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的影響范文
時間:2023-12-27 17:54: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少子化的影響,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13年的省級面板數據分析了少子老齡化背景下中國人口結構變化與房價變化的動態關系。研究表明:少子老齡化現象所導致的房價波動滯后于少子老齡化進程;少兒撫養比的下降、老年撫養比的上升和家庭結構微型化是推動我國房價持續上漲的重要人口結構因子;但從人口結構層面看,未來我國房價并不具備快速上漲的基礎,恐面臨較強持續性的下行壓力。
【關鍵詞】 房價波動 VAR模型 少子老齡化 家庭規模微型化
一、引言
目前,中國已處于“少子老齡化”加速發展階段。“少子老齡化”,即少子化與老齡化的統稱。截至2013年末,中國0―14歲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7%,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為9.7%。伴隨著少子老齡化現象,我國平均家庭戶規模日益微型化,而這三者的發展態勢竟與我國房價的波動呈現高關聯度。據世界官方統計經驗,我國并不具備少子化的社會基礎。因此,在少子化與老齡化并存的社會背景下,以發展中國家的我國房價與人口子結構變化之間的關系作為研究課題,極具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然而國內外關于人口“少子老齡化”與房價關系的研究甚少,大多僅從老齡化單一角度考察與房價關系。大體來說,國外研究綜述可概括為老齡化“悲觀論”和“樂觀論”。“悲觀論”認為老齡化可能會造成房價下跌,導致房市奔潰。代表者有Modiglianni和Bergantino。而“樂觀論”認為經濟體制自身的調節可以熨平老齡化對房價的沖擊。代表者有BrooksWalker和Lefort。
由于我國少子老齡化等人口結構的轉變現象出現較晚等原因,國內學者對其研究起步遲。費方域等基于代際交疊局部均衡模型,論證房地產投資到期收益率與人口增長率無關。鄒瑾深入剖析了人口老齡化對房價的影響,但未考慮少子化對房價的影響。陳國進等分析了中國人口撫養比與房價的關聯性,但其研究未基于我國人口少子老齡化的現狀、所構建模型未設置控制變量,稍顯欠缺。
因此,本文基于VAR動態模型,采用Grange因果檢驗、面板協整檢驗等實證方法深入探究少子化、老齡化及家庭結構微型化對房價的動態影響,從而深化少子老齡化背景下對我國房價變動趨勢的認識。
二、模型構建
考慮到本文所選人口結構變量之間可能存在動態聯系等不利因子。筆者特選取向量自回歸(VAR)模型。令模型不含外生變量,構建非限制性向量自回歸模型如下:
yt=A1yt-1+…+Awyt-w+?著t,t=1,2,…,T
式中yt是n維列向量,T是樣本數,w是滯后階數,At為n×n維待估系數矩陣,?著t是白噪聲向量。綜合分析全國住宅銷售均價及人口結構變化規律及動態聯系,令yt=(LnPt,LnCDRt,LnODRt,LnHJt,LnYt,LnCNt)。其中P為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CDR為少兒撫養比,ODR為老年撫養比,HJ為平均家庭戶規模,Y為人均可支配收入,CN為非農業人口比。且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非農業人口變量為控制變量。
三、實證檢驗
為消除異方差,對數化各組數據,分別記為LnP,LnCDR,LnODR,LnHJ,LnCN,LnY。
1、面板單位根檢驗與協整檢驗
通常經濟時間序列為非平穩,須對變量時間序列做平穩性檢驗。LLC檢驗和IPS檢驗結果顯示:一階差分后少兒撫養比等六個序列均平穩。而本文重點關注我國少子老齡化背景下人口年齡結構分布與家庭結構微型化對房價的影響,故以下將對其著重進行分析。
因LnP,LnCDR,LnODR,LnHJ序列是同階單整序列,故采用基于回歸系數的Johansen協整檢驗(表1)。結果表明:LnP、LnCDR、LnODR、LnHJ序列存在顯著的協整關系,即少兒撫養比、老年撫養比和平均家庭戶規模對房價具有長期穩定的影響。
2、Granger因果檢驗
根據信息化最小原則,計算最佳滯后階數為1。以下采用Granger因果檢驗分析商品房均價與人口子結構之間的因果關系。如下表2。
由檢驗結果可知,少兒撫養比(LnCDR)與老年撫養比(LnODR)相互引導;少兒撫養比、老年撫養比單方面引導平均家庭戶規模(LnHJ),且人口結構變量對房價的具有單向影響。
3、VAR模型估計
通過對VAR模型進行穩定性檢驗,發現VAR模型系統穩定。然后對其殘差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其服從正態分布、無異方差性、無自相關性。
4、脈沖響應分析
因格蘭杰檢驗無法顯示三變量對于房價的動態影響及相關程度。以下將引入脈沖響應方程進行動態分析。如圖1。
在給少兒撫養比(LnCDR)施加一個標準差大小的正向沖擊后,對房價產生了負效應,且長期來看這種效應具有較好的持續性。當給老年撫養比(LnODR)一個正的沖擊后,房價呈上升趨勢,雖于第3期有所下降但之后迅速反彈并達到最高點,之后長期趨于穩定;從第4期到第8期,正效應最大。說明老年撫養比的上升有助于提升房價。平均家庭戶規模(LnHJ)給予房價沖擊后,房價迅速下降,在第2期達到最低點,且從長期來看房價呈現下降態勢,說明房價與平均家庭戶規模存在反向變動關系。對此,可分別從以下三點進行解釋:第一,曾經的“嬰兒潮”轉變為“嬰兒荒”。第二,“三重動機”施壓。首先,老年人改善自身住房的需求隨社會進步不斷強化;其次,福利分房制度和計劃生育的實行強化了老年人幫助下一代購房的動機;最后,老年人群投資渠道匱乏,而房產投資熱吸引了大量資本。第三,家庭規模微型化下持續增加的住房需求,推動房價上漲。
由脈沖響應圖進一步分析,可得出少兒撫養比等三變量對房價的影響伴隨期數的推進而逐漸減弱。筆者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如下:首先,國家生育政策不斷調整與完善。如2013年末國務院出臺“單獨兩孩”政策,將通過減少家庭購房需求給予房價下行壓力。其次,伴隨老齡化程度的深化,由于高額的醫療保健費、老年人投資問題得到解決等因素,老齡化對房價的推動將減弱。
5、方差分解
為進一步完善VAR模型分析,以下將運用方差分解方法,探討人口結構各變量的沖擊對房價變動的貢獻程度。如表3。
由表3可知,人口結構變量對于房價的影響均滯后一期,而來自房價自身的影響當期就能實現,但前四期內房價自身貢獻率從100%迅速降至53.54%,之后有小幅上漲;少兒撫養比對房價沖擊的貢獻度不斷增加,長期來看,一直在8.5%以上徘徊;老年撫養比對房價的沖擊較之少兒撫養比大,且于第3期達到最高值18.92%;平均家庭戶規模在三者中對房價的沖擊最大,在第三期達到19.58%,從長期來看穩定在17.50%左右。故可綜合得出,短期內影響我國房價波動主要源自房價自身,但影響力度漸弱;其他三項人口結構變量對房價均具有長期影響,其中老齡化和家庭結構微型化影響較大。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一,Johansen協整和Grange因果檢驗表明:少兒撫養比、老年撫養比和平均家
庭戶規模是房價的格蘭杰因,且對房價具有長期穩定的影響。同時,少兒撫養比和老年撫養比也是家庭戶規模的格蘭杰因。一方面,少兒數量減少、老年人追求高質量的晚年生活是導致家庭結構微型化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少兒撫養比、老年撫養比和家庭結構微型化通過對住房需求的改變進而直接影響房價。
第二,借助VAR模型估計和脈沖響應函數,動態地分析少兒撫養比等三個人口子結構變量對房價的動態影響。綜合以上結果可得:一方面,受到福利分房制度、計劃生育政策、金融發展程度及住房多樣化需求等多因素的影響,少兒撫養比及平均家庭戶規模的下降、老年撫養比的上升是推動房價持續的重要動力;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少子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未來我國房價快速上漲的趨勢可能發生逆轉。
第三,少兒撫養比等三人口子結構變量與房價的方差分解表明:首先,短期內房價波動受自身變化的影響很大,但大體呈遞減趨勢。這是由于房地產市場化初期的不成熟性和市場的內在弊端所致,但該現象會伴隨政府調控的加強及房產市場的不斷完善而逐漸消失。其次,少兒撫養比對房價的沖擊程度較小,老年撫養比、平均家庭戶規模對房價的沖擊程度較大。最后,人口子結構三指標對于房價的影響均滯后一期,而來自房價自身的影響當期就能實現。
針對以上分析,政府在調控房價時,不能僅從房產自身因素出發,而應統籌考慮少子化與老齡化、家庭規模微型化等人口子結構因子。同時,為弱化房產政策的滯后效應,應主動構建應對少子老齡化現象造成房價波動的決策機制和前瞻性預警機制。提高把握房產市場脈搏的敏銳性,不斷調整政策思路,避免房產市場的蕭條對國民經濟的可能沖擊。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耦合發展研究”(編號:13CJY008);湖南省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城市房價高企的因素分析”(編號:SCX1402)。)
【參考文獻】
[1] BERGANTINO,S.M:Life Cycle Investment Behavior,Demographics and Asset Prices[D].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8.
[2] Brooks R:Asset-market effects of the baby boom and social-security reform[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2).
[3] Walker E:Lefort F. Pension reform and capital markets Are there any(hard)links[J].Abante,2002(2).
[4] 費方域、史青青、朱微亮:人口紅利與房地產收益率的無關性[J].經濟學(季刊),2010(1).
