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包裝的現象范文
時間:2023-12-22 17:48: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過度包裝的現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由此看來,徹底解決商品的“包裝過度”問題仍然任重道遠。事實上,拋開商品的“過度包裝”,還有一種不同于普通商品、非物化的商品,同樣存在“過度包裝”的問題,并且每一天都在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值得我們正視和反思,那就是廣播電視節目中的“過度包裝”現象。
一、廣電節目“包裝過度”的表現
細心的受眾可能早已經感受到近年來廣播電視表現形式的改變以及由此帶來的整體形象的變化。最直觀的感受是“鬧”和“躁”,打開收音機和電視機,無數的廣告、節目推介和炒作片花便會撲面而來,等待中的節目越發姍姍來遲,煎熬過“漫長”的等待,總算聽到或看到了主體節目,正在興致上或者關鍵情節處,節目常常又要被攔腰折斷,數秒鐘甚至更長時間的炒作又再次襲來,原本連貫的節目就這樣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在各臺節目改版和有新節目上馬的時候,這種現象就更顯突出。在這里,我們不能過多詬病廣告的存在,因為走上市場的廣播電視要生存和發展,廣告是生存的命脈,無法割舍。但其他形式的過度包裝,值得探討。簡單概括起來,廣播電視節目的“包裝過度”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推介性語言過于夸張
“強勢”“重磅”“震撼”“盛宴”……這些極盡夸張之勢的詞匯成為推介性節目中最常見的語言,有一個簡單的道理:物以稀為貴。最初聽到這些語言的時候,的確能給人以震撼和觸動,但當整個聲屏世界都充斥著這種夸大和偽飾的時候,就只能“成就”一種自說自話的喧鬧了。久而久之,傳遞出的是缺乏真誠的信息。
2.炒作和推介類片花出現頻率過高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適度推介和炒作是廣播電視節目生產播出的必修課,但這里面強調的是“適度”,現在許多電臺電視臺在一檔節目中推出多種包裝,“半天”不能切入主體節目,更有甚者,在很短的時間段內反復播出同一個炒作片花,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聽疲勞。這有點類似于有人在我們耳旁反復重復一句歌詞,感到乏味是小事,更可怕的是由此衍生受眾的浮躁心理。
3.討巧于技術手段,制造虛假快樂和繁華
廣播電視是聲音和畫面的藝術,在聲音、畫面上做足文章是廣播電視發展的不二法門。但做足聲畫“文章”,必須立足于真和美?,F在許多電臺電視臺為了收聽率和收視率,過于推崇 “做”的手段,使許多事物失去了原本的味道。眼下,收聽各個地方臺的廣播,幾乎都能聽到一檔或幾檔脫口秀類的節目,節目主持人對著話筒侃大山,講完一個段落,主持人會“推出”一片笑聲,如果節目真可樂還好,聽眾隨著主持人送來的“人為笑聲”一起樂呵樂呵也不為過,可怕的是有些段落根本不好笑,甚至略顯低俗的時候,這種制造出來的“虛假快樂”就顯得十分尷尬了。這種虛假的造勢有時候也體現在電視包裝上,場景選擇過于華麗,衣食住行過于豪奢等。
二、如何避免“包裝過度”
縱觀廣播電視近年的發展脈絡,我們會發現,“過度包裝”現象和廣播電視的娛樂化現象密不可分,可以說,就是聲屏節目泛娛樂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只是因為節目包裝散見于節目與節目的銜接和縫隙里,而很少被提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廣播電視節目的這些“過度包裝”,表面看來,使聲屏世界普遍呈現出一種空前的繁榮和快樂,而事實上,它已經漸漸背離了廣播電視作為受眾“良師益友”的角色,它所表達出的“鬧”和“躁”則在有意無意地助長著當下社會的浮偽之氣。解決廣播電視節目的包裝過度現象,應該成為廣播電視行業思考的命題。那么,怎樣才能實現廣播電視節目的包裝適度呢?
1.要避免廣播電視的娛樂化傾向
眾所周知,娛樂化往往來自于商業利益的爭逐,走上市場化經營道路的廣播電視,沒有經濟效益的訴求,是非理性的認知。但作為擁有世界上最大受眾群體的廣播電視媒介,更應清醒地認識到,除了商業運作和娛樂,我們還需要科學、教育、文化等多種形態的滋養?!百Y訊豐富,知識缺乏”是大眾傳媒要努力避免的誤區,傳播豐富知識,提供公共服務是大眾傳媒的責任。
2.作為大眾傳媒的廣播電視要勇敢肩負起自己的文化自覺
廣播電視作為受眾廣泛的大眾傳媒,不僅是文化產品的傳播者,更是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從這個意義上講,聲屏世界傳導出的每一句話、每一首音樂、每一個創意、每一個包裝都是一種文化立場的彰顯。廣播電視必須擁有這樣的文化自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嘩眾取寵,表達真誠的傳媒態度。
3.廣播電視應把“適度包裝”列為一門學科
我們在這里反對“過度包裝”,事實上也是在呼喚“適度包裝”。和女人化妝一樣,恰到好處,則讓美女錦上添花。一旦過度了,不但達不到美的預期,反倒走向反面。廣播電視節目的包裝也是如此,那么“度”在哪里?我覺得這是一個需要大量調研、計算、論證的問題,一個30分鐘的節目可以承載幾個片花,重復播放的片花應該間隔多久,一個節目開始前的片花最多能播放幾個,這些問題都是要請受眾來幫助解決的。因為,在傳媒手段日趨發達的今天,你播什么,受眾接受什么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我們需要做的是真誠、審慎、關懷、服務和愛。
篇2
【關鍵詞】 過度包裝 商品 美化 功能
1 如何解釋包裝
可以從廣義和狹義上來解釋,百度文庫上的狹義是這樣解釋的:包裝(packaging)為在流通過程中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按一定的技術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等的總體名稱;也指為達到上述目的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的過程中施加一定技術方法等的操作活動。廣義上的包裝指一切事物的外部形式都是包裝。很多人理解的包裝僅僅局限在了對日用商品等的包裝上面,更寬的看,我們還知道明星的包裝或者一個企業家的包裝,所以包裝的范圍是廣泛地。
2 包裝的作用有哪些
任何一種存在形式都有其作用所在,才能體現其價值存在,包裝的作用大致有四個方面的作用,按照其重要存在而分列為:(1)對商品的保護作用,這是包裝的最基本作用。一件商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要經歷很多流通,要出廠進入經銷商再到分銷商再進入超市或其他場所等,在這個漫長的期間,需要經歷裝車、運輸、庫存、陳列、銷售等環節。另外在儲藏運輸這個過程當中,還有很多外在因素會對商品造成威脅,比如光線、氣體、撞擊、潮濕或干燥、細菌等因素。(2)商品的便利作用,指商品的包裝能否方便使用、攜帶、存放等。在商品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時候,要經歷很多搬運、陳列等,一般液態商品的這個作用就要體現得多一點,比如醬油、辣椒醬等,需要對便利作用特別注意,這里舉例說一下最近幾年比較有創意的商品包裝,以前是果凍都是一個塑料小盒子里面盛裝,某廠為改觀消費者的體驗,推出了“可以吸的果凍”,商品采用了軟袋的包裝,相比塑料硬盒在運輸與對商品的保護上面也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改變消費者對果凍的傳統印象,商品上市之后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業績。(3)商品的辨識作用,即在包裝上注明商品的品牌、廠商、型號、規格等,便于管理人員或者消費者識別出包裝里面裝的是什么商品。在辨識作用上,目前的設計師也做了不少突破,比如在包裝上方采用透明的塑料板進行裝飾,這樣既美觀又可以讓消費者直接看到里面的商品,傳達得更為直接有效。(4)對商品的美化作用。這個作用可以直接體現出銷售業績。
