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污染治理范文

時間:2023-12-21 17:39: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固體廢物污染治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固體廢物;污染現狀;治理措施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對物質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固體廢物的產量也呈現不斷增多的趨勢。日益增長的固體廢棄物給環境帶來很大危害,現在已成為影響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所謂固體廢物,一般來說是指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也對固體廢物作了比較詳細的定義:“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喪失原有利用價值或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態、半固態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的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納入固廢管理的物品、物質。”

1.固體廢物污染的現狀

1.1工業固體廢物污染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生產產生的固體廢物日益增多,組成也呈現復雜的趨勢。工業固體廢物是指在工業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排入環境的各種廢渣、污泥、粉塵等。工業固體廢物如沒有按照嚴格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進行安全處置,將會給土地資源、水資源造成嚴重的污染。其中,危險固體廢物特指具有易燃性、腐蝕性、反應性、傳染性、毒性和放射性等特性的有害物質,多來自于生產危險品的企業。從危險廢物的特性看,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保護造成極大的威脅,容易引起死亡率增高,使嚴重疾病的發病率增高,或在管理不當時會給人類健康或環境造成巨大的潛在危害等。

1.2城市生活垃圾污染

研究統計表明,城市經濟水平越發達,產生的垃圾量越大。在低等收入國家,每人每天產生0.5~0.6kg垃圾,在中等收入國家為0.5~0.8kg,在發達國家每人產生的垃圾通常為1kg/天左右。對于不同的固體廢棄物需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體廢物轉化為適于運輸、貯存、利用或處置的物品,主要方法有:壓實、破碎、分選、固化、焚燒、熱解、生物處理等,對于終態固體廢棄物主要有海洋處置和陸地處置兩類方法。對于固體廢棄物我們應該積極研究進行再利用,例如粉煤灰就可以加在水泥混凝土中,改善混凝土的材料和力學性能,固體廢物再利用未來在我國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

1.3建筑固體廢物污染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各種工程建設項目越來越多。但在工程建設中由于沒有對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處置方案,通常是露天堆放,施工之后集中處理的方式,將建筑垃圾簡單的丟棄在城郊,造成了嚴重的固體廢物污染。政府及有關部門只關注經濟增長,忽視了環境保護,導致固體廢物污染日趨嚴重,已經成為阻礙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2.固體廢物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2.1污染水體

將固體廢物直接傾倒于河流、湖泊、海洋,甚至以海洋投棄作為一種處置方法。固體廢物進入水體,不僅減少江湖面積,而且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資源的利用,投棄在海洋的廢物會在一定海域造成生物的死區。

2.2大氣污染

固體灰渣中的細粒、粉末受風吹日曬產生揚塵,污染周圍大氣環境。固體廢物中的有害物質經長期堆放發生自燃,散發出大量有害氣體。并且多種固體廢物本身或在焚燒時能散發毒氣和臭味,惡化環境。

2.3土壤污染

固體廢物堆置或垃圾填埋處理,雨水滲出液中含有的有害成分會改變土質和土壤結構,影響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動,妨礙周圍植物的根系生長,或在周圍機體內積蓄,危害食物鏈。

3.固體廢物污染的治理措施

3.1大力推進循環經濟,促進固體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目前,我國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方式仍是末端治理。這種治理方式由于投資大、費用高,建設周期長,經濟效益低,企業缺乏積極性,難以從根本上緩解環境壓力。大量事實表明,固體廢棄物污染的大量產生,與資源利用水平密切相關,與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存在內在聯系。據測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若提高1%,每年就可減少約1000萬噸廢物的排放;粉煤灰綜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就可以減少固廢排放近4000萬噸;再生資源產業每年為工業發展提供1億多噸的優質原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可將經濟社會活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因此,發展循環經濟是從根本上減輕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

3.2加強固體廢物管理隊伍和能力建設,強化固體廢物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加強環保行政管理部門的固體廢物管理和各級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建設;增強執法監督能力,充實人員并加強業務,建立并強化應急和預警機制,盡快實現對危險廢物的全過程管理,形成比較完善的固體廢物監督管理體系。針對固體廢物管理起步較晚,基礎工作薄弱的現狀,進一步加強固體廢物管理和相關問題的研究,對全國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和地區,進行全面深入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建立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綜合利用數據庫,為加強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管理提供基礎性支持。

3.3完善法規配套和相關管理制度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進一步完善配套的各項法規、標準和規范,將該法所明確的對固體廢物管理、危險廢物全過程管理的信息公開、地方政府負責和生產者責任以及加強環境監督管理的各項制度逐項細化。

3.4增加科技投入,進一步加強固體廢物處理設備的研發及應用

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立足國內,選擇一批設計和制造能力較強的裝備制造企業,重點扶持、開發先進適用的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備,盡快提高國內裝備制造水平,形成規模生產能力。關鍵技術開發與工程相結合,運用關鍵技術成果,提升工程成套能力與水平,并以此作為示范工程,加快關鍵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

3.5積極發展固體廢物污染治理設備運營服務業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政策機構與運行機制改革,依靠技術進步和先進的管理來獲得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的高效率、高水平、高效益和低成本,并采取措施,強化市場準入和市場秩序,以確保行業朝著健康和規范的方向發展。

4.結束語

固體廢物是相對于原物而言,其經過一定的技術環節,可以轉變為有關部門行業中的生產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見,固體廢物的概念隨時、空的變遷而具有相對性。目前提倡資源的社會再循環,目的是充分利用資源,增加社會與經濟效益,減少廢物處置的數量,促進社會發展。中國的固體廢物產業起步較晚,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國內許多環保公司開始向市場化的運營方式轉變,各種類型的資金也進入到固體廢物處理處置項目的建設中。

【參考文獻】

[1]安帥.淺析固體廢物污染現狀及治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2(6).

[2]刁小冬,周凱慧.淺析循環經濟在固體廢物治理中的應用[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1(1).

篇2

摘 要:我國可燃固體廢棄物熱處置過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基本停留在過程和末端處理水平,導致固體廢棄物焚燒處理為“先生成、后治理和控制”,導致諸多問題。 由于可燃固體廢棄物是多尺度跨度大、成份復雜多變的復雜混合物,具有組分復雜多變、含水率高、熱值變化幅度大等特點。目前利用較多的可燃固廢的直接焚燒處理導致燃燒不充分、效率低、二次污染嚴重等問題,因此針對可燃固廢多形態(固態、液態、氣態)高值化轉化再利用技術日益受到關注。開展此類研究需要針對我國可燃固廢高含水率、組分復雜、尺度變化大、熱值多變的特點,研究熱化學、機械、干化、不同成分配比調質等源頭調質模式,分析預處理工藝的系統節能以及多形態高值化產物的二次污染排放問題,探索低能耗、低排放、高值化轉化的方法和途徑。 本研究從可燃固廢源頭多形態(固態、液態、氣態)高值化及控污入手,開展可燃固廢源頭多形態熱轉化調質、污染物源頭富集表征、生物化學法污染物源頭控制、各元素交替影響規律等系列研究,以期建立各類形態下高值化產物的凈化調質方法,獲得可燃固體廢棄物多形態高值化產物中污染物的富集表征和交互影響規律,從而探索出可燃固體廢棄物的源頭控污機制,為近零排放能源化利用提供支撐。

關鍵詞:可燃固廢 高值化 預處理 控污

Abstract:Emission control of contaminants during combustible solid waste thermal disposal stays at process and end treatment levels, resulting in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as “early production, later governance and control” issue in our country. Combustible solid waste is a complex mixture of multi-scale, which is usually characterized by variable components, high moisture, high degree of heat value variability and so on. Currently direct incineration of combustible solid waste causes incomplete combustion, low efficiency, secondary pollution and the other issues. Therefore, much research has been being focused on the polymorphic (solid, liquid, gas) high-value conversion and recycling technologies of combustible solid waste. And such research concentrates 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bustible solid waste, such as high moisture, complex components, high degree of heat value variability and so on. Source-quenched mode research mainly aims at thermal chemical, mechanical, dry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 ratio quenching and so on. Energy saving in pretreatment system and secondary pollution emission of multi-form high-value products would b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And ways and means of low-power, low-emission, high-value conversion must be explored. This project proceeds from the polymorphic (solid, liquid, gas) high-value convers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disposal of combustible solid waste. A series of studies will be developed on polymorphic and quenching of combustible solid waste thermal conversion, enrichment characterization of pollutants’ sources, biochemical control of pollution sources and each element alternating influence rule. Therefore, high-value products quenched purification methods would be established, enrichment characterization of pollutants in enrichment characterization and interact influence rules for combustible solid waste would be obtained, thereby pollution source control mechanisms of combustible solid waste would be explored. And finally the project would provide support for near-zero emission energy utilization.

Key word:Combustible solid waste; high value; pretreatment; pollution control

閱讀全文鏈接(需實名注冊):http:///xiangxiBG.aspx?id=48892&flag=1

篇3

關鍵詞:新疆;工業化;環境污染

作者簡介:張慶紅(1973-),女,新疆財經大學統計信息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經濟統計。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309(2009)12-0008-03

從新疆工業化歷史演變軌跡可以看出,新疆走了一條以資源開發、重化工業優先發展、國家(政府)直接投資推動下的工業化道路,建立了依托資源優勢,以能源、原材料為主的重型工業結構的資源型產業體系。自1992年以來,新疆第二產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都是最大的,而且有不斷加大的趨勢,2006年達到了48%。這種以依托資源優勢建立的能源、原材料為主的重型工業結構的資源型產業體系,能源、資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強化了工業污染程度,加速了生態環境的惡化。

一、水污染概況

從表1可以看到,近幾年新疆廢水排放總量、工業廢水排放量、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呈不斷上升趨勢。從2002年到2006年,廢水排放總量年均增長7.0%,工業廢水排放量年均增長4.0%,生活廢水排放量年均增長8.4%,城鎮生活污水已經成為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而且占廢水排放總量的比重不斷加大,由2002年的66.4%上升到2006年的70.0%。

從表2可以看到,新疆廢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不斷加大。近幾年,生活COD排放量占COD排放總量的比重均在40%以上, 2006年的比重為44.8%;雖然生活氨氮排放量占氨氮排放總量比重有所下降,2006年的比重仍達到了81.5%,生活氨氮排放仍然是氨氮排放的最主要來源。而目前新疆城鎮生活污水的治理水平還比較低,2006年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僅為43.8%,為歷年來最高。2006年新疆污水處理廠共有26座,按照已經運行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處理能力計算,生活污水處理率可達60%以上。但目前大多數地州市已建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在運行機制、收費政策、監督管理、污水管網配套等方面都存在問題, 部分污水處理廠由于經費等原因運行不正常,制約了污水處理率的提高。

從行業廢水排放情況來看,近幾年,全區工業廢水排放量位于前位的行業主要是造紙及紙制品業、電力及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這3個行業排放的廢水占全行業廢水排放量的40%以上。全區工業廢水COD排放量位于前位的行業依次為造紙及紙制品業、化學纖維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3 個行業的COD排放量占全行業COD排放量基本上都是80%以上,其中造紙及紙制品業占50%以上。在今后的較長時期內,這4 個行業都將是工業廢水治理的重點。

從各地區廢水排放量情況來看,近些年,新疆廢水排放量居前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烏魯木齊、伊犁州、巴州、昌吉州、石河子市,以上五地州市廢水排放量占全區廢水排放總量基本上都在60%以上,是全區廢水排放的主要區域。

二、大氣污染狀況

工業污染是新疆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近幾年,新疆工業廢氣排放量增長迅速。從2002年的2512.17億標立方米上升到2006年的4517.42億標立方米,年均增長15.8%。廢氣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迅速向上攀升。

從2002年到2006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年均增長15.7%,其中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長迅速,年均增長20.7%;城鎮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長較慢,年均增長4.0%。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所占比重不斷加大,由2002年的65.2%上升到2006年的77.3%,而城鎮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所占比重在不斷下降,由2002年的34.8%下降到2006年的22.7%。

新疆煙塵排放總量和工業粉塵排放量也在不斷增加,從2002年到2006年,煙塵排放總量年均增長9.7%,工業煙塵排放量增長迅速,年均增長16.9%,城鎮生活煙塵排放量從總體上看增長較慢。工業煙塵排放量所占比重不斷加大,由2002年的51.3%上升到2006年的66.2%。工業粉塵排放量增長較快,年均增長15.1%。

新疆大氣污染嚴重,主要是由于新疆工業發展迅速,尤其是重工業產品產量不斷增加。此外,新疆能源消費仍以燃煤為主的關系也很大。

從各地區來看,近年來,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居前位的是烏魯木齊、昌吉、哈密、伊犁。從各行業來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主要集中在電力及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造業這5個行業,電力及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是所有行業中排放量最大的,尤其是2005年、2006年該行業排放量占全區的49.47%、49.22%。

工業煙塵排放量居前位的是烏魯木齊、伊犁、吐魯番、塔城。從各行業來看,工業煙塵排放量主要集中在電力及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造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這幾個行業,其中電力及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排放量是最大的,而且有不斷加大的趨勢,由2003年的41.1%上升到2006年的51.02%。

工業粉塵排放量居前位的是塔城、巴州、阿勒泰、喀什、哈密。從各行業來看,工業粉塵排放量主要集中在非金屬礦物制造業、煤炭采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以上這5個行業占全區工業粉塵排放量的90%以上,其中,非金屬礦物制造業由2003年的91.3%下降到2006年的

62.93%。

三、工業固體廢物排放情況

從表3可以看到,近幾年新疆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排放量、綜合利用量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年均增長8.5%,排放量年均增長15.7%,綜合利用量年均增長6.6%,而處置量下降速度較快,年均下降11.5%。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固體廢物處置是固體廢物處理的主要方式,近幾年新疆采用這兩種處理方式處理工業固體廢物的數量占工業固廢產生量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

從各行業來看,固體廢物產生、排放和綜合利用比較高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采選業(主要包括煤炭采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和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電力及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造業。

四、新疆環境污染治理概況

(一)“三廢”排放及處理率情況

從表4來看,近幾年新疆工業廢水達標率和城市生活廢水處理率都有所提高,而工業廢氣主要污染物SO2、煙塵、粉塵的去除率有所下降,尤其是SO2的去除率由2002年的18.94%下降到2006年的3.42%,而SO2的排放量由2002年的29.61萬噸迅速攀升到2006年的52.99萬噸。工業廢氣主要污染物中粉塵的達標率略有下降,煙塵的達標率穩定上升,SO2的達標率在連續兩年上升后又連續兩年回落。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率除了2006年以外,其他年份都是上升的。這說明新疆在治理工業廢水上的力度是比較大的,但工業廢氣尤其是SO2的治理力度還遠遠跟不上新疆城市化、工業化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速度。