篇2
[關鍵詞] 芍藥內酯苷; 芍藥苷; 肝郁證; 一氧化氮;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Investigation of effects of albiflorin and paeoniflorin on hippocampal BDNF and NO in chronic restraint stress rats
ZHU Yingli, WANG Linyuan, WANG Chenglong, ZHAO Danping, WANG Sha, FEI Wenting, ZHANG Jianju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albiflorin, paeoniflorin on rats with chronic restraint stress model. Fluoxetine and Xiaoyao group served as the positive control, body weight, sucrose preference test and the open field behavioral experiment were measured, the levels of nitric oxide (NO) in hippocampus were detected by Greg colorimetric method. Furthermore, the levels of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in hippocampu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Finally, the expressions of nNOS mRNA in hippocampus detected by RTqPCR, the protein levels of nNOS and BDNF in hippocampus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the pass counts of paeoniflorin group(30 mg?kg-1) and albiflorin group(30 mg?kg-1) were obviously increased(P
[Key words] albiflorin; paeoniflorin; liver stagnation syndrome; nitric oxide;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doi:10.4268/cjcmm20162225
白芍[1]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味苦、酸,微寒,歸肝、脾經,養血斂陰,柔肝止痛。赤芍[1]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味苦、微寒,歸肝經,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白芍與赤芍來源相似,都含有芍藥苷、芍藥內酯苷等單萜苷類成分[2],研究表明芍藥內酯苷、芍藥苷具有補血、抗應激作用[39]。本實驗通過芍藥內酯苷和芍藥苷對束縛應激致肝郁大鼠藥理作用以及對海馬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以及NO的研究,探討白芍特征成分芍藥內酯苷與赤芍與白芍的共同有效成分芍藥苷的作用機制及特點。
1 材料
1.1 動物 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體重(180±20) g,由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證號SCXK(京)20160002。
1.2 藥品 實驗用芍藥內酯苷、芍藥苷均為自制,純度均高于96%。氟西汀購自PATHEON FRANCE,產品批號5169A(分包裝廠禮來蘇州制藥有限公司,分包裝批號5169AA)。逍遙丸(濃縮丸)購自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產品批號201510006,經本實驗室HPLC測定,本品芍藥苷質量分數為4.19 mg?g-1,芍藥內酯苷質量分數為2.68 mg?g-1。
1.3 儀器與試劑 大鼠不銹鋼束縛器:筒長20 cm、內徑6 cm,可通過移動底板調節其長度;大鼠行為學觀察敞箱(自制);熒光定量PCR儀(ABI,批號7300);Trizol 試劑(Invitrogen Life Technologies,批號15596026);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現科儀器有限公司,批號752P);RIPA裂解液(武漢谷歌生物科技公司,批號G2002);HRP標記山羊抗兔(武漢谷歌生物科技公司,批號GB23303);HRP標記驢抗山羊(武漢谷歌生物科技公司,批號GB23404);HRP標記山羊抗小鼠(武漢谷歌生物科技公司,批號GB23301);HRP標記山羊抗大鼠(武漢谷歌生物科技公司,批號GB23302)。
2 方法
2.1 分組與給藥 將80只SD大鼠隨機分成8組,即空白組、模型組、氟西汀組(2.0 mg?kg-1,相當于人用量15 mg?d-1)、逍遙丸組(4.032 g?kg-1,相當于逍遙丸中白芍人用量4.32 g?d-1,相當于芍藥苷18.1 mg?d-1、芍藥內酯苷11.6 mg?d-1)、芍藥內酯苷組(30,15 mg?kg-1)、芍藥苷組(30,15 mg?kg-1),每組10只。持續給藥21 d,按每100 g體重灌胃1 mL給藥,每日1次。空白組、模型組每天灌胃等量蒸餾水。
2.2 造模方法 動物適應數天后[10],除空白組每籠5只常規飼養外,剩余大鼠進行常規單籠適應性喂養5 d。除空白組外,各組大鼠進行孤養結合束縛應激模型復制:將大鼠放入自制筒長為20 cm、內徑為6 cm,并可以調節長度的不銹鋼束縛器中;以不影響大鼠正常晝夜節律為前提,可通過移動束縛筒內底板的位置,使大鼠無損傷完全固定,限制大鼠進退和掉頭,以不產生壓迫感、不影響呼吸和排泄為度。每天定時束縛3 h(8:00―11:00 am),連續3周。
2.3 樣品處理 實驗第22天,SD大鼠快速斷頭處死后迅速取出腦組織,在超凈臺冰面上分離出海馬組織,置于滅菌凍存管,液氮中保存待用。
2.4 體征觀察與體重檢測 觀察大鼠的口唇、眼睛、皮毛、尾巴的顏色、精神狀態等變化;并于第1,7,14,21天稱重,記錄并分析各組大鼠體重變化。
2.5 糖水消耗試驗 在實驗前48 h,對所有的大鼠進行1%蔗糖水攝取訓練;隨后斷水斷食24 h,進行第1次糖水消耗量基線測定;于實驗的第7,14,21天分別于8:00―11:00 am測定大鼠1 h內的蔗糖水攝取量,最后計算糖水消耗量=糖水消耗量(mL)/(去離子水+糖水消耗量)(mL)。
2.6 敞箱試驗 敞箱為本實驗室自制。大鼠行為學觀察敞箱(40 cm×80 cm×80 cm)無蓋,周壁和箱底均為黑色,底面劃分面積相等的25塊方格,用白線劃分。本實驗[11]于在末次處理的1 h后,在安靜、四周由遮光簾隔離的獨立操作室里進行。操作者帶黑色手套,握住大鼠尾根部1/3處,小心放入敞箱正中格,釋放后觀察5 min的活動情況。并注意每只結束后,用毛巾蘸清水及低濃度乙醇徹底清理敞箱,待其氣味揮發擴散后,再進行下一只的測試。測定指標包括:①正中央格停留時間;②方格間穿行次數(三爪以上跨入鄰格的次數);③豎起或修飾次數(前兩肢離地1 cm以上的次數);④豎起或修飾時間(前兩肢離地1 cm以上的時間,包括前肢向上抬舉、抓癢、洗臉、舔足等)。
2.7 格里斯法(Griess法)測定海馬組織中NO含量 用一氧化氮測試盒進行NO含量測定,其原理是用硝酸還原酶法先將NO3-還原成NO2-,再用Griess法反應測定NO2-總量。即在弱酸性條件下,NO2-與對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與N1萘基乙二胺偶合形成紅色燃料,用比色法可測得NO2-總量,從而得出各組大鼠海馬組織中NO含量。
2.8 酶免法測定海馬組織中BDNF含量 采用ELISA法檢測BDNF,每一份樣本進行雙點測定, 嚴格按說明書進行操作。STAT FAX 2100全自動酶標儀檢測BDNF含量。
2.9 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法(RTqPCR)檢測海馬中nNOS mRNA表達 每組取4只大鼠海馬組織按Trizol試劑說明抽提總RNA。取2 μg總RNA為模板,加入1 μL Oligo(dT)18和無核糖核酸酶的去離子水后于PCR儀上70 ℃保溫5 min,迅速置冰上冷卻,依次加入4 μL 5×buffer,10 mmol?L-1 dNTPs 2 μL,1 μL RNA inhibitor和1 μL反轉錄酶,于PCR儀上42 ℃保溫60 min,結束后80 ℃保溫5 min滅活反轉錄酶。取0.2 mL PCR管,配制如下反應體系,每個反轉錄產物配制3管:2× qPCR Mix 12.5 μL,7.5 μmol?L-1基因引物2.0 μL,反轉錄產物2.5 μL,蒸餾水8.0 μL。取0.2 mL PCR管,配制如下反應體系,每個反轉錄產物配制3管:2× qPCR Mix 12.5 μL,7.5 μmol?L-1內參引物2.0 μL,反轉錄產物2.5 μL,蒸餾水8.0 μL。PCR擴增預變性,95 ℃10 min;循環(40次)95 ℃,15 s到60 ℃,60 s;溶解曲線75 ℃到95 ℃,每20 s升溫1 ℃。PCR反應及數據采集在LightCycler 2.0系統上進行,記錄其循環閾值(CT),基因表達結果采用相對定量公式2ΔΔCt計算,其中ΔCt值=靶基因的Ct值-βactin的Ct值。測定海馬組織中nNOS mRNA表達水平。
引物設計使用Primer 3.0 軟件計算機輔助設計,見表1。
2.10 蛋白質印跡法(Western blot)檢測海馬中nNOS以及BDNF的蛋白表達 每組取5只大鼠海馬組織。冰浴30 min,期間用移液器反復吹打,確保細胞完全裂解。裂解30 min后,移至離心管,在4 ℃下12 000 r?min-1離心5 min,收集上清,即為總蛋白溶液。再按照常規Western blot方法操作,以βactin蛋白表達水平作為內參,以各樣本與相應內參灰度值比值為蛋白相對含量。
2.11 數據處理 數據用±s表示,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的IndependentSample T Test或Oneway ANOVA過程(兩兩比較采用SNK)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
3 結果
3.1 芍藥內酯苷和芍藥苷對肝郁大鼠體重的影響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體重從第7天開始明顯降低,差異非常顯著(P
3.2 芍藥內酯苷和芍藥苷對肝郁證大鼠糖水消耗的影響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糖水消耗量從第21天開始明顯降低(P
3.3 芍藥內酯苷和芍藥苷對肝郁證大鼠敞箱自發活動的影響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修飾次數明顯降低(P
滯留時間明顯降低,差異顯著(P
3.4 芍藥內酯苷和芍藥苷對肝郁證大鼠海馬組織中NO含量的影響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NO含量明顯升高,差異顯著(P
3.5 芍藥內酯苷和芍藥苷對肝郁證大鼠海馬組織中BDNF含量的影響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BDNF含量明顯降低,差異顯著(P
3.6 芍藥內酯苷和芍藥苷對肝郁證大鼠海馬組織中nNOS mRNA表達的影響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nNOS mRNA表達明顯升高,差異非常顯著(P
3.7 芍藥內酯苷和芍藥苷對肝郁證大鼠海馬組織中nNOS 蛋白表達的影響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nNOS 蛋白表達明顯升高(P
3.8 芍藥內酯苷和芍藥苷對肝郁證大鼠海馬組織中BDNF 蛋白表達的影響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BDNF 蛋白表達明顯降低,差異顯著(P
4 討論
肝郁,中醫認為是一種情志相關疾病,常見于現代醫學中的精神神經類疾病,與慢性應激引起的抑郁癥相似[12]。采用慢性輕度不可預知應激(CUMS)大鼠模型和嗅球損毀抑郁大鼠模型對白芍提取物(芍藥苷48.89%和芍藥內酯苷18.99%)及白芍有效成分芍藥苷進行研究,發現白芍提取物與芍藥苷均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且機制與調節大腦皮層單胺類神經遞質和NO/cGMP通路有關[1316]。
本實驗采用目前被廣泛應用的慢性束縛應激結合孤養方法復制大鼠肝郁模型[10]。從第7天開始,大鼠體重開始急劇下降,出現毛發凌亂、色澤晦暗、喜蜷伏角落,灌胃時反抗劇烈、撕叫掙扎等現象,與肝郁證臨床表現特點相一致。從14 d開始,大鼠興奮性持續降低、探究興趣減弱,體重增長緩慢,但各給藥組與模型組之間并未出現統計學差異。第21天模型組、給藥組大鼠體重出現增長差異,糖水消耗量,行為學曠場實驗中穿行次數、修飾時間、滯留時間明顯變化。
本實驗以逍遙丸和氟西汀為陽性對照藥。氟西汀作為一種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類(SSRI)抗抑郁藥,常用于臨床治療抑郁癥[17]。逍遙丸作為傳統中醫名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柴胡、白芍、當歸、白術(炒)等組成,具有疏肝解郁,養血健脾之效。經HPLC檢測本次使用逍遙丸中芍藥內酯苷及芍藥苷質量分數分別為10.80,16.89 mg?kg-1。表明在本實驗給藥劑量下,逍遙丸中芍藥內酯苷及芍藥苷含量與本實驗二者的給藥劑量相近。
海馬作為與情感疾病相關的大腦邊緣系統構成組織之一,在學習、記憶、情緒、內分泌、內臟活動及介導應激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18]。一氧化氮參與抑郁癥的發病過程,抑郁癥患者血清及腦內一氧化氮升高,一氧化氮合酶及NMDA 受體拮抗劑對抑郁癥治療有效[19]。研究表明,NO作為一種神經信號的傳遞物質, 可以促進腦部的血流量,并可能與腦細胞的發育、腦細胞的學習和記憶過程、后腦垂體激素如血管加壓素和催產素的分泌、保護腦細胞避免毒物的攻擊及腦缺血時調整腦血供應等有關[20]。在本模型條件下,NO升高的原因可能與慢性應激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糖皮質激素持續高分泌以及腦內興奮性氨基酸含量增多有關[21],芍藥內酯苷、芍藥苷均可以降低慢性束縛應激大鼠海馬NO含量水平。
神經元一氧化氮合酶(nNOS)是內源性的通過催化底物左旋精氨酸分解產生一氧化氮的一氧化氮合酶之一[18]。nNOS 已經被證實是海馬中神經元再生的抑制分子,研究表明nNOS是介導氟西汀影響神經元再生進而影響抑郁行為的關鍵分子[17]。本實驗芍藥苷、芍藥內酯苷對nNOS蛋白表達的影響卻并不明顯,這可能與NO對抑郁癥具有雙向作用有關,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神經營養假說”認為,人類的抑郁障礙與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表達降低及功能下調有關,臨床上對抑郁癥的治療可通過提高腦內神經生長因子水平抵抗應激引起的腦組織損傷[22],它可能參與了抑郁癥的發病和治療機制,并可能與抑郁癥的預后密切相關。而另一方面,NO又能控制長期突觸改變中的早期基因如BDNF等表達,使樹突減少、突觸終端結構改變、神經可塑性降低, 從而導致以海馬為重要組成部分的情感調節中樞功能失常[1920]。本實驗芍藥苷、芍藥內酯苷增強海馬中BDNF 水平以及表達。
綜述以上結果,在本實驗條件下,芍藥內酯苷、芍藥苷能夠通過增加大鼠體重、提高大鼠自主活動和探索行為、降低緊張度和對新環境恐懼等方面改善大鼠抑郁樣作用;其機制與調節海馬內NO含量以及BDNF的表達有關。
[致謝] 北京中醫藥大學科研實驗中心李偉老師對本實驗提供了支持。
[參考文獻]
[1] 中國藥典.一部[S].2015:105.
