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環境的現狀范文

時間:2023-12-29 17:51: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環境的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關于環境的現狀

篇1

關鍵字:環境評價;水環境;現狀監測,

中圖分類號: TN9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迅速,對水的需求量巨大,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淡水資源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由于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水環境已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一些列水環境保護措施的出臺,充分的體現了社會各界對水環境的重視程度已經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做好對水環境的監測工作,及時的解決水資源的污染問題,改善我國的水質。

一環境現狀監測的準備及組織工作

(一)編制環境現狀監測方案

水環境現狀方案的編制由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單位來完成,在編制的過程中要充分的考慮到當地的氣候、地理、地質和人文、社會情況,為了確保水環境監測的質量,必須結合實際情況來布設監測點,要結合當地的地圖對現場情況進行調查,同時要保證在監測工作進行的過成中數據的準確性和技術的規范性。選擇的監測點也必須是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

(二)現場監測的準備工作及注意事項:

監測的前期工作一定要準備到位。首先,事先做好工作人員的保護工作,以保證在進行水環境監測時無人身危險;其次,監測時采用的設備和試劑要準備好;第三,對水環境進行監測時所用到的設備難免會被水中的有害物質污染和腐蝕,要及時的做好設備的保養和檢查,確保設備再次使用時不出故障;最后,對儀器設備要進行定期的檢查,要很據使用的次數和使用的范圍具體而定。

二 水環境監測現狀分析

我國水環境的監測主要是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質量情況進行的監測。

(一)地表水環境監測現狀

1.監測斷面的布設

按照我國相關水環境監測的規范的執行標準,監測點的布設應該根據地表水的流向而定。此外還需考慮到所設項目在納污河流上的具置和當地的水環境評價級別來設定監測斷面,且分設成為三個斷面,即對照斷面,控制斷面和消減斷面。

2.監測項目的選取

在監測的過程中我們會根據項目的具體類型,把水質因子分成三種不同的類型進行調查分析。首先是對常規水因子的調查,它可以直觀的體現納污水體的現實水質現狀;其次是一類可以反映目前建設項目外排污的具體污染程度和污染情況的比較特殊的水質因子。除了以上的兩種因子還存在著一些比較特殊的現象,因為在在進行監測取樣的時候,還會受到當地的特定地理環境因素影響,例如:當地的水生生物和底質,以及水域的評價級別,項目的具體工作要求等等。因此在我們進行監測的時候要對水質和環境進行具體的調查在做決定。對地表水質量進行研究,選擇常規水質因子,并根據我們所監測采樣的項目的行業特點來進行監測,與此同時還要對三個監測斷面的水流速度以及流量的大小和水位的高低來具體的分析其對水環境的影響,它可以作為我們對地表水環境預測的依據。

3監測時間和頻率

根據評價級別,分別在枯水期、平水期、豐水期進行監測取樣,同時,最好是在天氣晴朗、風速變化不大,以及水質較小流量穩定時進行,河流依據規模級別不同每期調查一次,連續調查三天。湖泊及水庫也因規模和級別不同每期調查一次,連續調查三天。河口處同樣也因上述原因每期調查一次,每次兩天,分為大潮和小潮。海灣每期調查一次,連續三到四天。

(二)地下水環境監測

1.監測點布設

在項目建設的時候,了解地下水質情況,對其進行監測,能夠很好的在工程項目投入之后對地下水質的影響進行分析,對地下水的監測,我們主要是通過比較具有典型性地區的水井,但有時也會出現特殊情況,導致區域內的水井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布設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監測井來進行監測取樣。

2.監測項目的選取

我們對監測項目的選取要根據相關的規定來具體而定,監測項目一般包括水的酸堿性、總硬度、總大腸菌群、汞,鐵、錳、六價鉻、總砷、硝酸鹽氮、氟化物、硫酸鹽、氨氮、亞硝酸鹽氮、細菌總數等的測定,同時還要對這個水井所在的水文地質特征進行了解,包括水位,水溫,含水層,含沙量以及水溫等進行全面的了解,對于實際地下水位的監測我們也必須根據現行的標準和行業的特點來具體而定。

3.監測時間及頻率

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時段應包括建設項目建設、生產運行和服務期滿后三個階段,地下水的監測同樣也采用三天連測式,在選取好的監測點連續三天都要進行監測,也要注意對監測人員人身安全和技術水平進行嚴格的把關。

4.采樣及分析方法

我們對地下水環境的監測主要的依據是《環境技術監督規范》以及現在通行的《地下水質量標準》。

三 做好水環境現狀監測中的質量控制

水環境質量監測中必須保證數據是精準的,確實可查的,所以在進行地下水和地表水監測時,必須保證每一次的監測都是按照規范的技術操作流程執行的,對檢查的結果要記錄準確。特別是對監測點周圍的環境特點和各種可能會影響水環境質量的參數都要記錄在冊。對水環境的質量監測還要注意到突發事故的影響,比如某工廠的化學物質泄漏進入地下水或地表水產生嚴重危害的特殊個例,必須記錄詳盡以保確保以后回查時有跡可循。

(一)科學統計監測數據

水環境監測和大氣環境監測一樣,對數據的要求很精確,而且我們從監測的結果可以看出,這些數據都是非常精確的,小數點后的數位保留問題要進行認真的統計和處理,以免發生數據和實際相差很大的現象。必須在監測現場就對數據進行核查,一旦出現數據和一般水平或現狀背離大的情況,及時的找工作人員進行核查,如記錄結果無誤,要對數據異常的現向進行分析備案,切不可隨意的更改和涂抹,這些都會是項目的生產運行和環境情況不可缺少的基礎依據。

(二)合理的確定監測因子

評價水環境中的監測因子,可以保證編制人員和所在單位制定可行性的報告,做好工程分析,保證后期竣工時工程項目的驗收不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也方便我們在項目投產后對水污染程度進行對比調查、研究和分析。

(三)正確選擇監測和分析方法

在我們進行監測方案的制作時,得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不同的監測分析方法,畢竟項目的側重各有不同,所以要根據監測因子來選擇具體采用哪種監測分析方法。先進科學技術應用于環境監測當中,它極大的提高了我們工作的效率和監測的準確性,使得我們用常規監測方法無法解決的難題都得以解決,所以我們在今后的監測中除了使用標準的分析方法還要不斷的尋求新的方法。有的監測項目需要我們進行多個角度的監測分析,這就要求我們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現狀標準分析,結合監測分析法進行監測,以避免分析失誤的現象。

(四)認真的做好現場監測工作

監測單位在進行監測前要做好準備工作,這里包括方案的制定,現場環境的考量,涉及的周邊環境,以及儀器儀表設備和試劑的準備和檢查。在對現場壞境進行勘察時,如有需要更改的地方,要根據情況來分析是否需要調整,如有需要,要及時的與環評單位進行交流協商。

結語:以上是筆者對環境評價中關于環境監測工作的現狀分析。在分析和查閱資料的過程中不難發現,我國的水環境監測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它集中的體現在目前我們對水環境監測的認識不夠和監測的技術水平嚴重落后上,改變這種頹勢,首先加強水環境監測人員的配置和培訓,同時還要進行多點全面的監測。此外,引進先進的設備和監測分析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環境監測部門要加強工作的組織,在實踐中把先進的環境監測新技術推廣出去。

參考文獻:

[1] 王曉藝.福建省水環境監測工作現狀與發展[J].水環境,2007(5).

