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管理培訓范文
時間:2023-12-25 17:52: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資源管理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美國水資源概況
美國地處北美洲中部,總面積937萬平方公里。遼闊的地域上平原、山脈、丘陵、沙漠、湖泊、沼澤等各種地貌類型均有分布,山地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丘陵及平原占三分之二,境內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間低,東部與西部大致以南北向的落基山東麓為界,也是美國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的分水嶺,兩邊的氣候和自然條件差異較大。
美國河流大都為南北走向,主要水系為:墨西哥灣水系,由密西西比河及格蘭德河等河流構成,流域面積占美國本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太平洋水系,包括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薩克拉門托河等;大西洋水系,包括波托馬克河以及哈得遜河等;白令海水系,由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及其它諸河構成;北冰洋水系,包括阿拉斯加州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根據降水量的自然分布,美國水資源特點可以概括為,東多西少,人均豐富。全美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60毫米。以西經95度為界,可將美國本土化分成兩個不同區域:西部17個州為干旱和半干旱區,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西部內陸地區只有250毫米左右,科羅拉多河下游地區不足90毫米,是全美水資源較為緊缺的地區;東部年降水量為800至1000毫米左右,是濕潤與半濕潤地區。美國水資源總量為2970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接近12000立方米,是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
二、美國水資源管理情況
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建設,美國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已基本形成體系,對局部洪水的控制和西部水資源的配置都達到了較高水平,可以說,美國大規模開發利用水資源的階段已經結束。在進一步開發利用水資源已受到生態和環境強力制約的今天,美國水資源工作的重心已轉向高效管理,重點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防治水污染。其水資源管理的主要特點是:
1、以州為主的水資源管理體制。由于美國是聯邦制國家,水資源屬州所有,水資源管理基本以州為主進行。全國無統一的水資源管理法規,管理行為以州立法和州際協議為準繩。州以下往往分成若干個水務局,對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及回用等涉水事物統籌考慮,統一管理。以我們考察的南加州都市水務局為例,這個成立于1928年的水資源管理機構,起初只負責6個縣,5200平方公里的供水事宜,向州供水工程買水再向下一級水務機構躉售。隨著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發展,水務局的職能已不可能拘限于單純的供水,而是必須統籌考慮工業、農業、服務業及生態用水需求,統一規劃調度外來供水、區域內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廢污水處理回用,以保障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盡管這樣的水務局不是政府部門,但州立法賦予其管理權限,對區域水資源、水環境負總責,使美國的水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統一管理。
2、行政措施主要體現在規劃的制定和實施。以州為主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并不意味著聯邦政府在此方面只能袖手旁觀。歷史上,美國聯邦有關部門一方面進行過大量水利基礎設施工程的建設,一方面也協調制定并監督執行了許多州級分水協議。在我們走訪的內政部地質調查局、墾務局等部門,目前都有一些規劃、計劃在制定或執行中,這些計劃涉及水資源調查評價、水質監測、節水、水生態系統恢復等等,都由聯邦投資保證執行。通過規劃、計劃的制定實施,促進美國水資源管理更趨科學和高效。在加州水資源局,政府工作人員正在著手修改“加州水資源計劃”。于1957年制定的“加州水資源計劃”寫入了加州的法律,即每五年就要修改一次該計劃。此次修改將增加干旱對策、節水措施、環境氣候變化等新內容,并對未來10年加州水資源供需作出預測。水資源局今后的行政措施將主要通過這個計劃的實施得以體現。
