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裝的目的范文
時間:2023-12-25 17:36: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食品包裝的目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目的論 食品外包裝 英譯
引言
食品關系到人們的健康安全,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食品外包裝是食品信息的載體。隨著食品的國際化,食品外包裝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產品英譯文本。恰到好處的食品外包裝英譯不僅有助于外國消費者更好地了解產品,還能無形地激發消費者購買的欲望,達到銷售的目的。而翻譯目的論指導下的食品外包裝翻譯在考慮產品本身的同時著眼于消費者的語言文化習慣,平衡了生產商和消費者的關系,以最大化食品外包裝的各種功能。
1 翻譯目的論
翻譯目的論是德國功能學派提出的重要理論之一。其主導思想為“目的決定手段”[1]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奈達對等理論等值等效的局限性,倡導具體的翻譯策略、手段、方法及操作取決于翻譯的目的,主要包含萊斯提出的文本類型理論、弗米爾的目的論(目的法則、連貫法則、忠實法則)及諾德的“功能+忠誠”原則。這一理論的提出對應用型文本的翻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萊斯將文本類型歸為三類: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及操作型文本。文本的類型取決于文本自身的功能,即文本功能決定文本類型,也決定翻譯策略、方法及實操。然而,翻譯實踐證明有些文本很難歸類到哪一種具體的文本類型中,這些文本兼具兩種文本類型或三種文本類型的特點。由此可見,單純的依據萊斯的文本類型理論進行翻譯有其明顯的不足之處。而弗米爾目的論的提出彌補了萊斯理論之不足之處。弗米爾的“目的論”是翻譯目的論的支柱理論,包含目的法則、連貫法則和忠實法則。目的法則體現了任何文本都是為某一目的而制作的,并為這一目的而服務的思想。決定目的的主要因素是以文本發送者為導向的“意圖”和以目標接受者為導向的“功能”。二者發生沖突時,應優先考慮譯文所意指的目標受眾,考慮他們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譯文的理解及譯文應達到的交際需求。連貫法則指譯文和目標語目標受眾的語言文化及心理習慣應一致,譯文應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應“本土化”。忠實法則指“譯文應該與對應原文之間存在某種聯系” [2]。 這種聯系即指譯文對原文最大限度的忠誠。
在翻譯實踐中,譯者應優先考慮三大法則中的“目的法則”,其次是“連貫法則”, 最后為“忠實法則”。 弗米爾的目的論在指導翻譯實踐中確實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在處理目的確定的“功能”與“意圖”相悖的翻譯問題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諾德“功能+忠誠”原則的提出為這一問題提出了解決思路,倡導譯者在翻譯時應平衡譯文接受者和原文本發起者的關系,不僅應注重譯文接受者的語言文化習慣,而且應尊重原文本發起者的“意圖”。
翻譯“目的論”的基本思想對于食品外包裝英譯起著指導作用。本文將以翻譯目的論為指導,分析食品外包裝英譯的案例,以更好地闡釋目的論在翻譯實踐中的重要作用。
2 目的論指導下的食品外包裝英譯
在競爭激烈的食品行業中,食品外包裝文本已不僅僅局限于介紹品牌名稱、營養成分、原料、使用方法等的信息文本,而是起到一定的宣傳效應,使外包裝真正起到“無聲銷售員”的作用。在注重綠色環保的當今,食品外包裝文本越來越體現環保這一理念。因此,很難將有些食品外包裝文本準確的歸類到萊斯的三種文本類型中。鑒于此種原因,本文實際化萊斯的文本類型理論,將食品外包裝文本分為三類:信息型文本,操作型文本和綜合型文本。
信息型文本。
在食品包裝中,信息型文本占絕對主導地位。食品外包裝上的品名,配料,重量,食用方法,保質期、生產商等信息都歸屬于信息文本。這些信息文本介紹了食品的基本信息,譯者在翻譯時應力求準確、全面地再現原文內容,考慮語言和文化的規范。下面我們通過實例來分析目的論翻譯原則在食品外包裝信息型文本中的指導作用。
案例一:上海賽林食品鮮烤鱈魚配料包裝說明
配料:鱈魚肉,白砂糖,食用鹽,食醋,食品增味劑(621,631,627),酸度調節劑。
Ingredients: Cod, white granulated sugar, Edible salt, Vinegar, Food Additive(Flavoring agent 621,631,627), Acidity regulator.
在這個案例中,生產商欲傳遞食品配料的信息,使消費者了解食品成分,兩者的“意圖”和“功能”一致,翻譯目標明確,即準確的譯出食品配料的信息。譯者在英譯這個案例時基本遵循了目的論的“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及“忠實原則”,譯出了原文本的基本信息:鱈魚肉Cod,食用鹽Edible salt,醋Vinegar。在翻譯食品添加劑時譯者凸顯了“連貫原則”,考慮到了目標受眾的語言文化,將其翻譯成Food Additive(Flavoring agent 621, 631,627)。眾所周知,在西方文化中,調味料和調味劑區分的是很清楚的。調味料通常指天然的成分,譯為Flavor,而調味劑(增味劑)是為了增加食品的口味人工制作而成的,譯為Flavoring。由此可見,譯者在翻譯時考慮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采用翻譯的歸化策略,措辭恰當,準確譯出了增味劑,使消費者對配料的具體成分一清二楚。譯者對鱈魚配料成分唯一翻譯不足之處是對白砂糖的翻譯。在英語文化中,Sugar指a sweet substance that is used to make food and drinks sweet. It is usually in the form of small white or brown crystals。由此可見,英文文化中的Sugar就是指漢語中的顆粒形的白砂糖。此譯者將配料中的白砂糖譯為White granulated sugar有畫蛇添足之嫌,違背了目的論的“連貫原則”。建議將白砂糖譯為Sugar則可。
案例二:出前一丁五香牛肉味方便面的食用說明
食用方法:
(1)將面放入500毫升沸騰開水中煮三分鐘。
(2)熄火后,再加入湯粉及調味油。
(3)拌勻后便可食用。
Cooking Directions
(1)Add noodle into 500 ml of boiling water and cook for 3 minutes.
(2)Remove from heat. Add soup base and seasoning oil.
(3)Stir well and serve.
通過分析此案例,譯者不難發現此案例的翻譯翻譯目標很明確,就是傳遞給消費者如何食用方便面的信息。為了實現翻譯目的,譯者應遵循目的論的“忠實法則”,確保譯文和原文本內容上的一致,以準確傳遞方便面食用信息的功能。翻譯的目的決定翻譯的策略,譯者采用直譯的翻譯方法,傳遞出了原文本的基本信息,包括用數字的形式簡單明了地呈現食用步驟。如果譯者再能考慮“連貫法則”,考慮到購買者的心理,將“拌勻后即可食用”譯為“Stir well and enjoy your delicious noodles.”就更好了。在此處用“serve”一詞固然是可以的,但相比較之下,“enjoy your delicious noodles”的譯法更能使消費者有立馬能享用美食的感覺,從而更好地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結語
食品外包裝應體現適應性和服務性的特點。一方面,它應適應產品特點、屬性和銷售對象。另一方面,它應服務于消費者。而以翻譯目的論為指導的食品外包裝英譯不僅體現民族風格特色,又適應了世界潮流;不僅有助于消費者了解產品的所需信息,又滿足了消費者的語言文化及心理需求,從而增強了產品宣傳的力度,無形中擴大了產品的市場銷量。
參考文獻
[1]克里斯蒂娜?諾德.目的――析功能翻譯理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12.
[2]克里斯蒂娜?諾德.目的――析功能翻譯理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32.