篇2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現狀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F2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環境監測形勢分析

環境監測是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污染治理等提供科學依據的重要技術手段。但是,從我國目前的現狀來看,環境污染問題仍然非常嚴峻,節能減排仍有待改善和提高,水資源浪費非常嚴重,垃圾回收及處理再利用率非常低,城市大氣污染改善幅度較低。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和政府更加重視環境保護事業,中央早就提出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使得環境保護事業進入了加快發展的新時期,環保部門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參與同級政府的綜合決策?!吨腥A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十一條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監測制度,制定監測規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絡,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痹趫绦羞@一法律條文過程中,質量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2影響質量管理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隨著我國環保工作的發展,環境管理更加具體和細致,要求也更加量化,使得對環境監測質量的要求更加凸顯,而長期以來由于歷史原因,環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體制問題一直制約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同樣也制約質量管理工作的發展。

2.1硬件條件影響質量管理

由于經濟發展的差異,一些地區環境監測經費雖已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但只是個形色,環境監測業務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另外,污染源監督監測運行經費尚未制度化,監測儀器設備動態更新機制尚未建立,專項監測經費嚴重缺乏,經常出現“光給任務不給錢”的現象,導致部分監測站用相當大的精力搞創收,制約了正常監測工作的有序開展。由于資金有限和技術不過關,我國環境監測系統的儀器配備遠遠落后于國外,不能滿足對污染環境的各種污染物進行監測、分析和處理。雖然這種狀況近期有所改觀,一些快速監測儀器也在市場上出現,但是對快速監測儀器的強制檢定缺乏規范,加上快速檢測儀器的多樣性,使得監測人員在選用何種監測儀器上存在一定的隨機性。

2.2思想放松,意識淡薄影響質量管理

部分環境監測站通過計量認證或實驗室認可的評審后,存在思想放松,認為已經通過了評審就可以少抓、甚至不用抓質量管理,在質量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缺乏主動管理的自覺性,不能積極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些工作人員、甚至高級管理層人員沒有樹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是環境監測生命線”的質量意識,忽視監測質量管理,致使質量管理體系不能持續改進、不斷完善。

2.3現場監測質量管理存在缺陷

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和實踐,實驗室內已經形成了科學、有效的質量控制方法,如密碼樣、平行樣、加標樣、全程序空白樣、室內空白樣、標準樣控制、能力驗證、實驗室比對、質控圖控制等,現場監測工作環境復雜,人為影響因素較多,每個現場千差萬別,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監測的方法和要求都不一樣,對各項指標監測所需的容器、保存方法和點位的設置都有明確的規定,只要有任何一方面沒注意就會出現質量管理方面的缺陷,從而影響數據的真實可靠性。

2.4監測規范化程度不夠對影響質量管理

我國環境標準體系中雖然有監測方法和監測規范,但是對一些基礎性的設備和基本操作程序沒有具體規定,造成各地區監測站執行程度不盡相同,規范實行起來也是千差萬別。例如最簡單的采樣設備、樣品容器,各個監測部門都是從市場上隨機采購,材質、形狀五花八門,這不僅不利于質量控制,也影響監測工作的形象;對于分析儀器,由于生產廠家不同,儀器的精度和準確性也不相同,在采樣—前處理—分析等整個監測過程中,不同實驗室同一項目的偏差增大,影響監測數據的可比性;同時,《全國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標準》只對各地區監測站配備的儀器進行了規定,并沒有對各級監測站必須具備的能力(項目)進行要求,而現場監測、應急監測也沒有規范的程序,不同類別樣品的質控措施、控制標準都不夠規范,這嚴重影響了環境監測技術的提高。

3如何加強和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能力

3.1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并使之持續改進

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說到底就是監測質量體系文件的建立、持續改進和嚴格施行。建立科學、實用、操作性強的體系文件是質量體系有效運行的基礎,也是工作更加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保障。因此,要依據《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以技術文件的形式對各個監測環節、各個工作部門、實驗室的環境條件、每個工作崗位和監測管理者的職責和行為進行規范,建立起符合本單位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以及自我評價、自我監督機制,經常利用質量監督、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來評價體系的運行,不斷發現質量體系運行的問題,再通過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來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質量管理體系的自我完善機制,實現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

3.2提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能力

制定科學、合理的環境監測目標和工作計劃,環境監測目標必須體現綜合性、可行性、時序性。建立和實施質量體系的關鍵,是監測機構領導要有深刻的認識,正確決策。具體而言,應以質量管理綜合部門為主,挑選精干的工作班子,直接接受領導安排;要在深入學習、廣泛宣傳標準的基礎上,制定詳細可行的體系工作計劃,工作計劃的目標要明確,進程要有控制,重點要突出;加強教育、強化監督,建立環境監測工作評價體系,防止篡改監測數據現象的出現。

3.3增加財政支持,提高專業素質

政府預算留出支持環保部門開展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所需經費,不斷加大對監測所需儀器、設備的投入,同時對監測儀器、設備進行檢定、更新。監測單位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在業務學習方面,以站內業務培訓學習為主,積極組織職工參加站內外各種形式的業務訓練,進行環境監測方面的課題研究,并根據需要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技術輔導。對新參加工作人員,采取老技術員一對一幫帶方式,進行崗前培訓指導。通過培訓學習,切實提高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

3.4創造良好環境,加強人才培養和監測隊伍素質建設

監測結果準確可靠與否與實驗室員工的責任心和技術水平密不可分,員工的綜合素質決定工作質量,培養人才和提高監測隊伍素質是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證。隨著環境監測對象的日益復雜化,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現代化,對各站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敬業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國家到地方,各級環保部門應加強質量意識教育和專業技術培訓,分門別類地舉辦各種類型與不同層次的技術業務培訓班,不斷提高質量管理、操作技術、統計分析等業務技術水平,提高管理素質和政治素質,鼓勵每個監測人員全面通過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組織的各個監測專業類別的理論考試,提升監測人員一專多能的工作能力,使各類人員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更新,從根本上保證監測工作的質量。

4結論

就我國目前的現狀來看,環境問題仍異常嚴峻,節能減排仍有待攻克,對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只有不斷探索、開拓創新,才能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和持續改進,為實現環境保護的科學管理、環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創新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初探[J].中國環境檢測,2008(4):1-4.

[2]陳家亮.淺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存在的誤區及其對策[J].環境保護,2007(6):29-31.

[3蔣燕敏.環境監測在環境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J].儀器儀表與分析監測,2004(4):44-46.

