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資源共享范文

時間:2023-12-26 18:00: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計算機網絡資源共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網絡技術;計算機;軟硬件;資源共享

隨著我國科學力量的逐漸發展,網絡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現今社會中,計算機網絡的鏈接已經日趨普遍化,不僅與科研和生產具有相關性,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關。面對人們對計算機的使用需求日趨增強,計算機網絡如何能夠優化自身的軟硬件設施和資源,強化計算機性能是當前我國計算機和網絡工作者在技術創新和研發中所面臨的挑戰之一。目前,我國網絡技術已經實現了與計算機結合,形成計算機網絡資源共享,強化了資源鏈接的意義。為進一步明確網絡技術在計算機軟硬件資源共享中的作用,本文中進一步深入對其進行分析。

1網絡技術及資源共享化

網絡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軍事、國防的擴展和科研工作中,實現了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作為71個國家級網絡內加入互聯網中,實現了開放式中國公共互聯網網絡,實現了計算機與互聯網的結合[1]。因此,網絡技術也成了我國科研工作開展的一項關鍵技術。21世紀初期,我國網絡技術逐漸走向成熟,并且被廣泛應用于計算機系統中,實現了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融合。網絡技術的應用主要是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從而更加透明化、公開化地進行網絡資源整合共享。計算機硬件系統主要是指輸出設備、輸入設備、運算設備和存儲設備,計算機的軟件系統主要是指計算機在運行過程中所適應的軟件,軟件系統具有無形性,但是在計算機運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硬件與軟件的結合,實現硬件軟件資源共享能夠充分地利用二者的作用,相輔相成地提升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整體性能。網絡技術的應用進一步實現了計算機軟件與硬件的結合使用,將二者的資源信息共享,實現計算機整體操作和運行的流暢性,提升了計算機的性能。

2計算機軟硬件實現資源共享中網絡技術的作用

2.1具有軟件許可證網絡化管理的作用

軟件許可證是對軟件自身的一種保障,只有具有軟件許可證的用戶才能夠使用該軟件。傳統的軟件許可證采用的是人工管理的方式,定期關閉,定期開放。但是,當前我國計算機使用的過程中一般采用的是全天開放的狀態,其網絡許可證的開放時間也形成了任意時間開放的狀態。任意時間開放會對計算機及軟件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保障計算機及軟件的使用壽命和性能,必須利用軟件許可證實現互聯網的管理。在計算機研發的過程中應用網絡技術后實現了軟件許可證網絡化管理。當在計算機中軟件的網絡許可證被釋放的時候,用戶可以對該軟件進行使用,利用網絡技術建立了軟件網絡通行證自動化管理模式,降低了人工操作,并且將固定的調度地點轉換成網上調度,形成了快速、系統的軟件許可證網絡化管理[2]。網絡通行證的實現進一步促進了計算機軟硬件資源共享的實施。以常用軟件為例,在傳統的服務器上安裝,當用戶遇到大型數據處理時必須占用較多的CPU,如果在該過程中用戶需要進行其他服務器操作,就必須進行相對長時間的等待,嚴重影響計算機的性能。而利用網絡技術后的軟件許可證網絡化管理能及時地保存和釋放通行證,大大提高服務器處理速度,促進軟硬件資源共享,使計算機具有較高的網絡配置設備,實現了網絡許可證的遠程管理和控制,提升了計算機的性能。

2.2具有強化軟件安裝的作用

計算機軟硬件實現資源共享中網絡技術強化軟件安裝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其能夠使軟件安裝在服務器上,并且對安裝的軟件實現自動化挑選。軟件的安裝和實施一般是在軟件的所在方位進行處理。但是,計算機在運行軟件安裝的過程中也必須占用一定的內存,從而形成計算機硬件內存占用現象,制約著計算機的整體運行,影響其工作效率的提升[3]。而利用網絡技術后具有強化軟件安裝的作用,實現了軟件網絡化安裝管理,降低了對硬件資源的占用,有效地緩解了計算機硬件資源的壓力,提升了計算機的軟硬件性能。在其軟件安裝的過程中利用網絡技術能夠使軟件直接安裝在服務器上,這樣用戶在進行軟件安裝和調節的過程中,只要在網絡登錄系統上登錄就可以自動管理服務器,降低軟件和硬件資源的浪費。并且在此過程中硬件資源的節約利用有益于系統管理人員對用戶的數據庫和軟件數據庫進行備份管理,降低計算機系統的故障發生率,及時地保護用戶的數據資源信息,既提升了性能又保障了計算機資源的安全性。具有自動化軟件安裝選擇的作用主要是指用戶在進行計算機軟件安裝的過程中傳統的方式是用戶根據自身需求和計算機硬件資源的豐富程度進行安裝。但是,應用網絡技術實現計算機軟硬件資源共享后,軟件的安裝不再需要用戶自己進行選擇,計算機可以利用網絡技術自主地分析軟件資源和硬件資源的豐富性,從而實現軟件的自動選擇和安裝。此外,受到資源共享方式使用范圍的影響,老計算機如果進行較大規模的數據圖形調度會產生占有內存的現象,嚴重影響計算機的運行速度。但是,網絡技術應用后實現了軟硬件資源共享,提高了計算機的穩定性,最大限度保障了軟硬件資源的合理性[4]。

2.3具有內外資源共享,外化磁盤網絡管理的作用

計算機軟硬件實現資源共享的根據就是將計算機的軟件資源與應將資源結合,發揮二者的共同作用,從而提升計算機的根據性能。傳統的計算機中所使用的外部設備主要是利用單掛機運行產品的生命周期,對整個服務器的資源進行存儲和管理,其工作負擔較大,嚴重影響計算機的工作效率。但是,網絡技術實現計算機軟硬件資源共享中,針對軟件的開發歷程進行了模型創建,起到了內外資源共享的作用。內外資源共享的實現進一步促進了軟硬件資源共享的設計和發展。例如,從最初的V模型發展到今天的時分雙工(TimeDivisionDuplexing,TDD),均是圍繞著內外資源共享進行研發的,研發者在軟件開發和完善的過程中將硬件服務器資源與軟件資源之間實現自動轉換,創建模型[5]。因此,網絡技術在計算機軟硬件實現資源共享中具有內外資源共享的作用。網絡技術在計算機軟硬件實現資源共享中能夠對外掛磁盤實施網絡化管理。當前我國計算機中主要的表現方面是第一位,系統管人員能夠直接地對用戶系統的資源進行管理,實現系統與用戶之間的資源共享。第二,磁盤具有自動掛接的形式,一旦用戶需要數據,計算機可以自動地進行數據查找和輸出,實現外化磁盤網絡管理。因此,網絡技術在計算機軟硬件實現資源共享中不僅具有內外資源共享的作用,還具有外化磁盤網絡管理的作用。

3結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逐漸發展,當前我國在計算機軟硬件資源共享的研究中應用了網絡技術,從而實現了計算機軟硬件資源共享的目標。該目標的實現進一步提升了計算機的輸入、輸出、運行、處理的整體性能,具有重要的價值。針對計算機軟硬件實現資源共享中網絡技術的作用進行深入分析,得出其主要具有軟件許可證網絡化管理的作用、具有強化軟件安裝的作用、具有內外資源共享的作用。因此,未來計算機研發工作者在對軟硬件資源共享改進和完善中,可以進一步強化網絡技術的應用,實現計算機網絡化創新和建設。

[參考文獻]

[1]任軍,王子超.網絡技術應用下計算機軟硬件資源共享的實現[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3):235-237.

[2]宋曉鳴.使用網絡技術實現計算機軟硬件的資源共享[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2):26.

[3]于童.網絡技術應用下的計算機軟硬件資源共享探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6(1):75-76.

[4]靳令征.論網絡技術應用下計算機軟硬件資源共享的實現[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2(9):46-48.

篇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etwork course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huge total resources, serious dissimilation of resources structure and lack of sharing application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students are often lost in the mass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use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to build higher vocational network curriculum resources sharing platform, and take the Shangqi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network course as an example. The platform can realize the sharing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suitable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study and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online course; resource shar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1 背景

隨著國家教育部門開展的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視頻公開課等一系列網絡課程的建設,各個高校廣泛開展建設了形式多樣的網絡課程,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但是,隨之網絡課程的深入開展,也出現了各高校課程資源重復建設、利用率普遍不高、結構異化難以實現共享等問題阻礙了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腳步,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加的在線自助學習的需求。基于以上問題,構建一個完全開放的在線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云計算技術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可以處理海量資源的特點,非常適合用作網絡課程資源的共享平臺。云平臺能夠實現對海量教學資源的有效建設和管理,平臺功能的實現都被放置在云端,有利于充分發揮程序設計員的工作效率同時也能夠便于用戶的使用。另外,云計算能夠最大限度降低教育機構購買設備和獨立開發系統的成本,云計算具有分布式、協同工作、共建共享等方面的特征,非常適合高職學生個性化學習、自主探究學習、團隊協作學習和創新實踐學習等符合現代教育學習方法的開展。

2 基于云計算的共享學習模式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學習模式已經與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不相適應,基于云計算的共享學習模式應運而生。該模式以海量優質的教學資源為基礎,充分利用資源共享和互動交流來實現協作學習,體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保障教學目標能夠有效實現的學習活動。云計算為協作學習的開展提供了平臺支撐,在該平臺下學生能夠輕易實現文件、軟件、教學內容等資源的共享,并且支持在線編輯、用戶評價和學習資源共享。基于云計算的共享學習模式具有以下幾個典型的特征:

一是高效經濟性。云計算技術能夠極大降低高校網絡課程建設過程中的費用,尤其是硬件設備的投入和維護費用,不需要安排專業人才負責維護。云計算的軟硬件設備由專業的第三方提供,能夠確保系統高效的運行。因此,高效率低成本的云計算技術具有明顯成本優勢。

二是協作共享性。在云計算技術的支持下,教師用戶可以協作完成資源的開發建設,學生用戶也可開展遠程協作學習。所有用戶都可以將自己的優質資源在云平臺進行分享,云計算共建共享的思想能夠提高優質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率。

三是方便靈活性。云計算技術具有操作靈活方便的特性,用戶不必理解云計算的工作原理和運行機制,就可以使用云計算提供的優質資源和服務。只需要一臺能夠接入互聯網的計算機或者智能手機等設備,就可以獲取平臺上所有資源,享受平臺提供的各種服務。

四是節能環保性。目前,全社會都在倡導節能環保,基于云計算的共享學習模式下對于設備配置的要求低,不需要高耗能的服務器設備支持,對于節能減排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也能節約成本,用戶只需要能夠上網的終端設備就可以享受云計算帶來的服務。

3 基于云計算高職教育資源共享平臺設計與實現

3.1 設計思想

在云計算的共享學習模式的基礎上,該文提出了采用協作共享的方式,充分發揮用戶的智慧,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形式充分利用云平臺下的各種教學資源,在此思想指導下開發了基于云計算的《網絡設備的配置與管理》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具體的設計思路為:首先,平臺資源要有高度的開放性和共享性。教師和學生能夠充分地進行分享交流,共建共享課程資源。其次,平臺要充分體現服務性和高效性。平臺一定要體現云計算強大的資源管理和服務優勢,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最后,平臺要能夠支持協作學習。目前,高職學生具有喜歡交流互動難以獨自完成任務的特點,因此平?_一定要提供交互式功能,方便學生、教師以及教學資源之間的互動,將協作學習貫穿到整個共享平臺之中。

3.2 基于云計算的高職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的體系結構

該文結合B/S結構和云計算的特點構建了基于云計算的高職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的體系結構。B/S(瀏覽器/服務器體系)結構的特點在于充分利用瀏覽器方便用戶的操作,把煩瑣的應用程序、數據計算、任務處理都交由服務器端完成,但隨著資源規模的擴大給服務器帶來了沉重的壓力,特別是難以實現大量的用戶交互。因此,我們十分有必要結合先進的云計算技術構建高職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如圖1所示,該平臺由表示層、業務層和數據層組成。在表示層中用戶使用終端設備通過瀏覽器向云計算服務池發送訪問請求信息。業務層負責處理各種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的業務應用邏輯。數據層負責數據的統一保管和維護。日志和統計中心負責數據的統計,分布式服務貫穿整個業務層和數據層。

3.3 基于云計算的優質資源共享平臺的功能結構設計

該文結合商丘職業技術學院網絡課程資源現狀,在上述設計思想的指導下,以《網絡設備的配置與管理》課程為例,設計了基于云計算的高職課程資源共享平臺。該平臺總體上分為課程門戶網站和后臺管理兩大主要功能模塊。

3.3.1 課程門戶功能的設計

課程門戶是該網絡課程內容的集中體現,也是用戶訪問最多的頁面。主要包括主體檢索、熱門資源、智能推薦、主題欄目、資源共享、轉發分享等欄目組成。

主題檢索。隨著教學資源的規模不斷壯大,用戶越來越難以快速找到需要的資源。因此,有必要實現主題檢索的功能,用戶只需要輸入主題字點擊檢索就能夠快速準確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源,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服務。

熱門資源。根據教學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標記,將平臺中的教學資源依據訪問量設置不同的大小和顏色,提高熱門資源的辨識度。熱門資源是平臺中利用率最高的資源,也是用戶使用最多的,對其進行突出標記能夠方便用戶查找。

智能推薦。根據用戶的個性特征采用基于協同過濾推薦算法為學生只能推送個性化的教育資源。在智能判斷并推送用戶感興趣資源的同時,也要將平臺中使用頻率最高和最新推出的資源推薦給學生,如果初次推薦時資源數量較少也可以隨機推薦一些資源。推薦系統被廣泛應用于電子商務和新聞客戶端,引入教學資源共享平臺能夠為學生智能推進個性化學習資源,避免學生迷失在海量的教學資源中。

主題欄目。主題欄目是整個網絡課程的功能核心,包括大多數教學資源和課程信息都集中在該欄目下。目前,該項目要依據課程的特點進行建設,一般包括課程簡介、新聞動態、師資隊伍、課程教學、實訓環節、教學資源等內容組成。課程簡介是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特色以及取得的教學成績等方面對課程進行總體的說明。新聞動態通常用來網絡課程相關的新聞、行業動態、課程公告等和網絡課程相關的信息。師資隊伍介紹課程相關的負責人、主講教師以及他們在課程相關方面取得的成績。課程教學包括教師講課用的教學課件、電子教案、教學視頻等課程教學相關內容,是整個網絡課程最核心的內容。實訓環節包括學生實訓指導書、實訓報告、實訓視頻演示、實訓作業等內容。教學資源包括與課程相關的補充資源,包括參考教材、習題、其他相關教學網站鏈接等資源。

資源共享欄目集中管理網絡課程平臺中的各種教學資源。為了給用戶提供最大的方便,我們同時提供了按照類型分類和按照內容分類兩種方式。其中依據類型可以分為文字、圖片、動畫、音頻、視頻、軟件等不同的資源類型,為了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我們開通連上傳和下載的功能,并增加交互模塊加強交流。

