與柴油!三個廢餐盒,便可以提取出制作一把學生用尺的材料!可見,垃圾分類是多么重要。
篇10
關鍵詞: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美麗鄉村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7)03-23 -02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組織對生活廢棄物的分類處置、回收利用① 。村民們的生活習慣越來越趨于城市化,垃圾自然而然的也趨于復雜化,除了原來的農作物垃圾和基本的易于處理的生活垃圾外,含有有毒成份且容易造成空氣和水土污染的電子垃圾也越來越多。再加上農村居民對于不當處理電子垃圾產生的污染缺乏了解,因此如何解決農村垃圾變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又因為農村聚居地相對分散,政府的管理難度加大,因此農村垃圾問題長期疏于管理。問題日益凸顯,各地政府、各界學者針對該問題也都做出了不少的研究和對策,但是效果不夠理想,該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問題的重點就在于沒有做到在源頭上就對這些垃圾實行分類運收。
據統計,目前農村人均日生活垃圾量為0.86kg,全國農村每年僅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就已逼近3億噸,約為城市生活垃圾的70%-80%;且每年正以10%的速度持續、快速增長 。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東西壞了都拿去修,現在各種產品更新換代的頻率越來越高,東西還沒有用壞,就要趕潮流換新的,更別說會拿去修了。這樣的生活方式直接導致農村垃圾量的猛增。日益增長的農村垃圾量與垃圾處理能力欠缺之間的矛盾成為農村垃圾問題的主要矛盾。
一、中國農村垃圾處理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缺乏資金投入
2014年,農村生活環境衛生建設投入170億元,而城市生活垃圾建設固定資產投資495億元,幾乎是農村的3倍② 。而且農村垃圾處理經濟來源單一,依賴于政府財政撥款,社會資本和村民垃圾處理收費難以推行。
(二)缺乏專門處理農村垃圾的成熟技術
農村垃圾雖然是日趨城鎮化,但是和城市垃圾還是有本質區別,再加上城市和農村的情況不同,如果完全照搬城市垃圾處理方式,很可能會造成資源浪費和處理不當等問題。然而農村魍車姆偕蘸吞盥竦壤圾處理方法已經不能解決全部的農村垃圾了。
(三)農村聚居地分散,缺乏專業的環衛工作人員
農村基層垃圾處理人員和機械數量不足,尤其是東、西部地區,由于經濟條件和人員結構的原因,環衛工作人員較少,年齡結構偏大。農村環衛工作人員缺乏專門的指導準則和崗前培訓,影響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管理質量。
二、上海崇明生活垃圾處理現狀
崇明島地處長江口,是中國的第三大島,被譽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 全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產富饒,是有名的魚米之鄉③ 。全島共13個鎮,3個鄉,常住人口70多萬,平均日產生垃圾量800多噸。崇明縣政府因地制宜,創建了一套以農戶收集垃圾為基礎,垃圾中轉站運收為輔助,垃圾綜合處置場處理為主體的垃圾處理模式。在此基礎上更是引進了專門的濕垃圾處理設備,實施干、濕垃圾分類投放,運收,處理。經過實行,崇明島的垃圾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一)崇明縣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
按照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的工作要求,全面推進鄉鎮生活垃圾干濕分類,進一步提高濕垃圾分類減少及資源化利用率,崇明縣有關部門按照就近就地,集中處理的原則,支持各鄉鎮新建了一批濕垃圾處理點。
以元六村的一處濕垃圾處理點為例,該處理點遠離村民聚居區域,占地面積約20平方米,內置專業處理設備。據介紹,工作人員將收集來的濕垃圾處理后,放入發酵池,加工制成有機肥料,用于附近村民的農業生產。另外,濕垃圾處理點將實行專項收集―專項運輸―專項處置模式,濕垃圾處理點的設立,降低了處置垃圾的運輸成本,同時也有效控制了垃圾運輸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二)實施高效的農村垃圾處理模式后的變化―崇明豐樂村為例
1.垃圾明顯減少
根據“分類減量,無害處理”的垃圾投放原則,村民們在源頭上就可以對生活垃圾進行有效地分類,把可以直接循環利用的垃圾收集起來以一定的比例來換取有用的生活用品。這樣既節約了資源又減少了平時的垃圾投放量。該村的垃圾量比以往減少將近一半。
2.環境壓力大大減輕
餐廚垃圾經無害化處理后,變廢為寶,成了有機肥被回收利用。“濕垃圾”在收集途中減少了對路面環境的污染,也減少了垃圾的總體體積,節約了垃圾填埋的空間,減輕環境壓力。
3.村民積極參與
在對垃圾分類投放和回收的操作過程中,村民們都積極地參與,這樣政策的實施,使村民們切實感受到了對垃圾進行分類的好處,因此也更加熱衷于對垃圾分類這樣的工作。該政策不僅改善了人們的居住環境,更是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使人人都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的工作中。