目前的設計師與廠商已經將包裝設計的美化作用提到了前面3個重要作用之前,這是屬于不理性的設計意識。我們首先來看美化作用帶給了商品或者商家什么?如今連鎖業的發展,超市越來越多,人們可以選購的商品琳瑯滿目,走進超市就有“挑花眼”的感覺,一種商品有數十種包裝,所以目前人們在選購的不是商品,而是選購包裝,包裝吸引著消費者的注意力,然后將注意力轉化為購買力。業界認為“每個包裝都是一幅廣告牌”,優秀的包裝能夠提高產品的吸引力,包裝本身的價值也能引起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動機。在以前商品的銷售主要看的質量,以前流傳這么一句話“酒香不怕巷子深”,指的是,只要質量好,即使再偏遠的地方也能夠賣得很好??墒窃诂F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今天,大家都感覺到“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一個好的包裝來吸引顧客,是不會具有競爭力的,所以導致了現在的商家一味去追求包裝的美觀性,檔次性,而忽略了產品的質量與包裝對商品的保護作用,這樣就產生了對商品的過度包裝。過度包裝(Over Package),用專家的話說就是:包裝的耗材過多、分量過重、體積過大、成本過高、裝潢過于華麗、說詞過于溢美等。目前,對商品進行過度包裝的現象日趨嚴重,不少包裝已經背離了其應有的功能。股份公司借上市的機會進行適當的包裝,有利于塑造更好的企業形象,增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然而,有些公司為了多募集資金,在改制和發行過程中,不認真挖掘企業的特點與優勢,而是在財務數據上弄虛作假,在文字介紹上嘩眾取寵,冠之以“這個第一”、“那個之最”等,誤導投資者。這種現象就被稱為過度包裝。當然在我國包裝與過度包裝之前的界定,各個層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異議。在業界有部分專家認為,包裝的價值假如超過了被包裝的商品價值的1-2倍,就可以被定義為過度包裝。另外中國消費者協會指出,凡是包裝體積明顯超過商品本身的10%及以上、包裝費用明顯超出商品本身價格的30%及以上,就可判定為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商業欺詐”。可是廠商不這么認為,商家覺得比如酒、化妝品等包裝中需要體現一種精神和文化在其中,不應該過分地強調包裝的成本,像禮品與保健品等有特殊作用的商品,是需要滿足饋贈的需要,體現一種商品獨有的高貴氣質,這就更不應該強調包裝的成本,還有一部分商家認為只要是包裝材料達到環保衛生的標準,其形式與價值都并不重要。目前市售的商品中,過度包裝的情況廣泛存在,無論你怎么去界定,沒有監管就沒有規范,所有過度包裝中以酒、保健品、食品、化妝品尤為突出。中國是禮儀之邦,傳統的中國習俗中在多遠文化的沖擊之下,很多都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可是送禮依然是中國人心中尤為重要的習俗之一。每逢佳節的時候,商場、超市的名酒、名煙、特產等專柜可謂里三層外三層的消費者,大家搶的就是那一份拿得出手的面子,要的就是包裝的樣式。一件很普通的商品可以擁有不平凡的包裝,你可以見到實木雕刻的木盒、金屬或水晶制成的精美外盒,里面還襯有精美的綢緞等,更有商家在包裝盒中還附贈手表、項鏈等物品,這樣一來二去的昂貴包裝,讓實物商品變得尤為的渺小。一直以來我國對月餅的過度包裝就輿論很多,可仍然鋪天蓋地,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仍為見其沒落消亡的跡象。
鑒于這種情況,我國也已立法限制過度包裝,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于2010年3月28日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將于2010年4月1日起實行。新國標強制規定食品和化妝品銷售包裝層數不得多于3層,包裝空隙率不得大于60%。這兩條是為了限制包裝體積規定的。新國標還規定,初始包裝之外的所有包裝成本總和不得超過商品售價的20%。同時,針對飲料、酒、糕點、糧食、保健食品、化妝品等過度包裝現象較為嚴重的商品,標準指標要求進行了相應調整。
參考文獻:
[1]孫菲菲.論產品包裝的功能化設計[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9(04).
篇3
【關鍵詞】過度包裝;危害;低碳生活
三十年前,中國是缺乏包裝的,但今天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過度包裝泛濫。無論買什么,哪怕是小到一元錢的商品,都要附加一只塑料袋。這些塑料袋的確成本很低,使用方便,但是使用后的流向堪憂,數十年后積累成的環境污染不容小視。
一、我國商品過度包裝的表現
“過度包裝是指一種不得體的、夸張的包裝。即包裝物的附加值與產品本身的內涵不符”(1)過度包裝在酒類、茶葉、保健品、化妝品、食品等這些商品中更盛,花里胡哨的各種里三層外三層的大小包裝充滿了商場、超市,真是有點觸目驚心的感覺。
分析林林總總的過度包裝現象,無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1、體積過度。大部分的包裝體積內“虛空”,用過度的襯墊材料或廉價的填充物填滿,以增加包裝的飽滿度,承載功能過度,甚至冒充實物重量,沒有如實傳達商品信息。
2、結構過度。增加商品的包裝層數,在內包裝和外包裝中間增加中包裝,承載功能和保護功能過度。
3、材料過度。采用過度的材料,如金屬制品、木盒、緞盒等。承載功能、保護功能過度。
4、裝飾過度。過分強調修飾和附加值,任意提高包裝成本,提高商品價格,促銷功能搭售其他商品過度。
二、我國商品過度包裝的危害
過度包裝與我們所提倡的可續發展問題是相悖的,其危害也是很大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過度包裝的消費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社會利益
“截止至2009 年,我國包裝業企業已超過25000 家,年產量約3000 多萬t。由于70%以上的商品包裝為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即變為包裝廢棄物。因此,僅去年我國668 座城市產生的8000萬t生活垃圾中,有30%是包裝廢棄物,即每年產生約2400萬t包裝廢棄物,較2008 年增長約12%。?!?2)包裝廢棄物中的塑料、印刷顏料、金屬化合物等將變成難以分解的垃圾,對脆弱的自然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
2、過度包裝損害了消費者權益,浪費了生產者勞動
過度包裝迫使消費者在支付了必要的商品價值后,又承擔了額外的商品過度包裝的成本,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首先,過度包裝直接造成了消費者經濟上的損失。廠家為取得高額利潤,夸大了包裝的功能,把巨額包裝費用轉化為產品附加值,強加給消費者,然而這些費用最終是消費者買單的,給消費者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對于廠家來說,給產品過度包裝,必然要增加員工的勞動。雖然這些勞動從表面上看,似乎已經由購買產品的消費者買單了,但是從某種意義上,還是造成了勞動力的浪費。
3、通過過度包裝虛定高價,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
生產企業通過對商品進行過度包裝,借助其虛華的外表,得以提高商品的價格,這種虛抬價格的行為無疑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