轉發分享欄目為用戶將優質資源進行分享轉發提供便利,學生可以通過該欄目將一些優秀的資源轉發到QQ空間、新郎微博、微信朋友圈、人人網等平臺上,允許用戶對資源進行評價打分,提高網絡課程的影響。

3.3.1 后臺管理的設計

后臺管理用于網絡課程平臺的管理和維護,一般由課程負責人使用,主要包括內容管理和常規管理兩個部分組成。常規管理主要包括對于網絡課程平臺界面外觀、模塊、導航、鏈接等進行日常的管理。內容管理包括課程公告和課程新聞,以及相關的查詢、編輯、刪除、等相關操作。另外,還可以對用戶的評論、用戶的審核以及各種資源的管理等。

篇3

關鍵詞 計算機網絡 圖書館資源建設 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識碼:A

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圖書館資源建設指的是圖書館實現網絡化的程度。網絡化指的是一定區域內圖書館資源系統自動連接的狀況,其最終目標是為了讓圖書館自動化發展。計算機網絡下的圖書館資源建設通過網絡連接將各國度各地區的圖書館信息自動相連,讓很廣泛區域內的資源實現了共享。由此得知,網絡化是建立在自動化的基礎上的,而網絡化是更高一層的發展。圖書館離開了計算機網絡,就無法實現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

一、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基本內容

(一)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

在當代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圖書館資源建設中,數字化和文獻資源建設成為了兩大重點。由于計算機網絡在圖書館中的有效應用,所以把圖書、文獻等資料記錄在計算機系統內,就方便文獻的管理以及查閱,能夠讓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做到最大效果的共享。當這些文獻儲存在計算機內后,人們只要在共享庫里面搜索文獻的名字就能進行閱讀或者下載,擴展了信息的流動性,信息共享也就更加方便。

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指,把圖書館中所有書籍的基本資料、信息,參考文獻和引用,以及書籍的聲音資料,一些相關的光盤等對其建設一個數據庫,要與之一一對應,那就擺脫了傳統的查找方式,讓其更快捷簡便。簡單說,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是通過計算機系統將一些原本的書本上的信息表達出來,具有抽象和虛擬的特點。

(二)圖書館資源的整理及合并。

DLALOG是當今世界最先開發的聯機檢索系統,有超出420個的數據庫整理做的相當成功,其覆蓋的范圍很廣泛,可以說接近全人類的知識都可以從中查詢到。它也包括幾種數據上的記錄方式,如書籍目錄、文章摘要、引用、全文等等。在這個統一的計算機系統上,所有的圖書館書籍資源信息展示在同一個空間中,讓要使用這些資源的人可以有效地搜索、查找和使用,同時這些資源必定能查閱、能下載。

(三)圖書館資源檢索及傳遞。

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障礙,阻礙資源共享的是圖書信息檢索的速度和準確度。但目前,高效的信息檢索和快速交貨技術參差不齊,各圖書館之間的檢索系統技術類別較大,無法實現一個統一的檢索方式,是否使用檢索工具和檢索的標準是不同的,和數據庫內容之間的交叉和重疊的信息資源檢索已被質疑。信息檢索的檢索結果不精確造成重復性以及信息量大,很難進行鑒定篩選,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過程是一個很大的阻礙。所以我們需要學習先進的檢索技術,提高檢索的效率和精度,同時提高統一檢索系統,推動檢索的方便性。

二、促進信息資源共享的措施

(一)促進數據庫建設向標準化及規范化發展。

首先,圖書館書籍題目數據應標準化。因為只有讓圖書館書籍題目數據得到標準化,才能最終實現圖書館文獻資料的信息共享,讓其展示在同個平臺上,方便使用。其次,圖書館計算機系統軟件應標準化。因為數據庫資源能否共享是受到系統軟件的直接影響的,只有通過計算機系統才能對資源信息進行輸入、輸出以及對相關信息進行檢索,那么就需要一個標準化的計算機系統軟件,并且處于一個相同的計算機操作平臺,這樣才能保證資源信息能夠安全而有效地搜索、查詢以及下載,實現資源共享。

(二)加強對書目數據庫的建設。

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圖書館資源建設要求圖書館內任何一種書籍都在計算機系統的收錄范圍內,都有與之相對應的具體數據庫系統。但是在目前的圖書館資源建設網絡化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有很多圖書館對書目數據庫的建設并沒有很完善,總是會遺漏很多圖書資料,就導致很多信息無法共享,被遺落在人們的世界里。所以,對書目數據庫的建設力度一定要加強,盡可能地不遺落任何書籍題目,保證圖書館資源建設的網絡化管理實施到位,向規范、有序和統一發展,最大限度地保證資源共享。

(三)完善網絡一體化,加快網絡資源共享建設。

不管是對書目數據庫、系統軟件的標準化建設,還是對信息資源搜索平臺的標準化建設,都是要求有先進的技術水平以及系統的穩定能力。據此,要想加快網絡資源共享建設的步伐,需要有一個具體的計劃和步驟,以及相關的規范條例,以此完善網絡一體化體制,全面提升網絡化信息資源共享的建設力度。

(四)增加對圖書館資源共享的投放資金。

只有依靠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系統軟件技術,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才能高效而快速發展,對此,圖書館計算機的一般硬件和一般軟件的系統要求都是相對很高的。針對這些情況,就需要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爭取實現最大化的信息資源得到共享。圖書館計算機數據庫可以結合使用的計算機系統平臺,實現計算機硬件之間的交流和共享,以此降低圖書館經營投資成本,最終提高計算機硬件設備的質量。

(五)維護數據庫軟件系統,保證其穩定性。

對圖書館文獻資源進行建設時,要強調數據資源的保存能力,因為圖書館數字化資源建設對計算機系統的需求很高,數據庫的使用能力和數據的效果都是受到計算機系統的影響的,據此,只有維護數據庫的軟件系統,保證其穩定性,才能積極發揮數據庫的使用力。

三、結語

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圖書館資源建設及其保障體系,不僅僅需要圖書館管理人員對網絡進行維護、技術發展,還需要國家給與資金的投入,支持圖書館資源的網絡化建設,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圖書館計算機系統的相關技術。總之,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對圖書館資源建設有重要的意義,在此基礎上的圖書館資源管理會更加方便快捷。

(作者單位:福州大學圖書館)

參考文獻:

篇4

論文摘 要: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結合為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計算機網絡正以其高可靠性、高性能價格比和易擴充性等優點,在各個領域、各個行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網絡已經滲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每個角落,Internet將遍布世界的大型和小型網絡連接在一起,使它日益成為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日常活動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主要闡述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本功能、網絡應用及發展方向。

一、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階段

1、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終端系統

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絡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臺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 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終端是一臺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包括顯示器和鍵盤,無CPU和內存。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絡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但這樣的通信系統已具備了網絡的雛形。

2、 以通信子網為中心的主機互聯

20世紀60年代中期,計算機網絡不再局限于單計算機網絡,許多單計算機網絡相互連接形成了有多個單主機系統相連接的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互連成為計算機-計算機網絡。連網用戶不僅可以使用本地計算機的軟件、硬件與數據資源,也可以使用網絡中的其它計算機軟件、硬件與數據資源,從而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

3、網絡體系結構標準化階段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向前發展, 各種計算機網絡怎么連接起來就顯得相當的復雜,因此需要把計算機網絡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使之更好的連接,因此形成了體系結構標準化的計算機網絡。

