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教育的方式范文
時間:2023-12-26 18:08: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區(qū)教育的方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on maternal choice of delivery mode. Methods Choice 476 maternal for maternal care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maternal voluntary pided into study group 24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30 cases. Maternal in control group were using conventional guidance perinatal care during pregnancy, while maternal in study group were using various forms of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maternal mode of delivery,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new born asphyxia case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rate of natural child birth of maternal in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esarean se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ddition, the rate of bleeding after pregnancy and neonatal asphyxia of maternal in study group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s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could reduce maternal cesarean section. It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to promote maternal and newborn health.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delivery mode maternal
對于女性而言,分娩是一種生理和心理上的應激過程[1]。不論是經產婦和初產婦,心理上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定的壓力和緊張,進而影響到分娩方式的選擇[2]。為了引導孕產婦正確的選擇分娩方式,我們對2010年11月~2011年9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孕產期保健的孕產婦采取了社區(qū)健康教育措施,效果良好,現報導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材料 選擇2010年11月~2011年9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孕產期保健的孕產婦476例,年齡23~34歲,平均年齡27.67±3.69歲,均為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其中初產婦328例,經產婦148例。根據孕產婦的自愿情況分為研究組246例和對照組230例。兩組孕產婦在年齡、文化程度和孕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孕產婦采用常規(guī)的孕期指導等圍產期保健,研究組孕產婦則采用多種形式的社區(qū)健康教育干預措施,主要包括:①針對孕婦孕期的不同,分別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及飲食營養(yǎng)的搭配;②由醫(yī)院為孕婦每個月開設專題講座,鼓勵孕產婦及其家屬定期參加,介紹分娩的相關機制和影響因素,詳細講述分娩過程中產婦的身心變化特點,減輕不適反應的適當方法,以達到更好的配合醫(yī)護人員的目的;③介紹自然分娩和剖宮產的適應情況,以及各自的利弊;④介紹產后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新生兒常見病的基本防治措施,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等相關知識。
1.3 評價指標 比較分析兩組孕產婦分娩方式、產后出血和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孕產婦分娩方式的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孕產婦自然分娩的比率明顯提高,而剖宮產的比率明顯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S和SDS評分的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表示P<0.05
2.2 兩組孕產婦產后出血和新生兒窒息發(fā)生情況的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孕產婦產后出血和新生兒窒息的比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孕產婦產后出血和新生兒窒息發(fā)生情況的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表示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過社會文化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我國婦女,尤其是城市婦女剖宮產率正呈逐年上升趨勢,有些醫(yī)院的剖宮產率可達到60%以上[3],這大大超過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剖宮產率
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孕產婦自然分娩的比率明顯提高,而剖宮產的比率明顯下降,另外,研究組孕產婦產后出血和新生兒窒息的比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社區(qū)健康教育降低孕產婦剖宮產,促進孕產婦及新生兒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 考 文 獻
[1]王輝,張麗.健康教育對孕產婦分娩方式選擇的影響[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3(22):178-179.
[2]齊瑞瑩,王敏. 妊娠期女性對分娩方式認知情況的調查[J]. 中國婦幼保健,2007,22(6):784-785.
[3]陳瓊珍,楊雪霞,羅翠玲. 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孕婦學校健康教育的實施與管理[J]. 全科護理,2009,7(4):1122-1123.
篇2
圍絕經期婦女的卵巢功能產生明顯得衰退,雌激素的含量明顯降低,極易產生病理、生理癥狀,表現為潮熱、心血管癥狀、不規(guī)律月經、精神癥狀、潮紅、骨質疏松等,對婦女的身心健康有著嚴重的影響[1-2]。為探討多種社區(qū)健康教育方式對圍絕經期婦女的影響,特選取64例圍絕經期婦女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社區(qū)生活的64例圍絕經期婦女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2例,其中,對照組年齡40-58歲,平均年齡(45.3±2.6)歲,學歷:大專以上學歷26例,大專以下6例;觀察組年齡40-57歲,平均年齡(45.4±2.4)歲,學歷:大專以上學歷27例,大專以下5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在年齡基本資料、學歷基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宣教,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多種社區(qū)健康教育方式,內容為:①讓婦女清醒的認識到這絕經是人的正常生理過程,對其負面情緒進行疏解,引導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生活。②合理安排生活與工作,盡量多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強身體鍛煉。③注意保持外陰衛(wèi)生,指導正確護理。④發(fā)生異常及時就診。⑤該階段韌帶會出現松弛,易產生尿失禁等癥狀,應加強肛提肌的鍛煉。⑥按照醫(yī)囑進行雌激素代療,避免發(fā)生骨質疏松癥。
1.3 指標觀察
觀察分析比較兩組1年、3年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生活質量評分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活質量測定量簡表(EHOQOL-BREF)進行檢測。生活質量:生活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領域、環(huán)境領域。
1.4 統計分析
將數據全部錄入excel表格中,用SPSS13.0軟件此次研究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用(x±s)表明此次研究中得到的數據計量資料,用χ2檢驗此次研究中得到的數據計數資料,P值
2.結果
2.1 兩組1年、3年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觀察組患者1年、3年后生活質量評分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明顯要更高,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多種社區(qū)健康教育方式對圍絕經期婦女的生活質量有著明顯的提升,實施的時間越久,生活質量改善越好,通過多種社區(qū)健康教育方式的實施,圍絕經期婦女對圍絕經期的認知度有著明顯的上升,負面情緒的發(fā)生率顯著下降,通過對負面情緒的疏解,婦女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生活,改善生活質量[3-4]。
通過對圍絕經期婦女實施多種社區(qū)健康教育,婦女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有效的糾正,養(yǎng)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降低了綜合征的發(fā)生率,合理、科學的飲食指導,促進了體內激素的分泌,緩解了潮熱癥,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5-6]。適當的運動鍛煉,提高了婦女的睡眠質量,恢復了身體素質,促進了血液循環(huán),增強了骨組織物質的補充,降低了骨質疏松的產生,提高了生活質量[7-8]。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1年、3年后生活質量評分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明顯要更高,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多種社區(qū)健康教育方式對圍絕經期婦女的影響較大,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志陽,白玉玲,宋曉月,等.河南省城鄉(xiāng)圍絕經期婦女亞健康狀態(tài)調查及健康教育對策[J].全科護理,2014,21(30):2865-2866.
[2] 李春善,吳淑華,史媛媛.生活方式干預對降低社區(qū)圍絕經期婦女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4(20):2492-2493.
[3] 罱鸛ィ鄭文嫻,饒世鳴,等.健康教育對社區(qū)絕經期婦女骨質疏松癥知信行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6,23(2):199-200.
[4] 陸麗娟.癥狀篩查聯合健康教育預防圍絕經期婦女骨質疏松的效果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3(15):1786-1788.
[5] 陳思路,張潔瓊,張琴,等.上海市社區(qū)婦女圍絕經健康狀況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6,14(7):1172-1174.
[6] 阮芝芳,潘定權,李靜偉,等.排舞運動對社區(qū)圍絕經期婦女骨質疏松癥的干預效果評價[J].浙江預防醫(yī)學,2014,16(5):509-510.