4、破壞社會誠信之風,損害了企業的形象,阻礙其長期發展欺詐式過度包裝嚴重侵害了消費者權益,是對社會誠信制度的漠視,損害了社會誠信之風。企業能通過短期的欺詐式過度包裝從消費者身上獲得更多利潤,但這種短視行為會嚴重損害企業的形象。
三、我國商品過度包裝的成因
分析了我國商品過度包裝的現狀及危害之后,要解決問題則首先要對其成因進行分析,并能做到“對癥下藥”。
1、消費者對豪華式過度包裝商品的需求具有文化基礎,豪華式過度包裝商品為消費者提供附加功能。
近年來,我國貧富差距進步擴大,部分群體的消費水平大大提高,這些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不僅比較商品的價格、質量、功能,同時更加關注商品的包裝。設計美觀的包裝能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要,體現消費者的社會階層,增加消費者自己對所屬階層的歸屬感。同時,面子文化在中國的淵源深厚,送禮者的面子和受禮者的面子都是通過禮品來體現的。既然有市場需求,賣方自然會供給,于是由“面子經濟”帶動的禮品市場己經成為了豪華式過度包裝的重災區。
2、用于送禮的過度包裝消費中,購買主體與消費主體相分離,信息中斷。
“豪華式過度包裝的商品多存在于禮品之中,此時存在著購買主體與消費主體的分離。這是因為購買主體與消費主體相分離,使得過度包裝借助了我國特定的面子文化基礎得以生存?!?3)同時,由于購買主體與消費主體相分離,兩者間關于商品消費情況的信息中斷。因此,商品過度包裝存在欺詐的可能性,使得欺詐式過度包裝得以生存。
四、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2009 年12月7日17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會議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12天的時間里,192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將決定2012年之后人類如何應對氣候變化。隨著全球變暖危機的日益加劇,“低碳生活”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信仰?!?4)
所謂低碳(Low-carbon),是近年來國際社會應對人類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氣候災害性變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也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主張人們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費習慣進行簡單易行的改變,減少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的一種理念。低碳生活就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通過發展循環經濟達到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的共贏。過度包裝之所以能長期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消費者對它存有廣泛的需求,顯然,遏制過度包裝不能缺少消費者的熱情參與?!巴ㄟ^選擇節能產品和低含‘碳’量商品,可以引導和鼓勵企業制造更多更好的節能和低含‘碳’量商品”(5)
消費者在選購和消費商品時,應冷靜地結合社會資源豐欠程度、環境狀況、個人收支、商品最終用途和性價比等情況,理性地選擇那些包裝結構合理、用料適當、標識準確、物性純化的適度包裝的商品。
辨識商品包裝與親情傳遞間的關系,切不可把表達親情與包裝檔次等同起來。
注釋
[1]劉金萍 ,《基于商品過度包裝的思考》,《藝術與設計(理論)》 2010年01期,第191頁。
[2]董金獅,《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將緩解我國垃圾圍城》,《湖南包裝》 2010年第2期,第5頁。
[3]徐玢,《商品過度包裝的分類及成因分析》,《中國包裝》2009年第2期,第77頁。
篇4
一、商品過度包裝及其危害
對于何為過度包裝,目前業界尚無特別確切的標準,但從包裝的本身定義看,最根本有兩大功能:一是保護商品,二是促進銷售。因此評判包裝是否過度,首先,功能要適度;其次,是促銷的手段也要考慮綜合的社會責任,即也要適度。雖然對于過度包裝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人們對于過度包裝的理解基本達成了共識即商品包裝之后,使其售價大大提升,但是商品的使用價值沒有提升,即如果包裝后的商品的價格遠高于該商品的價值,就可以認為是一種過度包裝。
過度包裝至少有以下危害:占據并消耗了過多的資源,產生了過多的垃圾,并增加了垃圾處理的成本,造成環境污染等。根據環境保護專家的測算,商品的包裝物一次性使用就成為廢棄物的大概占到包裝產量的70%。以2005年為例,我國包裝產品生產總值為4100億元,其中有70%價值2800多億元人民幣的包裝物一次性使用掉,而其中的三分之一就是過度包裝造成的。
過度的名實不符的商品包裝,首先,增加了消費者負擔,損害了消費者利益。有的包裝豪華的商品不準消費者在購買時打開,消費者付款后才發現其購買的商品質量與包裝嚴重不成比例,這是一種變相的欺詐行為。商品的過度包裝違反了市場交易自愿、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其次,企業的信譽和形象集中表現在產品和服務質量上,商品的過度包裝鼓勵了企業的不正當競爭,使得個別廠商大量的精力不是花在提高產品質量上,而是一味地追逐“上檔次”的包裝。這種行為不僅使消費者的利益受損,也使企業的信譽和形象大打折扣。
事實上,在保證外包裝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其包裝物的成本越低,商品的使用價值就能最大程度地體現出來,消費者就越少花冤枉錢。商品包裝的最高境界和理想狀態,應該是商品到了消費者手里以后,包裝損毀而商品完好無損。從純理論的角度講,所有廠商都應追求這種境界,因為最終要銷售的不是包裝而是產品或服務,所以如果適度包裝,既降低了包裝的成本,提升了廠商的利潤,同時也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
二、遏制商品過度包裝的措施與可資借鑒的外國經驗
造成過度包裝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某些商家利潤驅動、部分消費者消費理念不成熟等。專家指出,要杜絕過度包裝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各個行業協會應制定相應的包裝標準,生產企業應當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而消費者更應該理性消費、適度消費,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過度包裝造成的危害。
商品過度包裝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已經引起很多國家的重視。在遏制過度包裝方面,日本、法國等國采取的一些做法和措施,值得我國相關部門和企業借鑒。針對過度包裝,國外的控制手段主要有三類:一是標準控制,二是經濟手段控制,三是加大生產者責任。