(二)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情況

從總體來看,新疆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先升后降,2006年是最低的,為31.9億元,這幾年都沒有超過40億元。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占新疆生產總值比重也持續下降,由2002年的2.19%下降到2006年的1.05%,新疆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嚴重不足,這與新疆環境污染嚴重的現狀極不相符。

五、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1、伴隨著新疆經濟的高速發展,新疆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新疆廢水及其主要污染物、廢氣及其主要污染物和固體廢物的產生和排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區污染治理水平和“三廢”綜合利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2、新疆結構性和行業性污染較突出。隨著新疆經濟開發和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尤其是能源工業、原材料工業和化工工業的發展,新疆環境污染呈現出結構性和行業性特點。“三廢”的排放行業比較集中,工業廢水主要集中在造紙、化工及食品加工業,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硫、煙塵和粉塵主要集中在電力、化工、非金屬與金屬冶煉等行業,工業固體廢棄物主要集中在采選業、電力及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與金屬冶煉等行業。

3、隨著新疆經濟快速增長、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新疆工業技術水平和“三廢”處理能力提高,環境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新疆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遠遠跟不上環境污染的發展速度,新疆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從環境污染的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新疆環境污染治理的形勢比較嚴峻。

(二)政策建議

為扭轉新疆環境質量隨經濟增長而下降的發展趨勢,實現環境、經濟的協調發展,本文結合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1、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產業結構趨于工業化,對環境質量的改善是不利的,但是工業化進程勢在必行。因此,在工業化進程中,必須促進工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加快舊設備更新換代的能力和速度,推行工業低排放的清潔生產,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2、繼續加大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新疆環境保護工作卓有成效,但是環境污染治理對環境質量的改善還沒有明顯地凸現出來,主要是環境污染治理投資能力不足。因此,必須繼續加大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提高污染治理投資在GDP中所占的份額,加強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能力。

3、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法規。建立合理的環保政策和法律體系,完善環境保護法規,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經驗交流。依法治理環境,以法律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 (責任編輯:方涵)

參考文獻:

[1] 楊云彥.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4.

[2] 張曉.中國環境政策的總體評價[J].中國社會科學, 1999, (03): 95~98.

篇4

摘要:論述了固體廢物的性質和危害,對廣州市固體廢物污染的現狀做了較詳細的分析。針對污染的問題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廣州市;固體廢物;二次污染

1廣州市固體廢物污染現狀

1.1廣州市工業廢物污染現狀

近年來,廣州市工業生產產生的固體廢物急劇增加,組成成份日趨復雜。2005年全市固體廢物產生總量達2334萬噸,其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就占有1400萬噸,該市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總量雖接近1000萬噸,但現有的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數量上遠遠不能滿足廢物處置需求,設施建設普遍簡陋,達不到“無害化”的標準,二次污染嚴重。

1.2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現狀

目前廣州市平均日產垃圾6300噸。生活垃圾,主要在位于黃埔區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場集中處理。但由于各種原因,這些生活垃圾在處理過程中又給當地的居民群眾造成了較為突出的二次污染。尤為令人吃驚的是,已開場10多年、并計劃將于年內關閉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場,其污水處理系統至今還處于調試階段,大量未經任何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涌里。

1.3廣州市有毒化學固體廢物污染現狀

目前廣州市每年的危險固體廢物產量約為2萬噸,廢舊電子電器12萬噸,廢塑料包裝物和農用薄膜32萬噸。其中醫療廢物進行集中處理處置的只有廣東生活環境無害化處理中心等3家,醫療廢物集中安全處置達標率只有40%;大量的危險廢物被不規范焚燒或傾入沒有采取防滲措施的生活垃圾填埋場,甚至直接排入環境中,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1.4廣州市白色污染現狀

廣州市目前使用的是EPS(俗稱白色)泡沫塑料快餐具,其年消耗量在20億~30億只,大量棄擲的泡沫塑料快餐具形成“白色污染”。21世紀廣州市的白色垃圾有300多萬噸。由于EPS泡沫塑料消耗的是無法再生的石油資源,用作發泡劑的氟利昂是對地球大氣臭氧層造成不可逆轉破壞的“元兇”,它埋在地里會使土壤劣化,焚燒處理又會產生10余種有毒氣體污染空氣,故而成為災難性的“白色污染”。它已同汽車尾氣、有磷洗滌劑一起被列為我國環保治理的三大重點。因為白色垃圾需要百年以上時間才可以在自然界自然降解,所以解決它的污染問題被稱做百年難題。

2廣州市固體廢物污染治理對策

2.1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的治理對策

(1)冶金廢渣的治理對策。

①高爐渣:高爐渣的產量隨冶煉技術及礦石的品位不同而變化。高爐渣屬于硅酸鹽材料。它化學性質穩定,并具有抗磨、吸水等特點,可供廣泛應有,國內對高爐渣的應用都很重視,美、英、法、日本等國高爐渣的利用率已達100%,甚至出現了很多專營高爐渣商品的公司和工廠。我國高爐渣的利用率已達85%以上。為了適應不同的用途,高爐渣可分別被加工成水渣、礦渣碎石和膨脹礦渣等幾類主要產品。

②鋼渣:鋼渣是煉鋼過程中排出的固體廢物,包括轉爐渣、電爐渣等。煉鋼過程中的排渣工藝,不僅影響到煉鋼技術的發展,也與鋼渣的綜合利用密切相關。目前,煉鋼過程的排渣處理工藝大體可分為如下四種:冷棄法;熱潑碎石工藝;鋼渣水淬工藝;風淬法。

(2)化工固體廢物的治理對策。

①對硫鐵礦燒渣,應根據其含鐵量的不同確定其用途,鐵含量高的應回爐煉鐵;低鐵、高硅酸鹽的硫鐵礦燒渣宜做水泥配料。

②鉻渣可代替石灰石作煉鐵熔劑。在冶煉過程中鉻成為金屬進入鐵組分中,可徹底消除六價鉻浸出的危害;根據鉻渣在高溫下能還原成低價態無毒鉻的原理,可將鉻渣摻入煤中用于發電、用鉻渣作玻璃著色劑或鈣鎂磷肥和鑄石。還可利用碳對鉻渣進行干法還原除毒;用電解法處理鉻酸、生產鉻鹽精、回收原理含鉻硫酸氫鈉等。

③燒堿鹽泥可采用抽濾、沉淀過濾法進行處理,或用于制氧化鎂等;含汞鹽泥可用次氯酸鈉氧化法、氯化-硫化-熔燒法進行處理,并回收金屬汞。

④電石渣可制水泥或代替石灰作各種建筑材料、筑路材料等,還可用來生產氯酸鉀等化工產品。

⑤其它化工廢物,如,磷渣可燒制磷酸;甲醇廢觸媒可生產鋅-銅復合微肥;溶劑廠母液可生產二甲基甲酰胺等;染料廢渣制硫酸銅等產品;膠片廠的廢膠片和廢液可回收銀。

2.2生活垃圾污染的治理對策

(1)填埋法。

①垃圾填埋場的選址。選址時遵循的原則是:遠離生活區和水源地;避開上風口和水源地上游;自然地理條件不適宜飄浮擴散和滲漏。

②對填埋場需要進行嚴格的防滲漏處理,以免垃圾中的有害物在雨水或地表徑流的沖刷下隨水滲漏,污染地下水和相鄰土壤。

③垃圾場表面覆土和排氣管網設置。

(2)堆肥法.

堆肥生產的主要工藝過程是:生活垃圾-分類-破碎-發酵-烘干-磨粉-配料-造粒-干燥-包裝-出廠。如果是生產一般堆肥,則在發酵工藝完成后,即可直接使用;如果生產有機復合肥,則在配料工藝需要添加一定配比的化肥。有機復合肥的有效肥力是一般堆肥的4~5倍。目前廣州市的固體污染只有少量是用的堆肥法處理。

(3)焚燒法。

廣州市現在有1座大型垃圾焚燒廠——李坑垃圾焚燒廠。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是廣州市重點工程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7.25億元。投入運行的一期工程設計日處理垃圾1040噸,占目前廣州市日產生活垃圾量的約1/7;該廠年發電1.3億度,能滿足10萬戶家庭生活所需,是符合廣州特點,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利用垃圾發電、“變廢為寶”是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有別于垃圾填埋場的一大亮點。該項目還是國內第一個采用中溫次高壓參數的焚燒發電廠,通過提高蒸汽溫度和壓力有效提高蒸汽回收效率,使發電量增加20%以上。此外,與垃圾填埋場需大量占用土地不同,該廠在設計原則上盡可能節約用地,目前一期用地僅為3.2萬平方米,是興豐垃圾填埋場的1/10。

2.3白色污染處理方法

①實行垃圾分類,以利回收利用。清潔的廢塑料制品可重復使用、造粒、煉油、制漆、作建材等。而從垃圾場重新分揀廢塑料制品,則費時費力,且塑料的利用價值也很低。所以一定要在廢塑料制品進入垃圾流之前將其分類回收上來。目前,發達國家大都走回收利用的路子。我國城鎮盡快推行垃圾分類棄置已勢在必行。

②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可降解塑料。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研制成功以植物淀粉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縮短了其可降解周期。廣州市新型塑料的研制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已經和正在開發出以淀粉、秸稈纖維、天然草漿等材料制成的“綠色”替代品。

③加強立法,強化管理,盡量減少或控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生活用品。以法規的形式明確生產者、各級銷售者和消費者回收利用的義務。目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廣州市也為此專門制定了地方性法規,扼制“白色污染”的污染源。

2.4廣州市垃圾二次污染的防治措施

(1)填埋場場底防滲。

為防止垃圾滲濾液污染地下水,必須在填埋場底采取有效的防滲措施。以前垃圾填埋場底部都鋪放一層防滲材料,主要有黏土、瀝青、塑料膜等合成橡膠等。近幾年國外開始采用人工合成防滲層,有的采用雙防滲層,效果明顯好于前者。垂直防滲可采用帷幕灌漿、不透水布等。各填埋場可根據具體工程和水文地質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滲措施。

(2)滲濾液的收集處理。

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方法包括生物、物化及土地處理法。生物處理法包括好氧處理、厭氧處理和厭氧-好氧處理。物化法主要有化學混凝沉淀、電解氧化、活性炭吸附、密度分離、化學氧化、化學還原、膜滲析、汽提、濕式氧化等多種方法。和生物法相比,物化法受水質水量影響小,出水水質穩定,尤其對BOD/COD較低而難以生物處理的垃圾滲濾液有較好的處理效果。由于物化法處理費用較高,一般用于滲濾液預處理或深度處理。滲濾液的土地處理包括慢速滲濾系統(SR)、快速滲濾系統(RI)、表面漫流快速滲濾處理系統(ARI)等多種土地處理系統。土地處理主要通過土壤顆粒的過濾,離子交換吸附和沉淀等作用去除滲濾液中懸浮顆粒和溶解成分。通過土壤中微生物作用使滲濾液中有機物和氮發生轉化,通過蒸發作用減少滲濾液量。

(3)填埋氣的處理和回收利用。

①填埋氣的收集。由于大部分沼氣在填埋場填埋過程中就已形成,所以沼氣采集應在填埋過程中就開始實施。在荷蘭,對正在使用的垃圾場,主要采用立式或水平式收集技術。立式采氣系統是在垃圾場的填埋過程逐步建造成的,其方法是在填埋場內均勻分布豎立大口徑鋼管,在每個鋼管外砌筑豎井,當填埋厚度達到2~5米時,將鋼管向上抽一部分,并繼續砌筑,直到填埋場達到設計高度,然后將鋼管移走。

②填埋氣的凈化。溶劑吸收法是目前較為成熟的沼氣凈化方法,如采用雙塔式溶劑吸收法提純垃圾沼氣,設備簡單、成本低、操作簡便,凈化效果好。

2.5廣州市固體廢物優化方法

篇5

【關鍵詞】城市環境污染,治理手段,環境保護

我國在近些年以來,通過對城市環境的不斷治理,其環境質量已經有了一定的改善,保持穩定,而對于一部分城市來說,雖然環境污染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需要進一步的進行防治,從而來提高其環境質量。但是,在治理的同時還是會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在我國的一些城市當中,由于社會公眾對城市染污的意識并不強,所以這也給改善城市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同時,在治理環境的進程當中就很難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由于在一些城市當中,基礎設施比較滯后,并且環境污染的問題也在不斷的顯現,環保水平低下,機動車的污染問題,突發事件以及政策激勵不足等問題均制約著治理城市環境,所存在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對此,這就無法健康的開展治理城市環境的工作,所以,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污染的問題,就必須要對城市發展進行有效的規劃,良好的推進市場化發展,建立綠色的城市污染治理制度,從多方面控制城市的環境污染現狀。

一、目前城市的主要環境污染問題:

(一)大氣污染

工業和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將粉塵、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質排入大氣層,使大氣質量嚴重惡化。我國大氣污染屬“煤煙型”污染,全國城市空氣中總懸浮微粒濃度普遍超標,平均濃度達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濃度水平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當嚴重,北方城市平均值達到83微克/立方米。我國的本溪市也曾經因煙霧彌漫而被 稱為“衛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氣中硫化物、氮氧化物業重超標導致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出現酸雨,宜賓、長沙等城市酸雨出現頻率大于90%,長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達到3.54,酸雨的降落不僅破壞生態環境,而且加劇建筑物,鐵道、橋梁的腐蝕與破損,給工農業帶來巨大的損失。而由大氣污染引起的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更是直接地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二)水體污染

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人,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城市水污染主要來自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日趨加劇的水污染,已對人類的生存安全構成重大威脅,成為人類健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水污染被稱作“世界頭號殺手”。

(三)固體廢棄物污染

固體廢物按來源大致可分為生活垃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三種。此外,還有農業固體廢物、建筑廢料及棄土。固體廢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處理處置將會污染大氣、水體和土壤,危害人體健康。大量的城市固體廢棄物的堆放和填埋不僅占用了耕地及建筑面積,而且垃圾中的有害物質會流入土壤,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導致土壤酸化、硬化、堿化,給農作物的生長帶來不利的影響,而且農作物中的重金屬在人體中富集。固體廢棄物隨著降雨或者直接排入河流中,給居民的用水帶來了危害。城市固體廢棄物在堆放、焚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惡臭氣體,這些惡臭氣體不僅會污染環境,并且對人體呼吸系統、眼睛、皮膚等造成危害,除此之外,小顆粒的廢渣會在風的作用下進行遷移,影響市容衛生。