[2] 張建軍,李偉,王麗麗,等. 赤芍和白芍品種、功效及臨床應用述評[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20):3601.
[3] 張建軍,黃銀峰,王麗麗,等. 白芍、赤芍及芍藥苷、芍藥內酯苷對綜合放血法致血虛小鼠補血作用的比較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19):3358.
[4] 屈勝勝,張建軍,黃銀峰,等. 芍藥苷、芍藥內酯苷對放射線輻照法致血虛小鼠的補血作用[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15):2952.
[5] 朱映黎,張建軍,黃銀峰,等. 白芍和赤芍對環磷酰胺致血虛小鼠的補血作用及對IL3、TNFα影響的比較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4,29(4):1060.
[6] 朱映黎,張建軍,王景霞,等. 芍藥內酯苷和芍藥苷對環磷酰胺致血虛小鼠的補血作用及對GMCSF,IL3,TNFα影響的比較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2):333.
[7] 朱映黎,王林元,王景霞,等. 芍藥內酯苷對環磷酰胺致血虛小鼠的補血作用及機制[J]. 中華中醫藥雜志,2016,31(5):1896.
[8] 朱映黎,王林元,趙丹萍,等. 芍藥內酯苷、芍藥苷對血虛免疫抑制小鼠的補血作用及機制[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9(3):207.
[9] Zhu Y, Wang L, Yang Z, et al. Hematopoietic effects of paeoniflorin and albiflorin on radiotherapyinduced myelosuppression mice[J]. Evid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2016, 2016(15):8.
[10] Liu Lanxiang, Zhou Xinyu, Zhang Yuqing, et al. The identification of metabolic disturbances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of the chronic restraint stress rat model of depression[J]. Behav Brain Res,2016,305:156.
[11] 王天芳,陳易新,季紹良,等.慢性束縛致慢性疲勞動物模型的研制及其行為學觀察[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5,5(5):29.
[12] 陳家旭,楊維益.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研究概況及其與中醫肝臟關系的探討[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5,18(4):11.
[13] 王景霞,張建軍,李偉,等.白芍提取物對慢性應激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學及大腦皮層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11):1897.
[14] 王景霞,張建軍,苗春平,等.白芍提取物對嗅球損毀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學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3):158.
[15] 王景霞,張建軍,李偉,等.白芍提取物治療抑郁癥的實驗研究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7):184.
[16] 王景霞,張建軍,李偉,等.芍藥苷抗抑郁作用與NO/cGMP通路相關性研究[J].中藥與臨床,2012,3(1):28.
[17] 吳海銀,張晶. 海馬神經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神經元再生通路介導5羥色胺類抗抑郁藥作用[J].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3,18(3):257.
[18] Santarelli L, Saxe M, Gross C, et al. Requirement of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for the behavioral effects of antidepressants[J]. Science, 2003, 301(5634):809.
[19] 李欣,周虹,楊寶學. 一氧化氮與抑郁癥發生的相關性[J]. 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0,37(4):356.
[20] 王景霞,劉妍,張建軍. 一氧化氮與抑郁癥[J]. 現代醫學,2011,39(1):107.
篇3
關鍵詞: 少子化 高齡化 終身教育
近來,韓國成了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人口的高齡化速度急速上升。據預測到2050年時的韓國人口總數與現在相比要減少8%,到4,400萬人左右。在韓國,面對這樣急速發展的人口高齡化發展趨向,及時地采取相關措施是當前國家和社會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因此,在以知識和資訊為中心發展的21世紀,建設終身學習社會成了時代的必然需求,也成了解決少子高齡化問題的唯一途徑。當前,在終身學習社會中,重視高齡者教育和學習,不僅是為了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而且對國家確保勞動人口,以及維護社會的發展與安定顯得更加重要。
1.韓國少子高齡化的進展與對策狀況
(1)少子高齡化進展狀況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出版發行的《世界人口白皮書2010》顯示,2010年韓國的合計特殊出生率為1.24人。在對186個國家和地區展開的調查中,比韓國這一數字更低的國家和地區僅僅只有香港(1.01人)及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1.22人)。今后,在東亞地區中,隨著地區經濟統合的緊密化,筆者認為將加速高齡少子化的進展;不過,正如同經濟已超越國界加強其緊密化程度一樣,已經不能視其為單一國家的問題而置之不理。(牧野,2007)根據去年韓國統計廳的統計調查,2009年的合計特殊出生率為1.15人。如〈圖1〉所示,當前韓國的少子化問題已成為影響今后社會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嚴重問題。
圖1 合計特殊出生率的推移
(資料:統計廳、《2009年韓國社會指標》)
在少子化迅速發展的同時,伴隨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口的平均壽命在不斷地延長,因而人口的高齡化也出現了急速發展的趨勢。據統計2008年韓國的人均壽命已經達到了81.1歲(男性76.5歲,女性83.3歲)。其實,根據聯合國的定義,從2000年開始韓國已經步入了高齡化社會。人口高齡化現象之所以發展迅速,人均壽命的延長僅僅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由于嚴重的少子化的出現所產生的。據預測,韓國從高齡化社會(2000年)過渡到高齡社會大約需要18年時間,而由高齡社會再過渡到超高齡社會僅僅需要8年的時間[1]。另外,韓國統計廳發行的《2009年韓國社會指標》中顯示,65歲以上的人口在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已經達到了10.7%,這一比例已經創下了歷史新高。人口老齡化指數達到了63.5,比前年增加了4.2%。如果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據預測到2020年韓國人口老齡化的指數就會上升到125.3。(參照〈圖2〉)
圖2 人口構造及高齢化指數的推移
(資料:統計廳、《2009年韓國社會指標》)
伴隨高齡化旋風式的發展速度,國民年金,醫療保險,基礎高齡年金,高齡長期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設施等等用于高齡者的公共費用支出已呈現出直線上升的趨勢。據統計預測,在國家整體公共費用支出中,老年人的支出比重在2004年時已經達到12.8%,等到2020年時這一數字將上升到32%,到2050年時將上升到55%。實際上,現階段由于韓國政府財政收支的不斷惡化,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已經逐漸開始出現衰退的跡象。今后,伴隨勞動人口的減少和勞動人口平均年齡的增長,儲蓄、消費和投資的萎縮,國家的整體經濟活力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另據預測,韓國潛在的經濟增長率發展到2020年時會由2000年代的5%下降到3%,到2040年時下降到1.5%。(參照〈圖3〉)經濟的衰退與被扶養人群(高齡者)的增加將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阻力。
圖3 潛在經濟發展的展望
(2)高齡化對策的現狀
韓國的人口抑制政策的實施,從1960年代開始一直持續到了1990年代中期。進入2000年代以后隨著鼓勵生育政策的出臺,先前的人口抑制政策方向出現了重要的改變。在中央,于2003年12月成立了總統咨詢智囊機構(“高齡化及未來社會委員會”,之后改設為“少子高齡社會委員會”)。在2005年5月“少子高齡社會基本法”建立后,又先后制定和出臺了2006年到2020年間的3次5年發展基本規劃。
其中,第1次基本計劃,即從2006年到2010年,標題為“創建美好社會計劃2010”)以扭轉出生率低下的趨勢和適應高齡社會為目標,圍繞創造有利于生育和養育子女的環境,建設在高齡社會提高生活質量的基礎,提高和發揮少子高齡化社會的成長動力,營造適應少子高齡化社會的氛圍,增強政府政策效果的四點原則展開了有計劃的實施。
但是,這樣的政府政策實施由于2008年政權的交替而出現了停滯的跡象。前政權(盧武鉉總統)所設立的直屬總統管理的“少子高齡社會委員會”,不但制定少子高齡化社會基本計劃,而且面對少子高齡化問題積極地采取相應的措施。可是,自李明博總統就任以后,“少子高齡社會委員會”被降格至由保健福祉部門管理。政府面對嚴峻的人口問題采取這樣消極的態度,很多學界人士和市民團體都對此表示了強烈的不滿。2009年11月27日,由非執政黨提議“少子高齡社會基本法修改案”,該修改案旨在恢復“少子高齡社會委員會”的先前地位和重要作用。
2.大學及大學附設平生教育院,開展高齡者教育支援事業
根據平生教育法第30條規定,大學附設的平生教育院,是在大學校長的管理責任下,并且根據各大學的條件及特點為舉辦平生教育而設立的教育機構。到2009年,大學附設的平生教育院中,4年制大學有242所,專科大學有127所,加之另外11所共計有380所大學設立了平生教育院[2]。這個數字占到了全國高等教育機關總數的72.5%。
從2002年開始,政府教育人力資源部通過開展“高齡者教育課程試點運行支援事業”,鼓勵在大學附設的平生教育院開設高齡者教育課程,對其中優秀的高齡者大學和高齡者教育項目課程提供援助。在2003年僅有3所大學接受了這項援助,到2004年時已經增加到了10所大學,目前這一數目還在不斷地增加。
結語
以上我們概括了面對少子高齡化的不斷發展,韓國政府和社會所采取的相應措施。伴隨高齡人群的不斷增加,社會的負擔已經越來越重。如何將高齡人群的社會負面形象轉變為為社會發展作貢獻的積極形象,是建設終身學習社會或者說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環節。借鑒國外的先進模式,積極地推行高齡者教育,是未來中國社會應對少子高齡化問題進一步發展的必然需要。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日本;少子化;育兒費用
一、日本少子化的現狀
(一)少子化的概念界定
維持人口長期穩定的合計特殊出生率(1位女性一生所生的孩子數)稱為人口置換水平。聯合國推算指出。標準的人口置換水平為2.1。如果一國的出生率長期低于人口置換水平,則被稱為少子化。