在日本,過度包裝問題一度很普遍,經過多年的治理,過度包裝現象已大為改觀。日本在1995年頒布了《容器包裝循環利用法》,其中規定:容器及包裝品的生產企業和利用企業,按照產量和銷售量進行折算后,要向日本容器包裝循環利用協會繳納處理費。協會利用這筆費用委托廢棄物處理企業對容器和包裝廢棄物進行分解還原,使之成為工業原料,重新進入經濟循環過程中。企業的包裝物排出量越大,它所需要支付的費用就越多。這也間接制約了企業過度包裝行為。日本還有一些法規對商品標準特別是禮品盒包裝做出了限制性規定。如日本東京都制定的《商品禮盒包裝適當化細要》中規定,包裝容器中的間隙原則上不可超過整個容器的20%,商品與商品之間的間隙必須保持在5毫米以下,包裝費用必須在整個產品價格的15%以下等等。法國等一些國家也紛紛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征收稅費、制定標準等措施遏制過度包裝這種美麗的垃圾。
實際上許多國家也曾經走過一條整頓、治理,再整頓、再治理的道路,最終使他們的企業逐漸接受了減量包裝、節約資源、促進環保的觀念。多年前,我國的商品在國際上的印象是質量不錯、包裝跟不上,近年在某些商品的包裝上卻走向了另一端――過度包裝,天價月餅等就是明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國外的做法和理念,我們可以少走彎路。
俗話說“人靠衣服馬靠鞍”,商品通過適當的包裝自我美化無可厚非,但消費者需要的是產品本身而不是過度包裝,遏制過度包裝是節約資源的題中之意。要遏制過度包裝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一種“以節約資源為榮,以破壞環境為恥”的風尚,最大限度地減少過度包裝造成的危害。
參考資料:
[1]過度包裝該“瘦身”了――節能降耗減排系列報道(央視國際,焦點訪談,2007年4月25日播出)
[2]新華時評:商品過度包裝已成公害.須引起重視,2007年02月13日,20:31:29 新華網
[5]海外遏制商品過度包裝的思考.中國食品商務網,2007~05~08,10:00:00,省略/html/news/35/159844.htm
篇5
【關鍵詞】包裝 趨勢 減少包裝 環保 循環包裝
“包裝的最高境界就是消滅包裝”。這也許是未來包裝的最終趨勢,也可以說是包裝設計的最高宗旨。當然要達到這一境界絕非易事,而設計師可以朝著這個目標前進,不斷地接近這個目標,所以作者認為現代商品包裝的新趨勢就是減少包裝與商品本身之間的差異,以至于為將來“消滅”包裝做準備。
“包裝的最高境界就是“消滅”包裝”或者說“最好的包裝就是沒有包裝”這兩句話筆者認為它的最高境界是一致的。就是說包裝與商品本身高度地統一,統一到感覺不到有包裝的存在。通俗地來講,包裝與商品本身融為一體,單從包裝或商品中感覺不到有任何一點“包”或者“裝”的成分在里面。也就是說包裝在滿足包裝的四大功能以外,還讓受眾感覺不到額外的負擔或擔憂。再說直白一點,就是這個包裝讓受眾感覺不到包裝的存在,它與商品高度統一,融為一體。
“最好包裝就是沒有包裝”,可以說這是包裝設計前沿最高的宗旨。也是包裝設計師最高的境界了。要認真理解這一境界,它不是說商品不再需要包裝,或者說就是一個裸的產品放在銷售架上,直接面對受眾,而是要求我們的包裝設計師所設計的包裝與產品本身達到高度的統一,讓人看不到有包裝的感覺,就是要化有形為無形。同樣道理,“包裝的最高境界就是消滅包裝”,不是說我們的商品不再進行包裝設計了,直接取消一切包裝,讓產品裸地面對受眾,恰恰相反,而是需要我們更準確地進行包裝設計了,就是要讓包裝與產品高度統一,融合,感覺不到有特意包裝的痕跡,就是化有形為無形,就是把有形的包裝恰如其當地融合在商品里。不能為了顯示其商品的高端大氣上檔次,而進行過度包裝,有些還造成包裝的產品的成本增高,也就是過度包裝,這就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比如每年的中秋節后,都產生大量包裝垃圾,給環境造成了不好的一面。這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所以說我們要“消滅”包裝。
消滅那些過度包裝,消滅那些為了顯示高端、大氣、上檔次而進行大肆包裝的包裝,消滅那些為了包裝而包裝的包裝。
現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意識到,過度包裝會給社會造成很大的負擔,給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給資源造成很大的浪費等等,所以現在很多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以及一些新興國家,紛紛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以減少或者避免過度包裝可能給地球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說這也是現在商品包裝的一個新趨勢。綜合起來可以體現在以下幾點上:
一、減少包裝的耗材,從而減少資源的消耗
通過減少商品包裝材料的消耗,讓新包裝所使用的材料更少,就可以大大減少資源的損耗,同時,當商品使用完,包裝功能也基本完成任務,大多將被廢棄,此時包裝將被變成垃圾處理,由于減少了包裝材料的使用,此時廢棄包裝的體積和重量可能變小了,從而減少了污染。所以減少包裝不必要的材料,可以減少資源的消耗。同時還可以減少包裝廢棄時所產生的垃圾量。比如說中國月餅包裝設計,前幾年月餅盒的包裝設計許多企業要求,比大、比豪華、比檔次,往往很多的月餅包裝盒里只有很小的幾塊月餅,有的甚至是里三層外三層,最終導致月餅盒比月餅本身還要貴上許多倍。每當中秋節后,許多小區的垃圾堆放點,碼得像座小山,大多數都是廢棄的月餅包裝盒??梢哉f,這對環境還是造成了不小的污染,因為這些包裝盒的盒體、印刷、加工,以至于最后的丟棄,都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作用。所以后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希望改善這一現象。
二、大力提倡環保材料的使用
許多對環境污染很重的材料,如果做成食品的包裝,也有可能對我們的食品造成污染。比如現在一些包裝常用到的印刷油墨,一些難以降解的塑料,金箔、燙金、電化鋁、PVC等,如果直接用來包裝食物,這些或多或少都會對我們人體造成危害,同時也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污染,如果我們選用一些環保的材料來做包裝,尤其是一些對人體無害的天然材料,做成食品包裝,既健康、又環保,當包裝使用完廢棄時,易于降解。比如一些竹筒飯,直接用竹筒做包袋,竹筒盛裝食品,既安全,還有一股清香味,包裝廢棄時還易于降解。
三、新型材料的開發與應用
隨著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材料被發現,以及合成了許多隱形材料,開發出了一些可以再生的新材料。這種新材料廢棄后,會以有機形態回到大自然中,如果包裝材料選用這種新型材料,當包裝用完廢棄時,就易于降解,從而不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污染,所以我們也應該鼓勵新型材料的開發與利用。
四、可循環包裝的使用
一些商品通過包裝以后,送到消費者手中,當消費者使用完后,商品的包裝還可以回收,經過消毒和一些特殊處理后,依然可以繼續包裝此類商品,以安全、健康的嶄新形象再次出現在消費者面前,也就是說這類包裝可以反復使用,這樣既降低了商品的成本,又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比如現在許多啤酒包裝,酸奶包裝,許多都用玻璃瓶包裝,這些瓶子可以回收,經過處理后還可以再次使用,這既降低了成本,又很環保,所以值得提倡。
五、減少包裝
篇6
商品過度包裝的現象屢見不鮮。太原市包裝印刷協會常務副會長梁平建議,目前除了對廠家、商家加強引導之外,國家能否出臺行業規范條例,在包裝的材料、包裝與商品的價值比例等方面作出規范,抑制過度包裝。其實大可不必,所謂的過度包裝是裝潢性包裝的一個副產品,裝潢性包裝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正常階段,可以說,裝潢性包裝取代實用包裝之后,為消費者展示出了一個新天地。