所以我們在崇明當地原有的垃圾運收模式上提出改進:源頭減量――分類收集――合理處置。
三、應對策略
(一)加強環保意識,實現垃圾減量化
由于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農村垃圾的數量在迅速增長,但是專門針對農村垃圾的處理方法卻還沒有跟上垃圾數量增長的速度。 因此在還沒有研究出有效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法之前,從源頭上減少垃圾數量才是現在最為恰當的可行之策。
(二)推行垃圾分類,實現垃圾資源化
對垃圾進行有效的分類運收是解決農村垃圾問題的關鍵步驟。只有先從源頭上對垃圾進行分類,才能實現對可回收垃圾的循環利用。這和從源頭上實現垃圾減量化是相輔相成的:對可回收垃圾進行循環利用,不僅減少垃圾數量也使垃圾資源化,節約自然資源的同時還可以保護環境。也只有先對垃圾進行分類,才能更有效地針對不同的垃圾進行合理的處理。
1.可回收垃圾
可回收垃圾自然是指可以直接回收循環使用的廢品。都說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從宏觀環境經濟角度來看,所有物質所蘊含的能量是守恒的,這些能量只是從一種物質形式轉換成另一種物質形式,但不可避免的是在轉換過程中會有能量的損耗。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充分利用一切放錯位置的資源,從更大程度上實現垃圾循環使用。
2.廚余垃圾
廚余垃圾雖然不屬于可回收垃圾,卻是利用率最高的一種垃圾。廚余垃圾所含有的營養物質比較多,除含大量的有機物外,還富含氮、磷、鉀、鈣以及各種微量元素。因此廚余垃圾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對廚余垃圾進行堆肥處理,可以將其轉化為肥料供農作物生長使用。此步驟正是實現了農作物能量的“循環利用”。
3.其他垃圾
其他垃圾主要就是指建筑垃圾。在農村,農戶自己蓋新房子或是翻新舊房子都是近幾年來很常見的現象了,這無疑會產生不少的建筑垃圾。雖然農村的建筑垃圾數量在不斷地增加,但是和城市偌大的建筑工程所產生的垃圾數量相比只是寥寥。因此農村并沒有專門針對這種垃圾的運收、處理政策。
(三)垃圾正確處理,實現垃圾無害化
1.可回收垃圾
對于可回收垃圾,應該充分利用我們已經掌握的處理技術,對這些垃圾進行合理的處理從而變廢為寶。回收廢紙經過加工處理成為造紙的原材料,從而可以節約木材,減少對樹木的砍伐速度,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回收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等轉換為原材料;將廢鋼鐵重新冶煉進行循環使用,從而節約原材料,保護環境。
2.廚余垃圾
廚余垃圾雖然是加工循環利用率最高的一種,并不意味著這就是處理起來最簡單的垃圾。廚余垃圾如果沒有被正確的處理掉也會引起很大的社會危害。在很多地區,村民讓家里養的家禽、牲口直接以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廚余垃圾為食。這使得很多有害物質在這些動物體內儲存,當人們長期食用后,會引起很多疾病。因此一定要對廚余垃圾進行嚴格有效的處理。
3.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經過恰當的處理后很多都可以被作為原材料重新使用,節約資源。但是很多地方都將建筑垃圾隨意丟棄、堆放,或者是隨著其他垃圾一起被填埋處理。這樣做,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還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實在是太過可惜。
只有對垃圾進行正確的分類,才能做到有針對性地對各種垃圾進行最合適的處理。三個處理步驟緊密相關,相輔相成。所以我們在崇明當地原有的垃圾運收模式上提出改進:源頭減量――分類收集――合理處置。對該模式加以普及和推廣將為廣大農村解決垃圾處理問題提供幫助,深層次地解決農村垃圾處理難題,為建設美麗新農村出一份力。垃圾的分類收集能夠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讓農民每一個人參與到環保當中來,形成主人翁意識。
我們還應該要從自己做起,將保護環境和垃圾分類的理念帶給更多人。希望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能蚴凳翟詰靨岣吒多人的環保意識和垃圾分類意識,從而更快更好地實現美麗鄉村的建設。
參考文獻:
[1]鄭鳳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模式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5(3).
[2]曹艷樂,楊潔,朱陽光,王楨楨.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模式的效益評估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34).
作者簡介:
李萍,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支雯雯,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垃圾焚燒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