造成少子化的直接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主要有:現代人的晚育傾向使女性的平均生育數減少,由于女性參加工作,生活方式發生改變,結婚、育兒在人生中所占的優先順序下降,結婚和養育子女對教育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結婚與生育在文化上有密切關系,晚婚化傾向和終生未婚率的上升是造成晚育甚至不育的直接因素。
一國如果出現“少于化”,就會對國家造成很多負面影響,如人口下降、社會老齡化、勞動力不足等。老齡人口增加使社會保障費支出增大,勞動力減少使社會活力低下,造成經濟活動停滯、生活水平下降。
(二)日本人口年齡結構及其特征
1 日本總體人口年齡結構
根據1956年聯合國發表的《人口老齡化及其經濟社會含義》提出的標準,65歲以上老年人所占比重達7%以上的人口為老年型人口。1970年,日本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率為7%,進入老年型國家的行列,且人口高齡化的速度十分驚人。截至2002年9月,日本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2362萬人,比上年增加78萬人,占總人口的18.5%,超過老年人口比例占18.2%的意大利。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最大的國家。同時,日本7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千萬大關,達1003萬人,比上年增長51萬人。另一方面,日本新生兒數量不斷減少。少兒人口(14歲以下)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下降。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發表的數字。2001年日本少兒人口為1834萬人,在總人口中所占比率為士4.4%,2002年少兒人口為1812萬人,所占比率僅為14.2%。截至2005年,日本全國人口約1.27億,其中65歲以上老年公民2682萬人,15歲以下少兒1740萬人,分別占全國人口比例的21%和13.6%。日本老齡人口比例居世界首位,少兒人口比例則跌至世界末位。
2 日本的少子化及其影響
日本等發達國家多以一位婦女從15歲到49歲之間生育兒童的平均數表示出生率。日本的出生率在第一次嬰兒潮(1949年)達到4.32,并在第二次嬰兒潮(1973年)達到2.14。但之后不斷降低,和其他先進國家相比,目前已經達到最低水平。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日本人口出生率已連續多年呈下降趨勢,2003年日本新生兒出生率為1.29,比2002年的1.32降低了0.03,2004年繼續下降至1.28,2005年更是降到1.25,從而連創新低。從日本國內地區情況看,出生率最低的是東京,跌破了1.0,僅為0.98。又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初步統計,2006年日本出生的嬰兒增加了2.3萬人,總數達到了108萬人以上,6年來生育率首次出現了增長勢頭,預計2006年日本的生育率可達到1.29。出生率下降雖然是西方發達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但其他國家經過采取一系列鼓勵生育政策后,基本已止跌回升。只有日本還在繼續下降,而且下降幅度出乎意料,如果繼續下去,10年后將會引起勞動力不足(估計缺少400多萬人),造成經濟成長率降低0.7%的嚴重后果。這一后果還可能導致未來日本社會保險減少,而受保的高齡人口增加等重大問題的出現。
二、家庭育兒支出對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影響
依據社會發展的經驗,少子化是高度發達國家才會面臨到的問題,其原因主要是來自心理層面的影響大于生理層面的因素。從以下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育兒成本過高給家庭造成經濟和心理上的負擔導致晚育少育甚至不育是日本少于化趨勢加劇的首要原因。
(一)日本家庭收支概況
日本野村證券株式會社以居住在東京及其附近、京都大阪及其附近的、家庭中孩子在0~18歲左右的700名母親為對象進行了調查。該調查自1989年(平成元年)開始,至今已進行了9次(隔年一次)。調查內容主要就家庭收支等問題進行,根據第9次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家庭每月的支出平均為26.8萬日元,其中28.6%的家庭每月支出在20萬日元以下,所占比重最大,其次為25~30萬日元的家庭占24.1%。家庭中只有1個孩子的月支出平均為23.7萬日元,而有2個或3個以上孩子的家庭月支出平均則超過了28萬日元。這一結果說明了孩子越多,支出的費用越大這樣的一個事實。此外,在長子(女)還是嬰兒的家庭中有55.8%的家庭每月支出不到20萬日元,而長子(女)已上高中的家庭每月支出不足20萬日元的僅為17.6%。可見孩子在18歲之前,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月的花費會越來越多,給家庭造成的負擔也會越來越重。
(二)日本家庭育兒費用的支出情況
分析育兒費用問題首先要明確天使系數這樣一個概念,因為它是說明育兒費用的有效模型,所謂天使系數。是從恩格爾系數(飲食費用在家庭消費支出中所占比例)派生出來的詞匯,是指每個家庭在一個月的家庭支出中,給孩子的零花錢、學校及補習班的學費、孩子的衣食住行、生病、休閑所需費用、將來的儲備金、孩子的保險等等所有與孩子有關的花費所占的比重。其計算公式為:天使系數=育兒費用÷家庭支出×100%。從中也可以看出,天使系數越大,則表明育兒費用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給家庭帶來的負擔也越重。
根據第9次野村證券的調查,日本家庭2005年天使系數的平均值為28%,也就是說,在日本家庭每月的支出中平均有1/4是用于孩子,就其具體而言,處于嬰幼兒、學齡前兒童或小學生、中學生家庭的天使系數分別為16%、25%和35%以上,獨生子女家庭的平均值為19.7%,而3個孩子以上家庭則為37.6%,是獨生子女家庭的近兩倍。由此看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孩子數的增多,家庭負擔不斷加重。直接造成日本家庭再次生育的意愿下降,如在1993年日本家庭平均的天使系數達到高峰之后雖有所下降,但這并不是家庭的育兒負擔有所減輕的結果,而是由于家庭育兒負擔的加重。導致少育不育,致使孩子數量減少,從而總的育兒費用降低,天使系數縮小的結果,那么,育兒費用為何會如此高呢?理由是孩子們的教育費用過多使然。
教育費用一向是育兒費用中比重最大的一項開銷,特別是隨著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投入也不斷加大。教育費用除了幼兒園到大學必需的學雜費之外,上補習班、學習各種才藝的費用等占有一定比重。例如,1997~2002年此項比重在
育兒費用中達到了35%左右,2005年達到了37.5%。再從孩子數量來看,在獨生子女家庭中,教育費用在育兒費用中所占比例為27%,2個孩子及3個孩子以上的家庭中,此項比例則高達40%以上。而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學費及各種補習費用等各種費用不斷增加,使得教育費用在育兒費用中所占比重由10%以內逐漸增加到近50%。據保險公司計算,僅從教育費用來看。如果從公立幼兒園到公立大學的話,最少也要花費850萬日元,而如果從私立幼兒園到私立大學的話,其費用則要高達4400萬日元,如此大的費用,使得父母不得不慎重考慮生育問題。
三、日本少子化政策及其實施效果
(一)日本少子化政策的主要內容
為了減輕育兒負擔,日本政府在1990年以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1991年3月,日本政府頒布了《育兒休業法》,1995年6月頒布的《育兒?介護休業法》對其進行完善,規定了帶薪育兒休假制度,1994年12月,由厚生、文部、勞動和建設四省大臣一致同意制定了“關于今后為支援育兒政策的基本方向”(簡稱“天使計劃”),其重點包括:(1)完善雇用環境;(2)充實多種形式的保育服務設施;(3)充實母子保健醫療體制。(4)完善住宅及生活環境,(5)充實學校教育和校外活動、家庭教育,(6)減輕養育子女而出現的經濟負擔。1999年12月,日本政府又制定了“新天使計劃”,其內容與“天使計劃”基本相同,只是在現已實現的目標基礎上,又制定出新的目標,并加大力度。此外,日本勞動省自2000年度起,對部分為職工照料孩子和家庭提供方便,創造易于婦女邊勞動邊生育的寬松環境的企業進行表彰。而地方政府也為鼓勵在本地區居住的在婚婦女生育子女,特設“生育獎勵獎金”,日本政府于2003年通過了《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重點從“生”的方面出發,要求企業確保女性產假,享受和其他人一樣的受雇權等。不久又提出要重點從“育”的方面著手,加快完善城市的保育設施,將育兒女性的養老金免除期由原來的到孩子,1歲延長到3歲,同時提高嬰幼兒的福利補助等。
(二)日本少子化政策的實施效果
無論是日本政府還是企業都在積極采取措施,創造有利于養育子女的環境,以提高生育率。然而,日本家庭對育兒費用的負擔感仍未得到緩解,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趨勢也依然未能遏止,2005年的調查顯示,60.5%的主婦依然感覺到育兒費用給她們造成了一定的負擔,其中16%的人認為負擔沉重,44.5%的人感覺存在負擔,從收入狀況來看,年收入在300~1000萬的家庭感覺負擔最為沉重,而這種年收入在300~1000萬的中間階層家庭占日本家庭總數的80%以上,就出生率低下的原因所作的調查顯示,認為育兒費用的負擔過重是最主要原因的人數最多,占57.8%,其次是由于工作和育兒二者難以兩全。盡管日本的出生率連年下降。但還是沒有足夠的幼兒園接納這些孩子,幾乎每座城市的幼兒園都存在排隊等候人園的問題。
篇5
以下談到的20種養老模式,正為老人的養老行為提供了包容多個“大菜”的一桌豐盛大餐,并幫助老人在“大菜”中,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和意愿自主隨意地“點菜”,選擇自己最適合的養老模式。總有一兩種正好能對上“胃口”。各種養老模式的運用也非單打一和一次定終身,而是可以根據時勢的需要,給予相當的模式轉換或綜合加以使用。
“居家養老”和“社會養老”是兩種最基本的養老模式,其他一些養老模式一般都是從這兩種基本養老模式衍生出來的。
世界養老模式的發展軌跡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養老的內涵與養老模式也在不斷變化。考察世界上養老模式的發展軌跡可以發現,在人口轉變及由于新生嬰兒數量減少,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導致勞動人口日益減少出現的“少子高齡化”現象尚不明顯、養老還沒有被作為“問題”提出之前,世界各國的養老模式都普遍是“居家養老”;在“未老先富”的一些發達國家,由于經濟發展已達到較高水平,在實行居家養老的同時,國家也大量投資興辦各種養老機構,推動“社會養老”模式一時興起。
但隨著人類社會逐步從少子高齡化社會走向少子高齡社會,特別像日本、北歐等一些發達國家甚至已進入以少兒人口減少為主的人口減少社會。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發達國家,也已感到將難以承受迅速增長的社會養老之財政負擔,而且人們也逐步認識到興辦養老機構、實行社會養老將割斷被養老人與家人的“共存”聯系及情感訴求互動空間,不利老人的身心健康,居家養老可緩解或避免這些矛盾,于是又導致“居家養老”模式一定程度的恢復和回歸。
與此同時,少子高齡化以及由此造成的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結構“簡單化”,已普遍造成家庭養老人力資源的不足及養老功能的弱化,使個人及家庭也同樣難以承受“居家養老”的人力需求與經濟能力的雙重壓力。少子高齡化及少子高齡社會的諸多矛盾,迫使人們不斷探索新的養老模式,豐富養老模式的內涵和形式,形成養老及養老模式的多元化發展趨勢。
中國養老模式變遷:從單一走向多元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達水平和國民富裕程度與發達國家比較尚有明顯差距。但由于我國長期實行嚴厲的人口出生控制政策,以致幾乎與發達國家同步地迎來少子高齡化。
同時我國人口、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特殊國情,不僅使我國少子高齡化背景下的養老矛盾和問題相對“超前”地暴露出來,而且也深刻地影響和制約著我國養老及養老模式的選擇。