二、城市環境污染問題的防治措施探討:

(一)城市大氣污染的防治技術手段。大氣污染的治理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種理解是從立法的角度,用法律限制或禁止污染物的擴散。第二種理解是指治理,重點在于控制污染源,進行清潔生產,將污染工藝更換為少污染或無污染工藝是最理想的方法,在廢棄物或者有害物質以及包含有這些物質的載體在排放到環境前,對它們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者降低它們的危害程度。

(二)水污染綜合整治規劃。水污染綜合整治規劃是在對水污染現狀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受納水體的環境容量計算最大允許排放量并確定最佳治理方案。當前我國七大水系的水質污染程度在加劇,范圍在擴大,長江、黃河、淮河、松花江的污染水1996年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為502.9億噸,含 化學需氧量704萬噸、重金屬1514噸,氰化物2457噸以及砷、酚類、油類等污染物數萬噸;生活污水約占年排放總量24%,主要污染物是有機物。根據我國水污染的具體情況,水污染綜合整治規劃應該通過改革落后的生產方式,采用少廢、無廢工藝實現清潔生產,是高污水處理效果和資源化利用率,減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處理設施,加強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終達到有效保護水資源的目的。

篇6

關鍵詞: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前些年為了追求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從而忽略了環境保護工作致使環境保護規劃沒有與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同步落實,使城市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城市環境發展受到嚴重的制約。因此在進行城市規劃時就很有必要進行環境保護規劃使這兩者共同作用一起推動城市現代化的進程。

一、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問題

城市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它是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它的產生和發展決定于經濟的發展, 同時也受上層建筑的影響,近幾十年來,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飲用水水源水質超標、垃圾圍城、機動車污染、揚塵污染、油污染、廢熱廢氣污染等。

1、水體污染問題突出

隨著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工業的飛速發展,大量的污水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而直接排 入水體,致使水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我國的水體污染近期呈上升趨勢。目前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復雜,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屬外,還含有甚多農藥、化肥、洗滌劑等有害殘留物,即使是把自來水煮沸了,上述殘留物仍驅之不去。據最新資料透露,目前我國主要大城市只有23%的居民飲水符合衛生標準,小城鎮和農村飲水合格率更低。水污染防治當務之急,應確保飲用水合格。

2、城市大氣污染情況嚴重

工業和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將粉塵、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質排入大氣層,使大氣質量嚴重惡化。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就是近期在中國國內引起關注的PM2.5。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而這些污染物正是城市建設的必然產物。人口密集地區的PM2.5濃度要高于邊遠地區。 從數據可以看出,中國華北地區各大中城市的PM2.5濃度均偏高。以北京今年一月份為例北京持續霧霾天氣,一個月北京市霧霾天氣的天數達到25天,只有6天空氣是相對比較干凈的。2013年北京霧霾天氣是北京市區和周邊的污染排放造成的。北京市應對霧霾天氣啟動應急減排措施,空氣污染治理已非常嚴峻。

3、固體廢物堆滿城市

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產生了大量的固體廢物,困擾城市環境的固體垃圾物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城市建筑垃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商業固體廢物,危險固體廢物,糞便等。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堆積造成5 億多平方米土地被占用;這不僅給城市的環境保護帶來巨大的挑戰也給日益緊張的土地資源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由于我國的固體廢物隨意堆積沒有統一的管理標準,致使全國半數以上的城市處于垃圾的包圍之中。固體廢物到處堆放,不僅造成侵占土地、傳播疾病,而且在自身嚴重污染環境的同時還加劇了水體、大氣、土壤的污染。致使污染進一步擴散給治理污染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固體垃圾的污染更重要的危害是具有隱蔽性、持續性往往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存在著危害且這種危害又常常被我們忽視。

4、普遍存在噪聲擾民現象

目前隨著我國城市工業、交通運輸和文化娛樂事業的快速發展,噪聲擾民的現象愈發突出。噪聲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根據中國科學院研究所的調查,北京市交通道的平均噪聲達到75分貝,道路兩旁的科研機構、辦公樓、學校、居住區常因噪聲干擾而難以工作和休息,這種情況在我國其他大成市普遍存在。長時間接觸噪聲,會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的平衡狀態失調,形成牢固的興奮灶直接影響支配內臟的植物神經發生功能紊亂,進而引起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精神壓抑等一系列癥狀。當環境中的噪聲持續在70-80分貝時,會引發冠心病、腦血管破裂等多種疾病。如果噪聲達到90-120分貝時,片刻就會使人暫時耳聾。

二、環境保護規劃的內涵和意義

歷史經驗證明,“野蠻征服”的自然發展模式只能不斷加劇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影響人類生存環境,現在已經進入必須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時期。人類經濟、社會活動必須既遵循經濟規律,又遵循生態規律,否則終將受到自然的懲罰,而環境保護規劃就是人類為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使人與自然達到和諧而采取的主要行動之一。 所謂環境保護規劃,就是從現實狀況出發,利用自然界的客觀規律,通過人們的主觀努力,協調發展經濟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以達到根據客觀實際所規劃的理想環境目標。

編制地區環境保護規劃的重要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并將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當前,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的關系日趨密切,規劃布局時常把有利于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準則.規劃實踐中也滲透著不少關于環境保護的理論和措施。而地區環境保護規劃的研究和編制正是為地區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組織良好功能分區等提供定性和定量的科學依據。

(2)它是實施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的重要途徑。地區環境規劃在總體規劃指導下進行編制,并充實、完善總體規劃。它能將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中確定的目標分解到地區,通過近期和遠期的地區環境保護規劃對策措施予以落實。例如上海市前幾年完成的《黃浦江污染綜合防治規劃》是針對全市的環境問題提出的污染防治目標及規劃對策措施,通過地區環境保護規劃進一步分解到有關地區,以利實施。

(3)它能從宏觀上指導該地區開展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雖然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已對控制污染產生了積極作用,但是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先定項后評價。常受經費、時間等因素的制約,只能就項目評項目,對項目本身外排的污染物采取相應措施,而較少考慮在一定地區內的污染迭加和總體整治的合理性、經濟性,往往使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地區環境規劃能從整體的長遠的環境目標出發,從環境經濟、社會的綜合效益出發進行統籌安排,故可在確保地區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起一定的指導作用。

(4)它為控制污染源提出具體目標。控制污染源可采取多種方法,其中“總量控制”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地區環境保護規劃的編制是研究總量控制較好的方法。它通過地區功能來確定環境保護目標,由目標計算出允許排污量,從而有條件實施總量控制并通過對規劃作定期的修改,動態掌握該地區污染物稀釋、擴散的規律,相應調整總方案,達到提高環境質量的目的。

三、城市環境保護規劃及內容

1、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的準備工作

準備工作是保證城市環境保護規劃正常進行的前提。它包含對城市自然環境的調研工作其中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氣象條件,地質水文:對城市人文環境的調研其中包括有城市的經濟發展情況、人口、經濟生產總值。此外就是對城市目前環境的調研其中有噪聲情況垃圾排放情況大氣污染情況。

2、大氣污染綜合整治規劃是根據城市大氣質量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功能區劃并按擬定的環境目標計算各功能區最大允許排放量和削減量,從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