篇2
本文用試驗數據對比分析了輕薄類服裝產品進行縫子紕裂項目測試時,在不同的參數條件下,由于自身織物結構的不同所產生的一些差異,并對此類產品的縫子紕裂檢測提出一些觀點和看法,供大家參考討論。
關鍵詞:輕薄類產品;紕裂;標準;測試;比較;分析
輕薄類產品市場銷售很好,但無法滿足現行有效的國家(行業)標準對縫子紕裂項目的標準要求,產品常因為該項目“不達標”而被判為不合格,給企業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
服裝產品縫子紕裂是指服裝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受到外力的拉伸作用,在接縫處面料紗線產生經向或緯向滑移,致使縫口脫開,所呈現的脫縫或裂口。紕裂的出現不僅會影響服裝的美觀,更重要的是會嚴重降低服裝的服用性能。在我國,服裝產品的縫子紕裂問題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引起紡織服裝業界的重視,1999年以后制(修)訂的相關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都增加了縫子紕裂的考核指標。由于標準始終滯后產品的發展,因此服裝產品的相關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在制(修)訂時除了要綜合考慮國內該行業的整體發展狀況,還需兼顧不同地區和企業的發展水平。現以某款襯衫為例,對其測試進行探討。
1 試驗
1.1 試驗設備
織物強力機(HD021N-12),鋼直尺(KDS牌),圓盤取樣器(YM-08),電子天平(CPA224S)。
1.2 試驗樣品的準備
本次試驗抽取同款同色同碼8件(平紋組織)襯衫(不同顏色)進行測試。這些襯衫與普通襯衫的不同點在于材質輕薄。襯衫纖維成分為100%棉。
1.3 試驗原理
1.3.1 克重
紕裂測試與單位面積質量有關,根據GB/T4669―2008 《紡織品 機織物 單位長度質量和單位面積質量的測定》要求,測試8件樣品的單位面積質量。
1.3.2 紕裂測試
試驗過程中,在垂直于織物接縫的方向上施加一定的負荷,接縫處脫開,測量其脫開的最大距離。大多數的襯衫產品縫子紕裂測試選用GB/T2660―2008《襯衫》標準,此標準紕裂測試與克重無關。而常用標準FZ/T81007―2003《單、夾服裝》,FZ/T81004―2003《連衣裙》等均引用了FZ/T20019―2006《毛機織物脫縫程度試驗方法》,是根據不同克重定具體負荷進行試驗的,GB/T13772.2―2008(ISO 13936-2:2004)《紡織品 機織物接縫處紗線抗滑移的測定第2部分》亦是如此(詳見表1)。
1.4 試驗數據
按照GB/T2660―2008、GB/T13772.2―2008(ISO 13936-2:2004)、FZ/T20019―2006標準測試,試驗結果見表2(顏色按樣品劃分)。
2 分析
以上同種成分、同種結構、不同克重的產品進行測試,結合以上的試驗數據,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2.1 此類產品的紕裂測試跟克重是很有關系的,克重偏低的產品對應的測試結果相對較差。
2.2 紕裂測試過程中部分面料在未達到規定的力值前就會發生紗線滑脫或斷裂現象。紗線滑脫是經緯紗之間摩擦力過小或紗線密度較小所致。滑脫是織物紕裂性能較差的一種典型現象。紗線斷裂是紗線斷裂強力較差或紗線密度較小所致。斷裂現象并不能反映織物紕裂性能的好壞,但它卻間接體現了織物連紕裂最基本的定負荷量都承受不了的事實,輕薄類產品出現紗線滑脫情況較多。在日常的檢測中檢測人員時常碰到滑脫和斷裂現象,GB/T2660―1999對這兩種現象的并未做出明確說明。GB/T2660―2008標準對滑脫和斷裂結果的判定較為合理。
2.3 標準GB/T13772.2―2008(ISO 13936-2:2004)根據樣品的克重進行分類考核,克重界限提升到220 g/m2。考核指標不變的情況下,采用GB/T13772.2―2008(ISO 13936-2:2004)測試的產品合格率要遠大于采用GB/T2660―2008所得到的合格率。也就是說,很多縫子紕裂項目按現行有效的國家(行業)標準被判定為不合格的輕薄服裝產品如果按GB/T13772.2―2008(ISO 13936-2:2004)考核的話是合格的。而且這些產品在投向市場一段時間后并沒因接縫處存在質量問題而遭到消費者大量投訴,說明這些輕薄產品接縫處的質量能滿足大多數消費者的服用需求。
2.4 FZ/T20019―2006標準適用于服用、裝飾用毛機織物,參照標準對其8個樣品進行測試,其結果與GB/T13772.2―2008(ISO 13936-2:2004)比較接近。由此說明,該標準在考核紕裂項目中,通過克重界限來確定對應的負荷力值是更為規范、貼合實際的。
2.5 為提升此類產品的紕裂測試效果,可整改縫制工藝,如加密針距或者加布包縫接縫處。
3 結論和建議
GB/T2660―2008《襯衫》規范了絕大多數區域的此類產品質量要求。但通過我們的反復試驗類似輕薄類設計的服裝,試驗結果已經偏離了標準所要求的服用性能。建議企業在不違背設計初衷下,合理選用產品材質和提高縫制工藝來提高品質,最好制定相應的企業標準,便于更好地指導消費者正確地保養產品,更有效地規范我們的整個消費品市場。同時,企業標準的制定也可以為企業在市場上樹立更好的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礎,可以規避一些不必要的消費投訴。
標準是用來規范行業狀況、引導企業組織生產活動并向市場推出產品的。產品的卓越品質需要好的標準來“保駕護航”。對服裝產品,特別是輕薄產品而言,現行有效的國家(行業)標準在縫子紕裂項目中對定負荷的規定略顯落后,未能“與時俱進”,不能很好地促進相關產品的發展。就服裝產品的縫子紕裂項目而言,2004版的ISO 13936-2對測試中的定負荷已有明確規定,我們直到2008年才轉換為相應的國標GB/T13772.2―2008。而且相關產品標準又未能及時根據該標準做出相應調整,導致相當一部分輕薄產品在縫子紕裂項目上原本可以是合格的產品常常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篇3
《食品包裝設計》全書共分為四個篇章。其中,理論篇從食品包裝設計的理論概念出發,對其發展歷程、基本功能、設計原則進行了詳細闡釋。基礎篇以食品包裝設計的基本流程和主要內容為主,詳細介紹了食品包裝從調研分析到最終成型的全部流程,大致包括調研分析、定位預判、造型設計、材料選取、裝潢設計以及打樣輸出等六個步驟。實訓篇聚焦食品包裝的實踐應用,運用具體的設計案例,深入分析了各類食品包裝的設計特點和創意方式,如飲品類包裝、零食類包裝、生鮮類包裝等,清晰展現了造型結構等因素對于提高包裝創意的重要性。拓展篇主要介紹食品包裝設計的發展趨勢,闡明了生態食品、文化食品、功能食品等三類食品包裝設計風格的創意特色。從本書來看,油畫藝術作為食品包裝設計的創意元素,有效打破了傳統包裝設計方式的束縛,為設計師提供了更加多元廣闊的創作空間和靈感來源,通過藝術美學與營銷理念的深入結合,推動了食品包裝設計的創新發展,為提高食品企業市場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持。相比于傳統包裝設計,油畫藝術包裝的優勢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色彩豐富、裝飾性強。在琳瑯滿目的商品陳列中,食品包裝要在第一時間抓住消費者注意力并激發其購買欲,必須充分利用色彩元素,借助于醒目直觀的視覺效果,設計出優美的包裝造型,使得消費者獲得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滿足。而油畫藝術憑借其亮麗明艷的色彩風格,能夠有效彰顯出產品的精致度和層次感,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和審美性,給人以良好的視覺享受,在保持藝術性的同時又不失質感,為食品包裝設計打開全新的創意思路。第二,技法純熟、增強包裝厚重感。油畫創作既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藝術敏銳度,也需要扎實的技法功底和純熟的繪畫手法。油畫技法在食品包裝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傳統包裝設計的沉悶單板,通過壓色、刮除等多種方法創造出新穎獨特的造型風格,有效提升食品包裝的視覺美感和商業價值。同時,油畫技法的純熟應用通過多元化的表現形式,使得原有的排版設計和色彩層次更加豐富厚重,實現了包裝內容的拓展充實。
油畫藝術與食品包裝設計的創新融合,對設計師的藝術修養和專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為提高設計創新性,設計師可采取以下策略開展包裝設計:其一,把握食品特性,增強包裝的文化內涵。無論藝術設計形式如何變化,文化內涵始終是藝術設計長遠發展的核心要素和根本支撐。在應用油畫藝術時,設計師應當從品牌文化或者產品背景出發,圍繞企業經營理念來深入挖掘不同產品的藝術內涵和文化底蘊,并借助特定的繪畫技法,將自身對于產品文化的解讀與詮釋融入于包裝造型設計中。
一方面,設計師可應用油畫技法,細致描繪食品的代表性特征,如食品外形、口味特色、產地等,并借助一系列創意構思對其進行加工改造,凸顯食品特色之處,增強食品包裝的符號性。另一方面,設計師應分析消費人群的消費習慣、消費心理并解讀產品的文化內核,實現包裝文化與設計技法的有機結合。以西洋酒的包裝設計為例,通過描繪秋天落葉的自然景象,營造出意境深遠、半虛半實的油畫藝術,恰好與酒的原產地相對應,使得人們能夠間接聯想到酒品味道的自然醇厚;同時通過落葉、植物、地貌等元素的烘托,促使消費者感受到濃濃的詩意情懷,提高了包裝設計的表現力。
篇4
關鍵詞:綠色 環保 包裝 食品 安全
1 引言
GB 15091-95《食品工業基本術語》中給出了食品安全的定義:為了防止食品在生產、收獲、加工、貯藏、銷售等各個環節被有害物質(包括物理、化學、微生物等方面)污染,使食品有益于人體健康,所采取的各項措施[1]。食品包裝作為食品的外衣、食品的特殊添加劑和食品生產工業最后一道工序,既要做到保護食品的安全,也要不斷提高其自身的安全性,從而更好地滿足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