以美國為例,20世紀上半葉,美國產品的規范性和高質量達到穩定階段后,商家注意到,有些產品如果沒有更快捷、更吸引人、更鮮艷的包裝,就無法打開銷路。有人為此提出一個全新的理念:應當以銷售商品的方法,銷售包裝。一種包裝無論怎樣經濟適用,無論怎樣出色地起到了保護和存儲產品的作用,但只要起不到推銷的作用,就是失敗。因此,包裝重要的、實際的、基本的作用,就是誘使顧客買下商品。包裝革命像美國人經歷的其他革命一樣,來勢迅猛,僅用三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即告完成。到20世紀50年代,“包裝工程”在美國已成為一門新專業,大企業都有自己的包裝專家,小企業則要向包裝工程師咨詢。到60年代,美國包裝業已經成為年產值超過200億美元的重要產業。包裝不僅僅是一種新手段,使商品賣個好價錢;包裝還創造了新用途,開拓了新市場,因而使商品本身也發生了變化。
包裝業的興起直接推動了大超市的發展。當顧客置身于超市商品的大海中,沒人引路、沒有明確購買目標時,精美誘人的包裝,刺激了顧客的“即興購買”欲望。與其說顧客購買商品,不如說是在買包裝。杜邦公司曾經做過系列調查,他們發現,主婦們在超市所購買的商品一半以上是“未經過計劃”的,主婦們在27分鐘內平均14次打定主意購買商品。
如今中國市場經濟飛速發展,商品質量日趨一致,各種牌子商品的質量只有細微差別,甚至毫無差別,這時決定人們購買何種商品的是心理差異,包裝正是利用心理差異來展示商品本身的特征。可以說,裝潢性包裝,是心理經濟時代的必然產物。就拿酒和月餅來說,如何刺激購買打的就是心理戰。盡管一些過度包裝有欺詐和暴利之嫌,但應該相信消費者,靠欺詐和暴利是騙不了消費者的,任何“畸形消費”都成不了主流消費。至于“助長了送禮的不正之風”,更是不沾邊,有沒有包裝,都是要送禮的。
現在人們越來越離不開包裝了,正像一位商人所說,沒有包裝就沒有牌子,沒有牌子就沒有買賣。包裝已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改變著人們對所需商品的感受,改變著人們對生活的態度。當一家人中秋之夜,圍著一盒包裝精美的月餅,一人切一小塊,細細品嘗時,你是否意識到,麻紙、紙繩包月餅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篇7
關鍵詞:包裝設計;困惑
改革開放30年間,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物質極大豐富,商品的數量與種類劇增,包裝設計也伴隨著大量涌現。我國包裝產業發展迅猛,從草紙麻繩發展至今已呈現一片繁榮的景象,無論從包裝材料、工藝還是設計,包裝設計的發展有目共睹。但在發展過程中,也伴隨著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問題與困惑。
一、內容與形式的脫離
產品競爭的加劇與超市賣場的布局要求包裝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快速準確地傳達商品信息,也就是包裝設計承載的視覺元素應直觀明確的指向產品內容。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是包裝設計的基本原則。內容與形式是藝術創作中的兩個相對應的范疇,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包裝的內容是指我們真正使用的商品,包裝設計的形式是指外部表現形式,包括材料、結構、文字等視覺元素。優秀的包裝設計能讓人們通過包裝的外表迅速判斷出里面的內容,并體會到商品的品質。同時,產品的內涵也能通過外在形式表現出來,體現出商品的品味與層次。
中國當下市場中出現的包裝設計形式與內容的脫離是由于不準確的產品定位、不正確的價值取向而導致的。這種包裝設計常常給人一種浮夸感和生疏感。有些包裝甚至無法判斷產品本身到底是什么,給了消費者一個濃重的疑團,雖然好奇心理會促使一些消費者短暫的去關注產品本身到底是什么,但會損失更多的客戶群體。還有的產品在競爭壓力下,包裝過度的強調創意,搶出位,將毫不相干的內容至于其身,違背了包裝設計的一般規律和消費者的思維習慣,反而喪失了相當一部分的消費者,并沒有達到預想的銷售業績。包裝設計的形式不是隨意的通過線條、顏色、圖形拼湊在一起。它應當從設計的內容出發,外形符合內容的實質,從而傳達產品內涵。包裝設計師應當豐富自己的設計語言,通過豐富的產品語言反映產品的真正實質。所以,如何將產品內容巧妙的最大化的表現在包裝形式上,是一個急需明確的設計問題。
二、缺乏藝術個性
對于產品來講,具備獨特藝術個性的包裝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就我國包裝設計的現狀來看,設計師對藝術風格的追求有強烈的意識。但綜覽包裝市場的實際情況,還有相當部分的包裝設計找不到自己的風格定位。對本土化的表達過于淺顯:知名度不高的產品過于模仿和復制名牌產品包裝,名牌產品的包裝缺乏應有的藝術個性??偟膩碚f我國包裝設計缺乏藝術創新,主要包括:產品的民族風格不明確和同類產品包裝風格雷同;缺乏個性創新。
包裝設計作為綜合性的藝術展現于世界的今天,包裝設計已經作為映射整個民族和國家以及當地的經濟文化水準的重要參照物。它是在糅合了藝術設計和現代的科學技術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創造性的文化載體。因此包裝設計不能脫離各自民族而獨立生存。對西方文化一味的追隨和模仿不會找到中華文明的位置。個性化的設計語言是設計作品具有恒久魅力的必要性因素,包裝設計應當用現代的語言表達出傳統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悠久,在歷史上有著許多的優秀藝術素材供我們使用,例如龍紋、云氣紋等紋樣;剪紙、皮影戲、年畫等民間藝術形式;還有書法、國畫等藝術類型。設計師對這些傳統藝術形式的運用技藝駕輕就熟,學術界對設計本土化的呼聲甚高。但中國包裝設計的民族化還停留在形式的層面,認識還很淺顯。有的人以為古代的圖案、色彩貼到包裝設計就是設計本土化了,為形式而形式,對傳統藝術內涵理解的不深;有的人先考慮形式再考慮主題,主題與形象生硬嫁接,內容往往顯得空虛浮躁。視覺元素的應用還不能形成鮮明的民族風格。如何吸取和挖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傳統藝術和民族文化的整體風貌呈現出來是我們面臨的困惑。我國設計產業起步晚,需要有一個借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在不斷的自我審視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包裝設計之路。
在當今市場競爭當中,產品的外在包裝形式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以往的“配角”角色正在發生變化。為此,任何一個企業的任何一種產品,要想站穩市場,就必須在創新產品的同時,更加注重創新產品的外在包裝形式。我國當前的包裝設計在某些行業同類產品包裝風格同質化現象還很普遍。部分品牌在新產品推廣的過程中比較注重包裝設計的創新。但一旦推向市場,更多的品牌就會紛紛效仿,借助消費者的審美慣性來接受后者,導致此類產品包裝設計風格大同小異,缺乏創新。此做法表面上看可使消費者在短時間接受產品,但長遠看由于沒有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很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隨后被埋沒于浩瀚的商品海洋里。以當前我國市場上的牛奶包裝為例,無論是設計風格還是表現題材都比較相似,很少新穎的亮點和極具創造性的設計風格,存在嚴重的抄襲盜版現象,從中國牛奶市場的兩大巨頭“伊利”和“蒙牛”的高端奶包裝就可見一斑。呈現出此局面作為一位設計從業者不僅感覺到困惑還有深深地到憂慮。
三、不可持續的設計
當下,中國市場上流通的包裝浪費資源、不合理消費的現象甚為嚴重,給環境帶來很大負擔。包裝設計不可持續發展主要體現在:過度包裝和材料廢棄兩個方面。