篇3
關鍵詞 社區(qū) 高血壓 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261
原發(fā)性高血壓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社區(qū)護理的主要對象[1]。社區(qū)是居民特別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和活動場所,是居民健康和疾病的重要背景。
資料與方法
對城區(qū)各個醫(yī)院確診有高血壓病的病人發(fā)放“俱樂部會員證”,告知俱樂部開展的各項活動,歡迎高血壓高危人群、病人家屬及社區(qū)居民參加。
方法:①組建高血壓病友俱樂部: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有血壓監(jiān)測的指導、用藥的指導、飲食的指導、運動的指導、心理護理等;②活動形式:講座、錄像、宣傳欄、圖書資料、宣傳手冊、個別咨詢指導;③健康教育內容的實施:血壓監(jiān)測的指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用藥指導。服藥時告知患者及家屬容易走進的誤區(qū)(血壓上升則服藥,血壓正常就隨心所欲地停藥或擅自加減藥物劑量,更改藥物等)。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根據藥物類型和劑型選擇合理的服藥時間。如短效降壓藥每日3次,第1次服藥時間[1]應在清晨醒后即服,不等到早餐后或更晚,最后一次應在下午6:00之前,也就是在血壓高峰出現前30~60分鐘給藥效果最好。不要在睡前或更晚時服用降壓藥。長效控、緩釋制劑每日只服用1次,應清晨醒后即服用。這種服用方法對防止上午血壓升高有重要意義,既能使白晝的血壓得到良好的控制,又不使夜間的血壓過度下降,起到穩(wěn)定24小時血壓的目的。
討 論
通過組建社區(qū)高血壓病友俱樂部,采取多種活動形式,實施健康教育提高了高血壓病人的從醫(yī)行為。從醫(yī)行為是指病人就醫(yī)后其行為與醫(yī)囑的符合程度,為遵從醫(yī)囑的行為活動[2]。高血壓病人對醫(yī)囑依從性的多少直接影響到目前疾病的治療和轉歸。通過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使高血壓病人做到定期復查、按時服藥、戒煙限酒、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減輕體重、情緒穩(wěn)定、監(jiān)測血壓和脈搏、如有不適及時就醫(yī)等,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使血壓維持在穩(wěn)定狀態(tài),從而減少甚至避免心、腦、腎、眼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醫(yī)療費用,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通過建立社區(qū)高血壓病友俱樂部實施健康教育提高了高血壓病人的服藥依從性。由于高血壓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有的病人害怕藥物的不良反應,就自行減量或停藥,造成血壓反跳,病情反復,甚至引起心腦血管的嚴重并發(fā)癥[3]。通過多種活動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強知識宣教,提高病人對高血壓危險因素、并發(fā)癥、預后和規(guī)則藥物治療的重要意義等相關知識的認識,幫助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促進高血壓的有效控制。
通過組建高血壓病友俱樂部實施健康教育改變了病人和社區(qū)居民不良的行為生活方式。高血壓病除與年齡、遺傳等有關外,更重要的是與不良的行為生活方式有關。針對高血壓病,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但可以通過改變不良的行為生活方式進行預防,即使發(fā)病也可以使血壓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通過講座、錄像、宣傳欄、資料手冊、咨詢等方式,讓病人、高危人群、社區(qū)居民明確引起血壓升高的危險因素,從而針對肥胖、攝鹽過多、缺乏體力勞動、吸煙飲酒、心理壓力過大等危險因素,進行減重、運動、合理飲食、戒煙限酒等相應的干預措施,改變不良的行為生活方式,有效維持血壓穩(wěn)定,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提高高血壓病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李芳,李雅蘭,李瓊,等.原發(fā)性高血壓社區(qū)護理的研討.當代護士,2001,2(2):35-36.
篇4
【關鍵詞】 教育;方法;暴力;攻擊;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 R 39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9-1091-03
Association Between Paternal Styles and Violence Attack Behavior in Community Youth/YAO Yu-hua*, CHEN Dao-yong, ZHOU Feng, et al.* Hongkou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20008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paternal styles of community youth with violence attack behavior,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 violence prevention. Methods In this research, adolescents with violence attack behavior were served as case group, and the ones without violence attack behavior were used as normal control group.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of community youth were investigated by case-control study using evaluation scale. Results The study showed that fathers' warmth of feeling & understanding(FF1), punishment(FF2), refusal & repudiation(FF5) in case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Education; Methods; Violence; Aggression; Adolescent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定義暴力為“蓄意的運用軀體的力量或權力,對自身、他人、群體或社會進行威脅或傷害,造成或極有可能造成損傷、死亡、精神傷害、發(fā)育障礙或權益的剝奪”[1]。據WHO暴力傷害報告報道,2000年全球共有50萬人死于暴力,他殺率為8.8/10萬,并且90%發(fā)生在發(fā)展中國家,他殺比例最高的是15~29歲的男性,在青少年創(chuàng)傷死亡構成比中占居首位[2]。已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影響青少年犯罪暴力性傷害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養(yǎng)方式是很重要的[3-4]。父母教養(yǎng)方式(parenting style)是指父母對子女撫養(yǎng)、教育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行為傾向[5]。社區(qū)青少年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已輟學在家,無固定工作,認知能力和自制力均較差,極易發(fā)生暴力攻擊性事件。該研究通過對有暴力攻擊行為的社區(qū)青少年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進行調查,探討有暴力攻擊行為的社區(qū)青少年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特征,為預防暴力傷害提供理論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15~26歲、小學以上文化程度、能完成測試的上海市社區(qū)青少年(具有上海市戶籍,年齡在16~25周歲,無固定工作和收入或已終止學業(yè)和尚未進一步就學的青少年)作為研究對象。
案例組是指調查對象能清晰回憶過去12個月有暴力攻擊行為的社區(qū)青少年,剔除不合格調查表后共有81例,平均年齡為(20.42±2.72)歲,男性80例,女性1例;對照組與案例組居住在同一居委會、經過調查過去12個月無暴力攻擊行為的社區(qū)青少年,剔除不合格調查表后共304例,平均年齡為(21.87±2.48)歲,男性286例,女性18例。
排除標準:有腦器質性疾病及嚴重軀體疾病者;對調查不合作者;不能有效完成測驗者。
1.2 方法 暴力攻擊行為的判定標準:凡直接實施過以下任意一種行為1次者,認定為l次暴力攻擊行為;對他人惡意地打耳光;對他人惡意地推搡或朝他人扔東西;對他人惡意地在地上拖;對他人惡意地敲打、踢、抽打、扼、卡;燒和使用槍、刀或鈍器攻擊他人[6]。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資料問卷 由筆者自行設計,內容包括年齡、性別、教育、家庭情況和其父母的一般情況,以及暴力攻擊行為發(fā)生情況。
1.3.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評價量表(EMBU) 該量表為子女評價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問卷,由瑞典Umea大學精神醫(yī)學系Perris 教授編制。本研究采用的中文版是由岳冬梅等人修訂成中文版[7-8];共有66 個條目,其中父親教養(yǎng)方式有6個因子(情感溫暖與理解;懲罰嚴厲;過度干涉;偏愛被試;拒絕否認;過度保護),母親教養(yǎng)方式有5個因子(情感溫暖與理解;過度干涉過度保護;拒絕否認;懲罰嚴厲;偏愛被試)。采用Likert 自評式4點記分:從“從不”到“總是”記為 1~4 分,要求被試者通過回憶成長過程中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方式來進行評定。該量表的各因子同質性信度平均系數為0.75,分半信度平均系數為 0.76,重測信度平均系數為0.78。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4 統計方法 所有資料和數據均經EpiData 3.1錄入,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父母教養(yǎng)方式比較 案例組的父親FF1(情感溫暖與理解)、FF2(懲罰、嚴厲)、FF5(拒絕否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案例組的母親MM2(過度干涉過度保護)、MM3(拒絕、否認)、MM4(懲罰、嚴厲)與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案例組與對照組不同父親教養(yǎng)方式得分比較(x±s)
組別人數情感溫暖與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偏愛被試拒絕、否認過度保護
案例組8139.835±10.38920.265±7.25120.962±5.32211.043±4.01911.608±4.11810.443±2.854
對照組30443.533±10.37417.522±5.63220.021±4.27711.422±3.63510.323±3.1799.835±2.686
t值-2.8083.5791.642-0.6142.9781.760
P值0.0050.0000.1010.5400.0030.079
表2 案例組與對照組不同母親教養(yǎng)方式得分比較(x±s)
組別人數情感溫暖與理解過干涉、過保護拒絕、否認懲罰、嚴厲偏愛被試
案例組8146.324±11.18536.930±8.90315.268±5.69215.366±6.46412.591±4.019
對照組30447.132±10.64634.637±7.38713.607±4.25312.929±4.10011.564±3.553
t值1.7002.2522.7523.9661.657
P值0.0920.0250.0060.0000.099
2.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一致性比較 通過對父母共有的5個主因素(情感溫暖與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偏愛被試、拒絕否認)的一致性比較,結果顯示,案例組和對照組的父母在情感溫暖與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拒絕否認等方面的一致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表3 案例組與對照組父母教養(yǎng)方式一致性比較(x±s)
組別統計值情感溫暖與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偏愛被試拒絕否認
案例組 父 39.835±10.38920.270±7.25120.962±5.32211.043±4.01911.608±4.118
母 46.324±11.18523.481±8.45936.930±8.90312.591±4.01915.268±5.692
t值-3.683**4.349**-13.487**-1.820-4.544**
對照組 父 43.533±10.37417.522±5.63220.021±4.27711.422±3.63510.323±3.179
母 47.132±10.65612.929±4.10034.637±7.38711.564±3.55313.607±4.253
t值-4.144**11.299**-29.262**-0.359-10.574**
注:**P
3 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案例組與對照組比較顯示出較低的情感溫暖與理解、較高的拒絕否認、較高的懲罰嚴厲和過多的干涉保護。提示教養(yǎng)方式與人格的形成有關系:父親對子女情感溫暖越多、越理解子女,子女的情緒越穩(wěn)重,性情越溫和,善于自我控制;反之,子女的情緒比較焦慮,遇到刺激有強烈的反應,以至出現不理智的行為[9]。父母的情感溫暖可使子女形成熱情、自信、有獨立性、有堅持性、積極情緒較多的人格特點,被認為是人格偏離的保護因子[10];在父母懲罰嚴厲等強制教育方式下, 子女容易形成情緒不穩(wěn)、殘暴、缺乏同情心等人格傾向[11]。懲罰過重、過于嚴厲有可能使子女對他人產生怨恨、報復心理甚至進行犯罪活動。父親的過分干涉可能使子女的情緒不穩(wěn)定,喜歡挑釁,殘暴沖動,更容易產生暴力犯罪;母親過度的保護、干涉方式會加劇子女的情緒不穩(wěn)定,有強烈的情緒反映,如焦慮、擔憂、憂心忡忡。有研究表明,父親拒絕否認與子女強迫癥狀水平、偏執(zhí)程度、敵對心理產生、抑郁形成和情緒不平衡都表現出顯著的相關;而母親拒絕否認與工讀生強迫癥狀、偏執(zhí)、抑郁情緒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都存在較為顯著的相關[12]。
教養(yǎng)方式對青少年自尊的發(fā)展也有顯著影響。父母對青少年兒童采取“溫暖與理解”的教養(yǎng)方式會促進其自尊發(fā)展,提高自尊水平;相反,父母采取“懲罰與嚴厲”、“過分干涉”、“拒絕與否認”、“過度保護”等教養(yǎng)方式,都會不同程度地阻礙青少年兒童自尊的發(fā)展,降低其自尊水平[13]。
父母在家庭中屬于2種不同的社會角色,在子女成長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父親在獨立性、自信心、社交能力、智力發(fā)展和社會規(guī)范等社會發(fā)展性、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對子女有重大影響;母親則在情感、處事方式、生活態(tài)度等方面對子女有重大影響[14]。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無論案例組還是對照組,父、母對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均存在分歧,與趙汗青[15]的研究結果不一致,但差異的趨勢基本一致,即2組父母在情感溫暖與理解上都是母親高于父親,說明母親給予子女的情感溫暖與理解多,2對子女的干涉更多些,對子女的拒絕否認而更多。父親和母親教養(yǎng)方式的適當差異可以起到一種互補作用,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但如果差異過于顯著,會使子女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產生神經質行為甚至產生問題行為[16-17]。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不良的教養(yǎng)方式與社區(qū)青少年暴力攻擊行為的發(fā)生有一定聯系。因此,預防青少年暴力攻擊行為要從青少年的父母和將成為父母的人們做起,倡導正確的教養(yǎng)方式:家長應講究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對子女多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而不是專橫、權威、獨斷,更不應是放縱、溺愛、百依百順的;家庭內部要建立起平等互愛、相互關心、互相幫助的關系,使家庭成員對生活的態(tài)度趨于一致,減少家庭的矛盾,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多施加正性的情感,多溝通引導, 使子女在和諧、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 從而盡量減少暴力攻擊行為的發(fā)生、發(fā)展。
4 參考文獻
[1] ETIENNE GK, LINDA LD, JAMES AM, et al.世界暴力與衛(wèi)生報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3-4.
[2] 呂永富,胡麟,宗瑞錦,等.暴力性傷害研究概述.疾病控制雜志,2006,10(6):600-603.
[3] 李樹青.青少年行為形成的家庭根源及防治措施.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7:15.
[4] 張回美.男性青少年暴力犯罪相關因素研究.長沙:中南大學,2009:21.
[5] 桑標,程淵.與孩子一起成長.長春:長春出版社,1998:3-4.
[6] 羅家有,孫振球.農村中學生暴力遭遇的流行病學研究.長沙:中南大學,2007:1-2.
[7]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61-167.
[8] 岳冬梅.父母養(yǎng)育方式評價量表//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編.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3:122-129.
[9] 和麗梅.在押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及其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云南:云南師范大學,2005:23-27.
[10]USLUCAN HH. Domestic violence, parenting styles and well-being of German and Turkish juveniles. Prax Kinderpsychol Kinder psychiatr, 2009,58(4):278-296.
[11]郭俊偉,楊德蘭,楊艷,等.青年暴力罪犯人格與家庭環(huán)境、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性研究.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33(3):349-351.
[12]楊四海.云南省工讀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人格-家庭環(huán)境-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關系研究.云南:云南師范大學,2006:47.
[13]魏運華.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少年兒童自尊發(fā)展影響的研究.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9,3:11.
[14]胡雯潔.單親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青少年家庭教養(yǎng)方式影響因素的歸因研究.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6:38.
[15]趙汗青.犯罪青少年家庭教養(yǎng)方式研究.河南:鄭州大學,2005:7.
[16]ARRINDELL WA, EMMELKAMP PM, ERILMAN E, et al.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an inventory for assessment of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 A Datch Form of the EMBO Acta Psychiatr Scand, 1983,67(3):163-177.
[17]周宗奎.兒童社會化研究綜述.社會心理研究,1996,2:16.