隨著綠色環保概念的不斷提出,走可持續發展路線是各個行業需不斷堅持發展的根本。食品包裝行業尤其重要,因為食品包裝安全不僅涉及到環境衛生,同時也涉及到人們最基本的身體健康,只有不斷提高食品包裝的各項安全性能,才能更好地保障人們對食品質量的需求。可以說,綠色環保包裝將是未來食品安全的保障。
2 傳統包裝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因素分析
食品在成為商品之前往往需要經過包裝這道工序,食品包裝作為食品的貼身衣物,可以起到保護食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提高食品附加價值等功能,然而就是在這些基本包裝功能之上,食品包裝的安全性能也影響了食品自身的安全[2]。不論是從食品包裝的生命周期分析,還是從包裝設計師進行食品包裝設計分析,傳統食品包裝影響食品安全無外乎包含以下4個方面。
2.1 包裝材料
包裝材料直接與食品接觸,材料本身的安全性直接影響食品安全。當今市面上食品包裝材料主要以紙、塑料、金屬、玻璃、陶瓷為主,這些材料中少量遷移物質可能滲透到食物中。例如,紙張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衛生標準、紙張生產過程中是否添加熒光增白劑的使用;塑料材料生產過程中是否添加助劑、是否有有害單體的遷移;金屬、玻璃、陶瓷等材料中是否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包裝材料的衛生安全、微生物檢測超標等現象的出現,同時也會影響食品安全。可以說包裝材料在實現食品包裝基本保護功能的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食品本身質量產生影響。
2.2 包裝結構
包裝結構設計是任何產品包裝設計中的重要環節,食品包裝結構設計不合理有可能在消費者食用時產生安全隱患,其在兒童食品包裝中表現明顯。嬰幼兒吸食果凍不慎窒息死亡事件屢屢發生;包裝產品中含有小玩具等附帶產品,極易被兒童誤食造成傷害;食品包裝結構邊緣是否設計成圓弧形狀而非尖端,防止消費者被劃傷等現象可以看出食品包裝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同樣也體現在保護產品基本的物理性狀上。隨著物流產業飛速發展,野蠻裝卸同樣會破壞包裝給食品安全帶來影響。因此,食品包裝中無論是基本的“貼身衣物”還是食品物流包裝都應該不斷提高相應的力學性能,從而更好地確保食品安全。
2.3 包裝印刷
食品包裝在滿足保護食品的基本需求上,更多地起到促進銷售、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的作用。這就需要在外包裝上印刷精美的圖案來吸引消費者,在盡可能詳細地向消費者說明食品基本成分的同時,更多地抓住消費者的心理,從而不斷提高銷售量。精美的圖案和文字依賴于印刷行業的支持,從印刷五要素―承印物、印版、油墨、印刷機、印刷工藝中可知,每個要素的衛生和化學安全都直接影響食品包裝安全。比如,印版制作中是否使用環保溶劑;印刷用油墨是否含有苯等有害物質(雖然食品印刷專用油墨如今依然是一個美好的愿望,但綠色環保油墨可以緩解或減輕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在食品方便面的包裝中,依然存在調料包的印刷是否與食品接觸的問題;印刷機的衛生安全同樣影響食品包裝安全(通過走訪調研,目前很多印刷企業接單時并不區分食品、日用品等產品包裝,進而導致因標準不同而污染食品問題的發生);精美的圖案也會增加印后加工的工藝工序,上光油是否含有苯溶劑等也同樣會影響食品包裝安全[3]。包裝印刷的安全與否會直接影響食品包裝的安全性能,從而影響食品的安全。
2.4 包裝工藝
包裝工藝可稱之為將食品變成商品的最后一道工序,包裝環境的衛生安全和包裝工藝技術的科學性是食品安全的保障。例如,無菌包裝技術是牛奶、果汁最為常見的包裝形式,該技術可在常溫下長時間保持新鮮,而且具備耗能低、耗用包裝材料少、制造成本低、包裝效率高、便于長途運輸、廢棄包裝可回收再循環利用等優勢。氣調保鮮技術在水果和蔬菜包裝中應用最廣,其可以保持產品的新鮮度、延長貨架壽命。然而,科學的包裝技術需要在合理安全的包裝環境下才能確保食品與包裝的有效結合,進而得到讓人們放心的安全食品。
3 綠色環保包裝是未來食品安全的保障
綠色包裝又稱“無公害包裝”或“環境友好型包裝”,國際上普遍認為綠色環保包裝應該符合3R1D原則,即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可降解[4]。綠色環保包裝的實施,要經過包裝設計師對食品性能的分析,選擇合理安全的包裝材料,進行減量化包裝視覺設計和結構設計,避免過度包裝和印刷因素對食品安全造成物理、化學、微生物的侵害,從而使食品包裝全生命周期處于綠色過程。針對傳統食品包裝對食品安全帶來的影響分析,可以主要從以下3方面來提高我國食品包裝的安全性。
3.1 提升包裝設計師對食品包裝設計的安全意識
不論是視覺設計亦或是結構設計,每一款包裝都離不開設計師的設計,食品包裝同樣如此。不斷提升包裝設計師對食品包裝設計的安全意識,可以更好地確保食品安全性能。傳統的設計師通常只會考慮包裝的基本保護功能,很少關注消費者在食用后包裝被遺棄等后續回收再利用問題,故包裝材料的可回收再利用成為保護環境的一項基本要求。此外,包裝材料的綠色衛生性同樣也是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在包裝基本的說明功能上,傳統設計師一般也只會考慮圖案和文字如何更好地向消費者推銷產品,如何提高產品銷售量,而不去考慮由此帶來的印刷問題,如印刷中揮發性有害物質對食品內部的遷移影響。綠色環保包裝材料無疑不是食品包裝最佳的選擇,包裝設計師在進行食品包裝設計時應更多選擇安全的材料,確保食品包裝材料從生產源頭到消費者使用的全部過程中都能保障其安全。在包裝設計方面,包裝設計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設計水平,尋找視覺扁平化設計,簡約而不簡單;結構材料減量化設計,從而達到保護食品安全目的的同時降低包裝成本。
3.2 不斷更新法律法規,提高檢測水平,加強企業監管
至今,我國尚未出整、完善的食品包裝安全法律法規,現有的QC標志是食品包裝安全認證標志,其為食品包裝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5]。綠色環保包裝產品沒有相關標準,其印刷也沒有相關工藝標準和要求,這無疑使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包裝原材料生產企業、食品包裝印刷等相關企業無法可依,也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出現的原因之一。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網絡進行項目接單,在整合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問題。包裝印刷企業在印刷日用品包裝的同時也會印刷食品包裝,容易導致交叉污染,難以確保食品包裝印刷的安全性。通過資源整合,食品包裝印刷企業只提供食品包裝產品的印刷,進而提高食品包裝安全的檢測水平,此舉不僅是簡單地保證食品物理性狀完好無損,更多的是讓人們關注潛在的揮發性有害物質檢測,也是確保食品包裝安全的手段之一。
國家政府要不斷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可以借鑒發達國家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有關經驗,加強對食品企業、食品包裝原材料生產企業、食品包裝印刷企業等相關行業的監管力度,不斷完善食品包裝安全檢測手段,從而確保食品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生產、加工、包裝、流通等環節,處處做到有法可依,有標準可循,最終確保食品安全。
3.3 不斷提高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辨識能力
消費者作為食品包裝的最終使用者,對食品安全提出的要求應該受到食品企業、包裝設計師和食品銷售商更多地關注。消費者也應該不斷改進消費觀念,避免出現為買包裝而買食品的“買櫝還珠”現象。消費者需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而非精美華麗的食品包裝,這樣才能有效避免過度包裝。如今網購已成為一種時尚,在網購食品成為一種消費模式的同時,網絡食品品牌也在不斷增加,網絡食品安全隱患也隨之出現。只有消費者留意網絡食品包裝上的QC標識、關注網絡食品生產日期等信息才能有效保證食品安全。
在追求環保低碳的今天,綠色是主流,更能體現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生活追求。只有綠色消費成為社會消費的主流時,綠色環保包裝才能成為食品包裝的趨勢,才能使食品包裝相關行業不斷的改革創新,向綠色環保道路前行,從而使綠色環保包裝成為未來食品包裝安全的一種有力保障。
4 結語
我國作為食品生產和銷售大國,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只有通過國家、社會、消費者等相關方面加以關注并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才能確保食品生產和銷售的安全流通,確保食品包裝相關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確保人們食用到健康營養的食品。發展綠色環保包裝是確保未來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食品衛生通則.