家庭養老,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首選的養老模式。隨著城市化和人員社會流動的加快、計劃生育政策的長期實施造成的少子化,導致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而且現代青年價值觀及生活方式的變化,“事業人士”、“孝順子女”兩種角色的沖突和博弈,也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對“居家養老”模式的排斥。
于是養老方式也出現了新的變化,部分老人經濟條件的變化和自主意識的增強,興辦養老院等各種“社會養老”模式也逐步發展起來。
與居家養老相比較,“社會養老”模式可通過把老人集中到各種養老院“集體”養老,解決家庭養老人力資源不足的矛盾,但社會養老也有不少問題。社會養老需要持續的大量投資,沒有足夠的政府財政補貼幾乎就難以為繼。近些年來,我國在推進機構養老的過程中,已形成了國家或集體興辦、集資興辦、政府與非營利機構聯辦、民間資本興辦等幾種投資經營模式,這些投資經營模式正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已經建成運營的養老機構,也存在不少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問題。
讀者丁女士在給《人民論壇》編輯部的來信中,訴說了她先后轉住成都、蘭州、北京三個養老院所遇到的不少問題。實際上,她反映的問題,的確是目前國內養老機構普遍存在的。但應該指出,這些問題并不完全是單純的養老問題,其中有些嚴格說來應是目前我國普遍存在的有關國家體制、管理機制、國民素質、社會風氣等方面存在的更深層次的問題,只不過是通過影響養老院管理表現出來而已。
由于目前我國是“未富先老”,養老要承受巨大的財政負擔和人力資源需求的雙重壓力,這就要求我國既不能單純實行“居家養老”,也不可大范圍推廣“社會養老”,而必須創新養老模式,走多元化養老之路。于是類似于“以房養老”、“異地養老”等養老新模式就應運而生,不斷適應國人多樣化的需求。
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模式
綜合考慮我國養老的經濟實力、人力資源、文化傳統及親情、空間、服務和需求等一些因素,建議我國應建立以“居家養老”模式為主、以“社會養老”模式為輔的“雙軌”、“多元”養老體系。
“雙軌”就是指“居家養老”和 “社會養老”兩種養老模式,“多元”就是指這兩種基本養老模式投資主體、經營機制、服務內容等方面的多樣化。
篇6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equivalent circuit of solar cell in the light, the paper gets the calculation formulas of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solar cell in the light, and find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gularity, and improv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fluencing factors through the actual data i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n analyzes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solar cell.
關鍵詞: 太陽電池;開路電壓;短路電流;轉換效率;串聯電阻;并聯電阻
Key words: solar cell;open circuit voltage;short circuit current;conversion efficiency;series resistor;shunt resistance
中圖分類號:S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32-0033-03
0 引言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打效應將光能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的關鍵元件是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經過串聯后進行封裝便構成了大面積的太陽能電池組件。本文通過對太陽能電池基本參數的影響因素的分析,進一步探討提高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有效途徑。
1 太陽電池電性能的主要參數
目前反應太陽電池電性能的主要因素有:短路電流,開路電壓,填充因子,光電轉換效率,最大功率最大工作電流,最大工作電壓,串聯電阻,并聯電阻。
2 太陽電池在光照時的等效電路
太陽電池在光線的照射下,由于光伏效應,引起的載流子也就是電子和空穴漂移會形成從n區流到p區的光電流Iph。當與外電路接通時,就會有電流通過電路,pn結就相當于一個電流源。太陽電池材料本身以及與金屬電極的接觸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電阻,為了分析方便,把這些電阻全部看成為一個串聯電阻Rs;把不經過p n 結正常電流通道的漏電流都用一個分流電阻Rsh來表示。因此,當考慮串聯電阻和分流電阻時,太陽電池在光照時的等效電路就應該如圖1所示。
根據圖1,由基爾霍夫定律得太陽電池的輸出電流方程為:[1]
I=Iph-Id-Ish=Iph-Ioe■-1-■ (1)
Rs——串聯電阻;Rsh ——并聯電阻
Iph——光生電流;Id——二級正向管電流:
Id=Io(e■-1)(2)
Io=q■+■(3)
Io為二極管反向飽和電流。
3 太陽電池的影響因素分析
短路電流和開路電壓是描述太陽電池性能的重要參數。
3.1 短路電流Isc 當負載被短路時,V=0,并且此時流經二極管的暗電流Id非常小,可以忽略,上式可變為:
Isc=Iph -Isc■?圯ISC=■[1] (4)
當Rsh>>Rs時,Isc≈Iph
由此可知,短路電流Isc總小于光生電流Iph且Isc的大小也與Rs和Rsh有關。串聯電阻Rs越小,并聯電阻Rsh越大,短路電流就越大。理想的光伏電池短路電流Isc=Iph
3.2 開路電壓Voc:[2] 一個理想的光伏電池,因串聯Rs很小、并聯電阻Rsh很大,所以進行理想電路計算時,他們都可忽略不計。所以負載電流滿足下式,
I=Iph-Id=Iph-Io[exp(qV/nkT)-1](5)
即太陽能電池在空載情況下的端電壓為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用Voc表示。
I=0,有光照時,由上述可知光電流和正向結電流相等,但方向相反,于是由肖克萊方程給出:Id=Iph=Io(e■-1)
兩邊取對數整理后,A1得Voc=■1n■+1(6)
開路時,可以認為接近于理想太陽能電池,由此可見太陽能電池的光伏電壓與電池面積的大小無關。同時也與暗電流有關。而對太陽能電池而言,暗電流不僅僅包括二極管反向飽和電流,還包括薄層漏電流和體漏電流。
漏電流:太陽能電池片可以分3層,即薄層(即N區),耗盡層(即PN結),體區(即P區),對電池片而言,始終是有一些有害的雜質和缺陷的,有些是材料本身就有的,也有的是工藝中形成的,這些有害的雜質和缺陷可以起到復合中心的作用,可以虜獲空穴和電子,使它們復合,復合的過程始終伴隨著載流子的定向移動,必然會有微小的電流產生,這些電流對測試所得的暗電流的值是有貢獻的,由薄層貢獻的部分稱之為薄層漏電流,由體區貢獻的部分稱之為體漏電流。
3.3 填充因子FF
FF=■=■(7)
太陽電池的光電輸出特性曲線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最大輸出功率總在該曲線“膝點”的附近,當電池的短路電流Isc和開路電壓Voc一定時,填充因子FF是衡量太陽能電池輸出特性的重要指標,其值越大表示太陽能電池的輸出功率越大。FF的值始終小于1。
填充因子越大,反映到太陽能電池的電流-電壓曲線上就是曲線接近正方形,此時太陽能電池可以實現很高轉換效率。
3.4 轉換效率η
η=■=■=■(8)
At表示包括柵線在內的電池總面積,Pin為單位面積入射光的功率。根據上式可得: 填充系因子越大,即轉換效率越大。 因此,影響η的主要因素為開路電壓、短路電流和填充因子,綜上所述,影響Voc、Isc、Vm、Im、FF和η的主要因素就是串聯電阻和并聯電阻。而實踐證明短路電流的變化最直接可以反映效率的變化。
表1及圖3是工廠生產的一組實驗數據,反映了開路電壓一定時,轉換效率與短路電流之間的變化關系。轉換效率≥15%以后,短路效率在一個狹小的范圍(5~6mA)緩慢提高。
其中:Ncell轉換效率
3.5 串聯電阻Rs和并聯電阻Rsh
3.5.1 串聯電阻Rs 一般小于1Ω,主要包括金屬電極與半導體材料的接觸電阻、半導體材料的體電阻和電極電阻三部分。
3.5.2 并聯電阻Rsh一般為幾千歐姆,主要是電池邊緣漏電、電池表面污濁或耗盡區內的復合電流引起的,這幾種電流構成了漏電流。而且并聯電阻越大,漏電流也就越小。
4 提高太陽電池效率的途徑
從上所述可以看出,要提高太陽電池的效率,應提高開路電壓Voc、短路電流Isc和填充因子FF這三個基本參量。
表2是一組電池片工廠生產過程中最終測試分選數據結果。
從表中可以看出,反映電池片電性能的各參數之間是相互牽制的,不是單純的提高某一個參量就可以改變轉換效率,但總體來說,短路電流是必須增大,效率相對就會提高的。
因此,根據生產經驗,提高電池片的轉換效率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4.1 優化晶體硅材料 太陽電池的效率與硅材料的電阻率及少子壽命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
Io=q■+■,其中L=■;[2]
n—電子濃度,τ—少子壽命
Voc=■1n■+1
從前面式可以看出,參雜濃度越大則反向飽和電流密度Io越小,少子壽命τn越長,Voc則也越大。因此,理想的太陽電池基底應該是低電阻率和高少子壽命。理論和實踐都證明:0.5~3Ω·cm左右的工業生產直拉單晶硅片及鑄錠多晶硅片都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4.2 減小暗電流 由I=Iph-Id可以看出,減小暗電流才可以增加短路電流。也就是要減少串聯電阻,增加并聯電阻,必須減少金屬雜質以及其它能夠作為復合中心的雜質、缺陷等出現在空間電荷區,抑制高摻雜效應,增加各區的少子壽命。
4.3 提高絲網印刷技術[3] 目前常規工業化晶硅太陽電池的正面金屬柵線面積約占整個電池面積的8%。因此為了降低柵線遮擋造成的電池效率損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a)縮小細柵的寬度:工業化生產中絲網印刷的細柵線的寬度已經從過去幾年的140~150μm逐步降低到100~120μm左右,并有繼續縮小到80μm左右的潛力。
b)超細主柵或無主柵:主柵的寬度通常為1.5mm(對于125mm邊長的電池片,或者156mm邊長3根主柵的電池片),將主柵寬度縮小甚至完全移至背面,如metal wrap through技術。
c)柵線內反射:柵線是良好的光線反射體,通過特殊設計,可以將部分反射光線通過玻璃、封裝材料等內反射再回到電池片表面。
d)提高鋁背場燒結工藝水平:燒結鋁背場后,不僅材料壽命的增長有所提高,而且碳、氧含量降低.使材料背面附近的能帶結構發生變化.減少了擴散過程中的電子與空穴的復合,增大了載流子的擴散長度,提高了少子的壽命。
4.4 不斷調整優化工藝流程 在太陽電池制作過程中,硅片要經過表面清洗去損傷層、擴散磷吸雜、PECVD沉積SiN:H膜鈍化、鋁背場印刷以及燒結等工藝,在這些工藝過程中,硅片要經過不同的高溫處理,少子壽命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少子壽命越長,太陽電池的短路電流和開路電壓越高,太陽電池的轉換效率也相應地提高。
為提高太陽電池的轉換效率和控制工藝的穩定性,在工藝過程中增強少子壽命測試對生產過程的監控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通過少子壽命的監控,明確地知道每個工藝過程的質量情況,可以及時調整生產工藝,獲得良好的工藝流程,從而達到控制生產過程的目的。提高太陽電池的轉換率。
5 結論
影響太陽電池的主要參數是開路電壓Voc、短路電流Isc和填充因子FF這三個基本參量,而這三個參量這間往往是互相牽制的,如果單方面提高其中一個參量,可能因此會降低另一個,以至于造成總效率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因此在選擇材料、設計工藝時必須全盤考慮,力求使三個參量的乘積最大。因此,工業化太陽電池的生產過程中,提高太陽電池轉換率不是單一方面的問題,而是要從生產工藝、成本、效率等多方面考慮。從而達到生產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半導體光電》.2007年8月第28卷第4期,p499-499.