ISO 制訂了OSI RM成為研究和制訂新一代計算機網絡標準的基礎。各種符合OSI RM與協議標準的遠程計算機網絡、局部計算機網絡與城市地區計算機網絡開始廣泛應用。

4、網絡互連階段

網絡互連即在簡單網絡的基礎上,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并且采用不同協議的網絡相互連接起來,以構成大規模的、復雜的網絡,使不同的網絡之間能夠在更大范圍進行通信,讓用戶方便、透明地訪問各種網絡,達到更高層次的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Internet為典型代表,特點是互連、高速、智能與更為廣泛的應用。

二、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功能

計算機網絡的應用主要表現在數據通信,資源共享,分布式處理及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

1.數據通信

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絡最基本的功能。用于傳遞計算機與終端、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各種信息,包括文字信件、新聞消息、咨詢信息、圖片資料、報紙版面等。通過網絡人們享受到了在網上收發電子郵件,新聞消息,進行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現代化便捷服務。通過數據通信這項基本功能,實現了分散在不同地區的單位或部門之間的網絡連接,從而便于進行統一的控制和管理。

2.資源共享

計算機資源主要是指計算機的硬件、軟件和數據資源。“共享”指的是網絡中的用戶都能夠部分或全部地享受這些資源。資源共享是計算機網絡的一項重要功能。通過資源共享,避免了軟硬件的重復購置,提高了硬件設備與軟件資源的利用率。此外,通過網絡的資源共享,實現了分布式計算,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分布式處理

即在網絡系統中若干臺在結構上獨立的計算機可以互相協作完成同一個任務的處理。在處理過程中,每臺計算機獨立承擔各自的任務。

在實施分布式處理過程中,當某臺計算機負擔過重時,或該計算機正在處理某項工作時,網絡可將新任務轉交給空閑的計算機來完成,這樣處理能均衡各計算機的負載,提高處理問題的實時性;對大型綜合性問題,可將問題各部分交給不同的計算機分頭處理,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擴大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增強實用性。多臺計算機進行網絡互連能夠構成高性能的計算機體系,對于解決復雜的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4.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可用性

在單機使用的情況下,如沒有備用機,則計算機有故障便引起停機。如有備用機,則費用會大大提高。當計算機連成網絡后,各計算機可以通過網絡互為后備,當某一處計算機發生故障時,可由別處的計算機代為處理,還可以在網絡的一些節點上設置一定的備用設備,起到全網絡公用后備的作用,這種計算機網絡能起到提高可靠性及可用性的作用。特別是在地理分布很廣并且實時性管理和不間斷運行的系統中,建立計算機網絡便可保證更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三、計算機網絡在不同領域的發展應用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絡在社會中的不同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商業領域,網絡可以為經銷商和客戶提供如信息交流、產品銷售、定單生成,電子出版物和信件的收取,建立和維持商業連接,獲得市場情報,及網上購物等便捷高效的服務。在企業管理中,通過使用辦公自動化系統、管理信息系統(MIS)等計算機網絡結構系統,企業內部人員便可以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協同工作,MIS系統使得企業采購,生產,銷售、管理更加便捷、高效。遠程教育、校園網等網絡應用使得計算機網絡在教育科研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此外,計算機網絡在政府機關、金融保險、及軍事國防等領域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方向

1.更加開放性和更大容量

系統開放性是任何系統保持旺盛生命力和能夠持續發展的重要特性。因此也是計算機網絡系統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基于統一網絡通信協議標準的互聯網結構,正是計算機網絡系統開放性的體現。“互聯網結構”實現不同通信子網互聯的結構,可以把高速局域通信網、廣域公眾通信網、光纖通信、衛星通信及無線移動通信等各種不同通信技術和通信系統有機地聯入到計算機網絡這個大系統中,構成覆蓋全球、支持數億人靈活、方便通信的大通信平臺。近幾年來,各種互聯設備和互聯技術的蓬勃發展,也體現了網絡開放性的發展趨勢。計算機網絡的這種全球開放性不僅使它要面向數十億的全球用戶,而且也將訊速增加更大量的資源,這必將引成網絡系統容量需求的極大增長,從而推動計算機網絡系統向大容量方向發展。

2.一體化和方便使用

“一體化結構”就是一種系統優化的結構。計算機網絡發展初期是由計算機之間通過通信系統簡單互聯而實現的,隨著計算機網絡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和對網絡系統功能、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網絡中的許多成分必將根據系統整體優化的要求重新分工、組合、甚至產生新的成分。另外,網絡中通信功能從計算機節點中分離出來形成各種專用的網絡互聯通信設備,如各種路由器、橋接器、交換機、集線器等也是網絡系統一體化分工協同的體現。未來的計算機網絡將是網絡內部進一步優化分工,而網絡外部用戶可以更方便、更透明的使用網絡。

3.多媒體網絡

高度綜合現代一切先進信息技術的計算機網絡應用已越來越廣泛地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便。人類自然信息器官對文字、圖形、圖像和聲音等多種信息形式的需求,實現了各種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特別是計算機網絡這一綜合信息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既是多媒體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的計算機網絡必定是融合電信、電視等更廣泛功能,并且滲入到千家萬戶家庭的多媒體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經過幾十年的時間,實現了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的飛速發展,在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等諸方面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目前,關于下一代計算機網絡(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的研究已全面展開。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它必將在社會中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新華 《網絡管理員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張新昕 《計算機網絡》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篇5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工程;安全問題;解決策略

引言

21世紀是知識普及化的時代,也屬于信息時代,計算機網絡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計算技網絡運行中,信息快速、有效地傳遞,用戶可以足不出戶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但這離不開數據信息共享,也為惡意侵犯提供了渠道,導致計算機網絡運行的風險,必須多角度、多層次分析計算機網絡工程存在的安全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確保計算機網絡運行更加安全、穩定,提高網絡安全系數。

1計算機網絡工程安全問題

1.1計算機操作系統問題、資源共享問題

在計算機內部,操作系統是其關鍵性部位,關乎計算機的安全、穩定運行,而計算機網絡安全與操作系統是否穩定運行緊密相連。一旦計算機操作系統出現問題,計算機網絡將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當下,微軟公司的windows系列應用非常廣泛,但正版系統相當貴,很多都采用的是盜版系統,由于這些系統大都缺乏安全配置,極易出現安全隱患,導致計算機操作系統在運行中出現各種問題,比如,端口設置問題、系統賬戶管理問題,影響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資源共享猶如一把雙刃劍,在給計算機用戶帶來各類資源,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安全隱患。就資源共享來說,是借助開放的形式,獲取各方面的資源、數據信息,給各類安全殺手提供了重要的傳播途徑,比如,木馬、病毒[1],也就是說,在信息資源共享的條件下,用戶隱私設置相當低,惡意入侵者可以輕松進入計算機用戶的系統中,惡意破壞計算機系統,尤其是計算機服務器,導致計算機網絡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由于資源共享還體現在計算機硬軟件、終端等方面,惡意入侵者極有可能會借助終端,破壞用戶計算機的硬軟件等,導致相關信息數據無法正常傳輸。

1.2借助TCP/IP網絡協議進行破壞

就計算機系統來說,其安全、穩定運行離不開網絡協議的協調運行。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浪潮中,TCP/IP協議的應用非常廣泛。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并沒有全方位考慮計算機網絡的開放性、互聯性,尤其是安全性,將其設置為可信的網絡環境,導致協議本身不具有安全性,網絡服務存在安全隱患,為入侵者攻擊提供了便利。不法分子可以借助服務器,獲取所需的各類重要網絡資源,甚至篡改用戶計算機系統的信息數據,導致傳輸的信息數據不準確,比如,盜用IP地址、截取連接[2]。