[2] 唐玉.影響食品安全的包裝因素分析[J].中國包裝工業,2012,(6):28-29.
[3] 王宏洋.綠色印刷的設計與評價[J].印刷質量與標準化,2016,(3):8-10.
篇5
包裝色彩的運用與整體設計有著極其重要的視覺效果,其視覺沖擊力的體現也決定了價值。色彩的成功運用對于消費者心理也會產生重要影響。
一、包裝設計三要素之間關系
包裝設計的三大要素表現為文字、圖案、色彩,主要體現在對標志文字設計、圖形圖案設計與包裝色彩設計的應用,優秀的包裝設計作品不僅要考慮這三元素之間的運用,同時也要充分結合三元素與消費者心理之間的密切聯系。
(一)包裝的文字設計
包裝設計的第一重要要素為文字的設計,文字是包裝設計中一種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其文字內容為企業品牌形象文字、廣告宣傳性文字和一些必要的說明性文字,文字的設計最為一種視覺符號,也會使其包裝更加具有識別性和獨特性。
(二)包裝的圖形圖案
包裝設計是藝術性與商品性的統一,圖形圖案的設計也正是包裝藝術性的體現。圖形作為一種直觀的視覺語言存在于包裝設計之中,優秀的圖形圖案創意設計可以傳遞一種藝術氛圍,也可以與其文字設計產生良好的呼應與共鳴。
圖形設計的創造力可以產生直觀的視覺語言,進而引起消費者的關注,產生購買欲望。就包裝圖形的視覺張力而言,通過對圖形的提煉概括以簡單或復雜不管是靜態夸張的形式體現出來還有是通過運動感表現出來的,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新形象。
(三)包裝的色彩
色彩作為包裝設計最重要因素,體現著極強的沖擊力視覺語言。色彩在包裝設計方面可以通過色彩信息的傳達引起人們的注意,使人們對其包裝產生色彩美感,也可以通過視覺沖擊力的角度使人們產生購買欲望,使商品在競爭力上占有一定的優勢和地位。
在玲瑯滿目的消費市場上,色彩往往可以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若是能夠將色彩的明度、色相、純度、冷暖巧妙合理的運用并體現在包裝設計上則會產生完美視覺表現。在消費市場上,成功的包裝色彩設計能使顧客對其給予關注。所以,包裝設計中的色彩運用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產品銷售成功與否。
二、食品包裝色彩設計
消費者對于同類食品的選擇,食品包裝的顏色將會是最先映入眼簾的。色彩的搭配會作為一種識別性語言體現在食品包裝設計中,所以食品包裝的色彩是食品特性的體現。
色彩在食品特性的體現往往是通過形象色和象征色兩方面體現出來的,食品的形象色,即是指食品包裝的色彩對食品形象的描述,例如檸檬口味的食品一般選用黃色為包裝色彩,西瓜口味的飲品可選擇紅色為包裝色彩,這樣可以使消費者快速形象地對此類西瓜味飲品做出視覺認知。而所謂表現食品的象征色,指人們在多次運用后把之一色彩作為了此食品的代表色,當人們看到這類顏色的產品包裝就能會該食品做出初步預測,例如看到白色包裝盒的物品,人們就首先聯想到藥物。食品包裝色彩的選取必須有機的把形象色和象征色統一,使消費者看到此色彩時能做到快速的辨別。
綜上可知,色彩的選取是為了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服務的,必須貼合反應產品特性。因此,食品包裝的色彩設計應該做到易于消費者記憶與聯想。色彩的協調與統一在食品包裝設計中也是極為重要的,大多是產品的色彩包裝都是由多種色彩混合而成,在整體包裝色彩設計中既要做到和諧統一的搭配顏色又要做到不失時機的符合食品特性,只有做到這樣,食品的包裝色彩才能有完美效果。
三、消費者心理
能夠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的包裝設計才是符合現代設計發展的要求,一個優秀的包裝設計不但要符合設計的基本原則,還要滿足消費者的心理訴求。
心理學上,把人們對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或者說已經養成的習慣,會影響后面所進行的活動的思維稱作思維定勢。什么樣的包裝可以使消費者作出選擇,這是消費者心理思維和動機的體現。消費思維,一定程度上會發展成為一種定向思維,消費者對于自己所了解的產品會產生連鎖的思維反應,所以在設計商品包裝時需要考慮怎樣的包裝才能符合消費者的消費思維。消費動機與消費思維是相輔相成的,消費動機的產生都是因為消費需求,只有存在購買的需求之后才會產生相應的消費。
四、結語
篇6
【關鍵詞】產品包裝英語設計規范化使用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商品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商品上開始使用外語詞匯作為包裝手段。尤其是食品包裝上的外語詞匯,不僅方便了外國人對商品的選擇,促進了我國商品的出口和消費,在宣傳上也體現了時代潮流,迎合了大眾的消費心理。
近年來,隨著英文包裝的泛濫,許多英文詞匯的運用開始變的隨意和混亂,用詞和語法使用不規范、隨意套用外國商標等現象時有出現,這大大降低了中國商品的市場價值,對我國的廣告宣傳也造成了消極影響。
1 食品包裝英語規范化使用的重要性
從消費學上來講,商品的包裝就是一種無形的品牌,而英文的使用就和品牌的商標一樣重要。作者看來,品牌商標是所有關于該產品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設計元素的組合。這其中,英文作為被人們廣泛認知的國際性語言,其表達的準確性與規范性至關重要。
從消費心理學上來說,中國當前的消費者對于國外產品的認可度更高,食品包裝上使用英文包裝或者英文廣告可以提高消費者消費的潛在欲望,提升品牌的價值。一旦產品包裝上的英文使用不規范或者出現“冒用”、“套用”的現象,會降低消費者對該產品的評價,影響企業形象。所以,食品包裝在使用英語進行創新的同時,必須要保留一定的語言規范性。
2 當前市場上商品包裝中英文使用的現狀
2.1 名稱翻譯錯誤
在許多超市中,我們都能看到進口商品或者國產商品為了追求視覺效應,在食品的外包裝上使用英文字母,但是這些產品的單詞選用不是很準確,而且有時出現的是淺顯的翻譯錯誤。
2.2 專業語法錯誤
產品對于產地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尤其是食品產品,必須明確指出原產地和生產日期以及原材料等。但是當前市場上對于這些細節的翻譯,還存在不足。比如對產地“虎門”,有的廠商直接采用翻譯工具提供的單詞“tiger door”,像這種單詞,正確的語法應該是音譯,即:“Humen”。再有就是許多特殊意義的詞語:比如“開封”,有的產品表達成“Open it and help yourself”,這句話講的是:免費自用,完全不符合語法和翻譯規則。正確的應該是“Ready to be served”。
2.3 發生錯誤的原因分析
經過作者調查,出現食品包裝英語混亂使用的原因有以下幾種:第一,機器翻譯。指的是許多設計者使用谷歌翻譯或者百度翻譯來進行詞語轉換,導致語言性錯誤。第二,審核不嚴。對于英文的使用,食品包裝袋的制作者沒有認真審核,或者生產者本身的英語底蘊不足,導致出現英語使用混亂的狀況。第三,故意混淆,模糊產品。這種屬于通過對產品包裝的復雜化來欺騙蒙蔽消費者,以達到產品銷售的目的。
3 如何加強食品包裝中的英語規范化使用
3.1 充分理解商品包裝再設計
商品包裝一次設計,是使用視覺平面設計來進行產品的整體包裝。比如:食品的包裝形式,材料和主題形狀顏色等。商品包裝再設計就是指在一次設計的基礎上為包裝添加文字、圖案、色彩等設計元素。作為包裝的設計者,必須要了解英文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效果,結合產品的特點進行規范化使用,提升產品的形象,推動產品進入市場。
3.2 掌握基本的商務英文使用規范