篇5
關鍵詞:任務驅動;小組教學;程序設計;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913(2007)12-0056-03
1前言
程序設計(包括計算機程序設計、計算機導論、計算機文化基礎等課程)課程是目前高校中普遍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其實踐性非常強。在教學中,實驗教學占1/3至1/2或更大比例,許多知識只有通過實驗教學和上機操作才能掌握。因此,如何搞好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實際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是當前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絕大多數院校的計算機基礎和程序設計課程的實驗教學,一般由教師根據教材挑選一些習題或例題,作為學生的上機和實驗教學內容,或者選用與教材配套的實驗指導書,指導學生按照上面的實驗題進行操作。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實驗題目的設計很大程度受教材限制;教材的內容很難及時更新;學生上機實驗目的性不強,任務不夠明確,教師對學生實驗操作內容的控制性差;師生比達不到要求,老師指導實驗的勞動強度很大,效果不好。
2“任務驅動”方式與“小組教學”方法
2.1“任務驅動”方式的實驗教學
針對上述問題,一些高校的老師研究開發(fā)了“任務驅動”方式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實驗CAI教學系統。該教學系統的題庫采用全開放的Word文檔系統及幫助系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由于本系統提供的是一個“任務驅動”方式的實驗教學平臺,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設計一批研究性實驗課題,根據教學的最終目的,提出明確的要求,并在相應的幫助文件中給出難點提示以及必要說明,由學生自行完成課題。“任務驅動”方式的實驗教學是以單個學生為主體,還是存在著一些有待完善和改革的地方:大量學生作業(yè)的存儲和管理,增加了教師課后的工作量;學生之間的重復勞動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2.2“小組教學”方法
“小組教學”是最為常用的教學形式之一。小組合作教學即將班級學生分成幾組,組員應是不同水平層次學生的合理搭配,針對問題,以小組共同學習為主要形式的教學。小組合作教學有效地調動了學生討論交流的積極性,增強了認知興趣,學生有機會在無戒備、輕松的氣氛中聽取和采納他人的見解,自主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有限時間內進行辨析、取舍、評價、知識重組乃至創(chuàng)新,形成立體知識網絡,在大腦中形成優(yōu)勢興奮灶,這種教學情境在學生大腦中不易消失,甚至保持很久。小組中以合作為主,組間以競爭為主,競爭與合作相伴進行,彼此的互助,使之取長補短,學生之間平等、民主、和諧關系逐步確立,為今后更加密切合作和競爭創(chuàng)造了可能和條件。雖然“小組教學”方法具有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的優(yōu)勢,但是在小組教學方式的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特定的問題,例如,它的實施環(huán)境要求比較嚴格,小組成員與任務的確定都要合理安排,否則適得其反。
2.3“任務驅動”方式與“小組教學”方法結合的嘗試
如果將“小組教學”與“任務驅動”結合起來進行程序設計實驗課程的教學,將改變目前這種狀況。程序設計實驗課程正好滿足了小組項目、個人實踐的要求,如果給每個小組賦以明確的任務,實驗效果將大大改善。“任務驅動”方式與“小組教學”方法的結合不但減少了學生學習的重擔,提高學生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共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應用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團隊合作精神;因為程序設計從本質上說,不是一個人的工作,而是一個團隊的勞動成果,因此,在學校培養(yǎng)學生學習如何編寫程序代碼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工作方法和合作意識。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它還反映了高校教學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法。
3具體實施方法
針對程序設計類實驗課程的特點,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任務驅動”教學方式與“小組教學”方法的結合,達到教學過程中各種效果的最優(yōu)化。
1) 程序設計課程的“任務驅動”實驗平臺的建立
建立一個程序設計(實驗)課程的網站,將程序設計類課程相關的學習資料到互連網上(網址:/holly_he),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和討論的空間,建立一個學生可以獨立工作和自學的實驗平臺。
2) 實驗課題的設計
課題小組教師設計一批研究性實驗課題,根據目的提出明確的要求,并在相應的幫助文件中給出難點提示及必要說明。針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實驗課題的設計也將逐層展開,可以給出設計基礎與驗證型實驗、設計與開發(fā)型實驗及研究與創(chuàng)新型實驗三個層次的計算機案例或者是課程設計的相關題目。
3) “小組教學”方法的具體實踐
在不同專業(yè)不同班級的不同課程中具體實施這種基于“任務驅動”實驗平臺的“小組教學”方法。我們分別在大二和大三的四個班級的“計算機程序設計”、“醫(yī)學計算機應用基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匯編語言程序設計)”三門課程中具體實施了這種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教學”方法。
4) 基礎教學“專業(yè)化”
將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與學生所學專業(yè)結合起來,從“專業(yè)化”應用的角度來教學,將計算機技術、計算機資源、信息處理方法融入到相應學科的教學活動和實際應用中,使學生能夠運用計算機和本學科的知識,處理和解決本專業(yè)的實際應用問題,培養(yǎng)學生在本學科中獲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效果與分析
我們分別在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四個班級具體實施了這種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教學”方法。具體的效果與分析如下:
1) 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教學”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利用工具查找資料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實驗任務提前在實驗平臺中,每個小組都想搶在其他小組的前面,課前主動根據實驗要求查找相關資料,積極準備實驗。各個小組之間都在較勁,在上實驗課時快速進入實驗狀態(tài),有步驟和目的地做實驗,大部分學生都爭取在課內時間完成實驗,課后書寫實驗報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
2) 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自主性。
實施過程中發(fā)現,在實驗題目和分組名單出來之后,學生的壓力增加了,他們自己主動分工,提出各自的設想和實施方法,帶著問題和想法做實驗,實驗的目的性大大的增加了。
在實驗過程中,有問題的學生可以及時通過實驗平臺向任課老師或者同學提問。課后也有很多學生通過實驗平臺給老師提問來繼續(xù)完成實驗課題,學生之間也會相互討論。通過同學之間以及學生與老師的討論,學生養(yǎng)成了有問就提、有問就互相討論、請教的良好習慣。實驗平臺大大提高了學生們學習和鉆研的自主性。
3) 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教學”方法,增加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增強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
由于實驗平臺在互連網上,學生能隨時訪問,向老師提出問題、學習需求以及反饋教學效果等信息。又由于實驗平臺的開放性,不僅僅使我們學校的學生通過實驗平臺進行學習和提高,還有其他院校的學生也可以利用我們的實驗平臺,進行討論、交流,從而共同進步。
4) 在互連網上的實驗平臺給學生發(fā)現新知識和增強創(chuàng)新思維提供了一個新空間和新手段。
實驗平臺中包括了能自動更新的計算機專業(yè)相關課程的網絡博覽和網摘,這些信息給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研究提供了參考,是學生拓寬知識面的一個窗口。
5) 從具體的實施效果來看,高年級學生的實施效果比低年級好。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高年級學生已經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都比低年級學生好;同時高年級學生的自學、自我管理能力也比低年級學生強很多;再者,高年級同學希望多接觸一些與以后工作相關的實驗題目,為以后找工作做準備。而我們在高年級班實施這種教學方式時,主要采用課程設計的方法,課題的專業(yè)性大大地吸引和提高了他們的興趣。
因此,建議在高年級學生的教學中可以多采用這種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教學”方法,一來可以滿足高年級學生自我學習和提高的愿望,再者可以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和思考空間,給他們涉足社會和接觸實際工作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導。當然,低年級的學生也要盡早實施這種以自我學習、團隊合作的教學手段。
6) 通過基于“任務驅動”實驗平臺實施“小組教學”方法的實驗效率和效果都比傳統的單個學生做實驗要好很多。
對于教師而言,通過整理學生在實驗平臺上提出的問題,得到有用的反饋信息,為后續(xù)教學提供了改進的方向;同時教師對類似的問題可以統一做出解答和答疑,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我校計算機專業(yè)(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大部分的課程都在有意識的推廣和實施這種“任務驅動”方式與“小組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實驗教學,其主要形式是課程設計。通過這種實驗教學,我們希望學生把軟件工程的思想和項目管理的方法用在每一次實驗任務中,實驗任務與實際工作內容、形式相關,培養(yǎng)社會人才所需能力,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
5總結
在“任務驅動”方式與“小組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指導思想下,教改小組建立了程序設計實驗課程的“任務驅動”實驗平臺,整理和編寫了與之相適應的實驗教材,并在多個班級開展和實施。這些成果對于計算機程序設計乃至整個計算機基礎的實驗課程教學都有重大改進,對程序設計的實驗課程以后的教學都有重要影響。實踐教學表明,這種方法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與創(chuàng)新精神,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好的達到了計算機程序設計類實驗教學目的。
Experiment Teaching of Program Design Based on Group Teaching Method and Task Driving
HE C Yongling1ZHENG-Yanhua2GUO -Suixun 1
(1.Colleg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2.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06)
Abstract:A new method of group teaching based on task driving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specialty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 in existence of Program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indicates that the new method can well cultivate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can maximum improve students’ working ability; can reach the purpose of experiment teaching better. It deserves to experiment and spread.