1.3計算機病毒問題

就計算機病毒而言,和生物病毒有著某些相同的特性,寄生在文件中,借助自我復制,傳染給其他各類文件,但很難被發現。計算機用戶在接受來源不明郵件,瀏覽某些不合法網頁等過程中,極易讓計算機病毒入侵到電腦中。進入用戶電腦后,病毒會在自我復制的基礎上,傳染給其他的文件,共同破壞計算機網絡。如果用戶沒有及時利用殺毒軟件將其清理,將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導致計算機系統癱瘓。計算機病毒屬于高計算機水平人員編寫的一系列代碼程序,隨著編程者技術水平日漸提高,計算機病毒也在不斷更新、升級。

2解決策略

2.1構建合理的防御體系

針對計算機網絡安全工程存在的問題,構建科學、合理的防御體系至關重要。(1)合理設置防火墻,避免網絡黑客來訪。就防火墻來說,是指軟硬件設備組合而成,在內、外部網絡,專用于公共網絡間界面上構造的一種保護屏障,屬于網絡訪問控制設備,在Internet、Intranet間構建起重要的安全網關,即SecurityGate-way[3],更好地保護計算機的內部網,有效防止非法用戶的入侵,避免黑客訪問計算機內部網絡,提高計算機內部網絡的安全性。(2)入侵檢測。用戶可以巧妙利用入侵檢測,準確識別不希望出現的活動,進行合理化的限制,確保計算機網絡運行安全,可以采用混合入侵檢測,同時采用建立在網絡、主機基礎上的入侵檢測系統,構建立體化的主動防御體系,保護計算機網絡。(3)安全掃描。在設置防火墻、入侵檢測基礎上,用戶需要定期對計算機進行安全掃描,明確計算機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安全問題,及時排除存在的安全隱患,修復漏洞,避免惡意攻擊者入侵。(4)優化利用加密技術,其操作系統安全級別為C1、C2,能夠準確識別用戶及其注冊,進行合理化的控制,其大型數據庫管理系統采用的是WindowsNT、Unix[4],對計算機系統中的敏感數據進行必要的加密,避免病毒、黑客利用計算機漏洞,破壞數據庫,提高傳輸的信息數據準確率,使計算機系統運行更加安全、穩定。

2.2加強病毒防范,修復漏洞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網絡安全問題不斷出現,計算機病毒也日漸復雜化,可以偽裝成文件、網址等,誘騙計算機用戶點擊,肆意傳播病毒,其查殺難度也非常大。對于這方面來說,計算機用戶必須具備較強的病毒防范意識,多角度加強病毒防范,定期升級殺毒軟件,盡可能不要查看各類可疑的網頁、郵件等,從根源上有效降低計算機病毒入侵風險。當下,就我國而言,KILL、KV300都是比較成熟的防病毒軟件[5],用戶可以借助防毒卡,動態監測計算機,看其是否存在病毒,而防病毒芯片,具有存取控制、防護病毒的雙重作用,能夠有效防范計算機病毒。此外,在計算機系統出現問題后,用戶要及時修復其中的漏洞,日常使用中要定期使用專業的殺毒軟件掃描,看其是否存在漏洞,及時進行必要的修復,避免病毒、黑客的入侵,提高計算機網絡安全性。

2.3利用訪問控制,注重儲存備份

在解決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中,用戶可以借助訪問控制,即利用認證系統、訪問控制網關的形式,合理限制計算機網絡各方面信息資源。具體來說,在利用各類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時,用戶必須通過身份認證,可以確保用戶所使用的資源更加準確、有效。應當及時采取可行的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科學規劃計算機網絡具體使用流量,根據實際情況,優化調整、控制計算機網絡資源,使其得到更好的應用。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合理調節具有ACL功能的連接點,將過濾、權限的訪問控制落到實處,借助IP地址,有效限制用戶,借助管理員口令,定期進行合理化的修改,防止計算機網絡在運行中受到各種威脅。計算機用戶要定期儲存備份重要的計算機數據,這樣即使計算機系統崩潰,也能有效恢復重要的信息數據,提高各類數據信息利用率。

3結語

總而言之,計算機網絡安全是一項系統、復雜的任務,難度較大,必須綜合考慮各方面主客觀因素,構建合理化的防御體系,加強病毒防范,定期備份計算機數據等,避免病毒、黑客入侵,確保計算機網絡處于安全、穩定運行中,更好地發揮計算機網絡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錢相州.計算機網絡工程安全問題與解決策略探析[J].通訊世界,2016.

[2]戴榮.計算機網絡工程安全問題與解決策略探析[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

[3]侯瑞.芻議計算機網絡的安全問題與應對策略[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

[4]王慕將.計算機網絡安全的突出問題及解決策略[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

篇6

【 關鍵詞 】 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維護;計算機網絡安全;計算機網絡管理

Discussion on Computer Network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Feng Qing-xi

(Changchun City Information Center JilinChangchun 130022)

【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twork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improve, the network already became the people to live an indispensable part. People''s life, study, work has been inseparable from the network, it not only makes the life of people become more rich and colorful, also let people live and work more efficiently. In a network so popular today, the network can be normal and efficient work and people can efficient rich life has great contact. So, computer network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then for some computer network maintenance is briefly introduced, then list a few to the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method.

【 Keywords 】 computer network; computer network maintenance;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management

0 引言

對于計算機網絡來說,想要保持計算機網絡正常高效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對于計算機網絡的維護和管理。做好計算機網絡的維護,可以很好地保證計算機網絡的正常工作,做好計算機網絡的管理,能夠更好地發揮計算機網絡的性能,提高計算機網絡的工作效率。現在,有很多人都還不是很清楚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對計算機網絡進行維護和管理,所以,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網絡故障,以至于影響到正常的網絡工作,輕則降低效率,重則可能會影響到整個電腦,使之崩盤,造成無法彌補的后果。所以,對于計算機網絡的維護和管理,不僅要引起人們的重視,更加要落實到平時的行動。

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要想有效有針對性的對計算機網絡進行維護和管理,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可以簡單理解為,使用通信線路連接起來的,不同地理位置上具有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和其外部設備,在網絡通信協議、網絡操作系統、網絡管理軟件的協調和管理下,實現信息的傳遞和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系統。

2 計算機網絡的維護

對于計算機網絡的維護,要多方面的進行維護。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對于網絡安全的維護。對于網絡安全的維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2.1 集中管理軟件的安裝

對于網絡安全來說,軟件的集中管理和安裝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它不僅僅是關乎網絡維護的質量和效率,并且,也關系到整個網絡的安全性。除了軟件本身的安全機制之外,還要把檢測系統和網絡防火墻技術等配合在一起使用,才能更大程度地增強網絡安全性。

入侵檢測系統是對于那些企圖監視或者入侵控制你系統的網絡資源進行監測的系統,它現在已經被普遍的應用在網絡安全維護中,入侵檢測系統能夠有效地防止黑客的入侵。現在人們普遍使用的防火墻是用來對于網絡之間訪問的控制,它能夠有效地阻止外部用戶用強制或者非法的手段進入你的網絡,來窺探你的內部網絡資源,保證內部的網絡環境的干凈。