食品包裝中的英語屬于商務英語的一種,它的翻譯方式和語法結構與普通的對話和學術性英語有所不同。所以,食品包裝中使用的英語必須符合簡短、精要、吸引性等特點。所以設計者在使用英語的時候,除了要兼顧商品的屬性和廣告效應,還要懂得一定的商務英語使用規則,對于像食品產品的單位、固定用語等詞匯一定要專業,這樣才能提升產品的整體價值。除此之外還要對中國的地名專有翻譯進行了解,對于英語翻譯的地名與漢語拼音翻譯的地名區別使用。
3.3 加強對廣告的審核,減少英文使用的低級錯誤
最后就是要加強對食品包裝中的英語的審核,廠商作為設計者和使用者,要提高對產品包裝的重視程度,仔細檢驗英語使用是否規范。減少低級錯誤的出現和淺顯的語法錯誤。
此外,我國的有關部門也應該加強對食品包裝方面的審核,實行不定期的抽查,對于不符合要求的產品限期整改或更換包裝。利用行政手段幫助市場規范產品包裝的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應當加深相互之間交流的程度。英語研究人士要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食品生產者和廣告設計者規范商業英語的應用,在提高食品包裝中英語使用專業程度的同時,為我國商品經濟發展做貢獻,為中外交流拓寬便利之門。
參考文獻
[1]張琳.市場營銷英語[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144.
篇7
根據此篇報告,北美地區冷凍食品市場中的領先企業包括雀巢食品公司、亨氏食品公司以及康尼格拉食品公司。這些公司之所以能夠領先于其他公司,很大程度上歸結于其對創新包裝的開發與研究,這些創新包裝不僅很好地表現了產品的差異特性,而且方便了冷凍食品的處理及使用過程,從而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感受。
康尼格拉食品公司為“Healthy Choice(健康之選)”系列冷凍主菜所設計的包裝即為鮮活一例。此款包裝最大的亮點為排氣孔的設計。設計師在覆蓋托盤的透明薄膜上設計出若干個排氣孔,確保食品可在4分鐘內完成微波加熱過程,免去消費者對托盤薄膜進行剝離、攪拌等處理。僅僅一個排氣孔的設計,為消費者的烹調過程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此外,“健康之選”系列產品采用透明聚丙烯塑料托盤包裝,方便消費者明確地了解內裝食品的配料和真實狀態,以確定食品的新鮮程度。為了保護托盤不受損壞,設計師在托盤外部包裹了預印的紙板套標。除了兩個位于轉角處的開口,托盤內部全部被封裝在不可見的紙質套標之中,不僅很好地保護了內包裝,而且具有出眾的貨架表現力,使其在超市貨架上格外醒目。
另有一例來自雀巢食品公司。雀巢食品公司在推出Lean Cuisine Market Creations食品時,特別推出了防水汽的自立袋包裝。此款包裝的獨特之處是可為產品保留營養成分,被雀巢食品公司譽為“前所未見的冷凍食品包裝”。與其他防水汽的包裝不同,此款包裝摒棄了通常所用的密封條裝置,在其背部安裝有一個水蒸氣釋放閥。覆蓋于包裝薄膜上的排氣孔處設計有透明的薄膜貼片,可方便包裝內部的水蒸氣釋放。此外,在1100W的微波爐烤箱中,此款包裝的烹飪時間僅為5分鐘,大大方便了消費者的
使用。
篇8
【關鍵詞】色彩情感 食品包裝設計 表現
Analysis The Color Emotional Performance in Food Packaging Design
PENGYi-qing
(Guangd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rt Design,guangdong foshan 528041)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lor in packaging design the multi-sensory expression of emotion. Emotional color in packaging desig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as the foundation, analyzes the emotional colors in the form of food packaging design, through the emotional and visual color, taste, smell, touch four aspects to study. Enhance attraction and appeal of commodity and the audience's attention to promote the sale of goods. From human senses of sight, taste, smell, touch, all aspects and multi-level to develop consumer sensory function, communication emotion, stimulate consumers' desire to buy, then promote the sales.
【Key words】Colour emotion Food packaging design Performance
色彩是生活中最豐富的視覺元素,并與人的情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每天人們一睜開眼睛,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色彩,它展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在色彩中選擇、在色彩中享受,繽紛的色彩帶給人們豐富的感覺和聯想。尤其人們每天生活中接觸到食品方面的色彩更有著非凡的吸引力和誘惑力。好的食品包裝設計離不開色彩的美感,而食品包裝上的精美色彩,不但能吸引人的目光,勾引起人們的食欲,還能影響人們的消費取向和對包裝的判斷,并能促進銷售、樹立品牌形象,而且具有呼喚情感的力量。
1 色彩情感的概念
情感,也稱感情,是人的喜、怒、哀、樂的心理活動。而色彩情感是經過色彩心理以及情感相結合的設計。色彩情感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人的聯想而得到的,而且色彩強有力的視覺沖擊力雖無法用科學理論解釋清楚,但對人的情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以至于每個人在購買商品時都有切身體會。使人們對不同的色彩產生不同的感覺,直接影響人們的心理判斷,在琳瑯滿目的食品包裝中,鮮艷的色彩是最先吸引人的目光,這是因為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色彩往往是一種先聲奪人的傳達要素,極易吸引顧客的視線。色彩能刺激人的感覺,引起心理變化,喚起人們不同的情感,如興奮、郁悶、快樂、痛苦、積極、消極等情緒。色彩情感不僅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吸引顧客的注意力,而且還影響消費者對商品的主觀判斷。
2 色彩情感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表現形式
色彩能夠喚起人們自然無意識的反應聯想。當走進超市,面對五顏六色的食品時,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食品漂亮的外包裝,看到外包裝上的色彩、圖形和文字。這些因素都能影響到對食品包裝的促銷(圖1和圖2)。
而這種色彩情感上的表現主要是通過食品包裝中的兩種色彩來表現:一是食品的形象色,二是食品的品牌色。
2.1 利用食品的形象色來表現