篇3

關鍵詞:虛擬設計;焊裝線;汽車

中圖分類號: TG4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由于我國的汽車制造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對汽車焊裝線的需求量相當大,從國外引進的汽車焊裝線設計技術不能滿足國內汽車制造業的需求。而且人們越來越注重汽車外形,有個性的汽車外形很受用戶歡迎,為了迎合汽車用戶的需求,汽車的制造逐漸趨向于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盡管可以實現產品的多樣化并且減少庫存,但是這種生產方式增加了成本并且延長了交貨期。為了縮短汽車開發的周期,推出質優價廉的汽車,提高我國自身的汽車焊裝設計技術已迫在眉睫。

要開發出這項新技術,就要求我們必須在于提高制造水平的同時,將設計能力與制造能力高效結合。同時針對目前汽車行業的現狀和人們對汽車的要求,本文還提出了基于虛擬制造和裝配的汽車焊裝線設計技術,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汽車的開發過程中為設計人員提供相關的制造信息,同時通過裝配加工性能的模擬仿真來優化產品的設計。本文結合實際經驗,針對汽車焊裝線設計的問題做了一些分析。

1 車體焊裝線的虛擬制造裝配設計技術概述

由于汽車生產線的設計過程要考慮零件制造的方法,所以在車體焊裝線的生產過程中,設計已經成為制造過程的先導。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計算機仿真技術為基礎的焊裝線虛擬制造技術已經投入使用并且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焊裝線虛擬制造技術不僅可以虛擬出生產線的每一個組成部分和制造裝配過程,車體在生產線上傳送裝夾、焊接全過程;單個夾具及焊槍的工作狀況及相互之間的干涉檢測,避開干涉的調整方法。更妙的是,三維立體圖對整個汽車生產線的描述更加形象逼真。如此同時,隨著生產線設計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產線數據庫也越來越強大。強大的標準數據庫使虛擬制造過程變得越來越靈活,可變性強。它可以根據需求將制造目的和生產線的標準組合成不同的生產線。在組合成的生產線里,擇優選擇,.以求設計成的生產線即安全可靠又便捷高速,真正的生產過程值需要復制模擬過程即可,大大的提高了設計制造的效益。焊接件、定位件、軸、齒輪、鏈輪等制做件、大量的氣動元件及管道都可以作為焊裝生產線的零件。由于焊接件原材料廣泛,成本低,所以用焊接件作為焊裝生產線的比例最大。焊接件的焊接過程,在整個生產線里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過程。根據工藝的不同,還可以對焊接件進行劃分,好的劃分方式能滿足多品種小批量高質量的需求。

2 汽車焊裝線虛擬設計的特點

產品設計的好壞決定了產品的成本,周期和質量。汽車生產線在使用了虛擬制造技術后,具有如下特征:

(1)在虛擬制造裝配環境中進行焊裝線的設計,必須充分的利用已有資源,做到資源重復再利用。如果不利用現有的資源,針對不同的車型、夾具和焊槍來做不同的設計,那么設計的工作量將是相當的龐大。為了減少設計的工作量,必須對現有的結構及零部件和典型焊裝線進行標準的的處理和分類,從而建立作用于汽車焊裝線的標準模型庫和數據庫。應用這些標準數據庫,減少了繪圖,設計的工作量,控制了工藝裝備了多樣性,從而達到縮短生產周期和減少成本的目的。

(2)在虛擬環境中應用焊裝線設計必須更好的利用計算機技術。設計人員可以通過網絡來交換數據流,實現數據共享的目的。計算機仿真和建模技術作用在虛擬制造裝配黃晶下,可以動態逼真的模擬出單個焊槍的工作狀況,以及檢查不同焊槍和夾具之間的干擾情況,并針對不同的干擾情況來設計出不同的避免干涉方法。

(3)虛擬制造環境中焊裝線設計正在向著柔性化設計的方向發展。一條生產線上生產不同車型的系統優勢很明顯,它具有開發周期短,二次投入費用較少等優點。隨著汽車的發展向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模式發展,這種系統能彌補多品種小批量成本高、交貨期長的缺點。

(4)聯合設計是虛擬制造環境中焊裝線設計的模式焊裝生產線是汽車白車身全部成形工位的總稱,它由總成線和許多分總成線組成,設計整個焊裝線的工作量比較大,如果能夠根據工位和性能由不同的人來分工設計,也就是聯合設計,會大大的加快設計的速度。

(5)必須同時考慮外裝線設計方案和外協制造企業。這是因為一方面,焊裝線的設計方案在外協制造企業的而組成方面起著決定作用,另一方面,外協制造企業也會影響焊裝設計方案的時間、成本以及質量。

3 汽車焊裝線虛擬設計關鍵技術

3.1焊裝線的過程建模

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汽車焊裝線用的各種開放式結構的設備數據庫,這些設備數據庫對設計人員共享數據和信息資源起著重要作用,能夠更好的進行聯合設計。

(1)建立各種汽車焊裝線工藝方案實例,前提是這些實例必須與生產節拍、自動化程度相關聯。并依據所給出的條件來生成總體方案布置圖。

(2)建立車身原始數據轉換分析庫,根據它可以自動生成汽車零件不同方位的斷面圖。

(3)充分利用應用uG軟件的尺寸參數驅動和草圖設計功能,來建立三維通用零件數據庫和基于實例的模型庫,以方便設計的時候使用和修改。

(4)建立二維工程圖符號及文件庫。

3.2焊裝線的過程仿真

通過建模在計算機上可以顯示焊裝設備的布局,在計算機上動態的模擬顯示仿真零件的裝配流程,來檢查整線的可裝配性及靜態干涉性,從而確定最合適的結構的間距。在裝配好虛擬裝備,確定焊點的具置和角度后,通過軟件進行各組成部分的運動模擬并分析性能,檢查各組成部分的動態干涉性。為了使車身零件接觸的尺寸形狀的精度更加準確,在焊裝線上目前大部分的零件都用數控加工或線切割加工的方法。編制。

3.3焊裝線設計過程

汽車焊裝線虛擬技術的核心在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它的設計過程有以下3部分組成。

(1)在設計方案的過程中,依據用戶的不同需求,進行焊裝線總體方案的設計。

(2)在初步設計階段,確定焊裝線的總體結構。這以階段相當關鍵,因為這一階段在焊裝線的結構形狀、主要的精度要求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這個階段,必須對方案中的零件數量、制造時間等等指標加以分析并進行估算。通過分析,確定方案是否符合用戶要求,如果符合就將方案細化,不符合就更改方案。

(3)詳細設計階段對前面的方案在裝配圖和零件圖方面進行詳細的設計

4結語

虛擬技術在產品設計中應用相當廣泛,它能夠在真實的生產過程之前對產品的性能和可裝配性進行分析,依此達到減短生產周期,減少成本,提高質量的作用。通過虛擬技術的使用,增強相關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目前,要擁有完全功能的虛擬環境需要的經濟成本大,可以考慮利用軟件,使復雜的硬件設備簡單化。

參考文獻

[1] 趙萬忠,施國標,林逸,孫培坤,劉順.電動客車電動助力轉向回正控制策略[J]. 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1)

[2] 任姝瑋,施國標.書院鎮的生態農業樣本[J]. 浦東開發. 2011(08)

篇4

【關鍵詞】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問題;管理策略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各類通訊設施、供電設施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滿足公眾的需求,許多大型電磁類工程項目開始出現,對周圍地區造成了較大的電磁輻射污染,嚴重影響了周圍地區的環境以及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必須要做好電磁輻射的環境管理工作,采取適當的管理策略,解決電磁輻射污染問題,為人們的身體健康提供基本保障。