3、水污染綜合整治規劃

水污染綜合整治規劃是建立在對水污染現狀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根據水體的環境容量計算最大允許排放量從而來確定最佳治理方案。目前我國七大水系的水質污染程度正在不斷加劇。有些河流污染已經非常嚴重,像酚類、油類等污染物數萬噸;生活污水產生的有機物正在加劇水體富營養化。根據我國水污染的國情,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規加大監控力度是提高水污染治理的有效前提。同時加強水污染綜合整治規劃通過改革落后的生產方發,采用少廢或無廢工藝流程來實現清潔生產,提高污水處理效果和資源的有效利用率,減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處理設施,加強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這些都是水污染整治規劃的有效手段。

4、城市固體廢物的整治規劃

對城市固體廢物的整治規劃就是如何能更好的管理固體廢物。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下如何能對其進行降解分類,循環利用,減少其長久的危害和對水體大氣環境的污染。

5、噪聲污染綜合整治規劃

噪音控制在技術上雖然現在已經成熟,但由于現代工業、交通運輸業規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業和場所為數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問題上,必須從技術、經濟和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權衡。

總結

城市環境是城市居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是城市經濟得以持續穩定發展的物質保證。城市的發展就必然要做好城市規劃以及環境保護。

參考文獻:

[1]吳家驊.環境史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2]霍爾姆斯?羅爾斯頓.環境倫理學――大自然的價值以及人對大自然的義務[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篇7

關鍵詞:電鍍項目;污染特征;對策技術;防治

1.前言

隨著汽車、家電等行業迅速發展,電鍍工業也步入較為快速的發展階段。電鍍工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電鍍工藝是在基礎建材如鋼材表面涂鍍金屬涂層,以此改變基礎建材的表面性質,使建材的抗腐蝕性增強、硬度增加,并大幅提高建材的導電性及耐熱性,同時還能使建材表面更加美觀。電鍍工藝的實質是電化學加工,其具有獨特的技術經濟優勢,因此難以被其他技術完全取代。在電鍍項目中,電鍍工藝會使用不同種類的助劑,如:活化劑和重金屬鹽等,其中重金屬會對人體和自然環境產生巨大威脅,而且各種類型的助劑會構成一個繁瑣復雜的系統結構,其會加劇重金屬產生的危害[1]。電鍍產生的污染物除了重金屬外,還包括廢氣、廢水及其他種類的固體廢棄物,其已經成為重度污染行業。我們必須掌握電鍍項目的污染特征,并在此基礎上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對策。

2.電鍍項目的污染特征

2.1電鍍廢水

電鍍廢水指電鍍項目進行生產活動所排放的廢水,一般分為含氰廢水、含鉻廢水、含鎳廢水、含油廢水及綜合廢水[2]。電鍍項目產生的廢水主要來源于清洗鍍件,還有一少部分來自鍍液的過濾及治理工藝。各種重金屬離子、添加劑、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是電鍍廢水的主要成分,其中既包括無機污染物又包括有機污染物。

電鍍項目產生的廢水必須經過處理并達到可排放標準后方可外排。目前,針對電鍍項目所產生的廢水,已有多種成熟的處理技術,如:化學法、電解法、生物處理法等。還有一些電鍍項目的生產線會對可排廢水進行進一步處理,待其達到回用要求后重復利用,以達到廢水零排放的目的。

2.2電鍍廢氣

電鍍項目的酸洗工序和活化工序會生成酸霧廢氣,主要成分為氯化氫、鉻酸霧、硫酸霧及氮氧化物等,具體酸霧種類會隨酸洗工藝的不同而有差別[3]。

目前,凈化回收和組合治理等是治理電鍍項目所產生廢氣的主要技術,并且每種技術都有與之匹配的設備。此外,還有很多企業利用堿液中和酸霧廢氣,以此達到處理電鍍廢氣的目的。

2.3固體廢物

電鍍項目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廢棄的電鍍液、廢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和槽液的過濾渣等[3]。其中電鍍污泥通常數量較為龐大,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應對其進行妥善處理。電鍍項目產生某些固體廢物是《國家危險物名錄》中規定的危險廢物,其中含有重金屬成分,必須由具備相關資質的企業單位進行回收、處理。

3.污染防治對策技術

污染防治對策主要指針對電鍍工藝所產生的各種污染物而采取的科學有效的污染治理活動。

3.1電鍍廢水防治對策技術

電鍍項目產生的廢水包含鉻、鎳、銅、鋅等重金屬污染物,其中鉻和鎳是第一類污染物,所以必須對含鉻廢水及含鎳廢水進行單獨處理。本文介紹的電鍍廢水治理技術為膜處理工藝,其主要思路如下:

首先分離鍍件預處理廢水和電鍍清洗廢水,然后根據電鍍種類的不同分別對廢水進行處理。由于鍍鎳產線的毒性較大,故需對其采取封閉運行模式,且實現含鎳廢水零排放。

針對含鉻廢水,首先應對其進行還原,隨后采取“膜過濾濃縮”方法處理還原后的含鉻廢水,經過此步驟后便產生以下兩種形式的物質:透過水和濃縮液。透過水可以再次用于生產,濃縮液可以利用專業設備將其烘干,于是便實現了含鉻廢水的零排放。

含鋅廢水的治理措施包括化學手段和物理手段,其中化學方法指絮凝和沉淀等,物理手段指捕集、吸附重金屬離子,經處理達標后即可排放。

對于含氰銅廢水的處理可分為以下四個步驟:第一,需對其進行微電解處理;第二,進行二級破氰;第三,絮凝及化學沉淀;最后,捕集并吸附金屬離子。

傳統的電鍍廢水治理技術采用單一的化學處理方式,不但浪費水資源,而且容易導致二次污染。該項電鍍廢水防治技術,彌補了傳統治理工藝的不足,同時還能回收水資源及金屬資源。

3.2電鍍廢氣防治對策技術

活化槽及電鍍槽是電鍍工藝不可或缺的裝置,而該裝置在運行中會生成各種酸霧,如:鹽酸霧、硫酸霧等。為了從源頭控制電鍍酸霧的產生,應在電鍍過程中使用酸霧抑制劑,該抑制劑可以控制酸揮發。另外,為了收集揮發的酸霧,需將集氣罩安裝于活化槽和電鍍槽的上方,并在槽的兩側安裝吸風設備。經過收集的電鍍廢氣便可送至處理設備進行廢氣處理。

廢氣處理設備包括酸霧凈化器和堿吸收裝置。首先電鍍酸霧由酸霧凈化器進行凈化處理,隨后吸風設備將凈化后的電鍍酸霧引入堿吸收裝置,在該裝置內電鍍酸霧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中和反應,由此便可去除電鍍酸霧。除了酸霧外,電鍍廢氣還包括烴類物質,對于該類電鍍廢氣,則可利用活性炭將其吸收。

3.3固體廢物防治對策技術

首先將電鍍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根據《國家危險物名錄》進行分類,并對危險廢物和一般固體廢物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企業(單位)必須對電鍍過程產生的全部固體廢物進行百分之百處理,不能直接外排。

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必須將其交予具備相關資質的企業單位進行處理。對于具有可回收利用價值的一般固體廢物,如:廢棄的包裝材料等,相關部門可對其進行回收再利用。其他工業固體廢棄物按照當地規定進行統一處理。

4.結束語

電鍍行業為其他行業提供各種表面處理產品,因此各行業對電鍍行業的依賴性較大,但其污染嚴重,因此電鍍行業在面臨機遇的同時遭遇挑戰。電鍍項目的污染等級屬于重度污染,企業(單位)必須重視電鍍項目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全面了解電鍍項目的污染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從源頭、過程、末端等各階段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技術,減少電鍍項目對環境的危害。

參考文獻

[1]趙起越,牟瑩.北京地區電鍍項目環境保護驗收特點及驗收監測關鍵環節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 2013,38(8):158-160.

篇8

    論文關鍵詞:城市建設;城市污染;環境問題 

    一、城市環境和資源的壓力 

    城市規劃中的環境問題跟經濟活動和人口的密度成正比,因而,巨大的資源與環境壓力也接踵而來,加上日益加快的城市化進程,城市猛增的人口,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升級的消費,都帶給了緊張的城市環境和資源更重的壓力。 

    (一)大氣的污染和大氣污染物 

    大氣污染物目前已知的約有100多種。主要由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引發,后者更甚,特別是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死帶來的。城市中的空氣污染源大致來自于以下方面:1、工業:工業是導致大氣污染的重要因素。因為工業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性質復雜,種類繁多;2、交通運輸:尤其是城市汽車,數量多又集中性強,它所排放的污染物能對人呼吸器官直接造成很大的危害,嚴重污染城市空氣,是城市空氣的重要污染源;3、各種噴霧劑,新增了空氣中的有害成分,造成空氣污染(如各種空氣清新劑、殺蟲劑等)。城市化日漸加快,相伴相生的工業、交通運輸業也發展迅速,這些發展就導致了更多空氣污染。當污染物:大量的廢氣、粉塵、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臭氧等被排入大氣中后,空氣的質量就受到了嚴重的破環。 

    (二)廢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涉及如下三點: 

    1、工業廢水;2、生活污水。生活排放污水的數量正在逐漸增加,有資料顯示,有一半的廢水是生活排出的;3、農業中用的化肥、農藥,通過雨水進入到到河流中后,使地表水受到污染。據相關環境部門調查,我國城鎮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水中的污水每天至少有l億噸。全國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段水已受到污染,全國不適合魚類生存水占到1/3,不能用于灌溉的占到1/4,嚴重污染的已達到了90%,有一半的城鎮水源不符合飲用標準,40%的水已不適合飲用,甚至水體污染已經成為導致南方城市總缺水量的60%—70%的罪魁禍首。 

    (三)固體廢物污染 

    固體廢物主要涉及到生活垃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三種。另外,也包括農業固體廢棄物和建筑廢物。固體廢物一定要妥善處理后才能丟棄,否則就會對大氣、水體和土壤帶來嚴重污染,危害人體健康。固體污棄物具有兩重性,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對于不同的人而言,被廢棄的某物品有可能是廢物,但如果轉換一定條件,廢棄物也能變為資源。防治固體廢物污染就是利用廢物的這個雙重性,使固體廢物減量、無害化,并且變成資源。對于不能利用和一定會產生污染的固體廢物,一定要妥善處理。

    (四)噪聲污染 

    噪聲一般可分為高、低兩種。一般而言,低強度的噪聲對人體是無害的,而且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高強度的噪聲則會對人體有害,使人疲勞,情緒低落,甚至引發疾病。高強度噪聲,無論是對人的聽覺、視覺、智力還是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等都有傷害。高強度噪聲主要來自工業機器、現代交通工具、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場、文體娛樂場所所帶來的喧鬧聲等。伴隨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噪音污染已發展為城市污染的嚴重災害之一。城市的噪聲污染主要來源于機動車數量的猛增。 

    二、防治污染的舉措 

    (一)大氣污染綜合整治規劃 

    大氣污染的治理應當在維持現有城市的能源與交通狀況的前提下,找出危害廣,影響大的最嚴重污染物,以便能有針對性的有效治理。城市規劃的大氣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1、合理工業布局;2、減少交通廢氣的污染;3、綠化造林 

    (二)水污染綜合整治規劃 

    生活污水主要是有機物的污染,工業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就沒那么簡單了。雖然每個城市水污染的程度各異,但仍可普遍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治:1、提倡節約用水,對廢水進行循環再利用。實在不能用的廢水經過處理后再排入水管道中;2、劃分區域用水,在污染嚴重區域開辦廢水處理基地,嘗試多種處理方法,采用新的科學方法凈化水,嚴格杜絕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倒入江河湖海中。 

    (三)固體廢物綜合整治計劃 

    處理城市生活垃圾一般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填埋,另一種就是焚燒。雖說目前,我國填埋生活垃圾已經發展到穩步推進的階段,但實施填埋時一定要妥善處理土地資源,確保最大限度的減少填埋場的污染和浪費,變填埋氣體為資源。焚燒垃圾主要適用于可燃垃圾,東部沿海城市因其土地資源的寶貴性,就決定了焚燒處理會慢慢演變為這一地區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 

    (四)綜合整治和規劃噪聲污染 

篇9

一、普查工作目標

全面掌握各類污染源的數量、行業和地區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費用等情況,為污染治理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依據。建立xx市各類重點污染源檔案和各級污染源信息數據庫,促進污染源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礎,為制定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政策、規劃提供依據。通過普查工作的宣傳與實施,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

二、普查時點、對象、范圍和內容

(一)普查時點

普查時點:xx年12月31日。

時期資料:xx年度。

(二)普查對象與范圍

污染源普查對象為xx市境內有污染源的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污染源普查范圍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和其他產生、排放污染物的設施。

1、工業源。主要普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第二產業中除建筑業(含4個行業)外39個行業中的所有產業活動單位。工業源普查對象劃分為重點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別進行詳細調查和簡要調查。重點污染源范圍:

(1)有重金屬、危險廢物、放射性物質排放的所有產業活動單位;

(2)11個重污染行業(造紙及紙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中的所有產業活動單位;

(3)16個重點行業(飲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金屬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中規模以上企業。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業源中除重點污染源以外的工業企業。

2、農業源。主要普查第一產業中的農業、畜牧業和漁業。

農業源普查范圍主要是結合優勢農產品區劃,針對谷物種植業、油料和豆類作物種植業、棉麻等種植業、蔬菜及花卉種植業、茶果類及中藥材種植業的主要產區開展肥料、農藥和農膜污染調查。

畜牧業和漁業源普查范圍是人工飼養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嘗養殖小區和養殖專業戶、淡水養殖常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產業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單位和城鎮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產業普查范圍主要是具有一定規模的住宿業、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包括洗染、理發及美容保艦洗寓攝影擴英汽車與摩托車維修與保養業)、醫院、具有獨立燃燒設施的機關事業單位、機動車、民用核技術利用和大型電磁輻射設施使用單位。

城鎮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明水城區、建制鎮為單位(不包括村莊和集鎮)進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調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普查范圍是xx市污水處理廠、xx市垃圾處理廠。

(三)普查內容

1、工業源

(1)企業的基本登記信息及其它相關情況,包括企業排污口情況、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況,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電、氣等)結構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輔材料消耗量等;

(3)生產產品情況,包括該企業主要產品的種類、產量等;

(4)產生污染的設施情況,包括排放大氣污染物的鍋爐、窯爐等設施,產生廢水、固體廢物的設施,以及這些設施的種類、數量和規模;

(5)各類污染物產生、治理、排放、綜合利用情況,各類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行及投入情況等;

(6)污染物排放監測情況,包括監測點位、時間、頻次,污染物種類和排放濃度、排放量等。

2、農業源

(1)樣本的基本情況,包括經濟規模及用水排水情況等;

