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氣象報告范文

時間:2024-01-02 17:55: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航空氣象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航空氣象報告

篇1

關鍵詞:氣象,觀測,MOR(氣象光學能見度)VIS(主導能見度),k值,質量評定

 

引言

民航飛行只有掌握大氣的規律和特點,選擇有利的天氣,避開不利的天氣,飛行安全才能得到保證。飛行發生的事故,其原因大多是在天氣復雜的情況下,違反大氣運動的規律發生的,風切變、雷暴、降水、低能見度、積冰等氣象現象都直接威脅著飛行安全。

民航氣象觀測員是從事民航氣象觀測工作的人員,他們必須掌握航空氣象觀測工作程序,能準確觀測,正確記錄各類航空氣象要素,按固定格式,規定時間制作例行、特殊天氣報告[1]。否則飛行員就無法及時、準確地為獲取需要的氣象信息,威脅航空安全。

1.質量評定辦法探索

目前的民航地面氣象觀測的工作質量評定主要是依據《民航地面氣象觀測手冊》[2]采用簡單的錯情率統計法,就是機械地將觀測員的工作劃分為常規項120項和特殊項90項,按錯項扣分來統計工作質量,這種方法的最大弊端就是不能判定最為關鍵的觀測氣象報告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而飛行員最為關心的就是氣象報告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所謂及時性,主要看的氣象報告中要素值的變化趨勢是否與客觀要素值變化趨勢是否大致一致,如果出現明顯的反向或多時次值不隨客觀值變化,即可定性為及時性不夠;所謂準確性,即要素值的變化幅度與客觀要素值的變化幅度差是否在合理的范圍內。為了能更好的為飛行服務,有必要找出一種較為客觀地方式方法來評定氣象報告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主要作用是增強觀測人員的工作責任心,提高觀測氣象報告質量。

經過近長期的摸索和總結,青島空管站氣象臺參考《民航地面氣象觀測特殊天氣報告的標準》和機場飛行天氣標準,制定出了較為詳細的質量評定規則《觀測發報誤差容忍度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主要分為定性判斷和定量判斷,定性判斷要求趨勢變化誤差不能超過2個時次,定量判斷要求通過低于天氣標準的報文及時性不能超過30分鐘,值與客觀值的誤差幅度不能超過50%。

制定《標準》后,就是軟件系統的設計和實現了。

2.系統結構設計

本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資料入庫部分,計算部分,評定統計部分。目前主要以飛行員最為關注的能見度為研究對象進行觀測工作質量的判定。系統流程如下圖。

圖1 系統結構示意圖

3.系統開發環境和網站配置

系統是基于IIS6.0的Web的訪問系統。開發環境為 MicrosoftVisual Studio .NET2005[3],后臺數據庫為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4]。

網站架設在上,通過建立虛擬目錄”gcpf\”,其實際目錄中包含有k.aspx(圖表分析)、query.aspx(具體分析)、k1.aspx(總體k值)三個主要頁面。

4.數據庫設計

SQL Server2000 數據庫中一共有awos 和awos_bk兩個相關數據庫,其中awos庫中有awos309、metar表和P_export存儲過程,awos309表是實時要素數據的備份,而metar表是觀測的報文,包括整點、半點和特選報文,P_export存儲過程是每天定時將awos309表中不斷增加的數據備份入Awos_bk庫中,并“truncate table awos309”(截斷表)。

5.數據管理

由于AWOS資料的更新間隔為10秒鐘,因此,每10秒鐘數據庫中將增加一條記錄, 這樣數據庫增長的速度是驚人的,這樣的后果就是Web訪問時的等待時間將超過訪問者的耐心,因此,將數據庫主操作表中的歷史數據截除保存顯得重要起來,為此,我先寫了存儲過程P_export完成該工作,然后利用MicrosoftSQL Server 2000的作業管理建立定時啟動P_export的作業。其作用是定時轉移歷史資料到備份庫,其中awos,awos_bk為數據庫名,awos309為表名。這樣,awos_bk數據中每天都將增加一個以日期為名的備份表,隨著時間的增長,表會越來越多,因此,建立了另一個存儲過程P_merge_month,負責將每月的資料合并歸檔,并以年月為名,然后每季度將數據刻盤遷出。這樣既保證了Web訪問速度,也備份了歷史數據供觀測質量評定使用。,k值。

6.系統應用

系統先以各要素的實時資料為基礎,找出變化急劇點,然后根據《標準》得出發報時間和發報值,如風向風速,云高,天氣現象等。評定過程分定性和定量兩步。定性,首先根據全天各要素的走勢圖,比較觀測員要素值變化曲線和客觀要素變化曲線是否相一致。如果不一致,則觀測人員發報沒有反應出要素變化的趨勢,或者沒有及時作出反應。定量:進入具體分析頁面,讀入指定日期的要素變化表,同時可見到閾值附近變化處以各種顏色標出(圖2)。,k值。進入統計頁面后,即可看到如圖4的界面,即為指定日期內,客觀曲線的發報時間和發報參考值。

圖2 閾值附近顏色告警

觀測質量評定的重點和難點是能見度的評定,經氣象臺相關工程師論證后,采用MOR的變化趨勢來反應VIS的變化趨勢,這樣根據MOR與以往同時刻VIS值的比值進行反演實時VIS的變化情況,然后來確定發報時間和發報值。

6.1 K值計算

所謂K值其實就是VIS值/MOR值,是一個比值。為了求得排除自動觀測設備隨時間,天氣現象和觀測者等不同因素的波動,對于k來說,既有相對瞬時值,也有當日平均值和長期平均值,這些都可以作為k值,而對于不同的MOR值范圍,其隨能見度的變化并不是線性關系,這一點從長期(2004.1-2008.12)的統計值可以得出,以下是統計值的情況: