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的區別范文
時間:2023-12-28 17:56: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的區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字]勘查地球化學 礦產勘查 找礦技術
[中圖分類號] P63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4-136-1
0 前言
最近這幾年,伴隨著礦產資源的日益減少,在46種主要的金屬或者非金屬礦產中,大多數礦產資源的使用速度高于儲量增加的速度,同時由于我們國家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及勘探程度的不斷提高,進行找礦的難度也逐步增加。所以,我們必須提高礦產資源勘查的水平,突破找礦的限制,是我們國家現在提高資源保障能力的最重要途徑。地球化學找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進行礦產勘查,其作為一類主要的對基礎地質進行調查的辦法,并結合航空物探、區域地質調查等一些地質勘查的辦法,為國內及國際的礦產資源勘查做了很多的貢獻。
1 勘查地球化學新方法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找礦效果
勘查地球化學從1930年誕生以來,經過80來年的發展,已逐步從對礦產進行勘查的一類經驗和技術,發展為一門有完整理論體系的分支學科。現在,除了以前的幾類化學方法外,還形成了熱釋汞法、地氣法、構造疊加暈法、酶提取法、電地球化學法等一些新方法。
1.1 構造疊加暈法
利用原生暈進行找礦的方法也叫巖石地球化學方法。這種方法已經成為利用化探技術進行礦產勘查的最主要辦法之一,特別是在隱伏礦中應用的比較好。前蘇聯曾經利用這種方法測到了比較深的盲礦體,成功率在85%之上。在利用原生暈法對盲礦進行勘查這種理論研究的同時,一些化探專家自1990年開創構造疊加暈法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研究構造疊加暈法的一個飛躍性階段是在“十一五”時期[1],這種方法在理論及技術上獲得了很大的突破及進展,進而完善并豐富了構造疊加暈找礦理論。在對這些方法及技術不斷發展、完善及成熟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預測深部盲礦的程序及工作方法,提升了預測深部盲礦的準確性。利用構造疊加法在勘查熱液金屬礦床等最成功,效果也最好,尤其是礦產的勘探階段,利用坑道基巖及鉆孔等研究原生暈,可有效的預測礦化的延伸方向并指出漏礦,進而指導勘探工作,對盲礦體進行追蹤。
1.2 熱釋汞法
熱釋汞法的基本原理是將以前在野外直接獲得的汞蒸氣直接發展為在野外采集的土壤樣品,陰干及加工完樣品以后,利用熱釋爐根據特定的溫度加熱土壤,釋放出呈化合態及吸附態的汞氣,然后利用原子吸收型測汞儀測量汞的濃度,根據未知剖面和已知剖面的汞異常對盲礦進行確定和尋找。這種類型的方法功效高、操作簡便、測量的重現性很好,在成因類型不同和厚層覆蓋區的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礦產中獲得了很好的找礦效果。
1.3 電地球化學法
電地球化學法是包括電化學、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學等學科的一類找礦方法,這種方法主要用在礦產勘查的異常查證和詳查階段。根據國內及國際的研究發現,這種方法可以應用于勘查埋藏厚度大于160米的沒有固結覆蓋層下及厚度大于600m基巖下的比較深的礦體,同時在很多隱伏礦的勘查工作中獲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2]。利用電地球化學法勘查隱伏體的工作原理是電化學溶解深部的隱伏礦和盲礦,在礦體周邊產生離子暈。和成礦物質相關的伴生元素和成礦元素在地氣、電化學及地下水等一些應力的作用下遷移至近地表,且以很多種方式賦存下來。和礦產相關的金屬離子平衡在人工電場的作用下產生了變化,同時也在電場作用下金屬陽離子向著陰極慢慢移動,產生電解物,我們必須分析及收集電極上的電解物,就可以發現和礦體相關的金屬離子異常,進而達到評價和找礦的目標。
1.4 酶提取法
酶提取法的工作原理是由于非晶質二氧化錳有比較大的表面積和在此表明上正負電荷隨機進行分布的特征,就形成了一類極強的吸附劑,可以將隨著深部礦體遷移的陰離子和陽離子進行吸附。因為這種方法只能提取非晶質錳的氧化物,所以可以在冰積物覆蓋區進行有效的利用。
1.5 地氣法
地氣法和以前的氣體地球化學測量方法有很大的區別,由于這種方法既可以研究氣體分子自身,還可以觀測氣體攜帶的納米級物質。國際及國內的研究發現,地氣法測量可以對地下350-450m深度范圍內的金屬礦進行反映,同時也可以對4500m深度的油氣田環狀構造進行反映。
2 存在問題
上面論述的幾類找礦方法存在以下幾種問題:
2.1 不適用于難識別類型或者難識別礦種的勘查
例如,活動性元素的賦存形式,難以直接觀察和測量元素從深部向地表遷移的機制,且還有可能存在某些新的地質構造現象及應力沒有被發現和關注,所以,對上述的基礎性問題沒有達成一致的看法。
2.2 難以區分礦質異常與非礦異常
伴隨著各類復雜影響因素和找礦難度的提高,在勘查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很多性質不明確的化探異常,僅僅從異常的形態、規模、元素總量和元素含量等一些參數來確定異常的性質是很艱難的。
3 認識及建議
對礦產資源進行勘查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必須把勘查獲得的地球化學數據實現共享當作一類重大難題來看待。自1990以來,我們對很多的化探數據進行了積累,但沒有很好的實施開發,最主要的原因是無共享機制。因此,我們建議根據三個層次來實施:國家應用、地調項目內部應用及商業應用等,還必須在上述的基礎上確定出對應的應用措施,產生一個相應的體制及機制。在對礦產進行勘查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將化探方法和物探、地質及遙感技術等方法配合使用,對各學科的優點及特長進行充分的發揮,最大程度的克服多解性的產生。
4 結論
最近這幾年,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產生了很多勘查方面的新理論,所以我們必須注重新方法、技術及理論等的使用,從基本思想上注重化探和物探、地質和遙感技術等方法的配合使用,讓其盡可能的發揮各自的優點和特長,最大程度的克服異常情況的多解性,實現對礦產勘查能力的提升,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