防火墻有自己的一套檢測方法,對多個網絡中傳輸的數據進行檢測,在決定網絡之間的通信是否安全,并且,它對于網絡的運行進行監控。

2.2 權限和口令的設置

權限和口令的設置,要由終端操作員和網絡管理員分別根據自身的職責做設置。保證自身職責自己執行,也防止其他閑雜人等亂入網絡,造成網絡安全隱患。并且,在設置口令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其安全系數,還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更換和檢查。

篇7

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計算機網絡技術水平與過去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通過分析與研究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情況與發展趨勢,可以加強人們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從而促進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現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具體應用,并在此基礎上,探究了現有網絡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技術 應用 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每天需要處理的數據與信息日漸增多,常規的處理手段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現有計算機網絡通過管理與共享各種網絡資源,可以有效的幫助人們處理復雜多樣的信息數據。計算機網絡技術是現有計算機網絡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不僅可以保證計算機網絡的穩定性,還可以保證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另外,現有計算機網絡技術還在商業、軍事等領域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

1 現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具體應用

所謂計算機網絡技術其實是指將不同地理位置、具有自我處理能力的多個計算機采用通信線路有機的聯系起來,然后通過網絡通信協議與網絡管理軟件的相互協調與相互管理的作用使計算機操作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與信息資源傳遞的一種技術。現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主要有四部分,分別是國際互聯網技術應用、ATM網絡技術應用、LAN網絡技術應用以及各種網絡新技術的應用。

1.1 國際互聯網的應用

所謂國際互聯網其實就是人們日常應用較為普遍的Internet技術。Internet技術的目的是實現各種信息資源的匯總與共享。Internet技術充分的利用了公共互聯網與路由器,在公共協議的前提下構建了多國家的計算機網絡。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計算機網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網絡,是一種全球性的網絡。Internet技術利用公共語言使得相互連接的計算機實現了相互通信。用戶只要接入其節點,就可以收集到各種各樣的信息資源。另外,Internet還增設了如WAIS、Archie、WWW這樣的查詢工具,人們使用查詢工具可以更快速、更準確的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上述特點使得Internet技術在全球內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1.2 ATM網絡技術的應用

ATM是一種信息格式,主要是在高速網絡中交換與傳輸的一種信息格式。它的全稱是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網絡技術不僅支持WAN格式,還支持LAN等格式。ATM主要是通過將廣域網與局域網連續在一起來達到網絡信息資源共享的目的的。ATM網絡技術應用了特定的轉換器與ATM網卡,從而實現了近程與遠程數據的有效傳輸,很好的滿足了人們對高速傳輸的需求。近些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ATM網絡技術與過去相比也越來越完善。目前,獨屬于我國的ATM網絡已經建好,且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

1.3 LAN網絡技術應用

LAN網絡與其他網絡相比,是一種相對較特殊的網絡,具有高效率、投資少的優點,在我國的應用較為廣泛。比如,以太網(Ethernet)。目前,我國各事業單位中應用較為普遍的是局域網,以太網在局域網中占據著主流地位。以太網中,10BASE5(屬于同軸電纜中的)網絡結果應用較為頻繁。10BASE5網絡結構不僅具有較強的靈活性與較高的可靠性,還非常的便于管理與擴展。在高速傳輸以及網絡服務器對高速以太網逐漸增多的需求下,出現了100BASE-T FAST Ethernet以太網組網機構。這種結構不僅具有較高的傳輸速率(已經達到了100.0Mps),還可以與原有的以太網進行兼容。再比如,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即FDDI。它的結構為雙環網絡環境,利用網卡以及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可以連接個人計算機。另外,FDDI還使得光纖容量實現了共享,這個過程主要應用了令牌方式與分組交換方式。FDDI的傳輸距離可以達到100.0km,速率也可以達到100.0Mps。

1.4 各種網絡新技術應用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各種網絡新技術開始出現并被廣泛應用。其中應用較多的網絡新技術有云計算、大數據以及計算智能等。目前,大數據網絡新技術在科學研究、商業、交通以及農業等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云計算具有較為寬泛的應用,在電子領域中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其運營技術,在科研事業中應用,可以為其提供更好的研發平臺。

2 現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未來發展

2.1 三網融合的發展趨勢

隨著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現有計算機網絡技術開始向著三網融合的方向發展。所謂三網融合,是指有限電視網絡、電信網絡以及計算機網絡的融合。三網融合的發展不僅可以使網絡應用更加的高效,更加的方便,還可以有效的降低網絡的建設成本,進而為社會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的不斷發展。另外,三網融合還可以有效的保證其他行業穩定、快速的發展,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推動電子商務、遠程教育的發展。

2.2 微型化發展

微型化發展是超大規模以及大規模集成電路發展的必然結果。微處理器芯片一出現,就受到了極大的歡迎與廣泛的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芯片的發展速度日益提高。計算機芯片的集成度越來越高,其功能也越來越多,價格也越來越低,使得計算機微型化的發展與普及越來越快。

3 結語

計算機網絡技術對計算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使得計算機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共享與傳遞。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有很多,比如國際互聯網的應用、ATM的應用、LAN網絡技術的應用以及各種網絡新技術的應用。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與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開始向著三網融合以及微型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林.探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和發展[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3(15).

[2]岳政燃.淺談現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和發展[J].電子制作,2015(02).

[3]張超.試論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和發展[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2(05).

[4]龐先偉,王超.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和發展[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5(05).

[5]劉璇.淺議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與發展[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01).

篇8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技術;教育教學;運用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解放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有更積極的探索精神,愿意合作和學習,并有機會獲得獨立的知識。通過改變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模式,多媒體計算機網絡不可或缺,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獨立的學習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對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已成為教師改變教學模式,使學校成為充滿活力和創造性的學習場所的一種手段。

一、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概述

資源共享,存儲和轉發是計算機網絡的核心。計算機網絡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組織結構和協議標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計算機網絡是一門具有廣泛知識和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學科。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在網絡操作系統,網絡管理軟件和網絡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一種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輸的計算機系統。一般而言,它通過電纜,雙絞線電纜,光纖等從客戶端計算機連接到諸如交換機或路由器的中繼網絡設備到核心服務器,最后連接到服務提供商。

二、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必要性

(一)網絡技術教學的使用是教育發展的需要

在當今世界,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教育也必須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需要。因此,網絡技術教學的運用是時代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在現代的教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屬于一種新型教學技術。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改變了傳統的教育理念。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教學活動的中心和主體是教師,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對于教學效果,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非綜合能力,這是傳統教育的缺陷。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教學活動的主體已經不完全集中在教師身上,而是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教育教學中,學生是求知者,是知識的探索者,而不僅僅是被動的接受。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獨立探索,具有探索精神。

(二)網絡技術的使用需要提高教師的素質

為了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1)教師自身要有提高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意識,積極學習相關技術的應用,也可以向其他教師請教,互相學習,共同進步;(2)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認識到計算機網絡教學的重要意義;(3)從學校方面來說,應該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強化他們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尤其是實用技能的培訓。

(三)網絡技術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1)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使用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例如,教師在備課階段就可以利用大量豐富的網絡資源,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教師應該根據教學要求、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更能引起學生興趣,并且學生更容易理解的部分。除此之外,通過網絡搜索,能夠找到大量的教學專欄資源,例如評論和教學論文。教師可以通過這些資源的對比,學習各自的優勢,以此彌補自身教學的不足,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評。(2)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使用,為學生創造了更加開放的環境,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比如,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能夠通過圖片、音頻等元素,引起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開發學生的思維,進而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另外,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也可以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一)云計算