3、發揮市場在水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水價制定遵循市場規律。美國是一個高度市場化國家,市場驅動機制無所不在。從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到供水區域內水資源的配置,其融資、供求均通過市場機制調控。在南加州都市水務局,來水、蓄水、輸水、抽取地下水、廢污水處理、地下水回灌等都是有償運行的。水務局根據用水需求和供水情況,通過水資源調度模型進行實時調度,以滿足用戶需求。這個調度系統運行的基礎就是市場化管理,水資源按質和成本論價。不同的價格決定了各種水源的分配,也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廢污水得以處理回用,使水資源向效益更高的產業部門流動,即“水往高處流”。
美國的水權與土地所有權密不可分,在水資源使用權的繼承、流轉和交易上,各州有較大不同,因涉及較多法律問題,都非常繁瑣。近年來,在美國西部地區出現了水銀行的水權交易體系,將每年水資源量按水權分成若干份,以股份制形式對水權進行管理,方便了交易程序,使水資源的經濟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美國水價的制定遵循市場規律,基本上要考慮水資源價值、供水及污水處理成本、新增供水能力投資。水費包括供水債券、資源稅、污水處理費、檢測費、管線接駁費等等,水價每年修訂一次。美國也注重水價對節約用水的杠桿作用,近年水價年增幅達到8%,對1985年以后全國保持用水零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水權、水價和水市場的運營,使開源和節流成為市場機制調控的自覺行動,盡管存在管理失靈的問題,但在促進美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方面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4、節約和保護水資源是管理的重點。美國各級水資源部門在談到目前水資源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時,都強調節約和保護的重要性。美國用水結構在20年前已基本趨于穩定,居民生活用水所占比例較高,在1950年至1980年的總用水量增長期內,農業、工業由于結構調整、降低成本以及對廢水排放的嚴格限制,用水一直在下降,增長較快的就是城市居民和服務業用水。為此,美國水資源較緊缺的西部各州采取了許多節水措施,推廣家庭節水器具,改革水價,開展節水宣傳等。有的州對居民用水的限制措施非常細,甚至連灌溉草坪的時間都有明確規定。為了鼓勵節水,政府規定了詳細的經濟政策,凡家庭、商業單位、工廠采取節水措施的都有不同程度的獎勵補貼。節水措施有效遏制了用水量增長的勢頭?,F在,各有關規劃、計劃中都把節水作為主要措施加以突出,尤其是西部各州,在開源與節流的關系中,首先強調的就是節流。
在水資源保護方面,美國十分重視減少對江河的污染和水生態系統的維護。目前全美建有20000多座污水處理廠,各種規模的污水收集處理系統保證了較高的污水處理率。一些城市劃定了大面積的水源保護區,如舊金山政府就購買了飲用水源地集水區,采取嚴格保護措施。美國在水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對生態系統的維護進行了大量研究。聯邦墾務局所管理的西部水庫,都規定要下泄生態水量,以保證動植物對水的需求。美國地調局近年啟動了一項計劃,對全國地下水進行監測評價,以推動各州采取回灌等措施,加強對地下水的保護。
5、新技術應用于水資源管理。在水資源調查評價、規劃、實時監控等方面,美國有關部門廣泛地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如遙感技術,衛星傳送,地理信息系統等。美國地質調查局負責水資源的監測、評價和科研工作,共設有覆蓋全美各個河流和水源地的7028個觀測站點,技術手段十分先進,這些監測站點全部與衛星聯網,任何一個站點上發生在兩小時以前的監測數據都能在因特網上查到。該局不僅開展正常的水資源觀測和評價工作,近年來,還率先運用數學模型進行了全美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質方面的研究工作,其技術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水資源實時調度在美國也很普遍,許多供水區都是通過計算機模型完成對水量的分配,自動化控制對水資源的科學配置起到了促進作用。
6、不斷進行改革。美國的水資源管理處在不斷改革中,體制問題是改革的重點。目前呼聲最高的就是供水與污水處理業的私有化改革。由于美國環保部門對供水提出了更高的水質要求,大量20年以上管齡的供水管道需要更換(占70%),加之水處理成本也要增加,供水業對資金的大量需求呼喚私人資本的注入。美國目前的供水和污水處理企業90%以上是縣、市及各種社區所有,資金不足,人才缺乏,使企業改造舉步維艱;而投資回報率達到20%的美國供水業,對其國內和海外的私人資本有極強的吸引力,因此,供水與污水處理業私有化趨勢明顯。在一些地區,私營水廠和委托管理的水廠越來越多。美國水公司協會調查研究的結果表明,水廠體制變革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水質提高了,用水戶投訴率降低了,經營成本降低了。更重要的是,私有化帶來了資金、工作效率、優質服務,為美國水業注入了活力。
三、美國西部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北水南調工程