篇7
關鍵詞 多孔硅;太陽能電池
中圖分類號 TM9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3)011-0136-02
多孔硅是一種近些年才納入人們視線的納米半導體光電材料,其在室溫下,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特性非常優異,減反效果良好,并且很容易與現在的硅技術進行兼容,因此經常被人們用來制作多晶硅太陽能電池中的減反層。本文對于多孔硅在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做了一系列的探討。
1 多孔硅的特點及在太陽能電池中應用的優勢
多孔硅具有可見光發射和帶隙寬化的現象,通過電化學或者化學腐蝕能使其在晶體硅片上展現出其電熒光和光熒光的特性。其在太陽能電池的應用中具有以下優勢:
1)多孔硅具有高的絨面表面形貌,可以增強捕獲光源增強多晶硅太陽能的吸光性,較之傳統的NaOH溶液絨面腐蝕,多孔硅能夠在單晶、多晶、微晶硅的任意取向表面腐蝕成形。
2)多孔硅可以以對陽光的最佳吸收為基礎調整帶隙。
3)多孔硅具有良好的光熒光特性,可以經藍光和紫外光轉變成波長更長的光線,使得太陽能電池對其具有更好的量子效率。
4)多孔硅設置在CZ法生長的硅片后面,可以有效的吸收雜質原子,這些雜質原子在進行高溫氧化時比較容易形成堆積,這種特性可以應用于光伏技術。
5)多孔硅進行電化學腐蝕和化學腐蝕時,操作比較簡單,比較適合進行大批量制作。
2 實驗
2.1 多孔硅層的制備
多晶硅片需要通過常規的化學清洗,利用堿液腐蝕掉切割硅片的機械損傷層,制備多孔硅層可以采用化學腐蝕法或者電化學腐蝕法,為了能夠大批量的規模化制備多孔硅層,一般采用化學腐蝕法。腐蝕溶液主要有HNO3和HF組成,其進行化學腐蝕的反映方程式如下:
通過調整HNO3和HF的配比濃度/進行腐蝕的時間以及腐蝕時給予的溫度能夠得到孔隙率不同且具有均勻一致的表面形貌的多孔硅,例如在常溫下腐蝕制備的多孔硅經過紫外光的照射,能夠觀察到均勻的橘紅色光發射。孔隙率為30%~80%,厚度約為4 μm,空隙的直徑為10 nm~1000 nm,加權的反射率為5.25%。
2.2 多孔硅的微結構
多孔硅具有足夠大的表面積,即使其腐蝕后孔洞大小不同,但是依然很均勻(如圖1所示)。這些孔洞的大小在制作太陽能電池時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一是空隙大小不同則減反的效果也不同(如圖2);二是空隙大小不同則電極的接觸好壞也不同,從而影響太陽能電池的短路電流和開路電壓(如圖3、4);三是腐蝕的孔隙深度也會影響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2.3 多孔層中的氧行為以及RTO過程的鈍化效果
多孔硅富含氧,當制備完畢后,其表面被H鈍化生成的SI-H非常不穩定,繼續被氧化后生成SI-O,經過高溫磷擴散后,僅存有不到三分之一的SI-H。經實驗可知:多孔硅制備完畢后,多孔硅的表面未被完全氧化的以及不穩定的H鈍化會造成許多表面態和數量較多的懸掛鍵。這種現象會嚴重影響光生載流子的存在壽命,從而也影響了多晶硅的少子壽命。采用RTO處理的方法使得懸掛鍵與氧結合,起到一定的鈍化作用,有效的解決了上述現象,提高了多晶硅的少子壽命。
2.4 氧行為
氧是硅中的主要雜質,采用不同的制備工藝,則殘留的氧濃度也不盡相同。氧并不會影響多晶硅的少子壽命,其原因是其對熱處理敏感發生熱行為從而影響硅的電學性質。多孔硅富含氧,因此在制作太陽能電池時的處理時間和溫度都必須精確把握,為了更好的控制制備多孔硅過程中氧的熱行為,下面對氧的熱行為做一個描述。
3 氧施主
熱施主TDS:當將硅反應的溫度控制在450℃左右時,會生成較多的熱施主,其生成速率與硅中氧含量的四次方成正比。微觀下的氧施主形態還有TD1-4等。熱處理進行10分鐘左右,熱施主形成速度較快,當溫度上升至550℃~650℃時高溫退火,這種形態不再出現。
新施主:硅在600℃~900℃高溫退火,就出生成不同于450℃的熱施主的額外施主——新施主。出現的新施主難以消除,持續高溫1100攝氏度幾個小時才可以消除。硅的原始氧濃度越高,其產生的速度越快。
包括新施主和熱施主在內的氧施主是高校的復合中心,會減少少子的壽命。氧施主能夠使導電的類型發生變化,新施主則能夠影響太陽能的短路電流。如果加熱至950℃以上,可消除新施主,但是需要很長的退火時間,這就和太陽能電池工藝產生不可調節的矛盾。
4 氧沉淀
硅中產生氧沉淀與很多因素有關,除熱反應的溫度、流程、時間、硅原料的缺陷、含有的雜質、參雜劑的種類以及熱歷史等之外,退火溫度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650℃以下的低溫退火有三種氧沉淀形態:片狀無定形、小球性和多面體結晶型;850℃~1000℃的中溫退火,氧沉淀為方片狀;1100℃~1200℃的高溫處理,氧沉淀無定形或呈八面體型。氧沉淀會誘發很多缺陷,例如堆垛層錯、棱柱為錯等,經過多步高溫熱處理,使得片狀結晶氧沉淀轉變為無定形沉淀。
歸根結底,事實上氧本身并不會影響硅晶體的少子壽命,距離缺陷處較遠的間隙氧不會發生復雜的熱行為,只有距離缺陷處較近的間隙氧在超過450℃的熱處理時才會發生復雜的熱行為,因此,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降低硅原料中的各種原始缺陷和嚴格掌控熱處理的反應時間和溫度。
5 總結
經過對多孔硅的微結構、熱處理、氧行為等多方面的研究認為:多孔硅反應后的孔洞大小對制作太陽能電池的影響很大,孔隙的大小不同其減反效果也不同,電極接觸的好壞也不同,還會影響到電池的短路電流和開路電壓。在制備過程中,采用熱氧化方法進行鈍化多孔硅表面時,溫度、升降溫速度等都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王海燕,盧景霄,吳芳,王自健,張宇翔,勒瑞敏,張麗偉.多孔硅在太陽能電池應用中的相關研究[J].人工晶體學報,2006,10.
[2]劉祖明,蘇里曼.K.特拉奧雷,王書容,廖華,胡志華,李迎軍,陳廷金,汪義川,羅毅.多孔硅多晶硅太陽電池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7.
篇8
V: 我們的設計總監領導的設計團隊都是母親,她們都有自己的孩子,因此她們在設計童裝時的眼光與一般的年輕設計師是不一樣的。孩子的身材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化是非常非常大的,不能同比例地擴大或者縮小。每個年齡段不同孩子的身材特點都會影響最后的打板效果。我們每周堅持邀請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到工作室里來試衣,以保證最終的剪裁同一個款式不同年齡段的尺寸都是最精準的。對于消費者來講,10歲是一個分界線。在10歲之前,消費者在消費中并未起到主導作用,到了10歲之后,他們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們通過豐富寬泛的產品線,為消費者提供非常龐大的選擇范圍。
C: 您認為童裝品牌應該更傾向于堅守店鋪還是積極拓展網絡銷售?店鋪對童裝品牌的價值在哪里?
V: 首先,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實體店網絡的話,品牌在網上想要取得電子商務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先做好主業。非超級奢侈品集團一線的童裝品牌不會花很多預算在宣傳上,因此店鋪就變得至關重要。相對于其他奢侈品牌花幾百萬、幾千萬在硬廣告里,我們更多的將預算集中于店鋪中的客戶體驗。例如櫥窗就是跟消費者交流,表達理念的一個很好的渠道。
C: 即使是金融危機時期,Hermes、Dior、Burberry、Gucci等奢侈品牌也沒有停止開設童裝店鋪的步伐,近來一些運動品牌也開始推出了自己的童裝系列。您認為這背后是否透露出一種趨勢?