食品的形象色也可稱食品的固有色。當在超市看到一個食品類包裝后,想了解這種食品的類型、口味等,又不能打開包裝來看,那么食品的形象色在包裝設計中就起到暗示作用,因為形象色是直接體現產品固有色彩的用色,比如橙黃色一般就是指橙子的顏色,那么在食品包裝設計中就用橙黃色代表橙味;棕褐色是指咖啡的顏色,棕褐色也就代表咖啡的味道。紫色指葡萄的顏色,那么紫色通常代表葡萄味,黃色是香蕉的顏色,代表香蕉味,大紅色是辣椒的顏色,代表麻辣火熱的感覺[1]。除了取自與食品固有的色彩經驗外,之前的一些購買經驗與色彩感覺也是誘導消費者來購買的一個來源,比如,以前在看到的所有紅橙調食品包裝里所嘗到的食品都是甜味的,當再看到另外的紅橙調包裝之后就會產生相同的感覺,這就是食品形象色在其中產生了影響力。
圖3是德芙巧克力的包裝,整體色調鮮亮飽滿,視覺沖擊力強,在包裝上采用巧克力的固有色――咖啡色,作為產品包裝的主色,象征優雅、甜蜜,配有不同口味的色彩作副色,構成系列產品的棕色調,使整個巧克力系列產品具有濃郁的巧克力香味,將巧克力的高品質信息運用色彩語言傳達給消費者,特別容易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這種形象色彩運用到食品包裝設計上,非常直觀,極易被人們接受,因為通過色彩,視覺上會很自然地對包裝中的產品產生感覺,勾引起食欲,達到促銷產品的作用。
2.2 利用食品的品牌色來表現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食品包裝市場上,如果要使自己的產品區別于其他產品的視覺特征,更富有誘惑消費者的魅力,并能刺激和引導消費,增強人們對自己品牌的印象,這些都離不開食品的品牌色的設計與運用。一般食品的品牌色通常運用鮮明豐富的暖色調來突出食品的新鮮、營養、味覺感。而暖色系的顏色主要是以紅色、橙色、黃色為主,這些顏色容易使人聯想到食品甜美的味道,色彩視覺效果也很醒目,因為這三種顏色在色光譜的排列中是排在前三位[2]。
今天,每個企業都想擴大自己商品的知名度,使自己的商品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產生影響力而遠近馳名,那么商品的包裝無疑是擴大企業知名度的最佳途徑。優秀的商品包裝的色彩設計能使消費者認準品牌。可以使消費者在看到這種色彩時,會有一種認同感和熟悉感,這種認同感和熟悉感正是促使消費者去消費的重要影響力。比如,一提到雀巢咖啡就會馬上想到它那大紅的品牌色,見圖4。在包裝上采用大紅色作為產品包裝的主色彩,象征熱情、活力,配有黃、藍、綠色作點綴色,構成系列產品的暖色調。品牌色彩的運用與藍、綠色形成對比,使整個雀巢系列產品具有濃郁的咖啡香味,將雀巢咖啡的高雅品質信息運用色彩語言傳達給消費者。這種風格的設計,更容易影響到年輕人和小資情調的中產階級去消費。
3 食品包裝設計中色彩情感的多感官表現
3.1 色彩情感與視覺
色彩能從視覺上對人產生刺激,色彩的千變萬化是通過人的視覺生理上的不同反映感知出來的視覺印象,人的眼睛能夠識別一定距離內的形狀與色彩,這主要是因為人具備一定的視覺生理功能。在人的視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覺中,視覺是排在前面。色彩視覺其實就是對色彩的感受。而影響視覺感受最靈敏的要素也是色彩,在食品包裝設計上通常把色彩設計得要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還要容易引起人們的心理變化和情感反應。色彩又是一種富有情感的語言,不同的色彩對人們的感官有不同的刺激,并對人們的心理有著不同的影響,使人們產生情緒上的變化,聯想起與此色彩相關的事物,從而加深記憶[3]。
3.2 色彩情感與味覺
色彩可以引起味覺聯想,當某種顏色呈現在視覺感官面前的時候,會很自然地聯想到某種味道。如看到大紅就會讓人聯想到紅紅的辣椒,自然會嘗到辣的味道,當然也會聯想的紅蘋果,那么就有甜甜的味道。所以常用紅色或粉紅色來設計糖果的包裝,因為這種顏色可傳送甜的味道。見圖5粉紅色巧克力的包裝,粉紅色就是甜美食品的象征色。由于紅、橙、黃等顏色產生溫暖的感覺,能刺激人的食欲,多用在食品的外包裝設計中。一見到清淡的黃色用在蛋糕上,就會感到有種濃濃的奶香味,見圖6蛋撻的包裝,就想情不自禁地咬一口,嘗嘗它的味道。因而,在表現食品的香味時,多用黃色。紅、橙、黃具有甜味,青綠色讓人想到了酸梅的味道,褐色是苦咖啡或中藥的味道;白色是咸的鹽的味道,同時又會聯想到玉蘭花的花香的味道;米黃色具有奶香味。人們感受到色彩的味道,有些顏色是直接用“食物+色彩”的形式來命名的,如檸檬黃、葡萄紫、櫻桃紅等。同樣,淡淡的紫色可以讓人聯想到丁香花、荷花和薰衣草,似乎讓人聞到了迷人的花香味。這種由色彩情感引起的味覺聯想也越來越被用于包裝實踐中[4]。
合理的運用色彩給消費者所帶來的味覺聯想,了解和掌握色彩味覺的心理感受在食品包裝色彩設計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準確傳遞出包裝內容物的味覺信息,表現該食品的特點,樹立食品的品牌優勢。
3.3 色彩情感與嗅覺
據研究,嗅覺給人帶來的印象在記憶中保存的時間是最久的。吉普林認為,“氣味要比景象和聲音更撥動你的心弦”[5]。色彩的嗅覺感常來自發出氣味物的聯想,通常紅、黃、橙等的暖色系容易使人感到有香味,偏冷的濁色系容易使人感到有腐敗的臭味。時常有這樣的感覺,嗅到不同氣味,心理自然就會有一種色彩的暗示,如嗅到刺激、火辣氣味聯想到紅色,嗅到田園鄉土氣息聯想到綠色、嗅到海水氣息想到藍色……這就是色彩嗅覺產生誘惑作用,這種作用主要是由色彩的抽象聯想引起的。由某種色彩聯想到某種花香;如白色使人聯想到百合花或夜來香的氣味;桃紅使人聯想到桃花的芬芳;茶褐色會使人聯想到焦糊的氣味;深色調則使人聯想到腐敗的氣味。最能發出芳香的色相是黃綠色[6],見圖7玉米卷包裝的色彩。米黃色的外包裝加上卷曲的玉米圖形,好像感受到了包裝里面存放玉米的味道,在包裝上除了色彩的設計外,還有具有氣味構思的圖像設計,仿佛聞到了玉米的甜香和爆米花的幽香,從而傳達出色彩嗅覺對食品包裝設計的影響,加深消費者的印象而選擇購買這種食品。
3.4 色彩情感與觸覺
色彩與肌理的關系直接影響到色彩與觸覺的關系,色彩觸覺感主要是由包裝材料表面的肌理來體現,其次是視覺上的觸覺,對色彩的心理感知;色彩因明度與純度不同,其傳達的觸感也就不一樣。一般情況下,明度高的色彩顯輕,明度低的色彩顯重;純度高的艷色顯重,而濁色顯輕。明度高、純度低的色彩感覺軟;明度低、純度高的色彩感覺硬[7]。在進行食品包裝設計時,要體現包裝牢固、耐用可選用重色,表現包裝輕盈的感覺可采用淺色,軟包裝應用明濁色可感覺輕快、柔軟,這樣可使消費者獲得對食品包裝的識別,這種識別可以通過包裝的視觸覺來完成[8]。見圖8水果飲料的包裝設計。如香蕉汁、草莓汁、奇異果飲料的包裝,通過對香蕉、草莓、奇異果表皮肌理的真實模擬再運用到商品的外包裝上,視觸感較強。這些包裝上的色彩與材料完美的結合能使食品包裝錦上添花,表達出微妙的情感變化,以滿足人們的觸覺享受與人文關愛,從而影響到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使大家喜歡上這種食品而產生購買欲望。
結語
色彩情感是互相連通的,常常是通過聯想的思維活動去實現。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聯想去評價色彩,并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色彩,欣賞色彩。各種色彩的視覺與其它的味覺、嗅覺、觸覺等感覺形象相聯系,并在大腦中留下綜合性的印象,所以色彩視覺形象的出現,也會引起其它感覺形象的共鳴[9]。色彩情感在食品包裝設計中必須遵循食品本身的特點,體現食品的特色,還要考慮到人們的消費心理需求及審美習慣。精美的食品包裝設計,不僅能美化商品,抓住消費者的視線,使他們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審美享受,還能對產品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讓人在不經意中注意到食品的品牌。只有充分抓住食品包裝色彩中那些最容易被感知的部分――鮮艷的色彩、誘人的氣味、甜美的味道、親切的觸感,體驗著這種多感官之間的相互交融,才能做出好作品來真正打動消費者的心。
參考文獻
[1]林家陽.設計色彩教學[M].東方出版中心,2008.