過度包裝是指一種包裝夸張、資源消耗大的包裝形式,包括材料過度、裝飾過度、結構過度幾個方面。由于包裝設計是無形的促銷員,所以商家為了促進銷售,將包裝設計作為營銷手段。這種方式本是無可厚非,但是當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變成了一種危害社會環境、毒害自然環境的不恥手段。現在消費社會已經成了身份的象征,人們開始注重商品的附加價值。商家為了滿足消費者的虛榮心理,把眼光投向了包裝。一些商家,逢年過節禮品包裝大打豪華牌,送禮有面子成為了某些商家的主打口號。這樣一來就給了過度包裝的溫床,社會成了過度包裝的庇護者。這種奢侈的消費文化已經流行開來,如果再不加以遏制,那么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其實,對于包裝的理解就應當簡單些,就是用合適的外形來表現產品。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包裝形式――DIY包裝,買來產品通過手工自己包裝,送給朋友表達心意。這是禮品包裝的優秀實例,不僅節約了社會資源,而且表現出全民較高的審美觀念。從可持續的發展角度,包裝設計在使用材料的同時,大量的消耗著有限的地球資源。不僅如此,在包裝的丟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不可降解的有毒物質危害著人類的生活環境?!拔覈磕暌虬b廢棄物而產生的垃圾幾乎占到了生活垃圾的1/3,包裝帶來的環境污染僅次于水質污染、海洋湖泊污染和空氣污染?!?013年1月份,北京、山東、河南等地區連續出現的霧霾天氣,PM2.5與PM10的指數嚴重超標,這都和污染物的排放有著密切關系。包裝導致的材料廢棄的治理已經刻不容緩。
四、結語
商品大賣場的出售形式與產品極大豐富帶來的競爭加劇對包裝功能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包裝不僅僅為了存儲,運輸方便,在審美性、文化性上有了更多發揮的余地。正因于此,包裝設計的功利化也越發嚴重。反思目前包裝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意義在于痛定思痛,以積極的態度尋求解決的途徑,使我國的包裝設計向著正確的方向繼續進步。(作者單位: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湘西旅游;土特產包裝設計;策略;研究
要使得土特產品在市場上獲得不錯的銷售反響,不僅要嚴把質量關,做好產品的設計包裝也是極為重要的。將包裝設計同商業需求相互結合起來,并向其注入創新的動能,也成為土特產包裝設計發展策略的內在要求。據此,本文對湘西旅游土特產包裝設計所做出的策略研究分析,也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湘西旅游土特產包裝設計的問題現狀
湘西地區的土特產作為旅游產業中重要的可創收項目,雖然有著各式各樣的優質產品,但是由于土特產品的包裝設計問題,也使得產品的銷售量大打折扣。關于包裝設計的具體問題,簡要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產品包裝設計中所運用到的文化元素過于籠統,缺乏特色性的文化“符號”。湘西地區集聚了許多少數民族,例如苗族、侗族、彝族、瑤族等,這些不同少數民族的風情特色也是不同的。但是在湘西土特產的包裝上,卻未能將這些特殊性的元素內容充分地展示出來。究其原因便在于當地人民對于包裝設計缺乏認識。湘西地區的許多生產者并不理解藝術設計的內涵與重要性,認為產品僅僅需要一個包裝就行了。關于如何實現藝術化的設計,如何使得產品看起來更加精美,當地許多土特產企業是了解不深的。舉例來說,湘西地區的辣椒、苗服等元素對于不同的村寨來說,其來源、發展歷程等歷史背景是不同的,但是在包裝上印有“辣椒”“苗服”等字樣、圖案則將這種差異性完成同化,從而減少了這種文化的差異性與特殊性。第二,包裝設計僅限于盲目的拼接和組合,并且在設計過程中對于計算機網絡的依賴較為明顯。雖然計算機網絡在當前社會得到了普遍性的利用,但是過于依賴網絡而完成特色產品的包裝設計,也極大限度地降低了包裝的創新性與吸引力。從當前湘西地區的實際包裝設計情況看來,許多經營廠家認為運用計算機完成簡單的元素拼接,便能夠獲得設計的需求。但是這種盲目隨意的元素組合只會讓消費者覺得缺乏深層文化底蘊,也欠缺了視覺上的藝術享受。事實上,湘西當地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設計師在設計旅游產品包裝時,應當結合此類文化,用心把傳統元素與符號進行轉換、整合、藝術處理之后,妥善融入包裝中,才能夠使其發揮出應有的審美效果。第三,存在過度包裝的現象。有的湘西土特產出現了過度包裝的問題,也就是包裝所消耗的材料過多,成本過高,或是包裝過于華麗而豐富,背離了其原來的功能等。比如在設計包裝時,將產品里三層外三層地包裹起來,而消費者剝開層層的包裝之后,發現最后得到的產品其實小的可憐,或是價值根本和包裝不對等,由此就會產生失望感。比如一些保健品、酒、茶葉等,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過度包裝問題。這樣一來不但會造成很大程度的資源浪費,還容易污染環境,甚至于引發奢侈之風,危害社會利益。
二、湘西旅游土特產包裝設計的可行性策略
要提升湘西旅游土特產包裝設計的品質,概括來說應當從以下方面加強把握力度:第一,湘西地區要加大力度培養出能夠滿足市場化與藝術性設計需求的專業性人才。通過設計人才的培養,不僅能夠提高土特產包裝的科技含量,同時人才的培育也能夠幫助本地區企業更好地把握市場脈搏與消費者心理,從而極大地提升包裝的附加值。對于湘西地區的土特產品來說,只有堅持設計人才培養戰略,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包裝設計的創新力落后的現狀。除了設計人才的高素質要求之外,對于包裝人員的技能素質要求也要與時俱進。舉例來說,當產品有著精美的包裝設計,但是從業人員未能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將這些優勢體現出來,那么富有特色創意與科技含量的包裝也不能將其真實的樣貌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所以,注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對于湘西旅游土特產包裝的設計有著極為重要的效用。第二,將湘西地區的特殊文化融入到產品包裝設計之中,從而提升包裝的藝術品味。民族的本身就是世界的,而土特產本身也就被賦予了地方特色性要素,所以將這二者之間的特殊性相互結合起來,設計出更具美感的包裝,那么不僅當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厚重底蘊都能夠得到彰顯,與此同時這種充滿湘西特色的包裝也可以令消費者產生感情上的契合與共鳴。將民族優秀的、有益的產品發揚與傳承下去,使得土特產品成為消費者喜聞樂見的商品,也應當成為包裝設計者的出發點與落腳點。第三,走出“過度包裝”的誤區。有些廠家企業在產品包裝上有著錯誤的認識,認為只要進行繁復的包裝,那么產品的價值也就能從中得到凸顯,實則不然。過度的產品包裝不僅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破壞污染生態環境,同時這種鋪張浪費的包裝方式也是毫無必要的,并不對消費者享受產品起到提升性的作用。同時這種包裝材料的濫用還會加劇生活垃圾的產生,并且這種不正當的競爭方式也帶有一種消費欺騙性。當一些產品的包裝價值遠遠超出產品本身價值時,那么這種假冒偽劣的“高檔產品”也是徒勞的。第四,消除過去包裝設計中的錯誤影響,改善湘西旅游土特產包裝中的深層結構。在以往的包裝設計中。往往會忽視了“人文因素”的體現,所以包裝設計就僅僅只是一種名義上的“包裝”。而要使得設計者的理念能夠適應當下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則還需將“以人為本”的概念融入到產品設計的創意構想中。湘西旅游土特產要想從外觀包裝上打動消費者的心理,從而吸引消費者愿意為之買單,那么要深入挖掘更具人文特性的內涵,并真正做到從消費者的需求與角度考慮包裝問題,所設計出的包裝才能更加體現出人文關懷。舉例來說,有些包裝的設計為了突出表現其構造的獨特,于是在設計中將包裝全部復雜化,并且這種復雜化的設計并未給消費者帶來驚喜與美感,而是覺得其“累贅”。所以這種缺乏人文因素的設計也不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更不能經受住市場的檢驗。