V: 我并不認為這些品牌的加入會帶來怎樣革命性的改變。我們常說奢侈品市場是有其規律性的。肯定是從女裝產品開始做起,然后發展到男裝,童裝是第三步。現在童裝的奢侈品市場是有愈加興旺蓬勃之勢,其實是反映了奢侈品市場的成熟度日益提高。
這個市場仍然是潛力無窮。因為相對于女士用品以及男士用品來講,童裝奢侈品市場的成熟度還是有限的。
篇9
關鍵詞:失獨老人;養老;權益保障。
失獨老人是隨著失獨家庭的出現而出現的,所謂失獨老人是指在育齡響應計劃生育政策,只生了一個孩子。而在他們中老年時期,其獨生子女卻因為疾病、災禍、犯罪等多種非自然原因死亡,但是由于年齡或其他原因他們不能或不愿再生育、收養子女,而變得孤苦無依的一類老年人群體,無法過上像常人那樣的晚年生活,實際上為政策執行做出了很大犧牲,給予他們必要的幫助是社會和政府應盡的義務。
一、“失獨老人”現狀分析。
(一)“失獨老人”數量統計分析。
2012年,中國至少有100萬個失獨家庭,且每年以約7.6萬個的數量持續增加。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也對現行生育政策下每年死亡的獨生子女總量進行了研究分析(參見圖1),由此可見,如果實行現有生育政策不變,未來獨生子女死亡總量會快速增長。預計到2050年,中國獨生子女總量在3億左右,每年死亡10歲及以上的獨生子女超過55萬,累計死亡10歲以上獨生子女數量超過1,100萬。也就意味著中國未來的失獨老人群體將非常龐大。
而這種趨勢對整個失獨家庭的影響更加巨大。父母養育了惟一的子女十幾年,在快要長大成人時卻意外身亡,而且這類父母都進入中晚年,生育能力退化,再難重新生育子女,這樣的打擊更加沉重。積年累月形成客觀的人口問題給社會帶來很大負擔,增加了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二)“失獨老人”生活情況分析。
“失獨家庭”中的老年人在物質和精神生活兩方面都承受了極大的打擊和壓力,反映出這部分人群在社會上的弱勢地位,社會對其給予特別的關心和保護非常重要和必要。
受中國傳統道德觀念影響,“家庭養老”這種傳統養老方式一直占據著主流。兒女的贍養費是父母進入老年階段最主要的養老收入來源。獨生子女對父母來說尤為重要。何況,大多數失獨老人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的國營企業改制造成的“下崗浪潮”等其他原因使他們收入普遍較低。而且當這些失獨老人的子女還在世的時候,有的又疾病纏身。父母總是不惜代價地想要治愈他們也使其債臺高筑,陷入經濟困頓。相較于一般家庭老人的養老收入來源于子女贍養費、退休金、養老保險等途徑,而失獨老人由于失去子女,下崗,難以負擔養老保險往往失去穩定的養老收入來源,使他們本就困難的生活雪上加霜。
精神生活方面,失獨老人在暮年急需兒女撫養的時候卻經歷了喪子之痛,而且是惟一的孩子。中國傳統文化中父母往往把兒女視為寄托和希望,其打擊之大可想而知,失獨老人絕大多數難以接受兒女去世的現實,保留著兒女在世時的生活習慣。據調查顯示,失獨者的精神狀態普遍較差,主要表現在自我封閉,內心抵觸與人交往,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自我保護,但實際上卻不利于人格、心理等的健康發展。意志消沉,對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有輕生念頭。他們敏感、易怒,難以回歸到原來的正常生活。
失獨老人的生活物質沒有保障,精神失去依靠,這些不僅對其個人的生活造成極大破壞,也對社會穩定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由此可見他們的生活確實亟待改善。
(三)“失獨老人”現有應對措施分析。
自2012年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了老年人享有的基本權利,主要是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享受社會服務和社會優待、參與社會發展和共享發展成果等權利。并從經費保障、規劃制訂和老齡工作機構職責三個層面進一步明確政府發展老齡事業、做好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的職責。但作為老年人殊的失獨老人群體,立法并沒有給出明確的保障規定。
目前,各省市根據自身情況主要推出了以下應對措施:
浙江、海南等省推出計劃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給予失獨家庭每人每月100-270元扶助金。北京市計生委聯合人壽保險推出綜合性保險計劃,包括養老金保險、疾病身故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專為女性設置的重疾保險等共涉及五方面的新種類保險。然而,這些措施主要以各省市自主規定為主,缺乏全國性的統一組織和規定,且配套的政策和立法保障措施進展仍較為緩慢,較難適應失獨家庭數量快速增加的形勢。
二、“失獨老人”產生原因的深層次探析。
失獨老人的出現是由多方面多層次的原因所導致的。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大踏步發展,經濟騰飛的同時也使失獨這一矛盾顯得尤為突出而尖銳。現階段中國的失獨家庭已形成相當大的規模是不爭的事實。并且,隨著我國少子化與老齡化的加劇(如表1),失獨家庭必將繼續發展成數量眾多的一類社會弱勢群體。也就是說,失獨現象,不僅僅是一個現存問題,更將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呈現出愈演愈烈之趨勢。因此,結合我國國情,具體分析失獨家庭產生的內在、外在原因,并探討出行之有效的對策顯得必要而迫切。
失獨現象從人口統計的角度闡述,可以簡單概括為某一國家低生育率與老齡化以一定先后順序出現的產物。進而,我們對失獨家庭產生的原因剖析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少子化、老齡化、兩者出現的時間順序。
(一)少子化與無子化的影響。
少子化和無子化是失獨老人產生的關鍵原因,家庭中兒女數量的減少使失獨老人產生的幾率大大增加。本文將從以下三方面論證其影響:
1、基于自身職業活動推遲、減少甚至拒絕生育。
職業活動是一項社會性活動,其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個人的職業狀況不僅會影響經濟收入、社會地位,還與人們的自我滿足、社會自我價值的認可等密切相關。因此,職業活動是少子化最根本的動因。求學是職業生涯的前奏,國人受教育人數逐年增多,第四次至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接受高等教育(指大專以上)的人口分別為1990年1,612萬人,2000年4,571萬人,2010年11,963萬人,平均以每十年三倍的速度遞增。教育程度往高等化方向蔓延的趨勢十分明顯,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隊伍愈發壯大。學生將更多的精力花在學習研究之上,婚嫁之事推遲是必然的事。創業整體環境優化,國家對自主創業的中小企業主給予更多的政策扶助,目前在中國正式注冊的中小企業有4,200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創業者在一個企業產生成長的過程中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非常巨大,放在家庭上的時間和精力則此消彼長,生育問題由此被暫時擱置。
自20世紀80年代起,趁著改革開放的浪潮,我國引入了市場競爭體制,勞動者所處的就業環境越來越靈活,所面臨的就業壓力也與日俱增。在目前僧多粥少、就業競爭愈來愈激烈的形勢下工作取代家庭成了人們的重心。同時,在數量巨大的就業大軍中,女性占據半壁江山。婦女的地位不斷得到提升,她們也拋棄了女人作為生育工具的觀念,開始跨出家門,投入社會,期待實現自我價值,渴望成為一個成功的女人。而一旦面臨生育問題,女性可能會因為生理機制隨時被中斷勞動,對提拔和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甚至有一部分外企或私企等就業競爭激烈的公司,為數不少的女性員工因為懷孕被解雇,或者生完孩子也失去崗位。生育對女性造成非常大的不便,女性始終缺乏穩定感,便會被迫做出暫時不育甚至終生不育的決定。
2、養育孩子的高額花費,迫使家庭推遲生育計劃。
父母從懷孕開始到子女能夠經濟獨立,所需要的費用是極其龐大的。以經濟處于全國中上水平的杭州為例,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包括一個新生孩子的衣、食、住、用、行的費用,孩子受教育的費用和各種文化娛樂活動的費用,此外還有父母正式或補貼給子女的婚姻支出。父母在撫養和培育孩子時,要支付從懷孕起到他(她)生活自立時為止的各種撫養費用、教育費用、醫療費用。大致可以分為生活費用、醫療費用、教育費用三大板塊。而培養一個孩子具體又可以分為五大階段。如表2,按2012年的消費水平計算,養育一個孩子每一階段所需要的費用總和超54萬,也就是說在不計算孩子出國、讀研等更高層次的發展投資且大學畢業后即能自力更生的前提下,父母每年養育孩子的花費為2.5萬元。而根據中國統計局官方統計公報顯示,杭州2012年的人均GDP為89,696.8元,這表明家庭不到18萬收入中近14%用于撫養一個孩子。對于普通家庭而言,不僅要負擔高額房貸、生活消費、自身發展投入等,更要考慮老人的贍養費用,因此撫養一個孩子已經是父母的極限。
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對2,157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4.7%的人感覺教育支出已是城鄉普通家庭極大負擔。很多網友留言說:“養活自己都難,再養個孩子,第一遭罪;第二對不起下一代;第三太沒社會責任感。”“生孩子就給套牢,股票可以解套,這只股永遠也解不了!”“如果沒有很好的經濟條件和良好的自身素養,沒能力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就不要生。那樣將會讓自己一生辛苦勞累,連心理安慰也沒有一絲,也誤了孩子。”“孩奴”也成為繼“卡奴”、“車奴”、“房奴”之后的又一熱門名詞,從一定程度上客觀反映了家庭在生育上面的無奈。
3、環境污染影響人類生育率。
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不孕不育率增加,已成為全球的現象,環境污染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環境污染對男性生殖能力的影響主要通過化學和物理兩種途徑。它們可通過減弱或拮抗男性體內內分泌激素的效應,或破壞雄激素受體從而影響生殖能力。環境污染同樣也對女性生殖系統產生重要影響。污染物可在胚胎發育期、青春期、生育年齡及絕經期分別對女性腺垂體、卵巢、子宮、乳腺和神經內分泌系統造成損害,導致女性生殖功能異常,影響卵巢內卵泡的發育和成熟、性激素的合成與釋放,導致女性青春期提前、子宮內膜異位癥、多囊卵巢綜合征、月經周期改變、妊娠期胚胎發育異常等。
三、針對“失獨老人”權益保護的解決措施。
(一)吸收國外先進模式構建有中國特色的養老制度。
1、美國的養老模式對我國的借鑒。
中國有著同美國完全不同的國情,要保護失獨老人的權益盲目仿效美國的養老機制當然行不通。但是,美國在養老模式方面的做法卻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當下,我國存在著比較顯著的老齡化問題,而這樣的一個問題就要求我們適當改變原來的養老體系,使其更具層次感。借鑒美國養老保障體系的構架,結合中國的當下國情,我們應當建立一個家庭養老、社會養老、社區養老三者相結合的更為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首先,結合當下現狀,大多數的老年人仍愿意選擇家庭作為他們安享晚年的場所。這樣的一種普遍現象無疑要求我們必須認識到家庭養老在中國特色養老體系中的主體地位。我國可通過對自愿承擔失獨老人養老義務的親屬、朋友提供一定的政策優惠、經濟上的支持等方式來增強家庭養老的功能與作用。而為了能給失獨老人提供更為全面的照顧,社區單位也應當提供更多的服務,從而彌補家庭養老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漏洞,使失獨老人能夠更為長期地在家中居住。宏觀上來講,我國應當擴大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面,從社會養老角度入手,加大對社區、家庭養老的法制化監督,使中國特色的多層次養老保障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2、日本的養老模式對我國的借鑒。