1 當前我國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控制標準不完善

在電磁輻射環境管理方面,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完善的法律法規。雖然國家環保總局在1993年頒布了《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對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沒有及時進行修訂,其中的許多條例都只適用于當時的情況,無法滿足現代電磁輻射環境管理的需求,缺陷日益明顯。首先,其中許多實施辦法效率比較低,難以達到應有的環境管理效果;其次,相關內容是以過去的電磁設備管理為主,對于新型電磁設備的輻射管理尚未明確出來,所以無法滿足現代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工作的需要;最后,某些條款與國家的環保法律、法規相抵觸。比如在編制環境檢測報告時,《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中的相關條例與《環境影響評價法》的相關法規有一定的沖突。我國目前的電磁輻射防護標準有《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 8702-88)和《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 9175-88),行業標準有《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 10.3-1996)以及《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 24-1998)。從這些標準里可以發現,我國的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存在以下幾點問題:首先,電磁輻射的“環保標準”與“衛生標準”不符。《電磁輻射防護規定》與《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都屬于國家標準,但是兩者對于電磁輻射控制范圍的規定卻是不一樣的,導致我國各大企業、電磁輻射環境管理機構對于電磁輻射強度的控制范圍不明確;其次,相關標準的作用范圍太小。目前,我國電磁輻射控制標準只適用于100kHz-300GHz頻率范圍,對于某些工作頻率較小的高壓電力設施的電磁輻射管理控制卻沒有明確的參考標準。導致電磁輻射環境管理部門缺乏相關的管理依據,許多工作都難以順利開展;最后,我國制定的標準與國際標準不相匹配。我國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與《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已經使用了多年,其中的多項標準條例與我國的實際情況出入較大,而國際相關標準卻早已進行了多次修改,與實際管理工作緊密結合,因此,我國電磁輻射環境管理相關標準與國際標準存在較大差異,與實際情況脫節[1]。

1.2 對電磁輻射環境現狀不夠了解

我國電磁輻射環境管理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且近年來電磁設備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更換頻率較高,所以電磁輻射環境管理部門對電磁輻射污染源的詳細分布情況并不是十分了解。在上世紀末,我國的環保部門曾對全國范圍內的電磁輻射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對我國各地區的電磁輻射污染源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近年來電磁設備安裝建設時都需要進行申報,所以電磁輻射環境管理部門能夠更加方便地掌握電磁輻射污染源的信息。但是,由于申報并未與項目審批結合,申報時只是要求建設單位提供相應的申報資料,沒有建立相應的數據庫,所以許多申報相關資料數據都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近年來,科學技術發展十分迅速,電磁設施設備也越來越先進,安裝建設的速度也比較快,所以通過調查所了解到的數據與實際情況有一定的差異。此外,我國的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大多是針對某一項目,管理面太窄,沒有結合全國實際情況對電磁輻射環境進行全面監測,從而導致我國電磁輻射環境管理部門對電磁輻射環境現狀了解得不夠充分。

1.3 規劃不合理

規劃階段是電磁輻射環境管理的重要階段,規劃的合理程度對電磁輻射環境管理質量有較大的影響。目前,由于我國缺乏相關的科學依據,在對電磁設施設備進行規劃時考慮不全面,經常發生電磁設渲間相互干擾、交叉影響的問題。按照原有規劃,為了防止電磁輻射影響市民的正常生活,電磁設施設備一般是設置在郊區的。但由于近年來用地緊張,所以郊區也開始實施建設,許多居民區出現在電磁設施周圍,從而使得電磁輻射對居民的不利影響擴大化[2]。

2 電磁輻射環境管理策略分析

2.1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國家標準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電磁輻射環境管理設置專項法律,加快立法進程。對于電磁輻射環境管理,要優先考慮電磁輻射污染的預防工作,再加以合理的控制措施,為電磁輻射環境管理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完善相關國家標準,使得國家標準適用于全國范圍內所有類型的電磁輻射源;針對每一種電磁輻射源,分別設置相應的電磁輻射控制標準[3]。

2.2 強化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工作

首先,需要對全國范圍內的電磁輻射源分布情況進行普查,了解電磁輻射環境的基本情況,并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其次,在各電磁輻射較大的地區設置長期的監測系統,掌握當地的電磁輻射污染情況,如果發現問題,立即通知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2.3 加入環境影響評價機制,提高規劃的科學性

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可以對當地環境的承載能力進行評價,綜合考慮國民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對區域內的生產力布局、資源配置等進行分析,從而給出更多實用性的建議。因此,將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加入到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工作中,綜合考慮電磁設施設備的總體布局以及與當地電磁環境容量之間的關系,盡量避開電磁環境敏感區,從決策源頭上控制電磁污染,保護環境[4]。

3 結束語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磁輻射問題成為了我國重要的環境問題之一。電磁輻射不僅會影響周圍的生態環境,還會影響附近居民的身體健康,因此,電磁輻射環境管理部門必須要了解每個電磁輻射源的分布情況,設置長期監測系統對各電磁輻射源進行實施監測,并采取適當措施控制電磁輻射的強度,從而降低電磁輻射污染,保證附近居民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陸智新,梁美霞.基于生態市建設的泉州市電磁輻射污染監管現狀與對策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5,35(11):56-59.

[2]張金帆,郭鍵鋒,黃恒,時勁松.輸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J].中國輻射衛生,2015,24(5):517-519.

篇5

【關鍵詞】甲狀腺術;高齡;烏拉地爾;美托洛爾

頸叢阻滯下行甲狀腺手術因其操作簡便,起效快的特點而普遍用于臨床麻醉,但不容忽視的是,由于頸叢阻滯后頸動脈竇的減壓效應被阻斷,有50%左右的患者會出現血壓升高和心率加快[1],使手術野出血增多,影響操作,同時也加大了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因高齡患者大多伴有心血管疾病,如不能及時處理會對患者圍術期的安全構成威脅,大大增加圍術期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烏拉地爾具有獨特的外周和中樞雙重降壓機制。其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減輕心臟負荷,緩解肺動脈高壓[2]。美托洛爾是一種選擇性的β1受體阻滯劑,可減慢心率,減少心輸出量,降低收縮壓,減慢房室傳導,減少竇性心率[3],本研究通過對90例頸叢麻醉下行甲狀腺手術的高齡患者,在術中出現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后分別給予烏拉地爾復合美托洛爾或單獨使用烏拉地爾處理的觀察,評估烏拉地爾復合美托洛爾抑制高齡患者頸叢麻醉下甲狀腺手術心血管反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90例擇期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的甲狀腺腺瘤患者,年齡65~72歲,ASA I~III級,隨機分為U組(烏拉地爾組),及U-M組(烏拉地爾+美托洛爾組),每組45例,組間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1.2 麻醉方法 全部患者采用一點法行單側頸深叢+雙側頸淺叢阻滯,頸深叢給予1.5%利多卡因8 ml,雙側頸淺叢各給予1.5%利多卡因4 ml,均不加腎上腺素。