[2]陳小清.色彩構成[M].遼寧美術出版社,2000.
[3]王子源.包裝色彩[M].江西美術出版社,2001.
[4]李祥峰.論包裝色彩中的感官體驗[J].包裝與設計, 2007(6):94-96.
[5]戴安娜?阿克曼,路旦俊譯.感覺的自然史[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9.
[6]高亮,蘆璐.試析色彩對食品包裝設計的影響[J].現代裝飾理論, 2011,(10):45-48.
[7]欣雨.觸覺、嗅覺、味覺、視覺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百度文庫,2009(,5):1-3.
篇9
關鍵詞:兒童食品包裝設計;仿生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02-0060-01
國家統計局、中國兒童產業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2年,我國每年出生新生兒約合1600萬,截止2012年末,我國共有0-12歲的兒童近兩億人,按每人平均每年5000元的開支,兒童用品產業規模已突破萬億。巨大的人口基數和市場容量促使兒童產業不斷升級,并迅速推動中國兒童用品企業品牌化進程。這其中,兒童食品包裝設計的重要性也日益明顯,此時對兒童食品包裝設計進行專門的研究顯得十分及時和必要。
一、兒童食品包裝設計
食品消費在兒童消費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因此兒童食品包裝一直是生產商爭奪市場的焦點。兒童食品包裝面向的是兒童這個特殊群體,因此,兒童食品包裝設計要符合兒童心理特征,設計定位要考慮兒童的喜好,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力,迎合兒童愛動愛玩好奇的天性為根本,能夠將一些益智性、童趣性、啟發性的知識融入到包裝設計中,兒童在接觸食品包裝的同時,無形中還可以增長知識,從而起到教育作用,增強食品本身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同時,兒童食品包裝應比其它產品的包裝更注重環保的視野和對社會對兒童長期負責的意識,使包裝產品能循環利用,多功能,同周圍的自然體系和整個社會的環境和諧。
二、仿生設計
仿生設計是人類社會活動與大自然的契合點。仿生設計以自然界萬事萬物的形態外觀、功能結構、物質組成、信息控制以及各種生物特征及其原理為研究對象,有選擇地在設計過程中應用這些特征原理,同時結合仿生學的研究成果,為設計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徑。仿生設計從最初無意識的簡單的形態模仿,到功能結構的模仿,再到相關的系統理論的形成,已逐步成為設計領域中一種科學、系統的新方法,并反過來指導人們的設計活動。仿生設計不斷地為人類創造更加宜人、理想的生活方式,使得人類社會與自然做到真正的和諧共生,并逐漸成為設計發展的趨勢之一。
三、兒童食品包裝的仿生設計方法
為了使兒童食品包裝造型生動、情趣盎然,給兒童帶來愉快、幽默、風趣、生命活力等感受,從而誘惑其購買欲望,設計者經常仿照生物的形態、結構、色彩、肌理、效果來進行仿生設計。
(一)形態仿生與兒童食品包裝設計
形態仿生設計是指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將仿生對象的形態特征,經過簡化、抽象、夸張等設計手法應用到設計中去,使設計的外觀形態和仿生對象產生某種呼應和關聯性。兒童在決定購買一樣食品的時候,不會像大人一樣仔細閱讀包裝上面的說明文字,因此,兒童食品包裝的外部造型就顯得尤為重要。兒童食品包裝設計的造型要更有趣,要富有豐富的想象力,這才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刺激他們的購買欲望,推動他們的購買行為。由此可見,形態仿生設計在兒童食品包裝設計中應用前景很廣,它使得兒童食品包裝更具生活化、情趣化、藝術化。兒童食品包裝形態仿生設計就是以生物的自然形態為原型進行再加工創造的設計,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創造出很多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包裝。自然形態的多樣化提供了包裝造型上的多樣化,增添了兒童食品包裝設計的形式趣味感,讓包裝更具有感染力和親和力。例如,兒童食品包裝設計常常在包裝的造型上采用一些動物、植物、房子、汽車、水果等自然形態,這可以讓包裝更具趣味性和益智性,將包裝變身為玩具,讓孩子們樂于其中,激發孩子了解外部世界及自身。
(二)結構仿生與兒童食品包裝設計
設計師結合不同的設計目的,研究生物體和自然界物質存在的內部結構原理,尋求生物結構與產品的潛在相似性進而對其模仿,將其應用于設計中即為結構仿生設計。包裝的結構是包裝的骨骼,它不同于包裝的外部造型可以直接展現在人們的面前,而是通過包裝的開啟方式、外部形態、具體使用中體現出來。在兒童食品包裝設計中可以通過分析生物的整體或部分的結構特點,在設計時進行充分的利用與模仿,從而創造性地設計出符合兒童的心理且耐人尋味的包裝來。因此,模擬就應該更加理性化,更注重功能方面的設計,根據兒童的需求,通過仿生對象的結構特征在仿生食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不斷調整其舒適性和宜人性。例如,蜂巢由一個個排列整齊的六棱柱形小蜂房組成,每個小蜂房的底部由3個相同的菱形組成,這些結構與近代數學家精確計算出來的菱形鈍角和銳角完全相同,是最節省材料的結構,且容量大、極堅固,令許多專家贊嘆不止。蜂窩狀的結構設計在兒童食品包裝設計之中很常見,這正是因為設計師充分利用了六菱形用材料最少,圍合空間最大的特點。
(三)色彩仿生與兒童食品包裝設計
色彩仿生設計就是從自然界豐富多樣的色彩和色彩搭配中,總結色彩在仿生對象中的作用,探索和發現其特定的功能和形式規律,吸取大自然色彩的優點,將其運用于設計中,使設計既有功能作用,又具有和諧的美感。兒童對色彩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敏感和想象力,對于兒童來講,每一種熟悉的顏色都是某種物品的象征,例如,紅色象征著太陽、溫暖和火焰,藍色象征著大海、藍天,綠色就是草地與樹木,對于每一種他們喜歡的顏色,兒童都有現實中的食物進行聯想。成功的兒童食品包裝色彩仿生設計的應用,可以提高兒童的認同感,進而提升兒童食品包裝設計的品質。
(四)肌理仿生與兒童食品包裝設
設計師借鑒和模擬自然物表面的紋理質感和組織結構特征進行設計,使得設計表面紋理具有審美、情感的體驗,即為肌理仿生設計。將自然肌理運用到兒童食品包裝中,不僅僅表達出自然界的外表之美,我們利用這些豐富的表面肌理通過各種材料表現手法和技術,創造出一種新的深層意境的視覺語言,達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例如Naoto Fukasawa的仿水果表面肌理的飲料盒包裝設計,使用橡膠材料,充分表達出香蕉、橘子等水果味的設計語意,兒童看到飲料盒就仿佛已感受到了水果的味道。
(五)功能仿生與兒童食品包裝設計
功能仿生設計主要研究生物體和自然界物質存在的功能原理,并用這些原理去改進現有的或建造新的技術系統,以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或新產品的開發。功能仿生設計在兒童食品包裝中的廣泛運用是未來設計的趨勢,越來越受到重視。2006年4月Seaquist公司推出了一種專門為兒童飲料(PtitsMonin)配備的新型瓶蓋,造型如小動物的頭一樣。這種旋轉式的瓶蓋擁有吸引兒童注意力的卡通造型,且用法簡單。撕去質量密封條,在開啟瓶蓋時,瓶蓋紅色的卡通造型嘴里會彈出一個用塑料橡膠做的柔軟舌頭,且起到了吸管的作用。比如,當兒童抓住舌頭放進杯子里時,擠壓瓶體,飲料就可以從舌頭中流暢地落下,既衛生又安全。當瓶蓋被擰緊時,舌頭就會被瓶蓋和瓶體壓住,這也是另一種密封的方式。
四、結語
兒童食品包裝設計的蓬勃發展有目共睹,設計師在進行兒童食品包裝設計時,既要考慮包裝的保護功能,也要照顧兒童的心理需求,在設計風格上吸引孩子們。仿生設計是兒童食品包裝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源泉。我們應對兒童食品包裝與仿生設計的關系做更進一步研究, 從自然萬物中發掘更多的原創點, 創造出更多藝術化、情趣化、生活化的兒童食品包裝設計。
參考文獻:
[1]劉丹.兒童食品包裝設計淺論[J].藝海,2012年01期.