將云計算融入教育信息化平臺中的技術被稱之為教育信息化云服務平臺,它也可以被稱之為一種新的教育信息化服務模式和管理的方法。這種云服務平臺可以幫助大家把海量數字化的教育資源和應用都更好地結合起來,從而組成一個資源管理和教育應用為一體的統一服務網絡。各種類型的數字教育資源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發展在線教學。這些教育資源通過在網絡、服務器和存儲器等物理設備上的組織、傳輸、共享、交換和調度,將可以更好地組成一個云平臺。整體操作的過程是以知識為核心、資源為支撐和用戶為目標的開放式互動教學模式。在內部,它還包括激勵機制,獎懲機制,評估機制和認證機制。讓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和任何設備上開展教與學的活動。最終使得整體教育活動更加易于管理、動態高效又節能環保。

(二)云課堂

“云課堂”的概念源于互聯網上的云技術,云存儲和云管理的概念。“云”是互聯網的一種隱喻表達,用于描述互聯網上龐大且幾乎無限的資源池。“云課堂”使用信息技術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創建高效的課堂。首先,這個“云課堂教學平臺”基于云計算技術和IPv6網絡技術,以智能移動終端為載體。課堂前自學,課堂協作學習,課后個性化學習的互動系統平臺。其次,這種“互動性”主要體現在學生學習資源的個性化按需選擇,學習,存儲和傳播上。教師通過平臺準備課程,優化教學設計,以及師生之間的在線交流,討論這三個方面。第三,云計算技術促進靈活多樣的云課堂教學。它可以利用物理空間或跨物理空間作為教學時空,開發云課堂教學和線下傳統課堂教學互助教學形式;它還可以用來擴展課堂教學形式,即學生利用自學課或課外時間通過“云課堂教學平臺”學習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深入“吸收和消化”的知識;學生還可以使用“云課堂教學平臺”,通過冬季和夏季假期或零碎時間按需“個性化學習”和“零散學習”;此外,教師可以通過“云課堂教學平臺”進行一對一的在線輔導。

篇9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安全性;資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克服了地理上的限制,把分布在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全球的分支機構聯系起來。

目前業內對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較為統一,通常是指通過通訊線路將處在不同地區的計算機主機或終端設備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功能全面、信號暢通、協同管理的信息化系統,在該系統內各種操作指令、網絡通信協議能夠貫通傳輸,并且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演變的漫長歷程中,大致經歷了遠程終端聯網、計算機網絡、網絡互連和信息高速公路4個階段,并且呈現由簡單到復雜的主體趨勢。

遠程終端聯網:計算機誕生伊始,計算機網絡主要由一臺主機和若干終端組成,主機和終端之間通過電話線路連接,并直接對終端發號施令,因此該網絡被稱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信網。在這個網絡中,主機是中心,其余終端單機以各種星型、樹型或交叉型的格局布局,由于所有終端服務能力受限于主機,因此系統運行效率不高。

計算機網絡:該階段主要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末期,當時第2代計算機網絡在美國建成,標志著計算機網絡技術邁入網絡時代。該技術的典型特征在于整個系統圍繞一個設定的子網進行擴展建設,在這個子網之外主機和終端設備所構成的外網形成一個“用戶資源網”。通信子網顛覆了第一代計算機技術以電路交換方式進行信號傳輸的方式,轉而采用分組交換方式,由于該技術更適合于數據通信而使得計算機網絡通信費用的降低。

網絡互連:計算機網絡技術第三個發展階段以“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算型”主導下的第3代計算機網絡為標志。該技術由ISO于1977年首次提出,在經過多年的努力之后,最終發展成為互連網的標準框架。此后邁入80年代,Internet技術的出現是對計算機網絡技術最深刻的變革,并由此引導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Internet也稱國際互連網,它的構建以OSI體系結構為基礎,但又完全基于一套全新的框架體系。

信息高速公路:該階段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目前所經歷的階段,主要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末期,這也正是計算機網絡在世界范圍內急速發展的一段時期,并主要向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BISDN的方向演變。我國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也正是在此背景下獲得發展,并在1989年建成第1個用于數據通信的公用分組交換網。此后,計算機技術開始逐步實施在國內的普及應用,重要舉措包括覆蓋全國的中國公用分組數據交換網的建成,以及“金橋工程”、“金卡工程”、“金關工程”、“金智工程”等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實施。影響計算機網絡安全的主要因素目前計算機網絡安全所面臨的風險來看,網絡風險主要來自網絡的開放性、網絡操作系統的漏洞、網絡資源的共享性、網絡系統設計的缺陷、黑客的惡意攻擊等因素。

下面對這幾類風險分別進行闡述:

網絡的開放性:Internet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這直接導致任何一種外部接入都可能造成計算機網絡的不穩定甚至系統奔潰。由于在開放的計算機網絡中,用戶在網上可以輕易查找到一個企業、單位以及個人的敏感性信息,這直接導致其處于不安全的環境中。為杜絕該類安全問題的產生,各種針對性的安全機制、策略和工具被研究和應用,但仍需做諸多改進。網絡操作系統的漏洞:在傳統安全防御技術中,系統的后門因其隱蔽性而被人們所忽視,作為網絡協議和網絡服務實現的載體,網絡操作系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操作系統不僅需要提供網絡通信所需要的各種協議,還需要實現網絡服務的程序。由于操作系統實現網絡協議的程序十分復雜,需要大量的程序語言才能實現,且在實現程序運行的過程中存在缺陷和漏洞在所難免。由于防火墻對這類入侵的攔截力度不足,導致這類入侵行為可以堂而皇之經過防火墻而很難被察覺。

網絡資源的共享性:計算機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在網絡上共享,這是計算機網絡應用的主要目的,但資源共享所帶來的網絡風險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資源共享隨著人們對計算機依賴程度的加深逐漸擴展,但目前的技術難以對外部服務請求實現完全隔離,攻擊者利用服務請求的機會很容易獲取網絡敏感信息。

網絡系統設計的缺陷:網絡系統設計的缺陷不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還會為攻擊者提供更多的可乘之機,合理的網絡設計則可以實現資源節約和維護安全的雙贏。目前,BUG是計算機用戶在日常使用網絡過程中最容易遭遇外部攻擊的程序,這說明安全的防御程序并不存在,甚至連安全工具本身也可能存在安全的漏洞。正是因為BUG的不穩定而被黑客經常利用,并且這種攻擊通常不會產生日志,使得網絡維護人員無從查起。惡意攻擊:通俗地講,惡意攻擊就是網絡黑客攻擊和網絡病毒,這兩類問題是目前公認的網絡安全公敵。隨著計算機文化在社會各個階層的滲透,使得這類攻擊變得越來越容易,也越來越多,損失也是越來越嚴重,人們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盡管防火墻的攔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網絡攻擊的可能性,但對那些隱蔽內部網絡結構中的威脅,防火墻還是顯得有點局限,特別是對訪問內部網絡時伴隨的威脅,防火墻往往是無能為力的。