1.3 用藥方法及監測 所有患者入室后常規監測BP、HR、ECG、SpO2,靜息10 min后測定三次無創血壓及心率,并取其均值為基礎值,術中以血壓或心率較基礎值增加20%作為給藥指征。U組患者(有22例出現血壓升高或/和心率增快),靜脈注射鹽酸烏拉地爾(西安利君制藥有限公司生產)0.25 mg/kg,U-M組患者(有20例出現血壓升高或/和心率增快)先靜注烏拉地爾0.25 mg/kg,再緩慢靜注美托洛爾0.035 mg/kg。每個病例在給藥前及給藥后5 min,15 min檢測并記錄平均動脈壓(MAP)及心率(HR),并計算收縮壓-脈率乘積(RPP)。

1.4 統計學方法 本實驗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處理,所有數據均用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

2 結果

2.1 血流動力學的改變 組間差異P>0.05(見表1)。兩個實驗組在給予實驗藥物后5 min,MAP、H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U組未能降至正常范圍,而U-M在用藥后5 min,MAP、HR可迅速降至正常范圍,與用藥前比較差異非常顯著(P

2.2 RPP的改變 兩組在用藥5 min后RPP都能明顯下降,與用藥前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

3 討論

頸叢阻滯后常出現血壓升高和心率增快,其發生率為32.7%~50%和27.4%[1],特別是在原有基礎性心臟病的高齡患者,因其本身具有左室功能減退,在手術應激電解質紊亂情況下更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心率升高,其他原因還包括:①患者精神過度緊張且對疾病刺激敏感;②術前準備不足致術中刺激引起甲狀腺素釋放;③較強的應激反應促使血管緊張素Ⅱ、皮質醇及兒茶酚胺分泌增加;④頸叢阻滯時局麻藥引起頸動脈竇及迷走神經同時被阻滯,致使交感神經中樞興奮性增加[4]。血壓、心率的增加必然導致心肌耗氧量也增加,這對有心血管疾患的高齡患者尤其危險,因此必須采取安全有效措施穩定循環系統。

烏拉地爾是苯哌嗪取代的脲嘧啶衍生物,具有外周和中樞雙重作用機制。在外周主要為阻斷突觸后α1受體,同時也具有較弱的突觸前α2阻滯作用,阻斷兒茶酚胺的收縮血管作用,從而使外周阻力下降,血管擴張。中樞作用主要通過選擇性激活5-HA1A 受體,降低延髓心血管中樞的反饋調節而起降壓作用[1]。烏拉地爾用于高齡患者頸部手術,尤其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應用更為有利,可降低心肌氧耗量,降低肺楔嵌壓及外周阻力,改善左心室功能,增加心排血量[5]。但它對頸叢麻醉下迷走神經被阻滯而增快的心率卻沒有影響。從本研究結果來看,單純應用烏拉地爾,因不能有效地減慢心率,所以收縮壓及舒張壓只呈一過性下降,心率及收縮壓的乘積(RPP)未降至正常范圍,這表明心肌耗氧量也未能明顯改善。

美托洛爾是一種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有較弱的膜穩定作用,無內在擬交感活性[6],對心臟有較大的選擇性作用,使生理及心理負荷減輕,從而降低了心率、心排出量和血壓。其能有效地控制麻醉期間出現的竇性心動過速,而對在頸叢阻滯下因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的被抑制所出現的血壓升高卻影響不大,以往觀點認為,復合使用兩種不同作用機制的降壓藥物容易引起嚴重低血壓,但本研究通過U-M組的觀察證實,聯合使用小劑量的烏拉地爾與美托洛爾,用藥后不但能使血壓在整個手術中保持比較穩定的水平,而且能有效地使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圍。與單獨使用烏拉地爾相比能更為有效地控制血壓和心率,降低心臟的前、后負荷,從而有效減少心肌耗氧量。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烏拉地爾的降壓作用為自限性,極少將血壓降至較低水平兩種藥物應用時都相應減少了藥物的劑量。另一方面,美托洛爾為選擇性的β1受體阻滯劑對心肌的直接抑制作用較小,且兩藥聯合應用時,各自都相應減少了藥量。從而確?;颊甙踩?/p>

本研究表明:①烏拉地爾復合美托洛爾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控制高齡患者頸叢麻醉下甲狀腺手術的心血管反應;②與單獨使用烏拉地爾相比,選擇烏拉地爾復合美托洛爾,能更為有效地控制血壓和心率,降低心臟的前后負荷,減少術中出血量,有效減少心肌耗氧量,這對常并存心血管疾病的高齡患者尤為有利。

參考文獻

[1] 付學明,肖航,熊偉.烏拉地爾控制性降壓在腦膜瘤切除手術中的應用.實用醫學雜志,2006,16(2):214-215.

[2] van der Stroom JG,van W ezel HB,V ergroesen I,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urapidil and sodium nitroprusside on haemo dynamic state of myocardial metabolism and function in patients during coronary artery surgery.British J Anaesthesia,1996,76:645-651.

[3] 王杰萍,楊明,杜雪平.動態血壓監測評價卡維地洛和美托洛爾的降壓效應.中華高血壓雜志,2006,14(9):735-739.

[4] 郭錫恩,徐暉,代春英.烏拉地爾對腹腔鏡手術氣腹期間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影響.臨床麻醉學雜志,2006,22(10):780-781.

篇6

關鍵詞:環境信息 公開公益訴訟 現狀考察

中圖分類號:D9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c)-0104-01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我國開始了工業化的進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來,我國開始并持續了長時間的高速工業化進程。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也開始日益嚴重。現階段,我國的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十分特別的環保敏感期。雖然國家的環保部門已經在國務院制定出相關條例之前就已經制定出《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這一關于環境信息的公開行政制度,但是一部分的政府機關以及企業,為了發展地方的經濟或是凸顯出政績等原因,通常不惜犧牲自然環境以求本地的GDP增長。但是,近年來,公眾積極參加環保工作以及相關的環境權利的意識也開始迅速提升。

1 什么是環境信息的公開公益訴訟

環境信息公開是政府部門信息公開的領域之一,同時也是環保主管部門以及有關的政府部門能夠依法、準確、及時以及全面地將企業環境信息、政府環境信息以及其他的必要的環境信息進行公開的一個過程。這一過程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公眾的管理、公眾的參與以及公眾的服務,防止出現由于政府關于環境的決策過于片面而出現制度失衡的現象。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是主導,各家企業是問題的關鍵,NGO是問題的媒介,而公眾是這一問題的主力軍。把環境信息問題放到公眾的視野中,既能夠使公眾對政府進行監督,對企業進行約束,還可以提升關于環境決策問題的公信力、民主化以及科學化進程[1]。

公益訴訟指的是為了維護社會與國家的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訴訟。在《民事訴訟法》中規定了關于民事公益訴訟的相關制度,這也是我國在公益訴訟的制度建設問題上的新起點。然而,法人、公民或是其他的組織通過訴訟的方式對破壞環境的違法的各種行政行為提起關于環境公益的相關訴訟,將由法院對其直接追究違法責任。這在我國的法學界中還是一個新的話題[2]。