Keywords: Program Design; Experiment Teaching; Task Driving; Group Teaching
參考文獻
[1] 于斌. Blog技術在教育信息化中的應用研究[J]. 計算機教育,2005,(5).
[2] 金勤獻,陸晨. 網絡教學管理系統信息交互研究[J]. 計算機教育,2005,(5).
[3] 郭外萍. "案例+任務驅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06,(11).
[4] 肖榮. "任務驅動"下的計算機專業(yè)課程教學實踐與探索[J]. 華北航天工業(yè)學院學報,2004,(2).
[5] 周小麗. 基于任務導向的合作學習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上的應用與實踐. 科技信息(科技教育版),2006,(7).
作者簡介:
何永玲(1981- ),女,湖南永州人,廣東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
篇6
一、開放大學跨地區(qū)課程教師團隊的角色定位
在日常的實踐中,開放大學跨地區(qū)課程教師通常都身兼數職,能夠開展多學科教學,往往呈現出超負荷運轉的特點。這直接導致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方向模糊,對于遠程教育的理論與相關建設研究缺乏,難以保證教學效果。因此,做好角色定位對于開放大學跨地區(qū)課程教師團隊的建設十分重要。
從學習者的角度而言,教師團隊應當定位于學習的先行者與設計者,學習的引導者與支持者,學習的評價者與動機增強者。當前,開放大學的教學內容普遍呈現出實踐性強的特點,因此,教師必須隨社會的發(fā)展主動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將新的知識傳授給學習者。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學習者體驗學習過程,為學習者提供經驗。多樣化的來源使得開放大學的學習者在生活、工作狀態(tài),學習意愿與能力,學習目的等多方面各不相同,只有依據學習者實際為其設計針對性的學習模式,才能幫助學習者充分利用多種資源。開放性大學跨地區(qū)教學的準遠程教學模式使得學習者容易產生孤獨感與惰性,降低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互動,積極利用短信、課程論壇等多種形式督促學習者完成學習任務,并形成對學習者的評價。作為引導者,教師要讓學習者產生歸屬感,在學習的過程中按時完成任務,樹立學習信心。開放大學的教學需要多種資源提供支持,但由于學習者對資源的獲取與利用上存在困難,教師應當為學習者盡心各個階段的學習資源的獲取與使用提供建議。在評價方面,開放大學跨地區(qū)課程通常是對學習者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兩方面綜合考量的結果。教師應當通過評價幫助學習者調整學習策略,判斷學習目標的達成與否,進而進行進一步的教學調整。學習中的學習動機通常分為內部與外部兩種,而內部動機的建立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習者進行持續(xù)的關注,運用積極的評價與鼓勵,增強學習中的內部動機,產生學習動力與學習愿望。
從遠程教學技術的角度而言,教師團隊應當定位于技術的實踐者、應用者與指導者。由于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生動、教學手段遠程性強,開放大學跨地區(qū)課程學習的完成有賴于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教師團隊必須找準自身的技術定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下,遠程教學方式也不斷更新,教師只有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整合教學內容與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才能幫助學習者實現學習效果最優(yōu)化的目標,成為技術的實現者。該工作需要教師團隊與技術人員配合完成。教師團隊在教學過程中更多扮演技術應用者的角色,在技術工作落實后,將其有效運用到教學實踐,例如開放大學跨地區(qū)課程網上資源建設、終結性考核的設置與評閱等。在為學習者提供學習知識的同時,對部分信息技術能力較弱的學習者提供服務與支持也是教師團隊的一項重要工作,避免因此而產生的對于學習者學習進度與學習效果的不良影響。
二、開放大學跨地區(qū)課程教師團隊的能力建設
不斷發(fā)展優(yōu)化的開發(fā)大學跨地區(qū)課程建設以及教師團隊的角色定位對其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專業(yè)能力。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教師教學,因此,專業(yè)能力是教師應當具備的首要能力。開放性大學的教師團隊在開展教學之前首先應當是各個學科的專家,為學習者提供精確的知識講解和前沿的理論內容。由于開放大學通常專業(yè)多、課程多,許多教師身兼數職,缺乏自我提升的時間與規(guī)劃,因此,開放大學應當為教師的自我提升留下時間與空間,對優(yōu)秀教師資源進行整合,積極進行課程教師團隊化建設,為教師提升學科專業(yè)能力提供新的途徑。
第二,遠程教學能力。遠程教學是開放大學跨地區(qū)課程主要的教學方式,這對教師團隊的現代技術掌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教師團隊在仔細研究遠程教學特點以及學習中自身特點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設計才有可能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對于教師團隊遠程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通常是培訓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院校可以有針對性的設計相關培訓課程與講座對教師團隊的教學能力進行培訓,幫助教師獲得顯性知識,也可以組織教師在實踐中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積累教學經驗,增加隱性知識。只有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夠真正提升教學能力。
第三,資源建設能力。開放大學的跨地區(qū)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呈現出師生準分離的狀態(tài),教與學不具有同步性,因此,教學資源承擔著承載知識,溝通師生的重要職責。教師團隊應當具有較高的資源整合與制作能力,通過媒介將教學內容有效整合。在具體工作中,應當與技術人員相互配合,積極溝通。資源建設能力與教師團隊對于所授課程的熟悉程度與把握程度密切相關,也與對學習者的了解程度以及與技術人員的溝通能力緊密關聯,同時也考驗了整個教師團隊的教學設計能力。
篇7
關鍵詞:股權置換 稅務處理方式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yè)重組業(yè)務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 的文件精神,企業(yè)重組的稅務處理區(qū)分不同條件分別適用一般性稅務處理規(guī)定和特殊性稅務處理規(guī)定。
2012年*月*日A公司與B公司簽署《非公開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協議》、2012年*月*日雙方簽署《非公開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協議之補充協議》,協議約定:B公司向A公司非公開發(fā)行股份購買A公司持有C公司100%股權、D公司80%股權。
本次交易支付對價具體情況為:以2011年12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本次交易購買資產的作價以《資產評估報告》所確定的評估值為依據,經評估,購買資產的交易價格總額為276,421.99萬元,其中C公司100%股權評估作價為230,630.34萬元,D公司80%股權評估作價為45,791.65萬元。經國務院國資委的備案確認,標的資產評估值為2,777,670,307.00元,其中C公司100%股權評估作價為2,318,330,055.00元,D公司80%股權評估作價為459,340,253.00元。考慮到評估基準日后C公司已實施分紅30,538,801.00元,本次交易價格為評估值扣除分紅金額,即2,747,131,506.00元。B公司本次非公開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的A股發(fā)行價格為9.02元/股,向A公司發(fā)行股份總量為304,560,033股。
一、現就上述重組事項是否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進行探討
(一)特殊性稅務處理的判斷
B公司系收購方。事實:一是 B公司向A公司非公開發(fā)行股份購買貴公司持有的C公司100%股權、D公司80%股權事宜具有合理的商業(yè)目的。二是B公司購買的股權已超過被收購企業(yè)全部股權的75%。三是企業(yè)重組后,B公司承諾連續(xù)12個月內不會改變重組資產原來的實質性經營活動。四是在本次交易中,B公司在該股權收購發(fā)生時的股權支付金額為其交易支付總額的100%。
理由及結論:根據財稅[2009]59 號第五條及第六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我們認為此筆經濟業(yè)務屬于"企業(yè)重組中的股權收購方式",可以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
(二)一般性稅務處理的判斷
A公司系收購方。事實: B公司本次向A公司發(fā)行股份總量為304,560,033股。A公司購買的股權未超過被收購企業(yè)B全部股權的75%。