與我國相類似,美國的西部較之東部也是主要的缺水區域。美國西部以山地高原為主,主要由太平洋沿岸山地、哥倫比亞高原、科羅拉多高原以及落基山山地組成。太平洋沿岸地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干旱無雨,以冬季降水為主,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少于500毫米,尤其是毗鄰太平洋的加州地區,在全美人口密度最大,工業和城市化程度很高,水資源不足長期以來是美國聯邦和加州政府十分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
在美國漫長的西部開發歷史中,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始終是重中之重。早在1902年,聯邦政府就設立了墾務局致力于中西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經過近100年的努力,在西部已經建成水庫348座、泵站267座、渠道21.6萬公里、輸水干管2300公里、水電站58座。這些工程的建設,為美國西部水資源的配置,為西部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石。有了胡佛水壩,才有內華達美麗的城市拉斯維加斯;如果沒有北水南調工程,今天的美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將風光不再。
美國西部水資源開發利用的一個典型就是北水南調工程。北水南調工程是加州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配置性工程。位于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南北狹長,地形起伏,雨水分布不均。北部雨水較多,常有洪水;南部人口密集,降雨稀少。尤其是南加州,聚集了該州2/3的人口,又是經濟高速發展地區,水資源矛盾十分突出。這一地區主要依靠從東北內華達州科羅拉多河引來的部分河水和地下水。但隨著各州對本州水源的控制和保護,加上地下水超采引起地面下沉等情況,迫使加州政府于20世紀50年代起,統籌考慮解決北澇南旱的水資源配置之策。1960年,加州全民公決支持北水南調計劃,使全長600多公里的調水工程得以開工建設。該工程主干道于1973年竣工,此后,完善和配套工作一直未停。整個工程建有28座大壩和水庫,22座抽水站和一些發電站,年調水量近50億立方米,供加州2000萬人使用,調水量的70%用于城市,30%用于灌溉360多萬畝農田,是目前美國乃至世界距離最長揚程最高的調水工程。
北水南調工程主體投資17.5億美元,全部來自長期債券,由州水資源局根據用水需求與當時的29個地方水務局簽署長期用水合同,再用水費償還債券。這種市場化的資金運作,不僅解決了工程建設的資金問題,也為工程的運營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目前的情況看,北水南調工程的建設是成功的,即使美國對水利工程建設反對最激烈的環保人士也充分肯定這一工程的功績。
四、體會和建議
通過赴美水資源培訓考察,針對我國及西部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保護的實際,我們深切感到,美國作為一個水資源條件較好的國家,又有多年來大量水利設施建設的基礎,仍然高度重視水資源問題,采取切實措施促進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很值得我們學習。歸納起來有幾個方面值得借鑒:一是美國基層水務局的模式和供水業的改革,對我國正在進行的水務管理體制改革有借鑒意義;二是美國水資源規劃和計劃的制定實施,對我們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與如何保證實施有借鑒意義;三是在深入研究水權、水市場及制定水資源節約和保護的經濟政策上,美國的做法值得學習;四是水資源管理的先進技術可以學習交流;五是西部地區水利建設從資金籌措到運營管理能夠從美國西部開發的做法中學到經驗;六是我國西部大開發中如何維護良好的水生態系統應當借鑒美國經驗。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進一步深化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體制保障。從美國水務局的運行情況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與涉水事物的統籌治理具有體制上的優越性。我國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應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國家和地方應制定政策予以推動。目前,我們在推行水務一體化管理上主要著重于理順城鄉水資源管理體制,在水資源保護、污水處理以及回用的管理上比較薄弱,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要加強對水資源保護和污水處理的統一管理。要指導水務部門積極改革內部管理體制,做到政企、政事分開,推動供水企業的改革、改組和改造,引入競爭機制,增強運營活力。