計算機網絡安全的主要防御對策:(1)加強日常防護管理.不下載來路不明的軟件及程序在計算機的日常使用過程中,及時更新系統補丁,是防止病毒入侵的基本要求,如果一旦感染病毒,應當立即下載專門軟件進行查殺。另外,不要隨便從非官方網站上下載軟件,來歷不明的軟件可能就是病毒的載體程序,一旦運行改程序就可能造成計算機資料丟失,所以要選擇信譽較好的網站下載軟件,并將下載的軟件進行專門分區保存并定期殺毒。(2)防范電子郵件攻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常接收到來歷不明的郵件,對該類郵件應該謹慎處理,盡量不要直接打開,以免遭受病毒郵件的侵害。目前,病毒依附郵件進行傳播已經越來越多,如果我們稍有不慎就會中其圈套,遭受惡意郵件的攻擊。電子郵件攻擊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并表現不同的形式:一是電子郵件轟炸,也稱為電子郵件“滾雪球”,主要是通過非法IP向攻擊郵箱短時間內發生海量垃圾郵件,直接導致郵箱容量超載而癱瘓;二是電子郵件欺騙,攻擊者偽裝成系統管理員的身份,以郵件的方式要求提示用戶更改口令等信息,進而將附件中加載的病毒或木馬程序入侵到用戶計算機。對該類攻擊的防御比較簡單,目前一些專門的郵箱病毒過濾軟件攔截效果比較明顯。(3)安全設置瀏覽器.瀏覽器也是網絡病毒經常入侵的部分,Cookie是在瀏覽過程中被有些網站往硬盤寫入的一些數據,它們記錄下用戶的特定信息,因而當用戶回到這個頁面上時,這些信息就可以被重新利用。因此,安全的瀏覽器使用方式應該設置安全級別,并關掉Cook? ies。但需要指出的是,關注Cookie的目的不是對這些信息的重新利用,而是對硬盤數據的關心。

綜上所述,盡管計算機網絡供給無處不在,安全與反安全就像矛盾的兩個方面相互纏繞,但只要我們認清網絡的脆弱性和潛在威脅,采取強有力的安全策略,并建立完善的計算機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就可以有效地預防安全問題的出現,更不會給入侵者提供可乘之機。

篇10

【關鍵詞】計算機通信;安全策略;通信網絡

1 計算機通信簡述

計算機通信是一種以數據通信形式出現,在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或計算機與終端設備之間進行信息產生、處理、傳輸、交換、存儲的手段。它是現代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融合的產物,在軍隊指揮自動化系統、武器控制系統、信息處理系統、決策分析系統、情報檢索系統以及辦公自動化系統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計算機通信網絡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的通信方式,主要是滿足數據傳輸的需要。它將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終端及附屬硬件設備(路由器、交換機)用通信鏈路連接起來,并配備相應的網絡軟件,以實現通信過程中資源共享而形成的通信系統。它不僅可以滿足局部地區的一個企業、公司、學校和辦公機構的數據、文件傳輸需要,而且可以在一個國家甚至全世界范圍進行信息交換、儲存和處理,同時可以提供語音、數據和圖像的綜合,是未來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計算機網絡和數據通信發展迅速,各國都通過建成的公用數據通信網享用各數據庫資源和網絡設備資源。為發展高新技術和國民經濟服務。計算機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相基于兩者基礎上的聯機檢索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信息服務領域。從報刊、人工采集、會員單位組織的傳統信息服務方式正逐步被以數據庫形式組織的信息通信計算機網絡供用戶聯機檢索所代替。信息量和隨機性增大,信息更新加快,信息價值明顯提高,信息處理和利用更加方便。因此,計算機網絡通信系統是信息社會的顯著標志,在信息處理和傳遞中占重要位置;計算機網絡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絡的傳輸介質就是空氣)以及相應的應用軟件四部分:(1)資源共享:資源共享是人們建立計算機網絡的主要目的之一。計算機資源包括有硬件資源、軟件資源和數據資源。硬件資源的共享可以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避免設備的重復投資。如利用計算機網絡建立網絡打印機。軟件資源和數據資源的共享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資源,減少軟件開發過程中的勞動,避免大型數據庫的重復設置;(2)數據通訊:數據通訊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實現不同地理位置的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送。如人們通過電子郵件(E-Mail)發送和接收信息,使用IP電話進行相互交談等;(3)均衡負荷與分布處理:是指當計算機網絡中的某個計算機系統負荷過重時,可以將其處理的任務傳送到網絡中的其它計算機系統中,以提高整個系統的利用率。對于大型的綜合性的科學計算和信息處理,通過適當的算法,將任務分散到網絡中不同的計算機系統上進行分布式的處理。如通過國際互聯網中的計算機分析地球以外空間的聲音等;(4)綜合信息服務:在當今的信息化社會中,各行各業每時每刻都要產生大量的信息需要及時的處理,而計算機網絡在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計算機網絡安全策略

計算機網絡安全策略是指在某個安全區域內,與安全活動有關的一套規則,由安全區域內的一個權威建立,它使網絡建設和管理過程中的工作避免了盲目性,但在目前它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國際調查顯示,目前55%的企業網沒有自己的安全策略,僅靠一些簡單的安全措施來保障網絡安全,計算機網絡安全策略包括對企業各種網絡服務的安全層次和權限進行分類,確定管理員的安全職責,如實現安壘故障處理.確定網絡拓撲結構、入侵及攻擊的防御和檢測、備份和災難恢復等。這里所說的安全策略主要涉及4個大的方面:物理安全策略、訪問控制策略、信息加密策略和網絡安全管理策略,網絡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信息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網絡安全是指網絡系統的硬件、軟件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絡服務不中斷,計算機安全策略主要有兩個:一是物理安全策略的目的是保護計算機系統、網絡服務器、打印機等硬件實體和通信鏈路免受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和搭線攻擊;驗證用戶的身份和使用權限、防止用戶越權操作;確保計算機系統有一個良好的電磁兼容工作環境;建立完備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進入計算機控制室和各種偷竊、破壞活動的發生;二是訪問控制是網絡安全防范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絡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訪問。它也是維護網絡系統安全、保護網絡資源的重要手段,各種安全策略必須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護作用,但訪問控制可以說是保證網絡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下面我們分述各種訪問控制策略;這兩種可以保護計算機長久的保持安全。

3 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人們提出了基于XML的Web服務。它的主要目標是在現有的各種異構平臺的基礎上構建一個通用的與平臺無關、語言無關的技術層,各種平臺上的應用依靠這個技術層來實現彼此的連接和集成,Web Services的核心技術主要是XML技術、SOAP技術、WSDL及UDDI等;近年來,XML已成為數據表示和數據交換的一種新標準。其基本思想是數據的語義通過數據元素的標記來表達,數據元素之間關系通過簡單的嵌套和引用來表示。若所有web服務器和應用程序將它們的數據以XML編碼并到Internet,則信息可以很快地以一種簡單、可用的格式獲得,信息提供者之間也易于互操作。XML一推出就被廣泛地采用,并且得到越來越多的數據庫及軟件開發商的支持。總體講來,XML具有自描述性、獨立于平臺和應用、半結構化、機器可處理的、可擴展性和廣泛的支持等特點;SOAP(simple ObjectAcCess PrOtOCO1,簡單對象訪問協議)是由Microsoft、IBM等共同提出的規范,目的是實現大量異構程序和平臺之間的互操作,從而使存在的應用程序能夠被用戶訪問;WSDL(Web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web服務描述語言)基于Ⅺ旺,將Web服務描述為一組對消息進行操作的服務訪問點它抽象描述了操作和消息,并綁定到一個具體的網絡協議和消息格式,定義了具體實施的服務訪問點。WSDL包含服務接口定義和服務實現定義,服務接口是Web服務的抽象定義,包括類型、消息和端口類型等;這些都屬于計算機的通信技術手段,運用這些技術可以大量的增加計算機的通信流暢和方便性能。

4 總結: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將日益成為工業、農業和國防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交換手段,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認清網絡的脆弱性和潛在威脅,采取強有力的安全策略,對于保障網絡的安全性將變得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雷震甲.網絡工程師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郭軍.網絡管理.[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0.

[3]勞幗齡.網絡安全與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蔡皖東.計算機網絡技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