(2)產、排污情況,包括肥料、農藥施用情況,農膜使用和秸稈處理情況,飼料餌料投放情況,畜禽養殖糞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產生、殘留和排放情況等;

(3)養殖業污染治理情況,各種污染治理設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況、投入和運行情況等。

3、生活源

(1)排污單位基本情況,包括第三產業單位注冊的基本登記信息,各類污染物的產生、排放情況,污染治理情況等;

(2)以城市為單位的機動車排氣污染情況等;

(3)城市(鎮)生活能源結構及其消費量、污染物排放情況,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濃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普查內容包括單位基本情況,污染治理設施情況和運行狀況,污染物的處理處置量等情況,滲濾液、污泥、焚燒殘渣的產生、處置及利用情況等。

(四)普查污染物種類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點的原則,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種類為對環境影響較大、對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義的污染物。具體是:

1、廢水:化學需氧量(cod)、氨氮、石油類、揮發酚、汞、鎘、鉛、砷、六價鉻、氰化物;造紙、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飲料制造業廢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鎮污水處理廠增加總磷、總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廢氣:煙塵、工業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電解鋁、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業廢氣中增加氟化物;機動車排氣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

3、工業固體廢物:包括危險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分類調查)、冶煉廢渣、粉煤灰、爐渣、煤矸石、尾礦、放射性廢渣等類別。

4、脫硫設施產生的石膏、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和危險廢物焚燒的殘渣。

5、伴生放射性礦物開發利用和民用核技術利用企業產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農業源中還包括:總磷、總氮、總銅、總鋅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難降解的農藥和魚藥。

三、普查技術路線和步驟

(一)普查技術路線

按照現場監測與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數計算相結合,技術手段與統計手段相結合,上級指導、地方調查和企業自報相結合的原則確定普查的技術路線。

1、對工業源中占xx市污染物排放量80%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設施,同時采用現場監測和物料衡算與排污系數等方法,并按照規定程序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對其他工業源,采用分類抽樣監測的方式,核對物料衡算與排污系數測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對污染物排放量孝排放形式簡單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數法直接計算排污量。

篇10

[關鍵詞]環境科學;社會需求;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20)41-0106-02[收稿日期]2019-11-05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對環境保護的投入不斷加大,“十一五”期間環保投入總額達1.4萬億元,“十二五”期間增加至3.1萬億元,而“十三五”期間則超過10萬億元。此外,各項環保法規和措施也陸續出臺,例如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氣十條)《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等,環境保護工作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伴隨著環保投資的增長,對環保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雖然環保相關單位的人才需求巨大,但就業競爭也相當激烈,需要高校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這樣才能在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從相關政策導向中我們可以分析環境保護的工作重點和投資特點,進而根據社會需求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

二、針對社會需求的能力培養

1.大氣環境方面。我國在治理大氣污染方面將持續加大投入,“十三五”期間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投資約為1.75萬億元。建立環渤海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加強人口密集地區和重點大城市PM2.5治理[1]。以治理PM2.5為核心,從機動車、工業、揚塵、燃煤、農業等污染源入手,重點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顆粒物等多種污染物的協同減排。

環境科學專業在大氣污染控制課程中,可以重點講解燃煤鍋爐和工業廢氣除塵、脫硫脫硝、去除VOCs的技術方法。在專業實習時到企業參觀學習相關的處理工藝。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農業氨作為躲在背后的霧霾“推手”,國家也在逐漸關注農業領域氨的減排工作。化肥施用和牲畜養殖過程中氨排放量的測定和計算,農業氨的減排和控制措施,都是環境科學專業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鑒于很多教材中沒有這方面的內容,在環境監測和大氣污染控制課程中需要額外補充。

2.水環境方面。“十三五”期間我國水污染防治的中央預算投資為4.6萬億元,治理重點水域涵蓋七大流域(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遼河、珠江、松花江)、環渤海地區、千島湖及新安江上游,以及其他重要流域(閩江、九龍江、九洲江、呼倫湖、興凱湖、洱海、艾比湖等)[2]。

在水環境治理投入快速增加的前提下,必將帶來大量的人才需求。在廢水處理方面,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能力可能較環境工程的學生偏弱,要在實踐教學中予以強化。可在環境生物學實驗中設置微生物的培養、鏡檢及生物處理技術實驗,在環境工程實驗中設置離子交換、高級氧化技術等廢水處理實驗,在環境工程實習時到污水廠等單位參觀學習。另外,針對目前水污染物的研究熱點,學生還要了解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物等的檢測方法和處理技術。

對于水環境修復方面,環境科學專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和實驗室分析技巧。在環境監測課程中,學生要掌握野外水體、沉積物和生物樣品的采集方法,能使用顯微鏡對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的分類組成進行鑒定。在儀器分析課程中掌握熒光光度計、液相色譜測定藻類色素的方法,學習流動分析儀測定各種氮磷營養鹽濃度的方法。在環境工程或專業實習中,安排河道黑臭和水體富營養化修復的實習內容,使學生掌握底泥疏浚、河道引水、水生生態修復、原位化學反應等修復技術。

3.土壤環境方面。中國是全球土壤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但土壤治理還處于起步階段。隨著土壤治理相關技術標準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土壤治理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在土壤環境方面,與環境科學專業關系最為密切的一是土壤污染調查,二是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3]。在土壤污染調查方面,在環境監測課程中增加土壤樣品預處理、土壤樣品中污染物的提取及常規指標的檢測實驗。在儀器分析課程中學習重金屬、多環芳烴、農藥等有機污染物的檢測方法,掌握激光粒度儀、等離子發射光譜儀(ICP)、氣相色譜儀(GC)、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等大型儀器的使用。

在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方面,在環境工程課程中,重點學習耕地和工業污染場地的治理和修復方法;在專業實習中安排相關專題,到修復現場參觀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微生物、植物、氧化還原、土壤淋洗、高級氧化降解等修復技術。

4.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方面。農業農村已經成為我國環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已經提上了環境保護工作的日程。“十二五”期間,我國首次將農村和農業納入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控制范圍,《“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對農業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做出了重要部署。

目前農業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已經成為我國環境保護的重點內容,必將陸續迎來投資的快速增長,其中與環境科學專業聯系緊密的有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農村污水治理。針對多數農村地區住戶分散,人口密度小,污水不易收集的特點,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應該了解污水就地分散處理模式,如膜生物反應器、生物接觸氧化、生物濾池、凈化沼氣池及土地滲濾等技術。第二,養殖業污染治理。由于養殖業廢水中有機物和有害微生物含量較高,學生應該掌握相應的厭氧處理技術。對于養殖場糞污的處理,學生要掌握微生物發酵、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等技術。第三,種植業污染防治。學生要了解農田污染物隨淋溶和地表徑流的遷移機理、農藥化肥污染物降解菌種的篩選、秸稈資源化利用方法等。

5.固體廢物處置方面。當前我國固體廢物處置仍處于初始階段,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目前固廢處置主要集中在城鎮垃圾、危險固體廢棄物、污水廠污泥及農業固體廢棄物等方面。

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要掌握各類固體廢物的處置技術,發揮自己環境監測的特長,在垃圾焚燒殘渣和廢氣成分檢測、堆肥產品有害物質分析、垃圾填埋場中滲濾液和廢氣的檢測、周圍土壤和地下水的環境質量監測等領域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