[2]孫寧娜、董佳麗.仿生設計[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
篇10
【關鍵詞】兒童食品包裝 交互設計 包裝結構設計
引言
近年來,包裝領域產生了一個新的概念――交互式包裝,這一概念目前還沒有完整的確切的定義。它的主要含義是指通過包裝材料和包裝手段的實施,使產品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一種緊密聯系。它包括功能包裝,感覺包裝和智能包裝,這一新的概念的產生,已經超出了單純的印刷圖像的范疇,并使包裝成為了產品的一部分,甚至于產品的本身。交互式包裝能給消費者帶來強烈的互動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因此也能給企業帶來可觀的利潤。現在在市面上可以看到一些這樣的包裝,如帶有紋理質感的包裝,帶有氣味的包裝等。在包裝多樣化的同時,交互式包裝又給包裝領域注入新鮮的血液。某些產品之所以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提高消費者的忠誠度,有絕大部分的原因在于它的外包裝,因此有效地改進產品的外包裝和外包裝的特性,才能給產品帶來活力。
1 兒童食品
兒童食品,即指專為18歲以下各年齡段兒童設計生產的,符合兒童生理需要的安全營養食品。兒童食品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比如,根據食品的特點和適用性,兒童食品可以分為兒童保健食品、兒童強化食品、特殊兒童食品、學生營養餐、嬰幼兒食品以及適合兒童休閑時食用的各類型食品。從傳統意義上講,對兒童食品進行包裝可以保護兒童食品不受損害,并方便食品運輸。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兒童食品的包裝還能起到宣傳推銷產品的作用。因此,對于兒童食品包裝不再是簡單的“包裹”,而是需要從色彩、外形、方便運輸等方面進行巧妙設計的包裝,以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欲。
2 兒童行為特征分析
一切的包裝設計都應該把消費者放在第一位,以使用者為中心進行設計,而不只是設計師自己的思想體現。在包裝設計的開發過程中,執行消費者本位的設計思路,實施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設計評估與改進可以避免設計師虛擬用戶體驗的局限與風險,真正提供能夠吸引消費者的產品包裝。兒童的行為是在參與食品包裝交互過程中的主要方面,但在食品選擇和購買中,我們經常會以成人的主觀想法去決定兒童的想法,并且讓他們來聽從我們的決定。其實,我們“強加于”孩子的想法導致我們忽視了兒童自身的發展規律,并且限制了他們行為上的自主性。他們有自己的一套行為習慣,并在不同年齡層次上表現得不同。因此我們要從兒童本身的行為特點出發,尊重他們的行為意愿,根據他們的思維和行為習慣來對食品包裝進行設計。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生理與心理逐漸成熟,表現出一定的行為習慣特點。在接觸食品時,觸發兒童的首個交互行為便是拿起和開啟食品包裝。事實上,兒童從嬰幼兒階段開始,便有了一定的抓握行為和初步的手眼協調的擺弄物體的動作,但是這些動作往往還不夠準確和靈活。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他們會不斷地模仿成人的行為來逐步熟練接觸物品的動作,并強調“我自己拿”“我自己吃”等自主性的行為。比如當具有熟練操作運用物品的能力的兒童初次拿到食品包裝時,常常會因為著急吃到包裝內的食物而遇到包裝開啟困難的情況,于是他們會去尋找尖銳鋒利的工具或直接放進嘴里用牙齒來協助開啟,或者完全不能自己開啟只能尋求家長的幫忙。不管是借助工具還是直接咬開都是既不安全又不衛生,很多時候由于包裝的開啟過于困難,孩子常常粗暴地撕扯包裝導致食物灑落出來,這也使孩子們本來對食品的期望變成了失望,使他們瞬間失去了愉快享用食品的過程,并且還有可能受到家長的批評。因此,就包裝開啟方式這一方面來說,必須時刻考慮到兒童的行為習慣,食品包裝的交互設計需以保護他們的安全和健康為基礎,增強交互過程的趣味性。
3 兒童的心理特征分析
(1)兒童天性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凡是有趣的東西都能對兒童產生極強的誘惑力。天文學家卡爾說過“每個孩子在他們幼年的時候都是科學家,因為每個孩子都和科學家一樣,對自然界的奇觀滿懷好奇和敬畏。”
同時,所設計的兒童商品要有創意,常見的東西對兒童往往沒有什么吸引力,一些生活中見不到的事物反而常常能吸引兒童的眼球,這從兒童喜歡看動畫片中可以得到印證。同樣,在對兒童食品包裝進行設計時,我們要選取一些好玩有趣的外形,并搭配醒目的色彩,這樣產品就會更誘人。
(2)兒童期是智力開發的黃金時期。因此在設計兒童食品包裝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包裝要有一定的益智性,就是通過包裝設計并在其配套物中,加入有利于兒童智力開發方面的內容,如一些游戲性的趣味故事,或小拼圖小玩具等。在包裝的外型上及開啟方式上要仔細的思考和分析,在必要的包裝開啟上要設計引導標識,使得兒童可以根據提示和標識完成包裝的開啟。
(3)兒童有很強的個性和自尊心。一般情況下,兒童不愿意被人否定,所以在選擇商品的時候顯得猶豫不決。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是,兒童在面對同一類商品時,猶豫不決,在最終決定購買其中一個商品之前,也許已經放棄了很多種商品。同樣,針對這一消費心理而言,好的兒童食品包裝設計就顯得極其重要,一個能吸引兒童眼球的包裝,會使得兒童毫不猶豫地作出購買的選擇。
(4)兒童的模仿能力極強,生活中別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會想要得到,兒童想要和他人保持一致,也想和成人(比如父母或者自己喜歡的人)保持一致。這樣,他們才感到平等,在本能性消費逐漸趨于成熟的同時,社會性消費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尤其學前時期出現明顯的炫耀心理。學齡兒童的社會性需要更是多種多樣。比如,看到一部動畫片有一個寵物、或者一支槍,孩子就會索要,以保持自己與他人的一致。
結語
優秀的兒童食品包裝設計應該是多功能的包裝,即在享受產品的同時能夠使兒童開發智力、增長知識、激發思維想象、了解自我及外部世界。據兒童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95%的兒童均能在玩耍娛樂的過程中領會到更多的知識。可見,將知識巧妙地融入到食品包裝的設計中,與食品包裝完美結合,最終可以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例如在包裝盒上印上與產品相關的迷宮、故事、兒歌等。
兒童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探索精神、以及思維的跳躍性,使得對于食品的包裝,需要根據兒童的特點來進行設計。兒童對于鮮艷的色彩,可愛有趣的圖形圖案的偏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兒童食品的最終購買往往又是由家長來決定的,所以怎樣在滿足兒童審美需求的同時,兼顧兒童家長的需求,充分地運用設計藝術的方法和技巧,把握合理的尺度,這一點顯得猶為重要。我們在進行包裝設計時千萬不能以成人的主觀臆斷,忽略兒童的天性。這就要求設計師根據不同品牌和食品定位,合理安排傳遞信息的視覺風格,如文字、圖形、質感表現、色彩、空間處理等。
參考文獻
[1]李彬彬.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2]張云帆,王安霞,李世國.交互設計理念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包裝,2007.
[3]徐靜.兒童食品包裝的補色效應與消費心理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2.
[4]熊興福,孟永剛.析兒童食品包裝的人性化設計[J].包裝工程,
2007.
[5]馬爽.交互式包裝技術的特點及應用[J].包裝世界,2005.
[6]張佳寧,譚一.兒童產品包裝設計的附加功能之探討[J].包裝工程,2012:14.
[7]劉純,田飛.基于感官體驗的兒童玩具設計發展[J].包裝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