理由及結論:根據財稅[2009]59 號第五條及第六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我們認為此筆經濟業(yè)務屬于"企業(yè)重組中的股權收購方式",不可以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
二、現就B公司向A公司非公開發(fā)行股份購買貴公司持有的C公司100%股權、D公司80%股權事宜(以下簡稱該事項)采取不同的稅務處理方式涉及的企業(yè)所得稅問題計算比較分析如下
(一)A公司該事項如果采用一般性稅務處理,涉及的所得稅計算如下:
A公司屬股權轉讓方,應確認股權轉讓所得:
股權轉讓所得=取得對價的公允價值-原計稅基礎=2,747,131,506元-(C公司實收資本×100%+ D公司實收資本×80%)= 2,747,131,506 -(1,967,444,153.93 +400,000,000.00 )=379,687,352.10元
根據A公司提供的2013年度的會計報表,A公司2013年度賬面利潤總額為-276,920,262.88 元,如果上述事項按一般性稅務處理,則A公司2013年度賬面利潤總額應為-276,920,262.88 +379,687,352.10=102,767,089.20元。
我們假設A公司2013年度賬面利潤即為2013年度的納稅調整后所得,則貴公司2013年度納稅調整后所得102,767,089.20元應先用于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根據某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A公司2012年度企業(yè)所得稅匯算清繳納稅申報鑒證報告》,A公司以前年度結轉至2012年度可在稅前予以彌補的虧損為401,056,504.60元,其中2008年未彌補的虧損278,095,330.70元,2011年未彌補的虧損122,961,173.90元,2012年度按核定的納稅調整后所得可結轉以后年度彌補的虧損為170,714,684.43元,經核定尚需在以后年度彌補的虧損總額571,771,189.03元。
A公司2013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為:102,767,089.20-102,767,089.20=0.00元,A公司2008年度尚未得到彌補的虧損的余額175,328,241.50元,因為超過五年的彌補期限,不再轉入下年。A公司結轉至以后年度可在稅前予以彌補的虧損為293,675,858.30元,其中2011年未彌補的虧損122,961,173.90元,2012年未彌補的虧損170,714,684.43元。
(二)A公司該事項如果采用特殊性稅務處理,涉及的所得稅計算如下:
依據財稅〔2009〕59號文件的規(guī)定,符合特殊處理條件的股權收購業(yè)務,被收購企業(yè)股東可暫不確認股權轉讓所得或損失。被收購企業(yè)的股東取得收購企業(yè)股權的計稅基礎,以被收購股權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收購企業(yè)取得被收購企業(yè)股權的計稅基礎,以被收購股權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收購企業(yè)、被收購企業(yè)的原有各項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和其他相關所得稅事項保持不變。
根據財稅〔2009〕59號的規(guī)定,A公司屬股權轉讓方,也屬于被收購企業(yè)的股東,取得收購企業(yè)股權的計稅基礎,以被收購股權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即A公司取得B公司股權的計稅基礎為:
C公司實收資本×100%+D公司實收資本×80%=1,967,444,153.93 +400,000,000.00=2,367,444,153.93元。也就是說A公司本期可以暫不確認股權轉讓所得,但這里我們需要提醒A公司注意的是未來A公司轉讓B公司時允許扣除的計稅基礎為2,367,444,153.93,而不是取得時的公允價值2,747,131,506元。
根據A公司提供的2013年度的會計報表,A公司2013年度賬面利潤總額為-276,920,262.88 元,如果上述事項按特殊性稅務處理,則貴公司2013年度賬面利潤總額應為-276,920,262.88 +0.00=-276,920,262.88元。
同樣我們假設A公司2013年度賬面利潤即為2013年度的納稅調整后所得,則A公司2013年度納稅調整后所得-276,920,262.88元可以結轉以后年度彌補。
根據某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A公司2012年度企業(yè)所得稅匯算清繳納稅申報鑒證報告》,A公司以前年度結轉至2012年度可在稅前予以彌補的虧損為401,056,504.60元,其中2008年未彌補的虧損278,095,330.70元,2011年未彌補的虧損122,961,173.90元,2012年度按核定的納稅調整后所得可結轉以后年度彌補的虧損為170,714,684.43元,經核定尚需在以后年度彌補的虧損總額571,771,189.03元。
A公司2013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為:0.00元。A公司2008年度尚未彌補的虧損278,095,330.70元,因為已經超過五年的彌補期限,不再轉入下年。A公司結轉至以后年度可在稅前予以彌補的虧損為570,596,121.20元,其中2011年未彌補的虧損122,961,173.90元,2012年未彌補的虧損170,714,684.43元,2013年未彌補的虧損276,920,262.88元。
三、以上兩種方式的比較
通過以上計算,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采用哪種方式,A公司本期都不用繳納企業(yè)所得稅,所不同的是:
篇8
社區(qū)成人教育是面向社區(qū)全體成人,重在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生活品質,促進社區(qū)和諧穩(wěn)定、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活動。社區(qū)成人教育是社區(q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大特點在于具有區(qū)域性和教育性,就是在終身教育的發(fā)展大背景下,為社區(qū)內的成年人提供相關教育和培訓活動。社區(qū)成人教育的區(qū)域劃分是很明確的,以一個社區(qū)為一個單位,針對社區(qū)內的人來進行教育培養(yǎng),結合社區(qū)具體的發(fā)展情況而有所選擇進行教育活動,對社區(qū)發(fā)展有多方面的益處,能夠把社區(qū)的文化氣氛提升一個檔次,提升社區(qū)居民的文化素養(yǎng)。通過教育活動,可以提升社區(qū)居民的整體素質,營造社區(qū)居民的和諧氛圍。另外,我們可以根據社區(qū)居民的實際要求而開展的一些適合成人的教育和培訓活動,可以是新型技術和新知識的講座或培訓、科技發(fā)展情況、以及在職人員繼續(xù)教育,也可以是對社區(qū)居民普及文化知識普及講座,滿足居民對更高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時還能增長社區(qū)居民的見識,從而提高他們對文化的認知度。這兩種方式在根本上并沒有大的區(qū)別,同樣都是社區(qū)成人發(fā)展的兩種重要方式,這兩種方式能夠凸顯出社區(qū)的發(fā)展。從一定意義上來講,社區(qū)發(fā)展就是依靠社區(qū)全體居民共同參與,共同提升社區(qū)文化氛圍,同時提升社區(qū)價值和品質。通過社區(qū)教育,居民能夠從中學到很多東西,這樣無形之間就能提升社區(qū)的經濟觀念以及社會觀。聯合國曾經討論過亞洲農村社區(qū)的發(fā)展,并且提出了鄉(xiāng)村振興關鍵在于社區(qū)的發(fā)展。從直觀方面來講,社區(qū)發(fā)展就是居民在政府的引領下,努力提升社區(qū)整體的文化氛圍,提升社區(qū)全體居民的文化素養(yǎng),促進國家在社區(qū)經濟上的高質量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社區(qū)成人教育和社區(qū)發(fā)展的互動性
社區(qū)成人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提高社區(qū)居民的素質,促進社區(qū)發(fā)展以達到整個社區(qū)的和諧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主要表現為能夠有效提高社區(qū)人員的身體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成人的科學素養(yǎng)從而極大提升社區(qū)成員的社會修養(yǎng)、政治素質、心理素質、人文素質等,讓社區(qū)群眾身心都能獲得健康全面發(fā)展。社區(qū)成人教育穩(wěn)健發(fā)展,能夠把社區(qū)全體居民全面帶動起來,社區(qū)成人的文化素質提升了,同時還會讓成人的知識與年輕人的知識不會出現斷層,能夠更好地讓成人接觸新文化新技術。中老年人當時接受文化教育和年輕人所接受的文化教育,都是在當時大環(huán)境文化背景下進行的,經過多年的整改修編,兩個年齡段的文化會出現斷層,不能很好的接觸。通過這樣的教育,社區(qū)中老年人和年輕一代更能相融合,同時這樣就能夠減輕社區(qū)整體的管理難度,這是社區(qū)發(fā)展的穩(wěn)定劑。社區(qū)的發(fā)展能夠帶來的益處不僅僅是給社區(qū)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也為社區(qū)帶來更好的發(fā)展,促進社區(qū)進行更加人性化的經營和管理。同時,社區(qū)發(fā)展還會給社區(qū)帶來不同的經濟資源的發(fā)展,并能夠將經濟資源的變化通過社區(qū)成人教育活動帶給社區(qū)居民們,這樣的良性互動使社會效益跟經濟效益共同增長。所以,社區(qū)發(fā)展和社區(qū)成人教育的關系可歸納為,社區(qū)成人教育不僅是提升了成人的文化修養(yǎng)素質,還能夠將社區(qū)變得更好管理,客觀上促進了社區(qū)的文化建設發(fā)展、社區(qū)經濟建設發(fā)展、社區(qū)環(huán)境和歸屬感的發(fā)展。同時社區(qū)成人教育是需要在社區(qū)發(fā)展大背景下進行的,社區(qū)成人教育的基礎就是社區(qū)原有發(fā)展的活動上進行,也可以簡潔地概括為社區(qū)發(fā)展程度可以直觀的影響社區(qū)成人教育程度發(fā)展。