2、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編制落實好水資源規劃。當前,全國各地都在進行水資源規劃的編制工作,統籌安排今后水資源的管理、節約和保護工作。要汲取以往教訓,以求真務實的作風,抓好前期基礎資料的整編,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編制出管用、落實的規劃。
3、適應我國加入WTO的新形勢,深入研究制定促進水資源節約和保護的經濟政策。我們過去過多的依賴于行政政策進行管理,對經濟問題研究得很不夠。水價、水權和水市場的研究在我國剛剛起步。要借鑒美國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充分利用水價這一杠桿促進節水,依靠市場對水資源實施配置,在全社會建立節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的機制,為“十五”期間全國節水型社會的建設提供政策支持。
篇2
關鍵詞:基層水利工程;管理重要性;存在問題;解決措施
1基層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對于農業發展建設而言,基層水利工程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就目前發展來看,農業生產建設必須依托于基層水利建設的發展才能獲得更好的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如防汛抗旱工程、水利灌溉工程、渠道建設工程、渡槽等工程都是依靠于基層水利建設而發展起來的,明顯的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農業生產環境的現狀,不僅僅提供了基本的建設需要,更加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故此,必須加強基層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完善性,針對存在的各種問題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解決,減少維修過程中資源的浪費與使用,進而延長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真正意義上促進其基層水利工程建設的長久發展。
2基層水利工程建設工作管理存在的問題
2.1基層水利管理體制不足
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逐漸被完善,為了獲得長久的發展,一方面必須積極迎合市場需求,服務于社會;另一方面,必須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來完善自身的發展。然而對于基層水利工程建設而言,這將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但是受傳統因素的諸多影響,我國基層水利工程建設并沒有抓住歷史的機遇,從而導致現階段的基層水利工程建設發展現狀與大環境背景下的發展環境不相協調。如,傳統的基層水利工程建設只是單純的注重管理部門的行政指導意義,而不能將其改革放在重中之重,從而使基層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難以發揮其應有的效用。長此以往,基層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就會存在一定的弊端,難以適應水利工程建設的發展。
2.2對基層水利工程存在重建輕管的現象
從現階段發展現狀來看,基層水利工程建設重建設的現象比較嚴重,在某些地區為了追求其短暫的經濟效益,盲目的對其進行建設與修建。在規劃建設過程中,并不能很好的從實際出發,有的只是單純的出于走形式,不僅僅浪費了資源,更是影響了水利工程的效用。各部門領導者的不重視,勢必會造成水利工程管理體系的不健全,人才的大量流失與缺乏,這些因素的存在將給水利工程建設施工管理埋下隱患。
2.3基層水利管理缺乏資金和設施建設
第一,經濟體制改革后,集體經濟逐步淡出人們的視野,導致集體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在建設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農業稅免征后,傳統水利建設已不適應新時期的發展要求,這便增加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難度。此外,作為基層領導在新時期對政策認識的不準確,不能積極推進水利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基層水利的管理和維護。第二,征收難。水費是必要的,開展水利管理工作,在這個階段,在很大程度上對水利管理控制產生了影響。造成水費征收難的主要原因是傳統征收水費的方式不適應社會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的深化,部分地區水費征收沒有統一標準,導致基層水利管理缺乏資金支持。
3加強基層水利工程管理的具體措施
3.1健全水利工程制度建設,加強水利建設宣傳力度