三、結語
包裝設計是一項重要任務內容,不僅直接關系到土特產的外形美觀程度,也會對消費者的喜惡與產品銷量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因而,只有不斷推動湘西旅游土特產品從外觀包裝設計上進行革新,才能逐步提升土特產的品質價值,并且幫助生產經營企業實現更多的經濟利益。這進而也帶動了湘西旅游的創收,促進了整個地區經濟的和諧穩步發展。
作者:楊靜 單位: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羅明金.湘西旅游土特產品包裝設計的現狀及發展探析[J].包裝工程,2009(11):162-163+169
[2]樊佳,胡雨霞.土特產的“地域風情”包裝[J].包裝世界,2009(03):84-85.
篇9
【關鍵詞】快遞物流;包裝技術;現狀;發展趨勢
包裝是快遞物流運作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隨著自動化、智能化的廣泛運用以及物流行業訂單碎片化發展,物流逐漸呈現出明顯的快遞化特征,物流包裝面臨著發展機遇和新挑戰并存的局面。根據國家郵政局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累計完成業務量206.7億件,業務收入累計達2769.6億元。2016年,完成業務量312.8億件,同比增長51.4%;業務收入3974.4億元,同比增長43.5%。2017年1-2月份,快遞服務企業累計完成量45.6億件,同比增長33.9%;業務收入累計602.1億元,同比增長28.7%。由此可見,快遞物流行業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較快的增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但是在當前快遞物流包裝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快遞物流企業要不斷提高其包裝技術水平,推動快遞物流行業的整體發展。
1快遞物流包裝技術現狀
1.1過度包裝現象嚴重
如果將網購、快遞物流、快遞物流包裝看作是一條產業鏈,那么三者之間就是產業鏈的上下游關系。當網購發展成為一種自然趨勢時,會推動快遞物流行業的高速發展,自然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快遞需要包裝。2017年1-2月份,廣州、上海、深圳在快遞業務量和快遞業務收入兩個指標均位于全國前三位。但即便是在這些城市中,重復使用快遞包裝的比例尚不足10%。賣家采用紙箱包裝、多重膠帶封裝等包裝技術多是從保護內裝物的角度出發,防止物品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損壞導致買家給出差評;而對于快遞企業來說,如果商品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損壞,將給企業帶來糾紛并影響企業的信譽,因此,快遞企業也選擇層層包裝或過度包裝。在一項快遞包裝情況調查中顯示,采用紙箱包裝的比例為61%,采用塑料包裝的比例為37%,另有2%為空包。有些淘寶店主為了保險起見,在包裝盒內要塞滿泡沫、墊滿報紙,在外包裝上要一層又一層的纏上膠帶。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快遞的包裝部分比貨物本身的體積都要大,拆包裝時更是需要借助外物;此外,非易碎品包裹中也常常出現大量塑料、泡沫、紙團等填充物。過度包裝不僅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也給買家的拆卸帶來了極大不便。
1.2回收率低及環境污染
賣家和快遞企業出于各種目的選擇過度包裝來保護商品不受損壞,但是當買家收到快遞后如何處理包裝袋、紙盒、膠帶,以及這些東西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并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內。2016年全年快遞業務量達312.8億件,相當于平均每個人都收到或寄出24個快遞;以每個包裹包裝箱重量為0.2公斤估算,會產生600多萬噸的包裝垃圾。如果能夠將快遞垃圾嚴格回收再利用,1噸廢紙經過回爐化漿后,能夠生產出0.8噸的再生紙,相當于減少砍伐17棵樹木。但事實上,無論是快遞企業,還是買家賣家,在快遞垃圾回收利用方面都欠缺積極性??爝f公司沒有專門的人力物力用于快遞包裝的回收,買家或賣家通常直接將包裝扔到垃圾桶中。這也直接導致大部分快遞垃圾無法真正實現回收再利用,更多的是送至垃圾焚燒廠進行焚燒。但是目前市場上使用較多的包裝材料是聚乙烯、氣墊膜、膠帶、紙板等。其中塑料袋、膠帶等包裝材料的焚燒將給環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塑料袋屬于不可降解材質,含有大量塑化劑等有毒有害物質,只能采用填埋或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理,這對人們身體健康的自然環境都有很大的危害。膠帶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需要百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降解。雖然市場上有可降解或可回收利用的包裝材料,但由于其成本相對較高,且國家對于快遞包裝并沒有具體規定,在快遞單件價格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很少有企業愿意使用成本相對較高的綠色包裝材料。
1.3客戶體驗不佳
賣家和快遞公司里三層外三層的對快遞進行包裝,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降低物品在配送運輸過程中損壞的可能性,但是這種過度包裝不僅影響快遞件的整體美觀,更會對收貨一方打開外包裝過程造成極大不便。淘寶中有一些銷售堅果的賣家,會在外包裝的膠帶上粘附一個方便用來拆卸包裹的塑料刀,雖能夠改善用戶拆包裹的體驗效果,但整體來說,在現有的快遞物流包裝技術影響下,客戶收到包裹時往往很難有較好的體驗。
2快遞物流包裝技術發展趨勢
2.1為快遞物流包裝
“瘦身”買家和賣家作為買賣交易鏈上的兩端,可以在保證商品完好度的前提下,主動協商對商品進行輕量化、合理化的包裝,避免“過度”包裝的現象。買家既是消費者,也是評價方,應注重商品本身的好壞而非快遞包裝,要增強環保理念,理解和支持快遞包裝回收,有效減少包裝材料的浪費,增加物流的效率。賣家應選擇服務質量更優的快遞企業,避免運輸過程中因野蠻分揀造成的商品損壞,從而減少過度包裝。同時,賣家可在發貨前就包裝問題與消費者進行溝通和協商,鼓勵買家選擇簡單包裝方式。在包裝時,應優化包裝結構,盡量貼合產品,減少填充物等緩沖材料使用。同時加大對包裝紙箱防震、防潮包裝技術的研究,選取新型環保包裝材料或輕量化包裝材料進行產品包裝,既減輕商品重量提高運輸效率,又降低損壞便于商品存儲。此外,國家相關部門應出臺快遞物流包裝政策,對快遞物流包裝的體積、重量、空間等參數進行規范。
2.2建立快遞包裝回收機制
隨著我國快遞物流行業的發展和快遞垃圾的增加,快遞物流包裝回收機制的建立已經迫在眉睫。具體來說,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在快遞收發服務點、快遞代收點或小區快遞柜建立回收平臺。買家在收發服務點或快遞柜中取到快遞以后,可以現場打開包裹進行驗收,同時將已經拆開的快遞包裝箱或塑料袋放置于回收點;二是建立快遞包裝回收信息平臺。在快遞收寄查詢軟件中,買家可以實時查詢快遞信息、隨時預約快遞員寄送快遞。如果在軟件中增加快遞包裝回收功能,并設置獎勵政策鼓勵消費者隨時預約快遞員上門回收快遞包裝,將增進快遞包裝回收機制的成效。三是建立正規的快遞物流包裝垃圾處理站。通過科學的分級方式,將紙箱、填充物、不可降解材料等包裝材料按類型區分并進行科學處理。目前,京東、唯品會等B2C電商企業物流正在對包裝進行改良,以便回收再利用;一些淘寶賣家也推出了快遞箱回收積分兌換返利的制度;在回收信息平臺方面,已出現可預約快遞員回收廢棄紙箱的APP。