2 關于環境信息的公開公益訴訟面臨的困難

近年來,由于我國的公民維權意識、環境意識以及法律意識的日益增強以及我國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關于環境糾紛的案例開始逐漸增多。我國的公民,尤其是一部分環保組織都利用相關規定,申請環境信息的公開,但是,有關部門以各種原因推諉甚至拒絕對本地的環境信息進行公開,由此而引起的關于申請環境信息公開無果轉而向法院提訟的案件越來越多。但是,在國家的立法仍舊缺乏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司法領域在這一問題上的開創性的實踐要比滯后的立法更有價值。

2.1 立法阻隔

環境信息的公開是對人民群眾所應享有的環境信息的知情權進行的保護,它是一種新的癥行為,并且具有抽象行政行為以及具體行政行為雙重的特性,同時,她也不僅僅局限在對財產權以及人身權的保護上[3]。然而,我國現在實行的《行政訴訟權》中所提到的合法權益只限于財產權以及人身權,案件的受理范圍被限定在具體的行政行為上,由于我國的憲法以及相關的法律并沒有對公民在環境問題上的知情權做出十分明確的規定,也因為環境信息公開這一新的行政行為所具有的復雜性以及特殊性,法人、公民或是環境組織以信息知情權為由而提起的關于環境信息的公開訴訟通常都難以獲得法院的支持。

2.2 公開申請的實體請求受到阻隔

經了解,中華聯合環保會訴修文縣環保局關于公開環境信息的公益訴訟案取得了比較圓滿的結局[4]。但是貴州省安順市的中級人民法院以及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卻分別駁回了本案原告以及上訴人的相關請求。雖然其中存在上訴、主體以及環境信息的公開申請等原因,也包含申請材料存在一定的瑕疵以及申請環境信息的公開對不準確等原因,然而由于相關法規中對于環境信息的請求權存在的限制性規定過多,也由于這部分規定原則性過強,并缺乏對于具體規定的解釋,致使行政機關可以由此提出各種理由來回絕案件申請人的請求[5]。

3 現階段中關于環境信息的公開公益訴訟的發展現狀

在我國,目前環境公益訴訟仍然屬于新的規定,相關的環保法律法規也沒有把這一條納入其中。我們要積極的、穩步的促進環境公益訴訟的健康發展,并且要在能夠 確定訴訟主體的范圍時考慮到訴訟主體的社會信譽以及專業能力等因素,防止出現濫訴現象。但是,環境問題是與所有人的生存問題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是與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休戚相關的,在依法治國的今天,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得到了普遍的提高,為了維護自身的生存權益以及長遠的利益,擁有合法的公益訴訟權是我國公眾的情同期待。從另一方面上看,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范圍的確定對直接關系到社會中的各方力量以及公眾是否能有效的參與到整個環境案件的過程中,因此,關于主體的界定問題也就成為了整個社會所關注的焦點。我國頒布的《環境保護法》是我國在環境保護領域中的基本法律,要認識到當下我國社會正處于環境敏感期以及轉型期共存的發展趨勢、環境問題的風險高發期以及公眾的環境意識正處于升級期的嚴峻形勢,處理好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與公眾的維權意識逐漸增強的新一輪挑戰[6]。

4 結語

在我國,環境的公訴公益是一項新的規定,相關的環保法律法規也沒有把這一條納入其中。要積極的、穩步的促進環境公益訴訟的健康發展,并且要在能夠確定訴訟主體的范圍時考慮到訴訟主體的社會信譽以及專業能力等因素,防止出現濫訴現象。

參考文獻

[1] 趙正群,沈彩亞.環境信息公開公益訴訟現狀考察[J].湖南警察學院學報,2014(5):32-38.

[2] 楊尚東,朱秀蕓.環境信息公開與行政公益訴訟――由“啟東事件”引發的思考[J].綠葉,2012(9):57-63.

[3] 龔峋,趙京慰.“環境信息公開公益訴訟第一案”探析[J].中國環境法治,2011(12):109-115.

[4] 鄭凱.我國環境信息公開法律制度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0.

篇7

>> 武進區輻射環境管理現狀及對策 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現狀及對策 淺談邯鄲市工業危險廢物處置現狀及管理對策 危險廢物監管現狀及思考 濟寧市危險廢物處理現狀及對策探索 中國危險廢物管理現狀及其防治對策研究 工業源危險廢物管理現狀及發展趨勢探討 工業源危險廢物管理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常州市武進區羽毛球俱樂部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武進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探討 順德區危險廢物現狀調查和處理對策淺析 寧夏工業危險廢物現狀分析及污染防治對策研究 淺談我市危險廢物現狀、特點及規范化管理要求 危險廢物處置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思考 關于加強危險廢物管理的對策探討 淺談城市危險廢物處理現狀 危險廢物環境管理探討 淺析危險廢物的管理 危險廢物管理工作中調查方法、存在問題及優化對策分析 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現狀及其相關調查研究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4]2015年度武進區環境狀況公報.

[5]蘭永輝,楊雪,陳芳,李悅.工業危險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狀況綜述[J].廣東化工,2013(12):82-84

[6]張婕,高峰.我國危險廢物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科技資訊,2015(4):120

[7]王樹江.對我國危廢處置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J].中國科技投資,2013(A16):43

[8]姜啟英,徐慧.我國危險廢物源頭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環境與生活,2014(22):204-205

篇8

國內研究現狀

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學者開始注意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語言習得環境因素的探討。所謂環境因素,廣而言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學習者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言語輸入獲得的環境以及教學環境。這些因素對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語言習得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關于環境對第二語言習得影響的相關研究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探討最多的是所謂“言語輸入的環境”。胡明揚(1993)指出,兒童學習第一語言口語的一個特點是“輸入”大大早于“輸出”,并且在量上“輸入”也遠遠大于“輸出”。關于言語輸入的環境因素,李宇明(1993)做過比較詳細的論述,按照他的觀點,在語言習得過程中,語言輸入的內容、數量和方式往往直接影響學習者的習得質量和速度。與兒童語言習得相比,第二語言學習者獲得言語輸入的主要渠道是教科書以及教師的課堂語言。關于這一點,呂必松(2007)提到,語言學習包括在自然環境中的學習和在學校課堂中的學習。這些理論探討表明,國內的學者已經注意到語言輸入環境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與國外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所不同的是,國內學者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教學上。也就是說,語言習得環境的探討往往是為了給對第二語言教學提供對策。