各級水利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方針、政策,完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正確劃分不同性質的水利管理單位,落實水利工程的規章制度,確保水利工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水利工程設計實行投標制度,是設計單位首要考慮的重點。督促設計人員提高設計質量。建立項目偵察系統,對施工過程實施全面監控,及時發現問題。水利工程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政府、廣大農民或從事農業生產者,都應該認識到水利工程管理和維護的重要性,對其開展廣泛宣傳和教育工作,加強對水利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呼吁群眾參與管理和維護水利工程管理,提高他們對水利建設的自覺性。
3.2強化執法力度
管理部門要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加強執法力度與解決方法。一是提高基層水利執法人員素質,這是加強執法管理力度的重點。確保執法隊伍的有效性,才能保證水利工作管理秩序的規范性。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鼓勵執法人員開展水利管理培訓,如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做好執法人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確保管理工作認真、公平,管理人員積極改變自我觀念,確保思想與新時期的水資源管理的基本要求保持一致,堅持依法防洪。在水利管理工作中,要加強對領導的管理,使行政執法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3.3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充分提高質量監督水平
堅持依法水利,依法管理,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重視對輕管的管理效益、加強改造。要明確集體和群眾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責任,將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納入法制化和規范化的軌道,逐步進行。要做好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的配套工作,最大的發揮其效益。加強項目質量管理,對相關法律法規的監督人員培訓,培養一支專業的質量監督隊伍,要求他們充分發揮質量監督職能。同時還需要對監理團隊提供專業的監控設備工具,改進監控方法,提高檢測水平,采用專業工具,對工程質量實施各種客觀公正的檢查。工程建筑材料采購管理人員必須依據實際施工情況采購合格的產品,禁止偷工減料或是以次充好。
3.4加強水利建設資金投入,積極鼓勵社會投資參與
基層水利工程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除了對現有水利工程的維護管理費用,還需要及時增加新的水利基礎設施,這就需要加強農村水利工程的資金投入,政府應在投入中起到帶頭和模范的作用,將水利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明確各個地方對當地水利工程的財政投入比例,更多地運用地方財政收入進行投資。為了防止對這筆資金的不正當使用,還需要相關部門做好專項資金的監管工作,使物盡其用。農村水利工程涉及廣大農戶,必須靈活運用“國家為主,農民為輔”的水利工程發展機制,調動各階層對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投入,實行“誰投資、誰受益”,廣泛吸收社會資金投資水利。同時完善“一事一議”政策,引導農民自主投資投勞,可將“一事一議”的范圍擴大到跨村的斗渠、小型水庫等水利工程。
3.5加強農村水利人才培訓,高度重視專業人員培養
新時期的基層水利工程項目要培養有新思路、新想法的綜合型人才。各級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農村水利人才的培養,通過多種形式,對人才進行多方面的培訓,這些人才既要掌握現代水利工程的技術理論知識,又要熟悉工程管理工作,還要了解最新的經濟發展狀況,提高經濟管理頭腦,只有這樣懂技術、善管理的綜合型的人才,才能滿足當今水利工程的需要。要大力開發人力資源,高度重視農村水利工程專業人員的培養,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培養人才,鼓勵工作人員進行在職培訓,以提高其業務水平與綜合素質。明確基層水利工作各個崗位人員的崗位職責,選擇部分優秀人員進行深造,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農村水利工程人員隊伍,使得在農田水利、水資源管理、水土保持、地質及地下水行政執法等多個領域都能有高精尖的專業技術人才。
作者:崔彥玲 單位:黑龍江省巴彥縣興隆水利站
參考文獻
[1]陳亞杰.探討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中面臨的管理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220.
[2]閆永剛.關于基層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問題的探索[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8:222-223.