三、社區(qū)成人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的實現
綜合社區(qū)成人教育和社區(qū)發(fā)展的關系以及涵義,如果要想做到兩者共同結合共同發(fā)展,最主要的是抓住兩者之間的關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在共同發(fā)展中形成互助互動的巧妙關系,這樣就要求做到以下幾點:1.將社區(qū)成人積極性帶動起來。一個社區(qū)舉辦的文化教育活動的成功與否看的是是否有成人的大量參與,因為成人才是社區(qū)發(fā)展教育文化中的主體,只有成人做到配合活動,活動才會順利進行,因此要想讓人們配合進行就得把成人的興趣調動起來,調動他們對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果通過強行灌輸的方式是不足以把這些閱歷豐富的成年人帶動起來,所以社區(qū)成人教育最應該做的,也是必須要做的就是能夠把成人的學習熱情通過合理的方式調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成人在活動中會積極配合,能夠把活動高效有意義的進行下去。2.推出的教育方式應當貼近生活接近現實。對于成人的教育并非像對待學生一樣的教育,因為成人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知識儲備了。因此如果采用對待教育學生一樣的方法去對待社區(qū)中的成年人是行不通的,因為這些成年人的知識儲備閱歷都非常豐富,如果一味的按照學生的教育方法,很難讓社區(qū)的成年人接受,甚至還會出現反感心態(tài),因此在教育方式上要認真對待,并且在教育內容上同樣也需要認真挑選,按照傳統的書本方式去教育是不可能實現的,對于有一定知識儲備的年輕人的教育,最好的是能夠拿住他們的內省對知識的欲望,通過一些新型的事物、新的傳播方式把他們的內在興趣調動起來,運用創(chuàng)新性的事物把成年人的好奇心激發(fā)出來。這些創(chuàng)新性的東西并非是隨意選用的,必須要結合生活實際的。如果所講的東西太過于高深晦澀難懂,成人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及興趣,同樣如果所普及的事物跟他們的現實生活沒有太大關聯,他們仍然也不會產生興趣,就不能很好地把教育活動繼續(xù)高效化的進行下去,所以應當推出的是符合居民當地生活特色的創(chuàng)新性事物,內容貼合生活實際,同時成人們又對此很少接觸或者有接觸但了解不深的新生事物才會讓他們產生學習的欲望,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3.推行完善社區(qū)成人教育的制度化。推行這種制度化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把成人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充分調動社區(qū)居民的學習熱情,那就需要結合成人教育的實際情況去推行一套完善完備的成人學習制度。首先這種成人教育學習制度是有別于傳統教育方式的,它旨在改變傳統的學習制度,能夠保證這種非正規(guī)化的社區(qū)成人教育穩(wěn)健地進行,確保社區(qū)內成人的學習公平性,即全民可以參與,社區(qū)內居民人人都有參加學習的機會;同時還要執(zhí)行學習成果認可制度,鼓勵成人參與學習,營造全社區(qū)終身學習的氛圍,在競爭情況下接收教育活動,采用精神和物質上獎勵相結合的制度,使成人學習形成競爭性活動,最大程度調動社區(qū)居民的學習積極性。4.成人教育人員的選用與培養(yǎng)。對待已步入社會的成人進行教育和處在學校階段的學生的教育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只是用學校工作方式來對成人進行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不能用普教老師來做成人教育,應該找社區(qū)服務人員來進行教育活動。但是從我們國家的現有狀況來看,社區(qū)服務人員還是處于極其匱乏的狀態(tài),而且這些僅有的社會服務人員之中,具備高素質高文化的社會服務人員是少之又少。所以培養(yǎng)社區(qū)服務人員就顯得是尤為重要,所培養(yǎng)的這些人員應當是有專業(yè)技能、素質較高而且需要年富力強的教育方面人才。這些服務者應具有對待社區(qū)中接受教育的成年人有責任感、敬業(yè)心,他們要熟悉社區(qū)工作并能跟社區(qū)保持密切良好的聯系,善于捕捉社會熱點,能及時更新知識,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能為社區(qū)發(fā)展盡心盡責。針對社區(qū)成人教育成立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這一教育體系主要分為志愿者,管理者,指導者,專兼職教師這樣的工作團隊。這是一個正在進行完善的社區(qū)成人教育體系,在人員招收上,要嚴格把控、考察,這個團隊是整個社區(qū)成人教育中最重要的主力軍,同時還是成人教育的堅實后盾,用這支頑強的團隊去打造社區(qū)成人教育,努力促進社區(qū)的發(fā)展。
四、發(fā)揮社區(qū)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指導作用
篇9
【關鍵詞】 社區(qū)護理;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活動
社區(qū)健康教育是以社區(qū)人群為教育對象,以促進全面的健康為目標,有組織、有計劃、有評價的健康教育活動。它作為初級衛(wèi)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區(qū)護理的工作重點。
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健康的認識在不斷深化。21世紀,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自身的健康,各國政府和科學家正在投入巨資和精力研究健康問題。現代醫(yī)學表明,許多疾病與人們的不良生活方式或習慣有密切關系。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文化教育落后,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低,傳統的不衛(wèi)生的生活方式和不良行為習慣未能根除,一些傳染病、寄生蟲病、皮膚病等仍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與人們行為生活方式相關的現代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病、性病等,還沒有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健康教育作為社區(qū)護理的重要措施,其影響超過疾病預防或治療性干預。總體來說,國內社區(qū)護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還不平衡,仍處于起始階段。
1 社區(qū)護理的特點
社區(qū)護理是醫(yī)院護理的延伸及補充,與我們平常熟悉的醫(yī)院臨床護理有許多不同點。社區(qū)護理的特點在于。
(1) 以健康為中心。 醫(yī)院的臨床護理多以恢復人的健康為主,而社區(qū)護理則強調促進健康而不是單純治療護理病人,其中心任務是提高人民身體、心理、社會整體水平。(2) 以集體為主。 社區(qū)護理工作就是要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狀況,然后解決這個人群中主要的健康問題。社區(qū)護士的工作任務是從一個護士照顧一個病人擴展到照顧人群、集體,甚至到對世界健康負責的全球觀點 。(3) 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與獨立性。 醫(yī)院護士經常是在醫(yī)囑指導下進行工作,而社區(qū)護士由于工作范圍廣,到個人或家庭中訪問護理往往是一個人,應具備一定的辨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展社區(qū)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在于:一是范圍大、單位多;二是對象廣,有各種人群;三是可利用資源多,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場所以及行政支持,并具社區(qū)凝聚作用。由于這些特點,也就使社區(qū)健康教育既有復雜性和相當的難度,亦為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備了發(fā)揮的空間。
2 開展社區(qū)健康教育的目的及其重要性
(1)宣傳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提高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的知名度。通過健康教育讓居民了解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相關政策、目的、方式、優(yōu)越性、對居民的作用等。讓全社區(qū)公民參考衛(wèi)生保健工作中來,加強防病保健認知教育,培養(yǎng)優(yōu)良的生活習慣,高素養(yǎng)的道德行為。(2)扭轉居民的健康理念。社區(qū)居民的健康觀念整體是:有病先忍,忍不住了再吃藥,吃不好又忍不了再看病,看病要上大醫(yī)院,預防沒用,應該優(yōu)先注重這方面的教育,改變現有健康理念。突出預防在健康護理中的重要性。(3)推廣普及衛(wèi)生基本知識,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加大投入,大力推廣和普及衛(wèi)生基本知識,幫助居民形成健康觀念,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定期更新內容,開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在日常工作中,要建立建全健康教育檔案。(4)激勵社區(qū)居民為自己的健康負責,改變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
不良生活習慣讓人短命,這是人所共知的,不良生活習慣或行為方式,在不經意中影響人的健康,讓居民深刻認識到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的危害,并自覺改變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在社區(qū)內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社區(qū)居民的健康。比如在“愛耳日”,“結核病日”,“禁毒日”,“愛牙日”等宣傳日加大宣傳力度。(5)在社區(qū)內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豐富社區(qū)居民的生活,營造有利于健康的社區(qū)環(huán)境和社區(qū)意識,激發(fā)社區(qū)居民對衛(wèi)生服務的需求,鼓勵社區(qū)居民積極參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
3 未來社區(qū)護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對策的幾點建議
(1)將健康教育引入社區(qū)護士的服務項目中。居民健康教育是老百姓健康知識的最基本來源,護士有系統的專業(yè)知識,又長期與居民接觸,充分發(fā)揮其在社區(qū)健康教育的主動性,參與性。(2)加大護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培養(yǎng)。多數社區(qū)護理人員未接受過系統指導,當前教育方式也簡介,內容泛化,接受群體教育背景不盡相同,教育方式顯然不能一概而論。所以對于護理人員就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抓緊教育人才的培養(yǎng)勢在必行。(3)健康教育充分結合到公共衛(wèi)生實踐中。社區(qū)護理是由護理實踐和公共衛(wèi)生實踐綜合而成的。凡是健康教育能夠融入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各項工作之中,社區(qū)健康教育就能夠發(fā)展,就能夠取得很好的成效。(4)社區(qū)護理健康教育應以“行為矯正”為核心。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行為矯正”,通過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進個人、家庭、人群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達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5)結合國情,并改善管理體系 結合我國國情制定可行的、統一的社區(qū)護理健康教育程序和各項規(guī)章制度,以及建立各種規(guī)劃和評價體系,使社區(qū)護理健康教育服務盡快步入規(guī)范化、制度化管理,在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盡快研究建立更適用的社區(qū)護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式、指導、評價及評價測量工具等,使社區(qū)健康教育不斷提高層次和水平,真正達到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的目的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高血壓;社區(qū)治療;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91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6139-01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在我國的老年人群中,高血壓的發(fā)病數量逐漸增加,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對于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有著較嚴重的威脅。在治療的過程中,如果只是依靠醫(yī)院進行診治,其治療的效果就會大大降低。在社區(qū)中對老年高血壓進行及時的治療,同時結合健康教育的手段能夠顯著提高治療的效果。但在現階段中的社區(qū)治療和健康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社區(qū)健康教育人員加強對于疾病的宣傳,提高居民的認知水平,同時針對老年人進行定期的血壓檢測,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針對昆機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的8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觀察,其中男性患者為38例,女性患者為42例,平均年齡為72歲,之后對其進行觀察。
1.2方法在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主要針對患者開展相關知識的教育,如:低鹽低脂飲食、戒煙限酒、適當運動、合理體重、堅持服藥、定期血壓監(jiān)測等的重要性,及高血壓的發(fā)病原因及轉歸,使患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了解到影響高血壓的因素和并發(fā)癥,使患者能夠意識到其在進行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同時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加強患者的身體鍛煉,同時對其飲食進行控制。在觀察組中采用綜合性的健康教育方式,由社區(qū)全科醫(yī)生和護士負責。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康檔案,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結合常識健康教育、正確使用藥物方法教育、血壓及時監(jiān)測教育,綜合采用健康講座等多種教育方式。在治療期間,定期對患者進行檢查,根據患者的狀況進行方法的調整,干預時間為8個月。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針對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和接受健康教育后的疾病預防知識、健康行為方式的轉變采用x2進行檢驗。
1.4效果評價在進行社區(qū)治療和健康教育前后針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了解狀況的統計,統計的內容主要包括:高血壓存在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的癥狀、高血壓的危害等知識,同時還包括患者的自我保健、疾病的預防和控制等,一共有30項內容。問題以選擇的形式回答,共有三個答案,滿分為100分,得到的分值和健康教育的結果呈正相關。
2結果
2.1治療和教育前后患者對于高血壓疾病的了解程度比較治療和教育前后患者對于高血壓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P
3結論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轉變,慢性病的發(fā)病率逐步提高,而以高血壓的發(fā)病率在慢性病中的發(fā)病率為最高,越來越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對個人、家庭、社會都產生了不良的后果。但社區(qū)居民對高血壓的認知水平仍有限,即使患有高血壓多年的患者也認為只要堅持服降壓藥就可以控制好血壓,而不注重生活方式及行為的轉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降壓的效果。在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社區(qū)治療及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針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社區(qū)治療和健康教育,能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隨著危險因素的減少,從而有效控制好血壓,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研究結果指出: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社區(qū)治療同時采用健康教育的方法能夠改善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干預后患者掌握的高血壓預防知識明顯高于干預前的認知水平。但在行為的轉變上,健康飲食方式、規(guī)律運動前后有顯著性差異;而體制控制、吸煙前后無明顯變化,這與干預時間較短(8個月可能有一定關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區(qū)干預及健康教育持續(xù)性的重要性。在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醫(yī)務工作者要認識到這項工作的艱巨性,要堅持專業(yè)、系統、長期的工作。真正實現健康行為的轉變,要采用多種形式,這也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今后長期持續(xù)的工作。
參考文獻
[1]王文,馬麗媛,向華.重視正常高值血壓水平及其伴心血管危險因素者的干預[J].高血壓雜志,2005,(16:327-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