以漢語為目的語環境中的漢語習得研究國內學者就留學生在以漢語為目的語環境中的漢語習得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目的語環境對留學生漢語習得的作用和影響課外語言環境對留學生漢語習得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安徽大學中文系沙宗元教授在2009年《課外語言環境對留學生漢語習得的作用和影響》一文中,對課外語言環境的構成做出了較全面的概述,他將課外語言環境分為交際性語言環境和非交際性語言環境,并認為非交際性語言環境的可挖掘空間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其次,文中他從語言輸入及學習者自身兩個方面著手,對課外語言環境影響語言習得的因素也做出了較為詳細的概述。南京大學王天星老師在2002年《目的語輸入環境在語言習得中的影響作用》中對課堂環境與自然習得環境進行了對比研究,并對二者如何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以求將課堂的開放性與自然習得環境聯接、統一,從而提高留學生漢語習得的效率。(2)留學生課外實踐的現狀研究在我國,由于地區差異,各地高校留學生生源也有著明顯的差別。例如,歐美留學生多集中于我國沿海發達城市,廣西、廣東等地多以與其相接壤的東盟留學生為主,新疆及甘肅等地則多以中亞留學生為主要生源。由于生源的差異及留學生個體發的差異,各地在研究留學生的漢語習得方面也表現出了不同的特征。在對留學生目的語環境利用情況研究方面,上海外國語大學仇鑫奕教授做了相當全面的研究,在2010年《目的語環境優勢與對外漢語教學的新思路》中,她從環境優勢在國內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現狀進行了描述,研究對象分屬11個國家。通過研究介紹了影響了留學生對漢語環境的利用因素。提出了“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并在該理念的指引下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建設及對外漢語教學設計兩個方面著手,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除此之外,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對外漢語教師李玉軍老師在2006年《留學生課外語言實踐過程中的幾個問題》中,首先通過對其所在學校的留學生在課外實踐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并針對該學校留學生課外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陳曉樺教授在2007年《對于目的語環境中的有效課外漢語學習研究》中,通過對第二語言教學的根本目標、目的語環境的獨特性及對學習的促進作用、課堂教學優勢及局限性三方面的闡釋,研究了有關目的語環境中留學生課外學習的現狀,并提出了目的語環境中課外漢語學習的知道策略。

小結

篇9

【關鍵詞】高??沙掷m發展綠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1-0016-03

一 引言

綠色代表著自然、生命與生態,象征著善意、友好與和諧?!熬G色教育”就是指“全方位的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意識的教育,即將這種教育滲透到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等綜合性教學和實踐中去,內蘊于素質教育之中,使其成為受教育者的基礎知識結構以及綜合素質培養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注重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更注重受教育者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關系的教育?!杯h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通過環境教育幫助人們正確認識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提高適應環境、改造環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能力,是促進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有效措施,因此環境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現代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高等教育中,普及環境教育和開展可持續發展教育是國際潮流,正在世界許多國家的高等院校中加速推進。這一做法值得我國高校借鑒和學習。為了推廣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強可持續發展戰略框架下的高校綠色教育,為各高校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課程的開設和完善提供科學性依據,從而需要對各高校的綠色教育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了解各高校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課程開展的現狀和成效。

二 當前我國大學綠色教育的現狀

我國大學綠色教育起步較晚,近些年,雖然部分高校提出了創建“綠色大學”的設想,組建了環境教育中心,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索,但由于受各高校領導重視程度不同、經濟實力存在差異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各高校間的環境教育水平仍參差不齊。當前,我國大學可持續發展綠色教育的現狀呈現如下特點:

1.對實施綠色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我國高校綠色教育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大多數高校還未能將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普及教育提到戰略的高度來重視,沒有把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作為培養目標,也未將環境教育列入議事日程,更沒有將環境教育課程列入必修范圍。據統計,我國高校每年招收的非環境類的學生占普通學校招收人數的99.5%以上,而目前僅有10%的院校在非環境類專業中開設了環境課程。

2.綠色教育體系不夠完善

我國綠色教育開展較晚,還沒有建立完整的中小學—大學—成人—社會公眾教育體系,教育對象的綠色教育沒有做到全程性。大學的教育體系也不完善,對綠色教育的投入不夠、課程體系設置陳舊、綠色教育師資嚴重匱乏、教材編制相對落后、內容綜合性不強、教學形式單一,實踐參與性差等。即便是對環境科學專業的大學生,也由于忽視人文教育,而難以培養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3.大學生環境意識淡薄

所謂環境意識,是指“在一定哲學理念指導下的環境素質,包括理論認識和實踐要素。”當前大學生的環境和生態意識淡薄,對環境科技知識了解不夠,缺乏系統、全面、深入的認識,可持續發展理論知識嚴重缺乏,在行為上表現出環保參與意識薄弱,個人對環境的承擔責任認識不清,在“知”與“行”上也有著較大的差距。

4.忽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廣義的綠色教育是生態環境教育、人際關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互為一體的現代素質教育。生態環境綠色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另外兩方面教育的成效。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人際關系良好,是對其實施生態環境教育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目前,高校教育偏重知識的傳授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的培養與高尚品格的塑造。隨著社會的急劇變化和就業壓力的增大,人際關系淡薄、功利思想嚴重、傳統道德理念淡化、社會責任感降低、情緒低落、人格頹廢等不良思想都將影響大學生綠色教育的開展。

5.對綠色教育的投入不夠

我國高校綠色教育總體上投入不足,除表現在師資隊伍嚴重匱乏、教材編制相對落后外,在校園環境建設上也不甚令人滿意,缺乏長期投入和長遠規劃;建筑擁擠;參差不齊;布局紊亂;綠色少;垃圾多;破壞環境;浪費人力、物力現象普遍。目前大學的管理和服務大都遵循傳統的模式,學校的管理和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在管理和服務過程中綠色服務體現得不多。

三 調查對象的選取

此次調查將調查對象定位在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這些學校代表了我國高等教育的不同層次、不同教學方向,學校選取的代表性強,能夠較全面地反映各類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現狀,從而囊括出我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現狀。

四 調查的角度

(1)各高校對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重視程度;(2)學生認為可持續發展問題沒有受到應有重視的原因所在;(3)各學校現行的主要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教學方法;(4)各高校可持續校園環境現狀的概述;(5)各高校開設的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課程情況;(6)學生對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可行性與必要性的認識。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關于第一個角度,在問卷中設計了五個題目,分別是:

(1)您所在大學在多大程度上強調或重視有關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請勾出您認為的程度。

(2)您所在大學是否向一二年級的本科生開設環境教育或可持續發展的公共必修課?

(3)在某些專門學科領域的研究生或本科生教育中,您所在大學在多大程度上強調了環境教育或可持續發展問題?

(4)您所在大學是否過一項使命性目標聲明或發展戰略,以強調大學教育的核心是推動和促進可持續發展?

(5)您所在大學是否有一個中心或起協調作用的辦公室在開展環境教育或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活動或研究活動?

關于第二個角度,在問卷中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

(6)您認為環境教育或可持續發展問題在我國大學沒受到應有的關注的原因何在?請對以下列出的原因的前三位進行排序,1是最主要的原因,2是其次,3是再次。

關于第三個角度,在問卷中設計的題目有一個:

(7)您所在大學開展環境教育或可持續發展研究的主流教學方法是什么?請對以下所列的教學方法的前三位進行排序,1是最主要的方法,2是其次,3是再次。

關于第四個角度,在問卷中有四個題目:

(8)您如何評價自己所在大學對能源與資源的需求?

(9)您所在大學是否有可持續校園建設項目,如倡導節能,使用可更新能源,對廢棄物、水和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管理等?

(10)您所在大學是否與其他大學、私營企業或別的社會部門有合作?可多選。

(11)您所在大學是否屬于下列成員之一?可多選。

關于第五個角度,問卷中有兩個題目:

(12)您所在大學提供了幾門強調氣候變化問題的課程?如涉及溫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冰山融化、干旱和洪澇及農業產量下降等。

(13)如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一個重要的國際政策議程,您所在的大學有多少門課強調溫室氣體減排的途徑,如能源節約、可更新能源開發、環境友好型技術開發、緊湊型城市及綠色消費行動?