篇3
為了解西北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現狀和發展,促進交流與合作,由貴州省環境宣傳教育中心組織,以全省環境保護職能部門及各環保企業主管部門的相關領導,環境標志產品認證企業,ISO14000認證企業主管領導,“綠色學校”負責人及可持續發展的各類大中型企業領導為成員的訪問考察團一行19人,于2003年9月16日至25日對西北地區的新疆、甘肅等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環境保護宣教工作和“綠色學校”創建工作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考察學習,本人有幸參與了此次考察活動??疾靾F所到之處,受到當地環境保護部門的熱情接待,聽取了有關領導、專家的講座和情況介紹,進行了交流和探討。實地考察了當地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如何解決能源的狀況、風力發電站和防沙治沙情況。通過考察學習,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受到了啟發,學到了有用的經驗,順利完成了培訓考察任務?,F將考察情況匯報如下:
赴西北培訓考察團留影
一、西北兩省、區自然環境概況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歐亞大陸中部,我國西北邊陲,國土面積16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東北與蒙古,西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相鄰,邊界線長達5600公里,是我國邊界線最長的省區。到2000年底,全區人口約1700多萬。氣候環境是大氣干旱和水資源不足。由于新疆遠離海洋,地形為三山夾兩盆,高山環繞,所以降水稀少,蒸發強烈,氣候干旱。
新疆現已發現122種礦產。其中居全國首位的有:鈹、白云母、鈉硝石、陶土、蛇紋巖等。全疆地表水年徑流量約884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252億立方米,冰川面積2.4萬平方公里,儲水量25800多億立方米。日照時間長,年均2600 ~ 3400小時。
2、甘肅省地處中國西部內陸,黃河上游,東接陜西,東北與寧夏毗鄰,西連青海,新疆,北鄰內蒙古,并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海拔:1000-3000米,土地總面積45.5萬平方公里,現有耕地353萬公頃,人均2.17畝,草原1664萬公頃,森林426萬公頃,木材積蓄量2億立方米。另外還有宜農荒地100萬公頃,宜林荒地666萬公頃,宜牧草山草坡467萬公頃。
甘肅省生態環境惡劣,水資源嚴重缺乏,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這里每年黃河泥沙超過5億噸,占黃河流域年輸沙量的三分之一。
與新疆環境宣教中心合影
二、西北兩省、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
㈠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成績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綠洲面積由解放初的1.3萬平方公里增加到7.07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由當初的1800多萬畝擴大到5700萬畝。全區已有4個地(州)、60個縣(市)、農墾128個團場實現了農田林網化,其中25個縣(市)實現了平原綠化,使85%的農田得到了林網的有效保護;和田縣因治沙業績突出,被聯合國評為“全球環境保護500佳”。新疆的森林覆蓋率已從1998年的1.68%提高到目前的2.1%,綠洲森林覆蓋率由10.75%提高到了14.95%。全區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20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保護區總面積為1025。23萬公頃,約占自治區總面積的6。17%。
2、甘肅省生態環境建設進展良好,重點實施了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祁連山水源涵養林工程、長防長治工程、“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風沙生態環境整治工程、生態縣建設綜合治理工程、黃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工程和蘭州市南北兩山綠化工程九大工程。甘肅已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4.4 萬平方公里,其中草原 1600 萬公頃,人工造林 3.8 萬公頃,人工種草 2 萬公頃,從而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促進了農林牧業的全面發展。干旱少雨是甘肅生態環境惡化、農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經過多年努力,甘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 294 座,水庫總容量 21 億立方米;建成大中小型機電提灌工程 7460 多處,使全省有效灌溉面積達到 120 萬公頃。甘肅中部的干旱山區,成功實施了雨水集流工程,基本解決了中部 113 萬人、119 萬頭牲畜的飲水問題。甘肅省已完成退耕還林還草 87.95 萬畝,占國家下達試點任務的 97.7%,完成造林 177.12 萬畝,占年計劃的 90.9%。
㈡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
1、新疆生態環境質量不高,生態系統脆弱,系統抗逆性較差,抵御生態環境災害的能力十分低下,主要表現在:
⑴ 新疆綠洲面積不斷拓展的同時,沙漠化面積仍以每年 168.8 平方公里的但局部地區植被仍在減少,速度擴展,綠洲內耕地次生鹽漬化面積以每年 0.7 萬公頃的速度增加。
⑵ 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發使綠洲內大氣降塵居高不下,災害性天氣對綠洲的侵蝕和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嚴重。1997 年,新疆因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50.5 億元,1998 年為 59.18 億元,1999 年為 64.44 億元,分別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 3.7%、4.35% 和 5%。
⑶ 礦產開發對土地植被的破壞和對水環境的污染使開發后地貌無法恢復,恢復面積只占破壞面積的 4.5%,而治理面積僅占恢復面積的 12.6%。自 20 世紀 70 年代末新疆推廣農膜技術以來,農膜覆蓋面積 1999 年達到 133.3 萬公頃,用膜量達到 8.4 萬噸,殘留率按 24% 計算,一年殘留 2.02 萬噸。