2.3環保材料促進快遞物流包裝綠色化
目前我國對快遞物流包裝的規范標準并不具備強制性,且快遞包裝所使用的塑料袋并不在“限塑令”限制范圍內,成為無人管轄的灰色地帶。而新型環保塑料袋雖然能夠緩解部分污染問題,但其成本支出相對較大。在利益的驅動下,快遞公司多選用最便宜也是污染嚴重的黑色塑料袋進行包裝??爝f物流包裝垃圾帶來的環境污染已經逐漸引起社會的重視。在構筑循環經濟社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大背景下,采用可降解環保材料,實行綠色化包裝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政府及相關行業協會要加大對綠色包裝理念的宣傳力度,全面推行快遞包裝材料綠色化,鼓勵商家及快遞物流企業使用滿足輕量化、可回收、可重復利用、可循環再生、可降解五個基本原則的新型環保材料,推動綠色包裝材料生產、銷售、使用、回收全鏈條閉環管理。此外,政府應盡快出臺具有快遞物流包裝材料環保標準,制定嚴格的監管處罰機制,避免快遞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在競爭中獲益而使用不合格的包裝材料。
2.4隱形面單代替電子面單
雖然電子面單取代傳統的手寫面單,能夠有效縮小收貨人信息泄露的途徑;但是收貨人的姓名、住址、電話仍然顯示在快遞單面上,在包裹運輸過程中,仍有多個途徑有可能造成個人信息泄露。當前,我國部分地區正試行“隱形面單”,隱形面單上并未顯示收貨人的姓名、地址、聯系方式等全部信息,僅是顯示其中一小部分內容及快遞單號、二維碼??爝f員利用專業設備掃描面單上的二維碼圖標,讀取消費者的具體信息,從而有效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不外泄。目前,電子面單已經在京東、唯品會等電商企業中啟用,并逐步推廣到其他快遞公司。此外,快遞物流企業還可利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用射頻識別標貼代替快遞面單上的信息,既有助于保護收貨人的個人信息安全,又有助于減少快遞人員的工作量。
3結語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購物方式的轉變,電子商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促進了快遞物流行業的飛速發展。快遞物流包裝相關企業應意識到目前的包裝技術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以安全性和環保性為基本前提,加大快遞物流包裝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力度,積極研發并使用新型環保材料。同時,還需要提高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健全相關制度,并進一步完善包裝相關的國家標準。
[參考文獻]
[1]劉晨陽,霍李江.快遞物流包裝技術現狀與發展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27).
[2]張穎川.我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6,21(4).
篇10
關鍵詞:低碳;包裝設計;瘦身;過度包裝
檢 索:.cn
中圖分類號:TB4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12-0054-03
Thinking from Low-carbon to the Current and the Future of Commodity Package Design
WANG Lin(School of Art Engineering,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Tianjin 300410,China)
Abstract :Nowadays, Low-carbon has already become an important studying project of global economics and living life, whichappraise beliefs and behaviors of everyone, test people if they have responsibility and conscience to the earth or not.Packages of a big number of commodity for sale are too excessive, which causeenergy consumption, pollution discharge, excessive garbage and many oth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e need to use low-carbon policy not only to give human beings a warning, but also to prevent this situation becoming worse. But, to make commoditypackage become real low-carbon,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is changing perceptions and solutions of package design, because in some way it will always be designing which decided what the package look like.
Key words :low-carbon; packing design; slimming;excessive package
Internet :.cn
一、前言
自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以來,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各國在如何發展上的主題,而“低碳”則是其中最為突出的“關鍵詞”?!暗吞肌边@個原來似乎并不被我們認識的詞匯,今天不僅成為了我們“地球人”在對待環境與發展問題上必須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成為了今后人類生活和經濟發展的方向和標準。
所謂“低碳”,指的是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中含有少量甚至是微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人類曾經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與經濟的極度擴張與人口的不斷劇增,以及當今的人類對物質欲望的無限量與生產生活方式的無節制,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過大的情況愈發嚴重,進而導致地球臭氧層受到嚴重破壞,環境系統承受巨大的危機,更致使全球的氣候產生了惡性化的改變,并使人類的生存環境面臨重重危機,身體的健康更是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呼喚“低碳”生活,“綠色”經濟,還人類一個“干凈”“安全”的地球,已是人類自身發展的重要前提。而如何重新審視我們現有的生產與發展方式便是人類各行各業的首要工作,這就是“低碳”帶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