關于第六個角度,問卷中有兩個題目:

(14)以下哪條有關國內大學減排溫室氣體方式的陳述最接近您的觀點?請對其接近程度進行前三位的排序,1是最接近的,2是其次,3是再次。

(15)以下有關氣候變化問題在高校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的哪些原因最接近您的觀點?請按照與您觀點的接近程度進行前3位的排序,1為最接近,2是其次,3是再次。

五 調查分析結果

第一題:總體來看,北京部分高校學生大多認為學校一般性重視(41%)或者比較重視(31%)可持續發展問題、認為學校非常重視此問題的人數占7%、認為學校稍微涉及此問題的占16%,而從未涉及此問題的占5%。

第二題:總體來看,大多數學校有選修課,20%的學生有關于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必修課,13%的學生認為該選修課在幾年后會變為必修課,20%的學生沒有相關課程。

第三題:總體來看,在北京部分高校中,學生亦是大多數認為學校比較重視(28%)或者一般性重視(37%)在專門學科領域的教育過程中強調可持續發展問題、認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視此問題的人數占7%、認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從未強調過此問題的人數占3%。

第四題:總體來看,北京部分高校的學生大部分認為現在還沒有,我也不知道大學是否在討論準備要制訂這樣一個大學發展戰略或大學發展策略(47%)、26%的學生認為我們大學有一項使命性目標陳述,聲明促進可持續發展是其目標之一??梢姶蠖鄶祵W生認為沒有這樣一個大學發展戰略或大學發展策略,或者不知道相關方面的情況。

第六題:總體來看,北京部分高校大多數學生認為環境教育或可持續發展問題在我國大學沒受到應有的關注的原因主要是大學管理層還不認可可持續發展研究的重要性、學生的其他課業負擔和活動負擔過于沉重、學生不感興趣。

第七題:總體來看,北京部分高校的大多數學生認為所在大學開展環境教育或可持續發展研究的主流教學方法是室內講座式授課、小組活動、學習教科書內容。

第八題:總體來看,北京部分高校的學生大多數認為學生人數增加了,校園也擴大了,因而對能源和資源的需求也上升了。

第九題:總體來看,北京部分高校的學生大部分認為學校提出了能源和資源的節約,但是沒有官方的可持續校園環境管理項目。

第十題:總體來看,北京部分高校的學生大部分認為本校與國外及國內大學之間建立了學分相互認可的系統及有由國外私營企業部分資助或全額資助的教育活動。

第十一題:總體來看,北京部分高校的大多數學生認為所在大學屬于環境教育或可持續發展研究的國家級、大學性質的學術團體或協會。

第十二題:總體來看,北京部分高校大多數學生不知道所在大學提供了幾門強調氣候變化問題的課程,從知道的情況來看,20%的學生認為有2~4門、14%的學生認為有1門、11%的學生認為沒有、6%的學生認為超過5門。

第十三題:總體來看,北京部分高校大多數學生不知道所在大學提供了幾門強調溫室氣體減排的途徑的課程,從知道的情況來看,55%的學生不知道、13%的學生認為沒有、13%的學生認為有1 門、13%的學生認為有2~4門、5%的學生認為超過5 門。

第十四題:總體來看,北京部分高校的大多數學生認為有關國內大學減排溫室氣體方式應該在本科普及教育層面上予以強調,應該在本科和研究生層次上予以強調。

第十五題:總體來看,北京部分高校的大多數學生認為有關氣候變化問題在高校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的原因是因為氣候變化/全球變暖不是我所在大學研究和教育的主要關注對象、因為當前的課程結構不支持和強調氣候變化這樣的跨學科問題、因為對學生未來的找工作和就業沒什么好處。

六 結束語

通過對北京部分高校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北京高校的學生對于大學綠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而且學生對于學校實施綠色教育的措施、態度及本校對于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定位沒有系統的了解。這可以歸因于學校對實施綠色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和學校綠色教育的體系建構不夠完善。當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愈來愈多的青年進入高校學習,而高等院校承擔著為社會經濟文化建設培養高層人才的歷史使命。在高校開展綠色教育,通過課堂教育和社會實踐等多種教育形式,向學生傳授環境保護知識,喚醒學生生態倫理良知,使綠色觀念成為大學生的基本觀念,培養他們成為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骨干和核心力量,成為社會綠色的“種子”,這對增強全社會綠色意識,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非?,F實和深遠的意義。由此可見,在高校實施綠色教育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王海波.綠色教育:21世紀大學教育的發展方向[J].石油大學學報,2004(3):98

篇10

>> 我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工業固體廢物處理方法的探討 淺談我國城市固體廢物的處理與管理 淺析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 淺談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現狀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短學時課程的教學方法探索 項目化教學在《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中的應用探討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與探討 固體廢物的危害與處置 關于固體廢物處置的分析 關于我國固體廢物處理利用發展現狀分析 關于城市固體廢物的處理及其管理分析 農村固體廢物的處理方法研究 關于固體廢物循環利用存在的問題分析 面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堂教學改革探討 我國新增7種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 淺談《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教學體會 淺談固體廢物的焚燒處理 南昌市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問題研究 城市固體廢物的處置和管理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游越,雷濤.淺談我國危險固體廢物處理現狀[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7(2):40-42.

[4]張旭光.我國危險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現狀分析[J].綠色科技,2014(12):190-193.

[5]劉大勇,李耀和,李娜.危險固體廢物處置設備工藝流程的完善[J].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14(6):128-129.

[6]Barth E F.An overview of the history,present status,and future direction of 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 technologies for hazardous waste treatment[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1990,24(2):103-109.

[7]Kim J,Cai Z,Benjamin M M.NOM fouling mechanisms in a hybrid adsorption/membrane system[J].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10,349(1-2):35-43.

[8]張藝.焚燒飛灰及含氟污泥危險廢物穩定化預處理技術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6.

[9]寧平.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朱成,涂勇,左武,等.江蘇某市危險廢物安全填埋場選址分析[J].污染防治技術,2016(4):94-98.

[11]邢薇薇.固體危廢物處理技術與經濟效益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5.

[12]李平.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技術[J].環境與發展,2013(12):132-134.

[13]劉紅.我國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技術分析[J].中華民居旬刊,2014(6).

[14]尹麗娜.危廢處置過程中余熱鍋爐系統實際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及成因分析[J].遼寧化工,2017(2):187-188.

[15]鐘雨岑.化工危險廢物焚燒及煙氣處理工藝[J].廣東化工,2017(2):92-93.

[16]周苗生,王華,周波,等.多形態危險廢物集成進料系統的開發[J].能源工程,2009(5):25-29.

[17]潘正現.廣西固體廢物(危險廢物)處置中心焚燒系統設計和運行[J].h境與可持續發展,2017,42(2):156-159.

[18]張紹坤.危廢處理回轉窯的砌筑與烘爐技術探討[J].工業爐,2012,34(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