⑷由于自然和人為因素,使許多河流下游水量銳減,甚至斷流,塔里木河下游斷流河道已達 320 公里,其它小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縮短。
⑸ 植物資源中甘草面積目前正以每年 2.4 萬公頃的速度被破壞,雪蓮、貝母、肉蓯蓉等藥用植物資源的儲量迅速減少,特有的野生動物數量和種類也在銳減,生物多樣性保護形勢十分嚴峻。
⑹ 新疆森林覆蓋率雖逐年增加,但局部地區植被仍在減少,塔里木盆地的胡楊林面積減少到 54%,準噶爾盆地的荒漠梭梭林面積減少了 69%。
2、甘肅省自然資源豐富,生態類型復雜多樣,但長期以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為作用的影響,所面臨的諸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旱災、沙塵暴等生態環境問題十分嚴峻。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仍然是環境保護部門和環境保護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⑴ 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積37.94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土地面積的83.49 %,每年輸入江河的泥沙量6.44億噸。
⑵ 沙漠化仍在發展,土地鹽漬化蔓延,沙塵暴威脅進一步加大。全省沙漠化面積約14.29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積的31.47%。全省5000萬畝耕地中,有1000萬畝面臨沙漠化威脅,鹽堿地面積已達10.7萬公頃,成為灌區農業發展的一大障礙。
⑶ 天然林保護任務艱巨,植被覆蓋率增長緩慢。由于過度開發,人為破壞,以及自然退化,天然植被覆蓋率低下,森林覆蓋率9.37%,比全國平均森林覆蓋率16.55 %低7個百分點。
⑷ 草原超載過牧,大部分草場趨于退化。全省草原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36.62 %,為全國5大牧區之一,目前受到嚴重退化、沙化和鹽堿化這“三化”的威脅,90 % 以上出現了不同程度退化,中度以上退化的達到33%。
⑸ 生物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由于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和環境污染,使野生物種的棲息地面積不斷縮小和遭受破壞,加上一些地方濫捕、濫獵、濫采屢禁不止,導致野生動植物數量不斷減少,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破壞。
⑹ 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由于礦產資源開發與保護的失調,導致資源浪費、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鄉鎮企業“三廢”污染防治進展緩慢,化肥、農藥、地膜及畜禽養殖等面源污染范圍擴大,危害嚴重。
與甘肅環保局交流經驗
三、兩省、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經驗和做法
㈠ 新疆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經驗和做法
1、強化環境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圍繞開發建設的各項工作,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充分運用新聞媒體等多種手段,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深入進行、環境區情教育,不斷提高各級決策者和各族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2、加強領導,建立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機制。按照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轄區生態環境質量負責的要求,把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落到實處。層層推進各級政府任期和年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自然保護區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建設和管理、資源開發項目的管理等生態環境保護內容納入責任狀。
3、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監管體系。自治區及各級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都負有保護生態環境的重大責任。在自治區實施大開發的過程中,各有關部門都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齊心協力,共同推動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4、加大執法力度,依法保護生態環境。在開發建設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的各級法律法規,堅決禁止和取締各種破壞自然資源和環境的非法開發建設活動,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
5、分類指導,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分區推進。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緊緊圍繞重點地區生態環境問題,制定保護規劃,實行分類指導,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分區推進,以此帶動和推進全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6、加大科研支持能力,建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機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研究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保障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技支持能力。
7、增加生態保護投入,完善環境經濟政策。要遵循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同步發展的方針,切實增加生態環境保護投入,逐步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投入的比重。
8、積極開展國際環境合作與交流。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堅持經濟與技術合作并重,積極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生態環境管理經驗,推動我區生態環境保護的全面發展。