雖然國情有所不同,但是考慮到同受儒家文化影響,日本的養老模式仍有值得中國參考和借鑒的地方:
從目前的經濟現實來看,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可以推進從現收現付制向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轉型。原有的現收現付制度固然體現了社會保障的基本價值觀念——扶持弱者。體現了社會公平公正,但卻難以應付人口的老齡化問題。而日本儲蓄積累模式的運作,恰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其養老難問題。基于中國當下的現狀,把這種養老制度應用到失獨老人養老問題的解決當中,使失獨老人在年輕時的收入在當時部分儲蓄、固化為養老金,為老年生活提供保障。
(二)促進“失獨老人”走出精神困境的方法。
獨生子女是家中的惟一支柱,夸張而言,失獨老人變成了某種程度上的精神殘疾者。基于這一現狀,社會應該把目光聚焦到如何讓失獨老人淡化疼痛、看見新的人生希望這一問題的解決上。
宏觀上來說,建議社會可以探索建立一種具有人文關懷性質的體系,通過項目化、社會化的運作,對失獨的老人開展專門的心理輔導。客觀來說,失獨老人對已逝子女的思念和回憶是無法避免的,但是過多地沉湎于過去只是雪上加霜,成為他們未來新生活的一種羈絆。此時,光靠失獨者的自我調節是遠遠不夠的,專業人士可運用科學、專業的知識有針對性地對失獨者進行悉心的心理輔導,讓他們正視人生的重大波折,學會接受現實,繼而展望未來。
失獨者是某種程度上的精神殘疾者,莫大的悲痛讓他們不敢直視真實的世界,而總是會將自己封閉在黑暗的世界里。長此以往,他們的心靈將會被扭曲,抑或是變得不堪一擊。此時,社會組織應當立即行動起來,主動幫助失獨者與外界建立起比較良好、健康的聯系。在這個方面,不少城市已經開始了初步的嘗試。例如,重慶建立了真情聯誼會,通過聯誼會讓失獨家庭們匯聚在一起,彼此溝通交談,開展各種豐富的活動,打開了他們封閉的內心世界;大連的一些組織通過QQ群傳遞正能量,讓失獨者度過苦難,走出悲傷。
(三)推進立法,從根本上保障“失獨老人”權益。
實際上,政府對失獨家庭的照顧工作近年來正在有序展開。10多年前,即2001年頒布的《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二十七條為這項工作做了很好的奠基,其中明確規定: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必要的幫助。2007年8月,國家人口計生委、財政部在全國部分省市開展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持制度的試點工作,這便從實踐意義上進一步完善了工作。此次試點規定政府視情況給予滿49周歲且其獨生子女傷、病、殘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養子女的夫妻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或100元的扶助金,一直到其亡故或其子女康復才停止。這些努力也反映了政府已經開始正視這個問題并將其提上日程。
然而,隨著中國計劃生育的落實與深入,中國家庭的規模不斷變小,隨之而來的就是老齡化進程的推進和養老問題的不斷凸顯。目前來看,已有的立法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隨著“失獨問題”在兩會上的不斷提出,立法的推進無疑已經勢在必行。
為了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必須利用更有強制力的法律手段來保障這些特殊群體的利益,例如適當增加因獨生子女發生意外或者死亡而處于失獨處境的群體的保障條款,根據實際國情和人民需求出臺具體的養老保障法等。與此同時,確定落實相關部門的法定監督義務也是這項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解決工作的推進和有效落實,以便于建立更為健全的養老保障制度。另外,從根本上來說,計劃生育政策也可以進行適當的修改與完善。法治時代,有法可依,失獨老人的權益才能從根本上得到保護。
參考文獻:
[1]柳志艷。勇敢地生活下去——呼喚社會關注失獨者群體[J].學理論,2012(20)。
[2]董麗紅。失獨家庭養老問題的思考[J].綏化學院學報,2012(12)。
[3]熊婧,肖漢仕。“丁克”家庭的經濟社會學分析[J].法治與社會,2008(32)。
[4]李文杰。精神慰藉是失獨家庭的復活劑[J].中國社會報。2012,11[5]宋曉娟,杜娟。丁克家庭現象對中國傳統人口倫理思想的沖擊[J].學理論,2011(1)。
[6]楊倩。當代中國少子化現狀及成因分析[J].今日科苑,2011(10)。
[7]曹娟。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對策研究——基于中日兩國的比較[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9)。
[8]邱紅。日本人口少子化與養老金制度改革[J].人口學刊,2006(6)。
篇10
日本經濟已連續四個季度出現負增長。據日本內閣府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GDP負增長為-15.2%(年率),創下戰后最大降幅。盡管一季度歐美國家均出現了大幅度的負增長,但與美國的-6.1%、歐元區16國平均的-10%、德國的-14.4%(均為年率)相比,日本無疑是發達國家經濟衰退的冠軍。
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長期低迷時期,日本媒體上曾出現“日本經濟戰敗”、整個日本像一艘即將沉沒的“泰坦尼克”號等悲觀論調。然而日本經濟并沒有沉沒或崩潰,2002年二季度至2008年二季度,日本又經歷了戰后以來時間最長(約六年)的景氣擴大期,雖然六年間平均實際增長率僅為大約2‰但對于一個成熟的、人口超高齡化的經濟體來說,有2%的增長就算不錯了。
這次,日本經濟又“大大地”刷新戰后最差紀錄,自然又激起了日本媒體一片悲鳴。日本共同社稱日本經濟“呈現全面崩潰”,“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西方媒體也紛紛表示“日本經濟真的不行了”。其實,其他主要西方國家本身也都陷入不同程度的衰退,說日本“不行”有點“五十步笑百步”的味道。
日本經濟確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不過人們最關心的是日本經濟是否呈現“全面崩潰”。如果今年二、三、四季度繼續重復“一個季度比一個季度差”的趨勢,那么2009年全年將可能出現兩位數的負增長,屆時說日本經濟陷入“全面崩潰”也不算言重。但從當前趨勢看,在今年二季度以后,日本經濟不至于重復一季度那樣的大幅度負增長,甚至可能轉為正增長。其理由是:
一些重要經濟指標好轉
如果按月別看一季度日本經濟表現,可看出3月的一些重要經濟指標趨向好轉。據日本財務省貿易統計,經季節調整后算出的“出口數量指數”從去年7月至今年2月全是負增長,但3月該指數轉為正增長,為3.4%。出口大約占到日本工業生產的一半,受出口數量指數“轉正”影響,礦工業生產指數也在3月“轉正”,為1.6%(該指數從去年9月至今年2月是以兩位數持續惡化),還可能在4、5月擴大正增長的幅度。鑒此,5月20日日本公布創歷史紀錄的一季度負增長數字后,當天東京股市不降反而略升,也反映了上述經濟指標趨好、使市場增加了經濟觸底反彈的信心,專家估計今年一季度日本經濟觸底的可能性較大。
庫存方面的有利條件
從庫存調整對GDP的影響看,去年秋季以來由于出口驟減導致庫存大量積壓,對此,日本的企業在六個月來通過嚴格的減產措施促使庫存迅速下降,達到低于最終需求的水準,這就為二季度增加生產以便靠向最終需求水準留下了余地。今年一季度的負增長率中,有3至4個百分點(年率)是企業削減庫存投資所造成的,經過付出這種“犧牲”已使庫存達到合理水平,這就為二季度恢復生產創造了條件。實際上,庫存調整的效果在3月已開始顯現,預計,在一季度“為負增長做貢獻”的庫存投資,在二季度可望“為正增長做貢獻”。政府應對危機措施的力度加大
從政府的景氣對策看,去年8月以來,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應對危機的政策措施,其規模和力度一次比一次大。相繼出臺了“實現安心的緊急綜合對策”(11.5萬億日元)、“生活對策”(26.9萬億日元)、“生活防衛的緊急對策”(43萬億日元),上述三項對策的財政出動規模總計達12萬億日元。此外,還修訂了《強化金融機能的特別措施法》(原訂于2004年),嚴陣以待,為尚未受到嚴重沖擊的日本金融機構筑起堅固的防線。2009年4月,日本政府又推出“追加經濟對策”(56萬億日元,其中財政資金15,4萬億日元),與前面的各項對策加起來,財政出動規模達到近28萬億日元。
在倫敦舉行的G20金融峰會上,美國要求確保壘球采取支持經濟復蘇的協調行動,呼吁其他國家和美國一樣加大開支,使今明兩年財政經濟刺激金額占到各國GDP的2%。而日本迄今的財政出動規模已超過美國所要求的占GDP2%規模的兩倍。預計,日本政府一系列應急對策的效果很可能在今年4月1日開始的新財年逐漸顯現出來。有專家特別對政府實施的對環保車實施減稅、對購買節能家電實施優惠等措施給予肯定的評價,因為這兩項措施既有刺激消費的“速效性”,又有作為環保對策的“戰略性”。不過,雖然日本政府推出“追加經濟對策”可望促使公共固定資本大幅增加,并進而促使增長率回升,但這不過是依靠注射“強心針”刺激出來的增長,而不是依靠民間需求推動的“自律”的增長。
出口的“歷史性惡化”可能過去
這次日本景氣惡化是在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背景下,由于出口急劇減少而引發的。2002年以來,牽引日本經濟恢復的出口需求主要集中于高級耐用消費品(主要是汽車和面向消費者的高技術產品)和投資品(中間產品),而美國經濟衰退打擊的正是日本高級耐用消費品的出口――因為經濟形勢惡化勢必促使美國人的消費“降級”;中國經濟減速又正好影響到日本投資品的出口――因為中國最終產品的出口下滑勢必導致對中間產品的進口需求減少;加上日本進口減少相對于出口減少的滯后――因為進口情況主要取決于日本國內經濟形勢,而日本國內經濟惡化比美國等海外經濟形勢惡化慢了一拍,因此,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日本外需(出口減去進口)的急劇下滑可以看做是多種因素匯合作用的結果。從二季度開始,上述“多種因素匯合”的局面將可能過去,例如隨著日本經濟陷入嚴重衰退,進口減少幅度勢必加大,從而使外需的下滑將可能有所緩和。再者,鑒于世界各國加大刺激內需政策的力度并初見成效,加上日本企業減少產能和調整結構的非凡努力,日本出口的“歷史性惡化”有可能過去,在二季度即使出口依然減少,但減少的幅度也不至于像一季度那么大。經濟基本面并非“倒數第一”
從今年一季度日本GDP增長率看,日本成了主要發達國家中的“經濟衰退冠軍”。然而,GDP并非衡量經濟發展的惟一指標,而且值此經濟全球化、全球面臨環境危機、能源價格在上下波動中持續上漲的時代,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的局限性越來越大。如果從經濟的數量和質量兩方面來看,日本經濟的基本面在主要發達國家中并非“倒數gg--”。
值得關注的事實是:(1)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日本金融危機的程度相對較輕,還沒有出現金融機構破產的嚴重事態,日本還連續18年是世界最大債權國,2008年底日本政府、企業、個人持有的“對外純資產”(在國外持有的資產減去負債)高達225.5萬億日元;(2)今年3月日本的失業率上升為4.8%,而美國的失業率高達9%;(3)日本的企業對各種危機的應對能力比較強,正在通過積極創新尋求擺脫危機的出路,日本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和經驗,可在壘球應對環境危機的時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