㈡甘肅省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經驗和做法
⑴大力實施節約、保護和有效利用水資源的各項措施。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堅持地表水、地下水和天然降水三水齊抓,大中小工程并舉,廣泛動員農民群眾興修小型水利,鼓勵農民以多種方式建設和經營小型水利設施,實行多種經濟成份辦水利。大力推廣節水和工業、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提高工業和城鎮生活用水的重復利用率。
⑵ 抓好以退耕還林還草為主的生態環境建設。按照“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方針,在保護好現有林草植被資源的基礎上,積極恢復擴大面積,把生態建設同調整農業結構、扶貧開發、發展地方經濟結合起來,通過政策激勵、機制創新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生態建設,實現全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要抓好天保工程和治沙止漠工程。
⑶ 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環境。充分利用調整產業結構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更多地采用高新技術發展環保產業,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防治污染的能力。
⑷ 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依法對水、基本農田、礦產、森林、草地等重點自然資源進行強制性保護。
⑸ 生態建設和退耕還林還草工作,以順應自然規律和量力而行為原則,做到了適地適樹適草,有水有樹,樹隨水走,先易后難,先近后遠。
⑹ 在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精神的同時,修訂并完成《甘肅省生態環境功能區劃》,開展了黑河上中游和黃河瑪曲兩個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建設試點工作,加強了對鄉鎮企業和資源開發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對自然保護區貫徹《甘肅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執行情況和秸桿禁燒、嚴禁采集銷售發菜、制止濫挖甘草麻黃草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有效地遏制了違法行為的發生。
嘉峪關
四、環境保護宣教和“綠色學?!眲摻üぷ髑闆r
1、新疆自治區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一是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教育活動,利用“六·五”世界環境日和與環保相關的紀念日開展形式各異的環境宣傳教育活動;注重與新聞單位和外界的合作,開展警示教育和法規宣傳,努力擴大宣傳范圍;加強環保宣傳教育網站建設,充分利用網頁進行宣傳;結合地方特點,深入開展中小學生環境教育活動,確定了烏魯木齊市實驗中學為參加全球開展中小學環境學習與觀察計劃的備選學校;二是做好環保技術人員再教育和環保干部崗位培訓工作,不斷提高環保人員素質。近年來,共承辦各類環境管理培訓班20期,受教育及培訓人數過千人;三是充分發揮《中國環境報》新疆記者站的龍頭作用,努力拓寬宣傳渠道;四是認真做好環保產業協會工作,推動自治區環保產業的持續發展。
2、2002年,甘肅環境保護局會同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制定下發了《甘肅省2001年—2005年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召開首次全省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會議, “六·五”世界環境日期間,開展了以“兩會”(首次全省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會議,首屆西部綠色環保成果、技術與產品博覽會)“兩周”(省城環境監護周,全省百萬中小學生警示教育環境監護周)“四綠”(蘭州市綠色文明商場創建活動,綠色文明在雄關,綠色旅游在天水,綠色文化在慶陽)活動為重點的系列宣傳活動。全省各級環保部門開展環保法律法規咨詢宣傳和知識普及活動700余次,各種宣傳媒體專題欄目播發環保類新聞稿件1200余篇(條),500萬人直接受到環境教育。甘肅省環境保護類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成立掛牌,有300余人參加培訓。學校環境教育得到加強,有兩所中學被評為全國創建綠色學校先進單位。
天山
五、幾點體會
為期十天的培訓考察給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較深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1、本省與西北地區同屬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地區,在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上有共同和不同的方面,但應進一步加強交流和合作,取長補短,共同促進雙方的發展和進步。
2、對于西北地區而言,本省的生態環境狀況相對較好,但不應滿足現狀,要根據本省的實際情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搞好規劃,增加投入,扎扎實實搞好工作。
3、生態建設是永恒的主題。目前西部地區特別是西北地區生態環境問題十分突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河流斷流、湖泊枯竭趨勢日益加重。因此,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是實施西部開發的根本所在,我們要站在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造福子孫后代的高度,實施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堅持治理和保護并重。
4、生態建設、退耕還林還草,一定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要根據當地的水土氣候條件,當退則退,宜林則林,宜草則草,要有長遠考慮,要有統籌規劃,切不可一陣風,搞形式主義。同時,要有科學的態度,不蠻干、不盲從,要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通過科技進步來推動生態建設,包括育種、選苗、節水、治沙等等,各個環節、各個領域都離不開科技的進步,離不開講求科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